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2018年春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邓稼先》90教学-公开课优质课教学电子教案-可直接采用

合集下载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邓稼先》教学设计教案优秀教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邓稼先》教学设计教案优秀教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邓稼先》教学设计教案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邓稼先的人物形象。

1.2学习课文中的描写方法和修辞手法。

1.3提高学生的朗读、欣赏和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

2.2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培养学生对科学家邓稼先的敬仰之情。

3.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邓稼先的人物形象。

1.2学习课文中的描写方法和修辞手法。

2.教学难点2.1邓稼先的精神品质及其在课文中的体现。

2.2课文中的难点语句解析。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1教师简要介绍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引导学生了解这位伟大的科学家。

1.2学生分享对邓稼先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2.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本内容。

2.2学生根据问题提示,梳理课文结构,概括段落大意。

3.合作探究3.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难点语句。

3.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解答疑惑。

4.课堂讲解4.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描写方法和修辞手法,引导学生欣赏文本。

4.2教师重点解析邓稼先的精神品质及其在课文中的体现。

5.课堂练习5.1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仿写练习。

5.2学生展示仿写作品,教师点评。

6.课堂小结6.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互相鼓励。

7.课后作业7.2家长签字确认,加强家校联系。

四、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把握邓稼先的人物形象。

2.教师讲解生动有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氛围。

3.课堂练习环节,学生积极参与,展示了自己的才华,提高了表达能力。

4.课后作业环节,加强了家校联系,有助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资源1.课文《邓稼先》2.多媒体课件3.网络资源六、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学生积极参与,回答问题积极,课堂氛围良好。

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1 邓稼先》公开课设计教案_2

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1 邓稼先》公开课设计教案_2

一.教材分析本课是新人教版七年级(下)第一单元第一课。

本文以中华几千年文化为背景,以近一百多年的民族为情结,50年朋友深情为基调,用饱含感情的语言介绍了一位卓越的科学家、爱国者,是一篇可读性极强的文章。

品读本文,不但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而且能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对名人的敬仰之情。

二.学情分析给人极大的震撼与启示。

本文不同于一般的人物传记,更不同于一般写人的记叙文,而是以中华几千年文化为背景,以近一百多年来民族情结、50年朋友深情为基调,用饱含感情的语言介绍了这位卓越的科学家、爱国者——邓稼先。

文章的形式是“散”的,它没有系统介绍邓稼先的事迹,文中还插入了古文、诗歌、电报等内容,但主题是集中的,中华几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孕育了邓稼先,邓稼先这类杰出人物又使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文章作者杨振宁是诺贝尔奖获得者,写的是他的有50年情谊的好友,也是大科学家,所以文中充满深情。

既写邓稼先,也写他自己。

当代的绝绝绝大部分中学生对尖端科技充满好奇和神往,对于研制这个方面的科学家怀着崇敬之情,因而要铺设创造一种庄重的氛围,激昂的气氛,让学生在学习本文时体会到邓稼先的伟大,感悟到他的一腔爱国之情和对事业的孜孜追求之心,从而受到这种精神的熏陶。

文章是由六个部分组成,以小标题的形式连缀的,七年级的学生接触这种形式的文章不多,因而概括这六个部分的大意,有助于学生理清作者的思路,还能协助学生学习这种文章的结构形式,有助于他们写作知识的积累。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水平、过程与方法目标:①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文章主题。

②抓住文章语言实行整体把握。

③培养学生在语文实践中使用语言的水平。

(2)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①在名人的感染中升华自己的爱国情怀;②树立远大志向,立志报效祖国,唱响“我的中国心”。

四.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探究文章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

教学难点:弄清本文作者的大手笔表现在哪里,概括邓稼先的性格特点,把握本文的主题。

《邓稼先》优质课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初中))共3篇

《邓稼先》优质课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初中))共3篇

《邓稼先》优质课教案(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初中))共3篇《邓稼先》优质课教案(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初中))1《邓稼先》优质课教案(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初中))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正确理解邓稼先的科学精神,回答并解释所掌握的相关知识点。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探究、思考问题的方法,用科学的思维与态度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国家荣誉感、自尊心与民族自豪感,引导学生将有理想、有担当作为自己的追求。

二、知识讲解邓稼先,无所畏惧的科学家,是我国原子弹之父。

他的伟大功劳不仅仅是自己取得的荣誉,而更是带领全国人民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邓稼先在建国后,利用自己多年积攒下来的经验和掌握的核心技术,积极投身原子弹研究,为中国的核事业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邓稼先的主要贡献有:1.继续发展原有的研究工作,使得“两弹一星”计划得以成功实现;2.研制出了国家最先进的加速器稳定技术;3.一直积极参与其他重要科学工程,例如载人航天工程。

邓稼先的事业成就,离不开他的勤奋、坚持、敬业精神与顽强毅力。

他站在了科技前沿,强调科学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并将之作为自己的工作方法。

他不光有远大抱负,还有富有激情、发扬自身的勇气。

被誉为“国之栋梁”的邓稼先,为新中国的辉煌壮举作出了独特的贡献。

三、教学流程1.热身:问答环节,让同学们尝试回答邓稼先等名人作出的贡献,并回答掌握相关知识。

2.正文知识讲解:讲述邓稼先的生平事迹与贡献,让同学们了解到邓稼先所取得的成就及科技创新精神,激发他们对科学技术的追求。

3.互动讨论:同学们参加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探讨科技怎样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崇拜邓稼先的创新精神。

4.课堂练习:针对知识讲解中的重点知识,让学生自主掌握知识要点。

5.拓展练习:课堂作业,从练习多方面巩固邓稼先相关知识,考虑邓稼先如何影响未来。

四、教学方法1.通过实例来引入话题,让学生在对某个话题有兴趣。

2.采取课内讲解、小组讨论、问答互动等方式,以建构主义、学生主动性为主的教学方法。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邓稼先》优质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邓稼先》优质教案

1 邓稼先1.理清文章思路,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2.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体会其精神品质,理解邓稼先的成就和襟怀。

3.品析课文关键语段,品味含义深刻的语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2课时布置学生完成第1课课前预习卡第1课时1.理清文章思路,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体会人物的精神品质。

一、导入新课图一:1964年10月16日,中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中国自此成为继美国、苏联、英国、法国之后,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

图二:1967年6月17日,中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氢弹。

从首次爆炸原子弹到氢弹,同法国用八年、美国用七年、苏联用四年的时间相比,中国仅仅用了两年零八个月,创造了世界上最快的速度。

师:图片上展示的这两朵“蘑菇云”,对于同学们来说可能有点陌生,但对于中国来说,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核武器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防实力,让世界看到一个饱受磨难、任人宰割、历经坎坷的伟大民族站起来了,并正以一个崭新的姿态进入世界民族之林。

在这举世瞩目的成就背后,是许许多多科学家不计名利、不求回报、默默无闻为之所做出的终生奋斗。

这其中有一个人功不可没,他就是我国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邓稼先。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杨振宁为挚友邓稼先所作的一篇传记《邓稼先》,去了解邓稼先的英雄事迹,感受其崇高品质。

(板书文题)【设计意图】利用图片导入,让学生了解邓稼先的历史功勋,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对邓稼先的崇敬之情,而且能让学生在脑海中对邓稼先有一个初步认识,为下文更加深入的教学做铺垫。

二、梳理课文内容1.了解邓稼先其人。

(引导学生关注教材P2课下注释①中的邓稼先简介,并适当补充)邓稼先1948年赴美国普渡大学物理系留学,1950年获物理学博士学位,同年回国。

1986年7月,因受核辐射身患癌症逝世。

邓稼先是我国杰出的科学家、中国“‘两弹’元勋”,参与组织和领导了我国核武器的研究、设计工作,是我国核武器理论研究工作的奠基人之一。

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1 邓稼先》公开课教案_2

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1 邓稼先》公开课教案_2

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借助小标题,复述并概括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2、通过默读与精读,揣摩文中关键语句,领会作者融入笔端的深情,学习邓稼先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感悟作者寄寓在字里行间的深情。

3、学习邓稼先高尚的品格、坚强的意志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重点:积累字词,抓重点句段。

理解文章丰富的内涵。

教学难点:学习邓稼先高尚的品格、坚强的意志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学情分析:《邓稼先》是学生在中学阶段接触的第一篇名人传记,教师应注意:①这篇文章篇幅较长,教师要引导学生准确把握文章思路。

②本文不同于一般的人物传记,作者既有传统眼光,又有历史视野,要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丰富的内涵,体会深沉的情感。

③文章语言很有特色,引导学生认真体会,并试着使用于自己的写作实践。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导语:20世纪中华民族经历了伟大而深刻的变迁,也造就了一些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科学家……其中“两弹元勋”邓稼先更显高尚和伟大。

2、介绍邓稼先、杨振宁以及关于背景说明3、过关字词鲜为人知、妇孺皆知、当之无愧、家喻户晓、可歌可泣马革裹尸、锋芒毕露、层出不穷、热泪盈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二、整体把握情节,理清思路1、速读全文,大致了解课文内容学生为标题寻找合适的修饰语,如:伟大、舍己为人、公而忘私……(学生自由发言)2、自由读课文,概括六个部分的大意。

3、思考:本文各个部分的小标题有什么作用?4、作者又是饱含一种什么样的感情来叙述的呢?三、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思想感情1、写邓稼先,却为何要从一百年以前的甲午战争写起?2、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实行了比较,有什么作用?3、理解句子:“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4、理解句子:“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5、“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

这是他的性格与品质。

”试说说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公开课) 《邓稼先 》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公开课) 《邓稼先 》教案

1邓稼先杨振宁◇教材分析◇《邓稼先》是一篇传记文,但又不同于一般的人物传记,更不同于一般写人的记叙文,而是以中华几千年文化为背景,以一百多年来的民族情结、五十年的朋友深情为基调,用饱含感情的语言介绍了一位卓越的科学家、爱国者。

文章的形式是“散”的,它没有系统介绍邓稼先的事迹,还插入了古文、诗歌、电报与书信等内容,但主题是集中的:中华几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孕育了邓稼先,邓稼先这类杰出人物又使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文章语言平实,感情真挚。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通过默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2.学习本文运用对比表现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

3.揣摩本文的语言特点,学习如何恰当地运用语言技巧表达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1.归纳概括法、讨论交流法、问答法。

2.通过反复朗读,逐步理解作者刻画的人物形象,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深切体会邓稼先的人品风貌,学习他将个人生命奉献给祖国国防事业的崇高情怀。

◇教学重难点◇1.重点:(1)精读课文,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体会在记叙的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

2.难点:(1)理解邓稼先的成就和襟怀,把握课文的思想内涵。

(2)揣摩语言特点,体会其表达效果,学习如何恰当地运用语言技巧表达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20世纪,中华民族经历了伟大而深刻的变迁。

伟大的时代造就了一批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科学家……他们对国家的贡献是一般人无法超越的,然而,他们中的许多人却因为工作性质的需要而隐姓埋名不为人所知。

这些鲜为人知的杰出人物,是高尚的,也是伟大的。

“两弹元勋”邓稼先就是这样一位高尚、伟大的人物。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人物传记——《邓稼先》。

二、自主学习成果展示1.了解人物与写作背景。

(1)邓稼先(1924—1986),安徽怀宁人,核物理学家、核武器科学和技术专家。

中国研制和发展核武器的重要技术领导人,为中国成功研制原子弹、氢弹和新型核武器做出了重大贡献。

2018年春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1邓稼先优质教学设计教案(配新教材-可修改)

2018年春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1邓稼先优质教学设计教案(配新教材-可修改)

1邓稼先1.通过小标题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各部分的关系,学习邓稼先的思想品格和奉献精神。

2.学习精读方法,抓住重点句段,理解文章丰富的内涵,体会作者情感。

3.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感受句式运用服从感情表达需要的特征。

4.学习邓稼先高尚的品格,坚强的意志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无私奉献精神,争做一个大写的人。

第1课时一、导入新课播放一段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视频。

导语:一百多年前的中国,人民饱受欺凌,经过奋起抗争,中国人民终于站起来了!这是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创造的伟大胜利!他们傲骨铮铮,挺起了民族的脊梁:孙中山、毛泽东、钱学森……这些划时代的“巨星”光耀中外。

有一颗“巨星”,也许是被“两弹”的蘑菇云遮没了光辉,也许是“一星”的光亮过于璀璨,他反而鲜为人知,他就是“两弹”元勋——邓稼先。

这节课,让我们跟随杨振宁走近邓稼先,认识邓稼先……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梳理字词,了解背景1.字音字形。

选聘.(pìn)元勋.(xūn)邓稼.先(jià)至死不懈.(xiè)鞠躬尽瘁.(cuaì)无垠.(yín) 奠.基(diàn) 彷徨.(huáng) 鲜.为人知(xiǎn) 锋芒毕露.(lù)2.重点词语。

可歌可泣: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指悲壮的事迹使人非常感动。

元勋:立大功的人(多指开创性事业中的)。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指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精力,直到死了为止。

形容辛勤地贡献自己的一切。

当之无愧:当得起某种称号或荣誉,没有愧色。

当,承当,承受;无愧,不惭愧。

家喻户晓:每家每户都明白、都知道。

喻,明白、了解;晓,知道。

截然不同:形容毫无共同之处。

截然,界限分明地。

马革裹尸: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将士战死于战场。

层出不穷:接连不断地出现,没有穷尽。

层,重复;穷,穷尽。

3.文体介绍。

人物传记是记录人物生平事迹的一种实用文。

一般有两类,一类是记述自己的生平,一类是记述他人的生平。

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1邓稼先》优质课设计教案_1

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1邓稼先》优质课设计教案_1

《邓稼先》教课设计【教课目的】1.频频朗诵课文,品尝语言,联合语境赏析出色句段2.感觉邓稼先作为“奇丈夫”的“奇”之处。

3.探访“两弹功臣”的踪迹,感觉他为科学“鞠躬尽瘁,死尔后已”的精神【教课方法】朗诵、合作研究【教课时间】一课时【教课过程】一、歌曲导入歌曲《中国男儿》展现歌词着眼于“古今多少奇丈夫”的“奇丈夫”三个字,引入到所学课文《邓稼先》。

二、背景介绍1、对于“两弹一星”“两弹一星”最先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

“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以后演变成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指导弹。

“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

他们是老乡亲如手足的好朋友一个获诺贝尔奖蜚声世界半世纪一个为国造核弹隐姓埋名28 载2、对于邓稼先邓稼先( 1924— 1986),我国研制和发展核武器的重要技术领导人,为我国成功研制原子弹、氢弹和新式核武器作出了重要贡献。

1999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给他追授了“两弹一星”功绩奖章。

3、对于杨振宁杨振宁( 1922—),出生于安徽省合肥市,物理学家,他与李政道教授在1957 年一同获取诺贝尔物理奖, 1980 年又 Rumford 奖,既而于 1986 年获美国国家科学奖,1993 年获美利坚哲学学会颁发的本杰明·富兰克林奖章,1994 年秋又获费城富兰克林学院颁发的鲍威尔科学成就奖。

4、写作背景1993 年 7 月 29 日,是邓稼先去世七周年。

有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取者杨振宁教授写了这篇文章作为纪念。

这是一位科学家写的科学家评传。

作者和邓稼先同志是中学同学、大学同学,在美留学时期又是同学。

他自己说是“50 年的友情,亲如兄弟”。

此文宝贵之处是杨先生从科技发展史的高度,将同他有长久交往、所知甚深的中国、美国两位原子弹设计的领导人作了比较评论,既高且深,又和蔼可读。

读杨振宁教授的回想文章,可以进一步了解邓稼先同志的才能、风格、思想和为人。

三、字词识记读一读,写一写宰割可歌可泣不为人知筹备当之无愧轩露头角徘徊捐躯疆场尽人皆知鞠躬尽瘁敬慕人人皆知四、速读课文,整体感知1.邓稼先在什么样的历史背景下研制出了原子弹?2.“奇”在哪处?从文中 __________可以看出邓稼先的“奇”,“奇”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最新部编版教材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邓稼先》优秀教案

最新部编版教材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邓稼先》优秀教案

最新部编版教材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邓稼先》优秀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目标】1.了解传记的常识及邓稼先、杨振宁的生平经历,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2.积累词语,掌握“宰割、筹划、彷徨”等词语的读音、字形、词义,并学会运用。

【过程与方法】1.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2.学习根据中心的需要选择和剪裁材料的方法。

3.体会文章饱含感情的语言特色。

找出文章中直接赞美邓稼先的语句,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深切体会邓稼先的人品风貌,学习他将个人生命奉献给祖国国防事业的崇高情怀。

导语设计设计1:(背景导入)二十世纪,中华民族经历着伟大而深刻的变迁。

伟大的时代造就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科学家,他们对国家民族的贡献是一般人无法替代的,然而,有些人却不为人所知。

这些鲜为人知的杰出人物,是更高尚的,也是伟大的。

“两弹元勋”邓稼先就是这样一位高尚的,伟大的人物。

今天。

就让我们一起来走进他的世界。

设计2:(激发兴趣)教师展示预先准备的中国第一枚原子弹、氢弹实验的照片和相关的新闻报道。

播放相关的影像资料,引起学生的兴趣。

师提问:谁来说原子弹、氢弹实验成功的重大意义。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美籍华裔物理学家杨振宁的回忆散文《邓稼先》,感受这位科学巨人无私的献身精神和“纯正”的人格魅力。

学习过程第二部分最后两自然段,第三部分第九、十自然段,第四部分最后一自然段,第五部分第五自然段,第六部分,这些部分都表达了作者对邓稼先的崇敬之情。

3、精读课文第三部分,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好处。

读:有感情地朗读第三部分。

辨:哪些语段是记叙,哪些语段是议论、抒情?析:记叙语段和议论、抒情语段内容上有什么联系?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有什么好处?悟:对我们的写作有何借鉴意义?学生讨论交流后,教师归纳:在记叙基础上抒情、议论,情感更真挚感人,观点更让人信服;如果没有记叙作基础,那么抒情、议论就会成为“空中楼阁”。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邓稼先 【优质教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邓稼先 【优质教案】

邓稼先教案【教学目标】1、理清作者思路,整体把握文章。

2、品读重点句段,了解作者情感。

3、感受课文的语言特点,学习作者表达情感的技巧。

【教学重点】1、理解文章的内容,理清作者的思路。

2、感受课文的语言特点,学习作者表达情感的技巧。

【教学课时】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点〗了解课文背景整体感知课文朗读课文,理清作者思路,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作者简介杨振宁杨振宁出生于安徽省合肥市,著名美籍华裔物理学家,由于和李政道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原理获得1957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此外曾在统计物理凝聚态物理量子场论数学物理等领域作出多项贡献+背景资料邓稼先是杨振宁的同学!他为中国的核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然而!过去中国并没能在报刊上重点宣传表彰他1986年6月邓稼先病重期间!杨振宁去医院探望他后来!杨振宁又向中央领导同志谈自己的看法!他认为中国早就应该把对中国对国际有贡献的科学家介绍出来,杨振宁非常敬重邓稼先!他说邓稼先是中国的帅才!他能得到中国领导人的绝对信任!也能得到群众的绝对信任!这是非常非常不容易的他又说'我收集了许邓稼先的材料!我期待有一天有人能写篇有关邓稼先的传记!我希望传记能把他对中国的贡献详细表达出来1986年7月29日!邓稼先逝世!一颗科学巨星陨落了后杨振宁写了这篇文章+〖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在生物界中,“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是一条规律;在人类社会中,“落后就要挨打”。

国防势力的强弱决定着一个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政治地位,中国在研制和发展核武器方面的成绩,使帝国主义列强不敢对我们胡作非为。

二十世纪,中华民族经历着伟大而深刻的变化。

伟大的时代造就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科学家……他们对国家民族的贡献是一般人无法替代的,然而,有些人却不为人所知。

这些鲜为人知的杰出人物,是更高尚的,也是伟大的。

“两弹元勋”邓稼先就是这样一位高尚的,伟大的人物。

今天。

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回忆性散文《邓稼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邓稼先》优质课教学课件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邓稼先》优质课教学课件
无私奉献、默默无闻、鞠躬尽瘁、质朴、勤奋……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邓稼先
杨振宁
第二课时
活动二:走近邓稼先
精读课文第二--第五部分,找出最有表现力的词语,印象最深的语段,用 “最 的邓稼先,我从 读到,因为 的句式分享你的阅读感受。
小贴士:精读法,就是对文本中的经典语段进行多角度精细的品味。就本文而言,就是 通过抓关键词句,精读品味,提炼概括人物品格,感悟人物崇高的精神品质。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邓稼先
杨振宁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检查预习
1. 注意红色词语的发音
kuàng 热泪盈眶
jū cuì 鞠躬尽瘁
xiǎn 鲜为人知
rú 妇孺皆知
xūn 元勋
yùn 孕育
yān 殷红
zhì 挚友
kān 难堪
yīn 殷切
diàn 奠基
chàn 颤抖
邓稼先简介
邓稼先
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 1945年抗战胜利 时,邓稼先从西南联大毕业,他于1947年通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 于翌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1950年8月, 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九天后,便谢绝了恩师和同校好友的挽 留,毅然决定回国。同年10月,邓稼先来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 究所任研究员。此后的八年间,他进行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研究。
活动三、还原英雄形象
根据以上对邓稼先的了解,请你以邓稼先的身份回答下 面两个句子中的问题,并说明理由。
(1)“也不知道稼先在蓬断草枯的沙漠中埋葬同事、埋葬 下属的时候是什么心情” (2)“不知稼先在关键性的方案上签字的时候,手有没有 颤抖?”
“戈壁滩上常常风沙呼啸,气温往往在零下三十多摄 氏度。核武器试验时大大小小突发的问题必层出不穷。 稼先虽有“福将”之称,意外总是不能完全避免的。 1982 年,他做了核武器研究院院长以后,一次井下突 然有一个信号测不到了,大家十分焦虑, 人们劝他回 去,他只说了一句话:“我不能走。”

最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邓稼先》优质课教学设计

最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邓稼先》优质课教学设计

教师姓名×××单位名称×××填写时间×××学科语文年级/册七年级/下册教材版本部编教材课题名称邓稼先难点名称学习文章采用抒情、议论的表达方式概写人物。

难点分析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把握人物的思想品质和性格特征,探究在记叙的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

从学生角度分析为什么难学生在赏析文章时对人物形象的分析没有具体可行的方法,缺少抓住关键语句或语段,咬文嚼字,揣摩其含义和表达的妙处,把握人物特征及情感的有效训练。

难点教学方法围绕教学主问题,让学生合作探究重点片段,找出文中直接赞美邓稼先的语句,并精读课文第三部分,探究本文在记叙基础上抒情、议论的表达方式概写人物。

教学环节教学过程导入一、图片展示利用多媒体出示邓稼先的图片。

《邓稼先》是杨振宁先生写给“两弹”元勋邓稼先的一曲赞歌,是他对邓稼先“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把一切献给科学、献给祖国、不计名利、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的一首颂歌。

知识讲解(难点突破)本文作者热情赞美邓稼先为国家、民族建立功勋,表达了对邓稼先的崇敬之情。

1、从文章找出直接赞美邓稼先的语句,圈出其中的关键句。

(浏览课文,找语句,圈出词语。

)明确:第一部分最后一小节,第二部分最后两小节,第三部分第九、第十小节,第四部分最后一小节,第五部分引用的“五四”时代的歌,第六部分。

以上语句或语段,大多运用议论、抒情表达方式,因而具有高度的概括力,在表达作者的“至情”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现在,我们通过第三部分的探究来认识这一点。

2、以第三部分为例,探究在记叙基础上抒情、议论的好处。

(抓关键词)“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找出以上两句中的关键词语,说明这些词语各自概括了这一部分的那些内容,说一说这样表达思想感情有什么好处。

中国“传统文化”孕育的----概括并赞美邓稼先“忠厚平实、真诚坦白、朴实”。

人教版部编版教材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邓稼先》优质课教案设计

人教版部编版教材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邓稼先》优质课教案设计

人教版部编版教材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邓稼先》优质课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正确地掌握课内生字词。

2.查阅资料,全面了解邓稼先为我国的核弹事业做出的贡献。

3.感悟人民科学家的精神风采。

教学重难点1.查阅资料,全面了解邓稼先为我国的核弹事业做出的贡献。

2.感悟人民科学家的精神风采。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1.(播放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电影画面)这是什么的画面?是的!同学们,我们刚才看到的就是1964年10月16日下午三时,在西北大漠,罗布泊那惊天动地的一幕,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那激动人心的场面!这是足以让全体中国人扬眉吐气欣喜若狂的场面;这是一个醒来的民族震天动地的呐喊!这是足以载入我们中华民族5000年辉煌历史的伟大时刻。

有人说:原子弹是一个民族“铁的脊梁”。

就是从这一天开始咱们中国人挺直了腰板。

就是从这一天开始咱们中国人说话有了分量!全世界每个人心灵的天平上都称出了“中国”这两个字的重量!……今天就让我们结识一位为我们中华民族铸造了“铁的脊梁”的人──中国的“核弹之父”、“两弹元勋”:邓稼先!(板书)2.本文的作者是谁?他是一个怎样的人?那么他和和邓稼先什么关系?(他们是同乡、同学,情同手足的好朋友。

一个获诺贝尔奖蜚声世界半世纪,一个为国造核弹隐姓埋名28年。

)有着50年友谊的朋友,亲如兄弟,那么他写的这篇回忆录一定别有一种真情在里面。

3.阅读测试:①邓稼先于哪一年出生在什么地方?(1924年,安徽省怀宁县)②邓稼先曾于1948—1950年赴哪国哪所大学读理论物理?(美国,普渡大学)③邓稼先于何年因患何病逝世?(1986年,直肠癌)④用来与邓稼先作对比的那位外国杰出人物是谁?(奥本海默)⑤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爆炸的年、月、日分别是什么?(1964.10.16-1967.6.17)⑥我国核武器试验的地点是哪里?(古罗布泊)二、分组合作学习,感受邓稼先人格魅力(一)速读探究:邓稼先是怎样的人1.速读各部分,在此基础上,勾画出2~3个关键词。

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1 邓稼先》优质课设计教案_6

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1 邓稼先》优质课设计教案_6

教学目标:1、反复朗读,品味语言,结合语境赏析精彩句段。

2、探寻“两弹元勋”的足迹,感受他为国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3、引导学生学习邓稼先的精神品质,树立好好学习,报效国家的志向。

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多媒体展示图片,并标注:1964年10月16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1967年6月17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氢弹。

二、合作探究1、你认为总写邓稼先伟大之处的是哪几句话?说说你的理解。

2、第一部分写邓稼先,为什么先从中国一百多年的屈辱史写起?邓稼先不是一位普通的人物,而是一位历史性人物,是对祖国、对民族有巨大贡献的杰出科学家。

3、邓稼先与奥本海默的本质区别是什么?为什么对比着写?通过对比,更能鲜明地突出邓稼先的性格品质和奉献精神。

4、怎样理解“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然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

这是他的性格与品质”。

为中华民族的崛起,为广大人民的利益,奉献自己的一生,这是邓稼先的人生。

走这样的人生道路,是邓稼先的性格与品质决定的。

这是他对祖国、对民族赤诚热爱的选择,写出了邓稼先的伟大之处。

5、说一说:邓稼先是怎样一个人?邓稼先是一位无私奉献,忠厚平实,真诚坦白,有胆有识,身先士卒,对祖国、民族的发展有巨大贡献的杰出科学家。

三、拓展延伸用一句话谈谈,邓稼先带给你——心灵震撼!生命感悟!人生启迪!同学们,你们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你质朴无华,如一朵淡雅的腊梅,在百年屈辱的国土上傲霜怒放;你真诚坦白,如一只出水的芙蓉,在过眼烟云的名利场执着坚守;你忠厚平实,如一泓生命的清泉,在一穷二白的戈壁滩无私奉献。

感谢有你,让民族日渐强大,傲视苍穹;感谢有你,让国家扬帆远航,繁荣昌盛;感谢有你,让人民幸福安康,和乐融融。

四、课后作业1、积累字词、抄写动人的句子。

2、自拟题目,写一段文字整理自己的感想。

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位科学家,为他(她)写一篇小传。

板书设计:邓稼先——真诚朴实、爱国奉献课后反思:本节课是第二课时,设计初衷是让学生在第一课时的基础上,能够自主、合作去探究相关问题,但是上课过程中教学节奏有些快,略微严肃的课堂气氛未能激发学生活跃的思维,表达得不够。

最新部编版教材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邓稼先》优质课教案

最新部编版教材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邓稼先》优质课教案

最新部编版教材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邓稼先》优质课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课文背景;掌握字词,重点掌握彷徨、勋、孺、殷、鲜等字的读音,重点掌握知人之明,锋芒毕露,马革裹尸等词的解释;整体感知课文。

2、过程与方法:运用速读、默读、朗读等阅读方式阅读课文并获得有用信息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邓稼先高尚的品格,坚强的意志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无私奉献精神,争做一个大写的人。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背景;掌握字词,重点掌握彷徨、勋、孺、殷、鲜等字的读音,重点掌握知人之明,锋芒毕露,马革裹尸等词的解释;整体感知课文教学难点:品读课文分析邓稼先形象。

教学方法:引导法合作探究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崇尚英雄,精忠报国的视频导入新课,二十世纪的中国经历了伟大而深刻的时代变迁。

这样的时代必然造就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科学家……他们对国家、对民族的贡献是不可估量的,然而他们当中有些人并不为人所知。

这些鲜为人知的杰出人物,是高尚而伟大的。

“两弹元勋邓稼先就是这样一位高尚、伟大的人物。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物理学家杨振宁先生的回忆性散文《邓稼先》。

(板书课题)”二、作者作品简介:邓稼先,(多媒体出示邓稼先画像);介绍作者(展示杨振宁资料)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掌握字词:(多媒体显示)1)为下列加点字注音热泪盈眶.鞠躬尽瘁.彷徨..邓稼.先宰.割元勋.诞.生开拓.署.名挚.友奠.基妇孺.皆知孕.育签.字颤.抖截.然不同筹.划殷.红鲜.红殷.切鲜.为人知2)解释词语可歌可泣:值得歌颂赞美,使人感动的流泪。

形容事迹英勇悲壮,非常感人。

知人之明:能认识人的品行和才能的眼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兢兢业业,不辞辛劳,直到死了为止。

形容辛勤地贡献自己的一切。

当之无愧:当得起某种称号或荣誉,没有愧色。

锋芒毕露:锐气、才干全部显露出来。

比喻人有傲气,爱显露自己的才能。

马革裹尸:用马皮包裹尸体。

指英勇作战,死于沙场。

四、再读课文,在读课文时,注意勾画圈点,小组合作讨论,全班讨论交流。

新部编版教材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邓稼先》优质课教学设计

新部编版教材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邓稼先》优质课教学设计

新部编版教材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邓稼先》优质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感情朗读课文2.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结合关键语句,了解邓稼先人物形象。

过程与方法:本节课由浅层次的学习任务:速读课文,了解邓稼先的基本信息,认识邓稼先对研制和发展核武器所做出的突出贡献,到深层次的学习任务:结合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对人物气质、品格等进行深入了解,认识杰出人物的伟大人格两部分组成。

教学过程中阅读文本与圈点勾画、学写批注紧密结合,朗读,交流与点拨紧密结合,依据文本关键词语和具体内容理解人物形象与品格。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邓稼先“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将自己的一切奉献给祖国国防事业的崇高情怀。

教学重点:1.勾画课文关键语句,揣摩品析其含义。

2.理解邓稼先的成就和襟怀,把握课文的思想内涵。

教学难点:理解邓稼先的成就和襟怀,感悟人物的崇高品格,把握课文的思想内涵。

教学过程一、悬念导入,激发兴趣杨振宁,美籍华裔物理学家,1957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1993年7月29日,是邓稼先逝世七周年,杨振宁教授写下《邓稼先》这篇文章作为纪念。

(设计意图:本文作者是大科学家,写的也是大科学家,以科学家导入科学家,巧设悬念,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师生探究:看到题目《邓稼先》,你会产生什么疑问?探究结果:邓稼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设计意图:此环节,不仅是释题,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整节课围绕“邓稼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这一问题展开。

)二、速读课文,了解邓稼先学生活动1:速读交流,了解邓稼先的基本信息,包括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及对我国研制和发展核武器所作出的突出贡献。

(设计意图: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归纳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学生活动2:速读交流,结合邓稼先取得的成就,了解邓稼先当年搞科研所面临的诸多困难。

(设计意图:通过指导学生了解邓稼先当年搞科研所面临的诸多困难,进一步了解邓稼先的科研背景,客观深入地了解人物形象。

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阅读1邓稼先》优质课教学设计_2

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阅读1邓稼先》优质课教学设计_2

《邓稼先》教课方案教课目的: 1、练习默读,整体掌握文章内容;2、学习对照的写法;(要点)3、经过品尝语言,感觉人物形象。

(难点)一、解决字词二、使用直观创建情形,引入新课:一百多年前的中国,人民饱受欺辱,经过几代热血男儿的奋勇抗争,中国人民终于站起来了。

这些可歌哥泣的英豪人物,他们傲骨铮铮,用自己的言行解说了什么样的人材是“中国男儿”生齐读“中国男儿 / 中国男儿 / 要将只手撑天空 / 长江大河 / 亚洲之东 / 峨峨昆仑 / 古今多少奇丈夫 / 碎首黄尘 / 燕然勒功 / 到现在热血犹殷红”。

此中有一位“奇丈夫” ,他就是“两弹功臣”——邓稼先。

这节课让我们跟从杨振宁走近邓稼先。

(手动放,选优酷翻开 ) 邓稼先资料二、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说说邓稼先的“奇”第一,明确“奇”的含义。

PPT(此处“奇”并不是“奇异、奇异” ,应理解为“特别” ,高出我们一般人,与一般人不同样。

指引学生找出邓稼先与一般人不同、高出一般人、非同平常的地方,或许是我们做不到可是邓稼先能做到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一句话。

第一部分,在近一百多年来中国以致世界历史的背景上推出邓稼先,可见,他不是一个一般人物,而是一位历史性人物,堪称背景奇。

第二部分,赞誉了邓稼先的优秀贡献和光辉人生,可见功绩奇。

第三部分,在同美国“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的对照中来写邓稼先,突出他的忠厚平实,不惹人注视,可见人格民族时令奇。

第四部分,一封短信竟使作者一时百感交集,是为邓稼先而骄傲,是为民族而骄傲,可见,邓稼先的奇还在他的拼搏精奇异。

第五部分,邓稼先的工作环境是这样荒芜恶劣,在层见迭出的问题前,他老是以身作则,不怕牺牲,可见他人生价值奇。

三、精读第三部分1、此部分指引学生比较奥本海默与邓稼先:同样之处:都是有名物理学家,都是原子弹的研究者,原子弹工程的领导者PPT 不同之处:用以下句式说奥本海默是____________________,而邓稼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邓稼先教案
【教学目标】
德育点:了解邓稼先的生平事迹,深切体会邓稼先的人品风貌,并学习他将个人生命奉献给祖国国防事业的崇高情怀。

知识点:积累“可歌可泣”、“当之无愧”等词语;学习对比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本文通过对比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

【教学设计】
1、整体把握六部分大意,其中把重点放在第五部分。

2、阅读之间发现课文中自己认为很精妙贴切的美点,然后用自己的话按照一定的表达句式把它表达出来,这样可以更深刻领会文章。

3、预习课文。

①解决生字词:可歌可泣当之无愧任人宰割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②翻译“吊古战场文”。

――广大呀,广大呀!空旷的沙漠无边无际,辽阔的荒漠不见人烟。

河水象飘带一样弯曲流动。

群山像犬牙一样交错在一起。

幽暗啊悲惨凄凉,明风悲号,天日昏黄。

飞返折断,百草枯死,寒冷得如霜冻的早晨,各种飞身无处可栖,在天上乱窜,许多怪兽争斗激烈,失群狂奔。

亭长告诉我说:“这犹是古战场啊!”常常有失败的一方全军都夜没在这里。

时常能听到鬼哭的声音,每逢天阴的时候,就会听得更加清楚。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二、整体感知
1、快速阅读课文,迅速捕捉文章信息。

2、说说六部分各述的大意。

第一部分,展示背景。

通过列举1898年西方列强对中国的瓜分情况,让读者管窥百年中国的屈辱历史。

然而一个世纪后,中国人站起来了,就在这新中国刚刚诞生的早晨,新中国带着从黑暗走出的迷蒙,披着朝阳的霞光,迎来了从海外归来的一位对祖国母亲有拳拳之心的儿子——邓稼先。

第二部分,简述邓稼先的生平。

写了他不平凡的人生经历,特别是对中国核武器设计研究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第五部分,高度赞扬了邓稼先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的坚定、执著与勇敢。

通过回顾学生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