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业发展水平的省际差异的空间分析
中国旅游经济影响的省际差异与区域特征
中图分类号 :5 2 3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 :0 8— 65 2 1 ) 1 0 10 F9. A 10 7 0 (0 2 0 — l4— 6
一
、
刖 置
游需求 的区域差异 , 郑海燕和保继刚(0 1 运用 因 20 ) 子分析与聚类分析 , 探讨广东省居 民潜在国内出游 力的地区差异 ; _ 滕丽 , 4 王铮和蔡砥 (04 利用 K . 20 ) o
中国旅 游 经 济 影 响 的省 际差 异 与 区域 特 征
袁 宇杰
(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 , 山东 济南 201) 504
摘要 : 本文运用投入产 出分析和聚 类分析 , 明确 了中国旅游经济影 响的省 际差 异与 区域特 征。分析 结果表 明, 游 旅 业对各部门的直接消耗系数等指标存 在省际差异, 直接消耗系数等指标 的部 门排序也存在省际差异 ; 中国旅 游经济影 响 存在显著的 区域特征 , 当旅游 需求发 生变化 时, 西部地 区是交通运输及仓 储业 受影 响最大 , 中部地 区是 住宿和餐 饮 业受 影响最大, 东部地 区则是旅游业受影响最大 ; 中国旅 游经济影响可划分 为4种 区域类型 , 类型的空间分布形 态有 团状 、 各 带状与散点。根据上述 结果, 建议促进 中国旅游发展应加大力度直接刺激旅游需求与消费 , 关注旅 游业经济影响 的省 际
hnn网络 对 中 国城 市 居 民 的旅 游 需 求 进 行 分 类 , oe 并从 收入 、 旅游 消费 比重 、 区域旅 游供 给强 度和 交通
国务 院 于 20 09年颁 布《 于加 快发 展旅游 业 的 关
意见》 旅游业 自此在 国家层面上被确定 为战略性 , 支 柱产业 ,l 国各 省 市也 相 继 出 台 了促 进 旅 游业 l全
中原经济区旅游经济发展差异研究
游 经济发展差异 演变及 空间特 征 ; 从 研究角度 和 内容看 , 或 通过构建 区域旅游业发展 实力指标体 系, 分析 区域 旅游经济 的 综合 实力 , 对 比分 析省域 旅游经 济 的发 展实力 , 并 对 中国旅游 经济 区域进行类 型划分 , 或 以区域经济非均衡增 长理论为基 础, 分析 我国旅游业 的区域 非均衡增长特征及 旅游产业基础 的 现 实格 局 , 揭示区域旅游经 济发展呈现非极化 不平衡发展 的态 势 q , 或从经 济地理学 的角度 , 分析 中国省际旅游 经济差异 变 化 的总体水平及其 空间结构特征 , 揭示 区域旅 游经济水平 与旅 游 产业 地位 的分 异规律 [ 1 l l ; 从研 究方 法看 , 从 不 同角度 构建 区 域 旅游 业实 力指标 体 系 , 利用 主成 分分 析 、 因子分 析 、 聚类分 析、 泰尔指数 等方法分 析 区域旅游 经济 的综 合实力 , 对 比分 析 区域旅游经济的发展差异[ 1  ̄ 1 3 】 。 以上对 旅游经 济差异 的研究 大多偏 重于省 际或市 域之 间 的 比较 ,鲜有 以打破行政 区划藩篱 的经济 区为对象 的研 究 , 区 域 旅游业 发展实 力指标 体系 中旅游业 收入指 标多 以入境旅 游 收入或 国内旅游 收入代 之 , 有失偏 颇 , 且研究 维度 或时 间或 空 间, 两者兼 而有之较少 , 另研究 方法 相对单一 。 本文以 中原经济 区为例 , 尝试利用 多种 方法对 区域各 地区间旅游经 济发展差异 的时间变化 态势和空 间变化特 征进行分析 , 探讨 区域旅 游经济 发展水平与旅 游产业地位 之间的分异性 , 从而为 区域旅 游协调 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现实参考 。
1991—201O年我国旅游外汇收入省际差异的演变分析
式 中: 占代表各省份旅游外汇收入的标准差 , 反映各省份
旅 游外 汇 收 入 的绝 对 差异 ; 为 变 异 系 数 , 映 各 省 份 C 反
旅游外汇收入的相对差异 ; 为 i 鼍 省份某一年度 的旅游 外汇收入 ; 为 同一年度旅游外汇收入 的全国平均值 , 即
X=∑X/; = 0代表区 本数① rt 3, t r 域样 。
关 键 词 :旅 游 外 汇 收入 ; 际差 异 ; 空演 变 省 时
中图分类号 :F 2 .1 17 4
文献标 志码 :A
文章编号 :10 . 33 2 1 )5 0 6 . 6 0 3 2 6 (0 2 0 . 07 0
O 引 言
改 革 开放 以来 , 国旅 游 业 迅 猛 发 展 , 区 域 经 济 我 在 发展 中的 作用 和 地 位 日益 凸 显 。 十一 五期 间 , 国 旅 游 我
‘= l
收稿 日期 :2 1 0 1一l 1—1 ;修 回 日期 :2 1 0 1 0 2— 8—1 2
作者简介 :郭晓东 ( 9 1一) 男 , 17 , 甘肃通渭县人 , 副教授 , 硕士 生
2 旅游外汇收人省际差异 的演变趋势
根据各省份 的旅游 外汇 收入数 据 , 用式 ( ) 式 运 1、
导师, 士 , 博 主要从 事旅游地理 、 济地理方 面的研究 , E m i gd 经 ( - a ) x l
@ lu. du. n。 z e e
济 全 球 化进 程 不 断加 快 的背 景 下 , 国 大 陆入 境 旅 游 人 我
及 到测度 的区域单 位 、 度 的指标 和测 度 的方法 等问 测
题 。在 众 多定 量 描述 区域 差 异 的方 法 中 , 量 绝 对 差 异 衡
新疆旅游经济空间差异初步分析
新疆旅游经济空间差异初步分析摘要:以新疆15个地市州为研究单元,运用变异系数、基尼系数、泰尔指数等方法分析了新疆2000~2009年旅游经济差异的时空演变,并对旅游经济差异进行了分解。结果表明,新疆旅游经济总体差异特征为绝对差异不断扩大,相对差异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新疆旅游空间差异明显,国际旅游差异大于国内旅游差异;组间差异的贡献率较大,四大区域内部差异各异,亚心旅游区内部差异较大,南疆旅游区与北疆旅游区内部差异较小;旅游资源禀赋、经济基础和基础设施、区位因素及产业结构是影响旅游经济非均衡演变和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各地区要依据各自的特点开发旅游资源,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区位条件,优化旅游产业结构,促进新疆旅游业的整体发展。关键词:旅游经济;空间差异;新疆Preliminary Analysis on the Spatial Difference of Tourism Economy in Xinjiang Abstract: 15 cities in Xinjiang were focused on. Indicators including the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Gini coefficient and Theil index were figured out to analyze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evolution of tourism economy of Xinjiang from 2000 to 2009 as well as the differences of tourism economy. The study showed that the overall characteristics of tourism economy differences in Xinjiang were as follows: The absolute difference increased, and the relative difference first decreased and then increased ; There were significant space differences of tourism in Xinjiang , the region difference of international tourism was greater than that of domestic tourism;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groups was the largest; The four major regions in Xinjiang showed obviously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The internal difference of Asian Heart tourism region was larger; The internal differences of the southern and northern Xinjiang were smaller. The tourism resource endowment, economic base, infrastructure, location and industry structure were important factors to cause the non-equilibrium development of tourism economy and to affec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ourism industry. All the regions should base on their own characteristics exploit tourism resources, strengthen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improve the regional conditions and optimize the tourism industry structure so as to promote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of the tourism industry in Xinjiang.Key words: tourism economy; spatial difference; Xinjiang旅游作为一种社会经济现象,一直存在着发展不平衡问题。目前学术界在旅游经济差异研究中多数以省为单元,研究省际及地带间的旅游经济差异,而对于城市间尤其是省内城市间的动态研究较少。新疆地处我国西北边陲地区,凭借独特的自然、人文旅游资源和众多的周边国家,旅游经济获得了快速发展,但旅游发展整体水平不高。2008年,新疆旅游总收入达到207.87亿元,相当于全自治区GDP的4.8%,实现旅游创汇1.36亿美元,与旅游发达的省份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由于旅游资源禀赋、发展基础的差异,新疆旅游经济发展表现出明显的时空差异。深入分析这种差异,不仅有利于进一步了解影响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的内在机制,而且有利于各地区立足自身优势,联动发展,构筑合理的旅游空间结构,对促进新疆旅游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1研究区概况与研究方法1.1研究区概况本文以新疆15个地市州为研究单元,研究2000~2009年的旅游经济时空差异特征。同时,根据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阎顺[1]的分类,将新疆旅游区划分为四大旅游区和10个旅游亚区。四大旅游区分别为亚心旅游区(简称亚心区)、北疆旅游区(简称北疆区)、南疆旅游区(简称南疆区)和东疆旅游区(简称东疆区)。亚心区包括乌鲁木齐市、吐鲁番市、昌吉地区和石河子市,下分为乌鲁木齐-吐鲁番亚区和昌吉-石河子亚区;北疆区包括伊犁地区、塔城地区、阿勒泰地区、奎屯市、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和克拉玛依市,下分为伊犁亚区、博州-塔城亚区和阿勒泰亚区;南疆区包括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阿克苏地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喀什地区和和田地区,下分为喀什-阿图什亚区、阿克苏-库车旅游亚区、巴音郭楞州亚区和和田亚区;东疆区只有哈密地区。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得性和可比性,选取旅游总收入、旅游外汇收入、国内旅游收入作为衡量旅游经济水平高低的主要指标,其中旅游总收入通过旅游外汇收入乘以当年平均汇率再加上国内旅游收入计算而得,数据来自《新疆统计年鉴》(2001~2010)。1.2研究方法本文选取极差、极值比、变异系数、基尼系数和泰尔指数进行测度,这是区域经济差异研究的基本方法。其中,极差(R)=Pmax-Pmin,极值比(K)=Pmax/Pmin;Pmax为区域内旅游收入最大值,Pmin为区域内旅游收入最小值[2],为了便于观察,对数据进行整体缩小处理。变异系数是衡量区域经济相对离散程度的重要指标,计算公式如下:(4)式中I为泰尔指数,(5)式中Iw表示区域内部差异(组内差异),(6)式中Ib表示区域之间差异(组间差异),yi为第i地区旅游总收入占全省(自治区)旅游总收入的比重,Yd为d区域旅游总收入占全省(自治区)旅游总收入的比重,Pi、Pd、P分别为i 地区、d区域、全省(自治区)人口数。2新疆旅游经济发展差异特征2.1新疆旅游经济总体差异特征分析2.1.1新疆旅游经济绝对差异在不断扩大,相对差异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表1显示,2000~2009年新疆区域旅游经济差异,反映绝对差异的极差从2000年的38.056增加到2008年98.334,2009年下降为90.255,虽然在2003年由于受非典影响,旅游总收入的绝对差异有所下降,但总体增幅较大;反映旅游经济相对差异的极值比和变异系数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极值比从2000年的64.097下降到2001年的57.118再上升到2009年的64.705,变异系数则从2000年的1.948下降到2004年的1.614然后再上升到2009年的1.727,变化幅度较大。这与表2基尼系数的变动趋势基本一致,均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基尼系数从2000年的0.616下降到2003年0.527然后上升到2009年的0.557。2.1.2新疆旅游空间差异明显,国际旅游差异大于国内旅游差异基尼系数(Gini coefficient)是表征区域经济非均衡分布的主要指标,它原来是研究收入分配状况的统计指标。基尼系数是衡量统计变量分布状态的一种方法,取值范围在0~1之间,系数越接近于0表示各区域间统计变量越趋于均等,0.5为临界值,小于0.5说明区域间统计变量趋于均等, 大于0.5说明区域间统计变量趋于不均等[4]。表2显示,2000~2009年,基尼系数均大于0.5,说明新疆旅游经济呈现的空间差异性明显。为了讨论国内旅游和国际旅游对总体差异的影响,运用基尼系数分解式予以衡量。根据(3)式将新疆旅游总收入的基尼系数分解为国际旅游收入和国内旅游收入两个组分,计算结果见表2。国际旅游收入的基尼系数比国内旅游收入的基尼系数大,可见,国际旅游发展的空间差异大于国内旅游。从年际变化看,2000~2009年国际旅游、国内旅游空间差异均较大,变化趋势有所差别,国际旅游的空间差异总体呈下降趋势,国内旅游总体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国际旅游基尼系数均大于0.750,2001年达最大值,为0.993,国内旅游基尼系数均大于0.500,2000年达最大值,为0.588。同时,从两个组分对差异的贡献程度可以看出,国内旅游收入所占比重很大,均接近或大于85%,而国际旅游对总体差异的贡献率较小。这说明国内旅游收入的空间差异性是造成新疆旅游经济总体差异的主要原因。2.2区域间及区域内旅游经济差异特征分析利用(4)式计算2000~2009年新疆总体泰尔指数,利用(5)式和(6)式计算四大旅游区组间和组内的泰尔指数,计算结果如表3。2.2.1总体差异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组间差异的贡献率较大从表3可以看出,新疆旅游经济总体差异从2000~2009年的10年间,虽然有所波动,但总体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从2000年的0.287,下降到2007年的0.225,2009年上升到0.243,这与前面利用变异系数分析的结果基本相似;组间的变化趋势与总体差异相似,总体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组间差异的贡献率较大,10年间一直保持在50%以上;这说明四大区域旅游经济有很大的差异,亚心区是新疆经济较发达的区域,地理位置优越,旅游资源丰富,旅游总体发展水平较高;南疆和北疆经济欠发达,地理位置偏僻,旅游基础设施薄弱,旅游经济发展缓慢,因而导致了较大的组间差异。2.2.2四大区域内部差异各异由于东疆只有哈密一个地区,内部差异无需考虑,从其他的3个区来看,亚心区内部差异较大,南疆和北疆区内部差异较小;从时间变化来看,亚心区和北疆区变化趋势相似,2000~2003年呈上升趋势,2003~2009年呈下降趋势;南疆区在2000~2009年间内部总体差异变化较小,而且内部差异性较北疆区和亚心区要小,主要原因是亚心区的吐鲁番和乌鲁木齐旅游经济较发达,是新疆较发达的旅游城市,而昌吉和石河子旅游经济薄弱,北疆区也是少数城市旅游经济较发达,如阿勒泰地区的喀纳斯,总体旅游经济发达,伊犁也有许多知名景区依托,而博州、塔城旅游经济较落后,因而亚心区和北疆区内部旅游经济差异较大,南疆区普遍旅游经济差异较小。3新疆旅游经济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3.1旅游资源禀赋旅游资源是发展旅游业的物质基础。旅游资源禀赋不同,对游客的吸引力也就不同[3]。如阿勒泰喀纳斯景区,对国内游客有较大的吸引力,但对于欧美的旅客并不具有特殊的吸引力。又如喀什等地的民风民俗,对国内游客的吸引力有限,但对欧美及日本的游客来说却是极好的旅游胜地。因此在某一时间段,当游客的客源地和旅客的数量确定的情况下,旅游经济发展水平与其拥有的旅游资源禀赋呈正相关[5]。3.2基础设施和区位因素旅游基础设施是一个地区旅游业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先决条件。由于南疆地区的经济基础较薄弱,基础设施的建设起步晚,从而旅游业的整体发展水平低于北疆区。区位也同样是发展旅游的一个重要因素,它既影响对游客的吸引力,又影响游客进入的可达性。根据新疆各地市州与外界联系的多寡判断,乌鲁木齐的区位条件最好,其次是吐鲁番。目前,新疆的旅游业发展与区位条件现状总体保持一致。3.3旅游行业的产业结构旅游行业的产业结构指的是旅游业中构成旅游业的饭店、餐饮、交通运输、旅游景点等各行业在旅游经济中的地位、作用和经济技术上的比例关系。各地市州旅游行业的产业结构不同,旅游经济的发展水平也不相同。根据旅游产业区位熵即旅游产业专业化指数测算各地市州的旅游产业发展情况分析,区位熵高的地区,旅游产业的结构合理,旅游业发展迅速,新疆旅游业发展的空间分布与之相关。4小结与讨论通过定量研究了新疆各地市州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空间差异变化,结果表明:①新疆旅游经济总体差异特征为绝对差异在不断扩大,相对差异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新疆旅游空间差异显著,国际旅游差异大于国内旅游差异;组间差异的贡献率较大,四大区域内部差异各异,亚心区内部差异较大,南疆区和北疆区内部差异较小。②旅游资源禀赋、经济基础和基础设施、区位因素及产业结构是影响旅游经济非均衡演变和旅游产业地位的重要因素。参考文献:[1] 阎顺.新疆旅游资源及其开发利用[J].干旱区地理,2001,24(4):297-304.[2] 程进,陆林.安徽省区域旅游经济差异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3(1):82-85.[3] 齐邦锋,刘兆德.山东省旅游经济差异及旅游空间结构构建[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10,26(5):98-102.[4] 唐留雄.中国国际旅游业地域非均衡增长研究[J].经济问题,2003(11):69-71.[5] 苑涛,何秉宇.新疆旅游经济非均衡演变的时空特征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7,21(4):123-126.。
我国省际旅游业发展影响因素的空间计量研究
21 0 1年 4月
旅 游 论 坛
T o im urs For um
Vo . Leabharlann . 1 4 No 2A p .。 r 201 1
[ 游 业研 究] 旅
我 国 省 际旅 游 业 发 展 影 响 因素 的 空 间计 量 研 究
陈锦 龙 , 良健 , 晶 晶 王 李
国区域旅 游 经济发 展 呈 现 出 非极 化 不 平 衡 发展 的态 势 [ 。杨 建 明从 旅 游 收 入 、 客 人 数 、 游交 通 和旅 6 ] 游 旅 游接 待设 施 4个方 面 寻 找评 价 旅 游 业 发展 空 间差 异
素 的研 究 已有不 少 , 慧 敏 、 春 来 从 居 民收 入 及 其 谷 伍 分 配结 构演 变 的角度 , 中国 国内旅 游消 费及其 特 征 对 进 行 的理论 分析 表 明 , 国国 内旅 游 消费 在总 体上 处 中 于 发展初 始 阶 段 , 乡旅 游 市 场 呈 现 二 元 化 市 场 结 城 构 , 中产 阶层为 主 的广 大消 费层 面构 成 了我 国 国内 以
游业 的发展 。 目前 , 于我 国省 际旅 游业 发展 影响 因 关
了定 量研 究 , 结果 发 现 , 会 经济 的发 展 和 基 础设 施 社 的不断完 善 对旅 游 收入 有 较 大 的促 进 作 用[ 。王 凯 5 ] 等 以 区域经 济非 均衡 增长 理论 为基础 , 用计量 经济 采 学 的方 法 , 我 国旅游 经济 发展 水平差 异 变化 的时空 对 特 征及旅 游 产业 基础 的现 实格局 进行 分析 , 揭示 我
[ 关键词] 游业 I 间面板模 型} 旅 空 影响因素 [ 中图分 类号] 5 2 F 9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6 438 (0 10 —0 卜O 1 7- 7 42 1 )20 4 4
中国地市旅游经济差异的时空演变特征
式中: , Y , 含义同前文 ; 为第 i lN… n , y 个地带 的旅游总 收入;; n 为第 i 个地带的地区总数 ; …表示第 i T 个地带 内地市间的旅游经济差异 ;B 表示第 i T ㈤ 个地带与其他 地带 间的旅游经济差异。 在此 , i=1 2 3分别表示东 、 , ,
基金项 目:国家 自然科学 基金项 目( 10 13) 湖 南省教育 厅 4 11 2 ; 科学研究项 目(0 0 3 ) 1 C 4 0 作者简介:陈刚强 (9 9一) 男 , 17 , 湖南邵 阳县人 , 师 , 讲 博士 , 主
旅游经济差异的空间格局及其 变化趋 势, 以各地市旅游 经济收入 Y比全国地市旅游经济平均收入 y 来测度各地
第3卷 1
21 0 2年
第 4期
8月
地 域 研 究 与开 发
ARE S AL RE EAR CH AND D EVE OP L MEN T
V0 . 1 No. 13 4 Au g.201 2
中 国 地 市 旅 游 经 济 差 异 的 时 空 演 变 特 征
陈 刚 强
( 长沙学 院 旅游管理 系 , 长沙 4 0 0 ) 10 3 摘 要:利 用 T el hi指数分解及 GS空间分析等 方法, I 比较分析 了近年来 中国地市入境 、 国内旅游经济差异的时空 演变特征 。结果表 明, 两者的高度 空间集 中性都 具有 总体 下降的趋 势 , 其时空演 变过 程以 东部地 带 内的差异和 变 且 化为主要 来源; 入境旅游经济较之 国内旅游经济具更强的空间极化 特征及更慢 的差异缩 小趋 势 , 入境 旅游经 济的空 间极化格局 以点状 高度 集 中分布 为主要特征 , 国内旅 游经济的空间极化格局 主要 呈轴状延伸 趋势 ; 缩 小东、 西 在 中、 部地市 间社会经济差异的作用上, 前者并不 明显 , 后者 的空间经济效应相对 明显 , 作用程 度有限。 但
我国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省际差异的空间分析
第2卷 6
20 0 7年
第1 期
2月
AREAI .
地域研 究与开发
迁 RCH I D DEVEI0PMENT .
V0 .6 No 1 I2 . Fe .2 0 b 07
我 国旅 游经济发展水 平省 际差异 的空间分析
为研究 的地域单元 。这是 因为区域旅游资源 的综 合开 发, 通常是 顺应 我 国 现行 行政 建 制 、 以省 区为 区域 单 元、 将旅游开发作 为整个 地 区 国土开发 和社 会经 济发 展的一个 组 成部 分来 进 行 的 ; 同时 , 在市 场 经 济条 件
收稿 日期 :2 0 — 8 S 0 5 0 —1 ;修回 日期:2 0 —1 — 6 06 0 2
1 衡量方法
1 1 区域单元和研究时段的确定 .
人均频度来表征产业素质指数( , 万 。 )B = 式
中: =旅游外汇收人 / D g =海 外旅游者接待人 G P;
数/ 旅游从业人员 人数 。 那么 , 省 区旅 游经济 发展水 i
文章 以全 国各省 、 自治 区、 直辖 市( 以下简称 省区 )
的区域差异调控政策 , 建立合理 的结构 布局 , 在此基 并 础上实现旅游 资源和其它旅游生 产力要 素在全 国宏观
该文拟采用综合指数代替单~量值, 作为衡量地
区旅游产业发展水平的指标 。即以各省 区旅游外 汇收 旅游地域系统 中空间 配置 的相对 均衡 , 促进 区域产 业 入和接待海外旅游者人 数与全 国总数 的比值来表征产 结构 的改善和 旅游 经济持 续 、 稳定 和协 调发展 。基 于
力和发展水平上 的不平衡状 况也 日益 凸现 。以 区域 经济非均衡 增长理 论 为基础 , 采用计量 经济 学的方 法对我 国旅 游经济发展 水平差异 变化 的时空特征及旅游产 业基础 的现 实格局进行 分析 , 示出我 国区域旅游 经济发展 呈现 出 揭
安徽省区域旅游经济差异研究
基金项 目: 国家 自然科学基金项 目( 0 7 0 9 . 4 7 1 5 ) 作者简介 : 程进 (9 5一)男 , 18 , 安徽淮南人 , 硕士研 究生 , 研究方向为旅游地理与旅游规划
8 2
安 徽 师 范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
21 0 0仨
区域 旅 游经 济 差 异 的测 度 总 是 基 于 一 定 的指 标 , 而 指标 的选 定 要保 证 数 据 的可 获 取 性 及 区域 间 的可 比性 .
盖了观光旅游 、 文化旅游 、 闲度假 、 休 商务会展和红色旅游等各个方面.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 , 安徽省国内旅游 收入 由 19 年的 14 4 亿元增长到 2 0 99 3 .0 07年的 5 36 亿元 , 4 .8 增长了 34 5 年平均增长 3 . %, 0 . %, 3 8 总体增 幅较大( 1 . 图 )各地 区旅游经济发展差异也很明显 ,0 7 20 年黄山市国内旅游 收入达到 9 .6亿元 , 72 位居全省
第一 , 是毫州市 89 亿元 的 1 . 倍. .8 0 8 本文拟以地级市为地域单元, 对安徽省 l 个地级市的旅游经济差异进 7
行定 量研 究 , 图揭示 区域 旅 游经 济差 异 的变 化特 征及 旅 游经济 发展 水平 与旅 游产 品 之间 的关 系 . 试
收 稿 日期 :0 8—0 —1 20 9 9
异的研究都偏重于省际之间的比较 , 由于多数省区并不是均质的地域单元 , 从而导致省域 内各地区间旅游经 济呈现非均衡发展 . 本文拟以安徽省为例对省域内各地区间旅游经济差异进行分析 , 并尝试探讨旅游产品对 旅 游经 济差 异 的影 响关 系 , 以期 为各 级旅 游部 门制定相 应 的对 策提供 帮助 . 、
县域旅游经济发展差异的综合评价_以丽水市为例
133E nterprise E conomy2012年第3期(总第379期)县域旅游经济发展差异的综合评价———以丽水市为例□莫艳恺[摘要]县域旅游经济发展不平衡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客观现象。
以丽水市下属9县(市、区)为研究的区域单元,构建相应的县域旅游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选取2010年度各项截面数据,运用SPSS 的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等方法,对丽水市各县(市、区)的旅游经济发展水平进行排序、归类和评价分析,并探讨了县域旅游经济差异产生的原因,最后提出了协调区域旅游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旅游经济;发展差异;SPSS ;丽水[中图分类号]F59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5024(2012)03-0133-04[基金项目]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2011年度课题“体验经济视角下的丽水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批准号:2011N039);2011丽水市社会科学研究课题“产业融合视角下的丽水乡村旅游优化升级研究”(批准号:LC201120)[作者简介]莫艳恺,丽水学院商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区域旅游开发与乡村旅游。
(浙江丽水323000)Abstract :Discrepancies in regional tourism are prevalent and undeniable.Taking 9cities in Lishui as research object,we formulate theevaluation system of urban tourism economic development,and introduce SPSS to analyze and sort urban tourism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Lishui by selecting relevant data of 2010.The analysis reveals the station of imbalance in urban tourism e-conomic development between 9cities and its cause,as well as to provide measures to coordinate regional tourism develop-ment.Key words :tourism economy;difference of development;SPSS;Lishui旅游业社会化程度高,综合关联性强,是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提高的重要标志。
我国旅游收入差异的因子和空间双重解析
21 0 1年 2s For um
Vo . . 14 No 1
Fe b.。 01 2 1
[ 游业研 究] 旅
我 国 旅 游 收 入 差 异 的 因 子 和 空 间 双 重 解 析
邓 祖 涛
( 北经济学 院 湖 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 北 武汉 400) 湖 3 2 5
的 结 构 效 应 对 缩小 区域 差 距 起 着 十 分 重 要 的 作 用 , 分 解 出 的 集 中效 应 则 起 着 拉 犬 区 域 差 距 的作 用 , 由 于 结 构 效 应 所 产 而 但
生 的 缩 小 影 响 大 于集 中效 应 产 生 的 扩 大 影 响 , 而 入 境 旅 游 收 入 因子 总 体 上 使 区域 差 距缩 小 ; 4 国 内旅 游 收入 因 子 贡 献 变 因 ()
区域差 异 的驱动 机制 。
法 【叫引。在 这 里 主 要 借 用 刘 惠 研 究 员 对 基 尼 系 数 的 1 改 进 公 式 , 方 面 是 为 了分 析 不 同 因 子 对 收 入 差 距 的 一
系数 将 收入 差距 及其 变 化 分解 为 不 同收 入 因 子 的变 化, 并对 不 同 因子 再 进 行进 一 步 的 结 构性 分 解 , 不但
分 析 不 同 因 子 对 区 域 旅 游 收 入 差 异 变 化 的影 响 程 度 ,
而 且 通 过 对 每 一 个 因 子 的 进 一 步 分 解 , 析 不 同 因子 解 的 作 用 方 式 以 及 对 区 域 差 异 贡 献 变 化 的 大 小 , 析 地 剖 区差 距变 化 的 内源性结 构 因素 L 1 这 种 更 深 层 次 的 引。 分 解 所 得 的 结 论 对 中 央 政 府 制 定 有 关 宏 观 政 策 意 义 更 为 重 要 。此 外 , 文 采 用 的 四 分 法 地 区 分 解 将 有 本 助 于 我 们 消 除 认 识 上 的 误 区 , 解 区 域 旅 游 收 入 差 距 理 的 真正来 源 。 ( ) 究 方 法 二 研 为 寻 求 具 有 可 操 作 性 的 估 算 方 法 , 多 经 济 学 家 许
中国旅游发展空间非均衡与极化研究
中国旅游发展空间非均衡与极化研究作者:赵磊方成来源:《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年第06期摘要伴随着中国旅游产业规模的持续扩张,空间非均衡性已成为中国旅游经济发展的典型特征,对此部分内容进行研究有助于更为清晰地认知中国旅游发展的可持续性问题。
文章采用中国30个省份1999-2010年数据为研究样本,以旅游产业专业化作为旅游发展的度量指标,依据较为前沿的地区经济发展差异与空间极化指数测度方法,分别在三区域与八区域分组设定下,依次分别对中国旅游发展的空间非均衡与极化水平进行了定量刻画。
研究结果为:与核密度非参数估计预期判断一致,基尼系数测度及其分解表明,中国旅游发展空间非均衡程度整体上逐渐降低,即中国旅游发展正在向均衡方向演变;组间差异是主导中国旅游发展空间非均衡的主要来源,但这种贡献率存在逐渐缩小态势,同时,剩余项对中国旅游发展空间非均衡的影响逐渐增强,意味着省际旅游发展在组间交错程度有所上升,组间显著差异正在减弱;分组样本基尼系数对时间的稳健最小二乘估计结果显示,除东北和西南地区外,全国及其他分组区域均呈现“俱乐部”收敛,再次证明了中国旅游发展空间非均衡程度随时间演进而降低;三类极化指数表明,三大区域旅游发展空间极化程度逐渐减弱,但八大区域旅游发展空间极化程度略有起伏,近期中国旅游发展空间极化程度具有增强趋势,主要原因在于组内认同程度与组间疏远程度反向变动,组内认同程度提高与组间疏远程度下降成为中国旅游发展空间极化程度降低的内在动因;此外,三大区域极化减弱程度大于其非均衡程度,八大区域与之相反。
关键词旅游发展;空间非均衡;基尼系数;极化中图分类号 F590.3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2-2104(2014)06-0154-09 doi:10.3969/j.issn.1002-2104.2014.06.023根据经典旅游学理论,旅游经济活动具有典型的时空本质属性,这主要是由旅游主客体之间,以旅游产品供需作用为核心,所发生经济关系的历时性与异地性所决定。
辽宁旅游经济发展的空间差异变化
21 0 0年 4月
辽 宁 科 技 大 学 学 报
J u a o iest fS in ea d Te h oo y L a nn or lf n Unv ri o ce c n c n l io ig y g
Vo . 3 NO 2 13 .
辽 宁 科 技 大 学 学 报
第 3 卷 3
本文用来分析的数据主要来源于中国统计 出版社的 19- 20 年《 97 08 辽宁统计年鉴》 。
2 差 异 变化 的 空 间特 征
2 1 旅 游经济发 展差异 的总体 变化态势 .
( )绝对 差异 1
表 1 显示 的辽 宁省旅 游 经 济发展 的绝对 差 异变 化 表 明 , 游经 济发 展外 汇 收 入 旅
收 稿 日期 :0 0叭 一1 2 1. 2。
() 2
式中: 和 Y i y 分别 代表 第 i 个地 市在 时 间 2和 时 间 1 的人 均旅 游外 汇 收入 ; 和 y 分 别代 表全 省 Y:
作者简介 : 赵亮 (9 7一)男 , 17 , 辽宁阜新人 , 讲师 。
・
14・ 7
成 分 分 析 等 方 法 , 析 了 19 ~2 0 分 9 6 0 7年 辽 宁省 旅 游 经济 发 展 的 空 间 差异 变化 。 结 果 显 示 : 宁 省 各 地 级 市 旅 辽 游 经 济 发 展 出现 了相 对 差 异 逐 渐 缩 小 、 对 差距 越 来 越 大的 格 局 ; 宁 省 在旅 游 经 济 发 展 上 存 在 2个很 大的 绝 辽
断层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并且 随时间的变化在 不断扩大 ; 大连在辽 宁省的旅 游经济 中首位度过高 , 宁省旅 游经济发展过程 中存 辽
中国区域旅游经济空间关联结构及其效应研究基于社会网络分析
中国区域旅游经济空间关联结构及其效应研究基于社会网络分析一、概述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国内经济结构的调整,中国区域旅游经济空间关联结构及其效应逐渐成为旅游学、地理学、经济学等多个学科领域的研究热点。
本文旨在通过社会网络分析的方法,深入探讨中国区域旅游经济空间关联结构的形成机制、演变规律以及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效应。
本文对中国区域旅游经济空间关联结构的内涵进行界定,明确其包括区域旅游经济联系强度、联系方向、网络结构等多个方面。
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梳理和评价,发现现有研究在区域旅游经济空间关联结构的量化分析、动态演变及其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等方面仍存在一定的不足,为本研究提供了切入点和空间。
本文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构建了中国区域旅游经济空间关联网络,并从网络密度、节点中心性、凝聚子群等角度对其结构特征进行量化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区域旅游经济空间关联网络呈现出以东部沿海地区为核心、向中西部地区逐渐扩散的趋势,同时各区域之间的旅游经济联系强度存在显著差异。
本文进一步探讨了中国区域旅游经济空间关联结构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效应。
研究发现,区域旅游经济空间关联结构的优化有助于提升区域旅游经济的整体竞争力和发展水平,促进区域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
同时,区域旅游经济空间关联结构也对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格局和动力机制产生重要影响。
本文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化对中国区域旅游经济空间关联结构及其效应的认识和理解,也为制定区域旅游经济发展战略和政策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
1. 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旅游业已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其旅游业的发展尤为引人注目。
近年来,中国旅游业经历了快速增长,不仅推动了国内消费,也为经济增长做出了显著贡献。
旅游业的发展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与区域经济的发展紧密相连。
深入探究中国区域旅游经济与空间关联结构及其效应,对于理解旅游业的区域发展模式和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旅行社发展差异的空间特征分析
目前 , 内对 于旅行社 的区域发 展差 异 研 究 较 少 。戴 斌 等对 旅 行 社 的数 量 分 布 进行 了分 析 , 出全 国 国 指 5 以上 的旅行社 集 中在我 国沿海 经 济发 达 地 区及 中心城 市 [3 。黄 秀娟 、 福才 对 我 国 3 个 省 ( 、 O 7 ]卜。 黄 1 市 区) 国际旅 行社 业竞争 力进行 评价 与分类 , 其划 分 为 竞争 力 最 强 、 强 、 般 、 的 将 较 一 较弱 、 弱 、 弱 等六 类 地 极 最 区 , 我 国研 究 区域旅行社 发展 状况 提供 了有 益参 考[[ 但其 “ 为 8 , ] 新疆 属 于竞争 力较 强地 区 , 广东 属 于 一般 竞
Vo . 6, . 1 3 No 3
M ay, 009 2
中 国旅 行 社 发 展 差 异 的 空 间特 征 分 析
宋 玉 蓉
( 四川 师 范 大 学 历 史 文 化 与旅 游 学 院 , 都 6 0 6 ) 成 1 0 8
摘 要 : 用 因子 分 析 法 , 定 l 采 选 3个 与旅 行 社 发 展 密 切 相 关 的 指 标 , 用 S S 利 P S软 件 , 我 国 3 对 1个 省 ( 、 旅 市 区) 行 社 的 区域 发 展 水平 进 行 综 合 评 价 , 据 评 价 分值 将 其 划 分 为 发 达 、 发 达 、 发 达 、 发 达 和 不 发 达 五 种 区 域 类 依 次 较 欠 型 。 结 果 显 示 : 国旅 行 社 发展 空 间差 异 巨大 , 现 出 多元 化发 展 特 征 。 我 呈 关键 词 : 国旅 行 社 ; 中 区域 差 异 ; 因子 分 析 ; 长 极 增
差异 进行 空间和 因子分 解 , 为省 内差异 是 国家 区域 差 异 的主要 原 因[ 。Kng t 认 】 ] ih 等通 过采 用 T el h i 指数 的
基于区位熵方法的旅游产业集聚度分析——以安徽省为例
舒敏(湖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湖南长沙410081)基于区位熵方法的旅游产业集聚度分析一、引言旅游产业集聚是旅游产业发展必经的过程,是提升地区旅游产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关于产业集聚的研究始于19世纪韦伯的著作《工业区位论》。
国外学者率先将产业集聚理论运用到旅游研究领域,S Nordin 等(2003)研究了旅游产业集聚的形成因素,认为旅游产业的竞争力与旅游产业集聚紧密相关[1]。
Kalnins 等(2001)通过研究发现旅游产业集聚有利于企业提高绩效[2]。
国内关于旅游产业集聚研究起步较晚,研究文献数量相对较少,从研究内容看,国内学者主要关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旅游产业集聚概念、特点及形成机制研究。
冯卫红(2008)提出旅游产业集聚的形成原因是内外驱动力共同作用[3]。
赵华和于静(2016)基于研究数据测算分析了山西省旅游产业集聚度和经济效应[4]。
第二,旅游产业集聚测量、评价及分析。
学者多使用定量方法测算某区域旅游产业集聚度,结合定性分析评价其集聚水平和发展现状。
如史文斌等(2007)使用AHP 法建立了旅游产业集群相关指标模型和评价体系[5]。
邓宏兵等(2007)使用赫希曼-赫佛因德指数法探讨了中国旅游产业的空间集聚问题[6]。
曲景慧(2016)、谢露露等(2018)、邴振华等(2010)、晋秀龙等(2017)分别运用耦合协调模型、空间杜宾模型、产业基尼系数、钻石模型、区位熵方法进行产业集聚效应相关研究[7][8][9][10]。
目前已有许多关于区域合作对长三角四省市旅游产业发展推动效应的研究,但较少关注区域内部旅游产业集聚度时空差异。
因此,本文以安徽省为研究对象,运用区位熵方法,测量安徽省旅游产业集聚度,同时对比分析长三角区域四省市旅游产业集聚差异,对安徽省内16个地市旅游产业集聚现状进行动态研究,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二、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1.区域概况安徽省位于我国东部地区,濒江近海,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与丰富的自然资源。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07年(第26卷)总目次
第 2期
・
区域 研究 ・
解读海峡西岸经济区 ……………………………… …………………………………………………………… 周一星 ( ) 1 南海开发与中国能源安全问题研究 ………………………………………………… 于文金 ,邹欣庆 ,朱大奎 ,等 ( ) 6 我国空港都市 区的形成条件与趋势研究…………………………………………………………… 吕 斌 ,彭立维 ( 1 1) 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区位影 响因素研究 ……………………………………………………………… 韩增林 ,李晓娜 (6 1) 经济技术开发区区域带动效应研究 …………………………………………………………………………… 郑 国(0 2) 西部地区 自然资源开发状态及其效益评价…………………………………………………………………… 姜 巍 (6 2) 河南省主体功能区划分的主导因素研究…………………………………………………………… 张 莉 ,冯德显 (0 3) 宁南 山区可持续发展中的人 口问题探讨 …………………………………………… 魏海平 ,张明鑫 ,王 欢 , (5 等 3) 我国中部欠发达地 区城镇化与生态化研究——以河南信阳市为例………………………………………… 刘 明华 (9 3)
・
旅游研究 ・
论旅游发展战略研究的创新与体系 …………………………………………………………………………… 王云才 (8 5) 我国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省际差异 的空间分析…………………………………………… 王 凯 ,李 华 ,贺曲夫( 3 6) 旅游 区位 与市场拓展关系的研究——以西安 市日本入境市场为例…………………… 梁雪松 ,马耀峰 ,李天顺( 8 6) 辽河三角洲湿地资源景观特征评价及生态旅游开发……………………………………………… 汤 蕾 ,许 东( 2 7)
中国省际经济差异时空分析
2.2. 局部空间自相关
全局空间自相关反映属性值在整个研究区域的空间相关性的总体态势。因此,若分析每个空间对象
属性在“局部(一般为相邻)”的相关性质,需要引入局部空间自相关,一般使用局域 Moran’s I 方法来发 现局域空间是否存在空间自相关性。计算公式如下:
∑ ( ) =Ii
yi − S2
y
n
关键词
省际经济,空间自相关,经济热点
Copyright © 2020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licenses/by/4.0/
Global Moran’s I 0.379 0.381 0.388 0.412 0.42 0.437 0.444 0.44 0.447 0.448 0.457 0.452 0.439 0.429 0.412 0.412 0.425
Time and Space Analysis of China’s Inter-Provincial Economic Differences
Dong Geng School of Mathematics and Physics,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Wuhan Hubei
nn
( ) n∑ ∑ wij ( yi − y ) y j − y
I = =i 1=j 1
(1)
n
∑
n
∑
wij
n
∑
(
yi
−
我国省际旅游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空间分异研究
力 、 展 现 状 和 发 展 潜 力 4个 系统 层 出发 , 建 了 由 4 发 构 0个 指 标 构 成 的 旅 游 业 可持 续 发 展 能 力评 价 指 标 体 系。 基 于
依 等人 基 于旅 游 生 态 足 迹 模 型 就 云 南 丽 江 纳 西 自治 县 的旅游 区可 持续 性进 行 了研 究 。
负 向指 标
Xq :  ̄m
…
-
ax
X i j
一
我国各省( 、 由于在旅游资源环境 , 市 区) 经济发展
Hale Waihona Puke : 。水平 , 经济结构 以及旅游基 础设施等 方面 的差 异, 从而 导致其各省( 区) 市、 在旅游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方 面存在
经济的迅速发展 , 旅游业 可持续 发展 问题越来越 多地 引 起关注。当前 , 对旅游业可持续 发展主要从宏 观和微 观 方面进行研究。在宏观研 究方面 , 例如 : 牛亚菲 …、 良 王
健 分 别 阐述 了旅 游业 可 持 续 发 展 评 价 指 标 体 系 的 构
中国环境统计年鉴》 。大部分数据是直 J 建思路 , 王联兵 、 米文宝等人 则在评价指 标构建 的基 计年鉴》 和《 有些数据运 用一段时 间序列 的数据计算 而得。 础上对我 国西部 1 个省 区的可持续发展竞争力进行 了 1 接得到 ,
运用 S S 5 0分别对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的资源环 P S1. 境状况 、 社会 经济支持能力 、 发展现状 和旅 游业发展 潜
中图分类号 :F 9 50
江西省旅游经济空间特征的初步分析
C :∑ ( 一Y )/ ( Y V ) Y。 N
根 据 区域 性 原 则 、系 统性 原 则 、科 学 性原 则 和 可 操作 性 原 则 ,同时 考虑 到 数据 的可得 性 ,建立 了评 价
笔者 以江西省为例探讨 了小区域 内部旅 游经济的
地 区差 异 ,以此 揭示 江西 省旅 游 经 济 的空 间 特 征 。把
业专 门化率。以 20 0 3年和 2 0 年的数据 为例 ,运用 0 4 S S 1 .0软件 ,通过 因子分析 ,找出能代表原指标 PS 3
20 00年吉安、宜春 、上饶 、抚州 四地 区也 分别 改 为 省辖市 ,由于江西省旅游经济数据还未能细分到以各 县 、区为单位进行统 计,故在数据处理 时,没有考虑
区差 异 的研 究仍 较 为 少见 。王 敬武 依 据旅 游 业 发达 程
笔者借鉴了区域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对地区旅游经 济差异进行 量化 分析”’ 。首 先从 绝对 差异 和相对
差异 的角度对江西省旅游经济差异的总体情况进行测 度 ,采用标准差 ( 和变异系数 ( 分别表 示 s) V)
区域旅 游 经 济绝 对 差 异和 相 对 差异 ,并 引 入 偏 态 系数
(, c)反映旅 游 总收 入 的频率 密度 分 配 曲线 的对 称 ( 或偏态 )情况 。
n
一 .
度指数对 国内 6 0个主要旅 游城市的 国际旅 游实力进
行 了排序 ,李 江 帆 等 对 广 东 旅 游 产 业 发 展 状 况 进
握全省旅 游 经济的空 间特征 ,协 调全省旅 游业 的发 展 ,对于提高江西省旅游经济的整体效率 ,促进全省
旅游业科学有序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二 、 数据 来 源与 分 析方 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24 -11.79 -2.43 -2.05 -11.14
30 湖南 -9.91 30 -7.28
54
26 广东 79.71 666 76.56 579
85 广西 6.72 148 -2.75
83
87 海南 8.72 162 -7.95
50
30 四川 -6.73 52 -4.18
74
黑龙江 -11.06 21
海南 2005 年的离差甚至还呈现出负数,这一变化现象引人注目。而在考察期内,中西部地 区除前述几个省区外,其余如内蒙古、黑龙江、湖南等省区的离差和比率均有较大幅度的正 增长,而吉林、山西、江西、安徽等省区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综合指数占全国均值的比率也略 有增长。上述情况表明,尽管东中西部省区之间的旅游经济发展水平仍然存在局部的两极分
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综合指数的标准差除 1999 年略有上扬以外,整体上呈现出下降的趋势,
标准差从 1991 年的 20.68 下降到了 2000 年的 18.10,为近 15 年来的最低点。但是,21 世
纪的头 3 年,绝对差异又迅速扩大,标准差很快从 2000 年的 18.10 扩大至 2003 年的 20.54,
112
189 西藏 -9.98 29 -9.10
43
180 陕西 0.08 101 -4.41
72
37 甘肃 -10.28 27 -12.32 23
169 青海 -13.04 7 -15.00
6
26 宁夏 -13.73 3 -15.76
1
山东 -6.61 53
-4.30
73 新疆 -5.47 61 -11.52 28
3 变化趋势的空间特征
上述结果只是给我们展示了区域旅游经济差异变化的总体轮廓,并不适合于作为制定区 域旅游经济差异变化调控政策的具体依据。因此,我们需要进一步厘清这一总体变化趋势的
空间特征。 3.1 局部两极分化现象依然存在
近 15 年来,这一趋势主要表现为东部沿海地区的大部分省份与西部的甘肃、青海、宁 夏、新疆、陕西,以及中部地区的河南、湖北等省区之间旅游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绝对差异 和相对差异的进一步拉大。如表 2 所示,1991—2005 年,以上海、江苏、浙江等为代表的
当代区域经济学和发展经济学都揭示了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规律[1]。改革开放以 来,随着我国旅游经济的高速增长,区域间在旅游经济实力和发展水平上的不平衡状况也日 益凸现,并成为旅游业界和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区域旅游经济的差异及变化从根本 上反映了各区域之间经济利益的分配格局及其对经济利益竞争与平衡的要求。因此,全面深 入地对我国各地区旅游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实证分析,把握区域差异的变化过程、基本特征及 现实格局,将有助于对我国旅游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作出正确判断,确定区域旅游经济差异 变化的调控重点,健全区际协调机制,制定出针对性强、行之有效的区域差异调控政策,建 立合理的结构布局,并在此基础上实现旅游资源和其它旅游生产力要素在全国宏观旅游地域 系统中空间配置的相对均衡,促进区域产业结构的改善和旅游经济持续、稳定和协调发展。 基于上述认识,本文拟对中国区域旅游经济差异变化的时空特征及旅游产业基础的现实格局 作一探讨。
3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我国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省际差异的空间分析
王凯 1、2,李华 1,贺曲夫 2
(1、湖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1;2、华东师范大学中国行政区划研究中心,上海 200062)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产业得到了迅猛发展并成为我国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而区域间在旅游 经济实力和发展水平上的不平衡状况也日益凸现。文章以区域经济非均衡增长理论为基础,采用计量经济学 的方法, 对我国旅游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变化的时空特征及旅游产业基础的现实格局进行分析,揭示出我国 区域旅游经济发展呈现出非极化不平衡发展的态势,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调控区域差异、实现区域旅游经 济统筹协调发展的范式框架。 关键词: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省际差异;统筹协调 中图分类号:F592.3 文献标识码:A
表1
1991-2005 年各省区旅游经济总指数的标准差和变异系数
Tab.1 The standard deviation and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from 1991 to 2003
年份 标准差 变异系数
年份 标准差 变异系数
1991 20.68
1.47 1999 19.55 1.13
大体上都呈现出逐步缩小的态势,但进入 21 世纪以来,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又都出现了阶
段性的反弹。这一总体变化趋势在表 1 中体现得十分明显。省区之间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的差
2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异突出,反映了现阶段我国旅游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的基本国情。
f i ⋅ g i ,式中;fi=旅游外汇收人/GDP;gi=海外旅游者接待人数/旅游从业人员人数;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371092)、湖南1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04C341)。 作 者 简 介 : 王 凯 ( 1969 — ), 男 , 湖 南 新 宁 县 人 , 副 教 授 , 博 士 , 主 要 从 事 旅 游 发 展 与 管 理 研 究 。
1992 20.40 1.44 2000 18.10 1.38
1993 19.92 1.43 2001 19.59 1.31
1994 19.64 1.41 2002 19.23 1.31
1995 19.55 1.33 2003 20.54 1.46
1996 19.30 1.29 2004 20.05 1.31
1 衡量方法
1.1 区域单元和研究时段的确定 本文以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下简称省区)为研究的地域单元。这是因为区域
旅游资源的综合开发,通常是顺应我国现行行政建制、以省区为区域单元、将旅游开发作为 整个地区国土开发和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组成部分来进行的;同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 省区均为相对独立的经济利益实体,在全国各区域层次中,省区层次的利益冲突最为明显, 这是我国调控区域经济差异变化最重要的层次参考[2]。
(E_mail)kingviry@。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ÿ
那么,i 省区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综合指数 Xi= A i ⋅ B i 。
1.3 区域差异量度方法 以标准差和变异系数分别测算区域旅游经济总量规模的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的总体变
注:1)资料来源:根据中国旅游统计年鉴(1992,2006)、中国经济年鉴(1992,2006)统计计算。
2)鉴于重庆市在 1997 年前缺乏统计数据,为了便于比较,其相关数据并入四川省。
3.2 三大地带间的差异正在逐步缩小 总体而言,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间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正在逐步缩小。1991-2005
年,东部地区除前述的上海、江苏、浙江 3 省市的离差和比率仍呈现出明显的正增长外,其 余省区的增长幅度明显减缓,有的甚至出现了负增长。如北京、福建、广东和海南 4 省市的 比率分别由 1991 年的 490%、195%、666%和 162%下降到了 2005 年的 308%、169%、579%和 50%,
东部省区的离差和比率均呈正增长,而且在 2005 年,这些地区的离差均为正值,比率均大 于 100%;其他东部省份如山东、天津、河北、辽宁等,其离差和比率也均出现了正增长。 相反,在同一时期内,上述中西部省区的离差都呈负增长,比率大都不到 50%,而青海、 宁夏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综合指数与全国均值的比率均未超过 10%,在全国各省市中位居倒数 之列。从这一发展态势看来,在今后一段时期内,东部省区与上述中西部省区之间的地带差 异必定还会继续存在。
以 1991~2005 年为研究时段。1991 年的区域旅游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状况可以视为“七 五”期间区域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变化结果,1991~2005 年的状况大致可以反映“八 五”以来区域旅游经济的差异变化情况。这是制定区域旅游经济差异调控政策的事实依据。 此外,尽管更长的时间段描述的信息更加细微,但考虑到数据可获取性的缘故,本文只选定 了上述时间段。 1.2 变量指标的选取
-5.91
63 贵州 -12.19 13 -11.31 29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25.15 279 3.45 125 3.81 127 -9.41 33 13.40 195 -11.66 17
43.96 14.27 12.73 -10.07 11.05 -11.78
375 云南 1.01 107 1.85
又几乎接近了 1991 的差异水平。2004 年和 2005 年又开始了一个明显的下降过程。
2.2 相对差异的变动状况
近 15 年来,我国各省区旅游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相对差异的变化与绝对差异的变化情况
基本类似:整个 90 年代,各省区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综合指数的变异系数逐年递减,从 1991
年的 1.47 下降到了 1999 年的 1.13。然而,从 2000 年开始,各省区之间相对差异增大的现
象又十分明显。其中,尽管 2001、2002 两年的变异系数相对于 2000 年的 1.38 又出现了阶
段性的下降, 但 2003 年又提高到了 1.46,与 20 世纪 90 年代初期的差异水平几乎完全接
近,近两年来又出现了一个显著下降的趋势。2005 年,全国各省区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综合
指数的变异系数又降到了 1.25,接近了 1999 年的最低差异水平(参见表 1)。
表 2 各省区旅游经济发展水平指数与全国平均值的离差和比率
Tab.2 The deviation and ratio of provincial tourism development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