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翅虫皮炎的防治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隐翅虫皮炎的防治

一、概述

隐翅虫分布于世界各地,种类达600种以上,其中有200余种具有致病作用。毒隐翅虫昼伏夜出,白天栖身于草木或石下,夜间飞行,有趋光性。当虫体落在人体皮肤表面被拍打或捻碎时,其体液及生殖器内的强酸性毒素沾染皮肤,2—4小时后便会引起隐翅虫皮炎。

隐翅虫皮炎好发于夏秋季节,皮疹主要分布于面颈部及四肢等暴露部位。早期皮疹为条索状、带状或片状水肿性红斑,6—48小时后会出现丘疹、血疱疹,甚至脓疱,严重者皮损中央会发生坏死。当疱液因搔抓转移到其他正常皮肤时会出现新的损害。重者有剧痛,甚至会发生发热、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等全身症状。一般1—2周皮疹会逐渐干枯、结痂、自愈,愈后可留有暂时性色素沉着斑或色素减退斑。

二、致病微生物

隐翅虫属昆虫纲、鞘翅目、隐翅虫科,是一种蚁形小飞虫,种类很多,其中有致病作用的是毒隐翅虫。后者白天栖居于阴暗潮湿处,夜间在有灯光处飞行。

发病机制

翅虫身体各段均含有毒素,当其停留于皮肤上受压或被拍打、压碎时,即释放强酸性毒液(pH 1~2)灼伤皮肤,数小时后可出现皮肤损害。

三、临床表现

本病好发于夏秋季,雨后闷热天气尤为多见。好发于面、颈、四肢和躯干等暴露部位。典型皮损为条状、斑片状或点簇状水肿性红斑,上有密集的丘疹、水疱及脓疱,部分脓疱融合成片,可出现糜烂、结痂、少数皮损中央可呈稍下陷的灰褐色表皮坏死;若侵犯眼睑时肿胀明显。自觉灼热、灼痛或瘙痒。严重者出现发热、头痛、头晕、恶心和浅表淋巴结肿大等全身症状。病程约1周,愈后局部遗留暂时性色素沉着。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根据好发季节及典型临床表现可作出诊断,若发现隐翅虫,则可确诊。本病需与接触性皮炎、急性湿疹、脓皮病等进行鉴别。

五、预防及治疗

应注意环境卫生,消灭居所周围隐翅虫孳生地;避免直接在躯体上拍打虫体;接触部位应尽早用肥皂水清洗。

皮损无糜烂、渗出时可外用1%薄荷炉甘石洗剂或糖皮质激素霜剂;水肿明显或有糜烂渗出时可用1:5000~1:8000高锰酸钾溶液、0.1%雷夫奴尔溶液或5%碳酸氢钠溶液湿敷;有继发感染应给予抗感染治疗;病情严重者酌情使用糖皮质激素。新鲜马齿苋捣烂每天1~2次敷于患处也可较快见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