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04年卷江苏高考看高中物理试题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04年江苏高考看高中物理教学
饶金龙
(江苏省溧阳市竹箦中学 213351)
摘要: 2004年高考物理(江苏卷)试题,充分体现了物理学科的特点,突出了对中学物理主干知识的考查,突出了对学生基本素质和学科能力的考查,有利于高等学校选拔人才,对中学物理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高考,物理教学
随着高考改革的不断深入,2004年高考物理江苏试题在保持稳定、坚持改革的前提下,注重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核,强调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与迁移,突出了对物理学科能力的全面考查。试题较好地实现了《考试大纲》提出的命题思想,体现了注重基础、突出能力、加强实验、稳中求变、适度调整等特点,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物理学科特色,对现行中学物理教学起到了良好的推动和导向作用。
一、2004年高考物理江苏试题的特点
1.题量减少,单题思维量增加。近年来,高考物理题量不断减少,从2000年、2001年的22题,减少到2002年、2003年的20题,而2004年江苏试题则减少到18题。这是因为物理是一门要求学生花精力去理解的科学,物理中的较高层次的能力也主要表现在对物理内容的理解的深度上,对遇到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的独立分析和处理能力上,以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给学生更多的思考时间,能真正提高试卷的效度。同时,单个试题的思维量增加了,不少试题都是全方位、多角度地进行提问,还有一
些提供了多个情景、考查多个物理过程。
2.考查知识的同时,更注重对学科能力的考查。从试题考核的内容来看,考查了物理学科中的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原子物理等各个方面,涉及的知识点较多,包含了中学物理中的大部分知识内容。试题全面考查物理学科的五种能力。(1)理解能力:如选择题中,只有对光的本性、改变内能的方式、三种射线的本质及衰变规律、气体的状态参量及改变因素等有深刻理解,才能解答好这些试题;(2)推理能力:如第4题,分析圆周运动的供需平衡条件,才能推理出人造地球卫星轨道变化时所引起的其它量变化,第12题对黑箱内元件的推断等;(3)分析综合能力:如分析产生X射线的物理过程,分析游标卡尺50等分的原理,第15题分析出平衡态的四个位置,第16题对多普勒效应的分析推导等;(4)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能力:如第15题的平衡问题、16题的多普勒现象、第18题是一只狗不断地跳到滑动的雪橇上,都要求学生有较高的分析问题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5)实验能力:考查了50分度游标卡尺的读数,实验器材的选取,二极管在实际电路中运用等问题。
3.有较好的区分度和一定的难度。由于题量有所减少,单题的分值有所增加,试卷中把每题分成若干小题,层层递进,从而使本卷有较好的区分度,减少了一些中等生的失分率。选择题40分,区分度为0.41。非选择题110分,七大题区分度都在0.50以上。根据美国测量学家艾贝尔提出的用区分度指数评价试题质量的标准, 0.40以上为非常优良的区分度。江苏考生物理的平均成绩为85.71分,得分率为57.13%,可见试题有一定的难度。
4.注重对物理实验能力的考查。实验是物理学的基础,今年的物理试卷实验考题的占分比例较高,达13.33%,比考试大纲中13%稍高。实验题主要考查了仪器的使用和数据的处理,如第12题:研究黑箱中一个电学元件的伏安特性,通过测量数据,描点作图,得出该元件具有的特性,再把该元件应
用于实际电路,该题对考生实验能力是一个较好的考查。
5.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考查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如试卷中第16小题:这道试题是一道推理论证题,高中物理教材中对多普勒效应只作定性的说明,本题让考生用运动学的方法推导出多普勒频移方程:f v v v v f S P A
P --=/,
这道试题看起来象是考查多普勒效应,实际上与多普勒效应没有多大的关系,但对考生物理思维能力的考查是一道较好的试题。再如实验题中,巧妙地将“研究小灯泡的伏安特性”和“探究黑箱内的电学元件”两个基本实验结合起来,通过电学元件的伏安特性的测量与数据处理,推断出元件的特性及应用到新的情景中,考查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造性。
6.与生活、生产实践相联系。试题注重了物理知识与科技、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强调了学以致用。例如,第10题考查的知识点是X 射线产生的微观机制和能级的概念,书本上关于X 射线的产生只有简单的“原子的内层电子受激发产生的”,试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描述了原子的内层电子是如何受激发的,并要求在此基础上讨论和计算这就要学生不仅对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列有一个基本的认识,而且要求能深刻理解氢原子模型中原子的能级、跃迁等知识,并能实现知识的合理迁移。再如第17题给出了汤姆孙测定电子的比荷的实验原理图,要求考生读懂、搞清楚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和匀强磁场中的运动问题,从而建立模型并根据物理规律和几何关系求解出结果。
二、高考对高中物理教学的启发
1.要认真研究学生的学习基础、实际水平、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学生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教育的目的不是要拉平这种差距,而是要通过教学,一方面要努力使全体学生达到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规定的最基本的要求;另一方面则应创造条件,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
主动性,让学生自己积极主动地开动思维,加深对学到的知识内容的理解。如果把本属于学生自我开拓的内容,经老师开拓后灌输给全体学生,往往事与愿违:基础差的会被动地被老师牵着走,逐渐丧失学习物理的兴趣和信心;基础好的失去了思维的锻炼,学习能力也得不到提高。教学过程中要留有充分的余地供学生独立钻研,引导学生归纳所学到的知识和方法,经过独立思考,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2.更新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在知识点的浓度和宽度上要求太严,不注重学生基础的培养,不重视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教学,不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学生对物理原理理解不够透彻,知识不能融会贯通,只会死搬硬套,不会灵活运用,遇到新颖题,能力要求高的题目就束手无策。而今年高考试题注重对学生能力的考查,第15、16、18题从学生的答题情况来看就是如此,那些埋头做题,学习能力不强的学生成绩均较低,而那些主动学习,善于思考,物理基础扎实的同学均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因此,作为中学物理教师应彻底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抛弃题海,从基础知识、常见题型、基本方法入手,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
3.课堂教学中要突出基本现象、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重视通过对物理现象、演示实验、学生实验的分析,要重视理论推导引出新的概念、定理和结论,使学生清楚地理解物理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发展他们的智力。知识要逐步积累、扩展和加深,思维能力、自学能力、独立分析问题和解题问题的能力等也要逐步提高,贯彻循序渐进的原则。如速度,首先从匀速直线运动中开始引入的,但要理解这个概念,必须经历从匀速直线运动中的速度到变速直线运动中的速度,再到曲线运动中的速度这样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
4.注重物理学科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能力,是物理教学的重要任务。但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不能只靠老师的灌输,也不能靠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