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代谢动力学(第六章)非房室模型
第六章 非房室模型的统计矩方法
Di.v. D • AUMC • MRT = i.v. AUC AUC 2
(6-33)
上式仅适用于静注给药,经修改后则可推广到其它形式的给药方式,若药物 采用短时间恒速静注,则:
Vss =
输注剂量 • AUMC 输注剂量 • T − 2 × AUC AUC 2
(6-34)
上式中T为输液时间,由于输注剂量等于零级输注速度k0乘以T,上式也可改 写为:
1 MAT=k a
(6-30)
上式中 Ka 为表观一级吸收速度常数,则吸收半衰期为:
t1/2ka=0.693MAT
当吸收为零级过程,则
(6-31)
T MAT= 2
上式中 T 为吸收过程所需时间。
(6-32)
口服给药时,由于药物的释放、药物的溶解扩散以及胃肠蠕动的不规则,药
141
物的吸收常常不能简单地用一级过程来表征, 一级吸收模型拟合所得的速率常数
平均 =
1 n ∑ ( yi ) n i =1
(6-10)
但是对于线性药物动力学过程,符合指数函数衰减,其停留时间遵从“对数 正态分布”。理论上,正态分布的累积曲线,平均值在样本总体的 50%处,对数 正态分布的累积曲线,则在 63.2%处。静注后 MRT 就表示消除给药量的 63.2% 所需要的时间,但是如果存在吸收项,MRT 大于消除给药量的 63.2%所需要的 时间。
由于药时曲线的尾端一般符合指数消除,所以
(6-3)
AUCt *~ ∞ = ∫ c(t )dt = ∫ Ct*e − kt dt = Ct* / k
t* t*
∞
∞
(6-4)
则
AUC0−∞ = ∑ (Ci + Ci −1 )(t i − t i −1 ) / 2 + Ct* / k
药物代谢动力学(第六章)非房室模型
• 十、 非房室模型和房室模型的优缺点比较1
• 非房室模型的最基本的优点是限制性假设较少, 只要求药时曲线的尾端符合指数消除,而这一点 容易被实验所证实。此外,解决了不能用相同房 室模型拟合全部实验数据的问题。例如,有的实 验对象其数据符合一房室模型,另有部分对象数 据符合二房室模型,很难比较各参数。而用非房 室模型分析,不管指数项有多少,都可以比较各 组参数,如AUC、MRT、Cl等。但是从另一个角 度看,这也是非房室模型的缺点,不能提供药时 曲线的细节,只能提供总体参数。
• 二、 生物利用度
• 生物利用度通常是指某口服剂量实际到达 血液循环的分数(F),用于指药物经血管外 给药后,药物被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的速度 和程度的一种量度,是评价制剂吸收程度 的重要指标。生物利用度分为绝对生物利 用度和相对生物利用度。
由于通常静脉注射剂量的生物利用度等于1,故绝对生物利 用度计算公式为:
令: f ( t) = C/ AUC (0 ≤t < ∞) 由于在区间( - ∞,0) 上C = 0 ,从而f ( t) = 0 ,故有:
AUC 0 c(t)dt
表明函数f ( t) 可视为随机变量———药物在 体内滞留时间的概率密率函数.
• 非房室模型的统计矩方法以概率论和数理 统计学中的统计矩(Statistical Moment)方法 为理论基础,对数据进行解析,包括零阶
MRT代表药物分子在体内的平均驻留时间,VRT为其方差。 零阶矩与一阶矩可以用于药物动力学分析,VRT为较高阶的 矩,由于误差较大,结果难以肯定,应用价值很小
• MRT概念的理解:
• 一次给药含有无数个的药物分子,例如对 于分子量为300g/mol,即使1mg的药物也 含有2×1018个药物分子。这些药物在体内 停留的时间并不一致,有些被迅速排泄, 而有一些可能停留较长的时间,极少数甚 至可能停留终生。上述平均驻留时间MRT 中“平均”就是这些药物分子停留时间的 平均值。
WinNonLin药代动力学参数(非房室模型)含义
WinNonLin药代动力学参数(非房室模型)含义
非房室模型的统计矩方法以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学中的统计矩方法为理论基础,对数据进行解析,包括零阶矩、一阶矩和二阶矩,体现平均值、标准差等概念,反映了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
零阶矩为AUC,和给药剂量成正比,是一个反映量的函数;
一阶矩为MRT,反映药物分子在体内的平均停留时间,是一反映速度的函数。
静脉注射给药,在血药浓度-时间曲线呈现单指数项方程特征情况下,MRT 表示消除给药剂量的63.2%所需的时间。
表1、WinNonLin药代动力学参数(非房室模型)含义。
药物动力学概论
6、制定临床给药剂量方案; 7、研究建立药物动力学——药效动力学联合统 一模型; 8、药物动力学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
(二)兽医药物动力学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药物动力学原理已应用于临床药理学、药物代 谢学、制剂学、药物化学、毒理学及相关生物学科 如农药在植物体内的消除与残留动力学、微量元素 在动植物体内药物动力学。
兽医药物动力学
Veterinary Pharmacokinetics
第1章 绪论 第2章 一室模型(单室模型) 第3章 生物利用度与生物等效性 第4章 二室模型 第5章 三室模型 第6章 非线性药物动力学模型 第7章 多次重复给药模型与剂量方案 第8章 药物动力学的非房室模型分析 第9章 药物动力学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
1913年Michaelis和Menten提出酶促反应动力 学方程;1958年,Lundquist首先将酶促反应动力 学的Michaelis-Menten方程用来描述乙醇在动物 体内的消除过程。
尔后由于分析化学的理论与技术不断发展与检 测仪器的精密度大大提高,气相色谱(GC),高效 液相色谱(HPLC)、液-质联用等分析方法的出现 和放射免疫分析方法的建立,以及数据处理方法的 重大突破和计算机的出现,使得本门科学发展至今 天已成为一门新型而又成熟的科学。
在本学科中的杰出科学家代表有Dost, KrugerTheimer, Nelson, Wagner, Riegelman , Levy , Gibaldi, Perrier,刘昌孝和朱家璧等,兽医药 物动力学的杰出代表是Baggot JD。
我国人医药物动力学研究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 期。1983年,孙瑞元,黄圣凯,陈刚等举办了全国第 一期药物动力学训练班;刘昌孝院士,刘定远,周怀 悟,李端,魏树礼,孙瑞元、曾衍霖等分别编写了有 关药物动力学专著,朱家璧先生翻译了M.吉伯尔迪编 著的经典著作《药物动力学》。
WinNonLin药代动力学参数(非房室模型)含义
WinNonLin药代动力学参数(非房室模型)含义
非房室模型的统计矩方法以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学中的统计矩方法为理论基础,对数据进行解析,包括零阶矩、一阶矩和二阶矩,体现平均值、标准差等概念,反映了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
零阶矩为AUC,和给药剂量成正比,是一个反映量的函数;
一阶矩为MRT,反映药物分子在体内的平均停留时间,是一反映速度的函数。
静脉注射给药,在血药浓度-时间曲线呈现单指数项方程特征情况下,MRT 表示消除给药剂量的63.2%所需的时间。
表1、WinNonLin药代动力学参数(非房室模型)含义。
药物代谢动力学(第六章)非房室模型PPT课件
02
房室模型适用于药物分布较为局限、消除较快的情况,而非房室模型则更适用 于药物分布广泛、消除缓慢的情况。
03
非房室模型可以更准确地描述药物在体内的实际过程,因为它避免了房室模型 对药物分布的简化假设。
应用场景与优势
应用场景
非房室模型适用于研究那些在体内分布广泛、消除缓慢的药物,如某些抗生素、抗癌药 物等。它也适用于研究药物在特殊生理状态下的动力学行为,如新生儿、老年人、疾病
03
非房室模型的数学表达
微分方程与差分方程
微分方程
描述药物在体内的动态变化,通过建立药物浓度与时间的关系式来描述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 程。
差分方程
将时间离散化,通过建立药物浓度在不同时间点的关系式来描述药物在体内的动态变化。
模型的数值解法
离散化方法
将微分方程或差分方程进行离散化,将连续的时间变量转换为离散 的数值,通过迭代或直接计算求解模型。
03
02
分布容积
描述药物在体内的分布情况,反映 药物在体内的分布范围。
排泄速率常数
描述药物从体内排出的速率,反映 药物的排泄能力。
04
04
非房室模型在药常数(Ka): 预测药物在体内的吸收速 度。
药物消除速率常数(Ke): 预测药物在体内的消除速 度。
复杂药物制剂的模型建立
1 2 3
概述
复杂药物制剂如纳米药物、脂质体等具有特殊的 物理化学性质,其药物代谢动力学行为与传统药 物有所不同。
具体方法
针对复杂药物制剂的特点,需要建立特定的药物 代谢动力学模型,以准确描述其在体内的吸收、 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
发展趋势
随着新药研发中对药物制剂的要求越来越高,复 杂药物制剂的模型建立将成为研究热点。
药代动力学
前言药物代谢动力学是定量研究药物在生物体内吸收、分布、排泄和代谢规律的一门学科。
随着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在药物体内代谢物及代谢机理研究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
通过药物在体内代谢产物和代谢机理研究,可以发现生物活性更高、更安全的新药。
近年来,国内外在创新研制过程中,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在评价新药中与药效学、毒理学研究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
药物进入体内后,经过吸收入血液,并随血流透过生物膜进入靶组织与受体结合,从而产生药理作用,作用结束后,还须从体内消除。
通过在实验的基础上,建立数学模型,求算相应的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后,对可以药物在体内过程进行预测。
因此新药和新制剂均需要进行动物和人体试验,了解其药物代谢动力学过程。
药物代谢动力学已成为临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药科大学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中心为本科生、研究生开设《药物代谢动力学》课程教学已有二十多年历史,本书是在原《药物动力学教学讲义》基础,经多年修正、拓展而成的。
全书十三章,三十余万字,重点阐述围绕药物代谢动力学理论及其在新药研究中的作用,与其它教材相比,创新之处在于重点阐述现代药物代谢动力学理论及其经典药物代谢动力学在新药及其新制剂研究中的应用以及目前迅速发展的药物代谢动力学体外研究模型等新内容。
本书编著者均是长期在药物代谢动力学教学和研究第一线的教师。
因此,本书的实践性与理论性较强,可作为高年级本科生、硕士生教材使用,也可作为从事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及相关科研人员的参考书。
编者药物代谢动力学主编:王广基副主编:刘晓东,柳晓泉编者(姓氏笔画为序)王广基、刘晓东、陈西敬、杨劲、柳晓泉内容提要:药物代谢动力学是定量研究药物在机体内吸收、分布、排泄和代谢规律的一门学科。
在创新研制过程中,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与药效学、毒理学研究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已成为药物临床前研究和临床研究重要组成部分。
本书重点阐述围绕药物代谢动力学理论及其在新药研究中的作用,与其它教材相比,创新之处在于重点阐述现代药物代谢动力学理论及其经典药物代谢动力学在新药及其新制剂研究中的应用以及目前迅速发展的药物代谢动力学体外研究模型等新内容。
第6章 统计矩(药物代谢动力学)
• 所有的模型都是错误的,但有些是有 用的 • 不确定是令人不舒服的,但确定是可 笑的
分布函数能完整地描述随机变量的统计特性, 但实际应用中, 有时并不需要知道分布函数的 具体细节而只需知道随机变量的某些特征就够. 例如:
评定某企业的经营能力时,只要知道该企业人均赢利 水平 研究水稻品种优劣时,关心的是稻穗的平均粒数及每 粒的平均重量 判断棉花质量时, 既看纤维的平均长度又要看 纤维 长度与平均长度的偏离程度平均长度越长,偏离程 度越小, 质量就越好 药品分子体内停留的平均时间(一阶矩)及其偏离程 度(二阶矩)
3、生物利用度
生物利用度通常是指某非静脉给药剂 量实际到达全身血液循环的分数(F), 用于指药物经血管外给药后,药物被 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的速度和程度的一 种量度,是评价制剂吸收程度的重要 指标。
药物吸收程度
Gut
Efflux transporter:PGP Uptake transporter
Gut wall Portal CYP3A4 vein
a b s× G F F
L i v e r
E H
a b s G H F F F × ×
F s y s
E G
• Fabs 药物释放,跨膜吸收,肠道菌群代谢等 • FG PGP和3A4酶,各种转运蛋白 • FH 肝脏首过效应,肝脏内的转运蛋白
生物利用度分为绝对生物利用度和相对生物利 用度。 由于通常静脉注射剂量的生物利用度等于1, 故绝对生物利用度计算公式为: D AUC i . v .× o ral F × 100 % D × o ra l AUC i . v .
2、MRT和VRT
MRT(Mean Residence Time)和 VRT(Variance of mean Residence Time) 分别称为一阶原点矩和二阶中心矩。 计算方法如下:
[医学]药物代谢动力学(第六章)非房室模型
随机变量x 的k 阶中心矩μk ( k = 1 ,2 ,3 , ⋯⋯) 为:
• 当k = 2 ,μ2 为二阶中心矩,通常称为方差,是刻划 随机变量取值的分散程度或变异大小的特征数,
• 特记为Α,即
必须指出,任何概率密度函数f ( x) 在区间( ∞, + ∞) 上的积分必定等于1 ,即
• 1、曲线下面积AUC(Area Under Curve)
• 给药以后,血药浓度的经时过程可以看成随机 分布曲线,不管何种给药途径或何种房室模型 ຫໍສະໝຸດ 其零阶矩AUC定义如下:•
•
(6-1)
在通常单剂量给药的药物动力学研究中, 血药浓度只能观察至某一个时间t*,于是 计算0-∞时间内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 面积AUC时可划分为两个阶段,从0-t*时 间曲线下的面积可用梯形法计算,再把 t*~∞时间内曲线下面积与这块面积相加 起来。所以
• 二、 生物利用度
• 生物利用度通常是指某口服剂量实际到达 血液循环的分数(F),用于指药物经血管外 给药后,药物被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的速度 和程度的一种量度,是评价制剂吸收程度 的重要指标。生物利用度分为绝对生物利 用度和相对生物利用度。
由于通常静脉注射剂量的生物利用度等于1,故绝对生物利 用度计算公式为:
• 将统计矩的概念用于药物动力学的基础是:当一定 量的药物输入机体时,不论在给药部位或在整个机 体内,各药物分子滞留时间的长短,均属随机变量. 药物在生物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 可视 为这种随机变量所相应的总体效应,因而,血药浓度 - 时间曲线是某种概率统计曲线. 设在给药后时间 t ,血药浓度为C ,血药浓度- 时间曲线下总面积为
药物代谢动力学(第六章)非房室模型
药物动力学的非房室模型分析
时间t*结束,此时药物浓度C*仍能测出,于是计算0-∞时间内
的血药浓度一时间曲线下面积AUC时可划分为两个阶段,从O-t*
时间曲线下面积可用梯形法计算,再加上t*→∞时间曲线下的
面积,通常这块附加的面积的计算方法为:
t*Cdt
C*
k()(Ke)
(9.4)
则
AUCto*Cd tt *Cdt (9.5)
(9.Leabharlann (9.总体清除率或全身清除率ClB应等于总消除速率dx/dt 对全血或血浆药物浓度C的比值。
)后求算,有时也可从肌注给药后求出(肌注药物基本进入循环体内)。
第一节 统计矩理论基础
统计矩(statistical moments)已广泛用于化工技术的数据解 析,1925年Oppenheimer就用统计矩解析人体内甲状腺素的代 谢与分布。将统计矩理论首先系统应用到药物动力学是
Yamaoka及Cutler(1978)。Benet(1979)描述了稳态条件下 表观分布容积的非房室模型分析方法。1980年Riegelman与 Collier应用统计矩理论分析了药物在动物体内的溶解和吸收动 力学血过药程浓。度的经时过程常可视作一种随机分布曲线,不管给
(9.10
MRT1 K
对于多室模型讲 MR.i.vT .1,
K为一级速率常数,
它等于清除率对表观分布容K 和Vd的比值,绝大多数场
合用MRTi.v.乘以0.693来表示多室模型的生物半衰期是 合适的。
AUC(μg·ml-1·h)
四、平均吸收时间MAT(Mean AUC(μg·ml-1·h)
AUC称为零阶矩曲线下面积。
AUC称为零阶矩曲线下面积。
的一级过程来表征时,则: MAT=1/Ka 例:通过交叉试验设计给某一动物使用某种药物,经不同途径给药后,所得数据如表9-1。
WinNonLin药代动力学参数(非房室模型)含义教学文案
W i n N o n L i n药代动力学参数(非房室模型)
含义
WinNonLin药代动力学参数(非房室模型)含义非房室模型的统计矩方法以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学中的统计矩方法为理论基础,对数据进行解析,包括零阶矩、一阶矩和二阶矩,体现平均值、标准差等概念,反映了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
零阶矩为AUC,和给药剂量成正比,是一个反映量的函数;
一阶矩为MRT,反映药物分子在体内的平均停留时间,是一反映速度的函数。
静脉注射给药,在血药浓度-时间曲线呈现单指数项方程特征情况下,MRT 表示消除给药剂量的63.2%所需的时间。
表1、WinNonLin药代动力学参数(非房室模型)含义。
第6章 统计矩(药物代谢动力学)
Fabs × FG
Liver
EH
Fabs × FG× FH
Fsys
• Fabs 药物释放,跨膜吸收,肠道菌群代谢等 • FG PGP和3A4酶,各种转运蛋白 • FH 肝脏首过效应,肝脏内的转运蛋白
生物利用度分为绝对生物利用度和相对生物利 用度。 由于通常静脉注射剂量的生物利用度等于1, 故绝对生物利用度计算公式为:
• 所有的模型都是错误的,但有些是有 用的 • 不确定是令人不舒服的,但确定是可 笑的
分布函数能完整地描述随机变量的统计特性, 但实际应用中, 有时并不需要知道分布函数的 具体细节而只需知道随机变量的某些特征就够. 例如:
评定某企业的经营能力时,只要知道该企业人均赢利 水平 研究水稻品种优劣时,关心的是稻穗的平均粒数及每 粒的平均重量 判断棉花质量时, 既看纤维的平均长度又要看 纤维 长度与平均长度的偏离程度平均长度越长,偏离程 度越小, 质量就越好 药品分子体内停留的平均时间(一阶矩)及其偏离程 度(二阶矩)
AUC0 (Ci Ci1 )(ti ti1 ) / 2
由于药时曲线的尾端一般符合指数消除,所以
AUCt *~ c(t )dt Ct*e dt Ct* / k
kt t* t*
则:
AUC 0 (Ci Ci 1 )(ti ti 1 ) / 2 Ct* / k
对药物的情况了解不清楚时应用较好 不能反映药时曲线的细节特点 因为前提假设少(不是无假设),应用 广泛,各国药品审评当局均推荐采用 非房室模型 假设药物末端以单指数消除 不能代替房室模型,相互配合
1、AUC
(1)定义 给药以后,血药浓度的经时过程可以看成随 机分布曲线,不管何种给药途径或何种房室 模型,其零阶矩(普通的零阶矩的定义不同, 未经标准化 )AUC(Area Under Curve) 定义如下
药理学药物代谢动力学思维导图
代 体的
谢 动
内代 过谢
代谢的部位及其催化酶(专一性酶与非专一性酶——肝药酶-P450、CYP.)
力程
学
遗传因素
代谢的影响因素
环境因素
酶的诱导
酶的抑制
生理因素与营养状态
代谢的意义
药
肾排泄
物
胆汁排泄
的
排
肠道排泄
泄 乳汁排泄
计
首倍剂量)
算
方
法
药 药 药 药 半衰期(t½ ,意义——5t½ )
物 物 动动 代 速 学学
表观分布容积( Vd= D/C,意义)
谢 率 基参
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 AUC,曲线意义)
动 力
过 程
本 原
数 及
生物利用度( F,定义,意义Βιβλιοθήκη 计算公式——绝对,相对)学
理其
总体清除率( Cl tot,定义)
基
本 稳态血药浓度与平均稳态血药浓度(定义,意义,5t½ 负荷剂量,
其他排泄(唾液、汗液、泪液、皮肤、肺等)
药 药药 物 动动 的 学学 速 基模 率 本型 过原 程理
消 除 速 率 过 程
开放性一室模型(曲线和方程) 开放性二室模型(α、β 相及其意义) 非房室模型 生理药动学模型
一级动力学过程( Ct=C0e-ket,t½ =2.303 ㏒ 102/ Ke,曲线,恒速消除) 零级动力学过程( Ct=C0-K0t,t½ =0.5C0/ K0,曲线,恒量消除) 米-曼速率过程(定义、意义)
药代动力学非房室模型auc计算方法比较
药代动力学非房室模型auc计算方法比较摘要::1.药代动力学非房室模型简介2.AUC计算方法的比较3.非房室模型AUC计算方法的优缺点4.应用实例及分析5.总结与展望正文:正文:药代动力学是研究药物在生物体内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的科学。
在药代动力学研究中,非房室模型是一种常用的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药物在体内的浓度变化。
本文将对非房室模型的AUC计算方法进行比较,并探讨其优缺点。
1.药代动力学非房室模型简介非房室模型是基于药物在体内的动力学特征,利用一组速率常数来描述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
该模型主要包括线性模型、一室模型和多室模型等。
非房室模型具有简单、易于理解和计算的特点,适用于大多数药物的动力学研究。
2.AUC计算方法的比较AUC(Area Under Curve)是指药物在体内的浓度-时间曲线与时间轴所围成的面积。
AUC是评估药物生物利用度和药效强度的重要指标,的非房室模型AUC计算方法有多种,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梯形法:梯形法是一种简单、易行的AUC计算方法。
将药物浓度-时间曲线划分为若干个时间段,计算每个时间段的平均浓度,然后将这些平均浓度乘以对应的时间段,求和得到AUC。
(2)trapezoidal法则:trapezoidal法则是对梯形法的改进。
它将药物浓度-时间曲线划分为若干个时间段,计算每个时间段的平均浓度,然后用每个时间段的中点代替平均浓度,计算AUC。
(3)Simpson法则:Simpson法则是一种更精确的AUC计算方法。
它将药物浓度-时间曲线划分为若干个时间段,计算每个时间段的平均浓度,然后用三次样条插值函数拟合浓度曲线,求解面积。
3.非房室模型AUC计算方法的优缺点优点:(1)简单易懂,适用于大多数药物的动力学研究;(2)计算速度快,节省计算资源;(3)可以较好地描述药物在体内的浓度变化。
缺点:(1)对于非线性动力学特征的药物,非房室模型可能无法准确描述;(2)AUC计算方法精度相对较低,可能影响药物生物利用度和药效强度的评估。
winnonlin药代动力学参数非房室模型)含义
WinNonLin药代动力学参数(非房室模型)含义
非房室模型的统计矩方法以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学中的统计矩方法为理论基础,对数据进行解析,包括零阶矩、一阶矩和二阶矩,体现平均值、标准差等概念,反映了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
零阶矩为AUC,和给药剂量成正比,是一个反映量的函数;
一阶矩为MRT,反映药物分子在体内的平均停留时间,是一反映速度的函数。
静脉注射给药,在血药浓度-时间曲线呈现单指数项方程特征情况下,MRT表示消除给药剂量的63.2%所需的时间。
表1、WinNonLin药代动力学参数(非房室模型)含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对于正态分布,平均值计算公式如下:
(6-10)
• 但是对于线性药物动力学过程,符合指数函数衰 减,其停留时间遵从“对数正态分布”。理论上, 正态分布的累积曲线,平均值在样本总体的50% 处,对数正态分布的累积曲线,则在63.2%处。 静注后MRT就表示消除给药量的63.2%所需要的时 间,但是如果存在吸收项,MRT大于消除给药量 的63.2%所需要的时间。
MRT代表药物分子在体内的平均驻留时间,VRT为其方差。零 阶矩与一阶矩可以用于药物动力学分析,VRT为较高阶的矩, 由于误差较大,结果难以肯定,应用价值很小
• MRT概念的理解: • 一次给药含有无数个的药物分子,例如对 于分子量为300g/mol,即使1mg的药物也含 有2×1018个药物分子。这些药物在体内停 留的时间并不一致,有些被迅速排泄,而 有一些可能停留较长的时间,极少数甚至 可能停留终生。上述平均驻留时间MRT中 “平均”就是这些药物分子停留时间的平 均值。
上式中MAT为平均吸收时间,MRToral.为非瞬间 方式给药后的平均驻留时间,而-MRTi.v.为静 注给药后的平均驻留时间。
• 六、 稳态表观分布容积 • 在药物动力学参数中,最重要的参数之一就是稳 态表观分布容积Vss。根据统计矩原理,Vss可在 药物单剂量静注后通过清除率与平均驻留时间的 简单相乘进行计算,即
一、各阶统计矩定义以及计算公式
• 1、曲线下面积AUC(Area Under Curve) • 给药以后,血药浓度的经时过程可以看成随机 分布曲线,不管何种给药途径或何种房室模型, 其零阶矩AUC定义如下: • ∞ • (6-1)
AUC = ∫ c(t )dt
0
在通常单剂量给药的药物动力学研究中, 血药浓度只能观察至某一个时间t*,于是 计算0-∞时间内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 面积AUC时可划分为两个阶段,从0-t*时 间曲线下的面积可用梯形法计算,再把 t*~∞时间内曲线下面积与这块面积相加 起来。所以
• 二、 生物利用度 • 生物利用度通常是指某口服剂量实际到达 血液循环的分数(F),用于指药物经血管外 给药后,药物被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的速度 和程度的一种量度,是评价制剂吸收程度 的重要指标。生物利用度分为绝对生物利 用度和相对生物利用度。
由于通常静脉注射剂量的生物利用度等于1,故绝对生物利 用度计算公式为:
令: f ( t) = C/ AUC (0 ≤t < ∞) 由于在区间( - ∞,0) 上C = 0 ,从而f ( t) = 0 ,故有:
表明函数f ( t) 可视为随机变量———药物在 体内滞留时间的概率密率函数.
• 非房室模型的统计矩方法以概率论和数理 统计学中的统计矩(Statistical Moment) 方法为理论基础,对数据进行解析,包括 零阶矩、一阶矩和二阶矩,体现平均值、 标准差等概念,反映了随机变量的数字特 征。在药动学中,零阶矩为AUC,和给药剂 量成正比,是一个反映量的函数;一阶矩 为MRT,反映药物分子在体内的平均停留时 间,是一反映速度的函数;二阶矩为VRT, 反映药物分子在体内的平均停留时间的差 异大小。
• 但是由于大多数情况下代谢物未经审批机关批准 供人体使用,故无法将代谢物直接给人使用。一 次给药,同时测定原形和代谢物的浓度,此时以 下公式成立:
其中AUC(m)为代谢物的血浓曲线下面积,AUC为 为代谢物的血浓曲线下面积, 其中 为代谢物的血浓曲线下面积 为 原形药物的血浓曲线下面积。 原形药物的血浓曲线下面积。
相对生物利用度计算公式为:
• 三、 清除率 • 清除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多少表观分布容积内的药 物被清除掉。总清除率Cl等于总消除速率常数 dx/dt对全血或血浆药物浓度C的比值
• 将上式右端从0→∞时间积分,可得:
• ∫∞0Cdt即为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 ∫∞0)/(dt等于最终消除的药物的总量,对于非 静脉给药,则:
• 七、 代谢分数求算 • 某代谢物的代谢分数fm等于药物给药后该代谢物 的浓度-时间曲线的零阶矩,比上等摩尔该代谢物 投用后代谢物浓度-时间曲线的零阶矩:
上式中AUC’x为药物静注后 ’ 为药物静注后 为药物静注后0—∞时间内血浆中代谢物浓 上式中 时间内血浆中代谢物浓 度—时间曲线下面积,而AUC’则为等摩尔该代谢物给药 时间曲线下面积, ’ 时间曲线下面积 时间内代谢物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 后0—∞时间内代谢物浓度 时间曲线下面积。 时间内代谢物浓度 时间曲线下面积。
第六章
非房室模型的统计矩方法
无法显示图像。计算机可能没有足够的内存以打开该图像,也可能是该图像已损坏。请重新启动计算机,然后重新打开该文件。如果仍然显示红色 “x”,则可能需要删除该 图像,然后重新将其插入。
统计矩的基本概念
• 在概率统计中,用矩来表示随机变量的某种分布 特征. 设随机变量x 的概率密度函数为f ( x) , - ∞< x < + ∞,则积分μk 称为x 的k 阶原点 矩( k = 1 ,2 ,3 , ⋯⋯) :
(6-2)
时间由0~t*的曲线下面积用线性梯形法则(Linear Trapezoidal Method)求出:
(6-3)
(6-4)
(6-5)
• 2、 平均驻留时间MRT (Mean Residence Time) 和VRT (Variance of mean Residence Time) • MRT和VRT分别称为一阶原点矩和二阶中心矩。其 计算方法如下:
• 十、 非房室模型和房室模型的优缺点比较1 • 非房室模型的最基本的优点是限制性假设较少, 只要求药时曲线的尾端符合指数消除,而这一点 容易被实验所证实。此外,解决了不能用相同房 室模型拟合全部实验数据的问题。例如,有的实 验对象其数据符合一房室模型,另有部分对象数 据符合二房室模型,很难比较各参数。而用非房 室模型分析,不管指数项有多少,都可以比较各 组参数,如AUC、MRT、Cl等。但是从另一个角度 看,这也是非房室模型的缺点,不能提供药时曲 线的细节,只能提供总体参数。
• 当k = 1 ,μ1 为一阶原点矩,通常称为数学期望 值,是刻划随机变量取值的平均水平或中心位置的 • 特征数,特记为μ,即
随机变量x 阶中心矩µ 随机变量 的k 阶中心矩 k ( k = 1 ,2 ,3 , ⋯⋯ 为: ⋯⋯)
• 当k = 2 ,μ2 为二阶中心矩,通常称为方差,是刻 划随机变量取值的分散程度或变异大小的特征数, • 特记为Α,即
• 八、 稳态浓度的计算 • 当药物以某一剂量、用相等的间隔时间作多剂量 给药后,在稳态时一个剂量间期内血药浓度—时 间曲线下的面积等于单剂量给药时曲线下的总面 积。稳态“坪”浓度C可用下式计算:
这里AUC是单剂量给药后曲线下的总面积,τ为给药 间期。
• 九、 预估到达稳态浓度的时间 • 为了进行稳态下的药物动力学解析或判断某病人 在持续用药后是否已经到达稳态,需估算血药浓 度达到稳态浓度的某个重要分数(如90%或99%)所 需要的时间。对于分布快、可用单房室模型来表 征的药物,达到稳态的某一分数所需要的时间与 该药的生物半衰期有较简单的函数关系:
• 静脉给药:
• 静脉滴注:
其中Css是稳态浓度,k0是药物恒定输入速率。由 是稳态浓度, 是药物恒定输入速率。 其中 是稳态浓度 上式可见静脉滴注的稳态浓度和滴注速率有关。 上式可见静脉滴注的稳态浓度和滴注速率有关。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通过尿药数据,可以估算肾清除率(Clr)。肾清除 率是指单位时间内从肾中多少表观分布容积内的 药物被清除掉,可以简单地用尿药排泄速率和血 药浓度的比值来估算:
• 由于房室模型长期作为标准方法,集中惯例和教 条,忽视了方法的假设和限制,目前存在不少滥 用和错误,忽视了模型的前提和假设。例如,对 于缓控释制剂,或者吸收不规则的制剂,药物的 吸收很难采用指数形式进行描述,但是目前还是 有不少文献进行Ka的拟合。这种情况下房室模型 拟合出来的理论参数往往和实际相差很大。统计 矩方法如果拟合理想,可选择拟合值进行计算, 如果拟合不理想,也可采用实测值计算,比较灵 活。
必须指出,任何概率密度函数f ( x) 在区间 ( - ∞, + ∞) 上的积分必定等于1 ,即
• 将统计矩的概念用于药物动力学的基础是:当一定 量的药物输入机体时,不论在给药部位或在整个机 体内,各药物分子滞留时间的长短,均属随机变量. 药物在生物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 可 视为这种随机变量所相应的总体效应,因而,血药 浓度- 时间曲线是某种概率统计曲线. 设在给药 后时间t ,血药浓度为C ,血药浓度- 时间曲线下 总面积为
其中N=τ/t1/2,例如达到稳态浓度的90%,至少需要 3.33个半衰期。
• 具有多房室特征的药物则情况比较复杂,而利用 统计矩原理则能顺利解决这个问题。连续多次给 药,给药周期内的AUC0-τ达到稳态时给药周期内 的AUCss的某一分数时所需的时间,实质上就等于 多剂量给药后达到稳态水平的同一分数所耗用的 时间。这种关系可用如下公式表示:
• 转换成下式:
• 对两端进行积分,则:
• 四、 MRT和半衰期的相互关系 • 对于静脉注射给药的MRT是一种类似于半衰期 (t1/2)的统计矩。前面已经阐明MRT代表给药剂量 消除掉63.2%所需要的时间。 • 对于静注后单室模型的药物,其MRT符合以下公式:
• 五、 吸收动力学 应用统计矩的方法,通过计算不同给药方法的平 均驻留时间之差,可估算口服或者肌肉注射给药 后的吸收速度平均吸收时间(MAT Mean Absorption Time),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