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科学探究的“化学平衡”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高中化学化学平衡教案

高中化学化学平衡教案

高中化学化学平衡教案1. 知识与技能:学生掌握化学平衡的概念及相关计算方法。

了解化学平衡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实验设计与实验操作的能力。

3. 情感态度:培养学生对化学平衡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 化学平衡的概念及相关计算方法。

2. 化学平衡所遵循的规律和影响因素。

三、教学准备1. 教科书、教学课件、实验仪器和试剂。

2. 备好实验步骤和实验记录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验引入化学平衡的概念,让学生对化学平衡产生兴趣。

2. 教学:讲解化学平衡的概念、性质和相关计算方法。

让学生了解化学平衡所遵循的规律和影响因素。

3. 实验:进行关于化学平衡的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实验,培养其实验设计与实验操作的能力。

4. 讨论与总结:与学生讨论实验结果,总结实验规律,引导学生思考。

5. 作业布置:布置化学平衡相关的作业,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五、教学反馈1. 课后作业的批改与讲解。

2. 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学习感受和问题反馈。

六、板书设计1. 化学平衡的概念2. 化学平衡的计算方法3. 化学平衡所遵循的规律和影响因素七、课后拓展1. 让学生通过相关化学实验,进一步加深对化学平衡的理解。

2. 带领学生多角度地了解化学平衡对实际生活的影响。

八、教学反思1. 对本节课教学效果进行评估,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2. 接受学生的反馈意见,不断完善教学内容和方式。

以上是一份高中化学化学平衡教案范本,希會对您有所帮助。

化学平衡教学设计优秀6篇

化学平衡教学设计优秀6篇

化学平衡教学设计优秀6篇化学平衡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建立化学平衡的观点;理解化学平衡的特征;理解浓度、压强和温度等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理解平衡移动的原理。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通过对变化规律本质的认识,培养学生分析、推理、归纳、总结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及从微观到宏观,从现象到本质的科学的研究方法。

通过讨论明确由于反应可逆,达平衡时反应物的转化率小于100%。

通过掌握转化率的概念,公式进一步理解化学平衡的意义。

平衡的有关计算(1)起始浓度,变化浓度,平衡浓度。

例1 445℃时,将0.1l I2与0.02l H2通入2L密闭容器中,达平衡后有0.03lHI生成。

求:①各物质的起始浓度与平衡浓度。

②平衡混合气中氢气的体积分数。

引导学生分析:c始/l/L 0.01 0.05 0c变/l/L x x 2xc平/l/L 0.0150+2x=0.015 l/Lx=0.0075l/L平衡浓度:c(I2)平=C(I2)始-℃C(I2)=0.05 l/L -0.0075 l/L=0.0425l/Lc(H2)平=0.01-0.0075=0.0025l/Lc(HI)平=c(HI)始+℃c(HI)=0.015l/Lw(H2)=0.0025/(0.05+0.01)通过具体计算弄清起始浓度、变化浓度、平衡浓度三者之间的关系,掌握有关化学平衡的计算。

【小结】①起始浓度、变化浓度、平衡浓度三者的关系,只有变化浓度才与方程式前面的系数成比例。

②可逆反应中任一组分的平衡浓度不可能为0。

(2)转化率的有关计算例2 02lCO与0.02×100%=4.2%l水蒸气在2L密闭容器里加热至1200℃经2in达平衡,生成CO2和H2,已知V(CO)=0.003l/(L·in),求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及CO的转化率。

℃c(CO)=V(CO)·t=0.003l/(L·in)×2in=0.006l/La=℃c/c(始)×100%=0.006/0.01×100%=60%【小结】变化浓度是联系化学方程式,平衡浓度与起始浓度,转化率,化学反应速率的桥梁。

2.2.1化学平衡状态(教学设计)——高二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2.2.1化学平衡状态(教学设计)——高二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化学平衡状态”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对三维目标进行融合和升华,得到“化学平衡状态”素养化教学目标,见下图:图“化学平衡状态”教学目标素养化设计2.评价目标(1)通过探讨化学反应的可逆过程和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诊断并发展学生探究化学概念的思维水平;(2)基于化学反应速率解释化学平衡的建立过程,及探讨化学平衡状态的微观表征,诊断并发展学生对化学平衡建立的认识思路结构化水平和认识对化学反应的认知角度;(3)由高炉炼铁疑惑的探讨过程,诊断并发展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及化学价值认识水平。

3.教学流程4.教学过程[PPT呈现材料]科学史话:炼铁高炉尾气之谜。

[引出新课]在高炉炼铁反应中,生产中炼制生铁所需焦炭的实际用量,远高于按照化学方程式计算所需的量,而从高炉炉顶出来的气体中总是含有没有利用的CO。

开始,炼铁工程师们认为是CO与铁矿石接触不充分造成的,于是设法增加高炉的高度,然而,令人吃惊的是,高炉增高后,高炉尾气中CO的比例竟然没有改变。

[提问]炼铁工程师为什么会失败呢?我们可以从哪些角度入手分析CO未被充分利用的原因呢?[过渡]今天我们将通过学习,来一起揭开炼铁高炉尾气之谜。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拓展学生思考化学反应的角度。

同时,将化学知识与生产、生活密切联系起来。

[学习任务一]认识可逆反应概念和化学平衡状态的含义;[评价任务一]诊断并发展学生探究新知的思维水平;[引导]在我们初中学习中常见的一个反应,是可逆反应,它是什么?[展示]多媒体展示图片[提问]打开碳酸饮料的瞬间会喷出很多细小的泡沫,你能解释这个过程吗?[学生]打开瓶盖时瓶中压强发生改变,碳酸分解,CO2溶解度减小,从而逸出。

[讲解]由此可知,CO2与水的反应就是一个典型的可逆反应,在同一个条件下,二氧化碳可以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同时碳酸也能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和已有知识经验进行思考和分析,加深学生的理解。

高中化学平衡经典实验教案

高中化学平衡经典实验教案

高中化学平衡经典实验教案
主题:高中化学平衡经典实验
目标:通过本次实验,使学生能够了解化学平衡的基本概念,并掌握如何利用实验数据计算平衡常数。

实验材料:硫酸钠(Na2SO4)、氢氧化钙(Ca(OH)2)、酚酞溶液、酚酞指示剂、试管、分贝瓶、滴管、玻璃棒、天平。

实验步骤:
1. 准备试管,分别加入适量的硫酸钠和氢氧化钙溶液,使其混合均匀。

2. 加入酚酞指示剂,并用滴管滴加酚酞溶液至溶液中变紫色。

3. 使用分贝瓶称取一定量的溶液,记录初始体积。

4. 用玻璃棒搅拌溶液,观察溶液的颜色变化。

5. 继续滴加硫酸钠或氢氧化钙溶液,记录每次滴加后的体积。

6. 当溶液再次变为紫色时停止滴加,记录最终体积。

7. 计算化学平衡反应的平衡常数。

思考问题:
1. 实验中所观察到的颜色变化是何原因引起的?
2. 在何种条件下平衡反应不会发生?
3. 如何调节反应条件,使反应向左或向右移动?
4. 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及计算方法是什么?
总结:
通过本次实验,学生深入了解了化学平衡的基本概念,掌握了实验数据计算平衡常数的方法。

同时,培养了学生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希望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学生对化学平衡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化学平衡常数教学设计

化学平衡常数教学设计

化学平衡常数教学设计一、引言化学平衡常数是描述化学反应达到平衡时物质浓度之间关系的一个重要指标。

在化学平衡常数的教学中,我们需要引导学生理解平衡常数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其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本教学设计以化学平衡常数为主题,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该概念,并能够灵活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 掌握平衡常数的应用,能够预测反应方向和判断平衡位置;3. 能够通过实验数据计算平衡常数,并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三、教学内容1. 化学平衡常数的概念介绍化学平衡常数的定义,即反应物浓度之间的比值关系。

通过实例演示如何根据反应物的化学方程式确定平衡常数的表达式,并解释平衡常数与反应速率无关的特性。

2. 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详细介绍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包括利用反应物浓度和物质的摩尔数之间的关系来计算平衡常数。

通过实例演示如何根据已知的反应物浓度计算平衡常数,并引导学生运用计算方法解决相关问题。

3. 平衡常数的应用讲解平衡常数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包括预测反应方向和判断平衡位置。

通过实例演示如何根据平衡常数的大小判断反应方向,以及通过改变反应条件来改变平衡位置。

引导学生分析实际问题并应用平衡常数进行预测和判断。

4. 实验测定平衡常数通过实验测定平衡常数的方法,引导学生了解如何通过实验数据计算平衡常数。

介绍一些常用的实验方法,如容器法和色谱法,并讲解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通过实例演示如何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平衡常数,并引导学生运用实验方法进行实际测定。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化学平衡常数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应用,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2. 实例演示法通过具体的实例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平衡常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3. 探究式学习法设计一些实验探究活动,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发现平衡常数的特性和计算方法。

4.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互相交流和分享对于平衡常数的理解和应用,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化学平衡教案模板

化学平衡教案模板

化学平衡教案模板一、教学目标1. 理解化学反应平衡的概念和本质。

2. 掌握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和应用。

3. 理解平衡位置受到温度、浓度和压力等因素的影响。

4. 能够根据平衡常数计算反应物浓度、平衡位置或平衡常数。

5. 发展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和应用。

2. 平衡位置受到温度、浓度和压力等因素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1. 平衡位置的计算与预测。

2. 温度、浓度和压力对平衡位置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1. 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2. 案例分析和实验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3. 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化学反应平衡基本概念1. 引入化学反应平衡的概念和意义。

2. 介绍平衡位置的定义和判断方法。

3. 讲解化学反应平衡的符号表示。

4. 解析简单的化学平衡方程式。

5.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进行一些实例分析。

第二课时: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和应用1. 讲解平衡常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介绍平衡常数与反应物浓度之间的关系。

3. 分析平衡常数对反应进行预测的应用示例。

4. 探讨浓度对平衡位置的影响。

5. 实验操作:通过改变反应物浓度来观察平衡位置的变化。

第三课时:温度对平衡位置的影响1. 讲解温度对平衡位置的影响。

2. 探讨温度对平衡常数的影响。

3. 分析温度变化对平衡位置的影响示例。

4. 实验操作:通过改变温度来观察平衡位置的变化。

第四课时:压力对平衡位置的影响1. 讲解压力对平衡位置的影响。

2. 探讨压力对平衡常数的影响。

3. 分析压力变化对平衡位置的影响示例。

4. 实验操作:通过改变压力来观察平衡位置的变化。

第五课时:综合应用与案例分析1. 综合运用平衡常数和影响平衡位置的因素。

2. 分析一些实际反应的平衡位置和平衡常数。

3. 提供案例分析题目,让学生动手解答。

4. 总结化学平衡的重点知识,巩固学习成果。

六、教学评价方法1. 教师观察评价:观察学生实验操作、讨论和解答问题的情况。

化学平衡教学设计

化学平衡教学设计

化学平衡教学设计学情分析:化学平衡是中学化学的重要理论之一,是中学化学中所涉及的溶解平衡、电离平衡、水解平衡等知识的核心,对很多知识的学习起着指导作用。

通过本章的教学,不仅仅要帮助学生理解有关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帮助学生建立化学平衡的观点,以及化学平衡是相对的、当外界条件改变时平衡会发生移动等观点,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并着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应用化学理论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工生产实际问题的同时,体会化学理论学习的重要性。

教材分析:1.教材的理论性较强,比较抽象。

如浓度、温度等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以及化学平衡观点的建立等,对学生来说都具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教材注意采用多种方式,将一些较抽象的知识用浅显通俗的方式表达出来,帮助学生理解有关知识。

例如,以运动员投篮作比喻,形象地说明了反应物分子碰撞时需要足够的能量和合适的取向,才能发生化学反应。

2.教材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采用图画等方式,并配以简明的图注,引导学生联想。

例如,教材利用章图引导学生从容器中水量平衡状态的建立,联想到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以帮助学生建立化学平衡的观点,减缓知识坡度,有利于该教学难点的突破。

又如在“化学反应的方向”的阅读材料中,通过图画和图注,从水总是由高处往低处流,引导学生联想到事物有趋向于最低能量状态的倾向;从有序排列的火柴撒落时成为无序排列,引导学生联想到事物有趋向于最大混乱度的倾向。

教学目标:1.理解化学反应中存在可逆反应,化学平衡状态的形成本质过程。

2.重点掌握平衡状态成立的条件、特征。

3.懂得判断一个体系已达到平衡的判据。

教学模式与方法:1.通过用事实阐明可逆反应的存在,理解反应可逆性对反应程度的影响。

2.探究达到平衡时体系的特征变化,学会用一般理论分析解释普遍存在现象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从化学的基础理论出发,感受过程可逆性和化学平衡的普遍存在与指导作用,体验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核心素养背景下化学“教、学、评”一体化教学研究以“化学平衡”教学单元为例

核心素养背景下化学“教、学、评”一体化教学研究以“化学平衡”教学单元为例

核心素养背景下化学“教、学、评”一体化教学研究以“化学平衡”教学单元为例一、本文概述在21世纪的教育改革浪潮中,核心素养的培育已成为全球教育领域共同关注的焦点。

核心素养不仅涵盖了知识与技能,更强调了个人发展所必备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

在此背景下,化学教学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如何有效地进行化学教学,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提升科学探究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成为当前化学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

本文旨在探讨核心素养背景下化学“教、学、评”一体化教学研究,以“化学平衡”教学单元为例。

文章首先介绍了核心素养理念及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分析了化学平衡在化学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接着,文章详细阐述了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如何对“化学平衡”教学单元进行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以实现教、学、评的有效融合。

在教学设计方面,文章提出了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制定和教学策略选择,强调了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引导作用的发挥。

在教学实施方面,文章通过案例分析、实验探究等方式,展示了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理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在教学评价方面,文章提出了多元化、发展性的评价方式,以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核心素养发展水平。

文章总结了核心素养背景下化学“教、学、评”一体化教学研究的意义和价值,展望了未来化学教学的发展趋势和方向。

本文旨在为广大化学教育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共同推动化学教育的创新与发展。

二、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化学教学研究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化学教学研究应着重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实践能力、创新思维和社会责任感。

这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以“化学平衡”教学单元为例,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和探索。

我们需要深入理解核心素养的内涵和要求,将核心素养理念融入到化学教学中。

在“化学平衡”单元的教学中,我们不仅要让学生理解化学平衡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计算方法,更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讨论等多种方式,深入理解化学平衡的本质和规律,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

化学平衡常数教学设计

化学平衡常数教学设计

化学平衡常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化学平衡常数一、教学目标:1.了解化学平衡的概念和条件;2.掌握计算化学平衡常数的方法;3.理解化学平衡常数对反应进行预测和分析的意义;4.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二、教学内容:1.化学平衡的概念和条件;2.平衡常数的定义和计算方法;3.平衡常数在酸碱中的应用;4.平衡常数在溶解度平衡和气相平衡中的应用;5.平衡常数对反应进行预测和分析的意义。

三、教学过程:引入:通过一个生活中常见的化学反应引起学生的兴趣,如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溶液,要求学生思考反应的终点,以及为什么反应会停止。

1.知识讲授(1)化学平衡的概念和条件通过讲解化学平衡的定义和条件,引导学生明白化学反应不仅是一种物质转化过程,也是一种动态平衡过程。

(2)平衡常数的定义和计算方法介绍平衡常数的概念和定义,并讲解如何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计算平衡常数,包括酸碱中的离子浓度、溶解度平衡中的溶解度积和气相平衡中的压强。

(3)平衡常数在酸碱中的应用以酸碱反应为例,讲解平衡常数在酸碱中的应用,包括酸碱强弱的判断和计算离子浓度的方法。

(4)平衡常数在溶解度平衡和气相平衡中的应用介绍平衡常数在溶解度平衡和气相平衡中的应用,让学生了解溶解度积和气体的压强与反应物浓度的关系。

2.实验探究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和验证实际反应中的平衡现象,引导学生发现平衡常数的特点和规律。

(1)溶解度平衡实验:选取一种具有较小溶解度的盐类,如氯化银,让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过程中溶解度的变化,通过测量溶解度来计算溶解度积,从而求得平衡常数。

(2)气相平衡实验:选取一种气体反应,如氧化亚氮的平衡反应,让学生通过改变反应物浓度、温度和压强来观察反应的平衡现象,从而探究平衡常数的变化规律。

3.拓展应用通过解析实际例题,让学生熟练掌握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和应用技巧,理解平衡常数对反应进行预测和分析的意义。

四、教学评价方法:1.完成课堂练习,检验学生对平衡常数概念和计算方法的掌握情况;2.参与实验探究,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3.解答应用题,检验学生对平衡常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能力。

化学平衡备课教案优秀5篇

化学平衡备课教案优秀5篇

化学平衡备课教案优秀5篇推文网精心整理化学平衡备课教案,希望这份化学平衡备课教案优秀5篇能够帮助大家,给予大家在写作上的思路。

更多化学平衡备课教案资料,在搜索框搜索化学平衡备课教案(篇1)教学目标1、使学生建立化学平衡的观点,并通过分析化学平衡的建立,增强学生的归纳和形象思维能力。

2、使学生理解化学平衡的特征,从而使学生树立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化学平衡的建立和特征。

教学难点化学平衡观点的建立。

教学方法1、在教学中通过设置知识台阶,利用教材的章图、本节内的图画以及多媒体手段演示溶解平衡的建立等,启发学生联想从而建立化学平衡的观点。

2、组织讨论,使学生深刻理解化学平衡的特征。

教具准备投影仪、多媒体电脑。

教学过程[引言]化学反应速率讨论的是化学反应快慢的问题,但是在化学研究和化工生产中,只考虑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是不够的,因为我们既希望反应物尽可能快地转化为生成物,同时又希望反应物尽可能多地转化为生成物。

例如在合成氨工业中,除了需要考虑如何使N2和H2尽快地转变成NH3外,还需要考虑怎样才能使更多的N2和H2转变为NH3,后者所说的就是化学反应进行的程度问题——化学平衡。

[板书] 第二节化学平衡[师]如果对于一个能顺利进行的、彻底的化学反应来说,由于反应物已全部转化为生成物,如酸与碱的中和反应就不存在什么进行程度的问题了,所以,化学平衡的研究对象是可逆反应。

[板书] 一、化学平衡的研究对象——可逆反应[师]那么什么是化学平衡?化学平衡是如何建立的?下面我们就来讨论这一问题。

[板书] 二、化学平衡的建立[师]大家来考虑这样一个问题,我现在在一个盛水的水杯中加蔗糖,当加入一定量之后,凭大家的经验,你们觉得会怎么样呢?开始加进去的很快就溶解了,加到一定量之后就不溶了。

[问]不溶了是否就意味着停止溶解了呢?回忆所学过的溶解原理,阅读教材,自学思考后回答:没有停止。

因为当蔗糖溶于水时,一方面蔗糖分子不断地离开蔗糖表面,扩散到水里去;另一方面溶解在水中的蔗糖分子不断地在未溶解的蔗糖表面聚集成为晶体,当这两个相反过程的速率相等时,蔗糖的溶解达到了最大限度,形成蔗糖的饱和溶液。

化学平衡教案电子版高中

化学平衡教案电子版高中

化学平衡教案电子版高中
教案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化学平衡的基本概念,并能够运用化学平衡原理解决相关问题。

一、导入(5分钟)
1. 引入化学平衡的概念,让学生简单描述化学平衡是什么。

2. 简要介绍化学平衡的重要性和应用。

二、学习(40分钟)
1. 学习化学平衡的定义和表达式。

2. 探究平衡常数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3. 了解平衡常数与反应的状态关系。

4. 学习如何根据平衡常数计算反应物质量及浓度。

三、实践(30分钟)
1. 进行一些平衡反应的实验,并观察实验现象。

2.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反应的平衡常数和各物质的浓度。

四、总结(10分钟)
1.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化学生对化学平衡的理解。

2. 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巩固所学知识。

五、作业(5分钟)
1.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练习计算化学平衡反应的题目,并写出解题过程。

2. 下节课复习前一课时的内容。

教学提示:本课时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让学生通过实验来深入理解化学平衡的概念和原理。

同时,帮助学生掌握计算平衡反应的方法,提高他们的化学分析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化学平衡常数教学设计

化学平衡常数教学设计

化学平衡常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化学平衡常数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掌握平衡常数的意义和作用,并能够应用平衡常数解决化学平衡相关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操作和实验结果分析的能力,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实例学习化学平衡常数。

3.情感态度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提高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探究和学习的积极性。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化学平衡常数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运用平衡常数解决化学平衡相关问题。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知识(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幅化学反应图像,让学生观察其中物质的转化和组成的变化,引导学生思考当反应达到一定程度后,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是否还有转化和变化。

然后,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如何确定一种反应在达到平衡状态后,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转化和变化?”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2.理论讲解(20分钟):教师通过PPT或者黑板,向学生讲解化学平衡常数的定义和计算方法,解释平衡常数的意义和作用。

重点讲解下列内容:(1)化学平衡的概念:当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转化速率相等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2)化学平衡常数的定义:在平衡状态下,各物质的浓度之比的定值。

(3)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平衡常数K的表达式和计算方法。

(4)平衡常数与化学反应方向的关系:可以通过平衡常数的大小来预测化学反应的方向。

3.实验操作(3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以下实验操作:(1)观察电解水:将两根电极分别放入水中,通电一段时间后,观察并描述电极和溶液的变化。

引导学生思考:电解水反应在达到平衡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转化和变化是否停止?(2)观察酸碱中和:将酸和碱溶液慢慢混合,观察酸碱中和反应的现象,记录实验结果。

引导学生思考:酸碱中和反应达到平衡时,是否仍然会有酸和碱之间的转化和变化?(3)观察酸碱指示剂的颜色变化:将酸溶液和碱溶液慢慢混合,加入酸碱指示剂,观察颜色的变化。

高中化学平衡方案教案

高中化学平衡方案教案

高中化学平衡方案教案
课程名称:高中化学
课时:2课时
教学内容:化学平衡方程式
教学目标:
1. 理解化学平衡的概念及特点。

2. 掌握平衡反应的表达方法,能够编写化学平衡方程式。

3. 能够分析和解决化学平衡方面的问题。

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理解化学平衡的概念和特点。

2. 掌握化学平衡方程式的编写方法。

教学准备:
1. 实验器材和药品:试管、试剂、试管架等。

2. 教学课件和PPT。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1. 导入:通过实验引入化学平衡的概念,让学生自己体验观察与记录实验结果。

2. 讲解化学平衡的定义和特点,引导学生对化学平衡的理解。

3. 通过案例分析,教授如何编写化学平衡方程式。

4. 引导学生进行练习,巩固知识点。

第二课时:
1. 复习上节课内容,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2. 继续进行化学平衡方程式的练习,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点。

3. 展示实际生活中的化学平衡反应,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4. 总结与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注重实际应用,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

同时要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效果的达到。

高中化学平衡教案设计

高中化学平衡教案设计

高中化学平衡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 理解化学平衡的概念和特点;2. 掌握平衡常数、平衡浓度的计算方法;3. 理解平衡反应的影响因素;4. 能够应用 Le Chatelier 原理解释平衡反应中的变化。

教学重点:1. 化学平衡的定义和特征;2. 平衡浓度的计算方法;3. Le Chatelier 原理的应用。

教学难点:1. Le Chatelier 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试管、试剂、平衡、酸碱溶液等;2. 实验材料:化学平衡的实验资料;3. 课堂活动设计。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 讲解化学平衡的概念和特点;2. 引入化学平衡实验。

二、实验过程(30分钟)1. 进行化学平衡实验,观察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变化;2. 计算平衡常数和平衡浓度;3. 分组讨论实验结果。

三、理论课讲解(15分钟)1. 讲解化学平衡的性质和影响因素;2. 介绍 Le Chatelier 原理。

四、课堂练习(10分钟)1. 给学生发放练习题,巩固知识点;2. 学生自主完成练习。

五、课堂讨论(10分钟)1. 结合实验和练习,引导学生讨论化学平衡及 Le Chatelier 原理在实际中的应用;2. 学生提出问题,老师解答。

六、课堂总结(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难点;2. 强调 Le Chatelier 原理的重要性。

七、作业布置1. 布置相关的作业,巩固学生的知识;2.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相关内容。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学生可以掌握化学平衡的概念和特点,学会计算平衡常数和平衡浓度的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Le Chatelier 原理解释平衡反应中的变化。

在实验和讨论中,学生能够积极思考问题,提升了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教学反思中,还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课程内容进行调整和优化,提高教学效果。

初中化学中的平衡点教案

初中化学中的平衡点教案

初中化学中的平衡点教案
【课时】1课时
【年级】初中
【教学内容】平衡点
【教学目标】
1. 了解化学平衡的基本概念;
2. 掌握平衡点的定义和判断方法;
3. 能够运用化学平衡的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重点】
1. 平衡点的概念和特点;
2. 平衡点的判断方法。

【教学难点】
1. 化学反应中平衡点的确定;
2. 使用化学平衡的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1. 实验器材:试管、试剂、坩埚等;
2. 课件:化学平衡的相关知识点;
3. 课堂教具:示意图、实验操作步骤等。

【教学过程】
1. 引入:通过一段视频或图片展示化学反应过程中不同阶段的物质转变,引发学生对平衡
点的思考和讨论。

2. 讲解:介绍化学平衡的基本概念和平衡点的定义,阐述平衡点的判断方法和特点。

3. 实验操作: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化学反应实验,观察反应过程中的变化,并确定平衡点。

4. 讨论:和学生一起讨论实验结果,探讨影响平衡点的因素及调节方法。

5. 提问:提出相关问题,让学生思考化学平衡的应用和意义。

6.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学生对平衡点的理解和掌握。

【课后作业】
1. 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平衡点知识,总结实验操作步骤;
2. 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化学反应中平衡点的应用。

【拓展延伸】
1. 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探讨化学平衡的意义和应用;
2. 设计更复杂的实验方案,让学生深入了解平衡点的确定方法。

以上是初中化学中关于平衡点教案范本,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化学平衡教学设计

化学平衡教学设计

《化学平衡》教学设计第1课时化学平衡状态●课标要求描述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

●课标解读1.了解化学平衡过程的建立。

2.掌握可逆反应达化学平衡的标志。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可逆反应,掌握化学平衡的概念及其特点。

难点:掌握化学平衡的概念及其特点。

●教学地位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与判断,这部分知识是其他课时的基础,是解释一些平衡现象的基础。

鉴于学生的基础较差,本部分知识较难理解,所以在学习时将速度放慢一些。

●新课导入建议炼铁高炉尾气之谜高炉炼铁的主要反应是:2C(焦炭)+O2(空气)===2CO(放出热量),Fe2O3+3CO△,2Fe+3CO2。

炼制1吨生铁所需焦炭的实际用量远高于按照化学方程式计算所需的量,且从高炉中出来的气体中含有没有利用的CO气体,开始,炼铁工程师们认为是CO与铁矿石接触不充分之故,于是设法增加高炉的高度,然而高炉增高后,高炉尾气中的CO比例竟没有改变,这是什么原因呢?【提示】Fe2O3+3CO△,2Fe+3CO2是一个可逆反应,在此条件下已达到该反应的最大限度,即达到化学平衡状态了。

●教学流程设计课前预习安排:(1)看教材P25页,完成【课前自主导学】中“知识1,可逆反应与不可逆反应”,并完成【思考交流1】;(2)看教材P26页,完成【课前自主导学】中“知识2,化学平衡状态”,并完成【思考交流2】。

⇒步骤1:导入新课、并分析本课时的教材地位。

⇒步骤2:建议对【思考交流】多提问学生,使80%以上的学生能掌握该内容,以利于下一步对该重点知识的探究。

步骤5: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完成【变式训练1】和【当堂双基达标】中的2、3两题,验证学生对探究1掌握的情况。

⇐步骤4:教师通过【例1】和教材P25页的讲解,对“探究1”进行总结。

⇐步骤3:师生互动完成“探究1,可逆反应”可利用【问题导思】所设置的问题,由浅入深地进行师生互动。

步骤6:师生互动完成“探究2,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可利用【问题导思】所设置的问题由浅入深的进行师生互动。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于此 标准 ,笔 者在 实 际教 学 中设计 3个 课 时 ,第 1
设 计 目标
( 一) 教材 分析
“ 化 学平衡 ” 在人教 版“ 化学必 修 2 ” 第二章 “ 化学
反应 与 能量 ” 的第 三 节 “ 化 学 反 应 的速率 与 限度 ” 中
个课 时 , 能 够 理解 反应 的方 向 和 限度 , 初 步 建 立化 学 平衡 概 念 ; 第 2个 课 时 。 自主 探 究 影 响 化 学 平衡 的因素 ; 第 3个 课 时 , 了解化 学 平衡 常 数 , 并 能利 用 化 学平衡 常 数解决 一 些计算 问题 。
1 3 1 标记的“ Ag I 溶 解一 结 晶平 衡 ” 实验 . 从 微观 上证
的作用 。
( 二) 新 课标 对 “ 化 学平 衡 ” 教 学 目标 的要求
明 了动态 平衡 n ] 。 随着科 学技 术 的发展 。 现 已有华南 师范 大学 、山东 师范大学 将手 持技 术应用 于 化学课 堂 。山东师范 大学通过 检测溶液 浓度 , 展 现了化学 平 衡 的移动 : 韩 山师范学 院也利 用手持 技 术完 成 了“ 比 较强弱 酸 的 P H 和电导率 ” 实验 [ 2 3 。但是 , 现今没有较 好 的 实验 可 以在 课 堂 上 展 示 化 学 平 衡 建 立 的 全 过
控制反 应条件对 生 产 、 生 活及 科学 研究 的意 义 _ 4 ] 。 基
于 此标 准 . 化 学 反应 的 限度 只需 一 个 课 时 , 简单 认
解平衡 ” 实验 向学生 展示化学 平衡建立 的全过程 。

识化 学反 应具 有一 定 限度 即可 。化 学选 修 4主 题 2 “ 化 学反 应 速 率 与化 学 平 衡 ” 『 5 ] 相 关 内容 的标 准 为 , 描述 化学 平 衡 建立 的 过程 , 掌 握 化学 平衡 常数 的 含 义, 能利用 化学 平衡 常数 计算 反应 物 的转化 率 ] 。 基
和 实验探 究 两 个 方 面 , 展 现 了“ 化 学 平衡 ” 概 念 建 立 的全 过 程 。 对 “ 引导 一探 究 ” 型 教 学模 式及 课 堂的 学生 参 与 度 进
行 了探 讨 。 以期 对 中学 化 学教 师 在 具 体 教 学 实 践 中 能 有所 帮助 。 关键词: 类比教学 ; 可逆 反 应 ; 化 学平 衡 : 硫 氢化 铵 中图分类号: G 6 3 3 . 8 文献 标 志 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1 — 5 7 4 4 ( 2 0 1 5 ) 0 2 — 0 1 8 6 — 0 6
离平衡 、 水解平 衡 、 沉淀溶 解平衡 等知 识 的基础 和核 心 。因此 , 化 学平衡 概念 的建 立是一 节承前启 后 的关 键知识 内容 ,掌握 化学平 衡理论 对 学生认 识化 学现
象 .以及学 习化学知 识和 养成科 学 的思维 有着 重要
《 高级化学 》 进 行 了分析 , 通 过检测 , 将 同位 素 I 一
化 学反应 后 .从 化学 反应 的快慢 和 限度这 一全新 的
视 角引领 学生继 续认识 化 学反应 。化 学平衡 是化 学
收 稿 日期 : 2 0 1 4 一 n一 1 0
作者简介 : 王青( 1 9 8 8 一) , 女, 宁夏银 川人 , 陕西师范大学化 学化 工学院硕士研究生 , 主要从事化学教 育研 究。
从课程理念上来看 , 新课 标 提 出 , 要 从 学 生 已 有 的经 验 和社 会 生 活实 际 出发 , 帮助 学生 认 识化 学
开始涉 及 .Biblioteka 到 了人教版化 学选修 4 “ 化 学反应 原理 ” 第
二章 “ 化学 反应速 率 和化学平 衡 ” 中独 立成节 。从 知
识结 构上 来看 .化学 平衡是 继学 生从 能量 角度认 识
“ 化 学 平衡 ” 是 化 学反 应 原 理 的重要 组 成部 分 . 其概 念 的建 立具 有 复 杂性 和抽 象 性 , 这 一 直是 中学
反应 的速率 等知识 的深入 ,也是 之后 学 习化学 平衡
移 动知识 的基 础 .更是化 学反应 原理 中所 涉及 的 电
化学 教学 的重 点 与难 点之 一 , 国 内外 教 师 一直 致力 于 突破 化 学 平 衡 概 念 的建 立 和 性 质 的 复杂 性 这 一 难 点 问题 。 陕西 师 范 大 学 的张 伟 对 英 国 高 中教材
第3 7卷 第 2期
2 01 5年 3月
宁 夏 大学 学 报 ( 人 文社 会 科 学 版 ) J o u r n a l o f N i n g x i a U n i v e r s i t y ( H u m a n i t i e s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s E d i t i o n )
程, 对此, 本 文基 于科学 探究 , 尝试 用 “ 硫 氢化 铵 的分
人 教 版普通 高 中 “ 化学 课程 标准 ”化学 必修 2
主题 2 “ 化 学反 应与能 量 ” 嘲 相关 内容 的标 准是 , 通过
实例 和实 验 初 步 认 识 化 学 反 应 的 速率 及其 影 响 因
素. 了解 化学 反应有 一定 的 限度 , 并 在此基 础 上认识
V0 l ' 3 7 No. 2 Ma r .201 5
基于科学探究 的“ 化学平衡 " 教学设计
王 青
( 陕 西师 范大 学 化 学化 工学 院 , 陕西 西安 7 1 0 0 6 2 )
摘要 : “ 化 学 平衡 ” 知 识 内容 是 化 学反 应 原 理 的 重要 组 成 部 分 , 是化学学科的基础理论之一 . 是 学 生理 解溶 解 平衡 、 电 离平 衡 和 水 解 平衡 等 知 识 的 基 础 。根 据 “ 生 活 中 的平 衡 现 象一 物 理 平衡 一 化 学平 衡 ” 这条主线索 . 通 过 类 比 教 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