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版高考数学(人教A版·数学文)全程复习方略配套课件:7.5 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
2019-2013版高中全程复习方略配套课件:7.1平面、空间两条直线的(苏教版·数学理)-文档资料
3.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1)如果a,b是两条异面直线,那么经过空间任意一点O,作直线 a′∥a,b′∥b,我们把直线a′和b′所成的_锐__角__(_或__直__角__)_叫 做异面直线a,b所成的角.
(2)异面直线垂直的定义 若两条异面直线a,b所成的角是直角,则称这两条异面直线a,b __互__相__垂__直__,记作_a_⊥__b_.
第一节 平面、空间两条直线的 位置关系
点击进入相应模块
…………三年2考 高考指数:★★★
内容 平面及基本性质
要求
A
B
C
√
1.平面的基本性质
图形
公 理
1
●
●B A
文字语言
符号语言
如果一条直线上的_两__点__
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 条直线上所有的点都在
A
B
AB
这个平面内.
()
④两个平面ABC与DBC相交于线段BC
()
【解析】根据平面的性质可知①对;对于②,其错误在于“任 意”二字上;对于③,错误在于α、β相交于A点(α∩β=A)上; 对于④,应为平面ABC和平面DBC相交于直线BC. 答案:①√ ②× ③× ④×
(3)平面α ,β 相交,在α ,β 内各取两点,这四点都不在交线上, 这四点能确定________个平面. 【解析】如果这四点在同一平面内,那么确定一个平面;如果 这四点不共面,则任意三点可确定一个平面,所以可确定四 个. 答案:1或4
【解析】连结CD1,∵AD∥BC,
∴∠CBD1(或其补角)为异面直线BD1与AD所成的角, ∵BC=2,CD1=2242 2, 5 BD1= 222242 , 26 又∵BC⊥CD1,∴在Rt△BCD1中, cos∠CBD1=BC 2 . 6
2013版高中全程复习方略配套课件:4.1平面向量的概念及其线性运算(数学文人教A版湖南专用)
【例2】在△ABC中,(1)若D是AB边上一点,且
uuur uuur uuur AD 2DB,CD
1
uuur CA
uuur CB,
则λ=(
)
3
(A) 2
(B) 1
3
3
(C) 1
3
(D) 2
3
(2)若O是△ABC所在平面内一点,D为BC边中点,且
uuur 2OA
uuur OB
uuur OC
0,那么(
【方法点睛】1.共线向量定理及其应用
(1)可以利用共线向量定理证明向量共线,也可以由向量共
线求参数的值.
(2)若a,b不共线,则λa+μb=0的充要条件是λ=μ=0,
这一结论结合待定系数法应用非常广泛.
2.证明三点共线的方法
若
uuur AB
AuuCur,则A、B、C三点共线.
【例3】已知a,b不共线,OuuAur
【反思·感悟】平面向量的基本概念较多,比较容易遗忘,复 习时要构建良好的知识结构来帮助记忆,还可以与物理中、生 活中的模型进行类比和联想来记忆.
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
【方法点睛】1.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法则的应用
三角形法则和平行四边形法则是向量线性运算的主要方法,共
起点的向量和用平行四边形法则,差用三角形法则.
②正确.因为
uuur uuur uuur uuur AB BA AB AB 0
③正确.因为
uuur uuur uuur uuur uuur uuur uuur uuur AC BD CD AB (AC CD) (AB BD)
uuur uuur AD AD 0
uuur uuur uuur uuur uuur uuur uuur
2013届高考数学(文)一轮复习课件:7-4第4讲 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性质(人教A版)
∴A1E∥GB.∵A1E⊄平面BCHG,GB⊂平面BCHG. ∴A1E∥平面BCHG. ∵A1E∩EF=E,∴平面EFA1∥平面BCHG.
考向三 线面平行中的探索问题 【例3】►如图所示,在三棱柱ABCA1B1C1中,A1A⊥平面 ABC,若D是棱CC1的中点,问在棱AB上是否存在一点E,使 DE∥平面AB1C1?若存在,请确定点E的位置;若不存在,请 说明理由. [审题视点] 取AB、BB1的中点分别为E、F,证明平面DEF∥
α∥β (2)a⊥α,a⊥β⇒
.
一个关系 平行问题的转化关系:
两个防范 (1)在推证线面平行时,一定要强调直线不在平面内,否则, 会出现错误. (2)把线面平行转化为线线平行时,必须说清经过已知直线的 平面与已知平面相交,则直线与交线平行.
双基自测 1.(人教A版教材习题改编)下面命题中正确的是( ).
第4讲 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性质
【2013年高考会这样考】 1.考查空间平行的判断与命题或充要条件相结合. 2.以解答题的形式考查线面关系的平行. 3.考查空间中平行关系的探索性问题. 【复习指导】 1.在高考中,线、面平行关系的考查仅次于垂直关系的考 查,是高考重点内容,在要求上不高,属容易题,平时训练难 度不宜过大,抓好判定定理的掌握与应用即可. 2.学会应用“化归思想”进行“线线问题,线面问题,面面 问题”的互相转化,牢记解决问题的根源在“定理”.
基础梳理 1.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有 在平面内、 相交 、 平行 三种情 况. 2.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有 相交 、 平行 两种情况.
3.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判定 (1)定义:直线和平面没有公共点,则称直线平行于平面; (2)判定定理:a⊄α,b⊂α,且a∥b⇒ a∥α ; (3)其他判定方法:α∥β;a⊂α⇒ a∥β 4.直线和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a∥α,a⊂β,α∩β=l⇒a∥l .
【全程复习方略】2013版高中数学 (主干知识+典例精析)7.5空间中的垂直关系课件 理 新人教B版
(1)两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是把面面垂直转化为线面垂直的依
据,运用时要注意“平面内的直线”. (2)两个相交平面同时垂直于第三个平面,它们的交线也垂直 于第三个平面.
【例2】如图,在△BCD中,∠BCD=90°,
BC=CD=1,AB⊥平面BCD,∠ADB=60°,
E、F分别是AC、AD上的动点,且
1 S△BDE·CE 3
1 1 2 6 2 3 4 2 ( ) 2 . 3 2 3 3 9
【反思·感悟】1.在证明垂直关系时,要注意线面垂直与面面 垂直间的相互转化,同时要注意通过作辅助线进行这种转化. 2.解答与垂直有关的问题时要重视对图形的观察与分析,从中
找到线线垂直往往是解题的关键,因为所有的垂直问题都可转
故要使平面BEF⊥平面ACD,只需证BE⊥AC.
在Rt△ABD中,∠ADB=60°,
∴AB=BDtan60°= 6, 则AC=
AB2 BC2 7,
AC 7
当BE⊥AC时,BE= ABBC 6 .
36 AE AB BE , 7
2 2
36 AE 6 则 = 7 = AC 7 7
行关系综合在一起考查,难度较小;
2.线面垂直、面面垂直的证明及运算常以解答题的形式出现,
且常与平行关系综合命题,难度中等; 3.通过线面角、二面角的求解来考查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运 算能力,常以解答题的形式出现,难度中等.
1.直线与直线和直线与平面垂直
(1)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定义:如果两条直线相交于一点或 经过平移后 相交于一点,并
且交角为 直角 ,则称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2)直线与平面垂直
①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
如果一条直线(AB)和一个平面(α )相交于点O,并且和这个平 面内过交点(O)的 任何 直线都垂直,就说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 互相垂直.
2013版高考数学(人教A版·数学文)全程复习方略配套课件:6.1 不等关系与不等式(共51张PPT)
大于等于, 小于等于, 至少,不 至多,不 低于 超过
>
<
≥
≤
【例1】某厂拟生产甲、乙两种适销产品,甲、乙产品都需要
在A,B两种设备上加工,在每台A,B设备上加工一件甲产品所 需工时分别为1小时、2小时,加工一件乙产品所需工时分别为 2小时、1小时,A,B两种设备每月有效使用台时数分别为400 和500.写出满足上述所有不等关系的不等式. 【解题指南】这是一个二元不等关系的实际应用题,只需设出 两个变量,依据题目所述条件逐一用不等式表示,然后组成不
∴
1 1 > , 10 3 11 10
故 10 3> 11 10. (2)∵0<a<b,∴ b >1> a >0, 又c>0,
b 故 b c >1, a c <1, b c > a c . 故 ac bc ac bc a
答案:(1) 10 3> 11 10 (2) b c > a c
低于”、“至少”、“至多”等关键词外,还应考虑变量的实
际意义,即变量的取值范围.
比较大小
【方法点睛】比较大小的常用方法
(1)作差法 一般步骤是:①作差;②变形;③定号;④结论.其中关键是 变形,常采用配方、因式分解、有理化等方法把差式变成积式 或者完全平方式.当两个式子都为正数时,有时也可以先平方 再作差.
ac bc
用不等式(组)表示不等关系
【方法点睛】实际应用中不等关系与数学语言间的关系
将实际问题中的不等关系写成相应的不等式(组)时,应注意关
键性的文字语言与对应数学符号之间的正确转换,常见的文字 语言有大于、不低于、超过、至少等.其转换关系如下表.
文字 语言 符号 语言
大于, 高于, 超过
小于, 低于, 少于
2013版高中全程复习方略配套课件:小专题复习课 热点总结与强化训练(三)(人教A版·数学理)浙江专用
(k,m是常数)
2.数列求和的常见方法 (1)直接用等差、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求和. (2)错位相减法求和:如{an}是等差数列,{bn}是等比数列,求 a1b1+a2b2 +...+anbn 的和. (3)分组求和:把数列的每一项分成若干项,使其转化为等差或 等比数列,再求和. (4)并项求和:如求1002-992+982-972+…+22-12的和.
热点总结与强化训练(三)
【热点1】线性规划在高考中的应用
1.本热点在高考中的地位 线性规划是沟通几何知识与代数知识的重要桥梁,是数形结合、 分类讨论、化归等重要思想的集中体现.尤其是它的考查联系了 解析几何、函数、不等式、方程等知识,因而线性规划问题已成 为近几年高考的热点问题,在高考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72,
0 y 7,
x,y
N.
设每天的利润为m元,则m=450x+350y,
如图阴影部分中的整点为该不等式组表示的可行域,
作直线9x+7y=0,平移直线,当过点A(7,5)时,m取最大值,
故z=450×7+350×5=4 900.故选C.
9.(2011·陕西高考)如图所示,点(x,y)在四边形ABCD内部和边
界上运动,那么2x-y的最小值为
.
【解析】由图象知函数在点A(1,1)时,
2x-y=1;在点B( 3, 2)时, 2x-y=2 3- >21;在点C( ,51)时, 2x-y=2 5-1>1;在点D(1,0)时, 2x-y=2-0=2>1,故最小值为1.
答案:1
【热点2】数列通项及前n项和的公式及求法在高考中的应用
【解析】选B.可行域如图所示
2013版高考数学 7.4 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课件 文 新人教A版
【解析】①、②中的平面可能平行、相交,故不正确;③因为 a、b相交,可设其确定的平面为γ,根据a∥α,b∥α,可得 γ∥α,同理可得γ∥β,因此α∥β,故③正确. 答案:③
线面平行的判定及性质
【方法点睛】1.判定线面平行的方法
(1)利用定义:判定直线与平面没有公共点(一般结合反证法进 行); (2)利用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 (3)利用面面平行的性质,即两平面平行,则其中一平面内的 直线平行于另一平面.
第四节 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
三年11考
高考指数:★★★
1.以立体几何的定义、公理和定理为出发点,认识和理解空间中 线面平行的有关性质和判定定理. 2.能运用公理、定理和已获得的结论证明一些有关空间图形的平 行关系的简单命题.
1.对线线平行、线面平行和面面平行的考查是高考的热点; 2.平行关系的判断多以选择题和填空题的形式出现,考查对与 平行有关的概念、公理、定理、性质、结论的理解和运用,题 目难度较小;
2.线面平行的性质
(1)直线与平面平行,则该直线与平面无公共点. (2)由线面平行可得线线平行. 【提醒】利用线面平行的性质和判定定理时,适当添加辅助线 (或面)是解题的常用方法.
【例1】(1)若一条直线和两个相交平面都平行,则这条直线和 它们的交线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 (2)如图,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点N在BD上,点M在B1C上, 并且CM=DN.求证:MN∥平面AA1B1B.
BM AB h ME h h .同理, . CF AC h AD h
1 h h S△BEM CF AD (1 - )sinBME. 2 h h
据题意知,AD与CF是异面直线,只是β在α与γ间变化位置. 故CF、AD是常量,sin∠BME是AD与CF所成角的正弦值,也是常
2013高考数学(文)一轮复习课件:7-3
证明 ∵E、H分别为边AB、AD的中点, 1 CF CG 2 ∴EH綉2BD,而CB=CD=3, FG 2 ∴BD=3,且FG∥BD. ∴四边形EFGH为梯形,从而两腰EF、GH必相交于一点P. ∵P∈直线EF,EF⊂平面ABC,∴P∈平面ABC. 同理,P∈平面ADC. ∴P在平面ABC和平面ADC的交线AC上,故EF、GH、AC三直 线交于一点.
考向二 异面直线 【例2】►如图所示,正方体ABCDA1B1C1D1中, M、N分别是A1B1、B1C1的中点.问: (1)AM和CN是否是异面直线?说明理由; (2)D1B和CC1是否是异面直线?说明理由. [审题视点] 第(1)问,连结MN,AC,证MN∥AC,即AM与CN 共面;第(2)问可采用反证法.
π ②范围:0,2.
3.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有 平行 、相交 、 在平面内 三种情 况. 4.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有 平行 、 相交 两种情况. 5.平行公理:平行于同一条直线 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6.等角定理:空间中如果两个角的两边分别对应平行,那么 这两个角 相等或互补 .
基础梳理 1.平面的基本性质 (1)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上的 两点 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 线上所有的点都在这个平面内. (2)公理2:经过 不在同一条直线上 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 面.
(3)公理3:如果两个平面(不重合的两个平面)有 一个 公共点, 那么它们还有其他公共点,且所有这些公共点的集合是一条过 这个公共点的直线. 推论1:经过一条直线和这条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 面. 推论2:经过两条相交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推论3:经过两条平行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DF与BE共面,即AD与BC共面,所以A、B、C、D在同一平面 内,这与A是△BCD平面外的一点相矛盾.故直线EF与BD是 异面直线.
2013版高考数学(人教A版·数学文)全程复习方略配套课件:5.3 等比数列及其前n项和(共53张PPT)
∵当x=
∴函数f(x)的解析式为f(x)=3sin(2x+ p ).
6
【阅卷人点拨】通过对本题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创新 点拨和备考建议: 本题有以下创新点: 创 新
(1)考查内容上有所创新,等比数列和三角函数两部分知识
(3)通项公式法:若数列通项公式可写成an=c·qn(c,q均是不 为0的常数,n∈N*),则{an}是等比数列. (4)前n项和公式法:若数列{an}的前n项和Sn=k·qn-k(k为常数 且k≠0,q≠0,1),则{an}是等比数列. 【提醒】前两种方法常用于解答题中,而后两种方法常用于选 择、填空题中的判定.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由(1)可得bn=an+1-2an=3·2n-1,
a n+ 1 a n 3 - n= , n+ 1 2 2 4 3 a ∴数列 { n } 是首项为 1 , 公差为 的等差数列. 4 2n 2 a 1 3 3 1 \ n = + (n - 1) = n - , 2n 2 4 4 4 \
a n = (3n - 1)2n- 2.
【例2】设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已知a1=1,Sn+1=4an+2. (1)设bn=an+1-2an,证明数列{bn}是等比数列.
an (2)在(1)的条件下证明 { n }是等差数列,并求an. 2
【解题指南】(1)利用Sn+1=4an+2,寻找bn与bn-1的关系.
(2)先求bn,再证明数列 { n } 是等差数列,最后求an. n
(A)n(2n-1)
(B)(n+1)2
(C)n2
(D)(n-1)2
【解题指南】(1)利用a1·a2·a3,a4·a5·a6,a7·a8·a9成等比 数列求解. (2)根据a5·a2n-5=an2先求an,再代入求解. 【规范解答】(1)选A.∵a1·a2·a3,a4·a5·a6,a7·a8·a9成等
2013版高中全程复习方略配套课件:7.5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数学理·福建专用)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和性质 【方法点睛】 1.证明线面垂直的常用方法
方法一 方法二 方法三 方法四
利用判定定理
利用平行线垂直于平面的传递性 (a∥b,a⊥α⇒b⊥α)
利用面面平行的性质(a⊥α,α∥β⇒a⊥β) 利用面面垂直的性质
2.线面垂直性质的应用 当直线和平面垂直时,直线与平面内的所有直线都垂直,常利 用这个结论来证明线线垂直,这种方法体现了“线线垂直”与 “线面垂直”间的相互转化. 【提醒】解题时一定要严格按照定理成立的条件规范书写解题 过程,否则容易失分.如用判定定理证明线面垂直时,一定要体 现“平面中的两条相交直线”这一条件.
②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及性质定理
文字语言
如果一个平 判 面经过另一 定 个平面的垂 定 理 线,那么这
两个平面互 相垂直.
图形语言
β l α
符号语言
∵_l_⊥__α__, _l_⊂_β___, ∴ α⊥β
文字语言
如果两个平 判 面垂直,那 定 么一个平面 定 内垂直于它 理 们交线的直
线与另一个 平面垂直.
(3)将正方形ABCD沿AC折成直二面角后,∠DAB=__________.
【解析】如图,取AC的中点O,连接DO,BO, 则DO⊥AC,BO⊥AC,故∠DOB为二面角的平 面角,从而∠DOB=90°.设正方形边长为1, 则DO=BO=2 ,所以DB=1,故△ADB为等边三
2
角形,所以∠DAB=60°. 答案:60°
(2)∵CD⊥平面ABC,BE⊂平面ABC,
∴BE⊥CD,
易知要使平面BEF⊥平面ACD,只要BE⊥AC即可.
在Rt△ABD中,∠ADB=60°,
∴AB=BDtan60°= 6,
【全程复习方略】(浙江专用)2013版高考数学 7.4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课时体能训练 理
【全程复习方略】(某某专用)2013版高考数学 7.4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课时体能训练理新人教A版(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36分)1.若直线a平行于平面α,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a平行于α内的所有直线(B)α内有无数条直线与a平行(C)直线a上的点到平面α的距离相等(D)α内存在无数条直线与a成90°角2.(2012·某某模拟)下列命题中正确的个数是( )①若直线a不在α内,则a∥α;②若直线l上有无数个点不在平面α内,则l∥α;③若l与平面α平行,则l与α内任何一条直线都没有公共点;④平行于同一平面的两直线可以相交.(A)1 (B)2 (C)3 (D)43.已知a,b是两条不重合的直线,α,β是两个不重合的平面,则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A)a∥b,b⊂α,则a∥α(B)a、b⊂α,a∥β,b∥β,则α∥β(C)a⊥α,b∥α,则a⊥b(D)当a⊂α,且b⊄α时,若b∥α,则a∥b4.(预测题)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A)直线a与平面α不平行,则直线a与平面α内的所有直线都不平行(B)如果两条直线在平面α内的射影平行,则这两条直线平行(C)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D)直线a与平面α不垂直,则直线a与平面α内的所有直线都不垂直5.已知点O为正方体ABCD—A1B1C1D1底面ABCD的中心,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直线OA1⊥平面AB1C1(B)直线OA1∥平面CB1D1(C)直线OA 1⊥直线AD(D)直线OA 1∥直线BD 16.(2012·某某模拟)a 、b 、c 为三条不重合的直线,α、β、γ为三个不重合平面,现给出六个命题: a c a a b a b bc b a b c a a b c a γ⎧⎧⇒⇒⎨⎨γ⎩⎩ααγ⎧⎧⇒αβ⇒αβ⎨⎨ββγ⎩⎩ααγ⎧⎧⇒α⇒α⎨⎨γ⎩⎩① ② ③④ ⑤⑥ 其中正确的命题是( )(A)①②③ (B)①④⑤(C)①④ (D)①③④二、填空题(每小题6分,共18分)7.考察下列两个命题,在“”处都缺少同一个条件,补上这个条件使其构成真命题(其中a 、b 为不同的直线,α、β为不重合的平面),则此条件为.b b a b a __________ ⊂α⎫⎫⎪⎪⇒αα⇒α⎬⎬⎪⎪⎭⎭b a ①a ②8.(易错题)已知l 、m 、n 是互不相同的直线,α、β、γ是三个不同的平面,给出下列命题: ①若l 与m 为异面直线,l ⊂α,m ⊂β,则α∥β;②若α∥β,l ⊂α,m ⊂β,则l ∥m;③若α∩β=l ,β∩γ=m ,γ∩α=n ,l ∥γ,则m∥n.其中所有真命题的序号为.9.(2012·某某模拟)已知平面α∥平面β,P 是α,β外一点,过点P 的直线m 分别与α,β交于A ,C ,过点P 的直线n 分别与α,β交于B ,D ,且PA =6,AC =9,PD =8,则BD 的长为.三、解答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10.(2012·某某模拟)已知如图:E 、F 、G 、H 分别是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的棱BC 、CC 1、C 1D 1、AA 1的中点.(1)求证:EG∥平面BB 1D 1D ;(2)求证:平面BDF∥平面B 1D 1H.11.(2012·某某模拟)如图,在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D 是BC 的中点.(1)若E 为A 1C 1的中点,求证:DE∥平面ABB 1A 1; (2)若E 为A 1C 1上一点,且A 1B∥平面B 1DE ,求A 1E EC 1的值.【探究创新】(16分)如图,棱柱ABCD -A 1B 1C 1D 1的底面ABCD 为菱形,平面AA 1C 1C⊥平面ABCD.(1)证明:平面AB 1C∥平面DA 1C 1;(2)在直线CC 1上是否存在点P ,使BP∥平面DA 1C 1?若存在,求出点P 的位置;若不存在,说明理由.答案解析1.【解析】选A.若直线a平行于平面α,则α内既存在无数条直线与a平行,也存在无数条直线与a异面或垂直,所以A不正确,B、D正确,又夹在相互平行的线与平面间的平行线段相等,所以C正确.2.【解析】选B.a∩α=A时,a⊄α,∴①错;直线l与α相交时,l上有无数个点不在α内,故②错;l∥α,l与α无公共点,∴l与α内任一直线都无公共点,③正确;长方体中A1C1与B1D1都与面ABCD平行,∴④正确.3.【解析】选C.A选项是易错项,由a∥b,b⊂α,也可能a⊂α;B中的直线a,b不一定相交,平面α,β也可能相交;C正确;D中的直线a,b也可能异面.4.【解析】选C.当直线a在平面α内时,它与平面α不平行,但a可以与平面α内的一些直线平行,故选项A错误;两条直线在平面α内的射影平行,则可以为异面直线,故选项B错误;直线a与平面α不垂直,但直线a可以与平面α内的一些直线垂直,故选项D错误,只有选项C正确.5.【解析】选B.如图,连接A1B,A1D,BD.易知BD∥B1D1,A1B∥D1C,故面A1BD∥面CD1B1,A1O⊂面A1BD,∴A1O∥面CB1D1.6.【解析】选C.①④正确,②错在a、b可能相交或异面.③错在α与β可能相交.⑤⑥错在a可能在α内.7.【解析】①体现的是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缺的条件是“a为平面α外的直线”,即“a⊄α”.它同样适合②,故填a⊄α.答案:a⊄α8.【解析】①中,当α、β不平行时,也可能存在符合条件的l、m;②中的直线l、m也可能异面;③中由l∥γ,l⊂β,γ∩β=m得l∥m,同理l∥n,故m∥n.答案:③【变式备选】设a ,b 为不重合的两条直线,α,β为不重合的两个平面,给出下列命题:①若a ⊂α,b ⊄α,a ,b 是异面直线,那么b ∥α;②若a ∥α且b ∥α,则a ∥b ;③若a ⊂α,b ∥α,a ,b 共面,那么a ∥b ;④若α∥β,a ⊂α,则a ∥β.上面命题中,所有真命题的序号是.【解析】①中的直线b 与平面α也可能相交,故不正确;②中的直线a ,b 可能平行、相交或异面,故不正确;由线面平行的性质得③正确;由面面平行的性质可得④正确.答案:③④9.【解析】分两种情况考虑,即当点P 在两个平面的同一侧和点P 在两平面之间两种可能.由两平面平行得交线AB ∥CD ,截面图如图所示,由三角形相似可得BD =245或BD =24. 答案:245或24 10.【证明】(1)取B 1D 1的中点O ,连接GO ,OB ,易证四边形BEGO 为平行四边形,故OB ∥GE ,由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即可证EG ∥平面BB 1D 1D.(2)由题意可知BD ∥B 1D 1.如图,连接HB 、D 1F ,易证四边形HBFD 1是平行四边形,故HD 1∥BF.又B 1D 1∩HD 1=D 1,BD ∩BF =B ,所以平面BDF ∥平面B 1D 1H.11.【解析】(1)取B 1C 1中点G ,连接EG 、GD ,则EG ∥A 1B 1,DG ∥BB 1,又EG ∩DG =G ,∴平面DEG ∥平面ABB 1A 1,又DE ⊂平面DEG ,∴DE ∥平面ABB 1A 1.(2)设B 1D 交BC 1于点F ,则平面A 1BC 1∩平面B 1DE =EF.因为A 1B ∥平面B 1DE ,A 1B ⊂平面A 1BC 1,所以A 1B ∥EF.所以A 1E EC 1=BF FC 1. 又因为BF FC 1=BD B 1C 1=12,所以A 1E EC 1=12. 【探究创新】【解题指南】(1)转化为线线平行来证明;(2)先猜想点P 的位置,然后再证明.【解析】(1)由棱柱ABCD -A 1B 1C 1D 1的性质知AB 1∥DC 1,A 1D ∥B 1C ,AB 1∩B 1C =B 1,A 1D ∩DC 1=D ,∴平面AB 1C ∥平面DA 1C 1.(2)存在这样的点P 满足题意.在C 1C 的延长线上取点P ,使C 1C =CP ,连接BP ,∵B 1B CC 1,∴BB 1CP ,∴四边形BB 1CP 为平行四边形,∴BP ∥B 1C ,又∵A 1D ∥B 1C ,∴BP ∥A 1D ,∴BP ∥平面DA 1C 1.【方法技巧】立体几何中探索性问题的解法探索性问题是近几年高考中出现频率较高的题目,能较好地考查学生的猜想能力和推理能力.一般以判断点的存在性为主,用几何法解答探索性问题的一般步骤是:先假设所求的点存在,然后在这一条件下进行推理论证,得出相关的结论.如果得出矛盾,则说明假设不成立,即不存在满足条件的点;如果得不出矛盾,则说明假设成立,即存在满足条件的点.【变式备选】如图,在直四棱柱ABCD-A1B1C1D1中,底面ABCD为等腰梯形,AB∥CD,且AB=2CD,在棱AB 上是否存在一点F,使平面C1CF∥平面ADD1A1?若存在,求点F的位置;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析】存在这样的点F,使面C1CF∥平面ADD1A1,此时点F为AB的中点.证明如下:∵AB∥CD,AB=2CD,∴AF CD,∴四边形AFCD为平行四边形,∴AD∥CF,又AD⊂平面ADD1A1,CF⊄平面ADD1A1,∴CF∥平面ADD1A1.又CC1∥DD1,CC1⊂平面ADD1A1,DD1⊂平面ADD1A1,∴CC1∥平面ADD1A1,又CC1、CF⊂平面C1CF,CC1∩CF=C,∴平面C1CF∥平面ADD1A1.。
2013届高三数学(理)一轮复习方案课件【人教A版】第39讲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
第39讲 │ 要点探究
因为EF⊂平面PEF,所以EF∥平面ABC. 同理,GF∥平面ABC, 因为EF∩GF=F,所以平面EFG∥平面ABC.
第39讲 │ 要点探究
(2)∵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A′D′∥B′C′,∵AA′∥BB′,且AA′,A′D′ 是平面AA′D′D内的两条相交直线,BB′,B′C′是平面 BB′C′C内的两条相交直线,∴平面AA′D′D∥平面 BB′C′C. 又∵AD,BC分别是平面ABCD与平面AA′D′D,平面 BB′C′C的交线,故AD∥BC.同理可证AB∥CD.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第39讲 │ 要点探究
第39讲 │ 规律总结 规律总结
1.平行关系分为直线与平面的平行、平面与平面的平行, 平行关系的定义是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没有公共点,这是平 行关系的本质特征,在解题中可以根据这个定义证明平行关系. 2.直线与平面平行的证明方法有:(1)定义法,证明直线与 平面没有公共点;(2)判定定理法,证明平面外的直线平行于平面 内的直线;(3)面面平行法,证明一条直线所在的平面平行于另一 个平面,实际上也是定义法,即证明直线与平面没有公共点.
第39讲 │ 要点探究
[点评] 根据线面平行的性质定理,通过作辅助平面,达到 利用性质定理的目的,是证明平行问题的一个主要思考方 向.直线与平面平行、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性质是证明线线平行 的两个基本定理,平行关系的证明就是综合运用性质定理和判 定定理的证明过程.
第39讲 │ 要点探究
变式题 已知直线a在平面β外,平面α∥平面β,a∥平面
第39讲 │ 要点探究
[点评] 要证明两个平面平行,即在其中的一个平面内
找两条相交直线,证明这两条相交直线分别平行于另一个 平面,通过判定定理证明平面与平面平行.而证明所找的 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平行时,就是在另一个平面内找一条直 线与这条直线平行,问题的核心是线线平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命题及平行关系综合在一起考查,难度较小;
2.线面垂直、面面垂直的证明及运算常以解答题的形式出现,且
常与平行关系综合命题,难度中等;
3.通过求线面角,或与几何体的体积结合在一起命题,进而考查 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运算能力,常以解答题的形式出现.
1.直线与平面垂直 (1)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 任意 条件:直线l与平面α 内的_____一条直线都垂直. 结论:直线l与平面α 垂直.
①求证:PC⊥平面BDE;
②若点Q是线段PA上任一点,判断BD、DQ的位置关系,并证明
你的结论;
③若AB=2,求三棱锥B-CED的体积.
【解题指南】(1)根据线面平行、垂直的判定定理来判断. (2)①利用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证明;②证明BD⊥平面PAC即可; ③根据VB-CED=VC-BDE,转化为求S△BDE及CE的长度.
如图,过二面角α -l-β 的棱l上一点O在两 ∠AOB 个半平面内分别作BO⊥l,AO⊥l,则_______ 就叫做二面角α -l-β 的平面角. ③平面角的范围: 设二面角的平面角为θ ,则θ ∈[0,π ].
(2)平面与平面垂直
①定义: 直二面角 条件:两相交平面所成的二面角为_________. 结论:这两平面垂直.
2
【即时应用】 (1)思考:如果两直线与一个平面所成的角相等,则这两直线 一定平行吗? 提示:不一定.这两直线的位置关系可能平行、相交或异面.
(2)如图,正方体ABCD—A1B1C1D1中,B1C与
平面A1B1C1D1所成的角为_______,其大小
为_____;D1B与平面ABCD所成的角的正弦 值为_____. 【解析】B1C与平面A1B1C1D1所成的角为∠CB1C1,其大小为 45°;连接BD,则D1B与平面ABCD所成的角为∠D1BD,其正弦 值为
D
O
C
B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和性质 【方法点睛】1.判定线面垂直的常用方法 方法一 利用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 方法二 方法三 利用“两平行线中的一条与平面垂直,则另一条也与 这个平面垂直”. 利用“一条直线垂直于两平行平面中的一个,则与另 一个也垂直”.
方法四 利用面面垂直的性质
2.线面垂直性质的应用 当直线和平面垂直时,则直线与平面内的所有直线都垂直,给 我们提供了证明空间两线垂直的一种重要方法. 【提醒】解题时一定要严格按照定理成立的条件规范书写过程. 如用判定定理证明线面垂直时,一定要体现出“平面中的两条 相交直线”这一条件.
(3)若BC=4,AB=20,求三棱锥D-BCM的体积.
【解题指南】(1)要证DM∥平面APC,只需证明DM∥AP;(2)证
BC⊥平面APC;(3)通过VD-BCM=VM-BCD求体积.
【规范解答】(1)∵M为AB中点,D为PB中点, ∴DM∥AP, 又DM平面APC,AP⊂平面APC. ∴DM∥平面APC. (2)∵△PMB为正三角形,且D为PB中点, ∴MD⊥PB,
∴ CE DE ,
CA PA
∴ DE CEPA 2 2 2 3 . CA 3 2 3 由②知:BD⊥DE. ∴ VBCED VCBDE 1 S△BDE CE
3 1 1 2 6 2 3 4 2 ( )2 . 3 2 3 3 9
【反思·感悟】1.在证明垂直关系时,要注意线面垂直与面面 垂直间的相互转化,同时要注意通过作辅助线进行这种转化. 2.解答与垂直有关的问题时要重视对图形的观察与分析,从中 找到线线垂直往往是解题的关键,因为所有的垂直问题都可转 化为线线垂直来处理.
故要使平面BEF⊥平面ACD,只需证BE⊥AC.
在Rt△ABD中,∠ADB=60°, ∴AB=BDtan60°= 6, 则 AC AB2 BC2 7, 当BE⊥AC时,BE= ABBC = 6 , AC 7
AE AB2 BE 2
36 , 7
36 则 AE = 7 = 6 ,即= AE = 6 时, BE⊥AC, AC 7 AC 7 7
据,运用时要注意“平面内的直线”.
(2)两个相交平面同时垂直于第三个平面,它们的交线也垂直
于第三个平面.
【例2】如图,在△BCD中,∠BCD=90°,BC=CD=1,AB⊥
平面BCD,∠ADB=60°,E、F分别是AC、AD上的动点,且
AE AF 0 1 . AC AD
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和性质
【方法点睛】1.判定面面垂直的方法 面面垂直的判定综合性强,可通过转化使问题得以解决,“线 线垂直”、“线面垂直”、“面面垂直”间的关系如图,
其中线线垂直是基础,线面垂直是核心.解决这类问题时要善 于挖掘题目中隐含着的线线垂直、线面垂直的条件.
2.面面垂直性质的应用 (1)两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是把面面垂直转化为线面垂直的依
【例1】(1)(2012·北京模拟)已知如图,六棱锥P-ABCDEF的底
面是正六边形,PA⊥平面ABC.则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A)CD∥平面PAF (B)DF⊥平面PAF (C)CF∥平面PAB (D)CF⊥平面PAD
)
(2)(2012·鹰潭模拟)如图,三棱 锥P-ABC中,PA⊥底面ABC,AB⊥BC, DE垂直平分线段PC,且分别交AC、 PC于D、E两点,又PB=BC,PA=AB.
又由(1)知MD∥AP,∴AP⊥PB.
又AP⊥PC,PB∩PC=P, ∴AP⊥平面PBC,∴AP⊥BC, 又∵AC⊥BC,AP∩AC=A,∴BC⊥平面APC. 又BC⊂平面ABC.∴平面ABC⊥平面APC.
(3)∵AB=20,∴MP=10,PB=10.
又BC=4, = 100- =2 21, PC 16
【规范解答】(1)选D.由正六边形的性质得CD∥AF,CF∥AB, 故A、C正确;因为PA⊥平面ABC,所以PA⊥DF,又DF⊥AF, PA∩AF=A,故DF⊥平面PAF,即B正确.故选D. (2)①由等腰三角形PBC,得BE⊥PC, ∵DE垂直平分PC,∴DE⊥PC, 又BE∩DE=E, ∴PC⊥平面BDE
∴ S△BDC= 1 S△PBC= 1 PCBC= 1 2 21 4 2 21,
2 4 4 又 MD= 1 AP= 1 400-100=5 3. 2 2 1 1 VD-BCM=VM-BCD= S△BDC DM= 2 21 5 3= 7. 10 3 3
②由①得,PC⊥BD, ∵PA⊥底面ABC,∴PA⊥BD.
又PC∩PA=P,
∴BD⊥平面PAC
∴当点Q是线段PA上任一点时都有BD⊥DQ.
③∵PA=AB=2, ∴ PB BC 2 2. ∵AB⊥BC,∴ AC 2 3. ∴PC=4,CE=2, 且 BD ABBC 2 2 2 2 6 , AC 3 2 3 ∵△CDE∽△CPA,
性 质 定 理
垂直于同一个 平面的两条直 线______. 平行
a
α
b
a⊥α ∵_____, b⊥α ______, ∴a∥b
【即时应用】(1)思考:能否将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中的
“任意一条直线”改为“无数条直线”?
提示:不可以.当这无数条直线平行时,直线l有可能在平面α 内,或者l与平面α相交但不垂直. (2)直线a⊥平面α ,b∥α ,则a与b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 【解析】由b∥α可得b平行于α内的一条直线,设为b′.因为
【规范解答】(1)EF⊥平面ABC.
证明:∵AB⊥平面BCD,∴AAB∩BC=B,∴CD⊥平面ABC,
在△ACD中 AE AF 0 1 ,
AC AD
∴EF∥CD, ∴EF⊥平面ABC.
(2)∵CD⊥平面ABC,BE⊂平面ABC, ∴BE⊥CD,
性质及判定的综合应用.
(3)对于垂直与体积结合的问题,在求体积时,可根据线面垂
直得到表示高的线段,进而求得体积.
【例3】(2012·唐山模拟)如图,已知三棱 锥A-BPC中,AP⊥PC,AC⊥BC,M为AB的中 点,D为PB的中点,且△PMB为正三角形. (1)求证:DM∥平面APC; (2)求证:平面ABC⊥平面APC;
又BE⊥CD,AC∩CD=C, ∴BE⊥平面ACD, ∵BE⊂平面BEF, ∴平面BEF⊥平面ACD. 所以存在 = 6 时,平面BEF⊥平面ACD.
7
【反思·感悟】证明面面垂直时一般先证线面垂直,确定这条 直线时可从图中现有的直线中去寻找,若图中不存在这样的直 线,则应通过添加辅助线来构造.
垂直关系的综合问题 【方法点睛】垂直关系综合题的类型及解法 (1)对于三种垂直的综合问题,一般通过作辅助线进行线线、 线面、面面垂直间的转化. (2)对于垂直与平行结合的问题,求解时应注意平行、垂直的
②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
文字语言
一个平面过
图形语言
符号语言
判 定 定 理
另一个平面 垂线 的_____,则 这两个平面
β l
∵______, l⊥α
l⊂β ______, ∴α ⊥β
α
垂直.
③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 文字语言 图形语言 符号语言
两个平面垂
性 质 定 理 直,则一个 平面内垂直 交线 于_____的直 线与另一个 平面垂直.
第五节 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
点击进入相应模块
三年20考
高考指数:★★★★
1.以立体几何的定义、公理和定理为出发点,认识和理解空间 中线、面垂直的有关性质与判定定理; 2.能运用公理、定理和已获得的结论证明一些空间图形垂直关 系的简单命题.
1.垂直关系的判断多出现在选择题或填空题中,主要考查对与垂 直有关的概念、公理、定理、性质、结论的理解及运用,往往与
(1)判断EF与平面ABC的位置关系并给予 证明; (2)是否存在λ ,使得平面BEF⊥平面ACD, 如果存在,求出λ 的值,如果不存在,说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