衍生金融工具在大宗商品进口价格风险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衍生金融工具在大宗商品进口价格风险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对国际大宗商品的需求量与日俱增,与此同时,我国大宗商品的贸易量已被视为全球需求的风向标,但我国企业在国际大宗商品实际交易的状况与我国经济地位却大相径庭。一方面,国内企业频频遭遇“高买低抛”的尴尬境遇。另一方面,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谈判中,话语权的缺失导致企业只能被动接受寡头集团制定的歧视价格,这使得国内企业在进口大宗商品时屡屡蒙受巨额损失。再者,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重创,投机者的目光纷纷由原先的资本市场转向收益相对稳定的大宗商品市场;而热钱的冲击打破了大宗商品市场的大周期,使其表现出越来越强的金融属性,这也是近十年来大宗商品价格频繁剧
烈波动的主要原因。
而价格的无常波动加大了我国大宗商品进口企业控制成本、锁定利润的难度。因此,如何规避进口大宗商品时的价格风险,改善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本文以套期保值理论为基础,简要阐述了国际大宗商品贸易的发展趋势,以及在我国现期货市场的交易情况,进而分析了大宗商品进口
价格风险产生的原因。从案例和定量分析两个角度探讨了衍生金融工具规避价格风险的可行性。
案例选取了美国西南航空公司、株冶集团和中盛粮油三家企业。而定量分析则采用当下所流行的风险价值(VaR)模型,以美国中伊利诺斯大豆现货、芝加哥大豆期货,美国西德克萨斯中质原油现、期货,以及伦敦金属交易所金属铜现货、期货作为国际大宗商品的代表进行研究。文中首先测量了非套期保值情况下,各大宗商品的风险价值,其次计算了套保条件下,企业所面临的大宗商品风险价值,然后运用R软件检验所测结果的可信性。最后根据大宗商品进口价格风险产生的原因,依照案例与定量分析的结果,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本文主要结论如下:衍生金融工具能够有效对冲大宗商品现货市场的价格风险。期货市场是衍生金融工具管理价格风险的主要平台,因此,我国应完善国内大宗商品期货合约品种,推动场内标准化期权合约的发展,以及推出双币种交易的
期货、期权合约,以帮助大宗商品进口企业管理价格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