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数学奥数讲座图解法
小学数学六年级课本知识到奥数第一学期第5讲分数除法一(共5节)图文详解有答案
六年级数学同步课本延伸奥数 举一反三
答案详解
六年级数学同步课本延伸奥数 举一反三
答案详解
六年级数学同步课本延伸奥数
六年级数学同步课本延伸奥数 思路点拨
六年级数学同步课本延伸奥数
答案详解
六年级数学同步课本延伸奥数
奥赛训练
答案详解
六年级数学同步课本延伸奥数
奥赛训练
答案详解
题型概述
5.分数除法的巧算五
六年级数学从课本知识到奥数(第一学期)
第5讲
分数的除法
1.分数除法巧算(一)
这周我们要学习的是分数的除法巧算,今天 例题中的方法只适用于某些特殊的情况,因此, 大家只要记住就行了。
六年级数学同步课本延伸奥数 典型例题
六年级数学同步课本延伸奥数 思路点拨
六年级数学同步课本延伸奥数 举一反三
答案详解
答案详解
六年级数学同步课本延伸奥数
奥赛训练
答案详解
3.分数的巧算(三)
六年级数学同步课本延伸奥数 典型例题
六年级数学同步课本延伸奥数 思路点拨
六年级数学同步课本延伸奥数 举一反三
答案详解
六年级数学同步课本延伸奥数 举一反三
答案详解
六年级数学同步课本延伸奥数 举一反三
答案详解
六年级数学同步课本延伸奥数
六年级数学同步课本延伸奥数 典型例题
六年级数学同步课本延伸奥数
六年级数学同步课本延伸奥数 举一反三
答案详解
六年级数学同步课本延伸奥数 举一反三
答案详解
六年级数学同步课本延伸奥数 举一反三
答案详解
六年级数学同步课本延伸奥数
六年级数学同步课本延伸奥数 思路点拨
六年级数学同步课本延伸奥数
六年级奥赛 第30讲 列表法和图解法
第30讲列表法和图解法
1、有144颗糖块,平均分成若干份,每份不得少于10颗,也不能多于40颗,共有几种分法?
2、新学期开学了,10名同学见面,如果每2名同学都握一次手,那么共握手多少次?
3、要从六年级五个班中评选出学习、体育、卫生先进集体各一个,有多少种不同的评选结果?
4、甲、乙、丙、丁四个同学排成一排,从左向右数,甲不排在第一个位置上,乙不排在第二个位置上,丙不排在第三个位置上,丁不排在第四个位置上。
问: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
5、有一张表,写有从1~500的所有自然数。
在这张表里数字“5”共出现多少次?
6、小军买了6张电影票(见下图),他想撕下相连的4张,共有几种不同的方法?
1 2 3
4 5 6
7、一根绳子对折三次,然后每隔一定的长度剪一刀,共剪了5刀,这样,原来的绳子被剪成多少段?
8、如右图,等腰梯形的下底是上底的2倍,两个底角都是60°,如何将这个梯形分成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4块?
9、把边长是10厘米的正方形卡片按右图重叠起来(下一个正方形的顶点恰好在上一个正方形的中心),10张这样的卡片重叠之后,所组成的图形
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10、一块长方形布,长27分米,宽10分米,把它裁成直角边分别是5分米、2分米的三角巾,最多能裁多少块?怎样裁?
答案:
1、共有5种分法
2、共握手45次
3、5×5×5=125(种)
4、9种
5、101次
6、10种
7、41段
8、如图所示
9、220厘米
10、如图所示54块。
小学数学人教新版六年级上册奥数系列讲座:勾股定理(含答案解析)
小学数学人教新版六年级上册实用资料勾股定理内容概述1.勾股定理(毕达哥拉斯定理):直角三角形中的两直角边平方后的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公元前500年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发现了勾股定理后,曾宰牛百头,广设盛筵以示庆贺.2. 公元前11世纪的《周髀算经》中提到:故折矩,以为句广三,股修四、径修五.既方之.外半卿一矩,环而共盘.得成三、四、五.三国时期的赵爽注解道:句股各自乘,并之为弦实,开方除之,即弦.案:弦图又可以句股相乘为朱实二,倍之为朱实四,以句股之差自相乘为中黄实,加差之,亦成弦实.汉朝张苍、狄昌寿整理的《九章算术》第九卷为《句股》.其中解释到:短面曰句,长面曰股,相与结角曰弦.句短其股,股短其弦.句股各自乘,并,而开方除之,即弦.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的徽标(右图所示)采用的就是赵爽的弦图.2002年在北京举行的国际数学家大会的徽标也是弦图.如下,在弦图中有EFGH S =四边形()12ABCD MNPQ S S +矩形矩形C DG ADG CDE S S S '==V V V3. 伽菲尔德证法:美国第20任总统伽菲尔德对数学有浓厚的兴趣,在还是中学教师时曾给出一种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梯形面积=12(上底+下底)×高 =12(a+b)×(a+b) =12(a+b)2;三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和=12ab+12ab+12c 2; 梯形面积=三个直角三角形面积和.12(a+b)2=12ab+12ab+12c 2,所以a 2+b 2=c 2. 4.公元前3世纪的欧几里得在《几何原本》中给出一种证明,简叙如下:如图,作出三个正方形,它们的边长分别为直角三角形ABC 的三边长.连接图中的虚线段对应的点;过C 作CK 平行于AF,交AB 、FG 分别于J 、K 点.易证△AFC ≌△BAE ,有12FAC S =V AF.FK=12AFKJ S 矩形,12BAE S =V EA.CA=ACDE S 正方形,所以AFKJ S =矩形ACDE S 正方形;易证△C BG ≌△HBA,有12CBG S =V BG.KG=12KGBJ S 矩形,12HBA S =V BH.IH=CBHI S 正方形,所以KGBJ S 矩形CBHI S =正方形.而AFGB AFKJ S S =正方形矩形KGBJ ACBE S S +=矩形正方形CBHI S +正方形.即有AB 2=AC 2+CB 2.5. 勾股数组:a=u 2-v 2,b=2uv,c=u 2+v 2如果a 、6、c 可以如此表达,那么a 、b 、c 称之为勾股数组,有a 2+b 2=c 2.如:u=2,v=l 时a=3,b=4,c=5;u=7,v=6时a=13,b=84,c=85.当然将已知的勾股数组内每个数都同时扩大若干倍得到的新的一组数还是勾股数组.典型问题2.智能机器猫从平面上的O 点出发.按下列规律行走:由O 向东走12厘米到A 1,由A 1向北走24厘米到A 2,由A 2向西走36厘米到A 3,由A 3向南走48厘米到A 4,由A 4向东走60厘米到A 5,…,问:智能机器猫到达A 6点与O 点的距离是多少厘米?【分析与解】 如右图所示,当智能机器猫到达A 6点时,相对 O 点,向东走了12-36+60=36厘米,向北走了24-48+72=48厘米. 有26OA =362+482,即OA 2=60.所以,A 6点到O 点的距离为60厘米.4.如图32-3所示,直角三角形PQR 的两个直角边分别为5厘米,9厘米问下图中3个正方形面积之和比4个三角形面积之和大多少?【分析与解】 如右图,延长AR,DQ,过E,F 分别作AR,DQ 的平行线,在正方形EFRQ 内交成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和一个小正方形GHMN ,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面积之和与四个白色的三角形面积之和相等.小正方形HGNM 的边长为9-5=4厘米,所以面积为16平方厘米,而另 外两个正方形ABPR 、CDQR 他的面积分别为25,81.所以原图中3个正方 形面积之和比4个三角形面积之和大25+8l+16=122平方厘米.6.若把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D 的四个角剪掉,得一四边形A 1B l C l D l ,试问怎样剪,才能使剩下的图形仍为正方形,且剩下图形的面积为原来正方形面积的59,请说明理由.(写出证明及计算过程)【分析与解】如左图所示,我们知道利用弦图,可是弦图怎么利用?设构造出的弦图中最小正方形的面积为x最大正方形面积为1,那么有剩下的正方形面积为12(x+1)=59,所以x=19.那么,最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3.由于是四角对称的剪去,所以有AD l=DC l=CB l=BA1=13,AA l=BB l=CC l=DD l=23证明及计算过程略.8.有5个长方形,它们的长和宽都是整数,且5个长和5个宽恰好是1~10这10个整数;现在用这5个长方形拼成1个大正方形,那么,大正方形面积的最小值为多少?【分析与解】注意到,5个长、宽均不相等的长方形拼成一个正方形,只有一种拼法.(如右图所示,由弦图联想到).A、B、C、D中必有一个长方形的一边长为10,不妨设为A,那么显然不能组成边长为10的正方形;如果能够组成边长为11的正方形,那么有11=10+1=9+2=8+3=7+4=6+5,那么大正方形的四边必须是为11,则剩下的两个数,它们的和为11,为中问阴影部分的长、宽和;评注:如果能够组成边长为12的正方形,那么有12=10+2=9+3=8+4=7+5,剩下1、6试填不满足.对于边长为13的正方形,注意到13=10+3=9+4=8+5=7+6,剩下1、2,有见下图情形,满足.10.园林小路,曲径通幽.如图32-7所示,小路由白色正方形石板和青、红两色的三角形石板铺成.问:内圈三角形石板的总面积大,还是外圈三角形的总面积大?请说明理由.【分析与解】如图①,我们任意抽出两块相邻的白色正方形石板,及它们所夹成的青、红两色的三角形石板,如图②所示.图中有∠CDB+∠ADG=1800.如果③,将△CDE 逆时针旋转900,得△C DG '.有A 、D 、C '在同一条直线上,且△C DG '与△ADG 等底同高,所以有C DG ADG CDE S S S '==V V V .也就是说,任意两块相邻的白色正方形石板,它们所夹成的青色三角形与红色三角形面积相等.注意到在原图中,除了外圈青色的两块三角形外,外圈三角形、内圈三角形一一对应.所以原图中,外圈三角形的面积大于内圈三角形的面积,如图①所示.。
小学六年级奥数系列讲座:牛吃草问题(含答案解析)
牛吃草问题牛吃草问题在普通工程问题的基础上,工作总量随工作时间均匀的变化,这样就增加了难度.牛吃草问题的关键是求出工作总量的变化率.下面给出几例牛吃草及其相关问题.1. 草场有一片均匀生长的草地,可供27头牛吃6周,或供23头牛吃9周,那么它可供21头牛吃几周?(这类问题由牛顿最先提出,所以又叫“牛顿问题”.)【分析与解】27头牛吃6周相当于27×6=162头牛吃1周时间,吃了原有的草加上6周新长的草;23头牛吃9周相当于23×9=207头牛吃1周时间,吃了原有的草加上9周新长的草;于是,多出了207-162=45头牛,多吃了9-6=3周新长的草.所以45÷3=15头牛1周可以吃1周新长出的草.即相当于给出15头牛专门吃新长出的草.于是27-15=12头牛6周吃完原有的草,现在有21头牛,减去15头吃长出的草,于是21-15=6头牛来吃原来的草;所以需要12×6÷6=12(周),于是2l头牛需吃12周.评注:我们求出单位“1”面积的草需要多少头年来吃,这样就把问题化归为一般工程问题了.一般方法:先求出变化的草相当于多少头牛来吃:(甲牛头数×时间甲-乙牛头数×时间乙)÷(时间甲-时间乙);再进行如下运算:(甲牛头数-变化草相当头数)×时问甲÷(丙牛头数-变化草相当头数)=时间丙.或者:(甲牛头数-变化草相当头数)×时间甲÷时间丙+变化草相当头数丙所需的头数.2.有三块草地,面积分别是4公顷、8公顷和10公顷.草地上的草一样厚而且长得一样快.第一块草地可供24头牛吃6周,第二块草地可供36头牛吃12周.问:第三块草地可供50头牛吃几周?【分析与解】我们知道24×6=144头牛吃一周吃2个(2公顷+2公顷周长的草).36×12=432头牛吃一周吃4个(2公顷+2公顷12周长的草).于是144÷2=72头牛吃一周吃2公顷+2公顷6周长的草.432÷4=108头牛吃一周吃2公顷+2公顷12周长的草.所以108-72=36头牛一周吃2公顷12—6=6周长的草.即36÷6=d头牛1周吃2公顷1周长的草.对每2公顷配6头牛专吃新长的草,则正好.于是4公顷,配4÷2×6=12头牛专吃新长的草,即24-12=12头牛吃6周吃完4公顷,所以1头牛吃6×1÷(4÷2)=36周吃完2公顷.所以10公顷,需要10÷2×6=30头牛专吃新长的草,剩下50-30=20头牛来吃10公顷草,要36 ×(10÷2)÷20=9周.于是50头牛需要9周吃10公顷的草.3.如图,一块正方形的草地被分成完全相等的四块和中间的阴影部分,已知草在各处都是同样速度均匀生长.牧民带着一群牛先在①号草地上吃草,两天之后把①号草地的草吃光.(在这2天内其他草地的草正常生长)之后他让一半牛在②号草地吃草,一半牛在③号草地吃草,6天后又将两个草地的草吃光.然后牧民把13的牛放在阴影部分的草地中吃草,另外号的牛放在④号草地吃草,结果发现它们同时把草场上的草吃完.那么如果一开始就让这群牛在整块草地上吃草,吃完这些草需要多少时间?【分析与解】一群牛,2天,吃了1块+1块2天新长的;一群牛,6天,吃了2块+2块2+6=8天新长的;即3天,吃了1块+1块8天新长的.即16群牛,1天,吃了1块1天新长的.又因为,13的牛放在阴影部分的草地中吃草,另外23的牛放在④号草地吃草,它们同时吃完.所以,③=2⨯阴影部分面积.于是,整个为19422+=块地.那么需要193624⨯=群牛吃新长的草,于是19 1262 -⨯⨯()=现在314⨯-().所以需要吃:19312130624-⨯⨯÷-()()=天.所以,一开始将一群牛放到整个草地,则需吃30天.4.现在有牛、羊、马吃一块草地的草,牛、马吃需要45天吃完,于是马、羊吃需要60天吃完,于是牛、羊吃需要90天吃完,牛、羊一起吃草的速度为马吃草的速度,求马、牛、羊一起吃,需多少时间?【分析与解】我们注意到:牛、马45天吃了原有+45天新长的草① →牛、马90天吃了2原有+90天新长的草⑤马、羊60天吃了原有+60天新长的草②牛、羊90天吃了原有+90天新长的草③↓↓↓马 90天吃了原有+90天新长的草④所以,由④、⑤知,牛吃了90天,吃了原有的草;再结合③知,羊吃了90天,吃了90天新长的草,所以,可以将羊视为专门吃新长的草.所以,②知马60天吃完原有的草,③知牛90天吃完原有的草.现在将牛、马、羊放在一起吃;还是让羊吃新长的草,牛、马一起吃原有的草.所需时间为l÷11()9060+=36天.所以,牛、羊、马一起吃,需36天.5. 有三片牧场,场上草长得一样密,而且长得一样快.它们的面积分别是133公顷、10公顷和24公顷.已知12头牛4星期吃完第一片牧场的草,21头牛9星期吃完第二片牧场的草,那么多少头牛18星期才能吃完第三片牧场的草?【分析与解】由于三片牧场的公顷数不一致,给计算带来困难,如果将其均转化为1公顷时的情形.所以表1中,3.6-0.9=2.7头牛吃4星期吃完l公顷原有的草,那么18星期吃完1公顷原有的草需要2.7÷(18÷4)=0.6头牛,加上专门吃新长草的O.9头牛,共需0.6+0.9=1.5头牛,18星期才能吃完1公顷牧场的草.所以需1.5×24=36头牛18星期才能吃完第三片牧场的草.。
小学六年级奥数系列讲座几何综合(含答案解析)
几何综合(一)几何图形的设计与构造.涉及比例与整数分解,需要添加辅助线、寻找规律或利用对称性解的较为复杂的直线形和圆的周长与面积计算问题.1.今有9盆花要在平地上摆成9行,其中每盆花都有3行通过,而且每行都通过3盆花.请你给出一种设计方案,画图时用点表示花,用直线表示行.【分析与解】如下图所示,我们给出四种不同的排法.2.已知如图12-1,一个六边形的6个内角都是120°,其连续四边的长依次是1、9、9、5厘米.求这个六边形的周长.【分析与解】如下图所示,将六边形的六条边分别延长,相交至三点,并将其标上字母,因为∠BAF=120°,而么∠IAF=180°-∠BAF=60°.又∠EFA=120°,而∠IFA=180°-∠EFA:60°,则△IAF为等边三角形.同理△BCG、△EHD、△IGH均为等边三角形.在△IAF中,有IA=IF=AF=9(厘米),在△BGC中,有BG=GC=BC=1(厘米),有IA+AB+BG=IG=9+9+1=19,即为大正三角形的边长,所以有IG=IH=GH=19(厘米).则EH=IH-IF-FE=19-9-5=5(厘米),在△EDH中,DH=EH=5(厘米),所以CD=GH-GC-DH=19-1-5=13(厘米).于是,原图中六边形的周长为1+9+9+5+5+13=42(厘米).3.图12-2中共有16条线段,每两条相邻的线段都是互相垂直的.为了计算出这个图形的周长,最少要量出多少条线段的长度?【分析与解】如下图所示,我们想像某只昆虫绕图形爬行一周,回到原出发点,那么往右的路程等于往左的路程,往上的路程等于往下的路程.于是只用量出往右的路程,往下的路程,再将它们的和乘以2即为所求的周长.所以,最少的量出下列6段即可.4.将图12-3中的三角形纸片沿虚线折叠得到图12-4,其中的粗实线图形面积与原三角形面积之比为2:3.已知图12-4中3个画阴影的三角形面积之和为1,那么重叠部分的面积为多少?【分析与解】设重叠部分的面积为x,则原三角形面积为1+2x,粗实线的面棚为1+x.因此(1+2x):(1+x)=3:2,解得x=1,即重叠部分面积为1.5.如图12-5,涂阴影部分的小正六角星形面积是16平方厘米.问:大正六角星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分析与解】 如下图所示,在正六边形ABCDEF 中,与面积相等,12个组成小正六角星形,那么由6个及12个组成的正六边形的面积为16÷12×(12+6)=24(平方厘米).而通过下图,我们知道,正六边形ABCDEF 可以分成6个小正三角形,并且它们面积相等,且与六个角的面积相等,所以大正六角星形的积为24÷6×12=48(平方厘米).6.如图12-6所示,在三角形ABC 中,DC=3BD ,DE=EA .若三角形ABC 的面积是1.则阴影部分的面积是多少?【分析与解】 △ABC 、△ADC 同高,所以底的比等于面积比,那么有33.44ADC ABC ABC DC S S S BC ∆∆∆=⨯=⨯=而E 为AD 中点,所以13.28DEC ADC S S ∆∆== 连接FD ,△DFE 、△FAE 面积相等,设,FEA S x ∆=则.FDE S ∆的面积也为x ,11.44ABD ABC S S ∆∆==12,4BDF ABD FEA FDE S S S S x ∆∆∆∆=--=-而3.8FDC FDE DEC S S S x ∆∆∆=+=+ 13:(2);()1:348BDF FDC S S x x ∆∆=-+=,解得356x =.所以,阴影部分面积为333.8567DEC FEA S S ∆∆+=+=7.如图12-7,P 是三角形ABC 内一点,DE 平行于AB ,FG 平行于BC ,HI 平行于CA ,四边形AIPD 的面积是12,四边形PGCH 的面积是15,四边形BEPF 的面积是20.那么三角形ABC 的面积是多少?【分析与解】 有平行四边形AIPD 与平行四边形PGCH 的面积比为IP 与PH 的比,即为12:15=4:5.同理有FP:PG=20:15=4:3, DP:PE=12:20=3:5.如图12-7(a),连接PC 、HD ,有△PHC 的面积为152△DPH 与△PHC 同底PH ,同高,所以面积相等,即152DPH S ∆=,而△DPH 与△EP H 的高相等,所以底的比即为面积的比,有::3:5DPH EPH S S DP PE ∆∆==,所以551525.3322EPH DPH S S ∆∆=⨯=⨯⨯如图12-7(b)所示,连接FH 、BP ,4108;5IFP EPH FBP IP IP S S S PH PH ∆∆∆===⨯=如图12-7(c)所示,连接FD 、AP ,396.42DPG DFP APD PG PG S S S FP FP ∆∆∆===⨯=有925122015872.22ABC AIPD BEPFCGPHIFP DGP EHP S SSSS S S ∆∆∆∆=+++++=+++++=8.如图12-8,长方形的面积是小于100的整数,它的内部有三个边长是整数的正方形,①号正方形的边长是长方形长的512,②号正方形的边长是长方形宽的18.那么,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多少?【分析与解】 有①号正方形的边长为长方形长的512,则图中未标号的正方形的边长为长方形长的712. 而②号正方形的边长为宽的18,所以未标号的正方形的边长为长方形宽的78. 所以在长方形中有:712长=78宽,则长:宽=12:8,不妨设长的为12k ,宽为8k ,则①号正方形的边长为5k ,又是整数,所以k 为整数,有长方形的面积为962k ,不大于100.所以k 只能为1,即长方形的长为12,宽为8.于是,图中①号正方形的边长为5,②号正方形的边长为1,则未标号的正方形的边长为7,所以剩余的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22212851721.⨯---=9.如图12-9,三个一样大小的正方形放在一个长方形的盒内,A和B是两个正方形重叠部分,C,D,E是空出的部分,这些部分都是长方形,它们的面积比是A:B:C:D:E=1:2:3:4:5.那么这个长方形的长与宽之比是多少?【分析与解】以下用E横表示E部分横向的长度,E坚竖表示E部分竖向的长度,其他下标意义类似.有E横:D横=5:4,A横:B横=l:2.而E横+A横=D横+B横,所以有E横:D横:A横:B横=5:4:1:2.而A横+B横+C横=E横+A横对应为5+1=6,那么C横对应为3.而A面积:B面积:C面积=1:2:3,所以A坚=B坚=C坚.有A坚+C坚竖对应为6,所以A坚=C坚对应为3.那么长方形的竖边为6+C坚对应为9,长方形横边为E横+6+D横对应为5+6+4=15.所以长方形的长与宽的比为15:9=5:3.10.如图12-10,红、黄、绿三块大小一样的正方形纸片,放在一个正方形盒内,它们之间互相叠合.已知露在外面的部分中,红色的面积是20,黄色的面积是14,绿色的面积是lO.那么,正方形盒子的底面积是多少?【分析与解】如下图所示,我们将黄色的正方形纸片向左推向纸盒的过缘,有露在外面的部分,黄色减少的面积等于绿色增加的面积,也就是说黄色、绿色部分露在外面部分的面积和不变.并且有变化后,黄色露出面积+红色部分面积,绿色露出面积+红色部分面积,都是小正方形纸片边长乘以大正方形盒子边长的积.所以,黄色露出面积+红色部分面积=绿色露出面积+红色部分面积,于是.黄色露出面积=绿色露出面积,而它们的和为14+10=24,即黄色露出面积=绿色露出面积=12.有黄:空白=红:绿,12:空白=20:12,解得空白=7.2,所以整个正方形纸盒的底面积为12+7.2+20+12=51.2.11.如图12-11,在长260厘米,宽150厘米的台球桌上,有6个球袋A,B,C,D,E,F,其中AB=EF=130厘米.现在从4处沿45°方向打出一球,碰到桌边后又沿45°方向弹出,当再碰到桌边时,仍沿45°方向弹出,如此继续下去.假如球可以一直运动,直至落入某个球袋中为止,那么它将落人哪个袋中?【分析与解】将每个点的位置用一组数来表示,前一个数是这个点到FA的距离,后一个数是点到FD的距离,于是A的位置为(0,150),球经过的路线为:(0,150)→(150,0) →(260,110) →(220,150) →(70,0) →(0,70) →(80,150) →(230,0) →(260,30) →(140,150) →(0,10) →(10,0) →(160,150) →(260,50) →(210,0) →(60,150) →(0,90) →(90,0) →(240,150) →(260,130) →(130,0).因此,该球最后落入E袋.12.长方形ABCD是一个弹子盘,四角有洞.弹子从A出发,路线与边成45度角,撞到边界即反弹,并一直按此规律运动,直到落人一个洞内为止.如图12-12.当AB=4,AD=3时,弹子最后落入B洞.问:若AB=1995,AD=1994时,弹子最后落入哪个洞?在落入洞之前,撞击BC边多少次?【分析与解】撞击AD边的点,每次由A向D移动2;撞击BC边的点,每次由C向B移动2.因为第一次撞击BC边的点距C点1,第一次撞击AB边的点距A点为2,1994÷2=997.所以最后落人D洞,在此之前撞击BC边997次.13.10个一样大的圆摆成如图12-13所示的形状.过图中所示两个圆心A,B作直线,那么直线右上方圆内图形面积总和与直线左下圆内图形面积总和的比是多少?【分析与解】直线AB的右上方的有2个完整的圆,2个半圆,1个1个而1个1个正好组成一个完整的圆,即共有4个完整的圆.那么直线AB的左下方有10-4=6个完整的圆,每个圆的面积相等,所以直线右上方圆内图形面积总和与直线左下圆内图形面积总和的比是4:6=2:3.14.在图12-14中,一个圆的圆心是0,半径r=9厘米,∠1=∠2=15°.那么阴影部分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取3.14)【分析与解】有AO=OB,所以△A OB 为等腰三角形,AO=OC,所以△A OC为等腰三角形.∠ABO=∠1=15°,∠AOB=180°-∠1-∠ABO=150°. ∠ACO=∠2=15°,∠AOC=180°-∠2-∠ACO=150°. 所以 ∠BOC=360°-∠AOB-∠AOC=60°,所以扇形BOC 的面积为260942.39360π⨯⨯≈(平方厘米).15.图12-15是由正方形和半圆形组成的图形.其中P 点为半圆周的中点,Q 点为正方形一边的中点.已知正方形的边长为10,那么阴影部分的面积是多少?(π取3.14)【分析与解】 过P 做AD 平行线,交AB 于O 点,P 为半圆周的中点,所以0为AB 中点.有2ABCD DPC 101S 1010100S 12.522ππ=⨯==⨯⨯=半圆,(). AOP OPQB 101101S 510+37.5S 105550.2222∆⎡⎤⎛⎫=⨯⨯==++⨯⨯= ⎪⎢⎥⎝⎭⎣⎦梯形(), 阴影部分面积为ABCD AOP DPC OPQB S S S S 10012.537.55012.512.551.75.ππ∆+-=+--=+≈半圆梯形-几何综合(二)内容概述勾股定理,多边形的内角和,两直线平行的判别准则,由平行线形成的相似三角形中对应线段和面积所满足的比例关系.与上述知识相关的几何计算问题.各种具有相当难度的几何综合题.典型问题2.如图30-2,已知四边形ABCD 和CEFG 都是正方形,且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10厘米,那么图中阴影三角形BFD 的面积为多少平方厘米?【分析与解】 方法一:因为CEFG 的边长题中未给出,显然阴影部分的面积与其有关.设正方形CEFG 的边长为x ,有:=1010=100,ABCD S ⨯正方形2=x ,S 正方形CEFG 21110x-x =DG GF=(10-x)x=,222DGF S ∆⨯又1=1010=50,2ABD S ∆⨯⨯2110x+x =(10+x)x=.22BEF S ∆ 阴影部分的面积为:DGF ABD BEF ABCD CEFG S S S S S ∆∆∆++--正方形正方形2221010100505022x x x x x -+=++--=(平方厘米).方法二:连接FC ,有FC 平行与DB ,则四边形BCFD 为梯形.有△DFB 、△DBC 共底DB ,等高,所以这两个三角形的面积相等,显然,△DBC 的面积11010502⨯⨯=(平方厘米).阴影部分△DFB的面积为50平方厘米.4.如图30-4,∠A+∠B+∠C+∠D+∠E+∠F+∠G+∠H+∠I等于多少度?【分析与解】为了方便所述,如下图所示,标上数字,有∠I=1800-(∠1+∠2),而∠1=1800-∠3,∠2=1800-∠4,有∠I=∠3+∠4-1800同理,∠H=∠4+∠5-1800,∠G=∠5+∠6-1800,∠F=∠6+∠7-1800,∠E=∠7+∠8-1800, ∠D=∠8+∠9-1800,∠C=∠9+∠10-1800,∠B=∠10+∠11-1800,∠A=∠11+∠3-1800则∠A+∠B+∠C+∠D+∠E+∠F+∠G+∠H+∠I=2×(∠3+∠4+∠5+∠6+∠7+∠8+∠9+∠10+∠11)-9×1800而∠3+∠4+∠5+∠6+∠7+∠8+∠9+∠10+∠11正是9边形的内角和为(9-2)×1800=12600.所以∠A+∠B+∠C+∠D+∠E+∠F+∠G+∠H+∠I=2×12600-9×1800=90006.长边和短边的比例是2:1的长方形称为基本长方形.考虑用短边互不相同的基本长方形拼图,要求任意两个基本长方形之间既没有重叠,也没有空隙.现在要用短边互不相同且最小短边长为1的5个基本长方形拼接成一个更大的长方形.例如,短边长分别是1,2,5,6,12的基本长方形能拼接成大长方形,具体案如图30-6所示.请给出这5个基本长方形所有可能的选择方式.设a1=1<a2<a3<a4<a5分别为5条短边的长度,则我们将这种选择方式记为(a1,a2,a3,a4,a5),这里无需考虑5个基本长方形的拼图方案是否惟一.【分析与解】我们以几个不同的基本长方形作为分类依据,并按边长递增的方式一一列出.第一类情况:以为特征的有7组:第二类情况:以为特征的有6组:第三类情况有如下三组:共有16组解,它们是:(1,2,2.5,5,7.25),(1,2,2.5,5,14.5).(1,2,2.25,2.5,3.625),(1,2,2.25,2.5,7.25).(1,2,5,5.5,6),(1,2,5,6,11),(1,2,2.5,4.5,7),(1,2,2.5,4.5,14),(1,2,5,12,14.5),(1,2,5,12,29),(1,2,2.25,2.5,4.5),(1,2,5,6,12). 1020251,,2,,,999⎛⎫ ⎪⎝⎭(1,2,2.4,4.8,5), 131025147813101,,,,,1,,,,636333313⎛⎫⎛⎫ ⎪ ⎪⎝⎭⎝⎭.8.如图30-8,ABCD 是平行四边形,面积为72平方厘米,E ,F 分别为边AB,BC 的中点.则图形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多少平方厘米?【分析与解】 如下图所示,连接EC ,并在某些点处标上字母,因为AE 平行于DC ,所以四边形AECD 为梯形,有AE:DC=1:2,所以:1:4AEG DCG S S ∆∆=, AGD ECG AEG DCG S S S S ∆∆∆∆⨯=⨯,且有AGD ECG S S ∆∆=,所以:1:2AEG ADG S S ∆∆=,而这两个三角形高相同,面积比为底的比,即EG :GD=1:2,同理FH :HD=1:2.有AED AEG AGD S S S ∆∆∆=+,而111822AED ABCD S S ∆=⨯⨯=(平方厘米) 有EG:GD=:AEG AGB S S ∆∆,所以1612AEG AED S S ∆∆=⨯=+(平方厘米) 21212AGD AED S S ∆∆=⨯=+(平方厘米) 同理可得6HFC S ∆=(平方厘米), 12DCH S ∆=(平方厘米),44624DCG AEG S S ∆∆==⨯=(平方厘米)又GHD DCG DCH S S S ∆∆∆=-=24-12=12(平方厘米)所以原题平行四边形中空白部分的面积为6+6+12=24(平方厘米),所以剩下的阴影部分面积为72-24=48(平方厘米).10.图30-10是一个正方形,其中所标数值的单位是厘米.问:阴影部分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分析与解】 如下图所示,为了方便所叙,将某些点标上字母,并连接BG .设△AEG 的面积为x ,显然△EBG 、△BFG 、△FCG 的面积均为x ,则△ABF 的面积为3x ,120101002ABF S ∆=⨯⨯=即1003x =,那么正方形内空白部分的面积为40043x =. 所以原题中阴影部分面积为400800202033⨯-= (平方厘米).12.如图30-12,若图中的圆和半圆都两两相切,两个小圆和三个半圆的半径长都是1.求阴影部分的面积.【分析与解】 如下图所示,左图中的3个阴影部分面积相等,右图中的3个阴影部分的面积也相等.我们把左下图中的每一部分阴影称为A ,右下图中的每一部分阴影称为B .大半圆的面积为13332A B ++小圆的面积219322ππ=⨯⨯=而小圆的面积为π,则9133223A B πππ⎛⎫+=-÷= ⎪⎝⎭, 原题图中的阴影部分面积为小半圆面积与阴影A 、B 的面积和,即为5236πππ+=14.如图30-14,将长方形ABCD 绕顶点C 顺时针旋转90度,若AB=4,BC=3,AC=5,求AD 边扫过部分的面积.(π取3.14)【分析与解】 如下图所示,如下图所示,端点A 扫过的轨迹为AA A ''',端点D 扫过轨迹为DD D ''',而AD 之间的点,扫过的轨迹在以A 、D 轨迹,AD ,A D ''所形成的封闭图形内,且这个封闭图形的每一点都有线段AD 上某点扫过,所以AD 边扫过的图形为阴影部分.显然有阴影部分面积为A D C ACA ACD S S S S ''''∆∆+--直角扇形直角扇形CD D ,而直角三角形A D C ''、ACD 面积相等.所以=A D C ACA ACD ACA S S S S S S ''''''∆∆+---直角扇形直角扇形CD D 扇形扇形CD D222290909=(54)7.065()36036044AC CD ππππ-=-==平方厘米即AD 边扫过部分的面积为7.065平方厘米.。
小学数学奥数三步秒懂S-T图六年级小升初讲课上课PPT教学课件
科学宫到学校
千米,他们在公园停留了
分钟.
(2)如果同学们从学校去公园每分钟100米,同学们在学校停留了 分钟.
(3)同学们从学校到公园再返回学校的途中,平均每分钟行多少米?(在公园
停留时间除外)
思考:
例3:甲、乙两名大学生去距学校 36 千米的某乡镇进行社会调查.他们从学校出发,骑电动车行
驶 20 分钟时发现忘带相机,甲下车前往,乙骑电动车按原路返回.乙取相机后(在学校取 相机所用时间忽略不计),骑电动车追甲.在距乡镇 13.5 千米处追上甲后同车前往乡镇.已
思考:
例5:如图①是甲乙两个圆柱形水槽的横截面示意图,乙槽中有一个圆柱形铁块 放在其中(圆柱形铁块的下底面完全落在水槽底面上)。现将甲槽的水匀速注入 乙槽,甲、乙两个水槽中水的深度y与注水时间x之间的关系如图②所示。 (1)点B的纵坐标表示的实际意义是____; (2)注水多长时间时,甲、乙两个水槽中水的深度相同? (3)若乙槽底面积为36平方厘米(壁厚不计),求乙槽中铁块的体积;
S / 千米
40
12 0 9 16
30 t / 分钟
三步秒懂S-T图
看图技巧②:一线一物、两线两物;交点相遇、水平停留;
热身1:甲、乙两同学从A地出发在要行驶到距A地18千米的B地。 下列不符合图像描述的说法是( ) A、甲同学比乙同学先出发半小时 B、乙比甲先到达B地 C、乙在行驶过程中没有追上甲 D、甲的行驶速度比乙的行驶速度慢
三步秒懂S-T图(笔记)
☆解题关键:能读懂S-T图!
①竖看路程,横看时间;首尾分段、计算速度; ②一线一物、两线两物;交点相遇、水平停留; ③倾斜越大,速度越大;折线下斜,表示回头。
三步秒懂S-T图
☆解题思路:
小学数学奥数基础教程 六年级 目 讲全
小学奥数基础教程(六年级)第1讲比较分数的大小第2讲巧求分数第3讲分数运算的技巧第4讲循环小数与分数第5讲工程问题(一)第6讲工程问题(二)第7讲巧用单位“1”第8讲比和比例第9讲百分数第10讲商业中的数学第11讲圆与扇形第12讲圆柱与圆锥第13讲立体图形(一)第14讲立体图形(二)第15讲棋盘的覆盖第16讲找规律第17讲操作问题第18讲取整计算第19讲近似值与估算第20讲数值代入法第21讲枚举法第22讲列表法第23讲图解法第24讲时钟问题第25讲时间问题第26讲牛吃草问题第27讲运筹学初步(一)第28讲运筹学初步(二)第29讲运筹学初步(三)第30讲趣题巧解第一讲比较分数的大小同学们从一开始接触数学,就有比较数的大小问题。
比较整数、小数的大小的方法比较简单,而比较分数的大小就不那么简单了,因此也就产生了多种多样的方法。
对于两个不同的分数,有分母相同,分子相同以及分子、分母都不相同三种情况,其中前两种情况判别大小的方法是:分母相同的两个分数,分子大的那个分数比较大;分子相同的两个分数,分母大的那个分数比较小。
第三种情况,即分子、分母都不同的两个分数,通常是采用通分的方法,使它们的分母相同,化为第一种情况,再比较大小。
由于要比较的分数千差万别,所以通分的方法不一定是最简捷的。
下面我们介绍另外几种方法。
当两个已知分数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比较大,而分子的最小公倍数比较小时,可以把它们化成同分子的分数,再比较大小,这种方法比通分的方法简便。
如果我们把课本里的通分称为“通分母”,那么这里讲的方法可以称为“通分子”。
2.化为小数。
这种方法对任意的分数都适用,因此也叫万能方法。
但在比较大小时是否简便,就要看具体情况了。
3.先约分,后比较。
有时已知分数不是最简分数,可以先约分。
4.根据倒数比较大小。
5.若两个真分数的分母与分子的差相等、则分母(子)大的分数较大;若两个假分数的分子与分母的差相等,则分母(子)小的分数较大。
奥数讲座六年级奥数分数巧算PPT课件
所求的10个数是2,6,12,20,30,42,56,72,90,10。
第10页/共17页
方法四:代数法
第11页/共17页
方法五:分组法
分析与解:利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先将同分母的 分数相加。分母为n的分数之和为
第12页/共17页
原式中分母为2~20的分数之和依次为
第13页/共17页
练习作业
第14页/共17页
第15页/共17页
8.在自然数1~60中找出8个不同 的数,使这8个数的倒数之和等于1。
第16页/共17页
感谢您的欣赏!
第17页/共17页
方法一:凑整法
与整数运算中的“凑整法”相同,在分数运算中, 充分利用四则运算法则和运算律(如交换律、 结合律、分配律),使部分的和、差、积、商 成为整数、整十数……从而使运算得到简化。
第1页/共17页
第2页/共17页ຫໍສະໝຸດ 3页/共17页方法二:约分法
第4页/共17页
第5页/共17页
方法三:裂项法
若能将每个分数都分解成两个分数之差, 并且使中间的分数相互抵消,则能大大 简化运算。
第6页/共17页
第7页/共17页
第8页/共17页
例7 在自然数1~100中找出10个不同的 数,使这10个数的倒数的和等于1。
分析与解:这道题看上去比较复杂,要求10个分子为1, 而分母不同的
就非常简单了。
括号。此题要求的是10个数的倒数和为1,于是做成:
小学数学奥数方法讲义之-图解法_通用版
小学数学奥数方法讲义之-图解法_通用版第十八讲图解法图形是数学研究的对象,也是数学思维和表达的工具。
在解答应用题时,如果用图形把题意表达出来,题中的数量关系就会具体而形象。
图形可起到启发思维、支持思维、唤起记忆的作用,有利于尽快找到解题思路。
有时,作出了图形,答案便在图形中。
(一)示意图示意图是为了说明事物的原理或具体轮廓而绘成的略图。
小学数学中的示意图简单、直观、形象,使人容易理解图中的数量关系。
例1 妈妈给兄弟二人每人10个苹果,哥哥吃了8个,弟弟吃了5个。
谁剩下的苹果多?多几个?(适于四年级程度)解:作图18-1。
哥哥吃了8个后,剩下苹果:10-8=2(个)弟弟吃了5个后,剩下苹果:10-5=5(个)弟弟剩下的苹果比哥哥的多:5-2=3(个)答:弟弟剩下的苹果多,比哥哥的多3个。
例2 一桶煤油,倒出40%,还剩18升。
这桶煤油原来是多少升?(适于六年级程度)解:作图18-2。
从图中可看出,倒出40%后,还剩:1-40%=60%这60%是18升所对应的百分率,所以这桶油原来的升数是:18÷60%=30(升)例2 托尔斯泰是俄罗斯伟大作家,享年82岁。
他在19世纪中度过的时间比在20世纪中度过的时间多62年。
问托尔斯泰生于哪一年?去世于哪一年?(适于四年级程度)解:作图18-5。
从图18-5可看出,他在20世纪度过的时间是:(82-62)÷2=20÷2=10(年)由此看出,他死于1910年。
他出生的时间是:1910-82=1828(年)答略。
解:作图18-6。
综合算式:答略。
(三)思路图小学数学中的许多应用题,需要用综合法或分析法分析解答。
如果把思维的过程用文字图形表示出来,就有助于正确选择已知数量,提出中间问题,理清数量关系,从而顺利解题。
这种表示思维过程的图形就是思路图。
例题参见前面的分析法和综合法。
(四)正方形图借助正方形图解应用题,就是以正方形的边长、面积表示应用题中的数量,使应用题数量之间的关系具体而明显地呈现出来,从而达到便于解题的目的。
六年级下册奥数第36讲 流水行船问题
第36讲流水行船问题讲义知识要点当你逆风骑自行车时有什么感党?是的,逆风时很大力气,因为面对的是迎面吹来的风。
当顺风时,借着风力,相对而言用力较少。
在你的生活中是否也遇到过类似的如流水行船题?解答这类题的要素有下列几点:水速、流速、划速、距离。
解答这类题与和差问题相似:划速相当于和差问题中的大数,水速相当于小数,顺流速度相当于和数,逆流速度相当于差数。
划速=(顺流船速+逆流船速)÷2;水速=(顺流船速-逆流船速)÷2;顺流船速=划速+水速;逆流船速=划速-水速;顺流船速=逆流船速+水速×2;逆流船速=顺流船速-水速×2。
例1、一条轮船往返于AB两地之回,由A地到B地是顺水航行,由B地到A地是逆水航行。
已知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是20千米/时,由A地到B地用了6小时,由B地到A地所用的时间是由A地到B地所用时间的1.5倍,求水流速度。
练习:1、水流速度是15千米/时。
现在有船顺水而行,8小时行320千米。
若逆水行320千米需几小时?2、水流速度是5千米/时。
现在有一船逆水在120千米的河中航行需6小时,顺水航行需几小时?3、一船从A地顺流到B地,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是32千米/时水流速度是4千米/时,212天可以到达。
此船从B地返回至A地需多少小时?例2、有一船行驶于120千米长的河中,逆行需10小时,顺行需6小时,求划速和水速。
练习:1、有只大木船在长江中航行。
逆流而上5小时行5千米,顺流而下1小时行5千米。
求这只木船的划船速度和河水的流速各是多少?2、有一船完成360千米的水程运输任务。
顺流而下30小时到达,但逆流而上则需60小时。
求河水流速和静水中划行的速度各是多少3、一海轮在海中航行。
顺风每小时行45千米,逆风每小时行31千米。
求这艘海轮的划行速度和风速各是多少?例3、轮船以同一速度往返于两码头之间。
它顺流而下,行了8小时;逆流而上,行了10小时。
如果水流速度是3千米/时,求两码头之间的距离。
小学六年级奥数全册精品讲义
第一讲分小四则混合运算一、数的互化1.小数化成分数:2.分数化成小数:3.分数化成有限小数与无限循环小数的条件:4.小数化成百分数:5.百分数化成小数:6.分数化成百分数:7.百分数化成小数:二、数的整除1.把一个合数分解质因数,通常用。
2.求几个数的最大公约数的方法是:3.求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是:4.成为互质关系的两个数:三、约分和通分1.约分的方法:2.通分的方法:四、性质和规律1.商不变的规律2.小数的性质3.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4.分数的基本性质5.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五、运算的意义1.整数四则运算2.小数四则运算3.分数四则运算4.运算定律5.运算法则6.运算顺序例1:计算:例2:计算:例3:计算:例4:解关于x的方程:例5. 已知,那么□=________。
例6. 计算例7. 计算:183706581327185131713⨯+⨯-⨯+÷.1997199719981997÷1997199719971998÷111151 2.4538322x x ⎛⎫+⨯-=⨯+ ⎪⎝⎭16241770012781.[()].⨯-⨯÷=□19931219921319911219901311213-+-++- 96891993110324251993.⨯+⨯⨯A1.2. 3.4. 5. 2005×97.75+4010×1.1256. 37×1111+7777×9B 7. 199×208-198×2098. 35×67-34×689. 10. 11. 12×3434-34×121212. 20182018×1998-19981998×201813. 14. C15. 16.585757⨯411412001÷199819971997⨯51151601÷35225533951⨯+⨯+⨯361911361117⨯+⨯124123123123÷157511574157315731573+÷104103105535353353535159⨯-⨯200320022004131313111111169⨯+⨯17. 18. 19. 20. 1. 计算: 2. 计算:3. 计算:4.计算:5. 计算:6. 计算: 10310011071741⨯+⋅⋅⋅⋅⋅⋅+⨯+⨯101992972752532⨯+⋅⋅⋅⋅⋅⋅+⨯+⨯+⨯90197217561542133011209127651+-+-+-+-413121()514131211(4131211(51413121(++⨯++++-+++⨯+++9999100999999⨯+.[(.](.)65233121815719510-÷-⨯+=□()6117665811121995131133131741221+÷++144855183661533555412⨯÷-+⨯+-(...)(.(()()()(112113114115111998-⨯+⨯-⨯+⨯⨯- 1110210545554021415⨯⨯⨯⨯⨯...1. 31×43-31+58×312. 3. 4. 56×78+13×83+27×78+83×95. 6. 7. 199 + 99×998. 7.63×9.9+0.7639. 3.74×5.8+62.6×0.5810. 3.43×14+1.4×75.7-1411.12. 536375.04.383⨯+⨯201128.245.7542⨯+⨯09.125.15491.0⨯+÷537632124⨯+÷%5.37625.1583834375.0⨯+-⨯1012694.8437⨯+⨯第二讲数列与数表1.等差数列:2.斐波那契数列:3.周期数列与周期:4.寻找数列的规律,通常有以下几种办法:1.逐步了解首项、末项、项数、公差与和之间的关系。
小学六年级奥数系列讲座:繁分数的运算(含答案解析)
繁分数的运算繁分数的运算,涉及分数与小数的定义新运算问题,综合性较强的计算问题.1.繁分数的运算必须注意多级分数的处理,如下所示:甚至可以简单地说:“先算短分数线的,后算长分数线的”.找到最长的分数线,将其上视为分子,其下视为分母.2.一般情况下进行分数的乘、除运算使用真分数或假分数,而不使用带分数.所以需将带分数化为假分数.3.某些时候将分数线视为除号,可使繁分数的运算更加直观.4.对于定义新运算,我们只需按题中的定义进行运算即可.5.本讲要求大家对分数运算有很好的掌握,可参阅《思维导引详解》五年级[第1讲循环小数与分数].1.计算:71147 182621358 1333416⨯+⨯-÷【分析与解】原式=7123723174612241488128131233+⨯=⨯=-2.计算:【分析与解】 注意,作为被除数的这个繁分数的分子、分母均含有5199.于是,我们想到改变运算顺序,如果分子与分母在5199后的两个数字的运算结果一致,那么作为被除数的这个繁分数的值为1;如果不一致,也不会增加我们的计算量.所以我们决定改变作为被除数的繁分数的运算顺序.而作为除数的繁分数,我们注意两个加数的分母相似,于是统一通分为1995×0.5. 具体过程如下:原式=5919(3 5.22)19930.41.6910()52719950.5199519(6 5.22)950+-⨯÷+⨯-+=5191.3219930.440.40.59()519950.419950.5191.329-⨯⨯⨯÷+⨯⨯-=199320.41()19950.5+÷⨯=0.410.5÷=1143.计算:1111111987-+-【分析与解】原式=11198711986-+=198613973-=198739734.计算:已知=181111+12+1x+4=,则x 等于多少? 【分析与解】方法一:1118x 68114x 112x 7111+11148x 62+214x 1x+4+====+++++++ 交叉相乘有88x+66=96x+56,x=1.25. 方法二:有11131118821x 4+==+++,所以18222133x 4+==++;所以13x 42+=,那么x =1.25.5.求944,43,443,...,44...43个这10个数的和.【分析与解】方法一: 944+43+443...44...43++个=1044(441)(4441)...(44...41)+-+-++-个=104444444...44...49++++-个=1094(999999...999...9)99⨯++++-个=1004[(101)(1001)(10001)...(1000...01)]99⨯-+-+-++--个=914111.1009=49382715919⨯-个.方法二:先计算这10个数的个位数字和为39+4=31⨯;再计算这10个数的十位数字和为4×9=36,加上个位的进位的3,为36339+=;再计算这10个数的百位数字和为4×8=32,加上十位的进位的3,为32335+=;再计算这10个数的千位数字和为4×7=28,加上百位的进位的3,为28331+=;再计算这10个数的万位数字和为4×6=24,加上千位的进位的3,为24327+=;再计算这10个数的十万位数字和为4×5=20,加上万位的进位的2,为20222+=;再计算这10个数的百万位数字和为4×4=16,加上十万位的进位的2,为16218+=;再计算这10个数的千万位数字和为4×3=12,加上百万位的进位的1,为12113+=;再计算这10个数的亿位数字和为4×2=8,加上千万位的进位的1,为819+=;最后计算这10个数的十亿位数字和为4×1=4,加上亿位上没有进位,即为4.所以,这10个数的和为4938271591.6.如图1-1,每一线段的端点上两数之和算作线段的长度,那么图中6条线段的长度之和是多少?【分析与解】 因为每个端点均有三条线段通过,所以这6条线段的长度之和为:1173(0.60.875)1+0.75+1.8+2.625=6.175=63440⨯+++=7.我们规定,符号“○”表示选择两数中较大数的运算,例如:3.5○2.9=2.9○3.5=3.5.符号“△”表示选择两数中较小数的运算,例如:3.5△2.9=2.9△3.5=2.9.请计算:23155(0.625)(0.4)333841235(0.3)( 2.25)3104⨯+ 【分析与解】原式1550.6255155725384218384122562.253⨯=⨯÷=+8.规定(3)=2×3×4,(4)=3×4×5,(5)=4×5×6,(10)=9×10×11,….如果111(16)(17)(17)-=⨯,那么方框内应填的数是多少?【分析与解】111(17)()1(16)(17)(17)(16)=-÷=-=161718111516175⨯⨯-=⨯⨯.9.从和式11111124681012+++++中必须去掉哪两个分数,才能使得余下的分数之和等于1?【分析与解】 因为1116124+=,所以12,14,16,112的和为l ,因此应去掉18与110.10.如图1-2排列在一个圆圈上10个数按顺时针次序可以组成许多个整数部分是一位的循环小数,例如1.892915929.那么在所有这种数中。
小学数学六年级课本知识到奥数第一学期第1讲分数乘法(共5节)图文详解有答案
答案详解
六年级数学奥数
奥赛训练
答案详解
六年级数学奥数
奥赛训练
答案详解
题型概述
4.分数乘法巧算(四)
六年级数学奥数 典型例题
一年级数学奥数
六年级数学奥数 举一反三
答案详解
六年级数学奥数 举一反三
答案详解
一年级数学奥数 举一反三
答案详解
六年级数学奥数
六年级数学奥数 思路点拨
六年级数学奥数
六年级数学从课本知识到奥数(第一学期)
第1讲分数乘法
六年级数学同步课本延伸奥数
1、分数的乘法巧算一(拆分因数法) 2、分数的乘法巧算二(拆分分数) 3、分数的乘法巧算三 4、分数的乘法巧算四 5、分数的乘法巧算五
1.分数的乘法巧算(一)
对于一些有特点的分数计算题, 我们可以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巧算,今 天主要学习如何拆分因数,使计算简便。
六年级数学奥数
奥赛训练
答案详解
六年级数学奥数
奥赛训练
答案详解
3.分数乘法巧算(三)
六年级数学奥数 典型例题
六年级数学奥数 思路点拨
六年级数学奥数 举一反三
答案详解
六年级数学奥数 举一反三
答案详解
六年级数学奥数 举一反三
答案详解
一年级数学奥数
六年级数学奥数 思路点拨
六年级数学奥数
今天,我们在昨天学习的基础上继 续学习拆分分数的方法,然后再运用乘 法分配律进行计算。
六年级数学奥数 典型例题
一年级数学奥数 思路点拨
六年级数学奥数 举一反三
答案详解
六年级数学奥数 举一反三
答案详解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六年级数学奥数 举一反三
小学数学奥数基础教程(六年级)--08.doc
小学数学奥数基础教程(六年级)第8讲木教程共30讲比和比例比的概念是借助于除法的概念建立的。
两个数相除叫做两个数的比。
例如,54-6可记作5: 6。
比的前项除以后项的商,叫做这个比的比值。
如,5-6 = |就是5: 6的比值。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式)。
如,3 :7=9 :21。
判断两个比是否成比例,就要看它们的比值是否相等。
两个比的比值相等,这两个比能组成比例,否则不能组成比例。
在任意一个比例中,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即:如果a:b=c : d,那么aXd=bXCo两个数的比叫做单比,两个以上的数的比叫做连比。
例如a:b:Co 连比中的“:”不能用代替,不能把连比看成连除。
把两个比化为连比,关键是使第一个比的后项等于第二个比的前项,方法是把这两项化成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例如,甲:乙=5 :6,乙:内=4 : 3,因为[6, 4]二12,所以5 : 6=10 : 12, 4 : 3=12 : 9,得到甲:乙:丙=10 : 12 : 9o例 1 己知 3 I (x-l)=7 : 9,求x。
解:7X (x-l)=3X9,x—1=3X997,6x = 3X9 + 7 + l = 4]。
例2六年级一•班的男、女生比例为3:2,又来了4名女生后,全班共有44人。
求现在的男、女生人数之比。
分析与解:原来共有学生44-4=40 (人),由男、女生人数之比为 3 : 2知,如果将人数分为5份,那么男生占3份,女生占2份。
由此求出男生人数=40X - = 24 (人),女生人数=40X y = 16 (人)。
女生增加4人变为16+4=20 (人),男生人数不变,现在男、女生人数之比为24 : 20=6 : 5o在例2中,我们用到了按比例分配的方法。
将一个总量按照一定的比分成若干个分量叫做按比例分配。
按比例分配的方法是将按已知比分配变为按份数分配,把比的各项相加得到总份数,各项与总份数之比就是各个分量在总量中所占的分率,由此可求得各个分量。
【小学六年级数学】六年级奥数专题图解法共(5页)
【小学六年级数学】六年级奥数专题图解法共(5页)六年级奥数专题:图解法有许多应用题,其中的数量关系比较复杂,而通过画图可以把数量之间的关系变得直观明了,从而达到解题目的。
这种通过画图帮助解题的方法就是图解法。
我们通过下面几道例题来讲解在各种类型的应用题中如何使用图解法解题。
例1 甲、乙、丙、丁与小强五位同学一起比赛象棋,每两人都要比赛一盘。
到现在为止,甲已经赛了4盘,乙赛了3盘,丙赛了2盘,丁赛了1 盘。
问:小强已经赛了几盘,分别与谁赛过,分析与解:这道题按照常规思路似乎不太好解决,我们画个图试试。
用五个点分别表示参加比赛的五个人,如果某两人已经赛过,就用线段把代表这两个人的点连结起来。
因为甲已经赛了4盘,除了甲以外还有4个点,所以甲与其他4个点都有线段相连(见左下图)。
因为丁只赛了1盘,所以丁只与甲有线段相连。
因为乙赛了3盘,除了丁以外,乙与其他三个点都有线段相连(见右上图)。
因为丙赛了2盘,右上图中丙已有两条线段相连,所以丙只与甲、乙赛过。
由上页右图清楚地看出,小强赛过2盘,分别与甲、乙比赛。
例2 一群人在两片草地上割草,大的一片草地比小的正好大1倍。
他们先全体在大的一片草地干了半天,下午留下一半人在大草地上继续干,收工时正好把草割完;另一半人到小草地上干,收工时还余下一块,这块再用1人经1天也可割完。
问:这群干活的人共有多少位,分析与解:本题有多种解法,其中利用图解法十分简洁。
设一半人干半天的工作量为1份。
因为在大草地上全体人干了半天,下午一半人又干了半天,正好割完,所以大草地的工作量是3份。
由题意,小草地因为下午有一半人在小草地上干了半天,即干了1份,所以小草地没干完的是例3 A,B两地间有条公路,甲从A地出发步行到B地,乙骑摩托车从B地同时出发,不停顿地往返于A,B两地之间。
80分钟后他们第一次相遇,又过了20分钟乙第一次超越甲。
求甲、乙速度之比。
分析与解:在行程问题中,通常先画出运行图,这样直观清晰,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各个量之间的关系。
六年级下册奥数讲义-奥数方法:图示法
在解答数学问题时,可以用图形把题中的数量关系具体化,使较复杂问题的数量关系简单化,从而悟出解题思路。
这种运用直观图形来分析思考、求解的方法叫做图示法。
其特点是直观、可靠,便于分析数量关系,同时不受逻辑推导限制,思路灵活开阔。
常用的图示有实物图、示意图、线段图三种。
实物图图示法就是把题中的实物画成具体的图形,展示出题中数量关系,通过观察图形找出解题思路;示意图图示法是把题中数量关系用长方形、正方形、圆等示意图的形式来表示,通过观察,找出解题思路;线段图图示法是把题中数量关系用线段的形式表示出来,使题中较复杂的数量关系具体化、简单化,便于从中找出解题思路。
[例1] 一辆汽车往线路上运送电线杆,从出发地装车,每次拉4根,线路上每两根电线杆间距为50米,共运了两次,装卸结束后返回原地共3 小时,其中装一次车用30分钟,卸一根电线杆用5分钟,汽车运行时的平均速度是每小时24千米,则从出发点到第一根电线杆的距离是千米。
分析与解答如图l,汽车从A地(出发地)装上4根电线杆到达曰地,卸下后返回A地,又装上4根开往C地,卸下后并返回A地。
(每50米卸下一根。
)共用3小时,其中装车共用30×2=60分钟,卸电线杆用8×5:40分钟,所以汽车用于行驶的时间为3×60-60-40=80分钟可设从出发点到第一根电线杆的距离是x米远,则有方程:解之得:x=7750米=7.75千米即从出发点到第一根电线杆的距离是7.75千米。
[例2] 甲、乙、丙、丁与小强五位同学一起比赛打乒乓球,每两人都要打一盘,到现在为止,甲已经打了4盘,乙打了3盘,丙打了2盘,丁打了l盘,问小强已经打了多少盘?思路剖析本题看上去比较抽象,关系较复杂,可利用关系图进行分析,即用点表示对象,用连结点的线条表示对象间的某种关系。
这样不仅直观、形象,而且能直接找到问题的答案。
解答我们将五个人看成五个“点”一两人比赛过,就用线条连结相应的两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奥数基础教程(六年级)
本教程共30讲
图解法
有许多应用题,其中的数量关系比较复杂,而通过画图可以把数量之间的关系变得直观明了,从而达到解题目的。
这种通过画图帮助解题的方法就是图解法。
我们通过下面几道例题来讲解在各种类型的应用题中如何使用图解法解题。
例1甲、乙、丙、丁与小强五位同学一起比赛象棋,每两人都要比赛一盘。
到现在为止,甲已经赛了4盘,乙赛了3盘,丙赛了2盘,丁赛了1 盘。
问:小强已经赛了几盘?分别与谁赛过?
分析与解:这道题按照常规思路似乎不太好解决,我们画个图试试。
用五个点分别表示参加比赛的五个人,如果某两人已经赛过,就用线段把代表这两个人的点连结起来。
因为甲已经赛了4盘,除了甲以外还有4个点,所以甲与其他4个点都有线段相连(见左下图)。
因为丁只赛了1盘,所以丁只与甲有线段相连。
因为乙赛了3盘,除了丁以外,乙与其他三个点都有线段相连(见右上图)。
因为丙赛了2盘,右上图中丙已有两条线段相连,所以丙只与甲、乙赛过。
由上页右图清楚地看出,小强赛过2盘,分别与甲、乙比赛。
例2 一群人在两片草地上割草,大的一片草地比小的正好大1倍。
他们先全体在大的一片草地干了半天,下午留下一半人在大草地上继续
干,收工时正好把草割完;另一半人到小草地上干,收工时还余下一块,这块再用1人经1天也可割完。
问:这群干活的人共有多少位?
分析与解:本题有多种解法,其中利用图解法十分简洁。
设一半人干半天的工作量为1份。
因为在大草地上全体人干了半天,下午一半人又干了半天,正好割完,所以大草地的工作量是3份。
由题意,小草地
因为下午有一半人在小草地上干了半天,即干了1份,所以小草地没干完的是
例3 A,B两地间有条公路,甲从A地出发步行到B地,乙骑摩托车从B地同时出发,不停顿地往返于A,B两地之间。
80分钟后他们第一次相遇,又过了20分钟乙第一次超越甲。
求甲、乙速度之比。
分析与解:在行程问题中,通常先画出运行图,这样直观清晰,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各个量之间的关系。
依照题意画运行图如下:
第一次相遇时甲、乙各行了80分钟,到第一次超越时,甲共行100分钟,而乙在第一次相遇到第一次超越的这20分钟内行的路程,相当于甲行80+100=180(分)的路。
所以甲、乙的速度之比为
20∶180=1∶9。
例4 两名运动员在长为50米的游泳池里来回游泳。
甲运动员的速度是1米/秒,乙运动员的速度是0.5米/秒,他们同时分别在游泳池的两端出发,来回共游了5分钟,如果不计转向时间,那么在这段时间里共相遇了几次?
分析与解:甲游完一个全程要50÷1=50(秒),乙游完一个全程要50÷0.5=100(秒),画出这两人的运行图。
图中实线段和虚线段的每个交点表示两运动员相遇了一次,从图上可以看出,甲、乙两运动员在5分钟内共相遇了5次,其中,有2次在游泳池的两端相遇。
例4中,如果按照相遇、追及……的过程分别计算,是十分麻烦的。
通过画出运行图,结果一目了然。
例5 容器中有某种酒精含量的酒精溶液,加入一杯水后酒精含量降为25%;再加入一杯纯酒精后酒精含量升为40%。
那么原来容器中酒精溶液的酒精含量是多少?
分析与解:把加完水和酒精后的酒精溶液分成5份,因为酒精含量是40%,所以其中有2份纯酒精,3份水(见左下图,△表示纯酒精,○表示水)。
加入纯酒精前酒精含量为25%,即纯酒精与水之比是1∶3,因此应该是1个△和3个○(见下中图),推知加入的一杯纯酒精相当于1个△,则一杯水是1个○,原来容器中有1个△和2个○(见右下图),酒精含量为33.3%。
例6 有三堆围棋子,每堆棋子数相等。
第一堆中的黑子与第二堆中的白子
部棋子的几分之几?
分析与解:因为三堆围棋子数量相同,我们可以用三条长度相等的线段分别表示三堆棋子,每条线段又分成两段分别表示黑子和白子(见下页图)。
从图中看出,黑1与黑2正好等于一条线段的长,即等于全
练习23
1.A,B两地相距1000米,甲、乙二人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在A,B两地间往返散步。
如果两人第一次相遇时距A,B两地的中点100米,那么,两人第二次相遇地点距第一次相遇地点多远?
2.小马虎上学忘了带书包,爸爸发现后立即骑车去追,把书包交给他后立即返回家。
小马虎接到书包后又走了10分钟到达学校,这时爸爸也正好到家。
如果爸爸的速度是小马虎速度的4倍,那么小马虎从家到学校共用多少时间?
3.某人沿公路前进,迎面来了一辆汽车,他问司机:“后面有骑自行车的人吗?”司机回答:“10分钟前我超过一个骑自行车的人。
”这人继续走了10分钟,遇到了这个骑自行车的人。
如果自行车的速度是人步行速度的3倍,那么,汽车速度是人步行速度的多少倍?
4.公共汽车从甲站开往乙站,每5分钟发车一趟,全程要15分钟。
有一人从乙站骑自行车去甲站,出发时恰有一辆车到达乙站,在路上他又
遇到10辆迎面开来的汽车才到甲站,到站时恰有一辆汽车从甲站开出。
问:他从乙站到甲站共用了多少分钟?
5.甲、乙两地相距15千米,每天8点开始从乙地每隔15分钟开出一辆公共汽车到甲地去,车速是30千米/时。
某人8点20分骑车从甲地到乙地去,速度是15千米/时。
他在路上可以看到几辆从乙地开出的公共汽车?
6.某区举行小学数学竞赛,结果不低于80分的人数比80分以下的人数的4倍还多2人;及格的人数比不低于80分的人数多22人,恰是不及格人数的6倍。
求参赛的总人数。
7.1,2,3,4,5,6号六名运动员进行乒乓球单打循环赛。
到现在为止,1,2,3,4,5号运动员已参加比赛的场数正好等于他们的编号数。
问:6号运动员已经赛了几场?
答案与提示练习23
1.400米。
解:由下图看出,第一次相遇时两人共走一个单程,第二次相遇时两人共走三个单程。
由第一次相遇时两人走的路程相差200米,推知第二次相遇时相差600米,所以两次相遇地点相距(200+600)÷2=400(米)。
2.50分。
解:由下图看出,爸爸把书包交给小马虎后,小马虎到学校用10分,爸爸返回家用10分,这段路小马虎走了40分。
所以小马虎从家到学校共用10+40=50(分)。
3.7倍。
解:由下图看出,汽车追上骑车人后10分遇到步行人,此时骑车人到达B地;又过10分,步行人与骑车人在B点相遇。
所以,汽车10分的路等于步行10分加骑车20分的路,也等于步行10+20×3=70(分)的路。
所以汽车速度是步行速度的70÷10=7(倍)。
4.40分。
解:根据出发时恰有一辆车到达乙站和到达甲站时恰好遇到第11辆车出发,画出汽车和骑车人的运行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骑车人从第15分出发,第55分到达,中间经过了55-15=40(分)。
5.6辆。
提示:
6.392人。
解:由“不低于80分的比80分以下的4倍还多2人”可画出左下图,由“及格的比不低于80分的多22人”可画出右下图。
因为及格人数是不及格人数的6倍,由右上图知,
22+22×4+2=112(人)
是不及格人数的2倍,所以参赛总人数为(112÷2)×(1+6)=392(人)。
7.3场。
提示:与例1类似(见右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