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常见心理问题与危机应对
常见心理问题与危机应对 任务一感觉障碍的三种形式
感觉障碍的三种形式:1.感觉过敏、2.感觉减退、3.内感性不适
说明知觉障碍的2种形式。
知觉障碍: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知觉异常的现象。
知觉的障碍是心理过程障碍中最常见的,同时也是许多精神病的主要症状。
知觉障碍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错觉(illusion):是歪曲的知觉,也就是把实际存在的事物歪曲地感知为与实际完全不相符合的事物。
2、幻觉(hallucination) :是一种虚幻的知觉,是指在客观现实中并不存在某种事物,但病人却感知到它的存在。
3、感知综合障碍(psychosensory disturbance):指患者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或整体能正确认识,但是对这一事物的某些个别属性(例如形象、大小、颜色、位置、距离等)或某些部分产生错误的认识
妄想症
妄想按其起源与其他心理活动的关系可分为原发性妄想和继发性妄想。
原发性妄想是突然发生,内容不可理解,与既往经历、当前处境无关,也不是来源于其他异常心理活动的病态信念。
包括突发妄想、妄想知觉(患者突然对正常知觉体验赋以妄想性意义)、妄想心境和妄想气氛(患者感到他所熟悉的环境突然变得使他迷惑不解,而且对他具有特殊意义或不祥预兆,但很快即发展为妄想)。
原发性妄想是精神分裂症的特征性症状,对诊断分裂症具有重要价值。
继发性妄想则是发生在其他病理心理基础上的妄想,或在某些妄想基础上产生另一种妄想等,见于多种精神疾病。
按照妄想的结构可将其分为系统性妄想和非系统性妄想。
系统性妄想是指妄想内容前后相互联系、结构严密、逻辑性车强的妄想,反之则称为非系统性妄想。
临床上通常按妄想的主要内容归类,常见有被害妄想、弓系妄想、夸大妄想、疑病妄想、被控制感、被洞悉感等。
《常见心理问题与危机应对》案例
《常见心理问题与危机应对》案例库第一部分 有关心理障碍的案例【案例一】某男D,37岁,76(当时为7-8岁)年唐山大地震,亲人全部遇难,被叔叔婶婶接到上海。
大地震的印象极深,地震时看到亲人的死亡,极其悲惨,从此经常做噩梦,梦中几乎都是妈妈来接自己,跑上去妈妈有不见了,眼前一片空白,惊醒后一身冷汗。
到医院就医,吃过药,效果不大。
诊断分析:来访者的问题初步判断属于创伤性应激障碍(需排除其他情感性精神障碍、躯体化障碍、神经症等等)。
病因分析:由于亲历大地震中亲人死亡的突发事件,导致持续性的精神困扰,反复出现创伤性事件相关的噩梦(病理性重现),并产生心悸、出冷汗等躯体化症状,继而影响正常社会功能。
而且到医院就医吃药效果不大。
心理咨询:首先应当对来访者表示绝对的同感,并充分给予其宣泄的过程。
可以进行一般化的安慰技术:经历了如此巨大的突发事件,且骤然面对亲人全部遇难的现实,的确是许多人都难以接受的。
然后通过专业解释的方式阐述创伤性事件不断重演的心理原因,如在意识中过分回避和压抑导致了内心的冲突等等,建立良好的咨访关系,并促使来访者能够配合心理咨询的过程。
在此基础上,能够使来访者进行回忆当时灾难发生的过程,帮助其面对痛苦的记忆和感受,以缓解内心的压抑。
通过来访者的梦境中反复出现“妈妈来接自己”可以推断其与母亲之间的深厚感情,需要进一步追溯童年期的痛苦源,以找到引发之后持续应激障碍的根源,比如母亲是怎么去世的等等。
询问童年时的内心感受,同时再了解现在的感受,让来访者领悟到自己可能存在的“退行”心理防御机制。
在此过程中,会遇到来访者的阻抗,可辅以行为疗法中的放松技术帮助来访者脱敏。
另外,需要通过认知咨询的技术处理来访者可能存在的认知偏误,让其明白灾难本身的不可遇测性以及不可抗性,减少自身的内心困苦,并能理性认识到灾难的绝对性与平安的相对性之类的关系。
【案例二】陈某,男,27岁,高中文化,未婚,安徽人。
曾是摩托车飚车手并以此为生,生活富裕,2005年初,交了一个女朋友,感情很好。
常见心理问题与危机应对试题及答案
1、当看到白色,经常会联系到白雪茫茫或者想到纯洁、圣洁,这种心理现象是。
2、最早对遗忘进行系统研究的心理学家是德国的。
他绘制的遗忘曲线表明,遗忘速率呈的趋势。
3、是主动和有效地认识压力、应对压力、调控压力、合理有效地运用压力。
4、焦虑可分为三类:、、。
5、精神分裂症是以基本个性改变,思维、情感、行为的,与环境的不协调为主要特征的一类最常见的精神病。
6、看到月亮弯弯,但我们对月球的认知是还是一个星球,体现了知觉的。
7、记忆包括、、三个过程。
8、情感以的形式存在,具有较大的、和。
9、心理治疗是指以的理论系统为指导,以良好的为桥梁,运用临床心理学的技术与方法治疗病人心理疾病的过程。
10、影响智力发展的因素有和。
11、思维的特征是、、、。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1、引起动机的外在条件是…………………………………………………………()(A)诱因(B)需要(C)兴趣(D)信念2、定势的作用其实就是………………………………………………………………()(A)原始动机(B)习得动机(C)有意识动机(D)无意识动机3、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中的最高层次是……………………………………………()(A)生理与安全的需要(B)社交与自尊的需要(C)求知与审美的需要(D)自我实现的需要4、“人是因为哭了才发愁,因为动手打了才生气,因为发抖才害怕”这是………()(A)情绪的外周理论(B)情绪的丘脑理论(C)情绪的认知理论(D)情绪的动机——分化理论5、获得性需要就是…………………………………………………………………()(A)自然需要(B)社会需要(C)物质需要(D)精神需要6、人格的核心成分是…………………………………………………………………()(A)气质(B)能力(C)性格(D)意志7、下列哪一项心理疾病不属于神经症类型………………………………………()(A)强迫症(B)睡眠障碍(C)癔症(D)恐怖症8、我们经常会出现口误,也会经常做梦,这是什么表现………………………()(A)潜意识(B)意识(C)思维(D)想象9、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属性及其规律的反映称之为………………………………()(A)情感过程(B)认识过程(C)意志过程(D)个性10、“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所反映的动机冲突是…()(A)双趋冲突(B)双避冲突(C)趋避冲突(D)多重趋避冲突11、心理咨询的范围不包括…………………………………………………………()(A)心理障碍(B)发展性问题(C)适应问题(D)心理健康问题12、人的心理现象主要包括…………………………………………………………()(A)认识过程和意志过程(B)意志过程和情感过程(C)认识过程和情感过程(D)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13、以下哪项不属于注意的功能……………………………………………………()(A)选择功能(B)保持功能(C)调节和监督的功能(D)抑制功能14、头脑中呈现当年老师上课时做一步一步做实验的样子是……………………()(A)情绪记忆(B)情景记忆(C)动作记忆(D)语义记忆15、在支持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A)家庭(B)亲友(C)工作(D)业余爱好三、简答题(每题8分,共40分)1、保持健康情绪的方法与途径有哪些?2、简述情绪、情感的区别与联系。
电大常见心理问题与危机应对答案
一、不定项选择题(每题至少有一个正确答案。
每小题2分,本题共30分)1.艾里斯的ABC理论是理性情绪理论的核心,其中“A”代表()A. 诱发性事件B. 情绪反应及后果C. 对这一事件的解释和评价D. 可接受性事件参考答案:A满分:得分:2.持续的压力会对一个人的()方面产生影响。
A. 心理状态B. 家庭关系C. 社会适应D. 身体健康参考答案:A B C D满分:得分:3.以下这段对话最可能出现在哪种心理咨询或治疗中?()来访者:别人都看着我。
咨询者:是否别人都不干自己的事情了,都围着你看?来访者:没有。
咨询者:要不要在身上贴张纸,写上“不要看我”?来访者:那人家都要来看我了!咨询者:那原来你说的别人都在看你是否是真的呢?来访者:……是我头脑中想象的……A. 认知行为治疗B. 精神分析治疗C. 人本主义治疗D. 合理情绪治疗参考答案:D满分:得分:4.关于压力与工作绩效的关系错误的是()A. 压力与绩效成正比关系B. 随着压力水平的逐渐增高,能力发挥水平也不断提高C. 当压力的持续增高超过一定水平时,人就会变得过于情绪化D. 只有保持在一个适度的压力水平时,绩效的水平才是最好的参考答案:A满分:得分:5.刺猬身上长满了坚硬的刺,平时是舒展开的,一旦有别的动物和人类接近他,它就会将自己所有的刺朝外。
这种行为其实就像我们人类的()A. 敌对和攻击行为B. 依赖和被动攻击行为C. 逃避行为D. 自我保护和防御行为参考答案:D满分:得分:6.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是()A. 马斯洛B. 梅纽钦C. 艾力克森D. 罗杰斯参考答案:A D满分:得分:7.行为主义学派认为心理健康的破坏与()有关A. 在幼年情绪发展中遭受挫折,形成的情结B. 自我潜能发展受阻C. 非理性(错误)的认识或观念D. 社会模仿学习参考答案:D满分:得分:8.压力管理的最终目的是()A. 应对压力B. 调控压力C. 运用压力D. 消除压力参考答案:A满分:得分:9.一般适应综合征包括()A. 衰竭期B. 抵抗期C. 相持期D. 警戒期参考答案:A B D满分:得分:10.有机体对某些特定的刺激会产生特定的不可避免的反应,这类刺激就叫做()A. 中性刺激B. 无条件刺激C. 以上答案都不对D. 条件刺激参考答案:B满分:得分:11.“人对环境有各种自我防御机制”是弗洛伊德理论的()A. 发展观点B. 客体关系观点C. 适应观点D. 结构观点参考答案:C满分:得分:12.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区别是()A. 工作方式不同B. 工作任务不容C. 理论方法不同D. 工作对象不同参考答案:A B D满分:得分:13.心理咨询的对象大多数是()。
常见心理问题与危机应对
问题1.简要解释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并说明二者的区别。
(20分)强迫观念:反复体验到想要做某种违背自己意愿的动作或行为的强烈内心冲动。
知道没有做的必要,努力控制自己不做,但是难以摆脱这种冲动。
也称为强迫性害怕丧失自控能力。
强迫行为:常是强迫思想导致的不自主的顺应行为,企图由此减轻强迫思想引起的焦虑。
问题2.抑郁症状的主要表现有哪些?(20分)(1)持续的,轻到中度的抑郁为主征。
(2)兴趣减退甚至丧失。
对往常感兴趣的事情也表现出厌烦,冷淡,无动于衷。
(3)对前途悲观。
似乎生活,工作,学习都前景暗淡,事情已经无可挽回,不可收拾,严重者可感到绝望。
(4)注意力难以集中(5)精神疲惫。
似乎精力已经耗尽,想振作也振作不起来,至少无法持久。
(6)自我评价下降。
感觉自己不如别人,别人也看不起自己,伴有强烈自卑,自责,甚至自罪感。
(7)被动的人际关系。
(8)感到生活或生命本身没有意义,活着还不如死了好,有自杀念头甚至行为。
(9)有神经症的共同症状,如焦虑,恐惧。
(10)失眠(11)食欲下降(12)思维力,记忆力,想象力下降问题3.对行为激活疗法加以说明。
(30分)行为激活疗法有称为行为治疗。
是基于现代行为科学的一种常用的心里治疗方法。
行为疗法是运用行为主义学派根据实验得出的行为原理来治疗心理疾患和障碍的技术。
行为疗法着眼在课观察的外在行为或可以具体描述的心理状态上。
问题4.对再归因训练疗法加以说明。
(30分归因疗法”(attributiontherapy)就是在心理治疗或咨询实践中,通过引导患者对其症状产生原因的知觉,来控制和消除其不良情绪和行为反应的方法,它是由心理学中的归因理论发展来的一种心理治疗体系。
由于归因是社会生活中普遍存在而又十分重要的认知现象,所以在心理学中归因疗法属于认知疗法的一种。
坚持采用归因疗法的临床医生相信,任何心理疾病都和患者对其症状产生原因的不良知觉有关,所以心理治疗的最基本的原则,就是采取可能的方法和手段,将患者的不良归因置换为某种中性的、无害的归因.一、名词解释1、心理危机:可以指心理状态的严重失调,心理矛盾激烈冲突难以解决,也可以指精神面临崩溃或精神失常,还可以指发生心理障碍。
常见的心理问题及解决
1,创伤性神经症创伤性神经症常常是因为在一定的特殊环境中遭受了精神上的强烈刺激后引发的。
它是一种精神创伤的表现,会引发精神功能紊乱。
比如飞机失事、战争、火车出轨、枪杀、交通事故等。
任何一个精神患者的内心,都必定存在某种潜意识活动。
也就是说,病症必先存于潜意识领域,然后才通过一种具体的方式表现出来。
患者怎么自我应对呢?1,照顾好自己。
做一些自己认为有限舒适的事,来发泄内心郁积的不良情绪,如体育锻炼、些日记、听音乐、想朋友和家人倾诉等。
2,时刻管制自己的情绪和感受,并把他们记录下来。
3,如果需要的话,给自己留一点伤心和痛哭的时间。
4,慢慢淡忘,调整心态。
2强迫性神经症“强迫性神经症表现为人内心充满了自己是在不感兴趣的思想,意识到奇特的冲动,而且被迫走一些毫无乐趣却又不得不做的动作。
”弗洛伊德认为强迫性神经症来源于被压抑的攻击性冲动或“性欲望”。
是患者把一些正常的生理心理现象当做不正常的东西而极力摆脱并产生强烈的、痛苦的心理冲突,并进入恶性循环。
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1,强迫观念2,强迫情绪3,强迫意向4,强迫动作。
弗洛伊德在对强迫性神经症患者的治疗中强调通过顿悟、改变情绪经验以及强化自我的方法去分析和解释各种心理现象之间的矛盾冲突,以此达到治疗目的。
在治疗的过程中大量运用阐释、移情分析、自我联想以及自我重建来进行治疗。
其目的是使患者对自己的个性特点和所患疾病有正确、客观的认识,对周围环境、现实状况有正确客观的判断,丢掉精神包袱以减轻不安全感;学习合理的应急方法,增强自信,以减轻其不确定感;不好高骛远,不过分精益求精,以减轻其不完美感。
一个强迫性神经症患者怎样进行自我治疗呢?首先,要理清强迫性的想法和行动表现在哪些方面。
其次,就是将强迫性的想法和行为,放在一边,置之不理,去做其他的事,如此可以帮助自己改变脑部的生化反应。
最后,是转移注意力。
比如当你一旦有了强迫性的想法和行为时,学会摆脱,去从事自己嗜好的运动——散步、运动、听音乐、读书、玩机算计、玩篮球等,以此来转移注意力。
常见心理问题与危机应对机考答案
复习题三——判断题影响人的心理活动的因素主要有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
()╳心理学是从哲学的怀抱中脱离出来而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机能心理学是心理学中的第一个学派,其创始人物冯特。
()╳心理学既是一门古老的学问,又是一门年轻的学科。
()√优秀教师由于在长期的教育实践活动中,摸索出一套教书育人的成功经验,这实际上是他们不自觉地运用心理学和教育学的基本知识和规律。
√教师学习心理学的目的在于更好的了解和掌握学生心理发生发展的规律,同时有效地控制自己的不良心理状态,从而更好地提高教育和教学质量。
()√心理只能是脑的功能,脑才是产生心理的器官。
()√条件反射就是本能活动。
()╳暂时神经的联系的建立,就是条件反射的形成。
()√人的心理要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产生和发展。
()√为人的心理是在人脑和客观现实的相互作用中产生和发展。
()√长期不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人,就不可能产生正常人的心理。
()√人的心理具有能动性。
()√人的心理和动物的心理的本质是一样的。
()╳人的心理和动物的心理,虽然都是客观事物的反映,但他们在发展水平上不仅有量的不同,而且有着质的区别。
()√尽管人的心理发展水平的提高要受遗传、环境、教育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但起决定作用的是个人主观努力。
()√从不同角度出发可对知觉进行不同方式的分类。
()√人的知觉过程是对感觉材料的简单堆积。
()×外部感觉包括平衡觉、运动觉、机体觉。
()╳两车相遇时感到对方的车速特别快,这是时间知觉的错觉。
()╳在臭味难闻的地方吃不下东西是由于同一感觉相互作用的结果。
()╳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新颖性,以提高学生的感受性。
()√在教学中教师要突出重点,扩大对象与背景的差异,使学生获得更清晰的感知对象。
()√通过教育学生明确观察目的,端正观察态度,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通过指导学生认真做好观察计划和准备,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通过教给学生观察方法和观察技巧,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2012大学生的常见心理问题及解决对策
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解决对策西南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冯维一、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重庆教委2004年对14446名大学生的调查发现,14.97%的人心理不健康,很不健康为8.1%,15.08%的人经常有焦虑不安,14.85%的人内向孤僻。
2004年7月《中国青年报》的一项调查显示,有14%的大学生有抑郁症状,17%的大学生有焦虑症状,12%的大学生有敌对情绪。
二、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一)学习适应问题。
学习适应是学生主动调整自身以与环境要求相符合,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
(二)心理冲突。
个体从事有目的活动,存在数个不能同时满足或互相排斥的目标所产生的心理不平衡现象。
(三)心理压力。
个体预感到可能发生的不安或对威胁有所察觉时产生的内心不平衡状态。
1、学习压力 2、就业压力 3、经济压力 4、成才压力(四)自我意识问题(五)情绪问题。
焦虑是一种情绪状态,是由于情境或外界阻碍而威胁到个人的自我概念,产生冲突、挫折的内在感受。
抑郁是一种持久的心境低落,常伴有焦虑、躯体不适感和睡眠障碍。
兴趣减退甚至丧失,对前途悲观失望,有无助感,精神疲惫,自我评价下降,感到生活或生命本身没有意义。
(六)心理挫折。
个体从事有目的的活动中,遇到障碍致使个人动机不能实现的情绪状态。
二、原因剖析1、生物因素2、不当的社会比较3、缺乏精神支柱4、家庭与学校教育的缺失三、如何解决一、识破学生心病的伪装1、了解心理健康的标准心理健康指个人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妥善处理适应人与人、人与社会间的相互关系。
有统计学、社会规范、生理学、个人经验、社会贡献等标准。
(二)帮助学生进行正确社会比较,形成积极心态积极心态是一种积极、宽容、感恩、乐观和自信的心智模式。
幸福感是个体根据自己设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后的一种积极体验。
第一,客观条件是幸福感形成的基础环节。
第二,主观评价是幸福感形成的关键环节。
第三,积极心态是幸福感的最终环节。
幸福感的特点:幸福是稳定的心理体验;幸福是主观多样的;幸福具有不可替代性;幸福是相对性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赛利格曼提出:幸福指数=先天遗传素质+后天环境+主动控制的心理力量(H=S+C+V)。
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与解决方法
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与解决方法心理健康问题在现代社会中变得越来越常见,不同的人可能面临不同的问题,比如焦虑、抑郁、压力等。
本文将以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为例,详细介绍问题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1. 压力压力是一种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
现代社会的竞争压力、工作负担以及生活期望等因素都可能导致压力的增加。
解决方法:- 寻找压力缓解的方式,比如运动、听音乐、读书等,让自己有时间放松身心。
- 学会管理时间,合理规划日常任务,减轻工作压力。
- 与亲友交流,分享自己的感受和困惑,寻求支持和理解。
2. 焦虑焦虑是一种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可能由工作压力、人际关系问题等引起。
解决方法:- 学会深呼吸和放松技巧,缓解焦虑情绪。
- 与他人沟通,表达自己的担忧和困惑,寻求建议和支持。
- 寻求心理咨询,专业人士可以帮助分析问题的根源,并提供适当的解决方案。
3. 抑郁抑郁是一种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可能由生活重压、失去挚爱的人、生理因素等多种原因引起。
解决方法:- 建立积极的生活方式,注意饮食、作息和运动。
- 参与社交活动,与他人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 寻求心理咨询或专业治疗,接受药物治疗或心理疗法,需要专业人士的指导。
4. 自卑自卑是一种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可能由自我否定、比较他人、恶性循环等原因引起。
解决方法:- 学会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树立积极的自我认知。
- 培养自信,重视自己的优点和成就。
- 参与积极的活动和社交场合,从中获得成就感和自信心。
5. 睡眠问题睡眠问题是一种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可能由焦虑、压力、精神压力等因素引起。
解决方法:- 培养良好的睡眠习惯,确保有足够的睡眠时间。
- 创建一个舒适的睡眠环境,如调整房间温度、选择合适的床上用品等。
- 尽量避免在睡前过度活动,如使用电子产品或饮用过多咖啡因。
总结起来,心理健康问题的解决方法包括寻找合适的缓解方式、与他人交流、寻求心理咨询等。
此外,培养积极的生活态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都对改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心理危机处理和应对措施
心理危机处理和应对措施【心理危机处理和应对措施】1. 引言心理危机是指个体在面临重大创伤、极度压力或意外事件时,内心产生一系列负面的情绪和认知反应。
心理危机不仅会对个体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还可能对生活和工作带来严重的影响。
学会有效应对心理危机,保持心理稳定和顺利度过困难时刻,对于我们每个人都至关重要。
2. 理解心理危机在深入探讨心理危机处理和应对措施之前,我们需要理解什么是心理危机以及心理危机的表现形式。
心理危机可能由各种因素引起,例如工作压力、人际关系问题、个人经历的重大变故等。
在面临心理危机时,个体通常表现出焦虑、抑郁、失眠、冲动等情绪和行为反应。
这些反应对个体的心理和身体健康构成了威胁。
3. 应对心理危机的措施为了有效应对心理危机,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3.1 寻求社会支持在面临心理危机时,我们不能独自承受压力和困境。
寻求社会支持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措施。
可以与亲朋好友、心理咨询师或支持团体进行交流,倾诉自己的内心和困扰。
通过与他人分享,我们可以得到情感支持和建议,学会正面应对问题和压力。
3.2 建立积极的自我认知在心理危机中,我们往往容易产生消极的自我认知,质疑自己的价值和能力。
要应对心理危机,建立积极的自我认知是至关重要的。
我们可以通过反思自己的成就和优点,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和能力。
培养积极乐观的态度,相信自己能够克服困难,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3.3 寻找应对策略在面临心理危机时,找到适合自己的应对策略也是非常重要的。
有些人会选择通过参与体育运动来释放压力,有些人会选择阅读、写作或绘画来调节情绪。
了解自己的爱好和兴趣,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来应对心理危机,可以帮助我们减轻压力和焦虑。
3.4 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心理健康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
在应对心理危机时,我们应该尽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注意饮食、适量锻炼、规律作息等都有助于维持身心健康。
我们还可以尝试一些心理放松的方法,如冥想、深呼吸和温馨的泡澡,来缓解紧张和焦虑。
常见心理问题与危机应对形考作业答案
常见心理问题与危机应对作业一一、DDDBD AAADA DCACC CAABD二、1.智力:智力属于认识活动范畴,它既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各种能力,又是改造客观事物的各种能力,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力,而思维力是智力的核心。
2.成就动机:是指人通过自己的努力,按照自己确定的目标,完成某种有价值或重要的事情的一种主观愿望。
3.意志:是人为了实现预定的目标,自觉地调整自己的行为,克服困难的心理过程。
应激:是出乎意料的紧通与危险情况下所引起的急速而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
4. 知觉:知觉是人脑对事物整体的反映,它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并且高于感觉,因而知觉是人对客观物体和机体自身状态的整体反映。
5.回忆: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在一定诱因作用下,在头脑重新呈现映象。
三、填空题:1.客观原则;发展原则2. 生理需要、自我实现需要3. 表象;思维4. 再认;回忆.5?身段表情、言语表情四、五、1.什么是意志?简要说明意志的品质。
意志是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来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种种困难,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坚强的意志品质是克服困难,完成各项实践活动的重要条件。
一般把意志品质归纳为自觉性、果断性、自制性和坚韧性。
意志的自觉性是指一个人有明确的行动目的,并能充分认识行动效果的社会意义,使自己的行动服从社会、集体利益的品质;意志的果断性是指一个人善于明辨是非,不失时机地采取决断并坚决执行的品质;意志的自制性是指一个人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约束言行的品质;意志的坚韧性是指一个人坚持决定,以充沛的精力和顽强的毅力,百折不挠地克服困难,实现预定目的的品质。
2. 情绪与情感的区别有哪些?(1)情绪具有较大的情境性、激动性和暂时性,而情感则具有较大的稳定性、深刻性和持久性;(2)情绪表现具有外显性、冲动性,而情感则比较含蓄、内隐,以微妙的方式表现出来,能长久地保留在心中;(3)从人的需要来看,情绪一般与人的生理性需要有关,比较原始而简单,情感则往往与人的社会性需要有关,是一种高级而复杂的感受。
常见心理问题的处理方法与建议
常见心理问题的处理方法与建议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生活压力越来越大,心理问题也越来越多。
本文旨在探讨一些常见的心理问题,并给出对应的处理方法和建议。
一、焦虑焦虑是一种普遍的心理问题,这种情绪常常在生活、工作中出现,表现为对未来的担忧和内心的不安。
处理焦虑的方法如下:1. 认识焦虑。
了解自己的焦虑,找到源头,是摆脱焦虑的关键。
应该学会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方式下处理焦虑,平衡自己的思维。
2. 放松身心。
促进身心的放松,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焦虑。
如,听音乐、看电影等活动来转移注意力和忘记烦恼,也可选择以冥想和瑜珈为代表的运动,帮助人们深度放松,缓解焦虑心。
3. 找到正确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对于一些可以解决的问题,可以采取实际的行动来解决,而对于不能解决的问题,我们可以通过思考的方式来规划出更好的行动计划。
二、失眠随着人们对事情期望越来越大,失眠也随之发生。
失眠可以导致人们精神疲劳、情绪低落等反映,因此,应该采取以下方法来规避失眠问题:1. 调整生活规律。
人们在晚上睡觉时,应该按照规定的时间和时长入睡和起床。
这样有助于帮助我们让自己的身体和心理都处在一个良性环境中,有利于保持健康的睡眠节奏。
2. 保证睡眠环境的好与坏。
睡眠环境的素质管理对于睡眠质量的影响非常大。
建议在卧室中放置去除有害物质的绿植、空气清新剂,建议选用柔和的灯光和温度适宜的温度。
3. 杜绝娱乐环境与刺激要素。
在晚上休息时,尽量减少与外界接触,如看电视、玩手机、玩电脑游戏等。
这些娱乐环境和刺激要素会消耗我们的精力,使我们失眠更加严重。
三、社交障碍社交障碍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心理问题。
在生活中,很多人都会遇到这样的困惑:面对他人,缺乏自信,生怕听到拒绝的答案。
为了解决这种障碍,我们应该采取以下措施:1. 改善自信心。
自信心是缓解社交障碍的关键,我们应该通过自我感觉实验、赞美自己、鼓励自己等方式来树立自己的自信心,也可以自己规定自己尝试社交,深度交际,提高自己在社交场合的排斥感。
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处理方法
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处理方法常见心理健康问题处理方法引言:在现代社会中,人们面临着各种压力和挑战,心理健康问题也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无论是焦虑、抑郁还是应对压力的能力不足,都会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产生负面影响。
为了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我们需要学会有效处理这些问题。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处理方法。
一、减轻焦虑:1. 思维调整:正确认识自己的焦虑情绪,不要过度放大问题的影响。
2. 放松训练:尝试深呼吸、渐进式肌肉放松等方法,帮助缓解紧张情绪。
3. 沟通倾诉:与朋友或家人分享自己的焦虑感受,寻求支持和理解。
4. 运动锻炼:参与体育活动,释放紧张情绪,让身体和心灵得到放松。
二、战胜抑郁:1. 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健康的饮食和充足的睡眠有助于恢复心情。
2. 寻找乐趣:参与自己喜欢的爱好、活动,增加积极的情感体验。
3. 寻求专业帮助:如情绪长时间低落,建议咨询心理专家寻求治疗和支持。
4. 计划生活目标:给自己制定一些小目标,并一步步实现,提升自信心和积极性。
三、有效应对压力:1. 思维重构:审视自己的压力观念,学会用积极的态度面对问题。
2. 时间管理:合理安排时间,分配优先级,避免因拖延造成更多压力。
3. 放松技巧:尝试一些放松技巧如冥想、放松音乐等,帮助缓解紧张情绪。
4. 增加支持系统:与朋友、家人交流,分享自己的压力感受,互相支持与鼓励。
四、提升自我认知:1. 自我反思:反思自己的情绪和行为,思考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2. 积极态度: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3. 学习应对技巧:学习一些应对问题的技巧,如冲动控制、情绪调节等方法。
4. 培养爱好: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提升个人价值感和自我满足感。
结语:在处理心理健康问题时,我们需要多方面地思考和尝试,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
通过思维调整、寻求支持和专业帮助,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应对技巧,我们可以有效地处理不同的心理健康问题,提升自己的幸福感和生活质量。
常见心理健康问题及应对策略
常见心理健康问题及应对策略1. 引言1.1 概述心理健康问题是当今社会面临的一个重要议题。
随着生活节奏加快、竞争压力增大以及社交媒体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们遭受到抑郁症、焦虑障碍和躁郁症等心理健康问题的困扰。
这些问题不仅对个人产生了负面影响,还对其社会关系和工作学习能力造成了损害。
因此,我们需要深入了解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并提供有效的应对策略。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首先介绍一些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如抑郁症、焦虑障碍和躁郁症。
然后,我们将探讨这些心理健康问题对个人层面、社会关系和工作学习方面的影响。
接下来,我们将提供一些应对策略,包括寻求专业帮助、自我调节技巧以及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性。
最后,我们将总结主要观点并展望未来发展趋势,并提出建议和对策等。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为读者提供关于常见心理健康问题及其应对策略的全面了解。
通过介绍这些问题和解决方案,我们希望能够增加人们对心理健康问题的认识,并鼓励他们积极采取行动来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同时,我们也希望有关部门和组织能够重视心理健康问题,提供更多支持和资源来帮助那些受到困扰的个人。
2. Common Mental Health Issues2.1 DepressionDepression is a mental health disorder characterized by persistent feelings of sadness, lack of interest or pleasure in activities, changes in appetite and sleep patterns, low energy levels, difficulty concentrating, and thoughts of worthlessness or guilt. It can significantly affect a person's daily life and overall well-being.Dealing with depression can be challenging, but there are various strategies that can help individuals cope with this condition effectively. Seeking professional help from therapists or psychiatrists who specialize in treating depression is crucial. They can provide guidance, offer therapy sessions, and prescribe appropriate medications if necessary.Additionally, practicing self-care and self-compassion plays a vital role in managing depression. Engaging in regular physical activity, maintaining a balanced diet, ensuring sufficient sleep, and avoiding excessive alcoholor substance use are important factors to consider for improved mental health.Moreover, building a strong support system by confiding in trusted friends or family members can provide emotional support during difficult times. Engaging in activities that bring joy and using relaxation techniques like deep breathing exercises or meditation can also alleviate depressive symptoms.2.2 Anxiety DisordersAnxiety disorders encompass several conditions such as 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 (GAD), panic disorder, social anxiety disorder (SAD), and specific phobias. People with anxiety disorders often experience excessive worry, fearfulness, restlessness, irritability, muscle tension, and difficulty controlling their anxious thoughts.Coping with anxiety disorders involves seeking professional help from mental health experts who can provide therapies such as cognitive-behavioral therapy (CBT) or prescribe medication if needed. CBT helps individuals identify negative thought patterns and develop coping mechanisms to manage anxiety more effectively.In addition to professional assistance, adopting relaxation techniques like deep breathing exercises or progressive muscle relaxation can reduce anxiety symptoms. Maintaining a healthy lifestyle through regular exercise and adequate sleep is essential for managing anxiety as well.Furthermore, learning and practicing stress management techniques, such as time management and prioritization skills, can help individuals reduce feelings of overwhelm and anxiety associated with daily tasks or responsibilities.2.3 Bipolar DisorderBipolar disorder is a mental health condition characterized by extreme mood swings, ranging from depressive episodes to manic or hypomanic episodes. Depressive episodes share similar symptoms with depression, while manic or hypomanic episodes involve elevated mood, increased energy levels, impulsivity, racing thoughts, and decreased need for sleep.Individuals diagnosed with bipolar disorder require comprehensive treatment plans that may include a combination of medication, therapy, and lifestyle adjustments. Mood-stabilizing medications prescribed bypsychiatrists play a pivotal role in managing the extreme mood swings associated with bipolar disorder.Therapy sessions with mental health professionals trained in treating bipolar disorder help individuals gain insight into their condition and develop strategies to cope with the various mood states effectively. Psychoeducation about triggers and early warning signs is vital for preventing severe mood episodes.Moreover, maintaining a consistent routine and engaging in stress-reducing activities like mindfulness meditation or creative outlets can contribute to better emotional stability for individuals living with bipolar disorder.Remember that seeking professional help is crucial when dealing with mental health conditions such as depression, anxiety disorders, or bipolar disorder. The strategies mentioned above are general suggestions but may vary based on individual circumstances. Each person's journey towards mental well-being is unique; therefore, it is important to find personalized coping mechanisms in collaboration with healthcare professionals.3. 心理健康问题的影响心理健康问题不仅对个人产生了负面影响,还会波及到社会关系和工作学习等方面。
常见的心理问题及解决方法
常见的心理问题及解决方法咱这一辈子啊,谁还没遇到过点心理上的小麻烦呀!就像偶尔会碰到下雨天,心情也会跟着变得湿漉漉的。
比如说焦虑吧,这可太常见啦!有时候会因为工作上的压力,哎呀,那任务多得像小山似的,压得人喘不过气来,心里就开始七上八下,担心这担心那。
又或者是对未来感到迷茫,不知道路在何方,这时候焦虑就像小虫子一样在心里爬来爬去。
那怎么办呢?咱得学会给自己松松绑呀!找个时间去做做自己喜欢的事儿,跑跑步出出汗,或者听听喜欢的音乐,把心里的那团乱麻给慢慢捋顺咯。
还有抑郁呢,就像心里被蒙上了一层灰。
可能是因为经历了一些不开心的事,或者是长期积累的负面情绪。
这时候整个人都没了精神头,对啥都提不起兴趣。
那咱可不能任由它发展呀!得主动走出去,和朋友聊聊天,把心里的苦水倒一倒,说不定朋友的一句话就能让你豁然开朗呢。
或者去晒晒太阳,阳光可是能驱散阴霾的哟!再说说自卑吧,总觉得自己这不行那不行的。
看到别人那么优秀,再看看自己,唉,怎么差距就那么大呢。
可是咱也有咱的闪光点呀!别老拿自己的短处去比别人的长处。
要多看看自己的进步,多给自己鼓鼓劲,每天对着镜子说一句:“我很棒!”时间长了,那自信不就慢慢找回来了嘛。
像强迫症也挺让人头疼的。
比如老是反复洗手,总觉得不干净;或者出门后老是担心门没锁好。
这时候咱得告诉自己,别那么较真儿呀!偶尔不那么完美也没关系的。
试着放松下来,别把自己逼得那么紧。
人际关系上的问题也不少呢。
和别人相处得不好,闹矛盾了,心里肯定不舒服呀。
这时候就得学会沟通,把心里的想法说出来,别憋在心里生闷气。
而且要学会理解和包容别人,人无完人嘛,大家相互体谅一下,关系不就好起来啦。
那面对这些心理问题,咱就像打小怪兽一样,一个一个地把它们打败。
别害怕,它们其实没那么可怕。
咱要相信自己有足够的力量去战胜它们。
就像走路一样,可能会遇到些小坡小坎,但只要咱一步一步地往前走,总能走到平坦的地方。
生活嘛,总是充满了各种挑战和困难,但也有很多美好和惊喜呀。
常见心理问题与危机应对
常见心理问题与危机应对作业1一、单选题(每个子题2分,本题40分)1.某生直率、热情,精力旺盛,情绪易激动,心境变化剧烈,具有外倾性。
则该生气质属于(b.抑郁质)2.勤奋、懒惰、谦逊和骄傲。
这些反应是(D.人格)特征3.诗歌《斩首无所谓,只要教义正确,杀了我,以后还会有人》中表达的高尚情感是(C.道德感)4.长时记忆是指存储时间为(a.一分钟)以上的记忆5.人类思维能力的最高体现是(b.创造思维)6.人类行为和活动的基本动机(D.注意)是心理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
它具有选择、维持和调节心理活动的功能8.(b.想象)是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9.情感和情感过程是由人类产生的(A.认知过程)。
它们是主客体关系的反应10.一种较微弱而持续的情感状态叫(c.心境)11.幻觉是指(d.虚幻的知觉)12.当你在电影画报中看到一个演员的形象时,你会感到非常熟悉,可以肯定他扮演了一个角色。
这种现象属于(D.认知)13.做梦是一种(B.无意的想象)14.“手舞足蹈、挺胸阔步”等属于人的(c.体态表情)15.人的大脑皮质的语言区主要位于(d.左半球)16.下列哪种人格特征受社会环境的影响最大(b.性格)17.在人的社会性需要获得满足的情况下产生的体验是(c.情感)18.我国心理学工作者认为智力是一种综合的认识能力,其中(a.抽象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19.“情绪紧急导致智力”中描述了以下哪种情绪状态(C.压力)。
20名教师使用红笔批改作业,这是知觉的使用(B.选择性)二、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本题共20分)1.能力:能力是指成功完成某些活动所必需的心理特征。
它是人格心理特征的综合表现。
2.感知:知觉是人脑对事物整体的反映,它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并且高于感觉,因而知觉是人对客观物体和机体自身状态的整体反映。
3.反射:在神经系统的帮助下,生物体对内部和外部刺激的有规律的反应。
4.将:是人为了实现预定的目标,自觉地调整自己的行为,克服困难的心理过程。
常见心理问题与危机应对名词解释
常见心理问题与危机应对名词解释
1、抑郁症一种情绪障碍,常常表现为持续的悲伤、失去兴趣、疲劳和自我否定等。
2、焦虑症一种情绪障碍,常常表现为过度担忧、恐惧和紧张等。
3、恐慌症一种焦虑障碍,表现为突然出现的强烈恐惧和身体不适症状。
4、自闭症谱系障碍一种神经发育障碍,影响社交互动、沟通能力和行为表现等方面。
5、强迫症一种焦虑障碍,表现为反复出现强烈的不合理想法或行为,需要通过特定的行为或思维来缓解。
6、创伤后应激障碍一种由于经历暴力、意外或其他创伤性事件而引起的情绪和心理反应。
7、自杀:指有意结束自己的生命。
在面对这些心理问题和危机时,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建立支持系统:与亲朋好友、医生、心理咨询师等建立联系,获得情感上的支持和建议。
2、寻求专业帮助:咨询心理医生或心理咨询师,接受专业的治疗和辅导。
3、积极应对:采用积极的态度和行动来应对问题和压力,例如锻炼身体、学习放松技巧、寻找爱好等。
4、避免孤独感:保持社交活动,加入社区组织或志愿者团体等。
5、注意自我保护:避免过度饮酒、吸烟等不良习惯,注意身体健康和安全。
河北电大《常见心理问题与危机应对》形成性考核作业二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1.关于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心理咨询建立在咨询师与求助者良好关系的基础上。
B.在心理治疗的过程中,心理治疗师不需与求助者建立良好关系。
C.心理治疗是心理治疗师对求助者的心理与行为问题进行矫治的过程。
D.心理咨询是心理咨询师协助求助者解决各类心理问题的过程。
【答案】:B
2.认为世界上的事物只有两类,要么正确,要么错误,这种不合理观念属于()
A.防御反应
B.糟糕至极
C.绝对化要求
D.过分概括化
【答案】:D
3.强调移情、迁移、宣泄等方法的是()
A.精神分析疗法
B.人本主义疗法
C.家庭治疗
D.认知行为疗法
【答案】:A
4.以下哪项属于家庭治疗的基本原则()
A.注重决定行为的现实原因
B.重视实验研究
C.治疗师只有保持中立态度才可能有所作为。
D.以可观察的行为作为治疗目标和评价疗效的标准
【答案】:C
5.刺猬身上长满了坚硬的刺,平时它的身体是舒展开的,一旦有别的动物或人类接近它,刺猬就会将所有的刺朝外。
这种行为其实像我们人类的()
A.逃避行为
B.依赖和被动攻击行为
C.敌对和攻击行为
D.自我保护和防御行为
【答案】:D
6.艾力斯的ABC理论是理性情绪理论的核心,其中“A”代表()
A.诱发性事件
B.对这一事件的解释和评价
C.情绪反应及后果
D.可接受性事件
【答案】:A。
常见心理问题和危机处理.doc
常见心理问题和危机处理常见心理问题和危机应对作业(1)描述:这项作业由三个简短的问题组成。
请参考“推荐的学习安排”一栏中的信息分别给出答案。
(需要A4大小的复印纸来手写问题和答案。
打印和复印作业不能分级。
)问题1。
请简要解释感觉障碍的3种形式。
(30分)感觉障碍指的是反映刺激个体属性过程中的困难和异常。
感觉障碍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1.超敏反应:指对外部刺激的敏感性增加和感觉阈值降低。
2.感觉减退:指对外部刺激的敏感度降低和感觉阈值增加。
3.感觉异常。
指与正常人不同或相反的外界刺激的异常感觉。
4.senestopathia(伴有体感异常的SENESTOPATHIA):它指的是身体内部各种不舒服或无法忍受的感觉,这些感觉很奇怪,通常很难表达。
如果你觉得你有特殊的感觉,比如拉、挤压、撕裂、旋转、徘徊、溢出、流动、爬行等。
其特征在于患者不能清楚地指出身体中不舒服的位置。
问题2。
请简要解释感知干扰的两种形式。
(20分)知觉障碍:由各种原因引起的异常感知。
知觉障碍是最常见的精神过程障碍,也是许多精神疾病的主要症状。
知觉障碍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1.幻觉:这是一种扭曲的感知,也就是说,对实际存在的与现实完全不一致的事物的扭曲感知。
2.幻觉:这是一种虚幻的感觉,这意味着客观现实中没有任何东西,但病人意识到它的存在。
3.心理感觉障碍:这意味着病人能正确理解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或整体,但对某些个体属性(如图像、大小、颜色、位置、距离等)有错误的理解。
)或这东西的某些部分。
4.其他。
问题3。
妄想的特征和种类。
(要求内容完整准确)(50分)偏执是思维内容的障碍,这主要表现在思维内容的荒谬,包括妄想、超值观念和强迫观念。
它是指精神障碍最常见和最重要的症状,是由精神疾病、缺乏事实基础和对自己错误判断和推理的坚定信念造成的。
妄想的特征(1)病人注意并坚信;(二)判断和推理存在明显错误,经验和教育都不能纠正;(3)内容与现实相反,但与个人利益密切相关;(4)它与文化背景无关,这足以将其与迷信和偏见区分开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卷代号:7829常见心理问题与危机应对试题一、名词解释1、亚健康: P12(一种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第三状态”,又称“次健康”、“疾病前状态”、“灰色状态”、“潜临床状态”、“半健康人”等。
2、情绪调节: P94(是个体管理和改变自己或他人情绪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一定的策略和机制,使情绪在生理活动、主观体验、表情行为等方面发生一定的变化。
3、退缩:P184 它是指当个人遭受挫折时,其反应不是表现为直接或间接的攻击,而是以相反的、退缩式的反应来适应所遭受的挫折情境,或企图以自己想象的虚构情景来应付挫折,借以脱离现实挫折的困扰。
4、神经症:P257 神经症是为了对付紧张刺激和避免焦虑而形成和保持的一种特殊行为模式,是一种防御模式,即通过这种方式,个体防御心理受到伤害,获得安宁。
5、暴露疗法: P284 是一种让患者通过想象或实际置身于引起恐惧、焦虑等问题行为的情境中一段时间,使其耐受并适应引起恐惧、焦虑等不安情绪的情境及其刺激,从而到达矫正问题行为的治疗方法。
6、心理测量: P298 是依据一定的心理学理论,采用一定的操作程序,用分数或等级对人们的心理行为进行量化的描述。
7、心理健康: P15 生活在一定社会环境中的个体,具有一种持续良好的心境,其认识活动、情绪反应、意志行动处于积极状态,而且具有正常适当的调控能力,并能充分发挥其身心的潜能。
8、认知障碍:认知障碍主要是指感觉、知觉、记忆、理解、判断、推理等在一定心理倾向和一定的方法原则作用下,不能全面、深入、客观、准确的认识及反映客观事物,以及认知事物时产生的障碍。
9、焦虑:P200 焦虑是一种紧张、害怕、担忧、焦急混合交织的情绪体验,当人们在面临威胁或预料到某种不良后果时,便会产生这种体验。
10、系统脱敏法:是一种对付受挫后的紧张与焦虑的有效方法,由著名的精神病学家沃尔帕创立。
11、成瘾症:成瘾症意味着患者对特定对象和活动有高度的依赖性,该对象和活动是他快乐的源泉,在其中得到的快感、满足感、幸福感是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无法比拟的,所以他以此为生活的全部。
12、释梦:是揭示无意识材料,使来访者洞悉未解决问题的某些方面的重要程序。
P278二、简答题)1、简述罗杰斯的患者为中心疗法的主要内容。
P286答:以人为本的治疗方法重在构建一种温暖、自由、平等、民主、互相信任、有利于来访者自我发现和成才的人际关系。
治疗质量就建立在治疗关系的质量之上。
在这种关系的构建中,治疗师首先是言行一致(真诚或者真实)的;其次,要无条件地接受和关注来访者;第三,治疗师对来访者的经历表示同感,并努力与来访者交流;第四,治疗师对来访者表达同感的交流和无条件关注是最基本的。
2、影响人际吸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答:心理学家概括出以下几点影响人际吸引的主要因素:1.邻近吸引。
2.外表吸引。
3.个性吸引。
4.相似吸引。
5.互补吸引。
6.相互吸引。
7.熟悉吸引。
3、简述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及其对现实的指导意义。
答:费洛伊德德提出了以无意识理论为基础的人格结构理论,认为人格结构包括本我,自我,超我三个成分。
⑴本我,即原我,是指原始的自已,包含生存所需的基本欲望、冲动和生命力。
⑵自我,其德文原意是指“自己”,是自己可意识到的执行思考、感觉、判断或记忆的部分自我的机能是使“本我”冲动得以满足,同时保护整个机体不受伤害,它遵循的是“现实原则”,为本我服务。
⑶超我,是人格结构中代表理想的部分,它是个体在成长过程中通过首先规范、社会及文化环境的价值观念的内化而形成的,其机能主要是监督、批判及约束自己的行为。
总之,本我是人格中最原始的部分,遵循快乐原则。
本我中存在人类的各种本能,本我追求欲望的满足,追求快乐、逃避痛苦。
自我是现实化了的本我,是本我的执行系统,遵循现实原则。
超我是理想化的自我,具有完美主义倾向,遵循首先化原则。
三我平衡,人格就会得到和谐发展,否则,就会产生人格障碍或心理问题。
4、简述引起挫折的主观因素。
答:(1)个体生理因素,(2)生活环境的不适应,(3)自我期望与实际有效行为不匹配,(4)人际交往不适,(5)动机冲突。
5、简述健康网络心理的标准。
答:(1)正常的自我控制能力,(2)正确的把握自己的情绪,以平静的心态面对不友善的交往,(3)对信息有辨别真伪的能力,(4)正确对待和处理网络与现实生活的关系,(5)良好的自我意识,(6)良好的人际关系,(7)忘我的工作和学习热情。
6、简述健康人格如何培养?答:⑴要营造民主、和谐的家庭环境。
⑵认识自我、悦纳自己。
⑶提高自我防御和自我调控能力,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⑷积极参加集体活动,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⑸丰富知识、加强自身修养。
⑹培养良好的习惯。
7、人际交往障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答:(1)认知障碍,(2)情绪障碍,(3)人格障碍,(4)能力障碍,(5)心理失常引起的障碍。
9、简述网络成瘾的成因。
答:(1)网络自身的诱惑,(2)家庭环境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影响,(3)上网者自身人格特点,(4)压力。
10、简述行为主义疗法的基本特征。
答:①科学方法的原则和程序是行为的基础。
②强调来访者目前的问题和影响这些问题的因素。
③来访者在行为治疗中应是一个积极的学习者,他们根据治疗方案学习特定行为来矫正病态的行为。
④行为方法强调要教给来访者自我管理的技能,以期他们能将在治疗师的治疗室里所学的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⑤行为方法的中心是直接评价明显的和内隐的行为,鉴别问题以及评价变化。
⑥行为治疗干预的采用是因人因事而异的。
⑦行为疗法的实践是建立在治疗师和来访者的合作关系基础之上的,并且咨询师应该让来访者知道治疗的性质与过程。
⑧强调实际应用。
⑨治疗师努力发展适应文化的治疗方法,并且努力获得来访者的坚持与合作。
三、论述题1、谈谈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答:埃里克森是美国神经病学家,发展心理学家和精神分析学家。
埃里克森认为,人一生发展所包括的作种需要,其本质多表现为心理的,每一种需要都与人们如何看待和感觉自己有很大的关系。
⑴.信任对不信任(0-1岁)。
婴儿期。
信任是人对周围现实的基本态度,是健康人格的根基。
⑵.自主对羞怯(2-3岁)幼儿期。
该阶段孩子开始行走和学习语言,要求自己探索周围环境,开始摆脱过去的依赖状态,产生了自主的欲求,许多事情都想自己动手,不愿别人干预。
⑶.主动性对内疚(4-5岁),幼儿后期。
这一阶段幼儿的肌肉运动与言语能力发展很快,能参加跑、跳、骑小车等运动,能说一些连续的话,还能把自己的活动扩展到超出家庭的范围。
⑷.勤奋对自卑(6-11岁),学龄期。
这一时期儿童开始接受正规学校教育,智力不断地得到展展,特别是逻辑思维能力发展迅速,他们提出的问题很广泛,而且有一定的深度。
⑸.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1-18岁)第五阶段是青年初期,这一阶段的核心问题是自我意识的确定和自我角色的形成。
⑹.亲密对孤独(18-30岁)青年晚期、成人初期,是形成亲密对孤独的时期。
⑺.创造性对自我专注(30-55岁)成年期,是形成创造感或自我专注(停滞感)的时期。
⑻完善对绝望(约60岁以上)是晚年期,是自己一生为之奋斗的事业趋于完成和进行反省的时期。
2.简述心理测量的优点与局限性。
答:一、心理测量的有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比较客观,不易受测试者主观偏见的影响。
(2)测量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得每个被测对象较为丰富准确的资料。
(3)如果测量表编制的好,组团的效应相当高,远比在实际工作中淘汰的办法更高效。
特别是用于基层工作人员的选择中,如为流水线挑选工人、预测文书工作者等,实践已证明,有着非常高的效度。
二、心里测量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心里测量本身的科学性有待进一步提高,有不少心理测量确实存在科学性的问题。
(2)运用心理测量很可能不公平地使合格者落选,因为即使最好的测量也不是百分之百的有效,总有误差,解决的办法只能是尽量采用多种方法筛选。
(3)被测试者可能利用心理测量的不足,介入一些非测量规范所要求的行为。
(4)心理测量可能被未获得测量资格证的人以及未经专门训练的人员滥用而造成失误。
3、简述健康人格的标准,并结合实际谈谈如何塑造健康人格。
答:一、现实生活中,一般认为健康人格应该具有以下特征:⑴具有和谐的人际关系。
⑵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⑶正确的自我意识。
⑷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⑸良好的情绪调控能力。
二、健康人格的培养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1)要营造民主、和谐的家庭环境,(2)认识自我、悦纳自己,(3)提高自我防御和自我调控能力,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4)积极参加集体活动,提高人际交往能力,(5)丰富知识、加强自身修养,(6)培养良好的习惯。
4.结合现实试论述简述网络成瘾的临床指标以及诊断标准。
答:网络成瘾的临床表现在⑴.上网时间。
即是否干扰了正常的生物节律和社会活动,同时参考周围人的评价。
⑵.网上行为,即是否与工作、学习和生活毫无关系。
⑶.个体的心理和行为指标。
心理指标指上网改变了个体的情绪状态和认知方式。
⑷.生活事件指标。
在做判断时应了解个体近期的各方面情况,如婚姻关系的不和谐、工作上的不顺心以及身体不适等,以确定个体是否把上网作为了逃避现实的手段。
⑸.直接指标。
正常社会生活的恶化是网络成瘾的直接指标,也是网络成瘾的临床判断基准。
⑹.典型指标。
主要表现在个体的主要社会生活来自虚拟空间而没有适当的现实生活环境。
其诊断标准:1996年Young根据《诊断与统计手册:精神障碍》(DSM-IV)中病理性赌博的10项标准确定了网络成瘾的8项标准:⑴互联网的使用成为生活的中心。
⑵需要增加互联网的使用。
⑶不能成功减少控制停止互联网的使用。
⑷停止或减少互联网使用会导致无聊、抑郁、气愤。
⑸在线时间超出预期计划。
⑹重要人际关系、工作职业机遇遭到破坏。
⑺向别人隐瞒互联网卷入程度。
⑻使用互联网逃避现实问题。
只要符合诊断标准中的5项就可以判定为网络成瘾。
Beard认为,Young所给出的8项标准的前5项是必需的,后3项标准应该至少具有1项才可能被诊断为网络成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