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试藏珠于渊赋第十二段赏析【北宋】欧阳修骈体文

合集下载

羞以含桃赋第十二段赏析【清代】纪昀骈体文

羞以含桃赋第十二段赏析【清代】纪昀骈体文
露叶承时,微含红渖。捧来御苑,园官深致其恭严。升彼几筵, 祝史弥增其谨凛。
……………………………………………………… ………………………………………………………
《礼记》:“羞以含桃,先荐寝庙” 。到了汉代,樱桃荐新作为礼仪制度被正式载入史册,西汉 大臣叔孙通将荐樱由实践性走向制度化,《汉书·叔孙通传》记载:“通曰:‘古者有春尝果,方 今樱桃熟,可献,愿陛下出。’因取樱桃献宗庙。上许之。诸果献由此兴。”南朝陈时期文学家 江总的《摄官梁小庙诗》也提到荐樱:“畴昔游依所,今日荐樱时。”樱桃最早是古人荐新果物 的首选。荐新是顺应时令和自然的祭祀活动,是古代祭礼的重要组成部分,即人们为了表达对天 地、神灵、祖先的崇敬和感谢,以初熟谷物或时令果物供奉于宗庙社稷,希望来年继续得到保佑。
• 唐代荐新、尝新、赐樱之风更盛,唐玄宗时代官修的礼仪著作《大唐开元礼》 记载的荐新物就包括樱桃,唐代官员张莒的《紫宸殿前樱桃树赋》说樱桃“充 荐乃众果之先”,唐代郊庙歌辞中也有樱桃荐新之表述:如“靡草凋华,含桃 流彩”等。唐代宫廷内园中种植了樱桃,每年成熟时先荐于寝庙,尝新后由皇 帝分赐群臣,如《旧唐书》载“大和之初,内园进樱桃,所司启曰:‘别赐三 宫太后’。”“有司尝献新苽、樱桃,命献陵寝宗庙之后,中使分送三宫十 宅。”唐代文史资料集《唐语林》载“玄宗紫宸殿樱桃熟,命百官口摘之。”
• 乾隆十九年(1754年),考中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 太子少保。纪昀一生学宗汉儒,博览群书,工于诗歌及骈文,长于 考证训诂。曾任《四库全书》总纂官。晚年内心世界日益封闭, 《阅微草堂笔记》正是当时心境的产物。

春蚕作茧赋第十二段赏析【清代】莫晋骈体文

春蚕作茧赋第十二段赏析【清代】莫晋骈体文
• 《蚕经》云:黄帝元妃西陵氏始蚕”,所谓的始蚕,就是最早开始养蚕。《周 易·系辞》记载:“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隋唐时期著名经学家孔 颖达注疏说“垂衣裳者,以前衣皮,其制短小,今衣丝麻布帛,所作衣裳,其 制长达,故云垂衣裳也。”黄帝之前的中国社会,尚处于野蛮时代,
作品赏析
• 《诗经·豳风·七月》记载:“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春日载阳,有 鸣仓庚。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春日迟迟,采蘩祁祁。 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七月流火,八月萑苇。蚕月条桑, 取彼斧斨,以伐远扬,猗彼女桑。七月鸣鵙,八月载绩。载玄载黄, 我朱孔阳,为公子裳。”反映出妇女采桑养蚕、制衣作裳的生动场 景。
勤政則天章撰记,耕織则御筆裁詩。圖绘宸居,民依在抱。治 宣史馆,睿慮周知。是以桐豫棣通,徵恬熙於有象。紅蠶雪繭, 感衣被之無私。
………………………………………………………
………………………………………………………
《书·禹贡》:“桑土即蚕,是降丘宅土。”《淮南子·人间训下》:“赵宣孟活饥人于委桑之下, 而天下称仁焉。”《诗·豳风·七月》:“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孟子·梁惠王上》: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北魏时期颁布的均田令规定,15岁以上男子每人 可授桑田20亩。桑田是世业,不在还授之列。初受田时,原无桑田者,依制受田;桑田不足者依 制补足。在桑田上,除种谷物外,还必须依制种上一定数量的桑、榆、枣树。 《礼记·月令》记载, 在每年春季,“命有司无伐桑柘,乃修蚕器;后妃斋戒,享先蚕,而躬桑以劝蚕事。”

别赋第十二段赏析【清代】朱筠骈体文

别赋第十二段赏析【清代】朱筠骈体文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骈体文
别 赋 第十二段
清代 朱筠
作品赏析
• 古人送别,情感浓烈,郑重其事,具有仪式感。秦汉时期为驿传信 使提供馆舍和给养服务,大约每十里设一亭,之后便成为游人驻足 和送别的场所。“长亭”不仅是信使驿站,更是情感驿站,成为饱 含浓郁情感内涵的送别符号。《西厢记》有一折戏“长亭送别”, 老妇人说道:“今日送张生赴京,十里长亭,安排下筵席。”接着 是一段著名的小令:“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 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古时的长亭送别诗很多,现代大文人 李叔同那首脍炙人口的《送别》,起首就是“长亭外,古道边,芳 草碧连天……”。
乃有上郡為椽,婦病歸休(秦嘉赠婦詩序云,嘉為上郡掾其婦,徐淑寢疾 還家,不獲面别。赠詩云尔)。望彼兮華燭,憐此兮桂帱。佳人兮远遊, 芳草兮徒幽。
……………………………………………………… ………………………………………………………
饯行送别,古代旅行习俗的一种。由于道路崎岖,水陆交通工具不发达,古人长途远行,或乘车 船,或骑马步行,山河阻障,跋涉艰难,且露宿风餐,路上有各种危险,亲故分别,再见难期, 故自先秦即有祭祀路神、然后登程之俗,其意在祈求一路平安,称之为“祖”。王维请酒送行, 古谓“饯饮”,是古代最为常见的一种送别方式,至今仍流行。这种送别方式一般在远行者上路 前举行,最早源于先秦时已流行的一种叫“祖”的风俗“祖”,原本是出行时祭祀路神的行为, 目的是祈求旅途平安,唐司马贞《史记索隐》称:“祖者,行神,送行之祭,故曰‘祖’也。” 后来干脆将送行喝酒称为“祖”,东汉学者郑玄即称:“将行而饮酒,曰‘祖’。”

天下可传檄而定赋第十二段赏析【南宋】楼钥骈体文

天下可传檄而定赋第十二段赏析【南宋】楼钥骈体文
家则相庆,思汉之人心焉,悦随则何以当率土之纷扰也。 可空言而耸动之兴。可冀也,乱斯已而固异。
……………………………………………………… ………………………………………………………
刘邦拜韩信为大将军后,就问韩信有什么办法帮助他打天下。这时, 项羽自称为西楚霸王, 封刘邦为 汉中王, 住在南郑。韩信说:要打败项羽, 第一步就要占据三秦。三秦就是秦的降将章邯、司马欣、 董翳三个人所拥有的秦地。这三个人都是项羽封的。为什么可以占据三秦呢? 韩信说:“这三个人虽 然被项羽封为王, 但秦地的老百姓并不欢迎。但你在秦地老百姓的心目中, 是有威望的, 他们都知道 你应在关中为王。现在你被封到汉中来, 三秦的老百姓是不满意的。现在你向东出兵, 只要你下一 道文书, 就可以收服了。”
• 只要传布一纸文书, 就可以安定局势了。传:传布; 檄:讨敌的文书; 定: 平定, 安定。比喻不要用兵力, 只要一纸文书就可以降服敌方。
• 《三国志·魏志·刘表传》裴松之注引司马彪 《战略》 :“兵集众附, 南据江陵, 北守襄阳, 荆州八郡可传檄而定。术等虽至, 无能为也。”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一回:“获操则威震天下, 中原虽广可 传檄而定。”
国学 骈体文
天下可传檄而定赋
第十二段
南பைடு நூலகம் 楼 钥
作品赏析
• 传檄而定,意思是比喻不待出兵,只要用一纸文书,就可以降服敌方,安定局势。出自《史 记·淮阴侯列传》。

南郊赋原文概述赏析第十二部分【清代】朱一新骈体文

南郊赋原文概述赏析第十二部分【清代】朱一新骈体文

国学 骈体文
南郊赋
第十二部分
清代 朱一新
概述 ▍summary
• 《月令》:“天气上腾,地气下降。天地不通,闭塞 而成冬。”《乐记》:“冬,藏也。”《汉书》: “冬,终也。”不管如何解释,古人对冬至是十分 敬重的。天代表阳,冬至是阳气之始,故被称之为 天子的皇帝重视冬至,冬至那天皇帝必率群臣前往 南郊祭天,祈求安度阳期。
• 同治九年(1870年)举人,官内阁中书。光绪二年,进士,改翰林 院庶吉士。散馆,授编修。累官陕西道监察御史,以劾内侍李莲英, 降主事,告归,张之洞延主广雅书院。一新著有《无邪堂答问》五 卷,《奏疏》一卷,《诗古文辞杂著》八卷,《京师坊巷志稿》四 卷,《汉书管见》四卷等。
THANK YOU!
图片欣赏
作者简介
• 朱一新(1846—1894年),字鼎甫,号蓉生。浙江义乌毛店镇朱 店人。清光绪二年登进士,历官内阁中书舍人、翰林院编修、陕西 道监察御史。为wk.baidu.com正义刚直,爱国忧民,直言遭贬。致意执教,任 广东肇庆端溪书院主讲及广州广雅书院山长(校长)。著述颇丰, 对经学尤有研究,为清末著名学者、汉宋调和学派代表人物之一。
風漎漎以扶輪兮,云藂藂而映斿。澔澔汗汗,星陈天行,以涖乎南郊。爾 乃祝宗誕告,欽柴燎薰,膋簫焫耀。配藜八垠,紫烟遊空。高燎焬晨,權 火熛其焜上兮,鑒帝德之日新。闢天門之詄蕩兮,靈皇皇其來歆。驶風馬 兮腾雲車,肸鸞路兮飾龍鳞。紛總總兮來下,潔吾盛兮桂尊。

季秋牡丹赋第十二段赏析【北宋】蔡襄骈体文

季秋牡丹赋第十二段赏析【北宋】蔡襄骈体文
• 《亳州牡丹史》载:“八艳妆,盖八种花也。中有绿花一种、色如豆绿,真为 异品。”可能豆绿之名,即出于此。今人王世瑞在《牡丹名品简介》中说: “豆绿又名欧碧,为洛阳城古老品种。开候较晚,瓣质肥润透明,犹如碧玉。” 足证古之欧碧,即今之豆绿。赵粉在四大名种中最年轻。据《桑篱园牡丹谱》 中记载:“赵粉是将冰凌罩红石(一名童子面)从洛阳移至曹州赵氏园培育而 成。芳香浓郁、善于着花,具有单瓣半重瓣,重瓣3种花型,有的3种花型同生 一树。”由于它的优点特别显著,所以不胫而走,声誉大震。
使人觀之若披大暑兮,臨清湘剥。層霾兮仰白日, 厥初稿壤,潜春扶欄,向夕芳枝。
………………………………………………………
………………………………………………………
“牡丹”这一名称的出现,标志着牡丹栽培历史的开始。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说:“牡丹虽结籽 而根上生苗,故谓“牡“(意谓可无性繁殖),其花红故谓“丹”。”据唐《海山记》记载:“隋帝辟地 二百里为西苑(今洛阳西苑公园一带),诏天下进花卉,易州进二十箱牡丹,有赫红、飞来红、 袁家红、醉颜红、云红、天外红、一拂黄、软条黄、延安黄、先春红、颤风娇......”,隋都西苑种 植牡丹与隋炀帝广泛收集民间的奇花异草有关。
国学 骈体文
季秋牡丹赋
第十二段
北宋 蔡 襄
作品赏析
• 据《神农本草经》记载:“牡丹味辛寒,一名鹿韭,一名鼠姑,生山谷”。在 甘肃省武威县发掘的东汉早期墓葬中,发现医学简数十枚,其中有牡丹治疗血 瘀病的记载。牡丹原产于中国的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诸省山间或丘岭中,人们 发现了它的药用价值和观赏价值,而变野生为家养。从南北朝“永嘉水际竹间 多牡丹“至今,栽培历史也有1500年了。在长期的栽培过程中,牡丹发生了变 异,出现了许多花大色艳的品种,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其栽培范围由长江、 黄河流域诸省向全国扩大。如今已扩展到中国东北、东南,以及内蒙、新疆、 西藏、台湾等地。

鸣蛙赋第十二段赏析【北宋】张耒骈体文

鸣蛙赋第十二段赏析【北宋】张耒骈体文

图片欣赏
作者ຫໍສະໝຸດ Baidu介
• 张耒(1054~1114年),字文潜,号柯山,人称宛丘先生、张右史。 生于北宋至和元年(1054年),殁于政和四年(1114年),享年六 十一岁。
• 他是宋神宗熙宁进士,历任临淮主簿、著作郎、史馆检讨。哲宗绍 圣初,以直龙阁知润州。宋徽宗初,召为太常少卿。苏门四学士之 一。“苏门四学士”(秦观、黄庭坚、张耒、晁补之)中辞世最晚而 受唐音影响最深的作家。诗学白居易、张籍,平易舒坦,不尚雕琢, 但常失之粗疏草率;其词流传很少,语言香浓婉约,风格与柳永、 秦观相近。代表作有《少年游》、《风流子》等。《少年游》写闺 情离思,那娇羞少女的情态跃然纸上,让人羡煞爱煞,那份温情美 妙真是有点“浓得化不开”。著有《柯山集》、《宛邱集》。词有 《柯山诗余》,赵万里辑本。后被指为元佑党人,数遭贬谪,晚居 陈州。
国学 骈体文
鸣蛙赋
第十二段
北宋 张 耒
作品赏析
• 《晋书·后妃传论》:“识暗鸣蛙,智昏文蛤。” 宋 苏轼 《用旧韵送鲁元翰知洛州》:“鸣 蛙与鼓吹,等是俗物喧。” 清 唐孙华 《夏日园居杂咏》之三:“眼底雌雄看鬭蚁,耳中鼓吹 厌鸣蛙。”
• 宋 范成大 《喜雨》诗:“昨遣长鬚借踏车,小池须水引鸣蛙。” 明 刘基 《冬暖》诗:“野 畦落日舞残蝶,小池过雨喧鸣蛙。”
• 蛙鸣对农业有着非常的意义,是庄稼丰收的象征。宋代诗人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薄暮蛙声连晓 闹,今年田稻十分秋。”蛙是害虫的天敌,农田的天然守护神,蛙鸣愈闹,稻子愈可能丰收。因此,宋 代大词人辛弃疾在其著名词作《西江月》中说:“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不想如此美妙的 蛙鸣,还有如此重要而实用的功能!播种时当然也少不了蛙鸣。唐代诗人周朴在《春中途中寄南巴崔使 君》诗中曾写道:“旅人游汲汲,春气又融融。农事蛙声里,归程草色中。”伴随着蛙鸣,干点农活, 该是十分惬意的吧!唐代诗人章孝标在《长安秋夜》中写道:“田家无五行,水旱卜蛙声。”蛙鸣声声, 说明雨水充沛,预示着五谷丰登。正因如此,便有了南宋诗人范成大《晚春田园杂兴》中的“薄暮蛙声 连晓闹,今年田稻十分秋”佳句。

羞以含桃赋第十二段赏析【清代】王鸣盛骈体文

羞以含桃赋第十二段赏析【清代】王鸣盛骈体文
Leabharlann Baidu
骈体文
羞以含桃赋 第十二段
清代 王鸣盛
作品赏析
• 《礼记月令》仲夏之月,日在东井,昏亢中,旦危中。其日丙丁。 其帝炎帝,其神祝融。其虫羽。其音征,律中蕤宾。其数七。其味 苦,其臭焦。其祀灶,祭先肺。小暑至,螳蜋生。鵙始鸣,反舌无 声。天子居明堂太庙,乘朱路,驾赤骝,载赤旗,衣朱衣,服赤玉, 食菽与鸡,其器高以粗。养壮佼。
THANK YOU!
图片欣赏
作者简介
• 王鸣盛(1722年7月4日—1798年1月18日),清史学家、 经学家、考据学家。字凤喈,一字礼堂,别字西庄,晚号 西江。江苏嘉定(属今上海市)人。官侍读学士、内阁学 士兼礼部侍郎、光禄寺卿。以汉学考证方法治史,为“吴 派”考据学大师。撰《十七史商榷》百卷,为传世之作。 另有《耕养斋诗文集》、《西沚居士集》等。
• 是月也,命乐师修鼗鞞鼓,均琴瑟管箫,执干戚戈羽,调竽笙篪簧, 饬钟磬柷敔。命有司为民祈祀山川百源,大雩帝,用盛乐。乃命百 县,雩祀百辟卿士有益于民者,以祈谷实。农乃登黍。
• 是月也,天子乃以雏尝黍,羞以含桃,先荐寝庙。令民毋艾蓝以染, 毋烧灰,毋暴布。门闾毋闭,关市毋索。挺重囚,益其食。游牝别 群,则絷腾驹,班马政。
原寻水木,曾开朱果之祥序,属清和恪,奉瑛盘之荐。盖仁恩 直洽乎宇区,而岂徒微物之肃将乎寝殿。
……………………………………………………… ………………………………………………………

六事廉为本赋第十二段赏析【北宋】苏轼骈体文

六事廉为本赋第十二段赏析【北宋】苏轼骈体文
故他功之莫如,譬夫五事冠于周家,闻之诗雅九畴,统 之皇极。载自箕书,噫绩效皆。
……………………………………………………… ………………………………………………………
《周礼》提出考察官吏要看“六廉”:廉善、廉能、廉敬、廉正、廉法、廉辨。这六种能力前均 加上一个“廉”字,意指为官者既要具备能力,又要廉洁,但廉是首要的。“六廉”思想是对古 代廉政思想的继承和总结,其深刻内涵,在我国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晏子春秋·内篇杂下》 说:“廉者,政之本也。”《管子·牧民》说:“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又说:“小廉不修于国,而求百姓之行大廉,不可得也”。
• 周天子治下之地方官员,职责有别、位分高下,可“吏功旌别,皆清慎以居先”。考核官员的 德、能、勤、绩等,都要把是否清慎摆在首位。他强调说,人各有德、人各有能,“是故分为 六事,悉本廉而作程; 用启庶官,俾厉节而为政”。考核、评判官员虽然分设六事,但均须 本着廉洁的准绳去衡量,以便使官员先砥砺名节,而后去处理政务。
作品赏析
• 东坡先生身在官场,能深刻体会到官场党同伐异,同僚结党营私。彷佛身陷漫天的结网之中, 精疲力尽也无力挣脱。
• 于是他认为官场所有的问题皆因营私而起,营私必然舞弊。为官六事“善、能、敬、正、法、 辨”都必须以廉为基础,否则一切都是无意义的。
• 只是东坡先生不知道,人性本身就是趋利的,谋利是人的本能属性,无所谓好坏。 • 作《六事廉为本赋》,并非苏轼心血来潮、发思古之幽情。他所针砭的,恰在熙宁变法过分注

鹤赋第十二段赏析【明代】贝琼骈体文

鹤赋第十二段赏析【明代】贝琼骈体文
• 据史料记载,鹤的品位是极具社会地位的。唐、宋年间官府内摆放有鹤图标像的大都是五品官 衔。官纱上绣有鹤图案的也相当于现今部级干部。鹤鸣之士:有德才的人说话,犹如鹤鸣,可 以使远近的人响应,比喻没有做官但很有声望的人。
作品赏析
• 鹤文化最大的社会价值是人类对它的关注度和它对社会所产生的影 响力。丹顶鹤高傲、圣洁,忠贞、长寿,吉祥、如意。这是仙鹤品 质留给人们的美好印记,也是鹤文化——“鹤魂”之所在。“鹤魂” 是什么?它是一种精神,弘扬的是一种文化,彰显的是一种魅力。 所以,人们总愿走近它,喜欢和忠贞鸟、长寿鸟、吉祥鸟一起合影 留念,沾上丹顶鹤的福气、仙气,企盼长寿,一生吉祥平安。
图片欣赏
作者简介
• 贝琼(1314~1379年)初名阙,字廷臣,一字廷琚、仲琚, 又字廷珍,别号清江。约生于元成宗大德初,卒于明太祖 洪武十二年,年八十余岁。贝琼从杨维桢学诗,取其长而 去其短;其诗论推崇盛唐而不取法宋代熙宁、元丰诸家。 文章冲融和雅,诗风温厚之中自然高秀,足以领袖一时。 著有《中星考》、《清江贝先生集》、《清江稿》、《云 间集》等。
• 道教的形成与发展,我国鹤文化具有了浓郁的道教色彩。仙鹤与道 家文化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道教的创始人张道陵学道的地方就在 鹤鸣山,那里还有待鹤轩、听鹤亭等建筑,道教著作《云笈七签》 中说,张道陵可骑鹤往来。道教抓住鹤的长寿和高飞这两个特性, 并加以引申,认为仙鹤既是仙人的坐骑,又是仙人的化身,因而称 之为仙禽、仙骥、仙客、仙子、仙羽、蓬莱羽士。

石楼赋第十二段赏析【明代】何景明骈体文

石楼赋第十二段赏析【明代】何景明骈体文

国学 骈体文
石楼赋
第十二段
明代 何景明
作品赏析
• 据史载:“元封六年,汉武帝赴汾阴拜祭后土,途经金紫河(武帝川),顿时神马长嘶,脱僵 奔腾,驰于金紫峰(武帝山)。武帝纵观石楼山巅,云霓覆翠,仙气蒸腾,山怪石奇,花异草 丽。武帝下马筑台祈仙,兴游数日。使这座被帝王踏涉的石楼山丽色昭著,气量万千。”
盤谷托昌黎以不朽,匡廬得六一而益尊。吾今始知石樓 之遇,觀其□(山尻)□(山尻)隠顯,卽德之深遠也。
……………………………………………………… ………………………………………………………
据《澄城附志》载:“石楼山,在县治北七十五里,武帝山与旗山东西对峙,南有凹,中分。凹 南平地数十亩,中有高约二丈以上,大仅亩余之石楼山,穴隙天成,形圆如塔,石作楼阁,顶类 张伞。盖望之蔚然,询称岳中奇观。”与石楼山相距千尺的狮子山,隔谷翘望,东西对峙。由于 水经柏谷泉镶嵌其间,形成“清泉风犹动,山色映水中”的萌恋情趣。从此,便有了“狮之望楼 观月出”之说。使这里的自然景观更加灵秀神奇了。
作品赏析
• 成化二十二年(1486年),景明三岁时,其长兄景韶中了举人。二哥景阳也学有小成,这激 励了何景明。景明天性聪明,六岁可以对联,八岁可以写文章,读书强记能力很强。弘治八年 (1495年),何景明12岁的时候,其父亲在渭源县为官时,也带着何景明。
• 弘治十一年(1497年),何景明归家,大哥景韶教他读《尚书》,只九个月就可以讲解了。 此时沁水御史李瀚巡按汝宁,调试信阳诸生,当读了何景明的卷子之后大叹"奇才",并特意到 信阳来看何景明。于是何景明在这时就出名了。

省试司空掌舆地图赋第十二段赏析【北宋】欧阳修骈体文

省试司空掌舆地图赋第十二段赏析【北宋】欧阳修骈体文

图片欣赏
作者简介
• 欧阳修(1007年8月1日-1072年9月22日),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 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且在政 治上负有盛名。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官至翰林学士、 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累赠太师、楚国公。与韩 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并与韩 愈、柳宗元、苏轼被后人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作品赏析
• 赵匡胤奉行“文以靖国”这一理念,果断的实行“右文抑武”的基本国策,通 过设立“誓牌”,尊孔崇儒,完善科举,创设殿试,知人善任,厚禄养廉等一 系列重大举措,彻底扭转了唐末以来武夫专权的黑暗局面,使宋代的文化空前 繁盛,以至于后人有称“宋朝是文人的乐园”的称誉。
• 同时,赵匡胤重视图书建设。建国之初,注意收集各国遗留图书,用以充实官 府藏书。建国初,三馆(史馆、昭文馆、集贤院)仅有书12000余卷。乾德元 年(963年)平荆南收高氏图书,以充实三馆。乾德三年(965年)平定蜀国, 右拾遗孙逢吉赴成都收图书13000卷。开宝九年(976年),平南唐,令太子 洗马吕龟祥到金陵,收图书2万余卷,又收吴越图籍万卷。广泛征集民间藏书, 规定凡有献书者,视其书籍价值,如馆阁所无,则送学士院试问吏理,堪任官 职俱委以官职,如三礼涉弼、三传彭干、学究朱载三人献书1200余卷,并赐科 名。通过征集和献书,于开宝中,官府藏书增至8万卷。为北宋官府藏书奠定 了基础。

后非贤不乂赋第十二段赏析【北宋】刘敞骈体文

后非贤不乂赋第十二段赏析【北宋】刘敞骈体文

作品赏析
• 王曰:“呜呼!说,四海之内咸仰朕德,时乃风。股肱惟人,良臣惟圣。昔先 正保衡作我先王,乃曰:‘予弗克俾厥后惟尧舜,其心愧耻,若挞于市。’一 夫不获,则曰时予之辜。佑我烈祖,格于皇天。尔尚明保予,罔俾阿衡专美有 商。惟后非贤不乂,惟贤非后不食。其尔克绍乃辟于先王,永绥民。”
• 说拜稽首曰:“敢对扬天子之休命!” • 商王说:“呜呼!傅说,全国上下都感受景仰我的品德,这形成一种风气。有
国Hale Waihona Puke Baidu 骈体文
后非贤不乂赋 第十二段
北宋 刘 敞
作品赏析
• 《书·说命下》: “王曰: ‘惟后非贤不乂,惟贤非后不食。其尔克绍乃辟于先王,永绥民。’ 说拜稽 首曰: ‘敢对扬王之休命。’ ” 后: 君。乂(yi):治。绍: 继。辟: 天子、诸侯的通称。对扬: 对答 称扬。休: 美。殷高宗以傅说为相,寄予厚望,坦诚相告: 君非贤臣,不与共治; 臣非其君,不与共食。 希望傅说竭诚相助,以继先王之德,永安万民。傅说拜谢复命,称扬高宗之言。
• 《礼记·大学》: 物格而后致知,致知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 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所谓诚其 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 见君子而后厌然,拚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肝肺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 君子必慎其独也。

大暑赋第十二段赏析【南宋】崔敦礼七体赋骈体文

大暑赋第十二段赏析【南宋】崔敦礼七体赋骈体文

THANK YOU!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萤火虫又名“烛宵”、“耀夜”,是大暑迎接立秋的诗意之虫,轻罗小扇扑流 萤,萤火虫在静夜里穿梭时,其实凉爽的秋已经不远了。 • 二候土润溽暑 :天气开始闷热,土地也很潮湿。溽是湿,大暑时,湿气浓重, 湿热令人难耐。东汉刘熙的说:“暑是煮,火气在下, 骄阳在上,熏蒸其中 为湿热,人如在蒸笼之中,气极脏,也就称‘龌龊热’。”。 • 三候大雨时行 :大暑时节,因湿气积聚而时常大雨滂沱,经常有大的雷雨。
姑射之仙子,汗浃乎冰雪之体。噫神焦与鬼烂兮,彼将 焉其逃避。若乃层潭之府,极深之渊。
……………………………………………………… ………………………………………………………
大暑气候特征:高温湿热、雷暴频繁。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有利农作物成长。《逸周书》曰: “土润溽暑(溽暑,指潮湿而闷热)。又五日,大雨时行”;又曰:“大雨不时行,国无恩泽”。 大暑是一年中日照最多、气温最高、雨水最丰沛的时期,是雷雨天气横行的节气。在江南一带有 “小暑雨如银,大暑雨如金”、“伏里多雨,囤里多米”、“伏天雨丰,粮丰棉丰”、“伏不受 旱,一亩增一担”的说法。在这炎热时节,滴雨似黄金。
国学 骈体文
大暑赋
第十二段
南宋 崔敦礼
作品赏析
•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大暑,六月中。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 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大也。”

垂丝海棠赋第十二段赏析【元代】陈樵骈体文

垂丝海棠赋第十二段赏析【元代】陈樵骈体文

THANK YOU!
国学 骈体文
垂丝海棠赋
第十二段
元代 陈 樵
பைடு நூலகம்
作品赏析
• 垂丝海棠,顾名思义,海棠的花朵是以倒垂的形态“悬吊”在树枝上的。垂丝海棠的花柄比较长,恰似 一缕垂丝,悬吊一树芬芳。
• 垂丝海棠的开花时间是3-4月,花期相对比较短。垂丝海棠是伞状花序,颜色多以玫红,粉红居多。垂丝 海棠开花时花团锦簇,叶少花多,一簇又一簇,虚悬于树枝之上。
• 海棠在我国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关于海棠最早的古籍记载是《诗经·国风·卫风·木瓜》,诗中那句“投 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提到的木桃据考就是指木瓜海棠。古代海棠被统称为“柰”,唐朝时才出现“海 棠”这一称谓。明代王象晋在其所撰的《二如亭群芳谱》中称“海棠”有四品,即:西府海棠、垂丝海 棠、木瓜海棠和贴梗海棠。王象晋在《群芳谱·花谱》中对海棠还有更为详细的描述:“其花甚丰,其叶 甚茂,其枝甚柔,望之绰约如处女,非若他花冶容不正者可比。盖色之美者,惟海棠,视之如浅绛外, 英英数点,如深胭脂,此诗家所以难为状也。”
• 海棠花姿潇洒,花开似锦,其美如神仙眷侣,“红妆艳色,照浣花溪影,绝代姝丽。弄轻风, 摇荡满林罗绮。自然富贵天姿,都不比等闲桃李。”词人姜夔直抒胸臆,称海棠“自然富贵天 姿”。“着雨胭脂点点娇,半开时节最妖娆。谁家更有黄金屋,深锁东风贮阿娇。”诗人何希 尧选取将开未开的海棠花作为歌咏的对象,其嫣红的花苞,如春雨将点点胭脂消融在花瓣之上, 娇媚可爱,袅娜多姿,最能动人心魄。“虽艳无俗姿,太皇真富贵。”陆游也曾做诗形容海棠 艳美高雅。

通其变使民不倦赋第十二段赏析【北宋】苏轼骈体文

通其变使民不倦赋第十二段赏析【北宋】苏轼骈体文
• 李调元《赋话》卷5评此赋云:“宋苏轼《通其变使民不倦赋》云:‘制器者皆出于先圣,泥 古者盖生于俗儒。昔之然今或以否,昔之有今或以无。将何以鼓舞民志,周流化区?王莽之复 井田,世滋以惑;房琯之用车战,众病其拘。’以策论手段施之帖括,纵横排奡,仍以议论胜 人,然才气豪上,而率易处亦多,鲜有通篇完善者。”“寓议论于排偶之中”,“偶语而有单 行之势”,这是苏轼律赋的特点,他比欧阳修更加才气纵横,更加不为律赋之律所拘,纵横排 奡,随心所欲,句式尤为灵活多变,大量使用之乎者也之类的虚词,有些律句几与散文无别。
图片欣赏
作者简介
•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 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 画家,历史治水名人。]
•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 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任翰林学士、侍 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 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宋孝宗时追谥“文忠”。
• 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 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 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 ;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 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彼捐金者由是类矣,摘玉者可同言之。谅率归于 至理,实大化于无为。
………………………………………………………
………………………………………………………
天圣八年(1030年)正月,欧阳修参加礼部贡举(也称“省试”),主考官是曾任枢密副使、现 任御史中丞、著名文学家、江西老乡晏殊。欧阳修的答卷《省试司空掌舆地图赋》至今还完整地 保留了下来,全文四百零六个字。文章开宗明义,紧扣题目叙说:“率土虽广,披图可明。命乃 司空之职,掌夫舆地之名。”其意义就在于“上以体国而经野,下以建邦而设都”,最终达到 “九州有宜”、“四民奠居”、“限华夷而靡爽”、“赞大君之永图”,即促进皇图永固的目的。 句式四六为主,两两相对,平稳而工整。尚书省放榜,欧阳修又名列第一,中了省元,取得参加 殿试的资格。这一次更让恩师和他自己信心满满,对殿试充满期待。
作品赏析
• 《藏珠于渊赋》属治道类,通过深渊藏珠的寄寓来陈述政见 • 根据刘德清等所著的《欧阳修传略》,这一年殿试的诗、赋、论分
别考《藏珠于渊赋》《博爱无私论》等题目,欧阳修的《藏珠于渊 赋》只有短短400余字,其中写道: • "故我斥乃珍奇之用,绝乎侈靡之端。……不宝于远,则知用物之足; 不见其欲,则无乱心之惑。上苟贱于所好,下岂求于难得?" • 这篇赋行文工整,内容与形式俱佳,但在言辞之间假托古代之事, 抨击当时朝廷的奢靡生活,其锋芒和犀利可见一斑。
THANK YOU!
国学 骈体文
殿试藏珠于渊赋 第十二段
北宋 欧阳修
作品赏析
• 《藏珠于渊赋》 题出自《庄子天地》 : “若然者, 藏金于山, 藏珠于渊, 不利货财, 不 近富贵。 ” 据记载欧阳修等人开始并不知此题的出处和题意, 经上请皇帝及考官解释后方得 知。 他充分利用上请得知文学研究的庄子原文的寓意, 把讽涑之意发挥得淋漓尽致。当 然, 歌颂与讽谏必须得体, 主要是摸准皇帝的心思, 否则可能适得其反。
• 天圣八年(1030年),殿试于三月十一日在崇政殿举行,由仁宗皇帝赵祯亲自主持。殿试必 须在一天之内完成赋、诗、论三种科目的考试,考题是“藏珠于渊赋”、“博爱无私诗”、 “儒者可与守成论”。可惜的是欧阳修殿试的诗、论都已散逸,只有《殿试藏珠于渊赋》还保 存着,全文计四百四十个字,格式规整,文意疏畅而语句变化有致,本来排名第一,但欧阳修 在文章中寄寓了自己忧国忧民的深义,借题发表时论,抨击朝政,讽喻君王,要统治者不仅要 惜物更要恤民,因此考官给了他并不是很高的名次。三月十四日,仁宗皇帝主持殿试放榜唱名 仪式,知贡举呼唤殿试合格者的姓名,军头司站在殿陛下依次传呼,这也就是科举考试中所谓 的“传胪”。殿试合格者录取为进士,分为三甲,一甲第一、二、三名分别叫状元、榜眼、探 花。按照“传胪”惯例,省试名列前茅的考生,在殿试唱名超过三人以后,如果没有传呼到自 己,就可以站出来大声自报姓名,即使考分排队靠后,也可以升高等级,提前唱名。当时欧阳 修在殿外正焦急地等待着,可是迟迟不见传呼自己的名字。因为欧阳修省试是第一名,因此他 不得不站出来越队声明,最终皇帝钦点他为甲科十四名。
• 清吴景旭《历代诗话》卷二十载:载欧阳修等人开始并不知此题的 出处和题意,经上请皇帝及考官解释后方得知。
图片欣赏百度文库
作者简介
• 欧阳修(1007年8月1日-1072年9月22日),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 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且在政 治上负有盛名。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官至翰林学士、 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累赠太师、楚国公。与韩 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并与韩 愈、柳宗元、苏轼被后人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 欧阳修是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 运动,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他的散文创作的高度成就与其正确的古 文理论相辅相成,从而开创了一代文风。欧阳修在变革文风的同时,也对诗风、 词风进行了革新。在史学方面,也有较高成就,他曾主修《新唐书》,并独撰 《新五代史》。有《欧阳文忠集》传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