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务人员感染性病原体职业暴露预防、处置及上报制度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处理及上报流程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处理及上报流程
医务人员在工作过程中经常面临职业暴露的风险,包括被病原体感染、化学品接触、尖锐器械伤害等。为了保护医务人员的健康和安全,医疗机
构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职业暴露处理及上报流程,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职业暴露的影响。
一、职业暴露处理流程:
1.发现暴露事件:医务人员应及时向责任人员报告暴露事件,包括被
病原体感染、化学品接触、尖锐器械伤害等。同时,要在暴露事件发生地
点进行标记,以便后续调查和评估。
2.紧急处理:对于一些特定的暴露事件,需要立即采取紧急处理措施,以减少暴露的影响。例如,如果被针头刺伤,应立即用流动水冲洗伤口,
并在24小时内寻求医疗帮助。
3.评估风险:医务人员或指定的责任人员需要对暴露事件进行风险评估,以确定可能的健康风险。评估可以包括暴露类型、暴露程度、病原体
或化学品的性质等。
4.采取相应措施: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医务人员或指定的责任人员
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以减少健康风险。例如,如果被病原体感染,可能
需要进行预防性药物接触控制;如果接触到化学物质,可能需要进行皮肤
清洗或服药。
5.记录和报告:所有的职业暴露事件都应当被记录下来,包括发生时间、发生地点、暴露的性质和程度、采取的处理措施等。这些记录将作为
后续评估和监测的依据。同时,需要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上报有关部门,以便进行统计和研究。
二、职业暴露上报流程:
1.内部上报:医疗机构需要建立相应的内部上报机制,确保暴露事件能够及时上报。上报可以通过口头、书面或电子方式进行,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上报部门可能包括卫生保健委员会、医院感染控制科等。
医务人员感染性病原体职业暴露预防处置及上报制度
医务人员感染性病原体职业暴露预防处置及上报制度
医务人员在工作中可能会遭受感染性病原体的职业暴露,例如接触感
染者的体液、使用针具或其他医疗器械等。为了保护医务人员的健康,并
防止感染传播到患者或其他工作人员,医疗机构应该建立感染性病原体职
业暴露的预防、处置及上报制度。
1.预防措施:医疗机构应向医务人员提供充分的培训,教育他们如何
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如手套、口罩、护目镜等),以及正确清洁和消
毒的方法。医务人员应该经常洗手,并且在与感染者接触后立即更换手套。此外,医疗机构应该制定相关政策,要求医务人员在工作中必须遵守预防
措施。
2.职业暴露处置:如果医务人员在工作中受到感染性病原体的职业暴露,他们应该立即采取相应的处置措施。首先,要清洗暴露部位,以减少
病原体的数量。然后,医务人员应该向负责此类事故处理的部门报告,并
接受进一步的评估和处理。根据暴露的类型和程度,可能需要进行相关的
检测和治疗。
3.上报制度:医疗机构应建立积极的上报制度,要求医务人员及时报
告感染性病原体职业暴露事件。医务人员应该了解如何报告,包括向上级
汇报和填写相应的报告表格。上报信息应该包括暴露的时间、地点、病原
体类型以及医务人员的个人信息等。医疗机构应确保报告信息的保密性,
以鼓励医务人员积极上报。
4.知识宣传:医疗机构应定期开展感染性病原体职业暴露预防和处置
的知识宣传活动。通过组织培训课程、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提高医务人
员的防护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此外,医疗机构还可以建立在线平台或内
部文档,提供相关指导和信息,方便医务人员随时查询和学习。
医务人员感染性病原体职业暴露预防、处置及上报制度
医务人员感染性病原体职业暴露预防、处置
及上报制度
1、医院领导应重视员工的职业安全,配备必需的职业防护用品,预防
锐器损伤、HIV、HBV、HCV、梅毒等职业暴露。
2、感染管理部加强员工职业安全宣传、教育、督查,发现医务人员
临床工作中不安全行为及时给予纠正。
3、对医务人员进行锐器损伤、HIV、HBV、HCV、梅毒等职业暴露防护
知识培训,掌握职业暴露个人防护知识,在诊疗活动中做好职业暴露防护工作.
4、医务人员进行诊疗护理操作时,必须遵循标准预防原则,穿戴适
当的防护物品,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时,必须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应立即洗手或手消毒。
5、在进行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医务人
员必须戴口罩、帽子、手套、防目镜或防护面罩;当血液、体液有可能污染工作服时,应穿防渗隔离服.
6、严格遵守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操作时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并
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划伤。
7、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过的针头、刀片等锐器;使用后的针头禁
止用手复套针帽.使用后的锐器必须放入锐器盒内。
8、医务人员在进行诊疗、护理操作中,发生锐器损伤、HIV、HBV、
HCV、梅毒等等职业暴露时,应立即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局部处理.
立即报告科主任或护士长,填写《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上报表》(在医院院感实时监控中填写),尽快上报感染管理部.感染管理部专职人员根据暴露源和暴露者的具体情况对暴露者进行评估,或会同临床科室共同评估后确定预防方案。
9、医院感染管理部根据职业暴露类型进行处置:(1)、HBV暴露:发
医务人员感染性病原体职业暴露预防处置及上报制度 2019年最新
医务人员感染性病原体职业暴露预防、处置及上报制度
一、各科室根据科室防控实践的需要,为医务人员提供数量充足、符合规范要求的用于防范感染性病原体职业暴露风险的设备设施、个人防护用品,以及其他支持、保障措施。
三、医院对医务人员开展有关预防感染性病原体职业暴露的培训教育。
四、医务人员执行各项操作时做好标准预防,落实好各项职业防护措施。
1、医务人员对所有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的物品均视为具有传染性的病原物质,在接触这些物质时,必须采取预防措施。
2、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病人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的面部时,医务人员应当戴手套、具有防渗透性能的口罩、防护眼镜;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医务人员的身体时,还应当穿戴具有防渗性能的隔离衣或者围裙。
3、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双层手套。
4、医务人员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划伤。
5、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以防刺伤。
6、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套.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
7、进入确诊或可疑空气传播传染病患者房间时,应戴帽子,戴医用防护口罩(N95口罩),接触飞沫传播病人时戴一次性外科口罩。
五、医务人员发生感染性病原体职业暴露时,应按照医院制定的《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预防与处置标准操作规程》执行,立即进行应急处理,并按流程向科室负责人、院感科报告,填表进行存档,同时抽血进行相关检验。
医务人员感染性病原体职业暴露处置及上报制度
医务人员感染性病原体职业暴露处置及上报制度
一、感控管理科具体负责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监测工作。
二、工作人员一旦发生职业暴露,应遵守下列处置原则
(一)当事人应立即紧急处理伤口,从近心端向远端尽可能挤出多的血液,在流动水下进行冲洗,用0.5%碘伏或75%乙醇进行消毒,同时上报主任或护士长(如为HIV暴露源应保密)。
(二)科主任或护士长需对暴露者情况进行核实,在局部处理的同时,逐项如实填写《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个案登记表》的相关内容。
(三)尽快向感控管理科报告。暴露者在感控管理科指导下,完成职业暴露登记手续。
(四)以尽快确定暴露源,若暴露源为HIV/AIDS的,根据暴露级别和暴露源病毒载量水平组织评估专家进行评估。
(五)通过评估需给予药物阻断的,填写药物申请表,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实施预防性用药方案。
(六)对暴露者开具检测通知单,进行本底血源性传播疾病的检测。
(七)如为其他病原体职业暴露,按照相关要求进行处置。
(八)建立职业暴露者的健康档案,定期跟踪检测与评估,并随访咨询。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原卫生部.《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防护导则》{S].2009
[2]中华人民共和国原卫生部.《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防护指导原则》[S].2004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健康委.《医疗机构感染预防与控制基本制度(试行)》[S].2019
1
2
医疗工作者感染性疾病病原体职业暴露预防、处置及上报制度
医疗工作者感染性疾病病原体职业暴露预
防、处置及上报制度
1. 引言
本文档旨在建立医疗工作者感染性疾病病原体职业暴露预防、
处置及上报制度,提供指导和规范,保护医疗工作者的健康,并确
保及时、有效地处理职业暴露事件。
2. 职业暴露预防
2.1 定期培训:医疗机构应定期组织培训,向医疗工作者提供
有关感染性疾病病原体的预防知识和个人防护装备的正确使用方法。
2.2 防护措施:医疗工作者在处理可能存在感染性疾病病原体
的工作时,应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手套、口罩、护目镜等,以减少暴露的风险。
2.3 卫生环境控制:医疗机构应加强环境清洁和消毒工作,保
持良好的卫生环境,减少感染性疾病病原体的传播。
3. 职业暴露处置
3.1 及时处理:医疗工作者一旦发生职业暴露事件,应立即采
取必要的处置措施,包括伤口处理、洗手、消毒等,以避免进一步
感染。
3.2 报告要求:医疗机构要建立职业暴露事件上报制度,医疗
工作者应及时向主管部门或上级机构报告职业暴露事件的情况,并
提供详细的相关资料。
4. 职业暴露事件上报制度
4.1 上报流程:医疗工作者发生职业暴露事件后,应按照医疗
机构规定的流程向上级机构或主管部门进行上报。
4.2 上报内容:上报内容应包括职业暴露事件的时间、地点、
人员、暴露源、暴露途径等详细信息,以及已采取的处置措施和预
防措施。
5. 总结
通过建立医疗工作者感染性疾病病原体职业暴露预防、处置及
上报制度,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职业暴露事件的发生,并能够及时、有效地处理和防范职业暴露带来的风险,保护医疗工作者的健康和
安全。医疗机构应加强对该制度的宣传和培训,确保医疗工作者的
医务人员感染性病原体职业暴露处置及上报制度
医务人员感染性病原体职业暴露处置及上报制度
一、感控管理科具体负责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监测工作。
二、工作人员一旦发生职业暴露,应遵守下列处置原则
(一)当事人应立即紧急处理伤口,从近心端向远端尽可能挤出多的血液,在流动水下进行冲洗,用0.5%碘伏或75%乙醇进行消毒,同时上报主任或护士长(如为H1V暴露源应保密)。
(二)科主任或护士长需对暴露者情况进行核实,在局部处理的同时,逐项如实填写《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个案登记表》的相关内容。
(三)尽快向感控管理科报告。暴露者在感控管理科指导下,完成职业暴露登记手续。
(四)以尽快确定暴露源,若暴露源为HIV/AIDS的,根据暴露级别和暴露源病毒载量水平组织评估专家进行评估。
(五)通过评估需给予药物阻断的,填写药物申请表,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实施预防性用药方案。
(六)对暴露者开具检测通知单,进行本底血源性传播疾病的检测。
(七)如为其他病原体职业暴露,按照相关要求进行处置。
(八)建立职业暴露者的健康档案,定期跟踪检测与评估,并随访咨询。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原卫生部.《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防护导则》{S].2009
[2]中华人民共和国原卫生部.《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防护指导原则》[S].2004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健康委.《医疗机构感染预防与控制基本制度(试行)》[S].2019
医院职业暴露预防、处置及上报制度
医院职业暴露预防、处置及上报制度
1、目的:
为提高医务人员对职业暴露的预防与处置能力,特制订本制度。
2、参考文件:
《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防护导则》GBZ/T213-2008
《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108号) 3、内容:
3.1名词定义
3.1.1 职业暴露
指医务人员在从事临床医疗和相关工作的过程中意外被艾滋病、乙肝、丙肝和梅毒等血源性传染病患者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皮肤或者粘膜;或被含病原体的血液、体液针头或锐器刺伤皮肤,有可能被感染;或吸入了感染性的气溶胶;或直接接触传染性的物质。
3.1.2 标准预防
3.1.2.1 “一视同仁”:既能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也能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所有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有传染性。
3.1.2.2 “双向防护”:既要防止疾病从病人传至医务人员,也要强调防止疾病从医务人员传至病人。
3.1.2.3 “三种隔离”:根据各种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接触隔离、空气隔离、飞沫隔离。
3.2职业暴露的预防
3.2.1医务人员对所有病人的血液、体液(包括羊水、心包液、胸腔液、腹腔液、脑脊液、滑液等)、分泌物、排泄物等及被这些物质污染的物品均视为具有传染性的病原物质,在接触这些物质时,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3.2.2 医务人员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3.2.3 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的面部时,医务人员应当戴手套、具有防渗透性能的口罩、防护眼镜;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医务人员的身体时,还应当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者围裙。
医务工作人员感染病原微生物职业暴露预防、处置及报告制度
医务工作人员感染病原微生物职业暴露预
防、处置及报告制度
1. 背景
为了保护医务工作人员的健康和防止疾病的传播,制定医务工作人员感染病原微生物职业暴露预防、处置及报告制度至关重要。
2. 目的
该制度的目的是确保医务工作人员对职业暴露事件做出及时有效的预防、处置和报告,以降低感染病原微生物的风险,保障医务工作人员的健康和安全。
3. 预防措施
3.1 职业暴露预防计划
制定职业暴露预防计划,明确医务工作人员在工作环境中可能面临的职业暴露风险,并提供相应的个人防护装备和培训。
3.2 工作场所安全措施
确保医疗机构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包括良好的洗手设施、消
毒措施和废物管理系统,以减少职业暴露事件的发生。
3.3 个人防护装备使用
医务工作人员应根据工作环境和风险评估结果正确佩戴和使用
个人防护装备,如手套、口罩、护目镜和隔离衣等。
4. 处置措施
4.1 职业暴露事件的处理流程
建立职业暴露事件的处理流程,包括对受暴露人员的医学评估、暴露源的检测和评估,以及相应的治疗和跟踪措施。
4.2 心理支持和咨询
为职业暴露受害者提供心理支持和咨询服务,帮助其应对与职
业暴露事件相关的心理压力和困扰。
5. 报告制度
5.1 职业暴露事件的报告要求
明确医务工作人员对职业暴露事件的报告要求,包括时间要求、报告机构和报告内容等,以促进信息的及时传递和分析。
5.2 数据收集和分析
建立职业暴露事件的数据收集和分析系统,对职业暴露事件进
行统计和分析,为制定预防措施和改进工作提供依据。
6. 教育培训
开展针对医务工作人员的职业暴露预防、处置和报告的教育培训,提高其对职业暴露风险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医护从业者感染性疾病病原体职业暴露预防、处置及上报规范
医护从业者感染性疾病病原体职业暴露预
防、处置及上报规范
为了保护医护从业者免受感染性疾病病原体的职业暴露,采取
正确的预防、处置和上报措施至关重要。本文档旨在提供相关规范,以确保医护从业者的安全和健康。
1. 预防
- 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如口罩、手套、护目镜和防护服)以减
少与病原体直接接触的风险。
- 根据感染性疾病的传播途径,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如手卫生、隔离和消毒。
- 定期接受相关感染控制培训,了解最新的预防措施和标准操
作程序。
2. 处置
- 在发生病原体职业暴露的情况下,立即采取紧急处理措施,
如洗手、冲洗伤口等。
- 寻求医疗帮助,并依照医生的建议进行进一步处理,如接受疫苗接种或采取其他措施预防感染。
- 关注暴露后可能出现的症状,并及时向相关部门汇报。
3. 上报
- 感染性疾病的病原体职业暴露应及时上报给相关部门和管理机构。
- 提供详细的暴露情况,如事发时间、地点、暴露原因、可能的病原体等信息。
- 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医疗机构的内部程序,处理相关文件和报告的提交。
注意:上述内容仅供参考,请在实际操作中参考相关法律法规和医疗机构的具体规定。
以上是关于医护从业者感染性疾病病原体职业暴露预防、处置及上报规范的简要说明。希望本规范能为医护人员提供指导,确保他们的职业安全和健康。
医务人员感染性病原体职业暴露预防处置及上报制度。2019年
医务人员感染性病原体职业暴露预防处置
及上报制度。2019年
为预防医务人员感染性病原体,各科室应提供足够数量、符合规范的设备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并提供其他支持和保障措施。医院应对医务人员进行有关预防感染性病原体职业暴露的培训教育。医务人员在执行操作时应落实好各项职业防护措施,将所有病人的血液和体液污染物视为具有传染性的病原物质,并采取预防措施。
在诊疗和护理操作中,医务人员应戴手套、口罩、防护眼镜等防护用品,以防止病人的血液和体液飞溅到面部。在可能污染医务人员身体的情况下,还应穿戴具有防渗性能的隔离衣或围裙。如果手部皮肤有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和体液的操作时必须戴双层手套。医务人员在进行侵袭性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应保证充足的光线,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锐器刺伤或划伤。使用后的锐器应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禁止重新套上针头套,也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进入确诊或可疑空气传播传染病患者房间时,应戴帽
子、医用防护口罩(N95口罩),接触飞沫传播病人时戴一次性外科口罩。
当医务人员发生感染性病原体职业暴露时,应按照医院制定的《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预防与处置标准操作规程》进行应急处理,并向科室负责人、院感科报告,填表存档,同时抽血进行相关检验。在锐器伤紧急局部处理时,应立即进行局部紧急处理,包括轻轻挤压、清洗、局部消毒、包扎等。在皮肤粘膜暴露处理时,应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
医务人员感染性病原体职业暴露预防处置及上报制度 2019年最新
医务人员感染性病原体职业暴露预防、处置及上报制度
一、各科室根据科室防控实践的需要,为医务人员提供数量充足、符合规范要求的用于防范感染性病原体职业暴露风险的设备设施、个人防护用品,以及其他支持、保障措施。
三、医院对医务人员开展有关预防感染性病原体职业暴露的培
训教育。
四、医务人员执行各项操作时做好标准预防,落实好各项职业
防护措施。
1、医务人员对所有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的物品均视为具有
传染性的病原物质,在接触这些物质时,必须采取预防措施。
2、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病人血液、体液飞溅
到医务人员的面部时,医务人员应当戴手套、具有防渗透性能的口罩、防护眼镜;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医务人
员的身体时,还应当穿戴具有防渗性能的隔离衣或者围裙。
3、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
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双层手套。
4、医务人员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划伤。
5、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以防刺伤。
6、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套.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
7、进入确诊或可疑空气传播传染病患者房间时,应戴帽子,戴医用防护口罩(N95口罩),接触飞沫传播病人时戴一次性外科口罩。
五、医务人员发生感染性病原体职业暴露时,应按照医院制定的《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预防与处置标准操作规程》执行,立即进行应急处理,并按流程向科室负责人、院感科报告,填表进行存档,同时抽血进行相关检验。
医务工作者感染病原微生物职业暴露预防、处置及上报规定
医务工作者感染病原微生物职业暴露预防、
处置及上报规定
1. 引言
本文档旨在制定医务工作者感染病原微生物职业暴露的预防、
处置及上报规定,以保护医务工作者的健康和安全,减少职业暴露
相关风险。
2. 预防措施
为预防医务工作者感染病原微生物,以下措施应采取:
- 提供充足的培训和教育,包括个人防护装备的正确使用和消
毒等技能。
- 提供足够的个人防护装备,如手套、护目镜、口罩和防护服
等。
- 加强职业暴露风险评估和管理,根据不同工作环境和任务提
供相应的防护措施。
- 实施规范的卫生控制措施,包括清洁、消毒和废物管理等。
- 注重职工健康监测和评估,包括定期的健康检查和病原微生物感染筛查等。
3. 处置措施
一旦发生职业暴露,医务工作者应采取以下处置措施:
- 立即停止操作,防止进一步的暴露。
- 按照预定程序进行伤口处理和紧急处理。
- 立即向相关部门报告,进行上报和记录。
- 就诊并接受相应的诊断和治疗。
- 进行职业暴露事故的后续处理,包括事故调查和评估等。
4. 上报规定
医务工作者应按照下列规定进行上报:
- 上报内容包括职业暴露的具体情况、受伤情况和可能的病原微生物信息等。
- 上报应及时、准确,并按照相关部门的要求进行。
- 相关部门应建立健全的上报机制,并进行保密处理。
- 上报信息应用于职业暴露事故的调查、预防和管理。
5. 总结
本文档制定了医务工作者感染病原微生物职业暴露的预防、处
置及上报规定,旨在保护医务工作者的健康和安全。通过加强预防
措施、实施正确的处置措施和及时上报,将减少职业暴露相关风险,确保医务工作者的工作环境健康和安全。
医务人员感染性病原体职业暴露预防、处置及上报制度
医务人员感染性病原体职业暴露预防、处置
及上报制度
1、医院领导应重视员工的职业安全,配备必需的职业防护用品,预防
锐器损伤、HIV、HBV、HCV、梅毒等职业暴露。
2、感染管理部加强员工职业安全宣传、教育、督查,发现医务人员
临床工作中不安全行为及时给予纠正。
3、对医务人员进行锐器损伤、HIV、HBV、HCV、梅毒等职业暴露防护
知识培训,掌握职业暴露个人防护知识,在诊疗活动中做好职业暴露防护工作。
4、医务人员进行诊疗护理操作时,必须遵循标准预防原则,穿戴适
当的防护物品,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时,必须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应立即洗手或手消毒。
5、在进行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医务人
员必须戴口罩、帽子、手套、防目镜或防护面罩;当血液、体液有可能污染工作服时,应穿防渗隔离服。
6、严格遵守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操作时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并
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划伤。
7、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过的针头、刀片等锐器;使用后的针头禁
止用手复套针帽。使用后的锐器必须放入锐器盒内。
8、医务人员在进行诊疗、护理操作中,发生锐器损伤、HIV、HBV、
HCV、梅毒等等职业暴露时,应立即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局部处理.
立即报告科主任或护士长,填写《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上报表》(在医院院感实时监控中填写),尽快上报感染管理部。感染管理部专职人员根据暴露源和暴露者的具体情况对暴露者进行评估,或会同临床科室共同评估后确定预防方案。
9、医院感染管理部根据职业暴露类型进行处置:(1)、HBV暴露:发
医务人员感染性病原体职业暴露处置及上报制度
医务人员感染性病原体职业暴露处置及上报制度
医务人员感染性病原体职业暴露处置及上报制度是一项重要的措施,
用于保护和管理医务人员在工作中可能暴露到的感染性病原体,以确保他
们的健康和安全,并减少传播风险。本文将从制度的目的、主要内容和实
施过程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制度目的
医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经常接触病人和病原体,可能会暴露到各种
感染性病原体,如艾滋病病毒、乙肝病毒、丙肝病毒等。感染性病原体对
医务人员的健康构成潜在威胁。因此,建立感染性病原体职业暴露处置及
上报制度,能够及时发现职业性感染暴露事件,采取相应的措施,预防病
原体的传播,保护医务人员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二、制度主要内容
1.职业暴露事件的定义:明确什么情况下属于职业暴露事件,例如:
穿刺伤、粘膜暴露、液体喷溅等。
2.暴露事件的处置流程:明确医务人员在暴露事件发生后应采取何种
应急处理措施,包括第一时间清洗暴露部位、使用擦拭剂、消毒和包扎等,并建立相应的跟踪和检查机制。
3.暴露事件的记录和上报:要求医务人员将暴露事件详细记录,并及
时上报相关部门,如医院感染控制科或卫生监督机构,以便进行进一步的
处理和随访。
4.暴露事件的评估和干预:当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事件后,应进行
相应的评估工作,如检测病原体血清学指标、进行突发事件报告等。如果
暴露源患有传播性疾病,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适当的处理措施,如接种预
防疫苗、服用抗病毒药物等。
5.职业暴露事件的后续处理:建立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事件的随访和追
踪机制,对暴露人员进行长期的健康监测,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
医务人员感染性病原体职业暴露预防处置及上报制度 2019年最新
医务人员感染性病原体职业暴露预防、处置及上报制度
一、各科室根据科室防控实践的需要,为医务人员提供数量充足、符合规范要求的用于防范感染性病原体职业暴露风险的设备设施、个人防护用品,以及其他支持、保障措施。
三、医院对医务人员开展有关预防感染性病原体职业暴露的培
训教育。
四、医务人员执行各项操作时做好标准预防,落实好各项职业
防护措施。
1、医务人员对所有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的物品均视为具有
传染性的病原物质,在接触这些物质时,必须采取预防措施。
2、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病人血液、体液飞溅
到医务人员的面部时,医务人员应当戴手套、具有防渗透性能的口罩、防护眼镜;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医务人员的身体时,还应当穿戴具有防渗性能的隔离衣或者围裙。
3、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
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双层手套。
4、医务人员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
的光线,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划伤。
5、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以防刺伤。
6、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套。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
7、进入确诊或可疑空气传播传染病患者房间时,应戴帽子,戴医用防护口罩(N95口罩),接触飞沫传播病人时戴一次性外科口罩.
五、医务人员发生感染性病原体职业暴露时,应按照医院制定的《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预防与处置标准操作规程》执行,立即进行应急处理,并按流程向科室负责人、院感科报告,填表进行存档,同时抽血进行相关检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务人员感染性病原体职业暴露预防、处置及上报制度
(一)涵义。是医疗机构感染性病原体职业暴露预防、处置和上报等活动的规范性要求。
感染性病原体职业暴露按传播途径分类,主要包括血源性暴露、呼吸道暴露、消化道暴露和接触暴露等。
(二)基本要求。
1.建立适用于本机构的感染性病原体职业暴露预防、处置及上报规范和流程,主要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明确管理主体及其职责;制订并执行适用的预防、处置和报告流程;实施监督考核等。
2.根据防控实践的需要,为医务人员提供数量充足、符合规范要求的用于防范感染性病原体职业暴露风险的设备设施、个人防护用品,以及其他支持、保障措施。
3.对医务人员开展有关预防感染性病原体职业暴露的培训教育,感染性病原体职业暴露高风险部门应当定期进行相关应急演练。
4.建立医务人员感染性病原体职业暴露报告管理体系与流程。
5.对发生感染性病原体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进行暴露后评估、处置和随访,严格按照相关防护要求采取检测、预防用药等应对处置措施。
6.建立并执行预防感染性病原体职业暴露相关医务人员疫苗接种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