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 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探索心理学中的学习理论
探索心理学中的学习理论学习是人类获取知识和技能的重要过程,也是心理学中一个重要研究领域。
学习理论试图解释学习的本质和过程,并为教育和培训等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本文将从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构构主义三个主要学习理论角度出发,探索心理学中的学习理论。
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是一种特定反应和行为的习得过程。
传统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通过刺激和反应之间的关联建立的,例如,帕夫洛夫的经典条件作用实验证明了条件刺激与条件反射之间的关系。
另外,斯金纳的工具性条件作用理论也强调了动机和奖惩在学习中的关键作用。
二、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人在学习过程中的知觉、思维和思维模式。
根据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学习是通过个体的思考、解决问题和内化新知识的过程实现的。
著名的认知主义学习理论有巴黎学派的认知发展理论和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前者强调了思考和知觉对学习的影响,后者强调了社会环境对个体学习的重要性。
三、构构主义学习理论构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个体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参与和意义构建。
构构主义学习理论主张学习是一个主动的、个体建构知识和意义的过程。
著名的构构主义学习理论家皮亚杰认为,学习是通过与周围环境的互动产生新认知结构的过程。
他提出了适应性和认知发展理论,为实践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综上所述,心理学中的学习理论涵盖了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构建主义三个主要方向。
行为主义理论强调条件刺激和奖惩在学习中的作用;认知主义理论强调思考和内化新知识的过程;构构主义理论强调个体的主动参与和意义构建。
这些学习理论提供了不同角度的认识和解释学习的过程和本质,为教育和培训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和理论基础。
然而,学习理论并非是相互独立的,它们之间存在着交叉和融合。
现代心理学研究越来越强调综合性和整合性的学习理论,试图从多个角度解释和理解学习过程,并为实践提供更有效的指导。
总之,学习理论是心理学中的重要研究领域,通过不同的学习理论,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学习的本质和过程。
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学习理论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的研究是通过动物进行的,是不适合人类的,因为人是有高级认知思维的,人通过思考学到或者悟到很多知识。
)条件反射理论(巴普罗夫),操作条件反射理论(斯金纳),社会学习理论(班杜拉)操作条件反射理(强化理论):认为,学习是指机体在某种情境中自发做出的某种行为由于得到强化而提高了该行为在这种情境中发生的概率,即形成了反应与情境的联系。
所以,学习就是在反应(R)和强化刺激(S)之间建立联结的过程。
(这只能说明人的直接经验的获得,这理论是早已被否定的)社会学习理论:认为,行为不是单由环境或个体因素决定的,环境、个体的生理和心理因素与行为三者之间是交互决定的关系。
提出了“观察学习”理论。
(具有一定的认知主义色彩)二、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一)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发现学习该理论认为,学习不是被动地形成刺激—反应的联结,而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
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获取知识,并通过把新获得的知识和自己已有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积极构建起知识体系。
布鲁纳提倡“发现学习”,他认为,学习知识的最佳方式是“发现学习”,指学生利用教材和教师提供的条件,自己独立思考,自行发现知识,掌握原理和规律。
(发现学习法的局限性:忽视了学习过程的基本特征,事实上并不需要事事发现,如过多使用,占时太多;忽视了学科特点,适用数理科,文史艺术科不太适用;忽视了学生的差异,给差生造成自卑感;有极大地偶发性)(被认为设想太高,在某种程度上超越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教学环境的条件,带有一些空想主义色彩。
但它的提出和实践对以后的学习理论和方法的研究(如学习策略等)的提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的思想和许多实质性测东西至今仍散发着耀眼的光芒)(二)奥苏贝尔的认知同化论——有意义接受学习有意义学习:指在学习知识过程中,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实质性和非人为的联系过程。
(实质性联系指不仅仅是字面上的联系,非人为的联系指不是任意附加上去的联系,这两个特点成为有意义学习与机械学习的重要标准)奥苏贝尔认为学校中学生的学习是有意义的学习,而非机械性学习。
学习理论 四个主义
•主要内容:心理学应该探讨的是完整的人,而 不是对人各个从属进行分割的、还原的分析, 特别关注人的自我实现,认为每个人都具有发 展自己潜力的能力和动力,个体可以自由地选 择自己发展的方向和价值,并对自己选择的结 果负责。
•主要代表人物:马斯洛、罗杰斯等。
谢谢观赏
•主要代表人物:华生、桑代克、斯金纳等。
二、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主要内容:认为学习是个体作用于环境,而不 是环境引起人的行为。认为学习过程是学习者 根据自己的态度、需要、兴趣、爱好并利用过 去的知识与经验对当前的外界刺激做出的主动 地、有选择性地信息加工过程。
•主要代表人物:皮亚杰、布鲁纳等。
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主要内容:1.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获得的, 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下,借助他人的帮助, 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 得的。2.情景是学习的一部分,脱离情景的学 习是错误而缺乏成效的;学生是完整的个体, 其主动探索及自我管理的能力,是影响学习成 效的关键。
•主要代表人物:奥苏贝尔等。
三、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四种学习理论的比较
(一)建构主义知识观
(1)知识不是对现实的纯粹客观的反映,任何一种传载
知识的符号系统也不是绝对真实的表征。 (2)知识不可能以实体的形式存在于个体之外,尽管通 过语言赋予了知识一定的外在形式,且获得了较为普 遍的认同,但这并不意味着学习者对这种知识有同样 的理解。 (3)课本知识,只是一种关于某种现象的较为可靠的解 释或假设,并不是解释现实世界的“绝对参照”。 (4)任何知识在为个体接收之前,对个体来说是没有什 么意义的,也无权威性可言。
基本特点:
重视智能的培养;注重内部心理机制的研究。
3.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非20世纪50至6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
一个心理学的重要派别。它所提倡的学习理论,不像 行为主义和认知心理学那样,从验证性研究中得到原 则后再形成推论,而多半是根据经验原则提出观点与 建议。此外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不限于对片面行为的解 释,而是扩大至对学习者整个成长历程的解释。主要 代表人物有马斯洛和罗杰斯等人的“情意教学过程论” 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论”。
(二)建构主义学习观
(1)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
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 收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这种建构是无 法由他人来代替的。 (2)学习的过程应该同时包含两方面的建构:一方面 是对新信息意义的建构,同时又包含着对原有经验的 改造和重组。 (3)任何学习都要涉及到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学 习者总是以其自身的经验,包括正规学习前的非正规 学习和科学概念学习前的日常概念,来理解和建构新 的知识和信息。
基本观点:
(1)强调人的价值,重视人的意识所具有的主观性、
选择能力和意愿。 (2)学习是人的自我实现,是丰满人性的形成。 (3)学习者是学习的主体,必须受到尊重,任何正 常的学习者都能自己教育自己。 (4)人际关系是有效学习的重要条件,它在学与教 的活动中创造了"接受"的气氛。
教育心理学的学习理论
教育心理学的学习理论学习理论主要分为两大理论体系:学习理论主要有: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把学习看作刺激与反应之间联结的建立(S-R),是尝试错误的过程(试误)。
代表人物是桑代克和斯金纳。
认知理论:认为学习是对情境的理解或顿悟,是认知结构的变化。
从20世纪60年代末以来,两大理论体系有接近的趋势。
如加涅的累积学习论(Theory Of Accumulative Learning)和班杜拉的社会学习论(Social Learning Theory)被认为是对两大理论的兼容并蓄。
(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诞生于20世纪初,它是在反对结构主义心理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中的代表人物有巴甫洛夫(И.П.Павлов,1849-1936)、桑代克、斯金纳(B.F.Skinner,1904-1990)、班杜拉(A.Bandura,1925-)等。
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可以用公式S-R来表示,其中S表示来自于外界的刺激,R表示个体接受刺激后的行为反应。
他们认为个体在不断接受特定的外界刺激后,就可能形成与这种刺激相适应的行为表现,他们把这个过程称为S-R联结的学习行为,即学习就是刺激与反应建立了联系。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重视与有机体生存有关的行为的研究,注意有机体在环境中的适应行为,重视环境的作用"。
1.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俄国著名的生理学家巴甫洛夫通过用狗作为实验对象,提出了广为人知的条件反射。
(1)保持与消退。
巴甫洛夫发现,在动物建立条件反射后继续让铃声与无条件刺激(食物)同时呈现,狗的条件反射行为(唾液分泌)会持续地保持下去。
但当多次伴随条件刺激物(铃声)的出现而没有相应的食物时,则狗的唾液分泌量会随着实验次数的增加而自行减少,这便是反应的消退。
教学中,有时教师及时的表扬会促进学生暂时形成某一良好的行为,但如果过了一些时候,当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良好的行为习惯而没有再得到教师的表扬,这一行为很有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消退。
行为主义 认知主义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又称刺激-反应理论,是当今学习理论的主要流派之一。该理论认为,
人类的思维是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即形成刺激-反应的联结。
他们的基本假设是:行为是学习者对环境刺激所做出的反应。他们把环境看成是刺 激,把伴而随之的有机体行为看作是反应,认为所有行为都是习得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应用在学校教育实践上,就是要求教师掌握塑造和矫正学生行为的方法,为学生创设一种 环境,尽可能在最大程度上强化学生的合适行为,消除不合适行为。
1、学习不是机械的、被动的刺激——反应过程,学习是个体作用与环境,而不是环
境引起人的行为。环境只是提供潜在刺激,至于这些刺激是否受到注意或被加工,则取决 于学习者内部的认知结构,当新的经验改变了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时,学习就发生了; 2、学习是凭借智力与理解,进行有意义的发现和认知的过程,绝非盲目的尝试; 3、重视内在动机与学习活动本身带来的内在强化的作用,认为外在强化不是学习产 生的必要因素,没有外在强化学习也会发生。
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一定要注意教会他们如何学习,以帮助学生形成认知策略,更好地指导自己
的学习。加涅指出,学生能否解决问题,既取决于是否掌握有关的规则,也取决于学生控制自己内部 思维过程的策略。学生在选择和使用认知策略方面存在着个别差异。即便所有学生都掌握了同样程度 的智慧技能,但由于有些学生采取的认知策略较合适些,因而表现出来的问题解决能力就更强些。这 里需要注意的是,智慧技能与认知策略往往是同一学习过程的两个方面,学生在学习智慧技能的同时, 也形成了调节学习、记忆和思维的方式,因此,脱离了具体内容的学习,就既不可能习得也不可能运 用认知策略。认知策略不可能在真空中活动。
们在对胡歌的认识过程中形成的认知结构就是图式。
四大学习理论的区别与联系
四大学习理论的区别与联系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行为主义是美国现在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也是对西方心理学影响最大的流派之一。
它的主要观点是,心理学不应该研究意识,应该只研究行为。
由于意识是不可测的,因此,只需研究在何种刺激下,个体有何种行为即可。
所以,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只研究个体的行为是如何产生的。
例如,巴普洛夫认为,由于无条件刺激与条件刺激的反复结合,个体产生条件行为,即刺激在前,行为在后,个体的学习是一种应答性行为。
斯金纳认为,个体行为的产生是由于行为之后的强化,即行为在前,刺激在后,个体的学习是一种操作性行为。
2.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被称为心理学的第二次革命,因反对行为主义而生,与行为主义学派的理论相对。
它认为,人与动物的区别就在于,人是有意识有思维的,因此主张研究意识,反对研究行为。
认为,学习是人们通过感觉、知觉得到的,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组织和加工。
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严格上讲,心理学中并没有建构主义的学派,只是很多认知主义心理学家的观点相似,故将其称为建构主义。
建构主义是一种关于知识和学习的理论,强调学习者的主动性,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基于原有的知识经验生成意义、建构理解的过程,而这一过程常常是在社会文化互动中完成的。
建构主义与认知主义都强调人的意识,强调学习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加工,但建构主义更强调这种加工的主观性。
强调学习者经验的丰富性和差异性。
4.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心理学兴起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美国。
由马斯洛创立,以罗杰斯为代表。
它既反对行为主义把人等同于动物,只研究人的行为,不理解人的内在本性,又批评弗洛伊德只研究神经症和精神病人,不考察正常人心理,因而被称为心理学的第三势力。
人本主义与建构主义都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但建构主义强调的是学习者经验世界的丰富性和差异性,而人本主义强调的是学习者的价值、理想、情感和潜能等。
行为主义和认知派的学习理论的异同
实验法,对结论的解释空间较大(有一定的思辨的空间)
对学习的认识
①被动学习
②学习是对刺激进行反应的结的习得
③学习过程中强调强化理论的应用
①主动学习
②学习是心理结构的改变
③学习过程中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主观能动性
相同点
都对学习的基本规律进行解释;对教育教学改革有广泛和重大影响且两类理论有逐渐融合的趋势
行为主义和认知派的学习理论的异同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认知派学习理论
简述
西方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继承了英国的联想主义心理学系统的理论,受洛克的经验论的影响,重视环境和经验的作业,强调学习中的各种要素。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对可观察的行为的研究。早期的行为主义理论被称为肌肉运动理论,只强调刺激反应之间的联结,后在发展过程中不断修正和改善理论,将刺激反应联结之间的心理过程也纳入考虑范围,如班杜拉的观察学习就将观察学习的过程分为注意、保持、复制和动机这四个过程。
哲学基础经验主义联想主义理性主义基本假设否认心理学应该研究内在的心理活动而以外在的可观察的客观行为作为研究对象强调研究人在学习或记忆新信息新技能时不能观察到的心理过程及其影响研究对象外显的行为人在学习或记忆新信息新技能时不能观察到的心理过程研究方法实验法对结论的解释空间较小没有思辨的空间实验法对结论的解释空间较大有一定的思辨的空间对学习的认识被动学习学习是对刺激进行反应的联结的习得学习过程中强调强化理论的应用主动学习学习是心理结构的改变学习过程中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主观能动性相同点都对学习的基本规律进行解释
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 认知主义 建构主义
学习理论小结
流派分支 代表人物 主要观点
学习实质 学习过程 学习条件
重要实验 教学启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经典条件反射理论
巴甫洛夫、华生
行为习得基于 无条件反射之上
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斯金纳
有机体自发行为 反应之后的强化
有机体直接经历
社会认知学习理论
班杜拉
社会行为习得基于 观察学习之上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五)建构主义教学观
a. 建构主义认为,未来的教学主要是给学习者提供建构的 知识框架、思维方式、学习情景和有关线索,而非知识内 容的多少。
b. 1.教学目标 c. 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标 d. 2.教学活动 e. 真实教学情境 f. 最近发展区 g. 接受学生的创新精神 h. 3、教学过程 i. 在教师的促进下,学生积极主动地构建自己对特定事物的
教师的任务不是教学生知识,也不是教学生怎样学,而是 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手段和条件,促进个体自由成长。 (1)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中心。 (2)让学生觉察到学习内容与自我的关系。 (3)让学生身处一个和谐、融洽、关爱和理解的氛围。 (4)强调从做中学。
四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有:皮亚杰(J.Piaget)、科恩 伯格(O.Kernberg)、斯滕伯格(R.J.sternberg)、卡茨 (D.Katz)、维果斯基(Vogotsgy)。
2、学习的实质是在主体内部构造完形
完形是一种心理结构,它是在机能上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的整体结构,是对事物的关系的认知。苛勒认为,学习过 程中问题的解决,都是由于对情境中事物关系的理解而构 成一种“完形”来实现的。格式塔心理学家认为,学习的 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地构建完形的过程。
三种学习理论
三种学习理论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是桑代克·斯金纳等。
其基本观点为:(1)学习是刺激与反应的联结,有什么样的刺激,就会有怎样的反应。
(2)学习过程是一种渐进的过程,认识事物要由部分到整体。
(3)强化是学习成功的关键,学习应重知识、重技能、重外部行为的研究。
目前对言语信息、动作技能领域学习结果,计算机软件设计等仍具有指导意义。
2、行为主义理论对课件设计的影响设计和编制这类课件或教材就是要在人机之间形成刺激--反应--强化的学习机制,即提供刺激引起学习者的反应,并根据反应正确与否进行巩固强化或消退强化。
为此,就要将教材内容进行明确地分割,组成一个个单元或框面,并按单元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组合起来。
引导学习者一步步循序渐进地掌握知识,同时在教材中设置强化机制,采用不断地提问,核对和评价等措施,引导学习者达到学习目标。
斯金纳关于程序教学的基本原则就可作为课件设计指导原则。
它们是:(1)小步子原则即把学习内容按其内在的逻辑关系分割成许多细小的单元。
这个小单元称作小步子。
分割后的小单元按一定逻辑关系排列起来就是程序化教材或课件,确保学习者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学习。
(2)积极反应原则斯金纳认为,传统教学主要是教师传授知识,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很少有机会对教师提出的每个问题做出反应。
要改变这种消极学习的现象,就要求在程序教材的每一项目中让学生做出积极反应。
通过选择、填空、书写答案和"按键"等方式使学生做出反应,以保持积极的学习动机。
这项原则在课件设计中也得到广泛地应用,并以多种形式体现出来。
(3)即时强化原则是指当学习者做出反应后,必须使他们知道其反应是否正确。
要求课件要对学生的反应给予"及时强化"或"即时确认"。
尤其对学习者做出的正确反应给予及时强化,就会提高其操作力量。
(4)自定步调原则是指程序教学应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潜力进行学习。
学习理论的主要流派
美国心理学家约翰·华生在20世纪初创立了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格思里、赫尔、桑代克、斯金纳等的影响下,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美国占据主导地位长达半个世纪之久。斯金纳更是将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推向了高峰,他提出了操作性条件作用原理,并对强化原理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使强化理论得到了完善的发展。他根据操作性条件作用原理设计的教学机器和程序教学曾经风靡世界。
人本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罗杰斯认为,人类具有天生的学习愿望和潜能,这是一种值得信赖的心理倾向,它们可以在合适的条件下释放出来;当学生了解到学习内容与自身需要相关时,学习的积极性最容易激发;在一种具有心理安全感的环境下可以更好地学习。罗杰斯认为,教师的任务不是教学生知识,也不是教学生如何学习知识,而是要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手段,至于应当如何学习则应当由学生自己决定。教师的角色应当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2)认知派学习理论。
认知学习理论的先驱是格式塔学派。几乎在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产生的同时,在德国就出现了以韦特海墨为首的格式塔学派。该学派认为学习是一种顿悟,当个体面临一个问题时,会产生认知上的不平衡,这会促使个体努力去解决问题以求得新平衡,而问题解决是在对问题情景有了整体把握,并对其内在实质有所顿悟后才实现的。20世纪60年代,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统治地位被认知心理学所代替,认知学习理论得到快速发展。其中,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奥苏贝尔的认知同化学习理论、信息加工的学习理论等都有很大影响。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和认知学习主义学习理论的区别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概念
把学习看做是外显行为改变的过程,主要显示在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连接。
把学习看做是学习者对事物进行认识、辨别和理解,从而获得新知识的过程。
学习结果
学到的是可以观察测量的外显反应。
学到的是思维方式,即认知结构也是渐进的。
布鲁纳----发现学习理论,奥苏伯尔----意义学习理论。
是内发的,是主动的,也是整体性的。
注重方面
注重学习结果和实验研究。
注重学习过程和学生内心活动,观察研究、思维实验和逻辑分析的方法。
教育方面
强调环境对学习的影响,主张运用奖励和处罚。
教师要鼓励学生对复杂的环境作积极的心理探索。
代表人物及其理论
巴普洛夫、华生----经典条件作用理论,桑代克----联结主义理论,斯金纳----操作条件作用理论。
四种学习理论的比较
基本特点: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
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借助其 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通过意义建构 的方式而获得。 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 “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
建构主义主张基于情景、基于资源、基于协作、基于
重视学习的感情因素。
4.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以后的
进一步发展,该理论发展了早期认知学习论中已有的 关于“建构”的思想,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建构 知识的意义,并力图在更接近、更符合实际情况的情 境性学习活动中,以个人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 念为基础来建构和理解新知识。
(四)建构主义教师观
(1)教师的作用应从传统的向学生传递知识的权威角
色转变为学生学习的辅导者,成为学生学习的高级合 作者。 (2)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 的提供者和灌输者。学生是学习信息加工的主体,是 意义建构的主动者,而不是知识的被动接收者和被灌 输的对象。 (3)教师应在可能的条件下组织协作学习(开展讨论 与交流),并对协作学习过程进行引导使之朝有利于 意义建构的方向发展。
(二)建构主义学习观
(1)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
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 收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这种建构是无 法由他人来代替的。 (2)学习的过程应该同时包含两方面的建构:一方面 是对新信息意义的建构,同时又包含着对原有经验的 改造和重组。 (3)任何学习都要涉及到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学 习者总是以其自身的经验,包括正规学习前的非正规 学习和科学概念学习前的日常概念,来理解和建构新 的知识和信息。
学习理论——精选推荐
学习理论学习理论包括:⾏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本主义学习理论。
⼀、⾏为主义学习理论:代表⼈物:桑代克(学习的联结说),华升(学习的刺激―反应学说),斯⾦纳(操作性条件反射说)。
⾏为主义认为,学习是刺激与反应的联结,有机体接受外界的刺激,然后对此做出对应反应,这种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接(S—R)就是所谓的学习。
⾏为主义理论早期的代表⼈物有桑代克、华⽣(John Watson);新⾏为主义的代表⼈物是哈佛⼤学⼼理学教授斯⾦纳(B.F.Skinner)。
Skinner是⾏为主义的拥戴者,但是他的观点与经典条件反射有⼀定的区别。
他研究的是⾃主性的⾏为,例如学习新的技能。
他的研究表明,通过奖励的⽅式,可以强化⽣物体的⾏为,让它们表现出实验者希望的⾏为。
在完成了⼀系列的实验之后,他成⽴了⾃⼰的学习理论——强化理论,他认为这套理论也同样适⽤于⼈类。
在Skinner条件反射实验的基础上,根据刺激(提问)——反应(回答) ——强化(确认)的原理,制订了程序教学的基本原则。
强化教学理论催⽣出了程序化教学技术,这种技术通过引导学习者完成⼀系列的教学活动,以获得希望的技能。
与早期的学习研究不同,Skinner的研究对教学设计有直接的促进作⽤。
⾏为主义学习理论不能解释在学习者内部,学习是如何发⽣的。
他们的研究主要是基于外显的、可以观察到的⾏为。
结果,他们只能解释相对简单的学习活动。
因此,在⾼级的教学设计活动中,⾏为主义的作⽤有限。
例如,⾏为主义学习理论很难解释学习者是如何处理信息的,然⽽,了解学习者内部信息处理过程对于特定的教学设计任务是⾄关重要的,例如培养学⽣解决问题能⼒的教学设计。
基本观点:(1)学习是刺激与反应的联结,其基本公式为:S-R(S代表刺激,R代表反应)。
有怎样的刺激就有怎样的反应。
(2)学习过程是⼀种渐进的"尝试与错误"直⾄最后成功的过程。
学习进程的步⼦要⼩,认识事物要由部分到整体。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与认知学习理论比较
认知学习理论强调学习的内在过程和认知能力的培养,有助于提高学习者的 综合素质和终身学习能力。然而,它往往忽视了环境和社会因素对学习的影响, 以及不同学习者之间的个体差异。此外,认知学习理论往往需要较高的思维能力 和自主学习能力,对于一些基础较差或在职成年人等特殊学习者来说可能存在一 定的挑战性。
为了更好地指导未来的学习和教育实践,我们可以结合行为主义和认知学习 理论的优点,取长补短。一方面,我们可以利用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方法来培养 学习者的基本技能和行为习惯,通过强化和惩罚来塑造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课堂表 现;主义学习理论主要学习的具体目标和成果,如提高考试成绩、掌握技能 等。这些目标通常是可以衡量的,以便验证学习效果。
认知学习理论则更注重培养学习者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学习能力。通过提高问 题解决能力、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等认知技能,使学习者具备面对复杂现实问题 的能力,并能够不断适应新的环境和挑战。
二、学习者之间的差异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之间不存在根本差异,只需为他们提供不同的 强化和惩罚条件,便能促使他们习得不同的行为模式。
认知学习理论则认为学习者之间存在个体差异,这种差异体现在他们的认知 结构、学习风格和兴趣爱好等方面。因此,为了达到最佳学习效果,应充分考虑 学习者的个体特点,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资源和指导。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与认知学习 理论比较
目录
01 一、学习定义和性质
02
二、学习者之间的差 异
03
三、学习环境和影响 因素
04
四、学习的目标和成 果
05
五、学习的组织和实 施方法
06 六、分析两种理论的 优缺点并思考结合
在心理学和教育学领域,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和认知学习理论是两种备受的学 习理论。它们在学习的定义和性质、学习者之间的差异、学习的环境和影响因素、 学习的目标和成果以及学习的组织和实施方法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本次演示将 对这两种学习理论进行比较分析,并探讨如何结合两者的优点以更好地指导未来 的学习和教育。
浅析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和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浅析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和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作者:曹娜来源:《求知导刊》2017年第08期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起因在于外部环境的刺激,其过分强调外界刺激的作用,而忽视了学生内部动机的功效,其常见代表人物包括巴普洛夫、华生、桑代克、斯金纳等。
学习理论的得出借助于科学的实验。
巴普洛夫曾通过“狗听铃声,分泌唾液”这一实验,得出要形成条件反射需要进行多次强化;华生通过“婴儿”实验,同样验证了外界刺激的作用,但这个实验有悖于伦理;桑代克通过“猫开谜笼”的实验证明了动物的学习要经过多次的失误,并提出了经典的“准备律、联系律及效果律”;斯金纳通过“饿鼠实验”提出了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并提出了强化规律。
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大抵可以归纳为“刺激—反应—强化”的过程,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与我国传统教学极为相似,但又不完全相同。
行为主义肯定“题海战术”的功效,但练习的次数并非越多越好,适当的练习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和运用知识,过度的练习则会适得其反,同样作业量的布置也要恰当。
对于强化规律,反应加强化可以增强反应,反应无强化可以减弱反应,反应加惩罚则会压抑反应。
所以教师可以有目的地设计强化程序,使学生学会某种行为或控制某种行为的发生,对学生进行奖惩时,尽量多使用正强化而非负强化。
同时教师应注意到“重要的刺激发生在反应后,而非反应前”,这给予教学的启示是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或过程后,给予学生有目的的刺激产生的效果要强于在教学过程实施前给予学生的刺激。
教师在获得学生积极的反应之后,要注意用“小步子”原则,不可操之过急,并注意及时强化,最终“自定步调”,降低错误率。
二、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实质是外界刺激和内部心理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最大区别在于肯定了学生内部条件对学习效果产生的影响,注重学生的内部条件,认为学习过程是学生积极主动进行复杂信息加工活动的过程。
皮亚杰非常重视幼儿的学前教育和观察能力的培养,在教学方法上,皮亚杰主张采用活动方法,活动是可以真正释放儿童内心世界的一种切实有效的方法,幼儿教学中的游戏教学是常用的一种活动方法。
三大学习理论
三大学习理论一、行为主义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可以用“刺激-反应-强化”来概括,认为学习的起因在于对外部刺激的反应,不去关心刺激引起的内部心理过程,认为学习与内部心理过程无关,强调强化是学习成功的关键。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把学习者当作一个“黑箱”,认为学习是一种可以观察到的行为变化。
他们把观察分析重点放在行为变化上,关心的是如何获得令人满意的输出,而输出是输入刺激的一种反应. 根据这种观点,人类的学习过程归结为被动地接受外界刺激的过程,教师的任务只是向学生传授知识,安排刺激,观察学生的反应,对令人满意的反应予以加强,对令人不满意的反应予以补救或否定来纠正其反应;学生的任务则是做出反应,接受和消化知识。
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主要解释学习是在既有行为之上学习新行为的历程,是关于由“行”而学到习惯性行为的看法。
在实际的教育中,我们很容易找到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应用,比如,教师为了让其他的学生能够认真听讲,而表扬一些认真听讲的学生,从而激励认真听讲的学生继续保持,而使那些不能够认真听讲的学生为了能够得到教师的认可而表现好起来。
在教学软件的开发中,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计算机不仅可以提供重复的适当刺激和及时的反馈刺激,而且可以提供因人而异的个别化刺激,改善学生的行为,达到教学目标。
二、认知主义理论认知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是:人的认识不是由外界刺激直接给予的,而是外界刺激和认知主体内部心理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
学习过程不是渐进的尝试与错误的过程。
学习是突然领悟和理解的过程,而不是依靠试误实现的。
学习是凭智力与理解,绝非盲目的尝试。
强化并不是学习产生的必要因素.根据这种观点,学习过程被解释为每个人根据自己的态度、需要和兴趣并利用过去的知识与经验对当前工作的外界刺激(例如教学内容)作出主动的、有选择的信息加工过程。
教师的任务不是简单地向学生灌输知识,而是首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然后将当前的教学内容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有机地联系起来,学生不再是外界刺激的被动接受器,而是主动地对外界刺激提供的信息进行选择性加工的主体。
三大学习理论
三大学习理论一、行为主义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能够用“刺激-反响-增强”来归纳,以为学习的因由在于对外面刺激的反响,不去关怀刺激惹起的内部心理过程,以为学习与内部心理过程没关,重申增强是学习成功的重点。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把学习者看作一个“黑箱”,以为学习是一种能够察看到的行为变化。
他们把察看剖析重点放内行为变化上,关怀的是怎样获取令人满意的输出,而输出是输入刺激的一种反响.依据这类看法,人类的学习过程归纳为被动地接受外界刺激的过程,教师的任务不过向学生教授知识,安排刺激,察看学生的反响,对令人满意的反响予以增强,对令人不满意的反响予以挽救或否认来纠正其反响;学生的任务则是做出反响,接受和消化知识。
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主要解说学习是在既有行为之上学习新行为的历程,是对于由“行”而学到习惯性行为的见解。
在实质的教育中,我们很简单找到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应用,比方,教师为了让其余的学生能够仔细听讲,而夸奖一些仔细听讲的学生,进而激励仔细听讲的学生持续保持,而使那些不可以够仔细听讲的学生为了能够获取教师的认同而表现好起来。
在教课软件的开发中,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计算机不单能够供给重复的适合刺激和实时的反应刺激,并且能够供给因人而异的个别化刺激,改良学生的行为,达到教课目的。
二、认知主义理论认知学习理论的基本看法是:人的认识不是由外界刺激直接赐予的,而是外界刺激和认知主体内部心理过程互相作用的结果。
学习过程不是渐进的试试与错误的过程。
学习是忽然意会和理解的过程,而不是依赖试误实现的。
学习是凭智力与理解,绝非盲目的试试。
增强其实不是学习产生的必需要素.依据这类看法,学习过程被解说为每一个人依据自己的态度、需要和兴趣并利用过去的知识与经验对目前工作的外界刺激(比如教课内容)作出主动的、有选择的信息加工过程。
教师的任务不是简单地向学生灌注知识,而是第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而后将目前的教课内容与学生原有的认知构造有机地联系起来,学生不再是外界刺激的被动接受器,而是主动地对外界刺激供给的信息进行选择性加工的主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费时费力,受学时的限制。 2、完全独立的发现学习不现实, 对于高度抽象的知识不合适,对 自学能力差的学生也不合适。 3、过于夸大发现学习法作用, 忽视了接受学习法的积极作用。
2020/6/5
31
奥苏贝尔(1918— 2008 )
美国纽约州大学教育心理学教授
1976年获得美国心理学会颁发 的桑代克教育心理学奖。
联结转移律
优势元素律
迁移只有在2种学习情景有相似的特征或内 容时才会出现。学生本人具有迁移的倾向与善 于总结规律的良好学习方法,迁移就必然产生
巴甫洛夫(1849~1936) 俄国著名生理学家 创立了经典条件反射理论
阶段Ⅰ 条件反射形成前
阶段 Ⅱ
阶段Ⅲ
形成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形成后
S
R
(铃声) (注意)
3、学习的过程是认知结构的同化过程:有意义学习的心理机制
4、学习的结果是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影响因素
贡献Leabharlann 局限性1、提出了有意义接受形式为学生 1、适用于陈述性知识的学习,不
学 高1 习效的的主学要习形方式式,;为最经济、快捷、全 的适 学用 习于 过解 程释 ;言语技能、操作技能
22、对有意义学习的条件阐述的严 2、过度强调接受学习,限制学生
(二)发现学习法
发现学习是学习知识的最佳方式。
条件:学生、老师
过程:先假设,后检验最后得以维持
特征:探究性、直觉思维、内部动机、认知历程最重要
。2020/6/5
30
贡献
局限性
1、克服行为主义缺陷,将研究 重点放在内部认知过程。 2、提出来编码系统的概念。 3、提出来认知表征的概念。 4、提倡发现学习,强调学生的 主体性和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 生独立思考和创造性思维。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科勒
布鲁纳
奥苏贝尔
加涅
皮亚杰等
桑代克 (1874-1949)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
现代教育心理学联结派 学习理论奠基人
1.学习的实质是经过试误建立刺激与反应联结的过程 准备律
应用律
2.试误学习的规律 练习律
失用律
效果律
多重反应律
同化与类推律
从属 学习律
定向律/态度律
行为重现的概率。
强化消退:某种行为发生后,若不给予强化,该行为就会消失
。
立即强化
★
(1)按提供强化物的时间分为
延迟强化
持续强化
固定比例强化
(2)按提供强化物的频率分为 间断强化
比例强化
变化比例强化 ★
★
固定间隔强化
间隔强化
变化间隔强化
★
1.塑造(shaping) 用分解动作的方式,逐步练习,最后将
2、刺激与反应联结的形成遵循频因律和近因
律。心理学先在达尔文那里失去灵魂, 后在华生这里失去思想。
斯金纳(1904-1990 )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
提出操作性条件反射学 习理论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学说
实验——斯金纳箱
1.学习是由于自发反应而建立的一种刺激与反应联结过程
应答行为:引发的反应,由刺激控制,是刺激与 反应联结的过程。
操作行为:自发的反应,无刺激因素,是“反应刺激”联结的过程。
操作性条件反射式学习
强化原则的分类 : 正性强化:某种行为发生后,给予积极的或奖赏性的刺激,就
能增加该行为重现的概率。
负性强化:某种行为发生后,通过避免与其相反的行为所带来 的不愉快后果,就能增加该行为重现的概率。
惩罚:某种行为发生后,给予消极的不愉快的刺激,就能减少该
科勒(1887-1967)
德裔美国人
格式塔心理学的奠基者之一 。
23
2020/6/5
“接竿问题”实验
24
25
1、学习是通过顿悟实现的。 2、学习即知觉重组或认知重组。
布鲁纳(1915— )
当代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
1960年创建哈佛大学认知研究中心
主要著作有《教育过程》、《思维 的研究》、《认知心理学》、《发 现的行为》
有意义接受学习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形式
(二)认知结构同化理论
1、 认知结构:现有的知识数量、清晰度和组织方式
同化: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相互作用,形成更 高层次分化的认知结构的过程。
2、同化模式: (1)下位学习:类属学习-派生类属学习和相关类属学习 (2)上位学习:总括学习-归纳学习 (3)并列结合学习:类比学习
谨3 有说服力;
的自主能力和创新精神。
344 、 、强创调立采并取提不倡同先的行同组化织模 者式 教; 学模
式5 。
2020/6/5
38
加涅(1916— 2002 )
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
他的理论代表现代认知派 学习观的一个新动向、新 发展
加涅的主要著作有《学习 的条件》、《教学设计原 理》、《知识的获得》等
S
R
(肉末) (唾液)
S (铃声)
S (肉末)
CS (铃声)
UCS (肉末)
CR (唾液)
UCR
S=刺激 R=反应
CR=条件反射 UCS=无条件刺激
习得律
高级条件 作用律
学习 规律
消退律
分化律
泛化律
华生 (1878一1958)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 行为主义的叫卖者
1、学习是通过经典条件反射建立刺激与反应 联结的过程
主要从事儿童的认知和发展心理学 的研究。
27
2020/6/5
学习
运用编 码系统
对信息进行 拆分和组合 ,分出系列 和等级
学科的基本结构
基本原理 概念 他们之间的关系
形成和发展学 生的认知结构
(一)结构教学观
1、强调对学科基本结构的学习。
2、运用编码系统促进学科基本结构的学习
3、运用认知表征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动作表征:以动作来求知。 形象表征:经由图像或表像来求知。
主要著作有《意义言语学习心理 学》、《教育心理学:一种认知 的观点》、《学校学习:教育心 理学导论》
32
2020/6/5
(一)奥苏贝尔有意义学习理论:
33
2020/6/5
有意义学习的条件
(1)学习材料有逻辑意义-唯一客观条件 (2)学生有适当知识基础-第一主观条件 (3)学生有有意义学习心向-第二主观条件 (4)学生把新知识和自己认知结构中原知识相 联系-第三主观条件
39
2020/6/5
预期事项
执行控制
环 反应器
境
感受器
反应发生器 感觉登记器 第一级
多个反应连贯在一起而形成复杂行为的方式, 即新行为的塑造。
2.教育就是通过小步反馈塑造行为,可通过强 化原则来完成。
基本思想:对学生的正确反应必须及时给 予强化,以鼓励学生继续学习。 程序教学的原则: ✓1.积极反应原则 ✓2.小步子原则 ✓3.即时反馈原则 ✓4.自定步调原则 ✓5.最低错误率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