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氏 易 理 (一)前言篇

合集下载

左传导读

左传导读

《竹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纪年》
至于《春秋》的作者到底是谁,杨氏在《春秋》一文中作了这样的回答:
我认为,孔子教学生,不能不教他们近代和现代史,《春秋》一书,孔子 不过曾用它作过教本罢了。《春秋》本是鲁国官书,由此传到民间,由孔门 弟子传述下来,孔门弟子或者加上孔子生的年月日,或者加上孔子死的年月 日,以此作为纪念而已。 杨氏在《春秋》一文中否定孔子作《春秋》的主要根据是书法,属于内证。 在《春秋左传注· 前言》中杨氏同时举了一些外证,如其中一条说:据《史 记· 孔子世家》,孔丘作《春秋》的动机起于哀公十四年西狩获麟之后,而孔 丘于二年后即病逝,以过了七十岁高龄的老翁用两年时间未必能完成二百四 十二年的史书。又如其中另一条说:《论语》作为记载孔丘和他的弟子言行 的书,却没有一个字提到《春秋》,更没有提到孔子修《春秋》。杨氏所举 的证据固然不少,但要推翻孔子作的说法应该说存在着很大的困难,因为杨 氏提出的问题多数都可以得到合理的解释,例如杨氏所说的《公羊传》、 《穀梁传》襄公二十一年经文‚孔子生‛一语,《左传》该年经文并无此语, 前人(唐徐彦、杨士勋)早已指出此语属《公羊传》、《穀梁传》追记的传 文,而非经文。至于《左传》经文哀公十六年关于孔子卒的记载也不难解释。 《左传》哀公十五、十六年的经文历来都认为是后人的续作,故十六年所记 ‚孔丘卒‛一语实际和孔子没有关系。
懿氏卜田敬仲?八世之后莫之与京?说明作者见到了田氏家族在战国初期夺取齐政权的事实辛廖占毕万后代?必复其始?成为国君则说明作者看到了战国初期魏文侯立为诸侯的事最早提出左传完成于战国时期并且确定了具体时间的学者是卫聚贤他在古史研究中推断左传成书应在周威烈王元年到二十三年之间即公元前425403年之间
一、春秋
孔子像
由于以上几种文献在古代典籍中的重要影响,特别是《史记》作 为一种信史的权威地位,故孔子修《春秋》说为历代多数学者所信从, 今人范文瀾(《中国通史》)、白寿彝(《中国史学史》)、卫聚贤 (《古史研究》)、苏渊雷(《读春秋及三传札记》)及沈玉成 (《春秋左传学史稿》)等学者亦均持是说不疑。 2、 《春秋》非孔子所修,而是鲁国的旧史 持《春秋》非孔子所修说的学者无论在古代还是今天都是少数派。 第一个对孔子修《春秋》发生怀疑的学者是唐代著名的史学家刘知几 (其说见《史通· 惑经》)。北宋时期,王安石曾讥《春秋》为‚断烂 朝报‛(说见《宋史· 王安石传》《宋史· 王安石传》:‚(安石)黜 《春秋》之书,不使列于学官,至戏目为‘断烂朝报’。‛、孙觉 《春秋经解· 周麟之跋》、陆佃《陶山集· 卷十二答崔子方书》)。既 然视为‚断烂朝报‛,则自然不会认为《春秋》是孔子所作。近、现 代持是说的学者可以顾颉刚、钱玄同和杨伯峻先生为代表。顾氏的观 点见于《春秋三传及国语之综合研究》。钱氏通过古文字与‚孔壁古 文经‛的对比否定了孔子与六经的联系,他在《〈左氏春秋考证〉书 后》(《钱玄同文集》第四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中 说:

论易学的发展方向 - 才子的日志 - 网易博客

论易学的发展方向 - 才子的日志 - 网易博客
关闭 北派易学才子门博客天行健 君子自强不息 成功者 历经挫败而热情不减 导航
首页 日志 相册 音乐 收藏 博友 关于我 日志 才子
加博友 关注他
被推荐日志
最新日志
才子门原传八字简介
(二)才子门原传八字简介(一)徐辛梦言之内丹随笔(十六)徐辛梦言之内丹随笔(十五)徐辛梦言之内丹随笔(十四)徐辛梦言之内丹随笔(十三)该作者的其他文章
博主推荐
相关日志
随机阅读
西汉诸子李明博登独岛:他在追求什么? 读《一代报人王芸生》《夜话港乐》——32.林夕:三千首歌曲的快乐与哀愁校长诚信“一票否决”能否做到?深圳大雨首页推荐
公厕竟成同性恋淫乱之地当卧底沾毒瘾的功勋警察有时摘有时挂的毛主席像胡锦涛罕见的年轻时照片男人的胸毛是女人的春药人均收入2020翻番意味啥更多>>
而江湖道的发展则是泥沙俱下、鱼龙混杂,有百分之九十的人都是在忽悠、目的很简单,要生活就要挣钱,没有时间、金钱、精力去当学者,搞研究,所以他们的思路就是短平快。随便买几本书看看,然后就随便找个街头或者寺庙旁边摆个地摊,敬业的还要把胡子留起来,整套唐装、僧服、道袍之类的行头来装点一下,有经验的还要搞个墨镜,便于观察城管以及对顾客察言观色以确定接下来说什么、怎么发挥。我就亲眼在昆明圆通禅寺前边见到一老者,卦都装反了还断的念念有词,最可恨的是就这反卦还是看着书装的,然后随手把邵伟华老师的周易预测学就塞到屁股底下去了。呜呼,就这样能怪国家不承认我们吗?能怪老百姓不信任我们吗?11月3号,我特意带弟子们去圆通山看了看这些江湖易人,回来问他们什么感觉?答:就一个字,骗。在现场我用卦外卦实断,边断边为学生讲解,求测者现场反馈,一点都不错。围观的人也开始佩服,承认易的真实性,卦断完也被摆摊的认出我就是徐辛,因为目前六爻预测不起卦的人毕竟还是不多的。这就像武术套路,招式一出,行家就知道你是哪个门派的,什么水平了。

德清徐槐、徐芑兄弟——新塘徐氏(一二二)

德清徐槐、徐芑兄弟——新塘徐氏(一二二)
请您及时更换请请请您正在使用的模版将于2周后被下线请您及时更换
德清徐槐、徐芑兄弟 ——新塘徐氏(一二二)
德清徐槐、徐芑兄弟家族
甲、见前言。Biblioteka 乙、房支及人物简介: (1)徐 槐,徐敬祖长子。子一。 1、徐运枢(1753--?)字幹仪,号顺斋,徐槐子。庠生。子一,烺。女二不明。 (2)徐 芑,徐敬祖次子。子二。 1、徐运钧(1755--?)字洪陶,号怡斋,徐芑长子。文学生。子二:晋、升。 2、徐运璿(1759--?)字辅辰,号恒斋,徐芑次子。国学生。女一不明。
丙、婚姻关系: (1)1、徐运枢,娶蔡氏,本邑国学生奎五公女。 (2)1、徐运钧,娶沈氏,本邑国学生树东公女。 2、徐运璿,娶唐氏,平湖拣选漕标千总讳锋公女。
丁、第10世。徐槐、徐芑房是徐敬祖家族大房、二房。

读易简说---徐醒民老先生

读易简说---徐醒民老先生

读易简说---徐醒民老先生莲池海会2006-01-25 12:51 PM【一名三义】中国的读书人,如果读不到中国的经书,实为一大憾事。

读中国的经书,如果读不到周易,更是遗憾无穷。

为什么不读周易便如此遗憾呢?这可从易经的名义窥见其一斑。

汉唐诸儒解说周易,颇多参考纬书,其中的易纬干凿度,由郑康成注解,比其它纬书醇正,所以诸儒引用较多。

此书不知出于何时,清儒纪晓岚以为,当在先秦已经问世,唐人撰五经正义,李鼎祚作易传,征引最多,皆于易旨有所发明。

乾凿度开头就说:「孔子曰,易者,易也,变易也,不易也。

」唐儒孔颖达在他的周易正义里说:「郑玄依此义作易赞及易论云,易一名而含三义,易简一也,变易二也,不易三也。

」「易也」是三义中的第一义。

乾凿度自为解释说:「易者以言其德也。

光明四通,效易立节。

虚无感动,清凈照哲。

不烦不挠,淡泊不失。

」郑康成注:「效易者,寂然无为之谓也。

照、明也,夫惟虚无,故能感天下之动,惟清凈也,故能照天下之明。

未始有得,夫何失哉。

」由乾凿度自释以及郑氏的注解,可知易名三义中的第一义是说易学的本体。

此体是清凈光明,四通无碍。

此义的依据即是孔子的繋辞传所说的:「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

」此即指太极而言。

繋辞传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

」太极清凈光明,圆含万有,无得无失,而为宇宙人生的本体。

本体虚无,不可以言语文字说明,所以乾凿度以清凈光明之德来形容,郑氏以乾坤易简法则来指点,必须学者自己领悟,果然彻底悟得这个本体,便得宇宙人生的真理,即得成为无所不通的圣人。

「变易也」是易名三义中的第二义。

乾凿度说:「变易也者,其气也。

天地不变,不能通气。

君臣不变,不能成朝。

夫妇不变,不能成家。

」天地不变,郑康成注,是就否卦而言。

否卦就是地气不上升,天气不下降,天地之气不相交接,所以不能通气。

天地之气不通,则万物不生。

天地固然不能不变,人伦也不能不变,不变则无作用。

所以繋辞传说:「为道也屡迁,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

徐氏族谱序之

徐氏族谱序之

徐氏族谱序之始祖太公讳明辅,原籍陕西长安五陵人,秦始皇封为东海边郡(注:东海郡,今鲁南,苏北交界处,郡治所郯城,现仍存有豹公墩一处,传为徐姓发源地之一说)长史,至二世,楚汉争锋,祖遂罢官未回,避秦乱隐居东云台山西坡当路徐家大村,老守田园,修理宗谱供奉云台,子孙世守保全,明辅祖卒墓葬云台山西坡老龙口子第一天门北边,地名鱼鳞石地计祖坟九座。

明辅祖四十七世孙讳善堂公在大宋末年皇昺世乱授任山西大同府将谱带至衙内珍藏楼上其地盗贼蜂拥四起将城攻陷善堂公仅逃家属而已何睱他计,因而宗谱被焚,后世名讳无可考证,后人无法公议立善堂公为宗家始祖。

善堂公生子一人讳从圣公,字愿学,武进士授浙江金华府参府,室王氏诰封恭人生子二人,长讳元文公,字望西,授任同安县知县,次子元武公。

元文公室王氏,生子三人,长子仁龙,次子义龙,三子礼龙(迁山东诸城凤墩)。

元武公,生子三人,长子智龙,次子信龙,三子惠龙。

仁龙公生子三人,长子宝公,次子宽公,三子官公,义龙公生子二人,长子寓公次子寅公(迁山东莒南县徐家岭)。

智龙公生子一人宣公,惠龙公生子一人(注:查无此字,自造)。

公、兄弟、父子、叔侄、十三人均在大明洪武二年(注:公元1369年)遭洪军赶散之难。

有迁山东,有上江南、浙江、安徽、江西、淮安一带,远年湮没,派繁衍设,无谱牒载,如木之无本,水之迷源。

奉修通谱东西南北二十余县。

通谱宗旨:东海者,均系我徐氏因洪军赶散而来。

系出东海者,均系明辅祖一人之后也。

六三年完整的家谱“文革”遭焚,现存宗谱系八八年靠族人回忆续修,因条件限制,较粗浅。

此次续修依八八年宗谱为依据,逐员逐户审查校对。

完善祖辈名字失讳,支系不清的记录。

年代久远,我祖贯一太公何时何地迁来,无考证。

族人公立贯一太公为吾宗之始祖,陵墓迁至公墓后则,墓地南北长24.9米,东西19.9米(注:四至按其砼地梁外沿外延壹米为吾祖墓之界)。

墓直径3.33 米,墓高2.99米,碑高2.69米。

诸祖公除迁出外,克泰公卒葬石沟埃,余公卒葬公墓。

研究假设-徐南丽教授研究室

研究假设-徐南丽教授研究室
1. 請列舉單一與複雜假設,並分析其不同處 2. 請列舉方向與非方向假設,並分析其不同處 3. 請列舉相關與因果假設,並分析其不同處 4. 請列舉研究與統計假設,並分析其不同處
十三、參考資料
徐南麗、王如華、黃璉華、劉雪娥、陳品玲、 徐曼瑩等著 (2007)‧護理研究導論‧ 台北 : 偉華。 陳玉玲、王明傑合譯 (1994)‧美國心理協會出版 手冊‧台北:雙葉。 鍾聿琳、曹麗英、林梅香、蔡秀鸞、戎瑾如、林惠 如等著 (2007) ‧護理實務研究與應用‧台 北:高立。
十三、參考資料
Polit, D. F., & Beck, C. T. (2006). Essentials of nursing research : Methods, appraisal, and utilization. Philadelphia : Lippincott.
Polit, D. F., & Hungler, B. P. (2005). Nursing research : Principles and methods. (5th ed.). Philadelphia : Lippincott.
研究假設Research Hypothesis 自变項與依变項有関係 全責護理品質分數高於成組護理分數 有顯著差異
假設的種類
統計假設 Statistical Hypothesis 自变項與依变項沒有関係 全責護理品質分數與成組護理品質分數 沒有顯著差異
七、 測試假設
1. 單一假設與複雜假設 2. 方向性假設與非方向性假設 3. 相関假設與因果假設 4. 研究假設與統計假設
七、測試假設
以統計分析方式來測試的過程稱之測試假 設 Hypotheses Testing。

【资料】徐金龙的根本修持法功理功法汇总

【资料】徐金龙的根本修持法功理功法汇总

徐金龙的根本修持法功理功法汇总前言首先恭喜你在喧嚣的尘世中,走进了身心修养的殿堂,这一步的跨入将会给你的工作、生活、事业、理念带来不可估量的收益!让我们共同来实践修养学,使生命之火永不熄灭;让我们一起播散仁爱,使人间充满祥和,让我们睁开慧眼,重新认识自身和宇宙;让我们严以律己,以维护修养学的纯洁…修养学同人类自身一样古老,从洪荒蒙昧的时代,到史前文明,从汉晋南北朝,到唐宋元明清;从建国到如今的改革开放,每一个时代都会有一大批生命科学的探索者,他们淡泊名利、甘守寂寞、苦行清修,为的是证悟人生和宇宙的真谛。

然而,由于这一体系相当宠大和繁杂,加上历史灰尘的沉积,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已不能正确地认识修养学的本质了,于是大道淹没在诸子百家、宗教方术,甚至旁门左道之中,我们倡导东方修养学,就是为正本清源而做出的一些努力。

本次函授的内容分上、中、下部。

上部主要讲授东方修养学的源流,使学者能较为客观地认识修养学的起源、发展、完善及其演变的过程,这对我们正确和深刻的理解东方修养学,是有很大帮助的。

每一个炎黄子孙都会为这一东方瑰宝而感到自豪!中部讲授了东方修养学的概论、定义、体系内容。

重点讲授明心见性法、纯阳丹法、慧命桩的法、理、诀、效。

下部讲授了修养学的基础理论,如火候、玄关、炉鼎、胎息、坎离、沐浴、固漏等,对提高修养的层次作用较大。

身心解脱乘的修持目的,不仅仅是治病、强身、延年益寿、开发潜能,更重要的是要入胎息,开玄窍而结圣胎,为生命解脱乘的学习和修持,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为函授主持人,我衷心地祝愿大家受益于本法、开悟于本法、得道于本法,并希望大家将修养的火种,传递给人群,照亮每一个人的大明觉心!本乘教材中,引用了古今中外很多大德的话,一者确实是金玉之言的经典。

二者依据传统,能够发起学员的信心而勇猛精进。

三者笔者证悟亦寓其中,不是不想标新立异,实是道本如此。

大道坦坦,去身不远。

实修证悟,共登彼岸!徐金龙一九九七年七月一日于滨海一、明心见性法、理、诀、效明心见性法是一个安排合理、科学、巧妙的修法。

《内训》仁孝文皇后徐氏(1362-1407)

《内训》仁孝文皇后徐氏(1362-1407)

《内訓》仁孝文皇后徐氏(1362-1407)●内訓原序吾幼承父母之教誦詩書之典職謹女事蒙先人積善餘慶夙被妃庭之選事我孝慈髙皇后朝夕侍朝髙皇后教諸子婦禮法惟謹吾恭奉儀範曰聆教言祗敬佩服不敢有違肅事今皇上三十餘年一遵先志以行政教吾思備位中宫愧徳弗似歉於率下無以佐皇上内治之美以忝髙皇后之訓常觀史傳求古賢婦貞女雖稱徳性之懿亦未有不由於教而成者然古者教必有方男子八嵗而入小學女子十年而聴姆教小學之書無傳晦菴朱子爰編緝成書為小學之教者始有所入獨女教未有全書世惟取范曄後漢書曹大家女戒為訓恒病其略有所謂女憲女則皆徒有其名耳近世始有女教之書盛行大要撮曲禮内則之言與周南召南詩之小序及傳記而為之者仰惟我髙皇后教訓之言卓越徃昔足以埀法萬世吾耳熟而心藏之乃於永樂二年冬用述髙皇后之教以廣之為内訓二十篇以教宫壼夫人之所以克聖者莫嚴於養其徳性以修其身故首之以徳性而次之以修身而修身莫切於謹言行故次之以愼言謹行推而至於勤勵警戒而又次之以節儉人之所以獲乆長之慶者莫加於積善所以無過者莫加於遷善又次之以積善遷善之數者皆身之要而所以取法者則必守我髙皇后之教也故繼之以崇聖訓逺而取法於古故次之以景賢範上而至於事父母事君事舅姑奉祭祀又推而至於母儀睦親慈幼逮下而終之於待外戚顧以言辭淺陋不足以發揚深旨而其條目亦粗備矣觀者於此不必泥於言而但取於意其於治内之道或有禆於萬一云永樂三年正月朢日序○徳性章第一貞靜幽閒端莊誠一女子之徳性也孝敬仁明慈和柔順徳性備矣夫徳性原於所稟而化成於習匪由外至實本於身【貞靜者正固而不妄動也幽閒者幽深閒雅之謂端莊者齊肅正直之謂誠一者眞實無妄之謂善事父母為孝主一無適為敬仁者心之徳愛之理明謂聰明慈者無不愛和者無所乖柔順者坤之徳也言是數者女子之徳性也必全是數者而後徳性備夫徳性者天之所命而成於所稟無有不善而氣習變化始有善惡之異然非由外爍我者也實本於吾之身而已○爍商入聲】古之貞女理性情治心術崇道徳故能配君子以成其教【言古之貞女理其性情治其心術崇其道徳以成教於内也】是故仁以居之義以行之智以燭之信以守之禮以體之匪禮勿履匪義勿由動必由道言必由信匪言而言則厲階成焉匪禮而動則邪僻形焉閾以限言玉以節動禮以制心道以制欲養其徳性所以飭身可不愼與【閾音域○此理性情治心術崇道徳之事也燭照也體以身體之也履踐也勿者禁止之辭道則日用事物當行之理厲禍階梯也閾門限也言居仁由義智以照私言不失實身體乎禮以全五常之徳非禮勿踐非義勿由舉動必循乎道發言必本於信非禮之言而言之則禍亂之階梯成焉非禮之事而踐之則已之邪僻見焉古者言不踰閾是閾以限言也行則鳴佩玉是玉以節動也禮以裁其心道以勝其欲如此則可以養其徳性以修飭其身不可不謹以致丁寧告戒之意】無損於性者乃可以養徳無累於徳者乃可以成性積過由小害徳為大故大厦傾頽基址弗固也巳身不飭徳性有虧也【七情之過皆足以損性惟存於中者澹然而無所汨則其徳日新矣一事之微皆可以累徳惟在於己者至公而無私則其性渾然矣夫人之積過雖甚小而其害徳則甚大猶大厦傾危其基址有不堅固身不修飭其徳性有所虧損】美璞無瑕可為至寳貞女純徳可配京室檢身制度足為母儀勤儉不妬足法閨閫【璞音朴瑕音遐○璞未琢之玉也瑕玼也配匹也京室京師之室詩所謂京室之婦是也言美玉無有瑕玼則可以為至寳貞女秉純粹之徳則可以為京室之匹能以法度檢束其身則可以表儀於下能勤儉而不妬忌則可以示法於中○玼音慈】若夫驕盈嫉忌肆意適情以病其德性斯亦無所取矣古語云處身造宅黼身建徳詩云俾爾彌爾性純嘏爾常矣【嘏音假○驕矜盈滿害賢曰嫉憎惡曰忌四者女之醜徳而又加之以恣肆其心意便適於情欲是則所以害其徳性也何足取哉古語先民之言也黼繡斧於裳也建立也黼身建徳猶楊雄所謂斧藻其徳也詩大雅卷阿之篇彌終也性猶命也嘏福也引詩以言有是徳性則可以常享福祿也】○修身章第二或曰太任目不視惡色耳不聴淫聲口不出傲言若是者修身之道乎曰然古之道也夫目視惡色則中眩焉耳聴淫聲則内禠焉口出傲言則驕心侈焉是皆身之害也【眩音縣禠音池侈音恥○或人問文王母太任之事為修身之道故然其言也蓋非特太任也古者婦人姙子寢不側坐不邉立不蹕不食邪味割不正不食席不正不坐目不視邪色耳不聴淫聲夜則令瞽誦詩道正事如此則生子形容端正才過人矣淫聲非禮之聲傲言非禮之言眩者目無常主也禠奪也侈泰也夫淫聲惡色皆足以惑人有觸於外必動其中故必以是為戒夫言者心之發也矜慢在心故其發於言也傲言之傲則其驕心侈泰可知身之不修此為害矣○蹕音必】故婦人居必以正所以防慝也行必無陂所以成徳也【慝音忒陂音祕○慝穢也邪也隠惡也陂傾也此承上文而言婦人所居必以正所以防禦邪慝行無傾邪所以成其徳行者也】是故五綵盛服不足以為身華貞順率道乃可以進婦徳不修其身以爽厥徳斯為邪矣諺有之曰治穢養苖無使莠驕剗荆剪棘無使塗塞是以修身所以成其徳者也【莠音酉剗音鏟○華光華也率循也爽差也諺俗語也穢蕪也一曰田中雜草也一曰汙也莠害苖草也驕盛貌剗削也棘木叢生多刺塗路也以五綵繪繡而為衣服非不盛也以人視之則可以為光華此特飾其外者耳必也秉貞順之操以循乎道然後可以進婦徳婦徳進而後可以光華於身則修身之效著矣夫惟飾其外而於其内者有所差爽則不得其正矣故引諺語以明之以言乎必在於修身乃可以成其徳也】夫身不修則徳不立徳不立而能成化於家者蓋寡焉而况於天下乎【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身不修則己之徳有所不立不能成教化於一家而况助君子以行教化於天下乎言必不能也】是故婦人者從人者也夫婦之道剛柔之義也昔者明王之所以謹婚姻之始者重似續之道也家之隆替國之廢興於斯係焉於乎閨門之内修身之教其勗愼之哉【替音涕勗音旭○似嗣也續相連也隆豐大也替滅也勗勉也婦有三從之道在家從父適人從夫夫死從子故曰婦人從人者也剛柔者隂陽之義也天地合而後萬物興隂陽和而後雨澤降夫婦和而後家道成故曰剛柔之義也夫昏禮萬世之始上以事宗廟下以繼後世關於家國者匪輕故君子重之然則處於閨門之内者其可不加勉於修身之教哉】○愼言章第三婦教有四言居其一心應萬事匪言曷宣言而中節可以免悔發不當理禍必隨之諺曰誾誾謇謇匪石可轉訿訿譞譞烈火燎原又曰口如扃言有恒口如注言無據甚矣言之不可不愼也【中去聲當去聲誾音銀謇肩上聲訿音紫譞音暄燎音料○四教者古者婦人先嫁三月教以婦徳婦言婦容婦功也曷何宣通悔恨也誾誾和悦而諍也謇謇直言貌訿訿謗毁也譞譞多言也烈火猛也燎放火也髙平曰原扃關也恒常也注灌也據依也此甚戒婦言之不可不謹也○先去聲】况婦人徳性幽閒言非所尚多言多失不如寡言故書斥牝鷄之晨詩有厲階之刺禮嚴出梱之戒善於自持者必於此而加愼焉庶乎其可也【斥音尺牝貧上聲刺音次相坤上聲○寡少斥指斥也牝母梱門限也庶近也言婦人不尚多言多言則必致多失不如言之少也書牧誓曰牝鷄之晨惟家之索詩瞻卬篇曰婦有長舌維厲之階禮記曲禮曰外言不入於梱内言不出於梱是皆多言之戒也婦人善持其身者茍能視此以為警焉則庶幾可以無多言之失也○卭音仰】然則愼之有道乎曰有學南宫縚可也【縚音叨○南宫縚孔子弟子南容也居南宫又名适字子容大雅抑之詩曰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為也南容一日三復此言盖深能謹於言也此承上文言愼言有道乎故曰有當學南容之謹言可也】夫緘口内修重諾無尤寧其心定其志和其氣守之以仁厚持之以莊敬質之以信義一語一黙從容中道以合乎坤靜之體則讒慝不作家道雍穆矣【緘音監諾囊入聲讒音巉○緘封諾應尤過也寧安也讒譛也言緘口以修其徳於内雖一諾不敢以輕則可以無過夫心寧則言不躁志定則言不剽氣和則言不暴仁厚則言温純莊敬則言恪重信義則言惇實一語黙之間從容不迫脗合乎坤靜之體則讒邪之言無自而興則家道極其和矣○剽飄去聲脗文上聲】故女不矜色其行在徳無鹽雖陋言用於齊而國安孔子曰有徳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徳【矜驕矜也無鹽齊之醜女以言諷宣王宣王用其言停漸臺罷女樂退諂諛去雕琢闢公門招直言延側陋立無鹽為后齊國大安事見新序此所謂女不矜色而所行惟在於徳也故引孔子之言以美之以見和順積中英華發外則徒能言者未必有徳也○漸平聲】○謹行章第四甚哉婦人之行不可以不謹也自是者其行專自矜者其行危自欺者其行矯以汙行專則綱常廢行危則嫉戾興行矯以汙則人道絶有一於此鮮克終也【甚哉者嗟歎之深也專專制也危隤也自欺云者知其行之當謹而不能謹也矯詐汙薉也綱謂三綱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常謂五常仁義禮智信也嫉戾惡狠也人道絶則綱常蕩滅矣克能也是數者婦人之行所當謹者也然或有一於此則其能有終者少也故篇首深致嗟歎之辭其所以警發者至矣○薉穢同隤頽同】夫干霄之木本之深也凌雲之臺基之厚也婦有令譽行之純也本深在乎栽培基厚在乎積累行純在乎自力不為純行則戚疏離焉長幼紊焉貴賤殽焉是故欲成其大當謹其微縱於毫末本大不伐昧於冥冥神鑒孔明百行一虧終累全徳【紊音問○霄雲霄也本根也凌越也令譽善稱也純不雜也培壅也基址也積累者聚積而増累之也力猶力穡之力用力勉强之義戚親也疏逺也紊亂也殽雜錯也大者徳行是也微者一舉動之微也伐斬伐也昧晦冥冥幽暗也鑒照孔甚也虧缺也全徳即純行也以木與臺之髙大必本於栽培積累之所致以喻乎女子之行亦必在於眞積力乆而後純夫不能自立以喪其行則親疏之屬相去而不附長幼之序紊亂而無别貴賤之等殽雜而無紀欲成其大者則於甚細微之事尤當致謹然或忽於毫末之微而不加謹則終大而莫伐猶傳所謂毫末不扎將尋斧柯是也蓋冥冥之中有昭昭者存茍謂幽暗之處而無所見則神之鑒照甚明豈可忽哉然或百行之中有一虧焉則終有累於全徳也○穡音色】體柔順率貞潔服三從之訓謹内外之别勉之敬之終始惟一由是可以修家政可以和上下可以睦姻戚而動無不協矣易曰恒其徳貞婦人吉此之謂也【協音叶○三從説見前篇協和也自體柔順至終始惟一此皆謹行之本也下極言其效故引易恒卦之言以結之夫以順從為恒者婦人之道在婦人則為貞故吉也】○勤勵章第五怠惰恣肆身之殃也勤勵不息身之徳也是故農勤於耕士勤於學女勤於工農惰則五穀不穫士惰則學問不成女惰則機杼空乏【恣資去聲殃音央勵音例穫黄入聲空去聲乏凡入聲○怠懈倦也惰不敬也恣縱也肆放也殃禍也勤勤勞也勵勉力也不息無已也五穀禾麻粟麥豆也刈穀曰穫機杼織具也空窮乏匱也天下之事未有怠惰而能有成也此特舉士農而為言者所以切曉於人也以見婦人内助其君子其可頃刻而忘勤勵哉】古者后妃親蠶躬以率下庶人之妻皆衣其夫効績有制愆則有辟夫治絲執麻以供衣服羃酒漿具菹醢以供祭祀女之職也不勤其事以廢其功何以辭辟【衣去聲辟音僻羃音覔菹臻魚切醢音海○祭統曰王后蠶於北郊以供純服蓋后妃親蠶其來尚矣躬以率下者以身先之也庶士衆士也衣服之也績功愆過也辟法也羃覆也漿酢也菹酢菜也醢肉醬也此引禮記國語之言互相發明以見女職之不可懈也茍為怠其事以廢其功則亦何以免於先王之法哉○純音緇酢音昨又音措】夫早作晚休可以無憂縷積不息可以成匹戒之哉毋荒寧荒寧者劌身之廉刃也雖不見其鋒隂為其所戕矣詩云婦無公事休其蠶織此怠惰之慝也【縷音吕劌姑衛切戕音牆○休息止也縷綫也四丈為匹劌割也廉刃廉銛之刃也鋒兵耑也戕者卒然而傷之也詩大雅瞻卭之篇公事朝廷之事蠶織婦人之業言夙興而夜息則用力勤而可以無怠惰之憂一縷而積乆則可以成匹然則豈可不勤哉甚戒荒寧之不可也荒寧之戕身雖不可見其鋒刄然闇為其所傷矣故引詩言婦人本無公事豈可舎其職業而成怠惰之慝哉警戒之意深矣○綫線同銛音纎耑端同闇暗同】於乎貧賤不怠惰者易富貴不怠惰者難當勉其難毋忽其易【於乎歎辭也人之處富貴則必安於驕逸其能不怠惰者鮮矣蓋貧賤而不怠惰則順而易富貴而不怠惰則逆而難然亦有處貧賤而慵惰者故又警之曰當勉其難毋忽其易】○警戒章第六婦人之徳莫大乎端已端己之要莫重乎警戒居富貴也而恒懼乎驕盈居貧賤也而恒懼乎放失居安寕也而恒懼乎患難奉巵於手若將傾焉擇地而旋若將陷焉【巵音支陷咸去聲○端已正身也要約也警言之戒也放失肆縱也巵酒器旋周旋陷隤沒也人之平居鮮有無事而預為警戒者其心怠忽則百弊乘隙而生及心有所寤而欲戒焉徒然莫追矣故言婦人之徳莫大乎端已端已之要莫重乎警戒也茍能常存乎敬畏奉巵於手若將傾覆焉擇地而旋若將墜陷焉兢兢業業推類而盡之不忘乎警戒則必無所失矣夫巵器之小者奉之則甚易宜無所傾覆而常若傾焉擇地而旋則舉動之間詳審周密宜無所隤陷而常若陷焉警戒之道至矣】故一念之微獨處之際不可不愼謂無有見乎能隠於天乎謂無有知乎不欺於心乎【一念之微人所不知也獨處之際人所不見也故易生怠忽不可不謹然人雖不知不見其能隠於天而欺於心乎天即理也不違於理無歉於心故可與言警戒矣○歉苦簟切】故肅然警惕恒存乎矩度湛然純一不干於匪僻舉動之際如對舅姑閨房之間如臨師保【湛讒去聲惕他厯切○肅敬也戒也惕憂懼也矩為方之器度法制也度有五分寸尺丈引也湛然澄徹也純一不雜不二也言心體之明而無所汨撓也干犯也僻邪也不干於非僻言不犯於非禮也舅姑夫之父母也尊親同於己之父母不敢不敬一舉動之際若對於舅姑則毋敢有忽也師女師保保其身體者也閨房至深密之處常若師保臨之在傍自不容於惰慢而益有所警畏矣○汨音骨撓女巧切】不惰於冥冥不矯於昭昭行之以誠持之以乆隠顯不貳由是徳宜於家族行通於神明而百福咸臻矣【隠暗處也顯明也宜者和順之意家一家族三族父族母族夫族也臻至也常人之情忽於幽暗而欲矯飾於白日隠顯一致非至誠無息者不能婦人能以誠自守仰不愧俯不怍則徳非但宜於一家又宜於三族行通於神明而百順之福自然至矣○怍音昨】夫念慮有常動則無過思患預防所以逺禍不然一息不戒災害攸萃累徳終身悔何追矣【預音譽○攸所萃聚也警戒常存乎念慮是以動無過失未患而先思所以防之禍焉從生茍一息之頃而不戒則災害所萃終身有累於徳雖欲改悔無所及矣】是故鑒古之失吾則得焉惕厲未形吾何尤焉詩曰相在爾室尚不愧於屋漏禮曰戒愼乎其所不覩恐懼乎其所不聞此之謂也【覩都上聲○厲危也形現也尤罪也鑒視古人之失而省己之失則吾身之徳日修是吾之所得焉事雖未形而常兢惕若處危地則吾身何有於罪焉詩大雅抑之篇相視也尚庶幾也屋漏室西北隅也言獨居於室之時亦當庶幾不愧于屋漏然後可爾復引禮記中庸篇之言以結之言常存敬畏雖不見聞亦不敢忽所以示警戒之意深矣】○節儉章第七戒奢者必先於節儉也夫澹素養性奢靡伐徳人率知之而取舍不决焉何也志不能帥氣理不足御情是以覆敗者多矣【節撙節也易所謂節以制度是也儉約也澹素澹泊而質素也奢靡奢麗也伐敗也率皆也决斷也志者氣之將帥理者情之羈勒言人皆知儉素可以養性奢侈足以敗徳而不能决斷於取舎之間由其志無所守而私勝於公所以顛覆敗亡者多矣○撙尊上聲】傳曰儉者聖人之寶也又曰儉徳之共也侈惡之大也若夫一縷之帛出工女之勤一粒之食出農夫之勞致之非易而用之不節暴殄天物無所顧惜上率下承靡然一軌孰勝其敝哉【殄田上聲軌音詭勝平聲○傳謂古書子華子曰夫儉聖人之寳也所以御世之具也言聖人不寳金玉而寳節儉也春秋莊公二十四年春刻桓公桷御孫諌曰臣聞之儉徳之共也侈惡之大也共恭也一説共也謂與天下共行此徳也侈奢侈也暴疾也殄絶也率行也承奉也靡隨順也軌車轍也勝堪也敝敗壞也言天下之物皆出於農夫工女之勤勞用之無節暴殄天物奢侈相承上行下效隨順一律則亦何以勝其敝哉】夫錦繡華麗不如布帛之温也竒羞美味不若糲粢之飽也且五色壞目五味昬智飲清茹淡祛疾延齡得失損益判然懸絶矣【糲音辣粢音資茹如去聲祛去平聲齡音零○羞膳之美者也脱粟曰糲糲粢黍稷之粗者也五色亂目則目不明五味亂口則智益昬茹食也祛却之也齡年也甚言淡薄之有益於人也判然斷然也懸絶謂相去遼逺也】古之賢妃哲后深戒乎此故絺綌無斁見美於周詩大練粗疏垂光於漢史敦廉儉之風絶侈麗之費天下從化是以海内殷富閭閻足給焉【絺音笞綌音隙斁音亦○絺綌葛布也精曰絺粗曰綌斁厭也周南葛覃之詩曰為絺為綌服之無斁言文王后妃躬治葛為布而服之無有厭斁也大練粗繒也後漢明徳皇后常衣大練裙不加縁朔朢諸姬主朝請望見后袍疏粗反以為綺縠就視乃笑后曰此繒特宜染色故用之耳六宫莫不歎息是以節儉之化行而四海之内富盛閭里之間豐足○繒慈陵切縁去聲縠音斛】蓋上以導下内以表外故后必敦節儉以率六宫諸侯之夫人以至士庶人之妻皆敦節儉以率其家然後民無凍餒禮義可興風化可紀矣【餒弩罪切○導猶引導謂先之也表猶明也敦厚也率先也餒饑也紀理也極也言上下之間各敦乎節儉則治化之效必臻其極矣】或有問者曰節儉有禮乎曰禮與其奢也寧儉然有可約者焉有可腆者焉是故處已不可不儉事親不可不豐【腆他典切○約儉也腆厚也此引孔子之言以答或人之問又恐其一於儉而無等差故終之曰處已宜儉事親必豐】○積善章第八吉凶災祥匪由天作善惡之應各以其類善徳攸積天降隂隲昔者成周之先世累忠厚暨於文武伐暴救民又有聖母賢妃善徳内助故上天隂隲福慶悠長【隲音質○隲定也暨及也言為善而獲吉祥為惡而召凶災匪天之降是於人也而實各以類應人惟行善而所積既乆則天命降鑒隂定於上周自后稷始封於邰十世而至太王十二世而文王始受天命十三世至武王伐紂救民遂為天子聖母賢妃蓋指太任太姒邑姜也聖賢之君繼作而又有聖母賢妃以善徳而助於内故上天隂隲使周家福慶悠乆而綿逺也】我國家世積厚徳天命攸集我太祖髙皇帝順天應人除殘削暴救民水火孝慈髙皇后好生大徳助勤於内故上天隂隲奄有天下生民用乂天之隂隲不爽於徳昭若明鑒夫享福祿之報者由積善之慶婦人内助於國家豈可以不積善哉【奄大也乂安也言天之所以隂隲於上者由人之徳之所感召故無所差爽天之鑒照甚明而享福祿之慶者皆由於積善之所致也此序國家受命隆興與成周同一積善之慶也】古語云積徳成王積怨成亡荀子曰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徳神明自得自后妃至於士庶人之妻其必勉於積善以成内助之美【此引古語與荀卿之言以見積善之不可已也如此】婦人善徳柔順貞靜温良莊敬樂乎和平無乖戾也存乎寛弘無忌嫉也敦乎仁慈無殘害也執禮秉義無縱越也祗率先訓無愆違也不厲人適已不以欲戕物以是而内助焉積而不已福祿萃焉易曰積善之家必有餘慶書曰作善降之百祥此之謂也【祗音支愆丘虔切○柔順貞靜者柔順利貞以合乎坤靜之徳温和厚也良易直也莊敬誠一之至也婦人善徳無過於此矣乖戻違背也弘大也秉執也縱放越度也祗敬率遵先訓先代之訓言也愆過違背也厲虐害也適便也欲私欲也戕物殘傷於物也萃聚也言婦人能全是數者之善而行之無所違則積善之福必源源而至矣故引易書之言以終之以見天下之事未有不由積而成家之所積者善則福慶及於子孫善必積而後成惡雖小而可畏丁寧申戒之意切矣】○遷善章第九人非上智其孰無過過而能知可以為明知而能改可以跂聖小過不改大惡形焉小善能遷大善成焉【跂與企同音棄○孰誰也跂舉足也言人非上智之資其誰無過乎然能知其過則謂之明知過而能改則可以跂望於聖人然人毎吝於改小過小過不改終成大惡茍能知小善之可為而徙過以從善則大善由茲而立矣蓋積小可以成大也】夫婦人之過無他惰慢也嫉妬也邪僻也惰慢則驕孝敬衰焉嫉妬則刻菑害興焉邪僻則佚節義頽。

徐道长小传并秘方之缘起

徐道长小传并秘方之缘起

徐道长小传并秘方之缘起徐道长者,名忠诚,道号青龙山人。

属牛。

祖籍山东菏泽。

十几岁出家修道,住河南淮阳仁祖(伏羲)庙,祖庙属白衣派道教。

文革期间被迫还俗。

后女娲庙也请他作道长。

老道长一生治病救人,不计其数,晚年悬壶皖淮北。

年青时曾给朝鲜战场上归来之老军人治病,老军人弹片在脑内已化脓,到医院无法可治。

老道长不用开刀就亲自给他治好了。

安徽皖北皇藏峪的住持圆融法师中风偏瘫,道长用七宝丹治愈。

他最拿手的是口针,一针扎天下。

口针是由仁祖庙的祖师(仁祖伏羲)在定中三次亲传与道长,有口针图本留世,神奇莫测。

七宝丹是他最拿手的中药,是他祖父的祖传秘方,曾治愈了尿毒症等很多不治之症(已收于本《秘方录》中)。

兹略举生平事例以示老人道德风范。

长每在入夏前邀集一家老小及弟子们一同做七宝丹,购买中药回来后,粉碎搅拌,炼蜜搓丸,每次要做数大缸(道长家里备有粉碎机及搅拌机)。

这些七宝丹都无偿地施给远近前来问医求药的人。

1998年用外贴膏药治好了苏州某军官之肝区囊肿,病愈后军官邀请道长偕同弟子数人至上海海洋馆观看海生鱼类。

同行之弟子皆说笑观赏,以为鱼类们是在水中游玩戏嘻,唯道长一人不喜观看,返身到门外大哭,说这些海洋动物太痛苦了,并命弟子们以后不许再来海洋馆游览。

此可能是道长与动物心灵沟通而察知。

一日,道长在相山公园中散步,暑日无人,他突对身旁弟子说:“我的弟子来了。

”少顷,果然来一位20多岁的小伙子,名果传。

只见果传直趋道长前跪拜,口呼:“师傅!我做您的弟子好吗?”果传当时并不信佛道,几年后他到九华山作居士学佛,在寺院里做烧饭之类苦工。

果传每从九华山归来,道长总喜欢地摸着她的头说:“佛门里的人回来了。

”道长说一位果传以前世同他有很深的缘份,曾经在30年间同吃同住,故一见面俩人亲密无间,但说今生不知有多少缘份?道长仙逝前五年,果传曾劝老人念佛说:“道教不好,只能升天,念佛好,可往生西方极乐。

”老人只是笑呵呵地说:“念佛好,念佛好!”后来果然念佛声声不断,直至西归。

易石园徐氏家训

易石园徐氏家训

易石园徐氏家训编者按徐缙文,字星衢,号松皋,博览群书、百艺俱通,一生淡泊名利、义薄云天,曾在清朝嘉庆年间以米易石济世救民而成天下佳话,亦开易石园徐氏之名号。

1815年,徐缙文编《教子琐言歌》泽被后世,谆谆之言,言之切切,令人醍醐灌顶。

今谨原文录编供善读者鉴之。

教子琐言歌松皋手订生成天地德,君恩真无量。

吾享太平福,惟赖文治昌。

吾得天伦乐,惟赖名教彰。

吾得享饱暖,端因治法良。

吾得免欺罔,端因律例详。

神宗与圣祖,训谕各煌煌。

含哺安耕凿,帝力何可望。

试看三代民,曝犹献君王。

切嘱尔子孙,及时快输将。

尔今虽成人,当念尔生始。

父母生尔时,何等心中喜。

煨干更就湿,啼笑关怙恃。

未饱望儿饱,既饱劝儿止。

偶尔患疾病。

焦愁彻骨髓。

稍长教读书,望儿成佳士。

百计筹婚姻,遍身穿朱紫。

望儿继宗嗣,望儿光闾里。

讵可忘本源,忤逆竟如此。

乌鸦尚返哺,人胡不知耻。

及时孝双亲,莫待双亲死。

尔不孝爹娘,将来看尔子。

娶妻贵贤淑,而不在富贫。

莫轻试凌辱,尔女亦嫁人。

慎勿轻敌体,厌故更喜新。

长使慎言语,时教孝双亲。

妯娌皆异姓,最易生怒嗔。

莫听谗妇言,私心薄天伦。

乾纲当独立,牝鸡忌司晨。

古有贤夫妇,相待敬如宾。

尔既为兄弟,皆是亲所生。

一样骨与肉,不过异其形。

惟兄当爱弟,惟弟当敬兄。

兄富弟有靠,弟贵兄亦荣。

试看古贤人,至性感紫荆。

欲知尔品行,但看尔朋友。

同气贵相求,非类莫与偶。

倘不慎厥初,终须累及后。

相会贵以文,相聚勿以酒。

老成是典型,恶少即稂莠。

恕道长在心,戏言少出口。

一诺重千金,信字当恪守。

善交久而敬,惟敬方能久。

万物土中生,惟农能艺树。

一米制成饭,辛苦不计数。

一麦制成面,四时受雨露。

千难与万难,我享一匙箸。

所以汉明诏,力田重本务。

要暖是布衣,何必绸绫穿。

讵可尚浮华,顔色爱新鲜。

一丝织成绸,养蚕费三眠。

一棉制成布,纺织万缕牵。

莫以新弃旧,勿以皮废棉。

试看贤大夫,狐裘三十年。

切勿滋杀生,徒充我簠簋。

彼受脔刀割,我尚嫌不美。

想彼将死时,痛楚彻骨髓。

徐氏族谱序之

徐氏族谱序之

xx氏族谱序之始祖太公讳明辅,原籍陕西长安五陵人,秦始皇封为东海边郡(注:东海郡,今鲁南,苏北交界处,郡治所郯城,现仍存有豹公墩一处,传为徐姓发源地之一说)长史,至二世,楚汉争锋,祖遂罢官未回,避秦乱隐居东云台山西坡当路徐家大村,老守田园,修理宗谱供奉云台,子孙世守保全,明辅祖卒墓葬云台山西坡老龙口子第一天门北边,地名鱼鳞石地计祖坟九座。

明辅祖四十七世孙讳善堂公在大宋末年皇昺世乱授任山西大同府将谱带至衙内珍藏楼上其地盗贼蜂拥四起将城攻陷善堂公仅逃家属而已何睱他计,因而宗谱被焚,后世名讳无可考证,后人无法公议立善堂公为宗家始祖。

善堂公生子一人讳从圣公,字愿学,武进士授浙江金华府参府,室王氏诰封恭人生子二人,长讳元文公,字望西,授任同安县知县,次子元武公。

元文公室王氏,生子三人,长子仁龙,次子义龙,三子礼龙(迁山东诸城凤墩)。

元武公,生子三人,长子智龙,次子信龙,三子惠龙。

仁龙公生子三人,长子宝公,次子宽公,三子官公,义龙公生子二人,长子寓公次子寅公(迁山东莒南县徐家岭)。

智龙公生子一人宣公,xx公生xx(注:查无此字,自造)。

公、兄弟、父子、叔侄、十三人均在大明洪武二年(注:公元1369年)遭洪军赶散之难。

有迁山东,有上江南、浙江、安徽、江西、淮安一带,远年湮没,派繁衍设,无谱牒载,如木之无本,水之迷源。

奉修通谱东西南北二十余县。

通谱宗旨:东海者,均系我徐氏因洪军赶散而来。

系出东海者,均系明辅祖一人之后也。

六三年完整的家谱“文革”遭焚,现存宗谱系八八年靠族人回忆续修,因条件限制,较粗浅。

此次续修依八八年宗谱为依据,逐员逐户审查校对。

完善祖辈名字失讳,支系不清的记录。

年代久远,我祖贯一太公何时何地迁来,无考证。

族人公立贯一太公为吾宗之始祖,陵墓迁至公墓后则,墓地南北长24.9米,xx19.9米(注:四至按其砼地梁外沿外延壹米为吾祖墓之界)。

墓直径3.33米,墓高2.99米,碑高2.69米。

诸祖公除迁出外,克泰公卒葬石沟埃,余公卒葬公墓。

徐家谱序

徐家谱序

徐家谱序吾始祖徐太公讳明辅祖居陕西长安五陵,秦时为东海边郡长史,任满未归,遂入籍,流芳历至宋末帝。

丙世乱后裔四十七代孙善堂公由贡入监授封山西大同府知府,原将谱书载至衙中,珍藏于楼上,因贼入境扰乱,城陷酌贼烧毁。

至于世系行列按世不紊,但名讳无可考征,后世遂立善堂公为宗家始祖。

(云台世胄原出于此)善堂公遗体葬苏北海州云台山西坡老龟子口。

善堂公娶王氏子一:从圣。

从圣公武进士出身,授封浙江金华府参军,妣诰封恭人秦太恭人,葬附女茔。

子二:元文、元武。

元文公行一,字效周,由贡授封福建固安县知县,娶丁氏诰封宜人。

子三:仁龙、义龙、礼龙。

长仁龙娶汪氏居原籍海州云台山下徐家大村。

次义龙娶周氏居苏北板蒲。

三礼龙娶丁氏,明朝洪武二年(1370年)迁居至山东省青州府诸城县凤墩庄居住,经过明清两代繁衍遂发展成为巨族。

元武公字效东,娶王氏,子三:智龙、信龙、惠龙。

智龙、惠龙未考,信龙于明洪武年间迁居河南太康县入籍不归,亦发展为巨族。

礼龙公入山东诸城籍后改名讳“聚”,字复初。

吾族将复初公改称“一世祖”。

复初公乃吾始祖明辅公之第十五世孙。

礼龙公之后人称“凤墩徐”,实际上“凤墩徐”即“海州徐”之后裔,其世系行辈相差三辈。

“海州徐”也仅是徐姓家族的一个支派之一,算不上名门望族,和“昆山徐”相比差距很大。

昆山县在上海附近,其祠堂对联云:“历唐宋元明五百进士三顶甲自高曾祖父十二宰相九封候”。

神州大地所有徐氏家族都是一家,只是分支的早晚和服色远近而已,诸城县的“潮河徐”是我们的一家,但他们不是“凤墩徐”,而潮河和潮河附近却有很多徐氏是我们凤墩徐的后裔,实际上现在大家都认为是一家人。

大芦滩是“凤墩徐”,他们我们的服色很近,是十一世祖方岳公之后。

根据《海州行记实》编写,纪实作者为为礼龙公第十五世孙“焕武”清光绪初年六十四世孙焕武自海州徐家大村查抄来者二十世人瑞夫(后改名瑞福)二00二年冬转抄支谱今序吾族乃炎黄后裔诗书门第,忠孝传家,子孙繁衍遍及神州大地。

徐氏族谱序——精选推荐

徐氏族谱序——精选推荐

徐⽒族谱序 徐⽒,敏树之外族也。

吾外⼤⽗母⽆⼦嗣,独有吾母,然其族固巨,⾃前明以来多有财⼒雄厚长者,称闻于乡⾥,读书仕宦之⼈,每每不绝。

其族⼈虽众多,未尝闻有⼀⼆狂暴之夫,为乡⾥患害者,盖其家法严矣。

往,余及交⽂学克轩君,其为⼈⾏善好义,过绝于⼈,家仅中赀,饮⾷⾐服,⾃侪于佣⾪,⽽务赈施不倦。

于其族⼈,则割⽥⼆百亩,以周鳏寡及下贫者婚丧之助,设义学,⽴祠堂,措建具备,余甚敬慕其⼈,以为吾近⾥中数⼗年所闻见,盖未有能若此者。

今⽂学君下世且⼗年矣,前年其从弟兆轩,及其族弟云衢两太学,以族谱见⽰⽈:“此吾先兄克轩之所未竟者,幸卒成之,⼦为吾宗出,请为之序⾔。

”敏树敬诺⽽未及为也。

窃独念平⽣侍养先母时,每夜捧两卮酒,后辄喜道外家诸⽼辈故事,尝熟听⽽识之。

今披此谱⽽其⼈其事皆在焉,得⽆有感动于其中者乎!⽽吾母尤深痛外⼤⽗母之⽆后,修治坟墓,期今坚久,尝携敏树哭拜其下,⽽别祀其主于家,吾母没⽽主祀如初。

敏树念此不可以久⽽传也,因请于⼆君,愿少置祀⽥,归主于其宗祠,且永以墓守托焉。

⼆君许之,按礼⽆后者,得祔祭于其祖,吾母之祀外⽒也,以其亲党皆微,莫可属祭者,故权⽴焉,然其义独可尽吾母之世⽽已尔。

今主归于徐⽒之祠,外⼤⽗母之神灵,不既得所依乎,⽽吾母平⽣之所为私憾者,亦庶⼏少安已。

顾⾮外族之有⼈如⼆君者,将焉托哉?盖⼆君能继⽂学君之事,以益植其宗,其家⼜多才⼦弟,门户将⽇隆起,敏树既得所托于今,⼜可恃永久于后,因序兹谱⽽敬志之如此。

咸丰三年七⽉朔⽇,外孙吴敏树顿⾸谨序。

今译 徐姓,是我吴敏树的外婆家。

我的外祖⽗母没有⼦嗣,只⽣养了我母亲⼀⼈,然⽽他们徐族本来就很⼤,从前明以来就多有富户长者,他们闻名于乡⾥,读书做官的⼈,也是从不间断。

徐⽒族⼈虽然众多,从没有听闻过有⼀⼆个狂暴的男⼈,是危害乡⾥的坏⼈,这都因为他们徐⽒家法严格的原因。

从前,我⼜交往过⼀个叫⽂学克轩的徐姓⼈,他为⼈⾏善好义,对某个⼈的评价或做法太过绝对,家中资产仅仅达到豪富的程度,吃的穿的极为简朴,⾃愿与佣⼯⼀个样⼦,⽽⼀定要不停地赈济施舍穷⼈。

徐氏源流研究

徐氏源流研究

徐氏源流研究徐氏的姓氏来源比较纯正,主要出自嬴姓。

伯益之子若木的后裔。

相传黄帝有一个孙女叫女修,因食燕子蛋而怀有大业。

大业娶少典氏女子女华为妻,生下了伯益。

伯益因辅佐大禹治水有功,帝舜除了正式赐他为嬴姓以外,还把本族的女子姚氏嫁给他,姚女后来生了两个儿子,其中小儿子叫若木因为他的父亲有功,所以封他于徐,建立徐国。

徐国历经了夏、商、周三个朝代,都是作为诸侯而存在的。

周穆王的时候传到了徐国的32世孙徐君偃,他很聪明,对百姓又很好,所以深的百姓的爱戴,国力不断强大。

当时周穆王喜欢云游四方而经常不问国家大事,诸侯埋怨他的很多,徐君偃于是产生了想要取代周穆王的野心。

于是他自称为徐偃王,率领各国联军向周国进军,周穆王知道这个消息后马上返回京城,调兵前去镇压。

徐偃王只好收兵而逃,他躲进了彭城一带的山中。

由于他得得民心,跟着他到了山中得百姓很多。

这座山后来就叫做徐山,徐州也因此而得名。

周穆王也因此不得不封他的儿子宗于徐,称为“徐子”,继续管理徐国。

春秋时期,徐国被楚国打败,国力从此日渐消退,周敬王八年的时候,徐国被吴国所灭,徐国的后裔就称为徐氏,以国为姓,代代相传。

二迁徙分布远古时期若木被封徐国的地方在今天的安徽凤阳县北部,这是徐姓的最早的发源地。

在此地聚居的徐氏,在徐国灭亡的时候,已经是一个大姓了。

后来他们纷纷向北方迁徙。

大致经过汉魏晋南北朝直至隋唐,在我国北方的山东、河南等地形成了多处郡望。

及古代的东海、高平、东宛等地。

具体的迁播时间是:秦朝以前已迁入了山东。

历史商有一个日本始祖徐福,也叫徐市,关于他渡海求不老神药的事,在历史上有多处记载,《史记》中的《秦始皇本纪》是这样记载的:“徐市,齐人,上书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莱、方丈、嬴州,请地齐戒与童男女求之,于是遣市发童男女数千人,入海求之。

”徐市访不老神药的故事,虽然在不同的史书记载中有一些出入,但却为两千多年以前的徐氏迁播于山东提供了有力的证明。

东汉以前已有徐氏再迁播到今天的甘肃省境内。

家谱序言40篇范文欣赏(一)修谱先祖家谱徐氏族谱

家谱序言40篇范文欣赏(一)修谱先祖家谱徐氏族谱

家谱序言40篇范文欣赏(一)修谱先祖家谱徐氏族谱陈氏家谱旧序(朱熹撰写)家法之建,仿于诸侯别子,而士庶之宗,则惟其所始焉。

或姓或氏,或地域或谥,爵则称宗,宗之于族也,有本姓以合庶姓,有缀食以系群情,孙之于祖也,有植祫以省大事,有齐衰以服三月,百世而婚姻不通,周道然也。

上溯夏殷,何莫不然,故其迹泯(未混),末季七族九宗,犹资周王封国之重,及王辙东,世臣沦丧,乐却降在皂隶(穿黑衣的官差衙役),从五皆为圭筚,宗法始荡然也。

所赖以维持者,独周官莫繁世(一作独国官系世系),辨昭穆之制存焉尔,此谱帙所从出也。

谱存而宗可考,是故君子重之。

颖川陈氏,出先妫姓侯爵(侯国),自帝舜之后,传于有虞,虞幕裔孙阏父为周武陶王,能利器用,王赖之,以元女太姬下嫁其子满,而封诸陈,使奉虞祀(祭),满谥胡,公生申公犀,犀而下传十世,子孙散处,遂以国为氏,敦读书,说礼乐,绶若若而印累累,匪朝伊夕矣。

但世历既久,从迁不定,或移家于八闽,或筑室于三吴,或寄迹于浙东,或寓居于古歙,椒聊远条,几不知有原本矣,然千流万派,归一原,叶茂枝蘩,不离一本。

其名之最著者,莫如太邱先生实(即东汉陈实)其子元方、季方,世称二雄,凤毛麟角,岂虚岂虚语哉,元方子群美才懿,历仕魏帝,清节驰声。

传霸先,梁祚下移,生民涂炭,相机观变,应天顺人,非择而取之也。

厥后王(一作伯宣)为海内文宗,奉公为教子令范,天下已任。

擅著作之奇才者,非古灵先生欤!与义河目海口,所赋梅诗,徽宗有见晚之叹。

建(见)炎人恭大政,其出处气节,翰墨文章,为中与大臣之冠。

协赞大议,社稷之勋臣者,非鲁公、文正公康伯欤,盖一世芳躅,千古播扬,一叶云礽,景行靡替。

但人情以君子之泽,五世而斩,一经疏(流)远,视若途人。

然昭穆既明,本原自辨,后有作者,果能追念前由,无忘厥祖,披图按籍,孝思勃生,则勉旃不怠,庶兴前业矣。

陈氏族谱源流序--王阳明自五宗九族之礼不行于天下,后世凡通能都大邑之间,号称巨室(族),而能仅谱其家者,不多得矣,若进而能谱其族者,则尤鲜焉!况推及天下同源异流者哉!能推及天下同源异游流,必其心之仁,志之远,力之徤、而学问之充博也。

浅谈徐干对《易》经的引用

浅谈徐干对《易》经的引用

浅谈徐干对《易》经的引用徐干是建安七子之一。

关于其作品,流传下来的不多。

一部《中论》,奠定了他的文学地位。

在《中论》文中,徐干多次引用《易经》的卦爻辞来佐证自己的论点。

仔细品读这些卦爻辞,并对照帛书《易经》,也发现些许问题。

标签:徐干《中论》《易经》《帛书易经》徐干,字伟长,北海(今山东潍坊)人。

建安七子之一。

生于汉灵帝建宁三年,公元170年,卒于汉献帝建安23年,公元218年。

徐干弱冠之前,即已博览群书,精通五经。

特别是对《易》经的掌握,可谓相当熟练。

《中论序》上说:“(干)年十四,始读五经,发愤忘食,下帷专思,以夜继日。

父恐其得疾,常禁止之。

故能未至弱冠,学五经悉载与口。

博览传记,言则成章,操翰成文矣。

”可见徐干当年学习研究五经非常刻苦,而对于《易经》的卦象又不拘泥前人,常常做出自己的判断。

徐干在《中论》中,多次引用了易经六十四卦卦辞和爻辞才佐证自己的论点。

在《治学》篇中说:“出则元亨,处则利贞,默则立象,语则成文”,借卦爻之辞,申明学者当行之范,这与他“耻一物之不知,愧一艺之不克”的人生态度相符合。

在《法象》篇中,他引用了六十四卦之二十卦观卦(帛书为第五十九卦)卦辞——盥而不荐有孚颙若,用以强调作为君子必要“慎威仪”,对任何人都要尊重。

他在《修本》篇中,引用了《系辞传》中的一句话“日新之谓盛德”来强调君子应时刻要求自己修身养性,即所谓的“向道”。

同篇还引用了六十四卦之四十六卦(帛书第四十卦)升卦卦辞——元亨用见大人,勿恤南征吉,说明积小致大对于君子修德的重要性。

在《虚道》篇中,他还引用了六十四卦之三十一卦咸卦(帛书为四十四钦卦)《象》辞——山上有泽咸;君子以虚受人,来强调君子应该常虚其心志,恭其容貌,时刻保持谦虚的态度。

用十二卦否卦(帛书第二卦)卦辞“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贞,大往小来”,强调了君子欲兴善必先废恶,只有抑制住自己内心的“阴长阳消”,方能小往大来,否极泰致。

同一篇中,他还引用了六十四卦之震卦《象》辞“游雷震,君子以恐惧修身”,讥讽小人“反此道”,张狂自满,认为自己“仁智神明”四德兼备,最终身危国亡。

徐大椿解读《难经》(序言)

徐大椿解读《难经》(序言)

徐大椿解读《难经》(序言)《难经》是中医四大经典,是医者必学书籍。

其思想源自《黄帝内经》,也是对《黄帝内经》的解读。

全书共八十一难,以问答形式,论述中医最根本的理论,内容有脉诊、经络、藏府、阴阳、病因、病机、营卫、腧穴、针刺、病症等。

徐大椿是清朝的名医,其天赋非常高,可能排进历史前十的人物。

在他十几岁的时候,就把当时的畅销书看完了。

这时候他觉得人生好无聊,于是去请教他老师,老师告诉他畅销书不值一提,应该扎根于经典,在经典著作中学习天地人之道。

徐大椿学医,是因为家里人生病了,医生治不好,病死了,于是才发奋学医。

他学医是自学的,自己看《易经》、《道德经》、《黄帝内经》等。

走的是以道入医的路,所以他是真正把中医吃透的人,更是把易道医给通关的天才。

徐大椿治病经常用一味药,病人就好了。

这说明他的辩证非常准确,对理法方药的理解更是无人能出其右。

对比现在的医生,动辄几十味药,这是找不到问题根源,只能搞饱和攻击,杀敌一八百损一千。

为什么医生的水平越来越差?因为不懂天文历法,就不懂天地气机的变化。

自然也不懂人体气机的变化,以及人体之气与天地之气相呼应的关系和原理。

不懂气则不知味,不知味则不知药,不知药则无法调气扶正。

因此,中医的路只能走以道入医这条路。

扎根于易道医,理解了天人关系,建立了天人同构思维,才能算明医。

徐大椿就是这样的人,下面看其著作《难经经释》的序言:叙《难经》,非经也。

以《灵》、《素》之微言奥旨引端未发者,设为问答之语,俾畅厥义也。

古人书篇名义,非可苟称,难者辩论之谓,天下岂有以难名为经者,故知《难经》非经也。

自古言医者,皆祖《内经》,而《内经》之学,至汉而分:仓公氏以诊胜,仲景以方胜,华佗氏以针灸杂法胜;虽皆不离乎《内经》,而师承各别。

逮晋、唐以后,则支流愈分,徒讲乎医之术,而不讲乎医之道,则去圣远矣。

惟《难经》则悉本《内经》之语,而敷畅其义,圣学之传,惟此为得其宗。

然窃有疑焉,其说有即以经文为释者,有悖经文而为释者,有颠倒经文以为释者。

浙江江山徐和平师傅的易学文章

浙江江山徐和平师傅的易学文章

浙江江山徐和平师傅的易学文章浙江江山徐和平师傅的易学文章术数又称数术,在几千年华夏古文化中占有一席之地,从古至今远渊流长。

三国韦昭认为术指占术,数指历数。

这说明术数为阴阳家、占筮家之术,用阴阳五行生、克、制、化的理论依据,用之推测人、事吉凶,观察预测自然界中一切事物之变化、规律、兴衰、荣枯、气数和命运。

它曾对我国古代政治、军事、文化科技、外交产生过广泛影响。

历代某些政治家、军事家及文人、墨客等对此深有研究并有较高造诣,如周初:周文王、姜子牙,汉代:张良、焦延寿、刘歆,三国:诸葛亮、虞翻,宋代朱熹、徐子平,明代:刘伯温、邵康节,清代:张楠,民国初:徐乐吾等。

历代此类书籍甚多,传世最早并有目禄之书《汉书·艺文志》以《七略》为蓝本,把数数术类列入其中,内列:天文历谱、八卦、杂占、形法等类,所述为天文,乃“序廿十八宿,步五星日月,以纪吉凶之象,圣王所以参政也”。

而后历代都有此类著作,有的至今保存完整,有的流传于民间,有的惜己失传。

今天对术数类究研者、爱好者甚多,论文也不少。

当然,历史在不断进步,以唯物主义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析,术数类现今既有可取为用之处,也有付之一笑之方。

本人开设此网站,意欲古文化及周易术数类爱好者共同探讨,以之交友及娱乐。

话说批八字批八字又称查五星,俗称算命。

它是以人的出生年、月、日、时,结合命宫、胎元及所生方位为数据,演变成金、木、水、火、土五行,观日主哀、旺、平、从之势,以五行生、化、制、克、泄之理,分柝命局之高、低、贵、贱、富、穷、寿、夭,结合大运、流年,预测人生过去及未来的一种广泛流行的方法。

此类著作甚多,本人历读《渊海子平》、《滴天髓》、《神峰通考》、《星学大成》、《星命总括》、《三会通会》、《子平真诠》、《李虚中命书》、《玉照定真书》等,对之略有感悟。

总要,需精确分析日主衰、旺及衰、旺之程度。

衰者宜生、宜扶,旺者宜泄、宜制,然也有生不及扶者,若日衰财健者。

也有制不及泄者,若官、杀旺太旺者。

《金匮要略心典》.徐(徐大椿)序——清·尤怡

《金匮要略心典》.徐(徐大椿)序——清·尤怡

《金匮要略心典》.徐(徐大椿)序——清·尤怡金匮要略心典徐序今之称医宗者。

则曰四大家。

首仲景。

次河间。

次东垣。

次丹溪。

且曰仲景专于伤寒。

自有明以来。

莫有易其言者也。

然窃尝考神农着本草以后。

神圣辈出。

立君臣佐使之制。

分大小奇偶之宜。

于是不称药而称方。

如内经中所载半夏秫米等数方是已。

迨商而有伊芳尹汤液之说。

大抵汤剂之法。

至商而盛。

非自伊芳尹始也。

若扁仓诸公。

皆长于禁方。

而其书又不克传。

惟仲景则独祖经方而集其大成。

远接轩皇。

近兼众氏。

当时着书垂教。

必非一种。

其存者有金匮要略及伤寒论两书。

当宋以前。

本合为一。

自林亿等校刊。

遂分为两焉。

夫伤寒乃诸病之一病耳。

仲景独着一书者。

因伤寒变证多端。

误治者众。

故尤加意。

其自叙可见矣。

且伤寒论中一百十三方。

皆自杂病方中检入。

而伤寒之方。

又无不可以治杂病。

仲景书具在。

燎如也。

若三家之书。

虽各有发明。

其去仲景相悬。

不可以道里计。

四家并称。

已属不伦。

况云仲景专于伤寒乎。

呜呼。

是尚得为读仲景之书者乎。

金匮要略。

正仲景治杂病之方书也。

其方亦不必尽出仲景。

乃历圣相传之经方也。

仲景则汇集成书。

而以己意出入焉耳。

何以明之。

如首卷栝蒌桂枝汤。

乃桂枝加栝蒌也。

然不曰桂枝加栝蒌汤。

而曰栝蒌桂枝汤。

则知古方本有此名也。

六卷桂枝加龙骨牡蛎汤。

即桂枝加龙骨、牡蛎也。

乃不别名何汤。

而曰桂枝加龙骨牡蛎汤。

则知桂枝汤为古方。

而龙骨、牡蛎则仲景所加者也。

如此类者。

不可胜举。

因知古圣治病方法。

其可考者。

惟此两书。

真所谓经方之祖。

可与灵素并垂者。

苟有心于斯道。

可舍此不讲乎。

说者又曰。

古方不可以治今病。

执仲景之方。

以治今之病。

鲜效而多害。

此则尤足叹者。

仲景之方。

犹百钧之弩也。

如其中的。

一举贯革。

如不中的。

弓劲矢疾。

去的弥远。

乃射者不恨己之不能审的。

而恨弓强之不可以命中。

不亦异乎。

其有审病虽是。

药稍加减。

又不验者。

则古今之本草殊也。

详本草惟神农本经为得药之正性。

古方用药。

悉本于是。

晋唐以后诸人。

各以私意加入。

元理赋徐大升

元理赋徐大升

元理赋*徐大升元理赋*徐大升论生死全凭鬼谷,推消息端的徐公。

阳生阴死,阳死阴生,循环逆顺,变化见矣。

夫阳木生亥死午,虽存亡易见;阳木跨马逢猪,则吉凶可知。

艮生丙而遇鸡死,兑生丁而逢虎伤。

戊藏寅而西方没,己生酉而艮中亡。

庚逢蛇而峥嵘,运见鼠也难当。

辛生子死在巽地,壬申甲藏于震方。

兔生癸水衣禄足,运行猴地见灾殃。

十干生死同断,造化依此详推。

元一气,生五行,统三才,周万物。

发乾坤之妙用,剖阴阳之枢机。

在乎推四方,分其贵贱,得其中道八字,一定荣枯。

是以强明其生克制化,清浊贵贱,寿夭贤愚。

金赖土生,土多金埋。

土赖火生。

火多土焦。

火赖木生,木多火炽。

木赖水生,水多木漂。

水赖金生,金多水浊。

金能生水,水多金沉。

水能生木,木盛水缩。

木能生火,火多木焚。

火能生土,土多火晦。

土能生金,金多土埋。

金能克木,木坚金缺。

木能克土,土重木折。

土能克水,水多土流。

水能克火,火炎水热。

火能克金,金多火熄。

金衰遇火,必见销熔。

火弱逢水,必为熄灭。

水弱逢土,必为淤塞。

土衰遇木,必遭倾陷。

木弱逢金,必为砍折。

强金得水,方挫其锋,强水得木,方泄其势。

强木得火,方化其顽。

强火得土,方止其焰。

强土得金,方制其害。

煞无刃不威,刃无煞不显。

煞刃双显均停,位至王侯。

刃煞轻重,无制身为胥吏。

生平富而且贵,煞重身柔。

中途忽死或危,运扶干旺。

处身僧道之首,用煞反轻。

受职台谏之职,偏官得地。

岂知大贵者,用财而不用官。

当权者,用煞而不用印。

印赖煞生,官因财旺。

五行消息,元理可知;四柱推明,用神可见。

食居先,煞居后,功名两全。

酉破卯,卯破午,财官双美。

享福,五行归禄;眉寿,八字相停。

晦火无光于稼穑,盗木多困于丙丁。

火虚有焰,金实无声。

水泛木浮者活木,土重金埋者阳金。

水盛则危,火明则灭。

阳金得炼太过,变革奔波。

阴木归垣失令,终为身弱。

土厚而掩火无光,水盛则漂木无定。

五行不可太盛,八字须得中和。

土止水流全福寿,水无土止必伤残。

木盛多仁,土薄寡信。

遐龄得于中和,夭寿丧于偏枯。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徐氏易理(一)前言篇
(2009-11-28 06:57:39)
笔者不想标新立异,但是现在出山的大师、出版的著作可谓多如牛毛,各种理论也层出不穷。

所以在易理前边标上徐氏二字非为沽名,主要是为自己的言论负责。

易学博大、易理精深,多少学者皓首穷经仍只能浅尝即止,笔者不才,更不敢说自己的看法就是正确的,权当做是自说自话,抛砖引玉吧。

谈到易理,首先要知道什么是易,或者说易说的是什么。

易的历史发展过程共经历了四个阶段,易——易经——易传(十翼)——易学。

在前三个阶段的发展过程中,易主要是在特定的人、特定的组织里边流传、发展。

汉代以后围绕着易及经传而出现了杂而多端的学问,统称易学。

现代科学证明宇宙是在几十亿或者更久远的一次大爆炸之后产生的,而根据科学预算,地球的年龄大概在40多亿年,那么也就是说在这个时间以前地球是不存在的,就着这个思路太阳应该也是不存在的,有人类的历史也应该在一万年左右,而易的产生据目前易界的公认应该是6500年以前的伏羲时代,而经的产生则是从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因为商朝前后相传17世31王,延续600年时间,而封神榜、二十四史等记载六十四卦及其经文都是在周灭商前文王在被囚河南羑里城时推演出来的,那就是说在经出来前的易就只有八卦。

而这八卦就是伏羲氏观察世界得出来的文字,如艮卦的卦形、坎卦的卦形就很说明问题,再佐以汉字来验证发现这个思路应该是没错的,因为汉字也是表形表意的。

所以我认为易就是伏羲对这个世界的观察记录,是最原始的易,以后的经及传等则有着明显的个人意识,如通观易经全文充满了忧患意识,这说明作者对社会及世界是终日乾乾、夕若悌的,而孔子的十翼则全是封建帝制思想和规矩,所以经传都可以看,但对于研究易的本源则毫无用处。

我的易理观点以宇宙大爆炸开始为原点,在大爆炸以前的事情那我确实是不知道了。

比科学高的是哲学、比哲学高的是宗教,在一些宗教里边却有相关记载,但我个人研究实践,记述的最完整科学的是我国的道教。

道家的哲学思想,早在数千年前就已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指导历代先师们证道实践,发挥其巨大的作用。

道家的哲学思想体系,远远超越现代多种哲学思想的范畴,更为深邃广大。

只是因为长期没有被破译成现代语言和加以准确的阐述而已。

相反,因为修炼的人在文化界不普及而被曲解和断章取义,被误以为是唯心主义,这是莫大的遗憾。

不管是易的先后天八卦,还是后来的河图洛书,其都像是一颗
颗晶莹璀璨的珍珠。

虽光彩夺目,但因为个体原因导致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价值。

尤其现代学者研究易的时候往往是犯西医治病的毛病,即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研究河洛就研究河洛,研究八卦就研究八卦,把一部东方民族的智慧之书切割的支离破碎而学者依然盲人摸象般的乐此不疲。

呜呼!实际,道家哲学思想观就是这些璀璨珍珠的串珠之线。

道家的哲学思想方法,始终立足于从宏观上、整体上认识宇宙间的一切事物,探明了道、天、地、人之间的关系和位置。

老子所著的《道德经》这五千言实际构筑了一个宏大而严密的哲学体系。

从常道到非常道特别是对非常道——道(玄)学系统,从人到宇宙,从物质到精神,在无数个层次范围内的存在,他都一概包容其中,而且层次布置安排的井然有序。

但这非几篇文章可以阐述的清的,在以后的书籍中会陆续谈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