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视野下农民法制教育探析
浅析农村普法教育的新途径
浅析农村普法教育的新途径浅析农村普法教育的新途径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普法教育工作,逐步由低级向高级推进,由表面向实效转变,由狭隘形式向广泛形式实施。
1、利用新闻媒体进行法律宣传,实施普法教育的广泛性。
随着经济的的快速发展,农民的生活条件有了明显改善,广播电视全面普及,农村的法制教育工作自然增加了广阔的宣传空间,农民的普法教育阵地逐步宽广起来。
尤其是电视机的普及,农民每天能直观地看到法治节目,通过观看《法眼观察》、《法治现场》、《直播南京》、《今日说法》等等法治节目,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了法律知识。
从而达到了面广量大、自然直观的教育效果。
2、采取以会代训和培训进行法制宣传,实施普法教育的针对性。
农村每年要举办多次各类形式的普法培训,根据培训的对象,结合普法,分类示教。
一是领导干部参加学法培训、研究工作,安排法律教育的内容,党委中心组学习、干部指定学法日等形式,坚持干部带头,学有标兵;二是每年利用党员冬训班活动日组织千余名党员学习法律,接受面大,普及性强;三是集中骨干培训,采取三天、五天不同等级骨干培训,较好地落实普法任务,更好地帮助农民学法、用法教育;四是抓好企业厂长、职工培训,促进依法经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促进企业增收增效;五是推进科技示范户的培训,带动广大农户发展经济,依法勤劳致富;六是在矛盾处理过程中,结合实际,针对不同矛盾,结合有关法律,向当事人进行宣传教育。
七是采取其他不同方式的培训等等,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增强法制教育效果。
3、运用多种手段和方法,实施普法教育的实效性。
根据不同季节,采取形式多样的普法宣传,一是开辟法制长廊,定期开展法制宣传。
二是采取灵活多样的法制宣传展板巡回在各村和物资交流会等民间活动场所、群众密集的地方进行宣传。
三是针对新形势下农民学法需求,县镇组建普法宣传小分队和讲师团进村入户进行宣传,接受群众咨询。
同时,根据地方习惯组织法制演出宣传队,发挥农民的聪明才智,自编自演,将最贴近农民实际的法律运用小品,送给农民,深受农民欢迎。
【对农民法制教育的几点思考】法制教育思考
【对农民法制教育的几点思考】法制教育思考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十三亿人口农民就有九亿之多,我所在的陕西省紫阳县是一个农业大县,农业人口30万人,占到全县总人口的85%,农村稳定关系到全社会的稳定,解决好农业、农村和农民的问题,是全党和全国工作的重中之重。
在农村具体工作中,我们经常会接触到一些农民,因为一些纠纷频繁上访,影响了正常的社会秩序。
加强对农民的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对全面落实依法治国、依法治县,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都具有重大意义。
一、加强农民法制教育的重要性和谐社会,从本质上来说必然是法制社会,离开了法治的保障,和谐社会就不可能实现。
法治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和内容。
法律是一种行为规范,其价值和目的就在于裁判世间纠纷、惩罚违法犯罪、维护公平正义。
和谐社会追求的是矛盾、冲突得到有效化解,使社会归于和平与安宁,所以两者在目标上具有根本的一致性。
但是,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格局的变化,农村各种法律纠纷逐渐显现,不稳定的因素也随之增长,在农村中一些农民缺乏用法律维护自己权益的意识,对法律作用认识肤浅,很少将法律与自已的切身生活、经济利益联系起来,很多农民将法律和政策没有当作一回事,解决问题习惯于上访、媒体曝光,这种方式虽说有时也能解决问题,但常常会拖延时间,有时也会偏离法律规定,时有反复,不能彻底解决问题。
还有一些农民法律知识相对缺乏,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的能力相对低下,多体现在农民的经济活动和解决经济纠纷的方式中。
如农村中存在的借贷、农产品销售等经济活动中,人情礼俗仍在发生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使用契约的方式,习惯于“口头约定”,有些签订契约的,由于法律知识的缺乏,往往漏洞较多,一旦发生纠纷,也很难解决好。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加强农村法制建设,深入开展农村普法教育,增强农民的法制观念,提高农民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性”。
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思考
汇报人: 2024-01-06
目录
• 引言 • 农村法制宣传教育现状 • 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价值 • 加强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
建议 • 案例分析 • 结论与展望
01
引言
背景介绍
我国农村地区分布广泛,人口众多, 法制建设相对滞后。
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对于提高农民法律 意识、促进农村法治建设具有重要意 义。
更新教育内容
及时更新法律法规,确保法制教育内容的时效性和准确性。
加强法制教育队伍建设
培训专业人员
加强对法制教育工作者的培训,提高其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
建立志愿者队伍
鼓励法律专业人士和热心公益的人士参与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建立志愿者队伍。
强化政府支持与引导
政策支持
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支持农村法制宣 传教育工作,为其提供必要的资金和物 资保障。
可借鉴之处与推广价值
1. 促进农村法治建设
通过加强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有助于提高村民的法律意识和法 治观念,促进农村的法治建设。
2. 维护农村社会稳定
通过解决村民的实际法律问题,有助于化解矛盾纠纷,维护农村的 社会稳定。
3. 推动基层治理创新
通过开展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有助于创新基层治理方式,提高 基层治理水平。
06
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
01
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取得显著成效
通过多年的努力,农村地区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果,提高
了农民的法律意识和素养,促进了农村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02
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在实践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如宣传教育方式单一、内容不够贴
近实际、农民参与度不高等,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新农村建设视角下增强农民法律意识探讨
【 摘
要 】 本 文 对 我 国农 民法 律 意 识 的 现 状 和 原 因进 行 了分 析 , 出 了提 高 农 民 法律 意识 的培 育 途 径 。 即发 展 农 村 教 育 事 业 , 高 农 民 提 提
文化 素 质 ; 快 农 村 基 层 民主 政 治 发 展 , 养 农 民 的 公 民 意识 ; 高 农村 执 法 和 司 法 水 平 , 强农 民 的 法律 信 仰 ; 力发 展 农 村 经 济 , 农 民 法 加 培 提 增 大 为
民缺 乏 必 要 的 自 主 性 、 动 性 、 放 性 和 创 造 性 , 致 了农 业 的 相 对 困 主 开 导
接 受调 查 的 村 民 中 有 接 近 一 半 的 人 不 去 看 村 务 公 开 栏 , 原 因 大 多 为 而
“ 忙 ” 这 就 体现 出 村 民 们 对监 督 权 的 漠 视 。 太 。 2 农 民 法 律 意 识 淡 薄 的 原 因 分 析 、
农 民问 题 成 为 制 约 社 会 主 义 新农 村建 设 的 根 本 问 题 。农 民 问 题 表 现 在
化传统影响 , 我国公民特别是 农民的 义务观念 浓厚 , 而权利 意识 淡薄。
当 前 大 部 分 农 民 仅 仅 将 “ 利 ” 解 为 利 益 , 实 实 在 在 的 东 西 。 如 在 权 理 即
料统计 , 目前 我 国农 村 劳 动 力 的 平 均 受 教 育 年 限 为 7 7年 , 城 市 为 . 而
农村法制宣传 教育 , 搞好 法律服务 , 提高农 民法律 意识 , 进农村 依法 推
治 理 。 这 是 针对 当 前农 村 农 民 法 律 意 识 观 念 淡 薄 的 现 实 提 出 来 的 , ” 也
是 实 现 社 会 主义 新农 村 建 设 目标 与 全 面 建 设 社会 主 义 和 谐 社 会 的 必 然 选 择 。 因 此 , 提 高农 民的 法 律 意 识 , 农 民树 立 法 治 观 念 , 法 、 必须 让 学 知 法 、 法、 懂 用法 , 面推 进 农 村 和 谐 目 标 的 实 现 。 新 农 村 建 设 离 不 开 法 全
浅议农村法制教育的特点、问题及对策
浅议农村法制教育的特点、问题及对策浅议农村法制教育的特点、问题及对策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法律素质”,今年7月,xx省委又对建设法治xx进行战略部署,提出到2020年,基本实现我省政治生活、经济生活、社会生活的法治化,努力做到事事有法可依,人人知法守法、各方依法办事。
这对全面深入推进全民普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法制教育工作作为依法治国的基础工程和区域法治建设的前提条件,担负着提高全民法治观念和法律素质的艰巨任务,它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绝非几个五年普法教育就能够解决了的问题。
只有经过长期的、扎实有效的工作,才能使全民普法教育深入人心。
全民法制教育工作已历经三个五年普法,当前又正值实施“四五”普法规划全面实施阶段,广大公民的法治观念、法律素质得到了明显增强,绝大多数群众懂法、守法,越来越多的群众能自觉运用法律手段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但是,就目前而言,普法教育尤其是农村的普法教育工作还存在许多问题和困难,需要加以解决和完善。
下面就当前农村法制教育工作中的新特点、新问题及其对策谈一些认识。
一、当前农村普法工作呈现出新特点农村普法教育工作,由于其范围广、人员多,文化层次差异大、组织程度低,始终是普法教育的薄弱环节。
尤其是进入新的社会转型期,无论是在组织形式上、实施方法上、学法需求上等诸多方面,与前三个五年普法相比,都已发生了较大变化,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主要是:(一)、农村生产经营方式的转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使以往采用的集中上课的教育形式不再切实可行,呈现出组织难度明显加大的特点。
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地方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经济观念的逐步确立,农村已经不再是从事单一的农业生产,不再象过去那样参加农业集体劳动,而是更多的人已经跳出原来的生活圈子,外出从事第一、二、三产业,农民集体活动的时间和机会明显减少。
这种人员上的分散性和流动性,使得过去那种以村、组为单位进行上课教育的方法已难以施行;另外,随着现代人生活节奏的加快,过去那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已被打破,农闲不闲,使得过去采用的利用农闲时机进行集中普法教育的方法也难以实施。
农村工作的农民法律教育
农村工作的农民法律教育在我国,农民是农村的基本劳动力,也是中国农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然而,由于长期受到法律意识的缺失,农民在农村工作过程中经常面临各种法律问题。
因此,加强农村工作的农民法律教育势在必行。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阐述农村工作的农民法律教育的重要性,并探讨如何有效地开展农民法律教育。
一、农民法律教育的重要性农村工作的农民法律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农民法律教育可以提高农民的法律素养,使他们明确法律底线,增强合法意识,减少违法行为。
其次,农村工作的农民法律教育可以帮助农民解决工作中的法律问题,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提高社会治理水平。
最后,农民法律教育还能促进农村工作的法治化进程,推动法治社会建设。
二、农民法律教育的现状分析目前,农村工作的农民法律教育存在一定的问题。
首先,农民法律意识普遍较低,很多农民对法律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较低。
其次,农村地区的法律宣传工作不够到位,宣传手段、渠道和活动有限。
再次,农民法律教育的持续性不足,缺乏定期的培训和教育机制。
三、加强农民法律教育的途径为加强农民法律教育,可以采取以下途径。
首先,建立健全农村法律教育体系,设立农民法律教育基地,提供更多的法律知识培训。
其次,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发手机应用程序、微信公众号等平台,便于农民获取与法律相关的信息和资料。
再次,加强法律宣传力度,通过电视、广播、村委会等渠道,向农民普及法律知识。
同时,可以组织法律讲座、培训班等形式,让专业人士向农民讲解法律。
四、加强农民法律教育的政策支持为加强农民法律教育,政府应提供政策支持。
首先,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增加农民法律教育的经费。
其次,完善法律援助制度,为农民提供免费法律咨询、纠纷调解等服务。
再次,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农民工作中的合法权益和法律责任。
五、加强农民法律教育的组织机制建设为加强农民法律教育,可以建立健全组织机制。
首先,成立农民法律教育组织,招募专业人士进行法律教育工作。
其次,建立法律志愿者队伍,培养一批农村法律宣传员,负责向农民普及法律知识。
新时期农民法制观念教育的路径探析
2 加 强组 织领 导 。 完 善农 村普 法 队伍建 设
农 村开展普法 。必须要有 一支高素 质的普法 队伍 作支撑 。
1 提高思想认识 。 加快农村法制法规建设
依法治农 首先要 有 良法可依 , 提 高农 民法律 意识 , 也必 须
首先 。 发挥农 村普 法骨干 的辐射 拉动作用 , 为农 民法制教 育提 供重要保证。乡镇一级普法办肩负着组织 、 领导 、 培训等多方面
力的人员专任此项工作 。鉴于农村人才 实际 , 建议 从退休 的老
教师 、 老 干部或具 有较高文 化素质 、 热 爱普法工 作 的青壮 年村 民 中选聘 一批普 法员 , 进行 集 中业务 培训后 , 充实 到农 村 普法
队伍 。其次 , 建设一支适应农村法 制教育 的专 门队伍 、 宣讲 团 , 积极开展 法制教 育 , 使 之制 度化 、 经 常化 。政府 可 以聘 请 市法 院、 市 检察院 、 市公安 局 、 律师事务所等部 门的法律工作 人员定 期为农 民开展 “ 法律讲座 ” , 定期 开展普法宣传 活动 , 在“ 新农村
民的拥护 、 反映农 民愿望 的法律才会使他 们怀着愉 快和 自豪 的 心情来执 行。 法律 必须被信仰 , 否则 它将 形同虚设 , 要培 育农 民 对法律 的普遍信仰 , 法律 必须是为 了人 民的利益 而制定( 对立 法
者的要求) , 并且得到良好的执行耐 执法者的要求) 。 或者简单地
书屋” 中要 摆放大量 的法律类 书籍 , 满足 不同层次人 的需要 , 确 实提 高农 民的法律意识。
作 性差 的法律法 规应 制定相 应的实施 法则 来发挥 法律 规范 的
强制功能 ; 其次 , 应增强立法 的公 正性 、 民主性 。让 立法从 民众 的角度 出发 。 切实反 映农 民群众 的根本 利益 。这种 只有得 到农
新形势下培养农民法律意识的探析
新形势下培养农民法律意识的探析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法制体系,充分强调依法治国的重要性,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然性。
在这种形势下,要求每个公民提高法律意识,只有这样才能促进社会主义法制体系的建设、法治国家的建立。
在我国农村人口所占比例较大,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也在不断增强,然而还是比较低。
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要培养农民的法律意识,使他们懂法、知法、用法、守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新农村发展,法制体系完善。
一、培养农民法律意识的意义依法治国在党的十八届四中被提高到战略的高度,它能够促进法治建设、社会发展。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当前城镇一体化的重要任务,新农村发展需要法制予以保障,而法制需要农民理解与运用,然而当前农民的法律意识普遍比较低。
因此,农民法律意识的增强会促进新农村发展和农民自身素质的提高。
近些年关于三农的法律越来越多,然而也需要完善和改进,这些新颁布和修改的法规需要农民认知。
知晓如何运用法律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这就要求农民具有强烈的法律意识。
民主法制是促进农村发展的重要方面,只有在农村加强法制教育,培养农民的法律意识才能增强农民的民主积极性、法制应用性,促进新农村发展。
总之,新农村的发展、三农法律的运用、民主法制的实施和农民综合素质的提高,需要农民具有法律意识,应加强培养农民的法律意识。
二、农民法律意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1. 农民缺乏法律认知力应用任何事物,需要对它认可。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法律制度也在不断健全,涉及农民的法律也越来越多,农民对新颁布的法规和涉及农村的法律也有了一定认识,但认识程度还是很低,应用困难。
经过调查发现大部分农民不能准确地说出法律适应的范围,甚至对一些法律根本就没听说过,如《行政复议法》《侵权责任法》等。
很多农民之间产生纠纷,若不能双方解决,不是寻求法律解决,而是请家族长辈或村干部予以解决。
随着经济发展,农民法律意识逐步提高,但还是片面,他们知晓的是跟自己利益相关的法规,即使知道也是肤浅的。
浅析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现状与思考
如何做好农村法制宣传教育的思考杨国伟做好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努力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上可以为党分忧,下可以为民解难,任重而道远。
从“一五”普法到“五五”普法,经过20 多年的普法教育,我县农民法律知识贫乏、法制观念淡薄的状况有了很大的改变,农民的法律意识有了较大增强。
在农村,有事找法律、出事靠法律已渐成习惯。
但是,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农村普法也暴露出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农民的法律知识、法制观念与全县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存在着较大的距离。
而破解农村普法难的问题,是“六五”普法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通过调研,在进一步掌握我县农村普法工作的基本现状和客观分析我县农村普法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深化我县农村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对策。
一、我县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现状与问题我县农村经过五个五年普法教育,农民的法制观念和维权意识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农民遇到矛盾纠纷更多地选择找司法部门依法调解,权益受侵害时也学会了依法维权。
农村基层干部依法行政、依法办事、依法管理农村各项事务的意识明显增强,“四民主两公开”在农村普遍推开,“民主法治村”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民主政治建设日臻完善,依法治村得到进一步的规范与发展。
但不可否认的是,我县农村普法工作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一)对农村普法教育认识上存在偏差。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深入,我县农村经济发展迅速,但农民中也普遍出现了只注重物质利益和经济效益,而忽视精神文明和思想道德建设的情况。
因此很多地方存在着会难开的现象,村里要开什么会,首先得补偿误工费,在这种情形下更别提集中起来开展普法教育了。
另外由于社会上存在着一些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使法律的权威性在农民心目中大打折扣,动摇了学法用法的信心。
种种原因造成农民对普法抱着被动、冷漠的态度,存在着回避、应付的情况。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部分农村基层干部也存在着一些认识上的偏差。
关于农民法制教育的几点思考
营后 , 户 各 自 为 政 , 农 自由 活 动 空 间 较 大 , 体 观 念 逐 步 淡 集
化 。农 村 人 I居 住 分 散 、 通 不 便 , 民在 农 忙 时 早 出晚 归 , = I 交 农
忙于耕种 , 少有时间学习。 很 二 是 普 法 经 费 投 入 不 足 乡 镇 由 于 财 政经 济 困难 . 本 基
三 、 强农 村 法制 宣 传 教 育 的 相关 建 议 加
主义 新 农 村 的 重要 工作 之一 。 合 工作 实 际 , 结 以七 级 镇 为 例 . 现就 农 民 法 制 教育 提 出几 点 建 议 。
一
( ) 强机 制建 设 , 普 法 提 供 有 力 保 障 。一 要 建 立 镇 一 加 为
二、 当前 农村 法 制 宣传 教 育 存 在 的 问 题 及原 因
一
励 机制 。镇 人 大 、 协 每 年对 各 村 普 法 依 法 治 理 工 作 进 行 专 政 题 视察 和 调研 , 时 给予 科 学 指 导 。同时 , 及 为保 证 依 法 治 理 工
作 的 规 范化 、 度 化 , 级 党 委 还 应 该 完 善 科 学 的考 核 制 度 。 制 镇
1 Nei ■ 业 oj 农i n济 gg j y 经 n
关于农民法制教育的几点思考
宋 雪峰
( 东省 即墨 市 七级 镇 党委 ) 山 近几 年 来 , 制 宣 传 教 育 成 了构 建 和 谐 社 会 及 建 设 社 会 法
到 位 , 致 民 事 纠纷 扩 大 和 无 序 上 访事 件 时有 发生 。 导
经 费 , 保 普 法 依 法 治理 工 作 的顺 利 实 施 。 三 要 完 善 监 督 激 确
法 、 地 保 护 法 、 划 生 育 法 等 法 律 知 识 有 一 定 程 度 了 解 的 土 计 农 村 群 众仅 占 l . 9 %。非 法 结 婚 、 生 抢 生等 现 象 依 然 存 在 : 7 超 偷 盗 财物 、 意 破 坏 集 体 财 产 等 事件 时有 发生 。 8 %的被 访 恶 3. 7
新农村建设管理制度下的农民维权与法治教育
新农村建设管理制度下的农民维权与法治教育一、法治教育的重要性现代社会发展离不开法治,而法治教育则是培养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法治精神的重要手段。
尤其是在新农村建设管理制度下,农民维权和法治教育的关系更加密切。
二、新农村建设管理制度下的农权保护农村土地的流转和合理使用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问题之一。
为了保护农民的土地权益,必须完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并通过法律手段确保农民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三、土地征收与农民维权在新农村建设中,土地征收不可避免。
然而,土地征收往往对农民的利益造成损害,因此必须加强农民的维权意识和法律知识,通过法律途径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
四、农民工权益保护与法治教育农村转移劳动力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力量,他们的权益保护同样重要。
通过加强法治教育,提高农民工的法律意识和维权能力,可以更好地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五、农产品质量与农民维权新农村建设中,农产品质量问题不容忽视。
农民要求农产品质量有保障,需要依法维权。
法治教育可以加强农民对农产品安全和质量问题的认识,提高维权能力。
六、农村环境保护与法治教育农村环境问题直接关系到农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安全。
通过法治教育,农民可以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了解自己的权益和义务,参与到农村环境保护中来。
七、村民自治与法治教育村民自治是新农村建设中的一项重要政策。
通过法治教育,可以加强村民的法律知识和维权意识,使他们能够更加自觉地参与村民自治,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八、法律援助与农民维权为了解决农民维权难的问题,法律援助的机制必不可少。
通过加强法律援助的宣传和普及,让农民了解到自己可以得到法律援助的权益,可以更好地保护自己的权益。
九、农民教育与法治教育农民教育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也是法治教育的重要环节。
通过法治教育,可以提高农民对法律的认识和法律意识,培养他们的法治精神,促进农村文明进步。
十、总结在新农村建设管理制度下,农民维权与法治教育密切相关。
加强法治教育,培养农民的法律意识和维权能力,可以更好地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促进新农村建设的顺利进行。
新农村建设视野下的农民法律意识培养
甘肃 农业
20 0 6年第 7 ( 期 总第 2 0期 ) 4
理性的阶段, 再通过一定的程序, 将这种成熟的法律意识上升为法律。 ” 2对农村社会法律的运行起推动作用。农民法律意识的提高, . 有利于实现法律调 控的效果。酋先, 有利于法律的实现。它使“ 书本上的法” 转化为 现实生活中的法”使 , 法律从抽象的规范成为影响和指导现实生活中农民的准则, 使农民能够按照法律规定 苏一 星 杨 林 的要求行使权利、 履行义务, 从而实现法律调控的目的。张文显教授指出:如果说在法 “ ( 西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甘肃 兰州 7 07 ) 30 0 的需要向法的创制的过渡中, 法意识的中介功能是不可或缺的话, 那么, 在法规范向法 关系的运动中, 法意识的桥梁作用就更为至关重要。因为, 就现实的考察说来, 真正能 摘要: 衣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导力量。法律意识是农民素质的基本要 , 对新农村 够决定法的命运, 可以标志法的文明程度的, 不时完备的法典、 法律, 而是现实生活中法 建设有重要作用。当前, 农民的法律意识比较落后。主要是农民的法律知识匿乏, 法律 情 感淡漠 , 法律信仰危机 。我们应该通过增强立法的亲和力 . 司法的公正性和 开展 的活生生的运行。而能够反映并在相当程度上支持着这种运行的是法意识的发达程度 确保 其次, 有利于法律实施的公正 性。在 农村法治社会建设中, 少数执法、 法人员 司 普 法教育 采培 养农 民法律意识。 不正确处理情与法、 权与法的关系, 以言代法、 以情枉法、 以权乱法, 极大损害了农民群 关键词 : 新农村 ; 农民法律意识: 培养 众的利益和法律权威。而农民法律意识的增强。 则使农民能够拿起法律的武器同这些 前、 我国农村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社会主义新农 违法行为做斗争, 从而矫正 法律实施中的 非法性, 推动法律实施的公正、 合理。 村 鬯 的 r史任务 . 【 标志着我国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进人 了一个新的历 史阶段 。( 国务 3为农村法治建议提供秩序保证。农村社会的安定是农村法治建设的保证, . 也是 院关于推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对新农村建设做了明确部署, 指出:按照 “ 生 冀疆、二 q活宽裕、 乡甄文明、 村容整洁 、 民主要求 , 管理 协调推进农村 经济 建设 、 政治 农村法治建设的目标。提高农民法律意识对于维护农村社会的安定具有决定性的意 “ 按照法律的精神和规范行为, 必须使人们具备基 廷没、 文化建设、 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在人, 主体是农民。 义。这是因为,要人们自觉遵守法律, 本的法律知识, 具备朴实无华的遵法思想, 相信法律能够有效实现社会正义, 保护其合 丽法f意 { c 是农民主体素质的基本要素, 在新农村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因此, 新农村 法权益, 对法律有一种信任感和近乎宗教信仰的感情。近年来, ” 农村社会治安形势极为 建奠 、 高农民法律意识。 须 严峻, 农村犯罪案件呈上升趋势, 广大农民群众缺乏足够的安全感, 已经影响着农村经 农民法律意识对新农村建设的意义 农民法律意识, 是法律意识的一个特殊体 但农民法律意识淡 系 是农民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对法律现象的心理体验、 价值评价等各种意识现象的总 济和社会的安定。造成农村违法犯罪案件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掰 皇 仪楚农}法活建设的文化基础, 而且对农村市场经济发展和基层民主政治建 漠是非常重要 的因素。 ( 是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 四) 设 玎里蛩总 农民法律意识的培养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精神文明构建的角 \ ! 是 快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保障。随着农业产业化、 农村城镇化建 没有农民法律意识, 农村社会精神文明 就不全面, 就不能成为一个完整的系统。 设t尊连,< 民正 日益从 各种束缚 中解放 出来 , 民参与市场经济 的机会 和积极性得 到 度讲, , 农 法治文明是衡量一个国家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同时, 农民法律意识对农村 了空 i 岛 市场经济足法治经济 , 提 发展农村 市场经济更离 不开法治 的保障。农 民法 当今世界. 精神文明建设还起着强化、 支持和保障作用。比如, 诚实信用、 尊老爱幼等传统, 既是法 }意 了维护农村市场秩序、 j I i = 规范农民市场行为、 保障农民合法权益等方面发挥着基础 律意识的范畴, 又属于伦理道德原则。这些规范, 由于具有法律意识的属性, 使之能得 性作 : j 家立法机关的 认可, 成为正式法律规范, 并借助国 家的强制力量和 运作方式而得到 l提高 了农 民参与市场经济的主动性。一方面, 随着农民法律知识 的增加 , 民能 到国 农 强化和保障。 够 攒对市场的了解, ! 按照法律的规定, 通过合法的途径进人市场, 参与竞争。另一方 二. 新农村 建设中农 民法律意识的不足 私利于保障农民的经济 主权。市场经济是一种权利经济, 其运行的前提是存在具 尽管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民主法治的进程, 农民的法律意识有了很大程度的提 确垃 决策枉、 目由权的经济主体。这些主体能够按照自己的意志, 作出是否参与交 易、 进交勇、 怎样交易的决定。如果农民没有经济自主权, 农村市场经济就不可能发 高。但是, 相对于新农村建设要求, 还存在着不足。 ( 是农民的法律知识缺乏。 一) 法律知识是法治的力量。“ 人们对法律知识掌握的 硅 确现 实巾. ~些地方 政府“ 为民做主”强行干 , 预农民的市 场行为, 今天种花, 明天栽 既影响到自己权利的维护, 又影响自己的遵守” 。近年来, 国家出台了大量关于 草. 既违反了经济规律, 也侵害了农民的经济自主权, 使农民的积极性受到了很大损害。 多少, 三农” 方面的 法律法规。但是, 于种种原因。 由 广大农民对很多法律并不知晓, 更谈不 2可以规范农民的市场行为。市场经济是一种秩序经济、 规则经济。 经济主体必须 “ 而仅仅是一种摆设。由于法律知 遵守交易规则、 维持交易秩序, 否则, 交易就不能顺利进行, 市场经济的运行就会扭曲。 上掌握和运用。这些法律法规并没有走进民众生活, 识的欠缺, 农民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 要么浑然不知, 以法盲形态呈现于社会; 农民法簿意识的增强, 可以提高农民的规则意识, 使农民按照法律的要求规范自己的参 忍气吞声, 要么置法律于不顾。 以暴制暴。可以说, 法律知识的匮乏使本 与行为、 交易行为和纠纷解决行为。在市场交易中, 做到诚实信用、 公平竞争; 在发生纠 要么屈于权威, 纷 昏, 能采用合法的途径解决 冲突 。 来处于弱势地位的农民承受着更大的不公。 3可以像障农民的合法权益。法律是维护农民权益的锐利武器。可是, 由于农民 ( ) - 是农民的法律情感淡漠。法律情感是人们在法律认识的基础上所产生的对法 律的情绪体验, 是法律意识的情感因素和心理动力。它是法律信仰的基础, 是法律知识 法律矧识的匮乏、 法律观念的薄弱, 农民的合法权益常常受到侵害。近来。 假农药、 假种 我国农民普遍存在着。 畏法” 心理和对法律的。 陌生感” 。法律对农民来 子麓坑农害农事付时有发生I 农民工工资拖欠的案件时见报端。这充分说明, 农民只有 的升华。当前。 提离自己的法律意识, 增强自己的法律能力,2才能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 说, 是外在的。 它更多地象征着压制和刑罚, 而不是维护 自己权益的护身符。它又是陌 ( 是推动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需要。 二) 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就是广大农民群众 生的, 它的话语是专业性的令人费毹, 它的程序是复杂的使人难以适应 , 它使中国的老 存 秋菊式 ” 的困惑, 也阻碍 了 当 家作主, 一定的 按照 法律程序, 通过一定的 途径、 方式、 方法, 充分参 加和 管理乡镇、 百姓在面对 以西方为蓝本所 设计的现代法律制度时 . 在着。 村 的 玫务方面的活动。? ? ?农民 法律意识是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 设健康发 展的 思想基础。 民众对法治的涉足。 在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中起着发动、 规范和约束的功能。一是发动功能。农民法律 ( 是农民的法律信仰危机。在广大农村。 三) 法律并没有处于至高无上的位置, 农民 意 识尤其是主体意识、 权利观念的增强, 会使广大农民 产生权利的渴望�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村法治教育探讨
村法 治化为根本 前 提 ,法治建设是 社会主义新 农村
村建 设 的若干 意见 》 中明确 指 出 , “ 强农村 法 制 要 加 建设 , 入 开展 农 村 普 法 教育 , 强 农 民 的法 制 观 深 增 念 , 高农 民依 法行 使权 利 和履 行 义 务 的 自觉 性 ” 提 ,
从而为深入 开展农 村法 治教 育指 明 了方 向。经 过几 年的努 力 ,农 村 法治 教育 已取 得 了一定 的成 绩 , 农 民的法律 素质 有 了一 定 的提 高 。但 同 时应 当看 到 , 农村 法治 教育 还存 在许 多 问题 , 村 法 治教育 流于 农 形式 、 以取得 实 效 的问题 十分严 重 。如果不 对 当 难 前农 村法治 教 育进行 系 统反 思 , 创 新教 育思 路 和 不 方法 , 村 法 治 建设 势 必 偏 离 现 代 化 的轨 道 , 直 农 将 接影响社会 主义新农 村 建设 的进程 。
原 因是农村 环境保 护法制不健 全 ,农 民缺乏环境 法 律意识 。要 改变这种 状况 ,须加 强生 态环境法制教 育。 向受 教育 者宣传 和介绍环境 法律法规 , 他们 了 让
解 环境 法律 法 规规 定 “ 们应该 做 什 么 , 做什 么 , 人 能
设 目标之 中 , “ 文 明 化 、 治 民主 化 无 一不 是 以农 精 政
农 村 法 治建 设 偏 离现 代 化 的轨 道 。
关键 词 :新农 村 ;农村 法 治教 育 ;障碍 ;对 策 中 图分 类号 :D 0 9 文 献 标识 码 :A 文 章编 号 :1 7 . 7 8 2 0 )7 0 7 一 4 6 3 4 1(O 9o— o 8 o
中共 中央 、 国务 院在 《 于 推 进 社会 主 义 新 农 关
农村工作中的农民法律意识与法治宣传教育
农村工作中的农民法律意识与法治宣传教育农村工作中,农民的法律意识和法治宣传教育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随着农村发展的进步和法治进程的推进,农村地区的法律问题也逐渐增多,因此提升农民的法律意识,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对于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一、了解农民法律认知的重要性农民在长期的传统生活中,法律意识相对较薄弱。
缺乏法律意识和知识,使得农民在面对各类法律纠纷时无法维护自己的权益,进而导致一些社会问题无法得到有效解决。
因此,提高农民的法律认知,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对于推动农村的法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二、加强法治宣传的途径1. 利用新媒体手段广泛宣传法治知识,如农民微信群、农村电视台、广播电波等,将法律知识以简明易懂的方式传达给农民群众;2. 建立健全法律援助机构,加强对农民的法律援助和服务,提高农民维权意识,使他们能够有效利用法律手段解决问题;3. 在农村开展法制宣传活动,举办法律知识讲座、法治故事讲堂等,让农民通过参与互动的方式增加对法律知识的了解和认知。
三、培养法律意识的重要性1. 培养农民的法律意识,可以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让他们知道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避免受到不法侵害;2. 培养农民的法律意识可以加强他们与乡村组织和政府的互动和协作,形成良好的基层治理格局,促进农村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四、法治宣传教育要注重实用性为了确保法治宣传能够真正起到教育和引导作用,我们需要注重宣传教育的实用性。
宣传的内容应当贴近农民的实际需求,与他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以解决农村实际问题为导向,才能够促进农民的法律意识增强。
五、加强基层干部的法治宣传培训基层干部是群众法治意识的宣传者和引导者,他们的法律素养直接关系到农民的法治观念。
因此,要加强基层干部的法治宣传培训,提升他们的法律素养和组织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组织和开展法治宣传工作。
六、建立农村法治教育基地为了加强农民的法治宣传教育,可以建立农村法治教育基地,提供农民法律知识培训和法律援助服务。
农村工作的农民法治意识和法制宣传教育
农村工作的农民法治意识和法制宣传教育一、农民法治意识的重要性法治意识在现代社会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而对于农村工作中的农民来说,培养法治意识更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农业生产中的合作关系需要法治意识来维护,保障各方的利益;其次,法治意识能够加强农民对法律法规的遵守,促进农业生产的有序进行;最后,法治意识有助于农民合法维权,提高自身权益的保护。
二、法制宣传教育的重要作用针对农村工作中的农民,开展法制宣传教育不仅能增强他们的法治意识,也能够提高他们的法律素养。
通过法制宣传教育,农民可以了解基本的法律知识,了解自身权益的保护途径,提高自身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从而更好地维护自身利益和参与社会管理。
三、农村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在农村工作中,农民的法治意识和法制宣传教育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由于农民的文化程度相对较低,他们的法律知识相对薄弱,容易在面对法律问题时产生困惑;其次,由于农民工作繁忙,他们的时间相对有限,无法全面接受法制宣传教育;最后,由于乡村法治宣传力度不够,农民对法律法规的了解不深入,法律信仰较为薄弱。
四、农民法制宣传教育的引导方式针对存在的问题,农民法制宣传教育需要采取相应的引导方式。
首先,可以通过制定简明易懂的法律宣传资料,如宣传册、手册等,让农民能够迅速了解法律法规;其次,可以在农村定期组织法治讲座、法制知识讲解等活动,使农民更深入地了解法律知识;最后,可以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如短信、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向农民传递法律信息。
五、法制宣传教育的针对性针对不同农民的需求和特点,法制宣传教育也需要注重针对性。
例如,对于年轻一代农民,可以通过开设法律知识培训班,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对于老年农民,可以通过开展法律咨询活动,解答他们在法律问题上的困惑。
六、行政部门的角色行政部门在农村工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首先,行政部门需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民对法律法规的认识程度;其次,行政部门应当完善乡村法治机制,提高对农民的法律服务水平;最后,行政部门要加强对农村工作中的违法行为的查处,并依法进行处理,以起到震慑作用。
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民法治意识教育与法律援助与维权服务措施
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民法治意识教育与法律援助与维权服务措施引言新农村建设是我国当前农村发展的重要方向和目标之一。
而在这一进程中,农民的法治意识教育以及法律援助与维权服务则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民法治意识教育与法律援助与维权服务措施。
一、农民法治意识的提高在新农村建设中,农民法治意识的提高是促进农村社会进步的基础。
可以通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设立法律知识普及点等方式,向农民传授基本法律知识,并加强农民法制观念的培养与宣传。
二、设立农民法治意识教育基地为了更好地提高农民法治意识,可以在农村建设中设立农民法治意识教育基地。
这些基地可以用来开展法律宣传、法律培训等活动,让农民更直接地接触到法律,增强法治意识。
三、加强公正司法资源的配置为了让农民能够享受到公正的法治服务,需要加强公正司法资源的配置。
这包括增加法院、检察院、公安机关等设立和人员配置,提高对农村地区的法律服务和保障能力。
四、建立健全法律援助制度农民在维护自身权益时可能会遇到经济、知识等方面的困难,因此建立健全法律援助制度非常重要。
通过设立法律援助机构和配备专业人员,为农民提供法律援助,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维护自己的权益。
五、加大农民法律维权力度农民在面对各种侵害时需要能够依法维权。
因此,我们需要加大农民法律维权的力度,为农民提供更多的法律支持和帮助。
此外,可以通过建立农民维权组织以及推动镇、村居等基层组织的法律援助措施,有效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
六、加强社会法律服务组织的建设除了法律援助制度和法律维权力度的加强外,还需要加强社会法律服务组织的建设。
社会组织可以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教育和法律援助等服务,帮助农民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法律意识。
七、促进新农村建设与法治建设的有机结合新农村建设与法治建设应该紧密结合,相互促进。
只有在法治的保障下,新农村建设才能顺利进行;而新农村的建设也可以为法治提供更多实践的基础和方向。
八、加强农民法律参与与民主管理农民参与农村建设和法律工作的积极性需要得到更大程度的调动和发挥。
农村地区如何开展法制教育探究
05
学校在农村青少年普法中责任担当
学校在普法工作中角色定位
教育主阵地
学校是农村青少年接受法制教育的主要场所,应承担起普及法律 知识、培养法治观念的重要任务。
引导者角色
学校应引导学生了解法律、尊重法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法治 观念,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资源整合者
学校应整合校内外资源,为农村青少年提供丰富多样的法制教育 活动和实践机会。
农村地区如何开展法制教 育探究
汇报人:XX 20XX-02-02
目录
• 农村法制教育现状与重要性 • 政策法规宣传普及策略 • 基层组织在法制教育中作用发挥 • 民间力量参与农村法制教育途径探讨 • 学校在农村青少年普法中责任担当 • 多元主体协同推进农村法制教育长效机制构建
01
农村法制教育现状与重要性
加强资源共享,实现 资源优化配置,提高 资源利用效率。
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 参与农村法制教育, 如企业、社会组织、 志愿者等。
评价体系建立及持续改进方向
建立科学、客观、公正的农村 法制教育评价体系,对工作成 果进行评估和反馈。
定期开展农村法制教育满意度 调查,了解农民群众的需求和 意见,及时调整工作策略。
利用农村地区的文化资源和民俗活动,将政策法规宣传与农村文化相结合,增强宣 传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开展互动式宣传活动,如法律咨询、模拟法庭等,让农民群众亲身参与其中,提高 他们的法律意识和法治素养。
03
基层组织在法制教育中作用发挥
基层组织角色定位及职责明确
宣传法律知识
基层组织应扮演宣传法律知识的 角色,通过举办讲座、发放宣传 资料等方式,向农村居民普及法
当前农村地区法制教育情况
教育资源不足
新农村建设视角下农民法律意识问题探析
新农村建设视角下农民法律意识问题探析“三农问题”一直是我国历来建设和发展的根本问题。
针对农村的发展现状,党中央实事求是,在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
而农民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绝对主体,其法律意识的强弱影响着新农村法制建设的进程。
因此,要快速、健康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应该高度重视农村法治建设的重要精神条件,即我国农民的法律意识的提升,这也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新农村建设的要求。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提高农民的法律意识,不断推进我国农村的法制化进程,不仅有助于从制度上保障农民的利益,用法律的手段调整和规范农村经济,而且对我国农村经济融入国际市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没有全民族法律意识的提高,没有包括农民在内的广大群众对法律的共同信仰和共同遵守,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将会成为空谈,依法治国的方略也难以实现。
本文选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视角下的农民法律意识作为研究对象,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理论基点,将文章分为四部分进行阐述。
第一部分,主要从理论的架构出发,通过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的背景及内涵,以及对农民法律意识概念的界定,从新农村建设出发分析了提高农民法律意识的重要意义。
第二部分,先论述了我国新农村建设以来在农民意识培育方面取得的成就。
通过设置有针对性的调查问卷,并选择河南省扶沟县李集村作为调查地,采取填写调查问卷、与个别农民进行访谈等形式进行了相关调查,对当前新农村建设下该村农民的法律意识的现状进行了认真、深入的分析研究并提出存在的问题,即农民的综合素质不高,法制观念差,法律知识水平低,权利意识薄弱,法律需求模糊不清。
第三部分,在实证调研和分析现状的基础上,从不同角度分析当前我国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制约农民法律意识的因素。
本文主要从五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包括农民自身法律信仰的缺失、农民对公民这一概念认识的偏颇、传统文化和传统伦理思想的制约影响、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失衡的限制和国家队农村法律建设及宣传力度不够等。
新形势下农民法制观念教育的内涵及意义
新形势下农民法制观念教育的内涵及意义摘要:新形势下的农民法制观念教育,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安定团结,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关系到我国相关法律的最终实施程度和社会的和谐。
本文重点从农民法制意识增强的意义、农民法制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农民法制观念教育农村建设加强民主与法制教育是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艰巨的任务。
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法制教育,越来越显示出它在思想政治工作实践中的重要位置。
首先从稳定局势看,需要深入普法,进行法制教育。
当前的改革开放,在我国历史发展中,还处于探索阶段,目前在经济发展中面临着市场疲软,国营企业中“三角债”严重,职工收入不平衡等新问题,也是容易引起不稳定的因素。
进行法制教育,增强人们的法律意识、法制观念九显得十分迫切了。
让人人懂法、守法、护法,对于人们的行为规范和维护社会的稳定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基本概况我国约有8亿农民,占我国总人口的2/3左右。
这一部分人普遍存在受教育程度较低、法制观念淡薄的现状。
约有三亿左右的农民融入城市,成为城市化中的一员。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暴露出来的问题也越来越多。
在市场经济大潮全面冲击社会各个层面的时候,农民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和计划经济时代相比有了巨大的变化。
于是农民们愈来愈感到,法律不仅宏观上规范着经济的运行,而且在微观的生活中无孔不入。
农村土地补偿引发的纠纷、农村选举问题、农村教育和医疗的滞后、收入不公平问题、腐败问题等,农民工兄弟在进入城市后,约80/100以上不签订劳动合同,这也导致了农民工讨薪难的存在。
而一个农民工负责的可能是一家人的生计,如果讨薪不成,很可能引发恶性事件。
加之少数农民的法制观念淡薄,比如:某块土地要征用,一夜之间变树林;某个村庄要拆迁,一夜之间房屋大增;某个工地要施工,有人强装强卸,甚至偷盗物料,殴打工人。
近年来,社会暴力事件的发生频率有增无减。
对农村普法教育重要性和局限性的实证分析
对农村普法教育重要性和局限性的实证分析导言农村普法教育是指在农村地区开展法律知识普及、法制教育的活动。
随着我国城乡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普法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本文将从实证的角度,分析农村普法教育的重要性和局限性。
一、农村普法教育的重要性1. 法律意识的培养农村普法教育的重要性之一在于培养农村居民的法律意识。
农村居民普遍缺乏法律知识,容易陷入违法行为中。
通过普法教育,农村居民可以了解法律的基本原理和规定,提高遵守法律的意识,减少违法行为的发生。
2. 维护社会稳定农村普法教育的另一个重要性在于维护社会稳定。
农村地区由于经济条件和教育水平的限制,容易出现各种社会问题和矛盾。
通过普法教育,可以增强农村居民的法治观念,降低矛盾的发生频率,促进社会稳定和谐发展。
3. 促进依法行政农村普法教育的第三个重要性在于促进农村地区的依法行政。
农村地区基层治理水平相对较低,依法行政意识薄弱。
通过普法教育,可以加强乡村干部的法律知识和法律意识,提升他们的行政能力,推动农村地区实现依法行政,促进良好的治理。
二、农村普法教育的局限性1. 教育资源不足农村普法教育面临的一个主要局限性是教育资源不足。
农村地区的教育经费相对有限,师资力量和教学设备也不够完善。
这导致农村普法教育无法得到充分支持和保障,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2. 效果评估困难农村普法教育的另一个局限性是效果评估困难。
由于农村地区的特殊性,评估普法教育的效果往往面临着多种困难,如数据收集不便、评估指标不明确等。
这使得难以准确评估农村普法教育的实际效果。
3. 地域差异较大农村普法教育还面临地域差异较大的局限性。
我国农村地区众多,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
因此,农村普法教育需要因地制宜,注重实际情况,针对不同地域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而这增加了普法教育的难度。
三、结论综上所述,农村普法教育的重要性在于培养农村居民的法律意识,维护社会稳定,促进依法行政。
然而,农村普法教育也面临教育资源不足、效果评估困难和地域差异较大等局限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 、农 民法 制教 育存在 的 问题 及 其原 因
分 析
( 一) 农 民 法制 教 育存 在 的 问题
其进行法制教育很难 , 甚至有些地区组织 法制宣传 的工作人
一
、
加 强 农 民法 制 教 育 的必 要 性
加注重的是权利意识 的培养 。在教学方法上 比较落后 , 在法制
宣传上过于陈旧, 缺乏活力和引力 , 不能调动农 民积极 主动地 学习 。教学的互动是达到教育 目的的重要 手段 , 然而很 多地
区对农民法制教育只是一味讲解 , 对农 民提 出的问题也予解 答但 不深入 , 农 民法制教育 重理论 , 轻应用 , 且无针对性 。总 之, 在教育理念 、 内容 、 方 式上存在 问题 , 使农 民法制观念 教 育难 以理想化 。 3 . 农 民 自身因素和法 制教育 队伍影 响农村 法制教 育的 开展 。随着我 国经济发展 , 农民的价值观念发生 了很 大变化 , 为 了增加收入 出外打工 的越来越多 , 因而把他们集 中起 来对
使农 民认识到法律 的重要性入手 , 明确教育理念 , 使教育 内容和方法符合农 民的要求 , 健全 机制, 加强组织领导 , 规
范教 育 队伍 。
关键词 : 新农村; 农 民; 法制教育; 依法治国; 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法治体 系; 法律意识 ; 和谐社会; 宣传机制 中图分类号 : D 4 2 2 . 6 1 ; G 4 1 6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3 — 1 5 7 3 ( 2 0 1 5 ) 0 3 — 0 0 5 4 — 0 2
新农村 的发展需要素质高 、 综合全面 的新 型农 民。由于 受传 统思想 的影 响 , 农 民缺乏对 新事物 的感 知能力 , 他们法
律意识受 到束缚 , 对法律 的理解 能力 、 使用能 力欠 缺 , 这样
会 影响新农村的发展 。新农 村社会 环境安定 有序 、富有 活
力, 需要强 有力 的保障 , 建 设社会 主义 法治 国家 , 以法律保
员 远 远 多 于 参 加 教 育 的 人 数 。法 制 教 育 需 要 专 门 的法 学 人
才, 然而农 村的法制教 育缺乏专职 人员 , 因此在教学上 比较
1 . 农村普法 教育机制不健 全 ,阻碍 着农 民法 制教育 开 展 。为 了增强农 民法律意识 , 各地农村普遍 在加强农 民法制 教育 , 然而很 多农村加强农 民法制教育 没有统一机 构 , 即使 有也 只是形式而 已。很多地 区专门设立 了法制 教育领导 小 组, 但基本无专 职教 师。在设立小 组时明确 了领 导小 组的职 权, 然 而无 实质性 的权利 , 行使起来非常 困难 , 达 不到设 立小 组 的目的 。对农村的法制教育需要有法制宣传机制 , 然而 目
形式化 , 效果不 明显 。同时 , 在对农 民进行法制教育时教学人
员配备 比例远远达 不到教育的要求。法律服务机构需要深入 农村 , 然而大多数农村甚至乡镇 根本没有 专门的法律服务机 构 。有 的地 区虽设有对农村服务 的法律机构 , 但工作人员能 力欠缺 , 没有真正理解法律内涵 , 不能切实应用 , 远远达不到 教育 目的。总之 , 由于农 民 自身 因素和法制教育 队伍欠缺 , 影 响着农村法制教育的进行 。 ( 二) 农 民法制教育存在 问题的原 因 1 . 客观 因素 。近些年我 国颁布 了很多关于农村 的法 规 , 保 障了新农村的建设 。然而 , 农业立法远远落后 于社会发展 ,
2 0 1 5年 9 月
河 北 经 贸 大 学 学 报 (综 合 版
)
S e p. 2 01 5 o Z . 1 5 , v 0_ 3
第 1 5卷
第3 期
J o u r n a l o f He b e i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E c o n o m i c s a n d B u s i n e s s ( 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 E d i t i o n )
前不少农村法制宣传机制欠缺 , 宣传方 式落后等也 阻碍着农 村法制教育开展。总之 , 农 民需要加强法制教育 , 但是教育机
制欠缺制约着农 民法制观念 的教育 , 难 以达到教育 目的。
2 . 教育理念 、 教育 内容 、 教育方式存在 问题 , 致使对农 民 法制教育效果不明显。教育理念 明确与否关 系到对农 民法制
不注重民主性的发挥 , 忽视农 民的民主权利 。在教育 内容上应 加大对农民法律意识的培养 ,然而对农 民法制观念的培养更
收 稿 日期 : 2 0 1 4 — 1 2 — 4
的建设促进了农村 自治组织 的发展 ,但是农村 自治组织 的软
弱性体现得也较 明显 , 虽然村民 自主行使 自己的权利 , 但 由于 本身的思维意识和农村的传统文化 ,使他们在行使民主权利
●法 学研 究
新农村视野下农民法制教育探析
李奎 刚
( 天津 中医药大学 社科部 , 天津 3 0 0 1 9 3 )
摘要 : 随着我 国农村经济的发展, 农 民的法律 意识不 断增 强, 法制观念逐 步树立 , 然而在农 民法制教育 中存在 一些
问题 , 诸如农村普法教育机制不健全 、 教育理念方 式存在 问题等。 加强新农村农 民法制教 育需从加大法制宣传 力度
教育的效 果。对农民进行法制教育需要教育者具有 民主的观
使很 多农 民对法制教育存在厌腻 理。 在很多地 区, 农 民若发
生纠纷难 以通过诉讼方式解决 , 因为与法院相距太远 , 基层法 院或派出法庭往往设置在经济发ຫໍສະໝຸດ 、 人 口密集的地方 。新农村
念, 然而很多教育者始终处于主导地位 , 对农 民进行法制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