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安族经济文化命脉的保安腰刀
保安族的“腰刀”是怎样用心铸成的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生活常识分享保安族的“腰刀”是怎样用心铸成的导语:庄子伟大,常以寓言说清楚一些贯穿中华民族历史的哲学,让每一个时代的人都能深受启迪,从而找到自己的地头。
无论是齐桓公轮扁的振聋发聩还庄子伟大,常以寓言说清楚一些贯穿中华民族历史的哲学,让每一个时代的人都能深受启迪,从而找到自己的地头。
无论是齐桓公轮扁的振聋发聩还是梓庆木匠的真实常态,都给了我们地头力真常应物以很好的启迪。
地头力不是靠强劲的逻辑去演绎,而是靠活生生的故事去诠释。
保安腰刀匠人就是现代版的梓庆。
tin保安族文化网在中国传统的十八般兵器里,排名第一的就是刀。
历史上,刀带给人类的绝大多数都是流血和死亡,但在中国的西北有一个民族,却是因为刀而得以繁衍生息,发展壮大,这就是保安族和保安腰刀。
2008年奥运会,保安腰刀还被选为赠送贵宾的贵重礼品。
保安腰刀与新疆的英吉沙刀、内蒙古的蒙古刀齐名,号称中国少数民族三大名刀。
与另外两种刀相比,保安腰刀显得朴实大气,刀锋笔直豪迈,刀锋与刀柄相连处没有横梁相隔,直接过渡到锋刃。
整体上简洁实用,与质朴的西北风土相吻合。
一柄在手,一股豪气油然而生。
制刀技艺不是一种简单的法门。
凡有方法便是局部,抓住方法,只是抓住局部。
可谓用力则力穷,用术则术罄。
只有一个人的力量和意识两部分有机地叠加在一起,才能形成一个人的整体力量。
制刀技艺就需要这样一种整体力量。
保安腰刀匠人深通这个道理。
手艺活是看下的!他们从来不指挥徒弟该如何做,而是让徒弟自己尝试,反应不过来,就是一巴掌,看上去残酷了一点,但实际上一个人从无判断力到有判断力,这是必经的过程。
中国的独生子女政策使孩子们从小就金贵,该长记性的地方,。
我的家乡——保安腰刀作文800字(优秀作文)
我的家乡——保安腰刀作文800字甘肃省积石山县是一个多民族的少数民族自治县,也是我的家乡,这里是保安族的聚居地,保安腰刀就是保安族人的魂。
保安腰刀与人们熟知的藏刀、蒙古刀一样,既是生活用具,也是一种装饰品。
当然,也是馈赠贵宾亲友的首选礼品。
爷爷说,保安腰刀作为保安族原汁原味保留下来的民族文化,以造型优美、线条明快、装潢考究而风行与西北一带,甚至在一些阿拉伯国家也颇有名气。
因为保安腰刀不仅是保安族传统工艺的一部分,他更是保安族人民血液与灵魂的一部分。
爷爷是个老保安,也是个老铁匠。
他告诉我;“制作一把外形美观的保安腰刀图案是非常重要的。
”我在无意间发现爷爷的保安腰刀上刻着一只手的图案。
我连忙跑去问爷爷,爷爷告诉我,这把图上的图案叫做“一把手”。
据爷爷说,关于“一把手”图案,还有一个传说。
很久以前,保安族中出了一位技艺十分高超的腰刀匠人,他制作的腰刀闻名于世,人见人爱。
他一身正气,只给好人打铁,不给坏人做刀。
有一年他家乡的县官为了巴结上司,限定这位铁匠在一个月内做出一百把刀来,否则,就要砍去他的手。
结果一个月过去了,铁匠没有做出一把刀。
县官再次以砍手相逼,却又被铁匠拒绝,县官恼羞成怒,下令把铁匠的手砍掉了……这位铁匠后来再也没有办法制作保安腰刀,但后辈们为了纪念这位英雄前辈,就在自己最珍惜的一把刀上刻上一个五指并拢的“一把手”图案。
在种类繁多的保安腰刀中,最著名的、最神秘的要数“折花刀”、“什样锦”双刀、“西瓜头”三种宝刀。
但是制作工序最繁琐的,“折花刀”应数第一。
爷爷说:“制作折花刀,要先把钢和铁放火里面烧红,烧红以后拧出来,拧出来以后再打磨,漂亮极了。
折花刀的暗纹便是钢与铁融合的钢线,这是经过反复锻打之后达到的钢与铁的水乳交融,这样才能保证锋利和坚韧的完美结合。
”这就是家乡的保安腰刀,让人敬佩与神往的一门艺术,作为保安儿女,我的心愿是让保安腰刀发扬光大。
今天我用这样的方式续写保安腰刀,让更多的人了解保安族、保安腰刀,我爱我的家乡,更爱家乡的保安腰刀。
保安族艺术 保安族“腰刀”有着怎样的历史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保安族艺术保安族“腰刀”有着怎样的历史导语:据说,清朝咸丰时期,保安族辗转迁徙,途经青海循化地区时,从塔撒坡修制土枪的工匠到处学到打铁技术。
当时制作的腰刀只为实用,如屠宰牛羊据说,清朝咸丰时期,保安族辗转迁徙,途经青海循化地区时,从塔撒坡修制土枪的工匠到处学到打铁技术。
当时制作的腰刀只为实用,如屠宰牛羊等,做工粗糙。
迁居至大河家地区后,保安腰刀作为交换品开始具有了商品性质,品种逐渐增多,质量也日渐提高。
经过一代又一代保安族匠人的努力,在设计、打坯成形、锻垫、加钢淬火、刻花刺字、镶嵌、磨光等方面都有极大发展。
发展到现在,保安腰刀的制作可以说已达到炉火纯青的水平,并以独特的风格和优良的品质驰名各地,畅销于甘肃、宁夏、青海、新疆、西藏、四川、云南、内蒙古以及北京、上海、广州等省区。
如今,保安腰刀已不仅是El常生活用具,更是一件质量上乘、工艺独特的手工艺品,周恩来总理曾将保安腰刀作为礼品馈赠给外宾;20世纪8O年代,随中国青年代表团访El 的保安族代表曾把保安腰刀作为礼物赠送给El本朋友。
1983年,保安腰刀被国家民委、轻工业部评为全国民族特需优质产品,1984年被评为甘肃省优质产品。
现在很多人已习惯将保安腰刀作为独特的手工艺品馈赠给亲朋好友及外国友人。
保安腰刀品种繁多,主要有“什样锦”、“雅五其”、“双落“、”“满把”、“扁鞘”、“双刀”、“细螺”、“波日季”、“哈萨刀”、“蒙古刀”、“一道线”、“鱼刀”等十多个品种,有“五寸”和“七寸”、“十寸”等不同规格。
腰刀的刀体是反复锻打的精铁再加钢淬火而成,刚柔相济,坚而不脆,韧而不屈,异常锋利。
保安族工匠还喜欢在刀面上打上七颗星星、五朵梅花、一条龙、一只手等精美、古朴的图案。
刀刃则分单独生活常识分享。
浅析功能主义视角下保安腰刀的文化功能变迁
化公司,给保安族带来了客观的经济收入。 (二)象征符号 保安腰刀在为保安族人民带来客观的经济收入,成为保安民族重要
的经济支柱的同时,保安人们开始对保安腰刀的感情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人们开始对保安腰刀寄予了一系列符号的象征,作为维系民族发展,见证 民族迁徙的物品。
1.族源象征 由于保安族人的共同经济生活,即保安族长期形成的相同的生产生 活方式一从事农业、畜牧业和以制作保安腰刀为主的手工业,保安腰刀不 单只人们是谋生的手段,更成为保安族族源象征。 在《社会文化史泛下的保安腰刀研究》中记载:关于保安族的起源,学 术界现今大致有三种主流说法:一是蒙古人为主说,二是回族为主说,三 是色目人为主说。他们认为,保安腰刀的形成及其打制的过程对保安族 的凝聚起到极大的作用。 2.迁徙象征 在历史中,保安族曾举族迁徙过,主要原因是水源问题和信仰冲突。 保安腰刀在保安族人心中具有极高的位置,它是保安人的守护神,是智 慧、英勇的化身,同时也是保安族的民族特性的物化及具体表现。 在调查中一位大叔告诉我们:听说 200 年前,保安族从青海同仁迁居 到循化时,一个修理火炮的“黑火匠”为他们密授了打制腰刀的工艺,当春 风绿了大山的沟沟坎坎的时候,寄居在撒拉族土地上的保安人为了谋生, 为了尽量少占用撒拉族朋友的土地,便开始打制腰刀以换取生活所需。 3.男性象征 在保安族的日常生活中,保安腰刀几乎都是与保安男性有关,成为男 性的专属。在保安腰刀的打制过程中,保安族男性将刀打造成自己英武、 潇洒同时又充满智慧的形象,它阐述着大多数男性的梦想,保安腰刀自然 在保安族中成为了男性的代表。 一位保安腰刀的县级传承人回忆说:“在过去的几十年,保安男性穿 传统服饰,佩戴腰刀。同时也是由男性打制腰刀并出售腰刀。保安族中的 女性是禁忌接触保安腰刀的。如:忌妇女在场过问刀子的制作过程;也忌 妇女在制刀工具上坐、跨过等行为等。” (三)价值观念 近年来,由于刀具管制的规定、销售利润、渠道等困境,保安腰刀的发 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但此时的保安腰刀逐渐被赋予了保安民族特有的 价值观念,正潜移默化的渗透到广大保安族人们的心中,成为维系民族生 存与发展的纽带。 1.认同功能 文化作为一个民族的精神记忆、灵魂,是民族分野的标志,也是该民 族自我认同、自我归属意识表达的符号,表征着本民族共有的归属感、认 同感和凝聚力。从内部认同来讲,保安族人民对保安腰刀具有高度认同 感、归属感并以保安腰刀为核心紧紧团结在一起,人们会因佩戴保安腰刀 心生强烈的自豪感;从外部认同来讲,保安腰刀声名远播,见刀如见保安 人的观念早已深深融入人民心中。 一位喇大爷这样说:“我们和回族都有相似的族源和信仰,但我们有 自己的刀,年轻娃娃身上别一把刀,人家一眼就可以看出来是保安族。在 外面看见身上有刀的人,心里面就舒坦。而喇大爷 9 岁的孙子在与我们交 谈中, (下转第 337 页)
保安族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
民族日报/2010年/3月/25日/第P06版临夏文化保安族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马沛霆传统文化是民族的重要特征,是民族共同体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是该民族成员世代传承相沿的共识符号,是该民族共同体内聚和团结的象征。
也是体现民族特点不可缺的要素,结构着民族的深层心理,联系着民族的过去、现在和将来。
正如民俗学专家郝苏民先生所言:“文化像一条通向古今的长河,沿着一定的生态环境从远古流到了现在,又要从现在流向未来。
”一、濒危中的保安族文化遗产保安族人民在其长期的社会生活中,不仅创造了丰富的物质文明,还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艺术,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增添了珍贵的精神财富。
保安族的文化遗产包括居住饮食、口头文学、手工技艺以及人生礼仪等诸多方面。
多少年来,这些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为陶冶保安族群众的情操,丰富保安族群众的生活都发挥着积极而有益的作用。
然而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保安族文化的保护与利用状况却不容乐观,从保安腰刀、保安族服饰和保安族婚礼的濒危状况中就可见一斑。
在整个保安族经济、文化生活中,保安腰刀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堪称保安族文化的象征。
它是无数工匠经过长期的观察、摸索、实践、不懈的追求与探讨而形成的,是保安族人民抽象思维和艺术创造的产物,也是植根于保安族传统文化的沃土中,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较高的艺术、审美价值的产物。
一方面,它始终贯穿着保安人的经济生活,成为保安人赖以生存的重要手段;另一方面,各类“保安腰刀”的式样、煅造技艺、方法以及修饰手段无不反映着保安人所经历的历史背景、思维观念以及文化价值。
虽然我们的政府以及各种社会力量在保护保安族传统腰刀工艺的态度一向是积极的,但由于现代经济社会的冲击以及其他现实因素的影响,刀具市场上出现了大量劣质的保安腰刀,而传统腰刀手工艺的地位更是每况愈下。
保安族的服饰文化无不折射出保安族当地独有的历史渊源、文化风俗、艺术传统以及宗教礼仪,更是外界认识和了解保安族的重要窗口。
然而由于长期以来保安族与众多民族杂居,加上当今社会服饰市场日渐活跃,中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步伐的加快,服饰产品丰富多样,品种繁多,使保安族服饰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仅在服装上出现异像,而且生活风俗也在逐渐变化。
保安腰刀传统工艺的流变与发展模式研究
保安腰刀是保安族人民独具 民族特色工艺制 品。保 安 腰刀传 统 工艺 是保 安 族 世代 流 传 下 来 的
传 统手 工技 艺 和 谋 生 手 段 , 是 保 安 族 智慧 与 文 更
化 的结 晶 。保 安 腰刀 传统 工 艺 的 历史 可 以追 溯到
元代 , 公元 17 年 , 2 1 即至元八年 , 蒙古统治者在 占
一
粮食及其他生活用品。 元朝时的保安族工 匠制造出一种名为 “ 黑膛
刀” 的木柄 皮鞘 刀 , 主要 用于 护 身 和屠 宰 牛 羊。 这
保 护
、
保 安族 和保 安腰 刀传 统 工艺
保 安族 的族 称 来 源于 原 居住 地 保 安 城 。从 族 源讲 , 保安 族是 元代 信 仰伊 斯 兰 教 的色 目人 , 长 在 期 的历 史发 展过 程 中 , 融合 了 回族 、 藏族 、 土族 、 蒙
“ 算 刀” 西 瓜 头” 鱼刀 ” 马 头刀 ” 。 珠 “ “ “ 等
二 、 安腰 刀传 统工 艺在 发展 中的流 变 保
收藏 , 之社 会 的发展 , 安族 人 民 受现 代 审美 观 加 保 的影 响 , 它 的样 式 造型 相 对 注 重 , 对 如现 在 的保 安
随着经 保 安 族 地 区经 济 文 化 的 发 展 , 统 的 传
种刀子结构比较简单 , 制作也很粗糙。1 世纪 6 9 0 年代 , 安 族 曾有 过 两次 跨 地 域 大 迁 徙 。第 一 次 保
是 在清 同治 三年 (84年 )从 清 海 同仁 县 降务 河 16 , 畔 的保 安地 方 , 徙 到 现 今 青 海 循 化 撒 拉 族 自治 迁
县 。第 二次是 在 同治 七 年 ( 8 8年 ) 从 青海 循 化 16 ,
浅述保安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现状
浅述保安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现状作者:王延春来源:《青年文学家》2012年第14期摘要:独特的保安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保安人民珍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中华文化艺术宝库的基本元素,将其保护好,发扬光大,继续传承,不仅是时代赋予保安人民的非常紧迫的任务,也是文化工作者的一份责任。
关键词:保安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作者简介:王延春,女(1984.10-),大学本科学历,现供职于甘肃省临夏州文化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部,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
[中图分类号]:G269.2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2)-14-0221-01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是一个多民族繁衍生息的地方,县境内居住着保安、东乡、撒拉、汉、回、土等民族,被誉为“大禹治水的源头”、“彩陶王的故乡”、“保安族居住的地方”,甘肃省特有的三个少数民族(撒拉、裕固、保安)之一的保安族就居住在这里,人口只有1.6万人。
保安族虽然是一个人口很少的民族,但其民族发展与文化传统源远流长,内涵丰富,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模式,可以说是“小民族,大文化”。
在历史的长河中,保安族人民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艺术,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民族民间文化。
具有独特民族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主要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保安腰刀锻制技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保安族口头文学与语言》,除此之外还有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保安族服饰、保安族饮食和保安族婚礼等地市级保护项目。
一、传统手工技艺类保护项目—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安腰刀锻制技艺”保安腰刀的生产已有100多年的历史,随着时代的发展,能工巧匠们带着各自的“绝招”,在一起不断切磋打刀技艺,对于造刀的复杂工艺过程,像设计、锻打、淬火、镶嵌、砸铆等都有了新的突破。
传统的制作工艺十分复杂,工序多者达80多道,少者也有30-40道,在诸多工序中有两道是至关重要的,即在锻打刀坯时加钢和炼烧以后的沾水,这正是衡量刀匠技艺的关键程序,也是“保安腰刀”的精髓所在。
保安族民间舞蹈现状思辨
文化是一个民族生活的写照,是该民族的历史活动轨迹。
民间歌舞作为文化的一部分,形象、生动、真实地反映了人民大众的生活习俗、审美特征、民族性格以及价值取向。
而保安族民间歌舞又是在民族发展的历程中不断吸收和借鉴各民族优秀文化的基础上,形成本民族独特的特点,也反映了族群的智慧与风范。
保安族民间歌舞丰富多样,主要有保安花儿、宴席曲、保安腰刀、秧歌、酒曲、财宝神①、咪咪②、民间传说、夺腰刀、摔跤等民族艺术精华,体现了保安族生活、习俗、审美等诸多方面。
本文在保安族众多的优秀歌舞形式中选择了保安花儿、宴席曲、《保安腰刀》三种民间歌舞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发展状态进行了田野调查。
保安花儿和宴席曲是保安人民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之一,影响较大,群众参与性较强,是载歌载舞的艺术形式。
保安腰刀作为一门优秀的民族工艺,是保安族民族文化的精髓,也是文学艺术创作的素材来源之一,《保安腰刀》作为保安族代表性的舞蹈作品,表现了制作腰刀的过程以及腰刀在生活中的应用。
一、保安族民间歌舞艺术现状笔者在调查保安族民间歌舞的现状时发现,关于民间歌舞发展脉络,至今为止没有一本书籍或一篇文章对其进行研究梳理。
因此,我们只能从一些零散的记载中得知,保安族歌舞艺术真正的发展与繁荣时期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到上世纪80年代之间。
这一时期在国家政策的号召下,民族文化艺术出现了百花齐放的局面,大量的民间艺人以及花儿歌手应邀参加全国以及省市的各类展演。
此后由于种种客观原因,保安族民间歌舞的发展越来越缓慢,甚至一度出现停滞状态。
近几年,许多文化研究者从不同的方面挖掘保安族民族文化,其中以保安族作家马少青为例,他致力于本民族的传统文化研究,对保安花儿、宴席曲以及文化魂宝———保安腰刀的认识,令无数学者为之感慨,许多人称他为花儿与腰刀的代言人。
(一)原生形态的民间歌舞“从行为学论,歌舞艺术是人类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在一定的环境中产生、发展和传衍,并在此过程中,不断地受到环境的影响和制约。
保安刀
保安腰刀种类繁多,各具特色,比较著名的腰刀有:"什样锦"、"什样锦双刀"、"雅王其"、"波日季"、"一刀线"、"双落"、"满把"、"扁鞘"、"蒙古刀"、"哈萨克刀"、"鱼刀"等等。规格多为5寸、7寸、10寸三种。刀面上,分别镌刻着手、龙、梅花等各种图案。其中,最漂亮的还数"什样锦"。这种腰刀造型优美,线条明快,装潢考究,工艺精湛。刀柄均用什样锦镶嵌而成,图案协调华丽。金黄、翠绿、湛蓝、黛黑、银白、桃红……五彩缤纷,并夹有朵朵梅花。银白色的刀鞘,包着三道枣红色的铜箍,分外璀璨夺目。刀鞘上端有个小孔,挂有别致的紫铜环子。拔刀出鞘,刀锋闪闪发亮,寒光逼人。
保安腰刀与新疆的英吉沙刀、云南阿昌族的户撒刀齐名,号称中国少数民族三大名刀。
保安族居住在甘肃省临夏境内的积石山县大河家。现有人口11000多人,信仰伊斯兰教。这里水草肥美、林木葱郁,泉水潺潺。据说是大禹治水的源头。保安腰刀是保安族传统的手工艺制品,主要产于甘肃省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大河家镇、刘集乡及周边地区。长期以来,保安族腰刀锻制技艺一直是维系整个保安族生存的重要手段,也是保安族经济文化的命脉。保安腰刀与藏刀,蒙古刀齐名。保安腰刀造型优美,线条明快,装潢考究,工艺精湛。它不仅是生活用具,也是别致的装饰品和馈亲赠友的上乘礼品。因此,深受西北各族人民的欢迎,在阿拉伯国家也颇有名气。
临夏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
临夏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
临夏是甘肃省的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以下是一些临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
1. 河州贤孝:又称“河州调”,是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的地方传统说唱艺术,起源于清朝初年。
河州贤孝以叙事为主,唱词内容以劝世文和传统故事为主,有着严格的曲牌和演出程序。
2. 保安腰刀:保安腰刀是甘肃省保安族的传统工艺品,具有独特的造型和精美的制作工艺。
保安腰刀制作技艺是保安族传统的手工技艺,包括锻、焊、砸、淬火、磨等20多道工序。
3. 临夏砖雕:临夏砖雕是甘肃省临夏市的地方传统手工技艺,具有独特的雕刻工艺和烧制技术。
临夏砖雕的题材多样,包括人物、动物、花卉等,雕刻精细,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4. 回族花儿:花儿是甘肃省回族等少数民族的传统民歌,具有高亢激越、节奏明快的音乐特点。
回族花儿包括山花儿和水花儿两种,具有丰富的唱词内容和多样的表现形式。
5. 临夏木雕:临夏木雕是甘肃省临夏市的地方传统手工技艺,具有独特的雕刻工艺和表现形式。
临夏木雕的题材多样,包括人物、动物、花卉等,雕刻精细,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临夏地区多民族文化的重要体现,也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保护和传承这些文化遗产,对于弘扬中华文化,促进文化多样性和民族团结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各各民族的分布地区
48、佤 族:分布在云南,人口35万余人,从事农业,木鼓舞富有民族特色,多次在全国民族舞蹈中获奖,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甩发舞
49、维吾尔族:主要分布在新疆,人口721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善种粮棉和瓜果,有自己的语言。——手鼓舞
50、乌孜别克族:分布在新疆,人口约1.4万余人,主要从事畜牧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51、锡伯族:主要分布在辽宁、吉林、黑龙江、新疆等地,人口约17万余人,主要从事渔猎和农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52、瑶 族:分布在广西、湖南、云南、广东等地,人口17万余人,主要从事山地农业,有自己的语言。——盘王节、长鼓舞
28、黎 族:分布在海南省,人口111万余人,以农业为主,妇女精于纺织,“黎锦”“黎单”闻名于世,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打柴舞
29:僳僳族:分布在云南、四川等地,人口57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上刀杆
30、珞巴族:分布在西藏,人口0.2万余人,主要从农业和狩猎,有自己的语言。
31、满 族: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吉林、辽宁,人口约982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兼营渔牧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穿旗袍,萨满舞,二贵摔跤
32、毛南族:分布在广西,人口7.1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善于饲养菜牛和编制花竹帽。有自己的语言。——分龙节舞龙
33、门巴族:分布在西藏,人口约0.7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擅长编制竹藤器和制作木碗。有自己的语言。
53、彝 族:分布在云南、四川等地,人口657万余人,喜食“砣砣肉”,爱饮“杆杆酒”,舞蹈音乐独具特色,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虎节
保安族文化
保安腰刀是保安族传统的手工艺制品,主
要产于甘肃省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 县大河家镇、刘集乡及周边地区。长期以来, 保安族腰刀锻制技艺一直是维系整个保安族生 存的重要手段,也是保安族经济文化的命脉。
• 生产保安腰刀,已有150多年的历史。早期 腰刀是没有鞘的木头把子,后来发展成牛角 把子,但是。造型、刀口、式样仍然不够理 想。
保安腰刀是我们民族特有的工艺品,也是我们民族文学 艺术创作的主要源泉之一,保安族著名作家马少青的小说 《保安腰刀和蛋皮核桃》、保安族青年诗人马学武创作的诗 歌《腰刀情》获多种奖项。保安族画家王福祥创作的国画 《保安刀艺》曾在北京全国农民画展中崭露头露角,荣获二 等奖,后又在挪威、瑞士等国巡回展出。临夏州歌舞团编排 的《保安腰刀》曾进京汇报演出。保安族传统体育项目《夺 腰刀》在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上获“优秀表演奖”。 另外,《我帮阿爷打腰刀》是保安族小朋友最喜爱传唱的儿 童歌曲之一。
中国少数民族工艺美术
——保安腰刀
在中国传统的十八般兵器里,排名第一的 就是刀,刀是人类最早也是最普遍使用 的冷兵器之一。历史上,刀带给人类的, 绝大多数都是流血和杀戮,但在中国的 甘肃,有一个民族,却是因为刀而得以 繁衍生息,发展壮大。这就是著名的腰 刀民族——保安族。
一 保安族简介:
保安族聚居区位于甘肃、青海交界的积石山下,
• 唐人宝刀夸大食, 于今利器称米昔。
• 十年土涮松纹生, 戎王造时当月蚀。
7寸西瓜头折花刀
保安腰刀种类繁多,各具特 色,比较著
名的腰刀有:“什样锦”、“什样锦双刀”、 “雅王其”、“波日季”、“双落”、“满 把”、“扁鞘”、“蒙古刀”、“哈萨克刀”、 “鱼刀”等等。刀面上,分别镌刻着手、龙、 梅花等各种图案,这是区别腰刀的不同风格、 不同式样的主要标志。其中,最漂亮的还数 “什样锦”。这种腰刀造型优美,线条明快, 装璜考究,工艺精湛。最引人注目的是腰刀的 把子。
把手~托起的民族 保安族历史文化侧记
■岁月钩沉“一把手”托起的民族——保安族历史文化侧记东乡族/冯岩什样锦把子的钢刀子,银子(啦)包下的鞘子;青铜打下的尕镊子,挎上是格外地干散。
我的故乡在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
在自治州的西北角,矗立着海拔约三千米的积石山。
积石山原先叫积石关,曾经被誉为河州二十四关之首,系祁连山系向南延伸的余脉。
据说,积石关便是大禹治水的源头。
积石山下的黄河之滨,有一处水草肥美、宜农宜牧的好地方——大河家镇,在此生活着一个以盛产腰刀而闻名于世的民族——保安族。
他们世世代代依偎在母亲河边,依托人文积淀厚重的积石山而生存,与之有着不解之缘。
我家是回族、东乡族、保安族等多民族融合的大家族,与保安族有着不浅的缘分。
大嫂、弟媳都是保安族,她们的父辈都是来自大河家地地道道的保安族。
故而,我与这个民族,与大河家,就多了几分亲切感与默契。
数年前的一个夏天,我随母亲、哥哥应邀来到了大河家,走亲戚外加旅游观光。
虽然此行显得有点匆忙,但我对大河家以及保安族聚居的“保安三庄”(甘河滩、梅坡、大墩),可以说有了身临其境的感受。
大河家是一个多民族聚集的小镇,在这个弹丸之地,有汉族、回族、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土族、藏族等民族。
保安族是我国信仰伊斯兰教的十个少数民族之一,大多数教民属嘎德林耶派崖头和高赵家两个门宦,主要聚居在大河家镇大墩、梅坡、甘河滩等村,另有部分居住在刘集乡的高赵李家村与柳沟乡的斜套村等地,还有少数散居在青海河东地区和新疆的一些地方。
保安族与东乡族、裕固族并列为甘肃省的三个特有民族。
保安族同东乡族一样,有自己的语言而无文字,保安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
保安族人之间交流使用保安语,现在的大多数人兼通汉语,通用汉字。
历史上,历代统治者都不承认保安族为单一的民族,称他们为“保安回”、“番回”。
新中国成立后,1952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批准,正式命名保安族,1981年成立了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
1953年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时,保安族人口不到五千;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保安族达到了两万人。
甘肃积石山风俗作文
甘肃积石山风俗作文甘肃积石山县是一个多中华民族的少数民族彝族自治州,也是美丽的家乡,这儿是保安族的聚集地,保安腰刀便是保安族人的魂。
保安腰刀与大家熟识的藏刀、蒙古刀一样,既是日常生活用品,也是一种装饰物。
自然,也是赠予vip亲朋好友的优选礼物。
爷爷说,保安腰刀做为保安族原生态保存出来的民俗文化,以造型设计幽美、线框轻快、装修独特而流行与大西北一带,乃至在一些中东地区也颇有名。
由于保安腰刀不但是保安族传统手工艺的一部分,他也是保安族老百姓血夜与生命的一部分。
爷爷是个老保安人员,也是个老铁匠。
他跟我说;“制做一把外观设计美观大方的保安腰刀图案是十分关键的。
”我还在偶然间发觉爷爷的保安腰刀上刻着一只手的图案。
我赶忙跑去问爷爷,爷爷跟我说,这把图上的图案称为“一把手”。
据爷爷说,有关“一把手”图案,还有一个传说故事。
很早以前,保安族抽出了一位手艺十分精湛的腰刀工匠,他制做的腰刀闻名世界,大众都喜爱。
他一身正气,只给善人淬炼,不给坏蛋做刀。
有一年他故乡的知县为了更好地讨好领导,限制这名铁匠在一个月内作出一百把刀来,不然,就需要砍去他的手。
結果一个月过去,铁匠沒有作出一把刀。
知县再度以砍掌纹逼,却又被铁匠回绝,知县气急败坏,一声令下把铁匠的手削掉了……这名铁匠之后再也不会方法制做保安腰刀,但晚辈们为了更好地留念这名英雄人物老前辈,就在自身最爱惜的一把刀刻着上一个五指闭拢的“一把手”图案。
在类型多种多样的保安腰刀中,最知名的、最神密的就是“折花刀”、“什样锦”大剑、“西瓜头”三种大刀。
可是制做工艺流程最繁杂的,“折花刀”应数第一。
爷爷说:“制做折花刀,要先把钢和铁纵火里边烧红,烧红之后拧出去,拧出去之后再打磨抛光,好看无比。
折花刀的暗纹就是钢与铁结合的钢丝,它是历经不断锻造以后做到的钢与铁的唇齿相依,那样才可以确保锐利和坚毅的极致融合。
”这就是故乡的保安腰刀,令人钦佩与心驰神往的一门造型艺术,做为保安人员子女,我的心愿是让保安腰刀发扬。
保安族民族传统体育保护与传承研究
75基金项目:本文系甘肃省体育局体育社科项目,课题名称:保安族民族传统体育保护与传承研究,课题编号:GST2018118。
作者简介:王艳(1988—),女,汉族,甘肃天水人,西北师范大学知行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
包莉(1978—),女,汉族,甘肃天水人,南京中医药大学翰林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文化。
赵姗姗(1987—),女,汉族,甘肃临夏人,临夏州全民健身中心副主任,研究方向:民族民间传统体育。
保安族民族传统体育保护与传承研究王艳 西北师范大学知行学院 包莉 南京中医药大学翰林学院 赵姗姗 临夏州体育局摘要:文章以保安族代表性传统体育“夺腰刀”作为研究对象,对当前“夺腰刀”的保护和传承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提出了民族体育保护与传承的策略。
从以赛促承、文化赋能、特色教育、全民健身等视角,建立保安族传统体育经济发展和民族体育文化传承保护的长效机制。
关键词:保安族;民族文化;民族文化保护传承引言保安族传统体育文化,凝结着保安族文化精髓,是不可多得的历史文化财富。
在现代体育浪潮的冲击下,保安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正面对着严峻的考验。
现代体育项目逐渐成为保安族年轻人们首要选择的锻炼方法,经济以及其他客观因素的影响也使得保安族传统体育活动的开展十分受限。
对此,无论是从体育健身的角度分析,还是从文化传承的视角去研究,保安族传统体育文化都应该得到良好的保护和传承。
一、保安族民族传统体育保护与传承的价值解析(一)可辅助全民健身事业积极展开保安族传统体育项目具有简单易学的特征和优势,以保安族最经典的“夺腰刀”项目为例,夺腰刀活动包含走、跑、跳跃、闪躲等基本动作,可以充分锻炼人们在柔韧、体力、耐力等方面的身体机能。
做好保安族传统体育的保护和传承,可以令更多的人参与到传统体育活动中来,进而达到增加锻炼人数、建立稳定锻炼习惯的作用,更能够稳步提升民众的健康水平,从而有效帮助全民健身事业的开展。
保安族艺术 保安族的“腰刀”为何如此有名
保安族艺术保安族的“腰刀”为何如此有名
>保安族腰刀响誉海内外。
保安族有着悠久的制刀历史,保安腰刀选材精细、外型美观、锋利耐用、制作技术高超,在甘肃、青海各民族中享有盛名。
据说,保安族的制刀手工业初创于19世纪50~60年代,时为清咸丰、同治年间,一些保安族工匠途经青海循化地区时,向外来汉、回、蒙古等族修制土枪的工匠学会了打刀技术。
当时制作的腰刀质量粗劣,式样笨拙。
后来经过百年来制刀经验的积累,工艺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保安腰刀无论从锻造技术上,还是工艺水平上都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受到各族人民的一致赞誉。
保安刀的种类很多,其中腰刀中以“双刀”和“双垒刀”为最著名。
其造型的美观主要表现在刀鞘和刀柄上面,保安腰刀的刀鞘和刀柄的装饰瑰丽奇巧。
而制刀材料多选用光泽细腻的黑、白色牛角,并镶以黄铜或红铜,配以白铁做底的柄箍,制作精美绝伦。
近年来,随着生产的发展,还采用各种透明硬质塑料做刀柄,镶上色调明快的各种图案。
刀面上刻有双龙戏珠、丹凤起舞、火轮球等图案,栩栩如生,玲珑剔透,悦人心目。
现在著名腰刀的名称,有“什样景”、“波日季”、“雅五七”、“一刀线”、“双落”、“满把”、“扁鞘”,等等,其中以“什样景”为最上品。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由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和农村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保安地区一家一户的制刀工业,逐步实行了乡办、村办、联户办、家庭办等多种形式,为乡镇企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保安族人民引以自豪的保安腰刀的生产走上了一条不断发展、不断创新的广阔道路。
10大非遗扶贫支持地
10大非遗扶贫支持地作者:彭一来源:《中华手工》2020年第04期“非遗扶贫”是近年来传统手工艺行业里出现的高频词。
自2018年以来,我国陆续出台相关文件,拟定了一批非遗扶贫重点支持地区。
这些地区一直培养着传统技艺的“课代表”,它们不仅盘活了当地的地域与人文资源,更在促进群众增收,助力精准扶贫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对文化底蕴深厚的贫困地区来说,通过非遗助力扶贫,不管从非遗传承的角度还是扶贫效益的角度,都是可以优先选择的脱贫新路径。
为此,我們列举了由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国务院扶贫办综合司联合公布的10个地区的12项非遗技艺,在多方力量的聚合下,它们成为脱贫工作的助推力,促进着非遗贫困地区人口增产增收。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墨玉县:地毯织造技艺地毯织造技艺包括设计、织造、平活、剪片、洗毯、整理等环节。
织毯的羊毛线有的仍采用古代植物染料加以印染。
地毯不仅是少数民族生活的必需用品,而且大量出口到海外。
地毯的图案吸收了古代青铜器、刺绣、织锦、瓷器等图案的特点,特别是新疆、内蒙古、青海、宁夏、西藏等地少数民族的地毯更呈现出各自不同的艺术特色。
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尼木县:藏香制作技艺藏香相传是公元7世纪时由松赞干布的大臣吞米·桑布扎所创,距今已有1 300多年的历史。
传统的藏香制作技艺采用柏树干、麝香、白檀香等几十种香料为原材料,制作时先把柏树干锯成若干小段,去皮,再用水车磨成柏树木泥,和各种香料一起搓揉,然后把混合各种香料的柏树木泥放入牛角内压挤成型,再经过两到三天的晾晒,制成藏香。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彝族毛纺织及擀制技艺彝族毛纺织及擀制技艺是一种特殊的织造工艺,它先将羊毛、骆驼毛等用热水浸湿,然后加以挤压,用棍棒碾轧和揉搓等方式使毛绒黏合在一起,形成名为“毡”的无纺织型毛织品。
彝族人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形成了以羊毛和羊皮制作袈什、瓦拉、毛裙、毡帽、毡袜等服饰的习俗。
喜德县:彝族漆器髹饰技艺彝族漆器选用优质杜鹃木、酸枝木、樟木等为原料,经过干燥、打坯、打磨、补灰、水磨、打底、髹饰等40多道工序制成。
保安族禁忌文化的命脉——腰刀文化
保安族禁忌文化的命脉——腰刀文化保安族人民是一群生活在大草原上的英雄儿女,他们也是常年生活在马背上的游牧人民,刀也是象征着民族精神和勇敢的象征。
在保安族腰刀是他们随身携带的物品,它既能生活变得更加的方便也能体现出男儿本色。
我在下面的保安族文化为您带来保安族的腰刀文化。
【保安族禁忌文化的命脉——腰刀文化】聚居于大河家镇甘河滩、梅坡村、大墩村及刘集乡高李村的保安族人民擅长制刀,所产刀具锋利无比,构造精巧、式样考究,工艺独成一体,称“保安腰刀”,它与藏刀、蒙古刀齐名,是保安族人民的传统工艺品。
2006年,保安腰刀的锻制技艺被列为我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据传,清咸丰年间,保安族人辗转迁徙途经青海省循化地区时,从塔撒坡修制土枪的工匠处学到打刀技术。
当时制作的腰刀式样简单,质量粗糙。
清同治初年,保安族在大河家定居后,掌握了刀刃加钢技术,改进制作工艺,质量逐渐提高,式样日趋完美,打刀业成为保安族的主要手工业。
保安腰刀由刀身、刀把和刀鞘组成。
一般是先把择好的铁反复锻打,然后劈开加钢,最后淬火而成。
保安腰刀的刀柄,多由细腻光滑的铜片、铜条、黑白色牦牛角、彩色塑料,透明柔软的有机玻璃、银焊、赛璐珞等材料叠合镶嵌。
打磨后,便光滑亮丽、精美绝伦,犹如彩锦,被称为“什样锦”,这是保安腰刀的最具特色处。
刀鞘多用黄铜或白铁皮打成外壳,内装木芯以保护刀刃。
在锃亮的刀面上刻有七颗星、五朵梅、一条龙、一把手等,便于区别不同风格、不同式样的标志性图纹,纹饰精细,图案古朴。
比较着名的腰刀有“什样锦”、“雅王其”、“波日季”、“一刀线”、“双落”、“满把”、“扁鞘”、“蒙古刀”、“哈萨克刀”、“鱼刀”等等。
其中最漂亮的要数“什样锦”,最有名气的则推“波日季”,有关“波日季”腰刀的来历,还有着一个动人的传说。
传说从前保安人居住的地方美丽富饶,人畜兴旺。
忽然,有一年出现了一个魔鬼,隔三差五魔鬼就下山到村子里掠取姑娘,人心慌慌,不敢出门。
大河家:保安体育文化的摇篮
大河家:保安体育文化的摇篮——以夺腰刀为例撰写人:阿利亚养成计划团队全体成员保安族聚居的大河家、刘集等乡镇属于积石山县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
(以下简称积石山县)该县地处甘肃省西南部,临夏回族自治州境西北,位于东径102°41′—103°06′,北纬35°34′—35°52′之间,东南与临夏县接壤,西与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毗邻,北以黄河为界与青海省民和回族自治县隔河相望,东北与永靖县以黄河为界。
南北宽约33公里,东西长约37公里,海拔1735—4309米,总面积为909.97平方公里,县城吹麻滩镇,距临夏回族自治首府临夏市55公里,距省城兰州市217公里。
积石山县地处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过渡地带。
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西南高,东北低,相对落差大。
西南部为高寒阴湿山区,东北部为高寒干旱山区,县境内大部分为山地、深峁、沟壑的丘陵、山坡地带。
主要山脉是积石山,其最高峰为雷帝山(海拔4309米) 。
积石山县属于典型的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山区、高山综合气候特征。
县内主要农作物为小麦。
全年平均气温摄氏5.2度,年降水量为660.2毫米。
全县平均日照数为2322小时,无霜期为130天左右。
太阳能资源和水资源相对丰富。
此次阿利亚养成计划团队的实践地点就在积石山县内的大河家小学,我们也有了一次可以深度了解极具民族特色的保安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机会。
在大河家这片土地上,一提起保安族,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便是保安腰刀,怕是很少会知晓“夺腰刀”这一个极具代表性的保安族传统体育项目,同样也是保安族奋发有为精神的重要体现之一。
保安族的传统体育,就是在长期的实践和适应本民族特点中发展起来的。
其典型的传统体育项目主要有射箭、抱腰拔腰、羊皮筏竞渡、甩抛尕和夺腰刀等,呈现出自发性、普及性与因地制宜的特点,具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
目前“夺腰刀”作为保安族特色体育项目之一,已经申请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保安族经济文化命脉的保安腰刀
2009-10-15 12:14:57 作者:56china 来源: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条
保安族经济文化命脉的保安腰刀源自一个动人的传说
聚居于大河家镇甘河滩、梅坡村、大墩村及刘集乡高李村的保安族人民擅长制刀,所产刀具锋利无比,构造精巧、式样考究,工艺独成一体,称“保安腰刀”,它与藏刀、蒙古刀齐名,是保安族人民的传统工艺品。
2006年,保安腰刀的锻制技艺被列为我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据传,清咸丰年间,保安族人辗转迁徙途经青海省循化地区时,从塔撒坡修制土枪的工匠处学到打刀技术。
当时制作的腰刀式样简单,质量粗糙。
清同治初年,保安族在大河家定居后,掌握了刀刃加钢技术,改进制作工艺,质量逐渐提高,式样日趋完美,打刀业成为保安族的主要手工业。
保安腰刀由刀身、刀把和刀鞘组成。
一般是先把择好的铁反复锻打,然后劈开加钢,最后淬火而成。
保安腰刀的刀柄,多由细腻光滑的铜片、铜条、黑白色牦牛角、彩色塑料,透明柔软的有机玻璃、银焊、赛璐珞等材料叠合镶嵌。
打磨后,便光滑亮丽、精美绝伦,犹如彩锦,被称为“什样锦”,这是保安腰刀的最具特色处。
刀鞘多用黄铜或白铁皮打成外壳,内装木芯以保护刀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