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影教学设计》
课文《竹影》教案

《竹影》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竹影》。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如“竹影”、“月光”、“清影”、“潇洒”等。
(3)掌握课文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排比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2)通过分析课文结构,培养学生的心智和逻辑思维能力。
(3)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协调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色的欣赏和热爱,提高环保意识。
(2)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尊重,增强民族自豪感。
(3)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追求高雅的生活情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竹影》。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3)掌握课文中常用的修辞手法。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一些生僻字词的认读和理解。
(2)对课文中所描绘的景色和情感的理解和体会。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利用多媒体展示竹影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和思考。
(2)引导学生回忆已学的与竹子相关的诗句或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朗读与背诵:(1)学生齐读课文《竹影》,注意语气和节奏的把握。
(2)教师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纠正发音和语调的问题。
3. 生词与短语学习:(1)学生自学生词和短语,组内交流和讨论。
(2)教师选取重点生词和短语进行讲解和示例。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情况,包括发言、讨论、合作等。
2. 朗读与背诵:学生对课文《竹影》的朗读和背诵的正确性和流畅性。
3. 生词与短语掌握:学生对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的认读和理解程度。
五、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学生回家后继续朗读和背诵课文《竹影》。
2. 扩展作业:学生选择一篇与竹子相关的文章或诗歌进行阅读,并简要介绍其内容。
六、教学扩展1. 文化背景介绍:(1)介绍中国古代文学中竹子的象征意义和文化背景。
(2)引导学生了解竹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意义。
2023最新-《竹影》教学设计【优秀10篇】

《竹影》教学设计【优秀10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下面是壶知道漂亮的编辑为大伙儿找到的《竹影》教学设计【优秀10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竹影》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体会本文所表现出的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品味生动形象语言。
2、学习比较阅读的方法。
3、初步了解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特点。
学习重点:教学目标1、2教学难点:教学目标3课时数:一课时学习方式:合作探究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媒体展示丰子恺的两幅漫画,并配以作者的话。
)大家看到的两幅漫画一幅是“瞻瞻底车(二)脚踏车”;一幅是“建筑的起源”。
是我国著名的画家、散文家丰子恺先生的作品,丰子恺先生曾说:“我企慕这种孩子们的生活的天真,艳羡这种孩子们的世界的广大。
”是啊!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有幸福的回忆,有美好的向往,当然,更多留下的是像丰子恺漫画中童年的趣事,充满了童真、童趣,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丰子恺的童年,去看看他童年的一件趣事。
(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一篇散文《竹影》,同时媒体出示课题1)二、出示学习目标(媒体出示2)(学生齐读领会)三、检查预习,整体感知(一)检查预习(媒体出示3)给下列生字注音qiètīngcēncīpiězhànchán惬意水门汀参差不齐撇蘸口头禅(一个学生读,学生齐读。
)(过渡:生字同学们掌握得不错,我们还布置了大家朗读课文,相信同学们一定认真的读了课文,那么我们一起来思考回答这样两个问题。
)(二)整体感知(媒体出示思考题4)1、用简洁语言概括课文内容。
2、本文表现了怎样的主旨?一至两名学生回答,明确:1、叙述几个少年描竹影的充满童真、童趣的游戏,引出对中国画的艺术体验,获得了艺术美的发现。
2、本文表现了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
(过渡语)童心童趣是天真烂漫的,孩子们看天看月看人影看竹影,在婆娑的竹影中,他们感受了到美,四、研读赏析(品析语言)你觉得哪些语句给你的感受最深?找出来,有感情的朗读、品味。
初一语文《竹影》教案

初一语文《竹影》教案
教案之一:初步理解《竹影》的主要内容
教学目标:
1. 理解《竹影》故事的大致情节。
2. 掌握关键词汇的意思和用法。
3.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步骤:
1. 导入
通过与学生的互动,了解学生对竹子的了解程度。
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竹子,了解竹子的特点和用途,以激发学生对《竹影》的兴趣。
2. 大致阅读
教师向学生介绍《竹影》的故事背景,并进行大致阅读或听读。
同时,教师与学生一同观察插图,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3. 理解故事细节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重读故事并回答以下问题:
a. 故事中主人公是谁?他有什么特点?
b. 故事中发生了什么事情?主人公的命运发生了怎样的转变?
c. 故事的结尾如何?主人公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4. 探究关键词汇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理解并运用关键词汇,例如:刀锋、气势、寂静等。
学生可以通
过课堂讨论、个人或小组活动等方式,深入探究这些词汇的意思和用法。
5. 思考问题
通过提出思考问题,促进学生对故事的深入思考。
例如:为什么主人公选择了竹子作
为刀的材料?你想象一下,如果你是主人公的话,你会做出什么样的决策?
6. 拓展阅读与创作
学生可以根据《竹影》的故事背景,进行自由写作,编写《竹影》的续篇或改编故事。
7. 总结与讨论
教师与学生一同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同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了解他们对《竹影》的理解和感受。
教学资源:
1. 《竹影》故事本
2. 教学课件或黑板/白板
3. 相关图片或实物。
初一语文《竹影》教案及反思

初一语文《竹影》教案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熟悉课文《竹影》的内容,理解文章的主题和情节。
2.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3.培养学生的情感和审美能力,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理解课文主题和情节,并进行深入分析。
•学习运用合适的语言表达情感和审美。
难点:•帮助学生准确把握文章的意义和内涵。
•引导学生进行文学性的阅读和思考。
三、教学准备•课文《竹影》的复印件•讲台、黑板、粉笔•PPT演示稿1. 导入(5分钟)教师可通过展示一些竹子的图片,引起学生对竹子的好奇和兴趣,然后引出本课将要学习的内容。
2. 导读(10分钟)通过呈现课文的标题和开头几句话,引导学生猜测文章的大致内容,并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感受。
3. 阅读理解(20分钟)在课本上进行课文的阅读,并让学生回答一些基础性的问题,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4. 分析讨论(2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从情节、人物、语言等方面分析文章,引导学生思考作者的写作意图,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分析能力。
5. 延伸拓展(15分钟)通过播放相关的音频或视频资源,以及展示相关图片,扩展学生的阅读广度和深度,激发学生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6. 总结反思(10分钟)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并对自己的收获进行反思,鼓励学生展示个人的见解和感受。
在本节课中,学生通过阅读课文《竹影》,深入理解了文章的主题和情节。
课堂上,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出了很多独到的见解,增强了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然而,课堂上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改进。
首先,课堂时间安排还可以更加合理,目前在阅读理解过程中花费的时间较长,导致后面的分析讨论和延伸拓展时间不足。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好地控制时间,保证每个环节都有足够的时间进行。
其次,需要更多地帮助学生发展自主学习能力。
本节课中,教师主要以引导和讲解的方式进行教学,学生的参与程度较高,但教师对学生的指导还可以更具体一些,帮助学生更好地分析和思考课文。
《竹影》教案【最新10篇】

《竹影》教案【最新10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计划报告、合同协议、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条据文书、策划方案、规章制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lan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insights, speeches, policy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竹影》教案【最新10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竹影》 教案教学设计

《竹影》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教学目标:1。
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本文生动形象的描写。
过程与方法目标:能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学习课文。
情感态度目标: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课文表现的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
教学重点:学习本文生动形象的描写,体会文章表现的童真童趣。
教学难点:学习本文生动想象的描写。
教学课时:一课时。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本课多媒体课件,布置课前预习作业。
学生:1。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查找丰子恺的有关介绍:生平、人们对他的评价、代表作品,尤其是文学作品。
教学设想:本文是一篇自读课文,应采用以学生的自读为主,教师予以适当点拨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宜用读读议议讲讲练练的教学流程。
具体如下安排:1.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组织教学,让学生参与学习,主动学习。
2.加强对课文的朗读练习,在朗读中感知课文主要内容,领会课文所表现的美。
3.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组织教学,让学生回味童年的天真烂漫,并要注意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体验对课文进行评价。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用儿歌《影子》导入,学生齐读儿歌(多媒体出示)影子在前,影子在后,影子是个小黑狗,常常跟着我;影子在左,影子在右,影子是个好朋友,常常陪着我。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与影子有关的文章---《竹影》。
(板书课题)二.出示学习目标(多媒体展示)三.介绍作家作品学生交流后师再补充(多媒体出示)四.初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整体感知内容(第一次先学后教)1教师导学一:我们先请几位同学轮读课文,比谁声音响亮,能读准字音。
2.指定学生朗读,其他同学认真听,发现有错的地方及时举手纠正。
教师板书学生读错的字词,并强调多音字及难写的字(多媒体出示),要求学生朗读两遍。
3.教师导学二:速读课文,要求用一句话概括课文内容。
(多媒体出示速读要求及提示)要求3分钟内完成。
提示:什么人干什么事?表现了什么?用“本文记叙了表现了”的句式回答。
学生讨论后明确:本文记叙了几个孩子画竹影的游戏,表现了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
丰子恺《竹影》教案及教学设计

丰子恺《竹影》教案及教学设计精选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竹影》,使学生了解丰子恺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提高学生对我国现代文学作品的认识和理解。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方法,引导学生感受《竹影》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竹影》,感受作者对自然、生活的热爱,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好事物,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1. 熟读并理解《竹影》的内容,把握作品的主题思想。
2. 分析丰子恺的绘画艺术特色,了解其在《竹影》中的体现。
三、教学难点:1. 理解《竹影》中作者对自然、生活的独特感悟。
2. 分析丰子恺在《竹影》中的绘画技巧及其对作品的影响。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竹影》原文、相关背景资料、教学课件等。
2. 学生准备:预习《竹影》,了解丰子恺的生平及其艺术成就。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丰子恺的生平和艺术成就,引导学生关注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朗读课文:学生齐读《竹影》,感受作品的韵律美。
3.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竹影》,理解作品内容,思考问题。
4. 讨论交流:分组讨论,分享对《竹影》的理解和感悟,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作品。
5. 分析欣赏: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丰子恺的绘画艺术特色,了解其在《竹影》中的体现。
6. 总结提升: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艺术价值。
7. 课后作业:请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谈谈对《竹影》的感悟,下一节课分享。
六、教学拓展:1. 对比分析:邀请学生找出其他作家笔下的竹子描写,与《竹影》进行对比,分析各自的艺术特色。
2. 艺术实践:邀请学生尝试自己画一幅竹子作品,或者创作一首关于竹子的诗歌,课堂上进行分享。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课后作业的质量,了解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竹影》教学设计三则

竹影教学设计三则设计一:竹影诗词鉴赏教学目标•了解唐代诗人刘禹锡与竹的情感与表达方式;•能够理解、背诵并朗读刘禹锡《竹枝词》;•能够通过创作体会竹在诗歌中的美。
教学流程1.导入:让学生听观赏竹叶拍打的声音,再呈现几幅竹叶各异的图片,引发学生对竹的情感;2.课文分析:教师讲解《竹枝词》的背景和词牌韵律,并帮助学生理解句意;3.朗读诵读:教师为学生朗读词牌《竹枝词》,让学生进行跟读、口头背诵和诗歌朗诵训练;4.创作扩展:引导学生以《竹枝词》为蓝本,发散联想,写出创意的七言绝句或五言绝句。
教学评价通过诗歌的形式,让学生感知竹的韵律美和气质,为日后的写作打下良好基础。
此项教学设计能够锤炼学生的语感、朗读技巧和创意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情感认知和文化素养。
设计二:竹影书法艺术之旅教学目标•了解中国书法中竹的写意表现;•掌握书法基本笔画和如何用笔表现竹的形态;•通过书法创作来理解和诠释竹的人文内涵。
1.导入:介绍中国书法中与竹相关的文化内涵和笔画;2.教学演示:由教师现场演示书写“竹”字和书写竹枝,让学生观察、分析笔画和造型;3.学生书写:要求学生在专门的竹字、竹枝字帖上动笔书写,并现场评价和分享作品;4.拓展探究:让学生搜索相关的书法作品,分析比较不同书法家表达竹的方式,并鉴赏孙过庭、怀素、米芾等国内外名家的竹书法作品。
教学评价通过丰富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充分了解笔法和书法技巧,同时也通过对竹题材的艺术创作,加强了学生对竹的文化传承和审美认知。
设计三:竹影民族乐器演奏教学目标•了解中国传统民族乐器“箫”与“笛”的历史渊源和演奏方法;•能够演奏出简单的竹笛和洞箫乐曲;•通过乐器的演奏来表达对竹的情感与向往。
教学流程1.导入:了解中国竹笛、洞箫乐器的历史渊源和音色特点;2.笛箫制作:让学生制作简易的竹笛和洞箫,并教授基本演奏方法;3.乐曲演奏:学生利用学到的技能,进行简单的竹笛和洞箫的演奏训练,并进行集体表演;4.音乐创作:引导学生创作简单的民族乐曲,让竹的美在音乐中得以表现。
《竹影》教案三则精选10篇

《竹影》教案三则精选10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辛苦为大家带来的《竹影》教案三则精选10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并分享出去。
《竹影》教案篇一教学目的和要求:1、体味本文生动形象的描写2、体会本文所表现的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3、了解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点教学重点与难点:学习本文生动形象的描写,体会文章表现的童真、童趣教学过程:一、导入1、请同学们欣赏几幅具有代表性的中国画和西洋画,说说二者之间的区别是什么?2、丰子恺作品欣赏3、丰子恺简介二、课文学习1、生字词2、分角色朗读课文,并回答下列问题①课文可以分为几层②深入探究A、“西洋画像……符号”怎样理解?B、课文充满了童趣,你觉得哪些描写最生动?为什么?C、当爸爸走出来的时候,华明为什么会难为情?D、爸爸是怎样解围的?华明又怎样?E、爸爸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F、竹子难画在哪里?G、为什么说“用墨来画竹是最正当的。
”H、怎样才叫佳作?I、画竹除了用墨,还会用什么颜色?三、小结四、拓展五、作业七年级语文《竹影》教案设计篇二【教材说明】《竹影》是我国著名文艺大师丰子恺的散文作品。
这篇文章以几个少年描描画画的游戏,引出对中国画的艺术体验。
本文主要是让学生体会课文表现的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领会艺术和美蕴含在童稚的活动中,要力求联系他们的生活实际,进行教学。
至于后半部分有关中国画和西洋画的内容,引导学生稍微了解即可,不必做过多讲解。
所以本课的重心是落在童真童趣上,勾起学生的童年生活,与此同时,让学生意识到艺术并非高不可攀,它存在于日常生活之中。
【设计理念】1、“语文课要给学生一点什么?”我认为应是让学生心灵的自由放飞,在向生活的拓展中,得到人文的熏陶,注重学生的终身发展。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采用“激趣——感知——品读——欣赏——迁移”的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的感观,让学生觉得语文课不仅有语言的文学美,而且有画面的艺术美,觉得语文课既是知识的获得,又是一种美的享受。
《竹影》教学设计(通用15篇)

《竹影》教学设计(通用15篇)《竹影》篇1【教学目标】1、感受游戏中的童心童趣,唤起共鸣;2、初步领悟儿童的游戏中蕴含艺术和美的道理;3、由意会(理解文本、超越文本)达到会意(心灵交汇),发掘生活中游戏中所蕴含的艺术和美。
【教学难点】1、感受童心童趣,与自身经验相契合,形成个性体验、个性感悟。
2、领悟、挖掘游戏中的艺术和美,在基础理解层面上有发展理解。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理解光之美和光之用1、展示画有竹和影并含有光的图片,欣赏后,根据图片提问,让学生说出课题──竹影2、根据课题设问:影从何来?──光也。
那么作者又是怎样写光的呢?以此引导学生阅读课文1、2小节。
重点领会:⑴ 这两段写出了光的──?(写出了光的特点,变化过程)⑵ 这两段写出了孩子对光的──感情。
(喜爱,挽留)3、除了1、2两节,还有哪里同样表明孩子们喜欢月光的呢?引导学生读第3节中描写月光的语句,并让学生把赞美一词具体化。
可问问学生他们是如何赞美的,试着赞美一番。
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设计说明:光,对孩子们来说,是留恋的、喜爱的。
晚霞下沉时的守定西天和不可挽救,月光升起时的赞美一番,就表现了孩子们当时的心情。
没有光,就没有影,没了影就无以描,这不仅影响孩子们游戏,文章也就不真实。
所以先引导学生阅读光的描写,不仅为下文教学作铺垫,也有利于学生明白平时写作要求真的道理。
二、寻趣说趣──体验童趣和童真清风明月的夜晚是多么的美好,竹叶萧萧的声音又是多么动听,孩子们在这清风明月的夜晚,竹叶萧萧的声音中,玩了什么?怎么玩?他们玩的有趣吗?(幻灯显示)后让学生一一找出并体验。
1、重点体验:⑴ 猜烟气。
放手让学生猜,不求科学准确,只求从大胆的猜想中,体验孩子们的那股猜劲,从体验中培养学生联想能力、创新意识。
⑵ 描竹影。
通过比较阅读,读出语气,读出感情,体验孩子们自我欣赏的情趣。
2、设计说明:趣事和趣味,学生们都有过。
《竹影》教学设计(通用6篇)

《竹影》教学设计(通用6篇)《竹影》教学设计(通用6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
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竹影》教学设计(通用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竹影》教学设计篇1【教材分析】《竹影》是丰子恺散文作品中一篇内涵深刻、耐人寻味的佳作,全文叙述几个小伙伴,借着月光,在自家的“水门汀”上游戏,描画映着的竹影,你一笔,我一画,竟然有几分中国画的意味。
孩子的游戏,在成年人眼里也许不屑一颐,但在丰子恺的眼里就有了非比寻常的意义。
也许,艺术和美就蕴含在童稚的活动中。
《竹影》为我们指出了只要留心自己的生活,即使看似天真的游戏,有时也会给人们带来无穷的受。
【教学目标】1、新课标要求学生“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我确立“情感和态度”的目标:领会艺术和美蕴含在童稚的活动中,学会在生活中去发现、创造艺术的美;认识到美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2、根据教材的知识构建特点,以及初一学生思维活跃的特点,确立“知识和能力”目标:体会文章表现的童真、童趣:初步了解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特点;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新课程的课堂教学要求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我确立“过程和方法”目标:在教师恰当的提升引导下,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语文课具有开放性。
【教学重点】体会文章表现的童真、童趣,领会艺术和美蕴含在童稚的活动中。
【教学方法】借助多媒体课件的教学手段,采用“激趣──感知──品读──欣赏──迁移”的教学模式,课前让学生查找收集资料。
倡导教师必要的牵引到放手,到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转变,构建师生间和谐平等互动的语文课堂。
【教学过程】一、谜语激趣,导入新课导语:同学们喜欢猜谜吗?我们来猜个谜语:你有我有他也有,黑身黑腿黑黑头,灯前月下跟你走,就是从来不开口(影子)请同学们再来听首儿歌:影子在前,影子在后,影子是个小黑狗,常常跟着我,影子在左,影子在右,影子是个好朋友,常常陪着我。
《竹影》教学设计(6篇)

《竹影》教学设计(精选6篇)《竹影》教学设计(精选6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展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局部,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
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以下是收集的《竹影》教学设计(精选6篇),欢送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本文涉及到一些美术方面的知识,但的主旨并不局限于美术,而是富有童趣,并由竹影引发到其他如对孩子的引导、教育等。
因此,学习时要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领会作者对绘画和生活有着怎样的理解和感悟。
1、给加框字注音参差收藏惬意口头禅徘徊弥漫姿态水门汀我们来猜个谜语:你有我有他也有,黑身黑腿黑黑头,灯前月下跟你走,就是从来不开口。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关于影子的——《竹影》,希望今天的学习对同学们有所启发。
让我们一起走进丰子恺先生的,感受竹影的趣味吧。
1、根据课题设问:影从何来?——”光”也。
那么作者又是怎样写光的呢?以此引导学生阅读课文1、2小节。
重点领会:①这两段写出了光的——?②这两段写出了孩子对光的什么感情?2、除了1、2两节,还有哪里同样说明孩子们喜欢月光的呢?引3、下面我们就来阅读这篇,读的时候注意整体感知的大意,想想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上学期,我们曾学过一篇古文《童趣》,描写了小孩子眼中的奇特的世界。
本文也是写孩子眼中的世界。
请同学们再次阅读课文,速度可以稍快些,看看文中的小伙伴在夏夜乘凉时都看了些什么?做了哪些富有童趣的事情?在这其中,你觉得最富有童趣的是哪些描写?为什么?其实每个人都有过童年,也有过充满童趣的心灵和思维,只是许多人在长大后就渐渐把童心丧失了。
我们在童年时常常做游戏,用泥巴捏小动物,偷砖头垒房子,在墙壁、在地上到处画画……还可能因此被家长、老师责怪。
其实这就是一种艺术的创造。
如果有人在这个时候关心你、引导你,也许你就会有艺术上的发现,也许日后,你就会在这些方面有所成就。
语文《竹影》教学方案设计(最新)

语文《竹影》教学方案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体味本文生动形象的描写。
2、体会本文所表现出的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
3、了解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鼓励学生初步形成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
【学习重点】学习本文生动形象的描写,体会文章表现的童真、童趣。
【课时安排】一课时【课前准备】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将预习中发现的问题写在作业本上。
3、查找有关的丰子恺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课前五分钟演讲让同学将课外积累的关于“惜时”的名句讲出来,展示自己的风采,并给予评价。
二、导语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有幸福的回忆,有美好的向往,当然也会有小小的烦恼。
那么,我们仰慕的这些名人,他们的童年生活你了解吗?前面我们已经学过几篇这样的文章,谁能说给大家听一听?(例如:……)同学们看过竹子吗?在晚上看过竹子吗?在有月光的晚上看过竹子吗?画过竹子吗?在水泥地上画过竹子吗?在有月光的晚上在水泥地上画过竹子吗?没有的话,你可要留下遗憾了,不过还好,有人画过,我们来看看他是怎样画得算是弥补一下,请同学们翻开课本125页,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丰子恺的《竹影》。
三、信息箱请同学们谈谈你对丰子恺的了解。
四、整体感知(看谁说得棒)请同学们速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1、你认为哪些字容易读错?给大家提示一下。
2、用简洁的一句话概括课文的内容。
3、课文题为“竹影”,它是写景──竹之影呢?还是主要写人物活动?4、本文除写人物活动外,作者在体文中究竟要表现什么样的中心?5、文章开头交代天气闷热的目的是什么?这让我们想起那篇课文,它的开头也是写闷热的天气,他们的目的是否相同?给你什么启示?6、文中写道“大家吃了一惊,立起身来,看见爸爸反背着手立在水门汀旁的草地上看我们描竹,他明明来得很久了。
”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7、文中的“爸爸”是怎样一个人?(过渡语)童心童趣是天真烂漫的,月光下的竹影牵动了天真无邪的心,孩子们在婆娑的竹影中,感受到美,于是,他们开始本能的画画,这一切,被一位具有深厚艺术功底的基本特征。
《竹影》教案(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竹影》教案(人教版七年级必修)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竹影》教案(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注:本篇文章由辅助创作。
一、教学背景和教学目标1. 教学背景本篇教案是为人教版七年级必修的语文教材所设计的,具体教学章节为第四单元《读写诗歌》,教学时长为两个课时。
《竹影》是唐代诗人王之涣所作,为一首五绝诗,通过写竹子与风景的巧妙结合,使得读者对人生抱有更加深刻的感悟。
根据《国家教育部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以及《新课标》等多项相关文件要求,我们应该在语文教学中重视情感教育,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和人文精神的拓展。
2. 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和理解《竹影》这首五绝诗的意义和情感倾向;(2)掌握文学修辞手法,包括对词汇的猜测、对语言的鉴赏,以及对修辞格的应用;(3)在文学欣赏方面,提高学生审美意识和文学素养,培养学生的良好审美情趣和对诗歌的浓郁兴趣。
二、教法与活动设计1. 教法设计(1)学生独立阅读首先,通过师生互动的形式,在教室里设法创造各种形式的积极氛围。
然后,须要让学生独立阅读《竹影》这首五绝诗,自行掌握诗歌的主题和情感倾向。
这种方式可以提高学生自我解压的能力和自我审美的敏锐度,同时激发学生对于诗歌独特魅力的热爱之心。
(2)学生合作探究其次,根据教材的要求,引导学生认真阅读《竹影》这首五绝诗。
然后,分小组探究文学修辞手法,并进一步分析诗歌中的情感表达。
在此过程中,老师应提醒学生注意以下两个方面:其中第一方面是词汇掌握,包括正确运用词语、魔幻句子以及珠玑句等等。
学生需要有母语语言的基础,熟悉简单的句型和常用词语。
在积极学习新的语言学知识的过程中,学生应注意基本语言规则和准确性,以及对于语言发音和语感的自我发现和领域判断。
第二方面是能力提升,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应先有一定的文学素养和自我认知。
跨越文化藩篱和形式积壑,提高学生在意识形态方面的领域的素养,为其自我成长和未来职业发展的选择奠定基础。
2. 活动设计(1)创造气氛,提高注意力打造良好的氛围是学习的关键,必须在开始时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竹影》教案(优秀7篇)

《竹影》教案(优秀7篇)七年级下册语文《竹影》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体会艺术和美就蕴含在孩子童稚的活动中。
2、理解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处处有艺术。
教学时数:一课时课前准备:1、同学们提前要预习课文2、准备相关的课件:丰子凯图片与简介;几幅名家的竹画;几幅中国画和几幅外国画;有关竹的诗句……导入新课:师:伟大的雕塑家罗丹曾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同学们,你们有没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呢?我们不妨用我们这一单元所学的两篇文章来检验一下:请同学们用:“我发现了……的美,因为他(她、它)美在……”说话。
同学A:我发现了平桥村很美,因为它美在有优美的自然风光,美在热情淳朴的民风民情,美在友好好客的村民和小伙伴……同学B:我发现了黄土高原上演的腰鼓很美,因为它美在场面的壮阔与豪迈,美在后生们的活跃与强盛,美在舞姿火烈与迅疾,美在声音的沉重与磁撞……师:几丛青竹,在皎洁的月光下,投下斑驳的影子,它美不美呢?这节课我们将从《竹影》中找到答案。
合作达标:一、自由朗读,整体感知师:速读课文,请用一句简洁的话概括课文内容。
师指导:写了哪几个人物,他们各做了什么事?生答:叙述几个少年描竹影的充满童真、童趣的游戏,爸爸给我艺术的启蒙。
从中引出对中国画的艺术体验,从中获得了艺术美的发现。
二、品味朗读:体验美,发现美师:再读课文用“我发现了……美,因为他(她、它)美在……”说出你的发现。
师提示:人物(爸爸、小伙伴);事件:小伙伴们画竹、爸爸评画;事物:小伙伴们画的竹、名人画的竹;中国画、外国画;描写等师举例:我发现了小伙伴们画的竹很美,因为它美在自然,美在随意,美在小伙伴们的童真童趣。
师引导:童心是天真烂漫的,童趣是发自天性的,我们每个人都拥有过快乐的童年,也做过许多充满童趣的游戏。
这些游戏对你现在的成长有帮助吗?学生C:我童年时与小朋友玩积木,让我认识了多种图形,现在对我学习几何很有帮助。
《竹影》教案

《竹影》教案《竹影》教案(通用15篇)《竹影》教案1教学目标:积累词语,掌握“幽暗、惬意、包罗、参差不齐”等词语的音、形、义,并学会运用。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中国画的独特的艺术魅力。
联系生活实际,体会课文表现的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
学习作者仔细观察景物变化,抓住特点描写的方法。
培养从生活中感受艺术的能力。
领略国画的内在美,提高艺术修养,初步形成审美观、价值观。
教学重点:用简洁概括的语言复述课文,理清思路。
学习本文生动形象的描写,体会文章表现的童真、童趣。
教学难点:研读有关国画常识的语句,体会画竹的内涵。
课时:1学习过程:[预习导学]:查阅资料,完成下列填空。
《竹影》的作者是,他是我国xxxx和,是一位多方面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
原名,共有文学、美术、音乐等著作一百多种。
长于漫画与散文,漫画有《》,散文作品有《》、《》、《》、《》等。
初读课文,为下列划线的字注音。
惬意()蘸()水门汀()口头禅()徘徊()撇()参差不齐()幽暗()丰硕()朱砂()借助工具书,结合语境,解释下列词语,并选择其中两、三个词语造句。
释义:惬意:幽暗:疏密:包罗:参差不齐:口头禅:造句:1、搜集鉴赏绘画作品,了解中国画与西洋画的区别。
2、再读课文,将预习中的问题记录下来。
遇到的疑难问题:初读课文的感受:[课堂学习]:导入:童年是美好的、快乐的。
我这儿有一首诗:“童年是七彩的梦/伴我在床头玩耍/童年是弯弯的小船/载我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童年是快乐的小鸟张开翅膀/携我在自由的蓝天上飞翔//现在啊/童年却是一枚小小的铃铛/不管春与夏、秋与冬/永在我记忆深处/放声歌唱……是啊,人们回忆往事,总是充满一种浪漫的理想色彩。
今天我们学习丰子恺的《竹影》,体会课文表现的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
一、学生展示自己的预习成果,师生共同纠错,解决预习中出现的问题。
二、诵读课文,整体感知:(看谁说得棒)1、学生听课文录音,边听边在文中找出你认为能体现小伙伴们充满童趣天真烂漫的句子。
七年级《竹影》教案【优秀6篇】

七年级《竹影》教案【优秀6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资料、求职资料、报告大全、方案大全、合同协议、条据文书、教学资料、教案设计、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model essays, such as work materials, job search materials, report encyclopedia, scheme encyclopedia,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teaching plan design, composition encyclopedia, other model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understand different model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七年级《竹影》教案【优秀6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竹影》教案(优秀6篇)

《竹影》教案(优秀6篇)《竹影》教学设计_ 篇一竹影[教学设计]创意说明:以合作的形式,层层深入地探究,是本设计的特点。
这篇自读课文看似浅显,不过是写了童年时期一个有趣的游戏,其实作者在这个游戏的回忆中,有两个发人深思的问题:艺术与游戏的关系;家长对孩子游戏的引导。
教学步骤:一、导入简介丰子恺。
二、小组探究1.用一句话概括本文主要内容。
2.你认为作者主要是为了写游戏,还是写游戏与艺术的关系的,或者还有别的目的?3.你认为文中“父亲”这一角色可有可无吗?4.你有过夹杂艺术因素的童年的游戏吗?与作者相比,你的遭遇如何?三、课堂交流1.概括本文内容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写了一则童年游戏,它还包括在游戏中萌生艺术的兴趣,以及大人对这种兴趣的呵护。
2.本文在写游戏与艺术的关系时,处理得十分自然,这也正是作者的高明之处,因为艺术与游戏的关系确实很微妙,若刻意为之,便会弄巧成拙,索然寡味。
(这时,教师可以给学生补充一点中国画理方面的知识。
)3.“父亲”这个角色不可忽视,这是一个很高明的父亲,能给我们很多启示。
4.第4个问题,学生一定有许多感慨,但不要扯得太远,要紧扣课文。
四、语言品析让学生找文中写得最生动的句段,并谈谈自己的理解。
[资料整合平台]课文扩读材料童趣/留白(摘自网上)儿子从小就对绘画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他每天趴在桌前不停地画,花、鸟、虫、鱼无所不通。
向来抱着“给儿子一个快乐童年”的观念,我对周围人建议儿子进美术班接受早期培养的劝说无动于衷,由着他在纸上放马驰骋,自由想象。
儿子有段时期迷恋画十二生肖,并且喜欢对我们进行提问。
这下麻烦来了,因为纸面上十二个奇形怪状的动物似是而非,让人难以辨别。
好在我发现了一个秘密:儿子画的老虎无论像猫还是像鼠,额头上无一例外地标着个“王”字。
掌握了这一诀窍,每次提问,我都踊跃回答,抢先将老虎说出,赢得儿子一个赞许的微笑,剩下的难题留给老公。
儿子对大阳有个贴切的比喻:大阳像个小刺猬。
2019精选教育《竹影》教学设计.doc

《竹影》教学设计《竹影》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了解文章的内容,理清文章的思路。
体味文章中优美的景物描写和生动的人物描写。
抓住语段要点,明白画竹的美术知识。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1 分钟)用歌曲《丢手绢》引入“游戏”的话题,进而引出丰子恺的《竹影》。
二、整体感知(5 分钟)教师出示抢答题:⑴速读课文,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内容。
⑵围绕“竹影”,文章写了四处情节,请参照“看竹影”这样的词语结构,写出其余三处情节。
学生进行抢答。
没有抢答到小组进行纠正。
教师归纳:看竹影——描竹影——论竹影——悟竹影。
(亦可对应小说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三、品读描写(15 分钟)师生合作朗读课文。
教师分配任务:1、3、5 组女生——旁白;1 、3、5 组男生——华明;2 ,4,6 组女生——“我” ;2,4,6 组男生——弟弟; 爸爸——老师。
教师出示问题:课文写“我”和小伙伴看天看月看人影看竹影, 充满童趣, 你觉得哪些描写最生动, 并谈谈你的理解?(提示:描写既包括景物描写也包括人物描写)小组选择讨论的内容。
教师进行干预,形成两组讨论景物描写,四组讨论人物描写(四组又分华明组、“我”组、弟弟组、爸爸组)小组进行讨论 3 分钟。
小组进行黑板展示2 分钟。
教师在适当的地方进行点拨、归纳,提示学生注意:景物描写的艺术化、人物描写的动作、语言的童趣。
四、略读文段(10 分钟)教师导学:老师刚才从同学们的回答中发现了一个问题,这些生动的描写都在文章的前半部分,后面还有四个自然段几乎没有涉及。
尤其是5、6 两个自然段都是爸爸的话语,介绍了画竹的理论知识,比较抽象。
全班齐读第5、6 段。
教师出示问题:⑴第5自然段说的是画竹之难,画竹难在何处?请在文段中找出核心句子。
⑵第6自然段开头提出了问题:竹为什么不用绿颜料来画,而常用墨笔来画呢? 请就文章内容回答这一问题。
学生默读课文思考问题,然后进行抢答,没有抢答到小组进行纠正。
《竹影》教学设计

《竹影》教学设计《竹影》教学设计1【设计原由】《竹影》原收录于《丰子恺文集·少年艺术》一章中。
很显然这是给少年人讲艺术的,艺术是原文的主题。
但本文先写了小孩子的活动,由活动引到艺术问题,这种对现实的真实描摹使我们读者发现了孩子的游戏与艺术的关系,正如席勒所说的:艺术起源于游戏。
个人认为孩子的童心与艺术两个方面倾向于任何一方面都不足以表现原文的精神。
于是根据丰子恺同时代人对他的.评价,根据丰子恺散文与漫画的特点,由本文入手,探讨丰子恺作品中所蕴含的美。
【教学过程】一、导入美学家朱光潜对丰子恺的评价。
二、整体感知1、快速阅读全文,回答本文有哪些美的地方?(明确:环境描写、孩子的行为体现的特点、父亲的言行、中国画的特点等等,只要围绕课文谈美,言之成理,就予肯定。
)2、独立思考三分钟。
3、四人小组内交流,每人谈一点美的地方。
小组内推荐出最好的一点建议,派代表发言。
4、全班交流,教师即时评价。
三、课外拓展感知丰子恺艺术对美的追求。
问题:仔细观赏幻灯片上丰子恺的漫画,说说你认为美在哪里?观赏两分钟,全班交流。
四、总结1、根据对课文的阅读和漫画的赏析,请总结:你认为什么是美的?明确:可以归纳为生活、艺术、自然三方面。
2、教师总结语:⑴ 这节课所接触的知识;⑵ 同学们所表现出的各种能力以及阅读中应注意的问题;⑶ 美是需要靠发现的。
散步的时候可以偶尔在路旁折到一枝鲜花,也可以在路上拾起别人弃之不顾而自己感兴趣的燕石。
──宗白华《美学的散步》《竹影》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1.体味本文生动形象的描写。
2.体会本文所表现出的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
3.了解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特点。
教学重点学习本文生动形象的描写,体会文章表现的童真、童趣。
教学课时一课时课前准备学生: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将预习中发现的问题写在作业本上。
3.查找丰子恺的漫画作品或散文。
(选作)教学设计导入用多媒体展示儿歌《影子》,请学生齐读儿歌:影子在前,影子在后,影子是个小黑狗,常常跟着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竹影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体味本文生动形象的描写。
2、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题。
3、品味语言,体会本文所表现出的天真烂漫的童真、
童趣,领会艺术和美蕴含在童稚的活动中。
过程与方法:自主读、说、悟,合作探究学习体会童稚的活动中蕴含的艺术和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生活、热爱生活,体验蕴含在自己生活中
的艺术和美。
教学重点:领会课文里描写所表现的童真童趣。
教学难点:体会文章表现的童真、童趣,并在童趣中领会艺术和美。
教法:多媒体课件
学法:合作探究阅读课文,体会课文中的童真童趣。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由猜谜语导入:“你有我有他也有,黑身黑腿黑黑头,灯前月下跟你走,就是从来不开口。
”
大家能猜出来吗?影子。
今天我们来学习跟影子有关的一篇文章《竹影》。
二、初读课文,感知童趣
1、请同学们速读课文,采用圈点勾画法,完成下表:
明确具体活动:看天——看月——看人影——描竹影——听父亲讲艺术
2、请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内容:
学生概括明确:几个少年无忧无虑充满童趣的饭后游戏,最终获得艺术美的发现。
方法归纳:(叙事散文)某人某时某地干某事(结果如何)
三、精读课文,品读童趣。
文中有不少体现孩子们童真童趣的地方,请你找出来。
学生再读课文,从中勾画,并谈谈为什么能体现童真童趣?
学生阅读,圈点评注,可以进行小组间的合作,教师巡视。
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见解,教师点评,引导学生注意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本文的天真烂漫的童趣,童真。
同时注意指导学生朗读。
预设:1、我把眼睛定西天看了一会儿,看见那光一跳一跳地沉下去,非常微细,但又非常迅速而不可挽救。
“一跳一跳”和这句话中的“迅速”相对应,而且使整句话具有动感。
教师在分析时可采用换词法,如把“一跳一跳”改为“慢慢”。
2、“唉,你们惬意得很!这椅子给我坐的?”他不待我们回答,一
屁股坐在藤椅上,剧烈地摇他的两脚。
”
这句话可以从几个方面引导学生理解华明的调皮、活泼及我们三个关系的融洽:如标点符号(“!”和“?”)、如修饰语的运用上(不待、一屁股、剧烈)、如拟声词“唉”的探究上。
3、我看了好久,果然看见头上有一缕一缕的细烟,好像漫画里所描写的动怒的人。
“好像漫画里所描写的动怒的人”,用比喻的方式使整个场景具有画面感,
4、华明的注意力却转向了别处,他从身边摸出一枝半寸长的铅笔来,在水门汀上热心地描写自己的影。
描好了,立起来一看,真像一只青蛙,他自己看了也要笑。
“摸”字说明华明总是随身带着这半寸长的铅笔的,也强调了他的好奇心;“真像一只立起的青蛙”中“青蛙”写出了华明“蹦蹦跳跳、活泼”的特点,也可跟第二段中“门口一个黑影出现,好像一只立起的青蛙,向我们跳将过来。
”这句话联系起来。
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点拨归纳,在游戏中能得到艺术熏陶,在生活中要有童心有童趣。
四、探究艺术:
一次童稚的游戏,在一位独具慧心的艺术启蒙人“爸爸”的引领下,“我”和伙伴们走进了艺术的殿堂,丰子恺的父亲是怎样说明画画的?
出示问题:1、画马难还是画竹难?为什么?作者认为画竹难,为什
么?
2、中国画和西洋画有什么区别?
3、中国画好还是西洋画好?为什么?
小组内合作探究完成。
多媒体展示几幅中国画和西洋画,让学生直观的去感受。
五、回味生活之趣
几个小伙伴,借着月光画竹影,你一笔,我一画,参参差差,明明暗暗,竟然有几分中国画的意味。
艺术并非高不可攀的东西,他可能蕴含在孩子们童稚的游戏中,你现在回过头来想想,你是否也曾经进行过一种艺术上的创造,是否也有艺术上的发现呢?
学生思考交流,教师适时点评。
堆雪人、堆积木、玩泥巴——建筑雕塑艺术
过家家、老鹰抓小鸡——戏剧表演艺术
涂鸦、在身上画手表、在手指头上画人脸——绘画类
女孩子跳橡皮筋、跳房子、丢手绢——舞蹈类
起外号、编故事、猜谜语、瞎掰歌词——文学类
剪纸、做纸船纸飞机——手工艺
六、课堂小结:
师:丰子恺曾经说过:人间最富有灵气的是孩子,孩子的心态和生活是最好的艺术题材,希望我们大家也可以保持童心童趣,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可以在我们平凡的生活中找到智慧的起源,艺术的起源。
七、作业:
1、搜集有关影的诗句。
2、请你回想儿时富有童趣的事,画一幅简笔画,取一个题目,并附以100字左右的生动描述
板书:竹影
看天
看月
看人影
描人影游戏童心艺术
童趣美
看竹影
描竹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