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原理刘耀年习题难点分析
电路原理习题及答案1
![电路原理习题及答案1](https://img.taocdn.com/s3/m/b48a04871ed9ad51f11df29b.png)
1. 知识点:1(电压电流及参考方向)难易度:容易;认知度:识记当实际电路的尺寸与工作波长接近时选项A ) 该实际电路应该用分布参数电路来计算。
选项B ) 该实际电路应该用集总参数电路来计算。
答案:A2. 知识点:1(电压电流及参考方向)难易度:容易;认知度:识记一实际电路的尺寸是300m 长 , 该电路的工作频率是610Hz选项A )该实际电路应该用分布参数电路来计算。
选项B )该实际电路应该用集总参数电路来计算。
答案:A3. 知识点:1(电压电流及参考方向)难易度:容易;认知度:识记一实际电路的工作频率是6106⨯Hz ,该电路的工作波长为选项A )m 100=λ 选项B )m 50=λ 选项C )m 20=λ 选项D )m 10=λ 答案:B4. 知识点:1(电压电流及参考方向)难易度:容易;认知度:识记电路计算中电压、电流的参考方向的选取原则( )。
选项A) 必须与实际方向选得一致选项B) 任意选取选项C) 电压与电流的方向必须选得一致选项D) 电压与电流的方向必须选得相反难易程度:易答案:B5. 知识点:1(电压电流及参考方向)难易度:适中;认知度:应用电路如下图所示,已知网络N 的端口电压和电流为A I V U 1,220-==,说明该方框等效为( )。
选项A ) 电源选项B ) 负载选项C ) 不能确定答案:A6. 知识点:1(电压电流及参考方向)难易度:适中;认知度:应用图中所示电路中,已知电阻0>R ,ui P =,则下列正确的关系式是选项A ) P>0 选项B )P=0 选项C ) 0P ≤ 选项D ) 0P ≥ 答案:C7. 知识点:1(电压电流及其参考方向)难易度:容易;认知度:应用电 路 及 其 对 应 的 欧 姆 定 律 表 达 式 分 别 如 图 1、图 2 、图 3 所 示,其 中 表 达 式 正 确 的 是选项A ) 图 1选项B ) 图 2选项C ) 图 3答案:B8. 知识点:1(电压电流及其参考方向)难易度:容易;认知度:应用如图所示,R1=0.2Ω,R2=0.1Ω,R3=1.4Ω,R4=2.3Ω,则电流I(方向如图)为:选项A ) 1.5A 选项B )5.5A 选项C ) 3A 选项D )8A 答案:A9. 知识点:1(电压电流及其参考方向)难易度:容易;认知度:应用如图所示,R1=0.2Ω,R2=0.1Ω,R3=1.4Ω,R4=2.3Ω,求V ab =选项A)9.6V 选项B)4V 选项C)8.5V 选项D)11.5V答案:A10.知识点:1(电压电流及其参考方向)难易度:适中;认知度:应用电路如图所示,已知100V电压源产生的功率为100W,则电压U=选项A)40V 选项B)60V选项C)20V 选项D)-60V答案:C11.知识点:1(电压电流及其参考方向)难易度:适中;认知度:应用电路如图所示,2A电流源产生的功率P=选项A)16W 选项B)8W选项C)40W 选项D)-40W答案:A12.知识点:12(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难易度:适中;认知度:应用如图所示,R1=0.2Ω,R2=0.1Ω,R3=1.4Ω,R4=2.3Ω,若R2以外的电路用戴维南定理等效,则等效电压源和等效电阻分别为:选项A)18V, 3.9Ω选项B)18V, 4Ω选项C)6V,3.9Ω选项D)6V, 4Ω答案:C13.知识点:1(电压电流及参考方向)难易度:容易;认知度:识记使用电压表或电流表时,要正确选择量程,应使被测值选项A )小于满标值的一半左右选项B )不超过满标值即可选项C )超过满标值的一半以上选项D )无关答案:C14. 知识点:2(基尔霍夫定理及应用)难易度:容易;认知度:理解根据图示参考方向列出的方程,正确的是 R EIU选项A )IR E U -=选项B )IR E U +=选项C )IR E U +-=选项D )IR E U --=答案:B15. 知识点:2(基尔霍夫定理及应用)难易度:适中;认知度:应用电路如图所示,电压u=选项A )5V 选项B )3V选项C )1V 选项D )-2V答案:C16. 知识点:2(基尔霍夫定理及应用)难易度:适中;认知度:应用图示电路中,电压U 和电流I 的关系式为选项A )U=25-I选项B )U=25+I选项C )U=-25-I选项D )U=-25+I答案:C17. 知识点:2(基尔霍夫定理及应用)难易度:适中;认知度:理解图示电路中,已知A I 151=,A I 33=,A I S 8=,则2I =( )。
电路分析疑难总结知识点笔记
![电路分析疑难总结知识点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9db3e5c2c1c708a1284a44ef.png)
电路笔记1.(1)电压源a.理想电压源:输出电压恒定的二端元件称为理想电压源。
其输出电压与外电路无关,内阻为零。
b.实际电压源:输出的电压随流过它的电流变化而变化的二端元件。
常见的电压源有干电池,蓄电池,发电机等等.(2)电流源a.理想电流源:输出电流恒定的二端元件称为理想电流源。
其输出电流与外电路无关,内阻无穷大。
b.实际电流源:输出电压随其两端电压变化而变化的二端元件。
由于内阻等多方面的原因,理想电流源在真实世界是不存在的,但这样一个模型对于电路分析是十分有价值的。
注意:电压源不允许短路,电流源不允许开路!2.首先,什么是三相电路?三相电路实际上是一种特殊的交流电路。
三条相线的电路就是三相电路,相线俗称就是火线。
三相电路是由3个频率相同、振幅相同、相位互差120°的正弦电压源所构成的电源称为三相电源。
由三相电源供电的电路。
所谓对称三相电路,就是电路中的三相电源为频率相同、振幅相同、相位互差120°的正弦电压源,且三相上负载的阻抗完全相同,各相电流彼此独立,各相线路参数完全一致的电路3.集总参数电路(模型)由电路元件连接而成,电路中各支路电流受到KCL约束,各支路电压受到KVL约束,这两种约束只与电路元件的连接方式有关,与元件特性无关,称为拓扑约束.集总参数电路(模型)的电压和电流还要受到元件特性(例如欧姆定律u=Ri)的约束,这类约束只与元件的VCR有关,与元件连接方式无关,称为元件约束.4.若电路中只有一个激励,则响应与激励成正比比例系数取决于电路的结构和参数,与激励源无关5.绝缘体是指在通常情况下不传导电流的物质。
又称电介质。
绝缘体的特点是分子中正负电荷束缚得很紧,可以自由移动的带电粒子极少,其电阻率很大,约为10~10欧姆·米,所以一般情况下可以忽略在外电场作用下自由电荷移动所形成的宏观电流,而认为是不导电的物质。
6.结点(节点):电路中,三个或更多的相会合处,称为结点;也可表述为:两个以上支路的连接点。
《电路原理》试题与答案解析
![《电路原理》试题与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6337a46102020740be1e9b73.png)
《电路原理》试题与答案一、填空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在题图一(1)的电路中,C1=1μF,C2=2μF,电路的总电容为,C1上的电压。
2、将图一(2)中的诺顿电路等效为戴维宁电路,其中R1=10Ω .电源的电动势Us= ,电阻R= 。
3、图一(3)中,L1=1H,L2=2H, 电路ab端口的总电感为。
4、电感量为2mH电感中流有2A的稳定电流,该电感的储能为焦耳。
5、电感具有阻碍电流的作用。
6、图一(6)所示电路,C=100μF,R=5kΩ.电容上的初始电压为10V. 当开关K合上后,电容上的电压随时间的变化关系为。
7、非库仑电场移动单位正电荷从电源负极到正极所做的功定义为。
8、图一(8)所示电桥平衡的条件为。
9、若某电路网络中有n个节点,则按基尔霍夫电流定律(KCL)只能写出个独立的节点电流方程。
10、纯电感元件两端电压的相位超前其电流相位。
11、某纯电容的容抗为Xc,其两端的交流电压为U,则该电容的有功功率为,无功功率为。
12、如图一(12)所示的电路中,a 、b 两端的电压U=25V ,R 1=70Ω,R 2=30Ω,则U 1= ,U 2= .13、若A=5∠53.13º,B=5∠-143.13º,则=BA . 14、1000μF 的电容两端加了100V 的电压,电容极板上的电量为库仑。
15、频率相同的正弦电流和电压分别为:210sin(+=t U u m ωº),60sin(-=t I i m ωº), 则u 超前i 。
二、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请将其字母填入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或不选均无分)1、 电容的定义式为:( ).A .Uq C = B. q U C = C. Uq C = D. C=IU2、图二(2)电路中,R 1=6Ω,R 2=7Ω,R 3=6Ω,R 4=10Ω,则a 、b 两端的电阻R ab 阻值为( )。
2013年东北大学838电路原理考研试题
![2013年东北大学838电路原理考研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85a36fb8ad51f01dc381f122.png)
2013年东北大学838电路原理考研试题(回忆版)
电路原理,前面三个题,特别的简单,后面的题算起来是真麻烦,(容易造成前松后紧),而且数凑的大部分都不巧,题量共十二个题,最出乎意料还算是"互感电路那个题,告诉互感系数k=0.5,却不直接告诉M是多少",就这个题
不会做,不知道M怎么用k来表示,于是,没办法的办法,直接用M表示的,只列写了公式,没计算结果,画了等效电路,就看老师怎么给分了,最后一个题15分,用公式三步就求出来了,等效Req=(A22R+A12)/(A21*R+A11),U=Us/(A21*R+A11),戴变换,相对较简单,反而前面的10分的题,很麻烦。
总而言之,唉,复习的不全,有点小郁闷,不知道大家做的怎么样??
第一题∶kvl定理求电流电压源功率,无受控源
第二题∶kvl定理或kcl定理求一个电阻上的电压电流源功率后面的不是按循序了,只记得考了什么知识点.…..
第三题∶三相电路求负载上的线电压、线电流,及负载的有功功率(对称三项电路,比较简单)
第四题∶一个带互感的电路,告诉的相关系数k,不是m,也挺简单,并联互感,去耦就行
第五题∶时域分析,求电感的电流、电感及其串联电阻的总电压,,求出i (0-),i(无穷),Req,即可,求总电压是,要求
导,但不要忘了写"一铺戏弄(t)"。
东电电气专业课复习经验——电路
![东电电气专业课复习经验——电路](https://img.taocdn.com/s3/m/9e0f0f2783c4bb4cf7ecd1b3.png)
电路:题型:10个选择(每个3分),3个计算(45分)难度:选择题不难,考的比较基础。
3个计算有一个比较简单,剩下两个略难。
教材:刘耀年《电路》,邱光源《电路》,两本书均可复习策略:首先需要把教材吃透,对于考纲上列写的知识点,要做到面面俱到,不留死角,本人看的是刘耀年的电路书,绿色皮第一版,对于这本书的书后习题,也要做一遍,15年的最后一个计算题关于灭磁电阻的题,前两问就是这本书的书后习题原题,所以建议大家做一下书后习题。
14,15这两年分数线不高,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专业课变难了,尤其是电路部分,所以对于电路的复习必须要引起大家足够的重视,务必把原理搞清楚,这样才能取得高分。
之后认真做几遍历年真题,电路的出题人从12年改为院长出题,他的出题风格愿意考有关能量的问题,务必重视。
电路部分75分满分,打65以上就非常牛了,所以考场上遇到不会的题别慌,先仔细审题,确定考的是哪一章的知识点,之后想一下那章都有什么公式,用哪个公式能与这个题接近,实在不会一定要多写,答题纸的地方足够,这个不用担心,多写没准哪个公式就碰上了。
重点内容(以刘耀年第一版教材):第一章,kcl,kvl,这个一定要会,最基础的。
而对于图论,电路的矩阵表示,基尔霍夫定律的矩阵表示,这个从02年开始到15年从来就没考过,不作为重点。
第二章,电路的等效变换,电阻的等效变换、电源的等效变换,及用等效变换方法分析电路这个需要看一下,15年电路第一个计算就得用等效变换化简电路,之后解题,掌握等效的方法会省不少事。
第三章,节点电压法,回路电流法,要掌握,但节点电压法的矩阵形式历年没考过,不作为重点第四章,网络定理,尤其是戴维南定理,务必要会。
第五章,这章从没考过,非线性电路分析,小信号分析法,简单看看即可。
第六章,相量形式的kcl,kvl,正弦交流电路的计算,串联谐振,并联谐振。
第七章,具有互感电路的计算,15年第二个大题,考的就是一个顺接的题,并且和谐振结合起来。
《电路原理》作业答案解析
![《电路原理》作业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89adf974312b3169a451a4a2.png)
uR(0+)=-uL(0+)=5iL(0+)=5V uL(0+)=-5ViL(0+)=iR(0+)=1A
7-8题7-8图所示电路开关原合在位置1,t=0时开关由位置1合向位置2,求t0时电感电压 。
求得uc(0+)后,应用替代定理,用电压等于Uc(0+)=10V的电压源代替电容元件,画出0+时刻等效电路如图(a2)所示,由0+等效电路计算得ic(0+)=-(10+5)/10=-1.5A
uR(0+)=10ic(0+)=-15V
(2)首先根据开关S动作前的电路求电感电流iL(0-).由于开关S动作前,电路处于稳定状态,对直流电路有diL/dt=0,故uL=0,电感可看作短路,t=0-时电路如题解7-1图(b1)所示,由(b1)得iL(0-)=10/(5+5)=1A。t=0时开关动作,由于换路时,电感电流iL不跃变,
(a)(b)
题3-1图
解:(1)每个元件作为一条支路处理时,图(a)和(b)所示电路的图分别为题解3-1图(a1)和(b1)。
图(a1)中节点数 ,支路数
图(b1)中节点数 ,支路数
(2)电压源和电阻的串联组合,电流源和电阻的并联组合作为一条支路处理时,图(a)和图(b)所示电路的图分别为题解图(a2)和(b2)。
图(a2)中节点数 ,支路数
图(b2)中节点数 ,支路数
3-2指出题3-1中两种情况下,KCL、KVL独立方程各为多少?
2019下“电路原理”作业(四大题共16小题)
![2019下“电路原理”作业(四大题共16小题)](https://img.taocdn.com/s3/m/698302161711cc7930b71601.png)
2019华工电路原理编辑整理:白太刘万炮1.(单选题) 一个实际电源可以用电压源模型表示,也可以用电流源模型来表示。
在这两种模型中,该实际电源的内阻应为()。
A. 0B. ∞C. 定值D. 不能确定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C问题解析:2.(单选题) 在图1-1所示电路中,已知电流,则电流为( )A. 3AB. -3AC. 1AD. -1A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B问题解析:3.(单选题) 在图1-2所示电路中,已知。
A、B两点间的电压为( )A. -6VB. 6VC.-18VD. 18V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C问题解析:4.(单选题) 图1-3所示电路中,理想电压源发出的功率P为()。
A. 6WB. -6WC. 18WD. -18W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B问题解析:5.(单选题) 理想电流源的外接电阻越大,则它的端电压()。
A. 越高B. 越低C. 不变D. 不能确定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A问题解析:6.(单选题) 图1-4所示电路中电流为()A. 7AB. 3AC. -3AD. -7A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C问题解析:7.(单选题) 在图1-5所示电路中,U、I的关系式正确的是()。
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C问题解析:8.(单选题) 图1-6所示电路中,理想电流源发出的功率P为()。
A. 12WB. -12WC.30WD. -30W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A问题解析:9.(单选题) 理想电压源的外接电阻越大,则流过理想电压源的电流()。
A. 越大B. 越小C. 不变D. 不能确定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B问题解析:10.(单选题) 在图1-7所示电路中,已知:。
电容器单元采用先串后并接线引起电容器组故障分析
![电容器单元采用先串后并接线引起电容器组故障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fca1a03979563c1ec5da7148.png)
电容器单元采用先串后并接线引起电容器组故障分析摘要不同结构、不同接线方式的电容器组有着不同的运行寿命。
本文从某变电站电容器组电容器单元大量损坏入手,根据事故发生后巡检记录、电气试验结果以及电容器设计情况,利用PSCAD软件对该种接线形式下电容量互差对电容器组整体的影响做了一个模拟仿真,通过对事故的分析和讨论,提出一点建议,希望能够为今后电容器的选型提供一个简单的参考。
【关键词】电容器单元互差接线方式仿真1 电容器基本原理与作用电容器是用来储存电荷的电器,最简单的电容器由电介质和被它隔开的两个金属电极组成。
当电极间施加电压U时,电极上分别聚集大小相等,符号相反的电荷,电荷与电压的比值称为电容,以表达电容器储存电荷的能力。
根据通过电容器电流的强弱和施加在其两端电压的大小,电容器可分为电力电容器和电子电容器。
在电力电容器中,并联电容器占到了大多数,其作用主要是用来补偿系统感性无功功率,以改善功率因数,减小电能损耗,提高供电质量,而与电抗器串联后组成的电容器组随着电容值与电抗值的配比,能够限制合闸涌流,具有滤波的作用。
2 电容器组常见接线方式电容器组常见的接线方式有三角形接线和星形接线,而星形接线又分为单星形接线和双星型接线,由于电容器组一般是接在不接地系统中,故中性点接地的星形接线目前在国内尚不存在运行经验。
三角形接线的电容器组,单相电容器运行在线电压之间,当该相电容器内部发生击穿时,就造成了系统两相短路,短路电流较大,在这种情况下故障相电容器单元内部温度急剧上升,易造成电容器内部电介质沸腾,产生大量烟尘,严重情况将发生爆炸,造成事故扩大,威胁社会和经济发展。
因此鉴于以上情况,三角形接线形式基本上已经淘汰,在国内某些6kV系统上或老旧变电站内,仍能看到三角形接线的电容器组。
相比于三角形接线,星形电容器组的接线无论从形式上和可靠性上都较三角形接线成熟。
星形接线的电容器组继电保护所能采用的方式也比较灵活,如单星形接线电容器组其放电PT二次侧接成开口三角形,可做开口三角电压保护,双星型接线可采用中性点不平衡电流保护等。
华工电路原理试题2019
![华工电路原理试题2019](https://img.taocdn.com/s3/m/c06b1353af45b307e8719773.png)
华南理工大学电路理1、图2-1所示电路中,每个电阻R均为8W,则等效电阻R AB为( a )。
(a)3W (b)4W (c)6W图2-12、用△–Y等效变换法,求图2-2中A、B 端的等效电阻R AB为( b )。
(a)6W (b)7W (c)9W图2-23、图2-3所示电路中电流I为( b )。
(a)3A (b)4.5A (c)6A图2-34、图2-4所示一端口网络的输入电阻R AB为( a )。
(a)R1+(1+β)R2(b)R1+R2(c)R2+(1+β)R1图2-45、已知图2-5中的U S1=4V,I S1=2A。
用图2-6所示的等效理想电流源代替图2-5所示的电路,该等效电流源的参数为( c )。
(a)6A (b)2A (c)-2A图2-5 图2-66、已知图2-7中的U S1=4V,I S1=2A。
用图2-8所示的理想电压源代替图2-7所示的电路,该等效电压源的参数U S为( b )。
(a)-4V (b)4V (c)-2V图2-7 图2-87、已知图2-9电路中的U S=2V。
用图2-10所示的等效电流源代替图2-9所示的电路,则等效电流源的参数为( b )。
图2-9 图2-108、已知图2-11中的U S=2V。
用图2-12所示的等效电流源代替图2-11所示的电路,该等效电流源的参数为( c )。
图2-11 图2-129、把图2-13所示的电路用图2-14所示的等效电压源代替,该等效电压源的参数为( b )。
图2-13 图2-1410、电路组成及参数如图2-15所示,如d点接地,利用电源的等效变换,求:a、b、c三点的电位。
图2-15图2-16 图2-17解:根据等效变换原则将原图依次变换为图2-16、图2-17。
1、电路如图3-1所示,试列出用网孔电流法求解电流i的方程。
解:网孔及各电流方向如图3-2所示,则:2、电路如图3-3所示,试用回路电流法求电流I和电压U。
图3-3 图3-4 解:各回路及电流方向如图3-4所示,则3、电路如图3-5所示,试列出电路的结点电压方程。
电路变化的动态分析方法及其简捷判断
![电路变化的动态分析方法及其简捷判断](https://img.taocdn.com/s3/m/a37a87c158f5f61fb7366693.png)
电路变化的动态分析方法及其简捷判断安徽省舒城中学(231300)吕贤年电路一般由电源、用电器、连接导线和控制设备等组成,中学物理中所涉及到的电学元件不多,而且必须归结为简单的串并联电路,所以电路比较简单。
在闭合电路中,当部分元件的阻值发生变化,或内、外电路的结构发生改变时,都会发生一系列的连锁变化。
本文不涉及电路结构的改变,主要分析外电路中只有一个元件的阻值发生变化而引起的连锁变化,并给出这类问题的分析思路,得出这类问题简捷的定性判断方法。
如图所示的电路中,若将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头向b端滑动时,试判断图中八只电表的示数将怎样变化(各电表内阻对电路的影响均不考虑)?姆定律应用的动态分析问题。
由于不计电表对电路的影响,因此外电路的结构由R2与R3并联后和R1串联,再和R4并联而成。
A测电路中的总电流I,A1测R1支路的电流I1,A2测R2支路的电流I2,A3测R3支路的电流I3,A4测R4支路的电流I4。
V测电源的路端电压,亦即R4两端的电压U,V1测电阻R1两端的电压U1,V2测电阻R2或R3两端的电压U2。
明确各电表的作用后,可由局部电路→整体电路→局部电路的思路来解决此类问题。
当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头向b端滑动时,R2↑→R23↑[R23=R2 R3/( R2+R3)=R3/(1+R3/ R2)]→R123↑[R123=R1+R23]→R外↑[R外=R4 R123/( R4+R123)=R4/(1+R4/ R123)]→I↓[I=E/( R外+r)],A表示数减小→U↑[U=E-Ir],V表示数增大→I4↑[I4=U/ R4],A4表示数增大→I1↓[I1=I-I4],A1表示数减小→U1↓[U1=I1 R1],V1表示数减小→U2↑[U2=U-U1],V2表示数增大→I3↑[I3=U2/ R3],A3表示数增大→I2↓[I2=I1-I3],A2表示数减小。
从本题分析可以看出,在闭合电路中,只要外电路中的某一电阻发生变化,这时除电源电动势、内电阻和外电路中的定值电阻不变外,其他的如干路中的电流及各支路的电流、电压的分配,从而引起功率的分配等都和原来的不同,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要注意电路中各量的同体、同时对应关系,因此要当作一个新的电路来分析。
电路原理实验思考题答案完整版
![电路原理实验思考题答案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62e10bf3e518964bcf847cc4.png)
电路原理实验思考题答案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实验一电阻元件伏安特性的测绘1、设某器件伏安特性曲线的函数式为I=f(U),试问在逐点绘制曲线时,其坐标变量应如何放置在平面内绘制xOy直角坐标系,以x轴为电压U,y轴为电流I,观察I和U的测量数据,根据数据类型合理地绘制伏安特性曲线。
2、稳压二极管与普通二极管有何区别,其用途如何1、什么样的电信号可作为RC 一阶电路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和完全响应的激励源阶跃信号可作为RC 一阶电路零输入响应激励源;脉冲信号可作为RC 一阶电路零状态响应激励源;正弦信号可作为RC 一阶电路完全响应的激励源, 2、已知RC 一阶电路R=10K Ω,C=μF ,试计算时间常数τ,并根据τ值的物理意义,拟定测量τ的方案。
()ms s RC 111.010*******63=⨯=⨯⨯⨯==--τ。
测量τ的方案:如右图所示电路,测出电阻R 的值与电容C 的值,再由公式τ=RC 计算出时间常数τ。
3、何谓积分电路和微分电路,他们必须具备什么条件它们在方波序列脉冲的激励下,其输出信号波形的变化规律如何这两种电路有何功用积分电路: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的时间积分成正比的电路;应具备的条件:⎰≈dt RC u u S C 1。
微分电路: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的变化率成正比的电路;应具备的条件:dt d RC u u S R ≈。
在方波序列脉冲的激励下,积分电路的输出信号波形在一定条件下成为三角波;而微分电路的输出信号波形为尖脉冲波。
功用:积分电路可把矩形波转换成三角波;微分电路可把矩形波转换成尖脉冲波。
实验七 用三表法测量电路等效参数在50Hz 的交流电路中,测得一只铁心线圈的P 、I 和U ,如何算得它的阻值及电感量若测得一只铁心线圈的P 、I 和U ,则联立以下公式:阻抗的模IU Z =,电路的功率因数UI P =ϕcos ,等效电阻ϕcos 2Z P R I ==,等效电抗ϕsin Z X =,fL X X L π2==可计算出阻值R 和电感量L 。
清华.《电路原理》讲义
![清华.《电路原理》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5f80d7e176a20029bd642d31.png)
清华大学电路原理辅导讲义清华大学电路原理考研辅导讲义目录第一讲专业信息介绍.............................................................................................................. - 4 - 第二讲复习规划指导.............................................................................................................. - 7 - 第三讲电路原理重难点梳理.................................................................................................. - 9 - 第1章电路元件和电路定律...................................................................................... - 9 -1.1电压和电流的参考方向...................................................................................... - 10 -1.2电路元件特性...................................................................................................... - 10 -1.3基尔霍夫定律...................................................................................................... - 13 -第2章简单电阻电路的分析方法............................................................................ - 13 -2.1电阻的串、并联.................................................................................................. - 14 -2.2 Y— 变换.......................................................................................................... - 16 -2.3电压源和电流源的等效变换.............................................................................. - 16 -第3章线性电阻电路的一般分析方法.................................................................... - 18 -3.1支路电流法,回路电流法,节点电压法.......................................................... - 18 -3.2含运算放大器的电路的分析方法...................................................................... - 21 -第4章电路的定理.................................................................................................... - 23 -4.1叠加定理.............................................................................................................. - 24 -4. 2替代定理............................................................................................................. - 25 -4.3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 - 26 -4.4特勒根定理.......................................................................................................... - 27 -4.5互易定理.............................................................................................................. - 27 -第5章正弦电流电路的稳态分析............................................................................ - 28 -5.1正弦量的相量表示.............................................................................................. - 28 -5.2正弦稳态电路的相量模型与分析(相量法).................................................. - 28 -5.3功率分析.............................................................................................................. - 30 -5.4功率因素的提高.................................................................................................. - 31 -第6章有互感的电路................................................................................................ - 31 -6.1同名端,互感电压的确定.................................................................................. - 32 -6.2互感电路的分析方法;互感的串联,并联,去耦;空心变压器。
电路原理刘耀年典型试题
![电路原理刘耀年典型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64dd4515d0d233d4b14e69e3.png)
典型试题一、下图的直流电路中,电阻R 可调节,试问:R 为何值时可获得最大功率,最大功率P max 是多少?(12分)解:用下图求开路电压:应用短路方法:由KCL 有:24/2 - 4 = I sh ,I sh = 8AR i = U OC / I sh = 8/8=1Ω, R= 1Ω 时可获得最大功率。
最大功率为:P max =(8/1+1)2 ⨯1=16 W二、下图所示的正弦交流电路中,已知电流002452,455∠=∠=SI A I A ;试求:1).电路的电流1,I I 和电压SU ;2).该电路的有功功率P 、无功功率Q 和电路的cos ϕ。
(12分)VU S 3.1272752.21275524.4=+=+⨯=P = I 2 ⨯5 +I 12 ⨯25 + I 22 ⨯15 = 4.242 ⨯ 5 + 3 2 ⨯ 25 + 5 2 ⨯ 15 = 89.9 + 225 + 375 = 689.9 WQ =Q L -Q C = I 12 ⨯25 - I 22 ⨯15 = 225 -375 =150 V ar 977.0)26.12cos(26.12)217.0(690150011=--=-=-=--tg tg ϕ三、下图的正弦稳态电路中,t u S 100sin 2220⨯= V ,调整电容C 的数值,以使电源电压u S 与电流i 同相位,试求:该电容C 的数值是多少?(12分)解:222222222)()(1)()(11L R RL L R L R j C jL R L j R RL j C j L j R L j R C j Z ωωωωωωωωωωωω++++-=+-+-=+⨯+=令其虚部为零,即有:F LR L R C LR L R C L R L R C 0145.0105.14)()()(132222222222=⨯=+=+=+=-ωωωωωωωω四、三相电路如下图所示,对称三相电源的线电压为已知:U AB = 380 V ,对称负载:Z ∆= 3 + j4 Ω,单相负载2).电路的三相总功率P 。
电路原理实验思考题答案
![电路原理实验思考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22b7460240c844768eaee07.png)
电路原理实验思考题答案实验一电阻元件伏安特性的测绘1、设某器件伏安特性曲线的函数式为I=f(U),试问在逐点绘制曲线时,其坐标变量应如何放置?在平面内绘制xOy直角坐标系,以x轴为电压U,y轴为电流I,观察I和U的测量数据,根据数据类型合理地绘制伏安特性曲线。
1、什么样的电信号可作为RC一阶电路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和完全响应的激励源?阶跃信号可作为RC一阶电路零输入响应激励源;脉冲信号可作为RC一阶电路1、在日常生活中,当日光灯上缺少了启辉器时,人们常用一根导线将启辉器的两端短接一下,然后迅速断开,使日光灯点亮;或用一只启辉器去点亮多只同类型的日光灯,这是为什么?当开关接通的时候,电源电压立即通过镇流器和灯管灯丝加到启辉器的两极。
220伏的电压立即使启辉器的惰性气体电离,产生辉光放电。
辉光放电的热量使双金属片受热膨胀,两极接触。
电流通过镇流器、启辉器触极和两端灯丝构成通路。
灯丝很快被电流加热,发射出大量电子。
这时,由于启辉器两极闭合,两极间电压为零,辉光放电消失,管内温度降低;双金属片自动复位,两极断开。
在两极断开的瞬间,电路电流突然切断,镇流器产生很大的自感电动势,与电源电压叠加后作用于管两端。
灯丝受热时发射出来的大量电子,在灯管两端高电压作用下,以极大的速度由低电势端向高电势端运动。
在加速运动的过程中,碰撞管内氩气分子,使之迅速电2、为了改变电路的功率因数常在感性负载上并联电容器此时增加了一条电流支路问电路的总电流增大还是减小,此时感性原件上的电流和功率是否改变?总电流减小;此时感性原件上的电流和功率不变。
3、提高线路功率因数,为什么只采用并联电容器法,而不用串联法,所并的电容器是否越大越好?采用并联电容补偿,是由线路与负载的连接方式决定的:在低压线路上(1KV以下),因为用电设备大多数是电机类的,都是感性负载,又是并联在线路上,线路需要补偿的是感性无功,所以要用电容器并联补偿。
串联无法补偿。
2020上“电路原理”作业解答(四大题共16小题)
![2020上“电路原理”作业解答(四大题共16小题)](https://img.taocdn.com/s3/m/4621a388f18583d0496459aa.png)
−t
uC (t ) = −8 + (12 + 8)e
= −8 + 20e−0.333102t V
iC
(t)
=
C
duC (t) dt
=
10 10−6
20
(−0.333 102 )e−0.333102 t
A
=
−6.66e−0.333102 t mA
uC (t) 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uC/V 12
0
t/ms
I =
I
2 0
+
I12
+
I
2 2
+
I
2 3
=
I
2 0
+
I
2 k
=
13.92 + 102 + 1.732 17.2A
k =1
P = P0 + P1 + P2 + P3 + = P0 + Pk = U0I0 + Uk Ik cos k
k =1
k =1
= 120 13.9 + 100 10 cos(00 − 300 ) + 30 1.73cos(300 − (−300 ))
四、正弦交流电路计算(3 小题)
1、
t0
解: I = I1 + I2 = j11+ 22 − 30 = 11 3A
i = 11 6 sin(314t)A
XC
=
220 11
=
1 C
C = 159.2F
Z2
=
U I2
= 1030R = Biblioteka .66L = 15.9mH
刘晔电路复习与总结(4)
![刘晔电路复习与总结(4)](https://img.taocdn.com/s3/m/0f417909763231126edb1195.png)
2 Uoc 602 P = = = 45W max 4Req 4× 20
注
(1) 最大功率传输定理用于一端口电路给定 最大功率传输定理用于一端口电路给定, 负载电阻可调的情况; 负载电阻可调的情况 (2) 一端口等效电阻消耗的功率一般并不等于 端口内部消耗的功率,因此当负载获取最大 端口内部消耗的功率 因此当负载获取最大 功率时,电路的传输效率并不一定是 电路的传输效率并不一定是50%; 功率时 电路的传输效率并不一定是
解
保留R 支路, 保留 x支路,将其余一端口 网络化为戴维宁等效电路: 网络化为戴维宁等效电路: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a + – U1 + U2 – 10V + – + Rx Uoc
_
(1) 求开路电压 I
b
Uoc = U1 + U2 = -10×4/(4+6)+10 × 6/(4+6) × = -4+6=2V
3Ω Ω
3 U0 = ×9 = 3 V 6+ 3
例2.10 解
求负载RL消耗的功率。 负载 消耗的功率。 50Ω Ω 40V –
4I1 50Ω Ω + 100Ω Ω
a I1 50V + – b RL 5Ω Ω
(1) 求开路电压 oc 求开路电压U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4I1 50Ω Ω 40V – 50Ω Ω + 100Ω Ω
U =10I + 20× I / 2 = 20I
U Req = = 20Ω I
I1 = I2 = I 2
eq
U
UR + 20 Ω U 20Ω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习题难点分析
一、直流部分
第2章 等效变换法中,理想电流源与电阻串联电路及理想电压源与电阻并联电路的处理。
例:利用等效变换法求解4Ω电阻的电流。
Ω
1Ω
Ω Ω 6Ω
4Ω
Ω
KVL:A I 34
630=+= 第3章 节点法与回路法的难点
节点法:
1、与理想电流源串联的电阻不出现在自导或互导中。
U +_
s 1
s n 21)11(I R U U R R +=+ 2、理想电压源存在于参考节点与任意节点间,理想电压源提供了该节点电压。
R 1
U n2= U S3
3、 理想电压源存在任意两节点间,设电流、补充方程。
()2231121S n n U G U G U G G =-+-I
补充方程:U n1-U n2=U S4
回路法:
1、与理想电压源并联的电阻不出现在自阻或互阻中。
2、只有一个回路电流流过理想电流源时,理想电流源提供了该回路电流。
I L2=-I S
3、 任意两个回路电流流过理想电流源时,设电压、补充方程。
(R 1+R 2)I L1-R 2I L2=U S -U
-R 2I L1+(R 3+R 2)I L2=U
I L2-I L1=I S
U U R 3
二、交流部分
1、作去耦等效电路时,节点的位置。
R2
求U AB.
3
利用去耦求解:
R2
3
2、三相交流电路中看似不对称电路求解
A •I1•I Z 已知:对称三相电源端的线电压U l=380V,Z=(50+j50),
Z1=(100+j100)Ω,求A相电源线电流。
C Z
解:此电路由于Z1的存在,电路看似不对称。
认真分析此电路结构,无非是对称三相电源上接有两种负载,一个为AB两线间的单相负载Z1、另一个为一组对称的三相Y接线.负载Z。
因而求解时,对于单相负载和三相负载可单独求解。
设:︒
∠
=
•
220
A
U V
︒
-
∠
=
+
︒
∠
=
=
•
•
45
11
.3
50
50
220
1
j
Z
U
I A
︒
-
∠
=
+
︒
∠
=
=
•
•
15
69
.2
100
100
30
380
1
2
j
Z
U
I AB
∴︒
-
∠
=
+
=•
•
•
31
6.5
2
1I
I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