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风险管理及应急措施探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风险评价的基本问题探讨

中国正处于城市化、工业化加速发展时期,长期累积的环境矛盾尚未解决,新的问题又不断出现,各种人为活动和自然灾害带来的环境风险不断加剧。重特大环境事故频频闯入公众视野,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巨大威胁。目前,已成为环境领域专家关注的热点问题。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也把防范环境风险作为四大战略任务之一。

(1)环境风险定义

风险是一种潜在的危险状态,包括两层含义,即危险爆发的可能性与不确定性,以及危险的危害性后果。

环境风险则可理解为环境受危害的不确定程度以及事故发生后给环境带来的影响。赵晓莉将环境风险定义为“是由自发的自然原因和人类活动( 对自然或社会) 引起的,通过环境介质传播能对人类社会及自然环境产生破坏、损害乃至毁灭性作用等不良后果发生的概率及其后果”; 毕军将环境风险定义为“由自然原因或人类活动引起的,通过降低环境质量,从而能对人类健康、自然生态产生损害的事件,可以用其发生的概率及其后果来表示”《建设项目环境风险技术导则》中指出: 环境风险是指突发性事故对环境( 或健康) 的危害程度,用风险值表征,其定义为事故发生概率与事故造成的环境( 或健康) 后果的乘积。

综上所述,可将环境风险定义为由自然或人为活动引发的,并通过自然生态环境的媒介作用,对人、财产、生态环境构成威胁的一种潜在危险状态,包括这种危险状态爆发的可能性与不确定性,以及危险可能导致的危害性后果两方面的内容。

环境风险评价是对某建设项目或区域开发行为诱发的灾害, 以及自然灾害, 对人体健康、经济发展、工程设施、生态系统等可能带来的损失进行识别、度量和管理[ 1]。世界发生越来越多的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 如: 2005年中国中石油吉林石化公司双苯厂发生爆炸事故; 2006年菲律宾装载200万升工业燃油的/ 太阳一号0油轮发生重大泄漏事故等, 给环境、社会经济都造成严重后果。环境风险评价能避免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发生, 为环境风险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

(2)环境风险评价的发展

在国外, 1975年由美国核管会完成的5核电厂概率风险评价实施指南6, 即著名的WASH - 1400报告, 该报告系统地建立了概率风险评价方法[ 1 ] , 成为事故风险评价的代表作。1976年由美国国家环保局颁布了/ 致癌物风险评价准则0, 正式提出风险评价并形成系统。

中国于80 年代开始环境风险评价研究, 1990年国家环保局下发57号文, 要求对重大环境污染事故隐患进行环境风险评价, 中国具有重大环境污染事件隐患的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中普遍开展了环境风险评价; 1990年中国开始在核工业系统开展环境健康风险评价的研究; 1993年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举办的/ 环境风险评价学术研讨会0首次探讨怎样在中国开展风险评价; 1997年国家攻关计划开展了燃煤大气污染对健康危害的研究; 2001 年国家经贸委发布5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指导意见6和5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审核规范6; 2004 年底由国家环保总局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行业标准5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6 (H J/T169 -2004), 对开展环境风险评价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005年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发布了5关于防范环境风险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通知6 (环发[ 2005] 152号), 特别对化工石化类项目的环境风险评价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

(3)环境风险评价标准

环境风险评价标准是为评价系统的风险性而制定的准则, 是为管理决策服务的[ 1 ]。风险评价标准应遵循科学、实用、可操作性强、技术上可行、公众可接受等原则。

标准的制定应考虑社会准则和公众的道德标准, 应参考公众的意见并发起公众对于风险可接受性的讨论。可以使用公众意见调查, 民意测试, 公开讨论咨询会, 公众咨询以及公民陪审团等方法获得必要的公众信息。这些都要求随机选择参与者, 或选择代表成员。他们允许获得专家意见和权威信息, 在向决策者明确叙述代表性观点时可以全面地讨论问题。

地震、火山爆发、风暴等自然灾害突发性事件虽然发生概率小, 但一旦发生后果将非常严重。对于自然灾害的风险评价, 以灾害对当地人和财产损失的可接受水平为评价标准。若灾害后果严重则需采取防范措施用于降低风险, 比较用于降低风险的费用与带来的效益, 确定是否可接受。主要根据历史资料以及灾害可

能发生地区的自然以及社会经济条件, 预测可能造成的后果, 最后确定个人和社会可接受的风险值。

工业领域, 许多行业都有各自相应的可接受风险值, 对不同类别行业进行比较并制定同一行业风险评价标准。制定各行业环境风险评价标准即各行业最大可接受水平, 需要对各种行业事故发生的概率及损害程度进行统计和分析, 如统计和分析各行业职业灾害统计, 事故致死率统计以及财产损失。将预期风险的严重性与历史同类事件或日常事件的风险进行比较, 用来说明与管理决策相关的风险的大小。判断风险是否能被接受, 必须比较用于降低风险的费用与带来的效益, 而且把该风险同已存在的同类风险的费用效益分析进行比较, 综合决策。随着风险减缓措施费用的增加, 年事故发生率会下降, 但达到某点时, 增加费用从减少事故损失得到的补偿甚微, 此时的风险度可作为评价标准, 即常用的补偿极限标准。

(4)中国环境风险发展趋势判断

基于中国环境风险类型与由风险引发的环境污染事故特征分析,结合新时期中国经济、人口等演变形势,对新时期我国环境风险发展趋势作出以下判断。

从宏观层面看,我国环境风险压力进一步增大。尽管近几年中国增强了环境风险防范与应急管理,环境事故总数总体呈下降趋势。但从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看,未来20 年是中国基本实现工业化的阶段。目前,经济发展正向工业化中期阶段过渡,此阶段内,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来自于第二产业的增长,传统意义上的污染型行业依然在增长。考虑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需要一个过程,随着经济总量增长而持续增长的污染物产生量对环境安全的压力越来越大。“十二五”时期,中国环境风险管理刚刚步入正轨,系列对策措施还未正式出台或处于起步阶段,风险管理的成效还不能完全显现。因此,总体来说,“十二五”时期,中国环境风险形势将更加严峻,重、特大环境污染事故防范风险进一步增大。

从风险根源看,布局型环境隐患和结构型环境风险是中国环境安全头号威胁。松花江污染事件发生后,原环保总局启动全国安全大检查。检查结果显示,化工石化行业存在较明显的布局性、结构性环境隐患。2006 年,原国家环保总局曾在调查中指出,全国7 555 个化工石化建设项目中,81%布局在江河水域、人口密集区等环境敏感区域, 45% 为重大风险源。从全国重点行业企业环境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