第4课时 练习课(17)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6单元第4课时《笔算商一位数的除法》精选习题+详细解析(完美版)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4课笔算商一位数的除法(除数不接近整十数)精选习题(解析版)【本套习题含详细解析,为Word文档,支持在线编辑、下载打印,可用于课堂练习和考试复习。
】笔算商一位数的除法(除数不接近整十数)--课后习题1. 下列竖式计算正确的是()。
A.①B. ②C. ③正确答案:C解析:本题考点:除数不接近整十数的除法。
①错误,商是6时,得到的余数30比除数26大,说明商6小了,要调大;②错误,商是9时,26×9的积234比186大,说明商9大了,要调小。
③中的竖式正确。
2.计算288÷36,试商时把36看作40来试商,商会偏(),把36看作()试商正好。
A.大30B. 小35C. 大35正确答案:B解析:本题考点:除数不接近整十数的除法。
把36看作40试商时,得到商7,这时余数36和除数36一样大,说明商小了。
应该把36看成35来试商会正好,288里有8个35,得到商8。
所以B项正确。
3.学校礼堂每排有26个座位,四年级共有140人,可以坐满几排?还剩几人?A.5排10人B.4排10人C. 4排36人正确答案:A解析:本题考点:除数不接近整十数的除法。
列式计算140÷26=5……10,所以可以坐满5排,还剩10人。
4.学校组织植树活动,共买来200棵树苗,每行种24棵,一共可以种()行,还剩()棵。
A.8 0B. 8 8C. 7 8正确答案:B解析:本题考点:除数不接近整十数的除法。
列式计算200÷24=8……8,所以一共可以种8行,还剩8棵。
5.四年级200名同学准备租车去参观恐龙遗迹园,如果每辆车能坐36人,一共需要租()辆车。
A.5B. 6C. 7正确答案:B解析:本题考点:笔算商一位数的除法的应用。
200名同学,每辆车可以坐36人,列式计算200÷36=5(辆)……20(人),所以需要租5+1=6(辆)车。
6.小明带了185元钱去买T恤衫,T恤衫的价格如下,他最多可以买()件。
第6单元 第4课时 练习课(导学案)2023-2024学年一年级数学上册同步备课(人教版)
第6单元第4课时练习课(导学案)2023-2024学年一年级数学上册同步备课(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巩固学生对本单元所学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本单元所学知识点的复习。
2. 实际问题的解决。
3. 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对本单元所学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 教学难点:实际问题的解决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四、教学过程1. 引入:教师简要回顾本单元所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复习:教师引导学生对本单元所学知识点进行复习,巩固基础知识。
3. 练习:教师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 解答:教师组织学生解答练习题,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 交流: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分享解题思路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6. 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
7. 布置作业:教师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策略1. 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2.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4. 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本单元所学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评价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评价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
4. 根据评价结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七、教学资源1. 教材:一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2. 教学课件:与本单元教学内容相关的教学课件。
3. 练习题:与本单元教学内容相关的练习题。
4. 网络资源:与本单元教学内容相关的网络资源。
八、教学反思1. 教师应认真分析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总结经验教训。
2.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3. 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养,提高教学质量。
五年级数学第4课时《练习课》教学教案
五年级数学第4课时《练习课》教学教案Teaching plan of "practice class" in the fourth class of Mathema tics for grade five五年级数学第4课时《练习课》教学教案前言:本文档根据题材书写内容要求展开,具有实践指导意义,适用于组织或个人。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2、43页练习七第9-14题及思考题。
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单位“1”和分数单位的含义,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2、通过练习,进一步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会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
3、通过练习,初步了解分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增强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意识,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学光盘教学过程:一、复习。
关于分数,你了解了哪些知识?二、基本练习1.完成练习七9、10说一说每个分数的`分数单位是什么?各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2.完成练习七11(1)读出分数,说出这个分数表示什么意义?分数单位是什么?(2)找一找哪些是真分数?哪些是假分数?3.完成练习七12说说每个分数表示什么意义?把谁看作单位“1”把谁平均分成几份?4.完成练习七13独立完成把谁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几份?为什么?5.完成练习七14(1)说说你是怎么理解题意的?(2)学生画一画。
(3)交流,展示画出的各种图形。
三、发展练习:指导完成思考题。
(1)学生小组讨论完成。
(2)集体交流。
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四、全课总结。
通过学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五、作业补充习题课后小记:还是要注重真正理解将谁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几份?-------- Designed By JinTai College ---------。
第4课时长度单位综合练习课
第4课时:长度单位综合练习课教学内容:练习一的6、8、10题及相应的补充练习。
教学目的: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
熟练掌握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2、进一步认识线段,熟练掌握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长度的方法。
3、培养学生认真、细心的习惯。
4、培养学生数学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
教具、学具:学生尺、米尺、卷尺、回形针。
教学过程:一、复习1、找一找。
同桌同学合作,按老师的要求,分别在尺上找出1厘米、3厘米、8厘米、15厘米的长度。
2、量一量。
(同桌同学合作完成)(1)你的手指中哪个手指宽最接近1厘米。
(2)你的手掌的宽大约是几厘米?(3)你的脚长大约是几厘米?(4)你的身高大约是几米几厘米?按测量中的数据分别填入下表。
3、画一画。
(1)画一条长1厘米的线段。
(2)画一条长9厘米的线段。
(3)画一条比8厘米短3厘米的线段。
4、判断题。
(1)一座楼房高12厘米。
()(2)一张桌子长1厘米。
()(3)小明的手掌宽8米。
()(4)一只杯子高10厘米。
()二、指导练习指导学生做课本第5页的6、8、10题。
第6、8两小题引导学生先进行分别估计,然后再进行实际测量并把估计数和测量结果填入课本有关空格中,把填写结果进行对比,看看自己估计能力如何。
第10题先让学生用眼看,猜想哪条线段长,再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测量,从而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
补充题:下图中,有()个圆。
有()条线段。
有()个长方形。
有()个三角形。
三、实地测量学生以四人为一合作学习小组进行如下测量。
1、用卷尺测量学校教室的长和宽。
四、全课总结五、作业。
第4课时 平行线的判定与平移-七年级数学下册同步考点知识清单+例题讲解+课后练习(人教版)(原卷版)
第4课时——平行线的判定与平移知识点一:判定的判定:1.同位角判定:两条直线被第三条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简单说成。
2.内错角判定:两条直线被第三条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简单说成。
3.同旁内角判定:两条直线被第三条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简单说成。
4.平行公理判定: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
5.垂直判定: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
【类型一:判定条件的确定】1.如图,点E在BC的延长线上,下列条件不能判定AB∥CD的是()第1题第2题A.∠2=∠4B.∠B=∠5C.∠5=∠D D.∠D+∠DAB=180°2.如图,直线a,b被直线c所截,下列条件中不能判定a∥b的是()A.∠1=∠2B.∠3+∠4=180°C.∠3=∠4D.∠2=∠33.如图,∠1和∠2分别为直线l 3与直线l 1和l 2相交所成角.如果∠1=62°,那么添加下列哪个条件后,可判定l 1∥l 2( )第3题 第4题A .∠2=118°B .∠4=128°C .∠3=28°D .∠5=28°4.如图,下列推理中,正确的是( )A .因为∠1=∠3,所以AB ∥CDB .因为∠1=∠3,所以AE ∥CFC .因为∠2=∠4,所以AB ∥CDD .因为∠2=∠4,所以AE ∥CF5.如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若∠3=∠8,则AB ∥CDB .若∠1=∠5,则AB ∥CDC .若∠DAB +∠ABC =180°,则AB ∥CDD .若∠2=∠6,则AB ∥CD 【类型二:平行线的证明】6.如图,点G 在CD 上,已知∠BAG +∠AGD =180°,EA 平分∠BAG ,FG 平分∠AGC ,请说明AE ∥GF 的理由.解:因为∠BAG +∠AGD =180°( ),∠AGC +∠AGD =180°( ),所以∠BAG =∠AGC ( ).因为EA 平分∠BAG ,所以∠1=21 ( ). 因为FG 平分∠AGC , 所以∠2=21 , 得∠1=∠2( ),所以AE ∥GF ( ).7.〖我阅读〗“推理”是数学的一种基本思想,包括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演绎推理是一种从一般到特殊的推理,它借助于一些公认的基本事实及由此推导得到的结论,通过推断,说明最后结论的正确.〖我会做〗填空(理由或数学式)已知:如图,∠1=∠E,∠B=∠D.求证:AB∥CD.证明:∵∠1=∠E()∴()∴+∠2=180°()∵∠B=∴+=180°∴AB∥CD()8.如图,点E、F分别在AB、CD上,AF⊥CE于点O,∠1=∠B,∠A+∠2=90°,求证:AB∥CD.请填空.证明:∵AF⊥CE(已知)∴∠AOE=90°()又∵∠1=∠B()∴()∴∠AFB=∠AOE()∴∠AFB=90°()又∵∠AFC+∠AFB+∠2=(平角的定义)∴∠AFC+∠2=()°又∵∠A+∠2=90°(已知)∴∠A=∠AFC()∴(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9.完成下列推理过程:如图,已知∠A=∠EDF,∠C=∠F,求证:BC∥EF.10.如图,点E、F分别是AB、CD上的点,连接BD、AD、EC、BF,AD分别交CE、BF于点G、H,若∠DHF=∠AGE,∠ABF=∠C,求证:AB∥CD.11.如图,直线EF分别交直线AB、CD于点E、F,EG平分∠AEF交CD于点G.若∠1+2∠2=180°,求证:AB∥CD.【类型三: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12.如图,∠1+∠2=180°,∠B=∠3.(1)求证:DE∥BC;(2)若∠C=74°,∠AED=2∠3,则∠CEF的度数为.13.如图,已知∠1=∠BDC,∠2+∠3=180°.(1)求证:AD∥CE;(2)若DA平分∠BDC,DA⊥FE于点A,∠F AB=55°,求∠ABD的度数.14.如图,已知点D是△ABC中BC边上的一点,DE⊥AC于点E,∠AGF=∠ABC,∠1+∠2=180°.求证:DE∥BF;15.如图,点B,C在线段AD的异侧,点E,F分别是线段AB,CD上的点,已知∠1=∠2,∠3=∠C.(1)求证:AB∥CD;(2)若∠2+∠4=180°,求证:∠BFC+∠C=180°;(3)在(2)的条件下,若∠BFC﹣30°=2∠1,求∠B的度数.知识点二:平移:1.平移的定义:在平面内,把一个图形整体沿某一的方向移动,这种图形的,叫做平移变换,简称。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4课时 练习课 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4课时练习课人教新课标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和掌握本单元所学知识,提高计算能力。
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数学学习的自信心。
教学内容:1.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2. 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3. 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1.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2. 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教学难点:1. 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2. 解决实际问题时,如何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 老师出示一些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和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
2. 请几位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答案,并讲解自己的计算方法。
二、课堂练习1. 老师出示一些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和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
2. 学生完成后,老师请几位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答案,并讲解自己的计算方法。
三、合作交流1. 老师出示一些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让学生分组讨论,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2. 每组派一位代表上台展示本组的答案,并讲解解题思路。
四、课堂小结1. 老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和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2. 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练习和合作交流中的收获和感悟。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家长签字确认。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练习课的形式,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练习本单元所学知识,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
同时,通过合作交流的方式,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了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注重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老师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数学学习的自信心。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中的合作交流环节详细补充和说明:合作交流环节是本节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合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六年级上册数学习题课件-4第四课时练习课人教版
3∶4
3.小猴和小狗各重多少千克?
小猴:50×2+3 3=30(kg) 小狗:50×2+2 3=20(kg)
4.
五、六年级分别借走多少本图书?
五年级:640×
1-
3 8
× 3+35=150(本)
六年级:640)
5.请你根据下面的信息,寻找合适的量,写出这些量之 间的比并化简。
年龄比:10∶8=5∶4 体重比:46∶34=23∶17(答案不唯一)
6.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64 cm,长和宽的比是5∶3,这 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
64÷2×5+5 3=20(cm) 64÷2×5+3 3=12(cm) 20×12=240(cm2)
7.一个渔民去年捕获沙丁鱼120 t,带鱼80 t,大黄花鱼 40 t,求这个渔民捕获的沙丁鱼、带鱼、大黄花鱼的 质量比,并把它化成最简的整数比。 120∶80∶40 3∶2∶1
是( 24 ),乙数是( 30 )。
2.化简下面各比。
32∶50 五、六年级分别借走多少本图书?
0.6∶12
16∶25 1∶20 小猴和小狗各重多少千克?
120∶80∶40 3∶2∶1 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64 cm,长和宽的比是5∶3,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
年龄比:10∶8=5∶4
4 7 28 小猴和小狗各重多少千克?
4 9
)。
(3)甲数是乙数的47,甲数和乙数的比是( 4∶7 ),乙数
和甲数的比是( 7∶4 )。
(4)甲数比乙数多
1 5
,甲数和乙数的比是( 6∶5 )。
(5)学校科技小组男生和女生的人数比是8∶5,如果男
生有40人,那么女生就有( 25 )人。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第4课时《千米的认识,千米和米的换算》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第4课时
《千米的认识,千米和米的换算》课后练习题(附答案)1.判断对错。
(1)中国神舟十六号飞船总长8千米,神舟16号任务的飞行时间为6天,飞行轨道高度为400千米。
()
(2)王府井和水立方相距12千米,中午小宇在王府井游玩后,可坐地铁去水立方接着玩。
()
2.淘气早上去上学,走了500米后,发现数学课本忘了带,立即回家取,取完再从家去学校。
已知淘气家到学校的距离为2千米,淘气早上上学一共走了多少千米?
3.在高速公路上,每隔1千米的路程就会有一个里程碑,小明从写有“46千米”的里程碑开始数,数了5个里程碑,第5个里程碑上写的里程是多少呢?
参考答案
1.(1)×(2)√
2.500+500=1000(米)=1千米 1+2=3(千米)答:淘气早上上学一共走了3千米。
3.5-1=4 4×1=4(千米) 46+4=50(千米)答:第5个里程碑上写的里程是50千米。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有余数的除法第4课时 练习课
32÷9=3(本) ‥‥‥5(页)
答:32页可以装订3本。
11、二年级二班有40名同学去郊游,每辆车限乘9 人,至少需要几辆车? 40÷9=4(辆) ‥‥‥4(人) 4+1=5(辆)答:至少需要5辆车。 12、小明有34个苹果,每8个苹果装一盒,至少需 要几个盒子? 34÷8=4(个) ‥‥‥2(个) 4+1=5(个) 答:至少需要5个盒子。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 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作业
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 —— 乌申斯基
13÷2=6(根) ‥‥‥1(米)
答:13米绳子可以做6根。
5、每千克大蒜的价格是7元,58元最多可以买几 千克大蒜? 58÷7=8(千克) ‥‥‥2(元) 答:58元最多可以买8千克大蒜。 6、6块布可以缝一个沙包,32块布最多可以缝几 个沙包? 32÷6=5(个) ‥‥‥2(块)
答:32块布最多可以缝5个沙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第4课时
练习课
R· 二年级数学下册
巩固提高
一、判断题: 1、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一定要比商小。 ( ×)
二、填空题:
2、在( )÷8=3这个算式里,余数最大是(
3、在( )÷7=4这个算式里,余数最大是( 4、在( )÷6=3这个算式里,余数最大是(
7 )。
6 )。 5 )。
三、应用题:
1、每个苹果2元,小红有13元钱,他最多能买几个 苹果? 13÷2=6(个) ‥‥‥1(元)
答:他最多能买6个苹果。 2、每串糖葫芦有8个山楂,45个山楂最多能穿几串?
45÷8=5(串) ‥‥‥5(个)
答:45个山楂最多能穿5串。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练习课(第4课时)(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练习课(第4课时)(人教版)今天,我们将继续进行二年级上册数学的练习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第六单元《认识数词》和第七单元《认识形状》的复习和练习。
一、教学内容我们会复习第六单元《认识数词》中的重要概念,如“10以内的数”,“比较大小”,“加减法”。
然后,我们将转入第七单元《认识形状》的复习,主要内容有“圆形”,“正方形”,“长方形”和“三角形”。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练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熟练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能够正确比较大小,同时,也希望他们能够认识和区分各种形状。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形状的识别,难点则是如何正确地进行加减法的计算和如何准确地识别形状。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已经准备好了练习题和答案,以及一些形状的模型,如圆形,正方形,长方形和三角形,以便学生们能够更直观地学习和理解。
五、教学过程我会用一些实际的情景引入,比如:“小明有3个苹果,小红给了小明2个苹果,请问小明现在有几个苹果?”然后,我会引导学生一起回答,并解释答案的计算过程。
然后,我会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们独立完成,并在他们完成后,我会进行讲解和解析。
六、板书设计在黑板上,我会写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重要的公式,如“10以内的加减法”和“形状的名称和特征”。
七、作业设计课后,我会布置一些练习题,包括“10以内的加减法”和“形状的识别”,让学生们能够在家里复习和巩固所学的内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同时,我也会鼓励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和思考,将所学的内容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以此来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这份教案中,有几个重点和难点是我需要特别关注的。
10以内的加减法是本节课的重点之一。
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加减法是他们数学学习的基础,也是他们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的计算方法。
因此,我需要确保学生们能够熟练地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并且能够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和应用。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5单元第4课时 练习课(圆的周长)》教案教学设计优秀公开课
第4 课时练习课(圆的周长)教材第65~66 页的内容。
1.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会根据圆的周长求圆的直径、半径。
2.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
3.初步掌握变换和转化的方法。
重点:求圆的直径和半径。
难点:灵活运用公式求圆的直径和半径。
课件。
求出下面各圆的周长。
C=πd3.14×2=6.28(cm)C=2πr2×3.14×4 =8×3.14=25.12(cm)1.教材第65 页“练习十四”第3 题。
已知:C=3.77m。
求:d。
解:设直径是x m。
3.14x=3.77x= 3.77÷3.14x≈ 1.23.77÷3.14 ≈1.2(m)2.解决问题。
用一根1.2 m 长的铁条弯成一个圆形铁环,它的半径是多少?(得数保留两位小数)已知:C=1.2 m,R=C÷(2π)。
求:r。
解:设半径为x m。
3.14×2x=1.26.28x= 1.2x=0.191x≈0.191.2÷2÷3.14 =0.191≈0.19(m)1.饭店的大厅挂着一只大钟,这座钟的分针的尖端转动一周所走的路程是125.6 cm,它的分针长多少厘米?2.求下面半圆的周长,选择正确的算式。
(1)3.14×8(2)3.14×8×2(3)3.14×8÷2+83.教材第66 页“练习十四”第10 题。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你还有什么疑问?周长公式的运用和根据周长公式逆推出求直径、半径的公式及其运用是这节课教学的重点。
因此,本节练习课,应立足于实际,借助实际问题及事物帮助学生练习周长公式的运用,同时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学有所用。
另外,教师可以通过适当的启发,促进学生的思维从合情推理水平向逻辑推理水平过渡。
本节课的讲授,教师会觉得学生对习题的理解分析能力都有所提高,但最基础的计算却成了问题,存在着计算慢和准确率不高的问题,以后应加强学生在计算方面的练习。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3单元第4课时《画角》精选习题+详细解析(完美版)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4课画角精选习题(解析版)【本套习题含详细解析,为Word文档,支持在线编辑、下载打印,可用于课堂练习和考试复习。
】画角--课后习题1.画一个65°的角:先画一条射线,把量角器的()与射线的端点重合,0°刻度线与()重合,在量角器65°刻度线的地方点一个点,通过刚画的点再画另一条射线。
A. 刻度线射线B. 中心边C.中心射线正确答案:C解析:本题考点:用量角器画角。
用量角器画一个65°的角,分三步:①先画一条射线,把量角器的中心与射线的端点重合,0°刻度线与射线重合;②在量角器65°刻度线的地方点一个点;③通过刚画的点再画另一条射线。
2.一副三角板如图放置,∠1等于多少度?A.130°B. 150°C. 135°正确答案:C解析:本题考点:角度的计算。
根据三角板上角的特点,∠2=45°,∠1与∠2组成一个平角,即∠1+∠2=180°,所以∠1=180°-45°=135°。
3.如果画一个开口向左的角,在用量角器画角的三个步骤中,进行第二步“定点”时,选取刻度点应该看()刻度。
A.内圈B. 外圈C. 内圈或外圈都可以正确答案:B解析:本题考点:用量角器画角。
用量角器画角时,遵循“左外右内”原则,也就是开口向左的角读取外圈刻度,开口向右的角读取内圈刻度。
所以正确答案是B。
4.下图是由两块相同的三角板拼成的,其中∠1=65°,求∠2、∠3的度数。
A. 25°、65°B. 15°、65°C. 25°、45°正确答案:A解析:本题考点:角度的计算。
根据三角板上角的特点,∠1+∠2=90°,∠2+∠3=90°,所以∠1+∠2=∠2+∠3,所以∠1=∠3。
第3单元 因数与倍数 第4课时 练习课 作业课件
数的和等于45,那么其中最小的奇数是( 13 ),最大的奇数是( 17 )。
2. 填正确答案的序号。
(1) 一个数既是16的因数,又是16的倍数,这个数是( C )。
A. 4
B. 8
C. 16
D. 32
(2) 484至少要增加( B )才是3的倍数,至少要减少( D )才同时是2
和5的倍数。
A. 1
)=(
( 16
)+( 18
)+( 20
)=( 54
)
)
观察这三个算式的和,你有什么发现?
答:3个连续自然数、3个连续奇数、3个连续偶数的和都是3的倍数。
(合理即可)
6. 【拓思维】一个数,既是48的因数,12 、 24 、 48 。
B. 2
C. 3
D. 4
(3) 如果一个数是6的倍数,那么这个数一定是( A )的倍数。
A. 2 和3 B. 3 和5 C. 3 和4 D. 4 和5
3. 在□里各填一个合适的数字。
(1) 36 □
0 和45□既是5的倍数又是2的倍数。
0
(2) 15 □和28□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
0
2
(3) 10□和4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 作业课件
第三单元 因数与倍数
第4课时 练习课(教材P36练习五11~14题)
1. 填一填。
(1) 40的所有因数有( 1、2、4、5、8、10、20、40 ); 40 以内6的倍
数有( 6、12、18、24、30、36 );
40的最小因数是( 1 ),最大因数是( 40 )。
□既是5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
5
5
4. 幼儿园里有十几位小朋友,张老师拿了36颗糖平均分给他们,正好分完。
Unit 4 第4课时(Section B 1a-1d) 分层练习-2023-2024学年七下解析版
Unit 4 Don’t eat in class第4课时(Section B 1a-1d)分层练习一、单词拼写1.You must do the (dish) after supper.【答案】dishes【详解】句意:晚饭后你必须洗碗。
根据“do the”可知,此处为短语do the dishes“洗碗”,因此要用可数名词dish的复数形式。
故填dishes。
2.He needs (practice) volleyball after school every day.【答案】to practice【详解】句意:他每天课后需要去训练排球。
根据need to do sth“需要去做某事”可知,此空填动词不定式作宾语。
故填to practice。
3.He often has a great time (practice) playing football with his friends.【答案】practicing【详解】句意:他经常和朋友们一起练习踢足球,玩得很开心。
have a great time doing sth“做某事很开心”,空处用动名词。
故填practicing。
4.You should stop (practice) the violin because it’s noisy.【答案】practicing【详解】句意:你应该停止练习小提琴,因为它很吵。
practice“练习”,根据“it’s noisy”可知要停止练习,因为太吵了,所以用结构stop doing sth.“停止做某事”。
故填practicing。
5.Sun Li has singing (practice) in the afternoon.【答案】practice【详解】句意:Sun Li下午有唱歌练习。
根据“Sun Li has singing…”可知空处应填名词作宾语,practice“练习”,此处为不可数名词。
数学一年级上册 练习课(第4课时)
第三关:解决问题 【课本96页第4题】
一共有多少串 ?
7 + 5 = 12 (串)
第三关:解决问题 【课本96页第4题】
你还能同部分的图片可跳转至对应问题页】
第三关:解决问题
和 一共有多少盆?
=
(盆)
点击回到主题图→
【点击每行第一盆花选择问题前面的花,点击每行最后一盆花选择问题后面的花,点击问题中的花可消失】
13 - 3 1=0 5 + 9 1=4 10 - 9 1= 3 + 9 =12
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第二关:填一填
5+ 8 =13
第二关:填一填 5.【课本96页第5题】
5+8 13
5+ 6 11
= 4+ 9 = 13
= 4+ 8 = 12
3+ 9
=
12
2+ 9 = 11
第三关:解决问题 2. 算一算两种体育用品各有多少。【课本96页第2题】
练习课 (第4课时)
R ·一 年 级 上 册
一、口算导入
1. 先说出得数,再写算 【课本96页第1题】
式。 11
11 12
14
11
12
12
13 13 14
13 10
二、基础闯关练习
第一关:算一算 3.【课本96页第3题】 5 + 7 =12 10 - 7 3= 4 + 8 =12 4 + 9 =13
第三关:解决问题
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
8 + 4 = 12 (个)
点击回到主题图→
三、课堂小结
1.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 2.谈谈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有哪些需
第5单元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第4课时 练习课(Word导学案)-【优翼·学练优】2022-2023
第5单元 20以内的进位加法第4课时练习课(Word导学案)-【优翼·学练优】2022-2023学年一年级数学上册同步备课(西师大版)一、知识点回顾在学习了第四课时的进位加法之后,我们对于进位加法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
回忆一下,什么是进位加法?进位加法是指在加法过程中,当某一位相加的结果超过了上限(例如10或20),需要将这一位的进位加到下一位上来重新计算。
对于进位加法,我们需要掌握以下知识点:1.个位相加;2.十位相加;3.搭配进位加法。
二、学习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将掌握如何巧妙地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度。
三、学习重点本课时的重点如下:1.省心算法:将10减去当前个位数的余数,例如:17 + 5 = 17 + (10-7) = 20 + 3 = 23。
2.从进位的角度进行计算,学习进位加法的规律。
四、学习方法本课时的学习方法如下:1.认真观察例题,尝试独立思考;2.配合老师给出的练习题,实现巩固练习。
五、学习内容1. 省心算法我们知道,进行加法运算时,当某一位的数字大于等于10时,需要进位。
我们可以通过使用省心算法,使得计算更加简单、快速。
例如:17 + 5 = 17 + (10-7) = 20 + 3 = 23这个算式可以分解成下面的三个步骤:1.先计算十位的进位加法:1+0=1;2.再计算个位的进位加法,用10减去当前个位数的余数:10-7=3;3.最后将两个部分相加,得到结果:1+3=4。
在计算这个算式的过程中,我们只需要做简单的加减法就可以得到结果,大幅提高了计算效率。
2. 从进位的角度进行计算将进位加法看作一种规律,可以帮助我们更加灵活、高效地进行计算。
例如:13 + 8按照上一个例子的省心算法,可以将这个算式改写为:1.先计算十位的进位加法:1+0=1;2.再计算个位的进位加法,用10减去当前个位数的余数:10-3=7;3.最后将两个部分相加:1+7=8。
《练习课(第1~3课时)》5 3课时练
第4课时练习课(第1~3课时)1.列竖式计算,带★的要验算。
68÷4=978÷3=586÷9=★453÷7=2.下面的计算对吗?对的打“√”,错的打“×”并改正。
3.填一填。
(1)536÷□,要使商是两位数,□里最小填();要使商是三位数,□里最大填()。
(2)在A÷B=45……4中,当B是()时,A最小,这时A是()。
4.选一选。
(1)小明用竖式计算36÷3的过程如下图所示,竖式中箭头所指的“3”相当于下面选项()中圈出的小棒数量。
(2)下图中,点M表示的数可能是()的商。
A.639÷3B.844÷2C.996÷3D.843÷3(3)明明在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时,把被除数325错写成352,所得的商比原来多3,但余数相同,则除数是()。
A.6B.7C.8D.9(4)超市准备将2瓶洗手液、3块香皂包装成1个礼盒,根据存货表,最多可以包装()个这样的礼盒。
A.211B.183C.140D.1225.李老师买一种笔刚好用去108元,买一种球刚好用去60元。
他买的是哪一种笔和哪一种球?各买了多少?6.先给下面问题选择合适的条件,再选择其中的一个问题列式解答。
①全班有26名男生,22名女生。
②全班同学平均分成4个小队。
③每2人用一张课桌。
④每人发3本数学练习本。
(1)求教室里一共有多少张课桌,需要用到的条件是()。
(2)求平均每个小队有多少名同学,需要用到的条件是()。
(3)求全班一共需要发多少本数学练习本,需要用到的条件是()。
7.小强有367根小棒,按图1的方式,每4根摆成一个正方形,最多能摆成多少个正方形?芳芳也有367根小棒,她按图2的方式摆图形,摆出的图形中一共有多少个正方形?参考答案1. 17 326 65......1 64 (5)(竖式、验算略)解析:按照一位数除两位数、三位数的笔算方法进行计算,注意每次除得的余数要小于除数。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4课时 练习课-课件
9.61÷.66= 7.6÷01.94=
3.竖式计算,并用乘法验算。 50.7÷5 =10.14 0.91÷65=0.014 18÷48 =0.375
验算略
二、练习指导
1.课本练习六第9题。
下面各题的商哪些是小于1的?在括号里画“√”。
5.04÷6
76.5÷45
45÷36 0.84÷28
(√ )
()
( ) ( √)
2.课本练习六第12题。 算一算,填一填。
被除数
1.5
15
150
除数
5
50
500
商
0.3
0.3
0.3
You made my day!
这一 样个 的人 人所 才受 有的 学教 问育 。超
过 了 自 己 的 智 力 ,
我们,还在路上……
五年级数学上册(RJ) 教学课件
第 3 单元 小数除法
第 4 课时 练 习 课
一、复习回顾
1.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1)先按整数除法的方法去除; (2)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3)整数部分不够除,商0,点上小数点; (4)除到最后一位如果还有余数,要添0再除。
2.口算。 1.6÷4=0.4 0.49÷70=.07 5.1÷17=0.3 3.5÷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