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二节知识点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知识点汇总(附答案)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知识点汇总(附答案)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
01知识梳理
1.透镜
(1)透镜:透镜分为两类:凸透镜和________透镜,其中中间厚,边缘薄的为________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________透镜.
(2)透镜对光的作用:凸透镜对光有________作用,凹透镜对光有________作用.
(3)焦点和焦距:如图甲所示,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我们把这个点叫做凸
透镜的焦点(用F表示);如图乙所示,凹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通过凹透镜折射后变得发散,且这些折射光
线的反向延长线都交于一点,这一点叫凹透镜的焦点.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叫焦距,用字母f表示.
甲乙
2.生活中的透镜
项目
应用
物距像的特点
照相机u>2f 倒立、_________的实像
投影仪f<u<2f 倒立、_________的实像
放大镜u<f 正立、_________的虚像
显微镜物镜:f<u<2f 倒立、_________的实像目镜:u<f 正立、_________的虚像
望远镜物镜:u>2f 倒立、_________的实像目镜:u<f 正立、_________的虚像
3.凸透镜成像规律
成像特点物体位置像的位置像的特点u>2f f<v<2f ______________的实像
u=2f v=2f ______________的实像
f<u<2f v>2f ______________的实像u=f 不成像
u<f 物与像同侧,v>u ______________的虚像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章节版)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章节版)
第一章机械运动
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主单位是米,用符号:m 表示,我们走两步的距离约是1 米,课桌
的高度约0.75 米。
2.长度的单位还有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它们关系是:1千米=1000
米=103米;1 分米=0.1米=10-1米;
1 厘米=0.01米=10-2米; 1 毫米=0.001米=10-3米;
1米=106微米; 1 微米=10-6米。
3.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有刻度尺,螺旋测微器,游标卡
尺。
4.刻度尺的使用规则: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刻度尺;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它的零刻
度线、量程、分度值;用刻度尺测长度时,尺要沿着所测直线(紧贴物体且不歪斜)。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用零刻线磨损的的刻度尺测物体时,要从整刻度开始);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也可表达为:测量结果由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
5.长度的特殊测量方法:
1)累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积起来,聚成可以用刻度尺来测量的数量
后,再测量出它的总长度,然后除以这些小物体的个数,就可以得出小
物体的长度。如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测量一张纸的厚度。
2)平移法:方法如图:(a)测硬币直径;(b)测乒乓球直径;
3)替代法:有些物体长度不方便用刻度尺直接测量的,就可用其他物体代
替测量。如(a)怎样用短刻度尺测量教学楼的高度。(答案:可先用小绳测
出楼的高度,再用刻度尺测出小绳的长度)(b)怎样测量学校到你家的距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机械运动
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 长度的主单位是米,用符号:m 表示,我们走两步的距离约是 1 米,课桌的高度约 0.75 米。
2. 长度的单位还有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它们关系是:
1千米=1000米=103米; 1 分米=0.1米=10-1米;
1 厘米=0.01米=10-2米; 1 毫米=0.001米=10-3 米;
1米=106微米; 1 微米=10-6米。
3. 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有刻度尺,螺旋测微器,游标卡尺。
4. 刻度尺的使用规则: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刻度尺;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用刻度尺测长度时,尺要沿着所测直线(紧贴物体
且不歪斜)。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用零刻线磨损的的刻度尺测物体时,要
从整刻度开始);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
的下一位;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也可表达为:测量结果由准确值、
估读值和单位组成)。
5. 长度的特殊测量方法:累积法,替代法。
6. 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误差产生的原因:测量工具,测量环境,人为因素。
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它只能尽量减少,而不能消除,常用减少误差的方法是: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或采用更精密的仪器。
7. 时间的单位:秒(s),分(min ),小时(h );1min=60s;1h=60min
测量工具: 古代: 日晷、沙漏、脉搏;现代:机械钟、石英钟、电子表等。
第二节:运动的描述
1. 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八年级上册物理5章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物理5章知识点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材的第五章是关于光学的知识点。光学是物理学的一个分支,研究光和其它电磁波在空间中传播、反射、折射、干涉、衍射等现象。本章重点介绍了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以及透镜的原理和应用。以下是本章的知识点。
一、光的反射
光的反射是光线遇到平面界面时,从相反的方向回弹回来的现象。反射光线的入射角和出射角相等,反射光线、法线和入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
二、光的折射
光的折射是光线从空气等介质到另一种介质时发生的现象。入射角和折射角的正弦值成比例。这个比例称为折射率,不同的介质有不同的折射率。当入射角为正时,折射角也为正;当入射角为负时,折射角也为负。
三、透镜
透镜是利用折射原理制造的一种光学仪器。透镜分为凸透镜和凹透镜。凸透镜的两面都向外凸起,退化为平凸透镜;凹透镜的两面都向里凹陷,退化为平凹透镜。
四、透镜成像
透镜是制造、调节和改变光学成像的重要工具。当光线从一个物体上射入透镜时,透镜会将其聚焦在另一个位置上,形成一个像。透镜成像有实像和虚像两种。实像是物体成像后在实物的对面,可放大、缩小和倒立;虚像则是成像后在物体同侧,不可放大、缩小和倒立。
五、眼睛的原理
眼睛是人类视觉系统中最重要的一部分。人眼的视觉过程与透镜原理类似。当光线经过角膜、瞳孔、晶状体进入眼球时,它会聚焦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像。这个像经过视神经传输到大脑,最终形成人眼看到的图像。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5章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5章知识点总结八年级上册物理第5章涉及到的关键知识点包括电路中电流的计算、电阻的计算、欧姆定律和功率的计算等,这些知识点在物理学的学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下文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详细总结。
一、电路中电流的计算
在电路中,电流是电荷流动的表现。电流的单位是安培(A),电路中的电流大小可以用欧姆定律来计算。先用电场强度E求出电势差ΔV,再用欧姆定律I=ΔV/R计算电流I。其中,R是电路的电阻。
例如:电路中电压为30伏特,电阻为10欧姆,那么电路中的电流为I=30/10=3A。
二、电阻的计算
电阻是电路中的重要参数,其大小直接影响到电路中电流的大小以及电路的功率消耗。电阻的单位是欧姆(Ω),可以用公式
R=ρL/S求得,其中,L是电阻器长度,S是电阻器的截面积,ρ是电阻器的电阻率。
例如:一块电阻器长度为10cm,截面积为5cm²,电阻率为
2Ω*m,那么这块电阻器的电阻R=2*(10/100)*5/100=0.01Ω。
三、欧姆定律
欧姆定律是电学基本定律之一,它描述了电路中电流、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欧姆定律表现了电流随电压变化的比例,可以用公式I=ΔV/R表示。其中,I是电流,ΔV是电压,R是电阻。
例如:电路中电阻为10Ω,电压为20伏特,那么电路中的电流为I=20/10=2A。
四、功率的计算
电路的功率消耗也是必要考虑的因素之一。功率是指每秒钟电路中消耗的能量,其单位是瓦特(W)。计算电路功率的公式为
P=VI,其中,P是功率,V是电压,I是电流。
例如:一台发电机输出电压为220伏特,电流为2安培,那么这台发电机的功率为P=220*2=440瓦特。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梳理第四章、第五章知识点
第四章 光现象
第1节 光的直线传播
1、光源:能直接发光的物体叫 。月亮 (是、不是)光源。
光线: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 和 ,这条直线称为光线。
2、光的直线传播:
光在 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 中传播最快,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 是 m/s 。在水、玻璃中逐渐 (大、小)。
3、应用:影的形成、小孔成像、日食、月食的成因等,都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
4、打雷时雷声和闪电是同时发生的,但总是先看见闪电后听见雷声,这表明 比 快。
光年是 单位。
第2节 光的反射
1、光的反射 遵循反射定律。
(1)入射角: 指的是 与 线所成的夹角。反射角 指的是 与法线所成的角。
(2)光的反射定律: 光线与 光线、 在同一平面内; 光线与 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 角等于 角。在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3)右图中,入射光线是 ,反射光线是 ,法线是 ,
O 点叫做 ,∠i 是 ,∠γ是 。
2、反射类型:
(1) :入射光平行时,反射光也平行,是定向反射(如镜面、
水面); (2) :入射光平行时,反射光向着不同方向,这也是我们从各个方向都能看到物体
的原因。两类反射都遵循 定律。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 的
3、光垂直射入镜面时,反射角为 0 度,入射角为 0 度;
4、能从各个方向看见本身不发光的物体,这是因为发生了 反射。光滑的铜镜,镜子,平静的水面发生的是 反射。
5、夜晚迎着月光走 的地方是水凼,背着月光走 的地方是水凼。
第3节 平面镜成像
1、平面镜成像特点:物体在平面镜里成的是 立的 像,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 ,
像与物体大小 ;像和物对应点的连线与镜面 。即平面镜所成的是 、正立 、 像。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知识点详细总结及同步练习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知识点总结及同步练习
一、透镜的基本概念及性质
主光轴:两个球面所在球的球心的连线
光心(O):主光轴上的一个特殊点,(性质: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即薄透镜的中心。
焦点(F):平行于主光轴的入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于主光轴上一点,这个点叫焦点。
焦距(f):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
二、凸透镜成像规律:
⑴u=f是成实像和虚像,正立像和倒立像,像物同侧和异侧的分界点。-----(一倍焦距分虚实)
⑵u=2f是放大像和缩小像的分界点。----------------------------------(二倍焦距分大小)
⑶当像距大于物距时成放大的实像,当像距小于物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凸透镜成像口诀:
实像倒、位异侧,虚像正、位同侧。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物体靠近凸透镜,实像变远且变大,虚像变近且变小,焦点附近像最大。(像物应是同向去,像距越大像越大)
凸透镜的应用:
(1)照相机:原理:①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使用:②要使像变大,应该让透镜靠近物体,远离胶卷
(2)投影仪:平面镜的作用:①投影仪上方的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原理:②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使用:③要使像变大,应该让透镜靠近物体(在焦点之外,靠近焦点),远离屏幕
(3)放大镜:原理:①放大镜到物体的距离(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成放大、正立的虚像;
使用:②要让物体更大,应该让放大镜远离物体;(在焦点之内,靠近焦点)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二节生活中的透镜
4.实像和虚像形成原因是什么?如何区分 物体所形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
照 相 机 的 构 造
你现
在能 回答 吗?
1.像比物小还是比物大? 2.像和物与凸透镜的位置如何?
3.像是倒立还是正立?
4.胶片有什么作用?
倒立 缩小的实像
教材63页“想想做做”
拍远景和近景时如何调节?
平面镜成像
“眼睛受骗”
放大镜的像
实像: 真实光线会聚的像.
F
F
物距(u)
像距(v)
物体和像分别在凸透镜的两侧(物像异侧)
实像既能呈现在光屏,又可用眼睛观察
像和物在透镜的同一侧,所成的像是虚 象.不能用光屏承接,只能用眼睛看.
课堂练习
1.下列不是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的是 D
A.照相机 B.放大镜 C.投影仪 D.潜望镜
放大的(填“放大”或“缩小”),然 后用放大镜观察窗外的树,可以看到树 的 缩小 的像。
课堂作业:
1、在照相机的底片上成 、 的 像。
2、在幻灯机的银幕上成 、 的 像。
3、一瓶杨梅罐头从侧面看上去,每个杨梅 都变大了,我们看到的是 、 的 像, 圆形的罐头和水共同组成了 镜。
小结:
1.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能 成倒立、缩小的像.
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RJ)第5章 第二节生活中的透镜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第2节生活中的透镜
基础过关 能力提升 核心素养
基础过关
知识点1 照相机 1.用照相机时,物体在胶卷上形成
A.缩小、倒立的实像 B.放大、正立的实像 C.缩小、正立的实像 D.缩小、倒立的虚像
( A)
知识点2 投影仪
2.如图,投影仪上的透镜B 是一个螺纹透镜,它的作用是 会聚光线
16.如图是微型手电筒所用的小灯泡,小灯泡前端的 A 部分 相 当
于 凸透镜
,对 光 有 会聚 作用。
核心素养
17.如图所示,早期照相馆里摄影师取景时看到的像 是倒立的。有几位同学 对此现象展开了讨论: 甲:将照相机靠近两位照相的人,可以看到两位 照相 的人的全身像。 乙:调整相机和两位照相的人之间的距离,人像 变小时,应 减小相机的镜头和胶片之间的距离。 丙:要使人像更亮,必须在两位照相的 人身后进 行补光。 丁:现在的相机利用光学或电子技术,把倒立的 像转变 成正立的,便于观察。 这些说法正确的是 ( C )
。
在图中所示的投影仪原理图 中,物距是指投影片到 透镜A (填出具
体名称)的距离,图中的平面镜的作用是 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3.如图所示是便携式投影仪的工作原理图。便携式 投影仪的镜头相当于一 个 凸透 镜。为了使观 众看到正立的像,投影片要 倒着 (选填“顺着”
或“ 倒着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456章物理知识点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梳理
第四章 光现象
第1节 光的直线传播
1、光的直线传播:光在 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 中传播最快,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是 m/s 。在水、玻璃中渐 (大、小)。
2、应用:影的形成、小孔成像、日食、月食的成因、激光准值等,都用光的 传播来解释。
第2节 光的反射
1、光的反射 遵循反射定律。 (1)入射角: 指的是 与 线所成的夹角。反射角 指的是 线 与 线所成的角。
(2)光的反射定律: 光线与 光线、 在同一平面内;
光线与
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 角等于 角。在反射时,光路是 的。(3)右图中,入射光线是 ,反射光线是 ,法线是 ,O 点叫做 ,∠i 是 ,∠γ是 。 2、反射类型: (1) :入射光平行时,反射光也平行,是定向反射(如镜
面、水面);(2) :入射光平行时,反射光向着不同方向,这也是我们从各个
方向都能看到物体的原因。两类反射都遵循 定律。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 逆 的
3、光垂直射入镜面时,反射角为 度,入射角为 度;
第3节 平面镜成像
1、平面镜成像特点:物体在平面镜里成的是 立的 像,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 ,像与物体大小 ;像和物对应点的连线与镜面 。即平面镜所成的是 、 、虚像。成像原理:根据 光的 成像。成像作图法:可以由平面镜成像特点和反射定律作图。作图步骤:①作垂线;②取等距离③画虚像。平面镜的应用:成像,改变光的传播方向(要求会画反射光路图)
2、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2)选两只同样大小的蜡烛是研究像、物 ;尺用来探究像、物 。
(3)结论:平面镜所成的像、物大小 ,像物到镜面的距离 ,对应像物点连线与镜面 ,所成的是 像。像物关于 对称。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上册物理实用知识点
第一章 机械运动
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测量某个物理量时用来进行比较的标准量叫做单位。为方便交流,国际计量组织制定了一套国际统一的单位,叫国际单位制(简称SI )。
2、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其他单位有:千米(km)、分
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 )、纳米(nm)。1km=1 000m ;1dm=0.1m ;
1cm=0.01m ;1mm=0.001m ;1μm=0.000 001m ;1nm=0.000 000 001m 。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刻度尺的使用方法:①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最小分度值和量程;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③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尺面,并且对正观测点,不能仰视或者俯视。
3、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时间的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1h=60min
1min=60s 。
4、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误差的产生与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的人有关。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二、运动的描述
1、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参照物的选择: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参照物(不能选被研究的物体作参照物)。研究地面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 知识点 总结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知识点
第一节透镜
1、透镜分类:
2、透镜对光的作用:光经过透镜后总是向较厚的一侧偏折(类比三棱镜折射图)
(1)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不是指光线经过凸透镜后一定会聚到一点,而是折射光线会偏向主光轴;(2)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是指光线经过凹透镜后,折射光线比原来入射光线更偏离主光轴。
日常生活中,盛水的透明瓶子,注满水的灯泡,以及叶片或玻璃板上水珠都可以等效为凸透镜,它们对光有会聚作用。
3、焦点和焦距:
(1)凸透镜能使跟主轴平行的光线折射后会聚于主轴上的某一点,这个点叫做焦点,用字母“F”表示;因为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所以也叫实焦点,一个凸透镜有两个实焦点。
(2)凹透镜能使平行于主轴的光线折射后的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交于主轴上的点,没有实际光线交于这点,故为虚焦点。一个凹透镜有两个虚焦点。
任何一个透镜都有两个焦点,关于光心对称。
(3)利用太阳光测焦距的方法(平行光聚焦法):取一个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再把纸片放在另一侧,来回移动纸片可以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这个点就是凸透镜的焦点。用刻度尺量出光斑到透镜光心的距离就是该凸透镜的焦距。
(4)凸透镜焦距长短反映了对光线的会聚能力强弱,焦距越短,会聚能力越强;凹透镜焦距越短,发散能力越强。
相同口径的凸透镜,表面越凸,焦距越短,会聚作用越强。
说明了凸透镜表面的凸起程度决定了它的焦距的长短;表面越凸,使光线偏折的越多,会聚作用越强,焦距越短.
4、三条特殊光路图:
第二节生活中的透镜
1、照相机
主要构造
(1)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2)胶片:相当于光屏。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梳理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梳理
第一章机械运动
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测量
①基本工具:刻度尺。常用工
具:、、。
②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 ,换算关系有:1km=103m;1mm=10-3m 1d m=0.1m;1μm =10-6m;1cm=10-2m;1nm=10-9m。常用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③刻度尺的使用规则
注意: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
A.根据需要选取适当量程和分度值的刻度尺(会选)。
B.刻度尺要沿着所测长度(或与所测长度平行),且刻度线应紧靠被测物体。如果零刻度线磨损,可选中间任一刻度线做起点(会放)。
C.视线与尺面垂直,认读刻度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说明结果的倒数第二位代表分度值位)。
D.记录结果时,除了正确无误地记下所读的数字外,还要注明单位(会记)。2.时间的测量
①时间的测量工具:钟表、秒表(实验室用)。
②国际单位制中,单位: 秒(S) 常用单位:分钟(min)、小时(h)。3.误差
①定义:测量值和真实值的差异叫误差。案例:一钢制刻度尺在冬天和夏天测同一物体的长度,冬天测量的结果偏大。
②)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结果的小数位数与给定的测量结果小数倍数保持一致);用更精密的仪器;改进测量方法。
注意:误差只能减小而不能避免,而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和主观粗心造成的,是能够避免的。
第二节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
①定义: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知识点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
第一节:透镜
一、透镜:至少有一个面是球面的一部分的透明玻璃元件(要求会辨认)
1、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如:远视镜片,照相机的镜头、投影仪的镜头、放大镜等等;
2、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如:近视镜片;
3.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因此凸透镜又叫会聚透镜,凹透镜又叫发散透镜。
二、基本概念:
1、主光轴:过透镜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用CC/表示;
2、光心:同常位于透镜的几何中心;用“O”表示。
3、焦点: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会聚于主光轴上一点,这点叫焦点;用“F”表示。
4、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通常由于透镜较厚,焦点到透镜的距离约等于焦距)焦距用“f”表示。如下图:
注意:凸透镜和凹透镜都各有两个焦点,凸透镜的焦点是实焦点,凹透镜的焦点是虚焦点;
三、三条特殊光线(要求会画):
1、过光心的光线经透镜后传播方向不改变,如下图:
2、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经过焦点;经凹透镜后向外发散,但其反向延长线必过焦点(所以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如下图:
3、经过凸透镜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向异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平行于主光轴;如下图:
四、粗略测量凸透镜焦距的方法:使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太阳光是平行光,使太阳光平行于凸透镜的主光轴),下面放一张白纸,调节凸透镜到白纸的距离,直到白纸上光斑最小、最亮为止,然后用刻度尺量出凸透镜到白纸上光斑中心的距离就是凸透镜的焦距。
五、辨别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方法:
1、用手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是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是凹透镜;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2节生活中的透镜教学课件
课堂演练
3. 图5-2-1是一台照相机的原理图,其中镜头相当于 一个___凸__透__镜___,物距(物体到镜头的距离) ____大__于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像距 (像到镜头的距离),物体在胶卷上成一个 ____倒______立、___缩__小_____的实 像。
知识点2:投影仪
知识点4:实像和虚像
12. 实像: (1)由来自物体的光会聚而成,能用光屏去承接,能 使胶片感光,能用眼睛观察到。 (2)实像都是倒立的。凸透镜成的实像和物体分布 在凸透镜两侧。 (3)如小孔成像、照相机成像、投影仪成像、幻灯 机成像等都是实像。
13. 虚像: (1)不是由光会聚而成,而是由出射光线的反向延长 线相交而成的,不能用光屏去承接,不能用胶片去感 光,只能用眼睛观察到。 (2)虚像都是正立的。凸透镜成的虚像和物体位于 凸透镜同侧。 (3)如平面镜成像、鱼在水中的像、放大镜成像等 都是虚像。
(2)在读数时,细管中的水银柱变“粗”了,是因为 _A_面__相__当__于__一__个__放__大__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百度文库。 (3)生活中还有什么例子应用了此原理?请举一例: _鱼__缸__制__成__凸__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原理:利用_____凸_____透镜成___放__大_____、 ____倒______立的实像。 5. 投影时,投影片离镜头比较____近______。投影片 离镜头越近,像离镜头越远,所成的像越大。 注意:为了在屏幕上得到正立的像,要把投影片或幻 灯片倒着放。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知识点总结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
第一节透镜
一、透镜的分类
1、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叫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叫凹透镜。
2、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叫做主光轴,简称主轴;主轴上有个特殊的点,通过这个点的光传播方向不改变,这个点叫做光心。
3、镜的分类:
二、透镜对光的作用
1、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即光折射后偏向主轴;因此,凸透镜也叫会聚透镜。
2、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即光折射后偏离主轴;因此,凹透镜也叫发散透镜。
三、焦点和焦距
1、凸透镜能使跟主轴平行的光线折射后会聚于主轴上的某一点,这个点叫做焦点,用字母“F”表示;
2、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做焦距,用字母“f”表示;焦距越短,会聚作用越强。
3、凸透镜的两侧各有一个焦点,它们到光心的距离相等。
4、凹透镜的焦点是平行于主轴的光线折射后的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交于主轴上的点,没有实际光线交于这点,故为虚焦点。
四、三种特殊光线
1、过光心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其传播方向不改变;
2、平行于主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会聚于异侧焦点,(利用这一点可测凸透镜的焦距)经凹透镜折射后将变得发散,其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同侧焦点;
3、对凸透镜来说,从焦点发出的光经凸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主轴射出;对凹透镜来说,延长线过焦点的光经凹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主轴射出。
第二节生活中的透镜
一、照相机
1、镜头的作用就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来自物体(人或景物)的光经镜头折射后会聚在胶片上,形成被照物体的像。
2、照相机工作原理:当物距(物体到光心的距离,用“U”表示)大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
第2节生活中的透镜
第一部分:知识点
一、基本概念:
1、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来自物体的光经过照相机镜头后会
聚到胶卷上,形成一个倒立、缩小的
像。
2、投影仪(幻灯机)上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能成倒立、放大的像。
3、放大镜是凸透镜,能成正立、放大的像。
4、实像和虚像
(1)实像:光通过凸透镜射出后会聚在那里所成的像,并能使胶片感光记录下来(光屏承接得到像)。
例:照相机和投影仪所成的像。
特点:实像与物体分居凸透镜的两侧,倒立的。
体验凸透镜成实像:学生画成实像光路。
(2)虚像:通过凸透镜射的光没有会聚,人眼逆着出射光的方向看去,感到光是从放物一侧成虚像发出的(出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成的像)光屏承接不到,也不能使胶片感光。
例:平面镜所成的虚像,放大镜所成的虚像。
特点:物体和虚像位于凸透镜同侧,正立的。
体验:凸透镜成虚像,学生画成虚像光路。
二、重、难点
重点:通过观察和制作,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透镜及其成像的丰富、具体的感性认识。
难点:通过观察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像,再经过分析、综合、最后得出它们成的像。
三、知识点归纳及解题技巧
1、实像:光通过凸透镜射出后会聚在那里所成的像,并能使胶片感光记录下来(光屏承接得到像)。
例:照相机和投影仪所成的像。
特点:实像与物体分居凸透镜的两侧,倒立的。
体验凸透镜成实像:学生画成实像光路。
2、虚像:通过凸透镜射的光没有会聚,人眼逆着出射光的方向看去,感到光是从放物一侧成虚像发出的(出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成的像)光屏承接不到,也不能使胶片感光。
例:平面镜所成的虚像,放大镜所成的虚像。
特点:物体和虚像位于凸透镜同侧,正立的。
体验:凸透镜成虚像,学生画成虚像光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