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设计
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十三课《一夜的工作》名师教案(人教版)
《一夜的工作》名师教案教学目标:1.读读记记“审阅、陈设、极其、转椅、隔壁、思索、热腾腾”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从周总理辛勤工作的精神和简朴的生活作风中,感受周总理的伟大人格。
4.领悟本课用朴实无华的文字、生活中的小事表现人物高尚人格的方法。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了解大意1.(出示周总理照片)同学们,这位刚毅消瘦、和蔼可亲的老人就是我们深深怀念的周恩来总理。
你们对周总理有哪些了解?谁来谈一谈?(指名简单交流。
)2.(播放视频——怀念敬爱的周总理)周恩来总理生前喜欢在胸前佩戴一枚“为人民服务”的纪念章,并用自己的行动实践着“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赢得了全国人民的爱戴。
今天,我们将跟随作家何其芳去目睹周总理一夜的工作。
(板书课题)3.请你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想一想: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4.指名读文,教师相机指导难懂易错字词。
(强调“审阅、陈设、极其、转椅、隔壁、思索、热腾腾”的读音,重点理解这样几个词语:咨询、浏览。
老师点拨:学习词语可以查字典,也可以联系上下文,重点帮助学生区分蒙眬与朦胧:蒙眬,指快要睡着或刚睡醒时两眼半开半闭的样子。
朦胧:主要指月光不明。
可从偏旁辨别。
)5.梳理文章脉络。
课文哪一句话概括表达出了作者对总理这一夜工作的感受?(他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二、研读生活简朴部分过渡:文中哪些词或者句子最能打动你,让你从中体会到总理生活的简朴?请你默读课文,圈画标注,用关键字词记下自己的感受,在小组中进行交流。
1.探究交流句一:那是一间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室内陈设极其简单,一张不大的写字台,两把小转椅,一盏台灯,如此而已。
(1)抓住关键字词品味:你从哪个词体会到总理生活的简朴?师相机点拨:“极其简单”是什么意思?(简单到了不能再简单)“极其”可以换成什么词?(非常、特别、很、相当)换词读句,能否换成“相当”“很”?说说你的理解。
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十一课《灯光》名师教案(人教版)
1.默读课文8—11自然段, 请你为大家描述一幅久久不能忘的画面。
如果说, 前面部分给我们留下最深印象的是灯光, 那么这部分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什么呢?
(郝副营长点书;火光暴露了自己, 他被敌人的机枪打中;一星火光。)
(1)采用对话朗读的方式(教师扮记者, 学生扮郝副营长):
“听说一按电钮……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 该多好啊!”
(2)采用个性演读的方式:
郝副营长眯着眼睛, 望着远方说——
郝副营长深深地吸了一口烟, 兴奋地说——
郝副营长一边抚摸着图画, 一边深情地说——
郝副营长头靠在胸墙上, 望着漆黑的夜空, 深情地说——
4.战争就要打响了, 郝副营长就要指挥突击连出发了, 他会留下什么话呢?请学生为英雄写“我临行前的话”。
指名读自己为英雄写的话。
【设计意图】文本的情感力透纸背, 学生在真切地理解人物时, 靠的就是对文本的深度解读。对学生来说, 每个文本都是一种开放性的, 都是一种吁求, 对文本的理解也是一个不断开放和不断生成的过程。抓住“多好啊”这句中心语, 辐射学习郝副营长的神情、动作, 补充想象人物心理, 对人物的感受便成为立体的了。学生通过自读文本, 不仅可以跨越时代的鸿沟和隔阂去理解人物, 还可以对他做出创造性的解释。
板书课题:灯光。
2.学生读题, 个性填空:( )的灯光。说说填空的理由。
3.师动情述说:每当夕阳西下, 夜幕悄然降临时, 划破黑夜、给人们带来光明和温暖的便是灯光。灯光下, 人们散步休闲;灯光下, 人们享受着天伦之乐;灯光下, 人们看书写字;灯光下, 人们快乐歌唱……而在作者心中, 灯光更是一段回忆, 一个情结。
2.请学生说说自己印象深的那句话。(多好啊!)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十三课《一夜的工作》教学设计(分段教学)
《一夜的工作》教学设计(分段教学)教学目标:1、读读记记“审阅、陈设、隔壁、思索”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从周总理工作劳苦和生活简朴两方面感受周总理的伟大人格。
3、领悟本课用朴实无华的文字、生活中的小事表现人物高尚人格的方法。
4、理清作者感情发展的脉络,感受作者对总理的敬仰之情。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从周总理工作劳苦和生活简朴两方面感受周总理的伟大人格。
2、领悟本课用朴实无华的文字、生活中的小事表现人物高尚人格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清作者感情发展的脉络,感受作者对总理的敬仰之情。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课前导入同学们,从前学过的课文中,你还记得有哪些是写周总理的吗?我们敬爱的周总理,把一生献给了革命事业,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记叙的是作者亲眼所见,亲身所感的真实的故事,请大家齐读课题并板书课题。
二、作者介绍何其芳,1912年2月5日生于四川万县,现代诗人、散文家、文学评论家。
1935年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
1938年,到延安鲁迅艺术学院任教,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为革命文艺作了大量拓荒工作。
发表了作品《生活是多么广阔》《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
何其芳曾任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理事和书记处书记,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等职,当选为第一、二、三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他整理了总理在第一次“文代”会上作的报告,并送总理审阅。
(简介第一次“文代”会)。
三、检查学生生字词预习情况1、生字正音:朦胧(méng lóng)咨询(zī xún)浏览(liú)2、要求学生自己分析字形,掌握字形。
3、辨析词义。
以上三组词,要求学生通过查字典,比较、辨析词义。
四、指名读全文,要求大家思考这篇课文共有几个小节?用节意归并法分段,可以分成几个大段?各段主要写了什么?总结各段的段落大意。
读后学生可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讨论,组织发言。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
1、李大钊同志夜以继日地为革命忘我地工作。
2、李大钊同志不顾个人安危,一心只想到革命工作.
3、李大钊同志为了革命事业,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
二、学习被捕时部分
1、说说文中哪几个自然段是写李大钊被捕经过的。
2、思考:
(1)文中哪些词语写出了李大钊同志被捕时的紧张气氛?
教具、课件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预习提纲
熟读课文。
课题导入
(一)、导语:
《灯光》这篇课文给我们描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它是谁写的呢?(王愿坚)王愿坚是当代著名的作家。1945年参加八路军。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当过随军记者,解放后创作了不少革命历史题材小说。《闪闪的红星》这部电影的编剧就有他一个。
互动展示
互动展示
二、初读课文,思考:
1、自读课文,让作者永远忘不了的是哪一天?为什么永远忘不了?
2、本文介绍了谁的什么事?(李大钊被捕前、被捕时、被捕后与敌人斗争的事迹)
三、学习本课生字词
自学生字词,有不会的地方查字典.
1、读准字音。
2、记清字形
3、理解字意
军阀:指旧中国拥有武装部队,霸占一方,自成一派的人.
(郝副营长的话道出了他的美好的心愿,反映了他崇高的精神境界,他想的是祖国的下一代,希望能够给他们创造一个优越的学习条件。郝副营长所说的"多好啊!"是指孩子们在这光亮的灯下学习、生活是多么幸福啊!憧憬的内容可能是:等革命胜利后,劳动人民将为建设祖国、为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而辛勤工作,不再为地主资本家卖命,他们的子女将有可能在舒适的环境中读书学习,不再像父辈那样被剥夺上学的权利---—--)
2.指导学生分析字形结构。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设计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组备课人:夏维娜一、单元教材分析本组课文追忆了革命先辈的感人事迹:我党创始人之一李大钊被捕后倍受酷刑,但面对敌人始终大义凛然,坚贞不屈;解放战争时期的郝副营长在一次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壮烈牺牲;开国总理周恩来为了新中国的发展,呕心沥血,日夜操劳;毛泽东在《为人民服务》一文中虽然没有具体介绍张思德的事迹,但通过查找资料我们可以知道战士张思德打仗、纺线、烧炭,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为救战友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本组教材中的人物所处时期不同、岗位不同、事迹不同,“为人民服务”的信念却是相同的。
为了人民的利益,他们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因此,本组课文的教学可以围绕革命志士共同的理想与信念,加强各篇课文教学之间的联系,还可以尝试进行单元整组教学。
紧扣单元专题,口语交际•习作安排的是“我的理想”,希望学生在学完课文后,受到情感上的熏陶,并将自己的理想和革命先驱的理想联系起来。
回顾•拓展安排的是交流课文的写法,阅读、积累一些革命诗歌,并在课外阅读一些革命题材的名著。
二、单元教学目标1.通过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学生能够会认18个生字。
学生正确读写“书籍、含糊、精兵简政、死得其所、审阅、陈设、极其”等词语,并理解意思。
2.学生能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揣摩、品味语言,受到革命传统教育,纪念革命前辈的丰功伟绩,懂得为人民服务的道理。
3.学生能够通过联系上下文,搜集相关资料,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4.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并在习作中加以运用。
5.学生学完课文后,受到情感上的熏陶,并将自己的理想和革命先驱的理想联系起来,进行习作。
6. 阅读、积累一些革命诗歌,并在课外阅读一些革命题材的名著。
10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学写本课10个生字。
读读记记“书籍、抽屉、尖锐、僻静、恐怖、粗暴、制服、瞪眼、魔鬼、苦刑、残暴、匪徒、拘留、勉强”等词语。
2、通过多种方法读课文,拟定小标题。
平房区三小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习作:让真情自然流露教案+反思新人教版
习作让真情自然流露[教学重难点]1.学会根据自己的不同心境表达不同的感受。
2.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一写,让真情自然流露。
教学过程一、直接导入同学们,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我们对于如何表达内心的真情实感,掌握了一定的技巧.这节课呢,让我们一起来将其学以致用。
(板书:让真情自然流露)二、审题1。
学生自读本次习作要求(课件出示),思考:你想选择哪一个词语?2.根据所选词语,学生自主交流生活中的情感体验。
3.师生共同交流本次习作的具体要求,交流的过程中提炼出本次习作的重点。
(1)回顾自己生活中的经历,写出自己的感受.(2)把印象深刻的内容写具体,感情真挚。
(3)写出事情的发展过程和情感的变化。
三、写作指导方法指导:1.写真人真事,亲身经历.2。
通过对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细节描写,流露真情。
3.内心独白表达真情。
四、自主成文,小组互评1。
学生自主构思思路,开始写作。
教师巡回提示、指导.2。
学生自由组合,互相寻找习作中的精彩之处,教师巡回检查,及时发现学生习作的优点,并进行推荐。
五、习作修改1。
自读自改。
2。
教师出示一段习作内容,集体修改。
3。
根据教师和同学的建议,再次修改。
修改完后誊抄到习作本上。
[教学板书]交流平台情以物迁辞以情发抒发真情实感初试身手心情不同感受不同习作让真情自然流露真人真事细节描写内心独白事情的发展过程情感的变化过程[教学反思]“不精不诚不能动人",这个单元的教学是围绕着说真话抒真情展开的,但一直以来能够做到以“真”动人却是学生们的难点,难就难在说着容易“做”着难。
在交流平台和初试身手环节,大家说得都很好,能够顺畅地说出“情”“景”和“感受”之间的关系,句子练写也能很快完成,但在习作过程中,同学们还是经常卡壳,交上来的习作依然是难见真情,或表达不畅,还需加强练习。
小狗儿与大画家教学要求:1.了解大画家韩美林与小狗之间发生的故事,感受到他们的患难之情以及小狗的善良,产生热爱动物的思想感情,并懂得应该善待动物.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了解大画家韩美林与小狗之间发生的故事,感受到他们的患难之情以及小狗的善良,产生热爱动物的思想感情,并懂得应该善待动物.教学难点:了解大画家韩美林与小狗之间发生的故事,感受到他们的患难之情以及小狗的善良,产生热爱动物的思想感情,并懂得应该善待动物。
最新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学案
10 十六年前的回忆4月28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
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
我哪能离开呢?”(1)你认为“现在”是什么时候?(2)明知处境这么危险,父亲为什么还要坚决地留在这里?(3)这是一种怎样的革命态度?探究二:父亲不慌不忙地从抽屉里取出一支闪亮的小手枪,就向外走。
你从“不慌不忙”看出了什么?探究三: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
你从父亲的眼神里读出了什么?3.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与开头有什么联系?你觉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五、深入探究。
提出你认为值得讨论的问题,也可以谈谈自己对课文内容及李大钊所处时代背景的感受。
三、马上就到清明节了,如果让你在网上悼念的地方,写下一段悼念李大钊的留勉强.待.12.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
四、课内阅读。
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
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
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爹!”我忍不住喊出声来。
母亲哭了,妹妹也跟着哭了起来了。
“不许乱喊!”法官拿起惊堂木重重地在桌子上拍了一下。
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
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
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
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这是我的妻子。
”他指着母亲说。
接着他又指了一下我和妹妹,“这是我的两个女孩子。
”“她是你最大的孩子吗?”法官指着我问父亲。
是的我是最大的我怕父亲说出哥哥来就这样抢着说了我不知道当时哪里来的机智和勇敢“不要多嘴!”法官怒气冲冲的,又拿起他面前那块木板狠狠地拍了几下。
1.请给文段的空白处加上标点符号。
2.3. 用“”在文中画出描写父亲外貌的句子,谈谈自己的体会。
4.五、课外阅读。
力奋斗的一生。
又为家里的生活费发愁呢。
个衣不遮体的老人跪在马路边,大钊走近老人身边,慢抬起头,看看手里这么多钱,“谢谢先生!谢谢恩人!生活。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第一单元:精读课文:1《占算子•咏梅》2《十六年前的回忆》4《为人民服务》略读课文:3*《灯光》5*《延安,我把你追寻》1、卜算子·咏梅一、教学内容:《卜算子咏梅》是六年制第十二册第一组里一篇课文。
这是毛主席词作中的精品。
全词以昂扬饱满的情绪,乐观向上的精神,豪放粗犷的风格,描绘了“梅”独特的性格,超凡脱俗的气质。
(2课时)二、教学要求:1、结合搜集查阅的资料和对两首咏梅词的比照分析,理解作品内容及思想感情,丰富语文积累。
2、能够创造性地处理使用搜集的材料,并能主动地与同学进行合作学习。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从梅花的高贵品质中受到人生观、价值观的感染熏陶。
三、教学重点、难点:结合搜集查阅的资料和对两首咏梅词的比照分析,理解作品内容及思想感情,丰富语文积累。
四、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全程参与,在参与中达到自悟自得。
五、学生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
六、使用媒体:小黑板、挂图。
七、教学程序: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丰富认知。
1、由“你见过梅花吗?你了解梅花吗?”引入。
2、以“多彩的梅世界”为题,组织同学汇报交流搜集的资料。
(诗文、图片、乐曲等)由搜集人自行介绍。
(详细内容、搜集渠道、自我感受)。
3、在师评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评、互评。
(针对搜集信息的质量、渠道、展示效果等方面)[搜集信息的过程,是学生学习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相机给他们展示的机会,倾听学生的汇报,及时地给予评价,可满足学和的成功需要。
相互的交流,扩大了每个学生的信息量,促进了合作与发展。
同时所搜集资料的针对性和目的性,为课文的进一步理解作了铺垫,丰富了学生的认知积累。
](二)进行新课,了解背景,理解全词。
1、根据学生的搜集的资料,引出课题,并结合学生旧知弄清词牌、题目等。
2、启发学生根据预习,提出问题。
3、自读课文,借助工具书和搜集的资料,小组合作,读文研讨。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精品上课教案 第三单元 习作:让真情自然流露
习作:让真情自然流露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选择一种生活经历,理清思路写下来,选择合适的内容写出真情实感。
2.把印象深刻的内容写具体,把情感真实自然地表达出来。
如果在事情发展中,情感有所变化,要把情感的变化也写清楚。
3.通过本课的学习,掌握一些写作技巧和方法,学会修改作文,并与同桌交流写作感受。
4.激发学生吐露内心情感的欲望。
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选择一种生活经历,理清思路写下来,选择合适的内容写出真情实感。
2.把印象深刻的内容写具体,把情感真实自然地表达出来。
如果在事情发展中,情感有所变化,要把情感的变化也写清楚。
教学难点1.通过本课的学习,掌握一些写作技巧和方法,学会修改作文,并与同桌交流写作感受。
2.激发学生吐露内心情感的欲望。
教学策略1.写作目的(1)激发学生吐露真心的欲望,知道写出真情实感易令人感动,也更易引起大家的共鸣。
(2)掌握一些写作技巧和方法,学会修改作文,把情感真实自然地表达出来。
2.写作内容(1)选择一种印象最深的情感体验,理清思路写下来。
(2)能够借助描写具体事物或人的写作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也可以运用多种修辞手法使自己的习作更加生动,还可以抓住细节描写来体现人物心情。
(3)能熟练运用常用的修改符号修改作文,并与同学之间互评互改作文,相互学习。
学前准备1.预习提纲:梳理本单元所学的写作方法。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引导学生回忆生活经历,理清写作思路。
2.选择合适的内容写出真情实感。
3.学会运用本单元的写作方法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教学过程板块一图片展示猜心情1.看图片猜心情师:同学们,欢迎来到慕课堂,今天我们来学习习作《让真情自然流露》。
看看图片中的小朋友,猜猜她的心情怎么样。
课件出示生1:第一个小朋友很开心,第二个小朋友是愁眉苦脸的。
生2:第三个小朋友伤心得哭起来了,第四个小朋友很愤怒。
师:同学们猜一猜发生了什么事情,让他们露出这样的表情。
生1:第一个小朋友肯定是得到表扬了,或者妈妈给她买了喜欢的玩具,所以很开心。
河津市某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9 那个星期天教案 新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9那
教学目标
1。会写“媚、蚁"等15个字,会写“蚁穴、翻箱倒柜”等15个词语.
2。理解课文的内容,体会“我”在一天里心情的变化.(重点)
3.品味文中重点语句,学习运用多种描写方法表现人物的心理。(重难点)
4.比较《匆匆》和《那个星期天》在表达情感的方式上的异同点.(重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2.思考以下问题:
(1)这篇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时间顺序)
(2)根据时间顺序,梳理文章脉络。
第一部分(1):总写“我”的第一次盼望.
第二部分(2—6):写母亲一次次爽约,“我”心情逐渐落空.
第三部分(7):写“我”因出去的希望落空而崩溃大哭,母亲安慰“我”。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不理解的问题?
2。我看着盆里的衣服和盆外的衣服,我看着太阳,看着光线,我一声不吭。看着盆里揉动的衣服和绽开的泡沫,我感觉到周围的光线渐渐暗下去,渐渐地凉下去沉郁下去,越来越远越来越缥缈,我一声不吭,忽然有点儿明白了。
(环境描写,写出光线变暗,暗示时间的推移,“我”的期盼落空;同时也照应“我”的心情——希望渐渐破灭的失落。)
2.指名读生字、新词。
着重指导:急遽(jù)惆怅(chóuchàng)
3.指导书写课后方格中的字。
着重分析指导“惆、怅、偎、逝”,并且在黑板上方格中示范。(“惆、怅、偎”书写时要左窄右宽;“逝”字注意“辶"的捺要舒展,托住上面的字。)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母亲答应那个星期天带“我"出去,但是因为家务繁忙,结果一次次爽约。)
5。“整个上午我就跟在母亲腿底下……”“那两条不停顿的腿至今都在我眼前晃动,它们不停下来,它们好几次绊在我身上,我好几次差点儿绞在它们中间把它们碰倒”
项城市实验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8匆匆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2。语音辩论家.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我是个出名的调皮蛋,经常变着花样刁难(nán nàn)姥姥。
(2)姥姥很勤劳,择(zé zhái)菜、喂猪、薅(hāo rǔ)草……样样都做.
2.通过大家的交流、讨论,对时间的流逝也有了自己的感受.用自己喜欢的形式,写出自己现在最想说的话。可以引用刚才交流的一些名言警句。
3。学生练习.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让学生运用语言,用情感支配语言,从而更深刻的体会到写文章的本质。)
五、分层作业,课外延伸。
1.教师推荐《朱自清散文选》中的《春》《荷塘月色》《背影》等文章,要求学生认真去读。
(设计意图:用这些问题调动学生的生活感受和学生对时间的认识,从而让学生感受到时间匆匆,为下面学习文章打下基础。)
二、检查预习,过关字词。
(一)词语检查
1。小组合作读词,抽写,小组长将本组出错最多的字写到黑板上.
2.集体交流,学写“蒸"字。
(1)师板书演示“蒸”字笔画、笔顺,
(2)生在练习本上写三个.同桌交换评价:正确加一颗星,美观加一颗星
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上,一项项闪耀着人类智慧之光的发明创造,犹如串串宝石,获得了全世界的赞美.其中居于前列的便有刺绣,它是基于“丝”的发现和利用而发展起来的,它不仅充实和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同时也是一种高层次的精神享受。
唐代和宋代的刺绣工艺都有很大发展。白居易《秦中吟》一诗中写道:红楼富家女,金镂刺罗襦.苏鹗《杜阳杂编》载:同昌公主出嫁时,有神绣被,上绣鸳鸯三千,并间以奇花异草。相传玄宗时宫廷中,为杨贵妃一人织造奇锦、刺绣衣裙的工人多达700余人。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一小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8匆匆教案新人教版(1)
的时候,日子从过去.
4.体会情感,指导朗读.
用导读引导学生反复体会,体会情感,提升朗读。
(二)指名读第4自然段。思考:面对逃去如飞的日子,作者产生了怎样的思
想感情呢?
1.学生汇报读书感悟。
2.读“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一句.你体会到了什么?(作者的思考、无奈和彷徨)指导朗读。(读出无奈、感慨)
2。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针对感情表达方法进行有效交流,重视有效交流,增强学生合作意识。
《松坊溪的冬天》同步练习
一、按课文内容填空。
1、像()一般的雪,像( )一般的雪,像()一般的雪,在风中飞舞。
2、溪中的大溪石和小溪石上都覆盖这白雪了:好像有一群()在溪中饮水;好像有()睡在雪地里;好像有(),正准备从溪中冒雪走上溪岸.
(一)默读第3自然段,思考:作者的“八千多日子”是怎样过去的呢?边读边
想,感触深的地方可以写下自己的感受.
1。学生汇报。
相关句子: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得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走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出示课文片段欣赏: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夜饭,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教师点拨:这一段采用“总-分”的结构写除夕。中心句是“除夕真热闹”,后面的内容都是围绕这句话来写的。从味、色、声三个角度描写老北京除夕的风俗习惯。“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红红的对联”“各色的年画”“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作者从气味到色彩再到声音,进行了全方位的描绘,充分表现了除夕的热闹.
江岸区中心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交流平台与习作例文教案+反思新人教版
3。布置作业。写一篇歌颂母爱的文章(或是抄写一篇歌颂母爱的文章。)
1.学生要说出体现文章抓住了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来进行描写来衬托人物心理活动。
2.小组讨论——全体交流。
3.写妈妈对自己的爱。
诗词引入本文教学,创设情境,以利于学生身临其境体悟人物的心境,理解文章的主题。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约15分钟)
初读课文,说说母亲是怎样关心我?从哪些事中可以看出母亲对我的关心?概括出段落大意.
1.读课文,用“—-”画出与问题有关的语句。
2.试着用自己的话概括地说一说。
3。分四人小组说一说。
4。全班交流反馈。
现在的孩子大多沉浸在幸福生活之中。当然,这种幸福包含着他们每天享受的母爱.可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并不是每个人都能体会到这种无私博大的爱.通过《秋天的怀念》一课学习,让学生通过各种方式朗读,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从而悟出母爱的内涵.同时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去体会这种爱,回报这种爱。
【教学策略与设计说明】
[教学板书]
交流平台情以物迁
辞以情发抒发真情实感
初试身手心情不同感受不同
[教学反思]
“不精不诚不能动人”,这个单元的教学是围绕着说真话抒真情展开的,但一直以来能够做到以“真”动人却是学生们的难点,难就难在说着容易“做”着难。在交流平台和初试身手环节,大家说得都很好,能够顺畅地说出“情”“景"和“感受”之间的关系,句子练写也能很快完成,这是值得肯定的。
3.说说从两家人的生活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样的情感.
从母亲在冬天把“老阳儿”叠在被子里给“我”取暖,体会到了母亲爱孩子、热爱生活的情感。从毕大妈夏天把一缸水放在太阳底下煮热,给孩子们洗澡,我体会到了毕大妈是一个温暖而又有智慧的人。在艰苦的生活里,她们都有一颗慈爱、智慧的心,带给孩子们温暖和快乐。
民乐县实验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习作例文与习作教案新人教版
习作例文与习作➢课时目标1。
回忆生活中的经历带来的不同情感体验,选择一种最深的感受,回顾事情的经过,回忆当时的心情,能和同学交流自己的感受。
2.阅读习作例文,体会文章是怎样表达情感的,领悟作者选择合适的内容写出真情实感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预备素材1。
做游戏,谈感受。
(1)击鼓传花第一轮,鼓停拿到花的同学罚表演节目,第二轮鼓停拿到花的同学抽奖。
(2)分别说说两轮游戏中自己是怎么做的,怎么想的。
2。
除了兴奋、紧张、害怕等情感,你还有过哪些情感体验?(依依不舍、心花怒放、喜出望外、怒火中烧……)3。
书上也提供了一些表现人物情感的词语,大家一起读一读。
4.原来人的情感世界如此丰富多彩,怪不得法国大作家雨果说:“世间有一种比海洋更大的景象,那便是天空;还有一种比天空更大的景象,那就是人的内心世界."5.小结:生活中经历的一切,都会带给我们各种各样的情感体验。
如果我们善于捕捉内心情感的变化,选择合适的内容和方法把情感真实自然地表达出来,就能让真情自然流露。
(板书:让真情自然流露)二、小组交流,诉说感受1.你有过哪些印象深刻的感受?是什么使你产生了这样的感受?回顾事情的经过,回忆当时的心情,理清思路和同学说一说。
2.组内同学轮流发言。
要求:发言的同学说清楚事情的经过以及当时的心情,其他同学认真倾听,针对同学的发言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3.全班交流。
每个小组推荐一名组内交流中表现出色的同学,跟全班同学说说自己的情感体验.三、学习例文,习得方法1。
刚才大家说出了自己真实的情感体验,可谓是真情流露。
但在写作中如何组织语言和内容来帮助我们更好地表达情感呢?我们可以从这个单元的习作例文中找找答案。
2。
默读例文《别了,语文课》,关注文章旁的批注,边读边思考:“我"对学习语文的情感和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作者是怎样表达出这种变化的?(1)学生默读课文,作好批注。
(2)集体交流:“我"对学习语文的情感和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我"对学习语文的情感和态度变化:由厌恶到喜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组一、单元教材分析本组课文追忆了革命先辈的感人事迹:我党创始人之一李大钊被捕后倍受酷刑,但面对敌人始终大义凛然,坚贞不屈;解放战争时期的郝副营长在一次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壮烈牺牲;开国总理周恩来为了新中国的发展,呕心沥血,日夜操劳;毛泽东在《为人民服务》一文中虽然没有具体介绍张思德的事迹,但通过查找资料我们可以知道战士张思德打仗、纺线、烧炭,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为救战友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本组教材中的人物所处时期不同、岗位不同、事迹不同,“为人民服务”的信念却是相同的。
为了人民的利益,他们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因此,本组课文的教学可以围绕革命志士共同的理想与信念,加强各篇课文教学之间的联系,还可以尝试进行单元整组教学。
紧扣单元专题,口语交际•习作安排的是“我的理想”,希望学生在学完课文后,受到情感上的熏陶,并将自己的理想和革命先驱的理想联系起来。
回顾•拓展安排的是交流课文的写法,阅读、积累一些革命诗歌,并在课外阅读一些革命题材的名著。
二、单元教学目标1.通过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学生能够会认18个生字。
学生正确读写“书籍、含糊、精兵简政、死得其所、审阅、陈设、极其”等词语,并理解意思。
2.学生能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揣摩、品味语言,受到革命传统教育,纪念革命前辈的丰功伟绩,懂得为人民服务的道理。
3.学生能够通过联系上下文,搜集相关资料,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4.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并在习作中加以运用。
5.学生学完课文后,受到情感上的熏陶,并将自己的理想和革命先驱的理想联系起来,进行习作。
6. 阅读、积累一些革命诗歌,并在课外阅读一些革命题材的名著。
10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学写本课10个生字。
读读记记“书籍、抽屉、尖锐、僻静、恐怖、粗暴、制服、瞪眼、魔鬼、苦刑、残暴、匪徒、拘留、勉强”等词语。
2、通过多种方法读课文,拟定小标题。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习课文领悟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表达方法的特点及作用,在打写中并迁移运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李大钊在被捕前、被捕时和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受到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了解李大钊同志被害的过程,感受李大钊的高贵品质。
【教学难点】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来理解本课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单元学习你是否想过,今天的幸福生活是谁为我们开创的?第三组课文为我们展现的就是一幅幅难忘的历史画面,带我们一起去缅怀革命先辈。
二、从旧引新,交流材料。
1、你知道中国共产党吗?你知道它的创始人有谁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回忆性的文章,主人公就是伟大的革命先驱李大钊(板题)2、交流课下收集的资料。
简介李大钊。
李大钊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者和早期优秀领导者之一。
他领导了1926年3月18日北京人民反帝反军阀的群众示威运动,被军阀张作霖杀害。
牺牲时年仅38岁。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条理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读通,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按怎样的顺序写的?2、检测生字词。
3、交流课文主要内容和写作顺序。
4、默读课文,思考:作者回忆了十六年前的哪些事情?分别是哪些自然段写到的?可以小组讨论。
5、小组通过交流讨论,理清写作顺序和课文结构,融入重点片段的朗读感悟。
建议2—32自然段分为四个部分:(1)2—7自然段:写父亲被捕前的一些事情(被捕前);(2)8—17自然段:写父亲被捕的经过(被捕时);(3)18—29自然段:写我们和父亲最后一次见面的情景(法庭上);(4)30—32自然段:写父亲被害后,一家人非常悲痛(被害后)。
四、再读感悟,提出疑问1、用较快的速度再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疑点。
(鼓励学生读书,进而发现问题,质疑问题,这样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教师深入学生中间,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指导学生筛选出有价值的问题。
)2、引导学生交流读书质疑的发现,并结合收集的相关资料和对课文的深刻理解,结组讨论,合作解决。
3、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句段,练习感情朗读。
五、拓展阅读六、打写题目:想像当时作者会问父亲什么问题的场景。
用对话的形式来写。
第二课时一、听写新词,回忆课文主要内容二、品读重点语句,感受李大钊的人物形象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重点读读描写李大钊的语句,把你最受感动的地方勾画出来,然后和同学交流交流自己的体会。
如:1、被捕前:不顾局势严重,坚决留在北京。
(1)局势严重:从父亲早出晚归,张作霖要派人来检查,父亲烧了一些书籍和文件,工友阎振三被抓等方面都可以感受到。
(2)坚决不离开北京:从第七自然段父亲的话中的两个反问句可以体会到。
引导学生体会父亲把革命工作看得比自己的安全和生命更重要,体现了一个革命者的坚决无私和大无畏精神。
(3)有感情朗读第7自然段父亲说的话。
2、被捕时:与敌人形成鲜明对比,体现在:(1)第8自然段写到“短短的一段新闻还没看完,就听见啪,啪……几声尖锐的枪声,接着是纷乱的喊叫”,敌人还没进屋就先放枪,而且是纷乱的喊叫,可以看出敌人是虚张声势。
而“父亲不慌不忙地从抽屉里取出一把闪亮的小手枪,就向外走”。
父亲的“不慌不忙”与敌人的来势汹汹形成了鲜明对比。
(2)来的人“一拥而入,挤满了这间小屋子。
他们像一群魔鬼似的,把我们包围起来。
他们每人拿着一把手枪,枪口对准父亲和我”,仅仅是父亲和我两个人,敌人却如此兴师动众,也是鲜明的对比。
(3)那些便衣、侦探的态度也和父亲形成了鲜明对比。
对方是“粗暴的吼声”“满脸横肉”“冷笑着”。
而第17自然段里写到,“父亲保持着他那惯有的严峻态度,没有向他们讲任何道理。
因为他明白,对他们是没有道理可讲的。
”这也是鲜明的对比。
引导学生通过对比,体会到李大钊作为革命者的镇定从容和大无畏精神。
在此基础上有感情朗读8—17自然段。
三、体会李大钊家人的悲痛和首尾呼应写法的好处1、体会李大钊被害后家人的悲痛。
自由读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谈谈自己的感受。
2、体会首尾照应写法的好处。
现在我们把第1自然段和最后3个自然段连起来读读,看看你又有什么新的体会?(1)这是首尾呼应的写法。
(2)这样写更加突出了作者对父亲被害的事情记忆深刻,也表达了作者对父亲深深的怀念。
四、拓展阅读,了解李大钊墓碑上的评价1、李大钊的墓碑上刻着中共中央这样的评价(齐读)──他对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无产阶级的革命前途无限忠诚。
他为在我国开创和发展共产主义运动的大无畏的献身精神,永远是一切革命者的光辉典范。
2、引导课外阅读:在为革命胜利的斗争中,还有很多像李大钊一样的革命先辈。
我们深情缅怀他们,我们的民族为他们而骄傲!下课后,同学们可以结合第65页“课外书屋”的提示,去阅读一两本革命题材的小说。
五、打写题目:女儿写给父亲的一封信。
【板书设计】10 十六年前的回忆被捕前:坚决地说忠于革命被捕时:不慌不忙视死如归被捕后:瞅了瞅没说坚贞不屈【教学反思】11* 灯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读读记记“战地、突击、歼灭、陷入、憧憬、阻击、点燃、焦急”等词语。
2. 通过教师点拨“多好啊”在文中多次出现,体会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有感情地朗读,理解和感悟郝副营长无私奉献的精神。
2.体会主要人物的语言,通过说话训练培养想像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悟郝副营长的美好心灵,学习他不怕牺牲、无私奉献的精神。
2.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努力学习,回报祖国。
【教学重点】理清课文的表达顺序。
【教学难点】理解郝副营长所“憧憬”的内容与他的英雄壮举之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词,简介作者。
灯光,我们都非常熟悉,平时并不特别注意它。
然而,我们今天要学的《灯光》一课,却向我们描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
本文作者王愿坚,当代著名作家,1945年参加八路军,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当过随军记者,解放后创作了不少革命历史题材的小说。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检测预习情况。
2、快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3、浏览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哪些地方是写现在,哪些地方是写往事的?(全文一头一尾是写现在,中间大部分是写往事。
即第1、2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写的是现在,其余写的都是往事。
)4、学生自读往事这部分内容,说说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三、再读课文,理解感悟1、学生自读课文,想想“多好啊”在文中出现了几次,各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他们说这句话时,看到了什么?可能想到什么?小组讨论交流,并在书旁写上批注。
2、小组汇报。
3、有感情朗读文中出现“多好啊!”的句子或段落。
4、默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灯光的句子,画下来,并想想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5、学生汇报自己画的句子,并谈体会。
(略)6、有感情地朗读回忆往事的这部分内容。
四、拓展阅读五、打写题目:想像当时郝副营长在点燃书时的想法。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12 为人民服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学会 4 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彻底、鸿毛、送葬”等词语。
2、初步掌握围绕主要观点分层论述的表达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1、搜索《为人服务》的相关材料,播放给学生观看,加深印象,在课堂上演示,让学生更深刻了解他们。
2、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教材和多媒体展示的相关资料,了解演讲稿的特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好学好问的良好习惯。
2、学习张思德同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品质。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理清课文层次,初步了解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论点论述的。
结合具体事例,理解重点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受到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
【教学进程】第一课时一、揭题导课1、简介张思德。
(可让学生结合课前预习先说一说对张思德的了解,教师适当作一下补充。
)怀念张思德巴山蜀水多英雄,思德本是苦寒衣。
革命事业无贵贱,伐薪烧炭一心红。
虽言安邦赖股肱,平凡岗位亦建功。
石峡峪里埋忠骨,领袖名篇传域中。
1944年9月8日,毛泽东主席参加了一名普通战士的追悼会,他不仅亲笔写了挽词,而且发表了著名的演说《为人民服务》。
这位被领袖追悼的普通战士,就是张思德。
几十年间,“为人民服务”这一光辉的口号同张思德的名字一起响彻了中华大地。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读课文,思考:本文以什么命题?(中心)全文围绕为人民服务这个中心,讲了哪几方面的意思?2、检查字词和初读情况。
三、合作探究,突破重难点1、探究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
(1)从这段话中找出与中心联系最密切的一句话。
(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2)勾画句中的重点词语,体会句子表达的意思。
(学生大都会勾画出‘完全”和“彻底”两个词语。
“完全”就是百分之百,除了为人民服务之外,再没有任何别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