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你能证明它们吗(二)
初中数学九年思想方法
九年级上册每节的思想方法第一章证明(二)(数形结合、类比思想、演绎、特殊—一般的思想)1、你能证明它们吗思想方法:探索-发现-猜想-证明的思想方法经历“探索-发现-猜想-证明”的过程。
能够用综合法证明等腰三角形的关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
2、直角三角形思想方法:数形结合、特殊—一般的思想利用从一般到特殊的学习方法来研究,先研究用一般方法证明两直角三角形全等,然后才考虑用特殊的方法——HL。
3、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思想方法:数形结合、特殊—一般的思想经历探索、猜测、证明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推理证明意识和能力4、角平分线思想方法:类比思想、演绎思想利用类比的思想方法,掌握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及其逆定理——判定定理,会用这两个定理解决一些简单问题回顾与思考复习题第二章一元二次方程(数形结合、类比思想、降次、建模思想)1、花边有多宽思想方法:建模思想经历由具体问题抽象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中数量关系的一个有效数学模型2、配方法思想方法:转化的思想方法经过自主探究把一元二次方程通过配方转化为(x十m)2=n(n 0)的形式.3、公式法思想方法:归纳、类比的思想方法经过自主探究推导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会用求根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4、分解因式法思想方法:降次的思想方法能根据具体一元二次方程的特征,灵活选择方程的解法,体会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5、为什么是1.618思想方法:建模思想进一步感受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模型,会用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回顾与思考复习题第三章证明(三)(转化、归纳概括、转化思想)1、平行四边形思想方法:转化的思想方法通过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证明,渗透数学学习中的转化思想,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猜想、推理论证的能力,并能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2、特殊平行四边形思想方法:归纳概括以及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经历探索、猜想、证明的过程,进一步发展推理论证的能力回顾与思考复习题第四章视图与投影(转化和建模思想)1、视图思想方法:转化的思想方法能根据三视图描述基本几何体或实物原形,进行简单物体与三视图的相互转化。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1.1你能证明它们吗(第二课时)课件
探 索 新 知
2013年12月23日星期一
10:37:25
定理
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
等腰三角形.
可简述为:等角对等边.
如图,在ABC中, B C AC AB(等角对等边) ABC是等腰三角形
结
论
2013年12月23日星期一
10:37:25
在一个三角形中,如果两个角
不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
10:37:25
请作出等腰三角形各角的平分线,
你发现了什么?
探 索 新 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的平分线相等. 知
你能证明这个结论吗?
2013年12月23日星期一 10:37:25
证明: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的平分线相 等.
已知:如图,在ABC中,AB AC, BD、CE是ABC的角平分线. 求证:BD CE.
你 信 吗 ?
也不相等.
2013年12月23日星期一
10:37:25
已知:如图,在ABC中,B C. 求证:AB AC.
你 行 吗 ?
2013年12月23日星期一
10:37:25
证明:假设AB AC. 那么,由“等边对等角”知C B, 这与已知条件“B C”矛盾. 故假设不成立. 所以,AB AC.
参 考 答 案
2013年12月23日星期一
10:37:25
证明: AB AC ACB ABC (等边对等角) BD、CE是ABC的中线 1 1 CD AC,BE AB(中线的性质) 2 2 CD BE (等量代换) 在DBC和ECB中 CD BE DCB EBC BC CB DBC ECB( SAS ) BD CE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初三数学目录
目录指导教学书001你能证明它们吗(1)002你能证明它们吗(2)003你能证明它们吗(3)004直角三角形(1)005直角三角形(2)006线段的垂直平分线(1)007线段的垂直平分线(2)008角平分线(1)009角平分线(2)010第一章回顾与思考(1)011第一章回顾与思考(2)012花边有多宽(1)013花边有多宽(2)014配方法(1)015配方法(2)016配方法(3)017公式法018分解因式法019为什么是0.618(1)020为什么是0.618(2)021《一元二次方程》回顾与思考022平行四边形(1)023平行四边形(2)024平行四边形(3)025特殊的平行四边形(1)---矩形026特殊的平行四边形(2)---菱形027特殊的平行四边形(3)---正方形028视图 (1)029视图 (2)030灯光与影子 (1)031灯光与影子 (2)032太阳光与影子033反比例函数034反比例函数图象与性质(1)035反比例函数图象与性质(2)036反比例函数的应用037反比例函数038频率与概率(1)039频率与概率(2)040生日相同的概率041池塘里有多少条鱼042043最小作业量001你能证明它们吗(1)002你能证明它们吗(2)003你能证明它们吗(3)004直角三角形(1)005直角三角形(2)006线段的垂直平分线(1)007线段的垂直平分线(2)008角平分线(1)009角平分线(2)010第一章回顾与思考(1)011第一章回顾与思考(2)012花边有多宽(1)013花边有多宽(2)014配方法(1)015配方法(2)016配方法(3)017公式法018分解因式法019为什么是0.618(1)020为什么是0.618(2)021《一元二次方程》回顾与思考022平行四边形(1)023平行四边形(2)024平行四边形(3)025特殊的平行四边形(1)---矩形026特殊的平行四边形(2)---菱形027特殊的平行四边形(3)---正方形028视图 (1)029视图 (2)030灯光与影子 (1)031灯光与影子 (2)032太阳光与影子033反比例函数(1)034反比例函数(2)035反比例函数图象与性质(1) 036反比例函数图象与性质(2) 037反比例函数的应用(1)038反比例函数的应用(2)039频率与概率(1)040频率与概率(2)041生日相同的概率042池塘里有多少条鱼。
初三数学上册全册教案(北师大版)
初三数学上册全册教案(北师大版)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全册精品教案第一章证明(二)(课时安排).你能证明它们吗?3课时2.直角三角形2课时3.线段的垂直平分线2课时4.角平分线课时1.你能证明它们吗?(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作为证明基础的几条公理的内容。
2.掌握证明的基本步骤和书写格式.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发现——猜想——证明”的过程。
2.能够用综合法证明等区三角形的有关性质定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启发、引导学生体会探索结论和证明结论,即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相互依赖和相互补充的辩证关系.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独立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重点、难点、关键.重点:探索证明的思路与方法。
能运用综合法证明问题.2.难点:探究问题的证明思路及方法.3.关键:结合实际事例,采用综合分析的方法寻找证明的思路.教学过程:一、议一议:.还记得我们探索过的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吗?2.你能利用已有的公理和定理证明这些结论吗?给出公理和定理:.等腰三角形两腰相等,两个底角相等。
2.等边三角形三边相等,三个角都相等,并且每个角都等于延伸.二、回忆上学期学过的公理本套教材选用如下命题作为公理:.两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2.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3.两边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SAS)4.两角及其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SA)5.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SSS)6.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三、推论两角及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AAS)证明过程:已知:∠A=∠D,∠B=∠E,Bc=EF求证:△ABc≌△DEF证明:∵∠A+∠B+∠c=180°,∠D+∠E+∠F=180°(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c=180°-∠F=180°-又∵∠A=∠D,∠B=∠E(已知)∴∠c=∠F又∵Bc=EF(已知)∴△ABc≌△DEF(ASA)推论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1.1 你能证明它们吗(二)
求证:等腰三角形两腰上的高相等. A
P C
驶向胜 利的彼 岸
议一议
1
学无止境
1.已知:如图,在△ABC中, (1)如果∠ABD=∠ABC/3,∠ACE=∠ACB/3呢? 由此你能 得到一个什么结论? (2)如果AD=AC/3,AE=AB/3呢? 由此你能得到一个什么 结论? A 你能证明得到的结论吗?
下课了!
结束寄语
• 严格性之于数学家,犹如道德之 于人. • 证明的规范性在于:条理清晰 ,因果相应,言必有据.这是初 学证明者谨记和遵循的原则.
● ●
我能行
1
命题的证明
求证:等腰三角形两腰上的中线相等. A 已知:如图,在△ABC中,AB=AC,BM,CN是 △ABC两腰上的中线. M N 求证:BM=CN. 证明:∵AB=AC(已知), B C ∴∠ABC=∠ACB(等边对等角). 1 1 又∵CM= 2 AC,BN= 2 AB(已知), ∴CM=BN(等式性质). 在△BMC与△CNB中 ∵ BC=CB(公共边), ∠MCB=∠NBC(已知), CM=BN(已证), 驶向胜利 ∴△BMC≌△CNB(SAS). 的彼岸 ∴BM=CN(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1.1 你能证明它们吗(二)
知识要点:
结论1: 等腰三角形腰上的高线与底边的夹角等于 顶角的一半. 结论2: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任意一点到两腰的距 离之和等于一腰上的高
定理: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简称:等边对等角
推论: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线 互相重合 (三线合一)
驶向胜利 的彼岸
议一议
3
几何的三种语言
定理: 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等角对等边).
《你能证明它们吗》第二课时同步课堂教学课件
结论: 1、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的平分线相等. 2、等腰三角形两腰上的中线相等. 3、等腰三角形两腰上的高相等.
A
E B D C B E A D A BD=CE
E
CB
D
C
证一证
证明: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的平分线相等.
已知:如图,在△ABC中,AB=AC, BD,CE是△ABC角平分线. A E B
1 2
a4+a5=1,那么,这五个数中至少有一个大于或 等于1/5. 如何证明这个结论?
用反证法来证:
证明: 假设这五个数中没有一个大于或等于1/5,即都 不得小于1/5, 那么这五个数的和a1+a2+a3+a4+a5就小于1.
这与已知这五个数的和a1+a2+a3+a4+a5=1相矛盾.
因此,假设不成立,即这五个数中至少有下个大 于或等于1/5成立.
得把树枝都快压断了,小朋友们都跑去摘,只有王
戍站着没动.小朋友问他为何不去摘,他说:“树长
在路边,李子那么多,肯定李子是苦的,不好吃.不 然早就没了!”.小朋友摘来一尝,李子果然苦的没
法吃.
证一证
小明是这样想的: 如图,在△ABC中,已知∠B≠∠C, A
此时,AB与AC要么相等,要么不相等. B
●
60° 60°
30°
想一想
小明说,在一个三角形中,如果两 个角不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
A
边也不相等.
B
C
即在△ABC中,如果∠B≠∠C,那么AB≠AC. 你认为这个结论成立吗? 如果成立,你能证明它吗?
证明命题的新思路
路边苦李
古时候有个人叫王戍,7岁那年的某一
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1.1《你能证明它们吗》教学设计2
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1.1《你能证明它们吗》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1.1你能证明它们吗》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证明的方法和步骤,学会用几何语言和逻辑推理的方法证明几何结论。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进一步感受证明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基础,对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判定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证明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还有待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掌握证明的方法和步骤,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证明的方法和步骤,学会用几何语言和逻辑推理的方法证明几何结论。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感受证明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证明的方法和步骤,能用几何语言和逻辑推理的方法证明几何结论。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掌握证明的逻辑推理过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证明的方法和步骤。
2.采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理解证明的过程。
3.采用分组合作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和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几何图形和证明案例,用于课堂演示和分析。
2.准备证明的道具,如直尺、圆规等,方便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3.准备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判定,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一组几何图形,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图形的性质是如何得出的?是如何证明的?3.操练(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用几何语言和逻辑推理的方法证明这些几何图形的性质。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分组合作,进行证明的实践操作。
4.巩固(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几何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检验学生对证明方法和步骤的掌握程度。
北师大版初三上数学重难点
初三上一、证明(二)你能证明它们吗直角三角形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角平分线二、一元二次方程花边有多宽配方法公式法分解因式法为什么是0.618三、证明(三)平行四边形特殊平行四边形四、视图与投影视图太阳光与影子灯光与影子五、反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与性质反比例函数的应用六、频率与概率频率与概率投针试验生日相同的概率池塘里有多少条鱼一、证明(二)1.你能证明它们吗利用已知的公理和定理(三角形全等的公理和推论)证明以下结论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推论: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都相等,并且每个角都是60定理: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等角对等边)反证法:①假设命题的结论不成立②推导出与定义、公理、已证定理或已知条件相矛盾的结果③证明命题的结论一定成立定理:有一个角等于60 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定理: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 ,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2.直角三角形定理1: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定理2:如果三角形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互逆命题、逆命题、互逆定理、逆定理的概念定理3: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斜边、直角边”或“HL”)3.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定理1: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定理2:到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定理3:三角形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相交于一点,并且这一点到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
4.角平分线定理1: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定理2:在一个角的内部,且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平分线上。
定理3: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相交于一点,并且这一点到三条边的距离相等。
回顾与思考:1.说说作为证明基础的几条公理2.向你的同伴讲述一两个命题的证明思路和证明方法3.你能说出一对互逆定理吗?它们的真假性如何?4.任意画一个角,用尺规将其二等分、四等分。
九上 1.2你能证明它们吗(2)
1.2你能证明它们吗(2)教师寄语:未来与期待总是并肩向我们走来学习目标:1、能够证明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并会运用其定理进行证明。
2、结合实例体会反证法的含义。
3、经历探索、猜想、证明”的过程,进一步发展推理证明意识和能力。
学习过程:一、前置准备:1、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是什么?2、 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为700,则顶角为 。
3、 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外角为1000,则其顶角顶角为 。
二、自主学习:1、 等腰三角形的两底的角平分线相等吗?怎样证明。
已知:求证:证明:得出定理: 。
问题:等腰三角形两条腰上的中线相等吗?高呢?还有其他的结论吗?请你证明它们,并与同伴交流。
三、合作交流:1、 我们知道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反过来此命题成立吗?并与同伴交流,由此得到什么结论?得出定理: ;简称: 。
四、反证法:在证明时,可先假设结论不成立,然后推导出与定义、公理、定理或已知条件相互矛盾的结果,从而证明命题的结果一定成立。
这种证明方法称为“反证法”(1)思考:“在一个三角形中,如果两个角不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不相等”你能证明这个命题吗?(2)证明:在一个三角形中,至少有一个内角小于或等于60°(3)154321=++++a a a a a ,那么这5个数中至少有一个大于或等于51五、例题解析:如图,△ABC中,D、E分别是AC、AB上的点,BD与CE相交于点O,给出下列四个条件①∠EBO=∠DCO;②∠BEO=∠CDO;③BE=CD;④OB=OC,上述四个条件中,哪两个条件可判定是等腰三角形,请你写出一种情形,并加以证明。
六、当堂训练:1、已知:如图,在△ABC中,则图中等腰直角三角形共有()(A).3个;(B).4个;(C).5个;(D).6个,2、已知:如图,在△ABC中,AB=AC,∠BAC=1200, D、E是BC上两点,且AD=BD,AE=CE,猜想△ADE是三角形。
3、如图,在△ABC中,∠ABC与∠ACB的平分线交与点O,若AB=12,AC=18,BC=24,则△ABC的周长为()(A).30;(B).36;(C).39;(D).42。
九上 1.1你能证明它们吗
1.1你能证明它们吗(1)教师寄语: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学习目标:1、了解作为证明基础的几条公理内容,掌握证明的基本步骤步骤和书写格式。
2、经历“探索---发现---猜想---证明”,能够用综合法证明等腰三角形的有关性质定理。
3、通过探究,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不懈的探究精神和良好的说理方法。
学习过程:一、前置准备:1、请你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证明的基本步骤。
2、列举我们已知道的公理:(1)公理:同位角,两直线平行。
(2)公理:两直线,同位角。
(3)公理: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4)公理: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5)公理: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6)公理: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
注:等式的有关性质和不等式的有关性质都可以看作公理。
二、自主学习:利用已有的公理和定理证明:“两角及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三、合作交流:议一议:(1)还记得我们探索过的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吗?角:三线:(2)用已有的公理及定理证明这些结论。
四、例题解析:在△ABC中,AD是角平分线,DE⊥AB, DF⊥AC,试猜想EF与AD之间有什么关系?并证明你的猜想。
五、当堂训练:1、下列各组几何图形中,一定全等的是()A、各有一个角是550的两个等腰三角形;B、两个等边三角形;C、腰长相等的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D、各有一个角是500,腰长都为6cm的两个等腰三角形.2、如图,已知:AB∥CD,AB=CD,若要使△ABE≌△CDF,仍需添加一个条件,下列条件中,哪一个不能使△ABE≌△CDF的是()A、∠A=∠B ;B、BF=CE;C、AE∥DF;D、AE=DF.3、如果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等于500则其余两角的度数为。
4、(1)如果等腰三角形的一条边长为3,另一边长为5,则它的周长为。
(2)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13cm,其中一边长为3cm,则该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
5、△ABC中, AB=AC, 且BD=BC=AD,则∠A的度数为。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教材目录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教材目录北师版初中数学教材总目录七年级上学期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1.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1.2展开与折叠1.3截一个几何体1.4从不同方向看1.5生活中的平面图形第二章有理数及其运算2.1数怎么不够用了2.2数轴2.3绝对值2.4有理数的加法2.5有理数的减法2.6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2.7水位的变化2.8有理数的乘法2.9有理数的除法2.10有理数的乘方2.11有理数的混合运算2.12计算器的使用第三章字母表示数3.1字母能表示什么3.2代数式3.3代数式求值3.4合并同类项3.5去括号3.6探索规律第四章平面图形及其位置关系4.1线段、射线、直线4.2比较线段的长短4.3角的度量与表示4.4角的比较4.5平行4.6垂直4.7有趣的七巧板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5.1你今年几岁了5.2解方程5.3日历中的方程5.4我变胖了5.5打折销售5.6“希望工程”义演5.7能追上小明吗5.8教育储蓄第六章生活中的数据6.1 认识100万6.2科学记数法6.3扇形统计图6.4你有信心吗6.5统计图的选择第七章可能性7.1一定摸到红球吗7.2转盘游戏7.3谁转出的“四位数”大课题学习★制作一个尽可能大的无盖长方体七年级下学期第一章整式的运算1.1整式1.2整式的加减1.3同底数幂的乘法1.4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1.5同底数幂的除法1.6整式的乘法1.7平方差公式1.8完全平方公式1.9整式的除法第二章平行线与相交线2.1余角与补角2.2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2.3平行线的特征2.4用尺规做线段和角第三章生活中的数据3.1认识百万分之一3.2近似数和有效数3.3世界新生儿图第四章概率4.1游戏公平吗4.2摸到红球的概率4.3停留在黑砖的概率课题学习★制作“人口图”第五章三角形5.1认识三角形5.2图形的全等5.3全等三角形5.4探索全等三角形条件5.5作三角形5.6利用三角形全等测量距离5.7探索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第六章变量之间的关系6.1小车下滑的时间6.2变化中的三角形6.3温度的变化6.4速度的变化第七章生活中的轴对称7.1轴对称现象7.2简单的轴对称图形7.3探索轴对称的性质7.4利用轴对称设计图案7.5镜子改变了什么7.6镶边与剪纸八年级上学期第一章勾股定理1.1探索勾股定理1.2能得到直角三角形吗1.3蚂蚁怎样走最近第二章实数2.1数怎么又不够用了2.2平方根2.3立方根2.4公园有多宽2.5用计算器开方2.6实数第三章图形的平移与旋转3.1生活中的平移3.2简单的平移作图3.3生活中的旋转3.4简单的旋转作图3. 5它是怎样变过来的3.6简单的图案设计第四章四边形性质探索4.1平行四边形的性质4.2平行四边形的判别4.3菱形4.4矩形、正方形4.5梯形4.6探索多边形的内角与外角和4.7中心对称图形课题学习★制作平面图性的镶嵌第五章位置的确定5.1确定位置5.2平面直角坐标系5.3变化的鱼第六章一次函数6.1函数6.2一次函数6.3一次函数的图象6.4确定一次函数表达式6.5一次函数图象的应用第七章二元一次方程组7.1谁的包裹多7.2解二元一次方程组7.3鸡图同笼7.4增收节支7.5里程碑上的数7.6二元一次方程与一次函数第八章数据的代表8.1平均数8.2中位数与众数8.3利用计算器求平均数八年级下学期第一章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1.1不等关系1.2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3不等式的解集1.4一元一次不等式1.5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次函数1.6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第二章分解因式2.1分解因式2.2提公因式法2.3运用公式法第三章分式3.1分式3.2分式的乘除法3.3分式的加减3.4分式方程第四章相似图形4.1线段的比4.2黄金分割4.3形状相同的图形4.4相似多边形4.5相似三角形4.6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4.7测量旗杆的高度4.8相似多边形的性质4.9图形的放大与缩小课题学习★制作视力表第五章数据的收集与处理5.1每天干家务活的时间5.2数据的收集5.3频数与频率5.4数据的波动课题学习★吸烟的危害第六章证明(一)6.1你能肯定吗6.2定义与命题6.3为什么它们平行6.4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6.6关注三角形的外角九年级上学期第一章证明(二)1.1你能证明它们吗1.2直角三角形1.3线段的垂直平分线1.4角平分线第二章一元二次方程2.1花边有多宽2.2配方法2.3公式法2.4分解因式法2.5为什么是0.168第三章证明(三)3.1平行四边形3.2特殊平行四边形第四章视图与投影4.1视图4.2太阳光与影子4.3灯光与影子第五章反比例函数5.1反比例函数5.2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5.3反比例函数的应用课题学习★猜想、证明与拓广第六章频率与概率6.1频率与概率6.2投针试验6.3生日相同的概率6.4池塘有多少条鱼九年级下学期第一章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1.1从梯子的倾斜程度谈起1.230o,45o,60o角的三角函数值1.3三角函数的有关计算1.4船有触角的危险吗1.5测量物体的高度第二章二次函数2.1二次函数所描述的关系2.2结识抛物线2.3刹车距离与二次函数2.4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2.5用三种方式表示二次函数2.6何时获得最大利润2.7最大面积是多少2.8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课题学习★拱桥设计第三章圆3.1车轮为什么做成圆型3.2圆的对称性3.3圆周角和圆心角的关系3.4确定圆的条件3.5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3.6圆和圆的位置关系3.7弧长及扇形的面积3. 8圆锥的侧面积课题学习★设计遮阳篷第四章统计与概率4.1 50年的变化4.2哪种方式更合算4.3游戏公平吗。
《你能证明它们吗》参考教案
第一章证明(二)§1.1、你能证明它们吗(一)课型:新授课备课时间:一、教学目标:1、了解作为证明基础的几条公理的内容,掌握证明的基本步骤和书写格式。
2、经历“探索-发现-猜想-证明”的过程。
能够用综合法证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
3、结合实例体会反证法的含义。
二、教学重点:了解作为证明基础的几条公理的内容,通过等腰三角形性质证明,掌握证明的基本步骤和书写格式。
教学难点:能够用综合法证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特别是证明等腰三角形性质时辅助线做法)。
三、教学方法:观察法。
四、教学过程:复习:1、什么是等腰三角形?2、你会画一个等腰三角形吗?并把你画的等腰三角形栽剪下来。
3、试用折纸的办法回忆等腰三角形有哪些性质?新课讲解:在《证明(一)》一章中,我们已经证明了有关平行线的一些结论,运用下面的公理和已经证明的定理,我们还可以证明有关三角形的一些结论。
同学们和我一起来回忆上学期学过的公理♦本套教材选用如下命题作为公理 :♦ 1.两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2.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3.两边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SAS)♦ 4.两角及其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ASA)♦ 5.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SSS)♦ 6.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由公理5、3、4、6可容易证明下面的推论:推论两角及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AAS)证明过程:已知:∠A=∠D,∠B=∠E,BC=EF 求证:△ABC ≌△DEF证明:∵∠A+∠B+∠C=180°,∠D+∠E+∠F=180°(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C=180°-(∠A+∠B) ∠F=180°-(∠D+∠E) 又∵∠A=∠D,∠B=∠E (已知) ∴∠C=∠F 又∵BC=EF (已知)∴△ABC ≌△DEF (ASA )(这个推论虽然简单,但也应让学生进行证明,以熟悉的基本要求和步骤,为下面的推理证明做准备。
你能证明它们吗(2)练习
你能证明它们吗(2)练习目标导航1.能够用综合法证明等腰三角形的有关性质.2.了解并能证明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3.结合实例体会反证法的含义.基础过关1.一个等腰三角形有一角是70°,则其余两角分别为_________.2.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为5和8,则此三角形的周长为_________.3.等腰三角形两腰上的高相等,这个命题的逆命题是________________,这个逆命题是_________命题.4.在△ABC 中,AB=AC ,∠A=︒36,BD 是的角平分线,图中等腰三角形有( )A.1个B.2个C.3个D.4个 5.在下列三角形中,若AB=AC ,则能被一条直线分成两个小等腰三角形的是( ) A.(1)(2)(3) B.(1)(2)(4) C.(2)(3)(4) D.(1)(3)(4)(1) (2) (3) (4) 7题图能力提升6.三角形三边分别为a 、b 、c ,且a 2-bc =a (b -c ),则这个三角形(按边分类)一定是_________三角形.7.如图,在△ABC 中,BC=5cm,BP 、CP 分别是∠ABC 和∠ACB 的角平分线,且PD//AB ,PE//AC ,则△PDE 的周长是 .8.等腰△ABC 中,AC =2BC ,周长为60,则BC 的长为( ) A.15 B.12 C.15或12 D.以上都不正确 9.已知:如图,AB =AC ,DE ∥AC ,求证:△DBE 是等腰三角形.10.如图,△ABC 中,AB =AC ,∠1=∠2,求证:AD 平分∠BAC.11.用反证法证明:△ABC 中至少有两个角是锐角.CBABAC B AC B AP EDCBA12.如图,小明欲测量河宽,选择河流北岸的一棵树(点A )为目标,然后在这棵树得正南岸(点B )插一小旗作标志,从B 点沿南偏东︒60方向走一段距离到C 处,使∠ACB 为︒30,这时小明测得BC 的长度,认为河宽AB=BC ,他说得对吗?为什么?13.如图,在ABC Rt ∆中,∠CAB=︒90,AD ⊥BC 于D ,∠ACB 的平分线交AD 于E ,交AB 于F.求证:△AEF 为等腰三角形.14.如图,在△ABC 中,AB=AC,P 是BC 上一点,PE ⊥AB, PF ⊥AC,垂足为E 、F,BD 是等腰三 角形腰AC 上的高, ⑴求证:BD=PE +PF.⑵当点P 在BC 边的延长线上时,而其它条件不变,又有什么样的结论呢?请用文字加以说明本题的结论.聚沙成塔如图所示,点O 是等边△ABC 内一点,∠AOB=110。
九上数学第一单元
1第一章证明(二) (预习要点)知识点1:你能证明它们吗?在《证明(一)》一章中,我们已经证明了有关平行线的一些结论,运用下面的公理和已经证明的定理,我们还可以证明有关三角形的一些结论。
由上面的公理,容易证明下面的推论。
议一议:(1)还记得我们探索过的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吗? (2)你能利用已有的公理和定理证明这些结论吗?这一定理可以简单叙述为:等边对等角。
例题1:已经如图 △ ABC 中,AB=AC,求证∠B=∠C.B C 证明:取BC 的中点D ,连接AD,如图因为:AB=AC ,BD=CD ,AD=AD; 所以: △ABD ≌ △ASD (SSS )2所以:∠B=∠C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想一想:在上图中,线段AD 还具有怎样的性质?为什么?由此你能得到什么结论?随堂练习:1.证明: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都相等,并且每个角都等于60º.2、如图,在 △ABD 中,C 是BD 上的一点,且AC ⊥(1)求证:△ABD 是等腰三角形;(2)求∠BAD 的度数。
C在等腰三角形中作出一些线段(如角平分线、中线、高等)。
你能发现其中一些相等的线段吗?你能证明你的结论吗?例题2: 证明: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的平分线相等。
已知:如图,在 △ ABC 中,AB=AC, BE,CD 是 △ ABC 的角平分线,求证:BE=CD证明:因为 AB=AC 所以∠ABC=∠ACB(等边对等角) 因为∠CBE= 12∠ABC ,∠BCD=错误! ∠ACB3所以∠CBE=∠BCD在△BDC 和△CEB 中,因为 ∠ACB=∠ABC,BC=CB,∠CBE=∠BCD 所以△BDC ≌△CEB (ASA)所以BE=CD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例题3:在△ABC 中,∠B=∠C,要想证明AB=AC ,只要能构成两个全等的三角形,使AB 与AC你是怎样构成的?这一定理可以简单叙述为:等角对等边。
想一想:1、(1)一个等腰三角形满足什么条件时便成为等边三角形?(2)你认为有一个角等于60º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吗?你能证明你的结论吗?把你的证明思路与同伴交流。
1.1你能证明它们吗等边三角形的判定
B A
300
′
C
驶向胜利 的彼岸
试一试P14 2
成功者的摇篮
1.如图(1):四边形ABCD是一张正方形纸片,E,F分别 是AB,CD的中点,沿着过点D的折痕将A角翻折,使得 A落在EF上(如图(2)), 折痕交AE于点G,那么∠ADG 等于多少度?你能证明你的结论吗?
B E C F B E A G A (1) D A (2) D C F
驶向胜利 的彼岸
独立作业
2
习题1.3
4 1
E 1.已知: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
A
3
F
D 答:(1)△DEF是等边三角形;(2)△ABE,△ACF,△BCD也是等边三角形. 证明(1):∵△ABC是等边三角形(已知), ∴∠1=∠2=∠3=600(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都相等并且每个 角都等于600 ). 又∵EF∥BC,DE∥AC(已知), ∴∠4=∠2=600,∠5=∠1=600(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E=600(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驶向胜利 同理,∠D=600,∠F=600. 的彼岸 ∴ ∠D=∠E=∠F=600(等量代换). ∴△DEF是等边三角形(三个角相等的三角形 是等边三角形).
试一试P14 2
成功者的摇篮
1.如图(1):四边形ABCD是一张正方形纸片,E,F分 别是AB,CD的中点,沿着过点D的折痕将A角翻折,使 得A落在EF上(如图(2)中A1),折痕交AE于点G,那么 ∠ADG等于多少度?你能证明你的结论吗? B C 0. 答:∠ADG等于15 证明:∵DF=DC/2(中点意义), A1 E F A1D=AD=CD(正方形各边都相等), 300 ∴DF=A1D/2(等量代换). G ∴∠DA1F=300 (在直角三角形中, 如果一条直 A D 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那么它所对的锐角等于300). (2) 又∵AD∥EF(中点意义), ∴∠A1DA=∠DA1F=300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ADG=∠A1DA/2=150(角平分线意义).
1.1你能证明它们吗
呢? 由此你能得到一个什么结论?
E
A D
B
C
1 1 (2)如果AD= AC ,AE= AB ,那么BD=CE吗? 2 2
1 如果AD= 1 AC ,AE= AB 呢? 3 3
由此你能得到一个什么结论?
2.前面已经证明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反过来,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吗? 如图, 在△ABC中, ∠B=∠C.要想 证明AB=AC,只要能构造两个全等的三 角形,使AB与AC成为对应边就可以了. 你是怎样构造的? B 定理
Q B P C
证明:等腰三角形两腰上的中线相等. 已知:如图,在△ABC中,AB=AC,BM、CN是△ABC A 两腰上的中线. 求证:BM=CN.
N B M C
1.如图,在等腰三角形ABC中, 1 1 (1)如果∠ABD= ABC , ∠ACE= ACB ,
3
3 1 1 那么BD=CE吗?如果∠ABD= ABC ,∠ACE= 4 ACB 4
A
C
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这一定理可以简单叙述为:等角对等边.
小明说,在一个三角形中,如果两个角不相等,那 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不相等.你认为这个结论成立 吗? 如果成立,你能证明它吗?
A
B
C
小明是这样想的:
如上图,在△ABC中,已知∠B≠∠C, 此时,AB与AC要么相等,要么不相等. 假设AB=AC,那么根据“等边对 等角”定理可得∠B=∠C,但已知条 件是∠B≠∠C.“∠B=∠C”与已知 条件“∠B≠∠C”相矛盾, 因此,AB≠AC.
用两个含30°角的三角尺,你能拼成一个怎样的 三角形?能拼出一个等边三角形吗?说说你的理由.
60°
60°
1.1你能证明它们吗(2)
∵AB=AC, ∠1=∠2(已知). ∴BD=CD,AD⊥BC(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
∵AB=AC, BD=CD (已知). ∴∠1=∠2,AD⊥BC(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 ∵AB=AC, AD⊥BC(已知). ∴BD=CD, ∠1=∠2(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
轮换条件∠1=∠2, AD⊥BC,BD=CD,可得三线合一的 三种不同形式的运用.
1.证明: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都相等,并且 每个角都等于60°.
2.如图,在三角形ABD中,C是BD上的一点, 且AC垂直BD,AC=BC=CD. (1) 求证:△ABD是等腰三角形 (2)求∠ABD的度数
A
B
C
D
开拓思维
1.将下面证明中每一步的理由写在括号内: 已知:如图,AB=CD,AD=CB. 求证:∠A=∠C.
A
●●
B′
C
●
●●
C′
驶向胜利 的彼岸
回顾与思考 6
几何的三种语言
B
推论: 两角及其一角的对边对应相 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AS).
′
在△ABC与△A′B′C′中 ∵∠A=∠A′ ∠C=∠C′ A′ AB=A′B′ ∴△ABC≌△A′B′C′(AAS).
A
●
●●
B′
C
●
●●
C′
证明后的结论,以后可以直接运用.
证明:连接BD, 在△BAD和△DCB中, ∵ AB=CD( AD=CB( BD=DB( ∴ △BAD≌ △DCB( ∴ :∠A=∠C (
A
D
) ) )B ) )
C
2.已知:如图,点B,E,C,F在同一条直线 上,AB=DE,AC=DF,BE=CF. 求证:∠A=∠D
A D
(高考考纲解读)系列 专题2 正确书写规范汉字
1.1、你能证明它们吗(二) 课 题1.1、你能证明它们吗(二)课型教学目标1、掌握证明的基本步骤和书写格式。
2、经历“探索-发现-猜想-证明”的过程。
能够用综合法证明等腰三角形的关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
3、结合实例体会反证法的含义。
教学重点等腰三角形的关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
教学难点能够用综合法证明等腰三角形的关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
教学方法探究法,讲练结合法教具三角尺教 学 内 容 及 过 程教师活动备注一、等腰三角形性质的探究 1.让学生回忆上节课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思考从等腰三角形中能找到哪些相等的线段。
2.播放课件,结合刚才的问题讲解例1的命题,并为后面将此性质拓展埋下伏笔。
3.分别演示: 中,∠ABD=∠ABC, ∠ACE=∠ACB,k=,时,BD是否与CE相等。
引导学生探究、猜测当k为其他整数时,BD与CE的关系。
4. 引导学生探究,对于上述例题,当AD=AC,AE=AB,k=,时,通过对例题的引申,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经历探究—猜测—证明的学习过程。
5.引导学生进一步推广,把上面3、4中的k取一般的自然数后,原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要求学生说明理由或给出证明。
6.对学生探究的结果予以汇总、点评,鼓励学生在自己做题目的时候也要多思多想,并要求学生对猜测的结果给出证明。
7.提出新的问题,引导学生从“等角对等边”这个命题的反面思考问题,即思考它的逆命题是否成立。
适时地引导学生思考可以用哪些方法证明?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8.归纳学生提出的各种证法,清楚的分析证明的思路,培养学生演绎证明的初步的推理能力。
9.启发学生思考:在一个三角形中,如果两个角不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不相等,这个结论是否成立?如果成立,能否证明。
这实际上是“等边对等角”的逆否命题,通过这样的表述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10.总结这一证明方法,叙述并阐释反证法的含义,让学生了解。
11.小结这两个课时的内容。
初中数学定义汇总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定义汇总目录第一章证明(二)第二章一元二次方程第三章证明(三)第四章视图与投影第五章反比例函数(期中考试前内容)第六章频率与概率第一章直角三角形边角关系第二章二次函数(拟定期末考试内容)第一章证明(二)1.你能证明它们吗2.直角三角形3.线段的垂直平分线4.角平分线第三章证明(三)1.平行四边形2.特殊平行四边形说明:为配合几何推理证明的教学,现将北师大版教材中的能作为推理证明依据的公理、定理、推论等整理汇编如下:八年级下册证明(一)一、公理1.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3.两边及其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SAS)4.两角及其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ASA)5.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SSS)6.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此外,等量代换可作为公理使用.二、定理及推论1.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2.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3.对顶角相等.4.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5.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6.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7.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8.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9.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10.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九年级上册证明(二)定理及推论1.推论两角及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AS)2.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3.推论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4.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都相等,并且每个角都等于60°.5.定理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等角对等边)6. 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7.定理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8.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9.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10.定理如果三角形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11.定理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HL)12.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13.定理到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14.定理三角形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相交于一点,并且这一点到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15.定理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16.定理在一个角的内部,且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17.定理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相交于一点,并且这一点到三条边的距离相等.18.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底角等于45°.19.有一个角等于45°的直角三角形是等腰直角三角形.九年级上册证明(三)定理及推论1.定理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2.定理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3. 等腰梯形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4.定理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5.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6.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7. 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8.定理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9.定理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10.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11. 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12.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13.定理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14.定理矩形的对角线相等.15.推论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16.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17. 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18.如果一个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19.定理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20.定理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21.定理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22. 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23. 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都相等.24. 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并且互相垂直平分,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25.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26. 对角线相等的菱形是正方形.27.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矩形是正方形.第一章证明(二)一、教学目标1.发展学生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进一步体会证明的必要性.2.进一步掌握综合法的证明方法,结合实例体会反证法的含义.3.了解作为证明基础的几条公理的内容,能证明与三角形、线段垂直平分线、角平分线等有关的性质定理及判定定理.4.结合具体例子了解逆命题的概念,会识别两个互逆命题,并知道原命题成立其逆命题不一定成立.5.能够利用尺规作已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和已知角的平分线;已知底边及底边上的高,能用尺规作出等腰三角形.二、本章是《证明(一)》的继续.教科书首先给出四条公理,这四条公理与《证明(一)》中给出的两条公理一起作为这一章对命题继续进行逻辑证明的基础.1.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2.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3.两边及其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4.两角及其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5.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6.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本章所证明的命题大都与等腰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有关,主要包括:(1)等腰三角形(含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及判定定理;(2)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及判定定理;(3)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及判定定理;(4)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及判定定理.用反证法证明:一条直线与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相交,必定与另一条相交.1. 已知:在△ABC中,AB=13cm,BC=10cm,BC边上的中线AD=12cm.求证:AB=AC.2. 如图所示, AD是∠BAC的平分线,DE⊥AB于E,DF⊥AC于F,且DB=DC.试讨论与∠EBD相等的角是哪个角?并给予证明.3.如图(1)所示,在△ABC中,∠ACB=90o,AC=BC,直线 MN经过点C,且AD⊥MN于D,BE⊥MN于E.图(1)图(2)图(3)(1)当直线MN绕点C旋转到图(2)的位置时,求证:DE=AD-BE;(2)当直线MN绕点C旋转到图(3)的位置时,试问DE、AD、BE具有怎样的等量关系?请写出这个等量关系.(不必证明)4.如图所示,在△ABC中,∠B=60oo,∠BAC的平分线AD与∠ACB的平分线CE相交于点0.求证:CD=AC-AE.第二章一元二次方程1.花边有多宽2.配方法3.公式法4.分解因式法5.为什么是0.618一、教学目标1.经历由具体问题抽象出一元二次方程的过程,如“花边有多宽”“梯子的底端滑动多少米”等问题,建立一元二次方程,让学生通过观察归纳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有关概念,并从中体会方程的模型思想.2. 会用配方法、公式法、分解因式法解简单的一元二次方程(数字系数).3. 能够利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有关实际问题,能根据具体问题的实际意义检验结果的合理性.4.经历在具体情境中估计一元二次方程解的过程,发展估算意识和能力.《标准》明确要求加强学生估算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为此教科书设计了一节内容探索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解,并按照先近似估算后精确求解的顺序呈现教学内容.一元二次方程综合训练题一、选择题1.对于方程3x(2x+9)2=4(9+2x),下面解法中,最简单的是( )A.直接开平方法B.配方法C.公式法D.分解因式法2.方程px2-4x+1=0的根是( )A.±B.C.无实数根 D.不同于上述答案3.4.有理系数一元二次方程的一个根是,那么方程可能为( )A.2x2+x-2=0B.2x2-x+2=0C.2x2+x+2=0D.2x2-x-2=05.方程(2x+2)(x+3)=4的解是( )6.在一幅长80cm,宽50cm的矩形风景画的四周镶一条金色纸边,制成一幅矩形挂图,如图所示.如果要使整个挂图的面积是5400cm2,设金色纸边的宽为xcm,那么x满足的方程是( )元二次方程,则k的取值范围是( )8.三角形两边的长分别是8和6,第三边的长是一元二次方程x2-16x+60=0的一个实数根,该三角形的面积是( )A.24 B.24或8C.48 D.89.制造一种产品,原来每件的成本是100元,由于连续两次降低成本,现在的成本是81元,则平均每次降低成本( )A.8.5% B.9% C.9.5% D.10%二、填空题1.若关于x的方程2x2-mx+m-1=0有一个根是-1,则m的值是,它的另一个根为.2.若关于x的方程x2+px+1=0的一个实数根的倒数恰是它本身,则p的值是.3.一个两位数等于它的个位上的数与十位上的数之和的平方,并且个位上的数比十位上的数小7,这个两位数是 .4.解方程x2+3x-5=0(精确到0.1),得x1≈,x2≈.三、用适当方法解下列一元二次方程:(1)5(x-1)2=180;;;(4) 25(x-1)2=16(x+2)2.四、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1)某科技公司研制成功一种新产品,决定向银行贷款200万元资金用于生产这种产品,签定的合同上约定两年到期时一次性还本付息,利息为本金的8%.该产品投放市场后,由于产销对路,使公司在两年到期时除还清贷款的本金和利息外,还盈余72万元.若该公司在生产期间每年比上一年资金增长的百分数相同,试求这个百分数.(2)某电脑公司2000年的各项经营收入中,经营电脑配件的收入为600万元,占全年经营总收入的40%.该公司预计2002年经营总收入要达到2160万元,且计划从2000年到2002年,每年经营总收入的年增长率相同,问2001年预计经营总收入为多少万元?(3)将进货单价为40元的商品按50元售出时,卖出500个.已知这种商品每个涨价l元,其销售量就减少10个.问:为了赚得8000元的利润,售价应定为多少?这时应进货多少个?(4)如图所示,△ABC中,∠B=60o,点P从A点开始沿AB边向点B以1厘米/秒的速度移动,点Q从点B开始沿BC边向点C以2厘米/秒的速度移动,如果P、Q分别从A、 B同时出发,经几秒种后△PBQ的面积等于4平方厘米?(5)有一张长方形的桌子,长6尺,宽3尺,有一块台布的面积是桌面面积的2倍,并且铺在桌面上时,各边垂下的长度相同,求台布的长和宽各是多少.(精确到O.1尺)如图,在Rt△ABC中,AB=AC,∠BAC=90o,O为BC的中点.(1)写出线段AO与BC边的关系(不要求证明).(2)把△AOB绕点O顺时针旋转得到△EOF,OE交AC于N,OF交AB于M,请判断△OMN的形状.14.(07年广东省中考题)如图,Rt△ABC的斜边AB=5,cosA=.(1)用尺规作图作线段AC的垂直平分线l(保留作图痕迹,不要求写作法、证明);(2)若直线l与AB、AC分别相交于D、E两点,求DE的长.18.(07年安徽省中考题)据报道,我省农作物秸秆的资源巨大,但合理利用量十分有限,2006年的利用率只有30%,大部分秸秆被直接焚烧了.假定我省每年产出的农作物秸秆总量不变,且合理利用量的增长率相同,要使2008年的利用率提高到60%,求每年的增长率.(取≈1.41)20.(07年安徽省中考题)如图,D、E分别是△ABC的边BC和AB的点,△ABD与△ACD的周长相等,△CAE与△CBE的周长相等.设BC=a,AC=b,AB=c.(1)求AE和BD的长;(2)若∠BAC=90°,△ABC的面积为S,求证:S=AE·BD.20.(07年广东省中考题)已知等边△OAB的边长为a,以AB边上的高OA1为边,按逆时针方向作等边△OA1B1,A1B1与OB相交于点A2.(1)求线段OA2的长;(2)若再以OA2为边按逆时针方向作等边△OA2B2,A2B2与OB1相交于点A3,按此作法进行下去,得到△OA3B3,△OA4B4…,△OAnBn(如图).求△OA6B6的周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年3月20日星期四
3
本节课学些什么?
•等腰三角形还具有哪些重要的性质? •除了用定义来判定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外, 还 有一些什么简单的方法来判定三角形是等腰三 角形? 这就是本节课的学习的主要内容。
E
B
12
D C
1 1 又∵∠1= ABC ,∠2= ACB (已知), 2 2
∴∠1=∠2(等式性质). 在△BDC与△CEB中 ∵ ∠DCB=∠ EBC(已知), BC=CB(公共边), ∠1=∠2(已证), ∴ △BDC≌△CEB(ASA). ∴ BD=CE(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2014年3月20日星期四
证明两个角相等,我们往往证明这两 个角所在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这一性质为B 我们提供了除了用全等方法以外证明两个 角相等的另一个方法。 用这一方法的条件是:要证明这两个 角所对的边相等,从而证明角相等。
腰
顶角
腰
底角 底角 底边 A C
【性质定理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 的推论】 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 互相重合。 (简称:“三线合 2014年3月20日星期四 一”)
2014年3月20日星期四
12
反证法证题范例
求证: 如果a1,a2,a3,a4,a5都是正数,且a1+a2+a3+a4+a5=1, 那么,这五个数中至少有一个大于或等于1/5.
(用反证法来证)
证明:
假设这五个数中没有一个大于或等于1/5,
即都小于1/5, 那么这五个数的和a1+a2+a3+a4+a5就小于1. 这与已知这五个数的和a1+a2+a3+a4+a5=1相矛盾. 因此,这五个数中至少有一个大于或等于1/5.
C
这里是一 个由特殊 结论归纳 出一般结 论的一种 数学思想 方法.
9
两腰上距顶点等距的两点与底边顶点的连线段相等.
2014年3月20日星期四
等腰三角形的 判 定 定 理
2. 前面已经证明了“等边对等角”,反 过来,“等角对等边”吗? 即有两个角相等的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吗? 已知: 如图, 在△ABC中, ∠B=∠C. A 求证: AB=AC. 分析: 要证明AB=AC,只要能构造出AB,AC所 在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就可以了. ′ 你是如何思考的? B C 请与同伴交流你的做法. 如:作BC边上的中线; 作∠A的平分线或作BC边上的高. 结论 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等角对等边). 在△ABC中 ∵∠B=∠C(已知), ∴AB=AC(等角对等边). 2014年3月20日星期四 这又是一个判定两条线 段相等的依据之一.
高
B
D
C
2
”三线合一“的三种语言 及 条件的轮换
A 【性质定理的推论】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 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 图形语言 互相重合。 1 2 (简称:“三线合 符号语言 高线 ? 一”) B C 如图,在△ABC中, D ∵AB=AC, ∠1=∠2 (已知). 轮换条件∠1=∠2, ∴BD=CD,AD⊥BC (三线合一). BD=CD,AD⊥BC 中线 ?符号语言 可得三线合一的三种 如图,在△ABC中, 不同形式的运用. ∵AB=AC, BD=CD (已知). 左边方框中的的格式, ∴∠1=∠2,AD⊥BC(三线合一). 以后可以直接运用.
11
2014年3月20日星期四
论证的新方法----反证法
假设AB=AC, 那么根据“等角对等边 ” 定理可得∠B=∠C . 但已知条件是∠B≠∠C. “∠B=∠C”与“∠B≠∠C”相矛盾, 因此,AB≠AC. A
C
B
小明在证明时,先假设命题的结论不成立,然后 推导出与定义,公理、已证定理或已知条件相矛盾的 结果,从而证明命题的结论一定成立. 这种证明方法称为反证法(reduction to absurdity) 反证法是一种重要的数学证明方法. 在解决某些问题时常常会有出人意料的作用. 你可要结识“反证法”这个新朋友噢!
2014年3月20日星期四
A Q P
B
C
8
等腰三角形中的相等的线段(2)
议一议
1.已知:如图,在△ABC中, 1 1 ABC (1)如果∠ABD= , ∠ACE= ACB , 2 2 那么BD=CE吗? B 1 1 如果∠ABD= 3 ABC , ∠ACE= 3 ACB 呢? ′ 由此你能得到一个什么结论? 1 1 AC (2)如果AD= , AE= AB , 那么BD=CE吗? 2 2 1 1 AC 如果AD= , AE= AB 呢? 3 3 由此你能得到一个什么结论? 过底边的端点且与底边夹角相等的两线段相等. (3)你能证明得到的结论吗? E A D
牛利刃不费磨刀功
1.用反证法证明:一个三角形中不能有两个角是直角. 已知:△ABC. 求证:∠A、∠B、∠C中不能有两个角是直角. 分析:按反证法证明命题的步骤,首先要假定结论“∠A 、∠B、∠C中不能有两个角是直角”不成立,即它的反面 “∠A、∠B、∠C中有两个角是直角”成立,然后,从这 个假定出发推下去,找出矛盾. 证明:假设∠A、∠B、∠C中有两个角是直角,不妨设 ∠A=∠B=90°,则 ∠A+∠B+∠C=90°+90°+∠C>180°. 这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矛盾,∠A=∠B=90°不成立. 所以一个三角形中不能有两个角是直角. 2.用反证法证明:
2014年3月20日星期四
4
实践观察猜想证明
画一画
先画一个等腰三角形, •然后在等腰三角形中作出一些线段 (如两个底角的角平分线、两条腰 上的中线、两条腰上的高线), •你能发现其中一些相等的线段吗? B A
小结
•你能证明你的结论吗?
C
•顶角的平分线、中线、高线都分别只有一条,不能比较; A A •底角的两条平分线相等; A •两条腰上的中线相等; •两条腰上的高线相等。 E D
在一个三角形中, 至少有一个内角小于或等于600.
2014年3月20日星期四 15
作 业
P 9
习 题 1.2
1、 2 、 3 。
2014年3月20日星期四
16
谢
谢
2014年3月20日星期四
17
10
议一议
论证命题的新思维与新方法
小明说, 在一个三角形中,如果两个角不相等, 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不相等. C 即 在△ABC中, 如果∠B≠∠C, 那么AB≠AC.
想一想
A
B
你认为这个结论成立吗? 如果成立,你能证明它吗?
小明 是这 样想 的:
如图,在△ABC中,已知∠B≠∠C, 此时,AB与AC要么相等,要么不相等. 假设AB=AC, 那么根据“等角对 等边”定理可得∠B=∠C, 但已知条件是 ∠B≠∠C. “∠B=∠C”与“∠B≠∠C”相矛盾, 因此, AB≠AC. 你能理 解他的 证明过 程吗?
●● ●●
N
M
Q
P
B
2014年3月20日星期四
● ●
C
B
C B
C
5
“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的平分线相等”的证 明
【例1】证明: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的平分线相等. 已知: 如图, 在△ABC中, AB=AC, BD,CE 是△ABC角平分线. 求证: BD=CE. 证明: ∵AB=AC(已知), ∴∠ABC=∠ACB(等边对等角). A 图形语言
6
“等腰三角形的两腰上中线相等”的证明
证明: 等腰三角形两腰上的中线相等.
已知: 如图,在△ABC中,AB=AC,BM, CN是△ABC两腰上的中线. 求证: BM=CN.
证明: ∵AB=AC(已知), ∴∠ABC= ∠ACB(等边对等角). 1 1 又∵CM= AC , BN= AC (已知), 2 2 ∴CM=BN(等式性质). 在△BMC与△CNB中 ∵ BC=CB(公共边), ∠MCB=∠NBC(已知), CM=BN(已证), ∴△BMC≌△CNB(SAS). ∴ BM=CN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2014年3月20 日星期四 B
大•课首 八年 级《 数 学(下)》 北 师北 大师 • 九年 级《 数 学(上 )》
1
等腰三角形 知识回顾 【定义】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
这一定义为我们提供了判定等腰三角 形的一个方法,即证明三角形的某两边相 等,即为等腰三角形。
A
【性质定理】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简称: 等边对等角.
A N M C
7
“等腰三角形两腰上的高相等”的证明
证明: 等腰三角形两腰上的高相等.
已知: 如图, 在△ABC中, AB=AC,BP,CQ是△ABC两腰上的高. 求证: BP=CQ.
证明: ∵AB=AC(已知), ∴∠ABC=∠ACB(等边对等角). 又∵ BP,CQ是△ABC两腰上的高(已知), ∴∠BPC= ∠CQB=90o(高的意义). 在△BPC与△CQB中 ∵∠BPC=∠CQB(已证), ∠PCB=∠QBC(已证), BC=CB(公共边), ∴△BPC≌△CQB(AAS). ∴BP=CQ(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2014年3月20日星期四
13
用反证法证题的一般步骤
1. 假设: 先假设命题的结论不成立;
2. 归谬: 从这个假设出发,应用正确的推论方法,
得出与定义,公理、已证定理或已知条件 相矛盾的结果; 3. 结论: 由矛盾的结果判定假设不正确, 从而肯定命题的结论正确.
2014年3月20日星期四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