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地震相分析的方法

合集下载

地震相的识别剖析

地震相的识别剖析

通过层序的划分,可以大致确定不同类型的砂岩储集体在纵向上发育的有利层位。

通过对有利层序内地震相的研究,可以确定砂岩储集体的沉积相及横向的分布范围,从而为砂岩储层的综合预测奠定基础。

一、地震相分析(一)地震相概念地震相是沉积相在地震剖面上表现的总和,是由沉积环境(如海相或陆相)所形成的地震特征,是指一定面积内的地震反射单元,该单元内的地震属性参数与相邻的单元不同.它代表产生其反射的沉积物的岩性组合、层理和沉积特征。

(二)地震相分析地震相分析就是在划分地震层序的基础上,利用地震参数特征上的差别,将地震层序划分为不同的地震相区,然后作出岩相和沉积环境的推断。

用来限定地震相单位的基本参数是那些涉及层系内部的反射形态和层系本身的几何外形的有关参数,目前在地震相分析中使用的地震反射参数及其地质解释如下:(1)反射结构:反射结构反映层理类型、沉积作用、剥蚀和古地貌以及流体类型。

(2)地震相单元外形和平面组合:不同沉积环境下形成的岩相组合有特定的层理模式和形态模式,导致反射结构和外形的特定组合,从而反映沉积环境、沉积物源和地质背景。

(3)反射振幅:反射振幅与波阻抗差有关,反映界面速度一密度差、地层间隔及流体成分和岩性变化。

大面积的振幅稳定揭示上覆、下伏地层的良好连续性,反映低能级沉积;振幅快速变化,表示上覆和(或)下伏地层岩性快速变化,是高能环境的反映。

(4)反射频率:反射频率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地层厚度、流体成分、埋深、岩性组合、资料处理参数等。

视频率的快速变化往往说明岩性的快速变化,因而是高能环境的产物。

(5)同相轴连续性:它直接反映地层本身的连续性,与沉积作用有关。

连续性越好,表明地层越是与相对较低的能量级有关;连续性越差,反映地层横向变化越快,沉积能量越高。

(6)层速度:层速度反映岩性、孔隙度、流体成分和地层压力。

由于同一地震相参数的变化可以由多种地质作用产生,因此地震相分析具有明显的多解性。

但是既然地震相是沉积相的反映,地震相必然能够反映储集体或油气储集相带(刘震,1997)。

最新(完美版)地震资料解释文字部分总结 -第四章

最新(完美版)地震资料解释文字部分总结 -第四章

第四章区域地震相分析4.1 概述4.1.1 地震相分析的有关概念(1)相:facies即面貌。

(2)沉积相:sedimentaryfacies沉积物的面貌,沉积相是特定自然环境的产物。

具有特定的“面貌”,包括岩性、沉积结构、沉积构造、古生物、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特征,即岩相、生物相、化学相、测井相和地震相等,根据这些物质相特征可推断其当时的沉积环境。

(3)地震相:seismicfacies地震反射的面貌,具体表现为各种地震相标志的特征,它是特定沉积相的地震响应。

根据各种地震相特征可推断其沉积相,进而恢复出当时的沉积环境。

(4)地震相划分:在相应的地震地层单元内部,根据地震相标志划分出不同的地震相单元。

(5)地震相分析:根据地震相特征进行沉积相的解释推断。

4.1.2 地震信息的基本类型(1)物理地震学信息要正确区分两类属性:1)界面属性;2)层属性振幅统计类:均方根振幅、平均绝对振幅、振幅变差、平均振幅、最大波峰振幅、平均波峰振幅、最大波谷振幅、平均波谷振幅、最大绝对振幅、总绝对振幅、平均能量、总能量、振幅偏斜度、振幅峰态复数道统计类:平均反射强度、反射强度梯度、平均瞬时频率、瞬时频率梯度、平均瞬时相位频率统计类:优势频率、有效带宽、波形弧长、平均过零频度、峰谱频率、频谱峰最梯度相关统计类:相邻道协方差、相邻道相关时移、平均信噪比、相关长度、相关分量、卡拉信号复杂度弹性参数类:纵波速度、横波速度、密度、波阻抗、泊松比、拉梅系数、纵横波速度比、体积模量、捡球模量层序统计类:过门槛百分比、欠门槛百分比、能量过半时长、能量半时长梯度、正负样数比、波峰数、波谷数吸收类:吸收系数、振幅比、频谱比振幅与波阻抗叠合剖面上振幅属性与波阻抗属性的对比:①强振幅发育在具有强波阻抗差的岩层之间。

②在一个同相轴中往往可以有多个波阻抗层。

即波阻抗反演剖面的分辨率高于振幅剖面。

(波形为振幅,颜色为波阻抗)(2)几何地震学信息1)剖面上同相轴或岩层的形态和相互叠置关系2)平面上地震相单元的几何形态特征3)三维空间上地震相单元的外形4.1.3 地震相的空间表现形式4.1.4 地震相标志的类型(1)剖面地震相标志1)地震反射构型(Seismic configuration):指同相轴的形态和叠置关系;2)地震反射结构(Seismic texture):地震反射同相轴的物理地震学特征,包括其视振幅、视周期(视频率)、波形和连续性四个方面;(2)平面地震相标志1)地震相单元的几何形态特征(地震地貌特征)2)地震相单元的岩性特征(3)三维地震相标志地震反射形状(Seismic form):地震相单元的总体形状。

地震相分析方法

地震相分析方法

地震相分析方法地震数据中包含着十分丰富的信息,可以从中提取一系列地震属性,这些属性可用来测定地震数据的几何学、动力学、运动学或统计学特征,有助于揭示隐含的地下异常。

近年来,人们从地震数据中提取了越来越多的信息来进行常规的地震属性预测。

基于属性参数的地震相分析技术,不但可用于大尺度的沉积相研究,更适合于小尺度的沉积亚相、微相研究以及储集层预测。

在进行地层岩性解释过程中,普遍采用的波阻抗反演以及地震属性技术的确起到了不小的作用,但随着煤矿开发对地层岩性的要求不断增加,这两种技术已经在某些程度上满足不了实际生产的需要,对于地震属性分析方法来说,也已经意识到其本身主要存在以下两方面缺陷:(1) 所提取的属性不断增加,但是可以提供给用户进行处理解释的属性不多。

(2) 缺少合适的方法对多种属性进行解释,其地质意义不明确。

可以说,传统的地震属性丢失了两个基本信息,即地震信号的总体变化以及这种变化的分布规律。

因此,很难给出井位处的地震信号变化的可靠评估,也就很难进行可靠的信息外推。

在钻井资料比较少、横向变化较快的情况下多解性较强,很难准确性预测。

波阻抗反演以及地震属性技术均无法评价地震信号的总体变化程度。

但是,任何与地震波传播有关的物理参数变化都反映在地震道波形的变化中,可以使用样点值随时间的变化来刻画和衡量地震道波形变化。

于是,基于波形的地震相分析技术便应运而生。

一般而言,地震相分析技术忠实于地震信息本身,弥补了井约束反演的缺陷。

相比较而言,基于波形的地震相分析技术较基于属性的地震相分析技术有独特的优势。

基于属性的地震相分析技术利用某些对地质情况敏感的属性划分出与沉积相对应的地震相,但前提是这些属性存在,且确实敏感,而寻找这些敏感属性或属性组合往往比较困难和耗时;另外属性不能反映地震信号的总体变化,没有一个单一属性或几个属性的组合能够描述整个地震信号的非均匀性。

基于波形的地震相分析技术综合利用了地震波的频率、相位、速度、能量等各种信息,是基于地震信号整体差异的分类,克服了上述缺陷,具有独特解决问题的能力。

地震相分析技术

地震相分析技术

地震相分析技术地震相分析技术通过层序的划分,可以大致确定不同类型的砂岩储集体在纵向上发育的有利层位。

通过对有利层序内地震相的研究,可以确定砂岩储集体的沉积相及横向的分布范围,从而为砂岩储层的综合预测奠定基础。

一、地震相分析(一)地震相概念地震相是沉积相在地震剖面上表现的总和,是由沉积环境(如海相或陆相)所形成的地震特征,是指一定面积内的地震反射单元,该单元内的地震属性参数与相邻的单元不同.它代表产生其反射的沉积物的岩性组合、层理和沉积特征。

(二)地震相分析地震相分析就是在划分地震层序的基础上,利用地震参数特征上的差别,将地震层序划分为不同的地震相区,然后作出岩相和沉积环境的推断。

用来限定地震相单位的基本参数是那些涉及层系内部的反射形态和层系本身的几何外形的有关参数,目前在地震相分析中使用的地震反射参数及其地质解释如下:(1)反射结构:反射结构反映层理类型、沉积作用、剥蚀和古地貌以及流体类型。

(2)地震相单元外形和平面组合:不同沉积环境下形成的岩相组合有特定的层理模式和形态模式,导致反射结构和外形的特定组合,从而反映沉积环境、沉积物源和地质背景。

(3)反射振幅:反射振幅与波阻抗差有关,反映界面速度一密度差、地层间隔及流体成分和岩性变化。

大面积的振幅稳定揭示上覆、下伏地层的良好连续性,反映低能级沉积;振幅快速变化,表示上覆和(或)下伏地层岩性快速变化,是高能环境的反映。

(4)反射频率:反射频率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地层厚度、流体成分、埋深、岩性组合、资料处理参数等。

视频率的快速变化往往说明岩性的快速变化,因而是高能环境的产物。

(5)同相轴连续性:它直接反映地层本身的连续性,与沉积作用有关。

连续性越好,表明地层越是与相对较低的能量级有关;连续性越差,反映地层横向变化越快,沉积能量越高。

(6)层速度:层速度反映岩性、孔隙度、流体成分和地层压力。

由于同一地震相参数的变化可以由多种地质作用产生,因此地震相分析具有明显的多解性。

地震中的震相分析

地震中的震相分析

地震中的震相分析摘要:本文总结多年来工作中的一些震相分析经验,用典型震例说明震相分析的方法,主要讨论用长春台接收到的地震图分析近震,远震,极远震,震相分析的方法,包括地震的震相特征和分析方法。

关键词:近震;远震;极远震;震相特征地震分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解决问题,首先观全貌判定地震类型(近、远、极远)其次确定第二震相。

近震S,SM,Lg,远震S,SKS,极远震PP,SKKS等确定深震相:AP,XP,XS,PcP,ScP,PcS,ScS,APKP,XPKP等根据第二震相及深震相,确定震中距和深度。

什么是震相呢?震相是指与特定的射线相连系的地震波或地震图上清晰振动脉冲的初始时刻。

还有一点需注意影响地震波传播的几个主要因素:震源机制,震源体积,破裂速度:传播路径介质的影响:台基岩性的影响:仪器特性的影响。

以下我们用长春台站记录到的实际震例分别举例说明。

1 近震震相特征近震地震波是指震源在地壳内且波的传播路径也在地壳内的地震波。

通常认为近震波的震中距范围在1000km以内。

2000年1月12日在辽宁岫岩海城间,发生M5.1级地震。

震源深度7KM,长春台距这次地震震中411KM,属较典型近震。

从图上我们看出PG在原始记录图上分析要比仿真短周期图上分析更准确一些。

近震在短周期上面波较发育,且衰减速度较快。

PG,SG震相清淅,来自莫霍界面的首波PN,康拉德界面的首波PB,都清淅可辩。

2 远震震相特征远震地震波不但传播路径长而且波射线向地球内部穿透的也深,因此,在分析远震波时,必须考虑地球结构,地球曲率对地震射线的影响。

2001年12月18日琉球群岛西南海中发生7.5级地震。

震源深度33KM,长春台距这次地震震中△=20.0°。

我们从图上看出P波S波为突出大振幅,周期0.8s~8s且初相清晰。

有地面两次反射波PPP震相出现,典型的海洋型地震,波形优美,面波类似于正弦波。

2003年9月1日,俄罗斯海域发生6.0级地震,震源深度480kM,长春台距这次地震震中△=5.0°。

地震相分析

地震相分析

地震相分析入门在石油、煤炭等地下沉积矿产的勘探开发中,沉积相研究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然而,由于目的层深埋于地下,因此所采用的研究手段和研究方法与露头区的沉积相研究相比有很大不同。

在地下相分析中只有通过岩石资料才能够观察到目的的沉积相标志,而钻井取心一般都不是连续进行的,并且一口探井的全井取心率往往只有百分之几到百分之十几,这给沉积相研究造成很大困难。

利用电测井资料进行测井相分析虽可对全井做出连续的沉积相解释,但其多解性较强,因此除上述两种资料外,还迫切需要从其它资料中获取更多的信息以提高沉积相解释的准确性。

更重要的是,即使单井相分析的资料足够充分,但采用传统研究方法所得到的毕竟只是一部分信息,而如地层叠置模式、沉积体外形等重要信息并没有利用。

进一步看,即使解释完全正确,但毕竟只是“一孔之见”。

要想进一步掌握沉积相的平面展布特征就必须有大量的足够密集的钻孔,而这在勘探阶段恰恰难以满足。

因此迫切需要一种仅用少量钻孔就能较好地掌握沉积相平面变化特征的新手段、新方法。

地震相分析正是为满足上述迫切需要而产生的。

地震相就是在地震反射时间剖面上所表现出来的反射波的面貌。

地震相分析则是根据地震相特征进行沉积相的解释推断。

在石油勘探及某些煤田、盐矿勘探中,地震勘探资料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基础资料。

这些资料一般在勘探初期就可获得,且一般都能覆盖整个盆地,其中具有极为丰富的地层、构造和沉积相信息,因此是地下地质分析中极为宝贵的基础资料。

地震相分析作为地震地层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诞生于1977年左右,并在世界上迅速传播。

十几年来它在广泛的实践中不断发展完善,已成为地下相分析不可缺少的锐利武器。

地震相必须在一定的地震单元内部进行。

最重要的地震地层单元是层序,它被定义为相对整一的,成因上有联系的,其顶部和底部以不整合面及与之可对比的整合面为界的一套地层,主要根据地震剖面上的上超,削蚀及退覆型顶超来划分。

在层序内部可进一步细分为体系域(或准层序组),体系域以重大海侵面为界,这一界面在地震剖面上表现为很强的连续反射同相轴,并在界面上下伴生有下超、视消截和前积型顶超等现象。

常用的地震分析方法

常用的地震分析方法

常用的地震分析方法
国内常用的分析法都有底部剪力法,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和时程分析法。

1、底部剪力法适用条件:对于重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高度不超过40m,并以剪切变形为主(房屋高宽比小于4时)的结构,振动时具有以下特点;(1)位移反应以基本振型为主;(2)基本振型接近直线。

基本原理: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的基础上,针对某些建筑物的特定条件做进一步简化,而得到的一种近似计算水平地震作用的方法:将多自由度体系简化成单自由度体系,计算出结构总的地震作用(即结构底部剪力),再将其按倒三角形原则分配到各个楼层,计算结构内力。

2、振型分解反应谱法适用范围:除上述底部剪力法外的建筑结构。

基本原理:利用振型分解法的概念,把多自由度体系分解成若干个单自由度体系振动的组合,并利用单自由度体系的反应谱理论计算各个振型振动的地震作用,最后将各个振型计算出的地震效应按一定的规则组合起来,求出总的地震响应。

3、时程分析法适用范围:《抗震规范》规定,重要的工程结构,例如:大跨桥梁,特别不规则建筑、甲类建筑,高度超出规定范围的高层建筑应采用时程分析法进行补充计算。

基本原理:时程分析法是对结构物的运动微分方程直接进行逐步积分求解的一种动力分析方法。

由时程分析可得到各质点随时间变化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动力反应,并进而可计算出构件内力的时程变化关系。

地震相分析

地震相分析

反射结构 振幅
杂乱

频率
表 3—9 地震反射结构分类
连续性
模式图解
—— 不连续

极低 可高可低 中连续
三高



向上增强 向上增强 可高可低
可好 可差
实例
(2)无反射结构(极低振幅结构)
基本特征:振幅极低,几乎看不出同相轴的存在。
意味着岩性均一,无反射界面。 代表能量相对稳定的沉 积环境。可能是巨厚的砂岩、泥岩、灰岩或是生物扰动改 造后的似均匀沉积层。深湖相泥岩、滨海相砂岩、陆棚相 灰岩以及泥质沉积很贫乏的辫状河砂岩中都可发育这种反 射结构。 它们的岩性差别很大,但其内部相对较为均一。
地震相分析则是“根据地震资料解释其环境背景和岩相 ”(Vail, 1977)。
(一)地震相标志的基本类型
地震相标志是“准层序组内部那些对地震剖面的面貌有 重要影响,并且具有重要沉积相意义的地震反射特征”。
有三种基本类型: 地震反射结构、地震反射构造和地震 相单元外形。三个地震相标志均可从三个层次上进行定性
描述。
1、地震反射结构 (Seismic ReflectorConfiguration )
地震反射结构是指地震剖面各组成部分(同相轴)的物 理地震学特征,包括振幅、频率、连续性 三个基本要素( 表3-8)。
(1)振幅( Amplitude)
振幅是质点离开其平衡位置的位移量,它反映相应地震 界面反射系数的大小。对于同一入射波,界面的反射系数 越大则所产生的反射波振幅越强。反射系数的大小由界面 上下岩层的波阻抗差所决定。波阻抗差越大则反射系数就 越大。一般泥岩的波阻抗较低,砂岩的波阻抗中等,碳酸 盐岩的波阻抗较高。因此,振幅的大小最终可归结为界面 上下岩性差别的大小。

5地震相分析3(地震地层学)

5地震相分析3(地震地层学)

3.单参数作图法
较常见的是三维层振幅切片,直接用振幅 异常的大小、形态、延伸情况等分析沉积 相类型和砂体分布。如区分河流类型、判 断砂体分布和边界。 利用反演波阻抗资料,如长庆油田使用的 Seislog和Strata反演确定砂厚及分布,以及 利用层速度资料研究较厚地层的砂岩百分 含量等均属于单参数作图法。
•透镜状:多指双凸形透镜状,河道、三角洲、含 气或高孔隙礁易形成此形态。前两者是由于 早期 下蚀、后期堆积和差异压实而形成,后者则有低 速眼球效应的结果。
•丘形:常见于扇三角洲的横切面、底平上凸,具 侧积下超。不规则滑塌体、扇体等多具丘形 ,各 种礁可具丘形。 •充填形:包括河谷充填、盆地充填(陆相)和海相 的斜坡状充填。 以上形态中,除席状外,其它并不十分多见,但 一旦识别出这些形态,在沉积相和古流向分 析中 具重要作用。
一.地震相概念
岩相:指岩石符号及岩性比例反映出的沉积与环境特征。 沉积相:指沉积物特征及其所反映的环境。 地震相:沉积相在地震资料上的响应。包括在地震剖面上的响 应,在水平切片或层振幅平面 图上的响应,在反演速度剖面上 或正演模型上的响应等。 地震相分析:指用地震资料分析沉积相的过程。包括区域地震 相分析和地震微相分析。 区域地震相分析:往往以层序为单元。研究单元厚度不薄于2 个同相轴,或100ms,适合于盆 地分析或区带评价研究中的沉 积体系分析。如据河谷、前积等反射确定某些大型沉积体系, 利用层速度研究砂比,利用振幅、频率、连续性研究相组合的 变化等。地震微相分析:通过研究一根同相轴的振幅、频率、 波型等变化,确定某种岩石,如储层砂 岩的厚度变化、尖灭、 物性、连通性等特征及其与沉积微相的关系。如在辫状河沉积 区利用 窄带状强振幅异常确定主河道微相,利用振幅减弱或终 止确定某种岩性的尖灭等。 地震相分析需要的基础知识:沉积相、地震勘探原理。二者均 很熟练,才能做好地震相分析 。

地震相分析

地震相分析

地震相分析地震相分析地震相:指有一定分布范围的三维地震反射单元,它由地震参数不同于相邻地震相单元的反射波组所构成。

地震相代表了产生其反射的沉积物的一定岩性组合、层理和沉积特征。

地震相的概念主要有三层含义:1、地震相指在区域内能够圈定、有一定规模可以作图的三维地震反射单元。

2、地震相单元的主要地震参数包括单元内部反射结构、单元外部几何形态(几何外形)、反射振幅、反射频率、反射连续性、地层速度地震参数是识别和划分地震相单元的标志。

正如识别和描述沉积相需用沉积物的颜色、粒度、结构、构造(如层理)等参数一样,识别和描述地震相也要有一定的参数。

地震相分析就是描述地震反射参数的特征和变化,并对其进行地质解释。

每个地震参数都提供了相当多的地下地质信息。

也可以说,地震相划分的依据就是地震反射参数特征的变化。

因此,地震参数很重要,下面还要详细讲述。

3、说明了地震相的地质含义。

归根结底,地震相就是沉积相的地震反射响应。

但由于地震反射波分辨能力的限制,地震相又不是沉积相细微的表现,而是沉积相宏观特征的响应。

地震相的目的及优点目的:既然地震相是沉积相的反映,我们可以根据地震层序内地震相的平面分布特征编制地震相平面图,进而转换成的沉积相平面图,帮助分析层序的沉积环境及古地理,重塑盆地的沉积史和构造史,预测盆地中生油岩相和储集岩相的分布;并在地震资料和地震相的解释过程中,可预测地层、岩性等有利圈闭。

地震相平面图→沉积相平面图优点:地震相分析是沉积盆地分析的一种新手段,特别是在盆地勘探早期、钻井有限的情况下尤为适用。

单井相分析是一孔之见,虽然精度高、可靠性强,但横向上不可能外推很远,尤其对于相变较快的陆相盆地。

在盆地勘探早期、井少的情况下,单用井资料恢复整个盆地的沉积相难度很大,地震相分析则有效地克服了这一点。

因为现代勘探,地震先行,地震资料往往很丰富,通过地震相分析制作地震相平面图,再结合钻井的岩心相、测井相标定对应的地震相,将地震相转换成沉积相,能对盆地的沉积环境和古地理有一个整体的把握,以便指导勘探。

超详细——地震相的定义、识别标志与分析方法

超详细——地震相的定义、识别标志与分析方法

超详细——地震相的定义、识别标志与分析⽅法识别最下⽅⼆维码,回复“地震相”,获取本⽂word⽂档。

1、定义不同沉积体系的各级界⾯、岩性及⼏何特征在地震剖⾯上的综合表现。

地震相分析就是识别每个层序内独特的地震反射波组特征及其形态组合,并将其赋予⼀定的地质含义,进⽽进⾏沉积相的解释。

因此对有利层序内陆震相的研究,可以确定砂岩储集体的沉积相及横向的分布范围,从⽽为有利储层的综合预测奠定了基础。

2、识别标志(1)地震反射基本属性与结构(2)内部反射构造(3)外部⼏何形态(4)边界关系(包括反射终⽌型和横向变化型(5)层速度等。

最常⽤的是前三种标志。

3、描述原则地震内部反射构造是指地震地层单元内部多个同相轴的形态组合⽽外部⼏何形态则是地震地层单元的外观形体特征,反映上、下两个同相轴所构成的⼏何形态。

前者属于地震相的内部属性,⽽后者则为地震相的外观形态,因此在描述的语⾔上应有明显的区别。

4、地震反射基本属性与结构地震反射属性是指地震剖⾯各组成部分(即同相轴)的物理地震学特征,其基本属性包括振幅、视频率、连续性三个要素。

4.1 基本属性(1)振幅(Amplitude)振幅是质点离开其平衡位置的位移量。

视振幅反映相应地震界⾯反射系数的⼤⼩。

对于相同的⼊射波⽽⾔,界⾯的反射系数越⼤则所产⽣的反射波振幅越强。

反射系数的⼤⼩由界⾯上下岩层的波阻抗差所决定,波阻抗差越⼤则反射系数就越⼤。

波阻抗与岩性有着密切的关系,⼀般说来泥岩的波阻抗较低,砂岩的波阻抗中等,⽽碳酸盐岩的波阻抗较⾼。

因此,视振幅的⼤⼩最终可归结为界⾯上、下岩性差别⼤⼩。

(2)视频率(Frequency)视频率反映了相邻反射界⾯之间间距的⼤⼩。

间距越⼤,上、下界⾯处产⽣的反射波之间的时间间隔就越⼤,即视频率越⼩;反之,间距越⼩则视频率越⼤。

当界⾯间距⼩于⼊射地震波的 1/4 主波长时,两个界⾯形成的反射波将相互叠加成为⼀个复合波;从⽽⽆法将两个界⾯区分开,这就是所谓的地震波垂向分辨率(能确定出两个独⽴界⾯⽽不是⼀个界⾯所需的最⼩反射⾯间距,这⾥为 1/4 主波长)。

地震相分析

地震相分析

第二节地震相分析地震相是由地震反射参数(振幅、频率、相位、同相轴以及反射结构等)所限定的三维地震反射单元,它是特定沉积相或地质体的地震响应。

从研究层次上来看,地震相是地震层序或体系域的次一级单元,一个层序可以包含若干种地震相,这些地震相往往是特定沉积相的地震响应,因此对地震相的理解是应用地震相推断和划分沉积相的基础。

地震相的分析和识别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方法是通过肉眼来观测地震反射特征,并与所建立的标准地震相特征进行比较,判别属于何种地震相,俗称“相面法”。

这种方法一般应用于局部的地震资料解释和分析中,解释和识别精度较低。

第二种方法是应用地震数据处理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一定的数学方法对地震数据体进行分析和计算,提取出能够反映沉积相变化的属性参数,依据地震属性参数的空间变化划分地震相,这种方法被称为定量地震相分析方法。

由于该方法能够对整个地震数据的属性参数进行精确分析和计算,因此是一种高效、先进的分析方法。

在本节主要介绍第一种地震相识别方法,定量地震相识别方法在地震属性分析一节中介绍。

一、地震相划分参数及地质意义(一)地震相分析参数地震相分析就是利用地震反射结构、连续性、振幅、频率、层速度和外部几何形态等参数解释和分析不同参数组合所反映的地质意义,从而推断可能的沉积相。

这些地震参数及其地质解释如表11-1所示。

表11-1 地震相参数及其地质意义(二)内部反射结构反射结构是指层序内部反射同相轴的横向变化情况及同相轴之间的关系。

根据内部反射结构的形态可以分为平行与亚平行反射结构,发散反射结构,前积反射结构,乱岗状反射结构,杂乱状反射结构和无反射。

1.平行与亚平行反射结构反射层由一组平行和亚平行的地震反射同相轴构成,地震相以中强振幅、中高连续性、近平行反射结构为特征,它往往出现在席状、披盖及充填型单元中。

平行与亚平行反射代表均匀沉降的陆架三角洲台地或稳定的盆地平原背景上的匀速沉积作用(图11-7a, 7b)。

地震相分析

地震相分析

地震相分析地震相:指有一定分布范围的三维地震反射单元,它由地震参数不同于相邻地震相单元的反射波组所构成。

地震相代表了产生其反射的沉积物的一定岩性组合、层理和沉积特征。

地震相的概念主要有三层含义:1、地震相指在区域内能够圈定、有一定规模可以作图的三维地震反射单元。

2、地震相单元的主要地震参数包括单元内部反射结构、单元外部几何形态(几何外形)、反射振幅、反射频率、反射连续性、地层速度地震参数是识别和划分地震相单元的标志。

正如识别和描述沉积相需用沉积物的颜色、粒度、结构、构造(如层理)等参数一样,识别和描述地震相也要有一定的参数。

地震相分析就是描述地震反射参数的特征和变化,并对其进行地质解释。

每个地震参数都提供了相当多的地下地质信息。

也可以说,地震相划分的依据就是地震反射参数特征的变化。

因此,地震参数很重要,下面还要详细讲述。

3、说明了地震相的地质含义。

归根结底,地震相就是沉积相的地震反射响应。

但由于地震反射波分辨能力的限制,地震相又不是沉积相细微的表现,而是沉积相宏观特征的响应。

地震相的目的及优点目的:既然地震相是沉积相的反映,我们可以根据地震层序内地震相的平面分布特征编制地震相平面图,进而转换成的沉积相平面图,帮助分析层序的沉积环境及古地理,重塑盆地的沉积史和构造史,预测盆地中生油岩相和储集岩相的分布;并在地震资料和地震相的解释过程中,可预测地层、岩性等有利圈闭。

地震相平面图→沉积相平面图优点:地震相分析是沉积盆地分析的一种新手段,特别是在盆地勘探早期、钻井有限的情况下尤为适用。

单井相分析是一孔之见,虽然精度高、可靠性强,但横向上不可能外推很远,尤其对于相变较快的陆相盆地。

在盆地勘探早期、井少的情况下,单用井资料恢复整个盆地的沉积相难度很大,地震相分析则有效地克服了这一点。

因为现代勘探,地震先行,地震资料往往很丰富,通过地震相分析制作地震相平面图,再结合钻井的岩心相、测井相标定对应的地震相,将地震相转换成沉积相,能对盆地的沉积环境和古地理有一个整体的把握,以便指导勘探。

地震相分类

地震相分类

地震相分类⼀、引⾔地震相分类是地震勘探中的⼀项重要技术,通过对地震波的传播特征进⾏分析,可以将地震数据划分为不同的相,进⽽推断地下岩层的性质、结构和构造。

地震相分类的研究对于油⽓勘探、矿产资源调查、⼯程地质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本⽂将对地震相分类进⾏详细阐述。

⼆、地震相的定义地震相是指地震波在地下岩层中传播时所表现出的特征,包括波的传播速度、振幅、频率等。

通过对地震波的这些特征进⾏分析,可以对地下岩层的性质、结构和构造进⾏推断。

地震相分类就是将这些特征相似的地震波归为同⼀相,以便更好地研究和了解地下岩层。

三、地震相分类的依据地震相分类的依据主要包括以下⼏个⽅⾯:1.波速变化:地震波在地下岩层中的传播速度会因为岩层的性质、结构和构造的不同⽽发⽣变化。

通过对地震波速的测量和分析,可以推断出地下岩层的性质和构造,进⽽进⾏地震相分类。

2.振幅变化:地震波的振幅会受到岩层的物理性质和结构的影响。

通过对地震波振幅的分析,可以推断出地下岩层的岩性、粒度、孔隙度等因素,进⽽进⾏地震相分类。

3.频率变化:地震波的频率会受到岩层的弹性模量和孔隙流体等因素的影响。

通过对地震波频率的分析,可以推断出地下岩层的弹性模量和孔隙流体性质,进⽽进⾏地震相分类。

4.波形特征:不同类型的地震波具有不同的波形特征。

通过对地震波的波形特征进⾏分析,可以对地下岩层的结构和构造进⾏推断,进⽽进⾏地震相分类。

四、地震相分类的⽅法⽬前常⽤的地震相分类⽅法主要有以下⼏种:1.直⽅图法:将地震波的特征值(如速度、振幅、频率等)绘制成直⽅图,然后将特征值相近的波归为同⼀相。

这种⽅法简单直观,但可能会忽略掉⼀些重要的细节信息。

2.模式识别法:利⽤计算机技术对地震波进⾏⾃动分类。

这种⽅法可以处理⼤量的数据,但需要⼤量的训练样本和精确的模式识别算法。

3.神经⽹络法:利⽤神经⽹络的⾃学习能⼒对地震波进⾏分类。

这种⽅法可以处理复杂的⾮线性问题,但需要⼤量的训练时间和样本。

地震相的识别方法和思路

地震相的识别方法和思路

地震相的识别方法和思路一、研究范围研究区域位于××,研究的目的层是古近系××组地层。

二、研究方法1.本次工作的地震相识别主要运用如下两种方法:第一种是以振幅、频率的变化及同相轴的横向连续性三种内部地震反射类型的变化为依据。

连续性好为低能环境;连续性差为高能环境。

振幅与波阻抗有关,振幅大面积稳定,说明上下地层连续好,低能环境。

否则,属高能环境。

频率变化快,为高能环境。

第二种为地震反射单元的形状为依据。

现在往往把两种分类方法结合起来进行识别。

地震反射单元几何外形包括:席状、丘状、扇状、槽状充填、盆地充填、透镜状、楔状、滩状地震反射。

2.地震相解释的基本准则:能量匹配准则地震相参数中的反射结构和几何外形有明显的沉积环境能量标志,而同一沉积体的反射结构和外形必须是同一能量级。

代表高能环境的反射结构和外形不能与代表低能环境的反射结构和外形匹配,反之亦然。

例如,平行反射结构一般代表低能环境,发散结构代表从高能到低能变化,而前积结构表示高能环境。

又如,席状外形反映或低能或高能环境,但丘状外形则为高能环境。

岩心相准则在没有钻井的探区内,只能通过地震相和沉积相的一般对应关系,与同类盆地的标准地震相模式对比,将地震相转化为沉积相。

但是若是在有井的探区,地震相解释时应尽可能结合钻井资料,用钻井的岩心相标定对应的地震相。

例如某一斜交前积相可能代表三角洲环境,也有可能是浊积扇体。

但若在该地震相部位刚好有一探井,且对应层位上岩心相表现为三角洲的特征,则该地震相可定为三角洲环境。

沉积体系匹配准则沉积体系指成因上有联系的沉积相的共生组合,是平面相序的模式。

平面上一组地震相的分布所受沉积体系的控制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沉积相类型的排列方式,即哪些沉积相可以相邻连接,而哪些沉积相绝对不能相邻连接;哪些沉积相可以组成一个相序排列,而哪些沉积相很少能形成一种相序排列。

二是沉积相排列的方向性。

受沉积盆地的边界条件即构造背景所制约,从不同的边界向盆地内部延伸时,有些沉积相可以重复出现,而有些相则不能再出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滨浅湖、湖湾、 亚平行~乱岗 滩、坝等 状反射 发散状 外形
及各种丘状, 充填反射为主
地层的等厚图主要反映现今情 形下同一层序厚度的横向变化情 况。一般情况下,厚度较大的地 段应是该套地层的沉积中心,但 必须考虑到构造运动等影响,另 外,沉积中心与沉降中心也不一 定吻合。
(2)古水流及沉积体系的建立 • 古水流决定了构造盆地充填物沉 积体的分布和组成; • 地震上的前积结构为研究古水流 方向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前积结 构的下倾方向即为水流方向。
2.古地貌和古水流为地质背景建立 沉积体系
• 在古地貌的背景上,利用地震反射的外部形态 和内部结构研究沉积体的平面分布。 • 所谓沉积体系指的是在成因上有联系的岩相组 合。如河流-三角洲沉积体系,三角洲-浊积 扇体系,近岸水下扇-浊积扇体系等。 • 沉积体系与古地貌有着密切的联系,可以利用 古地形的轮廓,勾绘古代湖岸线的位臵,高山、 平原、河流的分布以及沉积体系的分布。
地震相的沉积相解释应遵循的原则(续)
( 4) 综合考虑各地震相的古地理位臵(结
合地层等厚图)及各地震相组合关系, 以沉积相共生组合和沉积体系理论为指 导,恢复盆地内沉积体系的类型及展布 (5)沉积相纵横向上的组合应符合沉积 规律。纵向上不同层序之间除非有明显 的沉积间断,否则,其沉积环境应是连 续和渐变的;横向上同一层序内相邻相 带的配臵应符合沉积规律。
面分布图,是中间成果,其所确立 的相界即为沉积体的相界。 • 地震相参数编图 —— 即利用最能代 表地震相特征和最能反映沉积特征 的主要参数编图。
钻井剖面相分析
地震相的沉积相解释应遵循的原则
( 1 )充分利用已有的钻井、测井和古生物 资料,尤其是岩心分析资料,同地质相分 析和测井相分析互相配合和印证; (2)首先解释具有特殊反射结构和外形的 地震相,它们往往代表盆地中的骨架沉积 相,如前积相,丘状地震相等; (3)可先对井区或过井剖面进行分析确立 地震相所代表的沉积相。
(四)地震相分析的方法 • 利用地震参数研究其在纵横向上 的变化规律。 • 以古地貌和古水流为地质背景, 侧重于几何形态分析并综合其他 各项资料研究其沉积体系的变化 规律。
利用地震参数研究地震相单元在纵 横向上的变化规律 • 1) 地震属性参数分析 利用振幅、 频率、连续性等地震参数,通过有 钻井资料的地震剖面,进行钻井岩 性和地震层位的正确标定,借以确 立钻井岩心的地震响应。
(1)古地貌图和地层等厚图
• 特定背景上沉积的地层有其各自的特点 和规律。湖相沉积盆地也可以根据盆地 的性质划分出各有沉积特点和规律的几 大沉积背景 • 中国东部陆相盆地大多为单断(箕状) 和双断(地堑)两种,单断式湖盆其沉 积背景可以确立四大区,即陡坡区、缓 坡区、湖心区、长轴入口区,双断定式 盆地的沉积背景,一般有中央隆起区存 在,其两翼次凹可与单断式盆地类比
山高陡坡,近物 冲积扇,近岸水 各种杂乱,不 源,沉积度快 下扇,扇三角洲 规则及高角度 主 前积 ,丘状
缓坡区
大型河流入湖形 大型的前积结 长轴入口 成大型三角洲 构 处 远离物源,沉积 深湖,半深湖、浅 以席状,高连 湖心区 物颗粒较细
湖,甚至盐湖并可 能伴有浊流沉积
地形较为平缓, 近物源,物源能 量较小,湖平面 的相对升降及河 流波浪作用明显 长轴水系分布范 围
3) 纵横剖面上地震参数相互关系
地震相分析应从垂直盆地轴线的地震 剖面上着手进行,特别是在陆相断湖陷盆 内更应如此,因为陆相断陷湖盆的沉积物 源大多来自两侧的高山、河、谷、沟等, 垂直盆地轴线的剖面其特殊反射结构较发 育也较明显。在此基础上,辅以走向剖面 。走向剖面与倾向剖面无论是内部结构还 是外形,都存在有一定的合乎沉积规律的 配臵关系,并且某一地震相其反射结构与 其外形之间也存在有一定的关系。
4)注意构造假象和可能的地震陷阱 构造破坏造成地震相标志失真,是我国陆相 盆地地震相分析中时常会碰到的一个问题。在构 造复杂的盆地或构造带上,构造变形和变位不仅 使原始反射结构和反射物理特征遭到不同程度的 破坏,还常常产生许多假象。 识别构造假象,首先要掌握识别地震相的特 征标志。如丘形相,其内部一般见底面下超,且 内部反射不规则,连续性差,顶部见有披盖等。 在地震相分析以前应先系统地分析盆地的构造类 型,成因和分布,掌握构造特征和沉积规律等, 做到心中有数。
东营凹陷北带东段砂砾岩体勘探形势图
坨128潜山 坨128东古冲沟 盐家潜山
永78潜山
永921古冲沟
边界断层断面形态确立沟-扇体系
2、孔二段扇体分布
央6
昌11扇体 央1东扇体 央斜4南扇体 昌参1北扇体
扇体边界
央5扇体

地震相图的编制及沉积相的转化
• 地震相的编制
• 地震相图是地震层序中地震相的平
古水流方向的确定
• 具体方法是利用两条相交剖面上前 积结构采用矢量组合法来确立,利 用前积结构确定水流方向,应注意 前积结构的原始产状 ; • 根据地层倾角测井及钻井岩心资料 来确定水流方向; • 利用多口井同一砂层厚度的变化来 确定。
某一盆地剖面上前积结构发育地区, 其上倾物源方向必然存在有主要的水系, 从古地理角度来考虑,周围(或边界)环 山的盆地所接受的物源其水系大多出自于 山谷,沟等山涧的通道,也就是说在沟、 谷口往往会有前积结构出现。反过来说, 确立了前积特征,实际上也就找到了沟、 谷。所以,如果确立了古地理、古水流, 沉积环境的格架也就基本确立了。
2)最佳地震参数分析 选择最能代表沉积环境的地震参数 划分地震相 , 注意那些有特殊的反射结 构或外形的地震相,如各种前积结构, 丘状体,充填体等 特殊的地震相在地震剖面上容易识 别;其沉积环境和岩相意义较为明确, 且常能为反射物理特征的地质解释提供 线索;特殊地震相常构成盆地的地震相 格架,指示物源和水流方向,可有效地 指导周围一般地震相的解释。
616.0剖面(37.825-200.250, 162.4km)
东营凹陷
超覆区 断陷区
单断式箕状盆地的反射特征
超覆区 断陷区
陆相断陷盆地的沉积模式
A΄ 陡坡区 湖心区 长轴入口区 缓坡区
A
A
A΄ 湖心区 陡坡区 缓坡区
陆相断陷盆地的沉积特征 沉积背景 陡坡区 沉积特征 沉积环境 地震相特征
选择合理的地震相标志,是地震相分 析是否成功的关键。合理的地震相参数就 是既能揭示盆地地震相特征又具有一定的 指相意义的那些地震参数。如在前积结构 和丘状充填外形较多的地区,应将前积结 构和特殊的外形作为主要的地震相参数, 详细分析它们的分布及内部的细微变化, 利用它们搞清盆地的水流方向和沉积格架 ,并预测大致的岩性分布。在此基础上结 合地震相分析的物理参数(如连续性、振 幅、频率等),才会有好的效果。
对于地震陷阱的识别,则除了丰富的经验 和想象力以外,更重要的是剖面采集和处 理的质量。为了排除构造假象和地震陷阱, 避免单剖面定相是绝对必要的。单条剖面 上显示的任何地震相模式,如果在相邻平 行剖面上观察不到逐渐的、有规律的相变, 在正交剖面上没有与之匹配的相模式对应, 则是不可靠的。确定一个地震相单元,一 定要充分发挥空间想象力,把握空间变化, 进行反射结构和外形组合的合理性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