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常见误区(2014.4.9)

合集下载

盘点治疗高血压常见的误区

盘点治疗高血压常见的误区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盘点治疗高血压常见的误区
导语:因为高血压会会引起内耳动脉硬化和痉挛,因供血不足使听觉神经功能发生退化。

高血压引起的耳鸣主要表现为耳朵里会出现断续嗡嗡作响的声音,就像水车来回转那样低沉的声音,持续时间较长。

盘点治疗高血压常见的误区
误区一:一些高血压病人希望血压降得越快越好,这种认识是错误的。

因为,血压降得过快或过低会使病人感到头晕、乏力,还可诱发脑血栓形成等严重后果。

误区二:研究表明,高血压病患者的血压在清晨醒后变化最大,可以在数分钟之内上升2~5千帕,中午过后,血压会自行下降。

这种血压变化规律致使患者容易在早晨和夜间发生脑中风。

(早晨容易发生脑出血,而夜间则容易发生脑缺血。

)传统的每日3次的服药方法没有考虑患者的血压变化规律,只是一味地考虑降低血压,结果使清晨时的血压控制不理想,而下午和夜间常使血压偏低,新的服药方法每天清晨醒后1次性服药。

可以有效地防止清晨醒后的血压剧烈变化,使血压处于比较平衡状态,因此效果较好。

误区之三:不做综合性的治疗。

高血压的病因较多,因此,治疗也需要采取综合性的措施,否则就不可能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

正确的做法是除选择适当的药物外,还要注意劳逸结合,饮食宜少盐,适当参加文体活动,避免情绪激动,保证充足睡眠,肥胖者应减轻体重等。

误区四:一味追求血压达到正常水平。

六十岁以上的老年人,均有不同程度的动脉硬化,为此偏高些的血压,有利于心、脑、肾等脏器的血液供应。

如果不顾年
生活知识分享。

日常降压四大误区

日常降压四大误区

∙日常降压四大误区

∙尽管不少患者知道高血压病会引发的一系列并发症,但是他们在日常控制血压的过程∙中仍陷入重重误区。

这些常见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

1.血压降得越快越好吗?
不是。

高血压发展是一个长期缓慢的过程,人体对此具有一定的调节能力,可以逐渐适应,所以除了急进性高血压外,降压治疗应缓慢进行,不应求之过急。

如果超出了调节范围,
重要的脏器血流量不能保证,反而会造成头晕心悸等不适。

2.高血压症状不明显是否需要治疗?
需要。

血压的高度与并发症相关,而与患者自身症状不一定相关。

即使没有症状,高血压
对患者脏器的损害也是持续存在的。

必须及时治疗,且要早期治疗。

3.可以随意选用降压药物吗?
不可以。

用药应根据患者病情、血压严重程度、有无并发症等进行个体化治疗。

急进型
高血压应选用快速降压药。

而控制血压则选用长效且效果平稳的降压药。

当一种药物效果
不满意时,需请教医生是否增加剂量或联合用药。

若有并发症时,应选用对相应靶器官有
保护的药物。

4.血压降至正常范围就可停药吗?
不可以。

所有降压药都只有在服药期间才有效。

如果血压正常就停药,那么血压或早或晚将会恢复到治疗前的水平。

高血压防治的常见误区

高血压防治的常见误区

高血压防治常见的误区阜宁县中医院郑友祥1.无症状即无需治疗大约20%的高血压患者无特异的临床症状,一些患者可有头昏、头痛、胸闷、心悸、失眠、腰酸腿软、四肢乏力等症状;但这些症状都不是高血压所特有。

部分患者尽管血压水平很高,但临床上确可以完全没有不适。

因此,高血压的诊断主要依据的是其血压水平。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对高血压诊断的规定是非同日3次以上达到或超过标准(140/90毫米汞柱)。

“没有症状就不需要治疗”这是普遍存在的误区。

常有患者说:能吃能喝能睡觉,不痛不痒的吃什么药呀。

其实,大多数高血压患者早期都没有临床症状,有临床症状往往提示已经出现了并发症。

许多病人都是在所谓的健康查体或看其他疾病或出现高血压并发症时发现高血压病的。

血压超过正常范围时就应进行相应的治疗,因为这时血压对其靶器官(心、肾、脑)已开始侵害,只是还处于功能代偿期阶段,因而未出现症状,但不等于没有病。

当然在这段时间不一定都要服药治疗,只要注意消除能引起高血压的各种危险因素,改善不良的生活方式,一部分病人(一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有可能恢复正常。

2.对非药物疗法重视不够。

把血压降下来并非万事大吉,同时还要注意改善不良的生活方式,如戒烟限酒,适量运动,控制高血脂等危险因素,才能真正达到保护心脑肾等重要器官功能的目的。

非药物疗法主要包括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低盐、低脂、戒烟限酒及运动锻炼等,是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的基础。

对于部分一级高血压患者,非药物治疗即可以使其血压控制到正常水平,对于二、三级高血压患者,非药物治疗可提高降压药疗效,减少用药剂量,减轻副作用。

但现实中许多患者对非药物治疗重视不够,一方面患者长期形成的生活方式很难在短时间内改变,而且,非药物治疗短时间见效不明显,要求患者长期坚持。

因此,有必要对患者进行非药物治疗方面的教育,让其认识到非药物治疗的重要性,逐渐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克服不良的生活习惯和注意加强运动锻炼。

具体到运动的形式,主张以慢跑或快步走为主,每天坚持30—60分钟,每周坚持3—4次即可。

高血压六大认识误区

高血压六大认识误区

高血压六大认识误区高血压一经确认,绝大多数患者需要长期、终身坚持非药物和药物治疗。

当前伪科学的语言有几大特点,如扩大宣传,一分效果说成十分;作用万能,包治百病;自称“世界第一”,独家所有;自称纯天然,无任何毒副作用;假冒国家管理部门批准,学会、协会认证,专家推荐;宣称使用该产品能取代降压药。

部分高血压患者认为,降压药用得太早会导致以后用药无效,趁现在症状不重就不要用药,这种想法非常危险。

血压升高后,心、脑、肾等多个器官会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损害。

血压控制得越早,越能预防靶器官受到伤害,其远期的预后越好。

如果等到并发症出现,就已失去了最佳治疗时机,后悔莫及了。

绝大部分降压药物都是经肝脏代谢和肾脏排泄的,但并不是对肝肾功能都有损害。

各种药物对人体都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由于每位患者的反应性不同,不良反应的表现也各有不同。

有些人由于担心降压药物的不良反应,而不敢应用。

实际上,有的人服用降压药物可能会有一定的不良反应,但相比高血压的致残、致死的严重后果而言,服用降压药物的获益更大。

近些年保健食品越来越多,各种宣传铺天盖地,辅助降血压是保健品广告常见的宣传语。

实际上,保健食品没有明确的降血压作用。

保健品所谓的功效根本没有经过科学的临床认证。

高血压是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消费者若对该类产品认识不够,使用方法不当,很容易产生危险。

有高血压的人应当到医院正规就诊。

一些高血压患者去医院复查前停止服用降压药物,认为停药后血压测量得更真实,这是错误的做法。

降压治疗是一个长期过程,医生更关注服药后血压水平,因此,无论是否去医院就诊,均应按时服药。

某些患者使用降压药后血压稳定,但担心耐药,就要求换药,其实没有必要。

降压药不像抗菌药物,长期服用发生耐药性的机会较小。

有些患者开始服用药物有效,过一段时间血压控制不如以前了,多数情况是由于病情进展所致或者发生了其他情况,这时候应该请医生根据个体情况,添加或更换降压药物。

高血压误区集锦

高血压误区集锦

高血压误区集锦(一)认识误区1,防治高血压的常见认识误区首都医科大学心血管病研究所副所长顼志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特别强调,目前社会上一些人对如何防治高血压存在不少认识误区,应引起医患双方的高度重视。

他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误区一:有人说高血压降下来以后就可以马上减药,原因是担心吃药的时间长了会产生耐药性,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抗生素有耐药性,抗高血压药物没有。

高血压是终身疾病,必须长期用药,所不同的是用药的量可以根据病情调整。

血压开始高,吃了一段时间的药血压降了下来,停药以后也不高了,这很可能是你重视饮食调理的原因,而且属于轻度高血压,没有心血管病的损害。

也有的说,得了心梗血压不高了,可以不吃降压药了。

绝对不行,心梗后血压下降是因为心脏收缩功能减弱,泵血的力量小了,但对血压的要求更严。

因此,不要有侥幸心理,用两天药就停了,一定要坚持终身服药。

定期和大夫联系,及时调整用药。

还有人说,开始不能用好药,怕以后离不开这些药或病重了无药可治,这是没有道理的。

误区二:临床上有好多人不按循证医学治疗,不相信科学,搞偏方、验方治疗,乱吃药乱用降压器具,如降压枕头、降压手表、降压裤带之类。

这些物品也许有一定的效果,但效果不确切,不是公认的。

使用后不但不能治疗高血压,反而会延误治疗时机。

这类降压物品,实际上并没有什么作用,多半是心理作用。

心理安慰剂也可以降低血压,比如每天给患者吃一点淀粉药,告诉患者这是一种好药也会有一定效果。

不经过大规模临床试验证实有效的药物不要用。

现实生活中这个认识误区非常大。

还有一些人看说明书有降压作用的就用。

药品选用必须在医师指导下使用,不要看到“降压丸”就吃,凭主观判断吃药是不可取的。

药品不同于其它商品,没有药理知识,随便服用很容易误事。

误区三:有些人一看到说明书就害怕,怎么这么多副作用?要知道药物的副作用发生率是非常低的。

某种药物只要曾经出现过副作用,药品生产商都要提醒医生和患者注意。

医生一旦发现有副作用苗头,会随时停药或减药,一般不会出现事故。

高血压防治十大误区_0

高血压防治十大误区_0

---------------------------------------------------------------最新资料推荐------------------------------------------------------高血压防治十大误区高血压防治十大误区得了高血压,患者不仅需要医生的合理建议,自己也要正确认识疾病,配合治疗。

由于和医生交流的时间有限,患者和家人需要学习与高血压相关的健康知识,澄清误区,防止上当受骗。

以下为中国高血压联盟在《中国高血压患者教育指南》中发布的高血压防治十大误区,以及专家对此的解读。

误区一:老人血压高点没关系病例:我今年 74 岁了,近年来血压已接近临界值,今年更是跨界达到 150/90 毫米汞柱,家人都劝我看病吃药,但我觉得,老人血压高点没关系,是这样吗?解析:不少人误以为随着年龄的增长,血压随之增高是一种生理现象:认为年龄越大,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也可相应提高。

这一错误认识在老年人群中尤为突出,有些高血压也因此得不到正确诊断和有效治疗。

高血压的诊断标准是:收缩压大于等于 140 毫米汞柱和舒张压大于等于 90 毫米汞柱。

高于这个标准都应该治疗。

误区二:1 / 7血压降得越快、越低越好病例:医生给我开了降压药,说至少要 1 个月才能让血压达标,有哪种降压快、效果好的药吗?解析:除了高血压急症外,降压治疗应缓慢进行,不能求之过急,持续、平稳降压才是正确的降压原则,血压达标通常需 4~12 周。

普通高血压患者血压要低于 140/90 毫米汞柱,糖尿病、肾病等高危病人要低于 130/80 毫米汞柱,脑血管病和冠心病病人要低于 130/80 毫米汞柱,但血压也并非降得越低越好。

因为血压过低会导致脑血流灌注不足,增加脑缺血的风险。

误区三:靠输液治疗高血压病例:每年天气转凉,社区医院有很多像我一样来测血压的老人。

大伙儿血压基本上都在高压 140~150 毫米汞柱,低压 90~100 毫米汞柱。

高血压防治常见的误区

高血压防治常见的误区

戒烟
戒烟即是不吸烟。 吸烟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各个年龄段戒烟均有益处。戒烟好于 不戒烟,早戒烟好于晚戒烟。戒烟 2 个月,血压和心率开始下降 ;戒烟 6 个月,心血管疾病各危险参数值均降 低,动脉僵硬度改善 ;戒烟 1 年, 冠心病发病风险降低 50%。

限酒


限酒:男性每天不超过28克酒精,相当于1 瓶啤酒、1两白酒和250毫升葡萄酒; 女性每天不超过14克酒精,相当于半瓶啤 酒、半两白酒和125毫升葡萄酒。当然,各 人情况不同可自行掌握,但绝对不能大量 长期饮酒。
心态平和(2)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做到规律生活,按 时入睡,不熬夜,保证每日睡眠7 ~ 9 小 时。睡眠是最好的养生,良好的睡眠有助 于降压 。如果存在睡眠障碍,建议就诊, 必要时辅以药物治疗。休息好-精神好-心态 也会跟着好起来
心态平和(3)

也有学者建议:要认识管理好自身的情绪, 要能驾驭愤怒情绪,克服紧张情绪,避免 急躁情绪,摆脱消极情绪,合理的宣泄压 力。做到自我激励,积极向上。同时还要 认识他人情绪,处理好人际、个人与集体、 社会等相互间的复杂关系。
做法(3)

吃一 盘蔬菜; 巧用蔬菜本身的味道,少放调料,比如用 新鲜番茄代替番茄酱; 用水果代替其他的零食来加餐; 不喜欢吃水果的,可以用新鲜水果榨汁喝 ,但不要加糖。
做法(4)



把禽肉和瘦肉的皮和脂肪去掉之后再烹饪 ; 做菜时选择植物油,尽量不用动物油; 可 以选择一些有益于心脏健康的鱼类,比如 三文鱼、鲱鱼或金枪鱼; 日常零食选择原味的坚果,或者把坚果加 入日常菜肴。
高血压病也被称为“无声的杀手”


高血压病虽然没有特别的临床症状,但它对心 、脑、肾、眼底、大血管等所造成的损害却都 是在一刻不停的,悄无声息地进行的,病人常 在不知不觉中中招。加上我们体内的这些器官 组织对损害的适应与代偿能力相当的强,在损 害的早期常没有明显的症状与体征表现出来, 等到重要脏器被损害甚至出现临床症状与体征 时,靶器官的损害可能已经比较严重了。 因此,高血压病也被称为“无声的杀手”。

高血压的常见误区及正确的管理方法

高血压的常见误区及正确的管理方法

高血压的常见误区及正确的管理方法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也被称为“静脉高压症”。

由于缺乏充足的认识和了解,许多人对高血压存在一些误区。

本文将针对高血压的常见误区进行说明,并提供正确的管理方法。

一、误区一:高血压是老年病许多人认为高血压只会在老年人身上发生,这是一个常见的误解。

实际上,高血压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阶段的人群中,包括青少年和儿童。

因此,年轻人也应该重视高血压的预防和管理。

正确的管理方法:- 规律检测血压,定期体检,特别是对于有家族高血压史的人群。

-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和避免过度饮酒。

- 停止吸烟,控制体重,避免长时间的久坐。

二、误区二:高血压没有明显症状许多人认为高血压没有任何明显的症状,因此对疾病不予重视。

实际上,高血压在早期并没有明显的症状,但如果长期不加以控制,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如心脑血管疾病。

正确的管理方法:- 定期测量血压,注意异常的变化。

- 如有可能,使用家庭血压计定期监测血压。

- 如果出现头痛、眩晕、心悸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有关自己的血压情况。

三、误区三:只需依赖药物治疗一些患者认为只需依赖药物治疗就能完全控制高血压,忽视了生活方式的重要性。

实际上,高血压患者的治疗应是综合性的,药物治疗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正确的管理方法:- 注意饮食习惯,减少高盐、高脂肪和高糖的食物摄入。

- 增加体力活动,保持适当的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

- 学会放松,减少压力,可以通过瑜伽、冥想等方式进行放松训练。

四、误区四:只有上面的数字超标才算高血压一些人可能只关注收缩压(高压)超过140mmHg的情况,而忽略了舒张压(低压)的重要性。

实际上,收缩压和舒张压都对诊断和控制高血压具有重要意义。

正确的管理方法:- 对于正常人群,血压维持在120/80mmHg以下是理想的血压水平。

- 如果你已被诊断为高血压,目标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将血压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五、误区五:一旦开始服用药物就必须终身依赖许多人认为一旦开始服用降压药物,就必须终身依赖,并且会担心长期使用会带来不良副作用。

高血压防治的七个误区

高血压防治的七个误区

高血压防治的七个误区1.担心血压降得过低受传统高血压防治观念的影响,很多患者对目前提出的将血压降至理想水平(135/85毫米汞柱)以下有所顾虑。

他们总是担心血压降得过低会影响心、脑、肾的血液供应,使这些器官出现相应的并发症。

其实,这种认识是错误的。

研究证实,患者的血压在理想范围内控制得越低越好,这样既可减轻症状,又可降低各种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

2.对非药物疗法重视不够患者在进行高血压防治的过程中应以非药物疗法,即调整生活方式、低盐低脂饮食、戒烟限酒及运动锻炼等为基础,并在此基础上服用降压药物,以使血压控制在理想水平。

但现实生活中许多患者往往过分地依赖药物,而对非药物疗法重视不够。

这样做的结果既影响了降压药的疗效,又容易引发各种心脑血管的并发症。

所以,高血压患者必须重视非药物疗法,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克服不良习惯,并适当地加强体育锻炼。

3.血压降下来后就不再用药许多高血压患者总是断断续续地服药,使得血压反复波动,从而导致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病率有增无减。

患者之所以不坚持用药,其中关键的一个原因就是对高血压病必须长期治疗认识不足。

一旦血压降了下来,他们便以为可以停药了,担心用药时间长会引起不良反应。

其实,这种认识极为有害。

高血压患者必须明确的是,当血压降至正常或理想水平后仍要坚持用药,任何时候都不能随意中断用药,而且有些患者需要终身用药。

4.喜欢服用作用快的降压药高血压病是一种慢性疾病,在治疗时应强调规律性和个体化,不主张一下子将血压降得过快或过低,而应逐渐将血压降至理想或目标水平。

但许多患者由于治疗心切,总想使自己的血压立即降下来。

如果用药几天后血压仍未能降至正常水平,他们就立即更换药物。

这样做的结果容易造成患者的血压不稳定。

另外,有些患者喜欢服用作用较快的短效降压药,而对长效降压药持怀疑态度,即便在使用长效降压药时,也要同时服用短效降压药,以求所谓的“保险”。

需要指出的是,高血压患者应该缓慢、平稳地使血压将至理想水平。

高血压防治的五大常见误区

高血压防治的五大常见误区

高血压防治的五大常见误区
误区一:血压稍高一点没有什么关系,不必大惊小怪
大量研究证实,每升高10 mm Hg收缩压,发生脑卒中与致死性
心肌梗死风险分别增加53%与31%,所以即使稍微升高一点,心血管病的危险性也会明显增加。

对于高血压千万不能采取满不在乎的态度。

误区二:希望迅速把增高的血压降至正常理想水平
由于机体已经适应了高血压,假如使血压下降太快,会造成机体不适,反而出现新的症状,脏器供血会受到损害。

降压药应该从小剂量开始,使血压平稳下降,让机体得到新的适应和平衡。

误区三:不断变换药物种类
选择某些降压药物,获得满意效果后应该继续坚持服用,一般不会失效,如有血压波动情况发生,应该寻找其他原因,如感冒、发热、情绪波动、熬夜、过度劳累等都可以导致血压波动。

误区四:根据偶测血压值来判断治疗效果
血压24小时都是有波动的,偶然测到的血压值往往不能真实反
映全面的血压情况和降压疗效,提倡和鼓励高血压病人自测血压来了解昼夜血压的波动情况。

如有条件,应该接受24小时血压监测。

误区五:有症状了才服药
有些人认为,出现头晕、头痛等症状时临时服用降压药就好了,没有症状就认为血压正常了,平时不吃药,这是错误的。

因为有的高血压病人血压即使到200mmHg以上也没有症状,这些病人称之为适应性高血压患者。

服药的唯一依据应该是检测的血压值,而不是凭感觉。

高血压十大认识误区

高血压十大认识误区

高血压十大认识误区作者:暂无来源:《农家科技·城乡统筹》 2015年第1期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但很多人对它知之甚少o近日,记者专访了三军医大新桥医院心内科副教授耿召华、三军医大西南医院心内科副主任迟路湘,为市民们详细解读高血压的十大认识误区。

误区一:人老了,血压自然就比年轻人高,不必刻意控制血压专家认为,这是想当然的说法。

血压水平随着年龄升高绝非必然,更不能称为自然升高。

需要注意的是,高血压是一种病理现象,有非常严重的后果:很多老年病人在患高血压的同时,还伴有高脂血症、糖尿病、心力衰竭、肾功能不全等疾病。

误区二:血压轻度升高,不需吃药一项针对冠心病发病率的研究显示,轻度血压高也会增加冠心病的发病率。

其中,收缩压在120—139mmHg的占31.6%,140—159mmHg的占42.9%,在>160mmHg者只占24.1%。

由此可见,轻度高血压患者也需要重视自己的病情,及时服用控制血压的药物。

误区三:没有不适症状,可以不用药大多数老年高血压患者没有明显不适感,只有在血压非常高时才会有头晕、头痛等症状。

有些患者误认为血压高一点没关系,只要没有症状就可以不用药物治疗。

专家表示,这种想法是错误的。

首先应当明确,高血压是一个可以没有症状的疾病,高血压所带来的风险和并发症不是由临床症状引起的。

其次,血压值是决定患者用药的唯一标准。

即使没有任何症状,患者也必须根据监测的血压水平来决定降压药的服药方法和剂量。

误区四:偶尔测得血压高就一定是高血压专家认为,偶尔测得血压高,有可能是测量前心态不平或精神紧张等因素所致。

因此,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尤为重要。

通常,自测高血压的方法为:连续测量7天,每天早上6~9点间测量一次,每次3遍,取其平均值;下午18—21点之间测量一次,每次3遍,取其平均值。

误区五:降压药的种类越单一越好对很多高血压患者来说,单一药物并不能使血压降至理想水平。

研究发现,70%以上的高血压病人需2种或2种以上降压药才能使血压达标。

高血压十大认知误区和真相

高血压十大认知误区和真相

高血压十大认知误区和真相1、认知误区:高血压是老年人的病。

真相:高血压并不是仅发生在老年人身上,年轻人也有可能患上高血压。

2、认知误区:高血压没有明显症状,不需要治疗。

真相:高血压可能没有明显的症状,但如果不治疗,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3、认知误区:一般情况下,只有收缩压超过140mmHg才算高血压。

真相:正常血压值范围是90/60mmHg到120/80mmHg。

如果血压高于这个范围,就应该接受治疗。

4、认知误区:高血压不需要饮食控制,只需要多运动就可以了。

真相:高盐、高脂肪的饮食会使血管变硬,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调整饮食和适当的运动都是控制高血压的重要途径。

5、认知误区:仅仅一次高血压就可以被诊断为高血压。

真相:高血压的诊断需要多次测量,一次高血压不足以做出诊断。

6、认知误区:高血压的治疗需要很长时间,不可能治愈。

真相:高血压是可以得到治愈的。

采取正确的治疗方法可以控制高血压,并恢复血压到正常水平。

7、认知误区:治疗高血压需要大量药物。

真相:治疗高血压需要综合治疗,药物只是其中一部分,适度的运动、减轻体重、饮食控制都很重要。

8、认知误区:高血压不需要治疗,只需要保持放松心态就可以了。

真相:放松心态可以缓解不少疾病,但高血压需要适当的治疗才能恢复到正常水平,并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9、认知误区:体检结果是正常的,就说明没有高血压。

真相:只有经过正确的测量,才能准确地得出高血压的诊断结果。

10、认知误区:高血压最好直接用药物进行治疗。

真相:药物治疗是控制高血压的一种方法,但并不是唯一的方法。

控制饮食、适当的运动和控制体重也是很有效的治疗方法。

了解高血压的常见误区

了解高血压的常见误区

了解高血压的常见误区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长期高血压会增加患心脏病、脑卒中和肾脏疾病的风险。

然而,对于高血压有许多常见的误区,这些误区可能导致人们对高血压的认识不准确,进而影响他们对高血压的防治措施。

本文将介绍高血压的常见误区,并给出正确的解释以更好地了解高血压。

误区一:高血压只是老年人的问题许多人认为高血压只是老年人面临的问题,年轻人不会得高血压。

实际上,高血压没有年龄界限,而且近年来年轻人患高血压的情况逐渐增加。

不良的生活习惯,如高盐饮食、缺乏运动和压力过大,都可能导致年轻人患上高血压。

因此,无论年龄,都应该重视高血压的预防和治疗。

误区二:高血压没有明显症状,不需要重视有些人认为高血压没有明显的症状,所以不需要特别重视。

实际上,高血压是一种“无声的杀手”,即使没有显著症状,也可能对身体造成严重的危害。

慢性高血压会对心脏、血管和其他器官产生损害,增加心脏病、脑卒中和肾脏疾病的风险。

因此,即使没有明显症状,也应该定期检查血压,及早发现和治疗高血压。

误区三:只要服用药物,高血压就能治愈一些人认为只要服用药物,高血压就能被完全治愈。

实际上,药物只是高血压治疗的一部分,完全治愈高血压并不容易。

控制高血压需要综合判断,包括药物治疗、生活方式调整和体重控制等多个因素。

此外,一旦被诊断为高血压,患者需要长期服药维持血压稳定,药物配合和定期复查都是必不可少的。

误区四:只关注收缩压而忽略舒张压在测量血压时,人们往往只关注收缩压忽略了舒张压。

实际上,收缩压和舒张压都是衡量血压的重要指标,二者同样需要关注。

收缩压是心脏收缩时的最高压力,舒张压是心脏舒张时的最低压力。

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舒张压同样需要控制在安全范围内,因为高舒张压可能会导致心脏病、脑卒中和其他并发症的风险增加。

误区五:把一次测量的高血压当作确诊有些人一次测量出高血压后,就认为自己得了高血压,或者一次正常测量后就认为自己没有高血压。

实际上,准确诊断高血压需要连续测量多次,并结合体检、血检和其他相关检查结果。

高血压患者的常见误区与解决办法

高血压患者的常见误区与解决办法

高血压患者的常见误区与解决办法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许多人都有可能患上它。

然而,由于对于高血压的了解不够全面,一些患者或者潜在患者存在一些误区,这可能会影响到治疗效果。

本文将探讨高血压患者常见的误区,并提供解决办法。

一、误区一:我感觉正常,就没有问题很多人对于自己是否患有高血压存在一种误解,认为只要没有明显的症状,就没有必要去关注这个问题。

然而,高血压在早期通常没有明显的症状,如果不及时发现和治疗,可能会给身体带来很大的风险。

因此,对于有高血压家族史或其他相关危险因素的人群来说,定期检测血压是非常重要的。

解决办法:定期监测血压对于有高血压家族史或其他相关危险因素的人群,应该定期检测血压,以便及早发现高血压。

一般来说,成年人每年应该至少检查一次血压,而年龄较大或有高血压家族史的人则应该更加频繁地进行血压监测。

及时发现高血压,有助于早期治疗,减少疾病的风险。

二、误区二:停药后血压会自然下降一些患者可能会认为,一旦开始服用抗高血压药物,血压就会稳定下来,停药后血压也会自然下降。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病,需要长期治疗和控制。

停药后,血压很可能会再次升高,增加了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解决办法:坚持规范治疗对于确诊为高血压的患者,应该坚持规范治疗,并按医生的要求持续服药。

药物控制是最为直接有效的高血压治疗方法之一,有助于降低血压、减轻心脑血管负担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同时,患者还应该积极调整生活方式,包括饮食、运动、减轻压力等。

通过长期规范治疗,可以更好地控制高血压,降低并发症的风险。

三、误区三:只需要依赖药物治疗有的患者误以为只要依赖药物治疗就足够了,忽视了其他生活方式的调整。

实际上,药物治疗只是控制高血压的一种手段,生活方式的调整同样重要。

通过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可以更好地控制高血压,并减少药物的剂量。

解决办法:改变生活习惯高血压患者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生活方式调整:饮食方面,应该控制盐摄入量,避免过多的油腻食物。

高血压的常见误区有哪些

高血压的常见误区有哪些

高血压的常见误区有哪些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它对健康的威胁不容忽视。

然而,在人们对高血压的认知和应对中,存在着不少误区,这些误区可能会影响疾病的治疗和控制,进而对健康造成不良后果。

误区一:凭感觉用药很多高血压患者认为,只要没有头晕、头痛等不适症状,就不需要服用降压药。

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误区。

事实上,高血压对身体的损害是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的,当出现明显症状时,往往病情已经较为严重。

血压的高低与症状的轻重不一定有关系。

有些患者血压明显升高,但可能没有任何不适;相反,有些患者血压只是轻度升高,症状却可能很明显。

因此,不能根据自我感觉来决定是否服用降压药,而应该定期测量血压,按照医生的建议规范用药。

误区二:不愿意过早服药部分患者担心一旦开始服用降压药,就需要终身服药,因此不愿意过早开始治疗。

其实,早期控制血压,可以减少高血压对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的损害。

如果等到脏器出现了不可逆的损伤再治疗,就为时已晚。

而且,通过改善生活方式,如低盐饮食、适量运动、减轻体重、戒烟限酒等,部分早期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有可能恢复正常,从而停用降压药。

但如果生活方式干预不能有效控制血压,就应该及时开始药物治疗。

误区三:血压降得越快越好一般来说,除了高血压急症外,降压治疗应缓慢进行,不能求之过急。

因为血压降得过快过低,容易导致心、脑、肾等重要脏器供血不足,引发缺血性疾病。

比如,有些患者在短时间内血压急剧下降,可能会出现头晕、乏力,甚至诱发心肌梗死或脑梗死。

通常,在数周或数月内将血压逐渐降至目标水平是比较安全和有效的。

误区四:血压正常了就停药高血压患者通常需要长期甚至终身服药来控制血压。

有些患者在服用降压药后,血压降至正常水平,就自行停药。

这是不正确的。

停药后,血压会再次升高,血压的波动会对血管造成更大的损害。

降压药不是“根治”高血压的药物,而是用来控制血压的。

即使血压正常了,也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用药方案,而不是擅自停药。

误区五:只吃药,不改善生活方式药物治疗固然重要,但改善生活方式在高血压的治疗中也起着关键作用。

高血压治疗十大误区

高血压治疗十大误区

高血压治疗十大误区高血压在临床上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病症。

据有关数据表明,当前我国高血压患者每年都呈上升趋势,基本上每三个人中就有一个人是高血压。

并且随着人们的生活压力越来越大。

高血压人群中多了很多年轻的患者。

但是,仍然有很多人对高血压这个疾病存在很大的误区。

这些误区导致血压控制的效果不甚明显.通过这篇文章向大家说一些高血压比较常见的一些误区,以供大家参考。

一.对吃药很抗拒很多人都认为经常吃抗高血压的药物,吃多了会有一定的抗药性,就不愿意吃,这是可以理解的,毕竟,是药三分毒。

但是,如果你患上高血压又不愿意吃药,会使病情进一步的恶化,产生很不好的后果。

并且可以上市流通的药物都是经过国家严格检测过批准的,安全上是肯定没有问题的,也不会产生抗药性。

吃药还是得吃,及时的治疗吃药才能更好的控制住血压。

二.感觉正常了就停药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病,需要长期的服药来控制它,并且目前对高血压的治疗无法根治,突然的停药会让血压升高,进而会影响身体的其他器官,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减少药物的服用量,不可擅自决定。

三.不关注血压值的变化很大一部分人在医生的指导下服药,但是只管吃药,也不定期地测量自己的血压值,这是不对的。

要坚持的测量血压,才能更好的掌握用药和血压的变化,如果吃药吃了很久,血压还没有任何变化,就要考虑找医生重新开个药方治疗。

四.不看医生,自己买药服用有很多的患者自己去药店购买降压的药服用,或者根据病友的推荐购买。

不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看到别人服用觉得有效就照搬。

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很可能适得其反。

高血压的发病是很复杂的,并且每个人的体质也都不同,所以,用药还是要在专业的医生指导下使用,稳定血压的同时对身体的其他器官也能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

五.血压降的越快越好在发现自己血压升高,便想着快速的把血压降下去。

其实不是这样的,降压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太过心急会破坏身体的某种平衡,很容易导致脑中风、心血管等疾病。

但是急性的高血压患者除外。

高血压认识误区

高血压认识误区

高血压认识误区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影响着全球数亿人的健康。

然而,由于对高血压的认识不足,许多人存在一些误区。

本文将对这些误区进行科普,帮助大家正确认识高血压。

误区一:高血压没有症状,不需要治疗
高血压通常没有明显症状,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不危险。

高血压会悄无声息地损害心脏、脑、肾脏等器官,导致冠心病、脑卒中、肾功能衰竭等疾病。

因此,即使没有症状,高血压患者也需要接受治疗,控制血压在正常范围内。

误区二:血压正常后可以停药
许多高血压患者经过治疗,血压可能降至正常范围,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停药。

高血压需要长期治疗,停药后血压往往会再次升高,甚至出现反弹。

因此,即使血压正常,仍需继续服药,并定期监测血压。

误区三:高血压只需要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高血压治疗的重要手段,但并非唯一方法。

生活方式干预也非常重要,包括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控制体重、戒烟限酒等。

只有在生活方式干预的基础上,药物治疗才能发挥更好的效果。

误区四:血压越低越好
血压过低可能导致脑、心脏等器官供血不足,引发头晕、乏力、心慌等症状,甚至出现脑梗塞、心肌梗死等严重后果。

因此,降压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根据个体情况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误区五:相信偏方、秘方可以根治高血压
许多患者相信偏方、秘方可以根治高血压,但这些方法往往没有科学依据,甚至可能对健康造成危害。

高血压的治疗需要遵循科学原则,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规范治疗。

总之,正确认识高血压是进行有效治疗的基础。

我们要避免以上误区,坚持科学治疗、合理用药、健康生活,从而有效控制高血压,维护身体健康。

高血压管理的九大误区,很多人没有注意到!

高血压管理的九大误区,很多人没有注意到!

高血压管理的九大误区,很多人没有注意到!高血压,也被称为高血压症,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它可以增加心脏病、中风等严重并发症的风险。

虽然高血压在现代社会中相当常见,但仍然存在许多误区,很多人可能没有意识到。

在以下九个方面,我们将深入探讨这些误区,并为大家提供正确的高血压管理方法。

误区一:只有年长者才需要关注高血压高血压,作为一种潜在的健康风险,早已不再局限于老年人。

尽管多年来高血压似乎更常与年长者相关联,然而现代生活的快节奏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已经导致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被诊断出患有高血压的问题。

年轻一代常常身处于高压的学习、工作和社会压力之下,紧张的情绪和不规律的生活作息也成为了影响他们健康的主要因素。

而一些不良的饮食习惯,例如高盐、高脂肪和高糖的饮食,更是让高血压在年轻人中逐渐增多。

误区二:血压稍微升高没有关系对于血压的升高,不容忽视的是,即使是轻微的升高也可能带来严重的健康风险。

一些人可能会认为,血压稍微升高并不足以引起担忧,然而,事实远非如此。

尤其是那些将血压轻微升高视为常态,觉得没有必要采取干预措施的人,往往会在忽视中慢慢走向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境地。

通常来说,正常的血压范围应该在120/80毫米汞柱左右。

一旦血压超出了这个范围,不论是稍微升高还是更严重的升高,都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误区三:只需要服药就可以控制高血压在高血压管理中,很多人存在一个误区,即认为只需要依赖药物治疗就能够完全控制高血压,而忽视了其他重要的因素。

虽然药物治疗在控制高血压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它并不是唯一的方法,而且单一依赖药物可能无法实现持久的、全面的控制效果。

事实上,高血压的管理需要综合多种手段,包括药物治疗、健康的生活方式调整以及定期的监测和随访。

药物治疗可以有效地降低血压,但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且可能会伴随着一些副作用。

因此,将药物治疗与其他方法相结合,才能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误区四:高血压只与饮食有关在讨论高血压时,很容易陷入一个误区,即认为高血压问题只与饮食有关,而忽视了其他诸多因素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血压需终生管理,
-27%
血压长期达标可有效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27% -35% -32% -31% -33%
以上患者平均治疗40个月
Liu L, et al. J Hypertens. 2005;23(12):2157-72
误区六:单纯依靠药物,忽视生活方式改善
高血压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方式 密切相关,不良的生活方式会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2010.
收缩压上升幅度(mmHg)
心脑血管病是高血压 最常见的并发症及死亡原因
我国心脑血管病现患人数2.9亿, 其中一半以上与高血压有关 每年约有350万人死于心脑血管 病占死亡原因的首位(41%)
平均每10秒钟就有1人死于心脑血管疾病
《中国高血压患者教育指南》编撰委员会. 中国高血压患者教育指南. 2013.
误区二:凭感觉用药,根据症状估计血压情况
多数高血压患者无自觉症状
少数出现自觉症状 的患者多已存在心 脑肾等器官的损害
多数高血压患 者无自觉症状
《中国高血压患者教育指南》编撰委员会. 中国高血压患者教育指南. 2013.
随血压升高,患者心脑血管疾病风险急剧上升
180 160 140 120 100 80 60 40 20 0 收缩压 心脑血管并发症发生风险 9 8 心脑血管疾病风险上升比例(倍) 7 6 5 4 3 2 1
科学的生活方式建议
限制食盐摄入:每人每餐放盐不超过2克,每人每天摄入盐不超过6 克; 坚决拒绝烟草诱惑; 合理饮食,少量饮酒:男性饮酒每次葡萄酒小于100-150ml,或啤酒 250-500ml,或白酒小于25-50ml;女性减半;孕妇不饮酒; 适当锻炼,控制体重,改善血压及血脂情况; 避免精神紧张或情绪激动,防止心脑血管事件;
肾损害
K/DOQI. American Journal of Kidney Diseases. 2004, 43(5 suppl 1): S1-290. 尤丹瑜. 中华高血压杂志,2007,15(4):275-277. 谢红浪.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2000,9(2):159-162.
误区三:认为自己在家中测量的血压不准确
误区一:高血压诊断概念不清
血压诊断标准
年龄 有些高血压患者,误认为随着年龄的增长,血压随之增高是一种生理现象,认 为年龄越大,高血压的诊断标准相应的越高。
《中国高血压患者教育指南》编撰委员会. 中国高血压患者教育指南. 2013.
不同人群的高血压诊断标准一致
无论患者何种情况,如血压≥140/90mmHg 150mmHg
《中国高血压患者教育指南》编撰委员会. 中国高血压患者教育指南. 2013.
服药依从性直接影响血压水平
依从性 血压水平
研究证实长期降压治疗、血压达标 能有效降低高血压患者的心脑血管事件
卒中 0 -5 终点事件下降比例(%) -10 -15 -20 -25 -30 -35 -40 所有心血管 事件 所有 心脏事件 冠脉 事件 全因 死亡 心血管 死亡
定期家庭血压测量更可靠
高血压患者定期进行家庭血压测
量,可了解自己的血压水平;还可
鉴别“白大衣高血压”和发现“隐
蔽性高血压”;
初诊或血压未达标及血压不稳定的
患者,每日早晚各测1次,每次测量
3遍;连续测量7天,取后6天血压的 平均值作为治疗决策的参考。如血 压达标且稳定的患者则每周自测1 天,早晚各1次。
误区七:自行购药服用
不同的高血压患者适用的降压药物不同
2013ESH/ESC高血压治疗指南
降压药物亦有禁忌症
2013ESH/ESC高血压治疗指南
降压药物联用有讲究
降压治疗需谨慎,应听从医生建议
推荐的联合治疗方案
2013ESH/ESC高血压治疗指南
可用的联合治疗方案
不推荐的联合治疗方案
误区八:血压降低越快、越低越好
高血压与慢性肾病互为因果
高血压既是慢性肾病的病因,也是其并发症
50%~75%的慢性肾病患者同时伴有高血压
高血压也是肾病进展和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多数高血压患者无自觉症状, 肾小动脉硬化, 管壁增厚, 管腔狭窄 如出现自觉症状可能已发生心、脑、肾等器官损害, 故我们建议患者定期监测血压
高 血 压 诱发或加重
误区九:过分关注血压数值与精神紧张
精神紧张会引起血压波动,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总结
高血压常见误区

• •
正确观念


高血压诊断概念不清
凭感觉用药,根据症状估计血压情 况 就停药
单纯依靠药物,忽视生活方式改善 自行购药服用 血压降低越快、越低越好 过分关注血压数值与精神紧张 认为自己在家中测量的血压不准确
相对死亡风险
过高或过低的血压都会提高CKD患者死亡风险
相对死亡风险
收缩压(mmHg)

舒张压(mmHg)
一项美国的队列研究,对651 749例非透析依赖性的CKD患者进行评估,了解血压与死亡在CKD患 者中的相关性
Kovesdy CP, et al. Ann Intern Med. 2013;159(4):233-242.
导致或加重高血压。
《中国高血压患者教育指南》编撰委员会. 中国高血压患者教育指南. 2013.
吸烟升高血压水平
158 156 154 收缩压水平(mmHg) 152 150 148 146 144 146.32 149.84 不吸烟 现在吸烟 154.42 156.97
142
140 男
文育锋等.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5):946-951.
• • •
• • • •
无论患者何种情况,如血压 ≥140/90mmHg,即可诊断为高血压, 建议及时就诊 多数高血压患者无自觉症状,如出现自觉 症状可能已发生心、脑、肾等器官损害, 故我们建议患者定期监测血压 定期家庭血压测量更可靠,有助血压管理 根据权威建议,及时服药,避免病情加重 高血压需终生管理,血压长期达标可有效 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科学的生活方式可有效改善血压水平 降压治疗需谨慎,应听从医生建议 过高或过低的血压都会提高CKD患者死亡 风险 精神紧张会引起血压波动,诱发心脑血管 疾病
《中国高血压患者教育指南》编撰委员会. 中国高血压患者教育指南. 2013.
误区四:不愿意过早服药
开始抗高血压药物治疗的时机
欧洲高血压学会 欧洲心脏病学会
根据权威建议,及时服药,避免病情加重
2013ESH/ESC高血压治疗指南
误区五:降压治疗,血压正常了就停药
高血压需终生管理
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疾 病,一旦发生,就需 要终生管理。

饮酒与血压异常密切相关
血压异常患者比例
90.00% 85.00% 80.00% 73.90% 75.00% 70.00% 65.00% <1天/月 1-3天/月 4-7天/月 饮酒频率 1-4天/周 ≥5天/周 81.60% 81.60% 86.20% 79.50%
王丽娜等. 现代医学. 2007,35(1):43-46.
舒张压 即可诊断为高血压,建议及时就诊 高血压 ≥90mmHg
140mmHg 130mmHg 120mmHg 110mmHg 100mmHg 90mmHg 80mmHg
收缩压 ≥140mmHg
180mmHg 170mmHg 160mmHg
《中国高血压患者教育指南》编撰委员会. 中国高血压患者教育指南. 201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