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特复习资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结合当前国际形势,谈谈中国外交政策的着力点。

一、当前国际形势:

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世界加速进入经济大动荡、格局大调整、体系大变革的新阶段。世界经济艰难复苏,风险犹存,在这种情况下当前国际形势分有如下5个特点:一、国际局势保持总体和平、缓和与稳定态势,但局部性的战争、动荡与紧张有所加剧。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合作深入发展,各国相互依存不断加深。三,传统与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加。四,世界的多样性和多元化,不同文明、民族、宗教和发展模式在竞争中共处,在交流中发展。五,中国的和平发展成为影响国际形势的重要因素,我国的国际地位稳步上升。

二、当前我国周边安全形势:

当前,随着中国“睦邻、安邻、富邻”的周边外交政策的深入推进,以及多边安全合作机制的进一步稳固,中国周边形势总体上将继续趋于平稳。主要形势主要包括:1、周边热点继续降温,但存在着潜在危机;2、大国继续争夺地缘战略优势,中国安全压力“西缓东急”;3、睦邻互信继续增强,但“中国威胁论”依然存在;4、安全对话更加活跃,多边安全合作机制“减压”作用加强;5、非传统安全与传统安全问题交织,维护国家安全任重道远。

三、当前局势与外交对策

我国外交的根本性原则关乎我国的性质、国际关系准则和我国及世界人民利益,必须坚持下去,是不能轻易改变的。

首先是和平外交政策。这一政策是国家性质和我国发展利益所决定的,是与我国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相适应的基本国策。和平外交政策有极其丰富的内涵,包括维护世界和平,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和热点问题,不干涉别国内部事务,不对任何国家进行侵略或军事威胁,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中国永不称霸、永不搞扩张等等。

其次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我们的立足点。中国人民珍惜同其他国家和人民的友谊和合作,更加珍惜自己经过长期奋斗而得来的独立自主权利。任何外国不要指望中国做他们的附庸,不要指望中国会吞下损害我国利益的苦果。”独立自主,首先是坚决维护自己国家的主权、安全、领土完整和民族尊严,绝不允许外国干涉中国的内政。二是一切从本国国情出发,完全自主决定自己国家的发展道路、模式和政策。三是国际上保持独立的地位,不与任何大国或国家集团结盟,奉行真正的不结盟政策,不依附于任何大国或国家集团。四是对一切国际事务,都从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决定自己的立场和政策。五是处理国家关系和国际问题时,不以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异同划线,顾全大局而不为一时一事所左右。六是坚持自己的原则和立场,不畏强暴,不屈服任何国家的压力。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我国在国际舞台上存身立业的根本,是我国区别传统强国的标志,也是我国大国形象的品牌。认真领会和把握这些原则,对我们处理当今国际事务和国家关系具有重要指导价值。不能专心致志谋发展就有可能错失历史机遇。

2 什么是市场经济体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哪些特征?

市场经济体制是指以市场机制作为配置社会资源基本手段的一种经济体制。它是高度发达的、与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大商品经济,其最基本的特征是经济资源商品化、经济关系货币化、市场价格自由化和经济系统开放化。市场经济体制

(主要是指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政府只能作为经济运行的调节者,

对经济运行所起的作用只是宏观调控。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基本特征:

一方面,它必然体现社会社会主义的制度特征,另一方面,它具有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作为社会主义的制度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二是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形式并存。

三是在宏观调控上,以实现最广大劳动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社会主义国家能够把人们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更好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

3 怎样科学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习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中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认真学习领会习总书记有关文化发展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必须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推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提升文化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价值引领作用,用文化的力量托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文化是孕育梦想的精神家园,是民族强盛的重要支撑。习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中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景。”这一共同愿景蕴含着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价值理想,成为当下中华民族共同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伴随着中华文化的繁荣发展,而中华文化的繁荣发展,又引领和支撑中国梦的不断实现。推动中华文化繁荣发展,需要我们站在时代高度,礼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其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中华文化绵延5000年,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已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于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至今仍具有鲜活的时代价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思想资源和强大的精神力量,历久弥新,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优势,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实现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中华文化的繁荣发展重在转化和创新。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突出优势,需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做好转化和创新这篇大文章。中华文化有着强劲的生命力,但在近代迫于西方列强的外来冲击而转型,今天我们仍处在这个文化转型进程中。从传统社会到现代社会,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从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不断推进,中华文化必将重现勃勃生机,成为实现中国梦的坚实根基。我们必须整理和挖掘中华传统文化,提炼中华传统文化的时代内涵和当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坚持古为今用、以古鉴今,着眼于时代的新发展新要求,进行文化创新,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华文化。大力弘扬中华文化的包容开放气度,推进人类各种文明的交流交融、互学互鉴,以高度的文化自信实现中华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使人类文明中的优秀文化基因与当代中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