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污染综合指数评价法和水质综合污染指数评价法共26页

合集下载

水环境状况评价

水环境状况评价
水环境评价方法,依据水环境质量标准,对水环境状况进行简 单科学的评价。
一、指数评价法 水污染指数评价法是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的经典方法,大体可
分为两种类型,即单污染指数评价法和综合污染指数评价法。 1.单污染指数评价法 该法只用一个参数作为评价指标,简单明了,可直接了解水
质状况与评价标准之间的关系。其表达式为:
2. 标准分级 (1) 排入GB3838Ⅲ类水域(划定的保护区和游泳区除外)和排入海
水水质标准中二类海域的污水,执行一级标准。 (2) 排入GB 3838中Ⅳ、Ⅴ类水域和排入海水水质标准中三类海域
的污水执行二级标准。 (3) 排入设置二级污水处理厂的城镇排水系统的污水执行三级标
准。 (4) 排入未设置二级污水处理厂的城镇排水系统的污水,必须根
为3类。 ①人类接触使用的(水质污染指数为PI1),包括饮用、游泳、 制造饮料等。 ②间接接触使用的(水质污染指数为PI2),包括养鱼、工业食 品制备、农业使用等。 ③不接触使用的(水质污染指数为PI3),包括工业冷却用、公 共娱乐及航运等。
(2)有机污染综合评价指数:中国环境科学工作者鉴于 上海地区黄浦江等河流的水质受有机污染突出的问题, 进行了一系列研究,综合出氨氮与溶解氧饱和百分率 之间的相互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有机污染综合评 价指数A .
Ⅲ类 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 二级保护区、鱼虾类越冬场、洄游通道、产养 殖区等渔业水域及游泳区;
Ⅳ类 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 接触的娱乐用水区;
V类 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 对应地表水上述五类水域功能,将地表水环境质
量标准基本项目标准值分为五类,不同能类别 分为执行相应类别的标准值。水域功能类别高 的标准值严于水域功能类别低的标值。同一水 域兼有多类使用功能的,执行最高功能类别对 应的标准值。实现水域功能与功能类别标准为 同一含义。

各类环境要素评价方法-综合污染指数

各类环境要素评价方法-综合污染指数

精心整理培训资料—2各类环境要素评价方法一、环境空气质量评价1、评价标准执行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和修改单(环发[2001]1号)规定的浓度限值Coi—i项空气污染物的环境质量标准限值。

n—计入空气污染综合指数的污染物项数。

根据全省各地空气污染的状况和特征,结合空气常规监测项目情况,计入空气污染综合指数的参数为空气质量常规监测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总悬浮颗粒物或可吸入颗粒物,12个城市将可吸入颗粒物监测结果计入综合污染指数,其他市、县、区以总悬浮颗粒物监测结果计算空气污染综合指数。

⑵空气质量达标评价由单项污染物水平和级别以及综合的空气质量级别进行评价,其中年均单项污染物级别由环境空气质量的年均值标准确定;综合的空气质量级别的确定为最差一个单项污染物级别即为空气质量级别。

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一级和二级)为达标,超过二级标准(三级和劣三级)为超标。

其中一级为空气接近良好背景水平的优级,二级为空气有一定程度的污染物存在但影响程度尚可接受的合格水平,三级为空气污染已经达到危害性程度,劣三级为空气污染相当严重。

⑶污染负荷系数法为:129:003、降水评价方法降水酸度(pH值)以pH=5.60作为划分酸雨界限,一般将pH<5.60的降水称为酸雨。

用降水pH年均值和酸雨出现的频率评价酸雨状况。

三、沙尘暴评价(总站生字﹝2004﹞根据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关于印发<沙尘天气分级技术规定(试行)>的通知》31号)规定进行评价。

详见表3-7。

表3-7 沙尘天气分级颗粒物浓度限值单位: mg/Nm3102、沙尘天气持续时间达不到规定时间者,其分级下降一级;3、未达到分级标准的其它沙尘现象统称为“受沙尘天气影响”。

四、地表水评价限值进行比较,以该断面(或河流)污染最重因子的类别作为该断面(河段)的水质综合类别。

⑵地表水域功能标准根据陕西省地表水域功能标准进行水质超标状况评价⑶综合污染指数法评价用综合污染指数法及污染分担率来计算和评价各水域(或河流)间的污染程度大小和污染年际变化(污染指数计算,采用第Ⅲ类标准值)。

综合指数法和模糊综合法在地下水水质评价中的对比

综合指数法和模糊综合法在地下水水质评价中的对比

综合指数法和模糊综合法在地下水水质评价中的对比摘要:以地下水实测资料为例,选用NH4+、KMnO4、F、NO3-、Mn、Fe、SO42-、总硬度、TDS、NO2-共10个评价指标,分别运用综合指数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地下水水质评价,并比较两种方法的结果。

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地下水水质总体上较好,超Ⅲ类的占22.3%;模糊综合评价法在评价中考虑了所有评价指标对地下水水质的影响,并量化了所有评价指标的影响权重,使结果更精确。

关键词:综合指数法;模糊综合评价;地下水;水质评价中图分类号:X824 文献标志码:A地下水水质评价是以水质分析的结果,结合不同地区水文水资源情况,采用合适的方法进行分析评价[1],目前综合指数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在地下水水质评价中应用最为广泛。

综合指数法评价结果可以定量的描述水质质量,基本上反映污染程度和性质,具有评价过程简便,运算简单等优点[2],《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2017)[3]采取了此种评价方法。

模糊综合评价法能综合考虑每个评价因子对综合评价结果的贡献,并把贡献权重进行分配,弥补了综合指数法未考虑权重的缺陷[2],可以直观地判断水质的优劣情况,并从总体上对地下水所属质量类别作出综合判断[4]。

为了更好的了解两种方法在地下水水质评价中的应用情况,以获取研究区域的地下水资料为例,分别进行评价比较结果,并得到该区域地下水水质状况,为该地区的地下水资源利用、地下水污染防止提供依据和技术手段。

1评价方法1.1综合指数法根据《地下水标准》(GB/T 14848—2017),首先进行各单项组分评价,划分组分所属质量类别,然后按表1分别确定各单项组分的评价分值F i 。

表1 单项组分评价取值类别 I 类 II 类 III 类 Ⅳ类 Ⅴ类F i 0 1 3 6 10按下式计算综合评价分值式中:为各单项组分评价分值的平均值;n 为项数;为单项组分评价分值中的最大值。

根据值,参照表2划分地下水质量级别。

环境水质监测与评价标准

环境水质监测与评价标准

环境水质监测与评价标准一、引言在现代社会中,对环境水质的监测与评价非常重要。

水是我们生活和生产中必不可少的资源,对水质进行科学准确的监测和评价,有助于保护水资源,维护生态平衡,保障人类健康。

本文将就环境水质监测与评价的一些标准进行论述。

二、环境水质监测标准1. 水质监测的基本原则水质监测是指对水体的环境影响因素进行动态监控和评估,以确定其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的风险程度。

水质监测应当坚持科学、客观、公正、准确的原则,确保监测结果具有代表性、可比性和可信度,便于与环境质量标准进行对比与分析。

2. 监测项目的选择水质监测应根据水环境的特点和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监测项目。

监测项目应涵盖水体的理化性质、生物学指标和污染物的监测。

其中理化性质包括温度、pH值、溶解氧、浊度、电导率等指标;生物学指标包括藻类、浮游生物、底栖动物等指标;污染物监测应包括重金属、有机物、营养物质等污染物。

3. 监测样品的采集与处理监测样品的采集应具有代表性和可重复性。

采集时应选择合适的采样点,避免受到人为因素的干扰。

不同类型的水体应根据其特点选择相应的采样方法。

采样完成后,应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对样品进行保存、处理和分析。

4. 检测方法和仪器设备为了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必须采用科学的检测方法和先进的仪器设备。

监测人员应接受专门的培训,掌握各种检测方法的原理和操作技能。

同时,应确保检测仪器设备的精度和可靠性,定期进行校准和维护。

三、环境水质评价标准1. 水质类别和评价标准根据水质的不同用途,可以将水体分为饮用水、鱼类水域、游泳区域等不同类别。

针对不同类别的水体,应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通常包括对于各项监测指标的限值要求,如pH值、溶解氧、总氮、总磷等。

2. 水质污染指数计算方法水质污染指数是一种综合评价水质的方法,可以通过多种指标的综合计算得出。

常见的水质污染指数计算方法有德尔塔指数法、综合污染指数法等。

这些方法可以反映水质状况的综合情况,方便进行水质的对比和评价。

水质评价方法范文

水质评价方法范文

水质评价方法范文水质评价方法是指通过一系列的测试和分析,对水的质量进行客观评定的过程。

水质评价方法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水中的污染物含量和水体的适用性,以便采取适当的措施来保护和改善水资源。

本文将介绍常用的水质评价方法,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

一、物理方法1.温度测量:通过温度计测量水体的温度。

温度的变化可以反映水体的热平衡和环境水温的变化。

2.浑浊度测量:使用浊度计或测绘仪器测量水体中悬浮颗粒的含量。

水体浑浊度的高低可以反映出水体中的悬浮物质含量,如溶解态无机盐、浮游生物和有机物等。

3.电导率测量:电导率是水中导电物质的浓度和种类的综合指标。

通过测量水体中的电导率,可以判断水体中溶解物质的浓度和离子组成,从而推断水体的污染程度和适用性。

二、化学方法1.pH值测量:使用pH计或试纸测量水体的酸碱性。

水体的pH值可以反映水中溶解物质的酸碱性,对生物的生存和繁衍起着重要作用。

2.溶解氧测量:通过溶解氧仪或溶解氧电极测量水体中溶解氧的含量。

水体中溶解氧的含量与水体中气体交换及水生生物的呼吸和代谢活动有关。

3.溶解有机物测量:通过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浊度分析仪等仪器分析测定水体中的溶解有机物含量。

溶解有机物是水体中的重要污染指标,对生物影响较大。

4.具体参数的分析:通过比色法、原子吸收光谱法、荧光分光光度法等方法,对水体中的营养盐、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具体参数进行分析,以了解水体中污染物的含量和种类。

三、生物方法1.水生物指数:通过对水中底栖动物、浮游动植物、鱼类等水生生物群落结构和种类的调查和分析,综合评价水体的质量。

水生生物指标能够反映水体中的营养状况、毒性物质的影响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遗传毒性测试:通过对水体中生物的遗传毒性进行测试,了解水体中的潜在风险。

遗传毒性测试可以检测到水体中影响生物遗传信息的物质,对于评估水质的毒性程度和环境风险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3.生物标志物:通过测量水中生物标志物的含量和种类,来判断水体中的污染程度和生物暴露状况。

综合水质评价方法概述

综合水质评价方法概述

综合水质评价方法概述目前在综合水质评价中应用较多典型评价方法包括:单因子评价法、污染指数法、模糊数学评价法、灰色系统评价法、层次分析评价法、物源分析评价法、人工神经网络评价法,以及水质标识指数评价法。

单因子评价法单因子评价法是分别将各个水质标准规定的水质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在所有参与综合水质评价的水质指标中,选择水质最差的单项指标所属类别来确定所属水域综合水质类别;单因子指数评价计算简单,且可清晰判断出主要污染因子及其主要污染区水域。

我国在水质监测公报中,便采用了单因子评价水体综合水质。

单因子指数P由一位整数、小数点后二位或三位有效数字组成,表示为:XP i3XX12式中:X1————第i项水质指标的水质类别;X2————监测数据在X1类水质变化区间中所处位置根据公式按四舍五入的原则计算确定。

X3————水质类别与功能区划设定类别的比较结果,视评价指标的污染程度,X3为一位或两位有效数字。

根据Pi的数值可以确定水质类别、水质数据、水环境功能区类别,可以比较水质的污染程度,Pi 越大,水质越差,污染越严重,如果Pi大于6.0,水质劣于V类水。

单因子评价法,优点:是简单、易操作。

缺点:但单因子评价中污染因子占100%权重,其余因子权重为零,而随水质监测结果不断变化,浓度越大权重越大,随意性较大,不去考虑各因子对水环境影响的差异性,会忽略很多有用的信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污染指数法污染指数法的基本思想是:①针对单项水质指标,将其实测值与对应的水环境功能区类别与水质标准相比,形成单项污染指数;②对所有参与综合水质评价的单项水质指标,将各指标的单项污染指数通过算数平均、加权平均、连乘及指数等各种数学方法得到一个综合指数,来评价综合水质。

优点:指数法综合评价对水质描述是定量的,只要项目、标准、监测结果可靠,综合评价从总体上来讲是能基本反映污染的性质和程度的。

并且对于全国流域尺度而言,污染指数法计算简便,便于进行不同水系之间或同一水系不同时问上的基本污染状况和变化的比较。

水质评价---2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

水质评价---2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

⽔质评价---2综合⽔质标识指数法综合⽔质标识指数评价法分单因⼦⽔质标识指数和综合⽔质标识指数两步进⾏。

单因⼦⽔质标识指数P由⼀位整数、⼩数点后2位或3位有效数字组成,表⽰为P=x1.x2x3。

x1代表第i项⽔质指标的⽔质类别;x2代表监测数据在x1类⽔质变化区间中所处的位置,根据公式按四舍五⼊的原则计算确定;x3代表⽔质类别与功能区划设定类别的⽐较结果,表⽰评价指标的污染程度,1位或2位有效数字。

当⽔质介于Ⅰ类⽔和Ⅴ类⽔之间时,可以根据⽔质监测数据与国家标准的⽐较确定x1,其意义为:x1=1,表⽰该指标为Ⅰ类⽔;x1=2,表⽰该指标为Ⅱ类⽔;x1=3,表⽰该指标为Ⅲ类⽔;x1=4,表⽰该指标为Ⅳ类⽔;x1=5,表⽰该指标为Ⅴ类⽔。

x2分为⾮溶解氧、溶解氧两类。

⾮溶解氧指标为:x2=(r i-r ik下)/(r ik上-r ik下)×10 (1)式中r i为第i项实测质量浓度;r ik下为第i项⽔质指标第k类⽔区间质量浓度的下限值;r ik上为第i项⽔质指标第k类⽔区间质量浓度的上限值;k=x1,x2值按四舍五⼊取⼀位整数位。

溶解氧指标为:x2=(r k上-r)/(r k上-r k下)×10 (2)式中r为溶解氧实测质量浓度;r k上为溶解氧第k类⽔区间质量浓度的上限值;r k下为溶解氧第k类⽔区间质量浓度的下限值;k=x1,x2值按四舍五⼊取⼀位整数位。

当⽔质劣于Ⅴ类⽔时:x1.x2=6+(r i-r i5上)/r i5上 (3)式中r i5上为第i项指标Ⅴ类⽔质量浓度上限值。

x3要通过判断得出,如果⽔质类别好于或达到功能区类别,则x3=0;如果⽔质类别差于功能区类别且x2不为零,则x3=x1 - f i;如果⽔质类别差于功能区类别且x2为零,则x3=x1- f i-1。

f i为⽔环境功能区类别。

由此可见,如果x3=1,说明⽔质类别劣于功能区1个类别,如果x3=2,说明⽔质劣于功能区2个类别,依此类推。

环境质量评价方法

环境质量评价方法
数,针对单项污染物的还规定了空气质量分指数
(Individual Air Quality Index,简称
IAQI)。利用空气质量指数可以直观地评价大气 环境质量状况并指导空气污染的控制和管理。
7
(一)大气质量评价
环境保护部于2012年2月29日批准《环境 空气质量指数(AQI)技术规定(试行)( HJ
11
空气质量指数及相关关系
12
(一)大气质量评价
由上表可知,当SO2 24小时平均浓度 为76μg/m3时, SO2空气质量指数为102, 空气质量指数级别为三级,类别为轻度污染。 按照标准,IAQI大于100为超标污染物,可 知, SO2 24小时平均浓度超标。
13
(一)大气质量评价
值得一提的是该标准重要更新之一:新增污 染项目指标颗粒物(粒径小于等于2.5μm),即 通常所称的PM2.5。
16
(二)水质污染评价
1、单因子污染指数法
计算公式为:
Ci Ii Coi
式中, Ii为水体中污染物i的环境质量指数;Ci为 污染物i的实测浓度; Coi为污染物i的评价标准 值。
17
(二)水质污染评价
2、K法和P法
目前我国用的水质评价方法是综合污染 指数(K)法及水质质量系数(P)法。
18
(二)水质污染评价
Ci
为污染物i的实测质量分数(mg· kg-1);
kg-1)。 Si 为污染物i的评价标准(mg·
22
(三)土壤污染评价
2.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计算公式为:
P综 =
C
i
Si

max
Ci Si 2

av
式中,P 为某地区的综合污染指数; 综

各类环境要素评价方法-综合污染指数

各类环境要素评价方法-综合污染指数

各类环境要素评价方法、环境空气质量评价1、评价标准执行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和修改单(环发[2001]1号) 规定的浓度限值二级标准,降尘采用本省暂行标准。

(见表2-8)、评价方法⑴空气污染综合指数法 空气污染综合指数是各项空气污染物的单项指数的 加和,可用于评价城市空气质量整体水平、年际及季节变化情况。

空气污染综合 指数数值越大,表示空气污染程度越严重,空气质量越差;反之,空气综合污染 指数数值越小,表示空气污染程度较轻,空气质量较好。

其数学表达式为:nP=Z : P ii土其中:P i = -Ci- 其中: Coi式中:P —空气污染综合指数;P — i 项空气污染物分指数;Ci — i项空气污染物的季或年均浓度值;Coi —i 项空气污染物的环境质量标准限值。

n —计入空气污染综合指数的污染物项数。

根据全省各地空气污染的状况和特征, 结合空气常规监测项目情况,计入空 气污染综合指数的参数为空气质量常规监测的二氧化硫、物或可吸入颗粒物,12个城市将可吸入颗粒物监测结果计入综合污染指数 ,其他 市、县、区以总悬浮颗粒物监测结果计算空气污染综合指数。

培训资料一2氧化氮、总悬浮颗粒⑵空气质量达标评价由单项污染物水平和级别以及综合的空气质量级别进行评价,其中年均单项污染物级别由环境空气质量的年均值标准确定;综合的空气质量级别的确定为最差一个单项污染物级别即为空气质量级别。

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一级和二级)为达标,超过二级标准(三级和劣三级)为超标。

其中一级为空气接近良好背景水平的优级,二级为空气有一定程度的污染物存在但影响程度尚可接受的合格水平,三级为空气污染已经达到危害性程度,劣三级为空气污染相当严重。

⑶污染负荷系数法计算各项污染物的分指数在综合指数中的构成比例,评价地区中的主要污染物,其数学表达式为:P iFi = -p-咒100 %式中:Fi —i项空气污染物的负荷系数。

环境质量评价方法

环境质量评价方法

Ci
Si
av
为土壤污染物中污染指数平均值。
A
23
(四)环境质量综合评价
1.环境质量综合指数(PI综合) 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是建立在大气、地面
水、地下水和土壤等环境质量评价的基础上进 行的。采用迭加法,求出环境质量综合指数 (PI综合): PI综合= PI地面水+ PI地下水+PI大气+ PI土壤+。。
A
2
引子
2011年12月4日19时,美使馆监测到的北京PM2.5 瞬时浓度为522ug/m3,对应空气质量指数(AQI)为上 限值500,健康提示为“指数以外”。
美使馆监测到的PM 2.5浓度数值,通过一定的公 式转换为AQI指数,对应地作出空气质量评价。其中, 污染最严重的等级为AQI达到301~500,对应的空气 质量评价为H (危险的),而500就是AQI的最高值。
环境质量评价方法
A
1
前言
环境质量(environmental quality)一般是 指一定范围内环境的总体或环境的某些要素 对人类生存、生活和发展的适宜程度。
环境质量评价(environmental quality assessment),按照一定的评价标准和评 价方法对一定区域范围内的环境质量进行说 明、评定和预测。
c i 1 oi
式中:ci——各种污染物的实测含量; coi——地面水中各种污染物浓度的最高
允许标准
A
19
(二)水质污染评价
(2)综合污染指数(K):其计算式如下:
K n ck ci
i 1
coi
式中:ck——根据具体条件规定的水体各种污染物 浓度的统一最高允许标准。即为权重校正因子。

第四章水环境质量评价

第四章水环境质量评价

二地面水体底质的评价
底质污染状况分级表
底质污染指数值 污染程度分级 清洁
<1.0
1.0—2.0
>2.0
轻污染
污染
三地下水质量评价方法
评价参数可分为以下四类:
第一类:一般理化指标; 第二类:常见的重金属和非金属物质; 第三类:有害物质; 第四类:细菌、寄生虫卵、病毒等。
三地下水质量评价方法

库克维兹和马尔松污水体系各带的化 学和生物特征
项目 多污染 α-中污 带 有一些
高 不呈黑色
溶解氧 全无 BOD 底泥 细菌 很高 黑色 大量存在
β-中污 带 较多
较低
寡污带
很多 低
硫化氢 强烈气味
臭味没了 无

大部氧 化 数量很多 数量减少 数量少
生物指数法
4.生物学污染指数BIP
BIP=B/(A+B) *100 A---生产者(藻类)数量 B---消费者(原生动物)数量 BIP 值0.6为清水带; 12.0为中度分解带; 30.9为 强烈分解带; 55.1为腐生带。
意义:S为监测总项数,分别监测只得10分,8分, 6分,4分,2分的项数。
4 1 0 2 1 例如: 8N10 N8 N6 N4 N2

表示监测总项数为8项,其中得10分的4项,得8 分的1项,6分的0项,4分的2项,2分的1项,有 3项超地表水标准。

污染分级:分5级:W1级— 第一级(优秀级),也叫 饮用级;W2级— 第二级,良好级,也叫水产级;W3 级— 第三级,标准级,也叫地表级;W4— 第四级, 污染级,也叫污灌级;W5— 第五级,重污染级,也 叫弃水级。
W值水质评价方法

评价顺序是:赋予各项监测值以评分数,将评分数 转换成数学模式,再对水质进行污染分级,写出污 染表达式。

环境质量评价方法

环境质量评价方法
35
五、神经网络法
神经网络法是基于样本训练的评价方法,它力图模 拟人脑的一些基本特性如自适应性、自组织性和容 错性等,已广泛应用于模式识别、分析预测、系统 辨认及实验条件优化等方面。迄今为止的研究结 果表明,人工神经网络是处理模糊、非线性关系问 题的有力工具和手段。
基本思想
①选定样本,通过不断的正向和反向反馈,对神经网 络进行训练,直至得出满意的、与样本预期输出 相符合的计算结果;
定义及特点
灰色系统是指“部分信息已知,部分信息未 知”的“小样本”,“贫信息”的不确定性系统, 它通过对“部分”已知信息的生成、开发去 了解、认识现实世界,实现对系统运行行为 和演化规律的正确把握和描述.
灰色系统模型的特点:对试验观测数据及 其分布没有特殊的要求和限制,是一种十分 简便的新理论,具有十分宽广的应用领域。
41
污染损失率法基本原理
2、詹姆斯污染- 损害曲线
式中: Si为第i种重金属对土壤环境质量的损害值; Ci为第i种重金属的浓度; K为土壤资源的环境价值总量; ai和bi为待定参数,由第i种污染物的特性确定。
当Ci ∞时, Si 0, 说明当土壤中某种重金属浓 度很大时, 土壤环境质量完全受损.
42
后的加权公式为
Wi
Ci / Si Ci / Si
其中,C i 为第i种污染物的i平均实测浓度;S i 为第
i种污染物的背景值。
32
模糊综合评价步骤
7、综合评价
综合计算区域内总体污染隶属于评价等级的大 小,公式为:
P 综合 P(A )W i
33
三、灰色系统评价法
灰色聚类法是在模糊数学方法基础上发展 起来的,但在权重处理等方面更趋于客观合 理。灰色聚类法不丢失信息,用于环境质量 评价所得结论比较符合实际,具有一定可比 性。近年来,灰色聚类法已在大气、水质、 噪声等环境质量评价中得到应用。

城市水质指数法

城市水质指数法

城市水质指数法摘要:一、城市水质指数法的概念二、城市水质指数法的计算方法三、城市水质指数法的应用领域四、城市水质指数法的优缺点分析五、我国城市水质指数法的实践与挑战六、结论正文:城市水质指数法是一种评价城市水质的方法,通过对城市水质的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估,以反映城市水质的整体状况。

这种方法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城市水质的状况,为水污染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一、城市水质指数法的概念城市水质指数法是一种定量化、综合性的评价方法,通过对城市水质的多个方面进行评估,以反映城市水质的整体状况。

城市水质指数法的核心思想是将复杂的水质问题简化为可以量化的指标,从而为决策者提供直观、准确的水质信息。

二、城市水质指数法的计算方法城市水质指数法的计算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确定评价因子:根据城市水质的特点和需求,选择适当的水质指标作为评价因子。

2.权重分配:对各个评价因子进行权重分配,以反映其在城市水质中的重要性。

3.数据收集:收集各个评价因子的监测数据。

4.计算综合指数:根据权重和数据,计算各个评价因子的加权得分,然后求和得到综合指数。

5.结果分析:分析综合指数,了解城市水质的整体状况。

三、城市水质指数法的应用领域城市水质指数法广泛应用于城市水污染防治、水资源管理、城市规划等领域。

通过城市水质指数法,可以及时发现水质问题,制定针对性的水污染防治措施,保障城市用水安全。

四、城市水质指数法的优缺点分析优点:1.综合性:城市水质指数法能够全面评估城市水质的多个方面,反映水质的整体状况。

2.定量化:将复杂的水质问题简化为可以量化的指标,便于分析和比较。

3.实用性:适用于不同类型和规模的城市,可以为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缺点:1.指标选择的主观性:城市水质指数法的评价因子选择依赖于专家经验和实际情况,具有一定的主观性。

2.权重分配的争议:权重分配直接影响评价结果,不同的权重分配方案可能导致不同的评价结果,存在一定争议。

五、我国城市水质指数法的实践与挑战我国在城市水质指数法的应用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仍然面临一些挑战,如:1.指标体系的完善:不断优化和完善城市水质指数法的指标体系,使其更加科学、合理。

水环境质量评价

水环境质量评价

(3) k1(T ) k1(20)1.047(T 20) k2(T ) k2(20)1.047(T20)
(4)
L
L
0exp
k1
x 86400v
O
Os
D
Os
k1L0 k2 k1
(ek1t
ek2t
)
D0ek2t
[例题]
拟建一个化工厂,其废水排入工厂边的一条河流, 已知污水与河水在排放口下游1.5 km 处完全混合,在 这个位置BOD5=7.8 mg/L,DO=5.6 mg /L,河流的 平均流速为1.5 m/s,在完全混合断面的下游 25 km 处 是渔业用水的引水源,河流的K1=0.35/d,K2=0.5/d, 若从DO的浓度分析,该厂的废水排放对下游的渔业用 水有何影响?水温为20℃。
水环境质量评价
主要内容
地表水环境质量及影响评价 地下水质量及环境影响评价 海洋质量及环境影响评价
主要内容
地表水环境质量及影响评价 地下水质量及环境影响评价 海洋质量及环境影响评价
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对某个具体的指标: 若其水质指数大于1,表明该水质参数超过了规定 的水质标准,已不能满足使用要求。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89);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92);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86)。
地表水环境评价基本思路
建污 设染 项源 目
水质模拟
输入响应关系
污染源排 放 C
例如13W2-1表示监测项数13项,水质属W2级,也叫 水产级,有一项超过地表水标准。
水环境质量生物学评价方法
一般描述对比法 指示生物法 生物指数法 种的多样性指数 生物生产力法

水质综合评价的方法

水质综合评价的方法

水质综合评价的方法水环境质量评价,就是通过一定的数理方法与手段,对某一水环境区域进行环境要素分析,对其作出定量描述通过水环境质量评价,摸活区域水环境质量发展趋势及其变化规律,为区域环境系统的污染控制规划及区域环境系统工程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1.指数评价法指数评价法可分为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水质综合污染指数法,单因子污染指数表示单项污染物对水质污染影响的程度,水质综合污染指数表示多项污染物对水质综合污染的影响程度。

⑴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单因子污染指数法是将某种污染物实测浓度与该种污染物的评价标准进行比较以确定水质类别的方法。

即将每个水质监测参数与《国家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 —2002)进行比较,确定水质类别,最后选择其中最差级别作为该区域的水质状况类别。

⑵水质综合污染指数法水质综合污染指数法是指在求出各个单一因子污染指数的基础上,再经过数学运算得到一个水质综合污染指数,据此评价水质,并对水质进行分类的方法。

对分指数的处理不同,决定了指数法的不同形式,有诸如简单迭加型指数、算术平均型指数、加权平均型指数、罗斯水质指数、内梅罗指数、黄浦7工污染指数、豪顿水质指数等。

单因子污染指数只能代表一种污染物对水质污染的程度,不能反映水质整体污染程度:综合污染指数法是对整体水质做出的定量描述,这样的评价结果只能定性地说明污染程度是轻、严重还是非常严重,不能确定其功能类别为几类。

但是,只要项目、标准、监测结果可靠,综合评价在总体上是可以基本反映水体污染性质与程度的,而且便于同一水体在时间上、空间上的基本污染状况和变化的比较,所以现在进行水质污染评价时常采用这种方法。

2.基于模糊理论的水环境评价法由于水体环境本身存在大量的不确定因素,各个项目的级别划分、标准确定都具有模糊性。

因此,模糊数学在水质综合评价中得到广泛应用。

具有代表性的方法有:模糊综合评判法、模糊概率法、模糊综合指数法等,其中应用较多的是模糊综合评判法,这种方法根据各污染物的超标情况进行加权,但污染物蠹性与浓度不成简单的比例关系,因此,这种加权不一定符合实际情况。

不同水质评价法在清河水质评价中的应用

不同水质评价法在清河水质评价中的应用
价 方 法进 行 分 析 比 较 。
关键 词 : 水质 分 析 ;单 因子指 数 ; 合 评 价 ; 糊 数 学 综 模
1 概 述
清河 是 北 京 市 西北 部 主 要 的 配 水 河 道 , 肖家 河 和 清 河 两 大
mg /L。
水 质 参 数 的标 准 指 数 大 于 1 即 表 明该 水 质 参 数 超 过 了 规 , 定的水质标准 , 已不 能满 足 水 体 功 能 要 求 。
用标准指数法 , 其计 算公 式 如 下 :
Si j=

式 中 , 为 面水 污染 综 合 指 数 ; 为 面 污染 物 的 污染 断 s 断 项
指数 ; 参与评价的污染物项数。 n为

{L × 0% 1 0
() 5
∑S
,=1
式 中 , 为 断 面 的污 染 负 荷 比 ; 为 参 与 评 价 的 断 面 数 。 m
( )建 立 评 价 对 象 因子 集 。选 取 评 价 水 体 中 主要 的污 染 因 1 子 构 成 评 判 因 素集 , 为 记
U = { 】M , , , , } “ ,2… … “ ( 6)
( P 、 氮 ( N) T )总 T 。
3 1 单 因 子 指 数 法 评 价 .
2 3 模 糊 数 学 评 价 法 .
模 糊 综 合 评 价 法 是 一 种 基 于 模 糊 数 学 的综 合 评 定 方 法 , 它

可 以对 受 到 多 种 因 素 制 约 的 对 象 做 出 一 个 总 体 评 价 , 够 比 较 能 好 地 解 决 难 以量 化 的非 确 定 性 问 题 。 模糊综合评价法步骤为 :
式 中 , 为 单 项 水 质 参 数 i 点 的标 准 指 数 ; 为 污 染 物 i s 第 C 在 预测 点 的 浓 度 , g L 为 水 质 参 数 i 地 面 水 水 质 标 准 , m / ;C 的

水环境影响评价

水环境影响评价
t--------- 水温,℃.
PH的标准指数为:
S PH j=
7.0 PH j 7.0 PH sd
PHj≤7.0
S PH j=
PH j 7.0 PH su 7.0
PHj>7.值; PHsd-----地表水水质标准中规定的PH下限值; PHsu-----地表水水质标准中规定的PH下限值。
环 境 影 响 评 价 水环境影响评价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服务中心
周 韬
2008年12月
水环境影响评价内容
一、引言 二、环境目标 三、评价等级的确定 四、地面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五、地面水环境影响预测 六、地面水环境污染的控制与管理
地表水——是河流、河口、湖泊(水库、池塘)、海洋和湿地等各种水体的 统称,是地球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地表水体的环境质量: 水质 底部沉积物(底泥) 水生生物
1、地表水资源
海水:占97%
地球上的水
淡水:占3%
冰山、冰川:占2.997% 人类可利用:0.003%
人类可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只占地球水量的0.003%
2、水体污染
水体污染——人类活动和自然过程的影响使水的感官性状、物化性质、水 生物组成、底部沉积物的数量和组分发生恶化,破坏水体原 有功能的现象。 按排放方式不同,污染水体的污染源可分为:
第四节 地面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1.评价水域污染源调查评价
评价水域受纳已有污染源所排废水量及污染物种类和数量,估算拟建项目
对水域污染的分担率。
点源调查的原则: ① 以搜集现有资料为主,只有在十分必要时才补充现场调查和现场测试。 ② 点源调查的繁简程度可根据评价级别及其与建设项目的关系而略有不同。
化学及物理化学过程 分解、氧化并转化为无害、稳定的无机物,从而使浓度降低。 物理过程包括稀释、混合、扩散、挥发、沉淀等过程。水体中的污染物质

水污染指标有哪些

水污染指标有哪些

水污染指标有哪些水污染指标有哪些?评价水体污染状况及污染程度可以用一系列指标来表示,这些指标具体可分成两大类,一类是理化指标,另一类是有机污染综合指标和营养盐。

1、理化指标包括:水温:水的物理化学性质与水温密切相关。

水中溶解性气体〔如氧、二氧化碳等〕的溶解度,水中生物和微生物活动,非离子氨、盐度pH值以及其它溶质都受水温变化的影响。

色度:纯水为无色透明。

清洁水在水层浅时应为无色,深层为浅蓝绿色。

天然水中存在腐殖质、泥土、浮游生物、铁和锰等金属离子,均可使水体着色。

纺织、印染、造纸、食品、有机合成工业的废水中,常含有大量的染料、生物色素和有色悬浮微粒等,因此常常是使环境水体着色的主要污染。

有色废水常给人以不愉快感,排入环境后又使天然水着色,减弱水体的透光性,影**生生物的生长。

水的色度单位为度,即在每升溶液中含有2mg六水合氯化钴〔Ⅱ〕〔相当于0.5mg钴〕和1mg铂〔以六价氯铂〔Ⅳ〕酸的形式〕时产生的颜色为1度。

臭:无臭无味的水虽不能保证其不含污染物,但有利于使用者对水质的信任。

水中产生臭的一些有机物和无机物,主要是由于生活污水工业废水污染、天然物质分解、或微生物、生物活动的结果。

某些物质只要存在零点几微克/升即可发觉。

然而,很难鉴定产臭物质的组成。

浊度:是指由于水中含有泥沙、粘土、有机物、无机物、浮游生物和微生物等悬浮物质所造成的,不仅沉积速度慢而且很难沉积。

由于生活中铁和锰的氢氧化物引起的浊度是十分有害的,必须用特殊的方法才能除去。

天然水经过混凝、沉淀和过滤等处理,可使水变得清澄。

透明度:是指水样的澄清程度,洁净的水是透明的,水中存在悬浮物质和胶体时,透明度便会降低。

通常地下水的透明度较高,由于供水和环境条件不同,其透明度可能不断变化。

透明度与浊度相反,水中悬浮物越多,其透明度就越低。

pH值:是指水中氢离子活度的负对数。

PH=-lgαH+。

天然水的pH值多在6~9范围内,这也是我国污水排放标准中pH值控制范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