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保概论》教学大纲
植物化学保护教学大纲-植保
【植物化学保护】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内容宋体小四,行间距固定值22磅)
【学分】 3
【参考学时】36
【讲授学时】 36
【实验学时】0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课程基础】学习本门课程前,学生必须具备有机化学、无机化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适应对象】植物保护专业本科生及其他相关专业本科生。
【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植物化学保护的基本知识,能独立设计化学防治实验方案,能解决农作物化学防治中所遇到的问题;
通过理论和实践教学环节,使学生掌握本课程的基本理论和实践
操作能力,为在农业生产中科学使用化学保护手段奠定理论和实
践基础,从而成长为既能进行植物保护理论研究和科研开发,又
能直接指导农业生产的创新型综合人才。
【内容提要】《植物化学保护》课程是植物保护专业本科生的一门骨干课程,在培养高素质的植物保护通用人才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同时也是制药工程、环境科学、园艺、草业、林业、农学、生物技术等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它具有独立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是应用化学农药防治农林及城市环境中病虫草鼠等有害生物,保护农林业生产和保障安居生活的一门科学,是有害生物综合防治的重要环节。植物化学保护中主要涉及的农药科学使用、农药剂型加工和应用、有害生物抗药性、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等重要理论都对农业生产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农药的使用对解决全世界粮食问题和预防人类疾病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目前以及今后的很长时期内,农药还是农业生产中不可缺少的生产资料。
第二部分主要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第一章有关农药学的基本概念和认识
《植物保护学》课程教学大纲
《植物保护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植物保护学
英文名称:plant protection
学时:72
学分:3.0
适用对象: 草业科学专业
考核方式:考试科目,平时成绩占30% ,考试成绩占70%
先修课程:植物学、植物生理生化、草坪学、普通遗传学等。
二、课程简介
中文简介:《植物保护学》是草业学科的一门学科基础必修课,是阐述植物病虫害发生规律及其防治的一门应用科学。本大纲根据草业科学专业的教学计划要求及培养目标制定。内容包括认识植物病虫害在农业生产中的危害性及“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植保方针的重要性,掌握植物病理学和昆虫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主要植物病虫害的诊断方法、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倡独立思考和钻研创新精神。英文简介:"Plant protection" is a discipline-based compulsory of turf science, which describing occurrence and control of plant diseases and insect pests. The outline of the professional teaching plans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s and training objectives of turf science includes the harm of plant pests i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the principle of plant protection, which is the "prevention first, 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 it is necessary to master the basic theory, basic knowledge and basic skills of plant pathology and entomology, as well as the major plant pest diagnostic methods , the occurrence and control methods. During the learning process, students should give their full initiative and enthusiasm to promote independent thinking and delve into the spirit of innovation.
植物保护通论课程教学大纲
《植物保护通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030008
课程名称:植物保护通论
英文名称:General plant protection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学时: 72
学分:3.5
适用对象:园艺专业
考核方式:考试科目,为了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本课程的学习水平,在考试上既要重视理论知识的考核,还要加强实际能力的考核,二者评分的比例可采用7:3。
先修课程:植物学、植物生理学、农业微生物学、作物栽培学等。
二、课程简介
《植物保护通论》主要讲授园艺植物病虫害的发生、流行规律及防治原理与方法的科学。主要包括病虫的形态特征、生活(生理)特性,病虫害的分布、症状、发生规律和防治等。结合实际介绍主要果树(以华南果树为主)和广东省主要蔬菜上的主要病虫害特征、特性、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措施。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植物保护通论》教学大纲是根据我院园艺专业本科教学计划制订的,是必修的专业课之一。《植物保护通论》是一门农业应用学科。在学习上既要重视有关理论的学习和掌握,更要强调实践经验的积累和工作能力的培养。为此,学生必须在“理论联系实际”和“重视培养能力”的原则指导下进行学习和实践,把教材和参考资料的自学、课堂理论学习、实验室操作和基本训练、教学实习和生产实习等各个学习环节有机地紧密结合起来。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倡独立思考和钻研创新精神。
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应达到以下要求:
1、全面系统掌握本课程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并能在有关的生产实际和科学研究中加以灵活运用。
农作物植保员教学大纲
农作物植保员教学大纲
一、引言
本教学大纲旨在为农作物植保员的培训和教学提供指导,并确保培养出具备全面技能和知识的植保专业人员。通过本大纲的实施,学员将具备农作物病虫害和有害生物的防治能力,促进农作物产量的提高和农作物品质的稳定。本教学大纲分为四个主要模块。
二、模块一:农作物病虫害基础知识
本模块旨在介绍农作物病虫害的基础知识,包括病虫害的分类、繁殖特点、对农作物的危害程度以及传播方式等。此外,教学内容还包括病虫害的症状识别、损害评估和监测方法。
三、模块二: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
本模块旨在介绍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技术,包括可行的预防、监测和控制措施。教学内容还包括农药和生物防治剂的选择和使用方法,正确施用农药的安全操作规范以及防治效果的评估和调整。
四、模块三:农作物有害生物防治技术
本模块旨在介绍农作物常见有害生物的防治技术,包括选择适宜的防治措施和方法。教学内容还包括有害生物的生物学特性和季节变化规律,以及生物防治剂的筛选与使用技巧。
五、模块四:农药和生物防治剂的安全使用
本模块旨在介绍农药和生物防治剂的安全使用方法和规范。教学内容包括个人防护用具的佩戴和正确清洁、存储农药和生物防治剂的规范要求以及应急处理措施等。
六、实践操作和实训
学员通过实践操作和实训来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实践操作包括病虫害的症状识别、病虫害监测和农药的准确施用等。实训活动则结合实际案例,模拟农田环境下的病虫害诊断和防治。
七、考核评估
为了评估学员的学习成果,将进行理论考试和实践操作考核。理论考试包括选择题和问答题,涵盖所有教学内容。实践操作考核则通过实训场景进行。
植物保护学 教学大纲
植物保护学课程教学大纲
Plant protection
课程名称:植物保护学(G50204)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适用专业(方向):中草药栽培与鉴定
先行、后续课程情况:先行课:植物生长与环境、植物形态结构与生理
后续课:药用植物栽培技术、农业技术推广、食用菌栽培技术、中草药种植推广、
热带经济作物栽培技术、毕业设计等
学分:4 学时数:64 理论学时:34学时实验(实训)学时:30学时
执笔人:丁丽芬
讨论成员:中草药栽培与鉴定专业组(课程组)
一、课程教学目标
中草药栽培与鉴定专业是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我国南方药用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生物药业(中药产业)生产一线,具备系统、扎实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技能,具有较强的实践技能(操作技能)、应用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就业创业和创新能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层次应用型技术人才。
《植物保护学》是中草药栽培与鉴定专业的必修课之一。主要是培养学生对中草药的病、虫、草的鉴别,准确稀释和混配农药,熟练操作植保机械,并能够对中草药的病、虫、草、鼠害制定出相应有效防治方案、并能够顺利实施防治方案,能过胜任中草药病、虫、草、鼠防治和预防工作。该课程在强调培养学生知识技能的同时,还注意培养学生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和创新、团结协作精神、管理组织等高层次应用型技术人的职业素质。
二、课程基本要求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能使学生对中草药常见的病、虫、草的进行能正确识别,准确稀释和使用农药,熟练操作植保机械,并能够对热带中草药常见的病、虫、草、鼠害制定出相应有效防治方案、并能实施防治方案。
植物化学保护教学大纲说课材料
植物化学保护教学大
纲
植物化学保护教学大纲
(植物保护专业本科适用)
一.说明
本大纲是根据华南热带农业大学“九九”制定的专业教学计划而编写的。
A.课程的性质与地位:
植物化学保护是植物保护专业的专业课之一。是以化学、物理学、普通植物病理学和普通昆虫学等学科为基础,并与农业病理学、农业昆虫学等学科紧密结合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B.本课程任务是: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农药的定义、分类、剂型及农药对作物、人畜、生物群落及环境的影响;掌握主要农药的理化性质和防治对象和使用方法,在生产上能正确合理地使用农药,达到因地制宜、经济有效地防治病虫草等的为害,减少环境污染,并能根据生产需要独立进行科学试验,以便更好为农业生产服务。
C.本课程的基本结构:
分成基本理论和农药制剂两大部分。基础理论内容包括:植物化学保护基本概念和原理;农药制剂种类、加工、作用特点、原理;农药对周围生物群落的影响;害虫和病原菌对农药抗性的形成原因、影响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1
因素和治理措施;农药的残留及残留毒性、农药的安全合理使用等。
农药制剂部分主要介绍杀虫剂、杀螨剂、杀菌剂、除草剂等的的理化性质、毒性、作用特点、剂型、防治对象、作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D.执行本大纲应注意的问题:
1.安排好理论教学课和实验课教学,加深对理论课的理解,掌握好一般防治技能。
2.注意与有关学科的配合,如昆虫学、病理学、生物学、生物学化学等学科的衔接,在具体教学上有所侧重。
3.以我国南方及中南八省为主,侧重病、虫、草害的防治和处理方法。
4.本科和专科的主要区别:本科加强杀虫剂毒理和杀菌剂原理的理论教学,专科则在介绍各类型药剂时结合介绍各类药剂的作
植物保护学教学大纲
植物保护学教学⼤纲
《植物保护学通论》教学⼤纲
课程编号:
适⽤专业:
学时数:54学时
学分数:
编写执笔⼈:胡霞
审定⼈:
编写⽇期:2006年9⽉
⼀、课程的性质、⽬的和任务
1、课程的性质:
环境⽣物学是乐⼭师范学院⽣物专业的⼀门重要专业基础课。
2、课程的⽬的和任务:
《植物保护学通论》是⽣物类专业中的⼀门重要基础学科,是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综合性学科。
本课程主要研究⽣态系统中的害⾍,植物侵染性病害的病原物,杂草和⿏害的⽣物学特性,种群数量变动与周围⽣物和⾮⽣物环境因⼦的关系,同时⼜研究寄主受害后寄主,害⾍与病原物的互作关系,以便提出以⽣态学为基础的综合治理配套措施,达到控害、⾼产、优质和维护优良⽣态环境的⽬的。
三、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
本课程既涉及到植物,⼜涉及到动物和微⽣物。因此,它与农药、⽣物防治、作物栽培、⼟壤、作物营养肥料等相关学科关系密切。本课程的后续课程有作物病⾍害防治,果树病⾍害防治,蔬菜病⾍害防治,园林植物病⾍害防治和森林保护基础等。
四、建议教材和主要参考书
教材:韩召军主编,植物保护学通论,北京:⾼等教育出版社,2001
教学参考书:
1、许志刚主编,普通植物病理学(第2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
2、彩万志,庞雄飞,花保祯主编,普通昆⾍学,北京:中国农业⼤学出版,2001
3、李孙荣主编,杂草及其防治,北京:北京农业⼤学出版社,199l
4、沈兆昌主编,农业害⿏学,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
5、邱式邦主编,中国植物保护研究进展,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
植物化学保护教学大纲
植物化学保护教学大纲
(70学时)
一、植物化学保护的内容
植物化学保护是应用化学农药防治农林及城市环境中病虫草鼠等有害生物,保护农林业生产和保障安居生活的一门科学,是有害生物综合防治的重要环节。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是阐明如何充分发挥农药防治有害生物的有效性,尽量避免和防止三R问题的出现,以及保护环境。同时需阐明农药的理化性质,作用机理,剂型特点和施用方法,环境对农药的影响等等。这门科学涉及到生物学、化学、物理学、植物病理学、昆虫学、杂草学、遗传学、气象学、分子生物学及其他许多分支学科。
二、植物化学保护的目的要求
学习植物化学保护课程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农药,充分发挥它在植物保护中的作用,保护环境、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本课程总学时70学时,理论教学42学时、实验教学28学时,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参观农药工厂等放到教学实习中安排。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植物化学保护的基本知识,能独立设计化学防治实验方案,能解决农作物化学防治中所遇到的问题。
三、教学内容
绪论(2学时)
1.植物化学保护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化学防治在综合防治中的地位,存在的问题及克服的办法。(重点)
2.介绍植物化学保护发展简况、特点和发展方向
3.介绍植物化学保护的学习方法,参考书和文献
第一章植物化学保护的基本概念(2学时)
1.农药、毒剂、剂量的概念
2.毒性、毒力、药效的概念。农药毒力的表示方法(重点)
3.影响农药毒力和药效的主要因素(重点)
4.农药分类
5.农药对植物影响,人及高等动物的毒性
第二章农药剂型和使用方法(4学时)
本章是化学防治中应用基础理论。重点应放在应用技术方面。
植物保护学科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植物保护学科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2010
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to Discipline of the Plant Protection
一、课程说明
1. 课程类别
学科基础课程
2. 适应专业及课程性质
植物保护专业选修
3.课程目的
植物保护是保护农作物、林木、花卉等植物和储藏期植物农产品免受有害生物危害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生产活动的总称,包括对有害生物实施监测、预报、预防、治理、控制和检验检疫等一系列活动过程的各项工作。
植物保护学是围绕保护植物免受有害生物危害为目标,综合利用多学科知识,研究和探索经济有效治理技术和科学实施途径,提高植物生产的经济效益,维护生态环境,确保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应用科学。因此本课程的目的主要是:
(1)引导学生了解植物保护学科结构、专业研究方向、专业建设基本情况,使学生对所学专业有较为清晰的了解,引导初入学的学生热爱专业学习;
(2)使学生了解有害生物对植物、人类和环境的危害以及人们控制有害生物的防治发展历程与主要成就,我国植物保护事业的发展与展望等,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专业学习兴趣,以便为植物保护专业课程学习奠定基础。
4. 学分与学时
学分为1.学时为16
5. 建议先修课程
因为该课程在一年级开课,故不作建议
6. 推荐教材或参考书目
推荐教材:自编讲义
参考书目:由于新生刚入学,从未接触专业基础课或专业课,加之尚无统编教材,暂不列出。
7. 教学方法与手段
(1)采用专题讲座形式,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问答式教学。
(2)通过对植物保护学科各个主要研究方向的专题报告,使学生了解本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和专业建设基本情况。
《植物保护》课程教学大纲
《植物保护》课程教学大纲
常祖明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高等职业学校种植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具备从事农业生产和经营所必需的防治植物病、虫、草害的根本学问和根本技能,能科学地开展综合防治,提高学生的全面素养和综合职业力量。
二、课程教学目标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根本把握当地主要植物病、虫、草害的发生进展规律,有效的防治方法以及推测预报的根本学问和方法,把握合理、安全使用农药的技术,防止农药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一) 学问教学目标
1.把握农业昆虫识别的根本学问。
2.把握植物病害诊断的根本学问。
3.了解植物病、虫、草害的综合防治要点和各种防治方法。
4.生疏当地主要植物病、虫、草害的发生规律及特点。
(二) 力量培育目标
1.能正确识别植物主要害虫种类。
2.在田间能正确诊断植物主要几大类病原的病害。
3.把握植物病虫害的调查统计方法和病虫害的防治适期。
4.把握安全、合理使用农药的技术。
5.根本具有对当地植物主要病、虫、草进展综合防治的力量。
6.调查了解当地植物病、虫、草的发生状况,初步具有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生
产实际问题的力量。
(三) 思想教育目标
1.具有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2.具有从事病、虫、草防治工作的责任感和事业心。
3.培育实事求是的学风和创精神。
三、教学内容和目的要求
第一章农业昆虫根本学问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生疏昆虫的一般形态特征及各附器的构造、功能与防治的关系,昆虫的内部构造、生理在防治方面的应用,并了解其生物学特性,识别农业昆虫主要类群,进而明确其生长发育与四周环境的关系,为进一步学习主要园艺植物害虫的发生与防治和天敌昆虫的保护利用打下良好根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保概论》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
二、教学目标及任务
植物保护学是现代农业高产、稳产、高效、优质必不可少的技术支撑,与植物生产类各专业密切相关。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非植保专业的学生能够掌握有关植物保护学各分支学科病害、虫害、
草害、鼠害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了解植物保护的基本理论和策略,并掌握基本的植保技能,从而培养出宽基础、高素质、强能力的本科生,为培养具有高度竞争力的人才打下基础。
三、学时分配
四、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植物保护的概念
1.植物保护的对象
2.植物保护的目的
3.有害生物与生物灾害
4.植物保护的方式
习题要点:植物保护的概念,有害生物及其灾害,防与治。
第二节植物保护与人类的关系
1.植物保护与农业生产
2.植物保护与生态环境
习题要点:植物保护对农业生产、生态环境的双重作用。
第三节植物保护学的研究内容
1.有害生物的生物学
2.有害生物发生规律与灾害预测
3.有害生物的防治对策与措施
习题要点:农业有害生物的生物学,植物保护的防治对策和措施、植物保护方针。
本章重点是理解植物保护的基本概念,难点是树立植物保护观念,采取正确地植物保护措施,保证农业可持续发展。
本章教学要求:本章要求学生了解植物保护中涉及的不同的有害生物的类群,理解广义的植物保护与狭义的植物保护之间的区别,并结合后续章节的内容,掌握植物保护的综合治理策略和植物保护的目的。
第二章植物病害
第一节植物病害的概念
1.植物病害的定义
2.植物病害的症状
3.植物病害的类型
习题要点:病害三角,人为干扰,伤害与病害,植物病害的病征、病状和症状,病害的两重性,侵染性病害和非侵染性病害。
第二节植物病原物
1.真菌
2.原核生物
3.病毒
4.线虫
5.寄生性种子植物
习题要点:寄生性和致病性;菌丝组织体、菌丝、菌核、子座、菌索、厚垣孢子,真菌的繁殖体,无性孢子和有性孢子的种类和形态,真菌的生活史,真菌五个亚门的特征及典型的病害;原核生物的形态特征、重要的原核生物属及病害,病毒的特征及常见的病毒病;线虫和寄生性种子植物的特征及常见病害。
第三节病原物的侵染过程和病害循环
4.病原物的侵染过程
5.病害循环
习题要点:病原物的侵染过程中各阶段的特点,不同病原物的侵染特点;病害循环的定义,病原物越冬、越夏和传播特点,不同类群病原物的传播特点和介体;初侵染和再侵染,单循环病害和多循环病害,传毒媒介。
第四节植物病害的诊断
1.柯赫法则
2.侵染性病害的特点与诊断
3.非侵染性病害的特点与诊断
习题要点:柯赫法则的内容和适应性,隐症现象,真菌、细菌、病毒、菌原体和线虫病害的症状及诊断。
本章重点是不同类群病害的症状,难点是区分侵染性病害、非侵染性病害以及虫害,为实践中的诊断做好准备。
本章教学要求:要求学生了解不同类群病害的症状,理解病害侵染过程和病害循环中的薄弱环节,掌握诊断侵染性病害和非侵染性病害的方法。
第三章植物虫害
第一节昆虫的形态结构
1.昆虫的形态特征
2.昆虫的形态结构与功能
3.昆虫的内部器官与功能
习题要点:昆虫纲的特征;昆虫的头式,昆虫触角、翅、足的基本构造及功能,单眼和
复眼的特点,咀嚼式口器和刺吸式口器的基本构造及功能;雌、雄性外生殖器的基本构造、功能和重要性;昆虫体壁及各内部器官的构造、功能及与防治的关系;马氏管,开放式的血液循环等等。
第二节昆虫的生物学特性
1.昆虫的生殖方式
2.昆虫的变态发育
3.昆虫的世代
4.昆虫的生活史
习题要点:比较昆虫各种生殖方式的不同特点,昆虫的全变态和不全变态,昆虫幼虫和蛹的类型,昆虫的蜕、龄期和虫龄,世代、孵化、化蛹、羽化、补充营养、性二型现象、多形现象、产卵前期、一化性和多化性昆虫、世代和世代重叠,休眠和滞育,各种习性或趋性。
第三节植物害虫及其危害
1.植物害虫的主要类群
2.吸收式害虫及其危害
3.咀嚼式害虫及其危害
习题要点:8个重要的昆虫目的特点及其中常见的害虫,不同类群害虫的危害特点。
第四节农业害螨及其危害
1. 螨类的形态特征
2. 农业害螨的主要类群
3. 螨类的生物学特性
4. 重要农业害螨及其危害
习题要点:螨类的分类地位及主要特征,常见的害螨及其习性。
本章的重点是重要害虫和害螨的形态和危害特点;难点是在准确鉴定的基础上,找出其生活史中的薄弱环节。
本章教学要求:了解昆虫的形态特征,理解昆虫种类的多样性,掌握其鉴别特征和生活习性及生活史中的薄弱环节,为综合防治打下基础。
第四章农田草害
第一节杂草的概念及其生物学特性
1.杂草的概念
2.杂草的适应性
3.杂草的繁殖能力
习题要点:杂草的概念和特点
第二节杂草生态学
1.杂草个体生态
2.杂草种群生态
3.杂草群落生态
4.中国农田杂草发生、分布规律
习题要点:杂草休眠的内因和外因,杂草种子库,杂草与作物地上部和地下部的竞争,杂草的竞争临界期和经济阈值,他感作用,他感作用化合物的来源与作用方式,中国的37种恶性杂草。
第三节杂草的分类及主要杂草介绍
1.杂草的分类
2.主要杂草种类介绍
习题要点:杂草的形态学分类,主要的杂草种类和河发生危害特点。
本章重点是杂草的识别及分布特点,难点是充分利用他感作用等特点防治杂草。
本章教学要求:了解杂草的形态特征,理解杂草的分布及发生规律,掌握杂草的有效防治方法——不仅是化学除草。
第五章农业鼠害(此章内容由学生自学,不作讲解)
第六章农业有害生物的发生规律与预测
第一节植物病害的流行
1.病害流行的概念
2.病害流行的类型
3.植物病害流行的因素
习题要点:病害流行的三要素,积年流行病害河单年流行病害,植物病害三角与病害流
行。
第二节植物害虫种群动态
1.害虫种群及其特征结构
2.种群消长类型
3.种群的生长型
4.生命表在昆虫种群动态研究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