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运用反例教学的案例分析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数学运用反例教学的案例分析
(二)
教学中,概念、定理、公式一般采用正面阐述的形式,学生往往对一些关键性词语认识不够,对所给条件理解不透彻,不能抓住它的本质属性,只是机械地记忆概念、定理的名称和公式的结构。
往往遇到概念、定理、公式的名称相近或结构类似,就容易造成理解上的混淆。
在教学中,适时恰当地运用反例教学,对概念、定理、公式等的理解有特殊的强化作用。
例如:问学生“100的平方根是多少?”
有的同学会不加思索回答:“10。
”说明他们没有把“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这个概念搞清楚。
此时只要举出反例“(-10)×(-10)=100”。
就加深了理解“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概念,起到了强化作用,很有说服力。
例如:在一个三角行中,不可能有两个直角或钝角。
因为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度,如果有两个直角或钝角,那么总和超过或等于180度,第三个角要大于0度,所以这个三角形的内角和大于180度。
这明显与三角形总和180度的定理矛盾。
这就加深对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度的理解和强化。
再如:“定理: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矩形”与“定理: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垂直平分的四边形是正方形”内容很相近,公式a3+b3与(a+b)3结构形式相近,学生搞不清楚。
因此在教学中,诸如此类的问题,讲述时多举反例,这样就可以达到概念、定理、公式等理解和掌握起到强化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