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与杜甫《登高》为例试比较李杜诗歌艺术特色

合集下载

李白与杜甫诗歌的赏析比较

李白与杜甫诗歌的赏析比较

李白与杜甫诗歌的赏析比较假如从诗歌的成就来比较李杜的诗歌,我觉得没有可比性。

一个被称为天才,一个被称为地才;一个被称为天上的诗人,一个被称为人民的诗人;一个如天上翱翔的鹰,一个如地上狂奔的虎。

他们都是诗坛的强者,尽管他们也是好朋友,但他们谁也不能取代谁,正如严羽在《沧浪诗话·诗——评》中所说,“子美不能为太白之飘逸,太白不能为子美之沉郁”。

既然李杜诗歌的成就我们比不了,我们还可以比较一下他们诗歌的风格差异,诗歌的思想内容的差异,诗歌的艺术手法等。

要说李杜的诗歌就先从他们的人生经历说起。

李白,生于701年,见证了大唐的盛世辉煌。

杜甫,生于712年,洞悉大唐的繁荣和衰败的原因。

李白的一生可谓大起大落,大起时,贵妃捧砚,力士脱靴;大落时,“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杜甫的一生几乎都很潦倒,“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无家对寒食,有泪如金波。

”李杜的人生经历对他们的写作有很大影响。

一.李杜诗歌的比较:(1).创作上:李白写虚,杜甫写实。

1.李白他乐观、豪放、自信,他是天才的骄子,盛世的歌手,所以写出了“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州。

”“仰天长啸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些很虚的诗句。

2.杜甫他生在危机四伏的盛世和创痍满目的乱世,他过的是屈辱艰难,颠沛流离的生活。

所以他用大笔忠实记录了严峻的现实。

如《悲陈陶》中“野旷天清无战声,四万义军同日死。

”(2).象征寓托上:1.因为李白性格纯真,崇尚自然,洒脱不羁、傲世独立,又有老庄的浪漫主义思想,所以他的诗歌中常常出现大鹏凤凰·黄河大江·青山明月·仙境醉乡等。

如写大棚的“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

”他用大鹏自比,大鹏的自由豪迈,扶摇直上,都是他向往的。

如写黄河大江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浪打天门石壁开……涛似山喷雪来”,在气势磅礴的江河之间的壮美意境中抒发豪情壮志。

李白与杜甫两位伟大诗人的创作风格对比与分析

李白与杜甫两位伟大诗人的创作风格对比与分析

李白与杜甫两位伟大诗人的创作风格对比与分析李白和杜甫是唐代最杰出的两位诗人,他们的诗作不仅在当时广受赞誉,而且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虽然李白和杜甫都是杰出的诗人,但他们的创作风格却截然不同。

本文将通过对两位诗人的创作主题、修辞手法和语言风格等方面的对比与分析,来探讨他们的差异之处。

首先,就创作主题而言,李白的作品以豪放奔放为特点,他热衷于描绘壮丽的山水景色、豪迈的英雄人物以及自由不羁的生活态度。

他的诗作中常常充斥着对自然的赞美和抒发自身情感的内容。

例如,他的《静夜思》中写道:“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以平淡的文字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给人一种宁静和温馨的感觉。

相比之下,杜甫的作品则更偏向于社会现实的思考和批判。

他的诗作反映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世道之艰难,对底层人民的苦难和社会不公进行了揭示和抨击。

例如,他的《月夜忆舍弟》中写道:“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这首诗以边塞军旅生活为背景,详细描绘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与伤痕,表达了对兄弟的思念之情。

可见,杜甫的作品更加注重社会人文关怀和对民众命运的思考。

其次,在修辞手法上,李白多采用浪漫主义的笔法,他擅长以夸张、夺目的修辞手法来表达内心的豪情壮志。

他善于运用比喻、象征、意象等手法,使诗歌充满魅力和感染力。

例如,他的《登金陵凤凰台》中写道:“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通过对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壮丽的山水景色和追求卓越的决心。

相反,杜甫的修辞方式更加朴实而真实。

他着力于描绘事物的本来面目,凭借着扎实的写实功底和睿智的思考,用诗歌告诉读者真实的社会状态,以及每个个体在其中的悲欢离合。

例如,他的《春夜喜雨》中写道:“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他用简练的文字描绘出春雨的意义,突出了自然界的自发适应,展现出一种隐含的和谐和秩序。

最后,在语言风格上,李白的诗歌语言具有豪迈奔放、浑厚洒脱的特点,常常采用句句押韵、音调优美的表达方式。

李白杜甫诗歌艺术特色比较欣赏

李白杜甫诗歌艺术特色比较欣赏

这首诗抒写志士失意的悲愤,大气磅礴而慷慨激昂,情绪冲动 时情感喷发奔涌、起伏跌宕,让人受到心灵的震撼。
(二)丰富奇特的想象。 丰富奇特的想象,这首诗借“梦游”的形式,
驰骋想象,描绘了一个辉煌灿烂的梦境,
如《梦游天姥吟留别》: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列缺 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 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 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 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动,怳惊起而长嗟。惟觉 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 某夜酒酣,李白写下一首《秋猎孟诸夜 归》, • 写的是“鹰豪鲁草白,狐兔多鲜肥”。 • 而杜甫望着茫茫大泽,也就着火光,默默 写下“清霜大泽冻,禽兽有余哀”。 •

在这个大情怀缺失的时代,我们见过 无数个“李白”。却太久没见到一个“杜 甫”。 • ——路上读书 拾文化
创作手法
• 李白——浪漫主义表现手法——诗仙 浪漫主义 • 在反映现实上,善于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 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 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的文学艺术基本创作 方法。 • 杜甫——现实主义表现手法——诗圣 • 现实主义 • 提倡客观地观察现地表现典 型环境中典型人物的文学艺术基本创作方法。
三、语言苍劲凝练
• 十分重视锤炼诗歌语言,语言苍劲凝练,往 往用最少的字句表现最丰富的内容。自称:“语 不惊人死不休。”把中国古典诗歌语言的表现力 ,提高到一个新的阶段。 • 例如他的“三顾频频天下计,两朝开济老人心。 ”一联概括了诸葛亮鞠躬尽瘁的一生。 • 又如 “无边”“不尽”,使“萧萧”“滚滚”更 加形象化,不仅使人联想到落木悄然之声,长江 汹涌之状,也无形中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 的感怆。透过沉郁悲凉的对句,抒发了作者彼时 彼刻的思想感情。

李白与杜甫的诗歌风格比较

李白与杜甫的诗歌风格比较

李白与杜甫的诗歌风格比较导言中国古代文学历史上有许多杰出的诗人,其中,李白和杜甫被誉为两位伟大的诗人。

他们的诗歌作品不仅流传千年,而且对后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然而,尽管二者都是唐代文学巅峰时期的代表人物,他们的诗歌风格却截然不同。

本文将比较李白与杜甫的诗歌风格,并探讨其差异所在。

李白的诗歌风格自由奔放与豪放不羁李白的诗歌风格以自由奔放和豪放不羁为主要特点。

他的诗作充满了奇思妙想和浪漫主义情怀。

李白常用夸张的手法,以表现自己的豪情壮志。

例如,他在《望庐山瀑布》中写道:“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这是李白常用的夸张手法,通过描述庐山瀑布的壮观景象,突出了人与自然的较量,展示了他的豪情壮志。

诗人与世界的融合另一个李白诗歌风格的特点是诗人与世界的融合。

他经常通过写作表达对自然和社会的感受,以及自己对人生和世界的思考。

他的诗作充满了对大自然、人类历史和传说的描绘。

例如,在《静夜思》中,他写道:“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体现了李白渴望回到故乡的情感,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和思索。

杜甫的诗歌风格现实主义与悲剧意识与李白不同,杜甫的诗歌风格更加注重现实主义和悲剧意识。

他的诗作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的苦难。

杜甫通过写作来表达对社会不公和人民痛苦的关注。

他的诗歌往往带有深刻的悲剧元素,表现出对人生的无奈和悲痛。

例如,在《登高》中,他写道:“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这首诗体现了杜甫对时局动荡和人民苦难的关注,通过猿啸、渚清、落木和长江滚滚来描绘景象,突出了他的悲壮情怀。

对文学传统的继承与变革杜甫不仅承袭了唐代文学的传统,还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变革。

他既受到了先贤诗人的影响,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诗歌风格。

他注重对人物形象的塑造,通过详细描写来展示诗人对人物的洞察力和情感表达。

他还注意用诗歌表达社会的不公和人民的苦难,以期唤起读者的思考和呼吁社会的改革。

李白的飘逸与杜甫的沉郁文学评论

李白的飘逸与杜甫的沉郁文学评论

李白的飘逸与杜甫的沉郁文学评论李白与杜甫是唐代文学史上两位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他们的作品风格迥异,李白以飘逸奔放闻名,而杜甫则以沉郁慷慨著称。

这篇文学评论将从多个方面对他们的诗歌进行分析比较,理解他们不同的创作风格与文化背景。

首先,我们从李白的飘逸与奔放着手。

李白的诗歌充满了豪情壮志,他的笔下常常是山水壮丽、英雄豪杰。

他对于人生的追求是自由奔放的,他的诗歌中常常描绘了自己在山水间独行的情景,对于自然界的景色和山川河流的美景有着独特的感受。

比如他的《静夜思》中写道:“兴起微风破轻檐,物华天宝重光辉。

纵令晓日穿朱户,发蒙帘帐卷轻霏。

”这里描绘了宁静的夜晚,轻风拂过丝绸般的檐板,天上的星光照耀下来,美景如画。

又比如他的《蜀道难》中写道:“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这里描绘了艰险的蜀道,李白身历了无数次危险,但依然豪情壮志,表示在艰难险阻面前仍然坚持前行。

相比之下,杜甫的诗歌更多地表达了对社会的关切和人民的疾苦。

他的诗歌充满了悲凉之情,他以真实、深刻的创作态度反映了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困境。

他的《登高》中写道:“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这里描绘了江南的秋天,树叶纷纷飘落,江水泛起滔滔巨浪,这个景象让杜甫十分痛心,他觉得这些景象象征着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的不幸。

他的《望岳》中写道:“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这里他登上高山,远眺深山峻岭,他感叹自己的渺小,同时也表达了对于社会的期望和对人民的祝福。

此外,李白的诗歌富有浪漫主义的色彩,他的诗中常常流露着对于美好的向往和追求。

他的《渡荆门送别》中写道:“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这里描绘了一个远离尘嚣的仙境,远离战乱的江山,这个仙境象征着李白对于自由的向往和追求。

他的《古风》中写道:“银烛斜细尚宵庚,金台开晓凤兴云,弄吴章质好,明月动华筵。

”这里描绘了一个精致的画面,充满了浪漫主义的色彩,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情感。

李杜诗歌艺术的比较

李杜诗歌艺术的比较

李杜诗歌艺术的比较“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在中国古典诗歌的瀚海中,并立着两座光焰万丈的高峰—李白与杜甫。

这两位天才,不仅代表着我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盛唐的高度艺术成就,也代表着中国古典诗歌的最高成就。

李白将浪漫主义推向高峰,杜甫则把现实主义推向高峰。

他们都是充分继承了中国诗歌久远的传统,而登上了诗歌艺术最高境界的诗人。

下面将他们的诗歌从题材、体裁、风格上做一比较。

一、题材从诗歌题材上看,李白注重自我,描绘的多是幻境;杜甫注重社会,记录的多是历史。

李白与杜甫所走的是两条相差甚远的创作道路,李白诗作侧重于表现个人的理想和愿望,杜甫诗作则侧重于冷静地描写客观现实。

李诗善于把丰富的想象与大胆的夸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而创造出雄奇瑰丽的意境,如《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

杜诗也用夸张手法,也有想象,但总体来说,偏重于写实。

的确,杜甫的诗歌,现实感太强了。

从诗歌创作题材选择这一角度来看,杜诗的题材显然是比较集中的,稳定的,贴近现实生活的。

他的目光始终关注着天下苍生,社会国家。

战争题材在杜诗中数量很大。

反对朝廷穷兵黩武,消耗国力的有《兵车行》等;支持平息叛乱,抵御外侮的有《观安西兵过赴关中待命二首》、《观兵》、《岁暮》等。

“三吏”﹑“三别”中,诗人同情人民的痛苦,愤恨野蛮拉丁;杜甫有不少歌咏自然的诗。

歌咏的对象,往往是既联系自己,也联系时事,是情、景与时事的交融,而不仅仅是情景交融。

最具代表性的是《春望》、《剑门》。

杜甫还有些歌咏绘画、音乐、建筑﹑舞蹈、用具和农业生产的诗,同样贯注了作者的感情,具有时代特色。

杜集中也有些诗,时代气氛不浓,个人感情较淡泊,尤其是在成都草堂写的一部分诗。

这是他经过长期飘泊,得到暂时休息后心境的表现。

在《屏迹》、《为农》、《田舍》、《徐步》、《水槛遣心》、《后游》、《春夜喜雨》等诗中,诗人对花草树木、鸟兽鱼虫的动态有细腻的观察,无限的喜爱和深刻的体会。

体现了杜甫诗歌和为人的另一侧面。

简述杜甫《登高》的艺术特点。

简述杜甫《登高》的艺术特点。

简述杜甫《登高》的艺术特点。

杜甫的《登高》是一首非常有名的诗,其艺术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雄浑豪放:这首诗通过描绘壮阔的自然景色,表现出诗人豪放不羁的心情。

诗中的“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等句子,既描绘出江水之滨的景色,也展现出诗人豁达的胸怀。

2. 意象丰富:这首诗中有很多富有象征意义的意象,如“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等,这些意象不仅表现了自然之美,也寓含着诗人对生命短暂和人生无常的感慨。

3. 语言精练:杜甫的诗歌以语言精练著称,《登高》也不例外。

诗人通过精确地使用每一个字词,使得整首诗的意境深远,寓意深刻。

4. 情感深沉: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深深的乡思和愁绪。

在诗人描绘的壮美景象中,我们感受到了诗人内心深处对家国的忧思和对人生境遇的无奈。

综上所述,《登高》的艺术特点主要表现在雄浑豪放、意象丰富、语言精练和情感深沉等方面。

这首诗不仅展现了杜甫卓越的诗歌才华,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唐代社会和文化的窗口。

[转载]李杜诗歌比较

[转载]李杜诗歌比较

[转载]李杜诗歌比较李杜诗歌比较“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在唐诗的浩瀚海洋中,最为夺目的莫过于李白和杜甫,他们分别代表了中国古典诗歌中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伟大成就, 把唐代诗歌艺术推向了最高峰。

在这里,我试从内容、艺术特色和思想三个方面对他们的诗歌略作比较。

一、李杜诗歌内容比较从诗歌的内容上看,他们一个重在自我,一个重在社会;一个是幻境的描绘,一个是历史的记录。

李白的诗,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更多的是自我的书写,抒发自我的感情,张扬自我的个性。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是他志向的抒写,“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是他苦闷的倾述,“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是他个性的彰显。

在他的诗中,处处都是诗人自己的影子,即使是对景物的描写,也是他自我思维的再现。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扇,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是描写的是梦游天姥山所见的幻境,“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

砯崖转石万壑雷”描绘的是想象中蜀道的风景。

相反,杜甫的诗可谓“国事、家事、天下事, 事事关心”———国家的生死,民族的存亡,人民的苦痛,家庭的不幸,个人的遭际,一切的一切,都是他写的内容。

在诗中他把个人之愁升华为一种深沉博大、对受苦受难百姓和国家民族存亡有深远意义的感情。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描述了开元盛世的繁荣景象,“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控诉了贫富不均的社会现实,“边廷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揭露了兵役繁重的痛苦……除此之外,《悲陈陶》讲述陈陶斜大败,《收京三首》记录收复两京的历史,《洗兵马》再现九节度兵围邺城,胜利在即时的情景,等等这些诗句用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反映了“安史之乱”及乱后十数年的现实生活。

李白和杜甫诗歌风格比较

李白和杜甫诗歌风格比较

李白和杜甫诗歌风格比较李白和杜甫是中国唐代诗歌的乃至中国古代文学的两座高峰,我们分别称他们为“诗仙”“诗圣”.他们共同经历了唐王朝由极盛到动乱的历史。

面对这个乱世,他们形成了迥然不同的诗歌艺术风格和个人性格。

李白诗歌的风格形成于唐帝国最强盛的年代,以抒发个人情怀为中心,咏唱对自由人生个人价值的渴望与追求。

(《中国文学史》)他的诗自由奔放明白顺畅想象丰富气势宏大。

他继承了自《楚辞》以来的浪漫主义传统发展出自己独到的风格。

杜甫的诗歌风格形成于安史之乱时期并逐渐在苦难中成形。

杜甫深入社会并关切政治和民生疾苦,重视写实。

他背负着对国家和民族任务的沉重责任忠实描绘时代的面貌和自己内心的感受。

杜甫“没饭不忘君”,艺术风格沉郁顿挫.自中唐到宋代以来都继承了杜甫的写实风格.尤其是宋代江西诗派更是杜甫视为宗祖.他的影响力巨大.李白年少时博览群书,“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他还仗剑任侠,“十五好剑术,遍于诸侯”。

(《中国文学史》)他年少是曾广有游历。

这一切都对李白自由奔放的性格形成有重大影响,还直接导致了他诗歌浪漫主义风格的形成。

李白尚武轻儒,轻财好施,喜欢豪饮。

他的人生理想既是超脱又是积极入世的。

他的人格魅力也是别人所不能及的。

杜甫出身于官宦世家,其祖父杜审言是初唐重要诗人,所以对杜甫来说从仕与诗歌都是家业。

他曾对儿子说“诗是吾家事“。

杜甫深受儒家文化教养,终身都有辅佐君王的愿望,又加上自身一生的穷困潦倒,从而形成了他忧国忧民悲天悯人的性格。

他的诗歌也因此偏重于现实主义。

李白终其一生都徘徊在出仕与高蹈之间。

他在《蜀道难》中着力描绘了秦蜀道路上奇丽惊险的山川,从中透露了对社会的某种忧虑,他说“黄鹤之飞尚不得过”“剑阁峥嵘而崔嵬”这可能是对当时政局混乱他抑郁不得志的一种隐喻。

在他的《行路难》中他用“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等太行雪满山”来形容自己艰难处境。

由于当时高力士杨国忠的受宠,贤士都被据在朝门之外,因此他发出了“行路难,行路难。

李白与杜甫唐诗两大巨星的比较

李白与杜甫唐诗两大巨星的比较

李白与杜甫唐诗两大巨星的比较唐代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繁荣的时期之一,而李白与杜甫则被誉为唐诗的两大巨星。

他们的作品不仅写出了个人的情感和抒发了对社会的关注,更展现了唐代的风貌和时代的风云。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对两位诗人的创作风格、题材选择以及影响等方面进行比较,以期更全面地了解他们的魅力所在。

首先,李白与杜甫在创作风格方面有明显的差异。

李白的诗歌多以豪放洒脱、豁达激昂的风格闻名,他的作品往往充满着浪漫主义情怀和以自我为中心的个人英雄主义。

例如《静夜思》一诗中写道:“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既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乡之情,又展示了他对月亮的崇拜和对自由自在的追求。

相比之下,杜甫则以史诗般的叙事和深邃的思考而著称。

他的作品常常流露出对社会不公和人民疾苦的关怀,用平实、真挚的语言揭示了封建社会的黑暗面。

例如《登高》一诗中写道:“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这首诗卓尔不群地抒发了诗人对时局动荡的忧虑和对生活的感慨,字里行间透露出对尘世苍凉的思考。

其次,李白与杜甫在题材选择上也有所不同。

李白的作品涵盖了广泛的内容,既有描绘自然景色的山水诗,也有歌颂英雄豪杰的英雄诗,甚至还有描写饮酒作乐的豪放诗篇。

他擅长通过具象、形象化的描写来表达感情和思想。

比如《望庐山瀑布》一诗中写道:“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这首诗中的雄浑壮丽的景象和对世界的浪漫幻想无疑是李白所独具的艺术风格。

而杜甫的作品则更多关注社会的喧嚣和人民的疾苦。

他常常通过自己的观察和体验,以及对国家政治和人民命运的思考,刻画了一幅幅鲜活的社会画卷。

例如《春夜喜雨》一诗中写道:“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和独特的感受表达了诗人对世事万象的痴迷,以及对生活中点滴温暖的赞美。

最后,无论是李白还是杜甫,在文学史上都有着重要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

李白与杜甫的诗艺术特色的异同

李白与杜甫的诗艺术特色的异同

李白与杜甫的诗艺术特色的异同第一篇:李白与杜甫的诗艺术特色的异同李白与杜甫的诗艺术特色的异同李杜创作的根本区别在哪里呢?裴斐先生在《李白十论》一书中说:“李杜创作的最根本区别,简单讲来,乃在于对待主客观的不同态度,用王国维的话说,李白属于‘主观诗人,杜甫属于‘客观诗人’,杜甫擅长客观描写,代表作是叙事诗,他的抒情诗也带有客观色彩;李白擅长自我抒情,绝大部分是抒情诗,他的叙事诗也带有抒情色彩。

杜甫诗的社会内容是通过一幅真实的生动的社会生活图画直接呈现的。

因而容易被人认识,李白诗歌形象主要是诗人自己,而不是客观的社会生活,因而他的社会内容不容易被人认识。

”我很赞同这些观点,不过需要进一步阐发。

什么是“主观诗人”呢?李杜诗歌创作对待主客观的态度是怎样的呢?我先引几段古代诗论家的评论。

《唐末诗醇》称赞李白的七古诗:“往往风雨争飞,鱼龙百变;又如大江无风,破浪自涌,白云从空,随风变灭,诚可谓怪伟奇绝者矣!”李阳冰《草堂集序》说李白:“唯公文章,横被六合。

可谓力敌造化欤!”皮日休《刘枣强碑文》说:“言出于天地外,思出鬼神表。

读之则神驰八极,测之则心怀四溟。

磊磊落落,真非世间语者,有李太白。

”吴乔《围炉诗话》:“太白胸怀,有高出六合之气,诗则寄兴为主,非促然诗人之作也。

” 元稹《与元九书》:“李之作才矣奇矣,人不逮矣。

索风雅比兴,十无一焉!杜诗最多,可传者千首。

”赵翼《瓯北诗话》评李白:“自有天马行空,不可羁勒之势。

”又说“才气豪迈,全力神运,自不屑束缚于格律对偶,与雕饰者争长。

”我国古代诗歌注重直觉体味,以上这些论述都是从整体上把握李诗特征的。

仔细品味,我觉得他们仍然是从主观和客观的关系上说的。

从主观方面,强调李诗的“神”、“气”、“奇”等主体性特征;从客观方面强调杜诗的“风雅比兴”(社会内容)。

从主客观关系方面,强调李诗的主观统摄客观的气势和力量,以至达到主客统一,构成物我不分的高超境界。

一、主观诗人和客观诗人——李杜创作的基本差异作为“主观诗人”,李白诗歌创作的首要特征就是的他的主体性原则。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的创作风格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的创作风格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的创作风格一、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的背景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诗篇。

此诗创作于李白晚年时期,当时李白在宣州任太守,饯别宴席之际,为了送别好友校书叔云,他写下了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友情的珍视和离别之情。

二、诗篇内容分析这首诗以描述宴席离别场景和表达离情别绪为主要内容,通过用词细腻、富有感情,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深厚情感和离别时的悲伤之情。

在诗中,李白先以“多情芳草地”一句开篇,表现了宴席的盛况。

接着用“山远天高烟水寒”一句交代了离别的情景,以及自己内心的悲伤。

整首诗情感真挚,发自内心,表达了诗人深深的思念和别离之伤。

三、李白的创作风格1.激情奔放李白是唐代著名诗人,他的诗歌以激情奔放、豪放不羁而著称。

他的诗篇中常常出现豪迈慷慨的词句,充满了激情和感慨。

这种激情奔放的创作风格在《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也得到了体现,诗中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深深悲伤之情,充分展现了他激情奔放的创作特点。

2.丰富的想象力和意境李白的诗作中常常出现丰富的想象力和意境,他擅长运用夸张、比喻、象征等手法,以营造宏伟壮丽的诗意世界。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的“多情芳草地、初见平生颜”、“山远天高烟水寒”等句均是运用了比喻和象征手法,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离愁别绪。

3.对自然的独特感悟李白的诗作中常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独特感悟,他善于以自然景物为表现对象,以此抒发内心情感。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诗人以“多情芳草地”、“山远天高烟水寒”等自然景物来表达自己的思绪,展现了对自然的独特感悟和表现手法。

四、总结李白作为唐代著名诗人,他激情奔放、丰富的想象力和对自然的独特感悟是他创作风格的重要特点。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作为他晚年创作的代表作之一,通过细腻的词藻和深厚的感情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离别的悲伤之情,充分体现了他的创作风格和艺术特色。

这首诗不仅在艺术上具有重要价值,在情感上也让人们感受到了深切的思索和情感共鸣。

300字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赏析

300字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赏析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赏析2篇(一)《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佳作。

此诗以谢朓楼为背景,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感慨和对友人的深情厚谊。

诗中“长风万里送秋雁”一句,描绘出一幅壮阔的画面,使人感受到诗人豪迈的气概。

而“对此可以酣高楼”则表现出诗人对离别的豁达态度,他以酒消愁,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表现了李白诗歌的独特风格。

他用辞简练,意境深远,使得诗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土人情,具有历史价值。

此诗表达的情感十分复杂,既有离别的悲伤,又有对未来的期待和希望。

李白通过自己的诗歌,将这种情感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使读者深刻地感受到了他内心的世界和丰富的人生经历。

无论在文学史上还是在艺术史上,这首诗都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响。

(二)《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是李白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诗作。

这首诗不仅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感慨,更展现了他对人生和社会的独到见解。

诗中“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流露出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留恋。

而“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则反映出诗人内心的烦乱和忧虑,为下面的离别做了情感铺垫。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表现出李白诗歌的独特魅力。

此诗的艺术价值不仅在于情感的表达,更在于对人生哲理的探讨。

通过描绘离别的场景,李白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短暂和无常的感慨,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反思。

这首诗不仅展现了李白卓越的文学才华,也展现了他对社会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在历史的长河中,《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不仅被视为李白诗歌的代表作之一,更被视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这首诗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卓越的艺术表现力,成为后人学习和研究的典范。

无论是从文学、历史还是哲学的角度来看,这首诗都具有极高的价值。

以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与杜甫《登高》为例试比较李杜诗歌艺术特色

以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与杜甫《登高》为例试比较李杜诗歌艺术特色

以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与杜甫《登高》为例试比较李杜诗歌艺术特色以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与杜甫《登高》为例试比较李杜诗歌艺术特色李白与杜甫,同是盛唐诗坛的两颗巨星,但是两人的个性和作诗的风格却又完全不同。

杜甫《赠李白》诗云:“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

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李白的《戏赠杜甫》诗则写道:“饭颗庄头逢杜甫,头戴笠子日卓午。

借问别来太瘦生?总为从前作诗苦。

”两位诗人的相互评价,体现出了两人各自不同的个性与风貌。

宋人严羽《沧浪诗论·诗评》说:“子美不能为太白之飘逸,太白不能为子美之沉郁。

”又说:“少陵诗宪章汉魏,而取材于六朝,至其自得之妙,则前辈所谓集大成者也。

”人们大都以“豪放清新”和“沉郁顿挫”分别概括李杜诗歌风格主要特征。

现以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与杜甫《登高》为例试比较李杜诗歌艺术特色的差异:一﹑诗歌风格不同所谓“风格”就是指作品的整个风貌和格调的基本特点,是反映一个作家从他的一系列作品中表现出来的独特的创作性,是作家成熟的标志。

李白、杜甫在他们的诗歌创作中都形成了特有的风格。

李白的诗歌主导风格是飘逸俊美,杜甫诗歌的主导风格是沉郁顿挫。

李杜诗歌主导风格的不同如在语言方面。

太白诗歌是自然朴素,所咏之物脱口而出,不加雕饰。

子美诗歌语言力求锤炼,加以推敲。

一个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一个是“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如李白的《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天高云淡,雁阵远上,意境开阔,使人“对此可以酣高楼”。

于是诗人暂时忘却生活里的种种不快,开怀畅饮,显得自然,不加修饰。

也就有了“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脱口而出且毫无遮掩的豪放情绪。

杜甫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他吸取古人的长处,继承他们的优良传统,有人说过杜诗“无一字无来处”,他力求诗句的表达效果达到最高境界。

他说过“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李白与杜甫的诗歌风格比较

李白与杜甫的诗歌风格比较

李白与杜甫的诗歌风格比较介绍: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李白与杜甫被公认为两位最伟大的诗人之一。

他们的诗歌作品广泛流传,对后世诗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虽然李白和杜甫都属于唐代的诗人,但他们的诗歌风格却有着明显的不同。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李白与杜甫的诗歌风格进行比较。

一、题材与情感表达李白的诗歌创作涉及的题材广泛,他不拘一格,既有咏史抒怀之作,也有山水田园之景的描绘。

他的诗歌情感奔放豪放,表达了自由、豪迈、奋发向前的个性。

而杜甫的诗歌则更加注重社会现实,他关注民生和国家命运,揭示社会的不公,对朝政往往持批评态度。

他的诗歌情感更为内敛深沉,表达了对人类苦难和社会现实的关怀。

二、形式与修辞手法李白的诗歌形式多样化,尤其擅长写长诗和乐府体诗。

他的诗歌语言通俗易懂,运用了大量的夸张与比喻手法,使诗句富有韵律感。

杜甫的诗歌则偏向于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在形式上比较规范。

他的诗歌用字力求准确,修辞手法多样,常借用夸张、对比等修辞手法,以突出作品的力度和感染力。

三、写景与抒怀李白的诗歌常常通过描绘壮丽的山水景色来表达自己豪放的情感。

他的作品中充满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狂热与奔放,给读者带来一种豪情万丈的感觉。

而杜甫的诗歌则更多地关注人类的苦难和困境。

他的作品中揭示了社会的黑暗面,表达了自己对社会现状的不满和对人民命运的关切。

四、艺术追求与个人特色李白的诗歌追求意境的超脱和个性的张扬。

他的作品中常常展示出自由奔放的灵魂和超凡脱俗的艺术追求。

他追求形象意境与语言音韵的统一,以及情感和思想的深远。

杜甫则强调诗歌的写实性和社会责任感。

他的作品中经常描绘社会现实,传达了强烈的社会关怀和对人类命运的忧虑。

结论:虽然李白和杜甫都是唐代伟大的诗人,但他们的诗歌风格有很大不同。

李白的诗歌表达豪放奔放,关注个人意境和对大自然的狂热追求,而杜甫的诗歌则更加关注社会现实和人类命运,表达更加内敛深沉的情感。

他们各自独具特色的诗歌风格,赋予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独特的魅力,并对后世诗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李白和杜甫诗歌之比较

李白和杜甫诗歌之比较

李白和杜甫诗歌之比较李白和杜甫诗歌之比较李白和杜甫,是中国唐代诗歌乃至中国古代文学史中两大天才诗人。

李白号称诗仙,杜甫尊为诗圣,这已经大大超越了对普通诗人的评价,甚至带有某些神化的尊崇了。

天才本身或许真的不可以比较,难分轩轾,但是具体到某一些方面,就诗论诗的话,就像刻意去比较关羽和秦琼的武艺,还是可以在某些方面较量长短、一分高下的。

李杜之争这个话题本不算新,但是我还是很想就几个方面,以自己的观点来比较两人的诗歌水平。

李白是我们小时候就非常熟悉,甚至最熟悉的诗人了。

收在学校教科书里的《静夜思》、《望庐山瀑布》、《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梦游天姥吟留别》等等,让我对这位浪漫的诗人从小便充满了崇敬和向往。

李白是带着仙风道骨的,贺知章曾称他“谪仙人”。

其人格的最突出的特点,便是独立不拘,不受到任何约束,这是魏晋以来,封建社会中个人觉醒发展至巅峰的产物,也是盛唐精神的产物。

李白一生抱负远大,至死都在期待“大鹏飞兮振八裔”,能够扶摇直上,遨游苍穹。

李白还喜欢远游,流连山水,如飘蓬般云游四海,自称“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

他的诗歌想象神奇瑰丽,变化无端,结构纵横跳跃,句式长短错落,美不胜收。

无论拿他的哪一首著名古诗,或者绝句,都可以感受得到其艺术魅力。

而杜甫的诗,我们幼时接触的较李白而言少一些,在小学课本里可能就《绝句》等几首: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写得色彩丰富,一诗四景,意象生动,倒也令人印象深刻。

中学里渐渐接触得多了,一般都是揭露社会、感慨时事、同情劳苦、田园生活之类,当然也有单纯应景抒情的如《春夜喜雨》等。

杜甫的诗歌风格比较写实,比较直朴,但是语言经过精心的锤炼,显得十分均衡完美,几乎无懈可击。

杜甫生在一个有文学和儒学传统的家庭,是诗人杜审言的孙子,所以自幼习文,深受儒教,形成了他为人为文审慎严谨的习惯。

他的诗,讲究情景交融、声律韵美、言之有物。

所以他的很多诗歌,是可以当作诗史来阅读的。

李白.杜甫诗歌艺术特色的比较分析

李白.杜甫诗歌艺术特色的比较分析

李白,杜甫的诗歌为后世诗歌创作留下了深远的影响,以其鲜明的诗歌创作特色并峙于盛唐诗坛,在中国诗歌史上留下传奇。

李诗的的豪放飘逸,杜诗的沉郁顿挫,为何他们之间,有如此区别?这是因为,李白出生于商家,杜甫则出生于官宦家庭,两人出生于不同的家庭环境,以及后来的生活经历不同,从而形成李杜诗歌的艺术特色的第一点不同——人生经历不同,除此以外,李杜诗歌创作方法的不同,也是李杜诗歌艺术特征不同的原因之一;李杜诗歌还包罗万象,博大精深,即使一草一木,一鸟一兽都会在他们的笔下放出异彩,李杜诗歌意象群的对比为本文的第三部分;在语言方面,李杜也各领风骚“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凡一代文学自有其一代之作家”。

在唐朝这个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真是名家荟萃,菁华宏富。

在其众多的优秀作家中,尤为卓越伟大者,当推李白和杜甫。

他们的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诗风,代表了唐代文学的最高成就,把诗歌推向了艺术的高峰。

李白杜甫诗歌的两种不同艺术特色,对整个唐以后的诗坛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李白在诗歌艺术特色上主要注重奇特的想像,常有异乎寻常的衔接,随情思流动而变化万端。

诗歌创作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主要表现为侧重抒写豪迈气概和激昂情怀,很少对客观物象和具体事件做细致的描述。

其诗,常以奔放的气势贯穿,讲究纵横驰骋,一气呵成,具有以气夺人的特点;杜甫在诗歌艺术特色上注重描写现实,以沉郁顿挫为感情基调,其诗中有一种深沉的忧思,写出生民疾苦,怀友思乡,也写到自己的穷困潦倒,感情都显得深沉阔大。

李白杜甫的产生,绝非偶然,他们是唐代社会兴衰之交催生和千年历史文化积淀孕育的伟大诗人,对于他们迥然不同的诗歌艺术特色原因,文章试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分析。

1、出身不同李白是盛唐文化孕育出来的天才诗人,非凡的自负和自信,狂妄的独立人格,豪放洒脱的气度和自由创造的浪漫情怀,充分体现了盛唐人士的时代性格和精神风貌。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他的家世至今还是个谜。

诗仙李白与诗圣杜甫的诗歌风格

诗仙李白与诗圣杜甫的诗歌风格

诗仙李白与诗圣杜甫的诗歌风格诗仙李白与诗圣杜甫的诗歌风格诗仙李白与诗圣杜甫的诗歌风格【1】【摘要】在古诗的学习中,我们可以感悟古诗语言的凝炼含蓄与意境的深邃,探析其趣味,并可以深刻地了解历史文化,吸取古诗营养,探索古诗真谛。

同时,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自身素质,陶冶我们的情操。

因此,本文的古诗词探究,以诗仙李白与诗圣杜甫为例,通过他们的诗歌让大家真正体味古诗的意境美,以此供大家一起学习与探讨。

【关键词】李白;杜甫;诗歌探究1.李白的浪漫主义李白是我国唐代著名的大诗人,他的人格和艺术个性常被大家用浪漫、天真、豪放、飘逸、自我意识等形容。

李白在思想和行为上的突出表现是自我仙化、任侠使气、交友真诚。

李白用浪漫主义的手法,抒写了他对大好河山的喜爱,对美好仙界的向往,对世俗的鄙弃,对权贵的蔑视和追求自由的思想。

虽然,他所追求的政治理想和从政行为都缺乏现实性,但以其特殊的气质表现在诗歌里却是天然率真的,他的天然率真表现在诗歌艺术上不被传统所束缚,任凭自己真情的自然流露,正如在《书怀赠南陵常赞府》中“君看我才能,何似鲁仲尼”,自比大贤。

1.1 李白的豪放不羁李白的诗歌最大的特征就是“豪”。

他的豪放可以表现在两个方面,一者是他对自己的自信十足以至于有一些狂妄,因为他有恃才傲物的资本来表现自己的清高,如:“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而另一个方面,李白的诗歌气势恢宏,意境广阔。

在描写山川《蜀道难》写道“噫吁口戏,危乎高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多用整齐的七言与九言,同时又四次转韵,手法变化多端。

又如“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一句,意气奋发,豪迈奔放,这是对自己充满信心的表达,也是对自我、对人生的有力肯定,就连贺知章也为李白的大气深深所折服。

《山中与幽人对酌》中写道:“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又一杯。

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将这种毫无遮饰的情绪大胆的表露,构成自豪放纵逸的特征,同时也表现出诗人顽强的生命力量。

举例分析李白诗歌清新俊逸与杜甫诗歌沉一顿挫的曲

举例分析李白诗歌清新俊逸与杜甫诗歌沉一顿挫的曲

举例分析李白诗歌清新俊逸与杜甫诗歌沉一顿挫的曲以李白的《将进酒》和杜甫的《登高》为例。

唐朝是文化繁荣的朝代,在诗坛上,涌出了许多名家,大师辈出。

“诗仙”李白与“诗圣”杜甫更是其中两颗璀璨的巨星。

李白与杜甫是我国唐代的两位著名的诗人,他们为后人留下了许多不朽的诗歌。

从诗歌史的地位上来说,两者都是继往开来、沾溉百世的人物,李白是把中国诗歌推向全面发展的“先驱”,杜甫则把诗歌创作提到了现实主义空前未有的高度,因此两人的文学成就可以说是“平分秋色”。

从诗歌思想的角度,他们同样关心百姓疾苦,关心国家命运,反对侵略战争,诗歌思想上有着一致性。

如李白的《古风》、杜甫的《兵车行》都对当时黑暗和腐败的政治予以否定,表达了强烈的爱国忧民之情。

李白诗歌清新俊逸与杜甫诗歌沉一顿挫。

李白是主观感受很浓,浪漫派,写虚,浪漫主义。

杜甫是写具体的事物,反映现实,现实派,写实,现实主义。

总之,“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李白是浪漫主义的诗仙,天纵英才,神出鬼没,奇幻百变,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杜甫是现实主义的诗圣,脚踏实地,深入细致,力透纸背,振聋发聩。

李白是云端上的织梦人,杜甫是苦难大地的悲歌者。

对于后人来说,李白的飘逸让人苦苦追寻不得,杜甫的忧国忧民为代代百姓所怀念,他们都是“照耀着唐代乃至整个古典诗坛的两面万古常新的旗帜”。

唐诗鉴赏:李白和杜甫的创作风格比较

唐诗鉴赏:李白和杜甫的创作风格比较

唐诗鉴赏:李白和杜甫的创作风格比较引言唐代是中国文学史上最繁荣、最辉煌的时期之一,被誉为"诗歌的黄金时代"。

而在这个时代中,李白和杜甫无疑是最具影响力的两位诗人。

他们各自以独特的创作风格和主题内容塑造了自己独特的艺术形象,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就李白与杜甫两位诗人的创作风格进行比较,探讨他们在表现手法、主题选择以及意境营造方面的异同点。

1. 表现手法1.1 李白李白善于运用夸张、奇幻的手法来表现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

他常常以豪放奔放的笔触揭示出他内心深处澎湃激昂的情感,展示出了壮志未酬与离愁别绪等强烈情感。

### 1.2 杜甫相比之下,杜甫则更加注重细腻入微的描写。

他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刻画社会民生,以直抒胸臆的方式表达对时局的忧虑和悲凉之情。

2. 主题选择2.1 李白李白的诗作主题多样,既有咏史抒怀、自然山水、描绘人物等题材,也有寄托自己浪漫豪放情感和追求自由不羁精神的作品。

他的诗歌具有强烈个性化特点,着力于吟唱壮丽辉煌和英雄豪迈。

### 2.2 杜甫相比之下,杜甫更加关注社会实际问题。

他经历过战乱、贫困、政治腐败等社会动荡,因此他的诗作常常表现出对权力腐败、民生苦难等问题的忧虑和呼吁。

他以"活"字为纲,以真实世俗为素材,将个体小说转化为整个社会命运。

3. 意境营造3.1 李白李白擅长通过缤纷奇幻与浩渺宏大气势共同营造出诗歌的意境,以壮观恢弘的笔触描绘山河景色与风云变幻。

他的诗作往往带有超凡脱俗的氛围和豪放奔放的情感。

### 3.2 杜甫杜甫则更注重真实感受和情感关怀。

他以写实主义手法刻画各种形象,通过环境、人物、情节等元素精确表达自己内心对社会现象的忧虑和思考。

结论李白和杜甫都是唐代文学中独具特色且极富影响力的诗人。

他们在表现手法、主题选择以及意境营造方面各有卓越之处。

李白的诗歌以豪放奔放、浪漫而丰富多样为特点,旨在展示个性和追求自由不羁;而杜甫则侧重于细致入微地刻画社会民生和直抒胸臆式表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与杜甫《登高》为例试比较李杜诗歌艺术特色
李白与杜甫,同是盛唐诗坛的两颗巨星,但是两人的个性和作诗的风格却又完全不同。

杜甫《赠李白》诗云:“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

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李白的《戏赠杜甫》诗则写道:“饭颗庄头逢杜甫,头戴笠子日卓午。

借问别来太瘦生?总为从前作诗苦。

”两位诗人的相互评价,体现出了两人各自不同的个性与风貌。

宋人严羽《沧浪诗论·诗评》说:“子美不能为太白之飘逸,太白不能为子美之沉郁。

”又说:“少陵诗宪章汉魏,而取材于六朝,至其自得之妙,则前辈所谓集大成者也。

”人们大都以“豪放清新”和“沉郁顿挫”分别概括李杜诗歌风格主要特征。

现以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与杜甫《登高》为例试比较李杜诗歌艺术特色的差异:
一﹑诗歌风格不同
所谓“风格”就是指作品的整个风貌和格调的基本特点,是反映一个作家从他的一系列作品中表现出来的独特的创作性,是作家成熟的标志。

李白、杜甫在他们的诗歌创作中都形成了特有的风格。

李白的诗歌主导风格是飘逸俊美,杜甫诗歌的主导风格是沉郁顿挫。

李杜诗歌主导风格的不同如在语言方面。

太白诗歌是自然朴素,所咏之物脱口而出,不加雕饰。

子美诗歌语言力求锤炼,加以推敲。

一个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一个是“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如李白的《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天高云淡,雁阵远上,意境开阔,使人“对此可以酣高楼”。

于是诗人暂时忘却生活里的种种不快,开怀畅饮,显得自然,不加修饰。

也就有了“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脱口而出且毫无遮掩的豪放情绪。

杜甫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他吸取古人的长处,继承他们的优良传统,有人说过杜诗“无一字无来处”,他力求诗句的表达效果达到最高境界。

他说过“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他之所以被称为“诗圣”“诗史”就是他能通过语言把民族矛盾以劳动人民的苦难表达出来,并且诗歌的艺术性很强。

如“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这画面是惨淡的,同时也映照出诗人心上的凄凉,特别是“猿啸哀”和“鸟飞回”这两个细节,跟诗人素有的伤时感情联系起来看,简直就是包括诗人在内的千千万万个流离失所者的写照,也体现出了国破山河在的爱国情绪。

二、诗歌形象不同
诗歌的形象是指诗歌中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能激发人们思想感情的生活图景;它可以是指具体的人,也可以是具体的物,也可以是一处景致、一个片段、一个画面、一种意境等。

李白诗歌的形象多凭主观想象幻化而成,往往从大处落墨,作总体勾勒,犹如泼墨写意;杜甫诗歌的形象多来自生活,真实具体,且善作精雕细琢,颇多工笔彩绘。

李白凭借想象的翅膀,驰骋古今,翱翔八荒,把现实与梦境、仙境,自然与人类社会打成一片;运用想象的彩笔,点化事物、渲染意境。

在《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里,全诗以唱叹起调,感慨去日苦多,今日愁闷。

接下来,“蓬莱”二句,切题面的权位关系,说校书叔文章老成,得两汉蓬莱之风,切建安风骨;自己则如建此楼的谢朓,诗文清新秀发,由此,两人相俱有壮志逸兴,可共上青天搅取明月,至此,先前的烦忧在这想象中似已烟消云散。

但是,这逸兴来去皆匆匆,诗人的愁思又猛然袭来,他以“抽刀断水水更流”作起兴,来抒写自己“举杯消愁愁更愁”的情怀,说明“酣高楼”反而让心中的烦愁更加深重了,因而不禁发出了“人生在世不称意”的感慨。

这个“不称意”又对应了起首句的去日之苦和今日之烦忧,由此诗人自自然然地发出了解冠泛舟,归隐江湖的宣叹。

全诗虽跳荡不羁,却起伏
有致,前后对应,抑扬协调,在大起大落中展示其豪放气质。

杜甫通过身边琐事、眼前景物、一时感触的深细描绘,将宏大与精微、壮阔与深细完美结合,反映天下大事、刻画壮阔境界、表现博大情怀。

《登高》中,诗前半写景,后半抒情。

首联着重刻画眼前具体景物,好比画家的工笔,形、声、色、态,栩栩如生,这是深细描绘。

颔联着重渲染整个秋天气氛,好比画家的写意,只宜传神会意,让读者展开想象的翅膀进行补充,这是宏大展示。

颈联表现感情,从纵(时间)、横(空间)两方面着笔,由异乡飘泊写到多病残生,这不仅在写自己也在写像自己这样的百姓,体现出了诗人的博大情怀。

尾联又从白发日多,因病断酒,归结到时世艰难是悲秋多病、潦倒不堪的根本原因。

这样,诗人忧国伤时的情操便跃然纸上。

三、诗歌抒情方式不同
抒情方式是在作品中用来抒发作者的主观感受和思想感情的表达方式,包括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直接抒情就是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又包括借景抒情,借物抒情以及寓情与景,寓情于物。

在抒情表达上,李白如江河直泻,火山喷发,势不可挡;杜甫则愁肠百结,十步九折。

在诗歌抒情方式上,李白以间接抒情为主。

如《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写出了诗人与李云。

东汉时学者称东观(政府的藏书机构)为道家蓬莱山,唐人又多以蓬山,蓬阁指秘书省,李云是秘书省校书郎,所以这里用“蓬莱文章”借指李云的文章。

建安骨,指刚健遒劲的“建安风骨”。

上句赞美李云的文章风格刚健,下句则以“小谢”(即谢朓)自指,说自己的诗象谢朓那样,具有清新秀发的风格。

李白非常推崇谢朓,这里自比小谢,正流露出对自己才能的自信。

这两句用间接的抒情方式自然地关合了题目中的谢朓楼和校书。

在诗歌抒情方式上,杜甫则善用直接抒情方式。

在《登高》里写景抒情笔法错综变化却又相互照应。

前四句写景,是所谓“诗之媒”;后四句抒情,是所谓“诗之胚”。

落笔的角度虽然不同,但都围绕着诗的中心——“悲秋”。

一三两句相承接,都是写山景;二四两句相承接,都是写江景。

而在写景之中,又有声(风声猿啼声)有色(沙白渚清),有动(鸟飞叶落)有静(洲渚)。

五、七两句相承接,都是写悲苦;六、八两句相承接,都是写多病。

因“悲秋”而勾引起“苦恨”,因“多病”而造成“停杯”,在诗的内容上又是互相紧密联系的。

全诗情景交融,浑然一体,中间虽有如此丰富的内容,如此复杂的感情,但笔势却如“百川东注于尾闾之窟”,一气直下,造成了一个既有变化又和谐统一的艺术整体,难道这不是直接抒情的展现吗?
四、诗歌章法结构不同
在章法结构上,李白的诗歌疏宕,跳跃腾挪;杜甫的诗歌谨细,针严细密。

李白的诗讲究意象。

李诗的壮美意象与他喷薄的情感和奇特的想象是密不可分的。

在《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里如“长风”、“秋雁”、“高楼”、“明月”等意象,并配以夸大的修饰语,使这类意象气魄宏大,吞吐山河,具有壮美的特征。

杜甫的诗讲究章法。

杜甫的诗歌则组织严密,结构整饬,往往有章有法。

《登高》中,从艺术表现角度上看,本篇的独到之处可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对仗工稳,音调铿锵。

即胡应麟所谓“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而实一意贯穿,一气呵成”(《诗薮·内编》卷五),诗一开头就以对仗领起,不仅对得自然、工整,而且还用了一句中自相对偶的当句对法,(如以“风急”对“天高”,“渚清”对“沙白”)尾联两句虽不全对,但句法布局却极整齐。

这种结构上井然有序的排列,不仅符合于美学上的所谓均齐,给人以一种神清目爽整饰对称的美感,而且使全诗曲折顿挫,在抑扬有致的韵调中,表达出诗人需要抒发的感情。

五﹑诗歌体裁不同
体裁是指文学作品由于形象塑造的不同方式,艺术结构﹑语言运用以及审美要求等因素的有机结合,二呈现出的作品外在形态。

在体裁上,李白长于乐府歌行绝句,律体非其所好;杜甫的五七言律诗臻于极致,而歌行绝句稍弱。

李白最有个性的是古题乐府,歌行及绝句。

在唐代诗人中,李白是运用古题乐府,歌行及绝句创作诗数量最多的诗人。

运用古题乐府,歌行及绝句作诗,一是借古题写现事,有鲜明的时代精神,二是用古题来抒写自己的情怀,如这首《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等,这类诗李将自己强烈的主观感受与情绪融入诗中,写得最富有个性特点,李白的绝句,清新自然,而又含蓄丰富,有无尽情思杜甫最出色的是自创新题的新题乐府和律诗。

杜甫的诗歌在体裁上比较全面,影响较大的一是新题乐府,二是律诗。

就新题乐府而言,他的乐府与李白大量运用古题不同,杜甫更多的是自创新题。

杜甫的诗歌诸体皆备,而且各体都有名篇,在诗歌体裁的运用上可谓集前人之大成,并以其创作实践推动了诗歌体裁的建设和发展。

杜甫的乐府诗,即事名篇,无复依傍。

杜甫运用古诗的形式写出了内容深刻的长篇巨制杜甫的律诗写得最多,成就也最高,尤其七律在他手中已运用得相当纯熟。

总之,“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这是韩愈对他俩的评价。

李白、杜甫诗歌思想上有着一致性,他们同样爱祖国,爱人民,关心国家的命运,关心人民的疾苦。

但他们采用不同的体裁,追求的诗歌风格不同,诗歌表现的形象也不同。

一个是浪漫主义诗人,一个是现实主义诗人。

李白的诗风飘逸俊美,杜甫诗风沉郁顿挫。

一个表现的是浪漫意象,一个表现的是写实意象。

我们不能不为我们文学史上同时出现的这两位伟大的诗人而感到骄傲与自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