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15最苦与最乐课前预习

合集下载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最苦与最乐》自主学习任务单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最苦与最乐》自主学习任务单
展示自主学习成果答疑解惑回顾方法分享感悟合作解决整理搜集的问题你喜欢这篇文章吗
《最苦与最乐》学习任务单Biblioteka 授课教师:重庆市聚奎中学 程微
姓名:
班级:
课前任务单
任务一:你认为你人生最苦与最乐的事分别是什么?(用简洁的语言将你的想法发布在蚁巢)
任务二:观看微课《略读的技巧》 ,学习略读方法。 (请认真做好笔记)
任务三:自主学习课文 1.整理字词(易错字词、好词、难理解的字词) 。整理完毕后,同桌之间相互评改。 易错字词:
好词:
难理解的字词:
2.使用略读法,梳理文章内容。
提示:自主学习的时候,对作者或者文章是否存在疑问?写下来吧,上课时我们一起帮你解 决。
课堂学习形式预告:
展示自主学习成果 合作学习 “合作解决” 整理搜集的问题 梳理内容。 你喜欢这篇文章 吗?说说理由吧。 答疑解惑 分享感悟
回顾方法,
课中任务单
任务一:回顾略读技巧。
略读的技巧有:
任务二:展示自主学习成果——“使用略读法梳理文章内容”
任务三: “合作解决”搜集整理的问题。
任务四:分享感悟——你喜欢这篇文章吗?说说理由吧。
课外拓展:查看资料包,请你摘抄五个有关责任的名言或一个故事,分享到公屏里。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下册语文15《 最苦与最乐》教案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下册语文15《 最苦与最乐》教案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下册语文15《最苦与最乐》教案一. 教材分析《最苦与最乐》是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下册语文中的一篇课文,通过讲述作者在生活中的种种困境与挑战,以及对生活的热爱和坚持,传达了一种积极向上、乐观向前的人生态度。

课文语言朴实,情感真挚,具有很强的感染力,适合用来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与挫折,培养他们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一方面他们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另一方面,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相对较弱,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通过引导和激励,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学会如何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鼓励他们勇敢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和理解。

2.课文大意的把握。

3.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感受课文中的情感。

2.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相互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

2.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3.生字词卡片。

4.教学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或视频资料,展示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课文的韵律和情感。

同时,让学生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的内容,如:“课文中的作者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如何克服这些困难的?”等。

通过回答问题,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最苦与最乐》字词拼音解词易错字辨析练习测试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人教版)

《最苦与最乐》字词拼音解词易错字辨析练习测试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人教版)

积累词语四
11.任重道远:任务繁重,道路遥远 。比喻责任重大而艰巨。 12.死而后已:死了以后才停止。指 奋斗到死为止。 13.仁人志士:有仁爱之心的人,品 德高尚有志向有抱负的人。
课堂练习一
1.给下列词语注音。 恩惠 契约 讹诈 斟酌 弄巧成拙 循环 如释重负 海阔天空 悲天悯人
课堂练习二
2.解释下列词语。 契约 恩惠 悲天悯人 卸却 任重道远 如释重负 海阔天空
苦心孤诣(zhǐ)
课堂练习五
5.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喧腾蹂躏海枯石滥慧心未泯 B.喑哑眩耀芊芊细草瘦骨嶙峋 C.奢望弥漫心旷神怡窸窣作响 D.静谧虐杀闲情逸至轻飞曼舞
课堂练习六
6.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近年来,我国各地纷纷成立了野生动物
救助心,一些遭到伤害的野生动物又栩栩如 生了。
易错辨析一
(1)揽lǎn (2)失意shīyì (3)达观dáguān (4)契约qìyuē锲而不舍qiè (5)监督jiàn dū (6)排解pái jiě
易错辨析二
(7)循环xún huán (8)如释重负rúshìzhòng fù (9)海阔天空hǎi kuò tiān kōng (10)悲天怜人bēi tiān lián rén悲天 悯人min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
字词
第15课《最苦与最乐》
读读写写
揽lǎn 失意shīyì 达观dáguān 契约qìyuē 监督jiàn dū 排解pái jiě
读读写写
循环xún huán 如释重负rúshìzhòng fù 海阔天空hǎi kuò tiān kōng 悲天怜人bēi tiān lián rén
积累词语一
1、揽(lǎn):拉到自己身上来。 2、失意(shī复 yì):不得志。 3、达观(dá ɡuān):心胸开朗,见解通 达。 4、契约(qìyuē制):双方或多方共同 协议订立的有关买卖、抵押、租赁等 关系的文书。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最苦与最乐》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最苦与最乐》教案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最苦与最乐”的基本概念。这是梁启超先生对人生责任和快乐的深刻阐述。责任是……(详细解释概念),而快乐则是责任履行的成就感。它是我们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帮助我们塑造品格,提升自我价值。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课文中蜗牛背着重壳爬行的例子,展示了在面对困难时,如何坚持并最终获得快乐的过程。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课文中的对比和衬托手法,以及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应用。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具体语句分析和实例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最苦与最乐”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角色扮演活动。学生们模拟不同场景下的责任承担,体验责任带来的苦与乐。
-举例:通过分析课文中的具体事例,如“背着重重的壳,一步一步地往上爬”的蜗牛,让学生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最苦与最乐”的内涵。
(2)学习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对比、衬托等,并能够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
-举例:对比“负着壳”的蜗牛和“没有壳”的蛇,衬托出作者面对困难时坚持不懈的精神。
(3)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正确书写、理解并运用。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最苦与最乐》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承担责任感到辛苦,但完成后感到快乐的情况?”(举例说明)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最苦与最乐”的奥秘。
4.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学习课文中的精彩语句,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有效表达,提升口语和书面语水平。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 第4单元第15课《最苦与最乐》同步练习含答案(人教部编版)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 第4单元第15课《最苦与最乐》同步练习含答案(人教部编版)

《最苦与最乐》同步练习走近作者梁启超,我国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学者、散文家。

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

曾师从康有为,与他一起成为我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并一起领导了著名的“戊戌变法”。

他一生著述宏富,所遗《饮冰室合集》共计149卷,1000余万字,被誉为中国“百科全书式”的巨人。

[来源:Z。

xx。

k主题解说本文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论述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人生最大的痛苦是未尽到责任,人生最大的快乐是尽到了责任。

同时告诉我们,必须要对国家、社会、家庭乃至自己勇于担负责任,这样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重点掌握(1)课文为什么在第1自然段不直接提出观点,而是先否定其他答案?提示:因为把贫、失意、老、死当作人生最大的痛苦,正是许多人的想法。

如果否定了这些答案,再提出自己的观点,就不会显得突兀,有水到渠成之妙。

以设问开头,还能引发读者思索,激起读者的共鸣。

(2)在作者笔下,“最苦”与“最乐”之间是什么关系?依据是什么?提示:两者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未尽责等于痛苦,尽责等于快乐,相辅相成。

依据是“一日应尽的责任没有尽,到夜里头便是过的苦痛日子。

一生应尽的责任没有尽,便死也是带着痛苦往坟墓里去”“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

难点突破为什么文章的第一部分只谈痛苦就用了两个自然段,而第二部分痛苦和快乐都谈了却只用一个自然段?提示:只要看一看“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这个分论点的论据就不难明白,第二部分中的痛苦是作者针对“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这个分论点提出的。

一、积累与运用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恩惠.()缠.着()契.约()招lǎn()循.环()xiè()却()监dū()死而后yǐ()2.将下列成语补充完整,并解释其意义。

(1)如(释)重负:。

(2)任重(道)远:。

(3)悲天(悯)人:。

(4)心安(理)得:3.按要求修改下面的观察日记。

×月×日星期三小雨转多云今天早晨,我在小区运动场玩,①忽然看到双杠上挂着一幅蜘蛛网。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5课《最苦与最乐》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5课《最苦与最乐》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正)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应该做的事。(反)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从而推论出最苦的原因:受良心责备,无处逃躲。
2.在文中找出有关种种责任的句子。
对人的责任: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
对事的责任: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
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的钱没有还,受了人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这个人的面也几乎不敢见他;纵然不见他的面,睡里梦里,都像有他的影子来缠着我。为什么呢?因为觉得对不住他呀!因为自己对他的责任,还没有解除呀!不独是对于一个人如此,就是对于家庭、对于社会、对于国家,乃至对于自己,都是如此。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有了这责任,那良心便时时刻刻监督在後头,一日应尽的责任没有尽,到夜里头便是过的苦痛日子;一生应尽的责任没有尽,便死也带著苦痛往坟墓里去。这种苦痛却比不得普通的贫困老死,可以达观排解得来。所以我说人生没有苦痛便罢,若有苦痛,当然没有比这个加重的了。
一、作者简介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学者。1895年赴北京参加会试,随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1898年参与“戊戌变法”。著有《饮冰室合集》,代表作有《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国历史研究法》等。
二、故事背景
痛苦与快乐,是人类永恒的思考话题。对此哲人志士有不少精彩的论述,平常百姓也有许多深刻的思考。思想家梁启超以他的远见卓识和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站在儒家的进取精神和佛家的超凡智慧的高度,道出了自己对痛苦和快乐的理解。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15课《最苦与最乐》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15课《最苦与最乐》教案
2.教学难点
-理解并内化梁启超的“责任”观念,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可能较难把握“责பைடு நூலகம்”的深层含义及其在人生中的重要性。
-识别并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对于修辞手法的理解可能存在难度,需要教师通过实例分析和练习来帮助学生掌握。
-对于一些生僻词汇和成语的理解,如“忧患意识”,学生可能需要更多的背景知识和语境练习来深化理解。
在新课讲授的过程中,我着重讲解了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和重点词汇。通过案例分析,我发现同学们对这些修辞手法有了更直观的认识。然而,对于一些理解能力较弱的同学,可能还需要我在课后进行个别辅导,帮助他们更好地消化这些知识点。
实践活动环节,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让同学们动脑又动手,这种形式得到了大家的好评。但从成果展示来看,部分小组在讨论过程中可能还存在一些沟通不畅的问题,导致成果不够理想。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讨论过程,适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和重点词汇。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对比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责任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在生活中承担责任、承担责任的意义等。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写作练习,运用课文中提到的修辞手法,创作一段关于责任的话。
-引导学生将课文中的观点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形成自己的思考,这对于学生的抽象思维和自我反思能力是一个挑战。
举例解释:
-在讲解“责任”观念时,教师可以通过讨论生活中的实例,如学习责任、家庭责任等,帮助学生具体理解责任的含义。
-对于修辞手法的难点,教师可以挑选课文中典型的句子,如“最苦的是责任未了,最乐的是责任尽了。”进行详细分析,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体会修辞的效果。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最苦与最乐》教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最苦与最乐》教案

《最苦与最乐》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 学习略读, 快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理解本文的主要观点。

2. 理解本文严谨的思路和作者对责任与苦乐关系的辩证认识。

3. 领会平实而又略带书卷气的语言风格,能结合实际表达自己的心得。

过程与方法:在略读中把握主要内容,结合旁批、明确问题、自主阅读,合作提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教育学生勇担责任,并从中获得超越小我的大快乐。

【教学重点】1. 学习略读, 快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理解本文的主要观点。

2. 理解本文严谨的思路和作者对责任与苦乐关系的辩证认识。

【教学难点】1. 理解本文严谨的思路和作者对责任与苦乐关系的辩证认识。

2. 领会平实而又略带书卷气的语言风格,能结合实际表达自己的心得。

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点拨法。

学法: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相结合。

课前准备:布置学生查找作者梁启超的资料,搜集与责任有关的名言,结合批注和“阅读提示”自学课文。

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同学们,冰心老人说过“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

”那么,生活中你遇到最苦的事情是什么?你遇到最快乐的事情是什么呢?看来,对于这个问题,每一个人的看法和感受都不相同。

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学者,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梁启超先生对于这个问题有过智慧和旷达的分析,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板书课题《最苦与最乐》二、出示学习目标1. 学习略读, 快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理解本文的主要观点。

2. 理解本文严谨的思路和作者对责任与苦乐关系的辩证认识。

3. 领会平实而又略带书卷气的语言风格,能结合实际表达自己的心得。

4. 培养责任感,学会勇担责任,并从中获得超越小我的大快乐。

三、汇报自学,展示自我说说你自学会了哪些知识,查找了哪些知识,向同学们展示你搜集的作者简介及其他资料。

1、介绍作者梁启超(1873年2月23日-1929年1月19日),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等。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十五课最苦与最乐 复习要点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十五课最苦与最乐 复习要点

15 最苦与最乐复习要点
一、重点字词
揽(lǎn)失意达观契(qì)约监督排解循环
如释重负海阔天空悲天悯(mǐn)人
二、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饮冰室合集〉集外文》,作者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思想家、学者。

三、主要内容及中心思想
这篇议论文运用举例、对比、引用等多种论证方法,论述了人在面对责任时应该是逃避还是承担的问题,告诉我们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四、知识点
1、论证严谨,思路清晰
文章开篇用了一串排比设问句,提出了关于人生最大的痛苦的许多答案,并且一一加以否定,指出人生最苦的是背负了未来的责任;然后再进一步论述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最后得出结论,论述人生应当勇于负责人,而不应当逃避责任。

2、语言凝重轻灵,流畅简洁
本文所谈论的话题是关于人生观的问题,谈论起来自然多一分审慎,多一分深思熟虑,于是就形成了本文的凝重风格。

文章的轻灵表现为各种不同的句式、各种不同的表达方式、各种不同的论证方法的灵活运用。

就句式而言,有陈述句,有设问句,有反问句,有感叹句,
有肯定句,有否定句。

就表达方式而言,有议论,有记叙,有抒情。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5课《最苦和最乐》预习和复习资料汇编(含练习题及答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5课《最苦和最乐》预习和复习资料汇编(含练习题及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下语文第十五课《最苦与最乐》资料汇编文学常识1.梁启超(1873年—1929年),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

清朝光绪年间举人,戊戌维新运动(即戊戌变法 )领袖之一。

中国近代思想家、学者。

曾协助康有为发动“公车上书”。

其著作多收入《饮冰室合集》中。

2.作者是一生思考、探索不息的学者。

从《最苦与最乐》我们可以学习卓如先生对责任与苦乐关系的辩证认识,体味其中折射出的作者的价值取向。

如果能进一步结合当前的生活现实,联系实际,定能有助于我们培养自己对正确人生观与价值观的认识。

内容主题《最苦与最乐》从最苦和最乐两方面来论述人生的责任,即负责任是便背上身心的重担,是人生最大的苦,而尽责任正是人生最大的乐,时时尽责,更时时快乐。

“人生须知道有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

这种苦乐循环,便是这有活力的人间一种趣味。

”关键字词揽lǎn:拉到自己这方面或自己身上来。

失意:不得志。

达观: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

契约qìyuē:指双方或多方共同协议订立的条款、文书。

监督jiān dū:监察督促。

排解:解脱。

循环:往复回旋。

指事物周而复始地运动或变化。

如释重负:好像放下了沉重的负担。

海阔天空:形容大自然的广阔,也比喻想象或说话毫无拘束,漫无边际。

悲天悯mǐn人:对社会和人类的灾祸苦难等表示忧虑和同情。

心安理得:自信事情做得合理,心里很坦然。

任重道远:担子很重,路程又长,比喻责任重大。

无入而不自得:语出《礼记中庸》。

意思是,君子无论处在什么境遇都能保持安然自得。

要点点拔文章的论点是: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论证时作者将重点放在“快乐”的反面“痛苦”上面,先论证“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再来论证“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开篇用了一连串的排比设问,引发读者思考,并将“贫”“失意”“老”“死”等人们常以为的人生最大痛苦一一加以否定排除,然后提出了自己的合理答案:“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高效课堂资料15最苦与最乐预习案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高效课堂资料15最苦与最乐预习案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高效课堂资料最苦与最乐 预习案班级: 姓名: 小组: 评价:【预习小宝典】1.请带上你的激情阅读文本,勾画课文中打动你的部分,细细品味。

2.★用善于发现的眼睛将预习中的疑惑填写到 “我的疑问”处。

3.☞你想了解作者梁启超吗?请看背面“助学微素材”。

【初读文本 自主积累】用你真挚的情感慢慢体味作者在文中蕴含的悲天悯人情怀,勾画、品析课文中你认为重要的语句并自主整理基础知识(字音、字形等),相信你一定会有所收获!【概说几言 初品其味】日常生活中,你觉得最苦的事情是什么,最乐的事情是什么?作者认为最苦、最乐的事情又是什么?梁启超(1873年2月23日—1929日),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

清朝光绪年间举人,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

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新法家代表人物。

幼年时从师学习,八岁学为文,九岁能缀千言,17岁中举。

后从师于康有为,成为资产阶级改良派的宣传家。

维新变法前,与康有为一起联合各省举人“公车上书”运动,此后先后领导北京和上海的强学会,又与黄遵宪一起办《时务报》任长沙时务学堂的主讲,并著《变法通议》为变法做宣传。

戊戌变法失败后,与康有为一起流亡日本,政治思想上逐渐走向保守,但是他是近代文学革命运动的理论倡导者。

逃亡日本后,梁启超在《饮冰室合集》、《夏威夷游记》中继续推广“诗界革命”那种诗中运用新名词以表新意的做法。

在海外推动君主立宪。

辛亥革命之后一度入袁世凯政府,担任司法总长;之后对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等严词抨击,并加入段祺瑞政府。

他倡导新文化运动,支持五四运动。

其著作合编为《饮冰室合集》。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初中语文 第16课 最苦与最乐 课前预习单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初中语文 第16课 最苦与最乐 课前预习单

第四单元中华美德16.最苦与最乐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契.约()监督.()卸.却()赔.礼()恩惠.()悲天悯.人()如释.重负()循.环()2.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得zuì()zòng()然海kuò()天空3.解释下列词语或根据解释写出词语。

(1)卸却:(2)监督:(3):原是佛教用语,后来泛指很困苦的环境。

(4):自信事情做得合理,心里很坦然。

(5):形容想象或说话毫无拘束,漫无边际。

(6):好像放下了沉重的负担。

形容心情紧张后的轻松愉快。

(7):对社会的腐败和人民的疾苦感到悲愤和不平。

4.文学常识填空。

梁启超(1873—1929),字,号,别号,广东新会人,中国近代维新派领袖、、学者。

1895年赴北京参加会试,追随康有为发动“公车上书”,次年在上海主编《时务报》。

主要著作有《》。

5.预习课文,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1)用精练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

(2)本文以“最苦与最乐”为题,而不以“苦与乐”为题,为什么?(3)读完全文后,你对“责任”是怎样看待的?参考答案1.qìdūxièpéi huìmǐn shìxún2.罪纵阔3.(1)卸掉。

(2)察看并督促。

(3)苦海(4)心安理得(5)海阔天空(6)如释重负(7)悲天悯人4.卓如任公饮冰室主人思想家饮冰室合集5.(1)人人必须尽责任(2)本文是从“最苦”和“最乐”两个侧面来谈“人要尽责任”的道理,“苦与乐”与本文的主要内容“谈责任”关系不大,所以,不以“苦与乐”为题。

(3)每一个人都有责任;尽责任是我们生活的全部内容;尽责任,就会快乐,否则,就会陷入痛苦。

《最苦与最乐》预习单

《最苦与最乐》预习单

《最苦与最乐》预习单1、略读课文,把握作者观点。

请在读的过程中,用红笔圈画出文中表明作者观点的句子。

(1)读完全文用了_____分_____秒(2)从文中摘录三句表明作者观点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根据课文内容,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课文第一顿的中心句是:“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这句话还起到了统领全文的作用。

()(2)课文第三段“所以我说,人生没有苦痛便罢;若有苦痛,当然没有比这个更加重的了”一句中的“这个”,指的是“应尽的责任没有尽”。

()(3)文章最后所说的“推卸”责任是指未尽责任,丢开不管;“解除”责任是指尽了责任,再无负担。

()(4)课文从“苦”和“乐”两个侧面来谈“人要尽责任”的道理,所以题目改成“苦与乐”也是恰当的。

()2、字词积累【揽】:拉到自己这方面或自己身上来。

课文例句:而且他常常要把这种责任揽在身上,肩头的担子,从没有放下的时节。

【失意】:不得志;不如意。

课文例句:人生什么事最苦?贫吗?不是。

失意吗?不是。

【达观】: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

课文例句:老、病、死,乃人生难免的事,达观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

【契qì约】:证明出卖、抵押、租赁等关系的文书。

课文例句: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

【监督】:察看并督促。

课文例句:有了这责任,那良心便时时刻刻监督在后头。

【素材】《最苦与最乐》预习资料(人教)

【素材】《最苦与最乐》预习资料(人教)

《最苦与最乐》预习资料梁启超(1873~1929)近代思想家,戊戌维新运动(戊戌变法领袖之一。

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

广东新会人。

梁启超自幼在家中接受传统教育,1889年中举。

1890年赴京会试,不中。

回粤路经上海,看到介绍世界地理的《瀛环志略》和上海机器局所译西书,眼界大开。

同年结识康有为,投其门下。

1891年就读于万木草堂,接受康有为的思想学说并由此走上改良维新的道路,时人合称“康梁”。

梁启超名言:
1.凡作事,将成功之时,其困难最甚。

行百里者半九十,有志当世之务者,不可不戒,不可不勉。

2.患难困苦,是磨炼人格之最高学校。

3.磊磊落落,独往独来,大丈夫之志也,大丈夫之行也。

清·梁启超《成败》磊磊落落:谓心地光明正大。

磊磊:原指群石高垒貌。

落落:豁达开朗貌。

独往独来:比喻不仰仗别人,无怕牵碍。

谓男子汉应当光明正大。

4.凡作事,将成功之时,其困难最甚。

行百里者半九十,有志当世之务者,不可不戒,不可不勉。

5.人生百年,立于幼学。

6.何时睹澄清,一洒民生艰?
7.人生百年,立于幼学。

8.患难困苦,是磨练人格之最高学校。

七年级下册语文15课《 最苦与最乐》预习知识点

七年级下册语文15课《 最苦与最乐》预习知识点

七年级下册语文15课《最苦与最乐》预习知识点
七年级下册语文15课《最苦与最乐》预习知识点
预习须知
一、学习目标
1.学习课文运用多种论证方法进行透彻说理的写法。

2.领会文章平实而又略带书卷气的语言风格。

3.体悟作者的苦乐观,培养对社会、他人、自己的责任感。

二、作者简介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思想家、学者。

著作大多收入《饮冰室合集》。

知识重点
一、字音词义
失意:不得志,不如意。

达观: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

如释重负:好像放下了沉重的负担。

悲天悯mǐn人:对社会的腐败和人民的疾苦感到悲愤和不平。

海阔天空:像大海那样广阔,如蓝天那样空旷,形容开阔,无拘无束,亦比喻言谈漫无边际,没有中心。

心安理得:自信事情做得合理,心里很坦然。

任重道远:担子很重,路程遥远;比喻责任重大,需要经过长期
的艰苦奋斗。

无入而不自得:语出《礼记·中庸》。

意思是,君子无论处在什么境遇都能保持安然自得。

君子有终身之忧:语出《孟子·离娄下》。

意思是,君子有终身的忧虑。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最苦与最乐》预习知识点梳理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最苦与最乐》预习知识点梳理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最苦与最乐》预习知识点梳理每个人都因所处立场和价值观不同,对什么是苦、什么是乐有着自己的认识。

本文提出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乐,可谓别出心裁而又洞察幽微。

“责任”一词重如泰山,或甘之如饴,或畏之如虎,趋避之间,最能折射一个人的价值取向与品格修养。

作者对责任与苦乐关系的辩证认识,体现了他的智慧和旷达,启迪我们直面人生,勇担责任,并从中获得超越小我的大快乐。

读完文章想一想:你的责任是什么?你从尽责中体会到快乐了吗?阅读时,注意把握严谨的思路,领会那种平实而又略带书卷气的语言风格。

①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

失意吗?不是。

老吗?死吗?都不是。

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

[批注]文章开篇提出“人生什么事最苦?”的问题,接着用了3个排比来设问,指出“贫”“失意”“老”“死”这些都不是人生最大的痛苦,然后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

”②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不多做分外希望),虽然失意不苦;老、病、死,乃人生难免的事,达观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

独是凡人在世间一天,便有一天应该做的事;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压在肩头,再苦是没有的了。

为什么呢?因为受那良心责备不过,要逃躲也没处逃躲呀。

[批注]本段是对第1段的进一步阐释,先解释贫、失意、老病死为何不苦,再说明因责任未尽受良心责备是再苦没有的了。

③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的钱没有还,受了人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这个人的面也几乎不敢见他;纵然不见他的面,睡里梦里都像有他的影子来缠着我。

为什么呢?因为觉得对不住他呀,因为自己对于他的责任还没有解除呀!不独是对于一个人如此,就是对于家庭,对于社会,对于国家,乃至对于自己,都是如此。

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

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前预习:
作者简介: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学者。

戊戌变法领袖之一。

曾倡导文体改良的“诗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

写作背景:本文选自《〈饮冰室合集〉集外文》(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痛苦与快乐,是人类永恒的话题。

哲人志士有不少精彩的论述,平常百姓也有许多深刻的思考。

思想家梁启超,以他的远见卓识和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站在儒家的进取精神和佛家的超凡智慧的高度,写下此文,道出了自己对痛苦和快乐的理解。

文体知识:议论文(1)议论文分为立论文和驳论文。

立论文的一般结构方式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三部分。

提出问题就是引出论述中心,提出论点;分析问题就是摆出论据来证明论点;解决问题就是得出结论。

(2)议论文常见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在驳论中,往往采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批驳方法和先假设对方的论点是正确的,然后引申,引出荒谬的结论,从而驳倒对方论点的“归谬法”。

词语理解:如释重负:好像放下了沉重的负担。

形容心情紧张后的轻松愉快。

无入而不自得:君子无论处在什么境遇都能保持安然自得。

悲天悯人:哀叹时世的艰危,同情人民的困苦。

多用来表示对社会的混乱腐败和人民的疾苦感到悲愤和不平。

达观: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

小心翼翼: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

一、注音:
契.约( ) 揽.( ) 悲天悯.人( ) 恩惠.()卸.却()纵.然( ) 监督.()循.环()如释.重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2、人生当___________ ,而不能____________
用最精练的语言概括中心论点
3、文章可以分为几部分?请分别概括其主要内容。

三、研读课文
(一)谈苦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在作者笔下,贫而不苦的原因是,失意而不苦的原因是,老、病、死不苦的原因是。

作者认为真正的痛苦源自。

2、为什么“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最苦呢?
3、作者举了哪些例子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呢?
4、作者认为责任有种种,你能从课文中找出有哪几种责任吗?
(二)谈乐
1、作者引用了哪些古语、俗语来形容尽责任之后的乐呢?请找出来,并讲讲它们的含义和作用。

2、作者认为这种乐的决定权在谁呢?结合文中语言谈谈你的理解。

(三)担责任
1、找出作者引用的名言佳句,并想一想这些话的含义以及要证明什么。

2、最后一段证明了什么内容呢? “卸却责任”和“解除责任”有什么不同?
四、合作探究文章的题目叫做《最苦与最乐》,最后一段中哪些句子分别呼应了“最苦”和“最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