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三语文诗歌鉴赏题材类专项提升专题03赠友送别诗含解析 8

合集下载

赠友送别诗鉴赏

赠友送别诗鉴赏

赠友送别诗鉴赏二.概念赠友送别诗,顾名思义是指主客之间由于分别而互相赠别酬答的诗作。

较简单,是高考诗词鉴赏常涉及的题材。

重团聚、怨别离,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心理。

千百年来,故国乡土之思、骨肉亲人之念、挚友离别之感牵动了很多人的心弦,"别离"自然成为我国古典诗歌中歌咏的重要内容。

而送别诗又是高考考查的重要内容,那么,掌握鉴赏送别诗的方法,就非常必要。

我们要从哪些角度去掌握呢?古代诗人送别的习俗折柳送别、饮酒饯别、唱歌送别1、折柳送别折柳送别习俗产生于汉代,产生原因大体有三:(1)、千丝万缕的柳条随风舞动与离人千丝万缕、斩不断、理还乱的离愁非常相似。

(2)“柳”与“留”谐音,因此折柳送别有挽留、惜别、不舍之意。

(3)、柳枝有随地而生的习性,折柳相赠还有祝愿友人在异地他乡生活顺利、欣欣向荣之意。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2、饮酒饯别送元二使安西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3、唱歌送别赠汪伦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注:“踏歌”是民间的一种歌调,唱歌时以脚踏地为节拍。

三、送别诗常见的思想内容及情感。

下面对送别诗歌思想内容作一较为具体的概括,大致可分为以下七种情况:1、表达对离人眷恋不舍、依依惜别之情以及朋友间的真挚情意。

直接抒写离别之情的如:王勃的《送杜少甫之任蜀州》中第二句“风烟望无津”一句,用“风烟”、“望”两个词把相隔千里的秦、蜀两地连在一起。

自长安遥望蜀川,视线为迷蒙的风雨所遮,间接表现了依依惜别的感伤之情。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襟⒉诗作内容以叮咛、称颂、体贴入微的宽慰、劝慰勉励友人为主,兼抒别情。

重在劝勉、鼓励、安慰的别董大(其一)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主题练习:赠友送别类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主题练习:赠友送别类

2024届高考语文古代诗歌主题练习:赠友送别类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下面小题。

西湖晤(见面)袁子才①喜赠赵翼不曾识面早相知,良会真诚意外奇。

才可必传能有几,老犹得见未嫌迟。

苏堤二月如春水,杜牧三生鬓有丝。

一个西湖一才子,此来端不枉游资。

【注释】袁子才,袁枚,字子才。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明白清通,追求一种朴实平易的美感,与白居易的诗风很相近。

B.颔联既称扬袁枚的才华出众,同时也道出了两人白首相逢的情景。

C.颈联形象的描绘,将景物与人融合,表达了对杜牧的敬仰和缅怀。

D.末句抒写真率的友情,也表现旷达的胸襟,诙谐幽默,给人风趣感。

2.有人论此诗,认为“喜”字贯穿全诗。

请结合诗的四联语意作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辛有终知鄂州沈遘江汉交流古要津,高牙大旆压城闉。

昔尊丞相初开府,今属郎官试治民。

迎路壶浆因问俗,前车弩矢便行春①。

由来美化先南国,遗乐犹应咏错薪②。

【注释】①行春,谓官吏春日出巡。

①错薪,杂乱丛生的柴草。

《诗经·周南》:“翘翘错薪,言刈其楚。

”3.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出句交代当时鄂州的地理位置,长江和汉水交汇流经此地,是重要津渡。

B.“高牙大旆”渲染了城郭盛大的景象,“压”字突出旌旗蔽空的效果,精妙传神。

C.本诗为送别诗,虽未流露离愁别绪,但话语间仍有对朋友新官上任担忧之意。

D.“壶浆”出自《孟子》:“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此处化用,借指官员受百姓爱戴。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木兰花慢·滁州送范碎[注]辛弃疾老来情味减,对别酒,怯流年。

况屈指中秋,十分好月,不照人圆。

无情水,都不管,共西风只管送归船。

秋晚莼鲈江上,夜深儿女灯前。

征衫,便好去朝天,玉殿正思贤。

想夜半承明,留教视草,却遣筹边。

长安故人问我,道愁肠滞酒只依然。

目断秋霄落雁,醉来时响空弦。

【注】本词作于乾道八年,作者时任滁州知州。

高中语文高考专区一轮复习诗歌七大题材之赠友送别诗课件

高中语文高考专区一轮复习诗歌七大题材之赠友送别诗课件
有的直接抒写离别之情(离愁别绪、 依依不舍), 有的借以一吐胸中积愤或表明心志、乐观旷达、鼓励 鼓励等,有的重在写离愁别恨,有的重在劝勉、鼓励、 安慰,有的兼而有之。

别 直接表达诗人的离情别绪、依依难舍之情: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送别 王之涣 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 近来攀折苦,应为离别多。
送沈子福之江东 王维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注:罟(gǔ)师:船夫。临圻(qí):地名。
唱歌送别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注:“踏歌”是民间的一种歌调,唱歌时以脚踏地为节拍。
真题对接
(2013·福建卷)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题目。 送何遁山人归蜀 [宋]梅尧臣
春风入树绿,幼稚望柴扉。 远壑杜鹃①响,前山蜀客归。 到家逢社燕,下马浣征衣。 终日自临水,应知已息机②。
(选自《宋诗精华录》) 【注】①杜鹃:又名子规。②息机:摆脱琐事杂务,停止世俗活动。
三、四两联是怎样借助想象之景来抒发情感的?请简要赏析。
真题对接
(202X·新课标2卷)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题目。 宋子由使契丹(苏轼)
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湖山应梦武林春。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
【注】
14.选择题略。 15.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情?请加以分析。
真题对接
山中送别 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诗歌鉴赏之赠友送别诗

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诗歌鉴赏之赠友送别诗

常用手法
直抒胸臆 情景关系 比喻、拟人、夸张、借代 虚写(虚实结合) ……
温故而知新1
雨霖铃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 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 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 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真题1
(2022·全国乙卷)
白下驿饯唐少府 王勃
下驿穷交日, 昌亭旅食年。 相知何用早? 怀抱即依然。 浦楼低晚照, 乡路隔风烟。 去去如何道? 长安在Hale Waihona Puke 边。(2022·全国乙卷)
译文: 在做官之前,像虞卿和魏齐,这是从小的穷朋友,算
是很早的了;在穷困中,像韩信和南昌亭长之间寄食交 往的穷朋友,也算是很早的了。
金秋八月送你离去,在这芦花被风吹动的飒飒 声中我更觉忧愁。
远眺你的船帆已经看不见了,只有日暮下的长 江独自流淌。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根据本诗内容可知,诗人的友人即将乘船出发,沿水
路驶往三峡方向。
B.诗人表示友人将去的地方景色优美,而友人的风采
正与这美景相称。
CB.本诗最后两句的表达方式,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 陵“》友中人也的曾风使采用正。与这美景相称”错误。三、 D四.诗句中的前意后思两是次:那使里用的“美君景”一,都直是为指世即人将所离称别道的,友人, 含你义到并了无蜀不中同地。区也一定会说风景很美。诗中
2.请简要赏析诗的颈联。
颈联借景抒情,
寒夜里,一束暗淡的灯火映照着蒙蒙的夜雨, 竹林深处,似飘浮着片片烟云。孤灯、寒雨、浮 烟、湿竹,四个意象是多么凄凉。诗人写此景正 是借以渲染伤别的气氛。其中的孤、寒、湿、暗、 浮诸字,都是得力的字眼,

2019年高三语文诗歌鉴赏题材类专项提升专题03赠友送别诗含解析8

2019年高三语文诗歌鉴赏题材类专项提升专题03赠友送别诗含解析8

专题03赠友送别诗一•赠友送别诗概说送别诗,即人们送行时表达离别之情的诗歌,是浩如烟海的中国古代诗歌中最常见的题材之一。

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讯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故古人特别看重离别。

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有时还要吟诗话别,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一个永恒的主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考究中国送别诗产生的原因,大概有以下几点:交通不便、通讯滞后、社会混乱等,另外,离别的具体缘由亦是不可忽视的一个原因:或为拜师游学,或为求取功名,或为生活所迫,或为仕途奔走,或为建功立业,或为战争充军,或为遭遣贬谪,不得不远走异域,都使人“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2.送别诗的形式标志:标题中往往有“送”、“别”等字样。

二.送别诗的典型意象:地点意象:长亭、南浦、古道、渡口、阳关、灞桥等时间意象:黄昏、傍晚、月夜等景物意象:芳草、杨柳、笛声、远山、酒、船、歌等。

1.夕阳、日暮、月夜。

一一时送别诗中常出现傍晚月夜等时间意象。

这是因为忧伤的情感和苍茫的暮色相协调,暮色最能勾起他们游子的离情别绪。

另外,月也是思乡的典型意象。

2.长亭、劳劳亭、谢亭、灞陵亭、南浦。

(送别地)长亭:古时在城外驿道旁每隔十里设一长亭,五里设一短亭,供游人休息和送别。

往往在亭中设酒饯行,所以长亭也就成了一个抒写离情别绪的意象。

后来“长亭”成为送别地的代名词。

劳劳亭:三国时期东吴时建,位于南京,离建康古城大约十五里。

在古汉语中,劳劳表示非常忧伤。

劳劳亭的由来,是借用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中“举手长劳劳,两情同依依。

” 的诗句之意。

自东吴后,故人即以此为送别点。

谢亭:又叫谢公亭,在宣城北面,南齐诗人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所建。

他曾在这里送别朋友范云,后来谢亭就成为宣城著名的送别之地。

灞陵亭:在长安东南三十里处,那里原有一条灞水,又因汉文帝葬在那里,遂称灞陵,唐代时人们送朋友出长安,常在那里分手。

南浦:“南浦”即南面的水滨,是著名的水滨送别地。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的题材分类指导赠友送别诗精品素材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的题材分类指导赠友送别诗精品素材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的题材分类指导赠友送别诗精品素材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的题材分类指导赠友送别诗精品素材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

〞〔江淹《别赋》〕作为至情至性的诗人,面临与挚友分别时,心中会产生一种不吐不快的激情.因此,在中国诗坛上,送别诗一直是诗家的重要题材.赠友送别诗主要为抒写离别之情。

考察其抒情方式,有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两种方式.直接抒情的,如唐诗人高适意境高远的七绝《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诗的前两句以粗犷笔调和白描手法,绘出一幅北国寒冬图:日暮黄昏,大雪纷飞,于北风狂吹中,唯见遥空断雁,出没寒云,使人难禁日暮天寒、游子何之之感.以才人而沦落至此,几使人无泪可下,亦唯如此,故知己不能为之开心。

这两句以叙景而见内心之郁积,虽不涉人事,已使人如置身于风雪之中,似闻山巅水涯有壮士长啸。

联系上下文,可知诗人友情之深挚,别意之凄酸。

接着,作者以豪迈的气势,开朗的胸襟,叙写离情,激励友人,于一般的凄清缠绵、低徊留连,悲凉伤感的情调之外,创造了一种慷慨悲歌的风格,以它的真诚情谊和坚强信念为灞桥柳色和渭城风雨涂上了另一种豪放健美的色彩。

间接抒情的,又有多种形式。

以喻显情的,如李白景象宏阔、别情深挚的七绝《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诗的后两句看起来是写景,但在写景中又包含了一个充满诗意的细节.李白一直把朋友送上船,船已经扬帆远去,而他还在江边目送远去的风帆,直到帆影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可见目送时间之长。

帆影已经消失了,而李白还在凝望,这才注意到一江春水在浩浩荡荡地流向远远的水天交接之处.“惟见长江天际流〞,是眼前景象,可是谁又能说是单纯写景呢?李白的向往,李白对朋友的一片深情,不正体现在这富有诗意的神驰目注之中吗?诗人的心潮起伏,不正像浩浩东去的一江春水吗?借酒抒情的,如王维构思精巧、语言新鲜的七绝《送元二使安西》〔又作《阳关曲》、《渭城曲》、《阳关三叠》〕: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分类训练:赠友送别类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分类训练:赠友送别类

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送梅龙图公仪[注]知杭州欧阳修万室东南富且繁,羡君风力有余闲。

渔樵人乐江湖外,谈笑诗成樽俎间。

日暖梨花催美酒,天寒桂子落空山。

邮筒不绝如飞翼,莫惜新篇屡往还。

[注]梅龙图公仪:梅挚,字公仪,以龙图阁直学士知杭州。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盛赞朋友要去的地方,并以“羡”字表达对朋友政治才干的赞美。

B.颔联写渔樵之人有飘荡江湖的自得之乐,而诗人享有饮酒作诗之乐。

C.尾联“如飞翼”运用比喻手法,“莫惜”直抒胸臆,希望朋友多寄送诗作。

D.虽是送别诗,本诗却全无愁情而一派轻松欢悦,语言细腻传神,格调清新。

2.本诗的颈联和崔颢《黄鹤楼》的颈联“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在写法上有什么异同?请结合诗句加以赏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与诸公送陈郎将①归衡阳李白衡山苍苍入紫冥,下看南极老人星②。

回飙吹散五峰雪,往往飞花落洞庭。

气清岳秀有如此,郎将一家拖金紫。

门前食客乱浮云,世人皆比孟尝君。

江上送行无白璧③,临歧惆怅若为分。

【注】①郎将:为武官名。

①南极老人星:《史记·天官书》:“狼比地有大星,曰南极老人,老人见,治安。

不见,兵起。

常以秋分时候之于南郊。

”①白璧:《吕氏春秋》:郈成子为鲁聘于晋。

过卫,右宰谷臣止而觞之,酒酣而送之以璧。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描写了衡山随着天色渐暗更显苍翠,一个“下”字突显了衡山之高峻。

B.“回飙”写出风大而疾,疾风席卷了山上的积雪,积雪如飞花般飞落洞庭湖。

C.“拖金紫”显示了陈郎将一家披金戴银的富有豪奢,表现了作者的赞美之情。

D.送别时无“白璧”相赠,表现了友人离别时作者无法挽留的遗憾和不舍之情。

4.作者用多种手法表现了陈郎将多方面的特点,试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临江仙晁补之身外闲愁空满眼,就中欢事常稀。

明年应赋送君诗。

试从今夜数,相会几多时。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赠友送别类诗歌鉴赏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赠友送别类诗歌鉴赏
江南江北送君归。
日暮征帆何处泊?
天涯一望断人肠。
3、对友人的安慰与勉励
别董大 高适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千里黄云白日曛,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北风吹雁雪纷纷。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莫愁前路无知己,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天下谁人不识君。
4、表明自己的心志
⑵时间意象: 黄昏、月夜、秋 秋:“自古逢秋悲寂寥”,古人在对秋景的注视中感觉到时光 的流逝,感受到人生的短暂和易老,“秋”能使志士失志,对 现实失望,对前途悲观。遇秋而愁已成为古代文人的一种普遍 文化心理。
⑶环境意象:
杨柳、柳絮、杨花,孤帆、流水、寒蝉、船(舟)、 阳关、古道、夕阳、西风、美酒、春草
柳:⑴.千丝万缕的柳条、纷纷扬扬的柳絮随风舞动与离人千丝万缕、斩 不断、理还乱,是离愁非常相似。⑵.“柳”与“留”谐音,因此折柳送别 有挽留、惜别、不舍之意。⑶.柳枝有随地而生的习性,折柳相赠还有祝 愿友人在异地他乡生活顺利、欣欣向荣之意。
⑶环境意象:
杨柳、柳絮、杨花,孤帆、流水、寒蝉、船(舟)、 阳关、古道、夕阳、西风、美酒、春草
酒:古人离别多设宴,故许多离别诗,都飘散着酒香,酒里充盈着亲情、 友情、故园之情、感时之情。
⑶环境意象:
杨柳、柳絮、杨花,孤帆、流水、寒蝉、船(舟)、 阳关、古道、夕阳、西风、美酒、春草
春草和流水:诗人常以连绵不断、远接天涯的春草和流水来比喻无穷无 尽离愁,如李煜的《清平乐》中“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欧 阳修的《踏莎行》中“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长亭,是古人在大道上专为行人休息所设的亭子,人们常在长亭送 别,从而使得长亭这一自然景观常常出现在与送别有关的作品中。

高三赠友送别诗

高三赠友送别诗

赠友送别诗【专项提升】1.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送韩揆之江西①李季兰相看指②杨柳,别恨转依依。

万里西江③水,孤舟何处归?湓城④潮不到,夏口⑤信应稀。

唯有衡⑥阳雁,年年来去飞。

【注】①一作“送阎伯钧往江州”。

②指,一作“招”。

③西江,一作“江西”。

长江在武昌一段称为西江。

④湓城:在今江西,是韩揆要去之地。

⑤夏口:今武昌。

⑥衡,一作“随”。

我俩在分别之际一起指看这江边的杨柳,(相看指杨柳:指着杨柳给对方看)而杨柳因我们的惜别显得那么不忍分离。

你此去江西要走的的水路是那么的遥远,真不知道今后在哪里能见到你乘船而归。

去湓城后将听不到从我这边流去的潮水,(湓城:九江市瑞昌市。

句意指讯息不通)我在夏口能得到你的音信也将很不容易。

(夏口:武昌。

)算起来惹人羡慕也只有南来北往的大雁,(“衡阳雁”是个典故,传说大雁在衡阳越冬)这些雁儿总是自由自在地年年北去南归。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鉴赏,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与《诗经·采薇》中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一样运用了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

B.颔联写诗人伫立江边,目送朋友的孤舟远去,并想象友人走到千里之外的情形,不由感慨万千。

C.颈联写诗人想象别后的情景:朋友一去,只怕音信阻绝,再难联络,其情感意蕴耐人寻味。

D. 尾联写只有衡阳雁年年来来回回地飞,表达了诗人对大雁自由的向往,希望能随大雁陪伴在友人身旁。

【答案】C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饥载渴。

(2)从全诗来看,本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6分)前四句表达了诗人送别朋友时依依不舍之情,(3分)后四句抒发诗人担忧朋友一去而不返,音讯全无,只有衡阳雁年年飞来飞去的惆怅之情。

(4分2.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题目。

书情寄上苏州韦使君兼呈吴县李明府(注)崔峒数年湖上谢浮名,竹杖纱巾遂称情。

云外有时逢寺宿,日西无事傍江行。

陶潜县里看花发,庾亮楼中对月明。

谁念献书来万里,君王深在九重城。

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阅读分类训练——赠友送别类

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阅读分类训练——赠友送别类

古代诗歌阅读:赠友送别类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小题。

甲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乙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1.甲、乙两首诗的体裁均属于近体诗中的_______________。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两首诗的标题都出现了地点,点明送别的地方。

B.两首诗都有离别时的景物描写,令人印象深刻。

C.两首诗语言都比较平实,简单易懂、明白如话。

D.两首诗都采用了白描的手法,以真情感染读者。

3.任选一个角度(如表现手法、情感内容等)对两首诗进行比较,然后写一段鉴赏性的文字。

字数在150字左右。

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杜牧日暖泥融雪半消,行人芳草马声骄。

九华山路云遮寺,清弋江村柳拂桥。

君意如鸿高的的,我心悬旆正摇摇。

同来不得同归去,故国逢春一寂寥!注释:九华山在池州青阳西南,为宣州清弋江村去舒州的必经之处。

4.这首诗中韵脚有几个字()A.4B.5C.6D.75.下列杜牧的作品是()A.《六国论》B.《鸿门宴》C.《阿房宫赋》D.《烛之武退秦师》6.下列对本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写景,巧妙地交代送别的时节,渲染送别的氛围。

B.颈联用对比手法突出诗人对友人即将别离的惆怅之情。

C.尾联“寂寥”一词间接地抒发作者惜别之情,照应题目。

D.诗中明快之景与惆怅之情构成“乐景衬哀情”的效果。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蓟中作[唐]高适策马自沙漠,长驱登塞垣。

边城何萧条,白日黄云昏。

一到征战处,每愁胡虏翻【1】。

岂无安边书,诸将【2】已承恩。

惆怅孙吴事【3】,归来独闭门。

醉里送裴子赴镇西[唐]岑参醉后未能别,醒时方送君。

看君走马去,直上天山云。

注释:【1】翻:反覆,指反叛。

【2】诸将:指安禄山及其部将。

【3】孙吴事:指用兵之事。

孙指春秋时的孙武,吴指战国时的吴起。

7.出版社欲为两首诗编集,以下作品集不适合...收录这两首诗的一项是()A.格律精粹B.盛唐印象C.边塞回响D.唐人百首8.以下对高适《蓟中作》一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策马”句慷慨豪迈,表现了诗人对建功立业凯旋受赏的渴望。

【古诗鉴赏】高中古诗鉴赏分类赏析指导(四):赠友送别诗

【古诗鉴赏】高中古诗鉴赏分类赏析指导(四):赠友送别诗

高中古诗鉴赏分类赏析指导(四):赠友送别诗“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

”(江淹《别赋》)作为至情至性的诗人,面临与挚友分别时,心中会产生一种不吐不快的激情。

因此,在中国诗坛上,送别诗一直是诗家的重要题材。

【特征感知】赠友送别诗主要为抒写离别之情。

考察其抒情方式,有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两种方式。

直接抒情的。

如:别董大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间接抒情的,又有多种形式。

以喻显情的。

如: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借物衬情的。

赠别二首(其二)杜牧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

蜡炬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借景抒情的。

送灵澈上人唐刘长卿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夕阳,青山独归远。

【知识储备】送别诗或激励劝勉,或表达深情厚谊,或抒发别离之愁。

送别诗的常见意象如秋、月、雨、长亭、酒、南浦、灞桥、杨柳等。

孤帆、孤雁、秋蝉、寒鸦、西风、残阳、画角、鹧鹄、春风、落叶、残红、败荷、江水、兰舟等。

【牛刀小试】1、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柳梢青送卢梅坡刘过泛菊①杯深,吹梅②角远,同在京城。

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

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遂舟行。

[注]①泛菊:饮菊花酒。

②吹梅:吹奏《梅花落》。

(1)“聚散匆匆”一句,在内容上强调什么?在上片的结构上起什么作用?(2)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2、阅读下面这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丹阳送韦参军严维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暮春浐水送别韩琮绿暗红稀出凤城①,暮云楼阁古今情。

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

[注]①凤城:京城。

(1)两首送别诗都写到的“水”,各有什么寓意?请作简要说明。

(2)《暮春浐水送别》是怎样融情于景的?请作简要赏析。

3、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王观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分类训练:赠友送别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分类训练:赠友送别

古代诗歌阅读:赠友送别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别李白[唐代]寻阳①五溪水,沿洄直入巫山里。

胜境由来人共传,君到南中②自称美。

送君别有八月秋,飒飒芦花复益愁。

云帆望远不相见,日暮长江空自流。

注:①寻阳:原为湓城县(又叫湓口城),唐武德四年改为浔阳县,治所在现今江西九江。

①南中:指川南和云贵一带。

指岭南地区。

泛指南方,南部地区。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根据本诗内容可知,诗人的友人即将乘船出发,沿水路驶往三峡方向。

B.诗人表示友人将去的地方景色优美,而友人的风采正与这美景相称。

C.本诗最后两句的表达方式,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也曾使用。

D.诗中前后两次使用“君”,都是指即将离别的友人,含义并无不同。

2.本诗是如何表现离愁别绪的?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别元九后咏所怀白居易零落桐叶雨,萧条槿花风。

悠悠早秋意,生此幽闲中。

况与故人别,中怀正无悰。

勿云不相送,心到青门东。

相知岂在多,但问同不同。

同心一人去,坐觉长安空。

【注】①悰:欢乐,乐趣。

①青门:长安城的东南门,本名灞城门,因其门色青,故俗称为“青门”。

3.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诗是一首送别诗,送别诗有表现亲情、爱情的,也有表现友情的,感伤之外还可以寄托诗人的理想抱负等。

B.开篇写凋零的桐叶、衰败的槿花,暗中点明与友人分别的时间,同时也奠定了全诗伤感悲凉的感情基调。

C.友人问诗人“为何不相送”,而诗人以“心到青门东”回答友人,寥寥数笔,勾勒出离别时的大致场景。

D.最后四句写朋友不一定要很多,但一定要知心,知心人不在,心如空城般孤寂,言简意赅,却富含哲理。

4.比较本诗中表达的思想情感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思想情感有何不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摸鱼儿·酒边留同年徐云屋三首(其一)刘辰翁①怎知他、春归何处,相逢且尽尊酒。

少年袅袅天涯恨,长结西湖烟柳。

赠友送别诗鉴赏方法及试题阅读训练与答案

赠友送别诗鉴赏方法及试题阅读训练与答案

赠友送别诗鉴赏方法及试题阅读训练与答案赠友送别诗鉴赏方法1.从主题入手,体会诗中所抒之情(情感本质)。

黄彻在《蛩溪诗话》中指出:“昔人论文字,以意为主。

”立意问题非常复杂,只能就比较常见的加以简要分析。

表现离别的愁思,这是最为常见的,如许浑《谢亭送别》: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2.要抓住诗中所描绘的景物,做深入的分析,领悟作者所抒何情。

因为赠别诗词是以抒情为主,而情景交融又是中华诗词独有的抒情方法,所以其次要抓住诗中所描绘的景物,做深入的分析,才能领悟到作者所抒何情。

如刘长卿《别严士元》:春风倚棹阖闾城,水国春寒阴复晴。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

东道若逢相识问,青袍今日误儒生。

可以这样问曰:“诗人在这首诗中怎样多层次地描绘江南水乡的景物?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答题之前首先要看出前三联全是写景,其次要懂得每联各写何景。

在此基础上对每联诗意作简要概括即可。

首联总写江南水乡初春的特点──春寒料峭,乍阴乍晴,变幻不定;颔联具体描摹江南春景,3.领会诗词中所蕴含的典故的含义,懂得诗人怎样化用前人诗文送魏大从军_________陈子昂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

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

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

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

以三个古代立功边疆的英雄人物比喻魏大,寄以希望,同时也表现出诗人自己为国立功的宏愿。

开篇以霍去病“匈奴未灭,何以家为”和魏绛消除边患这两个典故起,很自然地切合送魏大从戎,希望他能像霍去病和魏绛一样杀敌建功,保卫边疆。

而魏绛和魏大同姓,用这样的典故更显得有诗趣,古人写诗填词常用此法。

接下以赵充国喻魏大,《汉书》称其为“六郡良家子”,他抗击匈奴,官至后将军。

这一典故用得很别致,不直接点出是用典,而是通过送别时的交谈透出,别有一番风味。

最后以燕然勒石的窦宪喻魏大,激励友人勇立战功,诗人在使用这四个历史上的抗敌英雄的典故时,或用其言,或用其事,或直接点出其名,或只说出其出生地,各不相犯,富有变化,表现出纯熟的技艺。

高中语文高三诗歌专题复习送别诗赏析及分析

高中语文高三诗歌专题复习送别诗赏析及分析

高三复习——送别诗蝶恋花•别范南伯杨炎正离恨做成春夜雨。

添得春江,刬地东流去。

弱柳系船都不住。

为君愁绝听鸣橹。

君到南徐芳草渡。

想得寻春,依旧当年路。

后夜独怜回首处。

乱山遮隔无重数。

送友人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3.送魏万之京李颀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①树色催寒近,御苑②砧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注:①关城,通关,函谷关。

②御苑:皇家的宫苑。

句解:首联:清晨听到游子高唱离别之歌,昨夜一场薄霜刚刚降临黄河。

颔联:怀愁之人最怕听到鸿雁鸣叫,落寞的游子坐对云山,黯然神伤。

颈联:临近潼关,满树的寒气愈发浓重,长安的夜晚回响着捣衣之声。

尾联:不要以为长安是行乐的居所,白白地把宝贵的时光消磨。

4.湘口送友人李频中流欲暮见湘烟,苇岸无穷接楚田。

去雁远冲云梦雪,离人独上洞庭船。

风波尽日依山转,星汉通霄向水连。

零落梅花过残腊,故园归醉及新年。

句解:首联:傍晚时分,暮色之中的湘江水更加浩渺,两岸漫无边际的芦苇连接着广袤的田野。

颔联:大雁冲开云梦泽的积雪飞向天空,友人独自登上洞庭湖上的航船。

颈联:(友人归去)白天,洞庭湖水(波涛汹涌)依山而转,夜晚,星河灿烂,与浩瀚的洞庭湖水连成一片。

尾联:梅花凋零腊月将尽,友人回到故乡正好赶上新年(家人团聚)。

5.送魏二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2)一、二两句诗中“醉别”、“江风引雨”表达了惜别深情,请作简要说明。

离别在即,唯有“醉别”方能以酒之深表达出情之深;秋风飒然而至,带来凄凄秋雨,更添一份依依惜别的悲凉心情。

(3)三、四两句诗,明人陆时雍《诗镜总论》云:“代为之思,其情更远。

”请作具体分析。

诗人以“忆”字虚构了一个友人夜泊潇湘的场景:明月高照,孤寂难眠,即使入梦,两岸猿啼也会一声声闯入梦境,愁绪难以摆脱。

诗歌鉴赏——赠友送别类诗词

诗歌鉴赏——赠友送别类诗词

二、赠友送别诗常见的意象
送别 词:李叔同
长亭外 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 晚风扶柳笛声残 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 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一壶浊酒尽余欢 今宵别梦寒
找一找这首词里出现了哪些送别的意象?
1、杨柳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李白 《春夜洛城闻笛》
昔我往矣,杨柳》
“评价古代诗词的思想内容及情感” 专题复习一
1、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属必考内容。能力层 次为D。
2、一般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内容主题的评价,二 是思想感情的评价。
诗词的内容是指诗词中描写的人、事、物,诗词的主旨是 诗人写作诗词的主要目的。概括内容主旨就要从整体上把握, 结合诗词的意象、人物、事件,体味作者的创作意图。
作(具1体)分橘析柚。香(4(分)1分);“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 节。”(1分)
(2)惜别知音,借酒浇愁(2分);凄凄风雨烘托出悲凉的心 情。(2分)
(3)三、四句由眼前情景转为设想对方抵达后的孤寂与愁苦 (2分),通过想象拓展意境(1分),使主客双方惜别之情表 达得更为深远。(1分)
【技法图解】
《送魏二》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赠我情。 ——李白《赠汪伦》
7、诗人如在现实生活中遭逢坎坷,其送别诗常包含个人 的身世之感。
知君命不偶,同病亦同忧。 ——孟浩然《送席大》
谢谢!
与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 ——屈原《九歌 河伯》
4、夕 阳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孟浩然《送杜十四之江南》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柳永《雨霖铃》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王维《山中送别 》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李白《送友人》

2019高考送别诗鉴赏

2019高考送别诗鉴赏

《淮上与友人别》郑谷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离愁。 首先,作者选取了大量象征离愁的 景物:“杨柳”、“杨花”、“风 笛”、“离亭” 。末句直接表达 了各向天涯的无限愁绪和南北异途 的深长思念。
【注】欧阳修贬任滁州太守期间,一位同榜及第的朋 友将赴任阆州(今四川阆中)通判,远道来访,欧阳 修席上作此词相送。词中的“曲江花”代指新科进士 的宴会,“阆苑”指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1)这首词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请简要 概括。(3分) (2)前人评此词,称其“飘逸”。请结 合“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 两句作简要赏析。(5分)
2、抒情方式
1、直抒胸臆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别董大》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 李白的《赠汪伦》
2、间接抒情
A、比喻显情: 《送沈子福归江东》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B、借物抒情:《赠别(其二)》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 蜡炬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C、借景抒情:《送灵澈上人》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李白《送友人》 醉不成欢惨将别, 别时茫茫江浸月。 ——白居易《琵琶行》
夕阳(斜阳、落日): ——凄凉失落,苍茫沉郁,怀古幽情— —游子、思妇、壮士、思乡怀古
送别诗常见意象
地点:长亭、南浦、古道、渡口
时间:傍晚、月夜
物象:芳草、晚风、柳树、笛声、远山、浊酒、
相看不忍别,更进手中杯。 ——李白《送殷溆》
离恨如旨酒, 古今饮皆醉。 ——贯休《古离别》 酒入愁肠, 化作相思泪。 ——范仲淹《苏幕遮》 愁肠已断无由醉。 酒未到,先成泪。 ——范仲淹《御街行》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训练题:赠友送别类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训练题:赠友送别类

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官归京①杜牧日暖泥融雪半消,行人芳草马声骄。

九华山②路云遮寺,青弋江③村柳拂桥。

君意如鸿高的的,我心悬旆正摇摇。

同来不得同归去,故国逢春一寂寥。

【注】①本诗作于开成四年,当时杜牧在宣州为官,即将离任回京,裴坦中进士不久,要前往舒州。

①九华山:在池州青阳西南,为宣州去舒州的必经之处。

①青弋江:长江下游支流,在宣州城西。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首诗歌语言平实质朴,明白晓畅,颇能体现杜牧诗歌清健俊爽的风格。

B.颔联“云遮寺”“柳拂桥”是诗人想象友人路上的情景,承接首联,虚实结合。

C.颈联“君意如鸿”“我心悬旆”,对比写出了诗人空虚无着、怅然若失的感情。

D.尾联写出了作者与友人即将各奔东西,“寂寥”一词直抒胸臆,照应题目。

2.请简要赏析首联的画面并概括其作用。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族弟绾从军安西李白汉家兵马乘北风,鼓行而西破犬戎①。

尔随汉将出门去,剪虏若草收奇功。

君王按剑望边邑,旄头②已落胡天空。

匈奴系颈数应尽,明年应入蒲萄宫③。

【注释】①犬戎:古代部落名,曾活跃于今陕、甘一带。

周幽王时期,幽王烽火戏诸侯,被犬戎趁机攻杀,宠妃褒姒被掳,都城丰镐被犬戎占领。

诸侯联合驱逐犬戎,此后,大戎便成了华夏民族的劲敌之一。

直到唐朝,中原王朝还把一切西北游牧民族统称为“犬戎”和“戎狄”。

①旄头:指昴星。

星名。

二十八宿之一。

《汉书·天文志》:“昴曰旄头,胡星也,为白衣会。

”①蒲萄宫:亦作“葡萄宫”,汉宫名,汉哀帝时单于来朝,住在此宫内,后借指胡人在京师的住处。

3.下列对这首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一、二句写大唐兵马乘风出征、军鼓壮行向西进击敌人的情景,“破”字展现出必胜的信念。

B.三、四句写族弟从军,诗人想象其杀敌如挥镰割草,“奇功”二字寄托着对族弟的鼓励与期待。

C.五、六句想象君王宫中按剑,神情肃穆,迫切想了解前方战况,派出的使者手持旄节赶往边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03 赠友送别诗一.赠友送别诗概说送别诗, 即人们送行时表达离别之情的诗歌, 是浩如烟海的中国古代诗歌中最常见的题材之一。

古代由于交通不便, 通讯极不发达, 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 故古人特别看重离别。

离别之际, 人们往往设酒饯别, 折柳相送, 有时还要吟诗话别, 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一个永恒的主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 考究中国送别诗产生的原因, 大概有以下几点:交通不便、通讯滞后、社会混乱等, 另外, 离别的具体缘由亦是不可忽视的一个原因:或为拜师游学, 或为求取功名, 或为生活所迫, 或为仕途奔走, 或为建功立业, 或为战争充军, 或为遭遣贬谪, 不得不远走异域, 都使人“忧从中来, 不可断绝”。

2. 送别诗的形式标志:标题中往往有“送”、“别”等字样。

二. 送别诗的典型意象:地点意象:长亭、南浦、古道、渡口、阳关、灞桥等时间意象:黄昏、傍晚、月夜等景物意象:芳草、杨柳、笛声、远山、酒、船、歌等。

1.夕阳、日暮、月夜。

——时送别诗中常出现傍晚月夜等时间意象。

这是因为忧伤的情感和苍茫的暮色相协调, 暮色最能勾起他们游子的离情别绪。

另外, 月也是思乡的典型意象。

2.长亭、劳劳亭、谢亭、灞陵亭、南浦。

(送别地)长亭:古时在城外驿道旁每隔十里设一长亭, 五里设一短亭, 供游人休息和送别。

往往在亭中设酒饯行, 所以长亭也就成了一个抒写离情别绪的意象。

后来“长亭”成为送别地的代名词。

劳劳亭:三国时期东吴时建, 位于南京, 离建康古城大约十五里。

在古汉语中, 劳劳表示非常忧伤。

劳劳亭的由来, 是借用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中“举手长劳劳, 两情同依依。

”的诗句之意。

自东吴后, 故人即以此为送别点。

谢亭:又叫谢公亭, 在宣城北面, 南齐诗人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所建。

他曾在这里送别朋友范云, 后来谢亭就成为宣城著名的送别之地。

灞陵亭:在长安东南三十里处, 那里原有一条灞水, 又因汉文帝葬在那里, 遂称灞陵, 唐代时人们送朋友出长安, 常在那里分手。

南浦:“南浦”即南面的水滨, 是著名的水滨送别地。

古人水边送别并非只有在南浦, 但由于长期的民族文化浸染, 南浦已成为水边送别之地的一个专名了。

也是一个表离情别绪的意象, 多用于水边送行。

3.杨柳, 草, 酒——物杨柳:“柳”者, “留”也, 二者谐音, 因而折柳送别有挽留、惜别、不舍之意。

古人送别时折柳相赠, 所以杨柳便成了一个离情别绪的意象。

草:草随时序而流转, 易于触动久别的忧思。

绵绵不尽、无处不生的春草, 喻离别的愁绪, 让人看到离情的生生不息。

酒:古人离别多设宴饯行, “凡送人多托酒以将意”。

4.劳歌、离歌、骊歌、阳关三叠劳歌:本指劳劳亭送客时唱的歌, 后成为送别的代称。

骊歌:即离歌, 离别时唱的歌。

阳关三叠。

在诗歌中常寄予思乡及离别的情感。

5.寒蝉、阳关、古道、西风等也都是与离别有关的意象。

三. 赠友送别诗的基本情感主题:1.对友人的不舍与留恋、惜别之情, 朋友间的真挚友谊;例: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2.对友人的祝愿与勉励:例:莫道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别董大》3.对友人或自己前途艰险的担忧:通过对别后情境的想象, 表达出诗人对友人此行或自己未来的担忧之情。

例:忆君遥在潇湘月, 愁听清猿梦里长。

王昌龄《送魏二》4.坦陈心志或抒发感慨:诗人多在艰难困厄之际, 借诗吐胸中积愤或表明心志, 借送别言志。

或是在离别之意中渗透着作者的身世际遇和人生感慨。

这一类送别诗, 以送别为题, 但实际目的是借送别表达自己的志向或感慨。

例: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需要指出的是送别诗中可能有两种情况, 第一种是友人要离开而作者去送友人, 例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也可能是诗人自己要离开而友人来送自己, 例如柳永的《雨霖铃》。

四.赠友送别诗的常见艺术手法1. 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别董大》苍苍竹林寺, 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夕阳, 青山独归远。

刘长卿《送灵澈上人》2. 想象、虚实结合:将眼前之景与虚想之景结合起来描写, 在时空跳跃中拓展境界, 抒写心怀。

在送别诗中, 诗人在实写眼前之景外, 还常常想象分别后的场面, 通过虚写别后之景, 更添此刻分别之愁。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 晓风残月。

柳永《雨霖铃》3. 反衬、以乐景写哀情劳歌一曲解行舟, 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 满天风雨下西楼。

许浑《谢亭送别》4. 比喻、拟人等: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多情却似总无情, 唯觉樽前笑不成。

蜡炬有心还惜别, 替人垂泪到天明。

杜牧《赠别二首(其二)》【专项提升】1.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 完成问题。

送韩揆之江西①李季兰相看指②杨柳, 别恨转依依。

万里西江③水, 孤舟何处归?湓城④潮不到, 夏口⑤信应稀。

唯有衡⑥阳雁, 年年来去飞。

【注】①一作“送阎伯钧往江州”。

②指, 一作“招”。

③西江, 一作“江西”。

长江在武昌一段称为西江。

④湓城:在今江西, 是韩揆要去之地。

⑤夏口:今武昌。

⑥衡, 一作“随”。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鉴赏, 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与《诗经·采薇》中的“昔我往矣, 杨柳依依”一样运用了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

B.颔联写诗人伫立江边, 目送朋友的孤舟远去, 并想象友人走到千里之外的情形, 不由感慨万千。

C.颈联写诗人想象别后的情景:朋友一去, 只怕音信阻绝, 再难联络, 其情感意蕴耐人寻味。

D. 尾联写只有衡阳雁年年来来回回地飞, 表达了诗人对大雁自由的向往, 希望能随大雁陪伴在友人身旁。

【答案】C(2)从全诗来看, 本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6分)【答案】前四句表达了诗人送别朋友时依依不舍之情, 后四句抒发诗人担忧朋友一去而不返,音讯全无, 只有衡阳雁年年飞来飞去的惆怅之情。

【解析】理解诗人的情感, 要注意诗词中诗人使用的意象和表达情感的词语。

“杨柳”这一意象, 是送别诗中常用的意象之一。

“别恨”是分别的依依不舍之情。

“湓城潮不到, 夏口信应稀”诗人想象分别之后, 友人生活的环境和两个人音信稀少, 只有大雁空飞。

表达出对友人的担忧。

本诗是一首典型的表达对友人思念的作品, 借杨柳来表达惜别之情, 通过想象友人别后情形, 虚实结合来表现对友人的深情。

2.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 完成下面题目。

书情寄上苏州韦使君兼呈吴县李明府(注)崔峒数年湖上谢浮名, 竹杖纱巾遂称情。

云外有时逢寺宿, 日西无事傍江行。

陶潜县里看花发, 庾亮楼中对月明。

谁念献书来万里, 君王深在九重城。

(注)这首诗作于崔峒晚年, 其时, 崔峒在潞府功曹任上, 功曹属于闲官。

诗题中的“韦使君”指韦应物。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竹杖纱巾”是隐者装束, 这一句是说作者如隐者般逍遥自在地生活, 亦遂平生之愿。

B.前两联写了作者的生活情景, 引出了颈联对两位友人的生活情景的描写。

C.颈联运用了典故, 将李明府比作陶潜, 将韦应物比作庾亮, 夸赞他们的雅洁。

D.最后一联写作者不愿从万里之外给君王献书, 因为君王深居禁宫无法收到。

【答案】D【解析】D项, 对最后一联有曲解, 最后一联是作者的诉苦, 是埋怨自己上书, 君王却不能赏识自己。

(2)诗歌题为“书情”, 作者在诗中表达了哪些感情?请简要概括。

(6分)【答案】他们做官, 不说政绩怎样, 而说看花、对月, 这样写主要是对他们“吏隐”生活的向往;“君王深在九重城”作者怨自己运气不好, 怨君王深居禁中, 不能赏识自己的才干。

3.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 完成后面各题。

送魏万之京李颀朝闻游子唱离歌, 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 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 御苑砧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 空令岁月易蹉跎。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 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A. 首联上句说魏万离去, 下句“微霜初渡河”写出深秋时节萧瑟的气氛。

B. 颔联运用倒装手法, 先写“鸿雁”“云山”, 然后写“愁里听”“客中过”, 描绘了送别时的场景。

C. 颈联“催”字用得精妙, 本来是寒气使树变色, 但寒不可见而树色可见, 好像是树色把寒气催来的。

D. “催寒近”“向晚多”既是对“树色”“砧声”的主观感受, 又暗示岁月不待、年华易老之意。

【答案】B【解析】颔联是想象友人此行途中的见闻, 属于虚写。

颔联也是虚写, 是李颀以自己的心情来体会对方。

两句推想中, 诗人平生感慨, 尽在不言之中。

“催寒近”“向晚多”六个字相对, 暗含着岁月不待, 年华易老之意。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

(6分)4. 阅读下面这首词, 然后回答问题。

(9分)满江红·赣州席上呈太守陈季陵侍郎[注]辛弃疾落日苍茫, 风才定、片帆无力。

还记得、眉来眼去, 水光山色。

倦客不知身远近, 佳人已卜归消息。

便归来、只是赋行云, 襄王客。

些个事, 如何得?知有恨, 休重忆。

但楚天特地, 暮云凝碧。

过眼不如人意事, 十常八九今头白。

笑江州、司马太多情, 青衫湿。

【注】陈季陵罢职辞行, 辛弃疾在宴席上作此词赠之。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 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上片的景物描写有动静结合、虚实相生的特点, 其中实景是眼前的苍茫落日、一叶孤舟, 虚景是记忆中的水光山色。

B、“眉来眼去”写山水的美好, 词人使用拟人的手法把无生命的山水写得有生命有感情, 以乐景写哀情, 表达了浓重的离愁别绪。

C、“倦客不知身远近, 佳人已卜归消息”中, “倦客”是对罢职者的委婉说法, 此处是指陈季陵;而此时佳人也离开词人, 二人均有难言的悲情。

D、本词除了在景物描写上独具匠心外, 还大量使用了议论的写作手法, 如上片中“风才定、片帆无力”, 下片中的“过眼不如人意事, 十常八九今头白”就是议论句。

【答案】B【解析】A项“动静结合”错误, 上片的景物描写没有使用这种手法。

C项“佳人也离开词人, 二人均有难言的悲情”错误, 应该是佳人离陈季陵而去, 使之痛苦不堪。

D项上片中“风才定、片帆无力”不是议论句。

(2)这首词的下片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6分)5.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 完成后面题目。

(9分)虞美人舒亶①芙蓉落尽天涵水, 日暮沧波起。

背飞双燕贴云寒, 独向小楼东畔倚阑看。

浮生只合尊前老, 雪满长安道。

故人早晚上高台, 寄我江南春色一枝梅②。

【注】①舒亶:宋神宗时任御史中丞, 获罪罢官, 写此词寄赠江南友人公度。

②寄我江南春色一枝梅:南朝宋陆凯与范晔是好友, 陆凯自江南寄梅花一枝到长安给范晔, 并赠诗曰:“折梅逢驿使, 寄与陇头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