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实验-探月卫星的飞行速度计算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 验 报 告

学生姓名: 学 号: 指导教师: 实验时间: 报告评分:

一、实验室名称:应用数学学院数学实验室

二、实验项目名称:探月卫星的飞行速度计算

三、实验原理:

用平面曲线弧长的定积分公式计算人造卫星椭圆轨道周长和速度

四、实验目的:

熟悉MATLAB 的编程环境,掌握MATLAB 的数值积分方法

五、实验内容:

在嫦娥一号探月卫星的初始轨道上,近地点距离h =200km ,远地点距离H =51000km 。取地球长半轴R =6378km 。由于地球位于卫星椭圆轨道的一个焦点上,根据近地点距离和远地点距离可分别计算出椭圆长半轴、椭圆半焦距、椭圆短半轴

2/)2(R H h a ++=,2/)(h H c -=,

22c a b -=. 利用椭圆周长公式:⎰-=2

/022cos 14πdx x c a L 计算卫星轨道周长,并计算卫星运行的

平均速度。为了进入地月转移轨道,卫星要进行四次变轨调速。第一次变轨卫星进入16小时轨道,近地点距离为h =600km ,远地点距离不变;第二次变轨卫星进入24小时轨道,近地点距离不变,远地点距离为H =71000km ;第三次变轨卫星进入48小时轨道,近地点距离不变,远地点距离为H =128000km ;第四次变轨卫星进入116地月转移轨道,近地点距离不变,远地点距离为H =370000km 。卫星的轨道周长和平均速度会如何变化?

六、实验器材(设备、元器件):台式计算机

七、实验步骤及操作: 计算探月卫星的初始轨道的轨道周长和平均速度程序

h=200;H=51000;

R=6378;

Time=16*3600;

a=(h+H+2*R)/2;c=(H-h)/2;

e1=c/a; b=sqrt(a*a-c*c);

syms e2 t %定义两个符号变量

f=sqrt(1-e2*(cos(t)^2)); %定义符号表达式

ft=subs(f,e2,e1*e1); %替换离心率数据

S=int(ft,0,pi/2); %计算积分

L=4*a*double(S) %符号数据转换为数值

V=L/Time %计算平均速度

八、实验数据及结果分析:

初始轨道:轨道周长L = 1.6391e+005,平均速度V = 2.8457

16小时轨道:轨道周长L = 1.6619e+005,平均速度V = 2.8852

24小时轨道:轨道周长L = 2.0984e+005,平均速度V = 2.4287

48小时轨道:轨道周长L = 3.3081e+005,平均速度V = 1.9144

116小时轨道:轨道周长L = 8.2839e+005,平均速度:V = 1.9837

每次变轨使得轨道长度增加,平均速度则是一个增大→减小→增大的变化过程

九、实验结论:

四次变轨使得卫星的轨道的远地点距离逐步变大,使得地月转移轨道的远地点进入月球俘获轨道。这一过程使得卫星在地球的近地点速度增大,使得远地点速度变化到适合于月球俘获轨道的速度。

十、总结及心得体会:

十一、对本实验过程及方法、手段的改进建议:

指导教师签字:

MATLAB实验参考程序:

%h=200;

h=600;

%H=51000;

%H=71000;

%H=128000;

H=370000;

R=6378;

%Time=16*3600;

%Time=24*3600;

%Time=48*3600;

Time=116*3600;

a=(h+H+2*R)/2;

c=(H-h)/2;

e1=c/a; b=sqrt(a*a-c*c); %计算离心率和短半轴

syms e2 t %定义两个符号变量

f=sqrt(1-e2*(cos(t)^2)); %定义符号表达式

ft=subs(f,e2,e1*e1); %替换离心率数据

S=int(ft,0,pi/2); %计算积分

L=4*a*double(S) %符号数据转换为数值

V=L/Time %计算平均速度

s1=pi*a*b/Time; %每秒扫过的面积

Vmax=2*s1/(h+R) %最大速度

Vmin=2*s1/(H+R)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