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初中数学八上《12.2 一次函数》word教案 (9)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3章一次函数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问题中运动变化的数量关系观察、研究,明确常量和变量,自变量和函数的意义的三种表示方法。

2.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一次函数的意义,并会正确画出一次函数的图象,会根据图象了解一次函数的性质,并利用它们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初步了解函数与方程、不等式的联系,能够较熟练地运用待定系数法确定一次函数解析式;能够根据一次函数图象法直观地理解一元一次方程和一元一次不等式解的几何意义。

4.让学生掌握二元一次议程可转化为一次函数,从而认识二元一次议程解的无穷,以及能从几何的角度理解二元一次方程的背景及意义。

5.通过操作与观察思考,让学生感受变量之间相互依赖的关系,使学生体会方程,函数思想、数形结合以及类比、化归、待定系数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本章的重点是函数的概念,三种表示方法以及一次函数的概念,图象与性质,初步理解函数的意义,理解一次函数及其图象的有关性质,能够较熟练地运用待定系数法确定函数解析式,能够利用一次函数及其图象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初步体会方程,不等式与函数的关系。

本章的难点是对函数概念的理解,利用函数图象解方程、不等式和不等式组,以及利用一次函数的图象及性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课时安排

13.1 函数5课时

13.2 一次函数9课时

13.3 一次函数与一次方程、一次不等式2课时

13.4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图象解法2课时

小结、评价2课时

课题13.1 函数

总课时 5课时第1课时课型新课

目标1.认识变量、常量.

2.学会用含一个变量的代数式表示另一个变量

教学重点1.认识变量、常量.

2.用式子表示变量间关系

教学难点用含有一个变量的式子表示另一个变量

教学方法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备课札记

Ⅰ.提出问题,创设情境

情景问题:一辆汽车以60千米/小时的速度匀速行驶,行驶里程为s千

米.•行驶时间为t小时.

1.请同学们根据题意填写下表:

t/时 1 2 3 4 5

s/千米

2.在以上这个过程中,变化的量是________.变变化的量是__________.3.试用含t的式子表示s.

Ⅱ.导入新课

[活动一]

1.每张电影票售价为10元,如果早场售出票150张,日场售出205张,晚场售出310张.三场电影的票房收入各多少元.设一场电影售票x张,票房收入y元.•怎样用含x的式子表示y?

2.在一根弹簧的下端悬挂重物,改变并记录重物的质量,观察并记录弹簧长度的变化,探索它们的变化规律.如果弹簧原长10cm•,•每1kg•重物使弹簧伸长0.5cm,怎样用含有重物质量m的式子表示受力后的弹簧长度?

引导学生通过合理、正确的思维方法探索出变化规律.

[活动二]

1.要画一个面积为10cm2的圆,圆的半径应取多少?圆的面积为20cm2呢?怎样用含有圆面积S的式子表示圆半径r?

2.用10m长的绳子围成矩形,试改变矩形长度.观察矩形的面积怎样变化.•记录不同的矩形的长度值,计算相应的矩形面积的值,探索它们的变化规律:设矩形的长度为xcm,面积为Scm2.怎样用含有x的式子表示S?

Ⅲ.随堂练习

1.购买一些铅笔,单价0.2元/支,总价y元随铅笔支数x变化,•指出其中的常量与变量,并写出关系式.

2.一个三角形的底边长5cm,高h可以任意伸缩.写出面积S随h•变化关系式,并指出其中常量与变量.

Ⅳ.课时小结

本节课从现实问题出发,找出了寻求事物变化中变量之间变化规律的一般方法步骤.它对以后学习函数及建立函数关系式有很重要意义.1.确定事物变化中的变量与常量.

2.尝试运算寻求变量间存在的规律.

3.利用学过的有关知识公式确定关系区.

Ⅴ.课后作业

1、课后相关习题

2、思考:瓶子或罐头盒等物体常如下图那样堆放.试确定瓶子总数y与

层数x之间的关系式.

过程:要求变量间关系式,需首先知道两个变量间存在的规律是什么.不妨尝试堆放,找出规律,再寻求确定关系式的办法.

结论:从题意可知:

堆放1层,总数y=1

堆放2层,总数y=1+2

堆放3层,总数y=1+2+3

……

堆放x层,总数y=1+2+3+…x 即y=1

2

x(x+1)

板书设计:

§13.1函数(1)

一、常量与变量

二、寻求确定变量间关系式的方法

三、随堂练习

四、课时小结

教学后记:

课题13.1 函数

总课时 5课时第2课时课型新课

目标1.经过回顾思考认识变量中的自变量与函数.2.进一步理解掌握确定函数关系式.

3.会确定自变量取值范围

教学重点1.进一步掌握确定函数关系的方法.

2.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认识函数、领会函数的意义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备课札记Ⅰ.提出问题,创设情境

我们来回顾一下上节课所研究的每个问题中是否各有两个变化?同一问

题中的变量之间有什么联系?也就是说当其中一个变量确定一个值时,另一个

变量是否随之确定一个值呢?

这将是我们这节研究的内容.

Ⅱ.导入新课

[活动一]

1.在计算器上按照下面的程序进行操作:

填表:

x 1 3 -4 0 101

y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