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唐代诗歌在武则天时期的繁荣
唐代文学的繁荣与发展
唐代文学的繁荣与发展一、唐代文学的繁荣与发展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也是文学史上一个辉煌耀眼的巅峰。
唐代文学可谓百花齐放,诗歌、散文、小说都得到很大的发展,同时还兴起了词和变文这两种文学形式。
(一)唐代的诗歌诗歌是唐代最具代表性的文学体裁形式,唐诗可说达到了中国诗歌繁荣的顶峰。
唐诗的繁荣,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数量众多一个时代文学的繁荣,首先最直接的,当然是表现为数量的丰富。
唐诗的繁荣也是如此。
有唐一代所创作的诗歌总数,今天恐已难以做出全面精确的统计。
但清康熙年间所编纂的《全唐诗》,却为我们留下了唐诗繁荣的一个记录(1)。
据康熙所撰《序》云,《全唐诗》收录诗人二千二百余人,诗四万八千九百余首,共九百卷。
其中有别集者六百九十一家(《唐音癸鉴》),这个收录恐怕还不是最完备的。
这是因为,在印刷术尚未流行的唐代,作品的传播主要靠手抄的方法,这样,有可能一些作品由于缺乏传播环境,很快就失传了。
其次,由于唐代距今已千有余年,唐诗本身的流传过程中,很可能散佚很多。
韩愈在《调张籍》中说李白与杜甫的诗是“平生千万篇,金薤垂琳琅。
”但“流落人间者,太山一毫芒”,李、杜这样的大诗人尚且如此,其他人的情况就可想而知了。
第三,清修的《全唐诗》,在纂修时主要以季振宜的《唐诗》为底本,以胡振亨的《唐音统签》为校本。
这两家虽对唐诗搜求颇勤,但限于当时条件,必然不能完备详尽。
所以唐代的诗歌的总数远远不止于四万八千九百余首(2)。
但在不到三百年的时间里,诗歌创作取得这样巨大的收获,这不能不说是中国诗歌史上壮伟的奇观。
2、艺术精湛唐诗之盛,不仅仅表现在数量上,而且更重要的是它的质量。
唐诗在思想和艺术的完美结合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不仅出现了李白、杜甫这样辉映千古的伟大诗人,还有王维、孟浩然、白居易、韩愈、柳宗元、刘禹锡、李贺、李商隐、杜牧等一大批优秀诗人。
唐诗的一般水平也超过了中国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
关于唐诗的艺术性与思想性,我们将在后面作进一步的讲述,这里仅举一个例子,略作说明。
唐朝诗歌繁荣昌盛的原因
唐朝诗歌繁荣昌盛的原因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文学艺术繁荣发展的一个时期,唐朝诗歌繁荣昌盛,其中有以下几点原因:一是唐初政治稳定,社会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文人雅士有着更多的精神空间去创作诗歌,也有更多的财力去追求艺术,从而使得唐朝诗歌繁荣昌盛。
二是当时朝廷对唐朝诗歌的鼓励和支持,唐朝政府给予了文人追求文艺的机会和支持,充分激发了文人的热情和创作积极性,使得唐朝诗歌繁荣昌盛。
三是当时的文学创作技巧发展迅速,唐朝受到前朝文学创作技巧的影响,在原有的文学创作技巧上又有了新的突破,文人们追求自由和创新,使得唐朝的诗歌繁荣昌盛。
四是唐朝有众多优秀的诗人,有李白、白居易、杜甫、韩愈、陆游等众多的诗人,他们的作品勾勒出了当时文学发展的景象,他们的诗作更是开拓了新的诗歌领域,使得唐朝诗歌繁荣昌盛。
五是唐朝有很多文学机构,像是“怀仁堂”、“湘夫人居”等文学机构,这些文学机构为文人创作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使文人们有机会在这些机构里面进行文学创作,也更加激发了文人们创作诗歌的热情,促进了唐朝诗歌的繁荣昌盛。
六是唐朝书法创作的繁荣,当时书法创作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文人们在书法创作中融入了自己的情怀和思想,也把书法创作中的美学思想融入到诗歌中,使得唐朝诗歌更加繁荣昌盛。
七是唐朝有很多文艺活动,比如“游园”、“游山玩水”、“评书”等,这些文艺活动为文人们提供了一个艺术创作的舞台,文人们在这些活动中展示自己的文学作品,促进了文学创作的发展,也促进了唐朝诗歌的繁荣昌盛。
八是当时文人普遍拥有良好的素养,文人们深受古代先哲启蒙之思想的影响,他们开拓思想,把古代哲学思想融入到诗歌的创作当中,使诗歌更加有深度和内涵,也使得唐朝诗歌繁荣昌盛。
九是当时社会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当时唐朝与外国有着密切的联系,外来的文化也给唐朝的文学创作带来了新的灵感,促进了唐朝诗歌的繁荣昌盛。
十是当时有很多艺术组织,当时有很多艺术组织,如“洞仙谷”、“灵峰宫”等,这些艺术组织为文人们提供了一个艺术创作的舞台,使文人们有机会在这些组织中进行文学创作,也促进了唐朝诗歌的繁荣昌盛。
从诗赋创作看武则天时期的文学流变
从诗赋创作看武则天时期的文学流变摘要:武则天时期的文学创作处于由初唐至盛唐的关键期。
本文以本时期的诗赋创作内容为例,考察了这一时期文学的演变,认为此时的文学创作具有以下三个特征:创作题材从狭隘趋向丰富,诗赋的情感表达从歌功颂德转向真情的流露,而诗赋的风格也从绮错婉媚渐变为风骨凛然。
关键词:武则天诗赋题材情感风骨“初唐”是整个唐诗的酝酿期,在这时期唐朝文坛经历了巨大的变革,从原先的承袭六朝遗风,中经变革,从而转入上升阶段。
武则天时期则是由“初唐”转入“盛唐”的一个转变期,这一时期的文坛显示出了剧烈变化的特性。
历史上将武后朝定为公元687年至公元705年,但是高宗在公元683年驾崩时名义上虽然还是皇帝,但是实际上在公元660年中风后,实际权力早就已经转移到了武则天的手里。
武则天为了使自己的权利更加稳固,并为日后能够顺利登基称帝,她采取了诸多措施,以扫清登基障碍,因而这一时期的文学也不可避免地带上时代的特色。
闻一多在对唐诗的研究中也将公元660年作为分界线,因此,本文武则天时期则定义为公元660年至公元705年。
武后登基伊始,在宫廷中占主流的还是华美文风,武后对这种文风的喜爱主要出于政治上的需求,她一面大肆屠杀唐氏宗亲和反对她的元老重臣,另一面又不断制造祥瑞,以粉饰“太平盛世”。
因此宫廷诗文便以颂赞君主的功德为主,诗文注重辞藻的华丽、意象的宏大,如“玉霜鸣凤野,金阵藻龙川。
祥烟聚危岫,德水溢飞泉” ⑴之类纯粹由辞藻堆砌的句子大量出现。
随着这股风潮越来越盛,文人所用的词句也愈加生僻,这种文风给当时的诗坛带来了诸多消极的影响。
但是,武后后期在政治上的举措,为文学风气的转变带来了契机。
武后为了打击反对她的元老重臣,大量提拔任命原本无法进入官场的庶族寒士,为实现这一目的而大开科举。
据《文献通考》卷二十九《选举考》引《唐登科记总目》计算,唐自高祖武德元年(618)至高宗永徽(655)38年间,共录取进士314人,平均每年录取8.5人。
唐代诗歌繁荣的时代原因和文学原因
唐代诗歌繁荣的时代原因和文学原因一、经济繁荣为诗歌兴盛提供了雄厚的物质条件.经济繁荣,交通便利,社会安定为唐诗的兴盛发展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和良好的社会环境。
这正是李白、杜甫等诗人能够恣情漫游祖国名山大川,王昌龄、王之焕等得以等闲进行“旗亭酬唱”的特定物质条件。
二、全国空前统一为唐诗繁荣提供了现实基础。
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自汉代始,多民族的统一体已经形成。
后来,由于统治阶级的腐朽,再现了南北朝的分裂局面,隋结束了南北分裂的纷扰混乱,唐使多民族的统一体得到了恢复与发展。
为加封边疆的治理,唐统治者极为重视边功并大加封赏。
这就刺激了时人赴边从戎的积极性,特别是一些文人,纷纷奔赴边塞,投佐幕府,随主将驰聘疆场。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男儿一丈夫”。
建功立业,获取功名成为一种时尚。
边塞的征戎生活、异域的奇丽风光,增长了他们的见识,开阔了他们的视野,激发了他们的创作热情,一大批寄情于边塞的诗人应运而生。
据统计,《全唐诗》收录以边塞为题材的诗歌有两千余首。
边塞诗的兴盛为唐诗的繁荣增添了异彩。
三、以诗赋取士的科举制度推动着文人对诗歌的学习研究。
唐初社会经济恢复迅速,庶族地主势力不断上升,为广页 1 第泛吸收庶族地主参政、唐承隋制,取消了魏晋六朝保护士族特权的九品中正制,实行科举考试。
唐科举取士分常举和制举两类。
制举由皇帝主持,科目临时设置,不常举行。
常举每年一次,分秀才、明经、进士、明法等六科。
考生集中在秀才、进士两科。
进士重在诗赋,虽难及第,但及第后仕途广泛,颇易晋升,尤为士人所重。
“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
科举考试的应制诗多为点缀升平、雕字琢字之作,但以诗取士的科举制度刺激了时人发愤学诗,把大部分精力投入于诗歌创作,这有利于诗歌艺术形式的不断完善和创作经验的广泛传播。
严诩《沧浪诗话·诗评》说:“或问唐诗何以胜我朝?唐以诗取士,故多专门之学,我朝之诗所以不及也。
诗词赏析—唐朝女皇武则天诗词7首,欣赏其豪气和柔情
诗词赏析—唐朝女皇武则天诗词7首,欣赏其豪气和柔情【简介】武则天(624年-705年),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县东)人。
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正统的女皇帝,也是即位年龄最大(67岁即位)、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终年82岁)。
武则天在文字上大胆改革,增减前人笔划,曾经创造了十九个汉字,被天下广泛用之。
另外武则天精通诗书,有40多首诗词传世。
1、《如意娘》唐代:武则天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
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
【诗意】相思过度,以致魂不守舍,恍惚迷离中竟将红色看成绿色。
思念后果,身体憔悴,精神恍惚,只是因为你。
如果你不相信我近来因思念你而流泪。
那就开箱看看我石榴裙上的斑斑泪痕吧。
【注释】⑴看朱成碧:朱,红色;碧,青绿色。
看朱成碧,把红色看成绿色。
⑵思纷纷:思绪纷乱。
⑶憔悴:瘦弱,面色不好看。
⑷比来:近来⑸石榴裙:典故出自梁元帝《乌栖曲》。
“芙蓉为带石榴裙”。
本意是指红色裙子,转意指女性美妙的风情,因此才有了“拜倒在石榴裙下”一说。
【简析】《如意娘》是武则天在感业寺出家时所写的七言绝句,是写给唐高宗李治的情诗,是一首改变武则天命运的诗。
此诗极尽相思愁苦之感,尺幅之中曲折有致,融合了南北朝乐府风格于一体,明朗又含蓄,绚丽又清新。
或许,正是这首诗,使得李治才忽然想到尚在削发为尼的旧情人武媚。
《如意娘》写得曲折有致,较好地融合南北朝乐府风格于一体,是武则天的上乘之作,对后世有一定的影响。
《如意娘》一诗极写相思愁苦之感,短短四句,传达出多层次多方位的复杂情绪。
首句“看朱成碧思纷纷”赋比兴兼具,有多重含意。
一来明写抒情主人公相思过度,以致魂不守舍,恍惚迷离中竟将红色看成绿色。
梁王僧孺诗“谁知心眼乱,看朱忽成碧”为此句所本。
正是心乱眼花使这位痴情女子五色不辨。
二来暗指美好春光的流逝,眼见花红褪尽,枝头只剩下绿叶。
三来借喻自己只身独处,花红叶绿不能相扶;又喻自己红颜薄命,由昔日欢聚的幸福坠入今日冰冷的相思之苦。
试论武则天于初唐格律诗定型之贡献
试论武则天于初唐格律诗定型之贡献作者:王明好吴萱来源:《青年文学家》2014年第23期本论文为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课题“初唐女诗人诗歌创作及格律诗定型之贡献”成果,课题编号201303237。
摘要:作为初唐宫廷女性诗人代表人物的武则天,其所创作的诗在初唐格律诗逐渐走向定型的过程中,呈现出过渡特点、出现严整粘式律,比较太宗朝宫廷女性诗人之诗作,有了很大发展,并且以其独特的女皇身份引领律诗创作风气,武氏为格律诗的定型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其在初唐格律诗发展中的作用、地位应予以足够的重视。
关键词:武则天;格律诗;定型;贡献作者简介:王明好,河北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后研究人员。
吴萱,河北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 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4)-23-0-02格律诗大致经历自南朝至初唐几代诗人共同的探索与不断实践的过程,在唐代逐渐臻于完善,最终定型,这其中,初唐几代诗人的探索尝试及贡献,学者已经基本上达成共识,然而在某些问题上依然有所争议,比如,何人最终享有五律声律定型之功?传统观点多推沈、宋,亦有称沈、宋、苏、李者。
而韩成武先生则在经过详加考证之后认为,律诗定型于初唐诸学士[1],其说可谓合理公允。
本文在前辈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将探究的目光锁定在武则天这位曾经于初唐政坛叱咤风云的女性的诗歌创作方面,通过分析其所留存诗作认为:武则天为初唐格律诗的定型做出了重要贡献,其作用恐不可小觑。
武则天(624—705),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县)人,其本传见于新旧《唐书》,其不仅在唐高宗李治后期至睿宗景云之前近半个世纪时间,于政治上呼风唤雨,而且,史载其亦颇涉文史,一生创作甚丰。
学界对其诗歌曾有比较深入全面研究,研究视角多从她的女皇身份和普通女子切入,探索其内心世界及艺术成就。
但是,作为初唐一位宫廷女性诗人,处在格律诗发展定型的唐诗史时期,加之独特的身份地位,她的律体诗创作,为初唐格律诗之定型做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其意义与价值还没有得到应有重视。
请论述唐代诗歌发展史,并列举出相应时期的代表人物。
请论述唐代诗歌发展史,并列举出相应时期的代表人物。
唐代诗歌发展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它的诗歌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著名的一个时期。
唐代诗歌以其高超的文学技巧,丰富的情感表达,以及丰富的内容,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唐朝诗歌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前期、中期和后期。
前期唐代诗歌,也被称为“白衣体”,是指隋、唐之间的兴盛时期。
这一时期,诗歌在审美观念、文体表现、情感表达等方面都有了显著的进步。
前期唐代诗歌的代表人物有王勃、李白、杜甫、白居易、韩愈、刘禹锡等。
中期唐代诗歌,也被称为“花衣体”,是指唐太宗到武则天的兴盛时期。
在这一时期,诗歌在内容上从古典的审美观念转向更加自由主义的审美观念,在文体上也更加多样化,情感表达也更加浓郁。
中期唐代诗歌的代表人物有李端、秦观、韦应物、杜牧、元稹、高适等。
后期唐代诗歌,也被称为“金衣体”,是指开元盛世到五代十国分裂之间的兴盛时期。
这一时期,唐代诗歌更加注重抒发思想情感,在文体上也更加多样化,而在内容上则更加复杂,更加关注人物思想情感的抒发。
后期唐代诗歌的代表人物有温庭筠、李煜、李商隐、黄庭坚、陆游、苏轼等。
总之,唐代诗歌在文学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它以其独特的文学风格、优美的语言、丰富的情感表达而流传至今。
以上就是我们对唐代诗歌发展史的一些介绍,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武则天对唐诗的影响
【 关键词 】 武则天 ; 政策 ; 魅力; 唐诗 ; 影响
一
、
武则 天 统治 期 间 实施 的 政 策对 唐诗 的影 响
唐诗在前朝的基础上蓬勃发展 , 除了诗歌 自身 的发展原 因 外, 社会政局起到了重要作用。武则 天时的社会政局及其 实施 的 各 项 法令 政 策都 大 大促 进 了唐 诗 的繁 荣 。 了巩 固 自己 的统 为 治 , 则 天 发展 了科 举 制度 , 武 广泛 选 拔 人 才 , 施 了一 系列 不拘 实 格 选拔 人 才 的开 明政 策 。 时 有 人 说 “ 阙连 车 载 , 当 补 拾遗 凭 斗 量 ” 在 唐 高 宗 永 隆 二 年 (8 时就 于 科 举 制 中增 设 了 “ 经 ” 。 6 1) 帖 和“ 杂文两首” 新科 目, 关于“ 杂文 两首 ” 徐松言其 :按杂文两 , “ 首, 谓箴铭论表之类。开 元问始 以赋居其一 , 或以诗居其一 , 亦 有全用诗赋者 , 非定制也。 文之专用诗赋 , 杂 当在天宝之季” ① 。 又于开 耀元年( 8 ) 6 1 批准高考功员外 郎刘思立请 “ 试杂文两 加 道 , 帖 小 经 ” 提 议 , 贡 举 加 试 中正 式 实 行 “ 进 ± 贴 一 小 并 的 在 其 经及《 老子》 皆经、 , 注兼帖 : 试杂文两首 : 策时务五 条。 文须洞识 文律 , 策须义理惬 当者为通。若事义有滞、 词句不伦 者为不。其 经 、 全 通 为 甲 , 通 四、 通 六 已上 为 乙 ; 下 为 不 第 。 据 《 策 策 帖 己 ” 太 平广记》 “ 载 垂拱 元年 , 吴道 古等二十七人及 第 , 榜后敕 批云 , 略观其策 , 并未尽善。 ・ 后至调露二年 , 考功员外刘思立奏议 加试帖经与杂文, 文高者放入策。 又有“ ” 永隆二年 , 考功员外 郎刘思立建言 , 明经多抄义条 , 土唯诵 旧策 , 进 皆亡实才 , 有 而 司 以 人 数 充第 。 乃诏 自今 明经 试 贴 粗 十 得 六 以上 , 士 试 杂 文 进 二篇, 通文律者然后试策。 故至此时 , ” 进士科 考试 除试 策外, 明 经 加试 贴 经 , 士加 试 杂 文 , 杂 文 则 包 含 诗 、 、 、 、 等 , 进 而 赋 箴 表 铭
唐代诗歌繁荣的时代原因和文学原因
唐代诗歌繁荣的时代原因和文学原因唐代诗歌繁荣的时代原因和文学原因一、经济繁荣为诗歌兴盛提供了雄厚的物质条件经济繁荣,交通便利,社会安定为唐诗的兴盛发展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和良好的社会环境。
这正是李白、杜甫等诗人能够恣情漫游祖国名山大川,王昌龄、王之焕等得以等闲进行旗亭酬唱的特定物质条件。
二、全国空前统一为唐诗繁荣提供了现实基础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自汉代始,多民族的统一体已经形成。
后来,由于统治阶级的腐朽,再现了南北朝的分裂局面,隋结束了南北分裂的纷扰混乱,唐使多民族的统一体得到了恢复与发展。
为加封边疆的治理,唐统治者极为重视边功并大加封赏。
这就刺激了时人赴边从戎的积极性,特别是一些文人,纷纷奔赴边塞,投佐幕府,随主将驰聘疆场。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男儿一丈夫。
建功立业,获取功名成为一种时尚。
边塞的征戎生活、异域的奇丽风光,增长了他们的见识,开阔了他们的视野,激发了他们的创作热情,一大批寄情于边塞的诗人应运而生。
据统计,《全唐诗》收录以边塞为题材的诗歌有两千余首。
边塞诗的兴盛为唐诗的繁荣增添了异彩。
三、以诗赋取士的科举制度推动着文人对诗歌的学习研究唐初社会经济恢复迅速,庶族地主势力不断上升,为广泛吸收庶族地主参政、唐承隋制,取消了魏晋六朝保护士族特权的九品中正制,实行科举考试。
唐科举取士分常举和制举两类。
制举由皇帝主持,科目临时设置,不常举行。
常举每年一次,分秀才、明经、进士、明法等六科。
考生集中在秀才、进士两科。
进士重在诗赋,虽难及第,但及第后仕途广泛,颇易晋升,尤为士人所重。
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
科举考试的应制诗多为点缀升平、雕字琢字之作,但以诗取士的科举制度刺激了时人发愤学诗,把大部分精力投入于诗歌创作,这有利于诗歌艺术形式的不断完善和创作经验的广泛传播。
严诩《沧浪诗话·诗评》说:或问唐诗何以胜我朝?唐以诗取士,故多专门之学,我朝之诗所以不及也。
唐朝诗歌繁荣的材料
唐朝诗歌繁荣的材料一、唐朝诗歌繁荣的原因。
1. 政治环境宽松。
- 在唐朝,尤其是前期,政治比较清明。
统治者们大多比较开明,像唐太宗李世民,他就很重视文化建设。
他明白文化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就好比一个人要有内涵一样,国家也得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他广纳贤才,对于文人墨客比较包容。
只要你有才华,不管你是出身低微的寒门子弟,还是曾经得罪过权贵的人,只要你能写出好诗,就有可能得到赏识。
这种宽松的政治环境就像肥沃的土壤,让诗歌这颗种子能够茁壮成长。
- 而且唐朝的科举制度也对诗歌的繁荣起到了推动作用。
科举考试中有诗赋这一科目,这就相当于告诉全天下的读书人:“你们要是想当官,想有出息,那就得把诗写好。
”于是乎,无数的学子们就开始拼命地钻研诗歌创作。
就像现在如果高考考某种特长,那大家肯定都会去苦练这个特长一样。
2. 经济繁荣。
- 唐朝那可是当时世界上的超级大国,经济发达得很。
老百姓兜里有钱了,生活水平提高了。
就好比我们现在生活好了,就会有更多的心思去追求精神享受。
当时的人们也是这样,吃饱喝足之后,就开始琢磨文化娱乐活动。
而诗歌就是一种很高级的文化娱乐方式。
- 城市里到处都是热闹的景象,有很多酒馆、茶楼之类的地方。
这些地方就成了诗人们聚会、吟诗的好去处。
而且经济繁荣也带动了交通的发展,诗人们可以到处游历。
像李白,他就游历了大半个中国,看到了不同的风景,接触到了不同的人和事,这为他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如果他整天只能窝在一个小村子里,哪能写出那么多精彩的诗歌呢?3. 文化交流频繁。
- 唐朝的疆域广阔,而且对外交流非常频繁。
长安就像一个国际大都市,有很多外国人来这里做生意、学习、生活。
不同文化在这里碰撞、融合。
诗人们接触到了各种各样的新鲜事物,比如西域的音乐、舞蹈、服饰等。
这些新鲜玩意儿都能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
- 同时,国内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也很活跃。
少数民族的文化特色也融入到了诗歌创作当中。
像岑参的诗歌中就有很多描写西域风光和少数民族生活的内容,他把这些独特的元素融入到诗歌里,让诗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湫水风韵武则天的诗歌创作及对初唐诗坛的影响
湫水风韵武则天的诗歌创作及对初唐诗坛的影响武则天的诗歌创作及对初唐诗坛的影响摘要: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女诗人。
她爱好诗歌创作,创作了各种题材的诗歌,现存世的有47首。
她注重诗歌的革新,所创作的诗歌视野开阔,富有激情气势,对扭转当时的轻靡诗风,律诗的完善定型,起到了积极的引领作用。
在她执政期间,采取了各种有利于诗歌发展的政策措施,极大地调动了诗歌创作的积极性,培养了一定规模的诗歌创作队伍,促进了初唐文人喜好诗歌的风尚,为后来盛唐诗歌的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武则天;诗歌;初唐诗坛;影响武则天是位女强人、女政治家、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这许多人知道;至于她在诗歌创作方面的才华以及对初唐诗歌发展的贡献,知之者甚少。
实际上,武则天不仅是位杰出的女诗人,一生创作了各种题材的众多诗歌,而且凭借她的巨大政治影响力以及诗歌创作上的革新理念,对初唐诗歌的发展起到了不容忽视的积极引领、倡导作用。
一、武则天创作诗歌、喜好诗歌的表现(一)写了各种题材的诗篇1. 爱情诗武则天创作的爱情诗流传下来只有一首《如意娘》。
诗为:“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不信比来常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
”这首诗饱蘸泪水、委婉曲折地抒发了对昔日情人唐高宗李治的思念、爱怜之情。
首句“看朱成碧思纷纷”,手法巧妙,内涵丰富。
主人公为什么会神志模糊把红色看成绿色呢?读者略一思索就会明白。
这要比直通通的说多少句“我想你呀”,更能感染人、打动人。
“憔悴支离为忆君”一句借助于外形的赢弱消瘦,细腻、逼真地写出了内心的思念过度,把一个思妇的痴情表现得可谓淋漓尽致。
最后两句“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意思为“如果你不相信我近日以来为你留下的眼泪,那你就打开箱子看看我石榴裙上的点点泪痕吧!”这是为了打消对方疑虑,从取证的角度,作进一步的表白,把一个对爱情执着,忠贞的女性形象写的鲜活生动、感人至深。
《如意娘》是武则天写的最好诗歌之一,对后世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唐朝诗歌繁荣的原因
唐朝诗歌繁荣的原因哎,说起唐朝那诗歌啊,简直就像满天繁星,璀璨得让人挪不开眼。
那时候的诗人,一个个跟开了挂似的,笔下生花,随便一写就是传世佳作。
为啥唐朝的诗歌能这么繁荣呢?咱们得好好聊聊这背后的原因。
首先啊,得说唐朝那社会风气,开放得跟春天的大门似的。
那时候,皇帝老儿喜欢文化,不爱搞啥文字狱,文人们啊,心里头那个舒坦,自然就有心思去琢磨诗词歌赋了。
你想啊,要是整天担心说错话就被砍头,谁还有心情去写诗呢?所以啊,这宽松的政治环境,就是唐朝诗歌繁荣的第一块基石。
再来说说经济,唐朝那可是古代版的“经济大国”。
老百姓手里有钱了,吃喝不愁了,就开始追求精神上的享受了。
诗词歌赋,那就是那时候的流行音乐、电影大片啊!大家聚在一起,喝杯小酒,吟首诗,那感觉,简直比现在刷短视频还过瘾!而且啊,唐朝的交通也发达,商人们走南闯北,把各地的文化都带回来了,这诗歌的灵感啊,就像那泉水一样,源源不断。
说到文化,唐朝那可是个“文化大熔炉”。
那时候啊,各民族、各国家的文化都在这里交汇融合。
你看那些胡人音乐、西域舞蹈,都成了唐诗里的常客。
这种文化的碰撞和交流,让唐诗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既有边塞的豪情壮志,也有江南的温婉细腻。
这种多元化的文化氛围,就像给唐诗插上了一双翅膀,让它飞得更高更远。
还有啊,唐朝的科举制度也是功不可没。
那时候啊,读书人都想通过科举考试入朝为官,而诗词歌赋就是考试的重要科目之一。
所以啊,大家都拼了命地去学诗、写诗,希望能在考场上脱颖而出。
这样一来,不仅提高了文人的文化素养和创作水平,还促进了诗歌的普及和发展。
你说这科举制度是不是也挺“接地气”的?最后啊,还得说说唐朝的那些大诗人。
他们就像是一颗颗璀璨的明星,照亮了整个唐朝的诗歌天空。
像李白啊、杜甫啊、白居易啊……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和才华,他们的作品就像一座座丰碑,永远矗立在文学史上。
他们的创作不仅丰富了唐诗的内涵和形式,还激发了更多人的创作热情。
这就像是一场接力赛啊,前面的跑者跑得越快越远,后面的跑者就越有动力去追赶和超越。
唐代诗歌繁盛的原因
唐代诗歌繁盛的原因1. 唐代诗歌为啥这么繁盛呢?嘿,你想啊,那唐朝国力强盛得不像话啊!就好比一棵大树,根基稳固又粗壮,有足够的养分让诗歌这朵花盛开。
唐太宗的时候,国家繁荣昌盛,老百姓安居乐业,这时候诗人心里都美滋滋的,写出来的诗能不充满活力吗?像杜甫写的“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就描绘出那时候的盛景,这盛景可是诗歌繁盛的大土壤啊。
2. 唐朝的文化那是相当包容的,这对诗歌的繁盛可是超级重要的。
就像一个大熔炉,啥东西都能往里放。
不管是本土的文化,还是从外面传进来的,全都能融合在一起。
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人聚在一起,交流碰撞出好多新奇的想法。
李白就是个例子啊,他到处游历,结交各种朋友,什么文化都接触,写出来的诗那叫一个天马行空,“黄河之水天上来”,这种大气又奇特的想象,没这种文化包容的环境,可出不来。
3. 唐代的科举制度也帮了大忙呢。
对于那些文人来说,这就像一道金光大道啊。
科举考诗赋,那大家不得拼命学写诗啊?都想着靠写诗来出人头地呢。
就像现在的学生为了考个好大学拼命学习一样。
王维就是因为诗写得好,在科举中脱颖而出的,这多让人羡慕啊。
有这样的制度激励着,诗歌能不繁盛吗?4. 唐代的帝王大多喜爱诗歌,这就像一阵春风,吹得诗歌这棵大树枝繁叶茂。
唐太宗啊,自己就写诗,还经常和大臣们一起切磋诗艺。
他就像一个带头大哥,下面的人一看,老大都这么爱诗,咱们也得跟上啊。
于是乎,整个朝廷都弥漫着诗歌的气息,大臣们在朝堂上讨论政务,下了朝就聚在一起谈诗论文,这种氛围,诗歌能不火吗?5. 唐朝的社会风气也特别开放。
人们的思想就像脱缰的野马,不受太多束缚。
男女之间的交往都比较自由呢。
这种自由的风气让诗人的情感可以尽情释放。
你看崔护写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要是在一个保守压抑的社会,哪能写出这么动人的爱情诗啊?所以说社会风气开放也是诗歌繁盛的一个重要因素。
6. 唐代的教育水平那是相当不错的。
就像肥沃的土壤,滋养着诗歌的种子。
唐朝诗歌繁盛的表现
唐朝诗歌繁盛的表现
唐代是中国诗歌最繁荣、最辉煌的时期之一,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诗歌类型繁多,包括五言、七言、律诗、绝句、词、曲等。
2.诗人众多,数量之多前所未有,包括李白、杜甫、白居易、王之涣、岑参、李商隐等数百人。
3.诗歌题材广泛,抒发了人们的生活、思想、感情,涉及到政治、历史、自然、爱情、友情等方面。
4.创作技巧更加成熟,从韵律、意象到句式、修辞,诗人们不断探索
新的表现手法,创造出众多优秀的诗歌作品,成为中国诗歌史上的经典。
5.唐代诗人的作品被广泛传播和欣赏,其诗文流传至今,被后人所推
崇和学习。
试论武则天时期唐朝诗歌发展状况及形成原因
试论武则天时期唐朝诗歌发展状况及形成原因袁梦蓓摘要:武则天时期是唐诗走向繁荣的过渡阶段,为唐诗发展高潮的到来作了铺垫,使一批以文学见长的寒士跻身朝列,对盛唐文学的繁荣产生了直接的促进作用。
武则天以她独特的女性视角和不同于男性君主的政治手段为诗歌的发展创造了一个独特的环境。
关键词:武则天诗歌文学Abstract:Empress Wu Tang period was a transitional phase towards prosperity for the Tang Dynasty was foreshadowing the arrival of the development of high tide, so that a number of literary known for Scholars among the North Korea out of the prosperity of Tang Dynasty literature, had a direct role in promoting.Empress Wu of women in her unique perspective and different from the male monarch of the political mea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poetry created a unique environment.Key words:Wuzetian poem promoting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统治唐朝达半个多世纪,对当时文学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
本文以诗歌为例,粗略梳理武则天时期诗歌发展的状况,并进而探讨形成这种状况的原因。
一、发展状况初唐是唐诗繁荣昌盛的酝酿准备时期。
在近百年期间,由于宫廷内外诗人的相互推动,相互补救,唐诗一方面革除齐梁余习,一方面完善表现艺术,实现了重大的变革和发展。
唐朝诗歌的繁荣
唐朝诗歌的繁荣唐朝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个繁荣时期,那个时期的文学也达到了巅峰。
而唐诗尤其是代表这一时期文学水平的诗歌作品,是中国文化宝库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在唐诗这个伟大的文化瑰宝的发展史中,唐朝诗歌的繁荣始终是焦点所在,这既源于唐朝强大的文化底蕴也与唐人文学的思辨深度密不可分。
唐朝诗歌的形成初期起源于两汉时期以及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精华积淀。
唐初的文学作品以察微见著、写实描绘、记叙为主,展现了一派人类与自然美好和谐相处的生动画面。
随着唐玄宗文治政策的推行,唐朝诗歌达到了一个历史高峰。
唐代的文化高峰与此前的时期有明显区别,其繁荣的程度是在中华文明史上前所未有的。
在唐代文艺爆发的时期里,诗歌作品得到了广泛体现。
它成为了唐朝文学史上最为重要,最具标志性的文学形式。
唐代大量优秀的诗人如杜甫、李白、白居易等,不仅创作出了众多的优秀诗歌作品,还对诗歌表现形式进行了不断创新。
唐代的诗歌题材多样,内容丰富。
骈文诗句形式,山水田园情调,政治批判、生命哲思等各类主题,都在唐诗中得到集中表现。
唐代的诗歌题材之丰富使得唐诗成了中国古代文学中最为优美的形式之一,同时也给历代文学带来了深远影响。
唐代诗歌内容的广泛性使得人们不仅能够欣赏到各种形式风格的作品,还能从这些诗歌中领略到唐代不同时期的社会文化与民俗风情,和不同地域人文生态之美丽与壮丽。
唐代诗歌的繁荣又反过来成为了唐代文化影响力的推广与源源不断的灵感来源。
诗歌中的崇高情感和人文精神不断地塑造着唐朝人的价值观,不断强化着他们的文化认同。
唐代的出色诗歌不仅成为了唐朝社会精神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了后世文学创作的重要素材和模板。
总的来说,唐朝诗歌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它表现出了不同时代的历史变迁以及人类对生命与自然的热爱和探求。
唐代诗歌繁荣的时期,既是文学创作的高潮,也是现代文化发展的重要历史节点。
在唐诗所表现的宏大精神及人文价值的基础上,中华文明历史上不少杰出文学人才,一直致力于将唐诗语言和特点传承下来,使之依旧称为永不褪色的人类文化瑰宝,高耸于世界文化学者的眼前。
唐代诗歌繁荣的时代原因和文学原因
唐代诗歌繁荣的时代原因和文学原因一、经济繁荣为诗歌兴盛提供了雄厚的物质条件.经济繁荣,交通便利,社会安定为唐诗的兴盛发展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和良好的社会环境。
这正是李白、杜甫等诗人能够恣情漫游祖国名山大川,王昌龄、王之焕等得以等闲进行“旗亭酬唱”的特定物质条件。
二、全国空前统一为唐诗繁荣提供了现实基础。
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自汉代始,多民族的统一体已经形成。
后来,由于统治阶级的腐朽,再现了南北朝的分裂局面,隋结束了南北分裂的纷扰混乱,唐使多民族的统一体得到了恢复与发展。
为加封边疆的治理,唐统治者极为重视边功并大加封赏。
这就刺激了时人赴边从戎的积极性,特别是一些文人,纷纷奔赴边塞,投佐幕府,随主将驰聘疆场。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男儿一丈夫”。
建功立业,获取功名成为一种时尚。
边塞的征戎生活、异域的奇丽风光,增长了他们的见识,开阔了他们的视野,激发了他们的创作热情,一大批寄情于边塞的诗人应运而生。
据统计,《全唐诗》收录以边塞为题材的诗歌有两千余首。
边塞诗的兴盛为唐诗的繁荣增添了异彩。
三、以诗赋取士的科举制度推动着文人对诗歌的学习研究。
唐初社会经济恢复迅速,庶族地主势力不断上升,为广泛吸收庶族地主参政、唐承隋制,取消了魏晋六朝保护士族特权的九品中正制,实行科举考试。
唐科举取士分常举和制举两类。
制举由皇帝主持,科目临时设置,不常举行。
常举每年一次,分秀才、明经、进士、明法等六科。
考生集中在秀才、进士两科。
进士重在诗赋,虽难及第,但及第后仕途广泛,颇易晋升,尤为士人所重。
“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
科举考试的应制诗多为点缀升平、雕字琢字之作,但以诗取士的科举制度刺激了时人发愤学诗,把大部分精力投入于诗歌创作,这有利于诗歌艺术形式的不断完善和创作经验的广泛传播。
严诩《沧浪诗话?诗评》说:“或问唐诗何以胜我朝,唐以诗取士,故多专门之学,我朝之诗所以不及也。
”四、“安史之乱”丰富了诗人的创作素材.社会的巨变刺激着诗人的灵感,也为诗人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