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肝脓肿诊疗规范
2023细菌性肝脓肿的治疗
2023细菌性肝脓肿的治疗1、P1A的抗菌治疗:(1)经验性抗菌药物的选择及治疗疗程:①单纯抗菌药物治疗适用于3cm以下的P1A o②对于轻、中度感染不合并MODS的患者,首选推荐:三代头泡联合甲硝嗖R-内酰胺类/%内酰胺酶抑制剂联合甲硝嘤;氨节西林联合庆大霉素及甲硝嘤。
③替代方案:氟瞳诺酮类联合甲硝嗖。
④单纯抗菌药物治疗建议4~6周。
对初始引流反应良好的患者建议2~4周静脉抗菌药物治疗,而引流不完全的患者建议4~6周静脉抗菌治疗。
⑤临床上建议将患者的体温、PCT等作为评估抗菌治疗效果的有效指标,协助指导合理停药。
脓肿难以引流的患者通常需要较长的疗程。
⑥治疗后期口服抗菌药物治疗可根据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采用特定口服药物。
若没有培养结果,可合理选择经验性口服抗菌药物,包括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单药治疗或氟瞟诺酮类联合甲硝嗖治疗。
(2)特殊况下的抗菌选择:①肝脓肿伴脓毒症休克/MODS:初始经验性抗菌治疗方案可选择碳青霉烯类(如亚胺培南-西司他汀、美罗培南、比阿培南等)或广谱青霉素/β-内酰胺酶抑制剂组合,也可使用三代或四代头胞菌素联合甲硝嘤。
抗菌药物疗程为7~10d;对于脓毒性休克患者,若初始应用联合抗菌药物治疗后临床症状得以改善或感染好转,推荐降阶梯治疗。
②怀疑导管相关感染:需考虑金葡菌感染可能,经验性治疗药物包括万古霉素或者达托霉素,如药敏结果提示MSSA,则抗菌药物降阶梯为β-内酰胺类药物。
③免疫抑制宿主伴或不伴有中性粒细胞减少:需警惕真菌感染的风险,如侵袭性假丝酵母菌病或假丝酵母菌菌血症等,经验性治疗药物包括卡泊芬净、米卡芬净、氟康嘤等。
2、穿刺或置管引流的适应证:①液化成熟的肝脓肿;②药物保守治疗效果不明显,持续高热的肝脓肿:③直径>3cm的脓肿首选置管引流。
3、手术治疗适应症:①脓肿有高度破溃风险,或已经破溃形成腹膜炎、胸膜炎:②合并其他胆道疾病需手术的P1A o③经规范的药物及介入治疗(经皮穿刺引流7d)病情无明显改善者:④脓肿内容物黏稠致引流不畅或堵塞引流管:⑤多房性及多发性P1A o。
临床执业医师消化系统:细菌性肝脓肿
临床执业医师消化系统:细菌性肝脓肿细菌性肝脓肿(一)诊断>>起病较急,主要症状:寒战、高热、肝区疼痛和肝大,伴恶心、呕吐、食欲缺乏。
>>巨大肝脓肿——可使右季肋饱满,局部皮肤凹陷性水肿。
>>辅助检查:①B超:首选。
②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增高,明显左移。
③胸腹部X线检查:右叶脓肿:右膈肌升高;肝阴影增大。
左叶脓肿:胃小弯受压、推移现象。
(二)鉴别诊断1.阿米巴肝脓肿发病较缓慢,大便或乙状结肠镜检查可发现阿米巴滋养体或包囊,多在肝右叶,单发,脓液棕褐色无臭。
2.原发性肝癌:AFP升高,B超、CT可鉴别;3.胆道感染:胆囊肿大,Murphy征(+);或Charcot三联征;B超可鉴别。
4.右膈下脓肿:·继发于腹腔内感染或腹部大手术后,全身症状不如肝脓肿严重,用力吸气可加剧肩部疼痛;·X线——膈下有液气平;·B超可鉴别。
(三)治疗原则1.全身支持充分营养,纠正水和电解质平衡失调,必要时多次小量输血和血浆以纠正低蛋白血症,增强机体抵抗能力。
2.抗生素首选——针对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厌氧性细菌敏感的抗生素,如:青霉素,氨苄西林,加氨基糖苷类,或头孢菌素类、甲硝唑。
然后根据细菌培养(以原发化脓病灶的脓液或血液作培养)和抗生素敏感试验结果选择有效抗生素。
3.经皮肝穿刺脓肿置管引流术适用于单个较大的脓肿。
在超声引导下行穿刺。
置管引流术后的第二或数日起,即可用等渗盐水(或加抗菌药物)缓慢冲洗脓腔和注入抗菌药物。
待治疗到冲洗出液体变清澈,超声检査脓腔直径约<2cm,即可拔管。
4.切开引流——经腹腔切开引流。
适用于:较大脓肿,估计有穿破可能,或已穿破胸腔或腹腔;胆源性肝脓肿;位于肝左外叶脓肿,穿刺易污染腹腔;慢性肝脓肿。
术中脓腔内放置多孔橡胶管引流。
注意:①脓肿已向胸腔穿破者,应同时引流胸腔;②胆道感染引起的肝脓肿,应同时引流胆道;③血源性肝脓肿应积极治疗原发感染灶。
肝脓肿诊疗规范2022版
肝脓肿诊疗规范2022版肝脓肿(IiVerabSCeSS)是指肝实质内单发或多发的脓性物积聚,多为细菌性、阿米巴性或混合性脓肿。
而细菌性肝脓肿(bacterialIiverabscess)是指化脓性细菌侵入肝脏,造成局部肝组织炎症、坏死、液化,脓液积聚而形成的肝内化脓性感染。
本节重点介绍细菌性肝脓肿,阿米巴性肝脓肿参见相关章节。
【流行病学】细菌性肝脓肿全球发病率每年估计为(1.1-2.3)/10万,亚洲地区发病率痛对较高,我国大陆地区为(Ll~3.6)∕10万,台湾地区可达17.6/10万。
细菌性肝脓肿常继发于恶性肿瘤或良性疾病引起的胆道梗阻(约占60%),阑尾炎或其他腹腔感染(如憩室炎)引起的门静脉性脓毒血症约占20%。
肺炎克雷伯菌现已成为细菌性肝脓肿主要病因,而糖尿病亦是主要易患因素。
【病理生理】局部细菌感染(如阑尾炎)通过肠系膜系统引流后经门静脉系统进入肝脏;其他机制包括良性或恶性阻塞引起的细菌性胆管炎,以及未经治疗的口腔感染和细菌性心内膜炎等系统性菌血症引起的肝脏感染。
炎症性肠病(尤其是克罗恩病)肠黏膜屏障受损亦为肝脓肿的危险因素,钝器或穿透性创伤(如异物吞食导致肠穿孔)、邻近器官脓肿扩大至肝脏(如肝痿)也可引起肝脓肿。
肝移植由于肝动脉血栓形成和缺血性胆管狭窄引起的血管受损也可发生肝脓肿。
既往引起细菌性肝脓肿的病原体多为以肠道来源菌群为主,如大肠埃希菌及其他肠杆菌科、链球菌属及肠球菌属。
近10年间,在东亚地区包括中国,肺炎克雷伯菌已占据主要地位,其致病性与其荚膜多糖、脂多糖、铁摄取系统和菌毛等毒力因子关系密切。
值得注意的是,引起肝脓肿的肺炎克雷伯菌中有一种高毒力菌株,易通过血流造成全身多部位侵袭性播散性病灶,如眼内炎、脑膜炎、筋膜炎等,临床上称为肝脓肿侵袭综合征(liverabscessinvasivesyndrome)0【临床表现】细菌性肝脓肿症状非特异性,常见高热、全身乏力、食欲缺乏、体重减轻。
肝脓肿诊疗常规
肝脓肿诊疗常规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细菌性肝脓肿诊疗常规一、感染来源、途径与病原(一)全身各部化脓性感染,尤其腹腔内感染,可通过下述途径进入肝脏:①胆道:约22~52%细菌性肝脓肿来自胆道炎症,包括胆石、胆囊炎、胆道蛔虫、其他原因所致胆管狭窄与阻塞等。
②门静脉:所有腹腔内、胃肠道的感染均可通过门静脉进入肝脏。
过去细菌性肝脓肿最常见来源为化脓性阑尾炎,可占30~50%,近年已被胆道感染所取代。
其他还有溃疡病、憩室炎、溃疡性结肠炎、大肠癌伴感染、痔核感染等。
③肝动脉:全身性或其他全身各部化脓性疾病,如败血症、化脓性骨髓炎、痈疖、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呼吸道感染等均可通过肝动脉进入肝脏。
这种途径约占细菌性肝脓肿的10%左右。
④邻近组织器官化脓性炎症的直接蔓延:包括胆囊、右肾、溃疡病穿孔、胰腺、膈下脓肿等。
⑤其他尚有创伤、异物等所引起者,亦有来源不明者。
(二)脓液培养提示,革兰氏阴性菌多干革兰氏阳性菌,常见者为大肠杆菌、链球菌和葡萄球菌。
其他如副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产气杆菌、伤寒杆菌、霉菌等均曾有报道。
混合感染多于单一细菌感染。
细菌性肝脓肿可多发或单发,以多发常见,但右肝远多左肝。
(三)机体抵抗力减弱也是本病发病的重要内因。
二、诊断1、临床表现1)临床常见先有某些先驱化脓性感染,如胆道炎症、化脓性阑尾炎,继而寒战高热、肝区疼痛、肝迅速肿大、白细胞增高,并伴乏力、纳差、恶心、呕吐重者出现全身脓毒症状。
2)肝痛乃较有定位价值的症状,大多由于肝脏迅速肿大、肝包膜膨胀,故钝痛较多,呈持续性;但亦有表现为胀痛、灼痛、跳痛、甚或绞痛者;如脓肿刺激右膈可出现右肩、背痛。
3)发热常为驰张型中等偏高,多伴寒战出汗但亦有15%左右无发热。
多发性脓肿症状常明显重于单个脓肿。
4)重症病人可出现黄疸。
肝脓肿尚可穿破进入邻近腔隙导致胸腔或肺部感染、膈下脓肿、腹膜炎、盆腔脓肿等。
肝脓肿诊疗常规
细菌性肝脓肿诊疗常规一、感染来源、途径与病原(一)全身各部化脓性感染,尤其腹腔内感染,可通过下述途径进入肝脏:①胆道:约22~52%细菌性肝脓肿来自胆道炎症,包括胆石、胆囊炎、胆道蛔虫、其他原因所致胆管狭窄与阻塞等。
②门静脉:所有腹腔内、胃肠道的感染均可通过门静脉进入肝脏。
过去细菌性肝脓肿最常见来源为化脓性阑尾炎,可占30~50%,近年已被胆道感染所取代。
其他还有溃疡病、憩室炎、溃疡性结肠炎、大肠癌伴感染、痔核感染等。
③肝动脉:全身性或其他全身各部化脓性疾病,如败血症、化脓性骨髓炎、痈疖、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呼吸道感染等均可通过肝动脉进入肝脏。
这种途径约占细菌性肝脓肿的10%左右。
④邻近组织器官化脓性炎症的直接蔓延:包括胆囊、右肾、溃疡病穿孔、胰腺、膈下脓肿等。
⑤其他尚有创伤、异物等所引起者,亦有来源不明者。
(二)脓液培养提示,革兰氏阴性菌多干革兰氏阳性菌,常见者为大肠杆菌、链球菌和葡萄球菌。
其他如副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产气杆菌、伤寒杆菌、霉菌等均曾有报道。
混合感染多于单一细菌感染。
细菌性肝脓肿可多发或单发,以多发常见,但右肝远多左肝。
(三)机体抵抗力减弱也是本病发病的重要内因。
二、诊断1、临床表现1)临床常见先有某些先驱化脓性感染,如胆道炎症、化脓性阑尾炎,继而寒战高热、肝区疼痛、肝迅速肿大、白细胞增高,并伴乏力、纳差、噁心、呕吐重者出现全身脓毒症状。
2)肝痛乃较有定位价值的症状,大多由于肝脏迅速肿大、肝包膜膨胀,故钝痛较多,呈持续性;但亦有表现为胀痛、灼痛、跳痛、甚或绞痛者;如脓肿刺激右膈可出现右肩、背痛。
3)发热常为驰张型中等偏高,多伴寒战出汗但亦有15%左右无发热。
多发性脓肿症状常明显重于单个脓肿。
4)重症病人可出现黄疸。
肝脓肿尚可穿破进入邻近腔隙导致胸腔或肺部感染、膈下脓肿、腹膜炎、盆腔脓肿等。
如就诊时已出现并发症常混淆诊断。
右肝上部脓肝出现右侧胸腔反应性积液者并不不见。
5)细菌性肝脓肿体征有:重病容,可有轻度黄疸,肝肿大并有压痛或叩痛,如脓肿位于上方则示肝上界抬高,或有右侧胸腔积液征,肝脓肿部位局部皮肤可有凹陷性水肿,甚或局部隆起。
肝胆外科肝脓肿疾病诊疗技术
肝胆外科肝脓肿疾病诊疗技术肝脏继发感染后,未及时处理而形成的脓肿,称为肝脓肿。
临床上常见的有细菌性肝脓肿和阿米巴性肝脓肿,少见的肝脓肿类型包括包虫病、分枝杆菌、真菌性肝脓肿。
总体来讲,肝脓肿的发生与下列因素有关:疫区旅游或长期居住史、腹部感染史、糖尿病、恶性肿瘤、AIDS、移植免疫抑制药物使用史、慢性肉芽肿病、炎性肠病史等。
这里主要以临床上常见的肝脓肿类型为例,阐述其发病机制、诊断、治疗及预防措施。
一、细菌性肝脓肿(一)概述细菌性肝脓肿指由化脓性细菌引起的肝内化脓性感染,亦称化脓性肝脓肿。
由于肝脏接受肝动脉和门静脉双重血液供应,并通过胆道与肠道相通。
当人体抵抗力弱时,入侵的化脓性细菌会引起肝脏感染而形成脓肿。
最常见的致病菌是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其次为链球菌、类杆菌属,偶有放射菌和土壤丝菌感染。
胆管源性以及经门静脉播散者以大肠杆菌最为常见,其次为厌氧性链球菌。
经肝动脉播散以及“隐源性”者,以葡萄球菌尤其是金黄色葡萄球菌最为常见。
病原菌可经下列途径侵入肝脏。
1.胆道系统最主要的入侵途径,是细菌性肝脓肿最常见的原因。
如胆囊炎、胆管炎、胆管结石(特别是泥沙样结石)、胆道狭窄、肿瘤、蛔虫或华支睾吸虫等所致的胆道梗阻并发急性化脓性胆管炎细菌可沿胆管上行,感染肝脏形成脓肿。
对恶性肿瘤所致的梗阻性黄疸患者行内镜逆行胆管内放置支撑管引流,也易发生急性化脓性胆管炎。
细菌性肝脓肿中肝胆管结石并发肝脓肿者最为常见,且多发于左外叶。
2.门静脉系统腹腔感染(如坏疽性阑尾炎、憩室炎、化脓性盆腔炎等)、肠道感染(如溃疡性结肠炎、细菌性痢疾)、痔核感染及脐部感染等可引起门静脉属支的化脓性门静脉炎,病原菌随血液回流进入肝脏引起肝脓肿。
临床广泛应用抗生素以来,这种途径的感染已少见。
3,肝动脉体内任何部位的化脓性感染,如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化脓性骨髓炎和痈等并发菌血症时,病原菌可由肝动脉入肝。
如患者全身抵抗力低下,细菌在肝内繁殖,可形成多发性肝脓肿。
肝脏外科-肝脓肿临床路径
细菌性肝脓肿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细菌性肝脓肿(ICD-10:K75、0)行肝脓肿穿刺引流术(ICD-9-CM- 3:50、0)。
二、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人民卫生出版社)、《黄家驷外科学》(第7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全国高等学校教材《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7月第7版)。
1、症状:起病急,主要是寒战、高热、肝区疼痛和肝脏肿大,体温常可高达39-40度,伴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和周身乏力;有时也可没有明显临床症状,或仅以消耗性症状为主。
2、体征:有时可触及肝脏肿大,肝区有压痛。
3、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增高,明显核左移;有时可出现贫血。
血培养或脓液培养有时可明确病原菌种类。
4、影像学检查:B超、CT或MRI检查可明确脓肿位置和大小。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人民卫生出版社)、《黄家驷外科学》(第7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全国高等学校教材《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7月第7版)。
1、全身支持治疗:给予充分营养;纠正水、电解质失衡,必要时多次少量输血和血浆等纠正低蛋白血症;增强机体抵抗能力。
2、全身使用抗菌药物。
3、经皮肝穿刺脓肿置管引流术:适用于单个脓肿。
在B超引导下行穿刺。
四、标准住院日为 8-10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K75、0细菌性肝脓肿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1-2天: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凝血功能、尿液分析+尿沉渣分析、大便常规+潜血;(2)住院生化、血型鉴定、免疫3项(丙肝、HIV、梅毒)、乙肝两对半(根据患者意愿酌情选择)(3)消化系统肿瘤标志物;(4)心电图、胸部X线正侧位片;(5)肝胆彩超。
(6)血培养或脓液培养+药敏检测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血气分析、CT或MRI、肝穿刺病理检查等。
肝脓肿诊疗常规
细菌性肝脓肿诊疗常规一、感染来源、途径与病原(一)全身各部化脓性感染,尤其腹腔内感染,可通过下述途径进入肝脏:①胆道:约22〜52%田菌性肝脓肿来自胆道炎症,包括胆石、胆囊炎、胆道蛔虫、其他原因所致胆管狭窄与阻塞等。
②门静脉:所有腹腔内、胃肠道的感染均可通过门静脉进入肝脏。
过去田菌性肝脓肿最常见来源为化脓性阑尾炎,可占30〜50%,近年已被胆道感染所取代。
其他还有溃疡病、憩室炎、溃疡性结肠炎、大肠癌伴感染、痔核感染等。
③肝动脉:全身性或其他全身各部化脓性疾病,如败血症、化脓性骨髓炎、痈疖、亚急性田菌性心内膜炎、呼吸道感染等均可通过肝动脉进入肝脏。
这种途径约占田菌性肝脓肿的10% 左右。
④邻近组织器官化脓性炎症的直接蔓延:包括胆囊、右肾、溃疡病穿孔、胰腺、膈下脓肿等。
⑤其他尚有创伤、异物等所引起者,亦有来源不明者。
(二)脓液培养提示,革兰氏阴性菌多干革兰氏阳性菌,常见者为大肠杆菌、链球菌和葡萄球菌。
其他如副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产气杆菌、伤寒杆菌、霉菌等均曾有报道。
混合感染多于单一田菌感染。
田菌性肝脓肿可多发或单发,以多发常见,但右肝远多左肝。
(三)机体抵抗力减弱也是本病发病的重要内因。
二、诊断1、临床表现1)临床常见先有某些先驱化脓性感染,如胆道炎症、化脓性阑尾炎,继而寒战高热、肝区疼痛、肝迅速肿大、白田胞增高,并伴乏力、纳差、噁心、呕吐重者出现全身脓毒症状。
2)肝痛乃较有定位价值的症状,大多由于肝脏迅速肿大、肝包膜膨胀,故钝痛较多,呈持续性;但亦有表现为胀痛、灼痛、跳痛、甚或绞痛者;如脓肿刺激右膈可出现右肩、背痛。
3)发热常为驰张型中等偏高,多伴寒战出汗但亦有15%左右无发热。
多发性脓肿症状常明显重于单个脓肿。
4)重症病人可出现黄疸。
肝脓肿尚可穿破进入邻近腔隙导致胸腔或肺部感染、膈下脓肿、腹膜炎、盆腔脓肿等。
如就诊时已出现并发症常混淆诊断。
右肝上部脓肝出现右侧胸腔反应性积液者并不不见。
肝脏脓肿诊疗常规及住院流程
肝脏脓肿诊疗常规及住院流程背景肝脓肿是指由细菌感染引起的肝组织脓肿形成,是一种常见的肝脏疾病。
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对患者恢复健康至关重要。
本文档将介绍肝脓肿的诊断和治疗的常规流程,并概述住院期间的注意事项。
诊断早期诊断对肝脓肿患者十分重要。
通常诊断肝脏脓肿的常规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临床症状:患者常表现为右上腹疼痛、发热、乏力等症状。
2.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生化指标、炎症指标等的检查有助于判断炎症程度和感染情况。
3. 影像学检查:肝脓肿的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如超声、CT、MRI等,能够显示肝脏内的脓肿灶。
4. 细菌培养:穿刺获得的脓液或血液标本进行细菌培养,有助于确定感染的病原体。
治疗肝脓肿的治疗主要包括抗感染治疗和引流治疗,具体如下:1. 抗感染治疗:根据细菌培养结果,选择敏感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治疗期间应密切监测患者的感染指标,并及时调整抗生素的使用。
2. 引流治疗:对于肝脓肿较大或存在积脓的情况,需要进行引流治疗。
常用的方法有经皮穿刺引流、内镜引流等。
在引流过程中,需要注意防止感染的扩散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住院流程以下是肝脏脓肿患者住院期间的基本流程:1. 接诊与入院登记:根据患者的症状和检查结果,经过初步诊断后,确定患者需要住院治疗。
完成入院登记手续。
2. 详细评估和检查:医生会进一步详细评估患者病情并进行必要的检查,包括影像学检查、血常规、生化指标等。
3. 治疗方案制定:基于评估和检查结果,医生会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包括抗感染治疗和引流治疗等。
4. 治疗和观察:根据治疗方案,进行相应的治疗,并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和治疗效果。
5. 定期复查和调整治疗:定期进行血液检查、影像学检查等,根据检查结果调整治疗方案。
6. 出院准备:在患者病情稳定后,医生会评估是否可以出院,并进行出院准备工作。
7. 出院指导和随访:提供出院指导和注意事项,并安排患者随访复查。
注意事项在住院期间,患者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 遵守医嘱:按医生要求进行治疗,不擅自更改药品和剂量。
细菌性肝脓肿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细菌性肝脓肿的诊断和治疗方法细菌性肝脓肿是一种严重的肝脏感染性疾病,如果不及时诊断和治疗,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接下来,让我们详细了解一下细菌性肝脓肿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一、细菌性肝脓肿的病因细菌性肝脓肿通常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
常见的致病菌包括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厌氧菌等。
这些细菌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进入肝脏:1、胆道系统感染:如胆管炎、胆囊炎等,细菌可沿着胆道逆行进入肝脏。
2、门静脉系统感染:肠道感染时,细菌可通过门静脉进入肝脏。
3、肝动脉感染:身体其他部位的感染病灶,细菌通过血液循环经肝动脉进入肝脏。
4、直接感染:肝脏附近的器官发生感染,如膈下脓肿、化脓性胆囊炎等,细菌可直接蔓延至肝脏。
二、细菌性肝脓肿的症状细菌性肝脓肿的症状往往不具有特异性,早期可能表现为发热、寒战、乏力、食欲不振等全身症状。
随着病情的发展,可能会出现肝区疼痛,疼痛可呈持续性钝痛或胀痛,有时还会向右肩部放射。
如果脓肿较大,可能会触及到肝脏肿大,有压痛和叩击痛。
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黄疸、腹水等症状。
三、细菌性肝脓肿的诊断1、病史和体格检查:医生会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包括是否有胆道疾病、肠道感染、近期手术史等。
体格检查时会注意肝脏的大小、质地、有无压痛等。
2、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检查常显示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
肝功能检查可能会有转氨酶、胆红素升高等异常。
血培养和脓液培养可以明确致病菌。
3、影像学检查B 型超声检查:是诊断细菌性肝脓肿的常用方法,可发现肝脏内的液性暗区,有助于确定脓肿的位置、大小和数量。
CT 检查:能更清晰地显示脓肿的形态、大小、位置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对于一些复杂的病例,MRI 可以提供更详细的信息。
四、细菌性肝脓肿的治疗1、抗生素治疗选用原则:根据致病菌的种类和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的抗生素。
在药敏结果出来之前,通常会先经验性地使用广谱抗生素,如头孢菌素、喹诺酮类等。
细菌性肝脓肿临床特点和治疗分析
细菌性肝脓肿临床特点和治疗分析细菌性肝脓肿是指细菌感染引起的肝脏组织的局限性化脓性炎症,并出现脓液积聚的病变。
其临床特点和治疗分析如下:一、临床特点:1. 发热:细菌性肝脓肿患者常伴有高热,体温可达39-40℃以上,热型多为弛张热,伴有寒战和多汗。
2. 上腹痛:细菌性肝脓肿患者往往出现持续性剧烈的上腹痛,部分患者可放射至右肩胛区,常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
3. 肝区叩痛和压痛:细菌性肝脓肿患者肉眼可见的肝大,肝区可有明显的压痛和叩痛。
4. 乏力和消瘦:由于细菌性肝脓肿患者常伴有长期高热和食欲减退,导致患者出现乏力和消瘦。
5. 肝功能损害:细菌性肝脓肿患者常伴有肝功能异常,如黄疸、肝酶升高等。
二、治疗分析:1. 抗生素治疗:细菌性肝脓肿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抗生素是治疗的关键。
经过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选择敏感的广谱抗生素进行治疗,如第三代头孢菌素、喹诺酮类药物等。
治疗期间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和血常规指标变化,必要时进行抗生素调整。
2. 经皮引流:对于肝脓肿较小、局限性的患者,可以选择经皮引流进行治疗。
经过超声或CT引导,将穿刺针插入到脓肿内进行引流,常常结合抗生素治疗,促进脓肿液排出。
3. 大脓肿外科手术:对于较大的肝脓肿和脓肿周围存在坏死组织的患者,需要进行外科手术治疗。
手术常见的方法有开腹脓肿切除和腹腔镜下脓肿切除等,手术中同时进行Necrosectomy以清除坏死组织,并彻底引流脓液。
4. 对症支持治疗:细菌性肝脓肿患者需要进行对症处理,包括补液、营养支持、退热等措施。
还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肝功能、电解质水平、呼吸功能和循环情况等,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细菌性肝脓肿常有高热、肝区疼痛、肝功能损害等临床特点,治疗上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抗生素治疗和引流手段,同时进行对症治疗和支持治疗。
及时诊断和治疗是提高患者预后的关键。
肝脓肿诊疗常规
细菌性肝脓肿诊疗常规一、感染来源、途径与病原(一)全身各部化脓性感染,尤其腹腔内感染,可通过下述途径进入肝脏:①胆道:约22~52%细菌性肝脓肿来自胆道炎症,包括胆石、胆囊炎、胆道蛔虫、其他原因所致胆管狭窄与阻塞等。
②门静脉:所有腹腔内、胃肠道的感染均可通过门静脉进入肝脏。
过去细菌性肝脓肿最常见来源为化脓性阑尾炎,可占30~50%,近年已被胆道感染所取代。
其他还有溃疡病、憩室炎、溃疡性结肠炎、大肠癌伴感染、痔核感染等。
③肝动脉:全身性或其他全身各部化脓性疾病,如败血症、化脓性骨髓炎、痈疖、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呼吸道感染等均可通过肝动脉进入肝脏。
这种途径约占细菌性肝脓肿的10%左右。
④邻近组织器官化脓性炎症的直接蔓延:包括胆囊、右肾、溃疡病穿孔、胰腺、膈下脓肿等。
⑤其他尚有创伤、异物等所引起者,亦有来源不明者。
(二)脓液培养提示,革兰氏阴性菌多干革兰氏阳性菌,常见者为大肠杆菌、链球菌和葡萄球菌。
其他如副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产气杆菌、伤寒杆菌、霉菌等均曾有报道。
混合感染多于单一细菌感染。
细菌性肝脓肿可多发或单发,以多发常见,但右肝远多左肝。
(三)机体抵抗力减弱也是本病发病的重要内因。
二、诊断1、临床表现1)临床常见先有某些先驱化脓性感染,如胆道炎症、化脓性阑尾炎,继而寒战高热、肝区疼痛、肝迅速肿大、白细胞增高,并伴乏力、纳差、噁心、呕吐重者出现全身脓毒症状。
2)肝痛乃较有定位价值的症状,大多由于肝脏迅速肿大、肝包膜膨胀,故钝痛较多,呈持续性;但亦有表现为胀痛、灼痛、跳痛、甚或绞痛者;如脓肿刺激右膈可出现右肩、背痛。
3)发热常为驰张型中等偏高,多伴寒战出汗但亦有15%左右无发热。
多发性脓肿症状常明显重于单个脓肿。
4)重症病人可出现黄疸。
肝脓肿尚可穿破进入邻近腔隙导致胸腔或肺部感染、膈下脓肿、腹膜炎、盆腔脓肿等。
如就诊时已出现并发症常混淆诊断。
右肝上部脓肝出现右侧胸腔反应性积液者并不不见。
5)细菌性肝脓肿体征有:重病容,可有轻度黄疸,肝肿大并有压痛或叩痛,如脓肿位于上方则示肝上界抬高,或有右侧胸腔积液征,肝脓肿部位局部皮肤可有凹陷性水肿,甚或局部隆起。
细菌性肝脓肿的外科治疗原则
细菌性肝脓肿的外科治疗原则
1.加强支持治疗:给予充分营养,纠正水及电解质平衡紊乱,必要时多次小量输血或血浆。
2.大剂量抗生素治疗:细菌性肝脓肿的致病菌以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厌氧菌为常见,在未确定病原菌以前,应首选对此类细菌有效的抗生素;然后根据细菌培养及抗生素敏感测试结果选用有效的抗生素。
3.手术治疗:对于大的单个脓肿,应施行切开引流,或B超引导下脓肿穿刺置管引流。
慢性局限性厚壁脓肿,也可行肝叶切除术。
多发性肝脓肿一般不宜手术治疗,但对其中较大的脓肿,也可切开引流。
4.手术中必须注意:脓肿已向胸腔破溃者,应同时引流胸腔;胆道感染引起的肝脓肿,应同时行胆道引流;血源性肝脓肿,应积极治疗原发病灶。
细菌性肝脓肿诊治要点
工图作形制重绘点 完成情况 工作不足 明年计划
肝脓肿的细菌学特点
• 细菌性肝脓肿(PLA)致病菌包括:
• 大肠埃希菌 • 肺炎克雷伯杆菌(Kp) • 肠球菌 • 链球菌 • 厌氧菌 • 金黄色葡萄球菌
工图作形制重绘点 完成情况 工作不足 明年计划
肝脓肿的细菌学特点
• 在欧美国家,大肠埃希菌感染最多见, 东 亚 地 区 肺 炎 克
• 手术治疗注意事项: • (1)血源性肝脓肿需积极治疗原发感染病灶。 • (2)胆源性肝脓肿需同时引流胆管。 • (3)脓肿已向胸膜腔穿破者需同时引流胸膜腔。
工图作形制重绘点 完成情况 工作不足 明年计划
肝脓肿的治疗
• 其他治疗
• 包括:保肝、营养支持,纠正水、电解质、酸碱紊乱,中
医治疗等。
• 中医治疗多与抗感染和手术治疗配合使用,主要以清热解
工图作形制重绘点 完成情况 工作不足 明皮穿刺引流已经成为PLA的主要治疗措施,单发的小脓
肿(<3cm)可以考虑单纯抗生素治疗,大脓肿 (5~10cm)考虑抗生素联合经皮穿刺抽脓。
• 脓肿未完全液化,或者多房的脓腔则不宜应用经皮穿刺引
流治疗。
工图作形制重绘点 完成情况 工作不足 明年计划
毒为主。
THANK YOU.
肝脓肿的治疗
• 抗生素应用 • 脓肿引流 • 外科手术治疗 • 其他治疗
工图作形制重绘点 完成情况 工作不足 明年计划
肝脓肿的治疗 • 抗生素应用
• 对于PLA患者应当全身早期、足量使用抗生素。 • 通常根据临床经验选择抗生素,并完善相关细菌培养
和药敏试验,根据其结果相应调整抗生素。
• 研究建议静脉使用2~3周,口服1~2周。 • 疗程由患者对治疗的反应所决定,根据复查的超声结
细菌性肝脓肿的治疗
细菌性肝脓肿的治疗
*导读:肝脓肿可由溶组织阿米巴原虫或细菌感染所引起。
阿米巴肝脓肿的发病与阿米巴结肠炎有密切关系,且脓肿大多数为单发;细菌性肝脓肿的细菌侵入途径除败血症外,可由腹腔内感染直接蔓延所引起,亦可因脐部感染经脐血管,门静脉而入肝脏,胆道蛔虫亦可为引起细菌性肝脓肿的诱因。
……
细菌性肝脓肿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必须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一)全身支持疗法:给予充分营养,纠正水和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必要时多次小量输血和血浆以增强机体抵抗力。
(二)抗生素治疗:应使用较大剂量。
由于肝脓肿的致病菌以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最为常见,在未确定病原菌之前,可首选对此两种细菌有效的抗菌素,然后根据细菌培养和抗菌素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有效的抗菌素。
(三)手术治疗:对于较大的单个脓肿,应施行切开引流,病程长的慢性局限性厚壁脓肿,也可行肝叶切除或部分肝切除术。
多发性小脓肿不宜行手术治疗,但对其中较大的脓肿,也可行切开引流。
(四)中医中药治疗:多与抗生素和手术治疗配合应用,以清热解毒为主。
2022细菌性肝脓肿诊治急诊专家共识主要内容
2022细菌性肝脓肿诊治急诊专家共识主要内容肝脓肿(liverabscess z LA )是致病菌通过胆道、肝动脉、门静脉、直接蔓延等途径侵入肝脏引起的肝内局灶性、化脓性病变,是临床上常见的消化系统感染性疾病之一。
LA常见病原菌包括细菌、真菌、阿米巴,其中细菌性肝脓肿(pyogenic Iiverabscess z PLA )最常见,占肝脓肿发病率的80%o PLA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腹痛、白细胞及C反应蛋白等炎症指标升高,但也有部分患者腹部症状及体征不明显,体格检查缺乏特异性, 容易造成漏诊、误诊。
随着医学技术的进展,PLA的诊断率与治愈率已显著提高,死亡率已低至10%以下。
二匕身一、目乐近年来随着糖尿病、恶性肿瘤、使用免疫抑制等患者增多,临床上肝胆有创操作增多,以及多重耐药和高毒力致病菌株的产生,PLA的病因、病原体和临床表现发生相应变化,给临床诊治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同时随着介入治疗的发展及应用,PLA治疗策略也发生了变化。
二、PLA流行病学专家意见1 :细菌性肝脓肿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急诊诊疗应注意肝脓肿发病的危险因素,其中糖尿病患者需特别关注。
1、发病率PLA在各个地区的发病率略有差异,这与各地区患者的基础疾病、地理气候差异、医疗技术水平不同相关。
中国大陆地区年发病率约(Ll~5.4)∕10 万,亚洲部分国家年发病率达到Q2~18)∕10万,欧美国家约Q.O~4.1)∕1O 万;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3.3/10万vs. 1.3/10万。
PLA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均有逐年上升趋势。
2、危险因素目前认为肝胆或胰腺疾病、胰十二指肠手术、肝移植手术等是PLA潜在的危险因素。
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肝脓肿患者被发现合并有糖尿病,有研究显示,肝脓肿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发病率为健康人群的3倍以上,因此急诊诊疗应注意肝脓肿发病的危险因素,其中糖尿病患者需特别关注。
另外中老年、高血压病史、恶性疾病病史(如结直肠癌病史)等亦被视作PLA 的独立危险因素。
肝脓肿疾病诊疗精要
肝脓肿疾病诊疗精要一、细菌性肝脓肿(一)流行病学细菌性肝脓肿通常指由化脓性细菌引起的感染,故亦称化脓性肝脓肿。
本病病原菌可来自胆管疾病(占16%~40%),门静脉血行感染(占8%~24%),经肝动脉血行感染报道不一,最多者为45%,直接感染者少见,隐匿感染占10%~15%。
致病菌以革兰氏阴性菌最多见,其中2/3为大肠埃希菌,粪链球菌和变形杆菌次之;革兰氏阳性球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最常见。
临床常见多种细菌的混合感染。
细菌性肝脓肿70%~83%发生于肝右叶,这与门静脉分支走行有关。
左叶者占10%~16%;左右叶均感染者为6%~14%。
脓肿多为单发且大,多发者较少且脓肿小。
少数细菌性肝脓肿患者的肺、肾、脑及脾等亦可有小脓肿。
尽管目前对本病的认识、诊断和治疗方法都有所改进,但病死率仍为30%~65%,其中多发性肝脓肿的病死率为50%~88%,而孤立性肝脓肿的病死率为12.5%~31.0%。
本病多见于男性,男女比例约为2:1。
但目前的许多报道指出,本病的性别差异已不明显,这可能与女性胆管疾患发生率较高,而胆源性肝脓肿在化脓性肝脓肿发生中占主导地位有关。
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中年以上者约占70%。
(二)病因肝由于接受肝动脉和门静脉双重血液供应,并通过胆管与肠道相通,发生感染的机会很多。
但是在正常情况下由于肝的血液循环丰富和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的强大吞噬作用,肝可以杀伤入侵的细菌并且阻止其生长,不易形成肝脓肿。
但是当各种原因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时,或当某些原因造成胆管梗阻时,入侵的细菌便可以在肝内重新生长引起感染,进一步发展形成脓肿。
化脓性肝脓肿是一种继发性病变,病原菌可由下列途径进入肝。
1.胆管系统这是目前最主要的侵入途径,也是细菌性肝脓肿最常见的原因。
当各种原因导致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细菌可沿胆管逆行上行至肝,形成脓肿。
胆管疾病引起的肝脓肿占肝脓肿发病率的21.6%~51.5%,其中肝胆管结石并发肝脓肿更多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细菌性肝脓肿诊疗规范
【病史采集】
1.常继发于身体其它部位的感染性疾病。
2.主要症状是畏寒发热和肝区疼痛。
【体格检查】
1.有无全身原发性感染病灶或腹部手术史。
2.肝肿大和肝区叩痛。
3.右下胸部隆起,肋间隙饱满。
4.巩膜或皮肤黄染。
【辅助检查】
1.白细胞计数增高,核左移。
2.血红蛋白降低。
3.X线胸腹部透视发现右侧膈肌升高,运动受限;肝阴影增大或有局限性隆起。
4.B超检查可确定脓肿的部位及大小。
5.同位素肝扫描可帮助明确脓肿的部位及大小。
6.必要时可进行CT检查。
【诊断】
诊断条件:根据病史,临床上的寒战、高热,肝区疼痛,肝肿大,以及X线和B超检查的结果,可诊断本病。
【鉴别诊断】
1.阿米巴性肝脓肿:本病继发于阿米巴痢疾之后;起病较缓慢,病程长,症状较短;血清阿米巴检测阳性;粪便检查可找到阿米巴滋养体;脓肿多为单发,抗阿米巴药物治疗有效。
2.右膈下脓肿:多继发于化脓性腹膜炎或上腹部大手术;全身中毒症状和局部体征不如肝脓肿明显,但右肩牵涉性痛较显著。
X线检查右膈下常有液气平面出现。
3.肝癌:起病较慢,无急性感染表现。
肝呈进行性肿大、坚硬、表面高低不平而无压痛,既往常有乙型肝炎病史,血清甲胎蛋白测定常呈阳性,B超及CT 检查可助鉴别。
【治疗原则】
1.非手术疗法:
(1)支持疗法:及时纠正贫血状况,多次小量输血;补充足够热量及多种维生素;纠正水和电解质平衡失调。
(2)抗生素治疗:应做到早期应用和足够的剂量。
根据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性测定结果选用适当抗生素。
2.手术治疗:
(1)适应证:
1)非手术治疗无效者;
2)单个较大脓肿;
3)经积极非手术治疗,脓肿仍继续增大者;
4)脓肿已穿破腹腔或胸腔者。
(2)手术方式:
1)经皮肝脓肿穿刺引流术;
2)肝脓肿切开引流术;
3)肝部分切除术。
【疗效标准】
1.治愈:症状消失,B超检查脓腔已消除。
2.好转:症状减轻,脓肿引流后脓腔缩小,并有窦道形成。
3.未愈:症状加重,脓腔扩大。
【出院标准】
治愈或好转者可出院。