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辽盆地二氧化碳地质埋存研究

合集下载

松辽盆地北部昌德地区含CO2气藏特征及成藏模式

松辽盆地北部昌德地区含CO2气藏特征及成藏模式
2 0 0 9 , 3 0 ( 5 ) : 6 6 1 ~ 6 6 6 .
报( 江 汉石 油 学院学 报) , 2 0 0 9 , 3 1 ( 4 ) : 5 4 ~
5 7.
[ 1 2 ] 何 家雄 , 姚永坚, 刘 海龄 , 等. 南 海北部 莺歌海
宋岩 , 王兆宏, 等. 松辽盆地二氧 化碳 [ 6 ] 鲁雪松, 成 因及 分 布 主 控 因 素E J - I . 天 然 气工 业 , 2 0 0 9 ,
Ab s t r a c t : I n t h e n o r t h o f S o n g l i a o b i s i n,b e c a u s e f o r ma t i o n b u r i e d d e p t h,g e o l o g i c a l s t r u c t u r e c o mp l i — c a t e d, u n d e r g r o u n d t e mp e r a t u r e h i g h,d i a g e n e s i s s t r o n g,l i t h o l o g y a n d l i t h o f a c i e s c h a n g e d,t h u s t h e s e r e — s u l t i n c o mp l e x o f d e e p n a t u r a l g a s a c c u mu l a t i o n r u l e a n d mo r e d i f f i c u l t y o f e x p l o r a t i o n .F o r h y d r o c a r b o n
2 0 1 3 年第3 期
董景海 松辽盆地北部昌德地区 含C O 2 气藏特 征及成藏模式

CO2驱与埋存中流体运移监测方法与结果

CO2驱与埋存中流体运移监测方法与结果


2 0 1 3 S c i . T e c h . E n g r g .
C O 2驱与埋存 中流体 运移监测方法 与结果
黄 海东 张 亮 任韶 然 陈国利 张 华
( 中国石油大学石油7 - 程学 院 , 青岛 2 6 6 5 8 0 ;吉林 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 , 松原 1 3 8 0 0 0 )
C O 的实 践经验 。
效率和波及 系数、 获得最 大 的采收率 和 C O 埋存 量, 并预测 C O : 突破 时间、 制定经济有效的油气 取 样分析频率。分析 了吉林油 田 C O : 驱与埋存示 范
工 程 中各 种监 测技 术 与获 得 的结果 , 并对 不 同监 测
结果进行 了对 比分析 。
C O : 通过大孔道、 自然和压裂裂缝、 高渗带的气
窜对 于流体 运移 和驱 替 前 缘 的影 响 很 大 , 且本 试 验
区井距较小 , 这种影响更为显著 , 但 是地面地震等 方法难 以监测较小的裂缝 , 而试井方法可 以获取近 井地带裂缝发育对渗流的影 响。此外 , 通过试井方 法还可以获取储层渗透率的信息。
1 . 3 . 2 生产 气 油比 ( G O R) 、 C O ,含 量 、 原 油 产 量
有 明显影响, 但是通过常规 的地震等方法难以发挥
作用 , 需要采 用一 些能够 较好地 识别 裂缝 的方法 。 储 层测试 的监 测方 法如下 。
1 . 1 . 1 试 井测试
在项 目实施过程 中监测流体运移和驱替前缘 , 可评价提高采收和埋存的效果 , 校准和验证 C O 运 移模型的模拟结果以及地质模型的精确性 , 更加准 确地预测长期 C O : 埋存的效果。此外 , 监测结果也

松辽盆地北部二氧化碳气藏成因地球化学研究

松辽盆地北部二氧化碳气藏成因地球化学研究

稀有 气体 的 含 量 及 同位 素 、 O C 的碳 同位 素 及 伴
生 甲烷 同系物 的碳 同位 素 系列 等特征 , 以对气 藏 可
C 的来 源 进行 判 别 分 析 。本 文 从 这 两方 面 对 松 0 辽盆 地北 部徐 家 围子 断陷 带 昌德 东气 藏 C 成 因 O 的地 球化 学特 征进 行 了分析 。
摘要 : 松辽盆地北部深层已发现的二氧化碳 ( ( 工业 气藏主要处于徐家围 于断陷带深层 , c )) 火山岩储集层 的岩石化学数 据表 明,
徐 家 围子 的 火 山 岩 以 钙 碱 性 为 主 , 幔 源岩 浆 分异 作 用 的 产 物 徐 家 围子 断 陷 带 昌德 东气 藏 天 然气 中 的 C 含 量 高 (9 7 ~ 为 O2 8 3 9 . 8 ) c ) 碳 同 位 索 值 为 6 6 。 一 40 % 。 在 无 机 成 因 区 , / He值 为 3 9 】 和 4 5 1 ~ , 于 幔 源 与 壳 O 3 , ( 2的 .l ~ . 6 0落 He . × 0‘ .× 0 介 源之 间 , 生 甲 烷 同 系 物 的碳 同 位素 呈 倒 序 排 列 , 有 无 机 成 因 气 负 碳 同 位 素 系 列 的 特 征 CO / He值 为 l 9 0 。 示 出气 伴 具 2 _ ×1 9 指 藏 中 c( 1 上 地 幔 脱 气 成 因 。 火 山岩 储 集层 岩 石 化学 数 据 和 气 体 化 学 成 分 判 别 的结 果 说 明徐 家 围 子 断 陷 带 昌 德 东 气 藏 的 形 成 2是 和 幔 源 岩 浆 有 荚 , C 2是 无 机幔 源 成 因 。 其 O 关 键 词 : 氧 化 碳 气 藏 ; 球 化学 ; 机 成 因 ; 辽 盆 地 二 地 无 松

松辽盆地中央坳陷区深部咸水层二氧化碳储存潜力评价及其不确定性分析

松辽盆地中央坳陷区深部咸水层二氧化碳储存潜力评价及其不确定性分析

松辽盆地中央坳陷区深部咸水层二氧化碳储存潜力评价及其不确定性分析徐威;苏小四;杜尚海;杨国强;孟婧莹;高东燕【期刊名称】《第四纪研究》【年(卷),期】2011(31)3【摘要】Geological sequestration of carbon dioxide is an effective means to reduce anthropogenic greenhouse-effect gases. Deep saline aquifer is a favorable underground storage space. An accurate storage capacity assessment of carbon dioxidein in deep saline aquifer is the first step for scientific research on carbon dioxide geological storage. The assessment of carbon dioxide geological storage in deep saline aquifer in the central depression of Songliao Basin is taken as an example in this article. The Songliao Basin is situated in the northeast of China, which is cross Heilongjiang Province, Jilin Province, Liaoning Province and Inner Mongolia, the total area of the bas in is about 26×104km2. The central depression is in the center of the basin and the area is about 4×104km2. There are thick Cretaceous sediments in the central depression and as for the main reservoir-cap rock assemblage, the sandstone of Quantou Formation, Qingshankou Formation, Yaojia Formation and Nenjiang Formation are the reservoirs while the mudstone of Mingshui Formation, Nenjiang Formation, the 1st and 2nd measures of Yaojia Formation, the 1st measure of Qingshankou Formation and the 1st and 2nd measures ofQuantou Formation are the cap rocks. The uncertainty of physical character parameter of the reservoir bed is in consideration and Monte Carlo method is used to analyse the uncertainty of the storage capacity. In the study, we created 1000 random numbers of porosity to calculate the carbon dioxide geological storage capacity and analyse the change caused by the uncertainty of the porosity.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theoretical storage capacity of the deep saline aquifer in the central depression of Songliao Basin is 5.34 × 10 11 t, which is between 4. 14 × 1011 t and 5.72 × 10 1 1 t when the uncertainty of the porosity is considered and the cumulative probability is 58.3% of the storage capacity which is larger than theoretical storage capacity. It shows that the uncertainty of the porosity has great effect on the result of the assessments, which should be taken into account in actual projects.%地质储存是减少CO2等温室气体向大气中人为排放的有效措施,深部咸水层是优先考虑的地下储存空间之一,准确评价CO2在深部成水层中的储存潜力是进行CO2地质储存研究的重要基础.本次研究以松辽盆地中央坳陷区深部咸水层为例,评价其储存CO2的潜力,并考虑储层物性参数的随机性,进行储存潜力的不确定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央坳陷区深部咸水层CO2地质储存理论潜力为5.34×10<'11>t,若考虑孔隙度不确定性,则储存潜力的随机分布区间为4.14×10<'11>-5.72×10<'11>t,且大于理论储存潜力值的概率约为58.3%,说明孔隙度的不确定性对储存潜力评价结果影响较大,在实际工程中应重点考虑这一问题.【总页数】8页(P483-490)【作者】徐威;苏小四;杜尚海;杨国强;孟婧莹;高东燕【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941.75【相关文献】1.松辽盆地中央坳陷区北部咸水层CO2储存场地适宜性评价与储量计算 [J], 罗伟;张洋;刘宁;成建梅2.陆相坳陷盆地烃源岩内致密砂岩储层含油性主控因素——以松辽盆地北部中央坳陷区齐家凹陷高台子油层为例 [J], 张金友3.松辽盆地咸含水层埋存CO2储存容量初步估算 [J], 巫润建;李国敏;黎明;许志刚;曾荣树4.松辽盆地东南隆起区-中央坳陷区上白垩统青山口组一段油页岩特征对比分析 [J], 张帅华;刘招君;申林;张朋霖;孟庆涛5.深部咸含水层CO_2注入下压力抬升与流体迁移的大尺度模拟研究:以松辽盆地为例 [J], 成建梅;赵静;张可霓;赵锐锐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松辽盆地北部深层二氧化碳的成藏疏导通道

松辽盆地北部深层二氧化碳的成藏疏导通道

第26卷 第2期2005年3月石油学报AC TA PETROL EI SIN ICAVol.26 No.2Mar.2005 基金项目:国家“九五”科技攻关项目(99Ο110Ο01Ο03)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 140472074)联合资助。

文章编号:0253Ο2697(2005)02Ο0042Ο05松辽盆地北部深层二氧化碳的成藏疏导通道王佰长1,2 谈 迎3 刘德良3(11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 江苏南京 210008; 21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勘探部 黑龙江大庆 163453; 3.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院 安徽合肥 230026)摘要:从二氧化碳气藏疏导通道的角度,对松辽盆地北部徐家围子断陷发现的幔源二氧化碳气藏及无机成因的烷烃气藏进行了探讨。

根据松辽盆地深部地质结构、异常高的热流值等特征,认为对松辽盆地深层的壳内低速高导体可以有两种解释:①上地幔发生部分熔融,析离出来的流体相在静压力作用之下上升并穿过莫霍面后,在下地壳上部或中地壳内聚集而成的岩浆房;②在缺水条件下,高热流值作用形成的壳内熔融体。

通过对盆地深部地壳发育的拆离带和网状构造特征、二氧化碳的运移疏导特点以及盆地北部昌德东二化碳气藏地球化学特征等的进一步解析表明,松辽盆地深部中上地壳的低速高导体是把地幔流体中的二氧化碳通过壳内火山、岩浆活动运输到中、浅部成藏的中转站。

关键词:松辽盆地;深层二氧化碳;成藏疏导通道;低速高导体;岩浆房中图分类号:TE 12212 文献标识码:ALeading passage of carbon dioxide reservoir in deep layer of North Songliao B asinWAN G Bai 2chang 1,2 TAN Y ing 3 L IU De 2liang 3(11De partment of Earth S ciences ,N anj ing Universit y ,N anj ing 210008,China;21Daqing Oil f iel d Com pany ,L t d.,Daqing 163453,China;31De partment of Earth and S pace S cience ,Universit 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Hef ei 230026,China )Abstract :The leading passages of mantle 2genetic carbon dioxide reservoir and inorganic alkane hydrocarbon reservoir found in Xujia 2weizi Rift of North Songliao Basin were discussed.The tectonic characters of deep layer and high abnormal thermal 2flow of Songliao Basin show that the crust low 2velocity and high 2conduction zone in the deep layer of Songliao Basin may be the magma chamber accu 2mulated in the mid or lower crust and produced f rom the partly melting inside mantle under the interaction of crust and mantle.The low 2velocity and high 2conductivity zone may also be the melted lava inside crust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high thermal flow and short 2age of water.The analysis on geophysical data and geochemical data of deep layer in North Songliao Basin suggests that the low 2ve 2locity and high 2conduction zone in crust of deep layer in Songliao Basin is a mid 2station for transferring mantle 2derived carbon dioxide into the shallow reservoir by magmatism and volcanism.K ey w ords :Songliao Basin ;deep carbon dioxide ;reservoir leading passage ;low 2velocity and high 2conduction zone ;magma chamber 任何类型的油气藏,在其成藏过程中都要有一套疏导运输系统与其相关联,其中裂隙系统是CO 2成藏,特别是高纯CO 2气藏的主要通道。

松辽盆地南部CO2气藏成因及主控因素分析

松辽盆地南部CO2气藏成因及主控因素分析

间 , C 伴 生 的氦 气 的。 /He与 空 气 的。 /He 与 O2 He He
的 比值 , R/ > 1 或 伴 生 氦 气 的。 / He 1 4 即 R , He > . ×
1_ , 0 。伴生烷 烃 的碳同位 素排序 为反序 , 艿 C.< 艿 。 即 M c C H< C H< 6 c l; 源 海 相 碳 酸 盐 岩 热化 学 a Q 。 C 4o壳 H
关键词 : 0 C: 3 文献 标识码 : 文章编 号 :O 4 5 1 ( O 10 ~ O 9 — 0 TE 4 B 10— 76 21)4 03 3 近年来 , 随着 深 层 天 然 气 勘 探 的不 断 深 入 , 松 在 辽盆 地 南 部 的 万 金 塔 、 安 、 店 、 岗 等地 均 发 现 乾 孤 红 了大 量 高 纯 度 的 C z气 藏 , Oz 藏 的 勘 探 引 起 了 O C 气 广泛 的关 注 和重 视 。为 了加 快 松 辽 盆 地 南 部 深 层 天
具有 不 同的地球 化学特征 。如 有机 成 因的 C z 含量 O 气

般小 于 3 , 同位素 ( C ) 于 一1‰ , O 碳 艿 小 O 主频 率
C H > ¨C 6 ”C H > c o 无 机 成 因 的 c4 QH > 。 8 ”C 4 ; m
段在 一1 ‰ ~一 1‰ 之 间 , 2 7 烷烃 的碳 同位 素 为正 序 , 即
成因的 c 2 0 气的 C 值则偏小, 吼 它们的。 e 的 H /He
比值 在均在 7 0 9 ×1 之 间[ 。 。根据 这些 特 z - ~咒 O ×1 2]
点 , 以利用 CO 可 2以及 其伴 生 气 的 地球 化 学 特征 来 分

CO2驱油后的矿物捕获——以松辽盆地南部为例

CO2驱油后的矿物捕获——以松辽盆地南部为例

这种 现象 的原 因很 可能是 C O 在驱 油过程 中的萃取 作
用 j 。在研 究 区地层 温压 条件 下 ( 6 2 . 0 ~ 7 7 . 5 , 1 4 . 0 ~ 1 7 . 4 MP a ) [ 1 6 , 2 6 】 , C O 2 处 于超 临界状 态 ,此 状态 的 C O 具
6 . 3 5 % 。 ~ 2 . 1 2 % 。 [ = 1 引 。经计算 , 与 片钠 铝石平 衡 的 C O 的
6 ” C值 为一 9 . 9 1 % o - - 4 . 2 3 % 。 ,而 与方解 石平衡 的 C O 的
6 ” C值 为一 8 . 8 7 % o _ l 5 ] ,这 与研 究 区内 C O 2 气藏中的 8 1 3 C 值 基 本一 致 ( 一 9 . 7 6 % o - - 3 . 7 3 % 。 ) L 3 4 3 6 ] , 并 与 已知 幔 源 岩 浆来 源 的 C 0 2 的6 ” C值 一致 ( 一 7 . 0 0 % 。 一4 . 0 0 ‰ ) [ 1 2 , 3 6 1  ̄ 因此 , 可确 定形 成松 辽盆地 南部 片钠铝 石 、 方解 石 和铁 白云石 的 C O 来源 于幔 源岩浆 。这 种 C O 注 入后 与矿

此, 有 理 由相信 , 同位 捕获 C O 碳 酸盐 矿物 的片钠 铝 石 在 含油条件 下仍 可生 长 。
C 一 0同位 素研究 显示 ,研 究 区内天然 C O 注入 后 可形 成 的固碳矿 物包 括片钠 铝石 、 方解 石 和铁 白云石 。 上述矿 物的 6 ” C值 分 别 为一 3 . 4 2 % 。 ~ 3 . 2 9 % 。 , 一 2 . 1 6 % 。 ,
自生伊 利石 K / A r 测 年技术 , 就 是基 于 当油气 充 满储层 时, 伊 利石 终止 生长这 一理论 基础 的 l 3 。 而人工 合成方 解石l 3 3 的烃 类包 裹体 实验显 示 , 随着油 水 比的增 加 , 烃

松辽盆地CO2地质储存适宜性评价

松辽盆地CO2地质储存适宜性评价
21 年 9 01 月 地球学 Nhomakorabea报
S p.2 1 e 01 VO13 O.:5 — 0 .2 N 5 70 58
第 3 卷 第 5 :7 —8 2 期 505 0
W W cg b lt . m W .a s ul i c W W 地球 学报 . m en o W . c o
Aca Ge s in iaS n c t o ce t ii a c
松 辽盆地 C 地质储 存 适宜性 评价 O2
杨 国强 , ,苏 小四 , ,杜 尚海 2 ,徐 威 , ,孟婧 莹 , ,高 东燕 , 2 , 2 , ,, 2 , , 2) ,
1 ) 大学 环境 与资源 学院 , 吉林 吉林 长春 102 ; 30 1
2 吉林大 学水 资源 与环境研 究所 ,吉林 长春 1 0 2 ; ) 30 1 3吉林 大 学地下 水资源 与环 境教育 部重 点实验 室 ,吉林 长春 1 0 2 ) 30 1 摘 要 :为缓 解全 球气 候 变暖 趋势 ,C 地质 储存 成为 目前减 少 向大气排 放 CO 量 的有效 方法 之一 。区域 O: C 地质 储存 适宜性 评价 是筛 选 C 地质 储存 目标 区和工程 建设 的基础 ,合 理 的评 价指标 体 系和指标 权重 O: O 对评 价结果 有重要 影 响 。本 次研究 结合松 辽盆 地地质 条件 ,建立包 括地 质储存 规模 、储存 经济 性 、储存 条件 和储 存安 全性 4个方 面 、2 0个指 标 、5 指标 划分 等级 的评 价指标 体 系,利 用层 次分析 法( P 确定 各指标 个 AH ) 权 重,且考虑 到各 评价 指标 分级标 准 的模糊 性 ,由此得 到基 于层 次分 析法 的 C 2地质 储存 适宜 性 的模 糊 综 O

松辽盆地二氧化碳气藏成因及成藏期次分析

松辽盆地二氧化碳气藏成因及成藏期次分析

松辽盆地二氧化碳气藏成因及成藏期次分析
江涛;王颖
【期刊名称】《岩石学报》
【年(卷),期】2010(026)001
【摘要】通过组分分析、碳同住素及氦同位素分析认为长岭二氧化碳气藏为幔源岩浆成因.文中充分利用包裹体的岩相学特征、均一温度特征、气体组分特征以及碳同位素特征等对长岭断陷CO_2气藏的成藏期次进行了分析,长岭断陷CO_2气藏包裹体温度为160~170℃,均超过该区古地温,推断为热流事件造成的,通过对松辽盆地大地构造环境以及其它分析,综合认为长岭断陷CO_2气藏主要形成于中生代末期至新生代,应为晚期成藏.
【总页数】5页(P130-134)
【作者】江涛;王颖
【作者单位】吉林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松原,138000;吉林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松原,138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18.13
【相关文献】
1.松辽盆地南部CO2气藏成因及主控因素分析 [J], 史军
2.松辽盆地北部二氧化碳气藏成因地球化学研究 [J], 谈迎;刘德良;李振生
3.松辽盆地深层天然气成因分析及气源对比——以长岭断陷长深1区块营城组气
藏为例 [J], 李晓锋;彭仕宓;邵明礼;门吉华
4.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盐下二氧化碳气藏成因分析 [J], 卢蜀秀;邓军;白海峰
5.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盐下二氧化碳气藏成因分析 [J], 白海峰;马占荣;包洪平;刘宝宪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松辽盆地北部二氧化碳气藏成因地球化学研究

松辽盆地北部二氧化碳气藏成因地球化学研究

松辽盆地北部二氧化碳气藏成因地球化学研究
松辽盆地北部二氧化碳气藏成因地球化学研究
松辽盆地北部深层已发现的二氧化碳(CO2)工业气藏主要处于徐家围子断陷带深层,火山岩储集层的岩石化学数据表明,徐家围子的火山岩以钙碱性为主,为幔源岩浆分异作用的产物.徐家围子断陷带昌德东气藏天然气中的CO2 含量高(89.73%~90.38%),CO2的碳同位素值为-6.61‰~-4.06‰,落在无机成因区,3He/4He值为3.9×10-6和4.5×10-6,介于幔源与壳源之间,伴生甲烷同系物的碳同位素呈倒序排列,具有无机成因气负碳同位素系列的特征.CO2/3He值为1.9×109,指示出气藏中CO2是上地幔脱气成因.火山岩储集层岩石化学数据和气体化学成分判别的结果说明徐家围子断陷带昌德东气藏的形成和幔源岩浆有关,其CO2是无机幔源成因.
作者:谈迎刘德良李振生T an Ying Liu Deliang Li Zhensheng 作者单位:谈迎,Tan Ying(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南京,210018;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院,合肥,230026) 刘德良,李振生,Liu Deliang,Li Zhensheng(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院,合肥,230026)
刊名:石油实验地质ISTIC PKU 英文刊名:PETROLEUM GEOLOGY AND EXPERIMENT 年,卷(期):2006 28(5) 分类号:P61 关键词:二氧化碳气藏地球化学无机成因松辽盆地。

松辽盆地长岭断陷CO2气藏形成及分布规律

松辽盆地长岭断陷CO2气藏形成及分布规律

松辽盆地长岭断陷CO2气藏形成及分布规律栾海波;林景晔;夏丹;郑桂英【期刊名称】《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年(卷),期】2010(029)003【摘要】长岭断陷位于松辽盆地中央坳陷南部,自20世纪70年代末在断陷南部万金塔发现CO2气藏后,又相继在孤店、长岭等地区发现高含量的CO2气藏.CO2气藏分布主要受深大断裂、火山岩或岩浆岩分布的控制.长岭断陷主要控陷大断裂有8条,究竟哪些断裂影响CO2气分布是勘探部署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提出幔源CO2气的运移及成藏模式,认为基底走滑断裂控制着无机成因气藏分布.乾安断裂和长岭断裂是具有低角度走滑性质的控陷断裂,纵横向延伸长并位于断陷内所有断层之下,断裂活动期CO2等幔源气沿断层向上运移,断陷内所有CO2气藏的形成都与这2条断层有关.【总页数】5页(P7-11)【作者】栾海波;林景晔;夏丹;郑桂英【作者单位】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实验室,四川,成都,610059;中国石油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黑龙江,大庆,163712;中国石油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黑龙江,大庆,163712;中国石油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黑龙江,大庆,16371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相关文献】1.对松辽盆地油气藏形成和分布规律的初步认识 [J], 胡朝元2.松辽盆地长岭断陷无机与有机油气共生成藏组合类型及分布规律 [J], 周荔青;雷一心;王红燕3.松辽盆地长岭断陷火山岩储层特征及有效储层分布规律 [J], 王璞珺;陈崇阳;张英;高有峰;瞿雪姣;衣健4.松辽盆地长岭断陷火山岩天然气藏分布规律与控制因素 [J], 王洪江; 吴聿元5.松辽盆地长岭断陷火山岩天然气藏分布规律与控制因素 [J], 王洪江; 吴聿元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松辽盆地无机CO2气藏分布规律研究

松辽盆地无机CO2气藏分布规律研究

松辽盆地无机CO2气藏分布规律研究
胡圆圆;胡再元
【期刊名称】《内蒙古石油化工》
【年(卷),期】2011(000)012
【摘要】通过对松辽盆地的无机幔源成因CO2气体分布规律研究可知:松辽盆地的CO2气体在含量和层位上分布都很广,从嫩江组到基底每个层位都有发现,但主要分布在深层的营城组和中浅层的泉四段这两个层位上;在平面上主要分布特征是:总体上来看,中浅层的CO2主要分布在盆地中西部地区,深层CO2主要分布在盆地中东部地区;该盆地的CO2的分布特征表明,CO2受深大断裂和火山岩控制明显,所以我们能对该盆地的CO2进行初步的预测.
【总页数】3页(P113-115)
【作者】胡圆圆;胡再元
【作者单位】中国石油杭州地质研究院,浙江杭州310023;中国石油碳酸盐岩储层重点实验室,浙江杭州 310023;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西北分院,甘肃兰
州,73002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E155
【相关文献】
1.莺歌海盆地富CO2气藏形成的有利条件及分布规律研究 [J], 刘江涛;黄志龙;童传新;朱建成
2.松辽盆地CO2气藏的形成与分布特征 [J], 王盛鹏;罗霞;孙粉锦;王颖;冉清昌
3.松辽盆地长岭断陷CO2气藏形成及分布规律 [J], 栾海波;林景晔;夏丹;郑桂英
4.松辽盆地无机成因气藏形成分布特征及勘探方向 [J], 周荔青;金之钧
5.松辽盆地南部幔源 CO2充注成因次生油气藏深、浅层分布差异 [J], 明晓冉;刘立;于雷;于淼;曲希玉;杨会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松辽盆地北部昌德地区含CO2气藏特征及成藏模式

松辽盆地北部昌德地区含CO2气藏特征及成藏模式

松辽盆地北部昌德地区含CO2气藏特征及成藏模式董景海【期刊名称】《内蒙古石油化工》【年(卷),期】2013(000)003【摘要】松辽盆地北部深层由于地层埋藏深度大,地质结构复杂、地温高、成岩作用强,岩性岩相变化大,因而导致深层天然气聚集规律复杂,勘探难度大.松辽盆地在对烃类天然气长期勘探并取得巨大突破的同时,也意外地发现了一些高含CO2气藏.CO2气藏直接影响并制约烃类气藏勘探部署,因此研究CO2气藏特征及成藏模式对突破天然气勘探瓶颈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昌德地区CO2气藏特征的分析,建立出含CO2气藏成藏模式.昌德地区CO2气藏的形成是地球深部地质作用形成富含CO2气热液的资源库、以渗流与间歇性涌流的方式向上运—聚的产物.由强烈的壳—幔相互作用使深部资源进入地壳的软流圈上涌区、地壳中的“拖网”结构以及深大断裂的各类高角度断层和由深大断裂引发的一系列的岩浆活动沟通了深部流体与盆地的联系,运移到盆地中有效构造部位,并提供了良好的储盖条件后聚集成藏.【总页数】5页(P1-5)【作者】董景海【作者单位】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黑龙江大庆16371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32+1【相关文献】1.松辽盆地北部昌德东气藏CO2成因的地球化学判据 [J], 谈迎;张长木;刘德良2.昌德含气系统成藏关键时刻的确定 [J], 杨玉峰;万俭英;杨波;栾长江3.松辽盆地北部安达地区油气成藏潜力及成藏模式分析 [J], 刘丽娟;刘志芬4.松辽盆地昌德东CO2气藏形成机制及成藏模式 [J], 魏立春;鲁雪松;宋岩;柳少波5.松辽盆地北部昌德东CO_2气藏的自生自储成藏模式 [J], 李振生;刘德良;谈迎;吴小奇;杨晓勇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松辽盆地中央坳陷区北部咸水层CO2储存场地适宜性评价与储量计算

松辽盆地中央坳陷区北部咸水层CO2储存场地适宜性评价与储量计算

松辽盆地中央坳陷区北部咸水层CO2储存场地适宜性评价与储量计算罗伟;张洋;刘宁;成建梅【期刊名称】《安全与环境工程》【年(卷),期】2015(022)005【摘要】深部含水层CO2地质储存可以有效缓解CO2排放压力,而合理的场地评价和选址工作是有效、安全和经济储存CO2的先决条件.在详细分析松辽盆地中央坳陷区地质背景条件的基础上,针对目标区级深部咸含水层CO2储存场地评价级别,建立了6个一级指标和22个二级评价指标的目标区级场地优选方法.优选方法重点考虑了地质因素的影响,运用层次分析法和加权评判法对松辽盆地中央拗陷区北部5个二级构造单元开展了场地适宜性评价,并计算了各二级构造单元的CO2封存储量.结果表明:各二级构造单元的适宜度指标相差不大,埋存适宜性皆较好,其中齐家—古龙凹陷CO2埋存适宜性最优;储量上,齐家—古龙凹陷最高,朝阳沟阶地最低.【总页数】7页(P52-58)【作者】罗伟;张洋;刘宁;成建梅【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环境学院,湖北武汉430074;华北油田公司采油工程研究院,河北任丘062550;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环境学院,湖北武汉430074;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环境学院,湖北武汉43007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701【相关文献】1.陆相坳陷盆地烃源岩内致密砂岩储层含油性主控因素——以松辽盆地北部中央坳陷区齐家凹陷高台子油层为例 [J], 张金友2.基于灰色关联分析法的松辽盆地CO2地质储存适宜性评价 [J], 宋铁军;万玉玉;张文强;饶文迪;孟婧莹;范基娇;高睿敏3.松辽盆地CO2地质储存适宜性评价 [J], 杨国强;苏小四;杜尚海;徐威;孟婧莹;高东燕4.松辽盆地中央坳陷区深部咸水层二氧化碳储存潜力评价及其不确定性分析 [J], 徐威;苏小四;杜尚海;杨国强;孟婧莹;高东燕5.松辽盆地咸含水层埋存CO2储存容量初步估算 [J], 巫润建;李国敏;黎明;许志刚;曾荣树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CO2地质埋存技术报告

CO2地质埋存技术报告
The forty-third General Assembly approved the No.43/53 resolution, Protection of Global Climate for Present and Future Generations of Mankind, in December 1988. The resolution of 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 was approved at the headquarters of U.N. in ninth May 1992; In 1997, the third congress of contracting party was hold at Kyoto in Japan. The congress approved the Kyoto Protocol and gave the quantization indicators of subtracting of greenhouse gasses for developed countries. Chinese government made the official sanction for Kyoto Protocol in August 2002.
CO2 地质埋存技术
Fig1. 1983-2002年全球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年增长趋势
CO2 地质埋存技术
中国能源消费结构特点
● 煤炭比重达到68% 高于世界26.5%的平均水平 高于发达国家21.3的平均水平 ● 排入大气中的CO2的85%来自煤炭 2002年中国CO2排放量为33.07亿吨
ENERGY CONSUMPTION STRUCTURE IN CHINA

松辽盆地南部无机成因CO2成藏机制研究

松辽盆地南部无机成因CO2成藏机制研究

松辽盆地南部无机成因CO2成藏机制研究
杨会东;姚萍;张旭;刘立;杨彦成;王长江
【期刊名称】《天然气地球科学》
【年(卷),期】2008(19)5
【摘要】CO2碳同位素等地球化学特征显示,松辽盆地南部多处发现的高含量CO2气藏属于无机成因天然气。

通过对盆地深部壳幔结构、深部热异常分布及长岭断陷火山活动等的综合研究,认为:松辽盆地深部热流异常的分布区是幔源气体的源头,而中上地壳的低速高导体是把地幔流体中CO2通过壳内火山岩浆活动输送到盆地地层的中转站;长岭断陷在断陷期形成的大规模火山,为盆地晚期幔源气提供了储存空间;无机气具有晚期成藏特征,长岭地区与乾安—前神字井控陷断裂上盘的大型火山岩体是无机成因CO2聚集的主要区域。

【总页数】5页(P634-638)
【关键词】CO2气藏;无机成因;热异常;成藏机制;分布规律
【作者】杨会东;姚萍;张旭;刘立;杨彦成;王长江
【作者单位】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吉林长春130061;中国石油吉林油田公司,吉林松原138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E122.1
【相关文献】
1.松辽盆地南部无机CO_2成藏机理与分布 [J], 杨光;赵占银;张伟
2.双辽火山活动与松辽盆地南部无机CO_2气藏的成因联系——来自火山岩中流体-熔融包裹体的证据 [J], 于志超;刘立;曲希玉
3.松辽盆地南部长岭断陷CO2成因与成藏期研究 [J], 米敬奎;张水昌;陶士振;刘婷;罗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松辽盆地南部无机CO_2成藏机理与分布

松辽盆地南部无机CO_2成藏机理与分布

松辽盆地南部无机CO_2成藏机理与分布杨光;赵占银;张伟【期刊名称】《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年(卷),期】2010(40)4【摘要】松辽盆地南部的幔源CO2气主要存在3种脱气方式:热底辟体脱气、岩浆房脱气和地幔热底垫体脱气。

古近纪末—新近纪时期的岩浆活动和岩石圈断裂是无机CO2气藏形成的主控因素;属于岩石圈断裂的郯庐断裂北部断裂系,当处于活动期时,诱导幔源岩浆上涌,促使无机CO2气从幔源岩浆脱出,先期富集在下地壳底部,并沿着下地壳的网状剪切带迂回向上运移到达拆离带;当断至拆离带的低角度基底断裂处于活动期时,无机CO2气体沿着壳源断裂上移进入地壳浅层圈闭富集成藏。

气源断裂体系的展布与幔源火成岩活动脱气是无机CO2气运聚成藏的两大主控因素。

幔源CO2气藏主要分布在长岭断陷和德惠断陷:前者主要沿着孙吴—双辽断裂带分布,后者受控于哈尔滨—四平断裂带。

长岭断陷的幔源CO2气藏埋藏较深,由于向北西的红岗阶地和东部的德惠断陷层位在变新,导致CO2气藏埋藏深度逐渐变浅。

【总页数】7页(P932-938)【关键词】松辽盆地;幔源CO2气藏;脱气方式;成藏模式【作者】杨光;赵占银;张伟【作者单位】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中国石油吉林油田公司【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13【相关文献】1.松辽盆地南部岩性-地层油气藏成藏动力和分布规律 [J], 邹才能;贾承造;赵文智;陶士振;谷志东;侯启军;赵占银;宋立忠2.松辽盆地南部深层火山岩气藏分布及成藏模式 [J], 王伟明;卢双舫;尚教辉;王立武;邵明礼3.松辽盆地南部无机成因CO2成藏机制研究 [J], 杨会东;姚萍;张旭;刘立;杨彦成;王长江4.双辽火山活动与松辽盆地南部无机CO_2气藏的成因联系——来自火山岩中流体-熔融包裹体的证据 [J], 于志超;刘立;曲希玉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松辽盆地南部CO_2气藏的形成条件

松辽盆地南部CO_2气藏的形成条件

松辽盆地南部CO_2气藏的形成条件
云金表;庞庆山;徐佰承;赵荣;李玉喜
【期刊名称】《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0(24)2
【摘要】CO2 气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天然气 ,其成因和富集规律与烃类气有着显著的差别 .运用CO2 气碳同位素、伴生气等地球化学资料 ,探讨了松辽盆地CO2 气的成因 ,分析了CO2 气藏分布与深断裂带、区域盖层、深部侵入岩、火山岩分布关系 ,指出了长期活动的深断裂带、深部热流底辟、良好盖层是CO2 气藏的成藏条件 ,给出了CO2 气藏成藏模式 ,进而指出松辽盆地CO2
【总页数】3页(P82-84)
【关键词】气藏;成藏条件;成藏模式;二氧化碳;天然气勘探
【作者】云金表;庞庆山;徐佰承;赵荣;李玉喜
【作者单位】大庆石油学院石油勘探系;大庆石油管理局科技处;中国地质大学地球资源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18.130.1;P618.130.8
【相关文献】
1.松辽盆地南部CO2气藏的形成条件 [J], 云金表;庞庆山;徐佰承;赵荣;李玉喜
2.松辽盆地南部深层营城组火山岩气藏成藏条件分析 [J], 向景红
3.松辽盆地含CO_2火山岩气藏的形成和分布 [J], 张庆春;胡素云;王立武;李建忠;
董景海;王颖;郑曼
4.松辽盆地北部昌德CO_2气藏成因与形成机制 [J], 庞庆山;王蕾;赵荣;王凤刚
5.双辽火山活动与松辽盆地南部无机CO_2气藏的成因联系——来自火山岩中流体-熔融包裹体的证据 [J], 于志超;刘立;曲希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 0 10
收稿 日期 :2 1 一 4 0 1 O ~1 2
作者 简 介 :廖 黎 明 ( 7 ,男 , 四川 安岳人 ,助理 工 程 师,从 事地质 矿 产勘查 和研 究工 作 1 8 一) 9 28 6
松辽盆地二氧化碳地质埋存研究
力在于能使 C 2 O 长期 固定 。 C z 由 O 产生 的碱性铝矽酸岩将使溶液 中重碳酸根和碳酸根的浓度增加 , 同时又
2是工容 t■上 在 储深。j=. 存性分的储1厕=j C析的慧 =— 该O存部。=占上 c一作量曩■ 1 C 的咸 j-』 为松科誓=』= 地估辽学嚣=f{ 研:提,? jj O了 水t■=E 的质C依 …f 究算供为=^二" I初盆层 ■ = X可O以 一十E 适步:后 L- 处一据 —二- 开 以地 £_ 主 置定 :二 宜 展 要 , 地 _i .I 一 jE 』1 _ .
为 20 0 3年 中 国 大 陆地 区 CO 放 量 的 2 倍 。 5
关 键 词 :二 氧 化 碳 ;地 下储 存 ;成 水 含 水 层 ;松 辽 盆 地 中 图分 类 号 :P 1 . 02 6 81 . 3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 0 - 9 5( 0 2 3 0 6- 4 0 6 0 9 2 1 )0 — 2 8 0
密大 类态质时留晶。= ==聋= 度,似的,保体 = = 圭= 增具一 性同 的 圭 }= J= 有液 还气 灌 蠢瞳 = 性 = =士_= = 士 { = = }

百 气与比 个.\\ \\ 3数气漶约 数 I \\ 葭 量 、 \ 散近.蝇气 级 l\ 系 之要 2亍 。 \_ 食捐 , 亍漶 \ 、 \ 霹 熟 一
促 进 了水 中溶 解 性捕 集 。 1 )水 力 学方 法 : C z 注 入井 注入 深 部含水 层 中时 ,C 会流 出注入 井 ,进入 自然 流动状 态 。这 将 O从 O就 种 捕集 机 制几 乎 全部 取决 于含 水层 的水力 状态 。一部 分 注入 的 c 溶解在 地层 水 中 ,并 通 过扩 散 、弥 O将 散 和转 变 等过 程 以溶 解相 的形 式运 移 。地 层水 的流动速 度缓 慢 ,因此捕集 C :将处 于地 质 时间尺 度上 。 O 这 意 味着 溶解 的 C : O 运移 范 围较大 。


地储 原 质存理
. :一 j l . . 一 。 妻 】 ' 1 .
存气囊和于式蓬一雾益 = 在雾 压翟冀: =■- 在 压力0熹Lljl吐 的处温是的定l■。翻L 大常度高形 . — _ 。环)以的 晕0jL | 当温c体稳 _ = . 土 所常oc点 ■ £ 中的z i — 1 ( ,气临 鍪= 1j 境 界 一 . _ 七 土 ■二 。
21 0 2年 9月第 3 卷 第 3 2 期
四川地 质学 报
V 1 2 N . Sp,2 1 o. o3 e. 02 3
松 辽盆地二氧化碳地质埋存研 究
廖黎明 ,王
(. 1四川省核工业地质调查 院,成都

6 0 6 ;2 中国地质 大学,武汉 4 0 7 ) 10 1 . 3 0 4
DOI 0 9 9j s . 0 — 9 5 0 20 . 3 :1 . 6 / i n 1 6 0 9 . 1 . 0 3 .s 0 2 3 0
1 研究 目的与意义
松辽盆地所在的松辽平原受新生代 以来沉降影响 ,堆积 了巨厚层的新生代松散沉积物。沉积物从山 前 至 盆地 中心往 往 由单一 成 因变 为多 成 因 ,沉 积 物颗 粒 由粗变 细 ,地 下水 化学 组成 基本 呈 带状 分 布 。盆 地 中部地下水年龄较老 ,泰康组地下水年龄为 1 0 ~1 0 年 ,大安组地下水年龄为 1 00 2 0 000 800 5 0 ~ 400
2 溶解的方法: 2 ) C 在水 中的溶解根据其温度 、压力和盐度 的不 同而变化 。盐度在 3 O %时 ,储层 的溶 解能力在 4 ~ lg , 7 5 k/ m 相应空隙体积的 6 %一 . . 7 7 %是 C 。因此 , 3 O 如果能使大部分地层水中的 C O达 到饱 和 ,这将 是一 个非 常 重要 的机 制 。 3)矿物 处置 : 生 在含水 层 中的地球 化 学反 应 ,可 以使 我们 通过 碳酸 盐矿 物 的 固定来 处 置 C 发 O ,地层 水 的成 分 和岩 石矿 物控 制 了含水 层 处置 C z O 的量 。整 个 化学 反应 方程 如下 : 长 石+ 土+ O= 岭石 + 解石 + 粘 C 高 方 白云石+ 英 石 由于 C z O 比较特殊 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会使原有的储层 、盖层以及水文地质情况产生一些变化 ,如 储盖结构 、流体性质、压力场以及流体和储层之间的联系等方面 的影响等 。另外地质储层中涉及 C O 埋 存渗漏所引发 的风险和环境等问题 ,尤其值得关注和更进一步的详细研究 。 222 枯竭 或 开采 到后 期 的油 、气 田 .. 采用 油气 田封存 C : O 的情 况 有 2种: 一是利 用 废弃 油 气 田贮 存 C 。 原理 是采 用 “ O ,其 酸气 ”封 存 技术 。 这种方法早在许多年前 已有应用 ,目的是为 了处理油气开采和提炼过程中的 “ 酸气” ,即一种 C : O 、H和 其他副产品的混合物 , 中 C 2 其 O 占总量 的 9 %。将 c 0 O 直接注入废弃油气 田的原始储油f 层 中, 气) 能够可 靠地封存 c z另一种是采用 c z E R技术(O O。 O— O E R为 E hne i eoe 的缩写 , 提高石油回采率”, n ac Ol cvr R y 即“ ) 把超 临界状态的 C O 直接注人已开采过的储油层 中, 在高压条件下 , O 推动原油向生产井流动 , C 从而提 高石油 的采 出率。其中部分 C : O 溶解于未能被开采的原油中或贮存于地层孔隙中;部分 C O 随原油 、水 和天然气从生产井排出,这部分 C z 以通过分离和压缩 由注气井循环注入储油层 。这一技术 目前比较 O可 成熟 ,一些 老 油 田 、气 田附近 的发 电厂 、化 肥厂 等产 生 大量 C O 的企 业 ,如大 庆油 田、胜利 油 田 、大港 油 田、中原油 田等 ,考虑收集 C z O气体 ,液化后输送到毁弃的油井 、气井中,把 C O 埋藏到地下地层里 , 同时可增加油 田采油井、采气井的产量 。在附近没有老油气 田、煤田,但地下存在含咸水地层 的地 区, 如长江三角洲及两翼地区、珠江三角洲地 区的石油化工基地 、钢铁生产基地 , 以考虑回收 C 可 O 气体 , 液化后通过井管将 c z 0 输送到地下具有 良好区域盖层f 致密泥岩 、页岩 、膏盐岩等) 的含咸水地层 中埋藏起 来 。但这首先需要地质调查 ,搞清地下地层类型及结构 、构造。 223不可 开 采或 废弃 的煤 层 .I 煤 系地 层 中普 遍存 在 着 因技术 原 因或 经 济原 因而弃 采 的煤层 ,例如 不 可采 薄煤 层 、埋藏 超过 终采 线 的深部煤层 、 构造破坏严重的煤层等 , 是埋存 C O 的另一种潜在的适宜的地质构造。当 C : O 注入这样的煤 层后 ,类似于利用活性碳过滤空气和水中杂质的过程 ,它们在煤层的孔隙中扩散 , 并最终被煤体所吸附。
摘要 :C 地 下储存 可有 效地减 少人类 活动排放到 大气中的 C 量 ,从而缓解 日趋 严重的全球 气候 变化问 O O: 题 。沉积盆地地 下深部存在体积 巨大的咸水含水层 ,咸水不 宜开发利用 ,可用来储存 大量的 C 。研 究结果表 O 明,利 用松辽盆地进行 CO。 的地质埋存是 可行 的; 辽盆地 深部成含 水层 的 CO。 松 储存 容量大约为 89 0 ,约 . X1 6 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