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数学建模

合集下载

对数学建模的认识

对数学建模的认识

对数学建模的认识作为一名大学生,我深刻认识到数学建模在现代科学和工程领域中的重要性和广泛应用。

数学建模作为一种将现实世界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然后通过数学方法进行分析、求解和预测的过程,不仅是学术研究的一部分,更是现实问题解决的有力工具。

在我看来,数学建模不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它在抽象、分析、解决问题等方面带来了挑战与机遇。

数学建模首先要求我们将复杂的现实问题进行抽象和简化,将问题的关键特征提取出来并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

这个过程不仅需要对问题有深刻的理解,还需要运用数学知识和技能将问题转化为可计算的形式。

例如,考虑一个城市的交通流量问题,我们需要抽象出道路、车辆、人流等元素,并建立数学模型来描述它们之间的关系。

这种抽象能力不仅有助于理清问题,还能够培养我们从问题中抽象出本质的思维方式,使我们能够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

其次,数学建模要求我们具备丰富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能够在建立模型时选择适当的数学方法和工具。

不同的问题可能涉及代数、几何、微积分、概率论等不同领域的知识,因此我们需要具备跨学科的数学素养。

这也激励我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不仅仅关注基础知识,还要注重不同领域之间的联系,培养数学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在数学建模过程中,我们需要运用数学方法对模型进行分析和求解。

这就需要我们具备系统的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能够从模型中提取有用的信息,得出合理的结论。

这个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复杂的计算问题,需要我们具备良好的计算机编程能力,能够用计算机辅助求解模型。

这种分析和计算能力的培养,使我们在面对复杂问题时能够从整体把握问题,迅速找到解决方案。

数学建模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跨学科的合作与交流。

许多问题需要多个领域的专业知识才能全面解决,这就需要不同背景的人能够用共同的语言进行交流和合作。

数学建模提供了一个平台,使不同专业的人能够协同工作,共同解决问题。

这种合作能力在现实生活和职业发展中同样具有重要意义,帮助我们更好地与他人合作,共同创造价值。

高中数学中的数学建模详细解析与实践

高中数学中的数学建模详细解析与实践

高中数学中的数学建模详细解析与实践数学建模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既能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又能帮助他们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中。

本文将详细解析数学建模的基本概念与步骤,并通过实例来展示如何进行数学建模的实践。

一、数学建模的基本概念数学建模是指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通过数学方法进行求解的过程。

它涉及到问题的分析、建立模型、求解模型和验证模型等步骤。

数学建模既包括定性描述问题的抽象模型,也包括定量描述问题的数学模型。

二、数学建模的步骤1. 问题分析在进行数学建模之前,我们首先需要对问题进行全面的分析。

这包括对问题的背景和条件进行了解,明确问题的目标和要求,确定问题的限制和假设等。

通过问题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问题,并为建立数学模型做好准备。

2. 建立模型建立数学模型是数学建模的核心任务之一。

在建立模型时,我们要根据问题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数学方法和技巧。

常见的数学模型包括函数模型、方程模型、几何模型等。

建立模型时,我们要尽量简化问题,将其转化为易于处理的数学形式。

3. 求解模型求解模型是数学建模的关键步骤之一。

在求解模型时,我们要运用适当的数学工具和方法,进行数学推理和计算。

这包括利用数学公式和定理进行推导,运用数值计算和图形分析方法进行求解。

通过求解模型,我们可以得到问题的数学解,从而得出实际问题的解答。

4. 验证模型验证模型是数学建模的最后一步。

在验证模型时,我们要对模型的有效性进行检验,并与实际数据进行比对。

如果模型能够准确地描述实际问题,并与实际数据相吻合,那么我们可以认为模型是有效的。

否则,我们需要对模型进行修正和优化,以提高模型的精确度和适用性。

三、数学建模的实践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建模的实践方法,我们以一个实例来进行说明。

假设现有一艘船在湖中航行,我们需要确定船的航线。

通过对问题的分析,我们可以明确问题的目标是找到船的最短航线。

在建立模型时,我们可以将湖面看作一个平面直角坐标系,船的起始点为坐标原点,湖中的岛屿和障碍物为坐标系中的点。

数学建模的认识

数学建模的认识

数学建模的认识
数学建模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它将数学与实际问题相结合,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描述、分析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数学建模既是一种方法,也是一种思维方式。

在数学建模中,首先需要对问题进行准确定义,并将其抽象为数学模型。

数学模型是对实际问题的一种简化和抽象,它由数学符号、方程和不等式等组成。

通过构建数学模型,可以使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而明确,从而更容易进行分析和求解。

数学建模不仅仅是数学知识的应用,还需要结合相关学科的知识和技巧。

在建模过程中,需要运用到数理统计、概率论、优化算法、图论等数学工具,同时还需要了解问题所在领域的相关知识,如物理学、经济学、生物学等。

数学建模的过程是一个探索和创新的过程。

在建模过程中,需要不断地思考、分析和推导,寻找问题的本质和规律。

同时,还需要进行模型的验证和优化,确保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数学建模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它可以用于解决交通规划、资源分配、环境保护、金融风险评估等实际问题。

通过数学建模,可以帮助决策者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并提供有力的支持和指导。

总之,数学建模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可以把复杂的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通过数学方法进行分析和求解,从而得出科学、准确的结论。

数学建模的应用范围广泛,对于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们生活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数学建模的初步认识

数学建模的初步认识

数学建模的初步认识数学建模是一种将现实世界问题抽象为数学形式,运用数学理论和方法来解决问题的技术。

它是数学与现实世界相结合的产物,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各种问题。

数学建模可以应用于各个领域,如经济、环境、医学、工程等,它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对于解决实际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本文中,我们将初步认识数学建模,并探讨其在实际应用中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一、数学建模的基本概念数学建模是一种通过数学方法解决现实问题的技术。

它的基本概念包括问题提出、问题抽象、模型建立和模型求解四个步骤。

数学建模的过程始于对现实问题的提出,即确定问题的研究对象和目标。

对问题进行抽象,将问题中的各种因素用数学语言进行描述,建立数学模型。

根据建立的数学模型,运用数学理论和方法进行模型的求解,得到问题的解答。

对模型的解答进行验证和解释,得出对实际问题的结论,从而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

这是数学建模的基本流程,也是数学建模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

二、数学建模的应用领域数学建模可以应用于各个领域,如经济、环境、医学、工程等。

在经济领域,数学建模可以用来分析市场需求、预测经济发展趋势、评估投资风险等。

在环境领域,可以用来研究气候变化、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等问题。

在医学领域,可以用来研究疾病传播、药物作用机理、医疗资源配置等问题。

在工程领域,可以用来优化生产过程、改善产品设计、提高效率等。

数学建模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它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各种问题,对于提高生产效率、改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数学建模的意义和价值数学建模对于解决实际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数学建模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问题的本质和规律性。

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可以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从而找出问题的关键因素和解决办法。

数学建模可以帮助人们预测和优化问题的发展过程。

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可以对问题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并据此提出相应的优化措施,以达到更好的解决效果。

高中数学北师大版(2019)必修第一册 第八章1走进数学建模 教案

高中数学北师大版(2019)必修第一册 第八章1走进数学建模 教案

走近数学建模【教学目标】知道数学建模的概念与意义.【教学重难点】实际问题的数学建模.【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实际问题:普莱格尔河穿过美丽的哥尼斯堡城(现为俄罗斯的加里宁格勒).普莱格尔河有两个支流,在城市中心汇成大河,中间是岛区,在河上有七座桥,如图.岛上有古老的哥尼斯堡大学、知名的大教堂,居民经常到河岸和桥上散步.在18世纪初的一天,有人突发奇想:如何才能走过这七座桥,而每座桥都只能经过一次,最后又回到原来的出发每座桥都只能经过一次,最后又回到原来的出发点?人们开始沉迷于这个问题,在桥上来来回回不知走了多少次,却始终不得其解.这就是著名的哥尼斯堡七桥问题.二、新知探究1.实际问题的数学表述七桥问题引起了数学家欧拉的极大兴趣.他想:经过这么多人的努力都没有找到一次不重复走完七座桥的路径,会不会根本不存在这样的走法?首先,欧拉想到的是列举法,就是把所有的走法都一一列出来,再一个一个验证.但是,他很快发现这样做太麻烦了,因为对七座桥的不同走法就有5000多种,并且这种方法不具有通用性.经过反复思考,欧拉想到:岛的形状、大小,以及桥的长短、宽窄并不影响结果,重要的是陆地、桥与岛这三者之间的位置关系.不妨把图中被河隔开的4块陆地看作4个点,连接陆地的7座桥看作7条线,就得到如图的图形.实际问题中的陆地、河流和桥梁景观就不见了,七桥问题就变成能否一笔画出此图形的问题.这就是欧拉对七桥问题建立起来的数学模型.2.数学问题的解决欧拉注意到,如果这样的图形能一笔画成,那么除去起点和终点外,其他的点都是“经过点”.“经过点”的特征是:只要从一条线进入这个点,就要从另一条线离开这个点.有进无出,只能是终点;有出无进,只能是起点.若以某一点为端点的线有偶数条,则称该点为偶点;否则称为奇点.显然“经过点”是偶点.如果起点和终点是同一个点,那么这个点也是偶点.一笔画定理:一个由点和线组成的图形能一笔画完,必须符合以下两个条件:(1)图形是连在一起的,即是连通图形;(2)图形中的奇点个数为0或2.3.用数学结论解答原问题在七桥问题中,四个点全是奇点,不能一笔画,即不可能一次无重复地走完七座桥.1735年,欧拉把研究论文“The solution of a problem relating to the geometry of position”提交到圣彼得堡科学院,1741年发表在《圣彼得堡科学院通讯》上,开创了图论和拓扑学两门新的学科.欧拉对实际问题进行抽象概括,用数学的语言(模型)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又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分析、解决了这个问题,这个过程就是数学建模.。

对数学建模的认识与理解

对数学建模的认识与理解

对数学建模的认识与理解数学建模是指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通过数学方法进行分析和求解的过程。

它是数学与实际问题相结合的一种方法,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对数学建模的认识与理解,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数学的本质和应用,还能够提高我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对数学建模的认识与理解需要从数学的本质出发。

数学是一门研究数量、结构、变化和空间等概念的学科,它是一种抽象的语言和思维工具。

数学建模就是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通过数学语言和思维工具进行分析和求解。

因此,数学建模是数学的一种应用,是数学在实际问题中的体现。

对数学建模的认识与理解需要从实际问题出发。

实际问题是数学建模的源泉,数学建模的目的就是解决实际问题。

实际问题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要求我们在建模过程中要考虑多种因素,如时间、空间、人员、物资等,同时还要考虑问题的约束条件和目标函数等。

只有充分考虑实际问题的特点和要求,才能够建立合理的数学模型,得到准确的结果。

对数学建模的认识与理解需要从数学方法出发。

数学建模的过程中,需要运用各种数学方法,如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统计学等。

这些数学方法不仅是数学建模的基础,也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

在建模过程中,我们需要根据实际问题的特点和要求,选择合适的数学方法,进行分析和求解。

对数学建模的认识与理解需要从实践中出发。

数学建模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需要我们在实际问题中进行实践和探索。

在实践中,我们需要不断地调整和完善数学模型,以适应实际问题的变化和发展。

同时,我们还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掌握新的数学方法和技术,以提高数学建模的水平和能力。

对数学建模的认识与理解是非常重要的。

它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数学的本质和应用,还能够提高我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在今后的学习和实践中,我们应该注重对数学建模的认识和理解,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数学建模能力,为实际问题的解决做出更大的贡献。

数学建模简单13个例子全解

数学建模简单13个例子全解

数学建模简单13个例子全解1. 线性回归模型线性回归是一种基本的数学建模方法,用于预测一个因变量与一个或多个自变量之间的关系。

通过最小化误差平方和来拟合一个直线或平面,使其能够最好地拟合数据。

2. 逻辑回归模型逻辑回归是一种用于分类问题的建模方法。

它通过将线性回归模型的输出变换为一个概率值,从而将输入样本分为两个不同的类别。

3. K-means聚类模型K-means聚类是一种无监督学习算法,用于将样本分为若干个不同的簇。

它根据样本之间的相似性将它们分配到不同的簇中。

4. 决策树模型决策树是一种基于规则的分类模型。

它通过一系列的决策节点和叶节点来对输入样本进行分类。

5. 随机森林模型随机森林是一种集成学习模型,它由多个决策树组成。

它通过对每个决策树的预测结果进行投票来进行分类。

6. 支持向量机模型支持向量机是一种基于最大间隔原则的分类模型。

它通过寻找一个超平面来将数据样本分成不同的类别。

7. 主成分分析模型主成分分析是一种降维技术,它将原始数据投影到一个低维空间中,以便尽可能保留数据的方差。

8. 马尔可夫链模型马尔可夫链是一种离散时间概率模型,它假设过去的状态对于预测未来的状态是有用的。

9. 指数平滑模型指数平滑是一种时间序列预测方法,它使用加权平均法来对下一个时间点的预测值进行估计。

10. 神经网络模型神经网络是一种模拟人类神经系统的方法,它通过多层神经元之间的连接来进行学习和预测。

11. 遗传算法模型遗传算法是一种通过模拟生物进化过程来求解优化问题的方法。

它通过交叉、变异和选择等操作来生成新的解,并逐步优化。

12. 时间序列模型时间序列模型用于分析和预测随时间变化的数据。

常用的时间序列模型包括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ARMA)、自回归整合移动平均模型(ARIMA)等。

13. 蒙特卡洛模拟模型蒙特卡洛模拟是一种概率方法,用于通过随机模拟来解决复杂的数学问题。

它通常通过重复随机抽样和运算来估计问题的解。

数学建模的认识与体会

数学建模的认识与体会

数学建模的认识与体会一、数学建模的起源1985年,在美国科学基金会的资助下,创办了一个名为“数学建模竞赛”(Mathematical Competition in Modeling 后改名Mathematical Contest in Modeling,简称MCM)一年一度的大学水平的竞赛,竞赛以三名学生组成一个队,赛前有指导教师培训。

MCM的宗旨是鼓励大学师生对范围并不固定的各种实际问题予以阐明、分析并提出解法,通过这样一种结构鼓励师生积极参与并强调实现完整的模型构造的过程。

以竞赛的方式培养学生应用数学进行分析、推理、证明和计算的能力;用数学语言表达实际问题及用普通人能理解的语言表达数学结果的能力;应用计算机及相应数学软件的能力;独立查找文献,自学的能力,组织、协调、管理的能力;创造力、想象力、联想力和洞察力。

他还可以培养学生不怕吃苦、敢于战胜困难的坚强意志,培养自律、团结的优秀品质,培养正确的数学观。

它是一种彻底公开的竞赛,每年的赛题来源于实际问题。

比赛时要求就选定的赛题每个队在连续三天的时间里写出论文,它包括:问题的适当阐述;合理的假设;模型的分析、建立、求解、验证;结果的分析;模型优缺点讨论等。

最后由专家组成的评阅组进行评阅,评出优秀论文,并给予某种奖励。

它只有唯一的禁律,就是在竞赛期间不得与队外任何人(包括指导教师)讨论赛题,但可以利用任何图书资料、互联网上的资料、任何类型的计算机和软件等,为充分发挥参赛学生的创造性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第一届MCM 时,就有美国70所大学90个队参加,到1992年已经有美国及其它一些国家的189所大学292个队参加,在某种意义下,已经成为一种国际性的竞赛,影响极其广泛。

我国自1989年起陆续有高校参加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1992年由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协会组织举办了自己的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并成为国家教育部组织的全国大学生四项学科竞赛之一。

十几年来,这项比赛的规模以年增长率25%以上的速度在发展。

数学专业的数学建模学研究

数学专业的数学建模学研究

数学专业的数学建模学研究数学建模学是数学专业中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它通过运用数学工具和方法,对实际问题进行建模,分析和解决,从而为现实世界的各个领域提供有效的数学模型和解决方案。

本文将介绍数学建模学的研究内容、应用领域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数学建模学的研究内容1. 数学建模的基本思想数学建模的基本思想是将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并通过建立适当的数学模型来描述问题的本质。

数学建模的过程包括问题的选择、模型的建立、模型的求解和结果的验证。

在建模过程中,需要考虑问题的实际背景、约束条件以及模型的适用性。

2. 数学建模的数学工具数学建模学运用了众多的数学工具与方法,包括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运筹学等。

这些数学工具可以用来描述问题的量化关系、分析问题的规律以及求解优化问题。

数学建模的研究者需要在实际问题中选用合适的数学工具,并将其灵活应用于建模过程中。

二、数学建模学的应用领域数学建模学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涵盖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以及工程技术等多个领域。

以下是数学建模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案例:1. 自然科学领域在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等自然科学领域,数学建模被广泛应用于模拟物理现象、分析化学反应以及研究生物系统。

例如,数学建模可以用来描述地球上大气环流的规律,预测气候变化;同时,数学建模也可以应用于药物设计和生物网络的分析。

2. 社会科学领域在经济学、社会学和人口学等社会科学领域,数学建模被用于分析人类行为、预测市场变化以及研究社会现象。

例如,经济学家可以利用数学建模来研究市场供需关系,预测商品价格的变化;同时,社会学家也可以运用数学建模来分析人口增长模式和社会结构。

3. 工程技术领域在工程技术领域,数学建模被广泛应用于电力系统、交通规划以及网络通信等方面。

例如,电力系统的运行调度可以通过数学建模来优化发电计划,提高电网的稳定性和经济性;同时,交通规划中的交通流量分析也可以通过数学建模来解决。

三、数学建模学的发展趋势1. 多学科融合数学建模学的发展趋势是与其他学科的融合。

数学建模的初步认识

数学建模的初步认识

数学建模的初步认识
数学建模是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的过程,运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并得出解决方案。

它是数学与实际之间的桥梁,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如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经济学、金融学、工程学等。

数学建模具有三个基本要素:实际问题、数学模型和解决方案。

实际问题是指需要解
决的具体问题,数学模型是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形式并建立的数学模型,解决方案则是
基于数学模型得出的解决方案。

数学建模的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问题的分析与理解:了解问题背景、要求及限制条件,对问题进行梳理和分析。

2.建立数学模型:根据问题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数学工具、建立数学模型,可以是
代数模型、几何模型、统计模型等。

3.模型的求解:根据建立的数学模型,运用数学工具和方法进行求解。

4.模型的验证与优化:对求得的解进行验证,评价优缺点,并对模型进行优化,改进
模型的精度和效率。

5.方案的实施与评估:将模型的解决方案实施,对结果进行评估和反馈,不断完善模型。

数学建模具有许多优点。

首先,它可以提高对实际问题的认识和理解,从而更好地制
定解决方案。

其次,它可以将抽象概念转化为具体可计算的数学模型,便于运用数学知识
解决问题。

另外,数学建模可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造性思维和团队
合作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总之,数学建模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具有重要的应用和推广价值。

对于数学科学专业的学生,学习数学建模可以提高他们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于其他专业的学生,也可以通过学习数学建模来了解和应用数学在实际中的应用。

数学建模入门

数学建模入门

数学建模入门数学建模是运用数学方法和技巧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是一种既有理论又有实践的学科。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数学建模在工业、农业、医学、金融等各领域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介绍数学建模的基本步骤和常用方法,帮助读者初步了解数学建模的入门知识。

一、数学建模的基本步骤1. 定义问题:数学建模的第一步是明确问题的定义,包括问题的背景、目标和限制条件。

只有准确定义问题,才能制定合理的建模方法。

2. 收集信息:在开始建模之前,需要收集相关的信息和数据。

这些信息可以从文献、实验、观测等渠道获取,有助于对问题的深入理解和分析。

3. 建立模型:建立模型是数学建模的核心步骤。

根据问题的特点和要求,选择合适的数学模型和方法,建立起描述问题的数学表达式。

4. 模型求解:利用数学工具和计算机软件,对所建立的模型进行求解。

通过数值计算、优化算法等方法,得到问题的解析结果或近似解。

5. 模型验证:对模型的结果进行验证和评估,检查模型的准确性和可行性。

如果模型与实际情况有出入,需要对模型进行修正和完善。

6. 结果分析:分析模型的结果,得出对问题的解释和结论。

根据结果进行决策,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二、数学建模的常用方法1. 数理统计:数理统计是数学建模中常用的方法之一,用于分析和处理统计数据,探索数据的规律和趋势。

包括概率分布、假设检验、回归分析等技术。

2. 最优化方法:最优化方法用于求解最大化或最小化问题,寻找最优解。

常见的最优化算法包括线性规划、整数规划、动态规划等。

3. 微分方程模型:微分方程模型用于描述动态系统的行为和演化过程。

通过建立微分方程模型,可以预测系统的未来发展趋势。

4. 离散事件模型:离散事件模型用于描述存在离散事件和状态转换的系统。

通过离散事件模拟,可以模拟系统的运行过程,探索不同策略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5. 图论与网络模型:图论与网络模型用于描述事物之间的关系和连接方式。

通过图论和网络模型,可以分析复杂系统的结构和性质。

高中走进数学建模教案

高中走进数学建模教案

高中走进数学建模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数学建模的基本概念和应用范围。

2. 掌握数学建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3. 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教学内容
1. 数学建模的定义和意义。

2. 数学建模的一般步骤:问题分析、建模假设、建立数学模型、求解模型、验证模型。

3. 数学建模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案例。

三、教学过程安排
1. 导入:介绍数学建模的概念和意义。

2. 学习:讲解数学建模的一般步骤和方法,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说明。

3. 实践:组织学生进行数学建模的实际练习,引导他们解决实际问题。

4.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数学建模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重要作用。

四、教学资源准备
1. 教材《数学建模导论》
2. 实际应用案例资料
3. 计算机和相关软件
五、教学评估
1. 日常评估:观察学生在实践中的表现,评价其数学建模能力和创新思维。

2. 考核评估:组织定期考试,检测学生对数学建模理论和方法的掌握情况。

六、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能够基本了解数学建模的基本概念和方法,掌握数学建模的基本步骤,并能够运用数学建模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教师也要及时总结教学效果,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

数学建模的初步认识

数学建模的初步认识

数学建模的初步认识数学建模是一种通过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它是现实世界和数学之间的桥梁,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现实世界中的复杂问题。

数学建模涉及到许多数学工具和技巧,包括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统计等,同时也需要具备一定的实际问题分析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数学建模进行初步的认识,并探讨其在现实中的应用和意义。

一、数学建模的基本概念数学建模是一种将现实问题抽象化、数学化、定量化的过程。

通常情况下,数学建模可以分为三个基本步骤:建立模型、求解模型、验证模型。

建立模型是指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形式,通常包括确定问题的变量、建立数学关系式等;求解模型是指利用数学方法和技巧来解决建立的数学模型,通常包括求解方程、优化问题等;验证模型是指将模型的结果与实际数据进行比较,从而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通过这些步骤,我们可以利用数学方法来更好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提高问题的理解和解决能力。

二、数学建模的应用领域数学建模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领域,涉及到经济、生态、气候、环境、医学等各个方面。

在经济领域,数学建模可以帮助企业进行市场预测、资源配置、成本优化等方面的决策;在生态领域,数学建模可以帮助研究人员预测生物种群的发展趋势、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等问题;在医学领域,数学建模可以帮助研究人员分析疾病传播规律、药物疗效等方面的问题。

通过数学建模,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分析这些复杂问题,并为问题的解决提供科学的依据。

三、数学建模的意义和挑战数学建模在现实世界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各种复杂问题,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

数学建模也面临着许多挑战,比如模型的建立是否合理、数据的准确性等问题,这些都需要我们具备相关的数学知识和实际问题分析能力来克服。

数学建模的初步认识

数学建模的初步认识

数学建模的初步认识数学建模是对现实问题进行抽象化和数学化,以便用数学方法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

它是数学的一种应用形式,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使用数学工具来分析和求解问题。

数学建模可以广泛应用于科学、工程、经济、环境、医学等领域,是现代科学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数学建模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同时也可以促进数学理论的发展和创新。

数学建模的具体过程通常包括以下步骤:1. 理解问题:首先需要充分了解现实问题,并对其进行分析和刻画。

这些问题可以来自于各种领域,例如生态、经济、管理、环境等。

2. 抽象问题:将现实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并进行符号化处理。

这一步骤需要将问题中的各种条件、因素、关系等用数学符号表示出来。

3. 建立模型:根据问题的特点,选择适合的数学模型。

模型的选择可以包括微积分、代数、概率论等各种数学方法,模型的形式可以是方程、差分方程、微分方程、优化问题等。

4. 解决模型:根据建立的模型,通过数学方法求解模型。

这一步骤可以使用计算机模拟、分析和实验等方法,找到最优解或者近似解。

5. 模型检验:对求解得到的结果进行分析和检验,确保其在现实问题中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

检验的方法可以包括实验验证、统计检验、数据比对等。

6. 判断与应用:根据求解结果,对实际问题进行判断和应用。

如果求解结果可以应用于实际问题,就需要进一步提出解决方案,并加以实施。

需要注意的是,数学建模是一个有一定难度的过程。

它需要我们具备数学知识和技能,同时也需要我们了解现实问题、掌握基本的调查研究方法、具备编程和计算机技能、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愿等等。

为了更好地进行数学建模,我们需要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的技能和能力。

这可以通过参加数学建模竞赛、选修数学建模课程、进行实践活动等形式来加强。

同时,我们也需要不断关注各个领域的发展和变化,更新自己的知识和认识。

总之,数学建模是一项富有挑战性和创新性的工作。

通过学习和实践,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决现实问题,促进数学理论的发展和创新。

对数学建模的认识与理解

对数学建模的认识与理解

对数学建模的认识与理解数学建模是一种应用数学的方法,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描述和解决实际问题。

它不仅可以为科学研究提供有力的工具,也可以为工程技术、经济管理等领域提供决策支持。

在此,我将分享一下对数学建模的认识与理解。

一、数学建模的基本概念数学建模是指将实际问题通过数学模型转化为数学问题,然后利用数学方法进行求解的过程。

数学建模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实际问题,提高问题的解决效率和质量。

它通常包含以下几个步骤:1. 问题描述:明确问题的背景、目标和限制条件等。

2. 建立模型: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

3. 求解模型:利用数学方法对模型进行求解,得到问题的解决方案。

4. 模型验证:将解决方案应用于实际问题中,验证其有效性和可行性。

二、数学建模的重要性数学建模在许多领域都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例如,在工程技术领域,数学建模可以帮助设计师更好地理解和优化产品的性能和效率;在经济管理领域,数学建模可以帮助企业制定更科学合理的经营策略和决策;在科学研究领域,数学建模可以帮助科学家更好地理解自然现象,并提出相应的假说和验证方法。

三、数学建模的应用举例1. 疫情预测在新冠疫情肆虐的时期,数学建模在疫情预测和防控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可以预测疫情的传播趋势和规律,并制定相应的防控策略,从而有效地遏制疫情的蔓延。

2. 物流优化在物流领域,数学建模可以帮助企业优化运输路线、降低运输成本、提高物流效率等。

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可以分析不同运输方案的优缺点,选取最优方案,并实现物流过程的智能化管理。

3. 股票预测在金融投资领域,数学建模可以帮助投资者预测股票价格的变化趋势,并制定相应的投资策略。

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可以对股票市场进行分析和预测,减少投资风险,提高投资收益。

四、数学建模的发展趋势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学建模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

未来,数学建模将更加注重实际应用,将更多地融合各种学科和技术,进一步提高数学建模的效率和精度。

数学建模入门篇

数学建模入门篇

数学建模入门篇(新手必看)一、什么是数学建模1、什么是数学模型数学模型是针对参照某种事物系统的特征或数量依存关系,采用数学语言,概括地或近似地表述出的一种数学结构,这种数学结构是借助于数学符号刻画出来的某种系统的纯关系结构。

从广义理解,数学模型包括数学中的各种概念,各种公式和各种理论。

(MBA智库)2、数学建模数学建模课看作是把问题定义转化为数学模型的过程。

简单的来说,对于我们学过的所有数学知识,要去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就需要我们建立相关的模型,使用数学这个工具来解决各种实际的问题,这就是建模的核心。

3、数学建模的思想对于数学建模的思想可以分为下列方法:(知乎张浩驰)对于数学建模的思想知乎上有各种解释,下面一篇解释的非常好,大家感兴趣的可以去知乎浏览什么是数学建模(讲的比较好)?二、数学建模比赛数学建模的相关比赛有很多,不同的比赛的影响力不同,在各个高校的认可度也不一样。

下面列举一些影响力和认可度较大的比赛。

1、"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参赛对象:本科生参赛时间:每年9月份(2020年为9月10日-9月13日)竞赛简介:“高教社杯”是目前影响力以及认可度最高的数学建模比赛,俗称“国赛”。

2020年共有来自全国及美国、英国、马来西亚的1470所院校/校区、45680队(本科41826队、专科3854队)、13万多人报名参赛。

在一些高校中对于国赛的认可度较高,国家级奖更是有极高的含金量。

竞赛官网:"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2、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参赛对象:本科生参赛时间:每年2月份左右竞赛简介: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MCM/ICM)由美国数学及其应用联合会主办,是唯一的国际性数学建模竞赛,也是世界范围内最具影响力的数学建模竞赛。

赛题内容涉及经济、管理、环境、资源、生态、医学、安全、等众多领域。

竞赛官网:[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添加链接描述(https:///undergraduate/contests/mcm/login.php)3、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华为杯)参赛对象:研究生参赛时间:每年9月份左右竞赛简介:该赛事起源于2003年东南大学发起并成功主办的“南京及周边地区高校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2013年被纳入教育部学位中心“全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活动”。

数学建模历程总结范文

数学建模历程总结范文

时光荏苒,转眼间我已走过了一段充满挑战与收获的数学建模之路。

回首这段历程,我深感数学建模不仅锻炼了我的思维能力,更提升了我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以下是我对这段历程的总结与反思。

一、初识数学建模大学期间,我偶然接触到数学建模这一领域。

当时,我对数学建模充满好奇,便开始主动了解相关知识。

通过查阅资料、参加讲座,我对数学建模有了初步的认识。

数学建模是一种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运用数学方法进行求解的过程。

这一过程不仅需要扎实的数学基础,还需要具备良好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

二、参赛经历在大学期间,我积极参与数学建模比赛。

第一次参赛时,我对比赛流程、建模方法以及团队协作等方面都感到陌生。

在比赛过程中,我们遇到了诸多困难,如题目的理解、模型的建立、算法的选择等。

然而,正是在这些困难中,我们不断学习和进步。

经过多次尝试和讨论,我们终于完成了论文,并在比赛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三、建模方法与技巧在数学建模过程中,我学会了以下几种方法和技巧:1. 问题分析:首先,我们要对实际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明确问题的核心和关键点。

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问题,为建模提供方向。

2. 模型建立:根据问题分析的结果,我们需要建立合适的数学模型。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运用数学知识,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3. 算法选择:针对不同的数学模型,我们需要选择合适的算法进行求解。

这需要我们具备一定的编程能力,掌握各种算法的原理和应用。

4. 模型优化:在求解过程中,我们要不断优化模型,提高求解精度。

这需要我们对模型进行敏感性分析,找出影响模型结果的关键因素。

5. 团队协作:数学建模是一个团队项目,团队成员之间要密切配合。

我们要明确分工,共同完成任务。

四、收获与反思通过参加数学建模比赛,我收获颇丰:1. 提升了数学思维能力:在建模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了自己的数学思维能力。

2. 增强了团队协作能力:在团队中,我们相互学习、共同进步,锻炼了我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高中数学北师大版 必修一 走进数学建模 课件

高中数学北师大版 必修一   走进数学建模 课件
返 首 页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6
Thank you for watching !
返 首 页
点)
返 首 页
3
1.数学建模的概念 数学建模是对现实问题进行数学抽象,用数学语言表达问题、用 数学知识与方法构建模型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推动数学发展的动 力.
返 首 页
4
2.数学建模一般步骤
返 首 页
5
3.数学建模活动的主要过程 (1)选题:就是选定研究的问题. (2)开题:就是进一步明确研究的问题和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 (3)做题:是研究者(研究小组)建立数学模型、用数学解决实际问 题的实践活动. (4)结题:是研究小组向老师和同学们报告研究成果、进行答辩的 过程,一般来讲,结题会是结题的基本形式.
1
走进数学建模
返 首 页
2
学习目标
核心素养
1.了解数学建模的意义; 1.经历数学建模的全过程,培养
2.了解数学建模的基本过程.(重 数学抽象、数据分析的数学素养.
点) 2.通过数学建模解决实际应用问
3.能够运用已有函数模型或建立 题,提升数学运算、逻辑推理和直
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重点,难 观想象的数学素养.

走进数学建模世界教学设计

走进数学建模世界教学设计

.第二届东芝杯·中国师范大学师范专业理科大学生教学技能创新实践大赛参赛教案课题:走进数学建模世界教材:人教版数学必修①3.2函数模型及其应用授课对象:高一学生参赛选手:华南师范大学黄泽君选手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数学的魅力在于,她能以稳定的模式驾驭流动的世界!【课题】《走进数学建模世界》【教材】人教版数学必修①3.2函数模型及其应用【课时安排】第4课时【教学对象】高一学生【授课教师】华南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黄泽君【教材分析】数学建模是高中数学新课程的新增内容,但《标准》中没有对数学建模的课时和内容作具体安排,只是建议将数学建模穿插在相关模块的教学中。

而“3.2函数模型及其应用”一节只是通过六个例子介绍一次函数、二次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与幂函数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为以后的数学建摸实践打基础,还未能使学生真正理解数学建模的真实全过程。

本节课通过一个较为真实的数学建模案例,以弥补教材的这一不足。

【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在进入本节课的学习之前,需要熟悉前面已学过的二次函数与三角函数的相关性质。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初步理解数学模型、数学建模两个概念;(2)掌握框图2——数学建模的过程。

✧过程与方法(1)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全过程,初步掌握函数模型的思想与方法;(2)提高学生通过建立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验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数学化过程;(2)感受数学的实用价值,增强应用意识;(3)体会数学以不变应万变的魅力。

【教学重点】框图2——数学建模的过程。

【教学难点、关键】方案二中答案的探究;关键是运用合情推理。

【教学方法】引导探究、讨论交流。

【教学手段】计算机、PPT、几何画板。

【教学过程设计】一、教学流程设计二、教学过程设计1.初步理想化在单位时间内,该水槽能通过的流水量取决于水流速度和它的横截面积。

我们将问题通过比较以上五种方案和横截面设计为【板书设计】走进数学建模世界一、四、六、二、七、三、五、八、附:本教学设计的创新之处1. 数学建模是高中数学新课程的新增内容,但却没有教材,没有具体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进数学建模作者:黄海洋来源:《中国教师》2014年第15期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已开展了22年。

在教育部的悉心指导下,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组织委员会的精心组织下,数学建模竞赛的规模不断扩大,参赛人数逐年增加,目前已经发展成为一项规模最大的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

这项学科竞赛活动给学生提供了全过程亲身体验运用数学方法和计算机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激励学生发挥创造力,通过团队合作参与竞争,同时也促进教师对数学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思考与研究,对推动高校数学教学改革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我参加数学建模课程教学已有10年,我想通过我的经历与大家分享数学建模带来的快乐。

一、我的学习经历自1961年到1967年,我在福州实验小学学习,实际上只学到1965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小学五年级就停课了,六年级根本就没有上课。

妈妈问我,“你长大后想干什么啊?你现在小学都没读完,你自己接着读吧”,所以我就自学小学六年级的课本。

上小学时,我的数学、语文成绩都在平常水平。

我很粗心大意,经常会被老师叫去改正数学作业,如2+2等于5,老师会说这算错了,再写一下。

但当我自学时,就没有人来批评我做得对还是错。

每隔一段时间,我告诉妈妈我看完了什么内容就行了。

我自己读完了小学六年级的数学,读完了初中一年级的数学,这时开始复课闹革命。

1968年9月,我们到实验小学去拿证明,证明我在这里读过小学,按照街区划片我就上了福州一中。

现在的福州一中可不好进,但那时没有考试,进去后也不会正式上课,教师不敢讲课。

工宣队说,按毛主席的教导,“兵教兵”,于是我就开始上台讲数学。

当时给我一种自信,就是对数学学习不再头痛。

1969年,我随父母下放,从福州到了上杭县。

我们家下放的旧县公社在才溪乡边上,就是毛主席写才溪乡调查报告的地方。

1970年1月,我到县城一中读书,读到1973年1月就算毕业了,所以初中、高中共六年,实际上我就读了三年。

好在下放时,人家都在卖家具、卖书,我妈妈就让我们去捡了几本初中、高中数理化方面的教材,包括高考复习教材带在身边。

那时真找不到其他的书,手中这些书就是最好看的了。

我对物理、化学也很喜欢,但是缺乏实验设施,唯有数学好读,不需要做实验。

在县城一中读书时,我们虽然也经常下乡学农,但比在大城市好,教师还能正常上课,学校还组织过数学竞赛。

到中学毕业时,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我到农村插队落户。

因为当时的大学已经开始招收工农兵学员,我就有个愿望,要争取读书的机会。

我在生产队里当仓库保管员,晒谷子时,150斤的担子得挑起来。

刚开始揺风车,我根本揺不动,没有力气将二道谷,就是瘪的谷子摇出去,于是揺一遍不够我就揺两遍,特别卖劲儿干。

两年的农活干下来,我的体力上去了,身体也壮实了,1975年如愿以偿地到三明师院当了工农兵学员。

其实,当时我特别想学计算机,因为在中学时,有位教师给我们介绍了计算机,在计算机刚刚起步的20世纪60年代,那位教师曾在福州大学研究计算机。

可是,当时由于家庭成分的原因,我没有上成福州大学,结果就到了三明师专去读数学。

但到了三明师专,头一年基本上就没学什么,因为工农兵学员是推荐上去的,数学基础太差,只好先补学中学数学课程。

好在第二年来了一位毕业于复旦大学、曾在兰州大学任教的教师——彭仲庆老师,他带来了复旦大学的教材——《数学分析》、《解析几何》和《概率论》。

他给我们讲极限论,还让我接着讲实数理论,这给了我一个锻炼的机会。

之前,数学在我的脑海中就是做题,看完前面的章节后我就会看习题,认为学数学就是做习题,这是一个很大的失误,这时我才开始了解数学的逻辑架构和理论体系。

就像每一位数学专业的大学一年级学生一样,都要经历迈进高等数学门坎的磨炼,当时的困难是只有一本复旦大学的《数学分析》,那时又没有复印机,于是我们晚上就到餐厅去,两三个同学围着那本书学习。

幸好有那本书给我打下的一些基础,后来恢复高考,1978年2月,我就开始给新入学的77届学生讲课,用的教材是吉林大学《数学分析》的教材,到了该年10月,我考上北京师范大学(以下简称北师大)进修班,第二年又考上北师大的硕士研究生。

二、转向应用数学1981年,硕士研究生毕业后,我留校任教,就这样走上与数学相伴的道路。

数学研究和教学是需要功底的,我确实花了很多的时间和做出很大的努力来充实自己。

1993年,我完成博士论文,获得博士学位,特别是出国进修访问的经历使我开阔了眼界,看到我们国家和国外的一些差别,产生了一种想追想赶的欲望,希望中华民族在我们这一代的努力下会有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也影响了我的研究兴趣。

需要指出的是,我在荷兰进修时,我的指导教师——Odo Diekmann是生物数学界的著名学者,在微分积分方程方面做得非常好,在生物方面也是专家,曾同时在阿姆斯特丹大学数学系和莱顿大学生物系任教授。

他教我在做微分方程分析推导时,要想想这些数学公式的生物背景,这可能会有助于我做数学演绎推理。

在他的影响下,我对应用数学越来越感兴趣。

从硕士研究生开始,我的第一个研究方向是奇异积分方程与解析函数边值问题,属于复分析方向。

我的博士论文是关于带非线性时滞算子的偏微分方程及其应用,属于偏微分方程方向,还是偏向理论研究。

后来,我参加了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所郭伯灵老师主持的偏微分方程讨论班,从无穷维动力系统角度研究偏微分方程解的渐近性质。

从荷兰回来后,我继续研究生物种群动力系统。

最近几年,了象处理中的偏微分方程方法研究成为我的重点研究项目。

回想起来,我的研究兴趣是从纯数学方面慢慢地走,并逐步转向应用数学方向。

我的教学工作也是这样子的。

我教了20多年的基础数学课程,如数学分析、线性代数、常微分方程、偏微分方程、复变函数、泛函分析等非常抽象的数学理论课程,但在2002年,我第一次接触到数学模型与建模课,使我对这个应用数学课程一下子产生了很大的兴趣。

当时,头两节课我给学生讲泛函分析,后两节课我会奔到另一个教室,跟学生坐在一起,听刘来福老师讲数学建模,一下子我的眼界就开阔了,觉得真好。

因为刘老师曾带我做过生物数学,在课上,他把应用数学研究与数学理论学习和研究的不同地方讲得非常清楚,而且也使我了解到有那么多的数学应用,发现了教学需要改进的地方。

这门课与数学分析不一样,数学分析一堂课不听,下一堂课就可能听不懂,期末考试就可能很难通过,而这门课是案例教学,听多听少是自己的积累,期末课程论文只是部分课程内容的练习结果。

实际上,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是非常困难的,头几步该怎么做,刘老师讲得很清楚,但由于学生没有接触过实际问题,没做过研究,所以没有体会,感触不深,有些同学甚至会埋头干自己的事情。

在听课的过程中,我对这门课的教学产生了新的想法,觉得必须引入课堂讨论。

数学应用必须亲身经历,选择适当的问题让学生参与分析建模的过程,只听不做是学不到的。

其次,必须采用多媒体教学,实际问题信息量大,教师在黑板上抄写占用的时间太多,而且缺少图表的直观表达。

最后,最重要的是必须运用计算机,绝大部分的数学模型没有显式表达解,理论分析也很困难,而且没有数值结果就不可能判定模型的适用性,也没法解决问题。

所以,通过一学期的听课,我觉得自己的收获非常大,特别想试一试我的关于教学改进的想法。

虽然我在基础课教学中很少组织课堂讨论,也没有用过多媒体教学,对数学应用涉及的有些数学分支一点儿也不懂,且不会计算机编程,但这个挑战实在太吸引人了。

过去我当学生学数学时,不知道抽象数学怎么用,教师没有教,但如果现在我也不教,我的学生也会不知道,一代代人就都会不知道,那我们的科学怎么能进步,社会怎么能发展呢?特别是我面对的是北师大数学专业的学生,我知道他们学那么多年数学,只有很少一部分人会去搞数学研究,大部分人是会去中学教数学的,还有一些人是会走进其他学科领域去做应用数学的。

北师大毕业的学生将来在中学里大多都是骨干教师,是十几年后中国最高的中学教学水平的代表,他们的水准会反映我国未来的综合实力。

因此,我急切地想要改进我的数学教学。

于是我就对刘老师说我想来上这门课,他对我说这正是他所期望的,所以我这几年就一直在做数学建模教学,它与基础数学课程教学不一样的地方在于每当我完成一个学期的数学建模课程教学后,我会明确地感到学生迸发出的潜能会超过我的期望。

2009年,我开始担任北京市大学生数学建模与计算机应用竞赛组委会秘书长,并将自己在应用数学教学中探索的经验用于推动北京市高校数学建模竞赛活动的开展。

三、什么是数学建模首先,我举几个有关数学模型的例子。

中学生都知道牛顿第二运动定律,即当一个物体受外力作用时,物体所获加速度大小与合外力的大小成正比,并与物体质量成反比,加速度方向与合外力方向相同。

引入变量x表示在t时刻物体的位置,它的一阶导数是速度,二阶导数是加速度,合外力等于质量乘以加速度。

于是,我们会得到牛顿第二运动定律的数学模型,即合外力等于质量乘以变量x的二阶导数。

这个例子给大家的一个具体印象是数学模型可以用数学公式来表达。

我们再来看一下经济学的市场均衡模型。

市场均衡是指市场需求量等于市场供给量。

假设市场是理想竞争市场,即价格决定了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

按照经济学的观点,使消费者和生产者的愿望都得到满足的价格就是使市场达到均衡的价格,引进自变量p表示价格,引进一个因变量D(p)表示市场需求量,另外一个因变量S(p)表示市场供给量,那么D(p)=S(p)就是市场均衡模型。

这个式子相对抽象一些,没有用大家熟悉的初等函数给出函数关系的明确表达,但它表明在理想竞争市场中价格所起的关键作用。

这也是一种数学模型。

我们再来看更抽象一点的数学模型,如哥尼斯堡七桥问题:在一条河上有七座桥,连接两岸与河心的两个孤岛,能否从某个岸边或岛上出发,经过每座桥恰好一次,再回到原地?这个游戏问题被数学家欧拉抽象成一个数学模型,四个点、七条边的图,用“点”表示岸边和岛屿,用“边”表示桥。

欧拉用数学方法证明这个游戏不可能实现,称在这个图中不存在欧拉回路。

欧拉设计的仅由“点”和“边”构成的图模型是现代庞大的复杂网络模型的雏形。

有的网络还在“点”或“边”上赋予权重,用于刻画复杂系统多因素之间的关系,在研究人际关系、社会群体关系等许多心理、人文、社科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由此可见,数学模型是用数学符号、数学方式表达实际现象或问题的。

当我们面对实际问题,可能是心理问题,也可能是生物问题时,如果想利用数学方法与计算机来解决这些问题的话,我们就会发现,采用数学方法必须引入数学符号,计算机只认得数字。

我们需要把与问题相关的学科语言翻译成这些东西,而且要采用适当的方式,以便于下一步的数学研究或编程计算,这就是在构建数学模型,将实际问题与数学和计算机连接起来,使我们的问题能够利用数学方法和计算机来解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