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渗透油藏高效开发技术研究

合集下载

低渗透油藏有效开发的技术研究

低渗透油藏有效开发的技术研究

低渗透油藏有效开发的技术研究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人们对石油能源的需求日趋增加,中高渗透油藏资源的匮乏远远不足以满足人们的需求,其采收率也呈现下降趋势,这促使了低渗透油藏开发储量所占比例越来越大,低渗透油藏资源分布具有类型多、分布广、油气多等特点,如何开发好低渗透油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故有效开发低渗透油藏的技术研究迫在眉睫。

本文就胜利油田低渗透油藏及其开发技术做简要的分析探讨。

关键词:低渗透油藏开发技术理论研究在我国各大含油气盆地中,低渗透油藏分布广泛,约占全国石油总资源量的30%。

胜利油田已探明低渗透储量约占总地质储量的14%。

随着常规石油资源量的减少,低渗透油藏的重要性日益突出,所以如何提高低渗透油藏开发技术水平,开发好和运用好低渗透油藏,对我国的石油工业以及胜利油田持续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胜利油田低渗透油藏地质的特点1.物性较差,有着很强的敏感性。

低渗透砂岩油藏储层的碎屑颗粒很难分选,砂砾混杂,圆球度差,含有大量的胶结物。

粘土和基质含量高,成岩作用强,油层孔喉细小,容易受到各种损害。

2.埋藏较深,以中深层为主。

与国内其他低渗透油藏相比,胜利油田的低渗透油藏埋藏深度相对较深,约有53.4%的油藏储量深度大于3000m。

3.储量丰度低,个数多、砂体面积小。

4.油层原始含水饱和度高。

低渗透储层原始含水饱和度一般为40%左右,比高渗透层原始含水饱和度高20%以上,共渗区少21%左右。

5.储层非均质性严重。

层内非均质性受沉积韵律的变化和成岩作用的影响而表现出明显的不同。

6.孔喉细小,比表面积大,孔隙度和渗透率低。

低渗透油田储层平均孔隙度约为18.55%。

低渗透油田一半以上的储量存在于渗透率小于(1~10)的油藏中。

二、目前开发技术应用状况1.储层特征研究技术1.1利用露头和岩芯观测、常规和成像测井、地质建模和地应力测定等技术,研究储层裂缝特征和预测储层裂缝分布;1.2利用恒速压汞技术、核磁共振新技术研究可动流体饱和度和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的关系;1.3对储层的岩性、沉积、物性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利用测井资料和地震预测进行多参数逐级联合反映,来预测储层分布状况和含油气程度。

低渗透油藏高效开发技术研究

低渗透油藏高效开发技术研究
的 弹 性无 水 原 油 6 采 用 深抽 工 艺技 术 。 低 渗 透 油 田油 井 见 水 后 产 液 指 数 、 大 幅 度 下 降 , 有 不 断 加 大 抽 油 深 度 , 大 生 产 压 差 , 高 油 只 增 提
3 采 用 高效 射 孔技 术 。采 用 深 穿 透 、 强 度 、 管 传 输 和 、 高 油
负 压 的 高效 射 孑 技 术 .可 以 提高 低 渗 透 储 层 油 井 的 完 善 程 度 L 和 生 产 能力 . 于深 层 低 渗 透 油 井 还 可 降 低 地 层 破裂 压力 . 对 增
强 压 裂效 果 4 采 用 总体 压 裂 优 化设 计和 实施 技 术 。压 裂 改 造 是 开 发 、
【 收稿 日期】 2 l—0— 1 00 8 6
[ 作者简介】 张晓青 (9 8 , , 南人 , 16 -)女 河 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 司川 口采油厂石 油勘探仪 器总厂职工 大学 , 油勘探 电子仪 器 石
块 首 先 投 人 开 发 。 得 成 功经 验和 经 济 效 益 后 再 逐 步 滚 动 、 取 扩 大 开发 规 模 。
5 早 期 注 水保 持 地 层 压 力 。 我 国 大 多 数 低 渗 透 油 田弹 性 、
能量很小 , 般都采 取早期注水 、 持地层压力 的开发方式 。 一 保 榆 树 林 等 油 田 摸索 和积 累 了 比较 成 熟 的 经 验 .开 发 一 个 油 田 时 . 钻 注 水 井 。 行 排 液 。 生 产井 投 产 的 同 时 , 水 井 全 面 先 进 在 注
【 要】由于我 国低渗透 油藏地质情况复杂 , 摘 其有效开发技术也存在差异 。当前理论主要 集 中在优 选富集 区块 , 确定合理 井网
部 署 方 案 , 用高 效 射 孔技 术和 总 体 压 裂 优 化 设 计 和 实施 技 术 , 期 注 水 等 解 决此 问题 。 采 早

低渗透油田高效开发对策研究

低渗透油田高效开发对策研究
[ 参考 文献]
井 口油 压一直 保持 在 3 7 MP a左 右 。 普光1 O 7 —1 H 井 与 普光 1 0 6 —2 H 井 井距 7 0 0米 左右 , 于2 0 0 9年 1 2月
投产, 初 期正常 生 产 3 5 MP a下 日产 气 量 5 O . 4 1 ×
1 0 ‘ m。 / a, 目前 2 6 . 5 MP a下 日产 气量 4 O . 1 7 ×1 0 ‘ m。 /
d , 普光 1 O 6 —2 H 关井 期 间普光 1 0 7 —1 H 一直 开 井生
产, 两 口井生 产井 段均 为 飞一 二 段 , 在7 0 0米 井距 条 件 下未见 到 连通特 征 ( 图7 ) 。
I m ・
. o
E 1 ] 张永 华 , 贾 曙光 , 杨春峰, 等. 断层 封堵 性 的应
1 . 2 . 1 低渗透油藏非线性渗流特征及理论
2 . 4 井 问 干 扰 分 析
究 方面 。 达西 定律 的假 设条 件为 : 流体 为均质 的牛顿
3 结 束 语
普光 1 0 6 —2 H 井于 投 产 初期 , 生产 两 天后 由于
井 筒堵塞 关 井 , 至2 0 1 0 年1 2月再 次 开井 。 关 井 期 间
中图分类 号 : TE 3 4 8
1 概 述 1 . 1 问题 的 提 出
文献 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6 -7 9 8 1 ( 2 0 1 3 ) 1 2 —0 1 3 9 一o 3
低 渗透 油层 由于孔 喉细小 , 结 构复杂 , 渗流 阻力 大, 固液表 面分子 力 作用 强烈 , 使其渗 流特征 和渗流
l l
I…

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技术-2019年精选文档

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技术-2019年精选文档

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技术0 引言低渗透是针对储层的概念,一般指渗透性能低的储层,国外一般将低渗透储层称为致密储层[1-3] 。

进一步延伸和概念拓展,低渗透一词又包含了低渗透油气藏和低渗透油气资源的概念。

现在讲到低渗透一词,其普遍的含义是指低渗透油气藏。

具体来说低渗透油气田是指油层孔隙度低、喉道小、流体渗透能力差、产能低,通常需要进行油藏改造才能维持正常生产的油气田。

目前低渗透储层的岩石类型包括砂岩、粉砂岩、砂质碳酸岩、灰岩、白云岩以及白垩等,但主要以致密砂岩储层为主。

低渗透油田一般具有储层渗透率低、丰度低、单井产能低,与中高渗透油田相比具有以下特点:1)低渗透油层连续性差,砂体发育规模小,井距过大,水驱控制程度低;2)储层渗透低,流度低,孔隙喉道半径小,存在“启动生产压差现象”,渗流阻力和压力消耗特别大;3)低渗透油层见水后,采液和采油指数急剧下降,对油田稳产造成严重威胁;4)储量丰度低,含油饱和度低,自然产能低,压裂投产后产量递减较快,无稳产期。

低渗透油气田与高渗油气田相比,其储层特性、伤害机理、流动规律不仅仅是量的变化,实际上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因此在开发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是:①油藏表征准确度差,渗流机理尚未研究清楚;②对油层伤害的敏感度强;③储层能量低,单井产量低;④基质中的油难以开采。

归结起来是成本、效益和风险问题。

1 低渗透油藏开发技术1.1油气藏表征技术油藏表征是对油藏各种特征进行三维空间的定量描述、表征以至预测的技术。

现代油藏表征技术是国外进行剩余油分布预测和开发决策等生产优化的最主要技术。

技术发展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目前向着精细化方向发展。

油气藏表征主要包括野外露头天然裂缝描述技术、成像与常规测井裂缝描述、储层生产动态测试资料表征、三维地震、四维地震、井间地震和井间电磁波等油气藏表征、三维可视化、综合地质研究技术。

油藏描述技术是对油气藏特征进行定性与定量描述、预测是进行剩余油分布预测和开发决策主要技术。

低渗透油藏开发特征与开发技术研究

低渗透油藏开发特征与开发技术研究

低渗透油藏开发特征与开发技术研究摘要:低渗透油田是指储层渗透率低、丰度低、单井产能低的油田。

我国低渗透油田数量较多,在石油开采过程中,油藏埋藏深或在偏僻的地区进行开采,都会使油田产能达不到预期目标。

因此根据需求可以对不同的油田情况进行分析,针对性的提出开发方案。

此外石油开采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与财力,并且需要精确性较高的石油检测仪器来进行检测,因此要想开发低渗透油田就要具备相应的研发技术,所以本文对油田低渗透砂岩油藏开发技术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盆地;低渗透油田;开发技术我国陆地沉积盆地,含有丰富的油气资源,但是大多数的油气藏属于低压、低产、低渗的低渗透油田,油藏的物性较差,非均质性强,且油藏的隐蔽性较强,给低渗透油田的勘探开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近年来随着低渗透油田开发技术的不断总结和创新,低渗透油田的开发技术不断突破。

油气开发技术的发展提高了我国低渗透油田的采收率,有效缓解了我国能源紧缺的现状。

1、低渗透油田的开发特征低渗透油藏由于储层的物性较差,油藏的压力较低,地层能量不足,使得该类型的油田自然产能低,加之低渗透油田的油藏隐蔽性较强,勘探开发的难度很大,因而低渗透油田的开发特性表现为以下几点:(1)单井产量较低。

由于低渗透油层的压力较低,不能给油气田开发提供能量补充,油井的自然产能极低,需要采用压裂改造的方式,获得油井内的原油。

因此通常的开发技术在低渗透油田中应用效果不明显,需要借助外界的能量输入才能获取工业油流。

(2)地层压力低,自然能量不足。

大多数的低渗透油田的地层压力系数低于1,地层能量不足,通常采用溶解气驱油,但是气体很容易分散于地层孔隙间,压力很快下降,油层的产能效果下降非常明显,一次采收率低,约占总含量的10%左右。

(3)液体渗流在地层间的压力梯度较大。

通过多年的实践和研究,油流在低渗透储层的孔隙中流动时,存在着明显的启动压力梯度。

当油流的驱动压力大于启动压力时,油流才能在孔隙间流动,其渗流的规律呈现出非达西渗流特性,大大提高了开发难度。

浅析低渗透油藏开发技术

浅析低渗透油藏开发技术

浅析低渗透油藏开发技术摘要:当石油开发力度不断加大,低渗透油藏逐渐在油田开发中占据了越来越重的比例。

但低渗透油藏由于储层本身的特性,对油田开发效果以及储量利用程度均有着严重的制约作用。

如何有效开发利用低渗透油藏,提高低渗透油藏的采收率,成为石油开发工作所面临的重要问题。

通过理论研究及实际开发经验表明,对于具有特殊表征的低渗透油藏,在开发过程中借助一些增产稳产的工艺技术,可以增加油井产量,提高油田采收率。

本文针对低渗透性油藏的特点,简要分析探讨开发技术。

关键词:低渗透油藏开发技术采收率增产渗透率是油田开发中极为重要的参数,渗透率值的大小直接影响到油井产量及油藏最终采收率。

油藏研究中根据其渗透率大小可划分为高渗透、中渗透及低渗透油藏三类。

其中低渗油藏的开采难度最大,在实际开发过程中,若采用的开发技术不当,低渗透油藏很难有较好的开发效果。

目前,石油资源正日益减少,生活中对石油的需求旺盛,对于低渗透油藏的开发也日渐引起重视。

为了提高储量利用程度,开展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技术研究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本文从低渗透油藏研究理论出发,探讨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技术。

一、低渗透油藏的分类及特征1.低渗透油藏概念目前,对于低渗透油田的划分仍然缺乏国际公认的标准,不同国家往往根据自身石油资源情况以及技术条件对低渗透油藏进行自主划分界定。

我国国家标准定为平均渗透率低于0.05μm2为低渗透油藏。

低渗透油藏可进一步细分为一般低渗透油藏、特低渗透油藏、超低渗透油藏,细分标准如下:1.1一般低渗透油藏:平均渗透率为0.01-0.05μm2;1.2特低渗透油藏:平均渗透率为0.001-0.01μm2;1.3超低渗透油藏:平均渗透率为0.0001-0.001μm2。

2.储层特征从储层特征上分析,低渗油藏具有物性校对较差,储层内非均质性严重、油层束缚水饱和度相对较高等特点。

2.1物性相对较差:砂岩粒度的分布较为广泛,砂砾混杂严重,圆球度较差,且含有大量胶结物,颗粒不易分选;2.2储层的层内、层间及平面的非均质性较为严重,有的发育天然裂缝。

探讨低渗透油藏高效开发配套技术

探讨低渗透油藏高效开发配套技术

探讨低渗透油藏高效开发配套技术摘要:低渗透油藏开发初期大部分油井都实施了压裂投产,取得了较好的生产效果,然而随着开发时间的延长,由于人工裂缝闭合,加上前期注入水质不合格,地层堵塞伤害严重,注水井欠注,注水效率低,地层能量下降大,导致油井产量低,注采矛盾突出,开发效果不理想。

针对以上问题,开展高压注水、酸化解堵增注、水力压裂、小泵深抽和井网加密等配套技术的研究和集成应用,为油藏开发提供了强力的技术支撑,实现低渗透油藏的高效开发。

关键词:低渗透油藏;启动压力梯度;井网加密;高效开发中图分类号:tu834.8+34前言纯梁采油厂所管油田处东营凹陷边缘,构造复杂、油藏类型多、储层岩型复杂,渗透率差异大,尤其是纯化、梁家楼主力老油田,经过几十年的开发,地下矛盾日益激化,原油自然递减幅度加大,产量曾一度呈现大幅度下滑趋势。

其中:梁家楼油田1971年投入开发,自1991年开始进入特高含水开发阶段。

近年来,针对梁家楼油田不同区块存在的问题及开发中暴露出的不同矛盾,突出科技在原油稳产与上产过程中的主导地位,依靠科技寻找储量,深挖老油田上产潜力。

新区按照“新老结合、深浅兼顾、抓整拾零”的工作思路,充分运用三维地震精细解释、约束反演、储层综合分析评价等技术成果,保持储采平衡,为实现稳产和上产奠定了物质基础。

老区借助油藏精细描述技术,精细油藏研究,不断加深地下油水变换规律和剩余油分布规律的认识。

运用“三分”、调堵等技术,加强攻欠增注和精细注采调整工作化解油水矛盾,自然递减率保持了较低水平。

同时针对开发中存在的高、低、稠、小、蜡、砂等难题,加强相应技术工艺的攻关研究和引进消化吸收工作,推广应用系列科技工艺技术,实现梁家楼油田特高含水期的良性开发。

1 合理布置井网(1)古裂缝分布规律研究。

通过岩心分析法、镜下统计法、各种测井方法、地震方法、动态分析法,对裂缝进行识别;通过地质类比法、物理模拟、构造应力场模拟、有限变形法、岩层曲率法对裂缝进行预测;从而找出裂缝的分布规律。

营11低渗透油藏高效开发技术及应用

营11低渗透油藏高效开发技术及应用

开 发 水 平 有 重要 的指 导 意 义 。
度 2.% 、86 、81 62 1 . % 1.%相 比 ,各 区仍有较 大的开发 潜
力。 23 合 理 加 密完 善 井 网 , 立有 效 驱 动体 系 . 建
、 区 : 区渗透 率为 4 北 0×1。 m , 区渗透率 为 2 —0× 0 南 0 4 2 3号是 今 后 开发 的潜 力层 。 采 用 Ap 产量递 减法和流 管法对各 区 的可采储 量 rs l I , 0 T 西区渗透率小于 2 ×1 m 。各 区储层物性 I 0 0 不同 , 网井距及开发方式 不同 , 井 因此 选 择 营 1 油 藏 为 进行 了 预测 。预 测 到 含水 9 %n J 区 、 区 、 区 的最 终 1 8 ,t 南  ̄ 西 采 收率 分 别 为 3 .% 、95 、5 % , 目前 各 区采 出程 5 2 2 .% 2 . 与 7 例, 开展 低 渗 透 油 藏 开 发 技术 研 究 , 于提 高 低 渗 透 油 藏 对
采用精细油藏数值模拟 技术研 究剩余油分 布规 律 。 为 了使 模 拟结 果 能充 分 体 现 沉 积微 相 、微 构造 等各 种 地
质 因素 对地 下 油 水 分 布 的 控 制 和影 响 ,在模 型 网格 划 分 时 , 面和纵 向上尽可能细分 。在精细地质模 型的基础 平
上, 精细历史拟合 , 明确剩余油分 布规律 。根据各层剩余 1 . 标定采收率 2 . 77 %, 5 %。 7 、、 号 根据储 层物性差异 ,将营 1 低渗透 油藏分为 三个 储 量 统 计 ,认 为非 主 力 层 14 5 层 零 星 分 布 ,主 力 层 1
余 油分 布 规律 及 开 发 潜 力 为基 础 , 以井 网精 细 加 密调 整 完善 为核 心 , 化 直 井 井 网 、 优 水平 井 井 网的 井 网形 式 和 井距 , 选 优 储 层压 裂 改造技 术 , 配套 全程 的油层 保 护 , 细 注采调 整技 术 , 精 达到 全 面改 善低 渗透 油藏 开发 效果 、 高 采收 率 的 目的。 提 关 键 词 : 渗 透 油藏 ; 流理 论 ; 应 力 ; 网加 密 ; 低 渗 地 井 水平 井 ; 裂 压 中图 分 类 号 : E 4 T 38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 编 号 : 0 6 8 3 ( 0 2 2 — 0 9 0 10 — 97 2 1)3 00 — 2

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综合评价方法及应用

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综合评价方法及应用

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综合评价方法及应用低渗透油藏是指渗透率较低的油藏,渗透率通常低于0.1mD。

由于其渗透率低、孔隙度小等特点,低渗透油藏的开发难度较大,需要选用不同的开发方法及技术手段。

为了综合评价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效果,需要考虑多个方面的因素,包括地质条件、油藏性质、开采工艺、生产情况等。

综合评价方法需要综合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 地质条件评价地质条件是影响油藏开发效果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

通过对地质构造、岩性、孔隙结构等方面的评价,可以为油藏的开发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地质条件评价需要进行地震勘探、测井资料分析、地质构造模拟等工作,以获得对油藏地质条件的深入了解。

2. 油藏性质评价油藏性质是指油藏中的原油性质、成分、物理化学特性等。

通过对油藏性质的评价,可以为采油工艺的选择提供依据。

油藏性质评价需要进行岩心分析、原油采样、实验室分析等工作,以获得对油藏性质的全面了解。

3. 开采工艺评价开采工艺是指采用的开采方法、工艺流程、生产设备等。

不同的油藏开采工艺对开采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低渗透油藏开发中,常用的开采工艺包括常规压裂、水平井、CO2驱油等。

开采工艺评价需要参考目前的开采工艺技术,进行技术经济评价及模拟试验等工作。

4. 生产情况评价生产情况是指油田的实际生产情况及产量表现。

通过对生产情况的评价,可以了解油田的生产能力及产量表现,为后续的生产管理提供依据。

生产情况评价需要进行实地调研、数据收集、统计分析等工作,以获得对油田生产情况的全面了解。

基于以上几个方面的评价内容,可以采用综合评价方法对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效果进行综合评价。

综合评价方法主要包括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判法、灰色关联分析法等。

通过对以上方面的因素进行综合评价,可以得出对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的综合评价结果,为后续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综合评价方法在油气资源开发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通过综合评价可为低渗透油藏的合理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石油工程中的低渗透油藏开发技术分析

石油工程中的低渗透油藏开发技术分析

石油工程中的低渗透油藏开发技术分析近年来,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石油工程技术也在快速进步,低渗透油藏开发技术逐渐受到行业内的关注。

低渗透油藏的开发在石油开采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低渗透油藏的概念低渗透油藏是指孔隙度低、储层渗透率小于或等于0.1mD的油藏。

该类型的油藏的勘探难度大,储量较小,开发成本较高,但其也拥有一些优点,比如储量稳定、开采稳定、油藏物性好等。

因此,低渗透油藏的开发尤为重要。

二、低渗透油藏开发技术分析1.增透压驱油技术增透压驱油技术是现代低渗透油藏开发中的一项重要技术。

该技术是通过改变地下水的含盐量,使地下水中盐分浓度大于油藏水中盐浓度,从而形成外排水环境,促进油藏水的外溢,降低油藏渗透率,增加采收率。

增透压驱油技术的成功应用不仅有助于提高采收率,还可降低采油成本。

2.聚合物驱油技术聚合物驱油技术是一种能够调控油藏物理性质的高分子混合驱。

其通过加入聚合物调节水油相对渗透率,提高原油采出率,从而达到提高采收率的目的。

该技术应用广泛,具有高效、节能、环保等优点。

3.热采技术热采技术是低渗透油藏开发的重要方法之一。

渗透率低的油脂固结在储层孔隙中,难以开采。

热采技术可以通过人造热源将油脂加热,使其粘度降低,流动性增强,从而有利于提高采收率。

该技术应用广泛,并通过实践证明取得了成功。

4.增加有效堵水剂量油藏中可能存在多个阶段的开采,随着开采时间的延长,砂岩颗粒和化学物质的堵塞作用会减弱,孔隙度和渗透率逐渐增大,较低的渗透压势也可能使得油剂的强制排流失效,改变油藏压力分布。

因此,在低渗透油藏开采中,增加堵水剂量是提高采收率的一个重要手段。

三、低渗透油藏开发技术的应用范围低渗透油藏开发技术的应用范围广泛。

当新油田勘探遇到储层渗透率较低的情况时,低渗透油藏开发技术是实现该油田勘探与开发的重要保障。

同时,低渗透油藏开发技术也可以应用于老油田、特殊油藏(如稀油油藏等)等领域。

特低渗透油藏开发的研究

特低渗透油藏开发的研究

特低渗透油藏开发的研究[摘要]特低渗透油藏在我国已探明地质储量中占有一定的比例,具有很大的勘探开发潜力。

从已开发状况来看,大量探明的资源难以动用,采收率很低。

如何动用和开发好特低渗透油藏,提高产量、增大经济效益。

加快特低渗储量的动用,改善油藏的开发效果,对于老油田区块挖潜和新发现特低渗油藏的高效开发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特低渗透油藏增产增注中图分类号:te35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3)21-0000-01前言在濮城油田油藏中存在具有储层物性较差的油藏断块,相应发育了丰富的低渗透油气资源。

低渗透油藏通常具有低丰度、低压、低产“三低”特点,其有效开发难度很大。

目前广泛应用并取得明显经济效益的主要技术有注水保持地层能量、压裂改造油层和注气等,储层地质研究和保护油层措施是油田开发过程中的关键技术。

一、特低渗透裂缝性储层概念和分类1、特低渗透裂缝性储层概念特低渗透裂缝性储层是指储层物性差、裂缝发育、渗透率小于10md,具有孔隙一裂缝双重介质结构的储层。

濮城油田特低渗透裂缝性砂岩储层,储层中微缝的孔隙度低,但渗透率较高;基质的孔隙度较高,但渗透率低,储层中基质孔隙是主要的储油空间,微缝是主要的渗流通道。

下面将对特低渗透裂缝性砂岩储层渗透率的上限和下限分别加以说明:1)特低渗透裂题性储层渗透率上限是油田生产实践表明,特低渗透油层渗透率的上限为l0md是比较恰当的。

2)特低渗透裂缝性储层渗透率下限主要通过单层试油确定能够产油的渗透率下限值。

特低渗透裂缝性储层渗透率下限为大于或等于0.1md。

2、特低渗透裂缝性储层分类目前,对特低渗透裂缝性储层的划分有多种,但从有效开发的角度讲分为两种:一种是按渗透率大小来划分;另一种是按流度的大小来划分。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目前一般也把特低渗透油田的上限定为10md,并按其渗透率大小及开采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3种类型:i类储层:渗透率为2—10md,这类储层一般具有自然产能0—1t,压裂可进一步提高其产能。

浅谈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技术

浅谈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技术

浅谈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技术摘要:低渗透油藏油由于油气仓储低孔、低渗透性等特点,加上技术手段有限,导致气田的开发一直困难。

本文以地渗透油藏的特点入手,主要了研究了目前国内外针对地渗透油藏开发的几种先进技术,可以有效改善低渗透油气藏开发难度问题,使丰富的地渗透油藏资源得以利用。

1 引言目前国内普遍认为,油层渗透率介于0.1×10-3μm2 - 50×10-3μm2的储层为低渗透油油藏。

低渗透油藏又可以进一步分为一般低渗透油藏、特低渗透油田以及超低渗透油田。

地渗透油藏由于储层物性差,储层非均质性严重,原油粘度低,含泥量高等特点,一直开发难度较大。

现已探明我国的低渗透油藏资源可达75亿吨,只长庆油田低渗透储量可达11亿吨,储量比例为85%,在石油资源越来越稀缺的今天,低渗透油油藏的开发尤为重要。

2 低渗透油藏开发的主要问题由于地渗透油藏的特殊性,在开发过程中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1)注水井启动压力高,地层和注水压力上升快低渗透油藏注水井在注水较低时不能吸水,只有当注水压力提高到一定界限(启动压力)后才开始吸水。

高达10Mpa以上的临界压力,大大降低了注水井的注水压差和实际吸水能力。

另外,在地渗透油藏注水井周边往往形成高压区,导致注水压力迅速上升,达到地层破裂压力界限,从而影响正常工作。

(2)生产井的注水效果差,地层压力和产量下降快低渗透油藏生产井注水效果不显著,而且见效时间长,一般在注水半年后才开始有所变化,,并且压力和产量只能稳定不降或小幅度恢复,大大低于投产初期水平。

(3)生产井见效后,产液指数大幅度下降,产油量加速递减油层注水后,随着含水率的逐步增大,产油量逐步递减,这是客观规律。

中高渗透油藏见水后产液指数上升,可以通过不断提高油井产液量,来保证产油量的稳定或降低递减速度。

但低渗透油藏则不相同,因为低渗透油藏见水后,油井采液指数大幅度下降,一般当含水60%时,产液指数只有原始值的40%左右。

低渗透油藏开发技术研究

低渗透油藏开发技术研究

低渗透油藏开发技术研究【摘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石油资源的需求量也在不断的增加,常规的高采收率、高质量的油藏不断的被开发殆尽,因此需要研究开发一些非常规的油藏资源,其中低渗透油藏就是目前研究开发的主要方向之一,由于低渗透油藏的渗透率低,原油的流动性差,开采的难度大,而且成本高。

因此研究合理低渗透油藏开发技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文章调研了现阶段低渗透油藏的开发现状,分析的低渗透油藏的特征,研究了注水、注二氧化碳和注氮气不同的方式对于油藏的开发效果。

通过研究提高了低渗透油藏开发的技术水平。

【关键词】低渗透油藏现状特征开发效果油藏渗透率的大小直接制约着油藏的产量和采收率。

油藏根据渗透率的大小有高渗油藏、中渗油藏和低渗油藏。

低渗油藏开采难度大,如果开发不当会严重影响到油藏的采出程度。

现阶段石油资源不断枯竭,国际原油价格不断上涨,低渗透油藏的开发越来越受到重视。

在我国低渗透油藏占有相当一部分的比例,因此开展低渗透油藏高效开发技术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低渗透油藏的开发难度大,因此更需要选择合理的开发技术,保证低渗透油藏较高的采收率。

1 低渗透油藏开发特征低渗透油藏的地层供液能力差,具有较低的产能和采收率。

低渗透油藏的孔隙度小,岩石致密,流体流动的阻力大,原油流向井筒中需要较大的能量,因此依靠天然能量开采低渗透油藏,产量较低而且一次采收率也较低,而且随着天然能量的不断耗尽,地层的压力逐渐下降,为了能够维持地层的能量,保证油藏较高的产量,一般都会采用人工方式来维持地层能量。

低渗透油藏中渗流特征为非线性的,油藏的启动压力高,而且油藏的渗透率越低,油藏的启动压力就越高。

为了能够保证低渗透油藏高效注水,就会提高注水的压力,注水压力的提高不但会影响到油藏的储层物性的改变,而且有些地层与水接触后,水敏现象严重,出现近井地带储层膨胀而出现的堵塞现象,,这种现象的发生是不可逆的,对后续开发会造成严重的破坏性影响。

低渗透油藏在注水过程中注水压力上升较快,油藏必须采用增产增注的措施来保证产量。

试论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技术

试论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技术

试论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技术通过对低渗透油藏开发现状及开发过程中存在主要问题的分析,提出有效提升低渗透油藏采出率的开发技术,而新技术的研究应用将助力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提速。

标签:低渗透油藏渗流理论问题开发技术引言:我国低渗透油藏资源丰富,具有渗透率低、孔隙度小、毛细管作用明显、丰度低、产能低等主要特点,虽然开发潜力巨大,但其开发过程普遍存在油藏表征准确度差、渗流理论不清、油层敏感性强、储层有效应力差、基质残余油开采难度大等问题。

目前应用较为成熟的开发技术包括注水增压技术、压裂技术及注气技术等,在传统开发技术的基础上,注入现代的先进科学技术以研发出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新技术。

一、低渗透油藏开发现状及问题分析目前国际尚未形成统一的低渗透油藏划分标准,根据石油资源状况与技术经济条件制定划分的界限,并按照渗透率的高低划分为一般低渗透油田、特低渗透油田、超低渗透油田等三类低渗透油藏。

我国探明低渗透油层的石油地质储量丰富,在总的石油储量中占比较大并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图1)。

虽然低渗透油藏地质储量占比较大,但是其动用程度却较低,与中高渗透油田相比仍有较大的距离,平均采收率仅略高于20%,造成低渗透油藏采收率低的三個主要基础问题如下:一是现有分类评价方法对低渗透率有才储量的分类评价不准确,因为渗透率相近的不同的油田区在开发效果上具有较大差异,不准确的分类评价难以发挥对低渗透储量的指导性开发;二是低渗透油藏渗流基础理论较为复杂,现有渗流基础理论不能准确描述低渗透油藏渗流的弯曲段,从而影响了油层开发的数值模拟过程与开发指标计算的精确度;三是低渗透油藏的井网规划不合理使得油层采收率达不到设计方案的产量,主要因为井网部署未充分考虑启动压力梯度和应力上的敏感性等而音效了开采效果。

二、低渗透油藏开发各项技术的优势及应用效果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技术应用发展较为成熟的包括注水、注气、表征、保护、压裂等技术,这些技术在油田开发利用过程中的有效应用是提高低渗透油藏单井高产并将其开发利用成本的重要方法,下面着重对应用优势明显、应用效果较好的注水、注气技术及近年得到突破创新发展的油气藏表征技术和低渗透油藏保护技术展开分析。

低渗透油藏开发特征与开发技术研究

低渗透油藏开发特征与开发技术研究

低渗透油藏开发特征与开发技术研究摘要:石油是社会经济发展运行的一项重要资源,目前我国存在严重的石油供需矛盾问题。

我国目前已探明的石油储量当中,低渗透油藏占总储量的比例高达60%以上,成为最主要的油藏类型。

我国低渗透油藏在新疆地区储量最多,其次为东北地区。

由于低渗透油藏的渗透率较低,储层易变形,开发难度较大,以往未能得到有效开发。

本文针对低渗透油藏特征和开发技术进行研究并做出一些简单分析,希望能更好地促进低渗透油藏的开发。

关键词:低渗透油藏;开发特征;开发技术1、低渗透油藏的主要地质特征1.1地质特征低渗透油藏的地质特征主要表现为低渗透率和较差的物理性质。

渗透油层主要表现为透镜状特征,油层的连续性相对较差,油层中的砂体未发育。

同时油层中的孔隙分布较为多样,其泥质含量也相对较高,孔隙的表层特征较为粗糙,孔隙喉道的半径非常小,很多孔喉都呈现片状。

油层储层的均匀性质较差,再其横向与纵向的储物分布上能够体现较为明显的差异性特点,油层的束缚水饱和度也相对较高。

沉积相方面的表现特征也较为明显,多物源以及近物源是其主要表现特征,矿物的成熟度相对较低,结构不稳定,沉积现象变化较快都能够体现其不良的物性特征。

1.2开发特征低渗透油藏的天然储藏能量较弱,储层的可释放压力也相对较小,其内部的流体流度能力较弱,接受水驱动控制程度较差,储层的产量很小,内部压力释放和下降速度较快,自然产能十分低下,不采用外力干预的采收率极低,很多储层都不具备开采条件。

油藏内部的吸水能力也非常差,传统开采工程中应用注水等方式的作业方式能够提升开采工作效率,但是在低渗透油藏应用注水工艺其起效速度却十分缓慢,甚至有些储层在接受外界注水之后,会发展到无法继续注水的地步。

油层储层的内部压力较小,导致开采作业存在较大的工作难度,其自然产能严重不足,单次采收率往往微乎其微。

同时由于油层的饱和度相对较低,注水之后储层的产能下降速度非常快,因而低渗透油藏普遍不具备稳产期。

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技术

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技术

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技术目 录- 1 -第一章 低渗透油藏概况 ................................................................- 1 -1.1 低渗透油藏地质特征 ..........................................................- 1 -1.2 低渗透油藏注水现状 ..........................................................- 2 -1.3 低渗透油藏增注工艺进展 ......................................................- 4 -第二章 低渗透油藏增注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 4 -2.1 酸化增注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 6 -2.2 活性降压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 7 -2.3 径向钻井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2.4 袖套射孔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 7 -- 9 -第三章 结论 ..........................................................................第四章 下步技术攻关方向 ..............................................................- 10 -- 11 -参考文献 .............................................................................错误!未定义书签。

低渗透油藏开发中的高效采油技术研究

低渗透油藏开发中的高效采油技术研究

低渗透油藏开发中的高效采油技术研究第一章:引言低渗透油藏是指具有较低渗透性的油藏,其渗透率通常小于1mD。

由于低渗透油藏的固有特性,传统的采油技术往往难以有效开发这些油藏中的油气资源。

因此,研究和应用高效采油技术对于低渗透油藏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本章将介绍低渗透油藏开发的背景和意义,并对高效采油技术的研究进行概述。

第二章:低渗透油藏的特征低渗透油藏与常规油藏相比具有一些独特的特征。

本章将从渗透率、孔隙度、渗透能力及水油饱和度等方面介绍低渗透油藏的特征,并分析这些特征对采油效果的影响。

第三章:常规采油技术的局限性传统的采油技术在低渗透油藏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本章将讨论低渗透油藏开发中常规采油技术的局限性,如水驱、气驱、压裂等方法在低渗透油藏中的应用效果以及存在的问题。

第四章:高效采油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为了克服低渗透油藏开发中的困难,研究人员不断探索和开发新的高效采油技术。

本章将介绍一些新兴的高效采油技术,如电泵驱动技术、化学驱技术、水平井技术以及 CO2 抽提技术等,并评估这些技术在低渗透油藏开发中的应用效果。

第五章:高效采油技术的优化与改进虽然一些高效采油技术已经被应用于低渗透油藏的开发中,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章将讨论如何优化和改进这些技术,使其更适用于低渗透油藏开发。

同时,本章还将探讨一些新的研究方向,以进一步提高低渗透油藏采油效率和增加采收率。

第六章:案例分析为了验证高效采油技术在低渗透油藏中的应用效果,本章将选取一些典型的案例进行分析。

通过分析这些案例,将对比不同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表现,并总结经验和教训,为低渗透油藏开发提供参考。

第七章:结论与展望本章将对全文进行总结,回顾高效采油技术在低渗透油藏开发中的应用效果,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

同时,本章将对低渗透油藏开发的前景进行评估,探讨如何进一步提高低渗透油藏开发中的采油效率和采收率。

综上所述,低渗透油藏开发中的高效采油技术研究是一个重要而复杂的课题。

低渗透油田地质的开发与研究

低渗透油田地质的开发与研究

低渗透油田地质的开发与研究
低渗透油田是指储层中孔隙度较低、渗透率小于1毫达西的油田。

由于储层渗透率较低,水和油在储层中流动较困难,因此低渗透油田具有开发难度大、生产周期长、投资回收周期长等特点。

低渗透油田的开发主要依靠技术手段,其中包括地质勘探、储层性质评价、生产增油技术、水驱辅助采油技术等方面。

首先,在勘探阶段中,需加强地震勘探技术应用,对储层结构及油气分布进行精细化研究,以提高勘探找油成功率。

其次,在储层性质评价中,应重点研究低渗透油田储集层的孔径分布、孔隙度、渗透率等参数,确定流动规律,以便制定适当的生产方案。

在生产增油技术方面,应采取有效的增强油藏采收率的措施。

其一是选择适当的开发方式,如合理选井、降低流体黏度等方式,增加储层有效厚度。

其二是通过分层注水、提高采出水比例等方式,利用水力压力增加储层有效面积。

其三是通过水平井、斜井、特殊工艺井等手段,改进采收油田技术。

最后,在水驱辅助采油技术方面,应根据储层构造进行水驱设计,包括注水方案、注水时间、水源及水质等方面进行细致研究,使注水过程尽量达到均衡稳定,有效提高采出油量。

总之,针对低渗透油田的开发,除了要实施综合技术手段,提高开发效率外,还需要加强科学管理,制订可行的生产方案,并严格贯彻执行,才能有效提高油田的采收效率,切实实现油田的经济效益。

低渗透油藏开发相关技术研究

低渗透油藏开发相关技术研究

低渗透油藏开发相关技术研究发布时间:2021-03-29T14:38:13.643Z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1年第1期作者:王磊[导读]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我国各行各业对资源的需求量日益提升。

具体在石油勘探开发领域王磊大港油田采油二厂地质研究所天津 300280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我国各行各业对资源的需求量日益提升。

具体在石油勘探开发领域,对于有石油资源的需求更是越来越多。

低渗透油藏作为一种富含丰富油气资源的储层,分布范围广、所储油气多,是我国未来油气勘探开发的重点方向之一,对于我国油气资源的紧张也会起到相当大的缓解作用。

笔者经过广泛的文献调研与现场实践,针对低渗透油田开发的相关技术研究进行了深入分析,希望能为未来我国石油资源勘探开发提供有关建议。

关键词:低渗透油田;开方技术;措施1、低渗透油田的开发概况我国探明和发现了280个低渗透油田的分布,总储量大约为4×l05t,主要分布于20 多个油区。

油层的深度大都小于1-4km,而且其储量大都分布于1-3.2km内,占到总量86.5%,其余深度只占到13.5%。

在国内,对于低渗透油田的开发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收益。

经常采用边开采边注水的方法来维持地层的能量,以及实施压裂酸化工藝手段,在实际应用中采取注气开采方法,增加对油田的开采效果。

对于低渗透油田其流体归类于非达西渗流类,该类流体具有比表面积大、孔喉细、油层小以及渗透率低等特点,储存孔隙半径较不,流动于孔喉中时,有较大的流动阻力。

低渗透油田的断层往往有较为明显的发育以及较不规模的油砂体,在储层中油和水有非常复杂的分布情况,经细致的分析探讨以后,充分了解了低渗透油田的特征情况,进而通过往油田中注入一定水的方法进行开采,来促进对低渗透油田开采率的提升。

对低渗透油田开采过程中,前期开采相对顺利,在油田开采进行到某个时期(通常为中后期),油田中的整体含水率逐渐增加,进而导致了油田中的产油量减少,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油田开采的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言油田开发是石油行业的重大课题。

随着对石油能源需求的增加,有效开发低渗透油藏成为了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由于我国低渗透油藏地质情况复杂,其有效开发技术也存在差异。

一、低渗透油藏开发理论1、优选富集区块[1]。

我国不少低渗透油田含油面积很大,但油层有效厚度较小,单位面积的储量较少。

利用三维地震和钻探试油资料,进行早期的油藏描述,预测岩石发育区带,掌握油水变化规律,优选油层比较发育、储量丰度较高的有利区块首先投入开发,取得成功经验和经济效益后再逐步滚动、扩大开发规模。

2、确定合理井网部署方案[2]。

合理井网布署方案是开发好低渗透油田的基础和关键。

油田开发最重要的工作是要建立起有效的驱动体系和较大的驱动压力梯度。

为此应该合理缩小井距,加大井网密度。

这样不仅大大加快开采速度,而且还大幅度地提高采收率。

裂缝性低渗透油田井网布署的基本原则是:平行裂缝主要方向布井,采用线状注水方式,井距可以加大,排距应该减小。

3、采用高效射孔技术。

采用深穿透、高强度、油管传输和负压的高效射孔技术,可以提高低渗透储层油井的完善程度和生产能力,对于深层低渗透油井还可降低地层破裂压力,增强压裂效果。

4、采用总体压裂优化设计和实施技术。

压裂改造是开发低渗透油田最根本的工艺技术,应采用总体优化设计和实施技术。

总体压裂优化设计是以油藏为一个单元优化设计水力裂缝(一定的缝长、缝宽、支撑缝渗透率及裂缝方位)与油层分布、注采井网和油水运动的合理配置,以达到最大限度地持续高产稳产、提高扫油效率和经济效益。

在总体优化设计的基础上,再进行单井工程设计、施工参数优化、施工过程监测和压裂效果的分析评价。

5、早期注水保持地层压力。

我国大多数低渗透油田弹性能量很小,一般都采取早期注水、保持地层压力的开发方式。

榆树林等油田摸索和积累了比较成熟的经验,开发一个油田时,先钻注水井,进行排液,在生产井投产的同时,注水井全面转注,做到同步注水采油。

对于没有裂缝的低渗透油田,可以在地层微裂缝条件下注水,适当提高注采比,以保持地层压力在原始压力附近。

对异常高压和弹性能量大的油田,开始可利用天然能量开采,待地层压力降到静水柱压力或饱和压力附近时再注水。

这样既有利于注水工程的实施,又可以采出较多的弹性无水原油。

6、采用深抽工艺技术。

低渗透油田油井见水后产液指数大幅度下降,只有不断加大抽油深度,增大生产压差,提高油井产液量,才可能减缓递减速度,保持产量的相对稳定。

因而在低渗油田开发中要十分重视机械采油工作,不断加大抽油深度,保持降黏防蜡,提高抽油泵效。

二、提高油田采收率技术1、井网密度与采收率的关系低渗透油藏高效开发技术研究张晓青(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川口采油厂,陕西延安716000)[摘要]由于我国低渗透油藏地质情况复杂,其有效开发技术也存在差异。

当前理论主要集中在优选富集区块,确定合理井网部署方案,采用高效射孔技术和总体压裂优化设计和实施技术,早期注水等解决此问题。

[关键词]低渗透;产能;提高采收率;井网[中图分类号]TE34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198(2010)05-0099-03[收稿日期]2010—08—16[作者简介]张晓青(1968-),女,河南人,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川口采油厂石油勘探仪器总厂职工大学,石油勘探电子仪器工程师。

第24卷第5期Vol.24.No.52010年10月Oct.2010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ournal of Yan'an Vocational &Technical Institute99··为了开发好低渗透油田(包括发育裂缝的油田),必须对开发井网进行科学合理的布置,确定经济合理的井网密度,这是低渗透油田开发的首要任务之一。

合理井网密度的确定原则是:①保证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②保证较高的油层连通厚度;③保证较高的采收率和较好的开发效果。

根据前苏联全苏石油研究院和我国北京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给出的不同流动系数下采收率与井网密度的关系曲线中可以看出,对于不同渗流条件下的油田,井网密度的大小决定着采收率的大小,对于低渗透油田,要达到较高的最终采收率,必须采用较大的井网密度[3~4]。

另据地层渗流理论,渗流时间与渗透率和距离之间存在一定关系。

在井距一定的条件下,渗透率越低,渗流阻力越大,质点流人井底所需的时间越长,渗流距离对渗流时间的影响越显著,对油田开发效果的影响越大。

在相同的渗透率条件下,注采井距越小,渗流阻力越小,渗流时间越短,从而可以改善油田开发效果,提高采油速度和采收率。

综上所述,低渗透油田开发过程中,在经济和技术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追求最大的井网密度是十分必要的。

2、井网的布置与调整低渗透油田在开发方式和井网密度确定之后,合理布署注采井网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由于低渗透油层渗透率低,导压能力差,生产能力低,加上非均质性严重和油层连续性差,一般认为低渗透油田宜采用正方形井网面积注水系统。

开发初期采用反九点法面积注水系统,因为一是反九点法面积注采井数比小,在注水能够满足油田开发需要时,可以增加初期产量、提高无水采收率;二是该注采系统具有较大的机动灵活性,在开发中后期可以根据油田产量的变化对注水的要求,适时进行注采系统调整,满足油田开发的需要。

而其它面积注采井网(如:三角形的四点法面积注采系统)则缺少上述两方面的优势。

根据油田地质特征,正方形反九点法面积注采井网可以进行调整(如图1):(1)调整为五点法面积注采井网,见图1(b);(2)调整为横向线状行列注水井网,见图1(c);(3)调整为纵向线状行列注水井网,见图1(d);(4)调整为九点法面积注采井网,见图1(e)。

国内外已投人开发的大多数(特)低渗透油田都伴有裂缝发育。

裂缝性低渗透油田的井网布署问题,可以说更为复杂,因为裂缝在油藏注水开发中具有双重作用:一方面可以提高注水井吸水能力和采油井生产能力;另一方面容易沿裂缝方向形成水窜,使采油井过早见水和暴性水淹。

因此,裂缝性低渗透油田在投人开发前一定要把裂缝发育状况(如:规模、密度、性质等),尤其是主裂缝发育方向研究清楚,进而为合理布署注采井网提供依据。

即使开发初期因各种原因未做这个方面的研究工作,也要在后续的研究工作中把裂缝发育状况搞清楚,以利于油田开发中后期的综合调整。

图1:正方形反九点法面积注采井网调整示意图在总结实践经验和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裂缝性油田的油层结构特征和渗流规律,提出裂缝性砂岩油田注水开发井网布署的基础原则是“平行裂缝方向布井和注水”,注水井排方向应平行于主要裂缝发育方向,注水驱油方向应垂直于裂缝方向,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注入水向生产井窜进和暴性水淹现象,以提高水驱油效果。

水井井距可适当加大,注水井排与生产井排之间的排距适当缩小,这样可以充分发挥裂缝性油层吸水能力高的优势,同时可以增大注采井排间的驱动压力梯度,改善开发效果。

生产井井距初期可以和注水井距一样,相错布置;到中后期根据情况,可在生产井排补打加密调整井,以延长油田稳产年限,扩大注入水波及体积,提高原油最终采收率。

根据研究分析和实际油田开发经验,针对低渗透油田发育裂缝的特点,目前一致推崇扁形面积注采井网(亦称矩形或菱形井网),即大井距、小排距的布署原则,并提供了裂缝性(特)低渗透油藏布井方案参考表,见图2、表1。

图2:矩形、菱形扁反九点法及五点法注采井网表1低渗透油田开发井布署参考表(下转第102页)裂缝发育程度特低渗透较低渗透一般低渗透中低渗透无裂缝井、排距(m×m)井密(口/km2)—150×15044180×18031210×21023有裂缝不发育井、排距(m×m)井密(口/km2)120×24035300×15022360×18015420×21011裂缝发育井、排距(m×m)井密(口/km2)120×36023450×15015540×18010630×2108100··(上接第100页)三、结论本文对低渗透油藏开发方法进行分析,论述了有效开发低渗透油田的主要技术措施,介绍和分析了井网优化对油田开发效果的影响,认为经济合理的井网密度和科学合理的井网布置是开发好低渗透油田(包括裂缝发育的油田)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1]李道品.低渗透砂岩油田开发[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7.[2]阎庆来,何秋轩,阮敏等.低渗透油田开发技术[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4.[3]彭长水,高文君,李正科,等.注采井网对水驱采收率的影响[J].新班石油地质,2000,21(4):315一317.[4]朱圣举,刘宝良.确定低渗透油藏合理井网密度和极限井网密度的新方法[J].特种油气藏,1999,6(1):14-17.出特色,以特色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

学报作为高校学术研究的窗口,教学科研理论成果交流、展示的平台,理所当然地要为高校特色化建设服务,应该说高校的特色化建设,为学报的特色化建设提供了原动力。

另一方面,学报特色化建设也成为高校特色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学报特色化建设与高校特色化建设关系密切,学报特色化建设是高校特色化建设的组成部分,高校的学科专业建设特色、人才培养特色、校园文化特色等方面都必然通过学报作者群(一部分为本校教师、科研人员)的理论成果在学报中得到展示。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地方高校学报特色化建设,实际是地方高校特色化建设的必然产物,是高校特色化建设的延伸。

学报特色化建设反过来又促进高校的特色化建设。

二、高校学报特色化建设的历史与现状随着中国近代教育由封建主义旧教育向资产阶级新教育的转变,中国产生了大学教育,为适应学术交流的需要,出现了传播文化科学知识、进行学术交流的刊物———大学学报。

最早的大学学报是综合版,文理兼发。

大约到了20世纪初期,随着科技进步,学报文、理科开始分刊,有些还以专业内容出版学报,学报呈现出专业化趋势。

尽管当时人们并没有明确提出学报特色、学报特色化的概念,但这种专业化趋势,实际已经包含了我们今天所说的学报特色化建设的某些含义。

明确提出高校学报特色化建设这一概念,历史并不长。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随着一批新建地方高校的诞生,这些新建地方高校的学报与老牌院校、重点院校学报相比,明显处于弱势、劣势地位,这种先天性不足决定了新建地方高校学报必须走特色之路,他们不以办报实力取胜,而以特色和比较优势立身于学报之林,学报特色化建设就成为新建地方高校学报领域非常热门的话题。

近年来,我省新建地方高校学报在特色化建设方面做了许多有益探索,已经取得了一定成绩。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依托地处古城西安的地域优势,以及西安高校林立、学者云集的学术优势,加强“汉唐研究”,刊发了一大批有学术影响的研究文章,在全国产生了一定反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