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物理八上第三章综合测试01(含答案)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综合经典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以下物态变化的事例中,属于液化的是()
A.冬天池塘的水面上结了一层薄冰
B.北方的冬天,冰冻的衣服在-10℃时也能晾干
C.刚从冰箱取出的冰棍,在其表面上附着一层“白霜”
D.刚从冰箱取出的冰棍,在其表面周围“冒”出的“白气”D
解析:D
【分析】
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现象叫做凝华;冰是液体水形成的固态物质;冰冻的衣服变干是固态的冰变成水蒸气;冰棍上的白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形成的小冰晶;冰棒周围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形成的小水珠。
A.冬天池塘的水面上结了一层冰,属于凝固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
B.北方的冬天,冰冻的衣服在-10℃时也能晾干,属于升华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C.刚从冰箱取出的冰棍,在其表面上附着一层“白霜”属于凝华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
D.刚从冰箱取出的冰棒,在其表面周围“冒”出的白气属于液化现象,故D符合题意。故选D。
2.下列关于沸腾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液体温度达到其沸点就一定沸腾B.液体沸腾时要吸热,温度保持不变C.95℃的水不可能沸腾D.液体沸腾时要放热,温度保持不变B
解析:B
A.液体的温度达到沸点并且不断吸热才能沸腾,故A错误;
BD.液体沸腾时温度不变,但沸腾时还需要吸收热量,故B正确,D错误;
C.水的沸点与气压有关,当外界气压降低时,水可以在95℃时沸腾,故C错误。
故选B。
3.某同学取出一支示数为39.6℃的体温计,没有将水银甩回玻璃泡而直接测量自己的体温。若他的实际体温是36.6℃,则测出来的体温是()
A.36.6℃B.39.6℃C.37℃D.76.2℃B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综合(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王老师上课带来一把金属勺放在了讲桌上,把刚烧开的开水倒入杯中,将金属勺放在杯里,一会儿金属勺熔化了;当杯中的水温降为室温(约20℃)后,杯中凝固出一金属块。关于这种金属,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该金属熔点不低于20℃B.该金属熔点低于20℃
C.该金属凝固点高于100℃D.该金属是非晶体A
解析:A
【分析】
晶体有固定的熔点,同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金属勺熔化了,说明热水瓶中开水的温度高于金属的熔点,使金属勺从开水中吸热而熔化;当杯中的水温降为室温(20℃)后,杯中凝固出一金属块,说明室温(20℃)低于金属的凝固点,使金属凝固。
故选A。
2.根据你对生活中物理量的认识,你认为下列数据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A.教室的高度约为3dm
B.人体的正常体温约为36.5℃
C.中学生跑步的平均速度约为1.1m/s
D.快速眨眼1次的时间约为5s B
解析:B
A.教室的高度约为3.5m,故A不符合题意;
B.人体的正常体温约为36~37℃,故B符合题意;
C.中学生跑步的平均速度约为4m/s,故C不符合题意;
D.快速眨眼1次的时间约为1s,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下列措施中使蒸发减慢的是()
A.用扫帚把洒在地上的水向周围散开
B.把湿衣服展开晾在通风向阳处
C.用塑料袋包装蔬菜并放入冰箱冷藏室内
D.夏天,人们使用电风扇吹风C
解析:C
A.用扫帚把洒在地上的水向周围散开,增大了水的表面积,加快了水的蒸发,故A不符合题意;
B.把湿衣服展开晾在通风向阳处,提高了水的温度,同时也加快了水表面的空气流动速度,加快了水的蒸发,故B不符合题意;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测试题(含答案)
第三章《物态变化》测试题
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气体、液体和固体分子间的距离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A.固体、液体、气体 B.气体、液体、固体
C.气体、固体、液体 D.液体、固体、气体
2.我国的河流和湖泊呈加速减少之势,水资源缺乏已经成为世界性问题,在一些严重缺水的地域,
人们会收集露水使用,因此我们要珍惜每一滴水.露水的形成属于物态变化中的()
A.熔化 B.汽化 C.液化 D.升华
3.如图示,烧瓶中的水正在沸腾,若往烧瓶中打气,会看到水停止沸腾,这是由于()
A.气压升高,水沸点升高 B.气压降低,水温升高
C.气压降低,水的沸点降低 D.气压升高,水的沸点降低
4.架设两套完全相同的(如图甲所示)加热装置,两套装置的试管中分别装有少量的相等体积的M
固体和N固体.它们的加热时间——温度曲线如图乙所示,在35min内M物质从固体熔化成了液
体,N物质始终是固体.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这种加热方法一般称为“水浴法”优点是被加热物质受热比较均匀,缺点是加热温度一般不
会超过100℃
B.由图乙知,M、N肯定都是晶体
C.由图乙知,M、N肯定都是非晶体
D.由图乙知,M肯定是晶体,N肯定是非晶体
5.火山爆发喷出的炽热岩浆温度可达1200℃,岩浆流入海水中会在海面附近产生大量的“白气”.这些“白气”形成的原因是()
A.空气中的水蒸气
B.海水遇到炽热的岩浆汽化形成的水蒸气
C.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高温岩浆液化形成的小滴聚集在一起形成的
D.海水遇到炽热岩浆汽化形成的高温水蒸气,在上升过程中又遇到低温空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聚集在一起形成的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测试题(含答案)
第三章《物态变化》测试题
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把盛有-5℃冰块的试管放入盛有足量冰水混合物的烧杯中,则试管里的冰()A.温度能达到0℃、且能熔化 B.温度能达到0℃,但不能熔化
C.不能达到0℃,也不能熔化 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
2.在舞台演出时,常常使用干冰营造出若隐若现的白雾,颇具梦幻效果,这种白雾实际上是()
A.直接向舞台喷射的真实烟雾
B.干冰升华后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
C.利用干冰升华吸热,使周围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
D.利用干冰升华放热,使周围的空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
3.下列事例能使蒸发变慢的是
A.用电热吹风机将头发吹干
B.用扫帚把洒在地面上的水向周围扫开
C.将湿衣服晾到向阳、通风的地方
D.农业灌溉中用管道输水代替沟渠输水
4.下列物质中全都是晶体的一组是()
A.塑料、橡胶、玻璃B.沥青、蜂蜡、铁
C.冰块、铁、海波D.松香、石蜡、塑料
5.某年盛夏,在巴尔干地区,一在野外考察的一位植物学家将盛牛奶的瓦罐用湿毛巾包严实后,放在太阳底下晒了一会儿再喝,这样做的目的是
A.湿毛巾上的水在太阳光照暴晒下迅速蒸发吸热,使牛奶温度降低
B.这是为了给牛奶加热
C.牛奶蒸发吸热,温度降低
D.这是利用太阳光杀菌
6.以下估测与实际情况相符的是()
A.人体感觉舒适的环境温度约为40℃
B.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2.2m/s
C.一支新铅笔的长度约为17 cm
D.中学生脉搏跳动一次的时间约为3s
7.下列一些关于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及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1/ 7
A .用“干冰”来给食物保鲜是利用了“干冰”熔化时能吸收大量的热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上 第三章综合测试01(含答案)
第三章综合测试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1.在物理课上,小明同学测量烧杯中热水的温度时,将很少的热水倒入另一烧杯中,然后像如图所示的那样去测量和读数,他这样做被小刚找出了一些错误,但有一条找得有点问题,请你把它挑出来()
A.不应该倒入另一烧杯,这会使温度降低
B.水倒得太少,温度计玻璃泡不能完全浸没
C.读数时,视线应该与刻度线相平,而不应斜视
D.应该将温度计取出读数,而不应该放在水中读数
2.如图所示,晴朗无风的早晨,当飞机从空中飞过,在蔚蓝的天空中会留下一条长长的“尾巴”,这种现象俗称为“飞机拉烟”。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之一是飞机在飞行过程中排出的暖湿气体遇冷所致,在这一过程中,暖湿气体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熔化
B.液化
C.蒸发
D.升华
3.我国是一个缺水国家,因而污水净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小明发明的太阳能净水器如图所示,在污水净化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先熔化,后液化
B.先汽化,后液化
C.先升华,后凝华
D.先汽化,后凝固
4.下列现象与物态变化相对应的是()
A.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了——升华
B.冬天池塘覆上薄冰——液化
C.夏天洒在地板上的水很快干了——凝固
D.冰箱冷冻室内壁的霜——汽化
5.小明上学时忘了带雨伞,放学后下起了大雨,小明冒雨跑回家,奶奶批评了他,如图所示,奶奶的话包含的主要物理道理是()
A.雨中有很多会引起感冒的病菌
B.衣服被淋湿了,起不了保温作用
C.身上的雨水大量蒸发要吸收大量的热,会导致体温过度降低
D.以上说法都不对
6.长岛是个淡水严重短缺的海岛,海水淡化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措施。小明同学设计的海水淡化流程图如图所示。在这一过程中海水先后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上 第三章综合测试01-答案
第三章综合测试
答案解析
1.【答案】D
【解析】将很少的热水倒入另一烧杯中,热水会向烧杯传热,使水的温度降低;水倒得太少,温度计玻璃泡不能完全浸没,会使测量结果偏小;读数时,视线应该和刻度线相平;温度计读数时,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不能离开液体读数,选项D的说法不正确。
2.【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了物态变化类型的判断,解题的关键是弄清物质发生物态变化前后所处的状态。开始时物质是气态,遇冷放热变成小水珠,即液态,故“飞机拉烟”属于液化。
3.【答案】B
【解析】污水在阳光下先蒸发(汽化)变成水蒸气上升,遇到塑料外罩后液化变成水,滴到漏水托盘里,然后通过收集杯收集起来。
4.【答案】A
【解析】衣柜里的樟脑九变小了是升华现象;冬天池塘覆上薄冰是凝固现象;夏天洒在地板上的水很快干了是汽化现象;冰箱冷冻室内壁的霜是凝华现象。
5.【答案】C
【解析】小明冒雨跑回家,身上的雨水大量蒸发要吸收大量的热,会导致体温过度降低,从而引起感冒。
6.【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对物态变化的判断。解决问题的关键是首先确定发生物态变化前物质是什么状态,变化后物质是什么状态;然后再根据物态变化的概念来判断物态变化的名称。由题目给的装置图看出,海水淡化流程是先对海水加热,使其汽化成为水蒸气,然后水蒸气再重新液化成水,把淡水和盐水分开,海水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先汽化后液化。
7.【答案】A
【解析】“热管”A端被加热,热管里的液体变成气态,属于汽化现象,需要吸收热量;“热管”B端气体变成液态,属于液化现象,需要放出热量。
8.【答案】C
【解析】大烧杯中的水吸收火的热量,能达到沸点,达到沸点后,水继续吸收热量,所以烧杯中的水能沸腾且保持沸点不变,开始时试管中的水低于烧杯中的水的温度,能在烧杯中吸收热量,当试管中的水温度达到沸点后,与烧杯中水的温度相同,不能继续吸收热量;所以试管中的水不能沸腾。
《好题》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综合经典习题(含答案)(1)
一、选择题
1.根据你对生活中物理量的认识,你认为下列数据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A.教室的高度约为3dm
B.人体的正常体温约为36.5℃
C.中学生跑步的平均速度约为1.1m/s
D.快速眨眼1次的时间约为5s B
解析:B
A.教室的高度约为3.5m,故A不符合题意;
B.人体的正常体温约为36~37℃,故B符合题意;
C.中学生跑步的平均速度约为4m/s,故C不符合题意;
D.快速眨眼1次的时间约为1s,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某兴趣小组以相同的烧杯盛等量的水,以相同的热源同时加热,如图所示,甲杯为隔水加热,乙杯为隔油加热,丙杯为隔砂加热。在标准大气压下,加热段时间后。测得使杯外物质的温度分别为水温100℃,油温300℃,砂温600℃,观察到乙、丙两烧杯中的水呈沸腾状态,则三个烧杯中水的温度大小关系是()
A.t甲=t乙=t丙B.t甲>t乙>t丙C.t甲<t乙=t丙D.t甲<t乙<t丙A
解析:A
甲杯中的水温等于100℃,但由于不能继续从外面烧杯中吸收热量,所以不会沸腾;乙和丙烧杯的水沸腾,说明此时水的温度已经达到沸点100℃,但温度不再升高。
故选A。
3.冻豆腐内部有许多小孔,做菜时这些小孔饱含汤和佐料因而味道鲜美这些小孔的成因是()
A.豆腐自身冻缩而成
B.外界的冰雪扎进豆腐里而成
C.豆腐里的水先凝固成冰,再熔化成水形成的
D.豆腐自身膨胀而成C
解析:C
冻豆腐做菜味道鲜美,原因在于内部有许多小孔,这些小孔的成因是:豆腐里的水先凝固成冰,一定质量的水凝固冰时体积变大,冰再熔化成水,就形成了小孔。
北京市一零一中学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综合经典测试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
1.谚语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结冰过程需要吸收大量热量
B.“白露秋分夜,一夜凉一夜”,露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C.“霜降有霜,米谷满仓”,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D.“雪水化成河,粮食千万箩”,雪水化成河是液化现象C
解析:C
A.结冰是由液态凝固成固态,需要放出大量热量,故A错误;
B.露的形成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滴,故B错误;
C.霜的形成是水蒸气直接凝华成固态,故C正确;
D.雪水化成水是熔化现象,故D错误。
故选C。
2.盛一盆水,在盆里放两块高出水面的砖,砖上搁一只比盆小点的篮子,篮子里装上熟食,再把一个纱布袋罩在篮子上,并使袋口的边缘浸入水里(如图),就做成了一个简易冰箱,针对这个装置下列说法中不正确
...的是()
A.简易冰箱能制冷是因为水蒸发吸热
B.将该装置放在通风的地方,制冷效果更好
C.篮子上罩着纱布袋是为了增大蒸发面积
D.简易冰箱与电冰箱的工作原理一样,在工作时都有汽化和液化现象D
解析:D
A.简易冰箱能制冷是因为水蒸发时需要吸热,降低篮子里的温度,故A正确,A不符合题意;
B.将该装置放在通风的地方,蒸发效果更加明显,则制冷效果更好,故B正确,B不符合题意;
C.加大表面积可以加快蒸发,因此篮子上罩着纱布袋是为了增大蒸发面积,加快蒸发,故C正确,C不符合题意;
D.简易冰箱的工作原理与冰箱的工作原理相同都是利用了汽化吸热的原理,但简易冰箱没用到液化放热,故D错误,D符合题意。
故选D。
3.夏季,小李打开冰箱的冷冻室看见一股“白气”向下飘出,联想到了烧开水时壶嘴里向上冒“白气”的情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测试卷(含答案解析)(1)
一、选择题
1.王老师上课带来一把金属勺放在了讲桌上,把刚烧开的开水倒入杯中,将金属勺放在杯里,一会儿金属勺熔化了;当杯中的水温降为室温(约20℃)后,杯中凝固出一金属块。关于这种金属,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该金属熔点不低于20℃B.该金属熔点低于20℃
C.该金属凝固点高于100℃D.该金属是非晶体
2.下列说法正确是()
A.初春的早晨,出现大雾是水蒸气汽化形成的
B.深秋的早晨,地面小草上出现的白霜是水蒸气凝固形成的
C.北方的冬天,玻璃上出现的冰花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D.人工降雨经历了升华、凝固和熔化三种物态变化过程
3.如图是海波的熔化图像,下列从图像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
A.海波是非晶体
B.海波在AB段是气态
C.海波在BC段需吸热,温度升高
D.海波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用时4min
4.疫情期间医护人员佩戴护目镜时往往会形成一层水雾覆盖在护目镜内侧,如图所示,下列诗句中加点字的形成与护目镜上的水雾形成相同的是()
A.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B.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C.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D.冰.合井泉月入闺,金缸青凝照悲啼
5.下面关于人体各个数值不合理的是()
A.一个人正常的体温约为37℃
B.手掌的宽度约为1dm
C.一个成年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5m/s
D.人心脏正常跳动一次的时间约为1s
6.如图所示,甲为盛有水的烧杯,试管乙直插入甲容器水中(试管未碰底),甲烧杯受到酒精灯持续加热后,发现乙试管内的液体沸腾起来了,根据给出的物质在1个标准大气压的沸点的表格,可判断试管乙内的液体一定是()
《常考题》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综合复习题(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小明在地铁施工现场发现:为防止扬尘对空气污染,有专门高压造雾除尘设备。高压水流经除尘设备,形成数十米半径的均匀云雾覆盖到工地表面,达到非常理想的除尘效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现场看见的云雾是大量水蒸气聚集的效果
B.除尘设备中水发生汽化,会吸收大量的热
C.云雾的消散是汽化现象,这个过程吸热
D.夏天人造雾容易消散是因为水蒸气重新液化成小水珠C
解析:C
【分析】
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汽化过程吸热。
A.现场看见的云雾是大量小水滴聚集的效果,故A错误;
B.除尘设备中水变成了细小的水滴,没有发生汽化现象,故B错误;
C.云雾的消散是小水滴汽化为水蒸气的现象,这个过程吸热,故C正确;
D.夏天人造雾容易消散是因为小水珠吸热汽化为水蒸气,故D错误。
故选C。
2.某兴趣小组以相同的烧杯盛等量的水,以相同的热源同时加热,如图所示,甲杯为隔水加热,乙杯为隔油加热,丙杯为隔砂加热。在标准大气压下,加热段时间后。测得使杯外物质的温度分别为水温100℃,油温300℃,砂温600℃,观察到乙、丙两烧杯中的水呈沸腾状态,则三个烧杯中水的温度大小关系是()
A.t甲=t乙=t丙B.t甲>t乙>t丙C.t甲<t乙=t丙D.t甲<t乙<t丙A
解析:A
甲杯中的水温等于100℃,但由于不能继续从外面烧杯中吸收热量,所以不会沸腾;乙和丙烧杯的水沸腾,说明此时水的温度已经达到沸点100℃,但温度不再升高。
故选A。
3.下列说法正确是()
A.初春的早晨,出现大雾是水蒸气汽化形成的
B.深秋的早晨,地面小草上出现的白霜是水蒸气凝固形成的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第三章第1节《温度》测试(含答案)
温度测试
时间:45分钟总分:60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0分)
1.一刻度均匀的温度计放在冰水混合物中时,示数为10℃;用它
测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时,读数是90℃.若用它来测得温水的温度为70℃.则温水的实际温度应为()
A. 55℃
B. 75℃
C. 50℃
D. 80℃
2.以下温度中,最接近25℃的是()
A. 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B. 健康成年人的体温
C. 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室内温度
D. 蜡烛外焰的温度
3.常用温度计的测量准确度(分度值)是1℃,而体温计的准确度可
达0.1℃,体温计精度高的主要原因是
()
A. 体温计测量范围小
B. 体温计的外形特殊,玻璃管的一边凸起有放大作用
C. 体温计玻璃泡上方有一段弯曲且特别细的缩口
D. 体温计玻璃管的内径很细,其容积比玻璃泡的要小得多
4.下面有关热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湿衣服在温度高的地方一定比温度低的地方干得快
B. 冬天戴眼镜的同学从空调室内走到室外眼镜片上会出现小
水珠
C. 0℃的冰和0℃的水的冷热程度相同
D. 把−10℃的冰拿到室温是20℃的房间里冰会立即熔化
第1页/共7页
5.日常生活中常常要进行估测,下列估测最接近实际值的是(
)
A. 某同学的身高约为160dm
B. 某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kg
C. 人正常呼吸一次所用的时间约为10s
D. 洗澡水的温度约为60℃
6.据厦门市气象部门发布的数据,2019年1月25日,岛内动渡
观测站和同安莲花镇观测站测到的最低温度,分别创下了厦门市岛内、外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最低值.你认为对应的值的温度分别是()
(必考题)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综合经典习题(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盛一盆水,在盆里放两块高出水面的砖,砖上搁一只比盆小点的篮子,篮子里装上熟食,再把一个纱布袋罩在篮子上,并使袋口的边缘浸入水里(如图),就做成了一个简易冰箱,针对这个装置下列说法中不正确
...的是()
A.简易冰箱能制冷是因为水蒸发吸热
B.将该装置放在通风的地方,制冷效果更好
C.篮子上罩着纱布袋是为了增大蒸发面积
D.简易冰箱与电冰箱的工作原理一样,在工作时都有汽化和液化现象D
解析:D
A.简易冰箱能制冷是因为水蒸发时需要吸热,降低篮子里的温度,故A正确,A不符合题意;
B.将该装置放在通风的地方,蒸发效果更加明显,则制冷效果更好,故B正确,B不符合题意;
C.加大表面积可以加快蒸发,因此篮子上罩着纱布袋是为了增大蒸发面积,加快蒸发,故C正确,C不符合题意;
D.简易冰箱的工作原理与冰箱的工作原理相同都是利用了汽化吸热的原理,但简易冰箱没用到液化放热,故D错误,D符合题意。
故选D。
2.夏季,小李打开冰箱的冷冻室看见一股“白气”向下飘出,联想到了烧开水时壶嘴里向上冒“白气”的情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两股“白气”本质是相同的,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B.两股“白气”本质是相同的,他们都是汽化成的水蒸气
C.两股“白气”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是液化形成的,后者是汽化形成的
D.两股“白气”形成的过程都要放热D
解析:D
打开冰箱的冷冻室看见一股“白气”,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烧开水时壶嘴里向上冒“白气”,是由于高温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二者物态变化相同,都会放热。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测试题(含答案) (1)
第三章《物态变化》测试题
一、单选题
1.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舞台上经常用它制造云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是二氧化碳气B.是二氧化碳颗粒C.是大量的小水滴D.是液化的空气2.实验室有支读数不准确的温度计,在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时,读数为20);在标准大气压测沸水的温度时,其读数为80),那么,当实际温度为60)时,此温度计对应的读数是( )
A.36)B.40)C.50)D.56)
3.《舌尖上的中国2》聚焦于普通人的家常菜,让海内外观众领略了中华饮食之美。煎、炒、蒸、拌的四种烹调方式中包含着很多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煎:煎锅一般用铁制造,主要是利用了铁的比热容大
B.炒:主要是通过做功的方式使菜的内能增加
C.蒸:是通过热传递和高温水蒸气液化放热,把菜蒸熟
D.拌:将调味品拌入菜中入味,分子没有做无规则运动
4.在图温度计所示的恒温环境下进行实验.将温度计放入一杯冰水混合物中(冰是晶体),从温度计放入开始计时,放入时间足够长,下列哪幅示意图可能反映了温度计内液体的体积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A.B.
C.D.
5.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初春,湖面的冰块变小是熔化现象,这一过程要放热
B.盛夏,闻到花香是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结果
C.深秋,用热水袋取暖属于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
D.严冬,暖气片采用“水循环”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小
6.下面所做的探究性活动与结论不匹配
...的是)
A.活动:用油炸油条而不用水结论:油热得快
B.活动:手影游戏结论:光沿直线传播
C.活动:击鼓时用力越大,鼓面上的纸屑跳得越高结论:响度与振幅有关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初二第三章测试题卷(含答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测试题
(满分:100分时间:45分钟)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3分)
1(2017广西百色中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的冰比0℃的水冷
B.-6℃读作“零下6摄氏度”
C.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约为25℃
D.任何情况下,水的沸点都是100℃
2.(2018北京师范大学附中期中)图3-5-1是北京地区某天天气预报的信息图片,关于图片
中信息的解释正确的是()
A.全天气温不会高于4℃
B.这天夜里的温度可达5℃
C.雨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D.雪的形成过程中放出热量
3.(2018山东枣庄台儿庄期中)在标准大气压下,固态酒精、煤油、水银的熔点分别是-117℃、-30℃、-39℃,因为同一种物质的熔点与凝固点相同,所以液态酒精、煤油、水银的凝固点分别是-117℃、-30℃、-39℃,南极的最低气温可达到-89.2℃。要测量南极气温,你认为应该选用以下哪种温度计来测量()
A酒精温度计 B.酒精温度计和水银温度计都可以
C.水银温度计
D.煤油温度计和水银温度计都可以
4.(2019山东临沂中考)沂蒙革命老区四季分明,非常适合人类居住,下列热现象中,需要吸热的是()
5.(2019山东泰安中考)下列四种物态变化相同的一组是()
①夏天,草叶上的露珠;②冬天,窗户上的冰花;③深秋,树上的白霜;④初春,冰雪消融。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6.(2018四川乐山中考)下列实例中,为了加快蒸发的是()
A.用地膜覆盖农田
B.给盛有饮料的瓶子加盖
C.把湿衣服晾晒在通风向阳的地方
D.农业灌溉中用管道输水代替沟渠输水
《常考题》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综合习题(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对甲、乙两种物质同时持续加热,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物质的沸点一定是°
80C
B.乙物质的熔点一定是°
60C
C.甲物质在4-6min内一定持续吸收热量
D.乙物质在6-10min内一定是固液共存态C
解析:C
AB.甲乙两种物质不能确定其本身的状态,不知道是晶体的熔化还是液体的沸腾,故不能确定是熔点还是沸点,故AB错误;
C.由图知甲物质在4-6min内温度升高,内能增加,是持续吸收热量的结果,故C正确;D.由于不能确定是晶体的熔化还是液体的沸腾,故不能确定乙物质在6-10min内的状态,故D错误。
故选C。
2.王老师上课带来一把金属勺放在了讲桌上,把刚烧开的开水倒入杯中,将金属勺放在杯里,一会儿金属勺熔化了;当杯中的水温降为室温(约20℃)后,杯中凝固出一金属块。关于这种金属,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该金属熔点不低于20℃B.该金属熔点低于20℃
C.该金属凝固点高于100℃D.该金属是非晶体A
解析:A
【分析】
晶体有固定的熔点,同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金属勺熔化了,说明热水瓶中开水的温度高于金属的熔点,使金属勺从开水中吸热而熔化;当杯中的水温降为室温(20℃)后,杯中凝固出一金属块,说明室温(20℃)低于金属的凝固点,使金属凝固。
故选A。
3.下列估计值最接近实际的是()
A.洗澡水的温度大约是60℃B.中学生百米赛跑的速度是10m/s
C.吃饭用的筷子长度约为2.2dm D.我国国歌演奏的时间是4分06秒C
(必考题)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综合经典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下列各组固体都是晶体的一组是()
A.固态水银铁海波B.食盐冰糖玻璃
C.冰松香雪花D.萘铜沥青A
解析:A
A.固态水银、铁和海波都是晶体,故符合题意;
B.玻璃是非晶体,故不符合题意;
C.松香是非晶体,故不符合题意;
D.沥青是非晶体,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根据你对生活中物理量的认识,你认为下列数据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A.教室的高度约为3dm
B.人体的正常体温约为36.5℃
C.中学生跑步的平均速度约为1.1m/s
D.快速眨眼1次的时间约为5s B
解析:B
A.教室的高度约为3.5m,故A不符合题意;
B.人体的正常体温约为36~37℃,故B符合题意;
C.中学生跑步的平均速度约为4m/s,故C不符合题意;
D.快速眨眼1次的时间约为1s,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下列估计值最接近实际的是()
A.洗澡水的温度大约是60℃B.中学生百米赛跑的速度是10m/s
C.吃饭用的筷子长度约为2.2dm D.我国国歌演奏的时间是4分06秒C
解析:C
A.人体正常体温在37℃左右,洗澡水的温度应该略高于体温,在40℃左右,不可能达到60℃。故A不符合题意;
B.优秀运动员百米赛跑的速度约为10m/s,故B不符合题意;
C.中学生伸开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大约18cm。筷子的长度大于18cm在
22cm=2.2dm
左右,故C符合题意;
D.我国的国歌长度较小,完整播放一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所需的时间不到1min,在47s左右,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用一支水银温度计测量放在24℃房间里的一盆热水的温度时,当温度计的水银上升经过“29℃”这一刻度时,温度计的读数表示的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综合测试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1.在物理课上,小明同学测量烧杯中热水的温度时,将很少的热水倒入另一烧杯中,然后像如图所示的那
样去测量和读数,他这样做被小刚找出了一些错误,但有一条找得有点问题,请你把它挑出来()
A.不应该倒入另一烧杯,这会使温度降低
B.水倒得太少,温度计玻璃泡不能完全浸没
C.读数时,视线应该与刻度线相平,而不应斜视
D.应该将温度计取出读数,而不应该放在水中读数
2.如图所示,晴朗无风的早晨,当飞机从空中飞过,在蔚蓝的天空中会留下一条长长的“尾巴”,这种现象俗称为“飞机拉烟”。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之一是飞机在飞行过程中排出的暖湿气体遇冷所致,在这一过程
中,暖湿气体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熔化
B.液化
C.蒸发
D.升华
3.我国是一个缺水国家,因而污水净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小明发明的太阳能净水器如图所示,在污水净化
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先熔化,后液化
B.先汽化,后液化
C.先升华,后凝华
D.先汽化,后凝固
4.下列现象与物态变化相对应的是()
A.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了——升华
B.冬天池塘覆上薄冰——液化
C.夏天洒在地板上的水很快干了——凝固
D.冰箱冷冻室内壁的霜——汽化
5.小明上学时忘了带雨伞,放学后下起了大雨,小明冒雨跑回家,奶奶批评了他,如图所示,奶奶的话包
含的主要物理道理是()
A.雨中有很多会引起感冒的病菌
B.衣服被淋湿了,起不了保温作用
C.身上的雨水大量蒸发要吸收大量的热,会导致体温过度降低
D.以上说法都不对
6.长岛是个淡水严重短缺的海岛,海水淡化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措施。小明同学设计的海水淡化流程图
如图所示。在这一过程中海水先后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液化、汽化
B.汽化、液化
C.汽化、升华
D.升华、液化
7.“热管”采用液体散热,被广泛地应用于各种高端科技产品上作为散热器。“热管”的工作原理图如图所示,管内装有液体,它的A端受热,热管里的液体变成气态,然后从热管中较热的一端向较冷的一端转移,
热管中较冷的一端B通过散热风扇把热量从热管中散发,气态变成液态并回流到热管中较热的A端,热管内的液体起到了搬运热量的作用。那么热管内液体在这两端发生的物态变化及吸放热情况是()
A.A端流体汽化、吸热,B端流体液化、放热
B.A端流体汽化、放热,B端流体液化、吸热
C.A端流体液化、吸热,B端流体汽化、放热
D.A端流体液化、放热,B端流体汽化、吸热
8.如图所示,装有水的烧杯中放入一试管,试管中装入少量的水,当用酒精灯给烧杯加热,使烧杯中的水
沸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试管中的水也沸腾
B.试管中的水不能达到沸点
C.试管中的水达到沸点但不沸腾
D.以上说法都不对
二、填空题(每空3分,共45分)
9.如图所示,温度计的读数是________,若这支温度计的测温物质可能为表中所列的物质,则温度计中的
测温液体肯定不是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
10.烧开水时壶嘴上方冒“白气”,这是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水沸腾时温度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1.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该物质________(选填“是”或“不是”)晶体,该过程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大约持续了________min。
12.我国民间有句谚语:“水缸穿裙子,天就要下雨。”其中,“水缸穿裙子”是指盛水的水缸表面出现了一层
密密麻麻的小水珠,这是________(填物态变化)现象,这个现象发生时__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13.为了节约用水,果农们利用了滴灌的方法给果树浇水,即把水滴入果树下的土里,这是利用________(选填“增加”或“减少”)水在地面上的表面积来减小水的蒸发。
14.在做观察水沸腾的实验时
(1)A组同学用的是如图甲所示装置,他们测出的水温将偏________ (选填“高”或“低”)。
(2)图乙是B组同学在实验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此时水的温度是________℃。
(3)B、C两组同学虽然选用的实验装置相同,但将水加热到沸腾用的时间不同,他们绘制的温度随时间
变化的图象如图丙所示。分析图象可知:水的沸点是________℃,当时的大气压________(选填“小于”“大于”或“等于”)标准大气压;B、C组得到b、c两种不同图象的原因可能是水的________不同。
三、简答题(每题7分,共14分)
15.夏天,扇扇子为什么会感到凉快?
16.回潮天现象是由于受到南方暖性潮湿气团控制所致,回潮天能使瓷砖、玻璃“冒汗”,晾晒的衣物总也干不透,整日天潮地湿。请你用所学的热学知识解释在回潮天里为什么瓷砖、玻璃会“冒汗”。
四、实验探究题(9分)
17.在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中:
(1)标准大气压下酒精的沸点是78℃,煤油的沸点是150℃,完成本实验所用的温度计液泡中的液体可能
是________(选填“酒精”或“煤油”)。
(2)下表是某组同学的实验记录,他们测得水的沸点是________℃。
t
时间/min
时0 2 4 6 8 10
温度
t温℃90 93 96 99 99 99
/
(3)请根据上表的数据在下图的坐标中描点画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