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鄂尔多斯分院
鄂尔多斯盆地东缘挠褶带上古生界煤成气成藏规律研究
20205/299鄂尔多斯盆地东缘挠褶带上古生界煤成气成藏规律研究张秋实摘要鄂尔多斯盆地东缘是我国大型煤成气田有利区之一,具有丰富的地质储量和广阔的勘探前景。
鄂尔多斯盆地东缘构造变形较弱,表现为过渡性的盆缘结构。
本文以挠褶带上的典型中型气藏为例,分析了上古生界地层中煤成气的成藏规律。
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处于中部平缓带北部,整体表现为东南倾单斜构造,稳定且平缓的构造背景对致密气藏的成藏与保存十分有利。
储层具有典型的致密储层的基本特征,储层各层段的非均质程度差异较大,空间展布受沉积相和物性控制,在平缓带受构造控制不明显。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构造特点;发育特征;气藏特征与富集规律中图分类号:P313.1文献标识码:ADOI :10.19694/ki.issn2095-2457.2020.05.052张秋实中石化胜利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东营257000)0引言鄂尔多斯盆地位于中国东部稳定区和西部活动带之间的结合部位,其现今构造特征表现为东翼宽缓、西翼陡窄的不对称矩形盆地,在盆地边缘断裂褶皱较发育,而内部构造相对简单,地层平缓。
鄂尔多斯盆地东缘总体呈向西、北西缓倾斜的大型单斜构造,其上发育轻微褶皱,断层较少且规模小,这种单一简单的构造背景十分有利于煤成气的形成、保存及勘探开发。
由于鄂尔多斯盆地资源潜力巨大1,前人就煤气田地质、天然气资源分布及控制因素都做了大量的研究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2-5,地层发育情况和构造格架控制着煤成气资源的分布与产能,在不同地区各项要素的控制作用有所不同,影响气藏发育的主要因素也有差异。
本文在构造和储层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研究区典型气藏解剖,并对其成藏规律进行了总结,对煤成气进一步勘探有借鉴意义。
1研究区构造特点图1研究区上石盒子组顶面构造图146工区区域上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东缘的晋西挠摺带的中部。
受区域构造活动和岩浆侵入上拱作用的影响,区内主体构造呈南北走向,自西向东划分为4个二级构造带,即背斜带、中部缓坡区、东南向斜区和东部隆起区(图1),南东低、北西高,构造简单,断层不发育。
考虑启动压力梯度的新的低渗气藏指数式产能方程
面径 向流 , 描述 气体非 线性 稳定 渗流 的指数 式形 式可 以表示 为 :
[ 收稿 日期]2 0 1 2~1 1 —0 8 [ 作者简介]何军 ( 1 9 8 7 一 ),男 ,2 0 1 0年 大学 毕 业 ,硕 士 生 ,现 主 要 从 事 致密 气 田 开 发 与 评 价 。
能方 程 ,最后 通过最 优化 方法 对参数 进行 求解 。笔者 在气体 非线 性渗 流指数 式方 程 的基 础上 ,考虑 启动 压力 梯度 的影 响 ,推 导 出了新 的气井 指数式 产 能方程 和压力 分布 公式 。通过 实例分 析 ,该 方法 具有 重要
的理 论 意义 和实际 意义 。
[ 献标 志 码 ]A
[ 文章编号]i 0 0 0 —9 7 5 2( 2 0 1 3 )o 4一 O u8一 O 4
低渗气 藏具 有孔 隙度低 、渗 透率低 、含 水饱 和度高 、孔 隙结构 复杂 等特 点 ,其 渗流规 律与 常规气 藏 存在 较大 的差异 [ 1 ] 。许 多学 者通 过实验研 究证 实 了低渗气 藏具 有启 动压力 梯度 ,并 提 出 了一 些 启 动压
越快 ; 启 动压 力 梯 度 G 越 大 , 井 眼 附 近地 层压 力梯 度 变 化相 对 平 缓 , 在 井 壁 附 近很 小 的 区域 以外 , 地层压 力
梯 度 几 乎 等 于 启 动 压 力 梯度 。
[ 关 键 词 ] 低 渗 气藏 ;启 动 压 力 梯 度 ; 产 能预 测 ;指 数 式产 能 方 程 ;渗 流 机 理
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延长组长7段页岩油地质特征及勘探开发进展
地质特征
地质特征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长7段页岩油位于盆地西部,具有丰富的有机质和良好的 储层条件。其地质特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地质特征
1、地形:鄂尔多斯盆地地处黄土高原,地形起伏不平,丘陵和山地交错分布。 这种地形条件为页岩油的储藏和开采提供了良好的地质环境。
地质特征
2、气候:鄂尔多斯盆地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气候干燥,年降水量较少, 这对于页岩油的储藏和开采是有利的。
地质特征
3、沉积环境: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长7段页岩油位于盆地西部,属于咸化湖 相沉积环境。沉积环境较为稳定,有利于页岩油的储藏。
勘探实践
勘探实践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长7段页岩油的勘探实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地质勘探:通过地质调查和地球化学分析,对页岩油的储层特征和分布规 律进行深入研究,为后续的勘探开发提供基础数据。
二、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延长组 长7段页岩油勘探开发进展
1、勘探成果及开发模式
1、勘探成果及开发模式
近年来,许多石油公司在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延长组长7段页岩油勘探方面取 得了显著成果。根据不同公司的勘探数据,延长组长7段页岩油的总资源量非常 丰富,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常见的开发模式包括水平井技术和水力压裂技术结 合使用,以提高油气采收率。
4、地面工程方案及实施情况
4、地面工程方案及实施情况
地面工程是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延长组长7段页岩油勘探开发过程中的重要环 节之一。针对该区块的实际情况,各石油公司制定了相应的地面工程方案。主要 包括建设原油集输系统、污水处理系统、电力系统等基础设施,以确保页岩油生 产过程中的各项需求得到满足。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各公司不断优化地面工程方 案以提高工程质量和效率。
一、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延长组 长7段页岩油地质特征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地质构造特征及勘探走向研究
现阶段,随着石油勘探活动的不断增多,很多学者加大了对鄂尔多斯盆地西缘的研究工作。
笔者对重磁电资料、地质露头资料、钻探资料等开展充分的研究,发现以中宁为界,可以将鄂尔多斯西缘分成南部与北部两大体系。
在南部体系结构中,分成上、下2层,而不同的地质结构决定了不同的勘探领域。
以滑脱层为分界线,可以将分成气藏层与油藏层,在上下层不同的构造中,分析地震资料可以发现,滑脱层下方的圈闭有着较大的发展潜力。
1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的研究目的与意义鄂尔多斯盆地西缘逐渐地成为我国较为重要的油气探区。
银川青铜峡是地震多发带,也恰好处于鄂尔多斯盆地西缘,这也让鄂尔多斯盆地西缘成为了诸多学者关注的对象。
同时,众多学者对该地区的发展评价不尽相同,论述鄂尔多斯盆地西缘的变性机制与地质构造,有助于对南北两地区构造特点进行科学的分析,有助于深度挖掘鄂尔多斯盆地西缘的价值[1]。
2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地质结构与构造特征2.1 存在转换带的根据根据地表模型显示,黄河流向位于中宁地区东西部向北不断延伸,平铺方向出现90°角。
此外,在北部冲断体系中,地表出露地层呈现出了“S”型镜像,在南部逆冲推覆体系中,呈现出断续的“S”型镜像展布,在地址图上,能清晰显示出2个错位明显的S形分布条带。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南北方向的差异性较为明显,南部与北部的构造线展布具有较大的区别。
根据不同部位构造线方向的差异性,充分阐述了南北构造体系间存在转换带构造,导致双侧的构造线方向出现了变化。
从布格重力异常图上进行观察,鄂尔多斯盆地西缘逆冲带形成了“S”型镜像,高带双侧呈现线性梯度带,明显的南北分界线,使南北分别呈现“S”型镜像展布的异常带,在中宁一线出现了较为明显的走滑断层。
2.2 北部冲断体系的构造特征与地质结构北高南低是北部冲断体系所呈现出的整体表现,随着地层逐渐向北抬高,使其表面遭受风化后逐渐损坏。
北部区域所显示的地震剖面具有较陡的断层,通常情况下,倾角在50°至60°之间,特殊情况可达到75°,而且,未发现深处的缓倾现象。
211004392_鄂尔多斯盆地低渗透气藏水平井开发技术难点研究
182就目前形势来看,鄂尔多斯盆地气藏主要包含两大类,其地质复杂程度较高,水平井开发技术虽已在鄂尔多斯气藏中得到广泛应用,但单井产能攻关方向却有待清晰。
基于此,本文将对该内容进行针对性探究,为降低低渗透气藏开发风险,提高单井产能奠定良好基础。
1 鄂尔多斯气田概述鄂尔多斯盆地位于我国西北地区的东部,既属于沉积盆地也是一个巨型地下水盆地,总面积为37×104km 2。
在鄂尔多斯盆地中,主要分布着两种生物气藏,其一是以苏里格气田为代表的上古生界气藏,就实际已经探明的气田区域(苏里格、子洲、神木等)来说,聚集了大量的油气,即为我们所说的岩性油气藏。
其中苏里格气田蕴藏着丰富的地质储量,目前已经探明的地质储量远超3.17×108m 3,一跃成为我国陆地上排名第一的气田。
详细来说,上古生界气藏的显著特征如下,第一,烃源岩发育度好,具有较高的成熟度,并具有广覆式生烃特点,提供了丰富的源岩基础加快了油气藏的形成。
第二,有较大的存储空间,砂岩分布呈现连片叠加形式。
第三,具有优异的生储备配合条件,包含多种类型的成藏组合,如自生自储式成藏组合、下生上储式成藏组合。
第四,在沉积和成岩的共同作用下,导致有效储层缺乏良好的连通性。
第五,在整体低渗透条件下,高渗富集区带随之发育。
2 水平井开发技术2.1 水平井地质导向技术水平井地质导向技术主要分为上古生界气藏水平井地质导向技术和下古生界气藏水平井地质导向技术两大类。
其中,下古生界气藏水平井的主要包含以下技术内容:在了解分析随着资料的基础上,进行地质模型的修正,并在制定钻进方案的同时,构建随钻地质模型。
与此同时,还需依据小层边界沿线对钻头的空间位置进行精准判断,完成层斜角变化的岩性边界的预测;此外,需依托于随钻伽马、钻时等对比方式完成轨迹调整的综合信息分析法。
2.2 水力喷砂体积压裂技术该技术借助多喷射器完成同时喷砂,射孔簇数的转变也由此达成,在此过程中,携砂通道也会从油管转变为环空,而且选择的注入方式多为油管小排量补液和套管大排量加砂,再加上防反键喷射器和新型钢带式风格器的帮助,高压高排鄂尔多斯盆地低渗透气藏水平井开发技术难点研究余亮 邓明 郭田超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油气勘探公司 陕西 延安 717300 摘要:鄂尔多斯盆地含气层系较多,且其非均质性相对较强,具有明显的低压力,低丰度以及低渗透的“三低特征"。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低渗透致密岩性油藏成藏机理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低渗透致密岩性油藏成藏机理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深入探讨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低渗透致密岩性油藏的成藏机理。
鄂尔多斯盆地作为中国重要的能源基地,其油气资源勘探与开发对于国家能源安全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延长组作为盆地内的一个关键含油层系,其低渗透、致密岩性的特点使得油藏的成藏过程复杂且难以预测。
研究延长组低渗透致密岩性油藏的成藏机理,不仅有助于深入理解鄂尔多斯盆地的油气成藏规律,还可为类似盆地的油气勘探与开发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本文将从地质背景、成藏条件、成藏过程和成藏模式等方面对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低渗透致密岩性油藏的成藏机理进行全面分析。
通过详细的地质背景介绍,为后续的成藏条件和成藏过程分析奠定基础。
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和前人研究成果,深入剖析成藏条件,包括烃源岩、储层、盖层以及运移通道等关键因素。
在此基础上,通过综合分析油藏的成藏过程,揭示油气在致密岩性储层中的运移、聚集和保存机制。
总结提出适用于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低渗透致密岩性油藏的成藏模式,为后续的油气勘探与开发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通过本文的研究,期望能够为鄂尔多斯盆地及类似盆地的油气勘探与开发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推动中国油气工业的持续发展。
二、鄂尔多斯盆地地质特征鄂尔多斯盆地位于中国北部,是一个典型的大型内陆沉积盆地,具有独特的构造和沉积演化历史。
盆地内部构造相对简单,主要由一个向北倾斜的大型单斜构造和一些次级褶皱组成。
这些构造特征使得盆地的沉积体系呈现出明显的南北分异性,南部以河流相沉积为主,北部则以湖泊相沉积为主。
在延长组沉积时期,鄂尔多斯盆地处于湖盆扩张阶段,湖泊广泛分布,形成了一套巨厚的陆相碎屑岩沉积。
这套沉积体系以河流-三角洲-湖泊相沉积为主,其中河流相沉积主要发育在盆地的南部和西南部,三角洲相沉积则主要分布在盆地的中部和北部,湖泊相沉积则广泛覆盖在盆地的中心区域。
鄂尔多斯盆地的岩石类型多样,主要包括砂岩、泥岩、页岩和碳酸盐岩等。
位于鄂尔多斯盆地的是哪个油田
位于鄂尔多斯盆地的是哪个油田
位于鄂尔多斯盆地的长庆油田。
长庆油田的生产区域横跨陕甘宁蒙五省区,是中国最大的天然气生产基地,担负50多个大中城市供气务。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长庆油田分公司(PCOC),简称中国石油长庆油田、长庆油田公司、长庆油田。
它成立于1970年4月,总部位于陕西省西安市,是中国第一大油气田。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司(PCOC)是隶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的地区性油田公司,总部于1998年从甘肃庆阳市庆城县迁至陕西省西安市,工作区域在中国第二大沉积盆地--鄂尔多斯盆地,横跨陕、甘、宁、蒙、晋五省(区),是中国石油近年来增长幅度最快的油气田。
中国煤层气勘探、开发、利用等领域研发机构及企业
中国煤层气勘探、开发、利用等领域研发机构及企业一、中国煤层气勘探、开发、利用等领域研发机构1.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廊坊分院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廊坊分院隶属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该分院是以天然气、低渗透、新能源三大业务为特色的综合性研究机构,研究涉及天然气勘探开发战略规划、基础理论、应用技术,煤层气勘探开发理论与技术,非常规能源资源评价与开采技术,油气田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等领域。
廊坊分院发展煤层气产业注重科研与生产紧密结合,地质与工程紧密结合,勘探与开发紧密结合,掌握了煤层气勘探开发核心技术和一系列关联技术。
成立有专门的产学研一体化的煤层气研究所(前身为煤层气项目经理部),负责全国的煤层气勘探。
16年来累计找到煤层气三级储量约4200×108m3,其中探明460×108m3,分别占全国煤层气资源总量的60%和34.3%,发现了我国第一个高煤阶1000×108m3煤层气大气田——沁水气田和一个1000×108m3的大型含气区,建成国内设备最全的煤层气实验室,获国家新型适用专利7项,发表学术论文220篇,出版专著20部,获省部级奖励16项,在煤层气综合利用技术方面走在前列。
经过多年积累,廊坊分院在煤层气勘探开发及综合利用技术等方面创造了10个第一:首次成立煤层气勘探项目实体,在全国拉开地面开发煤层气序幕;首次发现和开发世界第一个高煤阶沁水大煤层气田,也是中国第一个煤层气田,累计探明储量1405×108m3,并先后发现大宁等气区,获三级储量4200×108m3;首次在中国煤层气勘探上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填补煤层气业务最高奖空白;首次编写中国第一个煤层气开发方案,并钻第一批试验井100口,为中国煤层气商业化开发迈出第一步;首次在世界上用二维地震AVO技术预测煤层气高产富集区并取得突破,在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发现有利区块,单井日产气近4000m3;首次针对中国煤层气成藏特点,系统总结“三控论”成藏机理,发展了世界煤层气地质理论;首次把美国定向羽状水平井技术引进国内并有效推广;首次建成中国第一个配套煤层气实验室,并获得一批新型适用技术专利;首次制定第一个煤层气管理规范,以煤层气勘探开发思路发展煤层气业务并提出先采气后采煤,加强瓦斯抽排利用的国家及行业标准;首次配合国土资源部系统开展中国煤层气资源评价,并建立一套评价指标体系,明确全国煤层埋深2000m以上浅煤层气总资源量为36.8×1012m3。
苏里格气田苏区块开发方案之地面工程
25MP a
压力分界线
第18页/共91页
阀后4.0MPa
3.2场站布置
3.2.1布站原则 1.合理控制采气半径,节约建设成本; 2.根据总体井网布置,合理优化站场数量。 3.2.2布站方案 根据苏20区块开发方案井位布署,站场布置方案有两种。
集气站工艺流程
闪蒸分液罐 污水罐
外输计量区
分离器 压缩机组 压缩机组
分离器 自用气区
第31页/共91页
3.4.1井场布置 井场无人值守,场
地只作简单处理。 单井井场占地面积 为30m×35m,约 1.58亩。
3.4平面布置
单井井场平面布置示意图
第32页/共91页
3.4平面布置
3.4.2集气站平面布置 1.布置原则 1)紧凑合理、节约用地; 2)根据不同生产功能和特点相对集中布置。 2.布置方案 集气站休息室、值班室、厨房、发电机房等辅助生产区与工艺装
4.0MPa,井口加热、保温输送、集气站常温分离外输。到集气站压力 降至3.5MPa以下时,集气站增压外输。 方案优势:充分利用地层压力能,初期预计可延迟集气站增压时间约1 年左右。
第15页/共91页
3.1集气工艺
以辖22口井集气站为例,两方案综合比较见下表。 井口集气工艺对比表
项目 井场 压缩机 10年折现 总投资
设置清管站一座(与苏20区 块计量交接站合建),集气 站由北向南依次命名为苏34 (苏20-1集气站)、苏35 集气站(苏20-2集气站)。
第21页/共91页
苏34 清管站
苏35
方案一
DN200 苏35
苏苏3366 站
气地质与勘探博士,硕士生导师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部分硕士生导师简介张光亚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油气地质与勘探博士,硕士生导师,集团公司高级技术专家。
主要从事全国和全球重大勘探领域油气地质理论、综合评价与战略方向研究。
李本亮高级工程师。
主要从事中国含油气沉积盆地构造演化与变形特征研究。
汪泽成高级工程师,煤田、油气地质与勘探博士,集团公司高级技术专家。
长期从事四川、鄂尔多斯盆地油气地质综合研究工作,擅长盆地构造、天然气成藏等方向。
邓胜徽地层古生物学专家。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理学博士。
一直从事地层学和古生物学研究,负责完成了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吴因业,沉积储层与石油地质专家。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工学博士,理学博士后,国际沉积学家协会(IAS)会员,国家“九五”、“十五”科技攻关研究的专题负责人。
长期从事沉积储层、层序地层学和油气地质勘探的研究工作。
袁选俊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矿产普查与勘探工学博士,硕士生导师,集团公司高级技术专家。
长期从事含油气盆地沉积储层和石油地质综合研究。
朱如凯博士,高级工程师。
沉积学与储层综合研究专家,学科技术带头人,国家973项目及国家重大专项岩性地层油气藏、前陆盆地等项目课(专)题长。
姚根顺油气藏地质专家。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海洋地质学博士。
一直从事石油地质基础与勘探评价研究,为海相油气地质基础研究、为我院海洋油气地质研究团队的形成做出了重要贡献。
胡素云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长期从事油气资源评价、油气地质综合研究、油气发展战略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张义杰博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高级技术专家。
主要从事石油地质和中国石油风险勘探研究工作。
潘校华油气地质及勘探专家。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长期从事中国油气海外项目地质地球物理研究和勘探部署工作。
李建忠盆地分析与勘探规划专家。
高级工程师,工学博士。
长期从事盆地构造分析、石油地质综合评价和勘探领域研究。
张庆春油气资源评价专家。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工学博士。
长期从事盆地与含油气系统模拟技术研发与应用以及油气资源评价研究。
苏里格气田苏6区开发井网优选
J h n .e一,HE D n .o ,T N a— U a ,Y N Ha jn I C egy A ogb A G H i a ,L O N A i u f -
( . rusBa c ntue fP t C iaR s r s t eo x l ai n ee p et e'g 1 E d o rnhIstt o e o hn ee c I tu E po t na dD vl m n ,B on i r a h n it f r o o i
Absr c t a t: S . o k i o ae n t e m i l fS lg s e d Du oe rirp o u t n tme a d h g e e u No 6 Blc slc t d i h dde o u ie Ga f l . i e t a l r d c i i n i h rg ・ e o
21 00年 2月
大庆 石油 地质 与开 发
.
Fb e ., 2 0 01 V0 _ 9 NO l2 .1
第 2 第 1期 9卷
Per lu Ge lg nd Oifed De eo me ti q n to e m oo y a l l v l p n n Da i g i
smult n s c s o tmii g welp t m n O o i a i u h a p i zn l at o e a d S n. Th lc lng o b ad d rv r s di e t r y t m t e b o k beo s t r i e i e e m n a y s se wi h
10 8 C ia . otrd aeD p r et e o hn e ac ntue 0 0 3 hn ;2 P s a u t eat n P t C iaR s r Istt o g m o r f e h i f
鄂尔多斯盆地南缘华北探区页岩油储层岩石力学特性实验研究
鄂尔多斯盆地南缘华北探区页岩油储层岩石力学特性实验研究王翔;冯永超【期刊名称】《非常规油气》【年(卷),期】2024(11)1【摘要】针对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延长组7段页岩储层钻井过程中发生钻头适应性差和井壁垮塌等井下复杂状况,开展了岩石组构特征分析、力学特征分析和可钻性参数等力学特征分析。
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南缘页岩油储层中黏土以伊利石和伊/蒙混层为主,岩石结构及力学特性非均质性强。
岩石表面层理结构明显,微裂缝和孔隙发育。
页岩抗张强度为6.58~18.27 MPa,单轴抗压强度为76.79~169.29 MPa,高温下的内摩擦角为14.67°~36.71°,泊松比为0.167~0.352,主要集中在0.21附近,弹性模量为4 100~17 344 MPa。
最小水平主应力梯度为1.89~2.14 MPa/100 m,最大水平主应力梯度为2.37~3.04 MPa/100 m,其中洛河地区最大、最小地应力梯度差值较大。
地层可钻性级值为4.36~6.11,主要分布在5.5以下,属于软-中硬度地层,平均地层倾角小,在钻至水平段时,钻进方向与层理相同,与岩石接触面多互层,钻头磨损加重。
基于页岩储层岩石力学特性认识,对于鄂南页岩油安全、高效地钻探具有指导意义。
【总页数】9页(P110-118)【作者】王翔;冯永超【作者单位】中国石化华北油气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25;P634【相关文献】1.鄂尔多斯盆地南部长8储层岩石力学实验研究2.鄂尔多斯盆地南缘长8储层岩石力学特征及影响因素3.致密砂岩储层微观水驱油实验及剩余油分布特征——以鄂尔多斯盆地吴起油田L1区长7储层为例4.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页岩油储层岩石物理特征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不同煤阶深煤层含气量差异及其变化规律
不同煤阶深煤层含气量差异及其变化规律陈刚;秦勇;胡宗全;李五忠;申建【摘要】基于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式,开展不同煤阶不同温压条件下等温吸附模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在煤岩镜质组反射率Ro<3.0%时,Langmuir等温吸附曲线随煤阶、温度、压力升高表现出明显的分带性.随着煤阶的升高,煤吸附能力逐渐增强.温度小于55℃时不同煤阶Langmuir体积受温度影响较小,之后影响逐渐增大.低煤阶在12 MPa、中高煤阶在15 MPa以前随压力增加Langmuir体积增大明显.根据实测含气量外推法结合高温高压等温吸附实验建立了深煤层含气量数学模型,显示煤层含气量随埋深呈现快速增加—缓慢增加—不增加—缓慢减小的变化规律,其中低煤阶临界深度介于1400~1700 m,中高煤阶临界深度介于1500~1800 m.该含气量数学模型对预测深部煤层含气量变化规律及煤层气资源评价提供基础依据.【期刊名称】《高校地质学报》【年(卷),期】2015(021)002【总页数】6页(P274-279)【关键词】不同煤阶;深煤层;含气量;数学模型;临界深度【作者】陈刚;秦勇;胡宗全;李五忠;申建【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徐州221116;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廊坊分院,廊坊065007;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徐州22111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D84根据新一轮全国油气资源评价煤层气资源评价报告(刘成林等,2009),中国煤层埋深在1200~2000m煤层气资源量约为16.77×1012m3,占2000m以浅煤层气资源量的45.6%。
据推测,煤层埋深在2000~3000m煤层气资源量约为18.47× 1012m3(赵庆波等,2011)。
中国大多数煤、油、气共生的沉积盆地埋深也集中在1200~3000m。
中国石油学会全国石油石化优秀科技工作者入选人员及主要事迹
附件中国石油学会第二届全国石油石化优秀科技工作者入选人员及主要事迹(人员按姓氏笔划排序)1. 王招明,男,汉族,1955年7月出生,教授级高工,原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总地质师。
长期在一线从事科研生产工作,创新形成含盐前陆冲断带超深砂岩油气地质认识和礁滩复合体、层间岩溶型油气藏地质新认识,对前陆盆地、缝洞型碳酸盐岩油气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是东河1、克拉2、克深气藏群、塔中、哈拉哈塘、古城6、中深1等多个油气重大发现的核心技术贡献者,为油田的跨越发展和新疆的发展、稳定做出重要贡献。
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省部级特等奖2项,一、二等奖18项。
2. 王香增,男,汉族,1968年12月出生,正高级工程师,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
在特(超)低渗油藏渗流机理及开发关键技术、特(超)低渗油藏提高采收率、致密砂岩气藏高效开发、页岩气勘探开发等方面取得重大研究成果。
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22项,授权专利29项(发明专利13项),出版专著8部,发表论文60余篇,被聘为陕西省三秦学者,获李四光地质科学奖、十佳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提名奖、第二十四届孙越崎能源大奖。
是国家863项目首席专家,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3. 冯庆善,男,汉族,1974年10月出生,高级工程师,中国石油管道公司管道完整性管理中心主任。
长期从事管道完整性管理技术研究,负责ISO管道完整性管理标准编写和工作组召集,担任美国(国际)腐蚀工程师协会NACE TM0125-2015《防腐层耐划伤测试方法》标准编写委员会主席、ISO/TC67/SC2/WG21工作组召集人、ISO19345《管道完整性管理》项目负责人、GB32167-2015《油气输送管道完整性管理规范》第一编写人。
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奖励一等奖3项,发明专利19项、实用新型专利10项,出版著作5部,发表论文30余篇。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9油层组成藏地质条件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9油层组成藏地质条件鄂尔多斯盆地长9油层组的成藏地质条件是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主要认为上覆7油层组和上覆7油层组本身两套烃源岩是长9油藏的主要来源,但是在吴起地区,长9烃源岩是长9油藏原油的主要来源,长7烃源岩中没有长9油藏原油。
并且通过对长9油层组进行调查可以发现,在9l亚段接种了大部分的原油量。
本文主要从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9油层组成藏地质条件以及相关内容出发进行详细分析。
标签: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9油层组;成藏地质条件引言:对鄂尔多斯盆地进行研究可以发现,有著非常丰富的油气资源,而且在相关人士的努力勘探下,已经发现了大批的油气田,在对其进行勘探的过程中形成了南油北气的开发格局。
随着勘探活动的不断深入,已经在石油中发现了新层系,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全新领域。
近年来,在对石油进行预探的过程中,主要是将全盆地作为预探重点,对延长组的下部层系进行深入研究,并且在甩开勘探力度方面也进行了加大,长9油层勘探过程中取得了新的进展,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长9油层具有良好的勘探潜力。
1.鄂尔多斯盆地长9分布规律在华北克拉通古老基地基础上,鄂尔多斯盆地得以发展,是一种中、新生代沉积盆地。
这种盆地在地质构造上相对比较稳定,而且特征比较明显,比如,可以持续沉降、整体上升、斜坡宽缓等。
上三叠统延长组是盆地内陆湖盆形成后的第一套生储油沿系,对其岩性特征进行观察的过程中,可以将其从下到上分成5段,包括的油层组一共有10个。
当延长组进入到长9沉积期之后,就会出现胡湖岩性主要是以砂岩夹泥岩为主,组成包括灰色粉砂岩、灰黑色泥岩等,这些砂岩夹泥岩具有不同的厚互层。
通过研究可以发现,在规模上,长9藏一般比较小,而且具有复杂的油水分布关系。
在本文中主要对成藏条件、油源条件、沉积条件以及成藏组合特征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将地质基础提供给长9油藏的勘探工作中。
2.成藏条件2.1油源的条件之前有很多研究学者针对长9油藏的油源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并且这些人得到的研究结果也比较一致,但是在吴起地区的长9油藏的油源方面还存在一些争论,没有达成一致性意见。
基于重量法的页岩气高压等温吸附研究
基于重量法的页岩气高压等温吸附研究高永利;李腾;关新;牛慧赟;孔旭【摘要】基于重量法等温吸附仪,开展了页岩气的高压等温吸附测试.实验结果表明,低压下页岩气吸附特征符合Langmuir模型,在实验压力超过10~12 MPa后,页岩吸附表现出了明显的过剩吸附.高压下,样品桶体积以指数形式逐渐降低,这与高压下样品桶的压缩性有关.页岩样品的体积则呈指数形式增加,并在较小的压力范围内趋于平衡,这与页岩对氦气的微量吸附有关.基于最大过剩吸附后页岩过剩吸附量与气相甲烷密度拟合得到的吸附相甲烷密度在不同最大测试压力下呈现动态变化,以最大过剩吸附量后连续2个压力点测得的过剩吸附量与气相甲烷密度拟合获得的吸附相甲烷密度,最接近页岩表面吸附平衡时吸附相甲烷密度.综合考虑样品桶体积、样品体积及最大过剩吸附前后吸附相甲烷体积的动态变化,能够对页岩气绝对吸附量进行准确校正,实现页岩高压等温吸附特征的精细描述,且页岩高压绝对吸附特征符合Langmuir吸附模型.【期刊名称】《石油实验地质》【年(卷),期】2018(040)004【总页数】7页(P566-572)【关键词】过剩吸附;绝对吸附;体积动态变化;吸附相密度;页岩【作者】高永利;李腾;关新;牛慧赟;孔旭【作者单位】西安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西安 710065;西安石油大学陕西省油气田特种增产技术重点实验室,西安 710065;西安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西安710065;西安石油大学陕西省油气田特种增产技术重点实验室,西安 710065;西南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成都 610500;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西北分院,兰州 730020;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西北分院,兰州 73002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32.2页岩气、煤层气以及致密砂岩气是我国重要的非常规天然气资源[1],尤其是页岩气资源在海相、陆相及海陆过渡相地层中均有广泛发育[2-3]。
四川盆地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发育的单层厚度大、广泛分布、连续性好的海相页岩地层取得了良好的页岩气勘探开发效果[4-6]。
鄂尔多斯盆地黄土塬区地震资料处理方法及应用
鄂尔多斯盆地黄土塬区地震资料处理方法及应用
陈娟;胡剑;王永刚;李美;周齐刚
【期刊名称】《石油天然气学报》
【年(卷),期】2012(034)005
【摘要】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为黄土塬区,地表条件复杂,黄土巨厚,干燥疏松,静校正问题严重,资料信噪比低,给地震资料处理带来很大难度.应用了非线性层析反演方法有效地解决了黄土塬区静校正问题,将加密速度分析与地表一致性剩余静校正多次迭代相结合,提高了剖面的质量.实际资料的处理表明,在黄土塬区该方法的应用能有效提高成像质量.
【总页数】4页(P65-68)
【作者】陈娟;胡剑;王永刚;李美;周齐刚
【作者单位】中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陕西西安710018;中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陕西西安710018;中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陕西西安710018;中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陕西西安710018;中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西北分院,甘肃兰州73002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31.44
【相关文献】
1.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巨厚黄土塬区非纵地震资料处理技术
2.鄂尔多斯盆地黄土塬区弯宽线地震资料处理
3.鄂尔多斯盆地黄土塬区弯宽线地震资料处理
4.鄂尔多斯
盆地巨厚黄土塬区非纵测线地震资料处理方法研究5.鄂尔多斯盆地南部的黄土塬区地震资料处理与解释,第一部分:地震资料处理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