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人蕉和菖蒲生态浮床净化微污染源水的比较
生态浮床植物选择分析
生态浮床植物选择分析摘要我国植物资源众多,但由于各种植物的生活习性、处理水质效果以及生长形态不同,导致在选择生态浮床植物时缺乏一个较为完善的系统。
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将生态浮床植物按一定的方式进行了分类,并对各种植物对氮、磷、重金属物质的水处理效果进行了总结,提出了各种植物之间选择、配比原则以及方案。
关键词生态浮床植物;分类;植物配比;选择目前,我国水体景观较为单一,水生植物水景所占比例甚小,植物对水质处理效果较差,在水景植物的配比上缺乏科学性,较少的起到水体改善作用。
根据水域植物种类调查,目前应用较多的植物为美人蕉、迎春、睡莲、浮萍、金鱼藻等[1]。
但植物应用的种类相对单一,应用范围较窄,未能形成丰富、稳定的水生植物群落。
本文通过研究具有高效吸收水体中氮、磷、重金属等污染物质的水生植物,根据其生长方式、水处理效果以及选择原则,进行科学配比,为小型湖泊生态浮床植物选择提供新思路。
1 植物种类的选择1.1 根据植物生长方式分类根据水生植物种类、生活方式可分为4类:一是挺水型植物。
植物的根、茎生长在水的底泥之中,茎、叶挺出水面[2]。
有芦苇、香蒲、芦苇、香蒲、美人蕉、莲藕、豆瓣菜、野生稻、莲花、香蒲等。
二是浮叶型植物。
生于浅水中,根长在水底土中。
有睡莲、芡实菱、眼子菜等[3]。
三是漂浮型植物。
又名完全漂浮植物,整个植物体漂浮在水上的一类植物[4]。
有满江红、凤眼莲、大漂、水鳖、槐叶萍等。
四是沉水型植物。
生长在水下。
有黑藻、苦草、狐尾藻、金鱼藻等[5]。
1.2 水生植物各项指标水景植物按其吸收水中污染物成分主要分为氮吸收、磷吸收、TP、TN、COD、NH3-N及各种重金属。
1.3 根据水处理效果分类由试验获取了32种水景植物吸收氮、磷以及重金属的量,得出:①氮吸收类主要包括细叶莎草、睡莲、水葱、凤眼莲、水葵、芦苇、菖蒲、碎米莎草、丁香等。
②磷吸收类主要有紫芋、轮叶黑藻、美人蕉、菖蒲、鸢尾、香蒲、荻等。
几种湿地植物净化生活污水的效果比较
几种湿地植物净化生活污水的效果比较作者:许巧玲崔理华来源:《安徽农业科学》2014年第01期摘要[目的]比较几种湿地植物对生活污水的净化效果。
[方法]通过水培试验,研究了水葫芦、美人蕉、花叶芋、剑兰和万寿菊5种植物对生活污水的净化效果。
[结果]5种植物对污水都有一定的处理效果,其中水葫芦和万寿菊的处理效果最好。
在人工土柱运行试验中,水葫芦对COD、BOD5、NH+4N、TN、TP的去除率比对照分别提高了12.7%、10.9%、11.5%、4.1%和15.7%;万寿菊对COD、BOD5、NH+4N、TN、TP的去除率比对照分别提高了16.2%、8.9%、9.2%、7.4%和11.7%。
在种植植物的人工土柱中,选择干湿比为1∶5,配水周期为2 d 的运行方式更经济,更符合对水污染的处理要求。
[结论]该研究可为控制水体污染和水体富营养化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湿地植物;生活污水;净化效果;人工土柱中图分类号S18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4)01-00204-03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071214)。
作者简介许巧玲(1985- ),女,山东泰安人,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污水处理与修复技术,Email:******************。
*通讯作者,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从事人工湿地研究。
收稿日期20131204人工湿地是一种很有前景的废水修复处理技术,这种技术可利用土壤、植物、微生物来降解废水中的污染物[1-2]。
近年来,大量的人工湿地被成功地应用在处理生活污水方面[3]。
人工湿地的处理机理比较复杂,其中水生植被系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植物根系的新陈代谢作用产生的残留物提高了土壤的有机质,为土壤微生物提供充足的养分,使微生物大量繁殖;同时,植物根系的呼吸作用使根际小环境既有好氧区又有厌氧区,使得微生物种类大大增加[4],而好氧区和厌氧区的交替促进湿地生态系统的硝化和反硝化作用进行,强化去净化能力[5-6]。
七种湿地植物处理污水的比较研究
Se . 0 7 p 20
七种湿地植物 处理污水 的比较研究
鲁敏 ,曾庆福 ,谭远友
( 武汉科技学院 环境科学研究所 ,湖北 武汉 4 0 7) 3 03 摘 要:本文研 究了香蒲、美人蕉、灯芯草、芦苇、菖蒲、茭 白和黄花鸢尾这 7 种武汉地 区常见湿地
植物对生活污水 的处理效果, 分别实验了停留时间为 1 , 天和 7天时这 7 天 3 种植物的处理效果。各种
C D、N、P的 去除效 果均 较好 ,为较 好 的湿地 植 物。 O
关键词:人工湿地 ;植物;生活污水;处理 中图分类号 :X 2 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 -56 (0 7-0 2 -0 09 102 0 ) 0 5 4
人工湿地 ( o s u td eln 是为处理污水而人为设计建造的 , C n t ce t d) r w a 是本世纪七八十年代发展起来 的新型废
1 . 2檀韵 的弓种及裁培 1 菖蒲 、美人蕉 、灯芯草 、芦苇 、香蒲 、茭 白、黄花鸢尾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研究所 ,引种时每种 植物尽量控制在 中等密度 ,如香蒲每箱为 6 ,菖蒲 、茭 白 、黄花鸢尾 、美人蕉每箱控制在 1 株左右 ,芦苇每 株 0 箱包括 3丛 ,每丛 51 株 。每种植物分别栽种在两个塑料箱内 ,作 为重 复。 .0
几种春季湿地植物对污水中主要污染物去除效果的比较
表 1 植物对污水处理后的水中主要污染物指标
监测 /次
1234567
芦苇
TN / 菖蒲 (m g·
美人蕉 L - 1)
香蒲
30. 0 26. 7 31. 6 26. 9
25. 9 23. 1 25. 3 22. 0
Key words: constructed wetland; wetland p lants; removal efficiency
人工湿地技术是近 20年来新兴的一种污水处 理技术 ,它具有处理能力强 、出水水质稳定 、运行维 护简便 、对负荷变化适应能力强等特点 ,同时人工 湿地对自然修复和局部地区景观的美学价值也有 益处 [ 1 ] 。因此 ,近些年国内外对该技术进行了广 泛的研究 ,并得到了应用 。大量的研究表明 ,人工 湿地净化污水的过程是通过基质 2微生物 2植物 这个符合生态系统的物理 、化学和生物等多重作用 来共同实现的 [ 2 ] 。一般认为 ,植物是人工湿地污 水处理系统的核心 ,系统的处理效果与植物生长有 密切关系 [ 3 ] ,通常在适宜植物生长的季节 ,处理效
江苏 南京 210098; 31 南京市建邺区环境保护局 , 江苏 南京 210017)
摘 要 :研究了菖蒲 、香蒲 、美人蕉和芦苇四种在南京地区春季常见的人工湿地植物对生活污水中主要污染物的处理 能力 ,试验周期为 1个月 。试验数据表明 ,在春季 ,南京地区的菖蒲 、香蒲和芦苇长势良好 ,而美人蕉生长缓慢 。与之相对 应 ,菖蒲和香蒲的处理能力较好 ,其对 TN、TP和 COD 的去除率分别达到了 72. 46%、90. 36%、65. 05%和 69. 82%、91. 32%、 77. 15% ;芦苇的处理效果略次于菖蒲和香蒲 ,其 TN、TP和 COD 的去除率分别为 58. 84%、74. 60%和 57. 19% ,而美人蕉的 处理效果较差 。通过分析 ,认为菖蒲和香蒲是春季湿地植物的理想选择 ,美人蕉不适合作为春季湿地植物使用 。
3种浮床植物对污染水体水质改善性能研究
3种浮床植物对污染水体水质改善性能研究摘要:选取美人蕉、石菖蒲和伞草3种湖北省十堰百二河流域常见的优势植物作为研究对象,构建百二河污染水体治理生态浮床,对3种植物在受农家乐生活污水污染的水体中的生长特性及水质净化能力和营养元素累积能力的差异进行比较研究。
结果表明,3种植物均能有效吸收和净化污染水体中的氮磷和有机质,但是性能差异显著,夏季CODcr 的去除率为47.3%~75.6%,TN的去除率为36.7%~54.7%,TP的去除率为57.3%~83.4%,高低排序均为美人蕉>石菖蒲>伞草,冬季石菖蒲优于美人蕉;植物生物量的增长美人蕉最大,石菖蒲次之,伞草最小;营养累积率上看,生长期植物的地上组织部分氮含量较高,衰亡期则往根部转移,石菖蒲磷累积率不论冬夏地下部分都高于地上部分,可以定时收割不同组织转移水体中的营养盐。
通过对比分析,认为美人蕉和石菖蒲作为该地区的浮床植物具有较大优势,进行混栽可提高生态多样性。
关键词:水生植物;生态浮床;氮磷吸收;污染水体;水质改善中图分类号:X5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1302(2016)05-0475-05生态浮床技术是运用无土栽培技术,利用生态工学原理,人工将植物种植在载体上,通过植物根部的吸收和吸附作用,削减水体中的COD、氮、磷等污染物质,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该技术因造价低廉、运行简单、具有较好的景观效益等优点,已成为一种应用较广的生态处理技术[1-6]。
当前关于生态浮床植物的遴选是很多学者的研究重点之一,不同植物种类生长所需的环境条件、营养盐的吸收及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是不同的,不同植物类型的浮床氮、磷去除效果会有较大差异[7-9]。
目前研究较多的是针对植物的适应能力和水质净化能力,而关于处理农家乐生活污水的植物的生长特性及植物自身对营养元素吸收规律探讨方面报道较少。
本研究选取湖北省十堰百二河流域常见的3种浮床植物美人蕉、石菖蒲和伞草,通过研究3种植物在不同季节沿途受农家乐生活污水污染的河水中的生长特性及对水体中水质指标处理能力的差异,并对冬夏两季营养元素累积能力进行分析,遴选出适合该地区的优势植物,为十堰百二河及周边地区的水质净化、植物生态浮床系统的构建和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几种湿地植物净化生活污水COD、总氮效果比较
几种湿地植物净化生活污水COD、总氮效果比较几种湿地植物净化生活污水COD、总氮效果比较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发展,水资源的污染问题越来越引人关注。
其中,生活污水的处理是一项重要的环境保护任务。
湿地植物净化技术因其高效、经济、环保等特点受到广泛关注。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湿地植物,并比较它们在净化生活污水COD和总氮方面的效果。
一、芦苇芦苇是一种广泛分布的湿地植物,具有高度的适应能力和生物量快速增长的特点。
芦苇的根系能有效吸收和富集污水中的有机物和养分,通过植物的吸收和微生物的降解作用,显著降低COD和总氮的含量。
研究表明,在芦苇湿地处理下,污水COD和总氮的去除率可分别达到80%和60%以上。
芦苇不仅具有较高的净化效果,还能提供生态服务,为湿地生态系统提供良好的生境。
二、箭竹箭竹是一种灌木类湿地植物,也被广泛应用于生活污水的湿地处理系统。
箭竹的根系密集且较深,能有效吸收和截留污水中的COD和总氮,通过植物与微生物共同作用,使水质得到显著改善。
研究发现,箭竹湿地处理能够使污水中COD和总氮的去除率分别达到70%和50%以上。
与其他湿地植物相比,箭竹对氮的吸收和转化效果更为显著,有利于提高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三、香蒲香蒲是一种常见的湿地植物,生长迅速且适应性强。
香蒲的根系扎根于水中,能够有效吸收和降解污水中的有机物和营养盐。
研究表明,香蒲湿地处理可以使污水中COD和总氮的去除率分别达到70%和40%以上。
与其他湿地植物相比,香蒲对COD的去除效果较为显著,具有较好的净化水质能力。
四、菖蒲菖蒲是一种具有观赏价值的湿地植物,也常用于生活污水的湿地处理系统。
菖蒲的根系茂密且能有效吸收污水中的有机物和养分,通过菖蒲与微生物的协同作用,可显著降低水中的COD 和总氮含量。
研究结果显示,菖蒲湿地处理可以使污水中COD 和总氮的去除率分别达到65%和45%以上。
菖蒲还具有一定的草本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够提供湿地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力。
几种植物浮床+仿生植物系统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
几种植物浮床+仿生植物系统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作者:扶咏梅刘盼郭一飞顾效纲刘彪郭佳贺攀来源:《江苏农业科学》2020年第07期摘要:为了研究由不同水生植物与仿生植物构建的组合型生态浮床对水中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将风车草、再力花、美人蕉、梭鱼草、菖蒲与仿生植物组合构建成生态浮床,分析几种组合型生态浮床对水中污染物的去除效果。
结果表明,各处理系统(5种水生植物+仿生植物)对水中氨态氮(NH+4-N)、硝态氮(NO-3-N)、亚硝态氮(NO-2-N)、总磷(TP)、高锰酸盐指数(CODMn)具有很好的去除效果,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93.12%、88.10%、100.00%、95.00%、30.00%,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略优于仿生植物对照组,可见合理的植物+仿生植物组合系统可以实现对污染水体的强化净化,同时可以有效抵抗植物衰亡对系统带来的冲击,确保复合系统的长期稳定运行。
关键词:生态浮床;仿生植物;强化净化;去除效果中图分类号:X52 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2-1302(2020)07-0285-05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尤其是以水体黑臭和水体富营养化为代表的水环境问题。
截至2017年,全国有黑臭水体2 100个,水体面积达1 484.727 km2,24.6%的重点湖泊呈富营养状态。
黑臭水体及水体富营养化现象导致水体的自净功能严重退化,不仅对河流水质产生了较大影响,还会影响周边的水环境和人文景观,甚至会通过给水系统危害人类健康[1]。
为了解决水体富营养化问题,国内外学者提出了许多技术,主要有物理化学法、生物法和生态法等[2]。
改善水体富营养化采用的具体方式主要有控源截污、内源治理、疏浚活水、人工充氧、稳定塘[3-4]等。
这些方法在应用过程中存在工程量大、成本高、水体污染防治受地域限制、污染易反弹等缺点,生态浮床由于具有安全、经济、实用、系统化、可实现原位修复、净化效果好等诸多优点[5],近年来受到国内外研究者的广泛关注。
6种观赏植物对水体的净化作用研究
6种观赏植物对水体的净化作用研究摘要在富营养化水体中,以旱伞草(Cyperus alternifolius)、石菖蒲(Acorus gramineus)、水生鸢尾(Iris pseudoacorus)、铜钱草(Hydrocoty le vulgaris)、美人蕉(Canna indica)和金边黄杨(Euonymus Japonicus cv.Aureo-ma)6种具有一定观赏价值的花卉植物作为试验材料,跟踪水体TN、TP、COD、EC变化,研究水上栽培花卉对污水水体的净化效果。
结果表明:混合栽培各种花卉对水体净化作用明显,60 d后TN、TP、COD、EC降低率分别为88.0%、84.0%、73.0%、40.2%;比较各植物单位面积中的N、P、K吸收量,N吸收量最大的是石菖蒲,P吸收量最大的是旱伞草,K吸收量最大的是水生鸢尾。
综合各因素,表明旱伞草、石菖蒲、铜钱草和美人蕉是较好的净化植物,对污水水体的净化作用较明显,可进行合理利用。
关键词富营养化;花卉植物;净化作用随着我国人口增长以及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许多河流、湖泊及景观水体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据调查,我国近90%以上湖泊处于营养及富营养状态。
与此同时,全国93%的公园水体遭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水体黑臭及富营养化现象比较严重[1]。
水体富营养化治理已成为当今世界性环境难题,20世纪60年代以来各国先后对其进行大量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
总体来说,水体净化技术有以下几种:物理净化法、化学净化法、生物净化法、自然净化法,其中生物净化法是利用生物对污染物的氧化、分解、吸收、吸附等能力,通过人工创造有利于生物生长的环境,使生物在生长繁殖过程中净化污染物,包括微生物净化及水生植物净化技术,是最环保而持久有效的净化技术[2]。
利用植物特别是水生植物及喜水的陆生植物的根系微生物分解有机化学物质及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水中的氮、磷和部分重金属及有机物质,达到净化水体的功能[3]。
不同水生植物对生活污水尾水净化能力对比研究
不同水生植物对生活污水尾水净化能力对比研究不同水生植物对生活污水尾水净化能力对比研究1. 引言生活污水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产生的一种主要污染源,其中尾水是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含有一定污染物的水体。
目前,生活污水的处理方法主要包括物理处理、化学处理和生物处理等。
在生物处理中,利用水生植物进行净化是一种环保、高效的方法。
本文旨在通过对不同水生植物对生活污水尾水净化能力的对比研究,探究最适用于生活污水尾水处理的水生植物种类及其适宜的应用条件。
2. 方法2.1 实验材料本实验选取常见的三种水生植物:香蒲、芦苇和菖蒲,作为研究对象。
同时,选取相同容量的生活污水尾水作为待处理样品。
2.2 实验方案将香蒲、芦苇和菖蒲分别种植在不同的玻璃容器中,并配置适宜的生活污水尾水供植物进行处理。
实验期间,测量水质指标的变化,如COD、BOD、氨氮等,并记录植物的生长情况。
3. 结果与讨论3.1 COD去除效果对比实验结果显示,香蒲和菖蒲在处理生活污水尾水中COD的去除效果较好,处理后COD浓度显著下降。
而芦苇在COD去除方面效果较差,变化不明显。
这与香蒲和菖蒲的根部呼吸作用和生物吸附作用有关,而芦苇在根部的呼吸作用较弱,故COD去除效果不明显。
3.2 BOD去除效果对比在BOD的去除效果方面,香蒲、芦苇和菖蒲均能显著降低生活污水尾水中的BOD浓度。
其中,香蒲和菖蒲的BOD去除效果较好,芦苇次之。
这与植物根系的微生物和菌群密度有关,香蒲和菖蒲的根系中微生物数量丰富,具有较强的分解有机物能力,而芦苇的微生物数量相对较少。
3.3 氨氮去除效果对比在氨氮的去除效果方面,实验结果显示香蒲表现出了更好的去除能力,其次是芦苇,而菖蒲的去除效果相对较差。
这与植物根系周围的微生物作用有关,香蒲根系周围的细菌群落丰富多样,具有很好的氨氮去除能力,而菖蒲的微生物数量较低,故氨氮去除效果有所减弱。
4. 结论通过对不同水生植物对生活污水尾水净化能力的对比研究,得出以下结论:香蒲在COD、BOD和氨氮去除效果方面表现出了较好的净化能力;芦苇在COD、BOD和氨氮去除效果方面次之;菖蒲在COD、BOD和氨氮去除效果相对较差。
几种植物浮床+仿生植物系统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
几种植物浮床+仿生植物系统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植物浮床和仿生植物系统是一种新兴的环境保护技术,通过利用水生或湿地植物的自净能力,结合浮床或固定式生物复合介质等技术手段,对水体中的大量有害物质进行去除和修复,是一种可持续、经济、高效、环保的水处理技术。
本文将介绍几种植物浮床和仿生植物系统在污染物去除方面的应用和效果。
1. 莲花根系植物浮床莲花根系植物浮床是一种采用水生莲花作为植物浮床和处理装置的技术,能够有效去除水中的氨氮、硝酸盐、磷酸盐等营养盐和悬浮物等污染物。
研究表明,莲花根系植物浮床对于硝酸盐和氨氮的去除效率分别为86.7%和72.8%,对于总磷的去除效率则可达到71.4%以上。
而且,莲花根系植物浮床还具有良好的景观效果,成为城市湖泊、河道、沿海滨区等地应用广泛的景观水体修复技术。
2. 人工湿地仿生植物系统人工湿地仿生植物系统是一种新型的人工湿地处理技术,通过在人工湿地中建立仿生植物群落,利用植物的吸收、菌群代谢和物理压实作用,实现水体中有机物、氮、磷等营养物质的去除。
实际应用中,人工湿地仿生植物系统主要采用芦苇、香蒲、菖蒲、水葱等植物,并设有底泥防渗层、人工湿地生境层、生物复合介质层等多重过滤系统。
研究表明,人工湿地仿生植物系统对有机物质和氮、磷等营养盐的去除效率均达到了90%以上,且系统运行成本较低、运维简单,应用前景广阔。
自然湿地仿生植物系统是模拟自然湿地生态系统建立的人工湿地处理技术,通过种植特定的湿地植物,以植物、微生物及环境的协同作用,对污染物进行生物降解、吸附和转化,达到净化水体的目的。
相对于人工湿地仿生植物系统,自然湿地仿生植物系统具有更高的生态、景观和社会效益。
实际应用中,自然湿地仿生植物系统主要采用灰三叶草、茭白箬、黄花菜等湿地植物,并设有灌溉系统、浮床过滤层、垃圾拦截装置等过滤系统。
研究表明,自然湿地仿生植物系统对COD和NH4+-N等有机物质和氮、磷等营养盐的去除效率远高于传统物理化学处理工艺,且生态价值高,是污水处理中更加可持续、生态的技术。
黑臭水体生态治理中浮岛植物净化能力对比研究
黑臭水体生态治理中浮岛植物净化能力对比研究张华俊;陈海峰;王妙;王广义;苏蕾;张晓健【摘要】选取再力花、风车草、黄菖蒲和美人蕉4种常见的植物为研究对象,对其在黑臭水体下的生长特性及吸收氮磷能力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显示:实验期间美人蕉净生物增量最大,再力花次之,风车草与黄菖蒲两者较接近.4种挺水植物对污染物的去除负荷顺序大致为:再力花>美人蕉>黄菖蒲>风车草.而单位生物量植物对污染物的去除负荷顺序总体为:黄菖蒲>风车草>再力花>美人蕉.该4种挺水植物都可作为黑臭水体生态修复应用,但若考虑其后期维护等问题,建议使用净化能力较强,而生物量增加较小的黄菖蒲.基于生态系统的结构复杂性考虑,又建议多采用挺水植物种类,黄菖蒲的数量上占优势即可.【期刊名称】《人民珠江》【年(卷),期】2017(038)008【总页数】3页(P88-90)【关键词】黑臭水体;生态浮岛;挺水植物;生态修复【作者】张华俊;陈海峰;王妙;王广义;苏蕾;张晓健【作者单位】广州资源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广州510601;广州资源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广州510601;广州资源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广州510601;广州资源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广州510601;广州资源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广州510601;广州资源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广州5106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L353+.5生态浮岛是近年来发展的一种水环境治理与水生态修复兼顾的实用技术[1]。
人为将高等水生植物或改良的陆生植物移栽到高分子材料载体上,通过植物发达根系的吸收、吸附、富集功能及根际微生物硝化、反硝化作用和植物的输氧功能,实现对水体氮磷等营养盐和有机物的去除,以达到净化水质,恢复生态系统的目的[2-3]。
生态浮床栽培植物对富营养化水体进行生态修复,具有成本低、维护简便、不产生二次污染等优点[4]。
浮床系统在中国的研究和应用日益增多,植物类型也由水稻、黑麦草和水芹发展到香根草、美人蕉、空心菜等多种水生或陆生植物,并由实验室研究开始走向规模性示范和应用[5]。
不同水生植物人工浮岛对生活污水的净化效果
不同水生植物人工浮岛对生活污水的净化效果何海成;李青青;崔建平;叶展同;朱暖飞【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年(卷),期】2017(045)003【摘要】[目的]研究水生植物人工浮岛对生活污水水体的净化效果.[方法]利用人工浮岛技术种植水生植物,通过建立模拟的静态污水池,研究千屈菜、水生黄鸢尾、菖蒲、水生美人蕉对污水中化学需氧量(COD)、氨氮和总磷的净化效果.[结果]污水池中,千屈菜长势最好,所有植株开花;水生黄鸢尾和香蒲的株高变化明显,且不断有新芽冒出,长成完整的植株;水生美人蕉长势最差,根系生长不明显,只有少数植株开花,叶子呈黄色.4种植物对COD的净化主要在生殖生长阶段,对氨氮和总磷的净化主要在营养生长阶段.4种植物的优选顺序依次为千屈菜、水生黄鸢尾(菖蒲)、水生美人蕉.[结论]该研究可为优选水生植物和地面水的净化修复研究提供数据支持.【总页数】4页(P68-71)【作者】何海成;李青青;崔建平;叶展同;朱暖飞【作者单位】廊坊师范学院,河北廊坊065000;廊坊市农林科学院,河北廊坊065000;廊坊莲韵苑花卉研究所,河北廊坊065000;吉林大学化学学院,吉林长春130000;江苏大学环境与安全学院,江苏镇江21201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52【相关文献】1.不同类型人工湿地对生活污水的净化效果 [J], 邹渝;李云祯2.不同种植模式的人工湿地对生活污水的净化效果 [J], 汪殿蓓;冯国刚;杜安静3.不同填料的人工绿地对生活污水的净化效果试验 [J], 张绮耘;吴景峰;王煊军4.人工浮岛种植水生植物对包头南海湿地水质净化效果研究 [J], 杨文焕;缪晨霄;王智超;张明钰;菅广林;李卫平5.不同配置人工湿地植物群落对生活污水净化效果 [J], 吴雨涵;余俊;王锐涵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几种生态浮床常用水生植物的水质净化能力研究
几种生态浮床常用水生植物的水质净化能力研究茅孝仁;周金波【摘要】选取大聚藻、美人蕉、黄菖蒲和鸢尾等4种生态浮床常用水生植物为研究对象,于2009年2月中旬至6月中旬在室内静水条件对其氮磷吸收和水质净化能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水生植物净增生物量差异较大,变化范围为313.8~1214.1g·m-2,净增生物最高的大聚藻是最低黄菖蒲的3.87倍;不同水生植物的氮磷含量差异较小,4种水生植物的含氮量为16.0~26.4mg·g-1,植株含磷量为1.4~2.4mg·g-1;不同水生植物的水质净化能力相差较大,4种水生植物的水质氮去除率为38.6%~89.9%,水质磷去除率为29.3%~75.3%.大聚藻和美人蕉可作为优选的生态浮床水生植物,黄菖蒲和鸢尾由于其较强的耐寒性可进行组配使用.【期刊名称】《浙江农业科学》【年(卷),期】2011(000)001【总页数】3页(P157-159)【关键词】生态浮床;水生植物;水质净化【作者】茅孝仁;周金波【作者单位】浙江省慈溪市天元镇农办,浙江慈溪,315325;宁波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生态环境研究所,浙江宁波,31504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682.32近年来,浙江省的农村地区河道呈现水体富营养化日益严重的趋势,而河道水体中过高的氮、磷浓度是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1]。
生态浮床是以水生植物为主体,运用无土栽培技术原理,以毛竹、泡沫等材料为载体建立的高效人工生态系统,是目前治理水体富营养化的有效措施之一[2]。
水生植物不但能直接吸收水体中的营养物质,而且能输送氧气到根区为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和污染物降解创造适宜条件,水生植物的选择是生态浮床技术的关键。
本研究选取大聚藻、美人蕉、黄菖蒲和鸢尾等4种生态浮床常用水生植物为研究对象,在室内静水条件下通过植物生物量、植株氮磷含量、水质氮磷降解率等多方面研究明确生态浮床常用水生植物的水质净化能力。
三种人工湿地植物对城镇生活污水的处理
三种人工湿地植物对城镇生活污水的处理谢云成【摘要】利用人工湿地处理技术探讨城镇生活污水治理与利用,研究菖蒲、美人蕉、麦冬3种植物在水力停留时间分别为1、3、5、7 d时对城镇生活污水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3种植物中美人蕉的处理效果最好,麦冬较差.在水力停留时间为7 d、密度为10株/m2时美人蕉对BOD5、CODcr、TP和TN的去除率分别为92.3%、88.2%、94.9%、94.6%.人工湿地生态系统适合以生活污水为主的城镇污水处理.%Urban domestic sewage in town would be an important water pollutant source as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Sewage treatment and reuse had not address enough attention and needed to be solved. The artificial wetland processing technique was used to treat domestic sewage and reuse. The purification effect of three plant species, calamus, cannaand liriope with hydraulic retention time 1, 3, 5, 7 d was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anna had the best purification effect; while liriope was worse. When hydraulic retention time was 7 days, density was 10plants/m2, the clearance of canna against BOD5, CODcr TP、 was 92.3%, 88.2%, 94.9% and 94.6% respectively. Artificial wetland ecosystems suited the urban domestic sewage processing.【期刊名称】《湖北农业科学》【年(卷),期】2011(050)022【总页数】4页(P4586-4589)【关键词】人工湿地;植物;城镇生活污水【作者】谢云成【作者单位】重庆文理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重庆,永川,40216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703.1随着我国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运动的推进,城镇居民用水量剧增,水体污染加剧,农业水资源约束也日益增强,污水资源化利用势在必行。
9种生态浮岛植物对乡村河道污水的净化效果
9种生态浮岛植物对乡村河道污水的净化效果郭岩岩;王兰明;牛新胜;李良涛【期刊名称】《贵州农业科学》【年(卷),期】2018(046)011【摘要】为乡村河道污染水体的生态修复提供参考,采用静态模拟试验研究美人蕉(Canna indica)、再力花(Thalia dealbata)、菖蒲(Acorus calamus)、水芹(Oenanthe javanica)、水葫芦(Eichhornia crassipes)、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慈姑(Sagitta ria trifolia)、千屈菜(Lythrum salicaria)和风车草(Cyperus involucratus)等植物对乡村河道污水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9种植物对河道污染水体的总磷(TP)、化学需氧量(COD)及氨氮(NH4+-N)等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其中,水葫芦、菖蒲和风车草对COD去除率较高,分别为32.3%、31.5%和31.2%;美人蕉、风车草和水葫芦对TP去除率较高,分别为85.2%、84.7%和84.4%;芦苇、水葫芦及慈姑对NH4-N去除率较高,分别为50.6%0、43.3%及42.2%.9种植物对污水中各种污染物的去除率有一定差异,水葫芦对各种污染物的平均去除效率最高.【总页数】5页(P66-70)【作者】郭岩岩;王兰明;牛新胜;李良涛【作者单位】河北工程大学园林与生态工程学院,河北邯郸056000;河北工程大学园林与生态工程学院,河北邯郸056000;中国农业大学曲周实验站,河北邯郸056000;河北工程大学园林与生态工程学院,河北邯郸056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181.3【相关文献】1.植物生态浮床对水禽养殖污水的净化效果 [J], 杨静美;张磊;刘雯;周遗品;雷泽湘2.植物生态浮床对水禽养殖污水的净化效果 [J], 杨静美;张磊;刘雯;周遗品;雷泽湘3.不同水生植物人工浮岛对生活污水的净化效果 [J], 何海成;李青青;崔建平;叶展同;朱暖飞4.不同水生植物对污水处理厂尾水的生态净化效果分析 [J], 张瑞斌5.美人蕉(Canna indica Linn.)和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 L.)人工湿地对含铬生活污水的净化效果及植物的生理生态变化 [J], 李志刚;李素丽;梅利民;万雪芹;梁和;陈伟刚;陈竑;周宙兴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美人蕉和菖蒲人工湿地植物组合对高浓度畜禽废水的处理效果研究
美人蕉和菖蒲人工湿地植物组合对高浓度畜禽废水的处理效果研究陈金发【期刊名称】《家畜生态学报》【年(卷),期】2015(36)4【摘要】选用关人蕉和菖蒲作为供试植物组合应用于人工湿地中.在自然条件下,通过模拟人工湿地,采用序批式进水方式,研究美人蕉十菖蒲人工湿地对高浓度畜禽废水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在畜禽废水进水浓度CODcr、TP和NH3-N分别为1 176~2 365 mg/L,22~71 mg/L,99~180mg/L,美人蕉十菖蒲人工湿地去除率分别达到了54%~86%,66%~87%和45%~78%.随着进水次数的增多,该人工湿地对畜禽废水中的CODcr、TP和NH3-N去除率呈递减趋势,第一次进水去除率分别为88%,87%和73%;第二次进水去除率分别为80%,62%和78%;第三次进水去除率76%,66%和68%;第四次进水去除率分别为77%,72%和45%.与其他湿地植物在处理高畜禽废水的效果相比,美人蕉十菖蒲的湿地植物组合表现良好.【总页数】4页(P40-43)【作者】陈金发【作者单位】西昌学院工程技术学院,四川西昌61501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11.6【相关文献】1.人工湿地植物石龙芮和接骨草对畜禽废水的净化能力研究 [J], 高燕;吴晓莉;雷蕾;邓洪伟;肖琳川2.溶氧状况对美人蕉根系特征和畜禽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 [J], 范子红;刘超翔;于鑫;高春芳3.人工湿地系统对含沼液畜禽废水净化效果试验研究 [J], 杨旭;李文哲;孙勇;王小伟4.美人蕉、梭鱼草和黄菖蒲人工湿地系统对养猪废水的脱氮特征研究 [J], 夏梦华;刘铭羽;郭宁宁;叶磊;李希;李裕元;张满意;吴金水5.不同植物人工湿地处理畜禽废水的效能研究 [J], 范立维;张晓华;张水丽;卢泽湘;吐尔逊.海热提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给水081班 给水081班 081 陈婷婷 08415103
先一起来认识一下美人蕉和菖蒲吧: 先一起来认识一下美人蕉和菖蒲吧: • 美人蕉,不仅能美化人们的生活,而且能
吸收二氧化硫、氯化氢,以及二氧化碳等 有害物质,抗性较好,叶片虽易受害,但 在受害后又重新长出新叶,很快恢复生长 。由于它的叶片易受害,反应敏感,所以 被人们称为监视有害气体污染环境的活的 监测器。具有净化空气、保护环境作用。 是绿化、美化、净化环境的理想花卉。
2. 改善DO的效果 由于亚硝酸盐对水生生物具有毒 害作用,所以提高DO有利于通过硝化反 应去除水体中的亚硝酸盐;且水体中的 NH3 - N最终转化成稳态的硝酸盐氮也 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气( 4. 57 mg/mg) , 故提高DO浓度有利于改善水质。
3. 其他作用 在浮床系统中,植物根系发挥了巨 大的作用,不仅为微生物的生存和污染 物的降解提供了必要场所和条件,而且 还可以充分发挥截留、过滤作用来完 成对污染物的去除。另据报道 ,植物根 系还具有导流作用,可提高系统的水力 性能和反应效能。
浮床的净化效果
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 3838—2002) ,原水经两种生态浮床净化 后, 出水TN、CODMn、DO均可达到Ⅲ 类标准要求, TP可由Ⅲ类提高至Ⅱ类。 因此,经两种浮床净化后的出水水质 均可达到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标准 的要求,表明生态浮床对微污染源水的净 化效果非常显著。
试验装置与流程
设计了2套规格均为2. 5 m ×2. 0 m ×1. 0 m的试验水池(有效水深为0. 8 m) ,池体由混凝土和石料砌成。在2 个试验池中分别种植美人蕉和菖蒲, 种植密度为16 株/m2 ,以轻型泡沫浮 板为植物载体,浮床覆盖率约为45% 。用于试验的美人蕉和菖蒲从临江河 试验基地移栽,在处理临江河的重污 染河水时为浮床优选植物。
③ 生态浮床的沉积过滤及植物吸收等 作用使其对氮、磷等有明显的去除效 果,而植物根系的泌氧作用则进一步改 善了水质。
说了这么多了,下面欣赏 一下我们的主人公吧
?
美人蕉和菖蒲的花很相近, 美人蕉和菖蒲的花很相近, 那么你们知道怎么分辨吗? 那么你们知道怎么分辨吗?
谢谢 大家 !
植物的生长特性试验期间来自两种植物高度的变化如图1所示由图1可知,在前20 d内两种植物生长缓慢, 到第1 个月末, 美人蕉和菖蒲的成活率分别为 89. 6%和82. 5%。整个试验过程中,美人蕉和 菖蒲的平均株高分别增加了94、83cm,净增生 物量分别为205、126 g/m2 ,这表明美人 蕉更适宜在该环境下生长。
植物在生态浮床中的作用
1. 对污染物的去除 由于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可从水体 中吸收氮、磷,故植物吸收可去除一定 的氮、磷等污染物。通过物料衡算发 现,美人蕉和菖蒲通过吸收分别可以去 除5. 4%、5. 2%的TN和7. 2%、6. 9% 的TP,结果如表3所示。
从表3可以看出,美人蕉对氮、磷的 累积量要明显大于菖蒲,表明美人蕉有更 强的氮、磷累积能力。
菖蒲
德国菖蒲(GermanIris) 花语: 完美婚姻。 菖蒲是我国传统文化中可防疫驱邪 灵草,与兰花、水仙、菊花并称为“花 四雅”。 该物种为中国植物图谱数据库收录 有毒植物,其毒性为全株有毒,根茎 性较大。口服多量时产生强烈的幻视。
研究的背景
近年来,生态浮床技术由于具有投资少 、处理效果好、操作简便及适宜于大流量水 的处理等优点,被大量用于净化重污染或富 营养化水体。 以美人蕉和菖蒲作为浮床植物,以泡沫 浮板为植物载体构建生态浮床,考察了两种 浮床对微污染源水的净化效果,以期为生态 浮床的推广应用和净水工艺的选择提供技术 支持。
试验用水
试验用水取自长江李家沱段(亦为先锋 水厂的原水) 试验期间的水质见表1,根 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 ,其水质优于Ⅳ类。
分析方法
试验过程中,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 统计成活率;定期从两个浮床中选取具 有代表性的植株,测量株高和单株湿重 。试验开始和结束时对植物的生物量 和氮、磷含量进行测试。
浮床处理两种不同水体的比较
由表4可知,生态浮床对微污染源水中污染 物的去除率略高于对重污染水体的去除率,但差 别不显著。 而植物在重污染水体中的生长情况要明 显好于在微污染水体中的,并且氮、磷的累积 量也明显高于处理微污染源水时的,这是因为 微污染水体中营养物质缺乏,不能满足植物生 长所需,其生长受到抑制。
由表2 可知,当进水TN 为0. 91 ~1. 17 mg/L时,美人蕉和菖蒲浮床的出水浓度分别在 0. 51 ~0. 69 mg/L和0. 58~0. 76 mg/L之间 波动,对TN的净化效果显著。当进水TP在0. 12 0. 12~0. 18 mg/L之间波动时,两种浮床的出水 mg/L , TP < 0. 1 mg/L,显示出对TP良好的去除能力 。当进水CODMn为5. 48 ~9. 36 mg/L 时,美 人蕉和菖蒲浮床的出水CODMn分别为3. 06~ 5. 5 mg/L和3. 41~5. 86 mg/L。(出水 CODMn较原水明显降低)此外,出水DO含量 较原水亦有明显的提高。
因此,尽管微污染源水的营养物含量 较低,采用生态浮床仍可取得较好的净化 效果。
结论
①经两种浮床净化后的出水水质能够达 到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标准( GB 3838—2002)的要求。 ②美人蕉浮床对源水水质的净化效果要 好于菖蒲浮床,且美人蕉的生长状况也 要好于菖蒲,故美人蕉较菖蒲更适合作 为浮床栽培植物。
试验过程中,美人蕉和菖蒲浮床对 TN的去除率分别为39. 5%~44. 7%和 33. 3% ~38. 3% ,平均分别为42. 5%和 36. 2%; 对TP 的去除率分别为45. 8%~ 49. 1%和41. 8% ~45. 6% ,平均分别为 48. 1%和44. 2%;对CODMn的去除率分 别为38. 6%~44. 4%和33. 1%~37. 9% ,平均分别为42. 3%和36. 3%。相比较而 言,美人蕉浮床对污染物的净化效果要好 于菖蒲浮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