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疏水表面
材料科学中的超疏水表面技术
材料科学中的超疏水表面技术材料科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研究各种物质的性质、结构、制备和应用等方面。在材料科学中,超疏水表面技术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研究。下面,我们将详细了解这一技术的原理、应用和未来发展方向。
一、超疏水表面技术的原理
超疏水表面技术是指通过特殊方法处理表面,使得其具有极强的疏水性能,即液滴在表面上呈现出球形或半球形的情况。这种技术的核心在于微纳级的表面结构和化学成分的优化。
其中,微纳级的表面结构是关键因素之一。通过制备一定尺度的微纳级结构,可以增加表面的接触角,即水滴在表面上的接触角大于90度。同时,微纳级结构还可以改变水滴在表面上的运动方式,使其更容易滚动或滑落。这些特性使得表面具有更好的自清洁、防污和防腐蚀功能。
另一个重要的因素是化学成分。通过在表面增加亲水基团或疏水基团,可以调节表面的亲疏水性。通过控制不同基团的分布密度和类型,可以实现不同功能的超疏水表面。
二、超疏水表面技术的应用
超疏水表面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尤其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自清洁材料
超疏水表面可以有效地减少物质在表面上的侵蚀和积垢,因此可以应用于自清洁材料的制备。例如,建筑材料、汽车玻璃、纺织品等都可以通过超疏水表面技术实现自清洁效果。
2. 防水和防污涂层
超疏水表面可以抵御水和油等液体的渗透和附着,因此可以用于制备防水和防污涂层。例如,建筑物的屋顶和外墙、飞机的机身和车辆的表面等都可以通过超疏水涂层实现防水和防污效果。
3. 生物医学应用
超疏水表面还可以应用于生物医学领域。通过在医疗器械表面
制备超疏水结构,可以防止细菌和其他微生物的附着,从而减少
超疏水表面的研究进展
03
超疏水表面的应用领域
防污
防污涂料
超疏水表面具有低粘附性,可以应用于防污涂料中,有效防止水、污垢等物质粘附在表面,保 持表面清洁。
船舶防污
超疏水表面可以应用于船舶表面,有效降低生物污垢的附着,减少生物污垢对船舶性能的影响。
能源领域
太阳能板
超疏水表面可以应用于太阳能板 表面,提高其抗污能力,从而提 高太阳能板的能源转化效率。
超疏水表面的研究进 展
目录
• 超疏水表面的基本原理 • 超疏水表面的制备方法 • 超疏水表面的应用领域 • 超疏水表面的研究挑战与展望 • 超疏水表面的最新研究动态
01
超疏水表面的基本原理
定义与特性
定义
超疏水表面是指水滴在表面接触角大于150°,滚动角小 于10°的表面。
特性
超疏水表面具有极佳的抗水性、防污、防冰、自清洁等 特性。
通过在超疏水表面制备超亲水区域,实现液滴的精确操控,可用于微流体、生物芯片等领域。
超疏水/超导复合表面
将超疏水表面与超导材料结合,实现高效的热管理和电力传输,为能源和电子领域提供新的解决方案 。
THANKS
感谢观看
电池电极
超疏水表面可以应用于电池电极 材料,提高电极的抗腐蚀能力, 延长电池寿命。
生物医学领域
药物传递
超疏水表面可以作为药物传递载体, 实现药物的定向传递和释放,提高药 物的疗效和降低副作用。
超疏水表面亲水原理
超疏水表面亲水原理
超疏水表面亲水原理
超疏水表面是一种新型材料,它有着特殊的表面结构,能够在水接触
时将其完全弹开,形成极度减少接触面积的微观水泡,使液体无法附
着其表面。超疏水表面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自清洁、增加传热性能、生物医学应用等领域,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究超疏水表面亲水的
原理。
超疏水表面结构
超疏水表面的结构是超级微观的,可以通过高分辨率显微镜来观察。
该表面的结构是一种类似于菊花状的结构,由微米级的柱子或组织构成。在这个结构之下,还有一层罩在上面的氟碳聚合物薄膜,这种薄
膜是一种具有高化学稳定性和低表面自由能的物质。
超疏水表面对水的作用
当水分子接触超疏水表面时,由于该表面的菊花状结构,大部分水分
子将从高小面塞入该表面上,而不是贴在表面上。在水分子进入该表
面微孔之后,由于空气合力作用,会形成一种微观上的水泡,这种水
泡易于流动,大量的空隙留了在该表面的水与其它物质接触面之间,
从而减少了该表面与液体的接触面积。在液体浸润超疏水表面的过程中,水分子的表面张力完美地掌握了水分子的行为,使它们疏离与超
疏水表面的“交往”状态。
超疏水表面亲水原理
超疏水表面亲水是一种极其受欢迎的特性,它是指表面积聚一定的能
够与水分子接触的原子基团,即向水分子开放一定的接受范围的机会,以确保该材料表面上的水分子在合理的范围内能够像普通干净水一样,或者更容易地拥有强大的悬浮性和流动性,从而使这些表面和液体的
接触面积得到进一步的缩减,从而最大限度地模拟液体的本来特性。
总之,超疏水表面亲水的原理是通过表面上特殊的结构和表面张力控制,减少表面与液体的接触,从而降低对超疏水表面的附着力,形成
超疏水表面粗糙度
超疏水表面粗糙度
超疏水表面粗糙度指的是一种表面微结构,能使水珠在表面上强烈反弹,从而形成超疏水性质。这种表面结构除了有一定的微观几何形态外,还必须具有一定的粗糙度,即在微观尺度上有一定的不规则性和复杂性。这种粗糙度可以通过一些加工或者自组装的方法来实现,在材料表面上形成特定的形态和几何结构,从而实现超疏水表面的制备。在应用方面,这种超疏水表面可以被用于防水、自清洁、防污染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 1 -
疏水和超疏水表面以及液滴的特性研究
疏水和超疏水表面以及液滴的特性研究
疏水和超疏水表面自从被发现以来,一直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和研究。它们
与液滴特性密切相关,影响着我们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许多方面。本文将重点论述疏水和超疏水表面的定义、特性和应用,以及液滴在它们上面的行为。
一、疏水和超疏水表面的定义和特性
疏水和超疏水表面是一种能够使水珠在表面滑动或者迅速滚落的表面。疏水表
面的接触角通常大于90°,也就是说水珠在平面上的接触面积很小,而对于超疏水
表面,接触角通常大于150°,水珠在表面上的接触点几乎为零。
这种特殊的性质与表面的微观结构密切相关。疏水表面通常具有结构规则的微
米和纳米级别的凹凸结构,如微柱、微球、微刺等,这些结构能够使水珠无法在表面上形成平坦的接触,从而流体分子与表面之间的结合力无法克服流体流动的惯性而发生滚落。相比之下,超疏水表面则是由纳米级别的凸起结构组成,这些结构将水珠高度限制在表面上,水珠几乎无法与表面产生联系,形成飞滑状态。
二、疏水和超疏水表面的应用
1. 自清洁和自清洁材料
疏水表面具有自清洁性,能够使尘埃、污垢和其他不洁之物很容易地滑落,而
无需用清洁剂清洗。因此,能够应用于自清洁玻璃、自清洁建筑等领域。超疏水表面应用于材料科学中的自清洁材料、防水材料等方面。
2. 液滴控制技术
利用疏水和超疏水表面与液滴之间的作用力的差异,可以实现液滴的精准控制。例如,疏水表面可用于液滴传输、液滴分离、液滴操纵和液滴切割等技术。
3. 防水和防腐蚀
疏水材料可以用于制作防水和防潮的包装材料,它完全能够防止水分的侵入和
破坏。超疏水材料具有抗腐蚀性和耐用性,并可以作为抗污染、防腐蚀等领域中的重要材料应用。
超疏水表面的制备 结构与性能研究
参考内容二
摘要:本次演示旨在研究仿生超疏水金属表面的制备工艺和性能测量方法。首 先,本次演示介绍了超疏水表面的相关理论和知识,为后续制备和性能研究提 供理论基础。接着,本次演示详细阐述了仿生超疏水金属表面的制备工艺和方 法,包括表面微结构加工、低表面能物质修饰等关键环节。
最后,本次演示介绍了性能测量方法,对制备出的仿生超疏水金属表面进行了 水滴接触角、耐久性和抗腐蚀性能等指标的测量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所制 备的仿生超疏水金属表面具有优异的水滴接触角、耐久性和抗腐蚀性能。
3、表面修饰法:采用表面修饰法将低表面能物质与金属表面牢固结合,提高 其耐久性和稳定性。
四、性能测量方法为评估仿生超 疏水金属表面的性能,本次演示 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测量:
1、水滴接触角:通过静态接触角测量仪测量水滴在表面上的接触角,评估其 疏水性能。
2、耐久性:通过摩擦实验和热稳定性实验,考察制备的超疏水表面在不同条 件下的耐久性和稳定性。
一、超疏水表面的制备
超疏水表面的制备通常涉及选择合适的材料和表面处理技术。目前,常见的制 备超疏水表面的方法主要包括物理气相沉积(PVD)、化学气相沉积(CVD)、 溶胶-凝胶法(Sol-Gel)、模板法等。
1、物理气相沉积(PVD):此方法利用高能粒子(如等离子、电子、离子等) 撞击材料表面,从而在材料表面形成一层低表面能物质,如氟化物或硅氧烷。 通过控制沉积参数,可以得到具有不同疏水性能的表面。
超疏水原理的自清洁表面
1.3 超疏水表面研究存在的问题
• 1.3.1 开发简单经济、环境友好的制备方法 • 1.3.2 提高超疏水表面的强度和持久性 • 1.3.3 开发超双疏表面
超疏水自清洁涂层虽已有工业化应用,但是超 疏水性能的稳定性和持久性还有待提高,特别是耐 水压冲击性能还有待研究,以防止经暴雨冲刷后破 坏表面结构(如将微尘嵌入微纳坑内),降低超疏 水性能。另外,现有的超疏水涂层功能比较单一, 如果能在其中掺杂其它功能性粒子,则可大大扩 大超疏水涂层的应用范围。
1.2.2 超疏水涂层
a.聚苯乙烯和纳米硅颗粒混合制成溶胶, 然后采用浸渍涂布法涂布成膜,最后再 高温处理得到具有微-纳山峰结构的超疏 水透明表面,该表面与水的接触角高达 160°。 b.用层自组装技术先在玻璃基底上组装 一层聚季铵(PDDA)-SiO2/聚丙烯酸 (PAA),再在上面组装聚烯丙基胺盐 酸盐(PAH)/SiO2,煅烧后除去聚合 物,再用氟化烷基硅醇修饰后得到透明 的超疏水涂层。
Thank
You!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超 疏 水 表 面 自 清 洁 原 理 示 意 图
超 疏 水 表 面 自 清 洁 过 程 图
1.2 常见超疏水表面制备现状
1.2.1 超疏水薄膜
a.以多孔氧化铝为模板,以聚丙烯腈 为前体,利用模板挤压法得到阵列聚丙 烯腈纳米纤维膜,与水的接触角(CA) 达173°,将该阵列聚丙烯腈纳米纤维 膜进行热解处理,得到了在全pH 值范 围内具有超疏水性的纳米结构碳膜;以 微米- 亚微米- 纳米复合结构的聚二甲基 硅氧烷(PDMS)为软模板[8],制备聚 苯乙烯(PS)超疏水表面,该表面与水 的接触角高达161.2°。 b.以廉价的聚苯乙烯为原料,采用一 种简单的可控电纺技术,制备出具有新 颖结构的超疏水薄膜。
超疏水表面的制备及其性质研究
超疏水表面的制备及其性质研究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科学家们不断探索新的物质制备方法,寻求更高的
工程技术应用。其中,超疏水表面是一种备受研究者们关注的材料,因为其具有很多特殊的性质,能够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
一、超疏水表面的定义和意义
超疏水表面是指一种表面能够使水分距离其迅速溢出的表面。当水滴落到这种
表面上,其表面张力 /黏附能会使得水珠变得特别小,此时,水滴向外的接触角会
达到90度以上,这种表面常用作自洁、排水和防污染等方面。
超疏水表面深受生活中的应用广泛赞誉。在医学领域,为潜在药物材料提供了
广泛的应用;在环境领域,用于水污染的处理;在汽车钣金表面,能够有效避免大气污染和噪音的影响;在纺织工业,能够有效增强织物的防水能力,降低腐蚀性化学品的接触。
二、制备超疏水表面的方法
制备超疏水表面需要确定一组特殊的化学菜单,以及实现多层分层 (从毛细多
层表面) 来避免暴露到表面。此外,为了让疏水能力记录相对优美和准确,制造者
们还需要准确地把控材料的流量和温度,使其能够在其他物质表面中崩溃。
1、化学沉积法
化学沉积法制备超疏水表面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方法。该方法是通过化学沉积挥
发性和锐化的溶液,将纳米颗粒分散在表面上,从而形成疏水表面。同时,与表面增强感受中使用的铜镀法类似,制造者们还可以使用皮质碳纤维进行疏水表面制备。
2、电极沉积法
相对于化学沉积法,电极沉积法的制备方法更加复杂。制造者将钼或铜通过电
子感应、蒸降和金属复合的方式,放置于硅基材料上。在这种复合过程中,制造者需要精确地控制复合过程中的电压和湿度,这样才能有效确保超疏水表面的品质。
超疏水涂层国家指标
超疏水涂层国家指标
超疏水涂层的国家指标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因为这一技术涉及的领域广泛,应用情况也较为复杂。一般来说,超疏水涂层是指具有特殊表面性质的涂料,其与静态水的接触角大于150°。这种涂层具有防水、防雾、自清洁等诸多功能,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制备超疏水涂层的方法有很多,比较常用的包括模板法、刻蚀法、喷涂法、沉积法和溶胶凝胶法等。同时,在超疏水涂层中添加一定量的气相二氧化硅可以使涂层变得透明,这是因为气相二氧化硅的聚集体粒径远小于可见光的波长,可以降低涂层的表面粗糙度,提高透明性和耐磨性。
然而,关于耐久性和制造技术复杂的担忧限制了超疏水涂层的广泛应用。因此,目前超疏水涂层的应用主要取决于具体的使用环境和要求,对于不同的用途可能需要不同的涂层材料和制备方法。
总的来说,超疏水涂层是一种具有较高实用价值的基础技术,其制备和应用仍在不断发展和完善中。
超疏水表面设计及其在自清洁材料中的应用研究
超疏水表面设计及其在自清洁材料中的应用
研究
超疏水表面设计是一项前沿研究,正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这种表面的特
殊性质使其对水能力引人注目,同时也为自清洁材料的研发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机遇。本文将探讨超疏水表面设计的原理以及在自清洁材料中的应用研究。
超疏水表面的设计基于两个主要原理:微纳米结构和低能表面。微纳米结构是
指在材料表面上以纳米级别的结构化处理,形成复杂的凹凸结构。这些微观结构使水在接触到材料表面时形成微小的凸起,从而使水珠保持在凸起之间,不与表面接触。同时,低能表面是指材料表面具有较低的表面张力,从而使水珠无法在表面上滑动,进一步增加了超疏水性能。
超疏水表面的设计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如材料选择、结构形态、表面修饰等。其中,材料选择是关键的一步。常用的材料包括金属、塑料、陶瓷等。每种材料在超疏水表面设计中都有其特点和适用性。例如,金属材料通常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耐腐蚀性,可以在恶劣环境中长期使用。而塑料材料则更轻便、成本更低,更适合大规模生产。此外,结构形态也是超疏水表面设计中的重要因素。通过微纳米结构的控制,可以实现不同的超疏水性能。例如,通过控制凸起的间距和尺寸,可以实现超疏水材料的液滴弹性和自清洁能力。
超疏水表面的设计不仅能提供材料的自清洁性能,还可以在其他领域得到广泛
应用。例如,在建筑材料中,超疏水表面可以减少尘埃和污垢的附着,增强材料的防污性能。在航空航天领域,超疏水表面的设计可以减少飞行器外表面的污染,降低空气阻力,提高燃油利用率。在生物医学领域,超疏水表面可以用于制备抗菌材料,预防细菌感染和交叉感染。
超疏水表面微结构对其疏水性能的影响及应用
超疏水表面微结构对其疏水性能的影响及应用
一、本文概述
超疏水表面,也称为超防水表面或荷叶效应表面,是指具有极高水接触角和低滑动角的固体表面。这种特殊的表面性质使水滴在其上几乎无法附着,即使附着也能轻易滚落,因此具有自清洁、防腐蚀、防结冰、防雾等独特功能。超疏水表面的这些特性在材料科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机械工程、航空航天、建筑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超疏水表面的特性主要来源于其独特的微结构,这些微结构可以在微米甚至纳米尺度上影响水滴与固体表面的接触行为。因此,研究超疏水表面微结构对其疏水性能的影响,对于理解超疏水表面的作用机制、优化超疏水表面的制备工艺、拓展超疏水表面的应用领域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
本文旨在全面系统地探讨超疏水表面微结构对其疏水性能的影响,包括微结构的类型、尺寸、分布等因素对超疏水性能的影响机制。本文还将介绍超疏水表面的制备方法、应用领域以及存在的挑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为超疏水表面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有益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二、超疏水表面微结构的基本原理
超疏水表面,也称为超防水表面或荷叶效应表面,是一种具有特殊微纳米结构的表面,其水接触角大于150°,滚动角小于10°。这种表面具有优异的防水性能,水珠在其表面难以停留,极易滚动脱落。超疏水表面的微结构原理主要基于两个方面:表面粗糙度和表面化学组成。
表面粗糙度对超疏水性能的影响至关重要。通过构建微纳米尺度的粗糙结构,可以大大增加固体表面的实际面积,从而在表面与水滴之间捕获更多的空气,形成稳定的空气垫。这种空气垫的存在显著减少了固体表面与水滴的直接接触面积,降低了表面能,从而提高了表面的疏水性能。
超疏水性表面的制备方法
超疏水性表面的制备方法
1模板法 (1)
2溶胶-凝胶法 (2)
3自组装法 (3)
4化学气相沉积法 (3)
5蚀刻法 (4)
6粒子填充法 (5)
疏水涂料要达到超疏水性,必须使用特定的工艺技术来提高固体表面的粗糙度。目前为止通过提高固体表面粗糙度来增强疏水性表面的主要方法有模板法、溶胶-凝胶法、自组装法、化学沉积法、蚀刻法等方法。
1模板法
模板法是国内最为常用的制备超疏水涂膜的方法,是一种整体覆盖的表面技术。模板法以具有粗糙结构的固体为模板,将疏水材料在特定的模板上通过挤压或涂覆后光固化等技术在粗糙固体表面成型、脱模而制得超疏水薄膜。模板法制备超疏水性涂层具有操作简单、重复性好、纳米线径比可控等优点。
江雷等[1]以多孔氧化铝为模板,通过新的模板挤压法制备了聚丙烯腈纳米纤维。该纤维表面在没有任何低表面能物质修饰时即具有超疏水性,与水的接触角高达173.8°。此外,研究者还以亲水性聚合物(聚乙烯醇) 制备了超疏水性表面,打破了传统上利用疏水材料才能得到超疏水性表面的局限。
刘斌等[2]以复制了荷叶表面结构的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 弹性体为软模板,在模板压印条件下,利用紫外光交联预聚物固化成型,得到了具有微乳突结构的仿荷叶表面,与水的接触角达到150°以上,并在此基础上对其表面疏水性进行了优化。研究表明,随着紫外光固化体系中单体稀释剂含量的增加,样品表面接触角先增大再减小,含量为10%左右时达到最大值;随着交联剂含量的增加,样品接触角起初保持在一定值,含量超过20%后开始减小;随着光引发剂含量的增加,样品表面接触角逐渐增大,引发剂含量大于0.7%之后保持不变;当曝光时间长于10min后,样品表面接触角保持稳定。
超疏水外面制备与应用化学天然科学专业资料
能源领域
太阳能电池
超疏水表面可应用于太阳能电池的表面处理,提高光电转换 效率和降低表面反射率。
燃料电池
超疏水表面可应用于燃料电池的电极材料,提高电极的抗腐 蚀性和导电性能。
04
超疏水表面的研究挑战与 展望
细胞培养和组织工程等。
对未来研究的建议与展望
深入研究超疏水机制
进一步探究超疏水表面的微观结构和形成机制,为超疏水表面的 优化和改进提供理论支持。
拓展应用领域
积极探索超疏水表面在更多领域的应用,如能源、环保、生物医学 等,发挥其更大的实用价值。
加强跨学科合作
超疏水表面涉及到多个学科领域,需要加强跨学科合作,整合不同 领域的优势资源,推动超疏水表面研究的深入发展。
生物法制备的超疏水表面具有环保、可持续性和生物相容性等优点,但制备过程 较为繁琐,需要较长时间。
03
超疏水表面的应用领域
防污、防冰、防雾
01
02
03
防污
超疏水表面能够排斥水和 污渍,使污物不易附着, 从而减少清洁需求,延长 物品的使用寿命。
防冰
超疏水表面能够防止水滴 结冰,保持物体表面的干 燥,避免因结冰造成的安 全隐患。
超疏水表面的制备与 应用
目录
• 引言 • 超疏水表面的制备方法 • 超疏水表面的应用领域 • 超疏水表面的研究挑战与展望 • 结论
超疏水原理
超疏水原理
超疏水原理是指一种特殊的表面现象,即当某些表面接触水时,水滴会迅速减小并滚动,甚至完全滚落。这种现象源于表面微观结构的特殊性质,使得水分子无法在其上停留,从而表现出极强的疏水性。超疏水原理在许多领域都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例如防水材料、防污涂层、微流体控制等方面。
超疏水表面的微观结构通常具有特殊的形貌,例如微米级的凹凸结构或纳米级的纳米柱结构。这些结构使得表面具有极低的接触角,使得水滴接触表面时无法充分展开,从而迅速减小并滚动。此外,超疏水表面还可能通过化学方法对表面进行处理,使得表面具有特殊的化学性质,进一步增强其疏水性能。
超疏水原理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例如,在纺织品上应用超疏水原理可以制备出防水透气的功能性面料,使得衣物在保持透气性的同时具有较好的防水性能。在建筑材料上应用超疏水原理可以制备出自清洁、防污染的涂层,使得建筑物能够长期保持清洁和美观。在微流体控制领域,超疏水原理可以用于制备微流体通道,实现微流体的快速传输和控制。
此外,超疏水原理还在生物医学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例如,可以利用超疏水原理制备出具有抗菌性能的医用材料,用于制备医用器械和医用包扎材料。另外,超疏水原理还可以用于制备出具有自清洁性能的医疗设备表面,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总之,超疏水原理是一种重要的表面现象,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通过对超疏水原理的深入研究和理解,可以为材料科学、化学工程、生物医学等领域的发展提供重要的支持和推动。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超疏水原理必将在更多领域展现出其重要的应用价值。
超疏水表面的定义
超疏水表面的定义
1. 引言
超疏水表面是一种特殊的表面结构,其具有非常强的疏水性质,即液体在其上无法附着。这种表面的应用潜力巨大,可以在许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如自清洁涂层、防污染材料、液滴传感器等。本文将详细介绍超疏水表面的定义、原理、制备方法以及应用领域。
2. 超疏水表面的定义
超疏水表面是指具有非常高的接触角和低的滑移角的表面。接触角是指液体与固体界面上形成的接触线与固体表面之间形成的夹角,而滑移角则是指液体在固体表面上滑动时形成的夹角。当接触角大于90度且滑移角接近于0度时,就可以将该表面称为超疏水表面。
3. 超疏水表面的原理
超疏水表面的疏水性质主要源于两个方面:微纳米结构和化学改性。
3.1 微纳米结构
超疏水表面通常具有微纳米级别的结构特征,如微凸起、纳米柱状结构等。这些结构可以使液体在表面上只接触到少量的固体区域,从而减小了液体与固体之间的接触面积,使接触角增大。微纳米结构还可以形成空气层,在液体滑过表面时降低摩擦力,从而实现液滴无法附着的效果。
3.2 化学改性
除了微纳米结构外,化学改性也是实现超疏水表面的重要手段。通过在表面上引入特定的化学官能团或涂层,可以使表面具有更好的疏水性质。在聚合物材料上引入氟碳链可以增加表面的亲-疏水性差异,从而提高接触角;在金属材料上进行化学溶液处理可以形成氧化物层,进一步提高疏水性能。
4. 超疏水表面的制备方法
制备超疏水表面的方法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物理处理和化学处理。
4.1 物理处理
物理处理方法主要是通过改变表面的形貌来实现超疏水性质。常见的物理处理方法包括刻蚀、薄膜沉积、激光加工等。刻蚀可以通过化学腐蚀或机械加工来改变表面的形貌,形成微纳米结构;薄膜沉积可以在表面上形成具有特定性质的涂层;激光加工则可以通过瞬间高温和高压来改变材料表面的形貌。
铝合金基底超疏水表面设计的技术解析
铝合金基底超疏水表面设计的技
术解析
铝合金基底超疏水表面设计的技术解析
超疏水表面是一种具有强烈疏水性质的表面,能够将水从其表面迅速排斥,并形成水珠滚落的现象。设计铝合金基底超疏水表面的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 表面清洁:首先,需要对铝合金基底进行彻底的清洁。使用有机溶剂或表面活性剂清洗,去除任何油脂、灰尘或杂质。这是确保后续涂层能够均匀附着的重要步骤。
2. 表面处理:为了增加表面的粗糙度和密度,可以使用化学方法进行表面处理。例如,可以通过酸洗或碱洗来创造微小的凹坑或纳米级的孔洞结构。这些微观结构有助于增加表面积,提高涂层的附着力,并形成超疏水表面。
3. 涂层选择:选择合适的涂层材料也是设计超疏水表面的重要环节。一种常用的涂层材料是氟碳化合物,如聚四氟乙烯(PTFE)或氟碳树脂。这些材料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和疏水性能,能够在铝合金表面形成稳定的超疏水层。
4. 涂层制备:将所选涂层材料溶解于适当的溶
剂中,制备成稀溶液。然后,使用喷涂、浸涂或刷涂等方法将溶液均匀地涂覆在铝合金基底上。确保涂层厚度均匀、无气泡和污染物。
5. 涂层固化:固化是将涂层材料从液态转变为
固态的过程。根据所选涂层材料的特性,可以通过烘烤、紫外线照射或化学反应等方式进行固化。固化的目的是使涂层形成稳定的超疏水结构,并增强其耐久性和抗腐蚀性能。
6. 表面性能测试:最后,需要对设计的超疏水
表面进行性能测试。常见的测试方法包括测量接触角、滚珠角、表面张力等。这些测试可以评估超疏水表面的疏水性能和稳定性。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设计出具有超疏水性质的铝合金基底表面。这种超疏水表面在船舶、汽车和建筑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潜力,可以提高材料的耐腐蚀性和抗污染性,减少能源消耗和维护成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象的发生,正是由于粗糙度的不断增大导致水滴对表面的
接触方式由Wenzel模式逐渐向Cassie模式转变的结果。
超疏水表面制备技术
超疏水表面的制备有两种途径,一种是直接在低表面能材料表面
构建粗糙结构,所使用的材料主要是氟碳化合物、硅树脂以及其它的
一些低表面能有机化合物。该方法比较简单,但受到材料的限制。
超疏水表面的研究在近几年获得飞速发展,目前已经 开发出许多性能优异的超疏水性表面,但在获得广泛应用 之前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进行深入研究。 老化问题
超疏水表面在外界环境中容易受到灰尘、油性物质等污染, 逐渐失去超疏水性能。
稳定性问题
超疏水表面具有精细的粗糙结构,容易受加工和使用过程中 的冲击、摩擦等机械作用而受到损坏。 制备成本问题 现有的超疏水表面制备技术或者需要特殊的材料,或者需要 昂贵的加工设备,或者需要复杂的操作过程,大部分方法都还停 留在实验室阶段,不适合用于大面积制备以适应工业需求。
粗糙固体表面的接触角滞后,不仅与表面粗糙度的大小有关, 而且与表面的具体几何结构以及该结构产生的三相接触线有关。
超疏水理论
接触角滞后
Johnson 等考察了一系列具有不同粗糙度的蜡表面,当粗
糙度比较低时,随着表面粗糙度的增加,接触角滞后逐渐增大; 但当粗糙度超过一个临界值后,接触角滞后则逐渐减小。这一
剂。
化学溶液沉积法制备超疏水氧化锌薄膜
实验步骤
将清洗好的玻璃衬底采用旋涂工艺在匀胶机上制备ZnO缓冲层,转 速2000r/min。反复旋涂、干燥四次后,将玻璃衬底在400℃热处理 30min以形成ZnO缓冲层薄膜。 配备硝酸锌浓度为0.01mol/L的溶液作为化学沉积的溶液,NaOH浓 度分别为0.35mol/L、0.4mol/L、0.45mol/L。将已涂覆缓冲层的玻 璃衬底垂直插入沉积溶液中,在一定的加热速度和磁力搅拌速度下 升温至 75 ℃,继续反应一定的时间后,即可在玻璃衬底上获得 ZnO 纳米棒阵列膜。 将所制得的ZnO薄膜分别经去离子水淋洗后,在100℃下烘干。然 后放入葵基三乙氧基硅烷/乙醇溶液(10mmol/L)中,24h后取出,用 乙醇淋洗,在150℃加热2h。
化学溶液沉积法制备超疏水氧化锌薄膜
沉积时间的影响
上表列出不同沉积时间下ZnO纳米棒阵列膜的静态水接触角。从表中可以 看出,当沉积时间为 5min时,静态接触角只有 146°;当沉积时间高于 10min 时,化学溶液沉积法所制备的 ZnO纳米棒阵列膜的水接触角均达到 150°以上, 皆为超疏水膜;当沉积时间达到 75min 时,薄膜的水接触角更高,达到了 165°。这是由于纳米棒之间存在空气,沉积时间增加导致纳米棒增长,加 大了阵列膜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以及阵列膜的表面粗糙度,使疏水性得到显著 提高。沉积 30min 后薄膜的疏水性增加缓慢,则可能是由于长的沉积时间下 ZnO棒直径的不断增加造成部分纳米棒相互连接而使空气间隙呈减小趋势。
另一种则是通过对具有高表面能基底材料如金属、金属氧化物、
无机材料等表面进行粗糙化,然后修饰低表面能的物质(如氟硅
烷)。这种方式丰富了超疏水表面的制备方法,拓宽了超疏水表面的 应用范围。
超疏水表面制备技术
不管哪种途径,构建表面粗糙结构是制备超疏水最为关键的一 步,目前用于超疏水表面制作的粗糙化技术主要可以归为以下几类。
化学溶液沉积法制备超疏水氧化锌薄膜
反应速率的影响
上图是不同加热和搅拌速度下制备的ZnO纳米棒阵列膜SEM图。从图中可以 看出,控制化学反应速度可以控制ZnO纳米棒的形状和尺寸。当反应速度较慢 时(图a、c),所得ZnO纳米棒分布和尺寸比较均匀,呈规则的六边形,直径 分布在30~70nm之间,说明其六角纤锌矿的形状比较完整;当化学反应速度较 快时(图b、d),ZnO棒长得更密,直径更大,特别是棒的形状及尺寸极不规 则,部分呈拉长的六边形,棒的断面尺寸分布在60~500nm之间。 提高化学反应速度会明显加大 ZnO 棒与棒之间以及同一 ZnO 棒的不同方向 的生长速率差异,降低棒阵列的规则性。
刻 蚀 法
沉 积 法
模 板 法
溶 胶 凝 胶 法
相 分 离 法
静 电 纺 丝 法
纳 米 颗 粒 法
化 学 腐 蚀
激 光 刻 蚀
等 离 子 体 刻 蚀
光 刻 技 术
平 版 印 刷 术
物 理 气 相 沉 积
水 热 生 长 法
化 学 气 相 沉 积
电 化 学 方 法
层 层 组 装 技 术
超疏水表面技术存在的问题
这种超疏水性质是荷叶表面的微米 / 纳米复合结构与其表面的 植物蜡所产生的共同作用的结果。 水黾的“水上飞”本领是利用其腿部特殊的微纳米结构,
将空气有效地吸附在这些同一取向的微米刚毛和螺旋状纳米沟 槽的缝隙内,在其表面形成一层稳定的气膜,阻碍了水滴的浸 润,宏观上表现出水黾腿的超疏水特性。
化学溶液沉积法制备超疏水氧化锌薄膜
超疏水表面
姓名
自然界中的两个为什么?
水黾为什么能练就 “水上飞”?
荷叶为什么“出淤 泥而不染”?
超疏水表面
我们先来认识“超疏水表面”。
以液体水为例,通常将与水接触角小于90°的固体表
面称为亲水表面,大于90°称为疏水表面;特别地,与水 接触角大于 150°的表面称为超疏水表面。具有超疏水的 特殊浸润性表面是近年的研究热点。
一般来说,如果固体表面疏水性较低,水滴容易渗入表面凹槽 中而处于Wenzel模式;反之,如果固体表面疏水性高,水滴难以渗
入到凹槽中将空气挤压出去而处于Cassie模式。
超疏水理论
接触角滞后
仅仅以静态接触角作为表面超疏水的判断依据不够全面,必须对 前进接触角(θ A)和后退接触角(θ B)加以考虑。 前进角总是大于后退角,两者的差值△θ =(θ A-θ B)称为接触 角滞后。
超疏水理论
静态接触角
降低固体的表面自由能,能够提高固体表面的疏水性。 但是,仅仅依靠降低物质表面自由能是无法达到超疏水的。 实际上,固体表面通常并不平整,表面的粗糙结构对接触角 有很大影响,因此必须对表面的粗糙因子加以考虑。
超疏水理论
Wenzel和Cassie对粗糙表面的浸润性进行了研究,并分 别提出了各自的理论。
假设粗糙表面具有凹槽和凸起结构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Wenzel理论
Cassie理论
液体完全渗入到所接 触的粗糙表面凹槽中
每个凹槽内截留有空气, 水无法渗透入凹槽内,导 致空气滞留在表面凹陷处
表面疏水时,增大固体表面 粗糙度能增大表面的疏水性
超疏水理论
两种模式的示意图
超疏水理论
两种模式的关系
对于一个具有相同粗糙度的表面,既有可能与表面发生湿式接 触处于Wenzel模式,也有可能与表面发生复合接触处于Cassie模式。
适当增加沉积时间可以提高ZnO薄膜的疏水性,但薄膜的 疏水性与ZnO纳米棒阵列膜的规则性似乎关系不大。
谢 谢
超疏水表面技术的发展趋势
解决现存问题, 进行规模化生产
产业化
发 展 趋 势
多功能化
对自然界动植 物进行仿生
光、电、磁、热 等外界刺激响应
智能化
超疏水表面技术的潜在应用
门窗玻璃
潜 在 应 用
超疏水薄膜涂层 纺织品
微流体控制
生物医学
揭秘“为什么”
荷叶“出淤泥而不染”是其表面具有超疏水性质引起的,
化学溶液沉积法制备超疏水氧化锌薄膜
实验结论 采用简易的化学溶液沉积法制备出高取向的 ZnO超疏水薄 膜,通过调节氢氧化钠浓度、反应速率和沉积时间可以获得 结晶良好、形状规则的ZnO纳米棒阵列膜。 溶液的pH值对ZnO纳米棒的长径比影响较大,而反应速率 和沉积时间则直接影响纳米棒的均匀度和形状规则性。
氧化锌简介
氧化锌(ZnO)是一种具有直接带隙宽禁带 Eg=3.37eV的半导体
材料,结构为纤锌矿结构,具有较大的激子束缚能。一维 ZnO 以其
独特的光电和催化性质在光电子器件、气体及生物传感器、高效催 化剂、太阳能电池等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所以超疏水性的研
究对于将ZnO用于各种器件来说则非常重要。由于在光滑表面上,
化学溶液沉积法制备超疏水氧化锌薄膜
氢氧化钠浓度的影响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ZnO薄膜的表面形貌。
上图是氢氧化钠的浓度分别为 0.35mol/L 和 0.45mol/L 时,沉积 40min 后所得 ZnO 纳米棒阵列膜的 SEM 照片,图c 、d分别是图 a、b 的局 部放大。由图可以看出,C(NaOH)=0.35mol/L时所得的ZnO纳米棒直径 较大,约为 100nm 左右;而 C(NaOH)=0.45mol/L 时所得 ZnO 纳米棒变细 变长,直径约为50 nm左右,且纳米棒分布比较密。
通过降低表面能最多只能使接触角提高至大约 120°,因此,人工 制备超疏水表面的关键在于构建合适的表面微细结构,而高度取向
的ZnO纳米棒就成了不错的选择。
化学溶液沉积法制备超疏水氧化锌薄膜
氧化锌纳米棒的制备方法
一维ZnO纳米棒的制备方法有很多,常用的有水热法、
模板法等液相法,磁控溅射法和化学气相沉积法等气相 法。 Renee 等和罗志强等用化学溶液沉积法在预先涂覆 ZnO薄膜的Si基底上制备了高度取向的 ZnO纳米棒阵列,
这种方法不需要复杂的试剂,而且工艺简单,容易实现
大面积成膜。
化学溶液沉积法制备超疏水氧化锌薄膜
本实验采用该方法在玻璃衬底上制备了具有 超疏水性的 ZnO薄膜,并研究了氢氧化钠浓度、
反应速率和沉积时间对ZnO纳米棒的微观结构及
润湿性能的影响。
化学溶液沉积法制备超疏水氧化锌薄膜
实验准备
实验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的乙酸锌、硝酸锌、氢氧 化钠、乙二醇甲醚、乙醇胺、无水乙醇和硅烷偶联剂。 采 用 溶 胶 凝 胶 法 制 备 ZnO 缓 冲 层 溶 液 , C( 乙 酸 锌 )=0.1mol/L , C( 乙醇胺 )=0.1mol/L ,乙二醇甲醚为溶
化学溶液沉积法制备超疏水氧化锌薄膜
这是因为:
溶液中的 Zn2+ 与 NaOH 反应,生成ZnO22- ;ZnO22- 又水解生成 ZnO , 其反应机理可分别用反应式(1)、(2)来表示。
由于溶液中待沉积物质和成核点的界面张力取决于结构的匹配程度,相 同的晶体结构可以获得最佳的匹配和最低的势垒,因而ZnO晶体在ZnO缓冲层 薄膜上优先成核,并外延生长成为纳米棒。 NaOH 浓度增加,反应式 (1) 向右边进行,反应产生高浓度的 ZnO22- ,因而 使反应式(2)向右方移动,增加ZnO的浓度。ZnO的浓度越高,反应所形成的晶 核越多,使外延生长的ZnO纳米棒更细更密。同时,NaOH的浓度越大,pH值越 高,ZnO在c轴方向的极性生长能力越强,使形成的ZnO纳米棒更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