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检红细胞和尿蛋白高的原因
尿液干化学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
整理课件
1
尿液生成
整理课件
2
尿液检验目的
1.协助诊断泌尿系统疾病和疗效观察:泌尿系统炎症、结核、结石、 肿瘤、肾脏的移植排斥反应以及肾衰竭时,尿液成分会发生变化, 治疗后好转。因此,尿液检验是泌尿系统疾病最常用的不可替代的 首选项目。
2.安全用药监护:某些药物如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磺胺类药物等常 可引起肾脏损害,用药前及用药过程中应经常观察尿液变化,以确 保用药安全。
10项尿液分析仪:在9项基础 上增加了尿比密测定。
11项尿液分析仪:在10项基础 上增加了尿维生素C测定。
12项尿液分析仪:在10项基础
上增加了尿色和浊度测定。整理课件
15
尿液干化学工作原理
尿液干化学试带是以滤纸为载体,将各种试剂成分浸渍后干 燥,作为试剂层,固定在塑料底层上,并在表面覆盖一层起 保护作用的尼龙膜,作为反射层。尿液浸入试带后与试剂发 生反应,产生颜色变化。
整理课件
21
尿胆红素检测原理:采用偶氮反应法。在强酸介质中,尿胆 红素与二氯苯胺重氮盐耦联成红色化合物。试剂模块发生由 黄色→红色的颜色变化。
尿胆红素检测干扰因素: ①当患者接受大剂量氯丙嗪治疗,或尿液中含有高浓度的维 生素C、亚硝酸盐,或含有盐酸苯偶氮吡啶代谢产物时,使胆 红素呈现假阴性; ②尿液中含有吩噻嗪或吩嗪类药物时,可使胆红素呈现假阳 性;
整理课件
5
(3)24h尿:患者上午8时排尿一次,将膀胱排空,弃去尿,此
后收集各次排出的尿,直至次日上午8时最后一次排尿的全部尿。
尿中某些成分24h不同时间内的排泄浓度不同,如肌酐、总蛋白
质、电解质等,为了较准确地定量分析这些成分,必须采集24h
尿蛋白红细胞高的原因
尿蛋白红细胞高的原因红细胞也是我们体内的一种细胞,这个红细胞在我们体内有着很大的功效,当我们的身体健康的时候红细胞也不会出现什么异常的现象,如果红细胞过低或者过高,对我们的影响都是很大的,而我们一天做尿常规检查的时候发现尿蛋白里面的红细胞过高的话,那么这样的后果就严重了,下面我们来看看这个尿蛋白红细胞高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在正常的情况下,人体的尿液中是不可能呈现红色的,除非是尿液中含有血,尿液中的血通常使由各种炎症或者疾病导致红细胞外渗,进入到输尿管中,再由尿液排出,这说明在泌尿系统中是有一定的问题存在的,比如泌尿系结石等,很多方面的疾病都会引起出血的现象,应该早点去治疗,在配合医生的情况下治愈的时间更快,吃一些药物也能够慢慢调节,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之后就会发现尿液中的血液会慢慢的变少直至消失。
这种情况,考虑是因为尿路感染所引起的,这段时间可能要选择使用一些抗生素来进行治疗,在你的这段时间饮食上要吃一些容易消化的食物,平时的时候千万不能够暴饮暴食,这样不仅那个伤你的胃,而且对你的治疗也没有什么好处,你可以过段时间继续去医院做一个肛肠各方面的检查,平时的时候需要多注意调理,治疗期间还是不能够吃一些刺激性的食物。
1、引起红细胞相对性增多的原因由于某些原因使血液中水分丢失,血液浓缩,使红细胞相对增多。
一般常见于连续剧烈呕吐、大面积烧伤、严重腹泻、大量出汗等;另见于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尿崩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等。
2、引起红细胞继发性增多的原因由各种原因引起血液中红细胞绝对值增多,多与机体循环及组织缺氧有关。
继发性增多又可以分为生理性增多和病理性增多。
(1)生理性增多:由于环境含氧量不足或某些特殊原因,使机体出现组织缺氧而引起红细胞增多。
多见于胎儿和新生儿、长期处于氧含量不足环境中的人,如高原地区。
此外,饮水过少或出汗过多,排除水分过多等也会导致红细胞偏高。
(2)病理性增多:一般由于肺换气不足引起,使机体处于缺氧状态而引起的红细胞增多。
验尿红细胞高怎么回事
验尿红细胞高怎么回事
作为孕妇来说,非常有必要进行尿检。
首先尿检可以确定你到底是不是怀孕了。
尿检时必须要选择晨尿,因为一般早晨的一泡尿是在人体停留时间较长,而且受外界影响较少的,非常具有检测价值,是最没有干扰的。
在怀孕中期,更要接受尿液检查。
晨尿反应出的一些数值,可以看出你是否患有某些疾病。
让医生可以准测监测胎儿的一些情况,从而看看母子是否平安。
那么,验尿红细胞高怎么回事?
验尿红细胞高怎么回事
1.怀孕后出现出现尿常规隐血的病例并不是少数,这也是泌尿外科尿血的病因之一。
2.孕妇出现血尿的原因主要是怀孕后增大的子宫挤压输尿管所引起的输尿管轻微损伤所致。
3.但只要出血不多,是不需要治疗的,也并没有好的治疗办法。
但如果出血严重,是需要应用止血药物的,有时还要终止妊娠。
验尿红细胞高怎么办
1.首先,如果在尿常规检查时,如果检查出红细胞高,我们先要考虑是否是肾脏疾病和出血性疾病引起的。
2.然后,再进一步做肾功能检查,如尿蛋白阴性。
一般认为,下尿道出血因红细胞未被破坏时候,这种现象可能不明显。
3.所以,不要一直纠结于了解红细胞高是怎么回事,应该及时的进行治疗才是我们需要做的。
3.如果治疗不彻底,反复发作或失治误治,病情不能得到切实有效的控制,最终导致尿毒症。
温馨提示:一旦当我们检测出,尿液中红细胞过高的时候就必须要排除一下具体导致这个现象的原因到底是因为什么?由于肾小球基底膜如果长期都处于病变状态的时候,就特别有可能导致肾小球硬化,慢慢的就会对肾脏造成更多的损害。
所以肾性尿潜血,一定要最好及时发现,并且尽快到医院进行正规的治疗。
尿中出现红细胞尿常规化验单 尿常规检查 尿常规项目医生拍摄脚本
尿中出现红细胞
肾脏过滤血液时,红细胞自然也不能被轻易丢弃。
正常人的尿液中,极少出现红细胞。
尿常规检查中,反映红细胞的指标有三种:尿潜血、流式尿红细胞和红细胞镜检。
这三者中,最易迷惑人的是尿潜血。
尿潜血阳性并不一定意味着尿出血了。
它的检测方式是靠试纸是否变色来出结果。
但除了红细胞外,如果尿液中存在肌红蛋白、血红蛋白,甚至在尿检前大量摄入维生素C,都可能被误判为「血尿」。
流式尿红细胞,检测方式是靠机器数出红细胞,这个方式就比尿潜血要可靠。
不是不会出现差错(如果尿液中有的成分和红细胞的形态大小都差不多,可能会被误当成红细胞纳入计数),但临床上,如果它提示红细胞增多,基本上就可以认为是真实的了。
一般来说,流式尿红细胞的检测正常值是0~25 个/微升。
红细胞镜检则是靠人眼数出来的红细胞计数。
眼见为实,如果医生在高倍显微镜下看到一定数量的红细胞,则可以确定无疑地认为是血尿!
尿红细胞增多提示可能存在肾脏或泌尿系统的疾病,如肾炎、泌尿系结石或占位性病变、尿路感染等,也需要到肾内科或泌尿外科进一步明确原因。
当尿蛋白和尿红细胞同时出现阳性时,提示患者存在肾脏疾病尤其是肾炎的可能性就更大了。
一提词器文档二分镜脚本
三所需物料无。
尿检中的尿蛋白、红白细胞水平都反映了什么
尿检中的尿蛋白、红白细胞水平都反映了什么很多人都以为尿常规检测不如血常规检测来的重要,但其实不然,尿液检验不仅仅能直观的反映出受检者泌尿系统中可能存在的问题,甚至还可以间接的反映出受检者的肾病、糖尿病、肝胆疾病等情况。
那么,在临床检测中尿常规检测能够给我们透露什么样的信息呢?尿常规检测与血常规检测是否都值得我们关注呢?一、尿检中的尿蛋白当我们在临床上进行尿毒症检查时,总是会有尿蛋白这个指标,但是很多人都表示不明白尿蛋白在尿检报告中含义,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尿蛋白水平值的变化都反映了受检者什么问题。
所谓的尿蛋白其实就是将受检者的尿液通过酸化加热后混浊而检出的蛋白质,一般情况下,正常人24小时以内的尿蛋白范围应该是小于或者等于0.15g的,且常规行的化验中应该为阴性;当检测的尿蛋白数值大于0.15g时,且化验呈阳性,那么就说明此时受检者出现了异常的尿蛋白情况。
在临床上,如果发现受检者的尿蛋白长期反映为阳性,那么则说明可能是肾脏发生了病变,因此临床上是可以依据尿蛋白阳性的多少来判定肾脏受损的程度以及肾病治疗的结果的。
所以,我们如果发现自己的尿检中尿蛋白是异常的,就必须重视起这个问题来,并及时进行控制,避免病情出现持续性恶化。
在临床上导致人体出现尿蛋白的疾病有:肾小球、肾小管出现病变时,比如各期肾炎、肾病以及高血压问题诱发肾动脉硬化时,均会出现尿蛋白;出现细菌性感染时,比如肾盂肾炎、肾结核、败血症等疾病会出现尿蛋白;非感染性疾病,如肾结石、多囊肾、肾淀粉样变性、休克、肌肉损伤、发热、黄疸、甲状腺功能亢进、溶血性贫血、白血病等,也会出现尿蛋白。
当然,除了以上疾病因素会导致人出现尿蛋白问题外,人也可能因为饮食的摄入情况而出现生理性尿蛋白,比如精神方面的刺激、剧烈的运动、长时间受寒、妊娠等因素都会使得人体出现暂时性的尿蛋白问题,所以,如果持续性持续尿蛋白那么就说明肾脏有病变,若只是暂时性的尿蛋白问题,则不必过于担心,肾脏疾病以外因素诱发的尿蛋白问题多数都是良性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尿蛋白问题将逐渐好转。
尿检中的尿蛋白、红白细胞水平都反映了什么
生活中很多人认为尿检的准确率不如血检高,但事实并非如此。
通过对尿液的检测,不但可以直接地反映出目前可能出现的泌尿系统问题,还可以直接地反映出被检者所患糖尿病、肾病、肝胆类疾病的状况。
不过,你知道尿检中的尿蛋白、红白细胞水平都反映了什么吗?尿检中的尿蛋白尿蛋白就是将尿液酸化加热处理后所检出的一种物质,是尿液内的蛋白质。
一般而言,正常人的尿蛋白<0.15克,检查的结果一般为阴性。
如果尿蛋白水平超过0.15克,检查结果则会呈现阳性,此时就说明人体的尿蛋白出现了异常,提示患者的肾脏功能遭受了一定损伤。
因此,通过尿蛋白的检测,能够对患者肾脏受损状况进行有效判断,对疾病的治疗也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目前,尿蛋白检测指标异常可能和肾小管病变、肾小球病变、肾炎、高血压、肾结核、肾盂肾炎、败血症等疾病存在一定关联。
不过,在那些非感染性疾病中也可能发生尿蛋白升高的现象,例如:肌肉损伤、休克、白血病、甲亢等。
如果长时间尿蛋白检测都处于一种异常表现,则提示为病理性的尿蛋白,但若为生理性的尿蛋白,则无需过多担忧,一般会逐渐恢复正常。
尿检中的红细胞红细胞主要指高倍镜下或潜血下的红细胞计数。
若尿红细胞的检测结果为阳性,一般是尿潜血。
不过,尿潜血也会被其他因素所影响,例如,在肌红蛋白尿中,也可能会出现潜血阳性结果。
因此,当尿检结果中发现为潜血阳性时,还应再次进行高倍镜下红细胞计数的检查,进行尿液的离心沉淀处理。
如若显示红细胞计数超过3个,则提示为镜下血尿;如若1升尿液内的血含量在1毫升以上,则可称为肉眼血尿。
通过对红细胞形态的观察和分析,能够对血尿来源进行有效判断。
如若红细胞形态为草莓样、面包圈样,则提示有肾性疾病或肾前性疾病。
尿检中的白细胞尿检中的白细胞也能实现对肾功能的评估和判断。
尿液中有少量的白细胞存在,其数量并不多。
然而,当机体的肾功能或泌尿系统出现异常表现后,尿液内的白细胞水平便会大大上升。
因此,在临床检查时如若尿液离心沉淀后发现白细胞计数明显升高,男性高于2个/hp ,女性高于5个/hp ,则提示为阳性结果,反之则为阴性。
尿蛋白高是什么原因?
尿蛋白高是什么原因?蛋白尿一般是由于肾脏受损伤引起的,多见于肾小球受损,肾动脉狭窄或肾周解剖结构异常导致的缺血性肾病,致使肾脏损伤进而出现蛋白尿;另一方面,长期高尿酸血症,也会使肾脏间质受损伤,出现轻度蛋白尿,但一般血尿酸异常升高,并伴有痛风表现,单侧明显肾萎缩少见,故应排除因肾功能下降造成的血尿酸增高。
病因1可以导致蛋白尿的原因很多,它们包括:功能性蛋白尿、体位性蛋白尿或病理性蛋白尿。
常见有:剧烈运动后,发热的极期,进食高蛋白饮食;胡桃夹现象;各种肾脏病和肾血管病等病理性蛋白尿①肾炎可为隐匿性、急性、急进性或慢性。
常合并血尿、高血压和水肿等。
②肾病综合征 24小时尿蛋白定量大于或等于3.5克,同时伴有血白蛋白减少,水肿、高血脂。
③肾功能不全分为急性和慢性肾功能不全。
蛋白尿为肾脏损害的表现。
①狼疮性肾炎是系统性红斑狼疮累及肾脏的表现。
育龄期女性多见。
依据肾脏受累严重程度的不同,尿蛋白量可以表现为少量至大量。
②紫癜性肾炎是过敏性紫癜肾脏受累的表现。
主要表现为血尿、蛋白尿,儿童多见,成年人亦可发生。
蛋白尿多数发生在紫癜出现后2~4周。
③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早期肾脏受累,但是尿常规检查尿蛋白可为阴性,后逐渐出现微量白蛋白尿,再发展至大量蛋白尿,乃至终末期肾病,即肾功能衰竭需要透析等治疗。
④痛风性肾病尿检异常出现较晚且轻微,仅见轻度蛋白尿及少量红细胞。
晚期可进展至慢性肾衰竭。
⑤高血压肾病原发性高血压病发生5~10年后常出现肾脏等损害。
良性高血压导致的蛋白尿一般为轻至中度的尿蛋白(24小时尿蛋白定量一般不超过1.5~2克),很少出现大量蛋白尿。
有些合并镜下血尿,常有高血压左心室肥厚、脑动脉和视网膜动脉硬化等表现。
另外一种恶性高血压导致的蛋白尿常为突发性,24小时尿蛋白定量可由少至大量,多数伴有血尿和白细胞尿,肾功能多急剧恶化。
(3)肾小管间质疾病如肾盂肾炎、间质性肾炎等,尿蛋白多为+至++,24小时尿蛋白定量多400毫克/24小时,去高原前无蛋白尿,进驻高原后发病,吸氧可好转,返回平原恢复正常。
怀孕尿检报告单怎么看
怀孕尿检报告单怎么看怀孕是每个女性一生中的重要时刻,而在怀孕期间,进行尿检是常见的医学检查项目之一。
怀孕尿检报告单上记录着各种参数和指标,对于准妈妈们来说,了解并正确解读这些数据是非常重要的。
一、尿液外观和颜色尿液外观和颜色通常是细致观察尿液的第一步。
正常情况下,尿液应呈黄色或琥珀色,清澈透明。
如果尿液呈红色、浑浊、有混浊物或颗粒,可能表示存在泌尿系统问题,需要及时就医。
二、尿液比重尿液比重是衡量尿液稀稠浓度的指标,正常范围通常为1.003-1.030。
如果尿液比重低于1.003,可能表示尿液过稀,而高于1.030可能意味着尿液过浓。
过度稀或过度浓的尿液都可能与身体状况有关,需要咨询医生。
三、尿糖尿液中的糖可以通过尿糖检测来测量。
正常情况下,尿液中应无糖或仅有微量。
尿糖阳性可能是糖尿病的体征。
对于怀孕期间,出现尿糖阳性需要及时就医,以避免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
四、尿酮体尿酮体检测常用于判断是否存在酮症酸中毒。
酮症酸中毒是由于体内储存的脂肪过度分解而产生的代谢紊乱,常见于饥饿、高脂饮食或糖尿病患者。
正常情况下,尿液中不应含有酮体。
如果尿液中出现酮体阳性,可能需要咨询医生以进一步评估和处理。
五、尿蛋白尿液中的蛋白质通常通过尿蛋白检测来评估。
正常情况下,尿液中可有少量蛋白质存在,但如果尿液中出现大量蛋白质,可能是肾功能异常的征兆。
在怀孕期间,出现尿蛋白偏高可能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表现,需要及时关注和治疗。
六、酸碱度尿液酸碱度可以通过尿液酸碱度检测来确定。
正常情况下,尿液呈弱酸性,pH值范围一般为5-8。
过高或过低的酸碱度可能与泌尿道感染、饮食习惯等因素有关。
如果出现异常酸碱度,可能需要进一步测试以了解具体原因。
七、白细胞和红细胞怀孕尿液中的白细胞和红细胞数量通常通过显微镜观察来检测。
白细胞和红细胞的存在可能意味着泌尿系统感染或其他问题,需要医生进一步评估。
总结来说,怀孕尿检报告单提供了一系列参数和指标,可以帮助医生评估准妈妈的身体状况和胎儿健康情况。
尿检发现红细胞需搞清四件事
尿检发现红细胞需搞清四件事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身体健康,因此体检成了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项工作,很多人在尿常规检查中发现有红细胞的存在,就怀疑是不是尿血引起的,对此,短文给大家简单科普一下如何初步化判断血尿的病因。
1、每高倍镜视野>3个红细胞,才有意义血尿实际上指的是尿液中红细胞排泄表现得异常化增多。
离心沉淀尿液中每高倍镜视野>3个红细胞,就可以被称之为血尿。
如果病情比较轻,而且只是在显微镜下发现有红细胞增多的现象,这是可以称为是镜下血尿;如果病情比较严重,且尿外观表现出洗肉水样以及血凝块的现象,这时又可以称为是肉眼血尿。
一般来说,每升尿液当中都会含有1ml血液,这个时候我们的肉眼是可以看得见的,并且它是呈红色或者洗肉水样。
2、排除全身疾病导致的血尿体检过程中如果发现血尿患者,必须首先排除掉其因为全身疾病而导致的血尿。
一般来说,医生们都会在询问患者的病史、给患者做体格检查、特殊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检查、出凝血时间、免疫指标等),将血液系统疾病排除(例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过敏性紫癜、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引起的血小板减少等)、结缔组织病(系统性红斑狼疮和结节性多动脉炎等),其也包括盆腔炎、卵巢恶性肿瘤、直结肠癌、宫颈癌等等。
3、判断血尿是否来源于肾小球将以上所有全身性因素均排除之后,就要特别注意血尿来源的鉴别,究竟是属于肾小球血尿还是非肾小球性血尿。
所谓肾小球性血尿所指的是血尿来源于肾小球,它的临床表现一般为单纯性血尿或者血尿伴有蛋白尿,比较常见于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像lgA肾病、系膜增殖性肾炎、局灶性肾小球硬化症,也可以见到发生在一些继发性肾小球疾病当中,比如紫癜性肾炎、狼疮性肾炎等等。
如果肾小球性血尿反复发作,其很容易引起尿毒症,因此必须尽早发现和接受治疗。
具体来说,有4个能够诊断肾小球性血尿的依据:其一,尿变形红细胞测定。
如果尿红细胞表现为多形性(变形红细胞超过80%),可以经常提示为肾小球性血尿;而如果尿红细胞都表现为均一性(变形红细胞不超过80%),又经常可以提示为肾小球性血尿。
血尿、蛋白尿
什么是血尿、蛋白尿?血尿是指尿液中出现异常数量的红细胞。
正常人尿液中无红细胞或偶见红细胞,但如果尿中经常出现红细胞或取新鲜尿离心后取沉渣镜检,红细胞超过3个/高倍视野,不离心尿在高倍视野下可以见到红细胞,即称为血尿。
肾性血尿指来源于肾脏,是由于尿中红细胞变形而引起的。
产生肾性血尿的肾脏疾病很多,有肾小球肾炎、狼疮性肾炎、IgA肾病、膜增殖性肾炎等。
一般来说,血尿病人肾脏病理改变较轻者,就有自然缓解或临床治疗痊愈的可能,但对于肾脏病理表现严重者,则必须引起高度重视,防止疾病进一步恶化。
正常成人24小时尿蛋白尿总量小于150mg,青少年可略高但不超过300mg/24h,当尿中蛋白总量超过300mg/24h而被检出时,即称为蛋白尿。
这是肾脏疾病的常见临床表现。
蛋白尿是慢性肾脏病人最头痛的问题,尿中蛋白的多少不仅与肾脏损伤程度有关,也是考量慢性肾脏病人病情进展的主要指标之一。
正常人尿液含有极微量蛋白,常规检查尿蛋白呈阴性。
但如果肾脏病变引起肾小球功能改变,导致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增加后,可使肾小球滤液中的蛋白增多,超出肾小管重吸收能力,出现以白蛋白为主的蛋白尿。
临床上常将蛋白尿分为间歇性蛋白尿和持续性蛋白尿两大类。
首先间歇性蛋白尿是指尿蛋白定量超过正常水平,但并非每次尿检均异常。
这一类蛋白尿常见于以下三种情形:①良性暂时性蛋白尿:常无肾脏疾病,仅仅在体检时偶尔发现蛋白尿,随后又很快消失,往往无临床意义,预后良好。
②功能性蛋白尿:指尿蛋白增多而无实质性肾脏病者。
功能性蛋白尿的处理在于寻找原因,若无肾疾病存在,在去除病因后蛋白尿常可自行消失。
功能性蛋白尿的常见原因:高热、剧烈运动、寒冷、使用去甲肾上腺素、充血性心力衰竭、重症脊柱凸,注射白蛋白或血浆蛋白(溢出性蛋白尿);③直立性蛋白尿:只存在于直立位,卧位时消失的蛋白尿称为直立性蛋白尿。
尿蛋白排出量一般不超过1.0g/24h,预后良好。
其次,持续性蛋白尿是指无论体位如何变化,反复检查尿液均有较多蛋白存在者。
尿常规化验单各指标的意义
尿常规化验单各指标的意义尿液是反响身体安康状况的一个根本指标,而尿常规检查是医院也是临床上最常用的检查工程之一。
一般来说尿常规异常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它常是肾脏疾病的第一个指征,也是提供病理过程本质的重要线索。
随着肾病发病率的逐渐提高,有必要提醒人们注意定期做尿常规检查,有利于及早排查肾脏疾病,做到及早发现、及早治疗,切莫使肾病恶化,开展到尿毒症。
尿常规检查各项正常值:一般来说尿常规指标中尿蛋白阳性1+、2+甚至是3+说明尿中有蛋白质,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蛋白尿,一旦出现蛋白尿极有可能是肾脏出现疾病;另外一旦尿蛋白与潜血同时出现,则更有可能说明肾脏出现问题。
所以一旦其中一项或是两项都出现异常,建议咨询专业的肾科医生明确病情,以免耽误治疗。
尿常规检查的工程包括的颜色、透明度、酸碱度、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管型、蛋白质、比重及尿糖定性。
(1〕酸碱度:正常尿为弱酸性,也可为中性或弱碱性,尿的酸碱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饮食种类、服用的药物及疾病类型。
(2)比重:婴幼儿的尿比重偏低,尿比重受年龄、饮水量和出汗的影响。
尿比重的上下,主要取决于肾脏的浓缩功能,故测定尿比重可作为肾功能试验之一。
(3)细胞:在临床上尿中有重要意义的细胞为红细胞、白细胞及小圆上皮细胞。
①红细胞。
正常人尿中可偶见红细胞,离心沉淀后每高倍镜视野不超过3个。
假设尿中出现多量红细胞,则可能由于肾脏出血、尿路出血、肾充血等原因所致。
剧烈运动及血液循环障碍等,也可导致肾小球通透性增加,而在尿中出现蛋白质和红细胞。
②白细胞。
正常人尿中有少数白细胞存在,离心尿每高倍镜视野不超过5个。
异常时,尿中含有大量白细胞,表示泌尿道有化脓性病变,如肾盂肾炎、膀胱炎及尿道炎等。
③小圆形上皮细胞。
正常尿液中,有时可发现少数脂肪变性的小圆形上皮细胞。
假设肾小球肾炎时,尿中上皮细胞增多。
假设肾小管有病变时,可出现许多小圆形上皮细胞。
(4)蛋白质:一般认为正常人每日排出蛋白质量为40~80毫克,最多100~150毫克,常规定性检测为阴性。
尿液检查项目你知道多少?
十一、尿轻链(k、l链)、本周氏蛋白:提示轻链沉积病、多发性骨 髓瘤或淀粉样变性。 标本留取 1.新鲜晨尿30~50ml。 2.容器清洁。 3.不得与尿渗量同日留取。 4.乳糜尿不得检测,以免影响结果。
十二.尿液酸化功能: 标本留取 1.新鲜晨尿或随机留尿30~50ml。尿杯内预先倒入10ml石蜡油。 2.留尿前三天不宜服酸性或碱性药物及饮料。 3.是诊断和鉴别肾小管酸中毒的可靠检测方法。
肾外因素
肿瘤(肾盂、输尿管、膀胱、尿道) 前列腺增生 感染(膀胱炎/尿道炎/前列腺炎) 出凝血异常 外伤 放射治疗 留置尿管 药物(肝素、华法令、CTX)
荧 光 相 差 显 微 镜
电镜观察红细胞
电 镜 观
三.24小时尿蛋白定量 1.上述项可单独或同时留取。 2.肉眼血尿、乳糜尿不得检测,以免影响结果。 标本留取 早晨7:00起床后,将第一次尿液排尽,将以后直至次日晨7:00的所 有 尿液收集混匀在含有防腐剂(甲苯10ml)的容器内。 24小时尿检查不得与其它项目同一日检查,留尿时要求正常饮食、饮水 ,勿暴饮暴食,以免影响24小时尿总量。
提醒: 如果尿泡沫短时间内自动消散说明没什么问题,如果尿液泡沫 长时间不自动消散说明肾脏可能有问题,这样的尿液可能是蛋白尿 。蛋白尿是肾病的一个重要症状,要高度重视!长期出现泡沫尿应 该到正规医院肾病专科就诊做尿检。
二.尿沉渣红细胞计数及分类:红细胞形态检查 尿沉渣红细胞计数及分类:(尿分析仪检测) 将尿液离心后镜检,观察红细胞形态。(人工检测) 标本留取 1.新鲜晨尿或随机留取尿液30~50ml。观察红细胞形态早晨第二次中 段尿最好! 2.容器清洁。 3.不得与尿渗量同日留取。
• 检查事项: ①有泡沫:尿中泡沫长时间不消失,提示可能为蛋白尿,这是由于 尿中有蛋白质,表面张力减小,而使尿中泡沫不易消失,另外肝脏 病患者的尿液,常冒出黄色泡沫,残留时间很长。 ②看透明度:正常尿液澄清透明,如排出的尿呈混浊状,静止后均 匀沉淀多半为盐类尿,除与饮食有关外,注意是否伴有砂粒状物, 如有的话,就是结石。尿呈脓样混浊,多伴有絮状物,称脓尿,是 泌尿系统感染的征象。 ③闻气味:正常新鲜尿液有特异的气味,静止一段时间后,尿分解 而放出氨,故有氨臭味、为慢性膀胱炎及尿潴留的表现。有糖尿病 酮症酸中毒时,可呈苹果样气味。此外,有些食物和药品,如蒜、 葱、缬草等,亦可使尿液呈特殊气味。
尿常规中白细胞与红细胞的计数假性升高的原因及对策
收稿日期:2014-09-04 作者简介:高莲香(1971-),汉族,江苏溧阳人,大专,主管检验师。
· 228 ·
数理医药学杂志 文章编号:1004-4337(2015)02-0229-02
中图分类号:R446.11
2015 年第 28 卷第 2 期
文献标识码:A
·统计分析·
血站血液检验标本误差的原因及对策探讨
对泌尿系统疾病患者给予干化学检验、显微镜检查,对比 分析两组检验方法的红细胞计数和白细胞计数的一致性,系统 分析两种方法产生假性结果的具体原因。在本次研究中,选择 的仪器为优利特尿液分析仪以及相关的配套试剂条,所有的检 验操作,均按照尿液分析仪的各项操作说明以及《全国临床检 验操作规程》来进行。第一,对尿液标本进行尿十项干化学试 验,包括尿液的酸度、蛋白质、葡萄糖、酮体、胆红素、尿胆原、亚 硝酸盐、隐血或者红细胞、白细胞以及维生素 C 等 10 项检验; 第二,进行显微镜的人工检查。取新鲜混匀的尿液 10ml 置于特 制的离心管中,之后放置到悬垂式的离心机当中,以 378g 离心 沉淀 5min 后,弃去上清,留下大概 0.2ml 左右的尿沉渣;第三, 混匀处理后,将尿沉渣放置到载玻片上,用盖片进行覆盖,应用 显微镜进行镜检。镜检过程中,首先应用低倍镜检查,浏览全 片,一定要注意病理成分。
关键词院 尿常规; 红细胞计数; 白细胞计数; 假性结果 doi院10.3969/j.issn援1004-4337.2015.02.047
泌尿系统是人体重要的排泄系统,体内的代谢废物、剩余 的水、电解质以及一些有毒的物质都是通过尿液排泄到体外, 在泌尿系统受到破坏的时候,尿液中还会出现一些有形成分如 白细胞及红细胞[1]。本研究主要讨论尿常规中白细胞与红细胞 计数假性升高的原因及对策,现报道如下。
老年高血压尿常规检验中常用四项指标的应用价值分析
老年高血压尿常规检验中常用四项指标的应用价值分析老年高血压是老年人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尿常规检验是一种简单而重要的检查方法之一,能够提供关于肾脏功能和疾病状况的重要信息。
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尿常规检验中的四项指标包括尿蛋白、尿红细胞、尿白细胞和尿比重,对评估肾脏功能和判断疾病进展具有重要价值。
本文将从四项指标的应用价值、分析指标异常的可能原因以及如何进行干预与治疗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和分析。
一、尿蛋白尿蛋白是指尿液中的蛋白质含量。
在正常情况下,尿液中的蛋白质含量应该很低,即小于等于150mg/d。
但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尿蛋白升高的情况较为常见,这可能是由于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增加,或者是肾小管重吸收功能减弱导致的。
尿蛋白的异常常常说明肾脏功能已经受到影响,易导致慢性肾脏病的发生和发展。
尿蛋白的异常通常提示老年高血压患者存在肾脏疾病的风险,因此对尿蛋白进行监测和检测可以帮助医生及时发现并干预肾脏病变的发展,降低肾脏疾病对患者的损害。
对于已经存在的肾脏损伤,监测尿蛋白的变化也可以帮助医生评估疾病的进展情况,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
二、尿红细胞尿液中的红细胞通常是异常的,正常情况下尿液中是不会含有红细胞的。
如果在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尿常规检验中发现尿红细胞增多,这表明可能存在肾脏或泌尿系统的疾病。
肾小球炎症、肾结石、肾盂肾炎等都可能导致尿液中红细胞的增多。
尿白细胞的异常增多可能反映了老年高血压患者存在泌尿系统感染的风险。
及时发现和治疗泌尿系统感染可以避免感染扩散,并缓解患者的痛苦。
对于已经确诊的泌尿系统感染,尿白细胞的监测也可以帮助医生评估治疗效果和疾病的进展情况。
四、尿比重尿比重是指尿液中溶质的浓度。
在正常情况下,尿比重应该在1.010-1.025之间。
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由于患者长期高血压导致肾脏功能减退,尿比重通常会偏低。
如果老年高血压患者合并有糖尿病或肾小球滤过功能减退,也会导致尿比重偏低。
尿比重的异常通常反映了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肾脏功能减退的可能情况,需要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发现老年人尿检有蛋白和红细胞怎么办
发现老年人尿检有蛋白和红细胞怎么办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体检逐渐普及,老年患者在尿检过程中出现尿蛋白和尿红细胞,需提高其重视程度,实施有效的诊断及治疗方法,从而保证身体健康。
1.尿蛋白和尿红细胞的的基本概述在尿液常规检查过程中,尿蛋白和尿红细胞是常见的检查项目,一旦患者的尿蛋白和尿红细胞出现问题,则显示患者的泌尿系统出现病变现象,需立即到肾脏病专科进行诊治。
在人体的泌尿系统中,主要器官包括:双侧肾脏、膀胱、输尿管、前列腺、尿道等。
一般情况下,患者的肾脏存在问题才会出现尿蛋白现象,具体的发病原因需到专科进行诊断,并制定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法,从而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
绝大多数患者的在查出尿蛋白和尿红细胞的时候,无明显的症状,无其他疾病发生,对其生活也影响不大。
部分患者认为是医生将病情说严重,从而延误了治疗时机。
部分患者对疾病比较担忧,认为尿蛋白和尿红细胞出现就是肾炎疾病,病情加重后发展为尿毒症,因此,造成病急乱投医现象,增加家庭的经济负担和心理压力。
在人体中,泌尿系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虽然泌尿系统不够起眼,但是一旦出现疾病会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
患者的泌尿系统疾病完全破坏了净化系统和平衡系统,对患者机体健康的损伤较大。
需尽早发现和治疗,避免患者的泌尿系统功能完全丧失。
在出现尿蛋白和尿红细胞的时候,患者需提高其重视程度,及时到医院进行诊治,从而改善其预后。
患者在治疗期间,应该充分了解疾病诊治过程,做好准备工作,促使医师做出针对性的诊疗方案。
1.老年人出现尿蛋白的原因及处理方法老年人肾小球毛细血管在电荷的作用下,对血液中的白蛋白、球蛋白等大分子蛋白具有阻止作用,从而无法通过基底膜到达原尿。
一般情况下,微球蛋白等小分子蛋白能够通过肾小球毛细血管壁,但是会出现重吸收作用,部分蛋白会随着患者的尿液流出。
通常总蛋白排泄量在30mg以内。
在患者出现肾炎的时候,损伤了肾小球的滤过膜,大分子血浆蛋白产生肾小球性蛋白尿。
与此同时,也会导致低分子蛋白量增多,患者出现肾小管性蛋白尿。
老年人尿检有蛋白和红细胞怎么办
老年人尿检有蛋白和红细胞怎么办尿液是身体的排泄物,能直观的反映人的身体状况。
医学上建议定期进行尿液检查,如果发现相应指标存在问题,可以及时的做出相应的调整或者治疗。
我们大部分都有做过尿常规检查,但一般都不明白做尿常规有什么用,尿常规检查其实就是为了解肾脏的情况和改变、其他器官的疾病对肾脏功能有无影响、药物治疗对肾脏有无影响、观察治疗效果等。
肾脏病变早期时尿液检查就会出现异常的表现,而尿常规检查简单方便,使肾脏病变能够得到及早发现并获得及时的治疗。
目前预防医学越来越受到重视,据统计通过每年的健康普查无症状性的血尿的检出率为2.5%到13%,因此尿常规检查是需要经常观察的一项指标。
1.尿检可以检测哪些疾病尿检简单称为尿常规,每次到医院医生开的单子,尿常规打出来的单子里有大概有二十多项。
尿里可以看红血球、白血球、蛋白、维生素、PH值含量等,所以可以查出很多项目,可提示以下几种疾病:1、尿白血球,尿白血球正常是3个/HP以下,>3个/HP以上有可能存在泌尿系感染,比如尿道炎、膀胱炎等,这是尿常规;2、红血球,尿红血球正常值3个/HP以下,如果>3个/HP以上,称为红血球增高或者血尿。
造成红血球升高原因有很多,比如肾炎、肾病综合征、尿结石、泌尿系肿瘤等;3、尿里还有蛋白,尿蛋白含量如果过高,说明肾脏可能存在问题,比如肾炎、肾功能不全、肾病综合征等,都可以造成尿蛋白升高。
1.尿检对于老年人的重要性通过尿常规检查,我们可以准确知道有关肾脏和泌尿系统出现的问题,还可以通过检查尿红细胞、尿蛋白等相关指标,帮助医生对老年患者的身体进行精准的判断,当相关指标出现异常时,能够针对性的进行专业检查,从而确定诊疗方向,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1.尿检中红细胞与蛋白的意义3.1红细胞尿液红细胞位相检查是利用位相显微镜检查尿中红细胞形态的一种方法,其临床意义在于根据尿红细胞形态鉴别血尿的来源,推测血尿是肾小球性或非肾小球性。
新鲜尿液中的红细胞形态与泌尿系统疾病有一定的关系,准确辨认和鉴别尿中红细胞形态,对肾性或非肾性血尿的鉴别诊断有很重要的意义。
事业编体检尿检标准
事业编体检尿检标准一、尿常规检查尿常规检查是事业单位体检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它包括尿的颜色、透明度、酸碱度、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管型、蛋白质、比重及尿糖定性等方面。
通过这些方面的检查,可以及时发现肾脏疾病、尿路感染以及其他与肾脏有关的疾病。
1. 尿颜色:正常尿液的颜色为淡黄色至深黄色,尿色的深浅与尿量、尿酸碱度、食物和药物等因素有关。
如果尿液出现红色、绿色、黑色、白色等异常颜色,或者出现气泡、浑浊、沉淀等现象,可能提示存在某些疾病。
2. 尿透明度:正常尿液应该是透明的,如果尿液出现浑浊、沉淀、气泡等现象,可能是由于尿液中含有过多的有机物、矿物质等物质,或者是由于尿路感染等疾病引起。
3. 尿酸碱度:正常尿液的酸碱度应该在pH4.5-8.0之间。
如果尿液过酸或过碱,都可能提示存在肾脏疾病或代谢性疾病。
4. 尿红细胞:正常尿液中不应该出现红细胞,如果尿液中出现红细胞,可能是由于尿路感染、结石、肾炎等疾病引起。
5. 尿白细胞:正常尿液中也可能出现白细胞,但数量较少。
如果尿液中出现大量的白细胞,可能提示存在尿路感染或其他疾病。
6. 尿上皮细胞:正常尿液中也可能出现上皮细胞,但数量较少。
如果尿液中出现大量的上皮细胞,可能提示存在尿路感染或其他疾病。
7. 尿管型:正常尿液中不应该出现管型,如果尿液中出现管型,可能提示存在肾脏疾病或其他疾病。
8. 尿蛋白质:正常尿液中不应该出现蛋白质,如果尿液中出现蛋白质,可能是由于肾脏疾病或其他疾病引起。
9. 尿比重:正常尿液的比重应该在1.015-1.025之间,如果尿液比重过高或过低,可能提示存在肾脏疾病或其他疾病。
10. 尿糖定性:正常尿液中不应该出现葡萄糖,如果尿液中出现葡萄糖,可能提示存在糖尿病等疾病。
二、尿液生化检查尿液生化检查是通过化学方法对尿液中的物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一种检查方法。
通过尿液生化检查,可以了解肾脏的功能和代谢情况,以及与肾脏有关的疾病。
1. 尿肌酐:尿肌酐是体内肌肉代谢的产物,正常情况下,尿肌酐的数值应该与血肌酐的数值相符合。
减肥期间尿蛋白过高
减肥期间尿蛋白过高在减肥期间,尿蛋白过高是一个常见的问题,也是一些人容易忽视的健康风险。
尿蛋白过高可能是肾脏健康问题的表现,也可能是饮食和生活习惯引起的暂时性现象。
无论是哪种情况,我们都需要重视并及时采取措施来解决这一问题。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可能导致减肥期间尿蛋白过高的原因。
首先,极端的饮食控制和过度运动可能会导致身体内蛋白质分解过多,使尿液中的蛋白含量升高。
其次,长时间的饥饿状态会导致肌肉组织分解,同样会增加尿蛋白的排泄。
另外,一些人在减肥期间会选择高蛋白饮食,过量的蛋白摄入同样会增加尿蛋白的排泄。
此外,脱水也是导致尿蛋白过高的常见原因,而在减肥期间,一些人为了减少体重可能会采取限制水分摄入的方式,从而加重脱水情况。
针对减肥期间尿蛋白过高的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解决。
首先,合理控制饮食和运动,避免极端的饮食控制和过度运动,特别是长时间的饥饿状态。
其次,选择适量的蛋白摄入,而不是过量。
此外,保持足够的水分摄入,避免脱水的发生,有助于减少尿蛋白的排泄。
另外,定期进行体检,监测尿蛋白的含量,及时发现问题并寻求医生的建议和治疗。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可以通过一些小窍门来帮助减少尿蛋白过高的风险。
比如,避免长时间站立或坐着,适当休息和放松可以减少肌肉分解,从而减少尿蛋白的排泄。
另外,避免受凉和感染,保持身体的健康状态同样有助于减少尿蛋白的排泄。
总之,减肥期间尿蛋白过高是一个需要引起重视的健康问题。
我们需要通过合理的饮食和运动控制,保持足够的水分摄入,定期体检等方式来预防和解决这一问题。
同时,也需要注意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细节,帮助减少尿蛋白过高的风险。
希望每个人都能在减肥的过程中保持健康,不仅仅是外在的体重,更重要的是内在的健康。
尿中红细胞检验浅析
尿中红细胞检验浅析标签:尿检;显微镜检;红细胞常规检查中,尿液的显微镜检验观察红细胞的形态变化,有助于临床判断出血点,许多不明原因的尿分析红细胞阳性。
一定要用高倍镜检测红细胞的形态,分析是哪一段的出血,通过对尿红细胞各种形态的观察,为肾性与非肾性疾病提供快速鉴别诊断依据.对尿红细胞进行活体染色(SM染色),采用相差显微镜进行观察和分类计数,对各种尿红细胞形态分类计数值应用ROC曲线性进行评价。
了解不同形态红细胞在肾性与非。
肾性血尿中的检测意义。
结果:棘形、靶形红细胞及变形小红细胞只出现在肾性疾病组;皱缩、环形、影形红细胞在肾性和非肾性均可出现,用ROC曲线评价正常、皱缩、影形、环形红细胞其AUC面积分别为96.5%,77.5%,63.3%和50%临床诊断最佳分界值分别为13%,11%,12%和36%;灵敏度分别为98%,84%,81%和77%;特异度分别为91%,60%,49%和40%;准确度分别为94%,76%,65%和78%。
结论:尿红细胞活体染色各种形态分类计数最佳分界值对鉴别肾性与非。
肾性血尿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同时,棘形、靶形红细胞及变形小红细胞的检出更具有临床诊断价值。
1、尿红细胞平均体积测定的临床意义目前多数把尿红细胞分布曲线分为如下三种;①肾小球性分布(G型):红细胞容积小,高峰偏于低容积区的单峰,呈不规则分布。
②非。
肾小球性分布(NG 型):高峰位于100FL左右的单峰,与血液分布相似,呈正态分布。
③混合性分布(M型):具有G型NG型双峰的分布。
BANK氏提出的尿红细胞平均体积<80FL 或小于患者自身外周血,MCV作为肾小球性血尿的鉴别指标。
国内学者鄢盛恺提出尿红细胞平均体积≤75FL,G型分布者预示为。
肾小球性血尿,其敏感性为95%,特异性为88.4%。
2、尿红细胞检查注意因素2.1 尿液酸碱度、渗透压的影响在酸性尿中,血尿呈酱油色,应注意与血红蛋白尿相鉴别。
在酸性和低渗的环境中,红细胞易溶解,在尿比重低于1.007时,红细胞溶解度为100%,这样镜下仅见少量红细胞甚至缺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尿检红细胞和尿蛋白高的原因
导语:很多疾病在医院做检查的时候我们都是需要做尿检的,而通过尿检也是能够查出来很多疾病的,如果我们在做检查的时候发现有红细胞高然后还会出
很多疾病在医院做检查的时候我们都是需要做尿检的,而通过尿检也是能够查出来很多疾病的,如果我们在做检查的时候发现有红细胞高然后还会出现一种尿蛋白高的现象的话,那么很多人在这个时候的心情很多会很糟糕,都担心自己会不会是得了什么重病导致的,那么这样的现象到底是什么原因?下面一起来了解:
不过对于没有了解过肾病的人来说,肯定不知道尿检红细胞高有哪些原因。
在这里为大家介绍下它出现的原因,也希望大家看完后能够有所了解和收获。
如果大家看完后还有想了解的其他方面的知识,也可以看看其他文章。
尿常规项目大致可分为四大类: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肾病类的检查。
在肾病类项目中,正常的尿检红细胞参考值为:4.6~8.0、1.005~1.030,阳性、阴性,淡黄色至深黄色。
这些指标的改变可能提示有肾功能损害。
潜血,临床意义:阳性或增多,见于泌尿系统结石、感染、肿瘤、急慢性肾炎、血小板减少性紫癌、血友病等。
尾形上皮细胞:多来自肾盂,有时也来自输尿管及膀胱颈部.尿中出现该细胞不易判定病变部位。
上皮细胞,正常人尿中可有少量脱落的上皮细胞。
尿液中上皮细胞明显增多,提示该细胞脱落部位有病变。
扁平上皮细胞:来自尿道,尿中出现该细胞表示尿道粘膜表面有炎症。
少量出现则无临床意义。
小圆上皮细胞:来自肾小管。
也可来自尿路任何部位的粘膜深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