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位淘汰制必备知识介绍
末位淘汰制必备知识介绍课件
考核周期应根据业务特点和组织文化来设定,常见的考核周期包括季度、半年 和年度。
实施考核与评价
定期进行考核
在设定的考核周期内,对员工进行定期的考核,确保考核的 公正性和实时性。
360度反馈评价
通过上级、同事、下级等多角度进行360度反馈评价,全面 了解员工的工作表现。
确定末位淘汰名 单
企业
适用于各类企业,尤其是竞争激 烈、员工素质要求高的行业,如
金融、IT等。
岗位
适用于各类岗位,但淘汰比例应合 理设置,避免对员工造成过大压力。
适用人群
适用于所有员工,包括管理层和普 通员工。
PART 02
末位淘汰制的实施步骤
制定明确的考核标准
清晰定义考核的指标和权重
制定明确的考核标准是实施末位淘汰制的基础。指标应包括工作质量、工作效 率、团队合作等,并根据每个指标对业务的重要性分配权重。
合法合规的实践路径
遵守劳动法律法规
企业应当遵守国家和地方劳动法律法规的规定,确保末位淘汰制的 实施合法合规。
完善内部规章制度
企业应当完善内部规章制度,明确末位淘汰制的实施程序和标准, 确保员工了解并遵守相关规定。
加强员工培训和教育
企业应当加强员工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避免因误解或不当行为导致劳动争议和诉讼。
末位淘汰制在不同行业和场景下的应用 末位淘汰制的优缺点及风险控制
学习重点提示
01
理解末位淘汰制的概念和应用范 围
02
掌握末位淘汰制与其他评价体系 的区别和联系
熟悉末位淘汰制的优缺点及风险 控制方法
03
学会如何在实际工作中运用末位 淘汰制
04
对未来的展望和思考
公司规章制度末位淘汰制
公司规章制度末位淘汰制
第一条为了提高公司的绩效和员工的激励机制,特制定公司末位淘汰制度。
第二条末位淘汰制度是公司绩效考核及管理制度的一部分,是对员工表现不佳的一种惩罚措施。
第三条末位淘汰制度适用于全体员工,不论职位高低。
第四条公司设立绩效考核委员会,负责制定绩效评定标准,并根据标准对员工进行绩效评定。
第五条每年底评定一次绩效,确定每个员工的排名及绩效等级。
第六条绩效排名倒数10%的员工将被列为末位员工。
第七条末位员工将被通知参加补救计划,提升自身绩效。
第八条补救计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制定个人提升计划,包括计划目标、实施措施等;第二阶段为执行个人提升计划,员工需按照计划完成任务;第三阶段为评估提升效果,是否符合公司要求。
第九条如果员工在补救计划期间未能达到公司要求,公司将按照末位淘汰制度予以辞退。
第十条末位员工在被辞退后,可享受相应的离职补偿及待遇。
第十一条公司终身员工除非犯有重大错误,否则不受末位淘汰制度影响。
第十二条公司保留对末位淘汰制度的最终解释权。
以上公司规章制度自发布之日起生效,凡公司员工均应严格遵守。
如有违反,公司将依法
处理。
关于某员工末位淘汰的说明
关于某员工末位淘汰的说明
员工末位淘汰是指公司根据一定的绩效评估标准,对表现最差的员工进行解雇或者调岗的决定。
这种做法通常是为了保持公司的竞争力和效率,确保员工整体绩效的提高。
员工末位淘汰可能会出现在公司业绩不佳、重组或者重大变革时期。
首先,员工末位淘汰是公司管理的一种常见做法,它可以激励员工提高工作绩效,促进公司整体绩效的提升。
通过淘汰表现不佳的员工,公司可以为更有潜力和积极性的员工腾出空间,提高团队整体的工作效率和质量。
其次,员工末位淘汰也可能会引起一些争议和质疑。
因为绩效评估标准的公正性和客观性可能会受到质疑,员工可能会认为自己受到了不公平的对待。
此外,员工末位淘汰也可能会影响整个团队的士气,导致员工之间的不信任和紧张气氛。
另外,员工末位淘汰也需要考虑到员工的福利和就业权益。
公司在进行末位淘汰时,需要遵循相关的劳动法规和政策,给予员工合理的补偿和安置,确保员工的权益不受损害。
总的来说,员工末位淘汰是公司管理中的一种手段,它既有利于激励员工提高绩效,又可能引起一些争议和质疑。
在实施员工末位淘汰时,公司需要慎重考虑,确保公平公正,同时也要关注员工的福利和就业权益。
销售人员末位淘汰制度资料讲解
销售人员末位淘汰制度销售人员末位淘汰制度一、总则:1、目的:为了使销售人员的工作能力最大化体现,点燃员工工作激情,提升工作绩效,建立良好的员工进退机制,为优秀员工提供更好的发展平台和发展空间,特制定本制度。
2、受末位淘汰制度考核的人员:集团内所有分公司的销售人员。
3、末位淘汰考核周期:考核期限自年月日起执行,每个月考核一次。
4、考核项目:销售人员的销售业绩、销售日常工作、大额消费和套现套票考核。
二、淘汰细则1、末位淘汰考核具体涵盖销售人员的销售业绩排名、销售日常工作、大额消费和套现套票考核三个类型方面,销售业绩排名占70%、销售日常工作15%、大额消费和套现套票考核占15%,共100分。
2、公司每年春节后第周,公示各销售人员当年的销售指标,每个销售人员对各自当年的销售指标签字确认。
3、销售业绩排名计算方式:每个考核周期结束后十个工作内统计出各销售人员的销售业绩按完成的比例打分。
4、销售人员的日常工作:主要考核销售人员是否遵守公司规定保质保量的完成每天的客户拜访工作并且按时提交拜访记录。
如果拜访量不能达到公司的要求按比例扣分,低于60%的拜访量,此项为0分;有弄虚作假行为虚报客户拜访情况的,一经公司查实直接解除劳动合同。
5、大额套现和套现套票考核:主要考核销售人员的销售工作当中是否存在大额消费和套现套票形为,如果销售业绩当中出现大额消费超过公司规定比例的按比例扣分,如果超过 %,此项考核为0分,如果发现销售人员有套现或套票形为,一经查实立即解除劳动合同。
三、末位淘汰实施流程1、每个考核周期结束15个工作日内以分公司为单位按3-5条所述办法计算每位销售人员的考核分,给每位销售人员签字确认后在分公司内进行排名、公示,同时抄送给总公司营销部和人事部。
2、结果公示三日内,如当事人对结果有异议,需提起书面申述申请逐级解决,无书面异议的,视为认同公示结果,服从公司安排。
3、每个考核周期考核结果被淘汰人员需当事人签字确认,公示后一周内经分公司负责人审核、区总、总部人事部审批通知其解除劳动关系解除用工关系。
公司末位淘汰制度
公司末位淘汰制度
(Last In, First Out)是指在裁员时,优先裁掉最近入职的员工。
这种制度认为,最近入职的员工相对于其他员工,可能在工作经验和业务能力方面更弱,且对公司的贡献相对较少,因此在裁员时应该优先考虑裁掉这部分员工,以保留更有经验和能力的员工。
末位淘汰制度的优点是相对公平,符合时间先后顺序,避免了主观因素的干扰。
同时,这种制度也对公司培养和留住老员工有一定的激励作用,因为员工会意识到自己的工作表现与职业生涯的稳定有直接的联系。
然而,末位淘汰制度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这种制度可能会裁掉一些潜力较大的新人,因为他们还没有机会展示自己的能力。
其次,末位淘汰制度可能会导致公司员工整体稳定性降低,因为员工在公司之间可能会感到不安和不信任。
在实施末位淘汰制度时,公司应该考虑到员工的绩效评估、培训和发展机会,避免使用这种制度的方式对员工进行任意辞退。
同时,公司还应该进行合理的沟通和解释,让员工明白裁员决策的原因和逻辑,减少员工的不满和不安。
第 1 页共 1 页。
劳动法规:末位淘汰制
劳动法(labourlaw),是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总称。
它是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而产生的法律部门;它是从民法中分离出来的法律部门;是一种独立的法律部门。
这些法律条文规管工会、雇主及雇员的关系,并保障各方面的权利及义务。
年7月,张某到诸城市某食品销售有限公司从事销售经理工作,双方签订劳动合同,其中约定销售业绩连续3个月排名末位时劳动合同自行终止。
后张某销售业绩连续3个月居末位,公司决定终止劳动合同,要求张某办理离职手续。
张某则认为在劳动合同尚未到期的情况下让其离职,是不合法的,遂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仲裁,要求用人单位继续履行劳动合同。
末位淘汰制度是企业在实践中经常采取的一种管理手段,主要目的在于激励员工最大量的完成工作额。
诚然,末位淘汰制度在企业实行现代企业制度、追求经济效益的今天,有利于加强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企业员工的工作效率。
但其中隐含的问题也不容小觑,用人单位采取末位淘汰制辞退员工的做法,本质上是用人单位与员工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行为。
用人单位与员工解除劳动合同,必须符合法定的条件和遵循法定的程序,不允许用人单位自行在法律规定以外设立解除条件。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44条的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合同终止:(一)劳动合同期满的;(二)劳动者开始依法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三)劳动者死亡,或者被人民法院宣告死亡或者宣告失踪的;(四)用人单位被依法宣告破产的;(五)用人单位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撤销或者用人单位决定提前解散的;(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销售公司与张某约定末位淘汰不属于劳动合同终止法定条件的范围,且无法证明张某故意违反公司制度,蓄意不完成销售额,也无法证明张某在从事销售工作中存在过失。
因此,张某与销售公司约定末位淘汰的条款属于无效条款,双方劳动合同并未终止,劳动合同仍需履行。
末位淘汰制必备知识27页PPT
末位淘汰制必备知识Fra bibliotek•26、我们像鹰一样,生来就是自由的 ,但是 为了生 存,我 们不得 不为自 己编织 一个笼 子,然 后把自 己关在 里面。 ——博 莱索
•
27、法律如果不讲道理,即使延续时 间再长 ,也还 是没有 制约力 的。— —爱·科 克
•
28、好法律是由坏风俗创造出来的。 ——马 克罗维 乌斯
•
29、在一切能够接受法律支配的人类 的状态 中,哪 里没有 法律, 那里就 没有自 由。— —洛克
•
30、风俗可以造就法律,也可以废除 法律。 ——塞·约翰逊
46、我们若已接受最坏的,就再没有什么损失。——卡耐基 47、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48、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49、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 50、谁和我一样用功,谁就会和我一样成功。——莫扎特
生产部末尾淘汰制规定
生产部员工末尾淘汰制规定一、“末位淘汰”定义末位淘汰调整是指以科学手段,用KPI绩效数据做依据,对试用员工做是否按期/提前/延迟转正或试用不合格给予解雇.对已转正员工做职务调整,岗位调整,岗补津贴/奖金调整,加班控制调整.不单纯以末尾做依据,以量化的数据做依据.如达标及格值,不参与末尾调整淘汰.二、“末位淘汰”目的1、引进竞争机制,实行优胜劣汰原则。
体现能者上、庸者下、干部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的良性循环机制。
2、公平、公开、公正,实行全员考核原则。
确保考核的规范和透明度,并使考核不留空白。
营造人人被考核、人人参与考核的良好氛围。
3、严格考核程序,实行全员监督原则。
对考核方法、过程、依据及结果全部予以公示,让员工直接参与监督和考核工作。
4、加强思想教育,实行动态考核原则。
坚持教育与考核相结合,鼓励员工力争上游,公平竞争。
通过不断滚动考核,使员工能看到自己努力的方向,树立起良好的责任感和事业心,为公司的发展增添动力。
三、考核对象:生产班组所有成员考核时间:以月度为考核时间单位四、末位淘汰形式1.免职、降职、调离管理(技术)岗位、转岗、降薪(取消或减少岗位津贴)、留岗观察,解除劳动合同等。
2.考核程序由按月提供的《员工KPI绩效公示》,根据员工违章违纪、产品质量完成情况(合格率、效率、报废率)等数据进行分级综合考核,将考核情况进行公示。
季度末汇总并公示季度的考核结果(对连续2-3个月未达标严重的可在考核中直接实施淘汰调整)。
考核结果经公示,由考核小组,根据部门考核办法规定,列出末位淘汰名单,并报人事行政部。
3.淘汰形式:分级淘汰一级淘汰:辞退。
二级淘汰:调岗,降薪,辞退。
经考核属末尾不及格人员。
五、考核标准与依据1.违法或严重违章违纪,给社会或公司安全生产经营造成严重损失的,对公司生产管理秩序造成严重干扰的,一级淘汰。
2.生产绩效分值≥80分为及格值≤80分执行末尾淘汰登记累计2-3次,执行二级淘汰. 详情依据《WI-033员工管理办法》《制造中心考勤管理规定》《生产员工职业操守作风与行为规范》《员工绩效考核公示》。
公司末位淘汰制度
公司末位淘汰制度
是一种组织管理制度,通常指根据员工业绩或绩效进行评定,将绩效表现最差的员工解雇或淘汰出公司。
该制度的目的是激励员工努力工作,提高整体绩效。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优势和劣势,供参考:
优势:
1. 促进竞争:末位淘汰制度可以激发员工之间的竞争意识,促使员工努力工作以避免被淘汰;
2. 提高绩效:该制度鼓励员工提高工作表现,并且将其与业绩绩效挂钩,有助于提高整体绩效水平;
3. 高效管理:末位淘汰制度可以帮助公司管理人才,及时淘汰表现不佳的员工,以保持团队的高绩效状态;
4. 激励积极表现:员工知道绩效和工资挂钩,会更加积极地为公司创造更大的价值。
劣势:
1. 不适用于所有行业和岗位:一些行业或岗位的绩效可能难以量化,末位淘汰制度可能不易实施;
2. 带来压力和不公平感:这种制度可能给员工带来压力,恐怕会损害团队合作和员工士气;
3. 忽视其他因素:末位淘汰制度只关注绩效,可能忽视员工的其他优点和潜力;
4. 带来员工流失:员工可能因对制度不满而主动离职。
公司是否采用末位淘汰制度应综合考虑其适用性和实施情况。
此外,还要确保制度的基本公平和透明度,并提供辅导和培训机会,以帮助员工改善表现。
271末位淘汰制度
271末位淘汰制度【原创实用版2篇】篇1 目录1.末位淘汰制度的定义和作用2.末位淘汰制度的实施方法和影响3.末位淘汰制度的优点和缺点4.末位淘汰制度在我国的现状和应用5.末位淘汰制度的未来发展趋势和建议篇1正文一、末位淘汰制度的定义和作用末位淘汰制度,又称为“271”制度,是一种常见的绩效考核和管理方法。
该制度的核心理念是根据员工的绩效表现,将员工分为三类:优秀员工(A 类,占比 20%)、普通员工(B 类,占比 70%)和落后员工(C 类,占比 10%)。
其中,C 类员工通常需要面临淘汰的风险,而 A 类员工则有可能获得晋升和奖励。
末位淘汰制度的主要作用在于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竞争意识,促使员工提高工作效率和绩效水平,从而提升整个团队和组织的竞争力。
二、末位淘汰制度的实施方法和影响末位淘汰制度的实施主要依赖于定期的绩效考核,通常包括业绩、能力、态度等多个维度。
在考核过程中,管理者需要公平、客观地对员工进行评价,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末位淘汰制度的实施会对员工产生一定的压力,促使他们更加努力地工作,提高自己的绩效表现。
然而,这种压力也可能导致员工之间的竞争加剧,甚至出现不正当竞争、互相拆台等现象。
三、末位淘汰制度的优点和缺点1.优点:(1)激发员工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2)强化竞争意识,促使员工持续进步;(3)有利于组织优化人力资源,提升整体绩效。
2.缺点:(1)可能导致员工之间过度竞争,影响团队协作;(2)考核过程可能存在主观性和不公平现象;(3)末位员工可能面临较大的压力和心理负担。
四、末位淘汰制度在我国的现状和应用近年来,末位淘汰制度在我国企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绩效管理和激励手段。
然而,在实施过程中,部分企业出现了过于追求绩效指标、忽视员工成长和发展的现象。
为了更好地发挥末位淘汰制度的作用,我国企业在实施该制度时应注重以下几点:(1)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体系,确保考核结果的准确性;(2)关注员工成长和发展,提供培训和辅导支持;(3)强化团队协作,倡导健康、积极的竞争氛围。
末位淘汰必备知识介绍共27页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如乐之者。——孔子
▪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末位淘汰必备知识介绍
56、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57、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58、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 理荒秽 ,带月 荷锄归 。道狭 草木长 ,夕露 沾我衣 。衣沾 不足惜 ,但使 愿无违 。 59、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60、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
▪
谢谢!
27
管理学定律之末位淘汰原则
管理学定律之末位淘汰原则
末位淘汰法则(活力曲线,10%淘汰率法则):通过竞争淘汰来发挥人的极限能力
这种评估组织内人力资源的方法,韦尔奇称之为“活力曲线”。
失去A类员工是一种罪过,一定要热爱他们、不要失去他们,每一次失去A类员工都要事后检讨并一定要找出这些损失的管理负责人。
最重要的是员工在不断地成长。
人们可以在任何层次上进行坦率的沟通和回馈,杰克·韦尔奇曾经对活力曲线有一段精彩的阐述:“我们的活力曲线之所以能够发生作用,是因为我们花了10年时间在GE公司建立起一种绩效文化。
经典案例
奇异公司每年会针对各事业单位的主管打分数,最杰出的A级员工必须是事业单位中的前20%;B级员工是中间的70%;C级员工约10%,奇异以常态分配的钟形活力曲线(Vitality Curve)来呈现这种概念。
A级员工将得到B级员工2~3倍的薪资奖酬,活力曲线是年复一年、不断进行的动态机制,以确保企业向前迈进的动能。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时机选择 2、舆论导向(宣传) 3、配套制度的落实 4、文化的变革 5、建立冲突解决机制 6、从核心岗位开始
在考虑具体时机时,关键不是看经营的好坏,而是 看基础工作做得怎样;基础工作做好了,时机就成 熟了。
宣传是需要统一口径的。包括答疑、培训;要引导 企业上下用一种积极的态度看待变革,看待末位淘 汰工作。宣传时,不妨针对不同群体制定不同的宣 传计划。
建立末位淘汰制度和配套的相应制度,如内部岗位 轮换制度、职位晋升制度、绩效考核制度等;建立 沟通制度和保障制度,以确保工作顺利推行和末位 淘汰制度的落实。
企业上下,要建立一种积极的文化,对末位淘汰来 说,不能是单纯的为了分配现有的蛋糕,不是象前 几年有些单位要搞下岗一样,目的是为了少一点人 分配现有的蛋糕;推行末位淘汰的出发点,不能定 位如此,而是要考虑到企业如何做大的问题,企业 如何做强的问题,是解决企业价值最大化问题;不 管是管理者和员工,都要从积极的角度来看待变革, 看待变革中的问题。
海尔的“三工并存、动态转换” 所谓三工转换,是指全体员工分为优秀员工、合格员工、试 用员工三种,分别享受不同的三工待遇( 包括工龄补贴、 工种补贴、分房加分等),并根据工作业绩和贡献大小进行 动态转换,全厂公布。公司内有一套完善的绩效考核制度, 业绩突出者进行三工上转,试用员工转为合格员工,合格员 工转为优秀员工;不符合条件的进行三工下转,甚至退到劳 务市场,内部待岗。退到劳务市场的人员无论原先是何种工 种均下转为试用员工,试用员工必须在单位内部劳务市场培 训三个月方可重新上岗。同时,每月由各部门提报符合转换 条件的员工到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并且填写三工转换建议表, 然后由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审核和最后公布。这样,员工逐步 培养起“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 的职业意识, 调动了工作积极性,一部分员工三工上转,成为优秀员工, 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自我。
有一个较为科学和成熟的绩效评价标准。科学是指 绩效评价的标准建立在企业目标体系基础上,有一 套基于企业战略的,能够兼顾企业未来发展和现实 业绩评估的指标体系、数据收集体系;简言之,科 学是指企业的衡量标准衡量了应该衡量的方面,做 到了可衡量、可管理。成熟的绩效评价标准,是指 这一评价标准具备一定的信度和效度,并经过实践 为员工所接受的。 末位淘汰首先要找出一个末位来,而一个员工认可 的考核标准和制度,有利于指导员工的行为,也有 利于企业能更加自己需要来找到末位。
4、再次,关于使用末位淘汰制后应该采取一定的 补偿措施。末位淘汰制的一个缺点就是缺乏人性关 怀,过于残酷,针对这种情况,应该在实施末位淘 汰制的同时实施一定的补偿制度,如对于被淘汰的 员工提供培训机会,换岗另用等,使这种制度的消 极作用降低到最小限度。
首位激励 把第一公布出来作为其他人的标杆学习目标,每名 员工都相应找出了自己的不足,取长补短,共同进 步,充分发挥团队精神,另一方面很大程度上保护 了其他同事的自尊心。公布最好的优势在于容易形 成一种积极向上,欣欣向荣的局面,大家在尊重与 理解中竞争,共同提高,最终形成一个优秀的团队, 因为最终的竞争是与竞争对手的打拼,而不是内部 的你死我活。
1、令员工产生不安全感,从而导致焦虑、员工关系紧张、对企业不忠诚;追 求短期效益而忽视了长期效益、关注局部而忽视全局 2、员工对“末位淘汰”目的的误解,可能导致过度竞争、部门和个人的不合 作,如:为避免“教会徒弟,淘汰师傅”,老员工不愿“传帮带”新员工; 其次,由于经验的不足,导致操作过程的不公平,如有的企业通过员工互评 来产生“末位员工”,留下了平庸的老好人,淘汰了有潜力但不注意人际关 系的“棱角分子”。 3、竞争、淘汰是必须的,但淘汰周期应主要依据企业的人力资源的素质水平 而定。“淘汰机制”的目标是优化人力资源的结构,推动员工业绩与素质的 提升。当目标已经达到的时候,“淘汰机制”的应用就应该停止。无止境推 行,就是一种过分的形式主义。当“淘汰机制”变成为淘汰而淘汰的工具, 那它将不再产生任何的积极意义,只会让员工感到在企业里毫无归宿感可言。 当企业的人力资源素质水平已达到较高水平时,再从市场上寻找更优秀 的人才,其选择空间则较小,“替换”难度明显增大。 4、企业不具备品牌优势,过高的淘汰率只会造成企业人力资源的青黄不接, 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企业在淘汰员工时,必须全面地考虑这些成本问题, 深入地思考淘汰员工造成的投入—产出比。否则淘汰员工不但不会给企业带 来业绩的提升,反而造成严重的损失。
对于刚毕业的大学生,其典型的转换历程往往是这样安排的: 首先到生产一线、市场一线等部门锻炼,为期一年,在这一 年当中,员工都是试用员工。见习期一年满后,由人力中心 公布事业部所需人数及条件,本人根据实据实际情况选择岗 位,如果经考核合格,则可以正式定岗,同时转为合格员工。 在合格员工的基础上,历时三个月,如果为企业作出很大贡 献,被评为标兵、获希望奖等,可以由部门填写三工转换建 议表,并交到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审核。审核合格后,发给当 事人转换回音单,通知其已转为优秀员工,并在当月兑换待 遇。通过三工转换,员工的工作表现被及时加以肯定,解决 了员工在短时期内得不到升迁,积极性受到影响的问题。在 海尔集团内部三工的比例保持在 4∶5∶1(优秀∶合格∶试 用),这种比例有助于保持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培养了员工 的忠诚度。
企业竞争因素 企业的价值由员工创造,员工创造价值的能力有高 低、大小有分别,企业之间的竞争,就是员工创造 的价值竞争,不论企业实现末位淘汰与否,市场都 会给出选择的――企业倒闭和破产时,裁员、人员 分流、失业等现象,实际是市场为企业所做的“末 位淘汰”。规律面前是平等,既然企业受优胜劣汰 的规律支配,既然企业的价值由员工创造,员工也 就应当受这个规律的支配。
内部劳动力市场的供给: 是由企业希望进行内部调动的员工集合和企业有意识培 训的员工对象的集合组成。 内部劳动力市场的需求: 来自于企业内部不同的功能部门、不同的项目组,这些 需求,可能是因为员工的调动、离职等带来的职位空缺; 也可能是新的组织和部门的设立带来的工作机会。 内部劳动力市场的中介组织和媒介: 可通过公告栏等形式,由人力资源部负责实施 交易程序: 需要经过调入调出部门审批、人力资源部门签署意见。 以保证整个内部劳动力市场的有序流动。
淘汰: 其次,就是淘汰问题,不管内部淘汰和外部淘汰,并不 是说淘汰员工天生就不行。人与岗位的合理匹配永远是 人力资源追求的理想状态,是一个无穷逼近合理的过程, 因此,员工不适合现在岗位的竞争,或者说,在企业内 部某一职位上的竞争处于不利的地位,很大可能是员工 没有找到适应自己的工作。 另一方面,淘汰也不是简单的将员工踢出原岗位,企业 可以视自己的能力和员工的特点,协助员工发挥其优势, 找到新的工作岗位。但这并不是必要条件,也就是说, 企业可以这样做,也可以不这样做,其对应付的义务和 责任不违反劳动法或合同的合约即可。
一、释义:什么是末位淘汰
二、末位淘汰核心思想
三、末位淘汰导入基础
四、末位淘汰实施环节
五、案例
六、末位淘汰的风险与成本
七、末位淘汰的风险防范
企业为满足竞争的需要,通过科学的评价手段,对 员工进行合理排序,并在一定的范围内,实行奖优 罚劣,对排名在后面的员工,以一定的比例予以调 岗、降职、降薪或下岗、辞退的行为。其目的是促 进在岗者激发工作潜力,为企业获得竞争力。
末位: “末位淘汰”首先要有末位,像一句俗语所说的 “十个指头有长短”,员工之间表现存在一定的差 异。这种差异按不同的维度来排序,排序的结果会 不一样,但总存在一个末位。这里,需要注意的是, 排序的标准不一样时,末位的人员可能有所不同, 因此,末位与排序标准密切相关,与排序标准或者 说排序工具的信度和效度有关。
正确认识什么是对员工负责 有的企业总认为把员工清理出去是残酷的,是不人 道的。但没有想,员工在现在岗位上找不到感觉, 发挥不了自己的优势的问题和痛苦。没有考虑到员 工如果迈开了一步,找到了一个发挥自己才干的职 业后,不断成长和进步的快乐。
一整套完整的人力资源制度,其中基础为: 企业考核制度的建立 内部劳动力市场的运作
企业设立相应的投诉渠道和调查取证渠道,建立由 直线主管、人力资源部门和投诉渠道组成一个解决 冲突的体制。并界定好各自的职责和责任,确保工 作能够落实企业决策中心的精神;确保末位淘汰不 发生激烈,要注意区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因为末位 淘汰制度是一把双刃剑,操作不慎有可能影响士气。核心岗 位是指核心业务所决定的岗位。 有的企业末位淘汰从辅助人员开始,或者是所有岗位都实行 末位淘汰,这种做法,实际是一种急于降低人力成本的做法, 不利于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因为,一方面,辅助人员 如人力资源管理岗位的人员,在变革中将发挥很大的作用, 如沟通、释疑等工作。如果一开始,这些人员都顾虑自己, 为自己的利益打算盘。会暗中鼓捣妨碍末位淘汰工作的落实。 同样,管理岗位的人员同样也有此顾虑。 另一方面,从核心岗位开始,有利于集中精力抓好核心岗位 人员的管理,促进核心业务能力的提升;核心岗位激活了, 核心业务有改进,末位淘汰的效果显现,能够产生示范效益。
具体在实践的落实中应考虑具体单位是否具备适用的条 件和环境,是否确定了科学的考评指标体系,是否建立 了合理的补偿制度。 1、必须了解本单位所处的地位和水平。是否人浮于事、 人员过剩,管理没有形成健康有序的机制,那么实施末 位淘汰制是适合的;而一个实施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企 业,人员精练、素质较高、机构简单、具有活力和创造 力,硬性的推行末位淘汰制度,被淘汰的员工有可能比 同类企业优秀的员工相比还具有一定的竞争性,因此造 成的职位空缺是无法迅速的从人才市场得到补充,从而 造成企业的损失,这种企业就不适合适用末位淘汰制。
2、不同的岗位对末位淘汰制的适用也是不一样的,如 销售岗位的业绩容易量化,较适合末位淘汰制,而研发 岗位则不易量化,且这种创新性很强的工作需要宽松的 外部环境,因而就不大适合用末位淘汰制。 3、一旦决定适用末位淘汰制就必须设定一套非常科学 而合理的指标体系。否则,考评的结果就不会科学,淘 汰的人员就不正确,将直接影响到单位的发展。考评体 系的制定需要单位有明确的目标管理制度和清晰的职位 职责界定。如果目标不清楚,职责不明确,考核标准无 法确定,那么也就无法进行考评,也就没有根据来评定 谁是末位。在这种情况下,末位淘汰很难运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