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荀子
荀子思想评述总结感悟
![荀子思想评述总结感悟](https://img.taocdn.com/s3/m/37e588ae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e6.png)
荀子思想评述总结感悟荀子(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名况,字原。
他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
荀子思想深受儒家学派的影响,他注重道德伦理,强调人性的恶和教化的重要性。
荀子的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和我个人的思考都有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我对荀子思想的评述、总结和感悟。
荀子思想的核心是人性恶。
他认为人性本恶,天生有自私自利的本性,追求自己的利益而不顾他人的利益。
这与孟子的人性善论形成鲜明对比。
荀子的观点在当时有其合理性,因为战国时期的社会矛盾激化,人心不安,道德滑坡严重。
荀子的观点提醒了人们认识到人性的阴暗面,并努力加以约束和纠正。
荀子认为只有通过教化才能使人性得以改造和提升。
他提出了“性恶论”和“性善论”的结合观点,即认为人性虽然本恶,但通过教育和训练可以使得人性善行。
他提出了“教化”的理念,主张通过教育来培养人的道德品质。
他认为只有通过教育,人才能从利己主义者转变为公益主义者,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在道德伦理方面,荀子主张“性理乖舛”,即人的本性和道德行为之间存在差距,而人应该通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来弥补这种差距。
他认为有道德修养的人不会被外在的诱惑动摇,而是能坚守正确的道德原则并有自律的自觉。
荀子还在政治方面提出了“王道”和“霸道”的思想。
他主张通过强力的政治手段来维护社会秩序和实现国家的统一。
他认为君主需要以德治国并且通过权力集中来确保社会的稳定和秩序。
他的这种思想立场反映了战国时期强权政治的现实。
荀子思想的影响虽然有其合理性和可取之处,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争议。
首先,荀子过分强调人性的恶,忽视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其次,他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鼓励了统治者的专权和暴力行为。
最后,他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个体的自主和创新,过于强调了权威和规范。
在我个人的思考中,荀子思想给了我许多启示和启发。
他提出的“性恶论”让我认识到人性的复杂性和自私自利的本能。
通过教育和道德修养,我可以弥补和改善我的本性。
为荀子写一段赞美的话
![为荀子写一段赞美的话](https://img.taocdn.com/s3/m/535afe08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dd.png)
为荀子写一段赞美的话荀子,名秦荀,字子长,是中国战国时期的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
他的思想被誉为“荀学”,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和影响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他的著作《荀子》中,他对人性、政治、道德等问题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和阐述,为后世思想家和政治家提供了珍贵的启示与借鉴。
荀子所倡导和强调的是人的道德修养和治理国家的方法。
他认为人性本善,但并不乐观地认为人自然而然地行善,反而要强调对人性的修养与教化。
他提出了“性恶论”,认为人的本能是追求自己的欲望和利益,而无论是个人还是社会,都需要通过道德教育和规范来约束人的行为,才能实现和谐的社会关系和治理。
荀子的思想有一个重要的特点是强调人的价值和社会秩序。
他认为,人是一切事物的尺度,人的道德修养与个人的追求紧密相连。
他主张要成就大我,与社会和谐相处,并通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来实现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他提出了“治世者以礼”和“礼义观”,强调礼制的重要性。
他认为,只有依靠正义和道德准则来管理社会关系,才能建立公正的社会秩序,而这种秩序也是实现人的价值和幸福的重要保障。
在政治方面,荀子主张君主专制,认为唯有贤德的君主才能统治和治理一个国家。
他强调君主权力的合法性来自于道德和仁爱,而君主应该以身作则,以仁爱和德行来统治国家,与百姓建立起信任和互助的关系。
他还提出了“明主平天下”的理念,认为君主应该以智慧和良好的管理来推动社会秩序和人民的幸福。
他的这些思想,无疑对中国古代封建政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此外,荀子还深刻思考了人性和命运的关系,并提出了“天命论”。
他认为,天命无常,人的命运受天的制约,但人也有选择的自由。
他主张人们要通过自我努力来改变自己的命运,不仅要有积极向上的思维和行动,更要坚守道德原则,以实现自己的志向和目标。
总的来说,荀子是中国古代一位杰出的思想家和政治家。
在他思想体系中,人的价值与社会秩序相辅相成,他通过深入思索和实践,提出了许多有启发意义的理念和方法。
【读后感】荀子读后感
![【读后感】荀子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859d03c4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09.png)
【读后感】荀子读后感
《荀子》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百家中的一部经典著作,全书囊括了荀子的思想和观点,对中国古代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阅读《荀子》过程中,我深受启发,对人生、道德、
政治等方面都有了新的认识和思考。
我对荀子的“性恶论”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荀子认为,人的本性是恶的,人的道德修
养需要通过外在的教育和规范来进行。
这与孟子的“性善论”形成了鲜明对比。
在我看来,荀子的“性恶论”着重强调了道德教育和规范的重要性,对于我们理解人的本性和道德修
养有着重要的启示。
荀子对于政治的思考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提出了“王道”、“民贵君轻”等
重要思想,主张君主应当以德治国,尊重民众的利益。
他对于政治的思考充满了人文关怀
和智慧,这对我们当代的政治建设同样有着重要的意义。
荀子对于人生和命运的思考也让我深受触动。
他认为,人应该顺应自然、顺应命运,
不要抱怨和抗拒,这样才能得到心灵的安宁。
这对于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有着重要
的启示和帮助。
阅读《荀子》是一次深刻的思想之旅。
荀子的思想充满了智慧和人文关怀,对于我们
理解人生、道德、政治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启示。
希望能够通过不断的阅读和思考,进一
步领会《荀子》的精神,为我们的人生和社会建设带来更多的启发。
总结并评述荀子思想观念
![总结并评述荀子思想观念](https://img.taocdn.com/s3/m/15c0623d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81.png)
总结并评述荀子思想观念荀子(约公元前313年—约公元前238年),字况,战国时期的哲学家,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的学说也被称为荀学,强调人性恶劣,主张通过教育和刑罚加以约束来实现社会秩序与个体道德的塑造。
荀子的思想内容丰富,观念独特,对后世的哲学家和政治家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荀子通过对人性的观察,提出了“性恶论”,即认为人性本身是恶劣的。
他认为,人性既有崇高的情感和道德,又有低级的欲望和冲动,人们在面临诱惑和刺激时,往往倾向于追求个人私利,不顾及他人的利益。
因此,荀子认为人性需要通过教育和严厉的刑法来约束和调整,才能使人们达到道德的境界。
他主张教育应该从儿童时期就开始,通过种种方法培养孩子们的品德和修养,使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其次,荀子在政治思想方面提出了“王道论”,即主张通过君主的德行和政治制度来实现社会的和谐与安定。
他认为,君主应该具备高尚的品德,以身作则,成为人民的楷模,同时,政治制度也应该建立在某种理念的基础上,以保持社会的稳定和秩序。
荀子主张国家应该通过设立官僚制度,规范人们的行为,并通过刑罚来惩治罪恶行为。
他认为,人们普遍会徇私舞弊,违背行为规范,因此,需要通过法律和刑罚来约束人们的行为,使之服从于道德和法律的约束。
此外,荀子也提出了“天人合一”的思想,认为人与天的关系是密切相关的。
他认为,人类是万物之中最具有智慧和意志的存在,人类的行为可以影响天地之间的运行变化。
他主张人们应该通过修身养性,修养心性,以达到与天地和谐共生的境地。
同时,他也强调人的智慧和创造力,认为人们在决策和行动方面应该自主思考和作出选择,而不是盲从和机械地服从命运的安排。
总体而言,荀子的思想观念在一定程度上是负面的,因为他过分强调了人性的恶劣和人们追求自私利益的倾向,忽视了人性的善良和崇高的情感。
他的教育观念也过于机械和约束,缺乏灵活性和创造力。
此外,他对君主的要求过于苛刻,忽视了人们的智慧和创造力。
对荀子人性本恶观点的看法
![对荀子人性本恶观点的看法](https://img.taocdn.com/s3/m/1f90ba4c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81.png)
对荀子人性本恶观点的看法荀子说“人性本恶”,这个“恶”并非“恶行”之“恶”,而是恶劣、邪恶、坏的意思。
所以在我看来荀子认为人生下来就是一种恶,他只是将这种恶表现出来罢了。
他主张用礼法规范人的行为,用刑罚加以约束,这也是受到了孔孟的影响。
1、荀子主张性恶的观点是对孔孟之学的继承和发展,二者都把心看作是人性中最重要的部分,荀子的理论也主张心是决定人性善恶的关键。
他们都注重人的内在因素,但两人的思想却有很大的不同。
孔孟重视教育,强调礼乐制度,在这些方面进行改革;而荀子则强调法律,通过外力来进行约束。
荀子与孔孟两人的思想体系虽然存在一定的差别,但他们二人所关注的核心都是相同的,即人性中的“恶”。
荀子在人性问题上的研究是十分深入的,但在当时社会对荀子的批判却十分严厉,而其主要思想的内容则是虚伪狡诈、礼义廉耻之类的空话,荀子也因此背上了恶名。
而且《荀子》一书的内容和形式有许多糟粕之处,但其主旨是好的。
荀子通过人的外在表现进而探讨人的内心世界,将儒家的思想从神秘化变成了平民化,使儒家思想成为普通百姓喜闻乐见的东西。
2、主张性恶的观点使得荀子思想开始走向反面,引起了一部分人的抵触。
但在这部分人中不乏正确之人,如刘向。
刘向在《说苑》中记载:“昔者荀卿谓杨朱曰:‘圣人不死,大盗不止’。
杨朱曰:‘圣人不死,君子不止’。
”荀子的这句话就充分说明了他也认为人的本性是恶的,只是程度不同而已。
荀子在《修身》篇中写道:“天地不生仲尼,万物不生太公,圣人不生孔子,万物不生荀子。
”荀子还说过“仁者无敌”,这样一个例子足以证明他的观点是没有错的。
但有些人仍然坚持他的观点,比如荀子的儿子荀淑,他在《非相》中提出“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
”,也就是说水只会往低处流,火也只能往上飘,云只能随风飘动,这便是他所认为的人性本恶的直接体现。
在他看来,人的天性之间是互不相融的,人们只能在各自的领域里活动,可谓相得益彰。
荀子认为,人的本性并不是我们所认为的那样的,他认为人的本性是可以通过后天的培养来改变的,比如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等,这也符合当时统治阶级所推崇的品质。
我眼中的荀子讲解学习
![我眼中的荀子讲解学习](https://img.taocdn.com/s3/m/8cbb744aad51f01dc381f174.png)
我眼中的荀子刘亚茜诸子百家中,我比较喜欢荀子,他既是思想家,又兼长于文学,在战国诸子中,他对后世影响最深。
浅谈一下自己的看法,其中有错误和不到之处,请老师见谅。
荀子(约公元前313~公元前238)名况,字卿,后避汉宣帝讳,改称孙卿。
战国时期赵国猗氏(今山西安泽)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论家,儒家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提倡性恶论,常被与孟子的性善论比较。
对重整儒家典藉也有相当的贡献。
荀子是先秦儒家的最后代表人物,同早于他的孟子成为儒家中对立的两派。
在宇宙观方面,荀子认为自然界的存在,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但人类可以用主观努力去认识它,顺应它,运用它,以趋吉避凶。
他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
在认识论方面,他认为人认识客观事物,首先要通过感觉器官和外界事物接触,强调“行”对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有朴素的唯物思想。
在政治上,他针对孔子、孟子效法先王的思想,提出“法后王”的口号,主张应该适应当时的社会情况去施政,要选贤能,明赏罚,兼用“礼”“法”“术”实行统治。
他的许多思想为法家所汲取。
在人性问题上,他不同意孟子的性善论,主张性恶论,认为后天环境可以改善人的恶的本性,所以他主张“明礼义而化之”。
他重视教育的作用,强调教育功能的重要,有积极意义。
《史记•荀卿列传》记录了他的生平。
荀子于五十年始来游学于齐,至襄王时代“最为老师”,“三为祭酒”。
后来被逸而适楚,春申君以为兰陵令,春申君死而荀卿废,家居兰陵,在此期间,他曾入秦,称秦国“治之至也”。
又到过赵国与临武君议兵于赵孝成王面前。
最后老死于楚国。
荀子博学深思,其思想学说以儒家为本,兼采道、法、名、墨诸家之长。
他以孔子、仲弓的继承者自居,维护儒家的传统,痛斥子张氏、子夏氏、子游氏之儒为“贱儒”,对子思、孟子一派批评甚烈。
其对孔子思想有所损益,政治思想中突出强调了孔子的“礼学”,颇有向法家转变的趋势,后期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子、李斯都出于荀子门下,并非完全偶然。
学习荀子的思想及体会
![学习荀子的思想及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862716d4a1c7aa00b52acb71.png)
学习荀子的思想及体会通过学习《中国名家教育思想》,学习了许多有名的教育家,给我印象最深刻的荀子,我对荀子的了解不多,只知道他是战国时期儒家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然后就是他写的《劝学》,其中有这么一句话“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致江海”给我留下的印象最深。
“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致江海”,意思是说,不一步一步的走,就不能到达千里之外;没有涓涓细流,就不可能有大江大海。
对我们学生来说,感悟最深的两个字就是“积累”。
《劝学》的开篇第一句话就告诫了我们:学习是不能半途而废的(学不可以已)。
从这句话我们可以看出在学习的这一过程中很多人是不能坚持到底的,半途而废者多之,而半途而废正是学习的大忌,那么怎么才能避免半途而废呢,荀子从三个方面回答了这一问题:有信心,有虚心,有恒心。
一,有信心。
《劝学》第二段说到青,取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但可以为轮,其曲中规;荀子是用这三个事例来说明事物是可以超越自己的,这是一个客观的真理,求学者要树立这种信念,要相信自己能改变自己,能超越自己!而这种超越自己的办法就是要学习,“故木中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只要能做到“君子博学而日叁省乎己”,就能“知明而行无过矣”,也就是说如果能做到这些就能达到超越自己的目的。
所以本段主要讲的是学习首先是要有信心。
二,有虚心。
第三段借用终日而思不如须臾之所学,跂足而望不如登高之博见来说明要善于借助外力,要善于利用可以利用的资源,即学习要虚心求教不能闭门造车或高傲自大。
最后一句“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君子”就是有学问和有修养的人,君子和一般人没什么不同,他们的成功之处就在与善于借助各种客观条件。
所以说本段荀子是在告诉我们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虚心,只有虚心才能快速的成功自己。
三,有恒心。
积土成山才能风雨兴,积水成渊才能蛟龙生,积善成德才能圣心备,所以只有懂得积跬步才能达千里,积小流才能成江海。
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弃。
我敬仰的荀子作文800字
![我敬仰的荀子作文8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0b110839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31.png)
我敬仰的荀子作文800字荀子以他纵横捭阖的雄辩、严谨细密的逻辑,论述了学习的重要性和应取态度,他劝勉世人为学,语重心长,发人深省。
荀子指出“学不可以己”,是很合乎道理的。
知识是浩瀚的海洋,随着社会进步,现在的知识远比古代丰富。
知识日新月异,经验年积月累,没有一个人能够说他已经囊括了全人类的知识。
学习如同在知识海洋上遨游,不可停止一日,不可荒废一时,要长此以往,永远进取,才有可能到达知识彼岸。
知识的宝库奥秘无穷,用陈旧知识显然不能扣开成功的大门,只有吐故纳新,不断获取最新信息充实头脑,才能在五彩缤纷的现实生活中不被事物的`杂乱无章现象所迷。
“学不可以己”,一旦停止学习,就会落后于时代,被历史前进浪潮淘汰掉,这是时代提出的迫切要求。
只有不断汲取知识琼浆玉液、甜汁蜜果,才可能提高自己。
孔子与他的弟子颜回有一段精彩对话,颜回说:“南山之竹,生来就直,不需要墨线校准。
”孔子说:“箭头装了箭尾,其飞不更轻巧,其入不更深吗?”形象说明学识可以增长才干的道理,颜回深受启发,于是欣然拜孔子为师。
荀子也说:“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同样说明了学习潜移默化的作用。
“非学无以广识”,常学则可以“智明而行无过”。
通过后天的学习,完全可以改变人的自身缺陷,陶冶性情,行动变得高尚,思想变得豁达,识解变得通彻,头脑变得灵活,道德日益趋于至善至美境界。
学习可以改变一个人,愚拙平庸变得聪明非凡。
如果我们养成好学不辍的习惯,一生该学多少知识啊!像蚕一样不断吃进桑叶,又会吐出一缕缕光洁的丝,那么你的努力将获益非浅,社会也将受益非浅。
学习不是为了装潢,为了谈吐吹嘘,而在于假借外物,如上高台,登高而博见,如顺风而呼,使闻者彰,这实际上弥补人的能力之不足,发挥智谋的无穷威力,达到“致千里,绝江河”,物我所欲,改造自然的目的。
明白了这一点,就会知道为学容不得半点弄虚作假、一知半解、好高鹜远的做法,反对浅尝辄止、骄傲自满、见异思迁的态度。
而应该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今日悟一事,明日知一理“,积硅步,聚小流,锲而不舍。
后人对荀子的评价
![后人对荀子的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abd5093e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d6.png)
后人对荀子的评价
荀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之一,被誉为“道家三贤”之一。
他主张人性本恶,提出了“性恶论”的观点,认为人天生具有恶的本性,只有通过教育和礼法的熏陶才能得以改善。
此外,荀子还强调了“天命论”,认为人类的命运是由天命所决定的。
虽然荀子的思想深刻影响深远,但后人对他的评价却存在争议。
一方面,有人认为荀子的“性恶论”过于悲观,否定了人的天性善良,容易导致人们对社会和人性的绝望和消极。
此外,荀子的思想中还存在一些矛盾和不足,例如他主张“非其族类,其心不通”,却又提出“天下一家”的观点,这些观点相互矛盾。
另一方面,也有一些人对荀子的思想持肯定态度。
他们认为荀子的“性恶论”是对人性的深刻思考,是对人性本质的正确认识,而“天命论”则是对社会秩序和人类命运的深刻思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此外,荀子倡导的“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等思想,也对社会生活和个人修养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总之,荀子的思想虽然存在着一些争议和不足,但是他的思想和理论对于中国哲学史和人类思想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和地位。
- 1 -。
名人对荀子的评价
![名人对荀子的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965cf54b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a8.png)
名人对荀子的评价
以下是一些名人对荀子的评价:
1. 欧阳修:荀子是中国通古今之学者。
2. 朱熹:荀子之文学高妙,古今无与伦比。
3. 王充:荀子言辞雄辩,通达人情。
4. 邓析:荀子通调天地,明备杂务。
5. 王弼:荀子之学,深奥而玄妙,具有独特的见解。
6. 虞世南:荀子的学说旁骛于道家、墨家,其理可与儒家相合。
7. 赵炅:荀子是中国古代独树一帜的道德哲学家。
8. 杨熙篙:荀子的学说提出了人性恶的论点,对后来的心性论有重要影响。
总体来说,荀子的学说在古代中国思想史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受到了许多重要人物的肯定和赞赏。
他的学说深奥精深,对后来的儒家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思想家荀子是个什么样的人
![思想家荀子是个什么样的人](https://img.taocdn.com/s3/m/18a2776a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bc.png)
思想家荀子是个什么样的人荀子是战国末期赵国人,是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文学家,那么思想家荀子是个什么样的人?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思想家荀子是个什么样的人,希望对你有帮助!战国思想家荀子简介荀子是出生于公元前约313年,并逝世于公元前的238年,周朝战国后期的赵国人。
荀子是战国时期的一名非常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哲学家和教育家,在政治方面、文学方面、哲学方面和教育上取得的成就都堪比卓著,至今仍对后人的相关研究具有深远影响的人。
荀子是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四处游学的人。
从其十五岁的时候就开始了游学生涯,且在其十五岁至七十岁左右之间,曾三次游学至齐国,担任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一职的人。
荀子也是曾在楚国担任兰陵令,并最终逝于楚国的人。
荀子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引用“赋”的名称,并在写赋的时候第一个选用“问答体”的人,他同时也是被世人列为“辞赋之祖”之一的人。
荀子是著作集《荀子》、《仁学》和《劝学》等著作的作者。
“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被称之为其名言名句而被世人所佳赞和引用。
荀子是对儒家思想的发展具有很大影响的人。
在人性问题的研究上,荀子是主张“性恶论”,强调“人性本恶”的本性,而对主体天生就被赋予的道德观念持否定态度,并强调后天的培养和教育对人素质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的人。
荀子是我国的教育史上,第一个提倡“尊师重教”价值观念取向的教育家,他提出的“天地君亲师”的教育观念流传至今。
荀子的行政思想内容荀子出生于战国时代的赵国,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和政治家,被尊称为“荀卿”。
荀子信仰儒学,是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也是辞赋之祖。
代表作品有《荀子》,弟子中比较著名的是李斯、韩非和张苍,再传弟子贾谊学富五车,对后世影响也很大。
一是倡导节用节流。
他先后提出了“务本节用则无极”、“节用裕民”、“节用以礼”、“节其流,开其源”等多项节俭持政的主张。
对当时奢侈腐化的皇室贵族具有一定的警醒意义。
二是倡导忠职敬业。
荀子思想的价值观
![荀子思想的价值观](https://img.taocdn.com/s3/m/d5aee362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fc3d873.png)
荀子思想的价值观荀子是中国古代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之一,其思想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我对荀子的研究中,我发现他的思想具有以下几个重要的价值观。
首先,荀子强调人性的恶。
他认为人的本性是恶的,人们天生具有自私自利的倾向。
这一观点与孟子的人性善论形成鲜明的对比。
荀子认为,人的恶性是不可避免的,但人们可以通过教育和礼仪来约束自己的欲望,从而实现道德的修养。
这一观点对于我们理解人性的复杂性和人的道德修养的重要性具有启示意义。
其次,荀子提出了“性恶论”和“性善论”的统一。
他认为,人的本性既有恶的一面,也有善的一面。
人的善性需要通过教育和修养来发扬光大,而人的恶性则需要通过制度和法律来约束和规范。
这一观点强调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对于我们理解人的行为和社会的治理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第三,荀子提出了“性即命”的观点。
他认为,人的性格和命运是密切相关的,人们的行为和命运受到自身的性格和品德所决定。
荀子强调了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和自我塑造的重要性,他认为人们可以通过自我努力和修养改变自己的命运。
这一观点对于我们理解个体的自由意志和自我价值的重要性具有深远的意义。
第四,荀子强调了礼仪的重要性。
他认为,礼仪是社会秩序和道德规范的重要基础,它可以约束人们的行为和情感,使人们能够和谐相处。
荀子提出了“以礼治国”的观点,他认为国家的治理应该以礼仪为基础,通过教育和仪式来培养人们的道德感和社会责任感。
这一观点对于我们理解社会秩序和道德规范的建立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最后,荀子强调了君主的责任和义务。
他认为君主应该以身作则,以德治国。
君主应该具备高尚的品德和卓越的才能,以保持社会的稳定和秩序。
荀子提出了“君臣之道”的观点,他认为君主和臣民之间应该建立起互相尊重和信任的关系,共同推动国家的发展和进步。
这一观点对于我们理解君主的职责和社会的和谐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综上所述,荀子的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的价值观。
他对人性、教育、礼仪、君主等方面的思考,为我们理解人的道德修养、社会秩序和国家治理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浅析荀子(读後感)
![浅析荀子(读後感)](https://img.taocdn.com/s3/m/5541548e680203d8ce2f24a8.png)
浅谈《荀子》在王老师的推荐下我阅读了《荀子》这本书,让我感悟颇深,在思想上有了一定的升华。
对于今天的中国来说要想发展的更好,我认为学习古代儒家的思想是很有必要的。
中国是礼仪之邦,那么请大家正视一下今天的社会礼仪,是否需要重塑呢?所以我们要从荀子的思想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中国发展的更好。
下面就谈谈我对《荀子》这本书的一些自己的看法,如有不妥请老师指导与批评。
荀子,名况,字卿,是汉族人。
周朝战国末期赵国人,是一名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先秦唯物主义集大成者,是继孔孟之后儒家著名的代表人物。
荀子是一个争议比较大的人物所以对于他的作品中的很多思想也会有很大的争议。
他对儒家的思想有所发展和继承,提倡性恶论,常常与孟子的性善论做比较。
他对整理儒家典籍有重要的贡献。
《荀子》这篇书包括三十二篇,每篇内容都值得我们去领悟,想想在战国时期的荀子,他那是的思想中就有礼仪、诚信、不迷信、见义勇为等等,中国式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古人尚且可以做到的时期我们今人也一定能够做到。
在荀子的文章中我们学习到了一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是荀子文章的结构,让我们能够更好的写作。
在荀子的文章中我们读几篇就会发现他文章写作的手法比较多,而且灵活多变,让人读后会很有兴趣,不会有厌烦感。
在他的文章中经常用到的是比喻、排比、对比、自问和重复以及荀子经常会举一些生活中常见的例子,这样使文章通俗易懂,也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在荀子的文章中最让我记忆犹新的就是在《劝学篇》中的句子。
《劝学篇》是《荀子》的开篇之作,所以这也是大家最熟悉的文章,这是关于教导起码如何学习的,比如:“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这些句子都是耳熟能详的,让我知道学习的重要性来自于积累,所以我们要活到老学到老,学习是没有止境的,作为新一代的我们需要醒悟,学习不是为自己去学,而是为了我们的未来。
荀子人物分析
![荀子人物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67a383bd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aecaa5a.png)
荀子人物分析荀子(公元前312年-公元前230年)是中国战国时期的著名思想家、政治家。
他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主张人性本恶,强调通过良好的教育来引导和约束人性。
荀子的思想对后世儒家学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对荀子的人物形象进行深入分析。
一、荀子的生平经历荀子,字君山,齐国人,是战国时期的重要人物。
早年担任过齐鲁之间的使节,后来辅佐魏国,为魏国撰写过许多重要的文献。
他一生致力于思想的研究与政治的实践,留下了大量的著作。
他的学说以《荀子》一书为代表,内容丰富,思想独到。
二、荀子的思想观点1. 人性本恶观点荀子认为人性本恶,强调人的本性倾向于邪恶,需要通过教育来进行约束和规范。
他提出了“性恶论”,认为人性有以贪婪、残忍等邪恶倾向为主的一面。
只有通过修养和教育的力量,才能使恶劣的本性得到抑制,让人们能够追求善良和道德。
2. 教育的重要性荀子强调教育的重要性,认为人们的行为和品德取决于受到的教育和环境的影响。
他提出了“性与命均可教化”的观点,主张通过教育来改善人性,培养人们的德行和智慧。
他认为只有通过全面的教育,才能使人们摆脱邪恶的本性,追求真善美。
3. 政治理想荀子对政治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
他主张建立以君主为核心的君主专制政权,认为君主应该具备威德、智慧和仁爱之德,以身作则,引导百姓。
他提出了“道德治国”的观点,认为政治的核心是以仁德为基础的统治,通过德治来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三、荀子的影响与价值荀子的思想对后世的儒家学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将儒家思想发展为以教育为核心的文化体系,对后世儒家教育和政治理论产生了重要影响。
他的观点启发了后来的儒家思想家,为中国古代的政治和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
荀子的人物形象是一个卓越的学者和政治家。
他真诚坦率,勤奋好学,对于教育和政治有着深度的思考和独到的见解。
他一生致力于推动儒家学说的发展,为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做出了巨大贡献。
总结荀子是中国古代的一位伟大思想家,他的人物形象承载着儒家思想的精华。
荀子是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作文
![荀子是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80c0276c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9025119.png)
荀子是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作文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是荀子!他真的是太棒了!荀子生活在很久很久以前,大概就是我们讲的“古古古代”,在那个时候,他可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
他不仅聪明,还有着特别特别厉害的智慧。
他的智慧就像大海里的宝藏一样深不可测,让人感到非常惊奇!我记得有一天,我和爸爸妈妈在公园里散步。
我突然说:“爸爸妈妈,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是荀子!”爸爸一脸疑惑地问:“荀子?他是谁呀?”我开心地回答:“荀子是一个古代的聪明人,他的思想和学说都特别厉害!”爸爸又问:“那他到底做了什么事情?”我认真地说:“荀子提到了一些特别有趣的东西。
他觉得人是可以通过努力来变得很好的,这就是‘人性本恶’的思想。
他说,人不是一出生就很完美的,我们需要通过学习和修养来变得更好。
就像小朋友学骑自行车一样,一开始摔倒是很正常的,但是只要不断练习,就一定能学会!”妈妈听了也有点兴趣了:“那荀子还有什么其他有趣的事情吗?”我继续兴奋地说:“当然啦!荀子还提到过‘礼’的重要性。
他觉得‘礼’就像是一条规则,可以帮助我们生活得更好。
他说,‘礼’不仅仅是行为规范,更是一种美德,是大家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爸爸听了点了点头,说:“听起来他真的很有智慧啊!可是他是怎么来这个结论的呢?”我说:“荀子有一个特别棒的地方,就是他喜欢用很多有趣的故事来说明他的观点。
他说了很多故事,比如说有一个人,他看见了别人做事很认真,就从中学到了很多东西。
荀子通过这些故事告诉我们,学习别人的优点,才能让自己变得更好。
”妈妈笑着说:“那荀子在他的时代很受欢迎吗?”我说:“是的!荀子的学说在那个时候就非常有名了。
很多人都来听他的讲课,还学习他的思想。
他的学生也很多呢!”爸爸点了点头:“那荀子的思想对后来的影响也很大吧?”我兴奋地说:“对啊!他的思想对后来的很多人都有很大的影响,甚至对整个中国的文化都有影响呢!”爸爸妈妈听了都觉得很惊讶,他们说我对荀子的了解真是很棒。
作文:荀子读后感
![作文:荀子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04fba305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a6.png)
作文:荀子读后感荀子读后感荀子是中国古代儒家学派的著名思想家之一,也是中国古代的伦理学家之一。
他的思想影响了中国古代和现代社会,对于人们的生活和价值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近期,我读了一些荀子的著作,深受启发和触动。
在本文中,我将分享我对荀子思想的一些观点和感想。
首先,荀子非常强调人性的恶。
他认为人的本性是邪恶和自私的,只有通过教育和修炼,才能使人的道德品质得以提高。
荀子在他的著作《劝学》中写道:“人之初,性本恶。
”他认为人之所以会有尽善尽美的行为,不是因为天生的善良,而是通过后天的努力和教育获得的。
这一观点引发了我对人性的思考。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能够看到人们自私、贪婪的一面,一些社会问题也可以被解读为人性的恶所导致。
然而,荀子也相信人们具备改善和提升自己的能力。
他提倡通过修炼和学习来培养良好的品质和道德观念。
这使我意识到,尽管人性可能存在恶的一面,但我们仍然有机会通过自我努力来改善和超越。
其次,荀子提出了“性恶论”和“性善论”之争。
他与孟子产生了辩论,孟子认为人性本善,而荀子坚持人性本恶。
这一争论至今仍然具有现实意义。
我认为,其实这两者并不完全矛盾。
人性既有恶的一面,也有善的一面,只是在不同环境和条件下表现出来的。
有时候,一个人可能会被外界环境所影响而展现出恶的行为,而在另一种情境下,同一个人也可能会表现出善良和友善的一面。
人性的复杂性使得它很难简单地归为一种分类。
荀子的思想还涉及到政治伦理和社会道德的问题。
他倡导君主专制制度,强调君主的权威和统治。
他主张人民应该服从君主的统治,以此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
然而,荀子的思想在现代社会并不被广泛接受,因为它与现代人权和民主价值观之间存在一定的冲突。
尽管如此,荀子的政治思想仍然有其独特的价值,它提供了一个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和社会秩序的理解。
在荀子的著作中,我还发现了他对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考。
他认为,只有通过个人的修养和道德的提升,才能实现家庭和社会的和谐,从而达到治国平天下的目标。
对荀子思想的总结理解作文
![对荀子思想的总结理解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622d644f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565a444.png)
对荀子思想的总结理解作文荀子是中国古代儒家学派的重要思想家之一,其思想深受儒家经典《易经》和《孟子》的影响。
荀子秉持天人合一、人性本恶的观点,认为人的本性是恶的,通过修炼和教化,人们才能够摆脱恶劣的本性,实现道德的完善和社会的和谐。
荀子思想具有严谨的体系和深刻的洞见,对于中国古代哲学和社会科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荀子主张的“性恶说”是其思想体系的核心。
他认为人的本性是恶的,人们生来具有自私、贪婪等恶劣的本能。
荀子从观察人类社会和人的行为出发,归纳总结出人性的恶,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修身治国的方法。
荀子通过引导人们的欲望,纠正人性的恶习,通过教化和道德规范来控制人的行为。
他认为人们只有通过修炼和教化,才能克服自身的恶性,实现理想的人性。
其次,荀子提出的“性无善恶说”是对“性恶说”的补充和阐述。
他认为人的本性既不是善也不是恶,而是没有善恶的。
荀子认为,人的本性是没有善恶区别的,只有经过修炼和教化,才能表现出善的一面。
他以此为基础,提倡修身养性,培养良好的品德和道德观念,使人们摆脱恶劣的本性,实现自我完善和社会的和谐。
第三,荀子思想中注重治国理政,主张以法治为主的政治体制。
荀子认为,国家需要有强有力的统治者来制定和实施法律,通过法律来规范人们的行为,达到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的目的。
他主张君主专制,认为君主应该具备德才兼备的品质,通过合理的制度和政策来治理国家。
他强调君主的道德责任和权力的合法性,反对滥用权力、欺压百姓的执政方式。
最后,荀子关注人的生死和人生价值。
他认为,人的一生应该追求自身的价值和境界,人生的价值不仅仅是追求功名利禄,而是通过修身、学问和道德行为来实现自己的完善。
他提出了“天命”和“命运”的概念,强调人应该顺应天命,积极面对人生的挑战和困境,通过不懈的努力和奋斗来改变自己的命运。
总而言之,荀子思想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于道德伦理、教育和政治治理等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荀子读书笔记600字(精品9篇)
![荀子读书笔记600字(精品9篇)](https://img.taocdn.com/s3/m/46478d4e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d1.png)
荀子读书笔记600字(精品9篇)荀子读书笔记600字篇1荀子,名况,字卿,战国末期思想家、教育家,先秦时代百家争鸣的集大成者。
他以“性恶论”闻名于世,强调人在社会中的人伦关系,注重个人的道德修养。
他在书中不仅描绘了一个理想的社会蓝图,而且对教育的作用和方法进行了深入探讨。
读书前,我对荀子的思想并不是很了解。
通过这次读书,我了解到了他的“性恶论”,认为人性本恶,需要通过学习来规范自己的行为。
这与我个人的观点有些出入,我认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只是因为受到外界的影响而变得复杂。
但是,通过深入阅读,我逐渐理解了荀子的思想,他是在强调教育的重要性,认为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才能使人变得更好。
在书中,荀子描绘了一个他理想中的社会蓝图。
在这个社会中,人们相互尊重、关心、帮助,没有欺骗、争斗、嫉妒。
这让我对人性产生了新的认识,也让我对未来的社会充满了希望。
同时,荀子对教育方法的探讨也让我受益匪浅。
他认为教育应该注重个人的实际需要,根据个人的天赋和兴趣进行培养。
这种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与现代教育思想不谋而合。
在书中,荀子还提到了许多有关人生的道理和智慧。
他强调了人的道德修养和自我约束的重要性,认为这是成为一个优秀的人的关键。
这些道理和智慧不仅对当时的社会有指导意义,对我们今天的生活也有很大的启示作用。
总的来说,阅读荀子的《劝学》让我受益匪浅。
通过学习他的思想,我对人性、教育和社会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同时,书中的道理和智慧也让我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未来的生活中,我将不断学习、成长,努力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荀子读书笔记600字篇2荀子,名况,字卿,华夏人,战国末期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儒家最后的代表人物,也是集大成的思想家。
他早年就学于孔子的孙子孔臧,自幼好刑名法术之学。
荀子继承了孔子的思想,而且进一步发展了孔子的思想。
《劝学》是《荀子》一书的首篇。
又名《劝学篇》,是中国最早的哲学教育理论著作之一。
劝学,就是鼓励学习。
你好荀子作文
![你好荀子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6554a942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22.png)
你好荀子作文说起荀子,这位来自古代的思想家,我最初对他的了解,仅仅停留在历史课本上那几行干巴巴的介绍。
什么“性恶论”啦,什么提倡“礼法并用”啦,感觉离我特别遥远,就像是天上的星星,看得见却摸不着。
直到有一次,我在图书馆偶然翻到了一本关于荀子的书,那书已经有些破旧,纸张泛黄,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
我随手翻开一页,看到了荀子说的一句话:“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不知怎的,这句话就像一根小刺,轻轻地扎进了我的心里。
当时的我,正处于一种迷茫的状态。
想要学习很多新的技能,想要读很多很多的书,想要变得特别厉害,可每天却总是在拖延,在幻想,真正做的事情少之又少。
荀子的这句话,就像一个响亮的巴掌,拍醒了我。
我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就像拿着放大镜在审视自己一样。
我发现,我总是想着一口吃成个胖子,想要一下子就学会很难的知识,想要一下子就写出特别好的文章。
可每次遇到一点点困难,就像乌龟一样缩回自己的壳里,安慰自己说:“太难了,以后再说吧。
”于是,我决定做出改变。
我不再给自己定那些遥不可及的大目标,而是从每天读几页书,写几百个字开始。
刚开始的时候,真的特别难,我总是坐不住,心里像有只小猫在挠痒痒。
但是,每当我想要放弃的时候,荀子的那句话就会在我耳边响起:“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我咬咬牙,坚持了下来。
慢慢地,我发现自己能读的书越来越多,写的东西也不再像以前那样前言不搭后语。
这种感觉,就像是在黑暗中走了很久很久,突然看到了一丝亮光。
有一天,我跟朋友聊天,说起了这段经历。
朋友一脸惊讶地看着我说:“没想到你变化这么大!”我笑了笑,心里默默地对荀子说了声谢谢。
随着对荀子了解的深入,我发现他的很多观点都特别有意思。
比如说他强调后天的学习和环境对人的影响。
这让我想起了自己小时候,生活在一个小小的村子里,周围的大人们都说读书没什么用,还不如早点出去打工赚钱。
可我偏偏不信这个邪,我努力学习,就是想走出那个小村子,去看看外面更大的世界。
荀子的观后感
![荀子的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33913231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86.png)
荀子的观后感荀子被誉为中国古代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之一,他的思想对中国古代和现代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阅读荀子的著作之后,我深感其思想的独特性和思辨的深度。
以下是我对荀子思想的观后感。
荀子的思想强调人性的恶和善的培养。
他坚信人性本恶,主张通过教育和道德修养来改善人性。
在《劝学篇》中,荀子写道:“性恶者有之,能改之者父母师友”。
这一观点与孟子的“性善论”形成了鲜明对比,显示出荀子对人性的悲观看法。
他认为人如果不接受正确的教育和道德指导,就会陷入贪婪、暴力和欲望的泥潭中。
因此,荀子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提倡“养性”以培养人的道德品质。
此外,荀子的思想还包括了“性自然”和“致知”的观点。
他认为人的本性是自私自利的,但通过教育和修养,人可以超越自身的欲望,追求道德的境界。
荀子提出的“致知”即是通过不断学习和思考来达到理性的认知,使人能够掌握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准则。
他在《劝学篇》中写道:“亲则爱其子,爱其子则恶人之父”、“国有道,则仓廪实而知礼节,修身齐而治家齐”。
荀子强调通过致知,个人可以在道德的指引下构建和谐的社会。
荀子的思想对我产生了深刻的触动和启示。
首先,他关于人性的看法使我认识到每个人都具有恶的倾向,但通过教育和自我修养,可以克服自身的欲望,追求道德与善的境界。
这为我提供了一种自我完善的思路和方法。
其次,荀子提出的“致知”观念让我明白,只有通过不断学习和思考,才能够拥有正确的道德认知,从而正确看待自己和社会的发展。
这激励我要持续学习,提升自己的道德素养。
此外,荀子的思想也让我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只有通过正确的教育,才能够培养出更多有道德修养的人,进而构建一个更加和谐的社会。
总结来说,荀子的思想深思熟虑,对人性、教育和道德修养等方面都给予了深入的思考。
他的观点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阅读荀子的著作,我不仅对其思想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和体悟,也从中获得了对自身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启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眼中的荀子
刘亚茜
诸子百家中,我比较喜欢荀子,他既是思想家,又兼长于文学,在战国诸子中,他对后世影响最深。
浅谈一下自己的看法,其中有错误和不到之处,请老师见谅。
荀子(约公元前313~公元前238)名况,字卿,后避汉宣帝讳,改称孙卿。
战国时期赵国猗氏(今山西安泽)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论家,儒家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提倡性恶论,常被与孟子的性善论比较。
对重整儒家典藉也有相当的贡献。
荀子是先秦儒家的最后代表人物,同早于他的孟子成为儒家中对立的两派。
在宇宙观方面,荀子认为自然界的存在,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但人类可以用主观努力去认识它,顺应它,运用它,以趋吉避凶。
他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
在认识论方面,他认为人认识客观事物,首先要通过感觉器官和外界事物接触,强调“行”对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有朴素的唯物思想。
在政治上,他针对孔子、孟子效法先王的思想,提出“法后王”的口号,主张应该适应当时的社会情况去施政,要选贤能,明赏罚,兼用“礼”“法”“术”实行统治。
他的许多思想为法家所汲取。
在人性问题上,他不同意孟子的性善论,主张性恶论,认为后天环境可以改善人的恶的本性,所以他主张“明礼义而化之”。
他重视教育的作用,强调教育功能的重要,有积极意义。
《史记•荀卿列传》记录了他的生平。
荀子于五十年始来游学于齐,至襄王时代“最为老师”,“三为祭酒”。
后来被逸而适楚,春申君以为兰陵令,春申君死而荀卿废,家居兰陵,在此期间,他曾入秦,称秦国“治之至也”。
又到过赵国与临武君议兵于赵孝成王面前。
最后老死于楚国。
荀子博学深思,其思想学说以儒家为本,兼采道、法、名、墨诸家之长。
他以孔子、仲弓的继承者自居,维护儒家的传统,痛斥子张氏、子夏氏、子游氏之儒为“贱儒”,对子思、孟子一派批评甚烈。
其对孔子思想有所损益,政治思想中突出强调了孔子的“礼学”,颇有向法家转变的趋势,后期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子、李斯都出于荀子门下,并非完全偶然。
由于荀子处在战国末期的时代,诸子各派的思想学说均已出现,这使得他不仅能采纳诸子思想,又可以进行批判和比较,所以荀子的思想非常丰富。
可以说,宇宙论、人性论、道德观、知识论、教育观、文学、政治学、经济学、逻辑学等各个方面,荀子都有很大的建树。
读完荀子的《修身》、《不苟》,感觉君子确实很好、很可爱,也确实很难做。
先来看看君子的表现:
行为恭敬且内心忠信,讲究礼义且关爱他人,横行天下,虽然困于蛮荒的四夷,一定被当做贵人;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端庄厚道诚信,守法明察懂理,横行天下,虽然困于蛮荒的四夷,一定被重用。
君子贫穷时有志气,富贵时很恭敬;安逸时血气不惰,劳累时容貌不枯;发火时不过分惩罚,高兴时不过分赏赐。
君子容易交接却不可亵渎,容易敬畏却不怕威胁,害怕祸患却不怕为义而死,想发财却不投机倒把,结交朋友却不互相勾结,能够辩论却不强辞夺理。
君子宽厚而不懈怠,有棱角却不伤人,有辩才却不争论,明察秋毫却不偏激,特立独行却不盛气凌人,坚强不屈却不简单粗暴,顺从柔和却不随波逐流,恭敬谨慎而能并包兼容。
好了,先打上这些。
荀子眼里的君子,远远不至这点要求呢。
晕了吧?我也晕!感觉做到这些就绝对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那么,君子是怎样练成的?
荀子说首先要有个好的态度:
真正能指出缺点而批评咱的人,是咱的老师;真正能指出优点而表扬咱的人,是咱的朋友;阿谀奉承咱的,是咱的敌人。
所以要追求善良永不满足,听到批评能戒掉恶习,这样,想不进步都不可能。
其次要讲究途径:
礼义是不二法门!
身劳而心安,为之;利少而义多,为之。
凡用血气、志意、知虑(包括IQ和所有的非智力因素),从礼入门就是康庄大道,否则就会完蛋。
衣食住行,讲礼就和,不讲礼就掉到陷阱了生出许多毛病;言行举止,讲礼就雅,不讲礼就庸俗粗野。
君子要治气、养心。
血气刚的以柔调和;虑多而深的化繁为简;勇猛戾气的引上正道;敏捷轻快的节制动静;狭隘褊小的廓以广大;意志卑下迟钝贪利的促其振作引向崇高;庸俗散漫的用师友约束;怠慢轻佻的昭之祸灾;忠厚愚笨的开发智力引其学礼。
要想学礼,那是要经师的,不恭恭敬敬地向老师学是不行的。
没有老师,那就是盲人观色、聋子听雷。
因为荀子我就是老师。
嘿嘿。
要学礼,还是百善孝为先。
孝敬老者,青壮年人就愿意与你交往;不看不起穷人,显达的人就会与你交往;默默地广施恩惠而不求别人有什么回报,贤愚不肖者都会一心一意听你的。
君子有此三种德行,虽然有大的祸患,老天爷会让你毁灭吗?
再次君子要有所不为:
君子恭敬,不是不如普通人;君子低头,不是装孙子;君子不如小人动手,不是恐惧。
这是君子独修其身,不想得罪普通人罢了。
天道深远而不可知,所以君子将有所不为。
公孙龙、慧施之流的"白马非马"、"坚白"、"同异",很牛的理论,然而君子不与他辩论,该打住了。
吉尼斯纪录,很雷的行为,然而君子不做这样的事情,该打住了。
小沈阳的小品,很搞笑的艺术,然而君子不喜欢,人妖式的哗众取宠,也该打住了。
洋人的自然科学,很管用的,然而君子不要去学习,这太不可思议,应该废止。
西方的政治体制,很富民强国,然而不是共产主义……
荀子还说,君子要不苟(苟,意为不合理),一丝不苟!难度系数高但不合乎规范的动作,不要做;明察秋毫但不合乎规范的的辩论,不要说;名扬四海但不合乎规范的的事情,不要做;当然,点击率高但哗众取宠的文章,也不要写。
君子所作所为一定要恰当规范,这样才珍贵!
当然,要做到礼义,关键还要有君子之心
君子不一定是聪明人,也不一定是富人,更不一定是老人。
君子关键在于有一颗修炼到极致的心!
君子之心需要修炼,最根本最要紧的就要讲究一个诚字。
心诚则灵。
有了诚心就会以仁为操守,以义为行为。
要诚心守仁,诚心行义,最关键的是要慎独。
独处的时候是最大的考验。
从大的方面说,君子的心是敬天而正直的,从小的方面说,君子是敬畏礼义而有气节的。
聪明就能触类旁通,愚笨就忠厚端正遵守法度;被重用就恭敬不放纵,不被重用就顺天应运端庄自重;欢喜时就融融泄泄,忧愁时就淡然处之;发达的时候就文质彬彬明如三光(日月星),穷困时能摆下位置简约而祥明其道。
不诚者是不能独自行事的,不诚就不能“嘿然而喻,未施而亲,不怒而威”。
不诚的话,父子也会疏远,君臣也会背叛,更不要说教化天下万民了。
最后,说说做君子的好处。
君子最少能求良心之安,心地坦荡天自宽。
当然,这点好处好像不足以吸引人,于是荀子又说,君子役物,小人役于物。
有人富有却成为钱的奴隶,有人当官却成为权利的奴隶,有人被酒色所迷却成为酒色的奴隶。
君子自然不会这样的,有了钱他会搞个基金做善事,有了权他会为人民服务,总是十分淡定地面对一切。
有了这种心态,荀子就说,君子求财求利却不偏执不计较,能早离灾害,能免受污辱,其践行礼义时却表现出大智大勇。
当然,一个人如果成为君子,那么说人好话也不是屁精;说人坏话也不是人身攻击;自我表扬也不是吹牛;随着时势变得柔弱也不是胆小;随时势变得刚猛坚毅所向披靡也不是骄暴。
大概这就是“从心所欲而不愈矩”了。
除此之外,君子不过是等待有显达之日罢了。
如果没有显达之时,那就默默无闻过一辈子吧。
荀子对君子的看法大致如上所述。
但是,荀子对君子的论述比较芜杂,还有许多自相矛盾的地方。
比如,他说愚人也可以做君子,后来却又说君子应该善于化繁为简,当然这不是愚笨之人所能做到的。
当然,这不是最重要的。
重要的是,荀子身居要职代表了新兴地主阶级利益,他所提的观点不是来约束自己,而是来苛求大众的。
从他否认自学成才,肯定君子能够横行天下,就可以看出他趾高气扬的嘴脸,和愚弄百姓的意图。
尤其是荀子在《非十二子》中,把诸子批的一无是处,就是典型的文化霸权主义。
马克思说,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当一个人处于功利社会之中的时候,当一个君子处于腐败的官场之中,当一个本来可以发出正常声音的文人处于极度的文化专制之下,靠心中的诚字就可以解决问题?我不相信!
君不见文革之中有多少夫妻父子划清界限反目成仇,君不见全国人民不明是非打倒孔孟,君不见郭沫若写的“政治流氓文痞,狗头军师张”(这么个文豪也破口大骂,斯文扫地),君不见假学术假论文假大师横行霸道……
月缺始终认为,没有一个公平正义的社会制度,君子是会灭种的。
这也符合马克思主义所说的:事物都有产生、发展、高潮、消亡的规律呢。
荀子说:人性本恶。
月缺说:人最最基础的本能是趋利避害!
最后,介绍一段荀子的话:
一般人所厌恶的,我也厌恶,对那些富贵者一律要傲视,对那些贫贱者一律要屈就。
这断不是真正的大仁大义者所为,是大奸大恶者欲欺世盗名啊!这个太危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