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 长征》重点词语解释:

合集下载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五课《七律 长征》课文知识点及同步练习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五课《七律 长征》课文知识点及同步练习

第五课《七律长征》课文知识点及同步练习目录一.生字组词: (2)二.多音字: (2)三.形近字: (2)四.主题思想: (2)五.注解: (2)六.鉴赏: (3)七.课后习题: (6)第1课时同步练习 (7)第2课时同步练习 (8)一.生字组词:崖:云崖山崖石崖悬崖峭壁悬崖勒马渡:渡江渡河横渡渡口远渡重洋二.多音字:磅:páng磅礴bàng磅秤尽:jìn尽力jǐn尽管三.形近字:崖(山崖)涯(天涯)渡(渡河)度(度假)四.主题思想:本诗通过对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艰难历程的生动描绘,热情地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不怕艰难困苦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五.注解:①五岭: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的总称。

位于湖南、江西、广东、广西四省区交界处。

②乌蒙:即乌蒙山,位于贵州、云南两省交界处。

③金沙:即金沙江,指长江上游从青海省玉树县到四川省宜宾市这一段。

④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

⑤大渡:即大渡河,位于四川省中西部。

⑥岷山:位于四川、甘肃两省交界处。

⑦三军:这里指红军队伍。

六.鉴赏:1、首联开门见山地赞美了红军不怕困难、勇敢顽强的革命精神,这是全篇的中心思想,也是全诗的艺术基调。

“不怕”二字是全诗的诗眼。

2、绵延不断的五岭和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却只是小小的“细浪”“泥丸”。

诗人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了红军战士无所畏惧、乐观豪迈的革命精神。

3、“暖”暗示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的欢快心情,“寒”暗示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惊心动魄。

4、尾联的“更喜”和首联的“不怕”前后呼应,强化了主题,表现了红军战士无比喜悦的心情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本课是毛泽东在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时写下的一首诗。

全诗生动地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这是一首七律诗,全诗共八行,每行七个字,每两行为一句,共四句,分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首联以直白的词汇、豪迈的语势,高屋建瓴,总领全诗,高度概括出红军在长征中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

部编版六上语文《5.七律·长征》知识点归纳复习

部编版六上语文《5.七律·长征》知识点归纳复习

部编版六上语文《5.七律·长征》知识点归纳复习七律·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逶迤(wēiyí)磅礴(pángbó)泥丸(wán)岷山(mín)律lǜ:七律、规律、韵律、律师崖yá:云崖、悬崖、石崖、崖谷渡dù:大渡桥、渡轮、轮渡、过渡索suǒ:铁索、索取、索要、线索五岭:即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的总称。

位于湖南、江西、广东、广西四省区交界处。

乌蒙:乌蒙山,位于贵州、云南两省交界处。

金沙:即金沙江,是长江上游从青海玉树到四川宜宾这一段。

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

大渡:即大渡河,位于四川中西部。

远征:指二万五千里长征。

岷山:位于四川、甘肃两省交界处。

三军:这里指红军队伍。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红军不怕远征的艰难险阻,把历经千山万水的艰难困苦看作是平平常常的事;五岭山脉那样高低起伏,绵延不绝,可在红军眼里只不过像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那样高大雄伟,气势磅礴,可在红军看来,不过像脚下滚动的泥丸;金沙江两岸悬崖峭壁,湍急的流水拍击着两岸高耸的山崖,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

大渡河上的泸定桥横跨东西两岸,只剩下十三根铁索,使人感到深深的寒意;更使红军欣喜的是翻过了白雪皑皑的岷山,红军们心情开朗,个个笑逐颜开。

万里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空前的伟大壮举,《七律·长征》是诗歌创作史上不朽的杰作。

这首诗形象地概括了红军长征的战斗历程,热情洋溢地赞扬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七律·长征书法56个字,负载着长征路上的千种艰难险阻,饱含着中国共产党的万般豪情壮志。

统编版2020六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七律 · 长征》知识点+图文解读

统编版2020六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七律 · 长征》知识点+图文解读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七律·长征》知识点+图文解读知识点一.生字组词:崖:云崖山崖石崖悬崖峭壁悬崖勒马渡:渡江渡河横渡渡口远渡重洋二.多音字:磅:páng磅礴bàng磅秤尽:jìn尽力jǐn尽管三.形近字:崖(山崖)涯(天涯)渡(渡河)度(度假)四.主题思想:本诗通过对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艰难历程的生动描绘,热情地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不怕艰难困苦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五.注解:①五岭: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的总称。

位于湖南、江西、广东、广西四省区交界处。

②乌蒙:即乌蒙山,位于贵州、云南两省交界处。

③金沙:即金沙江,指长江上游从青海省玉树县到四川省宜宾市这一段。

④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

⑤大渡:即大渡河,位于四川省中西部。

⑥岷山:位于四川、甘肃两省交界处。

⑦三军:这里指红军队伍。

六.鉴赏:1、首联开门见山地赞美了红军不怕困难、勇敢顽强的革命精神,这是全篇的中心思想,也是全诗的艺术基调。

“不怕”二字是全诗的诗眼。

2、绵延不断的五岭和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却只是小小的“细浪”“泥丸”。

诗人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了红军战士无所畏惧、乐观豪迈的革命精神。

3、“暖”暗示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的欢快心情,“寒”暗示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惊心动魄。

4、尾联的“更喜”和首联的“不怕”前后呼应,强化了主题,表现了红军战士无比喜悦的心情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本课是毛泽东在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时写下的一首诗。

全诗生动地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这是一首七律诗,全诗共八行,每行七个字,每两行为一句,共四句,分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首联以直白的词汇、豪迈的语势,高屋建瓴,总领全诗,高度概括出红军在长征中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

它以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革命浪漫主义风格,成为全篇的纲领。

“不怕”两字,回答响亮,下笔千钧,以坚定的语气表现出红军面对长征过程中的千难万险,全无惧色,顶天立地。

《七律长征》重点词语解释

《七律长征》重点词语解释

《七律长征》重点词语解释《七律长征》重点词语解释《七律·长征》是一首七言律诗,选自《毛泽东诗词集》,这首诗写于1935年10月,当时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

回顾长征一年来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他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七律长征》重点词语解释,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重点词语解释万水千山:这里的千、万都是泛指,形容山无数,水无数,隐含着困难多、艰险多。

等闲:平平常常的意思。

逶迤:弯弯曲曲连绵不断的样子。

细浪:小浪花。

乌蒙:指乌蒙山,在云南、贵州两省之间。

磅礴:气势雄伟,这里指山势高大、险峻。

走泥丸:小泥球在脚下滚过去。

金沙:指金沙江,是长江上游的一段。

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

大渡:指大渡河。

铁索:指大渡河上的泸定桥。

红军过桥时只剩下十三根铁索。

岷山:在四川、甘肃交界的地方。

海拔4000米左右,终年积雪。

三军:指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当年没有编制红三方面军),也就是整个红军。

尽开颜:全都喜笑颜开。

原文七律⑴·长征⑵红军不怕远征难⑶,万水千山只等闲⑷。

五岭⑸逶迤⑹腾细浪⑺,乌蒙⑻磅礴走泥丸⑼。

金沙⑽水拍云崖暖⑾,大渡桥⑿横铁索⒀寒⒁。

更喜岷山⒂千里雪,三军⒃过后尽开颜⒄。

词句注释⑴七律:七律是律诗的一种,每篇一般为八句,每句七个字,分四联: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偶句末一字押平声韵,首句末字可押可不押,必须一韵到底;句内和句间要讲平仄,中间四句按常规要用对仗。

⑵长征:1934年10月间,中央红军主力从根据地出发作战略大转移,经过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西藏、甘肃、陕西等十一省,击溃了敌人多次的围追和堵截,战胜了军事上、政治上和自然界的无数艰险,行军二万五千里,终于在1935年10月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

⑶难:艰难险阻。

⑷等闲:不怕困难,不可阻止。

⑸五岭:大庾岭,骑田岭,都庞岭,萌渚岭,越城岭,横亘在江西、湖南、两广之间。

⑹逶迤:形容道路、山脉、河流等弯弯曲曲,连绵不断的样子。

5《七律·长征》知识点详解及练习(解析版)

5《七律·长征》知识点详解及练习(解析版)

六年级上课文知识点详解七律•长征(一)开卷有益1.课文简介《七律·长征》是一首七言律诗,选自《毛泽东诗词集》,这首诗写于1935年10月,当时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

回顾长征一年来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他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

2.课文主旨本诗生动地描述了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险历程,热情地歌颂了中国工农红军不怕艰难困苦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二)知人论世毛泽东(1893年~1976年),字润之,笔名子任。

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

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曾任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主席和中央委员会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三)手不释卷七律①·长征②毛泽东红军不怕远征难③,万水千山只等闲④。

五岭⑤逶迤⑥腾细浪⑦,乌蒙⑧磅礴走泥丸⑨。

金沙⑩水拍云崖暖○11,大渡桥○12横铁索○13寒○14。

更喜岷山○15千里雪,三军○16过后尽开颜○17。

(1)词句注释①七律:七律是律诗的一种,每篇一般为八句,每句七个字,分四联: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偶句末一字押平声韵,首句末字可押可不押,必须一韵到底;句内和句间要讲平仄,中间四句按常规要用对仗。

②长征:1934年10月间,中央红军主力从中央革命根据地出发作战略大转移,经过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西藏、甘肃、陕西等十一省,击溃了敌人多次的围追和堵截,战胜了军事上、政治上和自然界的无数艰险,行军二万五千里,终于在1935年10月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

③难:艰难险阻。

④等闲:不怕困难,不可阻止。

⑤五岭:大庾岭,骑田岭,都庞岭,萌渚岭,越城岭,横亘在江西、湖南、两广之间。

⑥逶迤:形容道路、山脉、河流等弯弯曲曲,连绵不断的样子。

毛主席诗词《七律·长征》原文译文赏析

毛主席诗词《七律·长征》原文译文赏析

【导语】这⾸诗形象地概括了红军长征的战⽃历程,热情洋溢地赞扬了中国⼯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命英雄主义和⾰命乐观主义精神。

下⾯是⽆忧考分享的⽑主席诗词《七律·长征》原⽂译⽂赏析。

欢迎阅读参考! 《七律·长征》 【原⽂】 红军不怕远征难,⾦沙⑶⽔拍云崖⑷暖⑸。

万⽔千⼭⑹只等闲⑺,⼤渡⑻桥横铁索⑼寒。

五岭⑽逶迤⑾滕细浪⑿,⒀更喜岷⼭⒁千⾥雪。

乌蒙⒂磅礴⒃⾛泥丸⒄,⒅三军⒆过后尽开颜⒇。

【题解】 ⼀九四九年四⽉⼆⼗⽇,国民党拒绝在和平协定上签字。

当夜,解放军在东起江苏江阴,西迄江西湖⼝的千⾥长江上,分三路强⾏渡江。

⼆⼗三⽇晚,东路陈毅的第三野战军占领南京。

为了纪念这个伟⼤的⽇⼦,⽑泽东挥笔写成此篇。

【注释】 ⑴七律:七⾔律诗的简称。

七律是律诗的⼀种,每篇⼀般为⼋句,每句七个字,分四联:⾸联、含联、颈联和尾联;偶句末⼀字押平声韵,⾸句末字可押可不押,必须⼀韵到底;句内和句间要讲平仄,中间四句按常规要⽤对仗。

⑵长征:⼀九三四年⼗⽉间,中央红军主⼒从中央⾰命根据地出发作战略⼤转移,经过福建、江西、⼴东、湖南、⼴西、贵州、四川、云南、西藏、⽢肃、陕西等⼗⼀省,击溃了敌⼈多次的围追和堵截,战胜了军事上、政治上和⾃然界的⽆数艰险,⾏军⼆万五千⾥,终于在⼀九三五年⼗⽉到达陕北⾰命根据地。

⑶⾦沙:指⾦沙江,是长江上游的⼀段。

⑷云崖:⾼耸⼊云的⼭崖。

⑸云崖暖:是指浪花拍打悬崖峭壁,溅起阵阵雾⽔,在红军得眼中像是冒出的蒸汽⼀样。

⑹万⽔千⼭:这⾥的千、万都是泛指,形容⼭⽆数,⽔⽆数,隐含着困难多、艰险多。

⑺等闲:平常,不放在眼⾥。

⑻⼤渡:指⼤渡河。

⑼铁索:⼤渡河上泸定桥,它是⽤⼗三根铁索组成的桥。

⑽五岭:即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岭、⼤庚岭的总称。

位于湖南、江西、⼴东、⼴西四省边境。

⑾逶迤:绵延曲折的样⼦。

⑿腾细浪:是指翻滚起来的⼩浪花。

⒀五岭逶迤腾细浪:⼤庾、骑⽥、萌渚、都庞、越城等五岭,绵延于江西、湖南、⼴东、⼴西四省之间。

七律长征课文课堂笔记

七律长征课文课堂笔记

《七律·长征》是一首七言律诗,是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途中创作的一首革命史诗。

该诗通过描绘红军在长征途中所经历的艰苦历程和伟大精神,展现了红军的英雄气概和革命精神。

以下是一些课堂笔记,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这首诗:1. 背景介绍:这首诗写于1935年9月,当时红军在长征途中经历了无数的苦难和战斗,但仍然坚定不移地向着目的地前进。

毛泽东同志在看到红军将士们坚定的信念和勇气后,深感鼓舞,写下了这首诗。

2. 主题思想: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表达红军将士们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不屈不挠的斗志。

通过描绘红军在长征途中所经历的艰苦历程,展现了红军将士们的英勇无畏和坚定的信仰。

3. 艺术手法:这首诗采用了七言律诗的形式,每句七个字,共八句。

语言简练明快,节奏感强,易于朗诵和记忆。

同时,该诗还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夸张、排比等修辞手法,使得诗歌更加生动形象,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4. 重点词句:“红军不怕远征难”:这句诗表达了红军将士们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

“万水千山只等闲”:这句诗表达了红军将士们对困难和挑战的轻视和毫不畏惧的态度。

“五岭逶迤腾细浪”:这句诗用比喻的手法,描绘了红军在翻越五岭时的艰难险阻。

“乌蒙磅礴走泥丸”:这句诗用夸张的手法,描绘了红军在乌蒙山区的行军艰难。

“金沙水拍云崖暖”:这句诗描绘了红军在金沙江畔的战斗场景。

“大渡桥横铁索寒”:这句诗描绘了红军在泸定桥上的战斗场景。

5. 感悟体会:学习这首诗,我们可以深刻感受到红军将士们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不屈不挠的斗志。

他们在长征途中经历了无数的苦难和战斗,但仍然坚定不移地向着目的地前进,这种英勇无畏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

同时,这首诗也告诉我们,只要我们坚定信念、勇往直前,就一定能够克服困难,实现自己的目标。

《七律长征》知识点

《七律长征》知识点

《七律长征》知识点《七律·长征》是毛泽东在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时写下的一首诗。

全诗生动地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的革命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一、有关七律七律即七言律诗的简称。

每首八句,每句七字,共五十六字。

一般逢偶句押平声韵(第一句可押可不押),一韵到底,当中不换韵。

律诗的四联,各有一个特定的名称,第一联叫首联,第二联叫颔联,第三联叫颈联,第四联叫尾联。

按照规定,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首联和尾联可对可不对。

二、创作背景从1931年到1934年,在毛泽东同志正确路线指引下,红军取得了四次反“围剿”的伟大胜利。

以后,由于王明的错误路线排斥了毛泽东同志的正确领导,造成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1934年10月,红军不得不离开中央苏区根据地,从福建的长汀、宁化和江西的瑞金等地出发,开始长征,北上抗日。

其他红军部队也被迫离开原来的根据地,先后开始长征。

长征途中,1935年4月,党中央召开了遵义会议,重新确立了毛泽东同志的领导地位,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示意图结束了王明路线的统治,从此,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从胜利走向胜利。

党中央率领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经过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西康(现已撤销省的建制)、甘肃、陕西等十一个省(见线路图)。

在整个长征途中,红一方面军在毛主席指挥下,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

红军爬雪山,过草地,历尽艰苦,击溃了敌人的多次围追堵截,连续行军二万五千里,终于在1935年10月胜利到达陕北根据地。

1936年10月,第二、四方面军也到达陕北,与第一方面军会合。

遵义会议之后,毛泽东诗兴豪迈。

长征途中的千山万水和激烈壮阔的战斗,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令他的思绪自由驰骋。

他多次为红军的英勇而慨叹,多次赋诗言志。

1935年9月28日,在全军排以上干部大会上,毛泽东即席朗诵了这首诗。

三、《七律长征》解释《七律·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21 《长征》知识点

21  《长征》知识点

21《七律长征》一、字音。

远征难(nán nàn)更(gēng gâng)喜岷(mín míng)山尽(jǐn jìn)开颜五岭逶(wēi wěi)迤(yí yǐ) mēng(蒙人、蒙骗) mãng(乌蒙、蒙蔽)二、重点解释:万水千山:这里的千、万都是泛指,形容山无数,水无数,隐含着困难多、艰险多。

等闲:平平常常的意思。

逶迤:弯弯曲曲连绵不断的样子。

细浪:小浪花。

磅礴:气势雄伟。

这里指山势高大、险峻。

走泥丸:小泥球在脚下滚过去。

大渡:指大渡河。

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

铁索:指大渡河上的泸定桥。

红军过桥时只剩下十三根铁索。

三军:指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也就是整个红军。

尽开颜:全都喜笑颜开。

五岭:指五座山岭,即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这五座山岭在江西、湖南、广东、广西四省边境。

乌蒙:指乌蒙山,在云南、贵州两省之间。

金沙:指金沙江,是长江上游的一段。

三、填空:1、《长征》是一首七言律诗,全诗生动地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讴歌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全诗共四联,记载了长征路上的种种艰难险阻,包含着中国共产党的万般豪情壮志。

2、这首诗重点写了红军长征途中遇到的艰难险阻,诗句中概括介绍红军不怕困难,勇敢顽强的诗句是: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全诗展现了五幅“征难图”:山势逶迤的五岭图、群峰叠嶂的乌蒙图、水拍云崖的金沙图、桥横铁索的大渡图、千里雪盖的岷山图。

“不怕”二字是全诗的诗眼,“只等闲”强化、重申了“不怕”;“远征难”概括了这一段非凡的历史过程。

“万水千山”则概写了“难”的内外蕴涵。

“只等闲”举重若轻,显示了诗人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统帅风度。

“只”加强了坚定的语气,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

3、这首诗以“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开头作为总起,其中“远征难”一词概括写出了红军长征途中经历的种种困难,而“不怕、只等闲”两个词则写出了红军对待困难的态度,全诗中能够表现出这种乐观向上态度的词语还有腾细浪、走泥丸、更喜、尽开颜。

《七律 长征》知识点

《七律 长征》知识点

《七律长征》知识点我会写:律lǜ(法律、规律、纪律、律动、自律)崖yá(悬崖、山崖、断崖)渡dù(渡口、渡江、渡船)索suǒ(索取、搜索、铁索)多音字:难nán(困难)nàn(灾难)磅bàng(磅秤)páng(磅礴)蒙méng(蒙蒙细雨)mēng(蒙骗)měng(蒙古包)形近字:崖(山崖)涯(天涯)渡(渡河)度(度假)近义词:等闲——平常磅礴——雄伟逶迤——蜿蜒反义词:逶迤——笔直开颜——愁眉理解词语:三军:这里指的是红一方面军,“三”在此处是虚指,泛指红一方面军的多个军团。

尽开颜:全都喜笑颜开,露出笑面。

等闲:平常,不放在眼里。

五岭: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的总称。

位于湖南、江西、广东、广西四省区交界处。

乌蒙:即乌蒙山,位于贵州、云南两省交界处。

金沙:即金沙江,指长江上游从青海省玉树县到四川省宜宾市这一段。

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

大渡:即大渡河,位于四川省中西部。

岷山:位于四川、甘肃两省交界处。

朗读节奏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诗歌大意: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

五岭山脉绵延不绝,可在红军眼里不过像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高大雄伟,在红军眼里也不过像在脚下滚过的泥丸。

金沙江浊浪滔天,湍急的流水拍击着高耸的山崖,给人以温暖的感觉。

大渡河上的泸定桥横跨东西两岸,那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寒意阵阵。

更加令人欣喜的是千里岷山,皑皑白雪,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人人心情开朗,个个笑逐颜开。

文学常识七律是七言律诗的简称。

是诗的一种,每篇共有八句,每句七个字;偶句末字押韵,中间四句对仗;分为四联,每联两句,分别是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

课文主题:这首诗通过对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艰难历程的生动描述,热情地歌颂了中国工农红军不怕艰难困苦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语文《七律·长征》知识点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语文《七律·长征》知识点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语文《七律·长征》知识点一首长征词,写的是多么的好,好在哪里呢?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语文《七律·长征》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理解这首词好在哪里。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语文《七律·长征》知识点一、我会写崖yá(悬崖、山崖、断崖)渡dù(渡口、渡江、渡船)索suǒ(索取、搜索、铁索)二、多音字难nán(困难)nàn(灾难)磅bàng(磅秤)páng(磅礴)蒙méng(蒙蒙细雨)mēng(蒙骗)měng(蒙古包)三、近义词等闲——平常磅礴——雄伟逶迤——蜿蜒四、反义词逶迤——笔直开颜——愁眉五、理解词义三军:这里指的是红一方面军,“三”在此处是虚指,泛指红一方面军的多个军团。

尽开颜:全都喜笑颜开,露出笑面。

乌蒙:乌蒙山,在贵州、云南两省之间。

五岭:大庾、骑田、萌渚、都庞、越城等五岭。

等闲:平常,不放在眼里。

六、朗读节奏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七、文学常识七律是七言律诗的简称。

是诗的一种,每篇共有八句,每句七个字;偶句末字押韵,中间四句对仗;分为四联,每联两句,分别是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

八、问题归纳1.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这两句诗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 你从“不怕”“等闲”体会到了什么?“不怕”两字以坚定的语气表现出红军面对长征过程中的千难万险全无惧色。

“ 等闲” 两字则将困难轻轻一瞥加深了对“ 不怕” 的表述,表现出红军藐视困难、从容不迫的自豪感。

2.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这两句诗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方法? 表现了红军什么样的精神?运用对偶的修辞方法承接“千山”,先用“逶迤”和“磅礴”极言山势雄险,后用“细浪”和“泥丸”的比喻言其渺小,表现出了红军藐视困难的英雄气概和敢于战胜一切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七律长征词语解释

七律长征词语解释

七律长征词语解释
七律是一种古代文学形式,是中国古代七言绝句的一种变体。

每联四句,每句七个字,共有七联。

七律既有抒情的特点,又有叙事的特点,比较适合表达长篇叙事和抒发情感。

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红军进行战略转移的一次重要事件。

该事件发生于1934年至1936年,红军在长达一年的时间里,巧妙地利用山地地形,躲避敌人的追捕,同时进行战斗、建设和组织工作。

长征被认为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标志着红军脱离敌人的包围,重新集结和发展壮大。

七律长征词是一种运用七律这种文学形式,表达对长征这一历史事件的思考和感慨的诗歌创作。

这类词语通常用来描述长征中人们所经历的艰难困苦和坚韧不拔的精神,同时也包含对革命领袖和壮烈牺牲的同志的崇敬和赞颂。

七律长征词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和文化价值,是中国现代文学中重要的诗歌流派之一。

七律长征逶迤的意思解释

七律长征逶迤的意思解释

七律长征逶迤的意思解释
《七律·长征》中的“逶迤”意思是蜿蜒曲折,形容道路、山脉、河流等弯弯曲曲、延续不绝的样子。

“逶迤”用来修饰长征时的艰难,衬托后面的“腾细浪”,借以强调红军对困难的蔑视,反衬出红军的壮举。

原文: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这首七律是作于红军战士越过岷山后,长征即将胜利结束前不久的途中。

作为红军的领导人,作者在经受了无数次考验后,如今,曙光在前,胜利在望,他心潮澎湃,满怀豪情地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七律·长征》写于1935年9月下旬,10月定稿。

长征七律课文笔记

长征七律课文笔记

长征七律课文笔记一、文学常识1. 作者- 毛泽东,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

他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

毛泽东的诗词风格豪迈,意境深远,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往往反映了重大的历史事件和他的革命情怀。

2. 体裁-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

七言律诗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每句七个字,全诗共八句,要求颔联(第三、四句)和颈联(第五、六句)对仗工整。

二、诗句解析(一)首联1. 原文-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2. 字词解释- “远征”:指二万五千里长征。

“难”:艰难险阻。

“等闲”:平常、轻易。

3. 诗句理解- 首联开门见山地赞美了红军不怕长征途中的艰难险阻,把历经千山万水的艰难困苦看作是平平常常的事。

“红军不怕远征难”直抒胸臆,点明主题,表现了红军战士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万水千山只等闲”则是对“不怕远征难”的具体阐释,总领全诗,奠定了全诗豪迈乐观的基调。

(二)颔联1. 原文-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2. 字词解释- “五岭”:大庾岭、骑田岭、萌渚岭、都庞岭、越城岭,横亘在江西、湖南、两广之间。

“逶迤”:形容道路、山脉、河流等弯弯曲曲,连绵不断的样子。

“腾细浪”:像翻腾着的细小波浪。

“乌蒙”:山名,在云南、贵州两省之间。

“磅礴”:气势雄伟。

“走泥丸”:像小泥丸一样地滚动。

3. 诗句理解- 这两句诗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

把绵延不断的五岭山脉比作翻腾着的细小波浪,把气势雄伟的乌蒙山比作脚下滚动的小泥丸。

通过这种艺术化的处理,表现了红军战士蔑视困难、敢于战胜一切困难的高大形象和伟大气魄。

(三)颈联1. 原文-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2. 字词解释- “金沙”:指金沙江。

“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

“暖”:既写出了五月金沙江的风高浪急、水石相击,溅起层层浪花,给人以暖的感觉(从触觉角度),又暗示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的欢快心情。

“大渡”:指大渡河。

11 七律·长征_生字词学习

11 七律·长征_生字词学习

词语
句子
十部 上中下结构 铁索 索取
过这种铁索桥要有点胆量才行。
拼音
结构
部首
词语
句子
山部 左右结构 岷山
我怎样才能到岷山饭店?
词语解释: 万水千山:形容山无数,水无数,隐含着 困难多、艰难多。 等闲:平平常常的意思。 逶迤:弯弯曲曲连绵不断的意思。 细浪:小浪花。 磅礴:气势雄伟,这里指山势高大、险峻。 走泥丸:小泥球在脚下很快滚过去。 尽开颜:全都喜笑颜开。
哪两句是全诗的总纲,它们体现了 红军怎样的精神?
理解: 五岭逶迤腾细浪,
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 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
乌蒙磅礴走泥丸。 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 里也不过是小小泥丸在滚动
批注感悟: 金沙 水 拍 云崖 暖,
大渡 桥 横 铁索 寒。 暖和寒写出了什么?
批注感悟: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尾联两句表现作者什么心情?
小结:
这首诗生动形象地
红军
的光辉战斗 ,热情洋溢地

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

,充分
中国共
产党领导的革命力量无比顽强的


小结:
这首诗生动形象地概括了红军长征 的光辉战斗 历程,热情洋溢地歌颂了 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 的 革命三军过后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充分 显尽示开了颜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 力量英无雄比主顽义强的生命力和战斗力 。
会宁
吴起镇
水草地 大雪山
红四方面军
大渡河
红二方面 军
金沙江
遵义
红一方面 军
瑞金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七律 长征 (笔记整理)

七律 长征 (笔记整理)

七律长征(笔记整理)注:笔记主要帮助部分学生完善课堂内容,并不一定要记忆背诵。

学习是需要灵活运用的,语文更是需要自己的理解和感悟的。

一.字词预习检查(一)多音字难nán 困难,难能可贵横hãng 横竖磅páng磅礴nàn 苦难,难兄难弟hâng 蛮横bàng磅秤更gâng更加蒙mãng 乌蒙,蒙昧,蒙混过关尽jǐn尽管gēng更新mēng 蒙骗,欺上蒙下jìn尽心měng 内蒙古(二)形近字崖悬崖岷岷山逶逶迤涯天涯泯泯灭诿推诿睚睚眦必报萎萎缩(三)词语解释逶迤磅礴走泥丸开颜(见书下注释)等闲——(把困难、复杂的事物看得)平常、寻常。

腾细浪——像小波浪一样地翻腾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

颜——脸,脸上的表情。

二、相关的文学常识(一)1.《七律·长征》——七言律诗2.《<长征组歌>两首》——歌词3.《老山界》——回忆录(回忆性叙事散文)4.《草》——短篇小说5.《<长征>节选》——电视文学剧本(节选)(二)律诗分五言和七言两种,限定一首八句,超过八句的叫排律或长律。

律诗八句,两句一联。

分别称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三、关于朗读(标注出了节奏和重音)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四、结构及主题:●首联:开宗明义,提出全篇的中心思想。

●颔联:承“千山”,以五岭、乌蒙为代表。

●颈联:承“万水”,以金沙、大渡为典型。

●尾联:总结全诗,突出越过岷山的喜悦。

本诗是一篇威武雄壮、气势磅礴的革命史诗。

它生动形象地概括了红军长征的光辉战斗历程,热情洋溢地歌颂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充分显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力量无比顽强的生命力和战斗力。

《七律长征》生字组词近反义词注解与主题思想.doc

《七律长征》生字组词近反义词注解与主题思想.doc

《七律长征》生字组词近反义词注解与主题思想编辑:指导:日期:《七律长征》生字组词近反义词注解与主题思想我会写崖yá(悬崖、山崖、断崖)渡dù(渡口、渡江、渡船)索suǒ(索取、搜索、铁索)多音字难nán(困难)nàn(灾难)磅bàng(磅秤)páng(磅礴)蒙méng(蒙蒙细雨)mēng(蒙骗)měng(蒙古包)近义词等闲——平常磅礴——雄伟逶迤——蜿蜒反义词逶迤——笔直开颜——愁眉理解词义三军:这里指的是红一方面军,“三”在此处是虚指,泛指红一方面军的多个军团。

尽开颜:全都喜笑颜开,露出笑面。

乌蒙:乌蒙山,在贵州、云南两省之间。

五岭:大庾、骑田、萌渚、都庞、越城等五岭。

等闲:平常,不放在眼里。

生字组词:崖:云崖山崖石崖悬崖峭壁悬崖勒马渡:渡江渡河横渡渡口远渡重洋多音字:磅:páng磅礴bàng磅秤尽:jìn尽力jǐn尽管形近字:崖(山崖)涯(天涯)渡(渡河)度(度假)主题思想:本诗通过对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艰难历程的生动描绘,热情地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不怕艰难困苦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注解:①五岭: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的总称。

位于湖南、江西、广东、广西四省区交界处。

②乌蒙:即乌蒙山,位于贵州、云南两省交界处。

③金沙:即金沙江,指长江上游从青海省玉树县到四川省宜宾市这一段。

④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

⑤大渡:即大渡河,位于四川省中西部。

⑥岷山:位于四川、甘肃两省交界处。

⑦三军:这里指红军队伍。

课文七律长征的笔记

课文七律长征的笔记

课文七律长征的笔记一、作品背景与作者介绍《七律:长征》是毛泽东于1935年10月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

这首诗写于1934年10月,当时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

回顾长征一年来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他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

二、词语解释与诗句大意词语解释:七律:七律是律诗的一种,每篇一般为八句,每句七个字,分四联: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偶句末一字押平声韵,首句末字可押可不押,必须一韵到底;句内和句间要讲平仄,中间四句按常规要用对仗。

长征:1934年10月间,中央红军主力从中央革命根据地出发作战略大转移,经过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西藏、甘肃、陕西等十一省,击溃了敌人多次的围追和堵截,战胜了军事上、政治上和自然界的无数艰险,行军二万五千里,终于在1935年10月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

诗句大意: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透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这首诗的大意是: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

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而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一颗泥丸。

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高耸入云的峭壁悬崖,热气腾腾。

大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寒意阵阵。

更加令人喜悦的是踏上千里积雪的岷山,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个个笑逐颜开。

三、艺术手法这首诗采用了七言律诗的形式,每句七个字,共八句。

语言简练明快,节奏感强,易于朗诵和记忆。

同时,该诗还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夸张、排比等修辞手法,使得诗歌更加生动形象,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四、主题思想《七律·长征》这首诗写于1935年10月,当时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

回顾长征一年来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他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

七律长征备课笔记

七律长征备课笔记

《七律·长征》是毛泽东在1935年写的一首七言律诗,全诗如下: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这首诗描绘了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中克服重重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

以下是我对这首诗的备课笔记:一、背景介绍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开始了举世闻名的长征。

长征途中,红军克服了种种困难,经历了无数险阻,最终取得了胜利。

这首诗是毛泽东在1935年9月写下的,以表达他对红军的敬佩和赞扬。

二、词语解释1. 红军:指中国工农红军。

2. 远征:指长征,即红军的长途行军。

3. 等闲:平常,轻松。

4. 五岭:指中国南方的大山脉,包括大庾岭、骑田岭、都庞岭等。

5. 细浪:形容五岭的起伏不大,像细小的波浪。

6. 乌蒙:指乌蒙山,位于中国西南部。

7. 磅礴:形容乌蒙山的高大雄伟。

8. 泥丸:形容走泥丸难,形容长征中的艰难困苦。

9. 金沙:指金沙江,位于中国西南部,是长江上游的一段。

10. 云崖:形容悬崖峭壁,高耸入云。

11. 铁索:指大渡河上的铁索桥。

12. 寒:形容过桥时的惊险和寒冷。

13. 更喜:更加令人欢喜。

14. 岷山:位于中国西部,是红军长征途中经过的一座山脉。

15. 三军:指中国工农红军的所有部队。

16. 开颜:露出欢容。

三、问题设计1. 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 “红军不怕远征难”中的“难”字有什么含义?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3. “万水千山只等闲”中的“只等闲”是什么意思?诗人用这个词表达了什么情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律长征》重点词语解释:万水千山:这里的千、万都是泛指,形容山无数,水无数,隐含着困难多、艰险多。

等闲:平平常常的意思。

逶迤:弯弯曲曲连绵不断的样子。

细浪:小浪花。

乌蒙:指乌蒙山,在云南、贵州两省之间。

磅礴:气势雄伟,这里指山势高大、险峻。

走泥丸:小泥球在脚下滚过去。

金沙:指金沙江,是长江上游的一段。

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

大渡:指大渡河。

铁索:指大渡河上的泸定桥。

红军过桥时只剩下十三根铁索。

岷山:在四川、甘肃交界的地方。

海拔4000米左右,终年积雪。

三军:指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当年没有编制红三方面军),也就是整个红军。

尽开颜:全都喜笑颜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