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融合技术在GPS数据处理中的应用.
导航系统中的多模态数据融合与定位精度提升
导航系统中的多模态数据融合与定位精度提升在导航系统的发展过程中,多模态数据融合和定位精度提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综合利用多种不同的数据源和定位技术,可以提高导航系统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本文将探讨导航系统中的多模态数据融合技术以及与之相关的定位精度提升方法。
首先,多模态数据融合是将来自不同传感器、数据源以及定位方法的信息进行综合和集成,以提供更准确、实时和全面的导航信息。
通常,多模态数据融合包括传感器级融合、特征级融合和决策级融合三个层面。
在传感器级融合中,可以将多个不同类型的传感器数据进行融合,如GPS定位信息、惯性测量单元(IMU)的加速度和角速度数据、视觉传感器的图像和激光雷达的点云数据等。
利用这些数据,可以提高导航系统在各种场景下的定位性能。
特征级融合是指将来自不同传感器的特征信息进行融合,以提取最具代表性和鲁棒性的特征。
例如,将视觉传感器和激光雷达的数据进行特征提取,以获取地标点的位置和形状信息,可以用于导航系统的精确定位。
决策级融合是指将来自不同数据源和定位方法的定位结果进行融合,从而得到更准确和可靠的定位信息。
通过融合多种定位结果,可以克服单一定位技术的局限性,提高导航系统的定位精度和鲁棒性。
除了多模态数据融合,还有一些方法可以提高导航系统的定位精度。
首先,校正和校准传感器的误差是提高定位精度的关键步骤。
通过准确测量和建模传感器的误差特性,并进行相应的校正和校准,可以减小误差对定位结果的影响。
其次,利用辅助信息来提高导航系统的定位精度也是一种常见的方法。
例如,地图信息可以用于辅助定位,通过匹配实时观测数据和地图数据,可以提供更准确和鲁棒的定位结果。
此外,还可以利用地标点、无线信号和其他环境特征来进行辅助定位。
另外,导航系统中的滤波技术也是提高定位精度的有效手段。
滤波算法可以对传感器数据进行预测和校正,从而滤除噪声和误差,得到更准确和平滑的导航信息。
常用的滤波算法包括卡尔曼滤波、粒子滤波和扩展卡尔曼滤波等。
多源异构感知数据融合方法及其在目标定位跟踪中的应用
融合方法概述
多源异构感知数据融合的方法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几类:基于模型的方法、基 于规则的方法、基于统计的方法和基于人工智能的方法等。这些方法在处理不同 类型的数据和解决不同的问题时各有优势和局限,选择合适的方法是关键。
多源异构感知数据融合方法
本次演示提出一种基于自适应加权融合的多源异构感知数据融合方法。该方 法通过建立数据之间的关联规则,自适应地确定各数据源的权重,从而实现数据 的融合。具体流程如下:
4、数据融合:根据确定的权重,将各数据源的数据进行加权融合,得到更 全面、更准确的目标信息。
目标定位跟踪中的应用
在目标定位跟踪应用中,多源异构感知数据融合具有显著的优势。首先,通 过融合多源异构数据,可以获得更全面的目标信息,提高定位跟踪的准确性。其 次,多源数据的融合可以增加信息的冗余度,降低单一数据源错误对定位跟踪的 影响。此外,多源异构感知数据融合还可以提高目标检测的灵敏度和鲁棒性,对 复杂环境下的目标定位跟踪具有重要意义。
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多源异构感知数据融合的深层次机制和方法优化, 以提高融合的效率和准确性。此外,还可以研究适用于不同应用场景的特定数据 融合算法,以更好地满足实际需求。随着物联网等技术的不断发展,多源异构感 知数据融合将会面临更多的挑战和机遇,未来的研究也将不断拓展和创新。
感谢观看
1、数据预处理:对来自不同来源的感知数据进行预处理,包括格式转换、 噪声滤除、异常值处理等,以保证数据的统一性和可靠性。
2、数据关联规则建立:利用关联规则挖掘算法,如Apriori算法,对预处理 后的数据进行挖掘,找出数据之间的关联规则。这些规则可以表示不同数据源之 间的信任度和相关性。
3、数据权重确定:根据建立的关联规则,采用基于关联规则的权重分配算 法,自适应地确定各数据源的权重。权重的分配要考虑到数据的实时性和准确性, 以及数据之间的关联程度。
多源异构感知数据融合方法及其在目标定位跟踪中的应用
多源异构感知数据融合方法及其在目标定位跟踪中的应用一、本文概述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感知数据的获取与处理已成为众多领域,如智能监控、自动驾驶、航空航天等的关键技术。
其中,多源异构感知数据融合技术更是成为了一个研究热点。
本文旨在探讨多源异构感知数据融合方法,以及其在目标定位跟踪中的应用。
本文将介绍多源异构感知数据的概念和特点,阐述数据融合的必要性和挑战。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详细讨论多源异构感知数据融合的关键技术,包括数据预处理、特征提取、数据融合算法等。
这些技术是实现高效、准确数据融合的关键。
本文将重点探讨多源异构感知数据融合在目标定位跟踪中的应用。
我们将分析目标定位跟踪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以及多源异构感知数据融合如何提升目标定位跟踪的精度和鲁棒性。
我们还将讨论在实际应用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挑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本文将总结多源异构感知数据融合方法及其在目标定位跟踪中的应用现状,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我们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为多源异构感知数据融合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二、多源异构感知数据融合方法多源异构感知数据融合方法是指将来自不同感知设备、不同数据格式和不同类型的数据进行有效融合,以提高数据质量、增强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从而实现更精确的目标定位与跟踪。
需要对各个感知设备采集的数据进行预处理。
预处理包括数据清洗、去噪、标准化和归一化等操作,目的是消除数据中的冗余、错误和噪声,使数据更适合后续的融合处理。
接下来,对预处理后的数据进行特征提取。
特征提取的目的是从原始数据中提取出与目标定位跟踪相关的关键信息,如目标的形状、大小、颜色、纹理等。
对于不同类型的感知数据,需要采用相应的特征提取方法。
数据融合策略是多源异构感知数据融合方法的核心。
根据数据的特性和应用场景,可以选择不同的融合策略,如加权平均融合、卡尔曼滤波融合、基于机器学习的融合等。
加权平均融合适用于数据质量相近的情况,卡尔曼滤波融合适用于动态目标跟踪,而基于机器学习的融合则适用于复杂场景下的数据融合。
融合定位算法在室内导航与跟踪系统中的应用
融合定位算法在室内导航与跟踪系统中的应用室内导航与跟踪系统是指在室内环境中利用定位算法来辅助用户实现室内定位、导航和跟踪的技术体系。
随着人们对于室内定位的需求不断增加,融合定位算法逐渐成为实现室内导航与跟踪系统的一种有效方法。
本文将介绍融合定位算法在室内导航与跟踪系统中的应用。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融合定位算法的基本原理。
室内导航与跟踪系统通常采用多种定位技术,如Wi-Fi信号、惯性传感器、地磁场等。
每种定位技术都有其自身的优势和局限性,通过融合这些定位技术,可以提高定位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融合定位算法一般包括数据预处理、特征提取、定位模型构建和位置估计四个步骤。
其中,数据预处理将原始数据进行滤波和校准,特征提取将数据转化为可用的特征表示,定位模型构建根据特征和位置之间的关系建立定位模型,位置估计通过定位模型计算出用户的位置。
融合定位算法在室内导航系统中的应用主要有三个方面。
首先是室内定位。
室内环境复杂,传统的GPS定位在室内准确度较低。
而融合定位算法可以将不同的定位技术应用于室内环境,并通过数据融合来提高定位的准确性。
例如,通过融合Wi-Fi信号和惯性传感器的数据,可以实现室内位置的准确定位。
其次是室内导航。
室内环境通常是复杂的迷宫状结构,用户需要在其中进行导航。
融合定位算法可以将用户的位置信息与室内地图数据进行融合,实现室内导航功能。
通过导航系统,用户可以轻松找到目标位置,提高室内的定向能力。
第三是室内跟踪。
在一些场景中,需要对室内人员或物体进行实时跟踪。
融合定位算法可以通过融合多种传感器数据,实现室内人员或物体的准确跟踪。
例如,在商场中,可以通过融合Wi-Fi信号和图像处理技术来实现对顾客的跟踪,从而提供个性化的推荐服务。
融合定位算法在室内导航与跟踪系统中的应用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是环境复杂性带来的挑战。
室内环境通常存在多种干扰因素,例如墙体、家具、人员等,这些因素会对定位算法造成干扰,降低定位的准确性。
如何进行测绘中的数据融合处理
如何进行测绘中的数据融合处理导言:随着测绘技术的不断发展,数据融合处理在测绘领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数据融合处理可以将不同来源的数据综合起来,并通过合理的算法和模型,提高数据的精度和可靠性,为测绘工作提供更加准确的结果。
本文将介绍如何进行测绘中的数据融合处理,包括数据来源的选择、数据预处理和数据融合算法的应用等内容。
一、数据来源的选择在进行数据融合处理之前,首先需要选择适当的数据来源。
数据来源的选择应根据测绘任务的需求和数据的特点来确定。
常见的数据来源包括地面测量、遥感影像、全球定位系统(GPS)等。
1.地面测量数据地面测量数据是测绘中最基础的数据来源之一。
地面测量数据通常通过使用全站仪或全球定位系统等测量仪器进行采集。
地面测量数据的优点是精度较高,适用于小范围的测绘任务。
但由于受天气和地形等因素的影响,数据的获取可能相对困难。
2.遥感影像数据遥感影像数据是通过遥感卫星或无人机等载具获取的图像数据。
遥感影像数据具有广阔的覆盖范围和高时效性,能够提供大范围的地理信息。
但是由于其获取方式的特殊性,遥感影像数据的精度可能相对较低。
3.GPS定位数据GPS定位数据是通过全球定位系统获取的位置信息。
GPS定位数据的优点是精度较高,适用于大范围的测绘任务。
但是由于GPS信号受建筑物和遮挡物的影响,数据的连续性和有效性可能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
二、数据预处理在进行数据融合处理之前,需要对所选的数据进行预处理。
数据预处理的目的是排除异常值、提取有效信息并提高数据的可靠性。
1.异常值处理异常值是指与正常数据差异较大的值。
在进行数据融合处理之前,需要对异常值进行识别和处理。
常用的异常值处理方法包括3σ原则、箱线图等。
2.配准处理配准是指将不同来源的数据进行坐标转换,使其在同一坐标系下进行融合处理。
配准处理通常需要将数据进行大地坐标系转换、数据平差等。
3.滤波处理滤波是指通过滤波算法去除数据中的噪声和干扰,提高数据的可靠性。
地理空间数据融合技术研究与应用
地理空间数据融合技术研究与应用在当今数字化和信息化的时代,地理空间数据成为了众多领域决策和规划的重要依据。
地理空间数据融合技术作为处理和整合多源地理空间数据的关键手段,其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地理空间数据来源广泛,包括卫星遥感影像、航空摄影测量、地理信息系统(GIS)数据、全球定位系统(GPS)数据等。
这些数据在分辨率、精度、坐标系、时间等方面存在差异,给数据的综合利用带来了挑战。
而地理空间数据融合技术的出现,旨在解决这些问题,实现不同来源、不同格式、不同精度的地理空间数据的有效整合和协同应用。
地理空间数据融合技术的方法多种多样。
常见的有基于像元的融合方法,这种方法直接对图像的像元进行处理和运算。
例如,主成分分析(PCA)融合法,它将多波段的图像数据通过数学变换,提取主要成分,实现数据的融合。
还有基于特征的融合方法,通过提取地理空间数据中的特征,如边缘、线条、区域等,然后进行融合。
这种方法在处理具有明显特征的地理空间数据时效果较好。
地理空间数据融合技术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在城市规划中,通过融合不同时期的卫星影像和城市 GIS 数据,可以清晰地了解城市的发展变化,为城市的未来规划提供准确的依据。
比如,在规划新的商业区时,可以结合土地利用数据、交通流量数据以及人口分布数据,合理确定商业区的位置和规模。
在农业领域,融合遥感数据和地面监测数据,可以实现对农作物生长状况的全面监测和评估。
通过分析融合后的数据,农民能够及时了解农田的土壤湿度、肥力情况以及病虫害的分布,从而采取精准的农业措施,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在环境保护方面,融合气象数据、地理地形数据以及污染源分布数据,能够更好地模拟污染物的扩散和迁移,为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提供科学的决策支持。
例如,在应对突发的环境污染事件时,通过快速融合相关数据,可以准确预测污染物的扩散范围和趋势,及时采取措施减少污染的影响。
然而,地理空间数据融合技术在实际应用中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论GPS测量的数据处理方法及其优化方式
论GPS测量的数据处理方法及其优化方式。
一、GPS测量数据处理方法1、数据预处理GPS数据预处理包括了资料收集、数据筛选、数据校正、数据过滤、数据插值等步骤。
其中最重要的步骤是数据校正,由于GPS卫星所发出的信号在传输过程中会遭受导航信号、地球大气层、接收机时间、传输媒介等干扰,导致GPS采集的数据有较大的误差,因此需要对GPS数据进行校正。
数据校正包括了数据预处理、误差模型建立、误差分析和校正方法等步骤。
2、数据处理GPS数据处理主要包括了基准的选择和建立、数据分析和拟合、解算算法和数据融合等步骤。
基准的选择和建立是指在数据处理过程中需要明确使用的基准坐标系,例如WGS84坐标系、北京54坐标系等。
数据分析和拟合是指采用数学模型对GPS数据进行处理,例如最小二乘法、卡尔曼滤波、粒子滤波等方法。
解算算法与数据融合主要是指将GPS数据与其他信息进行融合,例如地图数据、气象数据、传感器数据等。
二、GPS测量数据处理优化方式1、信号接收优化GPS信号接收优化是指改善信号接收的操作和环境,例如改善接收机本身的性能、选用合适的天线、改善接收机自身的环境、减少信号干扰等。
2、误差模型优化误差模型建立是将误差分为多个部分,例如常数误差、轨道误差、大气误差、接收机误差等,然后对各部分误差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模拟和处理。
误差模型的优化一方面是对误差模型进行精细化建模,另一方面是通过分析误差来源和数据特性来对误差模型进行改进和优化。
3、算法优化GPS数据处理算法的优化可以从多个方面入手,例如减少计算量,提高算法计算速度和鲁棒性,改进算法的精度和可靠性,例如采用粒子滤波算法可以有效地解决非线性滤波问题。
4、数据融合优化数据融合是将不同数据源的数据信息综合起来,以提高得到的GPS数据的精度和可靠性,并提高研究结果的确定性和可靠性。
数据融合的优化可以通过改进融合算法、改善数据质量和改进数据采集的设计等来实现。
5、差分处理差分GPS是基于两个接收机之间的同步观测数据得到相对的精密定位,其可以有效地消除接收机和卫星的共同误差,以实现高精度的测量。
融合定位手段
融合定位手段融合定位手段是一种通过结合多种定位技术和方法来提高定位精度、可靠性和实时性的技术手段。
它通过同时使用多个定位技术,如全球定位系统(GPS)、惯性导航系统(INS)、传感器测量等,来获取更准确、更全面的位置信息。
下面将介绍一些与融合定位手段相关的技术和方法。
1. GPS定位技术:全球定位系统是一种通过使用卫星和接收器来测量接收器位置的定位技术。
它广泛应用于车辆导航、手机定位等领域。
融合定位手段可以利用GPS定位技术来获取位置信息,并通过与其他定位技术的结合来提高定位的精度和可靠性。
2. INS技术:惯性导航系统是一种利用加速度计和陀螺仪等传感器测量物体加速度和角速度,并据此计算物体位置的技术。
INS技术具有高精度和实时性的特点,但长时间使用会积累误差。
融合定位手段可以将INS技术与其他定位技术相结合,通过比较INS和其他定位结果的差异来校正INS的误差,从而提高整体定位的精度和可靠性。
3. 传感器融合:除了GPS和INS技术外,融合定位手段还可以利用其他传感器来获取位置信息。
例如,加速度传感器、陀螺仪、磁力计等传感器可以用于测量物体的运动状态和方向。
通过将这些传感器的测量结果与GPS或INS技术的结果进行融合,可以进一步提高定位的精度和可靠性。
4. 地图匹配:地图匹配是一种将实际位置信息与地图数据进行匹配的技术。
通过与地图数据进行比较,可以确定实际位置所在的道路、街区或建筑物等位置,从而提高定位的精度。
融合定位手段可以将GPS或INS技术获取的位置信息与地图数据进行匹配,从而校正定位误差并提高定位的准确性。
5. 多传感器数据融合:融合定位手段可以同时利用多个传感器的数据进行位置估计和校正。
例如,可以使用GPS、INS、传感器测量等多种数据源来获取位置信息,并通过统计学方法、卡尔曼滤波等算法来对多个数据源进行融合,从而得到更准确和可靠的定位结果。
总之,融合定位手段是一种通过结合多种定位技术和方法来提高定位精度、可靠性和实时性的技术手段。
多模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在导航与定位中的应用
多模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在导航与定位中的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导航与定位技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为了提高导航与定位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多模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导航与定位系统中。
本文将就多模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在导航与定位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首先,多模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能够帮助提高导航系统的定位准确性。
单一传感器在特定环境下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无法覆盖所有情况。
例如,使用全球定位系统(GPS)进行定位时,建筑物、深谷、密林等地形会干扰卫星信号的接收,导致定位不准确。
然而,通过融合多种传感器的信息,如惯性传感器、视觉传感器等,可以弥补单一传感器的不足,提高导航系统的定位准确性。
多模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可以将各个传感器的输出进行分析和整合,得到更加准确的位置信息,并做出更可靠的导航决策。
其次,多模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能够提高导航系统的鲁棒性。
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如深林、隧道等遮挡物较多的环境中,单一传感器的定位能力会受到较大的影响。
通过融合多种传感器的信息,可以有效地应对这些环境的挑战。
例如,在导航系统中引入可见光摄像机和红外传感器,可以利用可见光图像进行场景识别和地标识别,而红外传感器则可以用于检测遮挡物。
通过多传感器信息的融合,导航系统可以更好地适应不同的环境,实现更加鲁棒的导航定位。
另外,多模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还可以提高导航系统的实时性。
定位的实时性对于许多应用来说至关重要,例如自动驾驶车辆、航空器导航等。
传统的定位方法可能会存在延迟问题,而多模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可以通过并行处理和数据融合的方法来提高定位的实时性。
例如,可以将GPS信号与惯性测量单元(IMU)的输出进行融合,IMU可以提供高频率的姿态变化信息,以弥补GPS信号的延迟。
通过融合多传感器的信息,导航系统可以更快地响应用户的操作,提供更实时的定位结果。
此外,多模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还可以提供更加丰富的定位信息。
单一传感器通常只能提供有限的信息,而融合多传感器的信息可以得到更加全面的定位结果。
遥感技术中的数据融合方法应用实例
遥感技术中的数据融合方法应用实例遥感技术是现代科技极为重要的一环。
通过遥感技术,我们可以获得更全面、更精准的信息数据。
然而,遥感技术所得到的数据是多层次、多波段的,要想从中提取有用的信息,就需要采用数据融合方法来实现。
数据融合方法是指将来自不同传感器、不同波段、不同时间和空间分辨率的多源遥感数据融合在一起,以获得更全面、更准确和更可靠的信息数据。
在实际应用中,数据融合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土地利用分析、环境监测、灾害评估等方面的工作。
下面,我们来看几个遥感技术中的数据融合方法应用实例。
一、卫星图像的高光谱与多角度数据融合高光谱遥感是指利用超级分辨率的光谱仪器,记录大量连续的波段数据,以提高遥感影像的精度和可用性。
而多角度遥感则是指分别记录同一地物在不同角度下的遥感影像,以突出其特征。
这两种遥感技术的数据融合可以得到更详细、更完整的信息。
例如,通过高光谱与多角度数据融合,我们可以更容易地分辨出不同类型的岩石、水体、植被等地物。
二、地面物体的遥感数据与GPS数据融合GPS数据可以提供更为准确的位置信息,而遥感影像则可以提供更为全面的空间信息。
如果将二者融合,就可以得到更为准确和全面的空间信息。
例如,在地理信息系统 (GIS) 中,如果将遥感影像与GPS数据融合,就可以实现更精确的地理数据分析、地图制作、定位导航等功能。
三、雷达数据与光学影像数据的融合雷达可以穿透云层和雾霾,获取地理信息,而光学影像则不能。
但是光学影像可以提供地物的更加详细和准确的特征信息。
如果将雷达数据和光学影像数据融合,就可以得到更加全面和准确的信息数据。
例如,在气象预报和灾害评估中,雷达数据和光学影像数据的混合使用,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分析风暴和洪灾的影响、掌握灾害的溃汛情况,协助快速响应。
综上所述,数据融合方法是遥感技术中的重要环节。
通过对不同数据源的不同波段、不同时间和不同空间分辨率的数据进行融合处理,可以得到更加全面和准确的遥感信息。
GPS数据处理与分析的常用软件与方法
GPS数据处理与分析的常用软件与方法导语:全球定位系统(GPS)是一种利用地球上的卫星进行导航和定位的技术。
随着GPS技术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利用GPS数据进行地理信息的处理与分析。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GPS数据处理软件和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利用GPS数据进行研究和应用。
一、GPS数据收集与处理1. GPS数据收集GPS数据的收集是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的前提。
通常,采集GPS数据的方法有两种:实时GPS和差分GPS。
实时GPS是指通过GPS接收器实时获取卫星信号来确定位置;差分GPS则是通过接收来自基准站的GPS数据进行差分计算,提高位置的准确性。
2. GPS数据处理GPS数据处理软件主要用于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解码、校正和分析。
常用的GPS数据处理软件有Trimble GPS Pathfinder Office、GPSBabel和QGIS等。
这些软件能够将原始GPS数据转化为标准格式,并进行数据的校正和验算,保证数据的准确性。
此外,这些软件还提供了多种数据分析的功能,如路径分析、空间分布分析等。
二、GPS数据分析方法1. 路径分析路径分析是GPS数据处理与分析的重要方法之一。
通过将GPS轨迹数据进行处理,可以提取出路径的信息,如起点、终点、中间节点以及路径长度、时间等。
这对于交通规划、安全监控和环境保护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2. 空间分布分析空间分布分析是利用GPS数据进行地理空间信息的分析。
通过对GPS数据进行空间分布分析,可以了解物体在空间上的分布情况,并进一步探索其背后的规律和关联性。
例如,通过对GPS轨迹数据进行密度分析,可以研究特定区域内的人口分布情况,为城市规划和资源配置提供科学依据。
3. 轨迹预测与模拟通过对历史GPS数据进行分析,可以预测和模拟出未来的轨迹。
这对于交通管理、气象预报和环境监测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通过对车辆GPS数据进行分析,可以预测交通拥堵区域和拥堵时间,提供交通路线的优化建议。
GPS与InSAR数据融合方法及其应用
用 站点 A作 为参 考点 , 利用 式 ( ) 以计 算其 1可
他 GP S站 点 与 A 点 之 间 的 单 差 分 延 迟 , 些 单 差 这
进行修 正 。 2 )用 G S改正 后 的 IS P n AR 数 据作 为地 面 沉
降 变 形 的 空 问 分 布 模 型 , 空 间域 内 以 网格 为 主 要 在
一
1 1 1 单 差 分 ( ig ed fe e c s . . S n l— ifr n e )
假 定 A点 在 S AR影 像上 是 固定 不 动 的 , 为 作
个参 考点 。B 是 S AR 影 像 上 的 另 一 个 点 , 果 如
从 GP S估 计 出的站 点 A 和 B 在 S AR影 像 时 的 对 流层 延迟 分别 为 D 和 D ,则 站 点 之间 的延迟
不 到连 续 的定 位 结 果 , 了 提 高 监 测 的 空 间 分 辨 为
率 , 要 布 设 大 量 的 G S监 测 点 , 费 用 抑 制 了 需 P 高 GP S对地 表形 变 的监 测 能力 。两种 对 地 观测 技术 信 息获 取 的 侧 重 点 有 所 区别 , 带 有 一 定 的 片 面 并 性 。根 据二 者互 补 性 的特点 , 两种 技术 进行 组 合 将
1 3 G S与 IS . P n AR 数 据 融 合 的 方 法 由 上 述 可 知 , S 和 IS GP n AR 在 空 间 域 和 时 间
插 , 是城 市地 面沉 降 范 围 大 , 空 间 分辨 率要 求 但 对 较高 。在矿 区 , 下矿物 开采 引起 的地 面沉 降变形 地 的速 度 比城市 的沉 降变 形要 大 的多 , 一个 月左 右 的 重复 监测周期 可 以满 足要 求 , 了求 取 移 动参 数 , 为
导航工程技术专业中的导航数据融合技术解析与应用实例
导航工程技术专业中的导航数据融合技术解析与应用实例导航工程技术是一门综合性科学,它研究的重点是如何利用各种技术手段,为人们提供准确、方便的导航信息。
在导航工程技术的实践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是导航数据的融合技术。
本文将对导航数据融合技术进行详细解析,并给出一些应用实例。
一、导航数据融合技术的概念和作用导航数据融合技术是指将来自不同导航传感器的数据进行融合,以提高导航系统的精度和稳定性。
传感器可以是卫星导航系统(如GPS、GLONASS等)、惯性导航系统、激光雷达等。
融合这些传感器的数据有助于解决单一传感器在特定环境下的不足,提高导航系统的可靠性和鲁棒性。
导航数据融合技术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导航定位的精度:通过融合多个传感器的数据,可以降低误差,提高导航系统的定位精度。
2. 提高导航定位的稳定性:融合多个传感器的数据可以提高导航系统的抗干扰能力,从而提高定位的稳定性。
3. 扩展导航系统的工作范围:不同传感器在不同环境下的工作特点各异,通过融合这些传感器的数据,可以扩展导航系统的工作范围,提高导航系统的适应性。
二、导航数据融合技术的实现方法导航数据融合技术的实现方法有多种,下面介绍其中两种比较常见的方法:1. 卡尔曼滤波器(Kalman Filter)卡尔曼滤波器是一种递归的状态估计算法,它通过考虑系统的模型和观测数据之间的关系,来估计系统的状态。
在导航数据融合中,卡尔曼滤波器可以用于融合不同传感器的数据。
它通过建立系统模型和观测模型,根据当前的观测数据和系统状态的先验信息来估计系统的最优状态。
2. 粒子滤波器(Particle Filter)粒子滤波器是一种基于蒙特卡洛方法的非参数滤波算法,它通过使用一组粒子来表示系统的状态,并根据观测数据对这些粒子进行加权,最终得到系统状态的估计。
粒子滤波器在导航数据融合中的应用比较广泛,可以有效地处理非线性系统和非高斯噪声。
三、导航数据融合技术的应用实例导航数据融合技术在实际应用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卫星导航系统的多源数据融合技术
卫星导航系统的多源数据融合技术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卫星导航系统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从日常出行中的导航定位,到农业、测绘、航空航天等领域的高精度测量,卫星导航系统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单一的卫星导航系统往往存在一些局限性,如信号遮挡、精度不够等问题。
为了克服这些局限性,提高导航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多源数据融合技术应运而生。
多源数据融合技术,简单来说,就是将来自多个不同数据源的信息进行整合和处理,以获得更全面、更准确、更可靠的结果。
在卫星导航系统中,这些数据源可以包括全球定位系统(GPS)、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格洛纳斯(GLONASS)、伽利略(Galileo)等卫星导航系统,还可以包括惯性导航系统、里程计、地图匹配、视觉传感器等其他辅助导航设备和技术。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为什么需要多源数据融合技术。
卫星导航信号在传播过程中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如高楼大厦、山脉、森林等障碍物的遮挡,会导致信号衰减甚至丢失,从而影响导航的精度和连续性。
此外,卫星导航系统本身也存在一定的误差,如卫星时钟误差、轨道误差、大气延迟误差等。
这些误差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会累积,导致定位结果出现较大偏差。
而通过融合其他数据源的信息,可以有效地弥补卫星导航系统的不足,提高导航的精度和可靠性。
例如,惯性导航系统是一种不依赖外部信号的自主导航系统,它通过测量物体的加速度和角速度来推算其位置和姿态。
惯性导航系统具有短时间内精度高、不受外界干扰等优点,但长时间工作会产生累积误差。
将惯性导航系统与卫星导航系统进行融合,可以在卫星信号丢失时利用惯性导航系统保持导航的连续性,同时在卫星信号恢复时利用卫星导航系统对惯性导航系统的误差进行修正,从而实现优势互补,提高导航的整体性能。
多源数据融合技术的实现方法多种多样,其中比较常见的有卡尔曼滤波、粒子滤波、贝叶斯估计等。
卡尔曼滤波是一种基于线性最小均方误差估计的最优滤波算法,它通过对系统状态进行预测和更新,实现对多源数据的融合。
导航定位软件开发中的多源数据融合与处理技术
导航定位软件开发中的多源数据融合与处理技术导航定位软件开发中,多源数据融合与处理技术是至关重要的一项技术。
随着卫星导航系统(比如GPS)的普及和发展,越来越多的位置信息被收集和利用。
然而,位置信息不仅仅来自卫星导航系统,还可以来自其他传感器、用户反馈以及其他数据源。
由于这些数据源之间存在着不同的格式、精度和可用性,为了提高导航定位软件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必须使用多源数据融合与处理技术来整合和处理这些数据。
多源数据融合与处理技术是将来自不同数据源的信息进行整合和处理的过程。
融合和处理的目标是提高导航定位软件的精度和决策能力。
在众多的多源数据融合与处理技术中,以下几种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导航定位软件的开发。
首先,传感器融合技术可以将来自不同传感器的信息进行融合和处理。
例如,可以将来自GPS、陀螺仪和加速度计等传感器的数据进行融合,从而提供更精确的位置和姿态信息。
传感器融合技术可以通过卡尔曼滤波等算法进行数据融合,提高导航定位软件的鲁棒性和准确性。
其次,地图数据融合技术可以将不同数据源的地图信息进行整合。
在现实世界中,不同的地图数据(比如卫星影像、矢量地图、三维模型等)有不同的精度和可用性。
地图数据融合技术可以将这些地图数据进行融合,并通过数据匹配和纠正等方法,提高导航定位软件的地图准确性和完整性。
此外,用户反馈数据融合技术也是导航定位软件开发中一个重要的方向。
用户反馈数据是指用户通过软件提供的反馈机制提交的位置信息、道路状况、交通拥堵等实时数据。
通过对这些用户反馈数据的融合与处理,可以提高导航定位软件的实时性和适应性。
例如,在导航定位软件中,可以利用用户的反馈数据实时更新道路交通状况,优化导航路线的选择,节省用户的时间和油耗。
此外,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等技术也可以应用于多源数据融合与处理中。
通过对大量的位置和导航数据进行分析和建模,可以挖掘出隐藏的模式和规律,从而优化导航算法和决策策略。
例如,可以通过数据挖掘技术识别出城市中的热点区域和瓶颈路段,从而为用户提供更精准的导航建议。
融合定位技术的导航定位方法研究
融合定位技术的导航定位方法研究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需要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导航定位技术。
在过去,这种技术主要是通过GPS来实现的,但是近年来,一种新的技术——融合定位技术逐渐成为定位领域的热门话题。
本文将围绕融合定位技术的导航定位方法进行研究,探讨其原理、特点、应用场景和未来发展方向。
一、融合定位技术的原理融合定位技术是指将多种定位技术结合起来,通过融合算法将不同定位技术的优势互补,以提高定位精度和可靠性的一种技术。
目前,常见的融合定位技术包括GPS、GLONASS、北斗卫星导航系统、Wi-Fi、蓝牙、惯性导航仪等多种技术。
融合定位技术的原理是将不同技术的定位信息通过融合算法进行集成,从而达到精度更高、实时性更好、更可靠的定位效果。
二、融合定位技术的特点1.多种技术的优势互补融合定位技术可以将多种技术的优势结合起来,从而在定位误差大的环境下,提高定位精度、准确性和可靠性。
2.多途径的数据融合能力融合定位技术可以利用多途径的数据融合能力,将不同的传感器数据、天线数据和地面设备数据融合在一起,从而获得更精确、更可靠的位置信息。
3.适用范围广泛融合定位技术可以应用于许多领域,例如移动导航、智能交通、无人机导航、军事领域等,且未来还有更广泛的应用前景。
三、融合定位技术在导航定位中的应用场景由于融合定位技术结合了多种技术的优势,因此在现实中可以应用于一些比较复杂的场景中,如下:1.室内导航室内环境中,GPS信号比较弱且不稳定,很难准确定位,但是Wi-Fi信号和蓝牙信号则比较强,可以通过融合定位技术将Wi-Fi和蓝牙信号结合起来,达到更准确的定位效果。
2.城市峡谷城市峡谷等环境,GPS信号很难通过城市建筑物和山谷地形,但是惯性传感器可以检测出物体的运动状态,从而可以通过融合算法将GPS信号和惯性传感器数据结合在一起,达到精准定位的效果。
3.海洋环境海洋环境中,GPS信号更是不稳定,但是通过北斗卫星系统可以实现海洋定位,如果将北斗卫星系统和惯性导航仪系统进行融合,将显著提高海洋定位的精度。
基于手机采集与车载GPS采集方式的交通状态信息融合技术
信 息产 业 }1I
基于 手机采 集 与车载 G S采 集 方式 的 P 交通状态 信 息融合上 软件有限 公司, 上海 2 01 0 8) 0
摘 要: 随着科技 的发展 , 道路交通信息的采集方式越来越 多样化 , 目前应用 于大 范围交通信息采集的方式主要有 2种 , 即基于手机采 集和基 于 GS P 浮动车采集。 利用手机移动通信 网络 中的定位信 息来分析推算动 态交通状况是一种新兴 的广域动态交通探测技术 , 车载 G S P 采集方式利 用 安装 了G S系统的行驶 车辆 , P 获得车辆运行状 态数据 , 以反映实际道路的交通状态。文章结合 D m s rS a r e pt — hf 方法, e e 对以上两种数据进行 融合 。 估 计道路 的交通状 态。 将该方法应用于上海某道路进行 实地验证 , 结果表 明: 相比于单一数据 源来说 , 该方法能够提供时空覆 盖面更广 , 精度更高的实
时 道路 交通 状 态信 息 。 关 键 词 : 机 采 集 交通 信 息技 术 ; 载 GP 手 车 S采 集 交 通信 息技 术 ; e s rS a r 据 融 合 ; 通 状 态估 计 。 D mpt — h r 数 e e 交
1慨 述
智 能 交 通 系 统 (ne i n rnp r t n Itl etTasot i lg ao Ss m, 称 IS 能 够 有 效 地 发 挥 作 用 的 一 个 yt 简 e T) 重要 基 础 和 前 提是 及 时准 确 地 获 取 动 态 变 化 的
交通信息 。目前常用 的方式有感应线圈 、 视频 、 G S浮动车等 , P 相对于这些传统的采集 技术 , 利 用车辆用户手机在移 动通信 网络中的定位信息 来分析推算动态交通状况是一种新兴的动态交 通探 测 技 术 t1 该 技 术 利 用 普 通 手 机 作 为 检 测 。 2 , 器, 同其它采集技术相 比, 节约了大量的前期基 础设施投入 , 而随着手机普及率的增长 , 也使得 手机采集技术获取 的交通信息能够得到更 为广 泛的应用。 值得注意的是 , 随着现代交通管理对 实时交通信息质量 与数量的需求 ,使用单一类 型的交通信息采集方式 已经不能充分满足应 用 的需 要 ,多 源 交通 信 息 融 合 在 数据 种 类 以及 时 空覆 盖 的互 补 性上 逐 渐 吸 引 了人 们 的 关 注 ] 。 文章采用两种交通信息采集方式 , 即手机 采 集 和 车载 G S采 集 , 取 道 路 的 交 通 状 态 信 P 获 息。 这两种采集方式均属于浮动车采集方式 , 但 是前者受环境的限制 ,在某些情况下会对精度 造成 影 响 ,而 后者 存 在 空 间 覆 盖 范 围 较 为 局 限 的问题 。 为改善上述情况 , 结合两种交通信息采 表 1三 奈 路 段 的 混 淆 矩 阵 集 方 式 的 优 点 , 文 引 入 De s rS a r 据 本 mpt - hf 数 e e 融合 方 法 , 立 了道路 交 通 状 态 的 估 计 模 型 , 建 通 过 对 两 种 采 集 方 式 的结 果 进 行 合 理 的 分 配 、 组 合 ,从 而获 取 对 交 通状 态 更 合 理 、更 准 确 的 认 识 。 实 地验 证 结 果 表 明 :相 比于 单 一 数 据 源 来 说, 该模 型能够提供时空覆盖面更广 , 精度更高 的实时道路交通状态信息 2数据采集方式简介 交通信息 的服务 和应用 旨在 为社会公 众 提供满足出行所需的信息 ,其 中包括了道路交 通 的 拥堵 信 息 。交 通 状态 足 对 道 路 交 通 拥 堵 情 路段 2 路段 3 路段 1 况的一种直观描述 , 常分为畅通 、 通 拥挤和阻塞 输 出 信 息 数 量 三种情形 , 在每种情形 下 , 道路交通具有不同的 GPS G PS GPS 手 机 融合 手 机 融 合 手机 融 合 拥堵 表现 形 式 , 通 过交 通 参 数 反 应 出 来 。 并 3l 31 3l 3 l 3l 3l 3l 31 3 0 准 确 度 不同 出行者 对道路 交通拥堵程 度的感 受 0 PS 足不一样 的, 从广义的角度上来说 , 通常对道路 GP S 手 机 融 合 GP S 手 机 融合 手 机 融合 35 48 . 0 3 4 ] 5. 8 巾 4 6 51 5 6 0 8 6452 64 5 9032 93 5 5 交 通拥 堵 情 况 的捕 述 为 : 畅通 , 表示道路交通流处 于 自由流或者无 阻 碍状 况 ,交 通 流 中 的 车辆 操 纵 受 到 的 阻 碍 不 流 中 的 车辆 操 纵 受 到 较 大 限 制 ,交 通 流 的 一 些 队 状 况 。 明显。 波动 , 例如车辆插人或者变换 车道等 , 都会引起 21 基 于手 机 采 集 . 拥挤 , 时道 路 交 通 流 量 稍 有 增 加 就 会 引 排 队 现 象 。 此 利用手机移动通信网络中的定位信息来分 起 延 误 的 明 最增 大 、 程 速度 的大 幅 下 降 , 通 行 交 阻塞 ,道路交通流中的车辆处于持续 的排 析 推 算 动 态 交 通状 况 是 一 种 新兴 的广 域 动 态 交
多源异构感知数据融合方法及其在目标定位跟踪中的应用
多源异构感知数据融合方法及其在目标定位跟踪中的应用多源异构感知数据融合方法及其在目标定位跟踪中的应用摘要:近年来,随着传感技术和计算机算法的快速发展,感知数据的融合已成为智能系统中关键的问题。
多源异构感知数据融合方法具有提高感知精度、提升系统性能等优势,在目标定位跟踪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介绍多源异构感知数据融合的方法及其在目标定位跟踪中的应用。
一、引言随着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传感器的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加,从而导致了感知数据的异构性和多样性增加。
如何有效地利用多源异构感知数据实现目标定位和跟踪成为了研究的热点。
二、多源异构感知数据融合方法1. 数据层融合数据层融合是指将来自不同传感器的原始数据进行预处理和特征提取,然后将它们融合成一个整体。
主要的方法有比例系数加权融合、Bayes推理融合等。
这些方法能够有效地提高感知精度和抗干扰性。
2. 特征层融合特征层融合是在预处理和特征提取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取特征并对其进行融合。
常用的方法有主成分分析融合、奇异值分解融合等。
特征层融合能够提取到关键特征,更加准确地描述目标属性。
3. 决策层融合决策层融合是将来自不同传感器的决策结果集成起来,通过决策规则进行融合。
常见的方法有模糊集融合、神经网络融合等。
决策层融合能够减少误判和漏判,提高目标定位和跟踪的准确性。
三、多源异构感知数据融合在目标定位跟踪中的应用1. 车辆定位跟踪利用多源异构感知数据融合的方法,可以通过融合GPS定位、摄像头视觉信息和雷达数据等实现车辆的准确定位和跟踪。
其中,GPS定位提供了车辆的全局定位信息,摄像头视觉信息可以提供车辆的局部特征,雷达数据可以提供车辆的运动状态等信息,通过融合这些数据可以实现对车辆的更精确的定位和跟踪。
2. 人体目标跟踪在人体目标跟踪中,利用多源异构感知数据融合的方法可以提高跟踪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例如,在融合红外传感器和摄像头视觉信息时,红外传感器可以提供人体的热红外信息,摄像头可以提供人体的外观特征,通过融合这些数据可以实现对人体目标的准确跟踪。
导航工程技术专业中的导航数据融合技术研究
导航工程技术专业中的导航数据融合技术研究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导航系统已经变得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无论是汽车导航、航空导航还是航海导航,导航数据在现代社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不同传感器获取的数据中存在一定的误差和不确定性,这就需要导航工程技术专业中的导航数据融合技术来解决这些问题。
一、导航数据融合技术的概述导航数据融合技术是利用多种传感器和数据源的信息相互补充和融合来提高导航系统的性能和准确性的技术。
通过将多种传感器的数据进行综合、校正和组合,可以更准确地估计目标的位置、姿态和速度等导航参数。
导航数据融合技术通常包括数据融合方法、融合算法和融合评估等方面。
二、导航数据融合技术的应用导航数据融合技术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汽车导航系统中,通过融合GPS定位、惯性导航、激光雷达和视觉传感器等多种信息源,可以提高导航系统的定位精度和稳定性,实现自动驾驶和智能交通等功能。
在航空导航领域,导航数据融合技术可以将航空器上的各种传感器数据和地面导航设备的数据进行综合,实现精确的航位推演和飞行监控。
此外,导航数据融合技术还应用于海洋导航、航天导航和军事导航等领域。
三、导航数据融合技术的关键问题在导航数据融合技术的研究中,存在一些关键问题需要解决。
首先是数据校准和配准的问题,不同的传感器所测量的数据需要进行时间同步和空间校准,以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其次是融合算法的选择和设计,不同的传感器和数据源需要采用适合的融合算法,使得数据融合的结果更加准确可靠。
此外,还需要解决数据不确定性的问题,通过概率与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建模和估计,以降低误差对导航精度的影响。
四、导航数据融合技术的发展趋势随着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等技术的发展,导航数据融合技术也将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未来的导航系统将更加智能化和自适应,能够根据环境和任务的不同,自动选择最合适的传感器和融合算法。
同时,导航数据融合技术还将与其他技术相结合,例如机器视觉、图像处理和深度学习等,进一步提高导航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
实时导航系统中的数据融合技术
实时导航系统中的数据融合技术在现代社会,实时导航系统已经成为人们出行不可或缺的工具。
无论是驾车、步行还是乘坐公共交通,我们都依赖导航系统为我们提供准确、及时的路线指引。
而在这背后,数据融合技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数据融合技术,简单来说,就是将来自多个数据源的信息进行整合和处理,以获得更全面、更准确、更有用的结果。
在实时导航系统中,这些数据源包括但不限于卫星定位系统(如 GPS、北斗等)、惯性测量单元(IMU)、地图数据、交通流量信息、道路传感器数据等等。
卫星定位系统是导航中最常用的数据源之一。
它通过接收卫星信号来确定设备的位置、速度和方向。
然而,卫星信号可能会受到建筑物遮挡、大气干扰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定位精度下降甚至丢失信号。
这时,惯性测量单元就派上了用场。
IMU 可以测量设备的加速度和角速度,通过积分计算来推算设备的位置和姿态变化。
虽然 IMU 的误差会随着时间累积,但在短时间内可以提供相对准确的位置估计,与卫星定位系统形成互补。
地图数据也是导航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精度的地图包含了道路的形状、长度、宽度、限速、路口信息等详细内容。
通过将实时定位信息与地图数据进行匹配,可以更准确地确定车辆在道路上的位置,并规划出合理的路线。
同时,地图数据还可以提供诸如地形、桥梁、隧道等地理信息,帮助导航系统更好地适应不同的路况。
交通流量信息对于实时导航来说同样关键。
通过获取道路上的车辆密度、行驶速度等数据,可以实时调整路线规划,避开拥堵路段,节省出行时间。
这些交通流量信息可以来自交通部门的监测设备、移动运营商的手机信令数据、社交媒体上用户的实时分享等。
道路传感器数据则能够提供更直接的路况信息,比如路面湿度、温度、结冰情况等。
这对于在恶劣天气条件下的导航决策非常有帮助,可以提醒驾驶者注意安全,或者调整路线以避免潜在的危险。
在数据融合的过程中,面临着许多挑战。
首先是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不同数据源的数据质量参差不齐,可能存在误差、缺失值、异常值等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决策和估计任务而进行的信息处理过程,有的也叫信息融合。
其任务是:将所获得的信息按一定规律结合起来,以便于人类观察、接收、分析和判断的形式,给人类提供更为准确、可靠、完整的信息。
1数据融合
数据融合是对多源信息的综合处理过程,它利用的是人类和其他逻辑思维系统中常用的基本功能, 如人类能非常自然地运用人体的各个感觉器官(眼、口、耳、鼻、四肢将外部世界的信息(图像、味道、声音、气味、触觉组合起来,通过大脑思维器官和先验知识去分析、理解、推测和判定周围环境和正在发生的事件,从而得出结论。
数据融合原理的实质就是模拟人脑综合处理复杂问题的过程, 充分利用信息资源,通过对传感器得来的及其他已经掌握的信息合理支配和使用,把空间或时间上的冗余或互补信息,依据某种准测来进行组合,以获得被测对象的一致性解释或描述。
数据融合模型具有分级结构。
按信息的抽象程度,融合可分为三级,即数据级融合、特征级融合和决策级融合。
数据级融合也可称为像素级融合, 是在采集到的原始数据层上进行的融合,在原始测报未经预处理之前就进行数据的综合和分析,是最低层次的融合;特征级融合属于中间层次,它先对原始信息进行特征提取(特征可以是目标的边缘、方向、速度等 ,然后对特征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和处理;决策级融合是一种高层次融合,先将多源传感信息对目标属性进行独立决策,再对各自得到的决策结果进行融合以获得整体一致的决策,其结果为指挥控制决策提供依据。
因此要求必须从具体决策问题的需求出发,充分利用特征级融合所提取的测量对象的各类特征信息,采用适合的融合技术实现, 具体结构如图一所示。
图一数据融合技术的层次结构图
各级融合又分为时间融合和空间融合。
时间融合是按时间先后对目标在不同时间的观测值进行融合,主要用于单传感器的数据融合;空间融合是对同一时刻的不同位置的观测值进行融合,适用于多
传感器信息的一次融合处理。
GPS 原始数据存在因精度问题产生的误差、GPS
数据漂移、“假行驶”现象等,这些因素都会影响道
路车速准确性,所以有必要在利用 G P S 数据分析道
路车速之前,对其进行象素级的时间融合。
2数据融合在 GPS 数据处理中的应用
数据融合作为一种数据综合和处理技术,实际
上是许多传统学科和新技术的集成和应用,若从广
义的数据融合定义出发,其中包括通信、模式识别、决策论、不确定性理论、信号处理、估计理论、最
优化技术、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和神经网络等。
数
据融合的方法很多,例如卡尔曼滤波、贝叶斯推理、 D -S 证据理论、聚类分析法、神经网络法、专家系
统、粗糙集理论等等。
根据 GPS 原始数据的特点,以
及对其进行数据融合所要达到的目的,本文采用具
有相同维数的关联检验方法。
这类应用的主要方法
是用“距离”度量对被关联的传感器测值的“接近
度”进行量化,从而降低 G P S 经纬度原始数据的精
度误差和干扰误差。
2.1关联检验的方法
关联检验一般用空间距离度量法、统计度量法
以及几何或统计假设等方法进行。
(1空间距离度量法
这种方法将“距离” (d 表示为观测值(向量
X 和 Y 的向量差的模,即
d=|X-Y|(2-1 这种度量把每个观测位置看作空间中没有测量
误差的一个点,并没有考虑观测值的测量特性。
(2统计距离度量法
两观测值 X 和 Y (向量表示之间的统计距离
度量一般用下式给出:
d 2=A T S -1A(2-2
式中 A =X -Y
是观测值之间的向量差;而
(2-3
是观测值的方差矩阵;当误差呈高斯分布时,A
的概率密度函数为
数据融合技术在 GPS 数据处理中的应用
b
-t a 和距离 d,以及车辆
行驶方向(用两点确定一线的原理,计算出车辆行使方向。
把 08:00-10:00这个时间段内,在周家嘴路上的黄兴路口到江浦路口这个路段内东西方向的所有出租车的累计距离除累计时间,见公式(2-7 , 这就是未对 GPS 数据进行处理的道路车速
=21.89km/h。
同理可以得到其它 12个路段的处理前道路车速,最后对这 13个路段的处理前道路车速值进行平
均,就可以得到处理前的合计值。
(2-7
通过公式(2-6可以得到 v,根据道路状况,我们设定 v 的门限值为
(3.6km/h,80km/h ,速度值在此范围内则认为 A、B 两点关联,是有效数据;否则,则认为出现前文所述的 G P S 数据的精度误差和干扰误差,排除此类不关联数据。
通过这种方法排除存在精度误差和干扰误差的 G P S 数据,然后再根据上面的方法求道路车速 ,这样就可以得到处理后的道路车速。
处理前后以及人工测速方式所得到的道路车速的具体数值如表一所示。
表一道路车速比较表
从表一可以看到,关联检验效果在一部分道路
上效果特别明显。
例如公平路到吴淞路,处理前是 8.2km/h,处理后是 15.25km/h,处理后的数据和人工测速 17.13km/h 比较接近。
在其它的路段我们也可以清楚的看到,通过关联检验处理后的 G P S 数据能够比较如实地反映道路车速。
因此,关联检验在 G P S 数据处理中有明显的作用,可以提高数据的可信度。
3结束语
利用 G P S 数据分析道路车速的时候,发现通过这种方法得到的道路车速和人工测速得到的有一定的误差,本文采用了基于关联检验的数据融合技术来对 G P S 数据进行处理。
通过对上海的三纵三横中的一横“长宁路长寿路天目路周家嘴路”上的出租车 GPS 数据分析处理,我们可以看到关联检验在 GPS 数据处理中有明显的作用,大大减少了漂移和“假行驶”现象带来的道路车速统计误差。
但是由于路口存在红绿灯的原因,根据 G P S 数据得到的道路车速和人工测速得到的道路车速存在一定的误差,也就是说这种方法还需要进一步改进来排除由于路口红绿灯带来的误差。
参考文献
[1]刘同明,夏祖勋,谢洪成。
数据融合技术及
其应用。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98.9。
[2]汪海渊,朱彦东,杨东援。
数据融合技术及
其在交通领域中的应用。
交通与计算机,2001(19 , 42~45
[3]姜桂艳,江龙晖,王江锋,张晓东。
信息融
合技术在道路交通参数预测中的应用。
情报科学, 2004(22 ,435~436
作者介绍
吴娟,女,1982.1,江西靖安。
同济大学交通信
息工程及控制研究所,硕士研究生。
主要研究方
向:信息通信理论与系统,I T S ,数据融合。
张轮,男,1970.7,安徽蚌埠市。
同济大学交通
信息工程及控制研究所,副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多
媒体网络通信,信息通信理论与系统,轨道交通数
据融合技术。
董德存,男,1958.9,江苏扬中市。
同济大学交
通信息工程及控制研究所,博导。
主要研究方向: ITS,数字交通,多媒体信息处理与通信,信息通信
理论与系统,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信息安全技术, 系统集成。
数据融合技术在 GPS 数据处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