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同步扫描电路分析

合集下载

同步扫描电路的工作原理与故障分析

同步扫描电路的工作原理与故障分析

电视技术实验-----同步扫描电路的工作原理与故障分析实验项目名称:同步扫描电路的工作原理与故障分析所属课程名称:电视技术实验类型:验证型实验日期:班级:学号:姓名:成绩:实验三:同步扫描电路的工作原理与故障分析1、实验目的:(1)了解同步扫描电路的基本组成及工作原理。

(2)能分析同步扫描电路的工作过程。

(3)熟悉同步扫描电路的主要故障类型及其产生原因。

2、实验器材:彩色电视机,万用表,维修工具等。

3、实验原理:A、基本组成:彩色电视机扫描系统的作用是使显像管的荧光屏上形成正常的光栅,扫描系统由同步分离电路、AFC电路、行扫描电路、场扫描电路、偏转线圈等组成。

彩色电视机扫描电路的组成框图如图10-1(a)、(b)、(c)、(d)所示。

行、场扫描电路的主要作用是给行、场转线圈提供幅度足够、线件良好、并与彩色电视信号同步的锯齿波电流,使位于显像管颈部的行、场偏转线圈产生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的磁场,以控制显像管发出的电子束作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运动,在屏幕上形成矩形的光栅。

2.同步分离电路同步分离电路的作用是从彩色全电视信号中分离出行、场同步信号,分别去控制行振荡和场振荡,使它们与电视信号同步。

同步分离的主要原理是根据全电视信号中同步信号的幅度与图像信号的幅度不同,从而采用幅度分离电路将复合同步(行和场)信号提取出来。

而行、场同步信号则根据其频率及脉宽不同,利用频率分离电路将二者分离,行、场同步信号分离后各自送往相应电路去同步本机的行、场振荡频率。

3.行振荡器与AFC电路行振荡电路的作用是产生15625Hz的行频脉冲。

彩色电视机中行振荡电路的常见形式有以下三种:(1)由施密特触发器加与RC定时元件组成。

其振荡频率靠改变RC定时元件中的电阻值来调整,并且还受行AFC电路送来的直流控制电压的控制。

这种形式的行振荡电路由于振荡频率不精确,且作为定时元件的行频电位器容易因氧化而导致行频偏离15625Hz太远而不能被同步,使图像出现行不同步的故障现象,严重时甚至导致行输出管损坏,所以目前的集成化彩色电视机已基本不采用这种形式的行振荡电路。

电路分析基础(第2版)

电路分析基础(第2版)

习题参考答案第1章习题1.1 t =7.5×105s1.2Q=6C1.3 I ab=30mA,I ba= -30 mA1.4U ab= -12V,U ba= 12V1.5 V O= -5V,V A=16V,V B=10V;U AB=6V,U BO=15V1.6 W=720kWh1.7 (1)I=6.818A;(2)W=1.125kWh;(3)0.776元1.8 (1)A汽车电池没电;(2)W=6kWh1.9 t =2500小时1.10(1)I=4A;(2)6666.7天1.11 I min=3.463A,I max=3.828A1.12 I=0.532mA1.14 (1)W=10.4kWh;(2)P=433.3W1.15 W=2333.3kWh1.16 (a)I=0.5A,P=1W;(b)I=2A,P=4W;(c)I= -1A,P= -2W;(d)I=1A,P=2W。

1.17 (1)I a= -1A;(2)U b= -10V;(3)I c= -1A;(4)P= -4mW。

1.18 (a)P=10 mW,吸收;(b)P=5sin2ωt W,吸收;(c)P= -10mW,产生;(d)P= -12W,产生。

第2章习题2.1 (a)20//20//20//20=5Ω;(b)300+1.8+(20//20)=311.8Ω(c)24k//24k+56k//56k=40k;(d)20+300+24k+(56k//56k)=52.32k2.2 R ab=10Ω2.3 S打开及闭合R ab=45Ω2.4 R0=11.25Ω2.5 (1)u2=400V;(2)u2=363.6V2.6 U0=8V,I0=0.2A2.7 (1)I1=0.136A,R1=806.67Ω;I2=0.364A,R2=302.5Ω(2)灯泡1超额定电压,灯泡2不能正常发光。

(U1=160V,U2=60V)2.8 P1=72 kW,P2=18kW2.9 U0/U S= -α/4;α=402.10 I1=3.2A,I2=4.8A,I3=2.4A,I4=9.6A2.11 I =0.1A ,U =2kV ,P =0.2kW 2.12 P =30W2.13 R 1=375Ω,R 2=257.1Ω 2.14 I =0.2A 2.15 U =1.333V 2.16 R =3Ω 2.17 P = -4W 2.18 P =9W (吸收) 2.19 I =5.77A 2.20 U =80V 2.21 U =14V 2.22 I S =9A ,I 0= -3A2.23 (a )U =7V ,I =3A ;(b )U =8V ,I =1A 2.24 AI 1191-=,AI 1112-=,AI 1183-=2.25 P S1= -112W (产生功率),P S2= -35.33W (产生功率) 2.26 I 1=2.5A ,I 2=0,I 1= -2.5A , 2.27 VU322=2.28 U 0/U S = -8 2.29 U 0= -0.187V第3章 习题3.1 U 0=0.4995V3.2 (a )0.5V ,0.5A ;(b )5V , 5A ;(c )5V ,0.5A 3.3 I =1A 3.4 U =4V3.5 I = -1.32A ,P =17.43W 3.6 U ab =6V 3.7 U x = -0.1176V 3.8 I =1.5625mA3.9 (a )R =50Ω,U OC =-20V ;(b )R =15Ω,U OC =42V 3.10 I =1A 3.11 U ab =15V3.12 (a )R =76.66Ω,U OC =8.446V ;(b )R =72.97Ω,U OC =0.81V(c )R =35.89k Ω,U OC =1.795V ;(d )R =1.3k Ω,U OC =89.63V3.13 (a )R ab =3.857Ω,U ab =4V ;(b )R bc =3.214Ω,U bc =15V 3.14 U =7.2V 3.15 I =3A3.16 R AB =15.95Ω,U AB = -1.545V 3.17 U =12.3V 3.18 I =0.1mA 3.19 I =0.5A3.20 (a )R =8Ω,I SC =2A ;(b )R =20Ω,I SC =2.5A 3.21 (1)R =10Ω,U OC =0;(2)R =10Ω,I SC =0;(3)I x =0 3.22 R =3.33Ω,I SC = -0.4A ,I =2.4A3.23 (a )R ab =2Ω,I ab =7A ;(b )R cd =1.5Ω,I cd =12.67A 3.24 (1)R =22.5Ω,U OC =40;(2)R =22.5Ω,I SC =1.78A 3.25 (1)R =3.33Ω,U OC =10;(2)R =3.33Ω,I SC =3A ; 3.26 R =2k Ω,U OC = -80V 3.27 R =3Ω,U OC = 3V 3.28 R =-12.5k Ω,I SC = -20mA3.29 (1)R L =5.366Ω,P max =20.7mW ;(2)R L =727Ω,P max =3.975mW 3.30 R =1.6Ω,P max =0.625W 3.31 R =7.2Ω,P max =1.25W 3.32 R =20Ω,P max =0.1W 3.33 R =8k Ω,P max =1.152W3.34 (1)R =12Ω,U OC =40V ;(2)I =2A ;(3)R L =12Ω;(4)P max =33.33W 3.35 R =1k Ω 3.36 P =42.6W 3.37 R =8Ω,U OC =12V3.38 (1)I =1.286A ;(2)P max =8.1W3.39 (1)平衡;(2)R =5.62k Ω,P max =18.92mW 3.40 (1)R =20Ω;(2)R =37.14Ω,I max =69.2mA 3.41 I =-1A 3.42 I =16.67mA3.43 R x =1Ω;(4)P max =2.25W第4章 习题4.1 (1)3100C C d u u d t-+=;(2)i (0+)=10mA ;(3)i =10e -1000t (mA );(4)i |t=1.5ms =2.23mA ;W=5×10-5J 4.2 u C (0+)=50V , i (0+)=12.5mA 4.3 u 1(0+)=-20V ,i (0+)=-2A4.5 0)0(05.0)0(==++C L u A i ,;sA ti L/1000d d 0-=+,sA tu C/105d d 40⨯=+4.6 (1)i 0(0+)=2A ,i 2(∞)=4A ;(2)i 0(t )=(4 -2e -1000t )A ;(3)t =2.3ms4.7 (1)i 1(0-)=0.2mA ,i 2(0-)=0.2mA ; (2)i 1(0+)=0.2mA ,i 2(0+)= -0.2mA ;(3)mAet i t61012.0)(-=;(4)mAet i t61022.0)(--=4.8 u c (0+)=20V , i 1(0+)=5 mA , i c (0+)=5mA 4.9 u c (0+)=24V ,i L (0+)=2A ,u (0+)=-8V 4.10 C =1μF4.11 τ充=R 2C ,τ放=(R 1+R 2)C4.12 i L =e -10t (A ),i 10Ω= i 20Ω=0.5e -10t (A ) 4.13 i L =1.6(1-e -10t )(A ),u L =3.2e -10t )(V )i 2.5Ω=(1.6-1.28e -10t )(A ),i 10Ω=0.32e -10t )(A ) 4.14 )(3)(91000V et u t-=,mAe t i t9100032)(-=4.15 i =0.5e -5t (A ),u = -2.5e -5t (V )4.16 (1)R =20k Ω,(2)C=0.05μF ,(3)τ=1ms ,(4)W =2.5×10-4J ,(5)t =0.112ms 4.17 u c (0+)=0,u R (0+)=20V ,i (0+)=2.857mA ,t =3.29ms 4.18 Aeet i tt)(133)(10005001---=4.19 i =8(1-e -2t )(mA ),u C =40e -2t (V ),u R =40(1-e -2t )(V ),i (τ)=5.06mA 4.20 ))(5.67120()(41000V et u tab -+=( 0≤t <100ms )))(857.12150()()(5.1710001V et u t t ab ---= (t 1=100ms ,t >100ms )4.21 i =5-10e -1.69t (A ) 4.22 U = -0.368 4.23 i =15-10e -500t (A ) 4.24 u L =15e -7.5t (V )4.25 u C =-10+20e -0.2t (V );t 0=3.46s4.26 u C =1+e -t (V )( 0≤t <1s );u C =0.5+0.868e -2(t-1)(V )(t ≥1s );4.27 u = -12-54e -25t (V ) 4.28 i =0.6+0.332e -2t (A ) 4.29 u C =4+0.8e -t (V )4.30 i L =0.833+4.167e -2t (A ) 4.32 8次,R=560kΩ第5章 习题5.1 (1)u ac =200sin ωt ,u bc =150sin (ωt+30o ),u dc =150sin (ωt+135o ),u ad =200sinωt -150sin (ωt+135o ) (2)ψu -ψi = -135o ,(3)ψu -ψi =45o5.2 (1) 7.13+j3.4 ; (2)6.9-j9.69 ; (3) -11+j19.1 ; (4) -69.28-j40 5.3 (1)10.63∠41.2°; (2) 150.95∠-144.57°; (3) 52∠-52°;(4) 3.22∠97.3° 5.4 (1)13.08∠126.6°; (2) 58.56∠-78.68° 5.5 (1)(a )5∠53.13°, (b) 6∠105° ;(2)(a )10sin (ωt -53.13o ),(b )10sin (ωt +143.13o );(c )-10cos (ωt ) 5.6 u 14=107.79V ;U 14=91V 5.7 mAt t i R )601000sin(23)(︒+=;At t i L )301000sin(26.0)(︒-=;mAt t i C )1501000sin(212)(︒+=5.8 (1)U m =170V ;(2)f =60Hz ;(3)ω=120πrad/s ;(4)-5π/6;(5)-150º;(6)16.67ms ;(7)t =9.03ms ;(8)u =170sin (120πt+60º)V ;(9)t =6.94ms ;(10)t =9.03ms 5.9 R =1Ω,u =14.1sin (314t+30º)V5.10 I =4.67A ,Q=1027.6Var ,i =6.6sin (314t-90º)A ;I =2.34A ,Q=513.8Var ,i =3.3sin (628t-90º)A 5.11 I =0.55A ,Q=121.6V ar ,i =0.78sin (314t+90º)A ;I =1.1A ,Q=243.1V ar ,i =1.56sin (628t+90º)A 5.12 U L =69.82V5.13 A I ︒∠=11.23707.0 ;i =sin (8000t+23.11º)A ; 5.14 V t u S )7.51000sin(205.10︒+= 5.15 (1)At i )87.36314sin(222︒+=,容性;(2)A t i)87.361256sin(222︒-=,感性5.16 At i)87.661000sin(210︒+=5.17 (1)AI m︒∠=4510 ,VU m ︒∠=45100ab ,VU m︒∠=135200bc ,VU m︒-∠=45100cd(3)i =10sin (20t +45o )A , u ab =100sin (20t +45o )V ,u bc =200sin (20t +135o )V , u cd =100sin (20t -45o )V5.18 AI ︒-∠=57.7132.61,AI ︒∠=0102,AI ︒∠=90103,AI ︒∠=43.1877.1005.19 (1)(a )U =67.1V ;(b )U =30V ;(c )U =25V(2)(a )U 1=12V ,U 2=0;(b )U 1=12V ,U 2=0;(c )U 1=0,U 2=0,U 3=12V 5.20 R =2.76k Ω 5.21 U 2=24V5.22 I =17.32A ,R =6Ω,X 2=2.89Ω,X C =11.55Ω 5.24 R =40Ω,L =15H5.25 I =5A ,Z =33.33-25j (Ω) 5.26 19.6819.7I A =∠-︒ ,198.433.43U V =∠︒ ,2196.856.59U V =∠︒ 5.27 U =113.2V ,I =0.377A第6章 习题6.1 (1)P =3400W ,Q =0;(2)P =155.29W ,Q =579.56Var ;(3)P = -2137.63W ,Q = -5873.1V ar 6.2 P us =7.5W ,P 4Ω=7.5W ,P 2Ω=2.5W 6.3 P =126.19W ,Q =180.2Var ,S =220V A 6.4 459.0cos 1=ϕ(超前)6.5 (1)P =60W ,Q = -80Var ,6.0cos =ϕ(超前)6.6 (1)Z 1=192∠53.13o Ω,Z 2=57.6∠-53.13o Ω,Z 3=320Ω(2)Z =51.83∠-30.26o Ω,864.0cos =ϕ(超前)6.7 P =573.19W 6.8 533.0cos =ϕ6.9 P =7.33kW ,Q = 1.197kVar ,987.0cos =ϕ6.10 Z =2.867∠38.74o Ω ,S =15.38kV A 6.11 818.0cos =ϕ,C =124.86μF6.12 (1)Q =32.91kVar ,S =86.51KV A ;(2)9248.0cos =ϕ;(3)I = 157.3A6.13 899.0cos =ϕ,C =574μF6.14 C =19.52μF 6.15 I = 16.1A ,982.0cos =ϕ,C =43.4μF6.16 9967.0cos =ϕ,P =1886.75kW6.17 64.0cos =ϕ,P =295.1W ,C =130.4μF6.18 (1)C =2.734mF ;(2)C =6.3mF 6.19 Z =75-j103.55(Ω)6.20 (1)Z =40-j8(Ω);(2)P =66.61W 6.21 341.56元6.22 f =2.813kHz ,P =0.432W 6.23 I = 17.19A ,P =1559.77W第7章 习题7.1 (a )a 、d 同名端,或b 、c 同名端;(b )a 、c 、e 同名端,或b 、d 、f 同名端 7.2 2、3端连接,1、4端接220V 电源 7.3 (1)M=4mH ;(2)k=0.75;(3)M=8mH 7.4 开关闭合电压表正偏,开关打开电压表反偏 7.5 u 34 =31.4sin (314t -120º)V7.6 (a )u 1 =cos t V ,u 2 = -0.25cos t V ;(b )u 1 =2sin t V ,u 2 =2sin t V 7.7 M=52.87mH 7.8 (a )221L M L L -=;(b )221L M L L-=7.9545a bU V =︒ ,Z ab =j1000Ω,45ab I m A =-︒7.10 U ab =15V 7.11 At i )1510sin(231︒-=,i 2=07.12 n =32 7.13 N 2=100 7.14 P =315W7.15 n =2,I 1=41.67A ,I 2=83.33A 7.16 n =110,I 1=7.567mA7.17 R =10Ω,C =0.159nF ,L =0.159mH ,Q =100 7.18 I 2=12A7.19 (1)R =10Ω,C =3.19nF ,L =0.8mH ;(2)Q =50 7.20 L =160mH , Q =4007.21 (1)R =4Ω,C =0.25μF ,L =40mH ,Q =100 ;(2)C (132.63μF ~331.57μF ) 7.22 (1) f (0.541MHz ~1.624MHz );(2)Q (68~204.1) 7.23 I 1=22.738nA ,I 2=2.145n A 7.24 f 0=899.53kHz ,f 0=937.83kHz第8章 习题8.1 (1)12730BU V=∠-︒ ,127150CU V=∠-︒ ;(2)22060ACUU V -=∠︒ ;(3)12790BCU U V +=∠-︒8.2 (1)V U V U V U CB A ︒∠=︒-∠=︒∠=1202201202200220 ,,(2),,,A I A I A I CB A ︒∠=︒∠=︒-∠=57.5686.1957.17686.1943.6386.19 8.3 (1)略;(2)I l =6.818A ,I N =0;(3)U 1=95.3V ,U 2=285V 8.4 I l =1.174A ,U l =376.49V 8.5 I l =30.1A ,I p =17.37A 8.6 △ I l =66A ,Y I l =22A , 8.7 △连接,I l =65.82A ,I p =38A 8.8 I N =16.1A ,中线不能去掉。

同步扫描电路分析.

同步扫描电路分析.

逐渐减小, C 两端的电压逐渐上升,其方向是上正、下负。在
t=t2 时,iY减小到零。电容器C上的正极性电压达到最大值,线 圈中的磁场能全部转变为电容器 C 中的电场能。此时,晶体管 的集电极-发射极之间要承受很高电压。
第7章 同步扫描电路分析
(3)在t2~t3期间(行逆程后半段) 从 t1~t2’ 是行逆程时间,它恰好等于由 LYC 组成的自由振 荡的1/2周期,即
第7章 同步扫描电路分析
7.3.4 行输出级
1. 行输出级工作原理
图 7-14 (a) 原理电路; (b) 等效电路
第7章 同步扫描电路分析
IYm
Ec TS LY 2
图 7-15 行输出级偏转电流
第7章 同步扫描电路分析
图 7-16 行输出级工作原理波形与等效电路 (a) 等效电路; (b) 波形
第7章 同步扫描电路分析
图 7-22 水平枕形失真的校正电路
第7章 同步扫描电路分析
3. 行输出级高压产生电路
图 7-23 三级一次升压高压整流电路及FBT剖面结构图
第7章 同步扫描电路分析
4. 行输出电路实例
图 7-24 行输出级电路
第7章 同步扫描电路分析
7.3.5 行扫描自动频率控制(AFC)电路
偏压, 且要求|ib|≥3Icp/β。ib反向电流越大,截止所需时间越短。
但要注意,反偏压不能超过行输出管发射结的击穿电压值,否
则将损坏输出管。
第7章 同步扫描电路分析
图 7-13 (a) 电路; (b) 波形
第7章 同步扫描电路分析
反极性激励的优点: ① 有良好的隔离作用,使行输出管的输入阻抗变化不致 于反映到行振荡级,有利于振荡级的稳定。 ② 由于激励管和输出管交替工作,激励变压器的磁芯始 终有磁通φ通过,从而磁通的变化较小,不致于产生高频寄生 振荡。虽然管子的延时作用也会产生振荡,不过幅度较小, 可加R2Ce阻尼电路予以吸收。

8.3扫描后级电路实例及故障分析

8.3扫描后级电路实例及故障分析

第8章 同步分离与扫描系统
(5)高、中压形成电路的作用是把行逆程脉冲电压加 到行输出变压器的初级,经变压、整流和滤波后,可获得高 压、次高压、中压和低压。
(6)行扫描电路引起的行锯齿波电流线性不良的原因,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电阻分量引起的失真。造成屏幕 右边的图像被压缩,通常在 LY 支路中串入磁饱和电抗器 LT, 使行扫描正程后半段锯齿波电流的线性得到校正。造成屏幕 左边的图像被压缩,通常选用正向导通电压低的 VD,在高压 包的初级多绕 1~2 匝与 VD 串联,使行扫描正程前半段锯齿 波电流的线性得到校正;2)延伸性失真。失真现象是屏幕 上水平方向两边的图像被拉伸,中间被压缩。通常在 LY 支路 中串接一个无极性电容器 CS,延伸性失真的校正又称 S 形校 正。实践证明,CS 越小,TS 越短,曲线两端越弯曲,补偿 作用越大。
第8章 同步分离与扫描系统
行扫描后级电路原理图
第8章 同步分离与扫描系统
2. 行输出级 :由 VT432、T432、C435、C436、C441、R442、 L441、L442 和 VD441 等组成,其作用是为行偏转线圈提供足够 大的偏转功率,同时为 T432 提供足够大的逆程脉冲功率。主 要元件的作用如下。
第8章 同步分离与扫描系统
(7)行扫描电路的一般故障现象主要有无光 栅,无伴音;垂直一条亮线;行幅不足;图像模糊; 行中心偏左(或偏右) ;开机后几分钟光栅伴音 全无,自动关机;机内有放电声;枕形失真;有图 像,但行不同步;光栅暗;光栅伴音时有时无等。
(8)场扫描电路的一般故障现象主要有水平 一条亮线,伴音正常;场幅不足;图像上下抖动; 场不同步等。
第8章 同步分离与扫描系统
图8.9 场扫描后级电路原理图

显示扫描电路工作原理

显示扫描电路工作原理

显示扫描电路工作原理
扫描电路是一种用来控制电子束在显示屏上按特定方式移动的电路。

它在电视、计算机显示器和其他视频显示设备中广泛应用。

工作原理如下:
1. 扫描电路的基本组成部分是垂直和水平扫描生成器。

垂直扫描生成器负责控制电子束的垂直位置,而水平扫描生成器则负责控制电子束的水平位置。

这两个生成器通过生成控制信号来控制电子束位置的移动。

2. 扫描电路中的时钟信号用来控制扫描速度。

垂直扫描生成器根据时钟信号生成垂直扫描脉冲,该脉冲控制电子束在垂直方向上的位置。

水平扫描生成器根据垂直扫描脉冲生成水平扫描脉冲,该脉冲控制电子束在水平方向上的位置。

3. 扫描电路中的同步信号用来确保电子束在扫描过程中的同步。

垂直同步信号和水平同步信号被发送到显示屏上的同步电路,以确保电子束的位置与显示屏上的像素位置相对应。

4. 扫描电路中的电子束控制信号用来控制电子束的亮度。

亮度控制信号通过调节电子束的电子流量来实现。

这样,当电子束经过像素点时,能够产生不同的亮度。

通过以上步骤,扫描电路能够精确地控制电子束在显示屏上的位置,并根据像素的要求调整亮度,从而形成图像。

行扫描电路工作原理

行扫描电路工作原理

行扫描电路工作原理
行扫描电路工作原理是指利用电子技术将图像信息分为一行一行进行采样和传输的过程。

它为显示器或者电视机的屏幕图像提供了信号源。

行扫描电路主要包括垂直同步信号发生器、垂直扫描电路和行驱动电路三部分。

垂直同步信号发生器产生垂直同步信号,起到分割图像行的作用。

垂直扫描电路接收垂直同步信号,并产生扫描电流。

行驱动电路则根据扫描电流的变化,控制LED
点阵或荧光屏等显示单元的亮度。

工作原理是这样的:当垂直同步信号发生器发出垂直同步信号时,垂直扫描电路被触发,开始扫描并输出扫描电流。

扫描电流的变化会被行驱动电路读取并转换为相应的亮度控制信号。

这样,每个像素点就能根据亮度控制信号的变化来显示不同的图像信息。

行扫描电路的工作原理是一种周期性工作的过程。

每个周期内,垂直同步信号发生器和垂直扫描电路协调工作,将一行行的图像信息转换为扫描电流。

行驱动电路则根据扫描电流的变化,控制显示单元的亮度。

需要注意的是,行扫描电路并不仅限于显示器或电视机的屏幕图像,它也可以应用于其他需要按行显示的场合,如电子显示屏、电子标牌等。

同时,行扫描电路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优化和升级,以满足不同的应用需求。

同步整流电路分析

同步整流电路分析

同步整流电路分析一、传统二极管整流电路面临的问题近年来,电子技术的发展,使得电路的工作电压越来越低、电流越来越大。

低电压工作有利于降低电路的整体功率消耗,但也给电源设计提出了新的难题。

开关电源的损耗主要由3部分组成:功率开关管的损耗,高频变压器的损耗,输出端整流管的损耗。

在低电压、大电流输出的情况下,整流二极管的导通压降较高,输出端整流管的损耗尤为突出。

快恢复二极管(FRD)的压。

此时超达到(18大大提高12基本原理如图1所示,V1及V2为功率MOSFET,在次级电压的正半周,V1导通,V2关断,V1起整流作用;在次级电压的负半周,V1关断,V2导通,V2起到续流作用。

同步整流电路的功率损耗主要包括V1及V2的导通损耗及栅极驱动损耗。

当开关频率低于1MHz时,导通损耗占主导地位;开关频率高于1MHz时,以栅极驱动损耗为主。

3、半桥他激、倍流式同步整流电路图2单端降压式同步整流器的基本原理图该电路的基本特点是:1)变压器副边只需一个绕组,与中间抽头结构相比较,它的副边绕组数只有中间抽头结构的一半,所以损耗在副边的功率相对较小;2)输出有两个滤波电感,两个滤波电感上的电流相加后得到输出负载电流,而这两个电感上的电流纹波有相互抵消的作用,所以,最终得到了很小的输出电流纹波;3)流过每个滤波电感的平均电流只有输出电流的一半,与中间抽头结构相比较,在输出滤波电感上的损耗明显减小了;4只有25(DPA424R,由干扰。

R1用来设定欠电压值(U UV)及过电压值(U OV),取R1=619kΩ时,U UV=619kΩ×50μA+2.35V=33.3V,U OV=619kΩ×135μA+2.5V=86.0V。

当输入电压过高时R1还能线性地减小最大占空比,防止磁饱和。

R3为极限电流设定电阻,取R3=11.1kΩ时,所设定的漏极极限电流I′LIMIT=0.6I LIMIT=0.6×2.50A=1.5A。

同步扫描电路分析.ppt

同步扫描电路分析.ppt
④ 电路效率高, 损耗小。 行场扫描电路的效率主要取 决于行场扫描电路的输出级。
⑤ 行场扫描电流的周期, 正、 逆程时间要符合国家现 行电视制式标准。
第7章 同步扫描电路分析
7.2 同步分离与抗干扰电路
7.2.1 图7-2所示是典型的幅度分离电路。
第7章 同步扫描电路分析
0.6 5 V 平均值
+ 12 V
7.3.1 1.
7.3 行扫描电路
(1)供给行偏转线圈以线性良好、幅度足够的锯 齿波电流,使电子束在水平方向作匀速扫描,行锯齿
波电流的周期、频率应符合行扫描的要求,且能与电
视台发射的行同步信号同步。即fH=15625Hz,TH=64μs, 其中,行正程时间Ts=52μs,行逆程时间Tr=12μs, 理想 的行锯齿波电流如图7-7所示。
② 行场扫描电路同步性能要好,同步稳定可靠,对干扰信 号的抑制能力强;场扫描电路和隔行扫描性能好,不产生并行 现象、 清晰度高。行扫描电路的同步引入范围和保持范围要适 当。一方面要保证温度变化和电源电压波动时同步良好;另一 方面又要保证抗干扰能力优良,不产生图像顶部扭曲。
第7章 同步扫描电路分析
③ 振荡频率稳定。 振荡频率受环境温度、 电源电压变 化的影响要小。
第7章 同步扫描电路分析 图 7-1 同步扫描系统方框图
第7章 同步扫描电路分析
行场扫描电路的主要要求是:
① 光栅的非线性失真和几何失真要小。一般行扫描的非线 性失真系数应小于12%。由于人眼对垂直方向失真比较敏感, 因此场扫描的非线性失真系数要小于8%。光栅的非线性失真主 要取决于行场扫描电路的设计。光栅的几何失真一般要求小于 1.5%~3%,它主要由偏转线圈的绕制模具和绕制工艺决定。
第7章 同步扫描电路分析

扫描电路的基本结构和功能.讲解学习

扫描电路的基本结构和功能.讲解学习
分频后的行信号再经第二鉴相器与行逆程脉冲进行 相位比较,再移相后经行驱动电路放大,最后由(27) 脚输出行扫描脉冲。
如果出现行不同步的故障重点应查(33)脚的视频信 号,其次还应查(26)脚的行逆程脉冲。
APC2
APC1
FBP入 BGP出
移相
行分频
行驱动
行振荡
行一致性
25
26
27
28
29
30

沙行 励行
T402 行回扫变压器 FBT
显像管阳极
+110V
ABL 灯丝
聚焦极
V402 行输出
偏转 线圈
+15V、+12V、+9V、+5V AFC(去行鉴相器)
T403 接场输出
枕形失真校正变压器
加速极(帘栅极)
行幅切换
图8.6行激励行输出电路
三 行激励和行输出级的结构
(一)、行激励级
作用:是将行振荡器送来的脉冲电压进行波形 整形及功率放大,然后推动行输出级,使其工 作在开关状态。



堡逆 输预



脉程 出激

冲脉


输冲


致 性 滤
出输

入行


50/60Hz AFC-1
同步分离
场分离

场分频
度 色


步接地ຫໍສະໝຸດ 313233
34
识 别
场 脉 冲 输 出
同地 步 分 离 脉 冲


视 频
变回 压扫 器
线偏 圈转
图8.5 扫描信号产生电路

第八章同步电路分析

第八章同步电路分析

第八章 同步扫描电路分析
8.3 行扫描电路
8.3.1 行扫描电路方框图 图8 - 8是一般电视机行扫描电路的方框图, 行扫描电路
主要由振荡器、 激励级、 输出级以及高压电路等几部分组 成。 由于行频很高(15 625 Hz), 为使行输出级获得较高的效 率, 这一级采用开关电路来产生锯齿波电流。 行振荡器产生 的矩形脉冲信号经过激励级放大后送给行输出级, 行为输出 电路的开关信号。
第八章 同步扫描电路分析
在正常工作时, 晶体管V1处于饱和导通状态, 其集电极 电压小于1 V。 二极管V D1 的负极电压约为6.7V, 正极7V, 因此V D1 导通。 输入的视频全电视信号经过C1、 V D1 直 接加到幅度分离级(V2的基极)上。 当负极性的大幅度的干 扰脉冲出现时, 通过C2、 VD2耦合到V1基极, 使V1截止, 于是 VD1的负极电压升到+12V而截止, 使干扰脉冲不能加到同步 分离级。干扰过后,V1恢复导通, 正常工作。 这种干扰电路 可以消除很大的干扰, 效果令人满意。 还有一些抗干扰电 路, 如简单RC并联电路, 当串接于同步分离级的基极电路中, 也可以削弱干扰脉冲对基极的作用。
第八章 同步扫描电路分析
第八章 同步扫描电路分析
8.1 同步扫描电路概述 8.2 同步分离与抗干扰电路 8.3 行扫描电路 8.4 场扫描电路 复习思考题
第八章 同步扫描电路分析
8.1 同步扫描电路概述
同步和扫描系统通常由下列电路构成: 同步分离电 路、行频自动控制电路、行振荡电路、行激励放大和行 输出电路 场积分电路、场振荡电路、锯齿波形成电路、 场激励放大和场输出电路。其方框图如图8-1所示。
第八章 同步扫描电路分析
换言之, 电容C把信号电压的直流分量(平均值)隔断。 晶 体管只在同步脉冲的时间内导通, RC上产生电压降, 输出电压 就成为图中所示的负脉冲, 脉冲幅度为电源电压减去管子饱 和压降, 大于10V。 这样就完成了把同步脉冲从视频全电视 信号上切割下来的作用。 在图8 - 2的电路中还具有箝位作用, 它使同步头的电平始终箝在0.65V上下。 发射结起着箝位二 极管的作用。

同步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步骤

同步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步骤

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就是从给定的时序电路的逻辑电路图出发,分析得到其逻辑功能。

具体讲,就是确定电路的输入和现态如何决定了电路的输出和次态,从而得到电路的状态迁移规律。

对于同步时序逻辑电路,其中的触发器在统一的时钟信号的控制下工作,电路分析过程比较简单。

★同步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步骤◆判断根据给定的逻辑电路图,判断其为同步时序,还是异步时序,如果是同步时序,就按照下面的步骤具体分析。

◆读图阅读电路图,明确电路中采用了何种触发器,以及输入、输出变量的情况;随后,根据电路的连接形式,得到电路的输出方程(输出由输入和现态决定的函数),以及触发器的激励方程(触发器的激励信号由输入和现态决定的函数)。

◆带入已知触发器类型,可知其特征方程的标准形式,将上一步中得到的激励方程带入触发器的特征方程,得到电路中各个触发器对应的状态方程。

此时就得到了电路对应的逻辑表达式,包括输出方程、状态方程(次态由输入和现态决定的函数)。

◆计算根据上一步得到的表达式,得到状态表,一般按照真值表的结构列写即可,也就是电路的真值表。

当然,列写时最好用整体分析的方法,在分析困难时,可能需要带入计算。

◆转换将电路的状态表(真值表)转换为状态图。

◆总结分析电路的状态图上表达出的状态迁移关系,从而总结得到电路的逻辑功能,同时,这里一般还需要判断电路的安全性如何。

时序逻辑电路的安全性,及安全性的判断,将在例题中具体介绍。

★以上分析步骤,可以简单总结为图8.2.3所示流程。

计算图8.2.3 同步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步骤图8.2.3重点总结了同步时序电路的分析时,每一步骤的目标和工作核心,应该不难理解。

★再强调一下:◆分析组合逻辑电路时,从逻辑电路图出发,最终得到对应的真值表,然后在真值表上总结得到逻辑功能;◆分析同步时序电路时,最终得到是对应的状态图,然后在状态图上总结得到逻辑功能。

有缘学习更多+谓ygd3076或关注桃报:奉献教育(店铺)。

彩色电视机原理第八章-同步扫描电路分析

彩色电视机原理第八章-同步扫描电路分析

激励管
激励变 压器 输出管
(1)t1~t2期间,行激励管输 入电压ub1正向,Q1导通, 变压器B初级感应电势方
向上正下负,次级线圈下
正上负,Q2基极为负,截 止,ib2为反向截止电流。 (2)t2~t3,ub1为负,Q1截 止,激励管集电极电流
ic1=0,B初级上负下正, 次级上正下负,Q2导通, ib+对C3充电,C3电压上 负下正(行输出管的自给
TA7609P中行激励电路部分
行振荡器送来的行频方波分别经电阻 R13、R14送到 Q33 、 Q35的基极。
输入方波脉冲为高电平时, Q33 、 Q35饱和导通, Q34、Q36截止, 于是 ④脚输出高电平;
输入方波为低电平时, Q33、Q35截 止, Q34 、Q36饱和导通, 于是④脚输 出低电平。
•把输行出行振一输荡个出误的器差信产信号生号与的电外矩压来,形同加步脉到信冲行号经振比过荡较器激,上由励,行级间频放接自大控动制后控行制送振电给荡路行器根输的据频出两率者级和相,相位作位差。 为输出电路的开关信号。
第八章 同步扫描电路分析 8.3.2 行振荡器
作用: 产生频率为15625Hz、幅度在2~3V的矩形脉冲, 以推动行 激励级和行输出级, 使它们工作在开关状态。
同步头过去之后, 3C01经3R02放电, 时间常数较大, 放电很慢,Q1基极降 低而截止。
幅度分离管
Q集电极上分离出复合同步信号至各 脉宽分离电路而转换出行、场同步。
第八章 同步扫描电路分析
8.3 行扫描电路
8.3.1 行扫描电路方框图 行扫描电路主要由振荡器、 激励级、 输出级以及高
压电路等几部分组成。
饱和后,ib对ic失去控制,但是ic 由于T的磁通不会突然失去,仍 会使ic上升变慢,T上的感应电 压极性不变,CB充电,基极电压 ube下降,使得ib减小,T1后阶段;

扫描电路的基本结构和功能讲解学习

扫描电路的基本结构和功能讲解学习

扫描电路的基本结构和功能讲解学习扫描电路是一种常用于数字电子设备中的电路设计,用于控制、监测和连接各种设备和组件,以实现信号的传递和处理。

扫描电路的基本结构和功能是非常重要的知识,下面是对扫描电路的基本结构和功能进行详细讲解的文章,共计1200字以上。

一、扫描电路的基本结构1.扫描线扫描电路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是扫描线。

扫描线是一根用于传递信号的电路线,通常使用的是双绞线、同轴电缆或光纤等。

扫描线可以传递各种类型的信号,如图像、音频和控制信号等。

2.扫描控制器扫描控制器是扫描电路中最关键的组件之一、它可以接收来自中央处理器(CPU)或其他控制设备的指令,并根据指令的要求进行相应的操作。

在实际应用中,扫描控制器的功能非常丰富,可以实现显示图像、音频处理、数据输入输出等功能。

3.扫描驱动器扫描驱动器是扫描电路中的另一个重要组件。

它主要用于控制和驱动扫描线的传输。

扫描驱动器可以根据扫描控制器发送的信号,控制扫描线的传输方向、速度和方式等。

4.扫描接口扫描接口是扫描电路与其他设备或组件的连接部分。

它可以将扫描电路的输出信号连接到显示屏、喇叭、电源等设备上,并将外部设备的输入信号传递给扫描电路,以便进行相应的处理和控制。

5.扫描模块扫描模块是扫描电路的核心部件之一、它可以实现对图像、音频等信号的处理和分析,并将处理后的信号传递给扫描控制器或其他模块。

二、扫描电路的基本功能1.显示功能扫描电路可以将输入的图像信号转化为可见的图像并输出。

它可以控制显示屏上每个像素的状态,从而实现各种图像的显示效果。

2.音频功能扫描电路还可以对输入的音频信号进行处理和放大,使其能够通过喇叭等设备进行播放。

3.数据输入输出功能扫描电路可以接收来自外部设备的输入信号,并将其传递给扫描控制器或其他模块进行相应的处理。

同时,它还可以将处理后的数据输出到外部设备,供其他设备或模块使用。

4.控制功能扫描电路还可以根据指令或外部信号的要求,控制和调整整个系统的运行状态。

p35同步扫描电路分析

p35同步扫描电路分析
或引起高压过载。 显像管束电流取样电路 T302 ⑦ 、R314 、R312(取样电阻)、B+(110V)
再见
• 二次电源
灯丝电源(6.3V):T302 ④ ⑧(地) R417 :限流 视放电源 E1(180V):T302 ⑨ ③ (110V) D309:
整流
C311:滤波
C310 :保护
R309: C302:保护
低压电源 E2(16V):T302 ② 限流 D308:整流 C303:滤波
场输出电源 E3(43V)、E4(72V)T302 ① ② R310: 限流 D307:整流 C316:滤波 C308 :保护C311、
R267 、R266 、R265
VR202 :场幅调节 VR203 :场线性调节 • 50/60 场频识别输出 IC201(TA8659) 18
• 场激励脉冲输出
IC201(TA8659)29 • 50/60 场频转换电路 Q274
(二)场输出电路 ()
(二)场输出电路
()
1、OTL 场输出电路 Q304、 Q305 、Q306 场激励输出:TA8659 Q304 :推动管 Q305、Q306 :场输出对管 R316 : Q304 集电极负载 D302、R317 :预偏臵电路
振荡器(IC 内施密特触发器与外接 RC 定时网络构成) • 常用集成块 HA11235、 AN5435、TA7609、LA7801、μPC1377、TDA2577、 IX0065
• 黑白电视机扫描集成块:KC581(场)、TA7242 (场) μPC1031H2 (场) 、HA1166(行)
一、同步扫描集成块类型与特点 (2)
TDA9380/83(电视机超级单片集成电路)

同步电路实验报告

同步电路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同步电路的基本原理和特性。

2. 掌握同步时钟信号的产生方法。

3. 学习同步电路在数字系统中的应用。

4. 通过实验验证同步电路的功能和性能。

二、实验原理同步电路是指电路中的各个部分都在同一时钟信号的控制下进行操作,从而保证数据传输的同步性和准确性。

同步电路在数字通信、计算机系统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三、实验设备1. 数字电路实验箱2. 时钟信号发生器3. 数字存储示波器4. 实验用芯片(如触发器、计数器等)5. 连接线四、实验步骤1. 搭建实验电路:- 根据实验要求,搭建同步电路的基本框架。

- 选择合适的芯片,如触发器、计数器等。

- 连接时钟信号发生器,产生所需的时钟信号。

2. 测试时钟信号:- 使用示波器观察时钟信号的波形,确保时钟信号的频率、占空比等参数符合要求。

3. 验证触发器同步性:- 将时钟信号输入触发器,观察触发器的输出波形,验证触发器的同步性。

4. 测试计数器功能:- 将触发器的输出信号连接到计数器的时钟输入端。

- 观察计数器的输出,验证计数器的计数功能和同步性。

5. 实验数据分析:- 记录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波形和数据。

- 分析实验数据,验证同步电路的性能。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时钟信号测试:- 通过示波器观察到时钟信号波形稳定,频率和占空比符合实验要求。

2. 触发器同步性测试:- 观察到触发器输出波形与输入时钟信号同步,验证了触发器的同步性。

3. 计数器功能测试:- 计数器输出波形稳定,计数过程与时钟信号同步,验证了计数器的计数功能和同步性。

六、实验结论1. 通过本次实验,掌握了同步电路的基本原理和搭建方法。

2. 验证了时钟信号发生器、触发器、计数器等芯片在同步电路中的应用。

3. 了解同步电路在数字系统中的重要性,为今后相关领域的学习和工作奠定了基础。

七、实验体会1. 实验过程中,注意了电路连接的准确性,避免了因连接错误导致的实验失败。

2. 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深入理解了同步电路的工作原理。

同步分离电路分析

同步分离电路分析

同步分离电路分析电视机中的行和场扫描必须由行、场同步信号来进行同步,否则显像管有光栅(扫描是不同步的),但无图像。

电视台在发射电视信号时,同时发送了行、场同步信号,同步信号与图像信号是混合在一起的,即是全电视信号。

同步分离电路的作用是从全电视信号中取出复合同步信号。

重要提示对一个复合信号的分离方法有多种。

(1)当复合信号中的几种信号频率不同时,可以采用频率分离的方法。

(2)当几种信号的幅度不同时,可以采用幅度分离的方法。

(3)当几种信号的相位不同时,可以采用相位分离的方法。

在全电视信号中,同步信号(同步头)的幅度是最大的,所以可用幅度分离的方法从全电视信号中取出复合同步信号。

同步分离电路分析图5-38所示是某型号黑白电视机中的同步分离级实用电路。

电路中,VT1是PNP型同步分离管,VT2是NPN型同步放大管,Ui是来自预视放级的正极性全电视信号,Uo是同步放大级输出的复合同步信号。

图5-38 实用同步分离级电路(1)直流偏置电路。

图中,电阻R3和R4构成VT1的分压式偏置电路,给VT1提供很小的偏置电流,以克服三极管在截止区的非线性,提高分离效率。

电阻R7供给VT2偏置电流。

(2)抗干扰电路。

图中,C1、C2和R2构成大幅度窄脉冲抑制电路,以抑制全电视信号Ui中的干扰脉冲。

该电路的工作原理在前面抗干扰电路中已经介绍,这里省略。

(3)幅度分离电路。

正极性的全电视信号(同步信号朝下)经R1、C1、R2和C2加到VT1基极,全电视信号对电容C1充电,在C1上得到同步信号电平,这样VT1只能在同步信号出现时才导通。

VT1导通后,其集电极输出正极性的同步脉冲,即正极性的复合同步信号,完成同步分离任务。

元器件作用提示电路中,电阻R1起隔离作用,使同步分离级的工作不影响前级(预视放级)电路。

电容C3接在VT1的集电极和基极之间,这是高频消振电容,防止VT1出现高频自激。

(4)同步放大级电路。

从VT1集电极输出的复合同步信号经R6和C4加到VT2基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章 同步扫描电路分析§8.1同步扫描电路概述同步和扫描系统通常由下列电路构成:同步分离电路、行频自动控制电路、行振荡电路、行刺激放大和行输出电路;场积分电路、场振荡电路锯齿波形成电路、撑激励放大和场输出电路。

其方框图如图8—1所示。

对行、场扫描电路的主要要求是:(1)光栅的非线性失真和几何失真要小。

一般行扫描的非线性失真小于12%。

由于人烟对垂直方向失真比较敏感,场扫描电路的非线性失真要小于8%。

光栅的非线性失真主要决定于行、场的电路设计。

光栅的几何失真一般要求小于1.5---3%,它主要由偏转线圈的绕制-模具和绕制工艺决定。

(2)行、场扫描电路同步性能要好;同步稳定、可靠,对于干扰信号的抑制能力强。

场扫描电路和隔行扫描性能好,不产生行现象,清晰度高。

行扫描电路的同步引入范围和保持范围适当,一方面保证温度变化和电源电压波动时,同步良好;另一方面又要保证抗干扰能力优良,不产生图象顶部扭曲。

(3)振荡频率稳定,受环境温度、电源电压变化影响小。

(4)电路效率高,损耗小。

行、场扫描电路的效率主要决定于行、场扫描电路的输出级。

(5)行、场扫描电源的周期,正、逆程时间要符合国家现行电视制式标准。

§8.2 同步分离和抗干扰电路同步分离电路的作用是把视频全电视信号中的行、场同步信号取出来,送给行、场扫描电路使接收机的行、场扫描被发送的同步信号所同步。

同步分离的任务有两个:一是幅度分离。

由于同步信号的幅度比图象信号的幅度(最大幅度)高,因此利用幅度分离电路把同步信号从视频电视全信号中分离出来;另一个是脉宽分离。

因为行同步脉冲(4.7μS )与场同步脉冲(160μS )的宽度相差很大,因此利用微积分电路把行同步脉冲和场同步脉冲从符合同步信号中区别出来。

8.2.1 幅度分离电路典型的幅度分离电路如图8—2所示。

它是由一晶体管和电容C、电阻RB、RC构成。

输入信号是检波后的视频全电视信号,通常峰值在2V左右。

输出的型号是复合同步信号,为简单起见,图中只画了行同步脉冲,在图8-2的电路中,它是向下的,幅度在10V以上。

幅度分离电路的工作原理:晶体管不加直流偏置,无信号是它处于截止状态,RC上无压降,输出端的电平为电源+12V。

当视频全电视信号到来时,晶体管的发射结与电容C、电阻RB构成一个类似检波的电路,在信号电压大于0.65V的同步脉冲时间内,发射结导通,电容C被充电,充电电流i充的路径如图8-2中所示。

当同步脉冲过去后,信号电压低于0.65V,发射几节不导通,电容C上的电荷经过RB和信号源(前级)放电,i放的路径如图所示。

信号波形重复若干个行周期,这个充电、放电过程稳定地平衡下来,电容C上的电压等于信号电压的平均值。

换言之,电容C把信号电压的直流分量(平均值)隔断。

晶体管只在同步脉冲内导通,RC 上产生压降输出电压就成为图中所示的负脉冲,脉冲幅度为电源电压减去管子饱和压降,大于10V。

这样就完成了把同步脉冲从视频全电视信号上切割下来的作用。

在图8—2的电路中还具有箝拉作用,它使同步头的电平始终箝在0.65V上下。

发射结起箝拉二极管的作用。

箝拉的必要性:图象信号的平均值随图象内容要发生变化,当画面较暗时,品军电平就向上移动,趋近黑色电平。

反之,当画面出现明亮的场景时,平均电平就要下移,趋向白色电平。

此外,接收信号的强度因地点、天线方向和周围建筑物分布情况等因素会有较大的变化,尽管接收机中采用自动增益控制(AGC)电路,但中放输出电平也会有百分之几十以上的变化,所以检波后的视频全电视信号其幅度仍有一定的变化,所以不宜采用一个固定的电平来切割同步头,否则,当信号幅度和平均值发生变化时,切下来的同步头高度就不同,甚至可能切到图象信号电平上。

于是同步就不稳定,影响收看效果。

图8—2电路的特点是,当输入信号幅度变化时电容上的平均电压也随之变化,维持基极导通电压在0.65V上下(或者说,发射结的负偏置自动随信号幅度和平均值的变化而移动)。

晶体管工作于开关状态,在同步脉冲来到时,瞬时导通当同步脉冲过去后,大部分时间是截止的。

要使输出同步脉冲波形良好,就应当用开关晶体管。

并且,晶体管的饱和压降要低,保证10V的输出幅度。

电容C的值要恰当,不宜太小,其充电时间常数应比场同步脉宽大几倍,否则输出场同步脉冲顶部会跌落。

但C太大,则不能适应图象信息内容(平均值)的变化,使得画面快速切换时同步丢失(C上充的电压来不及泄放,后续的若干行脉冲不导通)。

通常C值在1μF上下。

图8—2的输入信号是负极性的,由于经检波输出电路的输出信号大多是正极性的,正极性视频全电视信号的幅度分离电路如图8—3中V2,其工作原理同图8—2。

其中晶体管V2采用PNP型的,当向下的同步头来到时它可以导通。

其余时间截止。

输出电阻接在集电极和地之间,输出的脉冲向上。

幅度仍为10V以上。

偏置电阻68K Ώ及510K Ώ ,使V2基极略有一点偏置,处于刚要导通状态,以提高同步灵敏度。

8.2.2 抗干扰电路在幅度分离电路之前通常有一级抗干扰电路(在集成电路构成的这部分电路中,有时称为消噪电路)。

当室内照明、家用电器开关或室外的工业、雷电干扰入电视机电路中,会造成干扰,破坏同步工作。

图8—3,虚线脉冲表示外来的干扰,它的瞬时值可能很大,甚至超过同步头。

当干扰脉冲混在同步脉冲群中,作用于幅度分离电路时,会使接收机扫描失去同步。

同8—3是常用的分立元件抗干扰电路。

它的工作原理如下:在正常工作时,晶体管V1处于饱和导通状态,其集电极电压小于1V,二极管VD1的负极电压约为6.7V,正极7V,因此VD1导通。

输入视频全电视新年好经过C1、VD1直接加到幅度分离级(V2的基极)上。

当负极性的大幅度的干扰脉冲出现时,通过C2、VD2耦合到V1基极使V1截止,于是VD1的负极电压升到+12V而截止,使干扰脉冲不能加到同步分离级。

干扰过后,V1恢复导通,正常工作。

这种干扰电路可以消除很大的干扰效果令人满意。

还有一些抗干扰电路,如简单RC并联电路,当串接于同步分离级的基极电路中,也可以削弱干扰脉冲对基极的作用。

8.2.3 脉宽分离电路幅度分离电路分离出来的是复合同步信号,其中包含护行、场同步信号。

接下来是把这两者分离开来。

这两种同步信号的区别在于脉宽不同,场同步脉宽接近于160μS(2.5 TH),而行同步脉宽只有4.7μS 。

因此只要能鉴别脉宽,就能实现两者的分离。

最简单的脉宽鉴别电路是积分和微分电路。

图8—4(A)是RC积分电路,当行、场同步脉冲加在它输入端时,输出波形如图8—4(B)所示。

对于4.7μS的行同步脉冲,输出很小,而160μS的场同步脉冲到来时,积分后输出一个幅度较大的锯齿波,如图中所示。

因此在积分电路输出端,行同步脉冲几乎消失,只剩下同步脉冲群中取出来的任务。

这个锯齿波送到场振荡器脉冲的发生时间。

通常选择积分电路的时间常数RC为几十μS,它比行同步脉宽4.7μS 大几十倍。

在输出端场同步脉冲的幅度比行同步脉冲的幅度大十几倍,具体计算可以通过RC电路对于脉冲信号的响应(1-℮ )来求得,t 取4.7μS 和160μS 就可得到两者的比值(本节不讨论)。

图8—5给出一个实际使用的积分电路,它有两节RC电路。

从晶体管发射极输出的复合同步脉冲经两节RC电路积分后,场比行脉冲大30倍左右。

行同步脉冲的剩余波约为0.07V (峰——峰),场同步脉冲的幅度为2V。

(输入复合同步脉冲的幅度为5V)。

这两节积分电路的时间常数分别为79.2μS 和39.6μS 。

利用微分电路可以去掉场同步脉冲而取得行同步脉冲。

因为微分电路只对脉冲的上升和下降跳变有反应,对脉冲宽度没有响应。

本小节只讨论微分电路的原理和使用电路形式。

图8—6是RC微分电路。

当RC时间常数比脉宽小得多时,输入矩形脉冲波的ui,输出电压只反应ui脉冲上升和下降边缘,成为两个尖头脉冲,向上的尖头对应ui脉冲的上升沿,下尖头对应ui脉冲的下降沿。

因为电容c很小,ui脉冲前沿到来时,立即把c充满电荷,于是在脉冲平顶时间内输出uo降到零。

直到ui下降时,uo再随着反应电容c放电而成为负尖脉冲。

因此输出uo (t)是输入ui (t)的微分。

这种微分电路对于宽或窄的同步脉冲反应的均是一对向上、向下的尖头脉冲。

于是场同步信号消失,仅剩下行同步信号。

通过微分电路的行同步脉冲再经整形放大就加到AFC电路上去同步行扫描振荡。

沿,下尖头对应ui脉冲的下降沿。

因为电容c 很小,ui脉冲前沿到来时,立即把c充满电荷,于是在脉冲平顶时间内输出uo降到零。

直到ui下降时,uo再随着反应电容c放电而成为负尖脉冲。

因此输出uo (t)是输入ui (t)的微分。

这种微分电路对于宽或窄的同步脉冲反应的均是一对向上、向下的尖头脉冲。

于是场同步信号消失,仅剩下行同步信号。

通过微分电路的行同步脉冲再经整形放大就加到AFC 电路上去同步行扫描振荡。

沿,下尖头对应ui脉冲的下降沿。

因为电容c很小,ui脉冲前沿到来时,立即把c充满电荷,于是在脉冲平顶时间内输出uo降到零。

直到ui下降时,uo 再随着反应电容c放电而成为负尖脉冲。

因此输出uo (t)是输入ui (t)的微分。

这种微分电路对于宽或窄的同步脉冲反应的均是一对向上、向下的尖头脉冲。

于是场同步信号消失,仅剩下行同步信号。

通过微分电路的行同步脉冲再经整形放大就加到AFC电路上去同步行扫描振荡。

图8—7所示电路是IC-TA7609P中的同步分离电路,其工作原理与前述相似。

Q1是幅度分离管,负极性的全电视信号通过隔离电阻3Ro1,,经耦合电容3Co1、3Do1加到Ql 基极即⑩脚上。

在未加信号时,无基极偏压,Q1截止,当同步脉冲到来时,输入端处在高电平,此时3Do1、Q1均导通,3Co1被充电,由于充电时间常数小,3Co1上充有接近同步脉冲幅值的电压。

同步头过去之后,3Co1经3R02放电,时间常数较大,放电很慢,所以在3Co1上存在一个对Q1,而言的反偏压。

它使Q1在扫描正程期间保持截止,从而Q1集电极分离出负极性的行、场复合同步脉冲,供给行扫描系统自动相位控制的鉴别器,作为行同步信号。

Q1集电极分离出的复合同步脉冲经Q2—Q5整形放大后,由14脚输出,供给场扫描系统积分后做场同步信号。

同时,复合同步也作为彩色解码器的色同步选通脉冲和亮度通道的钳位脉冲之用。

3C02、3Do1组成抗奥秘冲干扰电路。

由于3Co2〈〈3co1,一旦大幅度窄干扰脉冲到来,3Co2上很快充有较高的电压,而3Co1上电压则因电容量大,电荷变化慢而没有多大变化。

在干扰消失后3Co2通过3Do1很快放电,使大脉冲干扰造成很负的偏压迅速下降,从而保证了电路正常切割。

§8.3 行扫描电路8.3.1 行扫描电路方框图图8-8是一般电视机行扫描电路的方框图,行扫描电路主要由振荡器、激励极、输出级以及高压电路等几部分组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