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古典诗词中月意象

合集下载

古典诗词中月亮的意象

古典诗词中月亮的意象

古典诗词中月亮的意象
古典诗词中月亮的意象涉及多个层面。

月亮可以比作明朗的审判者,可以比作人性的映射,可以表达对爱情的追求,也可以描绘赞扬节令
的壮丽。

以下分成几个方面来分析:
一、月亮的美。

古典诗词中月亮气质温柔,神态优雅,没有破坏性,
是艺术和审美的统治者。

从《春江花月夜》的“波澜不惊,一任碧池山
白鹭洲”中可以感受到月亮安详的气象;《渔家傲·钱塘湖春行》中月光明媚,柔婉肃穆,一袭素裳拂过江天。

二、对爱情的描述。

月亮在古典文学中始终是各类恋歌的“主角”,它
是热情与温柔的象征,具有特殊的爱情含义,将浓浓的情感传达出来。

《满江红·夜来香》中的“春日里,月明如霜,轻烟一树,淡妆十里”,
充分表现了月亮下淡雅异璧的爱情场景。

三、对节令的赞美。

古典诗词中月亮作为新月宫中的“女主人”,统治
者时节,成为秋、冬、春、夏四季变幻无穷的见证者。

《赋得古原草
送别》中,“野花深处月光灿,晨钟暮鼓春色变”,月亮被作者赋予了
高贵的精神特征。

月亮的神圣、荡气回肠、令人感慨的气质,正是古
典诗词中它的独特意象。

古代诗歌中月的意象

古代诗歌中月的意象

古代诗歌中月的意象月亮这一意象在诗人们的心中有着多种不同的意蕴:幽美、自由、纯洁、美好、永恒、凄凉、悲惨、悲欢离合等等,无不表达。

月亮的不同意蕴,形成不同的审美意境,烘托出诗人们的不同情怀。

一、以月渲染清幽气氛,烘托悠闲自在、旷达的情怀在恬淡闲适、乐观旷达的人的眼里,月亮这一意象成了清幽雅致、悠闲自在的代名词。

在不少古诗词中,文人墨客常常以明月来渲染清幽气氛,烘托悠闲自在、超脱旷达的情怀。

如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是一幅多么幽雅、明净而又充满情趣的画面啊!在这里,一切都显得自在安然、新鲜活泼,洋溢着诗人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和隐逸山水间的飘逸情怀。

又如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在这首诗中,月亮以动态的形式出现,一个“惊”字打破了宁静,唤醒了一个息息相通的世界。

在这夜静春山空中,一轮明月的出现,更加渲染了清幽与雅致!其它咏月渲染清幽气氛,烘托悠闲自在、旷达的情怀的古诗词还有很多,如: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明月未出群山高,瑞光万丈生白毫”(苏轼《和子由中秋见月》);“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前赤壁赋》)等。

二、以月寄托相思之情,抒发思乡怀人之感在远离家乡,远离亲人者的眼里,月亮这一意象或是寄托恋人间的苦苦相思,或是蕴含对故乡和亲人朋友的无限思念。

在众多的咏月古诗词中,这一类是最多的。

从月相的形态及其变化来看,圆月如盘,团团圆圆;残月如勾,残缺不全。

月亮圆了又缺,缺了又圆,自然勾起人们的想象和联想。

宁静的月夜里,沐浴着清幽柔和的月光,人们很容易陷入沉思,展开遐想,产生缠绵而渺远的情思。

离家在外的人,仰望明月,思绪常常飞越空间,想起同在这一轮明月照耀下的故乡、亲人、朋友。

李白《静夜思》中的乡情,就是这样生发出来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古典诗词中月意象

古典诗词中月意象

诗词中咏“月”的佳句顺手拈来,细细品味起来,作者眼中的“月”早已不能用一两个词来概括说明了,“月”早已随着诗人那真挚丰富的情感而蕴蓄了多重含义,成了一个立体的情感寄托物:失意人眼中的“冷月”,正气者心中的“日月”,别离者泪中的“残月”,欢娱者笑中的“明月”。

如果按月的蕴含不同而分类,“月”意象可分为以下几种:(一)“月”的时间意象月有阴晴圆缺,又有规律的循环,因而古人早有以月计时的历法,诗词中用“月”单纯表示季节的也非常多:“二月春风似剪刀”、“毕竟西湖六月中”、“八月秋高风怒号”等等。

但人事的兴衰,朝代的更迭,与那亘古不变依旧东升西落的月相比如白驹过隙,千百年来,有多少人发出时光飞驰、人生苦短的感叹!“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唐·张若虚)人间不知流转了多少英雄豪杰、凡人庸才,而“月”仅是相似,其实又何止是相似,而是“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唐·李白)啊!面对那“年年今夜,月华如练”(宋·范仲淹)的永恒意象,多少人“惯看秋月春风”。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这是李白的质问;“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是苏轼的探询。

有人问其始,自有人问其终。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南唐·李煜)。

但前不见其始,后不见其终,那“秦时明月”尚照汉家宫阙,那古时明月,今日依旧朗照九州。

“长沟流月去无声”,物换星移人不同。

面对宇宙的浩瀚,明月的无穷,人生的有限,多少伤时、惜时、叹时之作流传千古,月早已由“白玉盘”意化为如流水一般东去不回的时间意象,让人在浩淼无穷、深邃永恒的宇宙面前,顿生渺小之感、短暂之感,更激起和历史洪流相融,奋力在短暂的人生中有为的斗志。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这是曹操问怎么有为,但生活中更多的却是无数的人成为“鸡声茅店月”下的匆匆早行人。

(二)月的空间意象月挂中天,月光铺洒大地,或朦胧,或明亮,于是物质上的月又成了占据巨大空间的月,更在文人笔下拥有了文化的内涵。

古典诗词中的月意象

古典诗词中的月意象



冷月 残月 孤月 缺月 圆月 明月
冷月

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姜夔《扬州慢· 淮左名都》
残月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永《雨霖铃》
缺月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苏轼 《卜算子》
孤月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中国诗文里的月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萧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
一 月亮的形象

明月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山居秋暝》
二、月亮与哲思

1 永恒的轮回与短暂的人生

2 月有阴晴圆缺
1 、永恒的轮回与短暂的人生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李白《把酒问月 》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同来玩月人何在,风景依稀似去年。 --赵嘏 《江楼有感》
2、月有阴晴圆缺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苏轼《水调歌头》
三、月亮与人情

游子情 思妇情 离别情 戍边情 关塞情
游子情
《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思妇情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离别情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古典诗词中月的意象

古典诗词中月的意象

古典诗词中月的意象月亮,古今诗人最钟情的诗歌意象之一,频繁出现在古典诗词作品之中。

为什么众多诗人对“月”这一意象情有独钟呢?月的意象与诗歌意境的呈现又有什么关系呢?苏轼《水调歌头》歌咏:“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月”这一意象寄托着诗人悲欢离合的主观情思。

一、悲——永恒、无常“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刘禹锡驻足“石头城”的秦淮河畔,仰望苍穹,一弯“旧时月”引起了诗人对历史的浩叹和追思,感慨系之。

月作为历史的见证,阴晴圆缺,循环往复,亘古不变,月在诗人眼中是“永恒”;石头城昔日繁华,今日萧条,可谓“无常”。

在永恒与无常的鲜明对照中,在历史与现实的梦幻交错中,诗人不禁悲从中来。

李煜说:“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虞美人》),世事无常,如烟似梦,往昔歌舞升平、雕梁画栋的故国金陵如今只能在追忆中重现——所谓无常;而春花秋月亘古不变——所谓永恒。

春花秋月的良辰美景只能越发衬托出国破家亡、君王沦为阶下囚的悲哀。

张若虚从“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的发问中引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的感伤。

虽年年岁岁“月”相似,却岁岁年年“人”不同。

人生就如同历史长河中稍纵即逝的浪花一般,显得短暂而渺小,而明月、宇宙才是伟大而永恒的存在。

诗人以月作为人生的参照物,通过对月之永恒与人生无常的哲学思辨,抒发了绵绵无绝期的悲痛之情。

李白的“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悠悠万世,一轮皎洁的明月长挂碧天苍穹,毫不吝惜地倾泻着邈邈银辉,它晚升日隐,与人总是若即若离。

今人看不到古时的明月,古时的人也看不到今天的月亮,明月长在,而人生短暂。

面对亘古如斯的明月,诗人不觉感慨系之,引发了对人生哲理的探求,把宇宙的浩瀚无际、时空的苍茫无限与人生的短暂渺小巧妙融合,抒发了永恒与无常之悲。

古诗中月的意像赏析

古诗中月的意像赏析

古诗中月的意像赏析古诗中月的意像赏析月亮是一种天文现象,但很多诗人把情怀都给了它,下面就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古诗中月的意像赏析的相关文章,希望可以帮到您,如果你觉得不错的话可以分享给更多小伙伴哦!古诗中月的意像赏析1古诗中月的意像赏析古诗中的“月”含着以下几方面的特征。

一、抒发思乡怀远之情。

人们以月圆比喻人的团圆,以月缺比喻人的离别。

“月亮”象征思念,包括思念家人、思念故,有代表性的是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二、表现美好的、纯洁无暇的感情。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升。

潋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这里的“月”代表的是爱心的传递。

比如李白的《玉阶怨》把月亮引申为晶莹剔透的境界,以自然的纯洁对应人心灵的纯洁。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精帘,玲珑望秋月。

”把月亮作为最美好、最纯洁的象征。

三、对人生短暂的悲伤,抒发愁苦之情。

在自然界中,月明月阴,月圆月缺与圆满、欠缺等事物异质同构。

在古诗中,月是有情绪的,诗人笔下的月便常常与悲欢离合的情感相联系了。

曹丕“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谢灵运的“明月照积雪,北风劲且哀”的诗句表现了哀愁的心绪。

唐诗中有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的凄清孤苦,还有孟浩然“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的凄恻孤寂,王建“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的蕴藉深沉,白居易“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的潸潸泪下,钱起“二十五弦弹月夜,不胜清怨却飞来”的郁怀难耐……月作为愁绪的意象,构思巧妙,笔法空灵,意趣含蕴,获得了不朽的艺术生命和惝恍迷离的艺术氛围。

四、展示广阔情怀。

古人借月状景,抒写辽阔,比如杜甫的“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孟浩然的“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以及王维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古典诗词中的月意象

古典诗词中的月意象

古典诗词中的月意象一、“月”的时空意象李白《把酒问月》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这首咏月抒怀诗从饮酒问月开始,以邀月临酒结束,将人与月反复加以对照,从空间感受写到时间感受,穿插以景物描绘与神话传说,塑造了一个崇高、永恒、美好而又神秘的月的形象,反映了人类对宇宙的困惑不解。

通过海天景象的描绘以及对世事推移、人生短促的慨叹,展现了作者旷达博大的胸襟和飘逸潇洒的性格。

二、良辰美景的象征秦观《八六子·倚危亭》倚危亭。

恨如芳草,萋萋刬尽还生。

念柳外青骢别后,水边红袂分时,怆然暗惊。

无端天与娉婷。

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

怎奈向、欢娱渐随流水,素弦声断,翠绡香减,那堪片片飞花弄晚,蒙蒙残雨笼晴。

正销凝。

黄鹂又啼数声这首怀人之作表达了对情人的离别相思之情。

全词由情切入,突兀而起,绘景叙事,回溯别前之欢,追忆离后之苦,感叹现实之悲,缠绵悱恻,柔婉含蓄,“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融情于景,抒发了对佳人的深深追念,鲜明地体现了词情韵兼胜的风格特征。

三、美好高尚的象征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这是韦庄晚年寓居蜀地时期,回忆江南旧游而作。

上阙描写江南之美,带着浓挚的情感。

下阙怀人,表达对面如皎月、肤赛霜雪的佳人的思念,和理想未实现的怯于还乡的悲凉心情。

四、知情可人的象征张泌《寄人》别梦依依到谢家,小廊回合曲阑斜。

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

此诗是作者与情人别后的寄怀诗,描写梦境及梦醒后的情景,写出了诗人的相思之深切与苦怨。

以明月有情,寄希望于对方,含蓄深厚,曲折委婉,真切感人,动人心弦。

论中国古典诗词中月的象征意象

论中国古典诗词中月的象征意象

论中国古典诗词中月的象征意象一、以“残月”写忧愁古人常以残月来衬托内心的痛楚与忧愁。

“残”本身就给人一种凄清的感觉,残月这一意象则更加重了这份感伤与悲愁。

故人Combraille,杜鹃枝上残月。

——文天祥《酹江月》这是作者被囚禁之后,想想过去,面对当时的处境而产生的壮志未酬的伤感与悲愁。

而这伤感与悲愁的宣泄,所借助的`就是那“残月”,读来,使人深受感染。

筹钱残月言恨的诗词很多,下面再握几例:1、一声征雁,半窗残月,总是离人泪。

——曹组《青玉案》2、白露交残月,清风贫晚霞。

——仲殊《南柯子·忆旧》3、残月脸边明,别泪临清晓。

——牛希济《生查子》4、伤感小莺残月,二者别,从此隔音尘。

——韦庄《荷叶杯》5、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永《雨霖铃》二、以“明月”写下忧伤古人常用明月来营造清丽、冷寂的氛围,用明月与亲人相离、恋人相隔等心境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烘托相别之意,感伤之情。

明月译音浮生痛,斜光至晓穿朱户。

——晏殊《蝶恋花》词人为倾吐对恋人的思念之情,营造了一种凄冷静寂的氛围。

作者心中那因思念而引发的感伤,也借助月亮这一意象,比较委婉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利用明月写下忧伤的词句也很多,下面再握几例:1、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苏轼《江城子》2、玉楼明月长相忆,柳丝袅娜春无力。

——温庭筠《菩萨蛮》3、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

——苏轼《永遇乐》4、谁共我,醉酒明月?——辛弃疾《贺新郎》5、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晏几道《临江仙》三、以“淡月”写下忧伤人散后,一钩淡月天如水。

——谢逸《千秋岁》词人利用淡月这一意象,去写下人们熄灭后莫名其妙的伤感,堪称形单影只,淡月相共,伤感无穷!借助淡月来咏愁的词句还有:1、春落花细雨,笼愁淡月。

——卢祖皋《安清都·初春》2、正销魂,又是疏烟淡月,子规声断。

——陈亮《水龙吟·春恨》四、筹钱“新月”写下忧伤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

古代诗歌中月亮的意象

古代诗歌中月亮的意象

古代诗歌中月亮的意象在古诗中月亮可以表达多种情感,她已不是一个单纯的星体,下面是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古代诗歌中月亮的意象,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古代诗歌中月亮的意象(一)对人生及永恒的哲思月亮高高挂在夜空,它激发了人们浩渺如烟的宇宙意识以及遥远悠长的历史意识,促使人类生出一种探索生命奥秘的哲人式愿望,它不断启发人类对宇宙进行思索。

正是在人们这样的心态下,明月意象成为了永恒不变的象征。

诗人身处月光中就会生出一种难以掩饰的思古情感,这时候的月亮就化作一位饱经沧桑的老者。

张若虚曾经在《春江花月夜》中这样描述月亮:“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朦胧的月光中,诗人神思飞跃,他由人生联想到月亮,寻求着浩瀚无际的宇宙奥秘以及人生哲理。

人的生命在月亮面前显得那么短暂易逝,可是从人类总体来看,又是永久存在的,一代又一代绵延不息,正因如此,年年相似的月亮得以与代代无穷的人类实现共存。

古代诗歌中月亮的意象(二)对时空意象的表达月亮不仅仅是短暂易逝的人生的对照,更是历史长河的永恒参照。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出自王昌龄《出塞》)该诗开始主要描述景物。

“秦时明月汉时关”,皎洁的月亮高挂天际,万里关塞一览无余,把边关的寂静寥廓以及景物的萧条表达得淋漓尽致。

将“秦汉时”放置在“月”以及“关”之前进行修饰,提升了诗词的意境,而我们也彷佛回到了遥远的时代,引发出人们无限的思考:自从秦汉开始边防战争就一直没有断过,直到今天,拖得如此之长。

这是诗人站在时间的角度对边塞悠久的描述。

“今年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出自李白的《把酒问月》)世事不断变迁,旧人早已老去,只有月亮依旧,世世代代依然,它静默地注视着人世间的沧桑巨变,而月光有没有由于哀伤而更加阴寒呢?杜牧《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和《寄扬州韩绰判官》“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则是利用月亮意象感今怀昔,感叹历史的荣辱兴衰。

月亮在古诗词中的意象

月亮在古诗词中的意象

月亮在古诗词中常常作为一个重要的意象出现,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月亮在古诗词中的意象:
1. 思念之情:月亮常常用来表达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如李白的《静夜思》中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 离别之苦:月亮也常被用来描绘离别的场景和情感。

诗人们借助月亮的圆缺变化,表达对离人的眷恋和伤感。

3. 孤独寂寞:在古诗词中,月亮有时也象征着孤独和寂寞。

诗人们通过描绘月光下的寂静和冷清,表达自己的孤独感受。

4. 美好祝愿:月亮在古诗词中有时也承载着美好的祝愿。

诗人们借助月亮的圆满和明亮,表达对未来的美好期许。

总的来说,月亮在古诗词中的意象是多层次的,既可以是思念之情的寄托,也可以是离别之苦的象征,还可以是孤独寂寞的写照,或者是美好祝愿的承载。

这些意象的运用,丰富了古诗词的表现力,也使得读者在欣赏诗词时能够感受到更深层次的情感共鸣。

符合的诗词有: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唐·李白《静夜思》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宋·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唐·王维《竹里馆》
上述只是我提供的一个简略列表,符合的诗词可能还有很多。

古代诗歌中月的意象

古代诗歌中月的意象

古代诗词中月的意象古代诗词中月的意象主要有以下几种:一、 月的边塞意象。

“边塞”、“明月”“关”之间存在着一种内在性质的制约,形成一种不可分割的有机体,因而边塞诗的创作往往离不开“明月”与“关”的塑造。

月作为一种语言形象,把环境点缀成了苍茫悲壮的边塞风情,也把边塞这个特征性地理上的物理空间转化成了艺术上的心理空间。

明月是可以跨越时空的隔绝。

戍守边疆的征夫、苦待闺中的思妇,月是他们的一种寄托和幻念,千里相共,愿随孤月,流照亲人。

诗人们利用这种情结自由地创造了月和边塞的相行相随相抚相慰的空间美。

张若虚 春江花月夜》,于是很自然地产生出“愿随孤月影,流照伏波营”的念头。

诗人对月和边塞相形相随相抚相慰的空间美的伟大感受,已经是十分杰出的了。

二、 月的时间意象。

月升月落,月圆月缺,月光是流逝的,月光的流逝在生命的时间中展开,因而月光还是生命的,是时间的。

古人常以月的意象伤感生命的流逝岁月的流逝。

李煜说:“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虞美人》),在李煜眼里,往事如梦,只能在“月明中”徒作悲怆的追忆。

他曲折命运的悲剧,尽情地展现在“春花秋月”的时间之流中,不仅李煜,封建专制的社会在本质上是压制禁锢人才的,自己的壮志豪情聪明才干也无可奈何地消融在历史的月光流逝中:“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冥王宫里人”(李白 苏台览古》)。

他们的生命与逸志常常也在“月光如水”的流逝中被淹没被虚抛浪掷了。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旧时月”引起了诗人对历史的浩叹和追思,在这里,月再一次通向把千古亘远,深邃浩淼的宇宙意识。

三、 月的愁绪意象。

在古诗词中,月还是情绪的,在自然界中,月明月阴,月圆月缺与圆满、欠缺等事物异质同构。

因而诗人笔下的月便常常与悲欢离合的情感相联系了。

尽管魏人曹丕早有了“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的诗句。

南北朝时谢灵运也有了“明月照积雪,北风劲且哀”等哀愁的诗句,但是以月状愁在唐代依然有很大的反战。

月在古典诗歌中的意象

月在古典诗歌中的意象
,



三 国
第 二 部 分








第 二 部 分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象的写景笔墨,同时也有比 喻的深意。指那些犹豫不定 的人才,他们在三国鼎立的 局面下一时无所适从。所以 曹操以乌鹊绕树、“何枝可 依”的情景来启发他们,不 要三心二意,要善于择枝而 栖,赶紧到自己这一边来。

标题“月明”四句既是准确而形 标题

第 三 部 分
第 三 部 分


第 五 部 分
第 五 部 分
皓月当空·景情交融
折桂令 ①飞镜:比喻中秋之 张养浩 一轮飞镜谁磨?照彻乾坤, 月。 印透山河。玉露泠泠,洗秋 ②玉露泠泠:月光 空银汉无波,比常夜清光更 多,尽无碍桂影婆娑。老子 清凉、凄清的样子。 高歌,为问嫦娥,良夜恹恹, ③银汉:天河。 不醉如何?
第 五 部 分
李白、苏轼等人的咏月名作都是 将明月与人事紧紧交织在一起来 写,忽景忽情,情景交融。这首 散曲却与此不同。它把主要笔墨 都用在了对明月的描写上,只是 最后才在前面描写的基础上点出 作者内心的感受。这种先景后情、 情因景生的写法似乎已经成了常 规,写不好,往往会落入俗套。 其关键在于景要切,情要真,两 者融合得自然。这首散曲成功的 奥秘也就在这里。

古诗文中关于“月”的意象

古诗文中关于“月”的意象

古诗文中“月”的意象古诗文中关于“月”的意象月,是自然界的一道绚丽风景。

古往今来,多愁善感的诗人,不仅用月传递着大千世界的趣味,也用月传递着人类复杂的内心世界。

月亮或偶然或必然的变化与诗人亦喜亦悲的感情相辉映,于是,心境各异的诗人随心所欲地把月亮雕镂,并装饰了自己的诗章。

今天,语文网小编就跟大家一起来谈谈古诗文月的意象。

希望对同学们的语文学习有帮助。

唐代大诗人李白同月是最有缘的。

皎洁的月亮在李白的心中是理想的化身,是光明的寄托,是可以相期相伴的友人。

初别蜀地,仗剑漫游,诗人眼中江月的'景象也分外瑰丽美妙: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但现实却让怀才不遇的诗人一腔苦闷,于酣饮之际,他以上天揽月这一飞动健举的形象,高吟出慷慨志趣: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月亮在诗人那里有情有意,月下独酌时,他引明月为知己: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闻朋友被贬,他托明月寄思念: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诗人放歌月起舞,诗人徘徊月沧桑。

相看两不厌,月亮与太白。

最雄浑苍茫的月当属王昌龄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戍守边疆的征夫,苦待闺中的思妇,月是他们的一种寄托和幻念,跨越时空,千里相共。

边塞诗的创作离不开明月与(边)关的塑造。

但只有盛唐时期的诗人,才赋予了边塞诗更为博大阔远、浑融丰腴的意境,给人一种激动和向往的艺术魅力。

王昌龄一着笔,即展现出一幅壮阔的图画:一轮明月,照耀着边疆关塞。

诗人只用大笔勾勒,不作细致描绘,便已渲染出孤寂、苍凉的气氛,尤为奇妙的是,诗人在月和关的前面,用秦汉时加以修饰,使这幅月临关塞图,变成了时间中的图画,赋予万里边关悠久的历史感。

月作为一种意象,把环境点缀成了苍茫悲壮的边塞风情。

月在此,成了跨越时空的见证人。

最伤感的月非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莫属。

三春花开,中秋月圆,这些本来都是人间美景,可在李煜这位亡国词人的眼里,这些美景就全然不同。

(完整版)古代诗歌中月亮的意象

(完整版)古代诗歌中月亮的意象

古代诗歌中月亮的意象在古诗中月亮可以表达多种情感,她已不是一个单纯的星体,下面是由为大家整理的古代诗歌中月亮的意象,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古代诗歌中月亮的意象(一)对人生及永恒的哲思月亮高高挂在夜空,它激发了人们浩渺如烟的宇宙意识以及遥远悠长的历史意识,促使人类生出一种探索生命奥秘的哲人式愿望,它不断启发人类对宇宙进行思索。

正是在人们这样的心态下,明月意象成为了永恒不变的象征。

诗人身处月光中就会生出一种难以掩饰的思古情感,这时候的月亮就化作一位饱经沧桑的老者。

张若虚曾经在《春江花月夜》中这样描述月亮:“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朦胧的月光中,诗人神思飞跃,他由人生联想到月亮,寻求着浩瀚无际的宇宙奥秘以及人生哲理。

人的生命在月亮面前显得那么短暂易逝,可是从人类总体来看,又是永久存在的,一代又一代绵延不息,正因如此,年年相似的月亮得以与代代无穷的人类实现共存。

古代诗歌中月亮的意象(二)对时空意象的表达月亮不仅仅是短暂易逝的人生的对照,更是历史长河的永恒参照。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出自王昌龄《出塞》)该诗开始主要描述景物。

“秦时明月汉时关”,皎洁的月亮高挂天际,万里关塞一览无余,把边关的寂静寥廓以及景物的萧条表达得淋漓尽致。

将“秦汉时”放置在“月”以及“关”之前进行修饰,提升了诗词的意境,而我们也彷佛回到了遥远的时代,引发出人们无限的思考:自从秦汉开始边防战争就一直没有断过,直到今天,拖得如此之长。

这是诗人站在时间的角度对边塞悠久的描述。

“今年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出自李白的《把酒问月》)世事不断变迁,旧人早已老去,只有月亮依旧,世世代代依然,它静默地注视着人世间的沧桑巨变,而月光有没有由于哀伤而更加阴寒呢?杜牧《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和《寄扬州韩绰判官》“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则是利用月亮意象感今怀昔,感叹历史的荣辱兴衰。

月亮在古诗中的意象

月亮在古诗中的意象

月亮在古诗中的意象1、月是美的象征《诗经·陈风·月出》最早以明月来喻佳人:“月出皎兮,佼人僚兮。

”这里的“佼人”就是美人的意思。

而在韦庄《菩萨蛮》这首著名的唐词当中,更是以“炉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以月喻人,而且是容貌娇艳的女子。

诗词当中用月亮来比喻美丽的女子,不光是凡间的,还有神仙女子。

宋玉的《神女赋》中“其少进也,皎若明月舒其光”,就是用明月来形容神女之美。

苏轼的《宿望湖楼再和》写出名句“新月如佳人,出海初弄色。

”同样是抒写女子之美,月就是人们心中的美女之神。

2、月是故园、团圆的象征苏东坡有云“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古人们很早就在月亮的圆缺和人的离别团聚之间建立了密切的联系。

月圆之日常常被人们看作是家人团聚之时,那么明月就被披上了团圆的象征外衣。

李煜曾《虞美人》写下:“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就是在对月亮的吟咏当中注入了故园之思,深切地表达出了和故乡和亲人团圆的愿望。

而在杜甫的笔下,“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同样表达了对故乡、亲人团聚的盼望。

天上只有一个月亮,而人虽在异乡,但是自己和家人是共看一轮明月,这就将人的思乡之感与故乡的面貌融为一体,这就是月的团圆象征意义所在。

在羁旅之人的眼中,天上遥不可及的月亮就是自己那日夜想念的家,在孤独的夜晚,月之故园就是寄托的最好凭证。

3、月是永恒的象征人生短暂而月亮永恒,这也是诗词中最富有哲理意义的思考。

张若虚的一首《春江花月夜》不仅使他被世人所牢记,也给人们留下了宝贵的哲学道理:“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月在诗人眼中是永恒的,与人的生命短暂形成了带有诗意的对照,这种对照让人们看清了自己,月亮还是那个月亮,但是人生却早已不同。

李白在《把酒问月》:“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也是如此这般的体验。

苏轼也有相似体验,《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只是在感叹时光短暂的同时,寄寓了美好:“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高中语文诗词中对“月”的意象分析

高中语文诗词中对“月”的意象分析

高中语文诗词中对“月”的意象分析(一)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两者极为相似。

“青楼君去后,明月为谁圆?”(罗邺《秋别》)由月圆而人不圆(团圆)生出感慨;“不堪分袂后,残月正如钩。

”(唐求《邛州水亭夜送顾非熊之官》)诗人为什么面对一钩残月会产生“不堪”的感觉呢?恐怕是残月唤起了他的孤独意识所致。

(二)月光清冷,与人的凄凉心情颇为相似。

诗人喜欢引入月亮加以渲染、烘托离愁别绪。

“天长杳无隔,月影在寒水。

”(王昌龄《送李十五》)以寒水里的月影来衬托离人的孤寂情怀。

(三)月亮与人能共存于同一时空,成为旅人的伴侣,为旅人解闷消愁。

“峡里闻猿叫,山头见月时。

”(李白《送友生游峡中》)夜行峡中闻猿清啼,免不了要起羁旅之思,但幸有山月相照相随,总算给人一点慰藉。

(四)月亮可以作为传情的媒介,因为分隔两地之人都能见到天上明月,所以寄情于月。

“吴洲如见月,千里幸相思。

”(李白《送张舍人之江东》)月中有诗人寄寓的情意在,友人一旦见月,便感知到了诗人的情意,从而激发起对诗人的思念。

(五)月亮能够拉近双方的心理距离,减轻因分离造成的痛苦。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王昌龄《送柴侍御》)不管身处何地,苍穹之下只有一个月亮,月亮是两人共同的朋友,共同的寄托。

(六)月亮温和、柔顺,给人以归附感。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
涧中。

”(王维《鸟鸣涧》)寓动于静,勾画出一幅富有情趣的幽雅静谧的美丽图景,让人生发出身处其中该有多好的感慨!。

古诗词中“月”之意象简析

古诗词中“月”之意象简析

古诗词中“月”之意象简析“月出皎兮,佼人僚兮。

舒窈纠兮,劳心悄兮。

”(《诗经·陈风·月出》);“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

”(古诗十九首);“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李白《关山月》);“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好诗多在月明中。

”(黄宗羲《花朝宿石井》)。

这散发着澄澈光芒的月亮自先秦的《诗经》开始,经历了魏晋的低吟、唐宋的轩昂直到明清的诉说,形成了中国古代诗词创作中最具特色的意象。

据统计,《唐诗鉴赏辞典》中的名句索引共收名句954句,其中97句与月有关,《唐宋词鉴赏辞典》中的名句索引共收名句1921句,其中183句与月有关,也就是说月亮意象在我们所熟知的唐诗宋词名句中平均每十句就会出现一次。

这一比例在谢枋得编录的《千家诗》中表现得更为突出,在其辑录的历代七言绝句中,与月亮有关的就占了21%左右。

中国历史上无数的文人墨客写下了大量的咏月抒怀的篇章,在这里月亮不再只是挂在高空的普通星体,它的光亮激起诗人的灵感,引起诗人的思绪,洒遍了诗歌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月亮在中国古典诗歌创作中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

其名字有直接以“月”相称的,也有叫做“婵娟”、“姮娥”、“玉童”、“银蟾”、“玉兔”的;其光亮有“清辉”、“淡月”的不同;其形状有“圆月”、“残月”之分别。

通过不同的抒写,月亮表现为不同的意象组合,它们各具风韵,表达着不同的情意。

下面我们就对古诗词中出现的“月”之意象作一简单地梳理。

(一)望月怀远:古诗词中大量的怀远之作都有悬挂在天边的月亮陪伴,无论它是“残月”、“斜月”,还是“霜月”、“淡月”,或者“新月”、“黄昏月”,约定俗成的月夜成了孤身独处的人们思念远方亲友的最佳时机,望月怀远成为古代诗歌传统主题。

“昭昭素明月,晖光烛我床。

忧人不能寐,耿耿夜何长。

……感物怀所思,泣涕忽沾裳。

”《汉乐府》中的这首《伤歌行》先写月光扰人,夜不能寐,最后点明症结所在——“怀所思”。

古典诗词中的“月”意象

古典诗词中的“月”意象

古典诗词中的月意象在中国的古典诗词中,月亮是最为常用的一个意象之一。

虽然常用,但每一个月中,都浸入了不同作者的不同情感,正可谓是“一千个诗人眼中就有一千个月亮”“一千首诗词中就有一千个月亮”。

然而,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大多相似,可归为几种大致相同的意味于多样中又可现出统一。

一、思乡爱国李白《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一流传千古的名句,直接道出了明月带给作者的浓郁乡愁。

杜甫《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借故乡之月表达了漂泊游子的思乡之情。

王安石《泊船瓜洲》“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中“何时”一词表现出作者迫不及待、期盼归乡的心情。

张继《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月亮、乌鸦、江枫、渔火这些意象组合,表达了了诗人远游的孤独、怀乡的愁绪。

二、感时伤怀(1)时光易逝“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聘;念此怀悲凄,终晓不能静。

”(陶渊明《杂诗》)这两首诗中,月都代表着永恒、亘古不变,以此将人生短暂时光飞逝,与宇宙无限浩渺相对比,表达了诗人的惋惜与悲哀。

(2)孤独寂寞“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这两句诗中,月代表着诗人怀才不遇、穷困潦倒时唯一的精神寄托。

无论人生多么不如意、世事如何变迁,诗人们无尽的寂寞情怀,都因为这一轮明月的存在衬得更加浓烈。

三、清高明月清冷皎洁,永远只是在遥远的天边洒下光芒,这正是一种清高自傲的意味。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独坐弹琴却“人不知”,可见作者超凡脱俗的情操,而仅仅有明月来相照,更可衬出作者欲与明月一样清高的情怀。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明月、松、清泉、石,意象组合营造出了林间静谧安详的场景,以此映衬作者平静的心境。

没有世俗纷繁,作者这一份融入大自然的心境正是超凡脱俗。

四、追思怀念(1)爱情“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

唐诗中带有月意象的诗句

唐诗中带有月意象的诗句

唐诗中带有月意象的诗句01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泊秦淮》杜牧画面朦胧而飘渺。

烟同水,月和沙,都氤氲在一片忽明忽暗的月色中。

在这如梦的夜晚,夜泊秦淮,听曲醉卧,夫复何求。

自然意象“烟”“水”“月”“沙”让秦淮酒家变得分外唯美浪漫。

02流星透疏木,走月逆行云。

——《宿山寺》贾岛山顶佛寺,人烟稀少,风景绝佳。

诗人抬头仰望,只见夜空中的流星似穿行在疏密参差的树木之间,月亮、云彩互扯美丽的白裳,亦步亦趋。

“透”和“逆”突出了动势,仿佛星、木、月、云都活了起来。

03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渡荆门送别》李白海面上的视角永远不会令人失望,天和海都壮阔无际。

如果再加一点浪静,一点风平,月亮就跑下来,成了海中明镜。

云层更是层叠交错,似深邃的楼宇,大气磅礴。

又是一首送别诗,这次的送别也将一眼千年。

04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锦瑟》李商隐水中的明月一定是女子的化形,只见她心酸难掩,竟流下一滴美人泪。

蓝田的美玉难不成也是化形,在暖阳的呵护下,生出了轻烟一般的薄纱。

月色很凉,美玉很暖。

犹如人间的春华秋实,四季悲喜。

如今因了诗人的心境,它们都生出了别样的情愫。

05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月夜忆舍弟》杜甫战事阻隔,兄弟离散,这次的白露节气显得尤为清冷。

月亮也不那么好看了,还是故乡的月更美更圆,那里有亲人围炉夜话,有兄弟换盏推杯。

战乱打破了安宁,冲散了幸福,回忆却越来越清晰。

06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宿建德江》孟浩然黑压压的夜,将深邃的旷野压低下去,最终隐匿在树木之后。

清澈的江水中,一轮明月悠然而卧。

它像是深谙旅人的心,不喧闹,不妄动,就那么凝视着诗人,驱散了诗人羁旅中的寂寥。

07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关山月》李白明月从边关升起,照在祁连山脉,映在玉门关卡,洒在将士们的脸上,明暗在云海之间。

霎那间,山川、云海都连接起来,现出一片苍凉壮观的景象。

古来征战不断的边关,不知藏着多少故事?08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完整版)古典诗词中月意象

(完整版)古典诗词中月意象

暑期实习报告报告名称:生产实习姓名:学号:班级:指导教师:实习单位:昆明铁路局牵引供电培训基地实习时间:2015.7.18~2015.7.24前言随着大三最后一门的考试结束,我们正式步入假期,也迎来本次假期最重要的事——生产实习。

本次暑期实习为专业生产实习,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的必修室外实践课程,共计3学分,是专业课程的重要课外补充,与教室内的专业课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

本次实习主要分成两段:第一段是2015年7月18号前往昆明正式开始,主要在昆明铁路局的牵引供电培训基地和云南铁路博物馆进行参观实习,并于2015年7月24日结束第一阶段的实习;第二阶段是2015年8月24日至8月27日期间对成都地铁、成灌高铁、运达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进行参观学习,并现场了解生产制度和具体排班时间等,8月27日听报告了解高铁发展状况和专业就业前景。

由于本次实习为专业生产实习,而专业生产实习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种重要手段,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大学生择业就业之前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过度时期。

对于我们学生而言,是第一次接触到生产现场,让我们提前对将来的工作岗位有一个适应性的认识,同时也增强了我们对于积极投身祖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事业中的责任感。

实习时间与行程安排:2015.07.17-2015.07.17 生产实习动员大会2015.07.18-2015.07.21 昆明铁路局牵引供电培训基地2015.07.22-2015.07.22 云南铁路博物馆2015.07.23-2015.07.23 中国高铁发展概况及其牵引供电讲座2015.07.24-2015.07.24 昆明段实习总结表彰大会2015.08.25-2015.08.25 成都地铁2015.08.26-2015.08.26 城灌高铁2015.08.27-2015.08.27 交大运达科技有限公司2015.08.28-2015.08.28 撰写实习报告目录前言 (1)目录 (4)第1章生产实习动员大会 (1)1.1生产实习动员大会 (1)第2章昆明实习 (3)2.1火车前往昆明 (3)2.2住宿安排 (4)2.3安全教育和段情教育 (4)2.4接触网 (5)2.4.1接触网简介 (5)2.4.2接触网的供电制式和供电方式 (6)2.4.3支柱与基础 (10)2.4.4支持与定位 (10)2.4.5接触网线索 (12)2.4.6锚段关节 (13)2.4.7绝缘子和绝缘器 (14)2.4.8接触网工作日常 (15)2.5电力系统 (15)2.5.1电力线路 (15)2.5.2杆塔 (16)2.5.3变压器 (17)2.5.4绝缘子和开关 (18)2.6牵引变电所 (19)2.7接触网爬杆 (20)2.8云南铁路博物馆 (21)2.9中国高铁规划与技术概述 (22)2.10实习联欢会 (23)第3章成都实习 (24)3.1成都地铁 (24)3.2成灌高铁 (25)3.3运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6)结论 (27)参考文献 (28)附录 (29)第1章生产实习动员大会1.1生产实习动员大会随着最后一门专业课自动控制系统考试的结束,我们正式进入暑假生产实习的准备前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词中咏“月”的佳句顺手拈来,细细品味起来,作者眼中的“月”早已不能用一两个词来概括说明了,“月”早已随着诗人那真挚丰富的情感而蕴蓄了多重含义,成了一个立体的情感寄托物:失意人眼中的“冷月”,正气者心中的“日月”,别离者泪中的“残月”,欢娱者笑中的“明月”。

如果按月的蕴含不同而分类,“月”意象可分为以下几种:
(一)“月”的时间意象
月有阴晴圆缺,又有规律的循环,因而古人早有以月计时的历法,诗词中用“月”单纯表示季节的也非常多:“二月春风似剪刀”、“毕竟西湖六月中”、“八月秋高风怒号”等等。

但人事的兴衰,朝代的更迭,与那亘古不变依旧东升西落的月相比如白驹过隙,千百年来,有多少人发出时光飞驰、人生苦短的感叹!“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唐·张若虚)人间不知流转了多少英雄豪杰、凡人庸才,而“月”仅是相似,其实又何止是相似,而是“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唐·李白)啊!面对那“年年今夜,月华如练”(宋·范仲淹)的永恒意象,多少人“惯看秋月春风”。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这是李白的质问;“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是苏轼的探询。

有人问其始,自有人问其终。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南唐·李煜)。

但前不见其始,后不见其终,那“秦时明月”尚照汉家宫阙,那古时明月,今日依旧朗照九州。

“长沟流月去无声”,物换星移人不同。

面对宇宙的浩瀚,明月的无穷,人生的有限,多少伤时、惜时、叹时之作流传千古,月早已由“白玉盘”意化为如流水一般东去不回的时间意象,让人在浩淼无穷、深邃永恒的宇宙面前,顿生渺小之感、短暂之
感,更激起和历史洪流相融,奋力在短暂的人生中有为的斗志。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这是曹操问怎么有为,但生活中更多的却是无数的人成为“鸡声茅店月”下的匆匆早行人。

(二)月的空间意象
月挂中天,月光铺洒大地,或朦胧,或明亮,于是物质上的月又成了占据巨大空间的月,更在文人笔下拥有了文化的内涵。

“月出惊山鸟”的幽静明亮,“明月如霜”的冷艳凄迷,“月光如水”的清丽迷人,无不令诗人们挥毫写意,写下“天阶月色凉如水”的清凉感受,写出“月华如练”的流动质感。

月,凭借那月光的普照,往往形成一种广阔的境界,给人以恢弘雄壮的美感。

杜甫有“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的空阔,李白有“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的辽远,王维守着“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清幽,谢灵运品着“明月照积雪,北风劲且哀”的冰寒。

就在这一泻千里的月明中,多少故事在演绎着多味的人生。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宋·欧阳修),那月下是有情男女的相视相恋;“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宋·苏轼)是失意之士的对月感叹;“月黑雁高飞,单于夜遁逃”(唐·卢纶),是失利时的仓皇保命;“今夜鹿州月,闺中只独看”(唐·杜甫)是明月中的思妇望归……
面对无限的月色,诗人涌发了多少灵感,不仅月本身的辽远令人产生无限向往,那月色下的万事万物也因之而拥有无穷诗意。

夜因月而有了生气,月因夜而尽显其意。

诗人的心灵正是在无边的月色中才得以思接千古,慨天地之茫茫,收万物于心间。

(三)月的情感意象
诗言志也,纵然王国维分境界为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但诗词中的万物终究是诗人眼里的,因而无不皆着我色,蒙着感情的面纱,这也使得月又由物质的而幻化为精神的,成为人感情的寄寓者。

(1)良辰美景的象征
月以其轻柔如纱而编织了一个令人臆想无穷的境界,古人早有“月光如水水如天”的清丽,“梨花院落溶溶月”的朦胧,“云破月来花弄影”的变幻。

因而以月来代良辰美景,典型而尽意。

李白有月必有酒,他想“莫使金樽空对月”,更要“浩歌待明月”,进而能“曲尽已忘情”。

苏轼亦言“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

更有秦观的“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

但良辰美景终有不知珍惜者,于是就有了李煜的多少恨,恨如一江春水向东流;还有了琵琶女的泪水倾诉“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待到“暮去朝来颜色故”时,只能“老大嫁作商人妇”。

(2)美好高尚的象征
月因其高挂中天,其光又或珠黄,或乳白,纯洁动人,于是在痴情者的眼里,她仪态万方、温柔娴静,用来喻人自是别有神韵。

“炉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一纯洁、嫩白的美人就似月般楚楚动人的立于眼前。

月的高不可攀,光芒万里,不能不让人把日月并提,“屈原辞赋悬日月,楚王台谢空山丘”,以日月作比把对屈原的赞誉提到了无以复加的顶峰。

“知君用心如日月,侍夫誓拟同生死”(唐·张籍)同样以日月并
提来表示认为对方用意的光明磊落。

“含光混世贵无名,何用孤高比云月”(唐·李白)这更是臆定了月的高贵。

(3)知情可人的象征
在诗人与月共存的时空,月不再是宇宙间一颗行星,只会发出皎洁的光,而是成了一个通情达理、善解人意的可人。

有“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唐·王维)的无语助兴,有“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唐·李白)的痴情相伴,有“暮从碧山下,山月照人归”(唐·李白)的知心爱人,更有“溪边小立苦待月,月知人意偏不出”(宋·杨万里)的调皮嬉戏。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唐·李白)中,明月可代人相伴相随;“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吹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唐·温庭筠)里,看似山月无情,但这正是建立在她该是知道心事的基础上才如此言语的。

更有直言“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唐·张泌)者。

唐韦庄词《世冠子》亦是明证:
四月十七,正是去年今日,别君时──忍泪佯低面,含羞半敛眉。

不知魂已断,空有梦相随,除却天边月,没人知!
(4)离愁别恨的象征
月圆喻团圆,月缺自然就是离别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宋·苏轼)。

但纵有豁达之人说“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那“剪不断,理还乱”的离愁仍是才下眉头,又上心头,挥之不去,渐远渐浓。

能做的只有猛饮烈酒,倒头酣睡,却不免夜来清醒,辗转反侧,孤寂中,看“杨柳岸,晓风残月”(宋·柳永),忆“当时明月在,
曾照彩云归”(宋·晏几道),盼何时杯重把,共叙欢娱情。

滞留的一方要么“无言独上西楼”,看“月如钩”;要么“可怜新月为谁好,无数晚山相对愁”(宋·王安石)。

更有力劝“明月楼高休独倚”,以免“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尽管“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唐·张九龄),却仍是“青鸟不传云中信”,只落得“肠断白萍洲”。

愁极恨至。

“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

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

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

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宋·吕本中《采桑子》)
(5)望远思归的象征
正因月到中秋这个团聚的日子分外明,月必然要担起望远思归的职责。

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千古绝唱写尽了思乡。

千里共婵娟时,更是“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唐·白居易)。

因为在思乡者的眼里,月是故乡明!离家千里,天各一方,共对明月,不是“不知秋思落谁家”,而是“今夜月明人尽望”啊!
(6)寂寞清愁的象征
夜是静寂的,月是冷峻的,那光的亮白在愁人的眼里就是惨白的。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宋·苏轼)中,那月下的孤坟,在清冷的月光下更让人寒从胆边生,泪静从腮边落。

“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唐·孟浩然)中可静听天籁,“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唐·李益)里月凝哀愁,“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宋·苏轼)时,
是诗人写尽历经沧桑的心寒与孤傲,“雾失楼台,月迷津渡”(宋·秦观)里,是词家的迷茫无助。

月,这古今共赏的意象,细究起来意蕴竟如此的丰厚,能理解了它的深层含义,自是对古人思想感情的一种解读,更是丰富自我情感的过程。

古今思想的打通,让我们不会寂寞于自我的心灵,多层面的寄予让本就无穷的世界更是色彩斑斓,让有限的文字更细腻的反映世界的无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